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8495C -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8495C
CN1268495C CN03148956.7A CN03148956A CN1268495C CN 1268495 C CN1268495 C CN 1268495C CN 03148956 A CN03148956 A CN 03148956A CN 1268495 C CN1268495 C CN 12684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less
ink
mentioned
black
china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489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5360A (zh
Inventor
後藤孝史
吉村久
上野直纯
田中知省
松下真规
中村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5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5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84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4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具有:废墨容器501a,在底面承接来自图像形成头、经由废墨管101b而滴下的废墨;以及废墨吸收垫片501b,吸收并存储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承接的废墨。在滴落到上述废墨容器底面上的废墨滴下部位,设置使球体的一部分从上述底面突出、剖面为圆弧状的突起部503。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喷墨打印机中存储废墨的废墨存储装置,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使废墨吸收垫片(pad)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存在为了使废墨吸收垫片有效地吸收废墨而进行了各种努力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例如,在特开2000-168107号公报中公开的电子设备,在对记录头进行维护时等,从记录头吸收的废墨被废墨吸收垫片直接从排出口吸收。在该构成中,通过倾斜地安装该废墨容器,使废墨排出口和废墨吸收垫片紧密接合。
此外,作为另外一种废墨存储装置,如特开平7-8908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倾斜地设置将废墨导入废墨吸收垫片的导入壁,由此,也能使废墨吸收垫片迅速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
此外,作为另外一种废墨存储装置,如特开2000-14170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由多层构成的废墨吸收垫片层上分别开设通孔,在彼此位置错开的状态下,将各个废墨吸收垫片层层叠在一起,使得上述通孔的一部分彼此连通,由此使来自废墨管的废墨从台阶状的废墨吸收垫片层流下,从而可以使废墨吸收垫片的下层迅速地被浸透。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倾斜地安装废墨容器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废墨管的前端和废墨容器底面上的废墨吸收垫片紧密接合,所以废墨吸收垫片对来自废墨管的废墨的吸收开始面积在非常狭窄的有限范围内。
此外,在倾斜地设置导入废墨的导入壁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使来自废墨管的废墨撞击导入壁,然后导向废墨吸收垫片,所以废墨在与导入壁撞击时会飞溅。
此外,在使废墨吸收垫片层的位置错开并层叠,使得各个通孔的一部分彼此连通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使通孔的一部分连通,从而加速了废墨的蔓延,所以废墨吸收垫片对来自废墨管的废墨的吸收开始面积处于狭窄的范围内。
当废墨滴落到废墨容器底面的废墨吸收垫片上时,废墨从废墨吸收垫片的滴下位置开始扩散,从而离该废墨吸收垫片的滴下位置最近位置成为吸收点而进行废墨的吸收。然后,被吸收到废墨吸收垫片内的废墨在废墨吸收垫片内蔓延,扩散到废墨吸收垫片内部。但是,当废墨继续排出,废墨持续地集中滴落在废墨吸收点时,废墨在废墨吸收垫片内部的蔓延速度变慢,废墨在废墨吸收点的吸收速度也变慢。因此,当在废墨吸收点的吸收速度小于废墨排出速度(滴下速度)时,被排出的废墨就会在废墨容器底面上蔓延,从而从最初的废墨吸收点移动到新的废墨吸收点。此时,在废墨被吸收到废墨吸收垫片内之前,一定通过最初的废墨吸收点,因此在被排出的废墨被从新的废墨吸收点吸收之前,最初的废墨吸收点不会吸收废墨,而是被废墨浸渍。在该情况下,由于废墨的性能,废墨的粘性增大,从而在最初的废墨吸收点堵塞废墨流路,或者贴附在废墨吸收垫片上,妨碍废墨的吸收。
由于发生上述现象,所以在倾斜安装上述现有的废墨容器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废墨管的前端和废墨容器底面上的废墨吸收垫片紧密接合,因此废墨吸收垫片对来自废墨管的废墨的吸收开始面积处于非常狭窄的有限范围内,这样,如上所述,在最初的废墨吸收点附近容易发生废墨流路的堵塞和废墨的贴附,从而不能使废墨吸收垫片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
此外,在倾斜地设置导入废墨的导入壁的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使来自废墨管的废墨撞击导入壁,然后导向废墨吸收垫片,所以难以在最初的废墨吸收点附近发生废墨流路的堵塞和废墨的贴附现象,但由于废墨撞击在导入壁上时会飞溅,所以不能使废墨吸收垫片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
此外,在使废墨吸收垫片层的位置错开并层叠,使得各个通孔的一部分彼此连通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使通孔的一部分连通,从而加速了废墨的蔓延,所以废墨吸收垫片对来自废墨管的废墨的吸收初始范围仍没有改变,根据同样的道理,不能使废墨吸收垫片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该废墨存储装置可以扩大废墨吸收垫片对废墨的吸收开始面积,使废墨吸收垫片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具有:废墨容器,在底面承接来自记录头、经由废墨管而滴下的废墨;以及废墨吸收垫片,吸收并存储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承接的废墨,其特征在于,在滴落到上述废墨容器底面的废墨的滴下部位上设置突起部。
根据上述结构,从废墨管的前端滴落到突起部上的废墨在突起部上四散开来,并在突起部表面上蔓延,然后分别到达废墨容器的底面(低处),从而被废墨吸收垫片均匀地吸收。因此,对于在嵌套部上四散开来并分别到达废墨容器底面上的废墨,废墨吸收垫片对来自废墨管的废墨的吸收开始面积被扩大到非常大的范围。其结果是,难以在最初的废墨吸收点附近发生废墨流路的堵塞和废墨的贴附,从而使废墨吸收垫片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而且,滴落到突起部上并四散开来的废墨在突起部表面上蔓延,然后到达废墨容器的底面,所以不会象使废墨撞击导入壁的现有结构那样废墨飞散开来,而是使得废墨可靠地被废墨吸收垫片吸收。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突起部的剖面形成为近似圆弧状。在该结构中,突起部的越接近其周边即废墨容器底面的部位,相对于废墨容器底面的表面倾斜越大。因此,滴落到突起部上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的倾斜面上,而是在突起部的表面上蔓延,然后到达废墨容器的底面,从而可以使废墨吸收垫片可靠地吸收废墨。
此外,上述废墨吸收垫片可以设在不能与突起部和滴落到突起部上的废墨滴直接接触的位置上。在该结构中,由于突起部不与废墨吸收垫片接触,所以当在突起部上蔓延的废墨到达废墨容器的底面时,就会向废墨吸收垫片扩散,不会象突起部与废墨吸收垫片接触的结构那样,发生废墨吸收垫片对废墨的不均匀吸收,而能使废墨吸收垫片均匀地吸收废墨。
此外,上述突起部的基部具有曲面,与废墨容器底面平滑地连续。在该结构中,由于突起部的基部的曲面,在突起部上蔓延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的基部,而是一边从废墨容器的底面向废墨吸收垫片扩散,一边流动。由此,可以使废墨吸收垫片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的废墨。
此外,上述废墨吸收垫片设在废墨容器的底面上,并且具有使来自上述废墨管的废墨滴落到该底面上的通孔,上述通孔的内径被设定得被上述废墨管的外径大。
在该结构中,由于比废墨管的外径大的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来自废墨管前端部的废墨直接滴落到突起部上,一边在突起部上四散开来,一边在突起部表面上蔓延,当到达废墨容器的底面(低处)时,废墨扩散开来,并从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的周围被均匀地吸收。
此外,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呈现曲面形状,该曲面形状向上方形成凸状。
在该结构中,滴落到突起部上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的倾斜面上,而是在突起部的表面上蔓延,当到达废墨容器的底面时,沿该底面的形状向废墨吸收垫片的外周端迅速地扩散,从而能使废墨吸收垫片有效地吸收废墨。此外,可以使被废墨吸收垫片吸收的废墨容易向废墨吸收垫片的外周端蔓延,从而可以提高废墨吸收垫片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具有:废墨容器,在底面承接来自记录头、经由废墨管而滴下的废墨;以及废墨吸收垫片,吸收并存储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承接的废墨,其特征在于,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呈现曲面形状,该曲面形状形成向上方的凸状,并且上述废墨吸收垫片具有使来自上述废墨管的废墨滴落到该底面上的通孔,上述废墨容器底面的曲面区域被设定在比上述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大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滴落到废墨容器底面上的废墨在四散开来的过程中,沿底面的曲面形状扩散,同时从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周围均匀地被吸收,由于底面的曲面形状,废墨不会滞留在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周围,而是向废墨吸收垫片的外周端蔓延,从而可以提高废墨吸收垫片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在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可以设置以废墨滴下部位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槽。根据该结构,滴落到废墨容器上并四散开来的废墨分别在槽中蔓延并扩散,借助于表面张力,在较大的范围内被废墨吸收垫片吸收。由此,废墨吸收垫片对在槽中蔓延并扩散的废墨的吸收位置被可靠地飞散,从而能使废墨吸收垫片更均匀地吸收废墨。
在该结构中,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可以设置使放射状地延伸的上述各槽沿上述废墨滴下部位的周向连续的圆周槽。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各槽中蔓延并扩散的废墨在槽的中途固化,在该槽中蔓延并重新扩散的废墨也会在圆周槽中蔓延,并被导向相邻的槽中,从而可以平稳地确保废墨吸收垫片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与此相对,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可以设置以上述废墨滴下部位为中心的、放射状地延伸的肋板。在该结构中,滴落到废墨容器上并四散开来的废墨分别在肋板的纵面上蔓延并扩散,借助于表面张力,在较大的范围内被废墨吸收垫片吸收。由此,废墨吸收垫片对在各肋板的纵面上蔓延并扩散的废墨的吸收位置被可靠地分散,从而能使废墨吸收垫片更均匀地吸收废墨。
其中,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可以设置使放射状地延伸的上述肋板沿上述废墨滴下部位的周向贯通的圆周槽。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各肋板的纵面上蔓延并扩散的废墨在纵面的中途固化,在该纵面上蔓延并重新扩散的废墨也会在圆周槽中蔓延,并被导向相邻的肋板的纵面上,从而可以平稳地确保废墨吸收垫片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此外,上述废墨管的前端可以位于上述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内。根据该结构,即使与从记录头吸引的废墨同时被吸引的空气从废墨管前部与废墨同时被排出时,产生的气泡在废墨管前端破裂,使废墨变为飞沫而飞散,但由于废墨的飞沫在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内被捕捉,并被废墨吸收垫片吸收,所以能使废墨吸收垫片可靠地吸收废墨,而不会污染周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墨水托架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容器的顶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容器的顶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容器的顶视图。
图14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容器的顶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结构的说明图。
在图1和图2中,彩色喷墨打印机1具有:在记录纸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是通过向记录纸P上喷墨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送纸部20,向彩色喷墨打印机主体1A供给记录纸P;传送部30,将来自送纸部20的记录纸P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0;以及排纸部40,将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图像的记录纸P排出。上述送纸部20具有送纸盘201、分离板202、送纸辊203。送纸盘201收容并送出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纸P。分离板202和送纸辊203使收容在送纸盘201中的记录纸P每次一张地分离,然后向传送部30供给。
传送部30具有导向板301、传送辊302。上述导向板301用于将从送纸辊302送出的记录纸P导向图像形成部10。上述传送辊302用于将通过导向板301的记录纸P传送到后面说明的图像形成头101。
上述图像形成部10具有墨水托架(ink carriage)102、轴103(参照图1)、台板(platen)104(参照图2)。墨水托架102与未图示的DC电动机驱动连接。具体地讲,墨水托架102固定在皮带102c的回路上,该皮带102c架设在与DC电动机的输出轴一体旋转地连接的驱动轮102a和从动轮102b之间,随着DC电动机的驱动,墨水托架102沿着导向轴103在图1的左右方向(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此外,上述墨水托架102如图3所示,具有3个墨盒105、…、105和图像形成头101(记录头)。各墨盒105用于存储(积蓄)墨水,同时向图像形成头101供给墨水,它们安装在图像形成头101的上部。此外,在本彩色喷墨打印机1中,使用颜色彼此不同的3色(黄、红、蓝)墨水,为了存储各墨水,设置了3个墨盒105。上述图像形成头101将从墨盒105供给的墨水从排出口101a喷出,在记录纸P上形成图像。上述导向轴103是用于对墨水托架102进行导向的导向件,使其能沿扫描方向移动。在上述导向轴103的下方设有与该导向轴103平行并在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定时栅栏(timing fence)。在该定时栅栏106上沿其长度方向标注等间距的标记。并且在上述墨水托架102上安装检测定时栅栏106上的标记的传感器(未图示)。未图示的控制部根据来自上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计数和时间间隔,识别墨水托架102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然后据此进行上述DC电动机的驱动控制,使得墨水托架102以规定的速度移动规定的距离。其中,所谓的扫描方向是指与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上述台板104是在图像形成(喷墨)时,用于承载记录纸P的台板(打印台),它可以保持记录纸P的平坦性,并对排出口101a和记录纸P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上述排纸部40具有排纸辊401和排纸盘402。排纸辊401的构成为,使得由图像形成头101形成图像的记录纸P排出到排纸盘402上。
以下对本彩色喷墨打印机1的打印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者将记录纸P放置在送纸盘201上。然后,当本彩色喷墨打印机1接收到计算机等的图像形成请求时,通过分离板202和送纸辊203,将记录纸P每次一张地送到传送部30。被传送的记录纸P一边被导向板301支承,一边由传送辊302传送。
当记录纸P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0时,图像形成头101向记录纸P喷墨,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是通过使具有图像形成头101的墨水托架102沿轴103在扫描方向上移动而进行的。即,在图像形成时,墨水托架102被配置在开始位置上,该开始位置设在扫描方向的一个端部(图1中的右端部)。然后,根据图像形成请求,沿扫描方向移动,直到到达设在另一个端部(图1中的左端部)的停止位置。在该移动过程中,图像形成头101根据图像形成请求,向记录纸P喷墨。由此,可以利用图像形成头101形成一行图像(行图像)。行图像的宽度与图像形成头101的纵向宽度(在记录纸P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相当。此外,在一个行图像形成之后,传送辊302将台板104上的记录纸P传送相当于行图像宽度的距离。此外,在该传送期间,墨水托架102返回开始位置。在本彩色喷墨打印机1中,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图像形成扫描,从而可以利用图像形成头101,将与图像形成请求相对应的信息在记录纸P上进行图像形成。
最后,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P经过排纸辊401,被排出到排纸盘402上,作为文件(图像形成物)提供给使用者。
在墨水托架102的扫描方向的一个端部,设有维护图像形成头101的维护单元50。在图像形成动作停止或中止的状态下,由于图像形成头101前端(喷墨嘴)的喷出口101a的墨滴可能会干燥凝固,所以该维护单元50的作用就在于,当图像形成动作处于停止状态时,对图像形成头101进行清洁,当图像形成动作处于中止状态(数秒以上)时,对图像形成头101进行冲洗(flushing)。因此,当图像形成动作停止或中止时,如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墨水托架102被驱动,使图像形成头101面对维护单元50。
上述维护单元50具有:记录头盖(未图示),与将要被接收废墨的图像形成头101对峙;记录头盖移动机构(未图示),使该记录头盖进退;作为墨水存储装置的废墨存储部501(参照图4),存储被回收的废墨;废墨管101b(参照图4),一端与记录头盖连接,延伸到废墨存储部501;以及废墨泵(未图示),介于废墨管101b的中间。此外,记录头盖上连接有前端向大气开放的通气管(未图示),在该通气管的中间存在球状单元(bulb unit,未图示)。
在上述清洁中,利用记录头盖移动机构使记录头盖与图像形成头101紧密接合,驱动废墨泵,进行废墨的吸引。当进行了吸引之后,保持记录头盖和图像形成头101之间的紧密接合状态,保护从图像形成头101延伸出来的废墨管101b前端的喷出口101a,避免墨水凝固(干燥)和灰尘附着。此外,在进行冲洗时,使图像形成头101处于离开记录头盖的状态,从图像形成头101向记录头盖进行喷墨。
上述记录头盖在形成与图像形成头101对峙的开口的未图示的盖体内收容吸墨体和橡胶体。橡胶体具有将图像形成头101的喷出口101a包容在其中的尺寸,通过将其外缘部压接在图像形成头101上,而密封图像形成头101和盖体之间的间隙。
上述废墨泵旋转,以抽取废墨管101b内的空气,从而吸引记录头盖内的废墨。在该吸引方式中,包括清洁时的实质吸引和单纯地吸收存留在记录头盖内的废墨的空吸引。在实质吸引中,为了从图像形成头101吸引墨水,使球状单元动作,从而使通气管成为封闭状态,另一方面,在空吸引中,使球状单元动作,从而使通气管成为开放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如图4所示,上述废墨存储部501具有:废墨容器501a,在底面上承接从图像形成头101经由废墨管101b、然后从喷出口101a滴下的废墨;废墨吸收垫片501b,吸收并存储在上述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上承接的废墨。在上述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废墨滴下部位,设有使球体的一部分从底面突出的、剖面为圆弧状的突起部503。上述废墨容器501a是上端开放的方形树脂制容器,具有能存储与彩色喷墨打印机1的耐用年限相当的废墨的容量。此外,废墨吸收垫片501b设在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上,同时与该底面上的废墨滴下部位相对,设有使经由废墨管101b的、来自喷出口101a的废墨直接滴下的通孔501c。该通孔501c的内径形成得比废墨容器501a底面上的突起部503的外径稍大,并被设定得比废墨管101b的外径大。此外,废墨管101b的前端(喷出口101a)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内。在该情况下,废墨吸收垫片501b设在不能与突起部503和滴落到突起部503上的废墨滴直接接触的位置。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废墨管101b前端的喷出口101a滴落到废墨容器501a底面上的突起部503上的废墨一边在突起部503上四散开来,一边在突起部503表面上蔓延,然后到达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低处),从而均匀地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圆周面被吸收。因此,对于一边在突起部503上四散开来一边到达废墨容器501a底面上的废墨,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来自废墨管101b的废墨的吸收开始面积被扩大到非常大的范围,所以在最初的废墨吸收点附近难以发生废墨流路的堵塞和废墨的贴附,从而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废墨管101b的废墨。而且,滴落到突起部503上并四散开来的废墨在突起部503表面蔓延并到达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从而不会象使废墨撞击导入壁那样废墨飞溅,所以能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可靠地吸收废墨。
此外,由于突起部503的剖面形成为近似圆弧状,所以突起部503的越接近其周边即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部位,相对于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表面倾斜越大。因此,滴落到突起部503上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503的倾斜面上,而是在突起部503的表面上蔓延,到达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从而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可靠地吸收废墨。
而且,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内径形成得比突起部503的外径稍大,从而使其被设在不能与突起部503和滴落到突起部503上的废墨滴直接接触的位置上,所以突起部503与废墨吸收垫片501b不接触,当在突起部503上蔓延的废墨到达废墨容器501a底面时,向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周围扩散,从而不会向突起部与废墨吸收垫片接触的结构那样,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废墨的吸收不均匀,因此能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均匀地吸收废墨。
此外,由于废墨管101b的前端(喷出口101a)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内,所以即使与从图像形成头101吸引的废墨同时被吸引的空气从废墨管101b的前部与废墨同时被排出时,所产生的气泡在废墨管101b前端的喷出口101a破裂,使废墨变为飞沫而飞散,但由于在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内废墨的飞沫被捕捉,并被废墨吸收垫片501b吸收,所以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可靠地吸收废墨,而不会污染周围。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突起部的形状。除了突起部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废墨滴下部位设有使纺锤体的前端部分从底面突出的、剖面为近似二次曲线状的突起部504。
在这种情况下,突起部504的越接近其周边即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部位,相对于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表面倾斜越大。因此,滴落到突起部504上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504的倾斜面上,而是在突起部504的表面蔓延,迅速地到达突起部503的底面,从而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可靠地从通孔501c的周围吸收废墨。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突起部的基部的形状。除了突起部的基部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从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废墨滴下部位突出的突起部503通过其基部即设在突起部503周围的圆弧状曲面503a,与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平滑的连续。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起部503的周围(基部)的曲面503a,在突起部503上蔓延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503的周围,而是从废墨容器501a的底面向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周围扩散、流动。由此,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有效地吸收从废墨管101b滴下的废墨。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7,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废墨容器底面的形状。除了废墨容器底面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废墨容器501d的底面形成以一定的曲率弯曲的曲面形状,从而形成向上方的凸状。该废墨容器501d底面的曲面区域被设定在比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大的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从废墨管101b前部滴落到废墨容器501d底面上的废墨在四散开来的过程中,一边沿底面的曲面形状扩散,一边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周围被均匀地吸收,由于底面的曲面形状,废墨不会滞留在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周围,而是向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外周端蔓延,从而能提高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8,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具有突起部的废墨容器的底面形状。除了废墨容器底面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废墨容器501d的底面形成以一定的曲率弯曲的曲面形状,从而向上方形成凸状。该废墨容器501d底面的曲面区域被设定在比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大的范围内。此外,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内径被形成得比从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废墨滴下部位突出的突起部503的外径稍大。
在这种情况下,从废墨管101b前部滴落到废墨容器501d底面的突起部503上的废墨不会滞留在突起部503的倾斜面上,而是在突起部503的表面蔓延,当到达废墨容器501d底面时,沿着其底面形状向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外周端迅速地扩散,从而能有效地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周围吸收废墨,而且能使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周围吸收的废墨容易地向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外周端蔓延,从而能提高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废墨容器底面的形状。除了废墨容器底面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废墨容器501e的底面上设置以位于废墨滴下部位的突起部503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多条槽505、…。各个槽505分别延伸到废墨容器501e底面外周缘的半径方向之前,其延伸端(半径方向外端)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外周端的半径方向之前。
在这种情况下,滴落到废墨容器501e的突起部503上并四散开来的废墨分别在槽505、…中蔓延并扩散,借助于在各槽505的纵面上的表面张力,在较大的范围内被废墨吸收垫片501b吸收。由此,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在各槽505中蔓延并扩散的废墨的吸收位置被可靠地分散,从而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更均匀地吸收废墨。而且,由于各槽505的延伸端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外周端的半径方向之前,所以在各槽505中蔓延并被导向延伸端的废墨,借助于在各槽505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纵面上的表面张力,相对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外周端从半径方向内外两侧被有效地吸收,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吸收效率。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1和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废墨容器底面的形状。除了废墨容器底面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废墨容器501e的底面上设置近似轨道状的圆周槽506,该圆周槽506使以位于废墨滴下部位的突起部503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多条槽505、…沿其周方连续。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各槽505中蔓延并扩散的废墨在槽505的中途固化,在该槽505中蔓延并重新扩散的废墨会在圆周槽506中蔓延,并被导向相邻的槽505中,从而可以平稳地确保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第八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3和图14,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废墨容器底面的形状。除了废墨容器底面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废墨容器501f的底面上直立设置以位于废墨滴下部位的突起部503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多条肋板507、…。废墨吸收垫片501b设在多条肋板507、…上。上述各肋板507分别延伸到废墨容器501f的底面外周缘的半径方向之前,其延伸端(半径方向外端)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外周端的半径方向内侧(之前)。此外,废墨管101b的前端(喷出口101a)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上方。
在这种情况下,滴落到废墨容器501f的突起部503上并四散开来的废墨分别在肋板507、…的纵面上蔓延并扩散,借助于在各肋板507的纵面上的表面张力,在较大的范围内被废墨吸收垫片501b吸收。由此,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在各肋板507的纵面上蔓延并扩散的废墨的吸收位置被可靠地分散,从而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更均匀地吸收废墨。而且,由于各肋板507的延伸端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外周端的半径方向内侧,所以在各肋板507上蔓延并被导向延伸端的废墨,借助于在各肋板507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纵面上的表面张力,相对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外周端从半径方向内外两侧被有效地吸收,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吸收效率。此外,由于废墨管101b的前端位于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通孔501c的上方,所以即使与从图像形成头101吸引的废墨同时被吸引的空气从废墨管101b的前部与废墨同时被排出时,所产生的气泡在废墨管101b前端的喷出口101a破裂,使废墨变为飞沫而飞散,但由于废墨的飞沫在通孔501c的周围即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上表面被捕捉,并被废墨吸收垫片501b的上表面吸收,所以使废墨吸收垫片501b能可靠地吸收废墨,而不会污染周围。
(第九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5和图16,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改变废墨容器底面的形状。除了废墨容器底面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废墨容器501f的底面上设置近似轨道状的圆周槽508,该圆周槽508使以位于废墨滴下部位的突起部503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多条肋板507、…沿周向贯通。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各肋板507的纵面上蔓延并扩散的废墨在纵面的中途固化,在该纵面上蔓延并重新扩散的废墨也会在圆周槽508中蔓延,并被导向相邻的肋板507的纵面上,从而可以平稳地确保废墨吸收垫片501b对废墨的吸收效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还包括其它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五至第九实施方式中,在废墨容器501a底面的废墨滴下部位上,设置了使球体的一部分从底面突出的、剖面为圆弧状的突起部503,以及使纺锤体的前端部分从底面突出的、剖面为近似二次曲线状的突起部504,但也可以设置圆锥状的突起部或角锥状的突起部。
只要不脱离其实质或主要特征,本发明可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仅是单纯的示例,不能作为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不限定与本说明书的内容。此外,属于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价范围内的变形和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是根据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2-192306号的申请,其内容如上所述,均包含在本申请中。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如上所述,其全部内容均包含在本申请中。

Claims (11)

1.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具有:废墨容器,在底面承接来自记录头、经由废墨管而滴下的废墨;以及废墨吸收垫片,吸收并存储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承接的废墨,其特征在于,
在滴落到上述废墨容器底面的废墨的滴下部位上设置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的剖面形成为上方形成凸状的近似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墨吸收垫片被设在不能与突起部和滴落到突起部上的废墨滴直接接触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的基部具有曲面,与废墨容器底面平滑地连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墨吸收垫片设在废墨容器的底面上,并且具有使来自上述废墨管的废墨滴落到该底面上的通孔,
上述通孔的内径被设定得被上述废墨管的外径大。
6.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具有:废墨容器,在底面承接来自记录头、经由废墨管而滴下的废墨;以及废墨吸收垫片,吸收并存储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承接的废墨,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呈现曲面形状,该曲面形状向上方形成的凸状,并且
上述废墨吸收垫片具有使来自上述废墨管的废墨滴落到该底面上的通孔,
上述废墨容器底面的曲面区域被设定在比上述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大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设置以废墨滴下部位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设置使放射状地延伸的上述各槽沿上述废墨滴下部位的周向连续的圆周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设置以上述废墨滴下部位为中心的、放射状地延伸的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废墨容器的底面上,设置使放射状地延伸的上述肋板沿上述废墨滴下部位的周向贯通的圆周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墨管的前端位于上述废墨吸收垫片的通孔内。
CN03148956.7A 2002-07-01 2003-07-01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4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2306/2002 2002-07-01
JP2002192306A JP4176398B2 (ja) 2002-07-01 2002-07-01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廃インク貯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5360A CN1475360A (zh) 2004-02-18
CN1268495C true CN1268495C (zh) 2006-08-09

Family

ID=3149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489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495C (zh) 2002-07-01 2003-07-01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90057B2 (zh)
JP (1) JP4176398B2 (zh)
CN (1) CN126849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0614A (ja) * 2002-11-19 2004-06-17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
JP2006218846A (ja) 2004-07-23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回収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150872A (ja) * 2004-12-01 2006-06-15 Ricoh Co Ltd 廃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54664B2 (en) 2005-01-31 2010-02-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laten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07004686A1 (en) 2005-06-30 2007-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aste ink absorbent member, and waste ink contain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waste ink absorbent member
JP4854243B2 (ja) * 2005-09-16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41705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pact waste ink absorber facilitating fluid evaporation
JP5762368B2 (ja) * 2012-07-27 2015-08-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廃インクトレイ、及び廃インクトレイによる廃インクの回収方法
JP6513008B2 (ja) * 2015-09-30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保持容器
DE102016218293A1 (de) * 2015-10-20 2017-04-2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igitaldruckmaschine und Einweg-Spittoon
JP7298327B2 (ja) * 2019-06-21 2023-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集装置、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6624B2 (ja) * 1987-12-29 1998-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789084A (ja) 1993-09-22 1995-04-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8112911A (ja) * 1994-10-17 1996-05-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廃インク吸収体
JP3284453B2 (ja) * 1995-05-25 2002-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ケース構造
JPH0976530A (ja) 1995-09-14 1997-03-25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吸収装置
JPH10291328A (ja) * 1997-04-21 1998-11-0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廃液吸収体の構造
JP2000127454A (ja) * 1998-10-22 2000-05-0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廃インク貯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0141705A (ja) 1998-11-06 2000-05-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廃インク貯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0168107A (ja) 1998-12-10 2000-06-20 Canon Inc 電子機器
JP2001171149A (ja) * 1999-12-17 2001-06-26 Copyer Co Ltd 廃インクタンク
JP4590672B2 (ja) * 2000-02-24 2010-1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6659587B2 (en) * 2001-12-19 2003-12-09 Xerox Corporation Waste fluid collection container
JP4168655B2 (ja) * 2002-04-24 2008-10-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貯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90057B2 (en) 2005-05-10
JP2004034412A (ja) 2004-02-05
CN1475360A (zh) 2004-02-18
JP4176398B2 (ja) 2008-11-05
US20050001874A1 (en) 2005-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1848C (zh) 喷墨式打印机
CN1268495C (zh)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CN2832525Y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193892C (zh) 被固定材料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固液装置
US6695431B2 (en) Liquid jet apparatus
US2006017075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287582C (zh) 打印设备
CN1872557A (zh) 喷嘴面清洁方法
US20050156996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wiping device
CN1134360A (zh) 喷墨印刷机及用在其上的记录媒体
CN1294017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CN1533330A (zh) 喷墨打印机
CN1663797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该装置的预排出控制方法
CN1704245A (zh) 墨水容器
US200500939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25484B2 (ja) ノズル面払拭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827387A (zh) 成像设备
CN1075978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238194C (zh) 喷墨头
US7261390B2 (en) Ink jet printer
JP2010158868A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記録装置、液体を供給する方法
CN1910049A (zh) 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CN1490159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预喷出方法
CN1235745C (zh) 管泵以及使用该管泵的喷墨记录设备
CN1164426C (zh) 喷墨式成像装置与废墨管清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