CN1327180A - 显影剂规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规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180A
CN1327180A CN01119792A CN01119792A CN1327180A CN 1327180 A CN1327180 A CN 1327180A CN 01119792 A CN01119792 A CN 01119792A CN 01119792 A CN01119792 A CN 01119792A CN 1327180 A CN1327180 A CN 1327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developing apparatus
mounting body
regutation part
component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9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7411C (zh
Inventor
远藤修一
远藤理
梅泽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699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35034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901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9914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7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74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74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06At least one recording member having plural associated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55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66Meter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规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设有显影剂载置体25、向显影剂载置体供给显影剂的供给部件22、将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规制为薄层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为0.5~2μm范围,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0.8范围。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中央部外径比两端部大,以中央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形状。能以简单结构廉价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

Description

显影剂规制部件、显影装置、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规制部件、使用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单组份显影装置、设有该单组份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呈辊状,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使显影剂载置体载置的单组份显影剂薄层化;显影剂薄层化后,上述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显影剂附着到像载置体上,该像载置体上潜像成为可视像。
一般,上述使像载置体上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分为接触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以及非接触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上述接触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使得显影辊与像载置体接触,进行显影,上述非接触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使得显影辊与像载置体虽很接近,但处于离开状态,进行显影。显影辊相对像载置体的相接状态或者使得接近部的间隔保持一定对于形成无图像质量欠缺的良好图像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使得显影辊与像载置体接触进行显影的接触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由显影辊、墨粉补给辊及显影刮板等构成,显影辊使像载置体上静电潜像显影,墨粉补给辊将墨粉供给显影辊,显影刮板将汲取到显影辊上的墨粉规制为一定的厚度,形成墨粉薄层。通过线圈弹簧等弹性部件以所定压力对显影辊赋能,使其与像载置体接触。
使像载置体上静电潜像显影形成可视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分为由墨粉和载体构成的双组份显影剂以及由墨粉单体构成的单组份显影剂。使用双组份显影剂的显影方法能得到比较稳定的良好图像,但是,存在载体劣化、墨粉与载体混合比易发生变动及装置大型化的缺点。因此,从装置小型化、低成本化及可靠性方面考虑,使用单组份显影剂的显影方式。
在使用单组份显影剂的接触显影方式中,若显影辊相对像载置体的接触状态不均一,则供给像载置体的墨粉供给量不稳定,有时会发生图像浓度不匀或基底污脏等问题。
因此,为了得到良好图像,在显影辊与像载置体对向的显影区域,通过规制显影辊与像载置体的接触状态,使得显影辊上显影剂形成均一薄层。
为了进行均一、有一定厚度的墨粉层规制,在例如特开昭60-1033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下列数据:将辊状规制部件的辊状表面部分的橡胶硬度(日本工业标准JIS-A)设为10°~40°的范围内。但是,仅这个条件对于取得规制墨粉效果是不够的,实际上,若使用橡胶硬度为10°~40°范围内的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由于摩擦系数高,不能得到均一墨粉层。
在特开平10-104945号公报中,将可回转的墨粉规制部件表面粗糙度Rz设为2μm≤Rz≤100μm时,对显影辊施加叠合AC偏压的电压,通过振荡电场效果,促进墨粉层均一化以及墨粉带电。但是,为了使墨粉规制部件表面粗糙度Rz符合要求,需要将粒度均一的微粒与基体树脂一起均一涂布在墨粉规制部件表面上,且由于使用产生振荡电场的AC电源,构成复杂,实用性差,成本高。
另外,以往,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反复进行带电·写入·显影·转印·清洁等工序在像载置体上逐一形成图像,直接转印该图像或通过中间转印体转印,顺序将图像记录在纸或投影薄膜等转印材上。
即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带电和写入在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使显影剂附着到该像载置体上,上述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像载置体上形成可视像。
在显影装置中,使用单组份显影剂时,例如图25所示,使辊状显影剂载置体1与相同辊状的显影剂供给部件2回转,供给显影壳体3的料斗4内的显影剂,在显影剂载置体1的周面载置显影剂,用显影剂规制部件5使其载置的显影剂薄层化后,附着到没有图示的像载置体上,使得像载置体上潜像成为可视像。
经常使用图示那样刮板状件作为显影剂规制部件5,其前端接触显影剂载置体1,规制所载置的显影剂的层厚。显影剂载置体1为金属或树脂那样的硬辊场合,使用例如聚氨酯橡胶那样的具有弹性的材料,而当基材为橡胶那样弹性辊场合,使用金属材料。
但是,在设有这种刮板状显影剂规制部件5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1与显影剂规制部件5之间的接触部分使显影剂摩擦带电,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显影剂表面被削除,带电性劣化,显影剂的带电电荷减少,会发生基底污脏或小点没有显影的问题。
另外,显影剂载置体1与显影剂规制部件5之间所产生的摩擦热使显影剂熔融,这会引起显影剂固结在显影剂规制部件5上,在显影剂载置体1上产生条纹,转印材上图像也会产生白条纹。
再有,显影壳体3固定支承上述刮板状显影剂规制部件5的基端,该显影剂规制部件5的前端与显影剂载置体1周面压接,显影剂载置体1与显影剂规制部件5之间异物堵塞、转印材的图像发生条纹、基底污脏的问题。
上述问题在比较短时间里发生,一旦这种问题发生时往往不易解决,显影装置寿命变短,必须频繁更换显影装置,浪费用户时间,并增大经济负担。尤其在高速机中,使用刮板状显影剂规制部件不现实。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于是在例如特开平9-80905号和特开平11-84867号等公报中公开了下列技术:如图26所示,使用辊状件作为显影剂规制部件,用轴承8支承显影剂规制部件6的轴7两端,以赋弹性能部件9作用在轴承8上,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6与显影剂载置体1压接,显影剂规制部件6朝显影剂载置体1回转的逆方向回转。
在设有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6的显影装置中,由于,显影剂规制部件6回转,显影剂载置体1与显影剂规制部件6之间异物堵塞或因产生的摩擦热使显影剂固结在显影剂规制部件6上的现象发生较少,显影装置寿命增长,用户节省时间,经济负担小。
在A3尺寸转印材也能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像载置体、显影剂载置体1及显影剂规制部件6也变长,以赋弹性能部件作用在显影剂规制部件6的轴7两端,显影剂规制部件6会发生挠曲,若显影剂载置体1回转,与其压接的显影剂规制部件6受显影剂载置体1回转拉引,挠曲进一步变大,如图27所示,在显影剂规制部件6的轴向中央部,与显影剂载置体1之间产生间隙δ。
并且,因对显影剂载置体1的压接力不均一,存在如图28所示那样显影剂载置体1上显影剂层在中央部非常厚的问题,还有如图29所示那样在轴向中央部显影剂带电量非常低,会发生影像模糊或显影剂飞散等问题。
为了缩小图24的间隙δ,可以增大轴7的轴径,若是钢材,需要达到直径15mm以上。因此,非常重,必须提高显影装置的显影壳体3本身的强度,存在显影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目前,对图像形成装置小型轻量化要求很强烈,也要求显影装置小型轻量化,尤其在设有若干显影装置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希望显影剂规制部件的金属芯轴尽可能细,以减轻重量,降低驱动力。
上述问题并不局限于以赋弹性能部件9作用在显影剂规制部件6的轴7两端压接显影剂载置体1的场合,仅设置显影剂规制部件以重力与显影剂载置体压接场合,也会使显影剂规制部件挠曲,发生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结构能廉价得到显影辊上均一显影剂层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使用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单组份显影装置、设有该单组份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在使用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通过规定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形状,根据显影剂规制部件的挠曲,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产生的间隙小,提高图像质量,提供能这样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使用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单组份显影装置、设有该单组份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在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不增大加工成本,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更均一地压接显影剂载置体,将显影剂带电量设为一定,防止其局部低下,防止显影剂飞散,不会发生基底污染,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提供这样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使用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单组份显影装置、设有该单组份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1中提出一种显影剂规制部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设有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其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使得该显影剂载置体载置的单组份显影剂薄层化;其特征在于,使得该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中央部外径此两端部外径大,以中央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形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2中提出一种单组份显影装置,设有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其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使得该显影剂载置体载置的单组份显影剂薄层化;其特征在于,使得该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中央部外径比两端部外径大,以中央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形状。
本发明权利要求3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从其中央部向两端部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
本发明权利要求4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在中央部一定宽度范围内为相等直径,从该等直径中央部两侧向两端部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
本发明权利要求5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沿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从中央部向两端部分成若干区段,在各区段,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外径向端部逐渐按直线变小,该按直线变小的外径变化斜线在各区段之间连续,其相对轴线的倾斜度顺序变大。
本发明权利要求6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设于相同二次曲线上
本发明权利要求7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设于相同圆弧曲线上。
本发明权利要求8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修正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使得在相邻的外径变化斜线的交点以圆弧R相接。
本发明权利要求9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各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与相同二次曲线相切。
本发明权利要求10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各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与相同圆弧曲线相切。
本发明权利要求11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将若干分割位置设在二次曲线上,同时,使得该二次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相切。
本发明权利要求12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将若干分割位置设在圆弧曲线上,同时,使得该圆弧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相切。
本发明权利要求13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四次曲线变化。
本发明权利要求14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二次曲线变化。
本发明权利要求15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圆弧曲线变化。
本发明权利要求16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3-1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对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两侧进行修正,使其在两端部变大,并与该曲线相切。
本发明权利要求17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3-1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对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两侧进行修正,使其在两端部变大形成曲线,该两端部的曲线与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相切。
本发明权利要求18中提出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5,13-1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在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上设置弹性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19中提出一种显影装置,设有与潜像载置体接触、可回转的显影剂载置体、向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供给显影剂的供给部件、将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规制为薄层的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使显影剂附着到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使潜像载置体上静电潜像显影;其特征在于,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处于0.5~2μm范围,且与铝制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处于0.1~0.8范围。
本发明权利要求20中提出的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的平均体积粒径为6~9μm范围
本发明权利要求21中提出的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钝化处理。
本发明权利要求22中提出的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无电镀镍处理。
本发明权利要求23中提出的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氮化处理。
本发明权利要求24中提出的显影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中,用蜜胺甲醛树脂涂覆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25中提出一种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一体地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显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26中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显影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使得该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中央部外径比两端部外径大,以中央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形状,因此,即使显影剂规制部件受到赋能部件的赋能力、或者受到因显影剂载置体回转而引起的拉引力、或者受到轴的重力发生挠曲,也能使得其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小,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周面与显影剂载置体周面均一相接。
这样,能尽可能使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减少显影剂的不均一堆积。另外,还减小显影剂带电量在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的离散,不会发生显影剂飞散,提高图像质量。且使轴变细,减轻显影剂规制部件的重量,减轻用户负担,同时能减小驱动扭矩。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用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能得到具有上述效果的单组份显影装置。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3的单组份显影装置,由于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从其中央部向两端部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加工显影剂规制部件时成本不会那么高。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4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在中央部一定宽度范围内为相等直径,从该等直径中央部两侧向两端部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因此,加工成本不高,显影剂规制部件能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使得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5的单组份显影装置,沿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从中央部向两端部分成若干区段,在各区段,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外径向端部逐渐按直线变小,该按直线变小的外径变化斜线在各区段之间连续,其相对轴线的倾斜度顺序变大,因此,通过分成多区段,显影剂规制部件能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使得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6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设于相同二次曲线上,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7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设于相同圆弧曲线上,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8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修正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使得在相邻的外径变化斜线的交点以圆弧相接,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9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各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与相同二次曲线相切,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0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各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与相同圆弧曲线相切,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1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将若干分割位置设在二次曲线上,同时,使得该二次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相切,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2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将若干分割位置设在圆弧曲线上,同时,使得该圆弧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相切,因此,能达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3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四次曲线变化,因此,接近挠曲曲线,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理论上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4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二次曲线变化,因此,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与实际一致地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5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圆弧曲线变化,因此,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与实际一致地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6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对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两侧进行修正,使其在两端部变大,并与该曲线相切,因此,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与实际一致地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7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对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两侧进行修正,使其在两端部变大形成曲线,该两端部的曲线与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相切,因此,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与实际一致地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显影剂带电量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均一,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8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在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上设置弹性层,因此,弹性层变形在相对显影剂载置体的压接方向及自身轴向双方发生,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相接稳定。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9的显影装置,通过将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及与铝制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设定在一定的合适范围内,因此,能以简单结构廉价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0的显影装置,得到使用小粒径显影剂的合适条件,因此,能以简单结构廉价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能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1的显影装置,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钝化处理,通过设定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动摩擦系数的合适范围,与具有高耐久性的显影剂载置体组合,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不发生固结,因此,能以简单结构廉价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2的显影装置,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无电镀镍处理,通过设定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动摩擦系数的合适范围,与具有高耐久性的显影剂载置体组合,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不发生固结,因此,能以简单结构廉价且长期地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3的显影装置,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氮化处理,通过设定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动摩擦系数的合适范围,与具有高耐久性的显影剂载置体组合,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不发生固结,因此,能以简单结构廉价且长期地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4的单组份显影装置,用蜜胺甲醛树脂涂覆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通过设定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动摩擦系数的合适范围,与具有高耐久性、高显影剂带电付与性的显影剂载置体组合,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不发生固结,因此,能以简单结构廉价长期地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均一显影剂层,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5的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一体地装卸自如,设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26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效果。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将图1中显影辊附近放大,表示其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显影剂层规制部件的动摩擦系数与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量的关系图;
图4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概略构成图;
图5是该彩色激光打印机使用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表示在该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规制部件对显影剂载置体的压接状态的侧面图;
图7是作为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8是在该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上位置与显影剂层之间的关系图;
图9是在该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上位置与显影剂带电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10是作为另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11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12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13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14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15是沿轴向外径按圆弧曲线变化的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16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17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18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19是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20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21是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22是作为又一例的显影剂规制部件上位置与凸起量(半径差)之间的关系图;
图23是该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24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5是以往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6是表示以往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规制部件对显影剂载置体的压接状态的侧面图;
图27是表示该显影剂规制部件挠曲状态的侧面图;
图28是以往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上位置与显影剂层之间的关系图;
图29是以往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上位置与显影剂带电量之间的关系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第一实施例,先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第1实例。
第1实例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单组份显影装置16如图1所示,由显影剂载置体25、显影剂规制部件44、刮落部件48、显影剂供给部件50、显影剂料斗、显影剂运送部件57构成。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也称显影辊,在本发明中统一为显影剂载置体)25用单组份显影剂使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12上静电潜像显影,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控制显影剂载置体25的显影剂附着重,且使显影剂带电,刮落部件48用于刮落显影剂规制部件表面显影剂,显影剂供给部件50一边使显影剂预带电,一边向显影剂载置体25供给显影剂,显影剂料斗用于收纳显影剂,不使其漏向显影装置外部,显影剂运送部件57将显影剂从显影剂料斗运向显影剂供给部件50。在此,图示了带状感光体12,也可以使用鼓状感光体。
显影剂载置体25朝图1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在显影剂载置体25与感光体12的接触处,两者移动方向相同,显影剂载置体25相对感光体12以线速度比为1.1~2.0的倍速回转。显影剂运送部件57通过回转将显影剂送向供给部件50,显影剂运送部件57无论顺时钟方向还是逆时钟方向回转,都能满足其功能。显影剂供给部件50用金属制的金属芯以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硅、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 rubber,以下简记为EPDM)、聚碳酸盐等泡沫材料制成。使得显影剂供给辊部件50相对显影剂载置体25以所定接触区接触,以顺时钟方向或逆时钟方向回转,使得两者具有相对线速度差,在接触区域内,显影剂供给辊部件50相对显影剂载置体25表面摩擦,一边使显影剂预摩擦带电,一边供给显影剂。
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相对显影剂载置体25以所定负荷相接,由供给部件50供给的显影剂通过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之间的接触部,将显影剂通过量设为一定,在显影剂载置体25表面形成均一显影剂层。所通过的显影剂与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显影剂载置体25两方表面摩擦带电,供给感光体12的显影剂具有稳定的带电量。
这里说明测定显影剂规制部件44表面动摩擦系数的方法。如图2所示,通过加压弹簧47经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轴承部件46对显影剂规制部件44加压,实际实现显影动作,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形状相同,以铝制作而成,表面粗糙度Rz为0.5~2μm。上述所加负荷根据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硬度与外径而定,实用上为3~15g/mm。
测定时不通过显影剂,预先将与显影剂载置体25相接的供给部件50等从显影装置卸下。不使显影剂规制部件44回转,仅使显影剂载置体25回转,用扭矩计测定显影剂载置体25回转时的回转扭矩。在此,显影剂载置体25回转方向与实际显影动作时回转方向相同。由于显影剂载置体25回转速度对所测定扭矩值不会有太大影响,没有必要严格规定显影动作时速度,但是,为了不发生测定值离散,应选择合适的回转速度。设回转扭矩为T,显影剂规制部件44表面动摩擦系数为f,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之间压力为P,显影剂载置体25半径为r,上述各参数具有下列关系:T=f*P*r。因此,动摩擦系数f可从下式求得:f=T/(P*r)。
对若干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表面材料进行了测定,测定值列于表1。
                         表1
          材料   摩擦系数
        聚四氟乙烯     0.05
        全氟烷氧     0.07
        氟异氰酸盐(氟树脂含有量可调整)    0.08~0.15
        Lumifron(商品名,旭硝子公司制氟树脂)     0.27
  聚酰胺(挤压成型,管材)     0.32
  聚氨脂涂料(材料组份可调整)   0.49~0.9
       硅酮橡胶     1.1
       聚氨脂橡胶     1.15
用于测定的铝辊表面用喷砂器精加工,很方便,若Rz为0.5~2μm范围,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值没有差。
下面参照图3曲线说明使用铝制或不锈钢(Stainless steel,以下简记为SUS)制显影剂载置体25时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与显影剂载置体25上显影剂量(mg/cm2)的关系。
考虑到显影剂运送性,以及为了均一形成显影剂层,铝制或SUS制显影剂载置体25的表面粗糙度Rz为2~3.5μm是合适的,若Rz小,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低,若Rz大,显影剂层均一性受到损害,发生图像不匀现象,因此,当测定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时,使用Rz为2μm的显影剂载置体。
同样,若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表面粗糙度过大,显影剂层不匀,对于一般图像来说,Rz为4μm以下是必要的,当高精细图像(600dpi以上)场合,希望Rz在2μm以下。在本发明的测定中,将Rz设为2μm。
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硬度最好选择JIS-A10°~40°范围,但是,通过使用上述表面粗糙度良好的辊,由试验可知,允许在JIS-A5°~60°范围,这时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量均一。
图3中表示所使用显影剂(墨粉)的平均体积粒径为6μm和10μm场合,在此,先说明10μm时的图线。测定时使用上述材料制作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
由测定结果可知,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低场合(0.1以下)和高场合(1.1以上),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发生急剧变化。显影剂规制部件44对运送来的显影剂进行规制,使得一定量的显影剂通过,其规制力是显影剂微粒与显影剂规制部件44表面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上述显影剂微粒受到因显影剂载置体25移动而产生的移动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动摩擦系数低至0.1以下场合,进入到与显影剂载置体25的相接部的显影剂不能保持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表面,以显影剂载置体25的机械运送力容易通过,不能控制显影剂量。
若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上使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以下简记为PTFE)或全氟烷氧(Perfluoroal koxy,以下简记为PFA)场合,发生显影剂溢出现象,即使提高压力也没有效果。使用氟异氰酸盐硬化物场合,提高氟树脂含有量,若动摩擦系数低至0.1以下场合,出现显影剂附着量多的地方,成为不均一。但是,若使得氟树脂量适当,多少提高动摩擦系数的话,显影剂层均一化,成为实用上可行的量(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为0.6mg/cm2以下)。
若提高显影剂规制部件44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例如变为氟异氰酸盐或聚氨脂涂料,则规制力得到提高,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减少,动摩擦系数f为0.1~0.9的范围。
若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上使用硅酮橡胶(f=1.1)或聚氨脂橡胶(f=1.15)那样动摩擦系数大的材料,硅酮橡胶场合,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成为0.2mg/cm2程度,处于相当低的状态,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之间发生振动,同时发生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局部变多现象。
聚氨脂橡胶场合,振动显著,在显影剂载置体25上有相当多的区域显影剂量过多。这种振动发生的原因可以考虑如下:由于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高,对显影剂的规制力大,在显影剂载置体25表面上局部无显影剂,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之间出现不通过显影剂而直接接触的地方,因局部摩擦力增大引起振动。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均一显影剂层,需要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处于适当范围。
当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为0.4mg/cm2以下时,需要提高显影剂载置体25的回转速度,机械负荷增大。当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为0.6mg/cm2以上时,显影剂带电量低,感光体12的非图像部易发生基底污脏,所以,选择0.4~0.6mg/cm2之间。因此,根据上述结果,通过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设为0.1~0.8的范围能得到均一、稳定、无基底污脏的图像。
下面,说明图3中所使用显影剂(墨粉)的平均体积粒径为6μm、即小径化场合。
若使用6~9μm小径显影剂,图像分辨率提高,显影剂带电量高,防止基底污脏的容限提高,提高了灰度再现性。另一方面,易从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的相接处泄漏显影剂。如图中粒径6μm的曲线所示,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低于0.1的区域,显影剂载置体25上显影剂量上升显著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根据研究结果,使得动摩擦系数为0.1以上,即使使用小粒径显影剂也不会发生显影剂泄漏,能形成稳定的显影剂层。
另一方面,使得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回转或间歇回转场合,若附着到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上的显影剂转一圈后来到与显影剂载置体25接触部,则会对显影剂带电及形成显影剂层带来坏影响,因此,必须在来到接触部之前将其刮落,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前面已说明的板状刮落部件48除去显影剂。这时,显影剂粒径越小,越难除去,假如不能充分除去场合,成为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周围总残留有显影剂状态,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带电不稳定,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上强力附着显影剂及添加剂,不能除去。
从除去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上显影剂角度考虑,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低有利,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显影剂平均体积粒径为6μm场合,动摩擦系数若设为0.8以下,显影剂刮落部件能除去显影剂,因此,通过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选择在0.1~0.8范围,使用6~9μm小径显影剂场合,也能形成稳定均一的显影剂层。这样,能得到分辨率及灰度性好的高质量图像。
在上述说明中,显影剂载置体25的材质采用铝或SUS,若长期间使用,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粗糙度减少,显影剂运送力降低,因此,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量减少,到一定时候就不能使用了,这样来确定显影剂载置体的寿命。
铝制场合,寿命张数约10000张,SUS制场合,寿命张数约20000张。仅仅更换显影剂载置体是困难的,所以,实际上也决定了显影装置的寿命。这样,本来应有100000张以上寿命的显影装置在其寿命的五分之一以下时就被废弃了。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必须提高显影剂载置体的耐摩擦性。但是,若提高显影剂载置体的耐摩擦性,虽然使其不易摩耗,但在显影剂载置体上易固结显影剂的树脂和添加剂,降低分辨率,发生基底污脏,降低半色调的均一性等,导致图像质量劣化。于是,研究在显影剂载置体上不发生固结的条件,发现如上所述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设为0.8以上时,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之间所产生的摩擦热量大,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温度上升,易在显影剂载置体上发生固结。因此,通过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选择在0.1~0.8范围,显影剂载置体25具有高耐摩擦性,这样,能延长显影装置寿命。
第2实例
将显影剂载置体25作表面钝化处理,将铝表面硬度从70Hv(维氏硬度)提高到350Hv,通过与动摩擦系数选择在0.1~0.8范围内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组合,将图像质量稳定的显影装置寿命提高到耐摩擦张数70000张。
第3实例
将显影剂载置体25作无电镀镍处理,将铝表面硬度从70Hv(维氏硬度)提高到400Hv,通过与动摩擦系数选择在0.1~0.8范围内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组合,将图像质量稳定的显影装置寿命提高到耐摩擦张数80000张。
第4实例
将显影剂载置体25表面作氮化处理,将SUS表面硬度从250Hv(维氏硬度)提高到600Hv,通过与动摩擦系数选择在0.1~0.8范围内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组合,将图像质量稳定的显影装置寿命提高到耐摩擦张数100000张。
上述实施例涉及以金属或氧化物作为表面层的显影剂载置体25,通过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运送显影剂,实现高耐久性,从理论上说,对于铝场合应使用与铝的动摩擦系数,对于SUS场合应使用与SUS的动摩擦系数,但是,实际上对于使用其它材料场合,即使使用与铝的动摩擦系数,也不会差得太多。
使用小粒径显影剂场合,通过提高显影剂带电量能提高图像质量,为此,可以在显影剂载置体25与显影剂之间进行接触带电,增加显影剂带电量。因此,提高显影剂载置体25耐久性同时,最好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显影剂带电付与性,在研究这种材料时发现,可以在显影剂载置体25表面使用蜜胺甲醛树脂。
第5实例
使用蜜胺甲醛树脂构成显影剂载置体25表面,通过与动摩擦系数选择在0.1~0.8范围内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组合,将图像质量稳定的显影装置寿命提高到耐摩擦张数140000张。在使用蜜胺甲醛树脂构成表面层的显影剂载置体25,即使是表面粗糙度为1μm以下的平滑面也能运送显影剂,不会因表面粗糙度低而降低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因此,显影剂载置体25的耐久性远远超过显影装置寿命。另外,由于提高了显影剂带电量,如上所述,能实现高质量图像。
对于显影剂载置体25来说,比起显影剂运送机构的机械因素来,其与显影剂的胶粘性影响大,因此,只要显影剂载置体25上不发生固结,就可以认为具有寿命。
但是,通过试验可知,对于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量来说,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动摩擦系数设定在0.1~0.8范围内合适,若是0.1以下或0.8以上,则会成为不良状态。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4是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00的整体概略构成图。
在图示彩色激光打印机100的装置本体A内的大致中央处设有感光体装置10。感光体装置10包括架设在若干辊11上的无端带状的像载置体12。在像载置体12表面上形成有机感光层。
在感光体装置10的周围配置带电装置14、写入装置15、单组份显影装置16、中间转印装置17、清洁装置18等。
带电装置14通过施加高电压使像载置体12的表面均一带电。
写入装置15根据来自例如计算机的彩色图像信号从没有图示的激光二极管发出激光,使得激光通过多面镜20、f/θ透镜21、反射镜22等射出,进行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写入,在像载置体12上形成静电潜像。
单组份显影装置16分别收纳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非磁性单组份显影剂,多层设置,装卸自如。且可通过选择使得单组份显影装置16接近像载置体12,以使收纳在显影壳体24内的辊状显影剂载置体25可接触或接近像载置体12。
中间转印装置17包括架设在若干辊27上的中间转印带28。在无端中间转印带28的表面上与像载置体12一样,形成有机感光层。并且,在其周围设有中间转印辊31及中间转印带28的清洁装置32,在中间转印辊31与中间转印带28之间形成转印材运送通道30。
像载置体12的清洁装置18使得清洁刮板与像载置体12压接。中间转印带28的清洁装置32也同样,使得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28压接。
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装置本体A的底部装有出入自如的供纸盒34。通过供纸辊35回转,送出供纸盒34内的转印材,送入转印材运送通道30,经运送辊36运送,在定位辊37待机,在合适时间将该转印材送向中间转印带28与中间转印辊31之间。
在转印材运送通道30的下游,定影装置38之后,设有排纸辊39。另外,在彩色激光打印机装置本体A上设有排纸叠置部40,用于将记录完的转印材面朝下地叠置。
当使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进行记录时,辊11和辊27回转,分别按图示方向运送像载置体12、中间转印带28回转,同时,使供纸辊35回转,使得转印材通过转印材运送通道30送向中间转印带28与中间转印辊31之间。
带电装置14使得像载置体12表面带电,用写入装置15进行写入,在像载置体12上逐一形成各色静电潜像。接着,在显影装置16将带有与静电潜像相反电荷的显影剂静电附着到上述静电潜像上,形成各色可视像。通过施加与显影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上述各色墨像逐一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8上,形成四色叠合的彩色图像。
通过施加与显影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上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8上的彩色图像在中间转印辊31转印在转印材上。转印有图像的转印材在定影装置38得到定影后,由排纸辊39排出到排纸叠置部40上,叠置在那里。
清洁装置18的清洁刮板除去转印墨像后残留在像载置体12上的残留显影剂,以备此后形成图像。另外,清洁装置32的清洁刮板除去转印墨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8上的残留显影剂,以备此后形成图像。
单组份显影装置16如图5所示,设有显影剂载置体25,在显影壳体24上有开口43,显影剂载置体25通过该开口43与像载置体12对向。显影剂载置体25与像载置体12在对向位置朝同方向以线速度比1.1~2.0回转。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压接。
显影剂规制部件44如图6所示,以显影壳体24通过轴承46支承轴45,用赋能部件47对轴承46赋能,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压接。并且,在压接位置,显影剂规制部件44相对显影剂载置体25以相反方向回转。
如图5所示,刮落部件48前端与显影剂规制部件44压接。刮落部件48刮落附着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表面的显影剂。
另外,使得显影剂供给部件50与显影剂载置体25以所定接触区域接触。显影剂供给部件50呈辊状,用金属制的金属芯52以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硅、EPDM、聚碳酸盐等泡沫材料51制成。并且,在接触位置朝着某方向回转,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行,在图示例中,使得显影剂供给部件50相对显影剂载置体25具有相对线速度差,且朝着相反方向回转。在显影剂供给部件50下方设置隔板54。
在显影壳体24的里侧(图中为右侧)设有用于收纳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中某一色的非磁性单组份显影剂的料斗56。在料斗56内设有若干显影剂运送部件57。该显影剂运送部件57朝哪个方向回转都行,在图示例中,分别朝顺时钟方向回转。
在该单组份显影装置16中,可以使用硬型件或软型件作为显影剂载置体25。
上述硬型件可以例举如下:
1)铝、SUS、钢铁等金属辊。
2)在上述金属辊表面上镀覆蜜胺甲醛树脂。
3)在金属辊表面上镀覆含氟树脂等高硬度橡胶。
上述软型件可以通过在金属辊或轴的表面上设置弹性(橡胶)层,再在其上设置镀覆层形成,例如在钢铁轴表面上设置硅、丙烯腈-丁二烯橡胶(Acrylonitrile-butadiene rubber,以下简记为NBR)、氯汞丙脲、氨基甲酸乙酯等,再在其上设置含氟树脂或三聚氰二胺树脂等。
显影剂载置体25为硬型件场合,使用下列部件作为显影剂规制部件44:在金属辊或轴的表面上设置弹性(橡胶)层,再在其上设置镀覆层形成。例如在钢铁轴表面上设置硅、NBR、氯汞丙脲、氨基甲酸乙酯等,再在其上设置含氟树脂或三聚氰二胺树脂等。
另一方面,显影剂载置体25为软型件场合,可使用金属辊或下列部件作为显影剂规制部件44:在同样金属辊或轴的表面上设置弹性(橡胶)层,再在其上设置镀覆层形成。例如在钢铁轴表面上设置硅、NBR、氯汞丙脲、氨基甲酸乙酯等,再在其上设置含氟树脂或三聚氰二胺树脂等。也可以使用SUS轴。若对其施加氮化处理,使其表面硬化,能提高耐久性。
显影剂载置体25及显影剂规制部件44都必须选择具有下列特性的材料:与显影剂之间的带电性好,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好,耐摩耗性好,能防止显影剂固结。
用该单组份显影装置16使像载置体12上潜像显影时,通过显影剂运送部件57回转,一边搅拌显影剂一边运送,汲取到隔板54上,附着到显影剂供给部件50上。显影剂供给部件50通过回转摩擦显影剂,使其预摩擦带电,以库仑力使显影剂附着,供给显影剂载置体25。
显影剂载置体25一边回转一边载置显影剂,通过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该所载置的显影剂的摩擦,使其摩擦带电,同时,通过该显影剂规制部件44使显影剂薄层化。接着,显影剂附着到像载置体上使得像载置体12上潜像成为可视像。
在图示例中,使用带状件作为像载置体12,但是,只要将显影剂载置体25的表面硬度抑制到较低,也可以使用鼓状件作为像载置体12。
在本发明中,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设为轴向中央部外径比两端部外径大,呈两侧对称形状。例如图7所示,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外径D从其中央部44a朝两端部44b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将中央部44a与两端部44b之间的外径差设定为较大,实际上,外径差为50-数百μm。
当受到赋能部件47赋与的力或因显影剂载置体25的回转拉曳,显影剂规制部件44场合,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之间的间隙变小,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周面能均一与显影剂载置体25周面相接。
这样,能得到图8所示的比较均一的显影剂载置体25上的显影剂层,能减少不匀覆盖层。另外,如图6所示,减小在显影剂规制部件44轴向的显影剂带电量的离散,不会发生显影剂飞散,提高图像质量。若使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为图7所示形状,加工显影剂规制部件44成本并不那么高。
另外,减小轴45直径,减轻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重量,能减轻用户负担,减小驱动扭矩。
在此,由图9可知,若使用图7所示那样形状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显影剂载置体25轴向的显影剂带电量成为W形状。这表示对于像载置体25的压接力在中央部44a和两端部44b稍弱,即在中央部44a和两端部44b,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外径细。
于是,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制作成如图10所示形状,即在中央部44a一定宽度a内外径相等,从中央部44a的两侧向两端部44b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
这样,增大中央部44a和两端部44b的外径,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25压接,显影剂带电量成为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成为均一,能提高图像质量。
但是,即使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设为图10所示形状,在从等径中央部44a向两端部44b倾斜的开始部分压力低下,在该部分显影剂带电量低下,存在图像不匀的问题。
于是,沿显影剂规制部件44轴向,从中央部44a向两端部44b分成若干区段。在各区段,使得外径D向着端部44b逐渐按直线变小,且该外径变化斜线在各区段之间连续。从中央部44a向着两端部44b上述外径变化斜线的倾斜度顺序变大。
例如图11所示,以中央为对称线呈两侧对称形状,从中央部44a向端部44b分成h、i、j三区段,全长分为六区段。在各区段h、i、j,使得外径D向着端部44b逐渐按直线变小,该外径变化斜线M在各区段之间无段差,呈连续状态,且从中央部44a向着两端部44b,外径变化斜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β、γ顺序变大。
若这样分成多区段,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25压接,显影剂带电量成为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成为均一,能提高图像质量。
下面,若以等分布负荷模式计算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挠曲,得到:
w=q*L4/(24EI)*(x/L)*[1-2*(x/L)2+(x/L)3]
在此,式中各符号意义如下:
w:位置x处的挠曲量
q:全负荷除以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长度的值
L: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长度
E:轴45的杨氏模量
I:截面惯性几何矩(=π*d4/64)
d:轴45的直径
由上式可知,w与x的四次方成比例。于是,若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外径D设为沿轴向按四次曲线变化,从理论上说,显影剂规制部件44更均一地与显影剂载置体25压接,显影剂带电量成为一定,防止局部低下,同时,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层成为均一,能提高图像质量
但是,实际上形成从中央部44a向端部44b推压显影剂的流动,端部44b的粉压比中央部44a高,两端44b的压力需要比中央部44a附近高。
因此,更好的是:整体曲率比四次曲线小的二次曲线(参照图12)或圆弧(参照图13),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外径D沿其轴向以二次曲线或圆弧曲线变化。
在图12和图13中,横轴表示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轴向位置,纵轴表示凸起量(半径差)。即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长度在300mm处中央外径为φ14mm时,若从端部44b起150mm处中央部44a处凸起量0.07mm,则端部44b的外径比中央外径小0.14mm,为φ13.86mm。在图12中,虚线A表示按四次曲线变化的挠曲线,实线B表示二次曲线。在图13中,虚线A表示按四次曲线变化的挠曲线,实线B表示圆弧曲线。
当然,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两端负荷大场合,需要加大中央部44a的凸起量。
图14表示通过横磨削或切入式磨削等制作的外径D在轴向按圆弧曲线变化的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具体例。在该例中,轴45直径设为6mm,两端部44b的最小外径设为10mm,在轴向按半径R为80~100mm的圆弧曲线形成外周。
例如图11所示,从显影剂规制部件44轴向中央部44a向端部44b分成若干区段,在各区段使得外径D向着端部44b逐渐按直线变小,该外径变化斜线M在各区段之间无段差,呈连续状态,且从中央部44a向着两端部44b,外径变化斜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β、γ顺序变大,也可以将在其分割位置b的外径D设在相同二次曲线上。
例如图15所示,将在分割位置b的显影剂规制部件44外径D设在用虚线表示的二次曲线上,图中,虚线E表示二次曲线,实线F表示外径变化斜线。也可以不是二次曲线,而设在同一圆弧曲线上(图示省略)。
另外,从显影剂规制部件44轴向中央部44a向端部44b分成若干区段,在各区段使得外径D向着端部44b逐渐按直线变小,该外径变化斜线M在各区段之间无段差,呈连续状态,且从中央部44a向着两端部44b,外径变化斜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β、γ顺序变大,也可以修正在各分割位置b的外径,用圆弧R连接相邻外径变化斜线M的交接处(图示省略)。
也可以如图16所示,设定各分割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M,使得虚线所示相同二次曲线与各外径变化斜线M相切,图中,虚线E表示二次曲线,实线G表示与该二次曲线相切的外径变化斜线。也可以不是二次曲线,而是圆弧曲线与各外径变化斜线M相切(图示省略)。
也可以如图17所示,将若干分割位置b(图中用e表示)设在虚线所示二次曲线上,同时,使得该二次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M相切,图中,虚线E表示二次曲线,实线H表示外径变化斜线,切点用f表示。同样,也可以不是二次曲线,而是圆弧曲线(图示省略)。
如上所述,实际上产生从中央部44a向端部44b推压显影剂的流动,具有端部44b的粉压此中央部44a高的倾向,必须使两端部44b的压力比中央部44a附近高若干。于是,也可以将两侧设为该曲线的切线,使显影剂规制部件44外径D在端部44b变大。
例如图18所示,将二次曲线等曲线两侧设为该曲线的切线g,如图19所示,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外径D在两端部44b从虚线修正为用实线g表示的形状,图中,虚线E表示二次曲线等曲线,实线S包括二次曲线等曲线及与其相切的切线g。
另外,也可以将曲线两侧设为与该曲线相切的曲线,使显影剂规制部件44外径D在端部44b变大。例如图20所示,将二次曲线等曲线两侧设为与该曲线相切的曲线m,图中,虚线E表示二次曲线等曲线,实线U包括二次曲线等曲线及与其相切的曲线m,上述二次曲线等曲线与曲线m朝同方向凸。如图21所示,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外径D在两端部44b从虚线修正为用实曲线m表示的形状。
上述曲线m为山形凸,但也可以如图22所示,使得与二次曲线两侧相切的曲线为与上述山形凸逆向的曲线n,图中,虚线E表示二次曲线等曲线,实线V包括二次曲线等曲线及与其相切的曲线n,上述二次曲线等曲线与曲线n朝逆方向凸。如图23所示,将显影剂规制部件44外径D在两端部44b从虚线修正为用实曲线n表示的形状。
上述图示例中,如图6所示,以显影壳体24通过轴承46支承显影剂规制部件44的轴45,用赋能部件47对轴承46赋能,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与显影剂载置体25压接。但是,在不用赋能部件47赋能,仅以重力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44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25上场合,显影剂规制部件44有时挠曲,本发明对于那种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适用。
在上述图示例中,表示用于四色彩色激光打印机场合,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黑白或二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适用。
例如图24所示,在鼓状像载置体12的周围配置带电装置14、写入装置15、单组份显影装置16、转印装置17、清洁装置18,如本例所示,像载置体12、带电装置14、显影装置16及清洁装置18构成处理卡盒60,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一体地装卸自如,本发明对于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适用。
在图24中,符号25是设在单组份显影装置16中的辊状显影剂载置体,44是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37是定位辊,38是定影装置。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显影剂规制部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单组份显影装置中,设有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其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使得该显影剂载置体载置的单组份显影剂薄层化;其特征在于,使得该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中央部外径比两端部外径大,以中央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形状。
2.一种单组份显影装置,设有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其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使得该显影剂载置体载置的单组份显影剂薄层化;其特征在于,使得该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中央部外径此两端部外径大,以中央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从其中央部向两端部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在中央部一定宽度范围内为相等直径,从该等直径中央部两侧向两端部分别逐渐按直线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轴向,从中央部向两端部分成若干区段,在各区段,使得显影剂规制部件外径向端部逐渐按直线变小,该按直线变小的外径变化斜线在各区段之间连续,其相对轴线的倾斜度顺序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设于相同二次曲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设于相同圆弧曲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修正在各区段间分割位置的外径,使得在相邻的外径变化斜线的交点以圆弧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各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与相同二次曲线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各区段的外径变化斜线与相同圆弧曲线相切。
11.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若干分割位置设在二次曲线上,同时,使得该二次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相切。
12.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若干分割位置设在圆弧曲线上,同时,使得该圆弧曲线与若干外径变化斜线相切。
1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四次曲线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二次曲线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沿轴向按圆弧曲线变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个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两侧进行修正,使其在两端部变大,并与该曲线相切。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个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两侧进行修正,使其在两端部变大形成曲线,该两端部的曲线与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外径曲线相切。
18.根据权利要求2-5、13-15中任一个所述的单组份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上设置弹性层。
19.一种显影装置,设有与潜像载置体接触、可回转的显影剂载置体、向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供给显影剂的供给部件、将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规制为薄层的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使显影剂附着到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使潜像载置体上静电潜像显影;其特征在于,辊状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处于0.5~2μm范围,且与铝制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处于0.1~0.8范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显影剂的平均体积粒径为6~9μm范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钝化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无电镀镍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进行氮化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用蜜胺甲醛树脂涂覆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
25.一种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一体地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权利要求2-24任一项中所述的显影装置。
2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权利要求2-24任一项中所述的显影装置。
CNB011197927A 2000-06-07 2001-05-31 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74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9993/2000 2000-06-07
JP169993/00 2000-06-07
JP2000169993A JP2001350342A (ja) 2000-06-07 2000-06-07 現像装置
JP290152/2000 2000-09-25
JP2000290152A JP2002099144A (ja) 2000-09-25 2000-09-25 現像剤規制部材、それを用いる一成分現像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90152/00 2000-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7180A true CN1327180A (zh) 2001-12-19
CN1237411C CN1237411C (zh) 2006-01-18

Family

ID=26593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97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7411C (zh) 2000-06-07 2001-05-31 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75506B2 (zh)
EP (2) EP1162514B1 (zh)
KR (1) KR100380588B1 (zh)
CN (1) CN1237411C (zh)
DE (1) DE60116410T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6275C (zh) * 2002-03-13 2007-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成像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CN100388129C (zh) * 2002-07-12 2008-05-14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显像装置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0435038C (zh) * 2004-03-31 2008-11-19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45887C (zh) * 2005-04-28 2008-12-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78381C (zh) * 2005-11-17 2010-0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非磁性单组份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及添加调色剂的方法
CN106896674A (zh) * 2015-12-17 2017-06-27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842434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腔内封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1037C (zh) * 2003-01-23 2008-09-24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375999B2 (ja) * 2003-05-23 2009-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099612B2 (en) * 2003-10-20 2006-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ner cartridge used with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13104B2 (en) * 2004-03-12 2006-03-1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regulating system having toner regulating member with metallic coating on flexible substrate
US7113717B2 (en) * 2004-03-30 2006-09-26 Xerox Corporation Closed loop control of nip pressure in a fuser system
US7149459B2 (en) * 2004-11-10 2006-12-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59662B2 (en) * 2004-11-26 2008-04-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blade having an arcuate shape
EP1875314B1 (en) * 2005-04-26 2015-01-1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201909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45367A (zh) * 2006-03-28 2007-10-0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网纹辊印刷装置
JP2008257114A (ja) * 2007-04-09 2008-10-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7662B2 (ja) * 2008-03-03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7741A (ja) * 2009-02-25 2010-09-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73394A (ja) * 2010-09-28 2012-04-12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61653B2 (ja) * 2011-12-21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30272754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device
JP2018146759A (ja) * 2017-03-06 2018-09-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支持部材
JP7342380B2 (ja) * 2019-03-06 2023-09-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5275A (en) * 1977-04-14 1978-09-19 Morris William E Sludge dewatering apparatus
JPS57171464A (en) * 1981-04-15 1982-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oll coater
US4618241A (en) * 1981-07-27 1986-10-21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process for charging toner particles
JPS60103373A (ja) * 1983-11-11 1985-06-0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複写機の現像装置
US4707748A (en) * 1985-02-14 1987-1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S6347361U (zh) * 1986-09-12 1988-03-31
US4907032A (en) * 1987-07-31 1990-03-06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Monocomponent developing device
JPH03171174A (ja) * 1989-11-30 1991-07-2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装置
DE69127227T2 (de) 1990-05-21 1998-02-26 Canon Kk Aufladevorrichtung,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und von dem Bilderzeugungsgerät abnehmbare Arbeitseinheit
JP3208944B2 (ja) 1993-08-30 2001-09-17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マグネットロール
JPH0764394A (ja) * 1993-08-31 1995-03-10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
DE19506923C1 (de) * 1995-02-28 1996-06-27 Roland Man Druckmasch Feuchtwerk für eine Offsetdruckmaschine
JPH09258552A (ja) * 1996-03-26 1997-10-03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H10104945A (ja) * 1996-09-27 1998-04-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H10177297A (ja) * 1996-12-18 1998-06-30 Nec Corp 現像装置
JPH10196637A (ja) * 1997-01-08 1998-07-31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導電性ローラ
JP2001147586A (ja) * 1999-11-19 2001-05-2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6275C (zh) * 2002-03-13 2007-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成像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CN100388129C (zh) * 2002-07-12 2008-05-14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显像装置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0435038C (zh) * 2004-03-31 2008-11-19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45887C (zh) * 2005-04-28 2008-12-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78381C (zh) * 2005-11-17 2010-0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非磁性单组份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及添加调色剂的方法
CN106896674A (zh) * 2015-12-17 2017-06-27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96674B (zh) * 2015-12-17 2020-06-19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842434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腔内封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62514B1 (en) 2006-01-04
EP1617297B1 (en) 2011-11-23
EP1617297A2 (en) 2006-01-18
DE60116410D1 (de) 2006-03-30
EP1162514A2 (en) 2001-12-12
KR20010110317A (ko) 2001-12-13
CN1237411C (zh) 2006-01-18
DE60116410T2 (de) 2006-08-03
US6775506B2 (en) 2004-08-10
US20020012553A1 (en) 2002-01-31
EP1617297A3 (en) 2006-03-01
EP1162514A3 (en) 2003-01-22
KR100380588B1 (ko) 200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7411C (zh) 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92315C (zh)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CN1178110C (zh) 充电装置、充电方法、卡盒及成像设备
US8112016B2 (en) Developing agent circulation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204463C (zh) 带电方法、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3404489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CN1928732A (zh) 显影设备
CN1761916A (zh) 色粉残量检测装置、色粉承载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01171A (zh) 显影装置
CN1279409C (zh) 带电系统、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997C (zh) 使用单组分调色剂的显影装置
CN1573602A (zh) 显影设备
JP2005284219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40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45459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
CN1384404A (zh) 具有泡沫弹性部分的充电元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210631C (zh) 转印机构,采用其的成像装置及制造转印装置的方法
CN1120998C (zh) 使用单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其刮片
CN17161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441322A (zh) 使用双成分型显影剂的显影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成像装置
CN100347617C (zh) 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处理组件,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407413A (zh) 导电元件和装备有导电元件的图象形成装置
EP1887436B1 (en) Conduc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conductiv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rocess cartridge
CN100342288C (zh) 显影装置
CN154256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