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161C -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161C
CN1269161C CN200410071665.8A CN200410071665A CN1269161C CN 1269161 C CN1269161 C CN 1269161C CN 200410071665 A CN200410071665 A CN 200410071665A CN 1269161 C CN1269161 C CN 12691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d unit
elastomeric element
joystick
switch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716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7679A (zh
Inventor
高桥淳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009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841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90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3809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7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7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91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16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 B60Q1/4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having mechanical,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utomatic return to inoperative position
    • B60Q1/4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having mechanical,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utomatic return to inoperative position having mechanical automatic return to inoperative position due to steering-wheel position, e.g. with roller wheel control
    • B60Q1/425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having mechanical,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utomatic return to inoperative position having mechanical automatic return to inoperative position due to steering-wheel position, e.g. with roller wheel control using a latching element for resetting a switching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在壳体(4)上形成第1和第2轴部(4a、4b),在第1轴部(4a)上可以转动、并且朝解除突起(20)的转动轨迹可以进退地设置第1杆部件(5),在第2轴部(4b)上可以转动地设置第2杆部件(6)的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在壳体(4)上与第1弹性部件(7)并排地设置第2弹性部件(8),在操纵杆(3)处于中立位置时,通过第1弹性部件(7)可将第1杆部件(5)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并且,通过第2弹性部件(8)可以将第2杆部件(6)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因此,这种转向信号开关装置,提供可以小型化、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设在汽车的转向柱等上、用作方向指示器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使操纵杆复位到中立位置的解除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在与转向柱等一体化的壳体上可以转动地支撑操纵杆的基端侧,通过从中立位置向左右任一的方向指示位置旋转操作该操纵杆的前端侧,而使左转或右转用的灯做闪烁动作。在这样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中,为了使操纵杆保持在左右的方向指示位置和中立位置的3个位置,在于壳体侧的内面设置凸轮面的同时,在操纵杆侧介由弹簧设置与该凸轮面卡合的驱动体,另外,以将操纵杆旋转操作到左右任一的方向指示位置的状态,附设有解除机构,该解除机构在方向盘向与指示方向相反方向旋转操作时,使操纵杆自动复位到中立位置(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特开2001-6495号公报)。
下面,对以往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结构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图6是以往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解除机构的仰视图,图8是解除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在图中,转向信号开关装置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构成壳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第1和第2罩101、102;可以旋转地被支撑在这两罩101、102上的操纵杆103;载置在第2罩102的内面上的第1和第2杆部件104、105;对该第1杆部件104向从第2罩102突出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受扭螺旋弹簧106,如后所述,操纵杆103具有动作部件107、座108及可动部件109等。第1和第2罩101、102使用揿钮结合等的装置而一体化,被固定在没有图示的柱盖或组合开关等的定子部件上。
第1罩101在其内部形成V字状的凸轮面110,在该凸轮面110上由弹簧125施力而可以滑动地配置被卡合到座108上的驱动体124。另外,在第1罩101的底面设置印刷线路板(没有图示),形成左右转弯用灯等的亮灯用的接点部。
第2罩102在内面同一直线状地立设导向轴116和支撑轴117,在该导向轴116上可以转动地设置第1杆部件104,在支撑轴117上可以转动地设置第2杆部件105。另外,第1杆部件104和第2杆部件105可以相互转动地连接着。另外,设置凸柱119,在该凸柱119上插入受扭螺旋弹簧106。
在第1杆部件104上设置长孔104a、104b和弹簧承受部104c,沿导向轴116可以转动和滑动地插入长孔104a。另外在前后突出设有对接部104d和凸轮部104e。
在第2杆部件105上设置第1开口121和第2开口122,设置被支撑轴117可以转动地轴支撑的孔105a。在前端设置突部105c和连接销105d,在连接销105d上插入长孔104b中,重叠在第1杆部件104上方。
受扭螺旋弹簧106具有延伸成悬臂梁状的臂部106c,该臂部106c被卡合到第1杆部件104的弹簧承受部104c上,第1杆部件104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06被向长孔104a、104b的长方向弹性施力。
动作部件107被固定在操纵杆103的根部分,座108在动作部件107上揿钮固定住。另外,在座108的上面前端设置山形的凸轮面108c,在该凸轮面108c上对置第1杆部件104的凸轮部104e。另外,在上下两面突设一对支撑轴108d、108e,并嵌合到第1和第2罩101、102上。
可动部件109被插入到座108的开口108g中,由弹簧125施力,可以摆动地被支撑在座108上。另外,在可动部件109的上面突设达到第2杆部件105的第2开口122内的接受部109e。该接受部109e为与从开口122的两侧缘向内侧突出的弯曲部122a滑动接触的部件。
在座108的前端部可以滑动地保持第1驱动体124,在与可动部件109之间插设弹簧125。通过该弹簧125的弹性力将第1驱动体124的前端压接到第1罩101的凸轮面110上。
这样,动作部件107和座108可以旋转地连接固定在操纵杆103上,另外,座108和两罩101、102由支撑轴108d、108e可以旋转地连接着。
基于图8对动作进行说明,操纵杆103在中立位置时第1驱动体124处于凸轮面110的中央被固定在该位置。这时,第1杆部件104的凸轮部104e在座108的凸轮面108c的顶点相对接、如图8(a)所示第1杆部件104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06的施力而后退而位于解除突起128的转动轨迹外。
接着,在使操纵杆103向任一方向转动时,第1驱动体124滑动地锁定凸轮面110,这时,座108和可动部件109也向动作方向转动,凸轮面108c的顶点从凸轮部104e脱离,如图8(b)所示第1杆部件104由受扭螺旋弹簧106的施力沿长孔104a、104b前进而使对接部104d进入解除突起128的转动轨迹内。
由此状态,在方向盘向反方向旋转操作时,在返回动作中解除突起128碰到第1杆部件104的对接部104d,或由于第1杆部件104以导向轴117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第2开口122的弯曲部122a向上方推压可动部件109的接受部109e,且由于该按压力通过可动部件109传递给座108,所以第1驱动体124从凸轮面110的锁定部脱离而向中央移动,第1和第2杆部件104、105自动复位到图8(a)所示的中立位置。
另外,以图8(b)的状态,在对操纵杆103作用阻止自动复位的某种力的时候,如图8(c)所示由第2杆部件105的旋转方向的分力沿弯曲部122a按压接受部109e,由于可动部件109抵抗弹簧125的弹性力而摆动,第1和第2杆部件104、105能够不被接受部109e所阻碍地进行旋转。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结构中,由于为使用受扭螺旋弹簧来作为使杆部件向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施力的弹性部件的构成,所以需要较大地确保受扭螺旋弹簧的设置空间,就有使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小型化困难的第1问题。
从而,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上述的第1个问题、可以小型化且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另外,以往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在其第2罩102的内面立设有导向轴116和支撑轴117,将第1杆部件104的第1长孔104a旋转且可以自由滑动地插入在导向轴116上,将于第2杆部件105上形成的连接销105d插入到第1杆部件104的第2长孔104b中,并在这种状态下,将第2杆部件105的孔105a可以旋转地插入到支撑轴117上,通过由插入到第2罩2的凸柱119中的受扭螺旋弹簧106对第1杆部件104向解除突起128的旋转轨迹弹性施力,而向解除突起128的旋转轨迹可以进退动作地构成第1杆部件104,另外,在于第1罩101上可以转动地构成具有动作部件107、座108和可动部件109的操纵杆103的同时,使操纵杆103为中立状态、第1杆部件104的凸轮部104e和形成于座108上的凸轮面108c在规定的位置卡合地装配而成。
这样,由于是操纵杆103设成中立状态、将第1杆部件104的凸轮部104e和形成于座108上的凸轮面108c在规定的位置卡合地装配而成的结构,因此在组装时不能目视凸轮部104e和凸轮面108c的卡合状态,从而存在组装时需要时间、另外在组装后需要确认检查装配状态的第2个问题。
从而,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上述的第2个问题、能够容易进行组装、且可不需要确认检查装配状态的自由度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第1问题,在第1发明中作为第1解决方案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构成具有:带设有中央谷部和位于两侧的一对锁定部的凸轮面的壳体,可以转动地被支撑在该壳体上的操纵杆,被设在该操纵杆上,与上述凸轮面协同动作并通过与上述凸轮面的谷部相对接而将操纵杆保持在中立位置或动作位置中任一位置的驱动部,与方向盘侧的解除突起相对接转动的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对该第1杆部件弹性施力的第1弹性部件,以及与上述第1杆部件的旋转连动而使上述操纵杆从动作位置复位到中立位置的第2杆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使上述第1杆部件抵抗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后退到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外,在上述操纵杆处于动作位置时,由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第1杆部件进入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内,其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第1及第2轴部,且第1轴部比上述第2轴部靠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在该第1轴部上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1杆部件,并且该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转动轨迹可以进退,在上述第2轴部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2杆部件的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上述第1杆部件和上述第2杆部件,在上述壳体上与上述第1弹性部件并行地设置第2弹性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通过上述第1弹性部件可将上述第1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并且,通过上述第2弹性部件可将上述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并且,上述第1杆部件(5)形成为长方形,在该第1杆部件的中央设置有长孔(5a),在该第1杆部件的一端侧立设有凸轮部(5b),该凸轮部的前端形成为山形,在上述第1杆部件上的与上述凸轮部侧相对的另一端部突出设有与上述方向盘的解除突起对接的对接部(5c),上述第1杆部件的设置凸轮部的一端侧成为平面状的第1平坦部(5d),在该第1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1弹性部件(7),上述第2杆部件(6)形成为平板状,在中央处设置有轴孔(6a),夹着该轴孔设置有开口(6b)和切口(6c),在该开口(6c)的一个开口端突出设有连接销(6d),在该切口(6c)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动作臂部(6e)。该动作臂部(6e)的前端侧成为同一平面的平面状的第2平坦部(6f),在该第2平坦部对接上述第2弹性部件(8)。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分别并行设置可将第1杆部件和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的第1和第2弹性部件,而结构简单、组装变得容易,并且,由于使施力给第1杆部件的第1弹性部件的设置空间能够比以往大幅缩小所以可以使装置小型化。另外,因为由各自的第1和第2弹性部件的施力而将第1和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所以能够分散施加到一个上的弹簧应力而能够实现装置的长寿命。
另外,作为第2解决方案,其构成为:以与上述第1及第2轴部相比、位于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一侧地形成上述第1杆部件和上述第2杆部件的连接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第2操纵杆能够可靠地伴随第1操纵杆的转动而转动,可达到解除机构的动作的稳定化。
另外,作为第3解决方案,其构成为:由具有平板部的薄板状的板簧形成上述第1弹性部件及上述第2弹性部件、并在上述壳体上平行地配置该第1弹性部件及上述第2弹性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结构简单、组装变得容易,可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因为由平板状弹簧形成弹性部件,所以能够较大地设定各个板簧的弹簧应力,因为是单纯的挠曲动作而可达到长寿命化。
另外,作为第4解决方案,其构成为:通过在该第1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平板部,并且,在该第2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2弹性部件的平板部,而可以将上述第1杆部件及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在各个平坦部固定第1和第2杆部件,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持转动中立位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第2问题、在第2发明中作为第1解决方案,其构成具有:带凸轮面的壳体,可以转动地被支撑在该壳体上的操纵杆,与上述凸轮面协同动作而将操纵杆保持在中立位置及动作位置的驱动部,与方向盘侧的解除突起相对接转动的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对该第1杆部件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以及与上述第1杆部件的旋转连动而使上述操纵杆从动作位置复位到中立位置的第2杆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由上述操纵杆使上述第1杆部件抵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后退到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外,在上述操纵杆处于动作位置时,由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第1杆部件进入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内,其中:在上述壳体上设置中间支撑部件,在该中间支撑部件上形成开口、第1及第2轴部,在上述中间支撑部件的一面侧将突设于上述第1杆部件的凸轮部贯穿插入到上述开口中的状态下、在上述第1轴部上可以转动且可以滑动地轴支撑上述第1杆部件,在该第1杆部件上连接有突设于上述第2杆部件的连接销,并配置成上述第1杆部件相对于上述连接销可以转动且可以滑动,并且,在上述第2轴部上可以转动地轴支撑上述第2杆部件,在上述中间支撑部件的另一侧面配置具有由上述操纵杆驱动的凸轮部的座,并相互卡合该座的凸轮部和贯穿插入到上述开口中的上述第1杆部件的凸轮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以由操纵杆驱动的配设于座的下面侧的可动部件的凸轮部对应中间支撑部件的开口的状态使中间支撑部件重叠在座上,在目视状态下,在规定的位置卡合可动部件的凸轮部和第1杆部件的凸轮部的同时、能够装配第1杆部件、第2杆部件,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组装,而且不需要组装后的装配确认检查。
另外,作为第2个解决方案,其构成为:上述壳体,由分别在相对的面上具有开口部的第1罩及第2罩构成,在将上述中间支撑部件夹持在上述第1罩和上述第2罩之间的同时,在上述第1罩上配置上述操纵杆和上述座,介由上述中间支撑部件在上述第2罩一侧配置上述第1杆部件和上述第2杆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只要在第1罩上从一个方向重叠装配操纵杆、可动部件、中间支撑部件、第1杆部件、第2杆部件等后,装配第2罩即可,因此可实现组装的自动化,而可提高组装的作业性能。
另外,作为第3解决方案,其构成为:由具有平板部的薄板状的板簧形成上述弹性部件,在上述中间支撑部件的轴支撑上述第1杆部件的一面侧配置该板簧。
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使用受扭螺旋弹簧相比较、作业变得简单更加能够提高组装的作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第1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解除机构使中表示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在由第1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解除机构中表示解除等待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以第1发明的解除机构的解除等待状态按压操纵杆使方向盘向反方向转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分离第2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第2罩和第1及第2杆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解除机构的仰视图。
图8是以往的解除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中:1—第1罩,1a—轴孔,2—第2罩,2a—轴孔,3—操纵杆,3a—基部,3b—杆部,3c—支撑轴,3d—驱动突起用孔,4—中间支撑部件,4a—第1轴部,4b—第2轴部,4c—弹簧承受部,4d—弹簧承受部,4e—开口,4f—切口部,5—第1杆部件,5a—长孔,5b—凸轮部,5c—对接部,5d—平坦部,6—第2杆部,6a—轴孔,6b—开口,6c—切口,6d—连接销,6e—动作臂部,6f—平坦部,7—第1弹性部件,7a—卡扣部,7b—平板部,8—第2弹性部件,8a—卡扣部,8b—平板部,9—座,9a—开口部,9b—支撑轴,9c—支撑轴,9d—轴孔,9e—轴孔,9f—驱动突起,9g—窗孔,10—可动部件,10a—弹簧卡扣部,10b—凸轮部,10c—接受部,11—第1动作部件,12—驱动体,13—螺旋弹簧,14—旋转部件,15—第2动作部件,16—驱动体,17—螺旋弹簧,18—旋转部件,19—受扭螺旋弹簧,20—解除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图1至图4中表示第1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1实施例。图1是表示第1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解除机构中使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同样是表示等待解除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同样是表示以等待解除状态按压操纵杆使方向盘向反方向转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另外,图2至图4以从第2罩的下面透视的状态来表示解除机构。
本实施例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构成壳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第1和第2罩1、2;可以旋转地支撑在这两罩1、2上的操纵杆3;配置在两罩1、2间的中间支撑部件4;被载置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内面的第1和第2杆部件5、6;对该第1杆部件5向从第2罩突出的方向施加弹力的第1弹性部件7;使第2杆部件6可以保持在中立位置地弹性施力的第2弹性部件8,如后所述,操纵杆3具有座9和可动部件10等。第1和第2罩1、2使用揿钮结合等的方法而一体化,被固定在没有图示的柱盖及组合开关等的定子部件上。
在第1罩1的内部形成V字状的凸轮面(没有图示),该凸轮面具有中央的谷部和位于两侧的一对锁定部。在该凸轮面上滑动接触后述的操纵杆3的第2动作部件15而使操纵杆3被锁定在中立位置和动作位置。另外,在第1罩1上形成没有图示的开关部,由操纵杆3的转动操作驱动的、进行左转弯或右转弯时的灯的闪烁动作。
另外,在第1罩1和第2罩2上,分别在相对的内面上设置轴孔1a、2a,在该轴孔1a、2a处可以转动地轴支撑着后述的座9。
中间支撑部件4是合成树脂制的、形成为略矩形状,配置在第1和第2罩1、2之间,在内面中央圆柱状的第1和第2轴部4a、4b以规定间隔立设在同一线上。另外,在矩形的4角部,相对地设置2对弹簧承受部4c、4d,在该弹簧承受部4c、4d上平行地并排设置由薄板状的金属的板簧构成的第1和第2弹性部件7、8。
第1杆部件5以合成树脂制呈略长方形,在中央设置长孔5a。该长孔5a被插入到中间支撑部件4的第1轴部4a中,第1杆部件5沿第1轴部4a可以转动及滑动移动。另外,在一端侧立设着凸轮部5b,该凸轮部5b的前端形成为山形。另外在与凸轮部5b侧相对的另一端部突设与方向盘的解除突起20对接的对接部5c。设置凸轮部5b的一端侧为平面状的平坦部5d,在该平坦部5d对接第1弹性部件7的平板部。
第2杆部件6以合成树脂制形成平板状,在略中央设置轴孔6a。该轴孔6a被插入到中间支撑部件4的第2轴部4b中可以转动。另外,夹着轴孔6a地设置开口6b和切口6c,在开口6c的一方的开口端突设连接销6d,在切口6c的两侧设置一对动作臂部6e。该动作部件6e的前端侧呈为同一平面的平面状的平坦部6f,在该平坦部6f对接第2弹性部件8的平板部。
第2杆部件6相对于上述支撑部件的内面重叠在第1杆部件5之上,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由长孔5a和连接销6d连接且相互可以转动和滑动移动。
这时,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的连接部,由于形成为比第1和第2轴部4a、4b位于解除突起20的旋转轨迹侧,所以第2操纵杆6能够可靠地伴随第1操纵杆5的转动而转动,可以实现解除机构的动作稳定化。
另外,第1杆部件5的平坦部5d从第2操纵杆6的开口6b向第2罩2侧突出,第1杆部件5由第1弹性部件7向长孔5a的长方向弹性施力。该第1弹性部件7由薄板状的金属板簧构成,具有被卡扣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弹簧承受部4c的两端侧的卡扣部7a和中央的平板部7b,平板部7b的中央部分对接第1杆部件5的平坦部5d。另外,第1杆部件5的凸轮部5b,通过设置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内面的开口4e向第1罩侧突出,该凸轮部5b与后述的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滑动接触而使第1杆部件5向长孔5a的长方向滑动移动。
另外,第2操纵杆6由第2弹性部件8弹性施力到中立位置。该第2弹性部件8,同样由薄板状的金属的板簧构成,具有卡扣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弹簧承受部4d上的两端侧的卡扣部8a和中央的平板部8b,平板部8b的中央部分对接第2杆部件的平坦部6f。
这样,在第1杆部件5的一端侧形成第1平坦部5d,在第1平坦部5d对接第1弹性部件7的平板部7b的同时,在第2杆部件6的一端侧形成第2平坦部6f,由于通过在第2平坦部6f上对接第2弹性部件8的平板部8b而使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可以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所以能够在各个平坦部5d、6f固定第1和第2杆部件5、6,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
由配置在上述的第1和第2罩1、2之间的中间支撑部件4,和第1和第2杆部件5、6,和第13第2弹性部件7、8构成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解除机构部。
操纵杆3具有座9和可动部件10,另外,具有第1和第2动作部件11、15和受扭螺旋弹簧19。
操纵杆3为合成树脂制的,具有基部3a和杆部3b,在基部3a后端保持第1动作部件11。另外,在基部3a的两侧部具有支撑轴3c,该支撑轴3c被轴支撑在座9上、可以向纵(前后)方向转动。另外,在基部3a上面设置插入驱动突起(没有图示)用的驱动突起用孔3d,该驱动突起与配设在第1罩1上的没有图示的开关部连接。
第1动作部件11,由合成树脂制的驱动体12和对其施力的螺旋弹簧13和安装在驱动体12的前端的旋转部件14构成,伴随操纵杆3的转动第1动作部件11与没有图示的座9的凸轮面滑动接触。并且,通过使操纵杆3向纵(前后)方向转动,旋转部件14在凸轮面上滑动进行开关部的切换,适当地进行光束切换及做开近光灯动作。
座9是合成树脂制的,在前面具有与操纵杆3的基部3a卡合的开口部9a,在开口部9a的内面设置第1动作部件12的旋转部件12滑动的没有图示的凸轮部。另外,在开口部9a的上下端设置支撑轴9b、9c,该支撑轴9b、9c被轴支撑在第1和第2罩1、2的轴孔1a、2a上而可以转动地安装着。另外,在开口部9a的两侧部设置轴支撑操纵杆3的支撑轴3c的轴孔9d、9e。另外,在座9的后端,固定第2动作部件15,在后端上面设置驱动突起9f,该驱动突起9f与配置在第1罩1上的没有图示的开关部连接。另外,在座9的上面,设置突设于操纵杆3的基部的驱动突起突出的窗孔9g。
第2动作部件15,由合成树脂制的驱动体16和对其施力的螺旋弹簧17和安装在驱动体16的前端的旋转部件18构成,伴随操纵杆3向横(左右)方向的转动而该第2动作部件15与没有图示的第1罩1的凸轮面滑动接触。并且,通过使操纵杆3向横(左右)方向转动旋转部件18在凸轮面上滑动进行开关部的切换,适当地进行左转弯或右转弯时的灯的闪烁动作。
另外,在座9的下面侧,配置合成树脂制的可动部件10。在该可动部件的一端侧设置弹簧卡扣部10a,在该弹簧卡扣部10a上卡扣受扭螺旋弹簧19的一端,该受扭螺旋弹簧19的另一端侧被卡扣在座9上。即,可动部件10安装成通过该受扭螺旋弹簧19在座9上可以稍微转动。
另外,在可动部件10的一端侧设置山形状的凸轮部10b,在该凸轮部10b上通过设置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内面的开口4e滑动接触第1杆部件5的凸轮部5b。这时,第1杆部件5通过与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滑动接触,可使第1杆部件5向长孔5a的长方向滑移。
另外,在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的另一端侧设置突出于中间支撑部件4侧的突柱状的接受部10c,介由中间支撑部件4的切口部4f向第2杆部件6的切口6c内延伸配置该接受部10c。该接受部10c在操纵杆3向横(左右)方向转动而被锁定在动作位置时,以与第2杆部件6的动作臂部6e对接的状态而固定。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动作基于图2至图4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在操纵杆3处于中立位置时,第2动作部件15的前端对接罩1的没有图示的凸轮面的中央的谷部而被保持在该位置。这时,第1杆部件5的凸轮5b在可动部件10的山形的凸轮部10b的顶点对接,如图2所示,第1杆部件5抵抗第1弹性部件7的施力而后退。
从而,第1杆部件5的对接部5c位于与方向盘连动而旋转的解除突起20的转动轨迹外,即使以该状态使方向盘旋转,解除突起20也不与第1杆部件5的对接部5c对接,从而操纵杆3被维持在中立位置。
在使操纵杆3从该中立位置向横(左右)方向的任一方向转动时,第2动作部件15的前端在没有图示的罩1的凸轮面上滑动而被锁定在设置在两侧的锁定部上,在越过凸轮面的斜面时产生卡达感。
这里,例如,在使操纵杆3向图1的箭头B方向转动时,与操纵杆3连动使座9和可动部件10也向同方向旋转,随之凸轮部10b的顶点从凸轮部5b脱离,因此,如图3所示,第1杆部件5接受第1弹性部件7的弹性力沿长孔5a的长方向前进,对接部5c进入解除突起20的转动轨迹内。
这时,伴随操纵杆3向箭头B方向的转动,被保持在座9的稳定位置的可动部件10的接受部10c在第2杆部件6的切口6c内变位,如图3所示,该接受部10c与切口6c的一侧的动作臂部6e对接。进而,伴随操纵杆3向箭头B方向的转动,由于座9的驱动突起9f驱动配置在第1罩1上的没有图示的开关部,则进行接点的切换,没有图示的右转弯用的灯做闪烁动作。
以图3所示的右转弯状态,方向盘被向反方向(该图的箭头方向)旋转操作时,在该返回动作中解除突起20碰到第1杆部件5的对接部5c。其结果,第1杆部件5以第1轴部4a为中心向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此,由于与第1杆部件5连接的第2杆部件6以第2轴部4b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杆部件6的动作臂部6e向该图的上方转动变位。
由此,动作臂部6e对可动部件10的接受部10c向上方按压,由于该按压力通过可动部件10传递到座9上,所以被保持在座9上的第2动作部件15的前端从第1罩1的没有图示的凸轮面的锁定部脱离、向中央的谷部移动,操纵杆3和第1和第2杆部件5、6自动复位到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
这样,在与第1杆部件5相对的第2杆部件6上设置一对动作臂部6e,该动作臂部6e通过与第1杆部件5的旋转连动、对接到向可动部件10突出设置的接受部10c而介由可动部件10使座9转动,从而使操纵杆3从动作位置复位到中立位置,所以不需要凸轮面等的设置,结构变得简单,而能够可靠地使操纵杆3复位到中立位置。
另外,以图3所示的右转弯的状态在对操纵杆3作用阻止自动复位的某种力的时候,例如边按压操纵杆3边使方向盘向反方向旋转操作时,如上所示第2杆部件6以第2轴部4b为中心要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但由于按压着操纵杆3、则座9不旋转,在动作臂部6e和可动部件10的接受部10c的对接部分发生过载负荷。
在产生这样的过载负荷的时候,如图4所示,通过第2杆部件6的旋转方向的分力使接受部10c沿动作臂部6e被按压,由于可动部件10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9的回弹力稍微转动,所以接受部10c从图4的点线表示的稳定位置向实线(截面)表示的退避位置摆动,因此第1和第2杆部件5、6能够不受接受部10c阻碍地旋转。
并且,在解除突起20通过第1杆部件5的对接部5c的时候,由于可动部件10由受扭螺旋弹簧19的回弹力从退避位置向稳定位置自动复位,所以再次被维持在图3所示的右转弯状态。
这样,由于在解除动作时在第2杆部件6的动作臂部6e和可动部件10的接受部10c的对接部分产生的过载负荷通过可动部件10的摆动而被解除(吸收),所以可以防止包含两杆5、6及可动部件10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构成部件的破损。
另外,在使操纵杆向与指示位置正交的方向(与图1的箭头A、B正交的方向)转动时,如前所述,操纵杆3和第1动作部件11相对于壳体(两罩1、2)和座9以连接支撑轴3c、3c的直线为旋转轴向垂直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随之,第1动作部件11的前端在座9的开口部9a的内面的没有图示的凸轮部上滑动,产生卡达感。这时,伴随这样的操纵杆3的转动,由于插入到驱动突起用的孔3d的驱动突起驱动配置在第1罩1上的没有图示的开关部,所以进行接点的切换,进行光束切换及做开近光灯动作。
根据上述第1发明的实施例,是在操纵杆3处于中立位置时,由操纵杆3使第1杆部件5抵抗第1弹性部件7的弹性力向解除突起20的旋转轨迹外后退,在操纵杆3处于动作位置时,使第1杆部件5由第1弹性部件7的施力而进入解除突起20的旋转轨迹内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构成,在壳体(中间支撑部件4)上形成第1和第2轴部4a、4b,在该第1轴部4a上可以转动上述第1杆部件5,并且,向解除突起20的转动轨迹可以进退地设置,在上述第2轴部4b上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2杆部件6的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上述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进而,在壳体(中间支撑部件4)上与第1弹性部件7并排地设置第2弹性部件8,在上述操纵杆3处于中立位置时,由于由上述第1弹性部件7可以将上述第1杆部件5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并且,由上述第2弹性部件8可以将上述第2杆部件6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因此,通过分别并排设置可以将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的第1和第2弹性部件7、8,使结构简单、组装变得容易。另外,由于使对第1杆部件5施力的第1弹性部件7的设置空间比以往能够大幅缩小,所以可以达到装置小型化。
另外,由于由各个第1和第2弹性部件7、8的施力将第1和第2杆部件5、6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所以能够分散施加到一个上的弹簧应力,因此能够实现开关装置的长寿命化件。
另外,因为由具有平板部7b、8b的薄板状的板簧形成第1弹性部件7和第2弹性部件8,而平行地配置在壳体(中间支撑部件4)上,所以结构简单、组装变得容易,可实现低成本。另外,因为由平板状的板簧形成弹性部件,所以可以较大地设定各个板簧的弹簧应力,在两杆部件5、6的动作时由于能以单纯的挠曲动作所以可实现开关装置的长寿命化。
下面,使用图2和图5表示了第2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一实施例。另外,图5是第2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在组装第2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时候,如图2和图5所示,首先,将卡合第1动作部件11的操纵杆3和第2动作部件、及由受扭螺旋弹簧19施力的可动部件安装在座9上后,使可动部件10位于该座9上方地、在第1罩1的开口部内的轴孔1a上可以转动地安装支撑轴9b。
接着,在安装座9的第1罩1的开口部上重叠安装中间支撑部件4,该中间支撑部件4配置有第1和第2弹性部件7、8。这时,如图2所示,在该中间支撑部件4的开口4e面向对应配置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另外,在切口部4f以贯通状态配置有突设于可动部件10上的接受部10c。
接着,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第1轴部4a上在可以转动和滑动移动地轴支撑第1杆部件5的长孔5a的同时,将向一面侧(图示下侧)突出的凸轮部5b通过该中间支撑部件4的开口部4e与配置在下侧的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卡合。这时,第1杆部件5的平坦部5d与第1弹性部件7对接、向长孔5a的长方向弹性施力,但由于第1杆部件5的凸轮部5b的前端与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的前端对接而被限制,所以以被第1弹性部件7施力的状态保持在该位置。
在该状态下,接着,在第1杆部件5的长孔5a中卡合突设于第2杆部件6的连接销6d而使第2杆部件6的轴孔6a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第2轴部4b上的同时,在切口6c贯通突设于可动部件10的接受部10c,该接受部10c被配置在一对动作臂部6e之间。这时,第2杆部件6的平坦部6f与第2弹性部件8对接被弹性施力在中立位置。
最后,使第2罩2的开口部朝下,在该开口部内收纳第1和第2杆部件5、6,在将第2罩2的轴孔2a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座9的支撑轴9c上的同时,通过使第2罩2从中间支撑部件4之上夹持中间支撑部件4地安装在第1罩1上完成组装。
这样,上述构成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由在分别相对的面上带开口部的第1罩1和第2罩2构成壳体,使中间支撑部件4夹持在该第1罩1和第2罩2之间,在上述第1罩1上配置操纵杆3和安装可动部件10的座9,介由中间支撑部件4在第2罩2侧配置第1杆部件5和第2杆部件6,因此,只要在于第1罩1上从一个方向叠加操纵杆3、安装可动部件10的座9、中间支撑部件4、第1杆部件5、第2杆部件6等进行组装后,装配第2罩2即可,可达到组装的自动化,可实现组装的作业性能的提高。
另外,由带平板部的薄板状的板簧形成对第1和第2杆部件5、6弹性施力的第1和第2弹性部件7、8,在轴支撑中间支撑部件4的第1和第2杆部件5、6的一面侧配置该板簧,因此与使用以往的受扭螺旋弹簧的结构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比较、作业变得容易进一步可以提高组装的作业性。
根据上述的第2发明的实施例,在转向信号开关装置的壳体上设置中间支撑部件4,在该中间支撑部件4上形成开口4e、第1和第2轴部4a、4b,以在该中间支撑部件4的一面侧将突设于第1杆部件5的凸轮部5b插入到上述开口4e的状态,在上述第1轴部4a上可以转动且滑移地轴支撑第1杆部件5,在第1杆部件5上连接突设于第2杆部件6上的连接销6d,第1杆部件5相对于连接销6d可以转动且滑移地进行配置的同时,将第2杆部件6可以转动地支撑在上述第2轴部4b上,在中间支撑部件4的另一侧面上配置具有由操纵杆3驱动的凸轮部10b的座9,相互卡合该座9的凸轮部10b和插入到上述开口4e的第1杆部件5的凸轮部5b,因此,以在由操纵杆3驱动的配置在座9的下面侧的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对应中间支撑部件4的开口4e的状态、将中间支撑部件4重叠在座9上,在目视状态下,在规定位置卡合可动部件10的凸轮部10b和第1杆部件5的凸轮部5b的同时、能够组装第1杆部件5、第2杆部件6,所以在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组装的同时,能够无需组装后的装配确认检查。
如以上说明,第1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具有:带凸轮面的壳体,可以转动地被支撑在该壳体上的操纵杆,与上述凸轮面协同动作而将操纵杆保持在中立位置及动作位置的驱动部,与方向盘侧的解除突起相对接转动的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对该第1杆部件弹性施力的第1弹性部件,以及与上述第1杆部件的旋转连动而使上述操纵杆从动作位置复位到中立位置的第2杆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由上述操纵杆使上述第1杆部件抵抗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后退到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外,在上述操纵杆处于动作位置时,由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第1杆部件进入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内,其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第1及第2轴部,在该第1轴部上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1杆部件,并且该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转动轨迹可以进退,在上述第2轴部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2杆部件的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上述第1杆部件和上述第2杆部件,在上述壳体上与上述第1弹性部件并行地设置第2弹性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通过上述第1弹性部件可将上述第1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并且,通过上述第2弹性部件可将上述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因此,通过分别并行设置可以将第1杆部件和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的第1和第2弹性部件,而结构简单、组装变得容易,并且,由于能够使施力第1杆部件的第1弹性部件的设置空间比以往大幅缩小所以可以达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由于以各第1和第2弹性部件的施力将第1和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所以能够分散施加到一个上的弹簧应力、则能够达到装置的长寿命化。
另外,第2发明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具有:带凸轮面的壳体,可以转动地被支撑在该壳体上的操纵杆,与上述凸轮面协同动作而将操纵杆保持在中立位置及动作位置的驱动部,与方向盘侧的解除突起相对接转动的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对该第1杆部件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以及与上述第1杆部件的旋转连动而使上述操纵杆从动作位置复位到中立位置的第2杆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由上述操纵杆使上述第1杆部件抵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后退到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外,在上述操纵杆处于动作位置时,由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第1杆部件进入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内,其中:在上述壳体上设置中间支撑部件,在该中间支撑部件上形成开口、第1及第2轴部,在上述中间支撑部件的一面侧将突设于上述第1杆部件的凸轮部贯穿插入到上述开口中的状态下、在上述第1轴部上可以转动且可以滑动地轴支撑上述第1杆部件,在该第1杆部件上连接有突设于上述第2杆部件的连接销,并配置成上述第1杆部件相对于上述连接销可以转动且可以滑动,并且,在上述第2轴部上可以转动地轴支撑上述第2杆部件,在上述中间支撑部件的另一侧面配置具有由上述操纵杆驱动的凸轮部的座,并相互卡合该座的凸轮部和贯穿插入到上述开口中的上述第1杆部件的凸轮部。因此,以在由操纵杆驱动的配设在座的下面侧的可动部件的凸轮部对应中间支撑部件的开口的状态、将中间支撑部件重叠在座上,在目视状态下,使可动部件的凸轮部和第1杆部件的凸轮部在规定位置卡合、并且能够装配第1杆部件、第2杆部件,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组装,且可以不需要组装后的装配确认检查。

Claims (11)

1.一种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具有:
带凸轮面的壳体,且该凸轮面具有中央谷部和位于两侧的一对锁定部,
可以转动地被支撑在该壳体上的操纵杆,
被设在该操纵杆上,与上述凸轮面协同动作并通过与上述凸轮面的谷部相对接而将操纵杆保持在中立位置或动作位置中任一位置的驱动部,
与方向盘侧的解除突起相对接转动的第1杆部件,
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对该第1杆部件弹性施力的第1弹性部件,以及
与上述第1杆部件的旋转连动而使上述操纵杆从动作位置复位到中立位置的第2杆部件;
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使上述第1杆部件抵抗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后退到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外,在上述操纵杆处于动作位置时,由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第1杆部件进入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内,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上形成第1及第2轴部,且第1轴部比上述第2轴部靠近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在该第1轴部上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1杆部件,并且该第1杆部件朝向上述解除突起的转动轨迹可以进退,在上述第2轴部可以转动地设置上述第2杆部件的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上述第1杆部件和上述第2杆部件,在上述壳体上与上述第1弹性部件并行地设置上述第2弹性部件,在上述操纵杆处于中立位置时,通过上述第1弹性部件可将上述第1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并且,通过上述第2弹性部件可将上述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
并且,上述第1杆部件(5)形成为长方形,在该第1杆部件的中央设置有长孔(5a),在该第1杆部件的一端侧立设有凸轮部(5b),该凸轮部的前端形成为山形,在上述第1杆部件上的与上述凸轮部侧相对的另一端部突出设有与上述方向盘的解除突起对接的对接部(5c),上述第1杆部件的设置凸轮部的一端侧成为平面状的第1平坦部(5d),在该第1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1弹性部件(7),
上述第2杆部件(6)形成为平板状,在中央处设置有轴孔(6a),夹着该轴孔设置有开口(6b)和切口(6c),在该开口(6c)的一个开口端突出设有连接销(6d),在该切口(6c)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动作臂部(6e)。该动作臂部(6e)的前端侧成为同一平面的平面状的第2平坦部(6f),在该第2平坦部对接上述第2弹性部件(8)。
2.如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与上述第1及第2轴部相比、位于上述解除突起的旋转轨迹一侧地形成上述第1杆部件和上述第2杆部件的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平板部的薄板状的板簧形成上述第1弹性部件及上述第2弹性部件、并在上述壳体上平行地配置该第1弹性部件及上述第2弹性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平板部的薄板状的板簧形成上述第1弹性部件及上述第2弹性部件、并在上述壳体上平行地配置该第1弹性部件及上述第2弹性部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该第1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平板部,并且,在该第2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2弹性部件的平板部,而可以将上述第1杆部件及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该第1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平板部,并且,在该第2平坦部上对接上述第2弹性部件的平板部,而可以将上述第1杆部件及第2杆部件保持在转动中立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纵杆具有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撑在上述壳体上的座、和能够相对该座稍微转动地被安装的可动部件,在该可动部件与上述第1杆部件之间设有中间支撑部件,在该中间支撑部件上形成上述第1及第2轴部的同时,还配置有上述第1及第2弹性部件,并且,上述第1轴部插入到上述第1杆部件的长孔中,上述第2轴部插入到上述第2杆部件的轴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部件由安装在上述座上的弹性部件能够摆动地支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该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卡在上述座上,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卡在上述可动部件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支撑部件具有开口,上述可动部件具有第1凸轮部,第1杆部件具有贯穿插入上述开口中并与上述第1凸轮部相对接的第2凸轮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信号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杆部件形成有切口,在上述可动部件上具有突柱状的接受部,该接受部延伸设置在上述切口内。
CN200410071665.8A 2003-07-24 2004-07-21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1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0976 2003-07-24
JP2003200976A JP4284121B2 (ja) 2003-07-24 2003-07-24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290950A JP4238090B2 (ja) 2003-08-08 2003-08-08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290950 2003-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7679A CN1577679A (zh) 2005-02-09
CN1269161C true CN1269161C (zh) 2006-08-09

Family

ID=3349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716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161C (zh) 2003-07-24 2004-07-21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38580B2 (zh)
EP (1) EP1500555B1 (zh)
CN (1) CN1269161C (zh)
DE (1) DE60200402002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7020B2 (ja) * 2002-07-15 2008-10-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レバー装置
JP2006221933A (ja) * 2005-02-09 2006-08-24 Alps Electric Co Ltd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2008192417A (ja) * 2007-02-02 2008-08-2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4652356B2 (ja) * 2007-02-26 2011-03-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US20090040635A1 (en) * 2007-08-08 2009-02-12 Fa-Sheng Hung Exterior Side 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2935824B (zh) * 2012-10-25 2015-03-11 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回位结构
CN102923179B (zh) * 2012-10-25 2015-05-20 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开关的转向回位结构
KR101608667B1 (ko) * 2014-02-18 2016-04-04 주식회사 서연전자 차량의 멀티 펑션 스위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32592A1 (de) * 1969-06-27 1971-05-19 Rau Swf Autozubehoer Schalter fuer die Fahrtrichtungsanzeige in Fahrzeugen,insbesondere in Kraftfahrzeugen
DE2528681A1 (de) * 1975-06-27 1977-01-13 Rau Swf Autozubehoer Lenkstockschalter zur fahrtrichtungsanzeig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S5385067A (en) * 1993-09-13 1995-01-31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Turn signal cancellation mechanism
FR2718088B1 (fr) * 1994-03-31 1996-06-28 Jaeger Commutateur électrique pour l'alimentation des indicateurs de changement de direction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DE19904620B4 (de) * 1999-02-05 2005-12-29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Einrastvorrichtung mit Rückstellfunktion für einen Blinkerschalter
JP2001006495A (ja) 1999-06-16 2001-01-1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3854427B2 (ja) * 1999-06-16 2006-12-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127762A (ja) * 2001-10-19 2003-05-0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38580B2 (en) 2006-05-02
US20050029079A1 (en) 2005-02-10
DE602004020025D1 (de) 2009-04-30
EP1500555A3 (en) 2006-05-31
CN1577679A (zh) 2005-02-09
EP1500555B1 (en) 2009-03-18
EP1500555A2 (en) 2005-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9091A (zh)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CN1269161C (zh)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CN102349200B (zh) 供电连接器
CN104943729B (zh) 转向装置
CN104285079B (zh) 驱动器、及杂物箱
CN1678218A (zh) 可调式座椅
CN100533626C (zh) 拨杆开关
US8931804B2 (en) Steering device
CN104619446B (zh) 手持式工具机
JP2004299560A (ja) 衝撃吸収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152874A (zh) 可伸缩调节电动转向装置
US8413743B2 (en) Power tools
US11383785B2 (en) Tilting structure of mobility device and mobilit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4075543B2 (ja) ミラー駆動装置
CN1933073A (zh) 开关装置及使用了该开关装置的转向开关装置
CN1571093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ES2931039T3 (es) Conjunto de suspensión que comprende un dispositivo de bloqueo de la rotación y vehículo
KR100746665B1 (ko) 방사상 고정 기어를 구비한 틸트식 조향장치
KR100679999B1 (ko) 틸트 및 텔레스코픽 스티어링 구동장치
CN104282478A (zh) 操作杆装置
JP2019023050A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200346707A1 (en) Tilting structure of mobility device and mobility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212750697U (zh) 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开关的手动复位结构
KR102602927B1 (ko) 이동수단용 조향 및 틸팅장치
CN219506171U (zh) 可折叠的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