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3595C -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3595C
CN1313595C CNB2005101042553A CN200510104255A CN1313595C CN 1313595 C CN1313595 C CN 1313595C CN B2005101042553 A CNB2005101042553 A CN B2005101042553A CN 200510104255 A CN200510104255 A CN 200510104255A CN 1313595 C CN1313595 C CN 13135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ulturing bottle
culture medium
growth
sporoph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042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2876A (zh
Inventor
袁有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Chanjuan
Original Assignee
Sun Chanj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Chanjuan filed Critical Sun Chanjuan
Priority to CNB2005101042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3595C/zh
Publication of CN1772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2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35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59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提供一种高效菌种培养基配方,并实现提高液体菌种的扩繁复壮深层培养,以及在子实体的初期生长阶段后增氧促长方法,从而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在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后得到的纯菌种接入培养基溶液中,为实现深层扩繁复壮培养,所述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是,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3%,蛋白胨1.5-2%,酵母粉1.5-2%,磷酸二氢钾0.003-0.01%,硫酸镁0.002-0.005%,氯化钠0.5-1%,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其主要设计要点是在液体菌种培养和子实体生长的关键阶段实施增氧促长技术。也可以采用上述基质配方。

Description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蛹虫草的菌种和子实体培育基质配方,以及在培育过程中采用增氧扩繁复壮和补氧促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提高越来越关注,各种营养滋补品也成为保健市场的主导产品。蛹虫草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及滋补功效的珍贵中药材,野生虫草分布稀少、资源极缺。为满足市场需求,现有用人工培育虫草的。而且用人工培育的虫草,其有效成份接近于天然,部分成份甚至高于野生虫草的几倍或几十倍以上,因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虫草产品大多是人工培育的。
现有蛹虫草的液体菌种培养通常采用摇床装置,通过使用摇床将摇瓶进行摇动,从而促使摇瓶中的菌种扩繁生长。但是此类菌种培养方式,不能给液体菌种定时补充氧气,且液体菌种只能填充摇瓶容积的30%以下,否则就会被摇出漏撒,所以生产效率不高,无谓地占用摇瓶容积。
当蛹虫草的子实体在培养瓶中生长到3-4厘米,即经过初期生长后,培养瓶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供子实体快速发育,同时还必须有效控制培养瓶中的温度和湿度,否则子实体就会出现生长缓慢、长的不齐而造成减产。现有的做法是在培养瓶的瓶口覆有一层扎有多个通气孔的薄膜或盖体,通过每天定时给予载培室内进行多次通风换气来改善培养瓶中的给氧量。但是采用此类通风换气方式,若薄膜或盖体上的通气孔过小和过少,则起不到补充氧气的作用;若通气孔过大和过多,则子实体易于脱水而影响生长;湿度过大、供氧量不足、或是由于通风换气而造成的温差过大,都会导致子实体变质或布满菌丝而变黑腐烂,则蛹虫草失去药用价值。
另外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不易退化的菌种,在其培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基也很关键。现有公开的培养基配方中缺少必要的促进剂,且营养成份有待提高,液体菌种的培养成活量并不高。
如上述内容的现有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对于蛹虫草的培育过程,从液体菌种培养到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特别对于定期补充增氧尚无有效措施,因而蛹虫草生产效率有限、子实体生长缓慢、长得参差不齐、营养和药用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蛹虫草的菌种和子实体培育基质配方,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菌种培养基配方,并实现提高液体菌种的扩繁复壮深层培养,以及在子实体的初期生长阶段后增氧促长方法,从而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在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后得到的纯菌种接入培养基溶液中,为实现深层扩繁复壮培养,所述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是,
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3%,蛋白胨1.5-2%,酵母粉1.5-2%,磷酸二氢钾0.003-0.01%,硫酸镁0.002-0.005%,氯化钠0.5-1%,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
本发明所述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主要设计要点是在液体菌种培养和子实体生长的关键阶段实施增氧促长技术。
也可以在采用上述基质配方的前提下,在液体菌种培养和子实体生长的关键阶段实施增氧促长技术。
在液体菌种的培养阶段,改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摇床装置进行摇动搅拌方式,为促使瓶中液体菌种进行扩繁生长,采用增氧通气装置向培养瓶中的液体菌种定时补充氧气的做法。在通入氧气后,液体菌种随培养液上、下翻动,因而液体菌种能够深层均匀搅拌,不仅给培养环境中补充氧气,而且菌种具有相当的活力。
当蛹虫草的子实体经过初期生长而生长到3-4厘米时,采用专门的增氧通气装置向瓶中定期地通入经过过滤后的氧气,在不影响瓶中湿度和温度的前提下持续地提供子实体生长必需的氧气,因而子实体生长快速、长的整齐子实体生长饱满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所述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实现流程是:
第一步,制备菌种。
采集野生蛹虫草的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培育,可采用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法将得到的菌珠接种在培养基上扩制培养,以得到具有稳定性和不易退化的纯菌种。
第二步,液体菌种的培养。
将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法将得到的纯菌种接入培养基溶液中进行培育。所述培养基溶液的配方可以采用上述配方内容,即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3%,蛋白胨1.5-2%,酵母粉1.5-2%,磷酸二氢钾0.003-0.01%,硫酸镁0.002-0.005%,氯化钠0.5-1%,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
选用不同型号和容积的广口瓶,来盛放培养基溶液,培养基溶液占有整瓶容积的75%左右。
在瓶口用棉塞或橡皮塞封好,在110-130℃温度条件下对培养基溶液进行25-30分钟左右的加热灭菌处理。
待培养基溶液冷却后接入纯菌种,再通过增氧通气装置向广口瓶内定期地通入经过过滤后的氧气,则通入氧气后的培养基溶液中,菌种可获得良好的有氧生长环境,菌种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及时排出,菌种在氧气通入后产生的气泡作用下深度扩繁复壮,能够获得数量众多的、具有活力的液体菌种。
向培养基溶液中通入氧气时,应持续实施通氧操作,且温度控制在18-23℃范围内,通氧时间持续5天左右。
按上述方法向广口瓶内持续地通入氧气的同时,在培养瓶的瓶口处仍需留有排气孔,以使菌种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及时排出。
第三步,液体菌种接种和初期生长培育。
将上述培养得到的液体菌种,接种到培养瓶中的培养基上进行初期生长培育。
接种液体菌种可采用大米培养基或蚕蛹接种方式。
大米培养基接种,是在培养瓶中装入稻米和蚕蛹粉,可以按如下配方调制成营养液,即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1-2%,蛋白胨0.3-1%,磷酸二氢钾0.05-0.1%,硫酸镁0.02-0.07%,柠檬酸三胺0.03-0.08%,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并且调制成PH值在6.5-7.5之间的培养溶液,然后倒入培养瓶中。
将培养瓶的瓶口扎紧,在110-130℃温度条件下对大米培养基进行25-30分钟左右的加热灭菌处理。
待大米培养基冷却后,采用经过消毒的喷撒装置向培养瓶内的大米培养基中喷入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接种后,将培养瓶移至避光位置,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经过2-3天的时间,大米培养基的表面全部长满菌丝;
经过4-5天的时间,菌丝扎入培养基的一半深度;此时,给予培养瓶自然散光照射、并在瓶口处扎取部分通风孔以控制湿度在85%左右;
再经过10天左右,每天增加500-1000勒克斯强度的强光照射4-8小时,温度控制20-23℃之间。
经过10-15天的初期生长培育阶段,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
蚕蛹接种培养,是先将蚕蛹经由75%的酒精浸泡消毒3-5分钟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菌种注射至蚕蛹体内,将蚕蛹摆放在培养皿中;或是将蚕蛹摆放在培养皿中,采用经过消毒的喷撒装置,将液体菌种喷撒至蚕蛹周身,然后将培养皿封好。
将接种液体菌种的蚕蛹移至避光位置,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经过7-10天的时间,蛹体全部长满菌丝,蛹体僵化。
将僵化的蛹体移入培养瓶中,将瓶口扎紧处理。经过5-7天的时间,蛹体长出白色或金黄色菌丝,将瓶口留有若干通风孔,给予培养瓶自然散光照射、室内湿度控制在85%左右,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
再经过5天左右,每天增加500-1000勒克斯强度的强光照射4-8小时,温度控制20-23℃之间。
经过10-15天的初期生长培育阶段,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
第四步,子实体的增氧生长培育。
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采用增氧通气装置向培养瓶内通入氧气,同时通过瓶口的排气孔将子实体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
本发明所述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的要点之一,在于当子实体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后即通过增氧来促进子实体的快速、均匀生长。
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后,子实体进入生长的旺盛阶段,若此时培养瓶中的氧气含量过少,则会导致子实体生长缓慢且参差不齐,因而在子实体生长后期增加其生长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有效促进生长速度和产量。
向培养瓶中通入氧气时,通入氧气的温度需控制在培养环境的室温,每次通氧时间控制在10-15秒范围内。
在子实体的增氧生长培育期间,至少给培养瓶中的子实体通氧二次,时间间隔在5-7天。
按上述方法向培养瓶内的子实体增氧促进生长时,需在培养瓶的瓶口处需留有若干排气孔,以使子实体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及时排出。
经过15天左右的增氧培育,子实体进入成熟阶段,子实体可整齐划一地生长至培养瓶的瓶口处,则可直接采收蛹虫草。
如上内容,即是本发明所述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的基本方案。
在向液体菌种培养溶液中、以及经过初期生长阶段的子实体实施定期增氧促长的过程中,通入培养瓶中的氧气温度和湿度应与培养环境中的相同。
在向培养基溶液中的液体菌种通氧时,应将通气管口置于培养瓶底部附近,以使通入的氧气从瓶底附近进入培养基溶液,则培养基溶液可充分搅动以增加菌种生长环境的氧气含量。
在向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的子实体增氧时,通入培养瓶的通气管应设置多个出口,以使进入培养瓶的氧气多角度地通入培养瓶内,保证培养瓶内的氧气含量均匀,以利子实体均匀生长。
综上内容,所述蛹虫草培育基质配方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采用增氧培育,可实现菌种扩繁复壮深层培养,菌种具有抗病菌、健壮和活力足等优点;而且不采用现有的摇床装置,可有效地降低设备成本,瓶中的菌种溶液容量提高,还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当子实体经过初期生长阶段后,通过提供充足氧气供子实体快速发育,因而子实体生长整齐划一、发育完全、营养成份高,产量高。
3、在蛹虫草培育的关键阶段采用增氧促长方法,增氧通气装置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少而同时蛹虫草生长快速、产量高,因而上述方法易于推广使用,经济收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液体菌种培养瓶及增氧装置示意图。
图2是所述子实体增氧生长阶段的增氧装置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培养液1、棉花塞2、通氧管3、空气过滤器4、连接用橡胶管5,增氧泵6,广口瓶7。
空气缓冲管11,喷气针管12,定位把手13,通气把手14,气流开关15,橡胶管16,空气压缩泵1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结合图1和图2,所述的蛹虫草培养基配方,是在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后得到的纯菌种接入培养基溶液中,为实现深层扩繁复壮培养而提供的培育基质。
所述的培养基配方是,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蛋白胨1.5%,酵母粉1.5%,磷酸二氢钾0.005%,硫酸镁0.002%,氯化钠0.5%,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
本发明所述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实现流程是:
第一步,制备菌种。
采集野生蛹虫草的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培育,采用孢子分离将得到的菌珠接种在培养基上扩制培养,控制温度在20-23℃左右,经过5-6天即获得具有稳定性和不易退化的纯菌种。将纯菌种存入冰箱4℃的环境中保存。
第二步,液体菌种的培养。
将孢子分离得到的纯菌种接入培养基溶液中进行培育。
所述的培养基配方是,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蛋白胨1.5%,酵母粉1.5%,磷酸二氢钾0.005%,硫酸镁0.002%,氯化钠0.5%,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
选用若干个3000毫升的广口瓶7来盛放上述培养液1,培养液1占有整瓶容积的75%左右。
在瓶口用替代棉花塞2封好,在120℃温度条件下进行30分钟左右的加热灭菌处理。
待培养液1冷却后拔去瓶口的替代棉塞2并接入纯菌种,采用由通氧管3、空气过滤器4、连接用橡胶管5和增氧泵6构成的增氧通气装置向广口瓶7内通入经过过滤后的氧气。
增氧泵6将氧气经过空气过滤器4进行过滤后,再经由橡胶管5、通氧管3导入培养液1中,其中瓶口设置有带有排气孔的橡胶塞。
在向液体菌种培养液1中通入氧气时,由增氧泵6抽入氧气,以不影响广口瓶7内的培养环境。
在向培养液1中通氧时,通氧管3的管口置于邻近广口瓶7的底部附近,以使通入的氧气从瓶底进入培养液1,则培养液1可充分搅动。
通入氧气后的培养液1中,菌种可获得良好的有氧生长环境,菌种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及时排出,菌种在氧气通入后产生的气泡作用下深度扩繁复壮,能够获得数量众多的、具有活力的液体菌种。
向培养液1中通入氧气时,每天持续通氧,温度控制在23℃,通氧时间需持续5天。
第三步,液体菌种接种和初期生长培育。
将上述培养得到的液体菌种,接种到培养瓶中的培养基上进行初期生长培育。
接种液体菌种采用大米培养基接种方式。
大米培养基接种,是在培养瓶中装入稻米和蚕蛹粉,按如下配方调制成营养液,即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1%,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2%,柠檬酸三胺0.03%,维生素B1 0.002%,其余为水,并且调制成PH值6.5的培养溶液,然后倒入培养瓶中。
将培养瓶的瓶口扎紧,在120℃温度条件下对大米培养基进行30分钟左右的加热灭菌处理。
待大米培养基冷却后,采用经过消毒的喷撒装置向培养瓶内的大米培养基中喷入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接种后,将培养瓶移至避光位置,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经过3天时间,大米培养基的表面全部长满菌丝;
经过5天时间,菌丝扎入培养基的一半深度;此时,给予培养瓶自然散光照射、并在瓶口处扎取部分通风孔以控制湿度在85%左右;
再经过10天左右,每天增加1000勒克斯强度的强光照射4小时,温度控制23℃。
经过15天的初期生长培育阶段,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
第四步,子实体的增氧生长培育。
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采用由空气缓冲管11,喷气针管12,定位把手13,通气把手14,气流开关15,橡胶管16,和空气压缩泵17构成的增氧通气装置,向培养瓶内持续地通入氧气。
在向培养瓶中通入氧气时,由空气压缩泵17抽入与培养环境相同温度和湿度的另一空间的氧气,以不影响培养瓶内的子实体生长环境。
经由空气压缩泵17抽入的氧气,经过橡胶管16进入空气缓冲管11中。其中,在橡胶管16和空气缓冲管11之间设置一用于控制和握持的通气把手14,在通气把手14上设置一气流开关15。
在空气缓冲管11的上部设置一定位把手13。操作时,通过握持定位把手13可控制将6个喷气针管12同时插入6个培养瓶中。
喷气针管12上设置有多个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出气孔,则氧气可由出气孔多角度、均匀地通入培养瓶内,保证培养瓶内的氧气含量均匀,以利子实体均匀生长。
同时,通过培养瓶的瓶口排气孔,可将子实体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
向培养瓶中通入氧气时,通入氧气的温度需控制在培养环境的室温,每次通氧时间控制在15秒。
在15天的增氧培育过程中,给培养瓶中的子实体通氧二次,时间间隔是7天。
经过15天左右的增氧培育,子实体进入成熟阶段,子实体可整齐划一地生长至培养瓶的瓶口处,则可直接采收蛹虫草。

Claims (5)

1.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3%,蛋白胨1.5-2%,酵母粉1.5-2%,磷酸二氢钾0.003-0.01%,硫酸镁0.002-0.005%,氯化钠0.5-1%,维生素B1 0.002-0.005%,其余为水。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蛹虫草培养基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育方法的实现流程是,
第一步,制备菌种;
采集野生蛹虫草的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培育,采用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法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在培养基上扩制培养,以得到具有稳定性和不易退化的纯菌种;
第二步,液体菌种的培养;
将得到的纯菌种接入培养基溶液中进行培育,所述培养基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2-3%,蛋白胨1.5-2%,酵母粉1.5-2%,磷酸二氢钾0.003-0.01%,硫酸镁0.002-0.005%,氯化钠0.5-1%,维生素B10.002-0.005%,其余为水,
采用广口瓶来盛放培养基溶液,培养基溶液占有整瓶容积的75%;
在瓶口用棉塞或橡皮塞封好,在110-130℃温度条件下对培养基溶液进行25-30分钟的加热灭菌处理;
待培养基溶液冷却后接入纯菌种,再通过增氧通气装置向广口瓶内定期地通入经过过滤后的氧气,菌种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
向培养基溶液中通入氧气时,持续地通氧且温度控制在18-23℃范围内,通氧时间需持续5天;
在向培养基溶液中的液体菌种通氧时,将通气管口置于培养瓶底部附近,以使通入的氧气从瓶底向上通入培养基溶液;
第三步,液体菌种接种和初期生长培育;
将上述培养得到的液体菌种,接种到培养瓶中的培养基上进行初期生长培育;
接种液体菌种采用大米培养基或蚕蛹接种方式;
经过10-15天的初期生长培育阶段,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
第四步,子实体的增氧生长培育;
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子实体生长到3-4厘米高度,采用增氧通气装置向培养瓶内定期地通入经过过滤后的氧气,同时通过瓶口的排气孔将子实体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
向培养瓶中通入氧气时,通入氧气的温度需控制在培养环境的室温,每次通氧时间控制在10-15秒范围内;
在子实体的增氧生长培育期间,至少给培养瓶中的子实体通氧二次,时间间隔在5-7天,
按上述方法向培养瓶内的子实体增氧促进生长时,在培养瓶的瓶口处需留有若干排气孔,以使子实体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及时排出;
经过增氧培育,子实体进入成熟阶段,直接采收蛹虫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经过初期生长培育阶段的子实体增氧时,通入培养瓶的通气管应设置多个出气口,以使进入培养瓶的氧气多角度地通入培养瓶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米培养基接种,是在培养瓶中装入稻米和蚕蛹粉,按如下配方调制成营养液,按配比成份的重量比例计,葡萄糖1-2%,蛋白胨0.3-1%,磷酸二氢钾0.05-0.1%,硫酸镁0.02-0.07%,柠檬酸三胺0.03-0.08%,维生素B10.002-0.005%,其余为水,并且调制成PH值在6.5-7.5之间的培养溶液,然后倒入培养瓶中;
将培养瓶的瓶口扎紧,在110-130℃温度条件下对大米培养基进行25-30分钟的加热灭菌处理;
待培养基溶液冷却后,采用经过消毒的喷撒装置向培养瓶内的培养基溶液中喷入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接种后,将培养瓶移至避光位置,将室温控制在20℃,经过2-3天的时间,大米培养基的表面全部长满菌丝;
经过4-5天的时间,菌丝扎入培养基的一半深度;此时,给予培养瓶自然散光照射、并在瓶口处扎取部分通风孔以控制湿度在85%;
再经过10天,每天增加500-1000勒克斯强度的强光照射4-8小时,温度控制20-2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蚕蛹接种培养,是先将蚕蛹经由75%的酒精浸泡消毒3-5分钟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菌种注射至蚕蛹体内,将蚕蛹摆放在培养皿中;或是将蚕蛹摆放在培养皿中,采用经过消毒的喷撒装置,将液体菌种喷撒至蚕蛹周身,然后将培养皿封好;
将接种液体菌种的蚕蛹移至避光位置,将室温控制在20℃,经过7-10天的时间,蛹体全部长满菌丝,蛹体僵化;
将僵化的蛹体移入培养瓶中,将瓶口扎紧处理,经过5-10天的时间,蛹体长出白色或金黄色菌丝,将瓶口留有若干通风孔,给予培养瓶自然散光照射、室内湿度控制在85%,室内温度控制在20℃;
再经过10天,每天增加500-1000勒克斯强度的强光照射4-8小时,温度控制20-23℃之间。
CNB2005101042553A 2005-09-30 2005-09-30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59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42553A CN1313595C (zh) 2005-09-30 2005-09-30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42553A CN1313595C (zh) 2005-09-30 2005-09-30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2876A CN1772876A (zh) 2006-05-17
CN1313595C true CN1313595C (zh) 2007-05-02

Family

ID=3676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425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595C (zh) 2005-09-30 2005-09-30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359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8669A (zh) * 2012-12-07 2014-06-18 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培养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270B (zh) * 2011-01-13 2013-04-03 福建师范大学 蛹虫草菌株的复壮方法
CN103172424A (zh) * 2011-12-26 2013-06-26 江苏康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繁育有机蛹虫草菌种培养液的制备方法
CN102550300A (zh) * 2012-03-10 2012-07-11 何寒 一种用稻谷作培养基质栽培虫草的方法
CN102893809B (zh) * 2012-10-31 2014-11-12 湖北仁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蛹虫草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3483037B (zh) * 2013-09-05 2015-06-24 东方中科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3766204B (zh) * 2014-01-20 2015-08-1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利用一种用于湿地藻类结皮培养的装置培养藻类结皮的方法
CN105084971A (zh) * 2014-05-17 2015-11-25 蔡小宁 一种北虫草栽培的培养基
CN103988712B (zh) * 2014-05-29 2016-05-11 熊艳 一种高产虫草多糖蛹虫草的培养方法
CN103981105B (zh) * 2014-05-29 2016-02-17 熊艳 一种高产虫草酸蛹虫草的培养方法
CN104031848B (zh) * 2014-06-30 2016-08-17 安徽吾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金虫草培养基
CN105875182A (zh) * 2014-11-07 2016-08-24 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虫草素含量北虫草的生产方法
CN104641944A (zh) * 2015-03-19 2015-05-27 黄秀英 一种用未脱壳的小麦作培养基质栽培虫草的方法
CN105300737A (zh) * 2015-05-08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森林树木根系分泌物长期原位收集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18192A (zh) * 2015-12-04 2016-03-23 正源堂(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蛹虫草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3375A (zh) * 2015-12-05 2016-04-20 正源堂(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蛹虫草菌种培养基
CN105724054A (zh) * 2016-02-23 2016-07-06 张家港顺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蚕蛹虫草的液体培养液及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
CN105660187A (zh) * 2016-02-23 2016-06-15 张家港顺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蚕虫草菌种的接种系统及接种方法
CN105660188A (zh) * 2016-02-23 2016-06-15 张家港顺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7493969A (zh) * 2017-09-01 2017-12-22 苏州顺泰元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草的高效培养方法
CN107502554A (zh) * 2017-09-19 2017-12-22 张家港市藏联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蛹虫草菌种高产培养方法
CN108004102A (zh) * 2017-12-22 2018-05-08 大连春天生物菌业孵化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瓶植蛹虫草制备活体虫草酒的环境因子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4A (zh) * 1993-05-13 1994-11-16 刘文霞 蛹虫草子实体与菌丝体工厂化生产技术
CN1148623A (zh) * 1996-10-04 1997-04-30 海南兆隆实业有限公司 北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工艺
CN1152132C (zh) * 2000-06-09 2004-06-02 车振明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651568A (zh) * 2004-02-03 2005-08-10 李勇 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4A (zh) * 1993-05-13 1994-11-16 刘文霞 蛹虫草子实体与菌丝体工厂化生产技术
CN1148623A (zh) * 1996-10-04 1997-04-30 海南兆隆实业有限公司 北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工艺
CN1152132C (zh) * 2000-06-09 2004-06-02 车振明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651568A (zh) * 2004-02-03 2005-08-10 李勇 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8669A (zh) * 2012-12-07 2014-06-18 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培养装置
CN103858669B (zh) * 2012-12-07 2015-10-14 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培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2876A (zh)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3595C (zh)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和蛹虫草增氧培育方法
CN1273004C (zh) 一种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01063086A (zh) 食用菌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的制备方法
CN104303820B (zh) 一种活体桑蚕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CN1232632C (zh) 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及其人工培养发酵方法
CN111713335B (zh) 一种绣球菌高效栽培方法
CN104303840B (zh) 一种盘装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98845A (zh)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CN108782008A (zh) 一种利用食用菌栽培瓶培育食用菌的方法
CN105379556A (zh) 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613297A (zh) 切花百合组培种苗一次成苗的方法
CN111788988B (zh) 一种高效人工培育灵芝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93972A (zh) 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CN1762205A (zh) 东方百合脱毒小籽球的瓶内生成方法
CN111164197B (zh) 用于微藻的异养和混合营养培养的方法和系统
CN106561268A (zh) 一种野生巴西蘑菇驯化培养方法
CN1269395C (zh) 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所需的专用母种的制备方法
CN1498865A (zh) 一种渔用微生态养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CN1810081A (zh) 液态菌蕈生产方法及其液态菌蕈发酵设备
CN1099228C (zh) 一种用稻草、麦草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723757A (zh) 一种洛巴伊口蘑的栽培方法
CN109548564A (zh) 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新方法
CN106416756A (zh) 一种蛹虫草光照间断培育工艺
JP2011115153A (ja) ブナシメジ子実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