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668A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668A
CN1271668A CN 00108135 CN00108135A CN1271668A CN 1271668 A CN1271668 A CN 1271668A CN 00108135 CN00108135 CN 00108135 CN 00108135 A CN00108135 A CN 00108135A CN 1271668 A CN1271668 A CN 1271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edal bottom
crossbeam
cover
spark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81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618C (zh
Inventor
近藤信行
铃木正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1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6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6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它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及较少零件将脚踏底板与下罩装于主构架上,在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中,将头管12和从头管12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构架62,62做成一体铸造构架11F;在该车辆上并安装着脚踏底板33和下罩34,其中,脚踏底板33在左右主构架62,62上用于踏脚;下罩34配置于该脚踏底板33下方。在左右主构架62,62间可卸下地安装着第一、第二横向件。在第一、第二横梁66、67上安装脚踏底板33与下罩34。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特别是关于脚踏底板与下罩安装构造。
关于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脚踏底板与下罩的安装构造的技术,比如在日本专利实公平5-41117号公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燃料箱装置”(现有技术)中有所展示。
上述的现有技术,根据该公报的图1与图3,在踏脚板7(引用公报记述的编号,下同)下方穿过左右构架管8、8,在该构架管8、8的上部固定着安装托架9、10,用螺栓将踏脚板7固定在托架9、10上,而将其他托架(无代号)固定于构架8、8的侧部上,用螺栓将下护板18固定于该托架上。这样,就可以将踏脚板7与下护板18安装于车身构架上。下护板18成了覆盖踏脚板7下方的罩。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在车身构架F上安装踏脚板7与下护板18,必须设置上部的托架9、10与侧部的托架。从而,托架数量增多,而且还必须进行将托架固定到车身构架的工作,大有改进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可以以简单的构成与少量的零件将脚踏底板与下罩安装于构架上的技术。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头管与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构架为一体铸造构架,并且,在左右主构架上安装着用于踏脚的脚踏底板及配置于该脚踏底板的下方的下罩,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主构架间可卸下地安装着横梁,在该横梁上安装着脚踏底板与下罩。
由于在可卸下的横梁上安装着脚踏底板与下罩两部分,因此,可以省去将脚踏底板与下罩安装到铸造构架上用的安装构件。从而,可以简单的构成与少量的零件将脚踏底板与下罩安装到铸造构架上。
第2项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横梁上具有安装用于覆盖驾驶员腿部的护腿之下部的安装部。
由于横梁兼作护腿下部的安装构件,因此,不再需要用于将护腿下部安装于铸造构架上的另外的安装构件;也不再需要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构件的工作。
第3项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脚踏底板的下方,配置着用于收纳电池与继电器等辅机的辅机收纳箱。
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脚踏底板下方的自由空间,并可较容易地配置辅机收纳箱。
第4项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脚踏底板后方配置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前部具有点火火花塞,而将检查该点火火花塞的点火火花塞检查口设在脚踏底板后部。
由于即使有脚踏底板,也可以从点火火花塞检查口检查点火火花塞,故使点火火花塞检查变得较容易。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车身构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车身构架、动力部件、辅机收纳箱、脚踏底板与下罩周围的左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前构架、发动机、辅机收纳箱、脚踏底板及下罩周围的平面图;图6是图4的6-6剖视图;图7是图4的7-7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横梁安装部分详图;图9是本发明的下罩侧部支承构造的剖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下罩后部支承构造的剖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箱检查口左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点火火花塞检查口的左剖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辅机收纳箱俯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前构架、第一、第二横梁、辅机收纳箱、护腿、脚踏底板、下罩的分解立体图。
下面借助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前”、“后”、“左”、“右”、“上”、“下”遵循操作者看的方向;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CL表示车身中央(车宽中心)。另外,图面是沿符号指向看到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0是主要由如下部件构成的机动两轮车:车身构架11,安装于车身构架11的头管12上的前叉13,安装于前叉13上的前轮14及前挡泥板15,连结于前叉13的手柄16,覆盖手柄16周围的手柄罩17,安装于车身构架11的中央低部(低底板部分)的辅机收纳箱18,安装于车身构架11的后上部的摆动式动力部件21(前部发动机22与后部传动机构23的组合构造),安装于动力部件21后部的后轮24,将动力部件21悬架于车身构架11的后部上部的后悬挂件25,安装于车身构架11的后部上部的收纳箱26,可开闭地安装于收纳箱26上部的车座27,在收纳箱26后方安装于车身构架11的后部上部的燃料箱28,覆盖车身构架11的车身罩30。
车身罩30由覆盖头管12的前部的前罩31、用于覆盖驾驶员腿部的护腿32、驾驶员放置脚用的脚踏底板33、配置于脚踏底板33下方并覆盖车身构架11下部的下罩34、覆盖车身构架11的后半部的后罩35构成。
图中,16a是把手,41是前悬挂件,42是前灯,43是主支架,44是发动机起动用反冲臂,45是尾灯,46是后挡泥板,47是后把手,48是空气滤清器,49是汽化器。
图2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俯视图,图中示出,在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0上备有仪表51,左右反射镜52、52,散热器53,消音器54。散热器53一体设置于动力部件21的右侧。
图3是本发明的车身构架的分解立体图。
车身构架11是在脚踏底板33(参照图1)的下方,分为前构架11F、后构架11R、与副构架81三部分。
前构架11F由头管12、从头管12向下方延伸的头管支柱61、从头管支柱61的下端分两股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构架62,62、架于左右主构架62,62后端间的后部横梁63所构成,是俯视大致呈口字形框状一体铸造构架,例如为铝合金铸件。由于是俯视呈口字形框,在其中央有空间部S1。
这样,左右主构架62,62为从头管12向后方延伸的构件,在其后端下部形成了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前部结合面64,64。后部横梁63正视为上部开口的コ字形构件,将其车宽中央部的高度设定得比主构架62,62低。
后构架11R由左右一对主构架71,71、架设于左右主构架71,71前后方向中间部间的前部横梁72、架设于左右主构架71,71后端间的后部横梁73所构成。是一体铸造的构架,例如为铝合金铸件。在左右主构架71,71的前端下部形成着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成为后部结合面74,74。该主构架71,71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从其后端向上方延伸,从其上端再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侧视大致成倒Z字状的构件。
车身构架11,将其后部结合面74,74重合于前部结合面64,64上,用螺栓、螺母75…(…表示多个,下同)使其结合,即可使后构架11R与前构架11F结合为一体。
用螺栓、螺母85…将副构架81结合于后构架11R的后端部。副构架81由左右立起的收纳箱用支柱82,82、和连结收纳箱用支柱82,82间的连结支撑83构成。副构架81的结合部分、即以螺栓、螺母85…结合起来的部分设于后悬挂件安装部77的前后,兼有加强作用。78是悬挂枢支部。
图4是本发明的车身构架、动力部件、辅机收纳箱、脚踏底板以及下罩周围的左剖视图。
脚踏底板33的平板状的踏脚部33a的前端与护腿32的下部缘部32a相重合,同时,使踏脚部33a后端部向上方延伸而成为后壁部33b,用该后壁部33b覆盖发动机22的前部。
通过悬挂板91将动力部件21可上下摆动地安装于后构架11R的悬挂枢支部78上。
动力部件21的发动机22,是4冲程单缸水冷式发动机。汽缸朝向车身前方地大致成水平地配置着。详细而言,发动机22的头盖92朝向前方地配置于脚踏底板33后方,头盖92上备有点火线圈93,同时,汽缸头94(发动机22前部)上有点火火花塞95,以高压线96将点火线圈93与点火火花塞95连接起来。
辅机收纳箱18是上方开口的俯视大致成矩形的框体,配置于前构架11F的空间部S1中,将其前部上部凸缘18a搭载于头管支柱61的下端部,用螺栓、螺母101进行安装;而将其后部下部托架18b搭载于后部横梁63,以螺栓、螺母102进行安装。由于将辅机收纳箱18配置于脚踏底板33的下方,可以有效利用脚踏底板33下方的闲空间;并可以较容易地配置辅机收纳箱18。
在图4中还示出:(1)用捆绑带104安装收纳于辅机收纳箱18中的电池103;(2)由下罩34覆盖了前构架11F的下部与辅机收纳箱18。
图5是本发明的前构架、发动机、辅机收纳箱、脚踏底板以及下罩周围的俯视图。
在前构架11F的左右主构架62,62的前部间架设第一横梁66;在其左右主构架62,62的后部间架设第二横梁67。第一、第二横向件66、67是钢板的压力加工成形件。
脚踏底板33的特点在于,在辅机收纳箱18的内部设有检查口33c与33d,其中箱检查口33c主要用来检查电池103;点火火花塞检查口33d用来检查点火火花塞95。
箱检查口33c,大致在电池103的正上方,具有与电池103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开口宽度,并具有大致跨过辅机收纳箱18的全长的开口长度,俯视为矩形开口,用盖105覆盖。取下盖105,即可很容易地对电池103进行维护、检查。
点火火花塞检查口33d大概成矩形开口,在踏板33后壁部33b中,开口于容易对点火火花塞95进行检查的位置,用盖106覆盖。
由于将发动机22配置在脚踏底板33的后方,发动机22前部具有点火火花塞95,将用于检查该点火塞95的点火火花塞检查口33d设在脚踏底板33的后部,故即使有脚踏底板33,也可以从点火火花塞的检查口33d检查点火火花塞95,容易进行维护、检查。
图6是图4的6-6剖视图。
左右主构架62,62具有靠近车身中央CL的内侧立起壁62a,62a与靠近外侧的外侧立起壁62b,62b,是从背面看大致成U字形的断面的构件;从外侧立起壁62b,62b的上端向外方水平延伸有凸缘62c,62c。
辅机收纳箱18,沿全长从左右上部侧部水平地向外方延伸出凸缘18c,18c,在该凸缘18c,18c的下面形成着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嵌合沟18d,18d,通过使嵌合沟18d,18d嵌合于内侧立起壁62a,62a的上端,而使其搭载于左右主构架62,62间。这样,由于用左右主构架62,62支承着辅机收纳箱18,可使辅机收纳箱18的载荷得到充分支承。
辅机收纳箱18离开车身中央CL靠图示右方或左方配置。由于将辅机收纳箱18靠右方或左方配置,在主构架62与辅机收纳箱的侧部之间形成了间隙S2,可以在该间隙S2中穿过加速器钢丝绳107或后制动器钢丝绳108。
脚踏底板33,从踏脚部33a的左右端向下方延伸出缘部33e,33e,同时,从踏脚部33a的下面向下方突出有安装凸起部33f,33f。而下罩34,从其底板部34a的左右端直至脚踏底板33缘部33e,33e的里侧延伸着侧板部34b,34b。
图6中还示出,可卸下地安装于左右主构架62,62间的第一横梁66兼有踏板33以及下罩34的安装构件的作用。
详而言之,在左右主构架62,62的凸缘62c,62c之上重叠着第一横梁66的左右两端部,在该左右两端部之上重叠着脚踏底板33的安装凸起部33f,33f,以螺栓111、111与螺母112、112将凸缘62c,62c、第一横梁66左右两端部与安装凸起部33f,33f一并拧紧安装起来。螺母112安装于夹板113上,将夹板113插在凸缘62c上实施定位。也可不要夹板113。
在第一横梁66的左右两端部固定着背面看略成倒L形的辅助支撑68,68,用螺栓·螺母114,114将下罩34的侧板部34b,34b安装于辅助支撑68,68的纵板部68a,68a上。
图7是图4的7-7剖视图,它示出了可卸下地安装于左右主构架62,62间的第二横梁67兼作脚踏底板33以及下罩34的安装构件的情况。
详细而言,下罩34中形成了从其侧板部34b,34b的上端向车宽中央CL水平延伸的罩凸缘34c,34e。在左右主构架62,62的凸缘62c,62c上重叠着第二横梁67的左右两端部、脚踏底板33的安装凸台部33g,33g、和下罩34的罩凸缘34c,34c,并用螺栓固定。关于螺栓固定的详细构造,在下边图8中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横梁安装部分的详图。
罩凸缘34c重叠于主构架62的凸缘62c之上,它具有上下贯穿的直径比较大的贯穿孔34d。
在第二横梁67的端部形成着向下方突出的大致成杯状的凸台部67a。凸台部67a由下端部67b、台阶部67c、筒部67d构成。其中,下端部67b大致成碟状,直径比贯穿孔34d小些;台阶部67c成水平状态,并与下端部67b的上端相连;筒部67d与台阶部67c相连,直径比贯穿孔34d大。
脚踏底板33,从其踏脚部33a的下面向下方突出着安装凸台部33g,将该安装凸台部33g的下端面搭载于第二横梁67的下端部67b的底面上。
第二横梁安装部分的构造为:将罩凸缘34c重叠在主构架62的凸缘62c之上,再在其上重叠第二横梁67的凸台部67a,由此将台阶部67c载置于罩凸缘34c上;进而再在其上面重叠踏板33,而使安装凸台部33g的下端面载置于下端部67b的底面上,而后用螺栓115与螺母116拧紧安装。螺母116安装于夹板117上,将该夹板117插入于凸缘62c上来实施定位。而且,也可以不要夹板117。
在图8中还示出:在踏脚部33a中于面对第二横梁67的位置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凸台部33o,将该凸台部33o载置于第二横梁67上,并从下方和用小螺钉118固定。这样,第二横梁67即可支承脚踏底板33的踏脚部33a。同样,在图6所示的第一横梁66上,也可以从下方用小螺钉固定踏脚部33a,从而用第一横梁66支承踏脚部33a。这样就可以说第一、第二横梁66、67成了支承脚踏底板33的支承构件(加强构件)。
这样,如图6~8所示,支承脚踏底板33的第一、第二横梁66、67兼作脚踏底板33以及下罩34的安装构件。其结果,就不再需要用于将脚踏底板33和下罩34安装到车身构架11上的单独的安装构件,也不需要安装这种安装构件的安装工作。而且由于在第一、第二横梁66、67上安装着脚踏底板33与下罩34,减少了安装构件。从而,可以以简单的构成与较少的零件数将脚踏底板33与下罩34安装到车身构架11上。
图9是本发明的下罩侧部支承构造剖面图;它示出了将下罩34的侧部嵌合地支承于主构架62上的状况。
具体而言,下罩侧部支承构造为:在主构架62的凸缘62c上面上,沿车身前后方向(即图中表里方向)按规定间距形成突起部62d,将下罩34的罩凸缘34c重叠于凸缘62c上,再将开设罩凸缘34c上的嵌合孔34e与突起部62d嵌合而挂在一起。
这样,由于仅以嵌合孔34e挂配突起部62d即可将下罩34支承于主构架62,不需用螺栓、小螺钉、铆钉等对这部分进行固定。故可减少零件数量,使安装作业变容易,并降低成本。
而且,下罩34的安装构造也可以并用(1)仅用图9中示出的挂装构造安装于主构架62上的构造;和(2)上述图6~8所示的通过第一、第二横梁66、67以螺栓固定于主构架62上的构造。
图10(a)、(b)是本发明的下罩后部支承构造的剖面图。
(a)表示一体形成了设在下罩34的底板部34a后部的薄壁状铰链部34f、从铰链部34f向后方延伸的铰链臂片34g、以及从铰链臂片34g的后端向上方突出的钩部34h。
(b)示出使铰链臂片34g向上方弹性变形,将钩部34h勾挂于前构架11F的后部横梁63上的情形。仅以这样的勾挂即可将下罩34的后部下部支承于主构架62上,就不需以螺栓、小螺钉、或铆钉等固定该部分。另外,通过使铰链臂片34g向上方弹性变形,在底板部34a上开设了冷却风导入用开口部34m。借助通过该冷却风导入用开口部34m从外部导入发动机冷却风,可冷却发动机22(参照图4)。
关于下罩34后部支承构造和冷却风导入构造也示于上述图4中。
图11是本发明的箱检查口左剖视图,它示出了:在箱检查口33c的前部缘部33h上开有嵌合孔33i,将盖105的前端部105a插入该嵌合孔33i中,同时,以小螺钉119将盖105的后端部105b固定于箱检查口33c的后部缘部33j上。若卸下小螺钉119,即可卸下盖105。
图12是本发明的点火火花塞检查口的左剖视图,它示出了:在点火火花塞检查口33d的前部缘部33k开有嵌合孔33m,将盖106的前端部106a插入该嵌合孔33m中,同时,将盖106后端部106b的钩部106c钩挂于点火火花塞检查口33d后部上部的缘部33n上进行固定。卸下钩部106c,即可取下盖106。
图13是本发明的辅机收纳箱的俯视图,它示出了:在辅机收纳箱18的前部上部设有凸缘18a,在其后部下部设有托架18b,在其上部左右设有凸缘18c,18c。
在图13中还表示出:在辅机收纳箱18中收纳着:作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辅机的电池103,电池用调节器121,3个继电器122、123、124,以及2个保险丝125、126,和散热器用贮水箱127。这样,由于将各种辅机103、121-117一并收纳进辅机收纳箱18中,在脚踏底板33下方安装各种辅机103、121~127变得极其容易,从而提高了安装操作性能。
图中,18e是电池收纳壁部,18f、18g、18h是继电器安装部,18i、18i是保险丝安装部,18j是调节器安装部,18k是电气配线安装部。
图14是本发明的前构架、第一、第二横向件、辅机收纳箱、护腿、脚踏底板、下罩的分解立体图,是为了更容易理解上述图3~13中说明的各构造的图;而且为了易看清图面,省去了部分零件。
护腿32成如下(1)~(3)的安装构造。
(1)从护腿32的下部后部的缘部32a向下方延伸出左右定位销32b,32b,将该定位销32b,32b嵌合于第一横梁66的销孔66a,66a中,即可将护腿32定位。
(2)从护腿32下部后部的缘部32a向后方延伸出左右突出部32c,32c,以小螺钉131,131将该突出部32c,32c安装于第一横梁66之辅助支撑68,68的臂68b,68b上。
(3)从护腿32的前面向前方延伸出左右结合部32d,32d,将下罩34前壁部34i的背面上形成的结合爪34j,34j挂装于该结合部32d,32d上。
(4)从下罩34的前壁部34i背面向后方突出鼓出部34k,以小螺钉132将该鼓出部34k安装于头管支柱61上。
由于第一横梁66具有作为安装护腿32下部的安装部的臂68B,68B,就不需要用于安装护腿32的单独的安装构件;当然也就不需要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构件的工作;从而可以以简单的构成且较少的零件数将护腿32的下部安装到前构架11F上。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1)车身构架11并不限定于前后二分割的构架,也可以是一体式构架。另外,车身构架11除了是铸造构架外,也可以是焊接构造的构架、或是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的合成树脂构架。
(2)作为车身构架11的可卸下地安装于左右主构架62,62间的横梁,也不限定上述图5所示第一、第二横梁66、67;同时也不限定前后2个;安装位置与安装构造也可以是任意的。
(3)还有,关于检查口33c与点火火花塞检查口33d的位置、形状与尺寸,只要容易对电池103与点火火花塞95进行维护、检查就行。
本发明由上述之构成,可产生如下效果。
第1项发明,由于在左右主构架间可卸下地安装了横梁,并在该横梁上安装着脚踏底板与下罩,故可省掉用于将脚踏底板与下罩安装于铸造构架上的安装构件。从而,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及较少的零件数将脚踏底板与下罩安装于铸造构架上。
第2项发明,由于横梁具有安装用于覆盖驾驶员腿部的护腿的下部的安装部,就不再需要用于安装护腿的另外的安装构件,也不再需要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构件的工作。从而,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及少量的零件将护腿下部安装于铸造构架上。
第3项发明,由于在脚踏底板的下方配置了用于收纳电池与继电器等辅机的辅机收纳箱,可以有效地利用脚踏底板下方的自由空间,也可以较容易地配置辅机收纳箱。
第4项发明,由于将发动机配置于脚踏底板后方,该发动机前部具有点火火花塞,而将用于检查该点火火花塞的点火火花塞检查口设在脚踏底板后部,故即使有脚踏底板,也可从点火火花塞检查口检查点火火花塞,检查作业变得较容易。

Claims (4)

1.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这种车辆上,头管与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构架成为一体铸造构架;并安装了脚踏底板与下罩,该脚踏底板用于在前述左右主构架上踏脚,该下罩则配置于该脚踏底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左右主构架间可卸下地安装着横梁,而在该横梁上安装着前述脚踏底板与下罩。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前述横梁具有安装用于覆盖驾驶员腿部的护腿的下部的安装部。
3.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脚踏底板下方配置着用于收纳电池与继电器等辅机的辅机收纳箱。
4.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脚踏底板后方配置发动机,在该发动机前部具有点火火花塞,在脚踏底板的后部设有用于检查该点火火花塞的点火火花塞检查口。
CN 00108135 1999-04-28 2000-04-28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6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3184/1999 1999-04-28
JP12318499A JP4108222B2 (ja) 1999-04-28 1999-04-28 スクータ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1668A true CN1271668A (zh) 2000-11-01
CN1196618C CN1196618C (zh) 2005-04-13

Family

ID=1485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813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618C (zh) 1999-04-28 2000-04-28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08222B2 (zh)
CN (1) CN1196618C (zh)
IT (1) IT1320319B1 (zh)
TW (1) TW4720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2087A (zh) * 2011-06-30 2014-01-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5774978A (zh) * 2014-12-15 2016-07-2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车体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4870A (ja) 2002-09-26 2004-04-15 Honda Motor Co Ltd 低床式車両のリヤクッション取付構造
JP4881648B2 (ja) * 2006-04-19 2012-0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208653B2 (ja) * 2008-09-30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二輪車
JP4811959B2 (ja) * 2009-01-30 2011-11-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CN101973335B (zh) * 2010-11-05 2013-03-06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中货箱与脚踏板的配合结构及摩托车
CN105189275B (zh) * 2013-03-28 2019-02-12 哈特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摩托车
JP6033157B2 (ja) * 2013-03-29 2016-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アステップ構造
JP6134387B2 (ja) * 2013-09-05 2017-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6329476B2 (ja) * 2014-03-19 2018-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196272B2 (ja) * 2015-09-29 2017-09-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MY189077A (en) * 2016-03-29 2022-01-24 Honda Motor Co Ltd Undercove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ES2949933T3 (es) * 2019-11-13 2023-10-04 Zapp Electric Vehicles Ltd Una estructura de soporte de asiento para montar en el bastidor de una motocicleta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2087A (zh) * 2011-06-30 2014-01-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3502087B (zh) * 2011-06-30 2016-08-1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5774978A (zh) * 2014-12-15 2016-07-2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车体盖
CN105774978B (zh) * 2014-12-15 2018-08-0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车体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000398A1 (it) 2001-10-29
CN1196618C (zh) 2005-04-13
ITTO20000398A0 (it) 2000-04-27
TW472012B (en) 2002-01-11
IT1320319B1 (it) 2003-11-26
JP2000313388A (ja) 2000-11-14
JP4108222B2 (ja)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618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US6047786A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frame therefor
CN1091046C (zh) 机动两轮车的电池收容构造
CN1227132C (zh) 摩托车的靠背支持结构
EP1792817B1 (en) A motorcycle
US7740100B2 (en) Cover structure for buggy vehicle
KR100533653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리어 쿠션 설치 구조
CN1603588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927638A (zh) 后挡泥板和鞍乘型车辆
CN100339270C (zh)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结构
US20030221891A1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with a fender assembly and lighting system therefor
JP462737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095344A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灯安装构造
JP302096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取付構造
CN1091705C (zh) 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安装机构
AU2005203454A1 (en) Body fram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1707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底板下构造
CN1135184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
JP2003335281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CN1217273A (zh) 机动二轮车的物品收容室支承构造
CN1608939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CN1088019C (zh) 小型两轮摩托车
CN1089704C (zh) 机动两轮车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091045C (zh) 机动二轮车喇叭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