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7002A -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67002A CN1267002A CN00104019.7A CN00104019A CN1267002A CN 1267002 A CN1267002 A CN 1267002A CN 00104019 A CN00104019 A CN 00104019A CN 1267002 A CN1267002 A CN 12670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 mentioned
- image recording
- recording materials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e.g. a sheet sort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04N1/00623—Selectively inputting media from one of a plurality of input sources, e.g. input t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1—Sorting, reordering or inver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53—Selecting a particular reproducing medium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edia or from a particular tray, e.g. paper or transpare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具有图像记录装置,同时,作为周边设备具有放置大尺寸记录材料、且宽度符合大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给纸单元,上述图像记录装置具有符合内装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宽度,且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装置主体的上面,组装在给纸单元的上面范围内。最好是给纸单元以外的周边设备全部收纳在给纸单元的上面范围内。从而使组装好的系统的设置面积抑制在最小限度,可提高设置场所在办公室内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或印刷机等的扩展性优良的图像记录系统。
目前,根据客户的要求或使用环境,任意选定增加给纸栏数的给纸单元、或具有分类(sorting)功能或装订(stapling)功能的后处理装置等周边设备而组合在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以提供符合要求的图像记录系统。
例如特公平6-100850号公报(公开日:1987年5月15日,公开号:特开昭62-105159)记载了以图22A所示的复印机主体101为基础扩展到图22B所示的整个装备的系统结构。
图22A显示了在复印机主体101上装有压板103并装有给纸通路的排纸盘104的基本形式。符号102a为放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盘,符号102b为放置大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盘,符号105为开闭自如的手动盘。
图22B中,在复印机主体101上取代压板103安装了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10,取代排纸盘104安装了分类器111。复印机主体101介由两面处理装置112载置于工作台113上,两面处理装置112上也装有250张装纸盘102c。在工作台113上设有纸库(paper bank)114,该纸库114装有1000张装纸盘115和250张装纸盘102d。该结构中,可使用大尺寸、小尺寸的各记录材料自动进行两面原稿的两面记录及核对。
但是,如图22A所知,在上述公报的结构中,在基本结构中,由于给纸盘102a、102b及排纸盘104大幅度地自复印机主体101突出,故需要大的设置宽度。因此,如果再组合设置周边设备,则,如图22B所示,系统的设置宽度会变得非常大。
其结果,目前设置图像记录系统的场所,即使在事务所也是限定的位置,用户使用时必须一次次到设置场所去使用,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最近的图像记录装置市场上,在推进数字化、网络连接各种终端设备的办公环境中,在指示来自各种终端设备的图像输出的情况等时,为了可以就地确认输出图像,希望将图像记录装置设在身边位置的要求很强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其结构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办公室环境将图像记录装置作为系统来组装图像记录系统,同时,可将组装的系统的设置面积抑制在最小限度,可提高在办公室内的设置场所的自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小尺寸记录材料或大尺寸记录材料)上;周边设备,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根据所要求的功能选择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内装有放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供给部,上述周边设备放置大于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将放置的大尺寸记录材料供给至图像记录装置,因此,设有具有符合大尺寸记录材料宽度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上述图像记录装置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且具有符合小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宽度,组装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上面的范围内。
为了扩展图像形成装置而搭载的周边设备中,也设有向图像记录装置供给A3尺寸和B4尺寸的大尺寸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结构宽度最大。
上述结构中,作为基本的图像记录装置如下构成,内装的记录材料供给部具有与所需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符合的宽度,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组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上面范围内。
由于将这种图像记录装置配置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上,故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上面形成有与图像记录装置邻接的空间部。通过将该空间部形成于排纸方向的下流侧,可将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以外的周边设备、例如装订装置和分类装置等后处理装置等配设在该空间部,可将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以外的周边设备几乎全部组装在宽度最大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上面的范围内。
这样,可将图像记录系统的设置宽度抑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即使扩展系统,其设置宽度也大致控制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宽度内,故即使在办公室内,也可就近设置在办公桌旁边等处,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等,可提高业务效率。
这里,宽度指排纸方向的尺寸,是在排纸方向与装置正面平行时从装置正面看的装置尺寸。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上面的范围指由下述柱面(cylinder)和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上面包围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上方的空间。其中,所述柱面(cylinder)以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上面的周(periphery)为引线(generating)。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周边设备,相对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根据所要求的功能选择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周边设备包括:两面输送装置,配置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的侧面,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配置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的侧面,覆盖上述两面输送装置,接收经该两面输送装置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对该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将其排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配置在图像记录装置的侧面并覆盖两面输送装置,故可将控制该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的操作的控制电路和驱动用电源单元等配置在该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中、相当于两面输送装置的下方部分的、未覆盖该两面输送装置的部分。
这样,可抑制配设在图像记录装置侧面的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的设置空间,也可抑制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周边设备,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根据所要求的功能选择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周边设备包括:两面输送装置,配置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的侧面,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构成设在上述两面输送装置上的输送线路的至少一部分,将记录材料供给至该输送线路。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将记录材料供给至两面输送装置的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上构成两面输送装置的输送线路的一部分,可将设置该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而引起的设置空间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内。
这样,可不大幅度增加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而将记录材料供给至两面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第一收放部,收放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排出的、记录好的记录材料;第二收放部,收放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排出的、记录好的记录材料,并相对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与上述第一收放部配置在相反侧;第一收放部用输送线路,向上述第一收放部输送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收放部用输送线路也可作为向上述第二收放部导入记录材料的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使用,在上述第一收放部用输送线路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自图像记录装置向第一收放部排出的记录材料在通过第一收放部用输送线路时,由弯曲矫正装置矫正其弯曲。而向相对于该图像记录装置配置在上述第一收放部的相反侧的第二收放部排出的记录材料,由于在折返式输送中,通过也作为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的上述第一收放部用输送线路,故此时,其弯曲同样也由弯曲矫正装置矫正。
这样,由一个弯曲矫正装置,既可对自图像记录装置向第一收放部输送的记录材料矫正其弯曲,也可对自图像记录装置向第二收放部输送的记录材料矫正其弯曲。
本发明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接收自图像记录装置输出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并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然后排出,其特征在于,具有装置主体部,该装置主体部可与图像记录装置一起并设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的上面,该记录材料供给装置具有符合大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宽度并将内装的记录材料向图像记录装置供给,所述图像记录装置具有与比大尺寸记录材料小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符合的宽度。
通过使用该结构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可容易地实现下述图像记录系统,该图像记录系统包括上述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该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接收图像记录装置输出的记录好图像记录材料,并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然后将其排出。
本发明的中继单元安装在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上面,对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的输送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路,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输送;第二输送线路,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设在中继单元主体上的开口部向中继单元主体的上面导引。
通过使用该结构的中继单元,可容易地实现装有上述中继单元的图像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以下叙述而理解。本发明的长处可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而明了。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A~图1I是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给纸单元的一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A和图4B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给纸单元的一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装订装置的一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分类装置的一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原稿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搭载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原稿图像读取装置的系统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两面输送装置的一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中继单元的一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0所示的中继单元的局部放大的放大剖面图;
图18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19是图18显示的图像记录系统中配件库分类器自图像记录系统主体分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0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21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另一个系统例的剖面图;
图22A及图22B是显示现有图像记录系统的剖面图。
下面,根据图1A~图1I、图2、图3、图4A、图4B、图5~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具有基本的图像记录功能,通过在可将通用的小尺寸记录材料收放于内部的图像记录装置上,结合与其卡合的各种周边设备,可构成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
也就是说,图像记录装置的电源装置在系统扩展情况下的最大结构中,具有可向各周边设备供给充足的电流的能力,设有根据需要可直接驱动周边设备的齿轮和供给电信号的连接器,可连接周边设备。根据周边设备的种类,有的本身带有电机,这种电机由自连接器供给的电信号驱动。根据周边设备的种类,有的也可采用本身具有电源装置的结构。
图1A~图1I显示图像记录装置1上装有各种周边设备的例子。详细情况将后述,在此只作简单说明。
图1A显示作为系统基础的图像记录装置1单体。图像记录装置1在装置1主体内具有收放小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盒(记录材料供给部),连接有专用计算机等图像处理装置,从而,作为将发送来的图像信息输出到记录材料的印刷机而工作。
图1B是用于丰富给纸面的形态,在图像记录装置1的下方,配置给纸单元(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该给纸单元2A具有可收放大于图像记录装置1内装的给纸盒的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盒,在给纸单元2A的上面载置图像记录装置1,同时,在图像记录装置1的左侧部安装排纸盘3。在该结构中,可使用大于图像记录装置1内装的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
图1C是进一步丰富给纸面的形态,搭载了多格给纸单元(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B以取代图1B的系统中的给纸单元2A,该多格给纸单元2B具有多个包括可收放大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盒。该结构由于多格给纸单元2B具有的各给纸盒可收放尺寸不同的大尺寸记录材料,故可不进行记录材料和给纸盒的更换而使用不同尺寸的记录材料。
图1D显示如下形态,在图1C的系统中的突出有排纸盘3的空间部配置用钉书器将记录材料钉好排出的装订装置5,同时,在图像记录装置1的上面安装中继单元6。该结构可对图像处理后的记录材料自动进行装订处理。
图1E显示在图1D的系统中进一步安装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后的形态。该结构可读入原稿图像,具有作为复印机的功能。
图1F显示在图1E的系统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右侧部安装了可进行记录材料的两面输送的两面输送单元(两面输送装置)8的形态,是搭载有装订装置5的系统的整个装备。该结构可进一步在记录材料的两面进行图像记录。
图1G是取代图1D的系统中的装订装置5而搭载了自动进行核对和分类的分类器10的形态。该结构可自动进行核对和分类。图1H是搭载了分类器10的系统的整个装备。
图1I是在图1C的系统中搭载了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的形态。该结构可以说是可以对应多种尺寸不同的记录材料的复印机的基础。
另外,图1A~图II所示的安装例只不过是一例,可进行各种组合。
下面使用图2、图3、图4A、图4B及图5~图10详细说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和安装于该图像记录装置1上的各单元的结构。
首先,用图2说明图像记录装置1。图2是图像记录装置1的剖面结构图。
图像记录装置1的中央稍偏右侧配置有以感光体鼓21为中心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在上述感光体鼓21的周围依次配设有:带电辊22,使感光体鼓21表面均匀带电,光扫描单元23,在均匀带电的感光体鼓21上扫描光像,写入静电潜像;显影单元24,利用显影剂再现由光扫描单元23写入的静电潜像;转印单元25,将再现于感光体鼓21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在该电子照片处理部20,将图像再现于记录材料上。
在感光体鼓21的周围还配置有洗净装置26和除电灯单元(不图示)等,其中,洗净装置26可除去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鼓21上的显影剂,将新的图像记录在感光体鼓21上,除电灯单元除去感光体鼓21表面的电荷。
图像记录装置1的下部配置有最大可收放A4的记录材料的给纸盒30(图中双点化线所示)。收放在该给纸盒30内的记录材料利用设在给纸盒30上部的摄像辊31及给纸辊对32一张张分离并给纸,利用输送辊对34通过输送线路(点化线)36向上述电子照片处理部20供给。
在电子照片处理部20的紧前方配设有控制记录材料的供给定时的导航(レジスト)辊对35,利用该导航辊对35将记录材料在规定的定时供给至感光体鼓21和转印部件25之间。
上述给纸盒30可自图像记录装置1主体的前面(图纸的前侧)拉出,向给纸盒30补充和更换记录材料等作业可拉出给纸盒30而进行。
上述输送线路36在输送辊对34的下方分为三路,与向给纸盒30侧延伸的输送线路36a分开,形成有延伸至图像记录装置1底面的输送线路36b和向图像记录装置1的图中的右侧延伸的输送线路36e。
其中,输送线路36b具有输送辊对37,可将自设置于图像记录装置1下方的所述给纸单元2A、2B供来的记录材料向所述输送线路36内搬运。
另一方面,输送线路36e可将由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图中的右侧的所述两面输送装置8表里反转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向所述输送线路36内搬运。
在电子照片处理部20的上方,配置有定影装置27,依次接收转印有图像的记录材料,使转印于记录材料上的显影剂加热定影。
在定影装置27的上部,设有切换门39,该切换门39切换在输送线路36内输送的定影后的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切换门39使输送记录材料的输送线路在配设有排纸辊对38的向排纸部1a延伸的输送线路36c和向其相反方向延伸的输送线路36d之间切换。
上述切换门39在图像记录装置1装有上述两面输送装置8,将记录材料导入该装置8并进行表里反转的情况下,将记录材料自输送线路36c导入输送线路36d。因此,排纸辊对38为可逆旋转辊对。在输送线路36d的输送方向下流侧设有用于将记录材料向两面输送装置8导入的排出辊对40。
图像记录装置1主体的上面形成倾斜的排纸部1a,该排纸部1a可接收并将其前端码齐载置由排纸辊对38向装置1主体外排出的记录材料。利用上述切换门39的导向被导向输送线路36c、由排纸辊对38向装置1主体外排出的记录材料被保持在该排纸部1a上。
光扫描装置23的上下空间部为备有多个印刷电路板的印刷电路板部41。在该印刷电路板部41配置有:控制电子照片处理部20的处理控制单元(PCU)印刷电路板;接收来自外部的图像数据的接口印刷电路板;信息控制单元(ICU)印刷电路板,用于对自接口印刷电路板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利用光扫描装置23作为图像进行扫描记录;以及对上述各种印刷电路板及装置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等。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是以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主体内的给纸盒30为一个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与采用内装多个给纸盒30的结构。
下面使用图3说明给纸单元2A。图3是给纸单元2A的剖面结构图。
给纸单元2A在装置主体部42A内设有一格给纸盒50,该给纸盒50可收放比图2所述的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给纸盒30收放的记录材料尺寸更大的记录材料、例如最大A3的记录材料。
在给纸盒50上设有摄像辊31及给纸辊对32,利用这些摄像辊31及给纸辊对32,给纸盒50内的记录材料被一张张分离给纸,向输送线路53内供给。
该输送线路53一直延伸到给纸单元2A的上面,在给纸单元2A主体的上面载置、结合有图像记录装置1的状态下,到达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b。这样,给纸单元50内的记录材料可导入图像记录装置1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
上述给纸盒50可自给纸单元2A主体的前面(纸面正前方)拉出,给纸盒50内记录材料的补充和更换等作业可拉出给纸盒50而进行。
下面,使用图4A和图4B说明两种多格给纸单元2B的结构。图4A及图4B均是剖面结构图。
首先说明图4A所示的给纸单元2B,它是可简单地使用多种尺寸的记录材料的类型,在装置主体部42B内,在高度方向设置有三格与图3所示的给纸单元2A相同的给纸盒50。
在这些给纸盒50…内收放的记录材料通过与被选择的给纸盒50对应的摄像辊31及给纸辊对32的动作,一张张分离并给纸,通过输送线路54a导入输送线路54内,由输送辊对51输送到上方。
输送线路54与图3的给纸单元2A的输送线路53同样,延伸到给纸单元2B主体的上面,在该给纸单元2B主体的上面载置、结合有图像记录装置1的状态下,到达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b。这样,可将记录材料自给纸单元2B导入图像记录装置1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
另一方面,图4B所示的给纸单元2B在装置主体部42B内设有一格收放大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盒50,同时,在其下方设有给纸盒58,该给纸盒58并排设有可收放各种小尺寸记录材料的盒部58a和盒部58b。
为了将收放于各盒部58a、58b的记录材料一张张分离供给,给纸盒58设有的盒部58a和盒部58b分别设有摄像辊31和给纸辊对32,仅使被选择的盒部的摄像辊31及给纸辊对32动作,则自选择的盒部供给记录材料。
供给的记录材料通过具有输送辊对51的输送线路59b,在该给纸单元2B的上面载置、结合有图像记录装置1的状态下,进入可到达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b的输送线路59,导入图像记录装置1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
另外将来自给纸盒50的记录材料一张张分离的结构与图4A的给纸单元2B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即使在这些给纸单元2B中,也与给纸单元2A同样,各给纸盒50、58可自单元2B主体前面(纸面正前方)拉出,各给纸盒50、58中记录材料的补充和更换等作业可拉出各给纸盒50、58而进行。
这种具有多格给纸盒50、58的给纸单元2B,与给纸单元2A相比,容积增大,同时重量增加,故在单元2B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滚轮55…和固定用制动部件56…。
另外,这里说明的两种给纸单元2B所设有的收放大尺寸记录材料的给纸盒50的层积数和给纸盒58中盒部的并设数不限定于上述。
下面使用图5说明作为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之一的装订装置5。图5是装订装置5的剖面结构图。
装订装置5在对应于图2所示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排纸方向下流侧的左侧方与图像记录装置1并列设置,具有将由图像记录装置1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导入装订装置5内部的搬入辊对60。
在上述搬入辊对60的排纸方向下流侧设有切换门63,该切换门63按照用户指定的方式,将记录材料输送线路在不进行装订处理的输送线路64和与装订处理部67相连的输送线路65之间选择切换。
利用该切换门63的导引而输入输送线路64的记录材料,在输送辊对61和排纸辊对62的作用下,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排出到上格的排纸盘70上。
而利用该切换门63的导引而输入输送线路65的记录材料,要放置在输送线路65设有的处理盘66内。在处理盘66的下方设有装订处理部67,当处理盘66内积存了设定张数的记录材料时,就对该组记录材料进行装订处理。其后,装订处理过的记录材料组在排出辊对69的作用下排出到下格的排纸盘71上。
另外,辊对60·61·62、切换门63、处理盘66及装订处理部67设在装订装置5的主体(主要部分)5a内,而排纸盘70、71自主体5a突出而设。
下面用图6说明作为后处理装置之一的分类器10。图6是分类器10的剖面结构图。
分类器10与图5所示的装订装置5同样,在图像记录装置1的左侧方,与图像记录装置1并列而设。由图像记录装置1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利用搬入辊对75导入分类器10内。在分类器10主体的排纸方向下流侧设有多个仓(bin)77…,记录材料被分开排出到各仓77。
向各仓77进行的记录材料的排纸,在设于搬入辊对75的排纸方向下流侧的多个切换门76…的作用下进行,各仓77分别设有切换门76和排纸辊对78。
另外,搬入辊对75、切换门76…及排纸辊对78…设于分类器10的主体(主要部分)10a内,而仓77…自主体10a突出设置。
下面用图7说明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图7是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的剖面结构图。
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设有透明的原稿载置台84,在原稿载置台84的下方配置有第一及第二扫描装置81a、81b、光学透镜82及由CCD构成的光电变换元件83,其中,第一及第二扫描装置81a、81b沿原稿载置台84的下面平行往复运动,曝光、扫描原稿载置台84上载置的原稿图像,CCD用于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变换为电信号。
第一扫描装置81a由曝光灯及反光镜构成,第二扫描装置81b由多个反光镜构成。光学透镜82使反射光像成像于光电变换元件83上。
在该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上设有自动原稿供给装置80,将单张(sheet-type)原稿自动地、自动供给到原稿载置台上。
这样,在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中,具有自动读取模式和手动读取模式,其中,自动读取模式一张张自动地曝光、扫描原稿并读取原稿图像;手动读取模式利用手动操作设置簿类(book-type)原稿或不能由自动原稿供给装置80自动供给的单张原稿,并读取原稿图像。
图8显示用于将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安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的上部的系统架100。利用该系统架100可将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与图像记录装置1的上面隔着一定的空间装载支承。图中的系统架100所具有的空间B收放图像记录装置1和前述的给纸单元2A、2B和装订装置5及分类器10等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
下面利用图9说明两面输送装置8。图9是两面输送装置8的剖面结构图。
两面输送装置8是一种记录材料输送装置,安装在图2所示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右侧侧面上,将记录有定影装置27排出的图像的记录材料表里反转,并再次向图像记录装置1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处的感光体鼓21和转印单元25之间(转印部)供给。
在两面输送装置8内部,沿输送线路88具有三个输送辊对89…,利用设于下端侧的排出辊对90,在输送线路88内输送的记录材料在两面输送装置8安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上的状态下,被搬入与图像记录装置1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相连的输送线路36e。
下面用图10说明中继单元6。图10是中继单元6的剖面结构图。
中继单元6在搭载有图5及图6所示的装订装置5或分类器10等后处理装置时,安装于图2所示的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的排纸部1a。
中继单元6上设有输送辊对92,设有自排纸方向上流侧至排纸方向下流侧延伸的输送线路93,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该输送线路93搬入后处理装置。
在上述输送线路93上,在设于中继单元主体6b(中继单元6主体)上面的排纸口95附近,配设有选择性驱动的切换门91,利用该切换门91的导引,可将记录材料导向输送线路94,自排纸口95排出至中继单元主体6b的上面6a。
中继单元主体6b的上面6a与相邻接的后处理装置主体(5a、10a)的上面形成一个面,构成记录材料收放部,自排纸口95输出的记录材料载置于包括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的上面。
这种使用排纸口95的向中继单元主体6b外进行的记录材料的排出在图像记录装置1上装有所述两面输送装置8的情况下,也用于折返式输送,该折返式输送用于将记录材料导入该两面输送装置8内。
进而,在上述中继单元6中,配置于用于将记录好的记录材料自排纸方向上流侧向排纸方向下流侧的后处理装置导入的输送线路93中的输送辊对92可正转及反转,并且,具有下述功能,即对由于记录材料通过设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定影装置27(参照图2)的加热定影辊而产生于记录材料上的卷边(弯曲)进行矫正的功能。
使用图17对上述输送辊对92的矫正卷边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上述输送辊对92由位于上方侧的硬的辊即第一辊92a和位于下方侧的较软的辊即第二辊92b构成。
根据因通过图像记录装置1的加热定影辊而产生的记录材料的卷边的状态选择是否矫正该卷边,为此,使用切换门91可选择使用输送线路93作为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或使用输送线路94作为第二折返式输送线路。这样,可选择对记录材料进行卷边矫正后将该记录材料向两面输送装置8内折返式输送,或不对记录材料进行卷边矫正而将该记录材料向两面输送装置8内折返式输送。
也就是说,当对向设于图像记录装置1下流侧的后处理装置导入的记录材料进行卷边矫正,并自图像记录装置1导入中继单元6后,对被折返式输送并向两面输送装置8内导入的记录材料,可根据情况任意选择是否进行卷边矫正。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根据需要也可设置使上述输送辊对92的第一辊92a和第二辊92b分离的分离机构。通过设置该分离机构,也可根据是否对向该输送辊对92的下流侧输送的记录材料进行卷边矫正,而使第一辊92a和第二辊92b在压接和分离间切换。又,不使第一辊92a和第二辊92b分离而是改变压接力的机构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将卷边矫正机构配置于中继单元6,可解决显影剂加热定影后的记录材料所产生的卷边问题,对向后处理装置导入的记录材料或向两面输送装置8内导入的记录材料,也可利用一个卷边矫正机构根据需要确实地进行卷边矫正。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输送辊对92使用了一对辊92a、92b,但也可组合皮带和辊而具有同样的功能。
下面使用图11~图16详细说明所述图1C、图1I、图1D、图1E、图1F及图1H所示的各系统。
图11是图1C的系统的结构剖面图,是将图像记录装置1搭载、支承于图4A所示的给纸单元2B上面的形态。
如图11所示,给纸单元2B的输送线路54和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b在图像记录装置1载置于给纸单元2B上的形态下处于相互接合的位置关系。这样,图像记录装置1将自给纸单元2B侧供给的记录材料接纳入输送线路36内,使记录材料向图像记录装置1的电子照片处理部20供给。
在接收由图像记录装置1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的排出部1a上为了能接收大尺寸的记录材料,安装有使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的排出部1a延长的所述排纸盘3。这样,可保持大尺寸记录材料,不使其自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落下。
在排纸盘3和图像记录装置1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卡合的卡合部件(未图示),使用这些卡合部,排纸盘3被简单地安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上。
在这种系统中,可达成可选择性供给多彩的记录材料的环境,同时,连续供给所需记录材料,高效地得到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
由图11可知,搭载、支承于给纸单元2B上面的图像记录装置1包括自装置1主体突出的排纸盘3,收纳于给纸单元2B的设置空间范围X内。
这样,可达成自小尺寸记录材料至大尺寸记录材料选择性供给并可记录图像的环境、同时可确实地接收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的系统,可由可设置于办公桌旁等身边的空间的设置面积来实现,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图12为图1I的系统的结构剖面图,是在所述图11的系统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上方进一步搭载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的形态。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用图8的系统架100搭载。
在图12的系统中,不仅基于自专用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转送来的图像数据的记录再现,而且,基于利用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图像也被记录再现于记录材料上,排出至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的排纸部1a。
由图12可知,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是收纳于给纸单元2B的设置空间范围X内的形状,故并未扩大系统的宽度。
这样,可达成自小尺寸记录材料至大尺寸记录材料选择性供给并可记录图像的环境、同时可确实地接收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且具有复印机功能的系统,可由可设置于办公桌旁等身边的空间的设置面积来实现,因此,用户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且可当场复印,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图13是图1D的系统的结构剖面图,是在图4A所示的给纸单元2B的上面搭载、支承有图像记录装置1和装订装置5的形态。
如图13所示,该系统也与图11的系统同样,给纸单元2B的输送线路54和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b在图像记录装置1搭载于给纸单元2B上的状态下,处于相互接合的位置关系。
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的中继单元6的输送线路93和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c在中继单元6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主体上面的状态下,处于相互接合的位置关系。这样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材料被接纳入中继单元6内。
设于图像记录装置1左侧方的装订装置5的输送线路和中继单元6的输送线路93在装订装置5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左侧方的状态下,也处于相互接合的位置关系。这样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材料经中继单元6被接纳入装订装置5内。
在该系统中,在不对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装订处理就排出的情况下,记录材料通过装订装置5的输送线路64,排出到上格的排纸盘70上。
另一方面,在对记录材料进行装订处理后排出的情况下,使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具有处理盘66的输送线路65在装订处理部67进行装订处理后,排出到下格的排纸盘71。
通过控制切换门91的切换,也可将记录材料输送到输送线路94,使用单元6主体的上面和装订装置5主体的上面排出。在想要将记录有由插入处理等接收的图像的记录材料与其它的记录材料分开排出的情况下,使用该输送线路94是有效的。通过输送线路94排出的记录材料被排出到系统的最上面,故用户可容易地将记录材料拿到手,且不会与其它记录材料弄混。
在这种系统中,可达成可选择性供给多彩的记录材料的环境,同时,连续供给所需记录材料,高效地得到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且可对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任意实施装订处理。
由图13可知,搭载、支承于给纸单元2B上面的图像记录装置1和装订装置5的主体(主要部分)5a收纳于给纸单元2B的设置空间范围X内。
这样,可达成自小尺寸记录材料至大尺寸记录材料选择性供给并可记录图像的环境、同时可根据需要对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装订处理并确实接收的系统,可由可设置于办公桌旁等身边的空间的设置面积来实现。因此用户不仅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装订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图14为图1E的系统的结构剖面图,是在所述图13的系统的上方进一步搭载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的形态。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用图8的系统架100搭载。
在图14的系统中,不仅基于自专用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转送来的图像数据的记录再现,而且,基于利用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图像也被记录再现于记录材料上,在根据需要进行装订处理后,排出至排纸盘70、71上。另外,有时也自中继单元6的上面向装订装置5的上面排出。
由图14可知,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是收纳于给纸单元2B的设置空间范围X内的形状,故并未扩大系统的宽度。
这样,可达成自小尺寸记录材料至大尺寸记录材料选择性供给并可记录图像的环境、同时可根据需要对自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装订处理并确实接收、且具有复印机功能的系统,可由可设置于办公桌旁等身边的空间的设置面积来实现,因此,用户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且可根据需要进行装订处理,还可当场复印,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图15是图1F的系统的结构剖面图,是在所述图14的系统的侧方进一步搭载两面输送装置8的形态。
在该结构中,在将两面输送装置8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方的状态下,两面输送装置8的输送线路88和图像记录装置1的输送线路36e处于相互接合的位置关系,在将由图像记录装置1将图像记录于第一面上的记录材料表里反转的状态下,将其再次导引输送至图像记录装置1的感光体鼓21和转印单元25之间,在记录材料的第二面上记录图像。
设在由图像记录装置1向中继单元6的输送线路中的中继单元6跟前位置的排纸辊对38可正转和反转。通过使排纸辊对38自正转切换为反转,可使一旦导入中继单元6的记录材料实现向两面输送装置8导引的折返式输送。因此,排纸辊对38具有作为折返式输送装置的功能。
此时,自图像记录装置1的排纸部1a排出的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利用中继单元6的切换门91临时被导入单元6主体的上面,然后,向装订装置5上面导引。这里,如果记录材料的尺寸(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短,则由中继单元6的上面导引、支承,如果记录材料的尺寸(记录材料输送方向)长,则由中继单元6和装订装置5的上面导引、支承。
这样,可达成可选择性供给多彩的记录材料的环境,同时,连续供给所需记录材料,高效地得到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且可根据需要对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任意实施装订等后处理。并且,不需使用特殊的装置,即可在图像记录系统的设置空间范围内将记录材料进行折返式输送,导入两面输送装置8,可对记录材料的两面记录图像。而且具有复印机的功能。
因此,用户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且可根据需要进行装订处理,可当场实施甚至是两面的复印,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图11~图15说明了具有图4A所示的给纸单元2B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具有图4B所示的给纸单元2B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图3的给纸单元2A的结构。
另外,说明了将两面输送装置8装在图14的系统上的情况,装在图11、图12、图13所示的系统上当然也可以,装在图像记录装置1单体上也可以,同样可对记录材料的两面记录图像。另外,在中继单元6未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排纸部1a的结构的情况下,自图像记录装置1临时排出的、第一面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由装置1主体上面的排纸部1a导引、保持,其后,向两面输送装置8导引。
这里,对具有装订装置5的系统分各种状态(安装状态)进行了说明,但作为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也可是取代装订装置5而具有图6所示的分类器10的系统。通过具有分类器10,取代装订处理,可自动进行核对、分类。
图16是装有分类器10的状态的系统的整个装备的例子。
这样,可达成可选择性供给多彩的记录材料的环境,同时,连续供给所需记录材料,高效地得到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且可根据需要对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任意实施自动核对和分类。并且,不需使用特殊的装置,即可在图像记录系统的设置空间范围内将记录材料进行折返式输送,导入两面输送装置8,可对记录材料的两面记录图像。而且具有复印机的功能。
因此,用户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且可根据需要自动进行核对,可当场实施甚至是两面的复印,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图18是下述系统的结构剖面图,该系统中,在图14的系统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方搭载与图15的系统所用的两面输送装置8结构有若干不同的两面输送装置18,并且,覆盖该两面输送装置18的未配置图像记录装置1的一侧的侧面,在系统整体的侧部搭载插入仓分类器(mail bin sorter)(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
在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上设有将折返式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导入上述插入仓分类器9的输送线路88a和导入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内部的输送线路88b。沿该输送线路88a设有一对输送辊89a、89a,沿该输送线路88b设有三对输送辊89b…。
上述插入仓分类器9自图像记录装置1接收记录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将该记录材料向规定的仓9a排出、收放。在该插入仓分类器9中,在相当于两面输送装置18的下方的部分的空间部配置有例如管理该插入仓分类器9的操作的控制电路或驱动该插入仓分类器9的电源装置等。这样,虽然比给纸单元2B的设置空间范围X需要空间,但可尽可能抑制插入仓分类器9的搭载所引起的系统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上述插入仓分类器9的一部分构成设于两面输送装置18上的输送线路88b中位于该两面输送装置18的下部的输送线路88b的部分。这样,插入仓分类器9形成设于两面输送装置18上的输送线路88b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如图19所示,在使插入仓分类器9自图像记录系统的侧面(两面输送装置18的侧面)离开的情况下,可打开两面输送装置18的输送线路88b的一部分。因此,可简单地除去停在该输送线路88b中的记录材料。
上述插入仓分类器9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配置侧的面上具有与两面输送装置18的形状对应的凹部9b,通过使该凹部9b与两面输送装置18卡合,使上述插入仓分类器9定位。
如上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虽然两面输送装置的结构有若干不同,但基本上可看作是在图15的图像记录系统上增加了插入仓分类器9的扩展系统。因此,将自图像记录装置1的排纸部1a排出的记录材料导入两面输送装置18之前的该记录材料的输送线路、及设置该输送线路所带来的作用效果和图15的系统相同,该作用效果再加上具有插入仓分类器9,因而可同时实现下述效果,即可将来自网络连接设备的电子邮件或来自专用计算机等的文书资料分类。
如图20所示,在取代上述插入仓分类器9,作为新的系统的周边设备设置多级手动装置(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的情况下,要将该多级手动装置11的与两面输送装置18的安装部11a与位于该两面输送装置18下部的输送线路88b的形状配合而形成并安装。这样,即使取代插入仓分类器9而安装多级手动装置11,也可确实设置两面输送装置18的输送线路88b,将设置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多级手动装置11的手动盘(记录材料支承部)11b可折叠于两面输送装置18的右侧面,可在不需要时将设置占用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
在图18的图像记录系统中,插入仓分类器9的一部分构成输送线路88b中位于该两面输送装置18下部的部分,但也可以如图21所示的图像记录系统那样,使插入仓分类器9的一部分构成两面输送装置28的输送线路88b的大致整体。这种情况下,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图18~图21中,采用了具有图4A所示的给纸单元2B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具有图4B所示的给纸单元2B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图3的给纸单元2A的结构。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如上所述,包括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记录装置1、和根据对图像记录装置1所要求的功能而选择性连接的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内装有放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放置大于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将放置的大尺寸记录材料供给至图像记录装置1,因此,设有具有符合大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宽度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且具有符合小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宽度,组装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上面的范围X内。
这样,可将图像记录系统的设置宽度抑制在所需的最小限度,即使要扩展系统,其设置宽度也大致控制于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宽度内,所以,即使在办公室内,也可设置在办公桌旁边等身边的场所,可简单地确认输出图像,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理想方式是采用如下结构,如上所述,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的至少一个以收纳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方式组装。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理想方式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的至少一个以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方式组装。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理想方式是采用如下结构,如上所述,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全部以收纳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方式组装。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理想方式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组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上面的一部分上,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另外的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的至少一个组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的剩余部分上。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还设有排纸盘3,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载置于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上述排纸盘3装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排纸方向下流侧,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沿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延伸。
由于设有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故可用大于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供给的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记录图像。
图像记录装置1的大小大致由收放于内装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大小决定,所以其上面1a的大小也是符合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外形的大小,因此,只用其上面1a支承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供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就有可能使记录材料自排纸部1a落下,但,由于上述结构设置了排纸盘3,故也可以保持大尺寸记录材料,而不会使其自排纸部1a落下。而且,由于排纸盘3的大小控制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故设置排纸盘3不会使系统的设置宽度变大。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可使用比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大的大尺寸的记录材料,可以可设置于身旁的大小(设置宽度)提供记录材料的叠装无问题的图像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设置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上面,作为周边设备5、7、8、9、10、11、18、28,还设有接收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输出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排出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载置于该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与图像记录装置1相邻的排纸方向下流侧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设有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故可用大于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供给的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记录图像,且由于设置了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故也可对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例如分类或装订等后处理。而且,由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收纳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故设置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不会使系统的设置面积增大。
因此,上述结构是可用大于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供给的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记录图像的结构,且可以可设置于身旁的大小(设置宽度)提供可对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例如分类或装订等后处理的图像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还设有对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输送进行中继的中继单元6,上述中继单元6安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上面1a,具有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输送的第一输送线路93,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主体5a、10a的上面至少为其一部分的记录材料收放部6a输送的第二输送线路94。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中继单元6除可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内导入外,还可将其输送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主体5a、10a的上面至少为其一部分的记录材料收放部6a,在不需要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输送时,可使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主体5a、10a的上面即系统的最上面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支承。
因此,对用户而言,不仅比排出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排纸盘(70、71、77)时更容易拿到排出的记录材料,而且,在图像记录中接到新的插入印刷等时,通过采用排出到该记录材料收放部6a的结构,也可将其与排出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排纸盘(70、71、77)上的记录材料明确地分类排出,其后的分类作业等变得非常容易。其结果,不仅可实现将所述排纸盘(70、71、77)安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沿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延伸的结构所达到的效果,而且可进一步提高使用性、方便性。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两面输送装置8、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邻侧的相反侧侧面上,将记录材料向正下方输送,将记录材料导入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的折返式输送使用上述中继单元6的第二输送线路94,将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导入上述记录材料收放部6a一次。
根据该结构,由于设有两面输送装置8、18、28,故可在记录材料的两面记录图像。但是,在上述结构中,若采用将图像记录装置1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收纳于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结构,则由于图像记录装置1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之间的输送线路非常短,若利用这样短的输送线路进行将记录材料导入两面输送装置8、18、28的全折返式输送,则容易使记录材料的前端进入具有复杂结构的、用于装订处理或分类处理的输送线路内,易产生卡纸,控制也会复杂化。
在此,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即将记录材料导入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的折返式输送使用上述中继单元6的第二输送线路94、将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导入上述记录材料收放部6a一次,使记录材料的前端不会被导入复杂结构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内的输送线路,故不易发生卡纸,也无需复杂的控制。
这样,上述结构是可用大于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的大尺寸记录材料记录图像的结构,也可对记录好的记录材料进行例如分类或装订等处理,且可不提高复杂的控制或卡纸的发生率、以可设置于身旁的大小(设置宽度)提供可进行两面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系统。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具有折返式输送装置38,该折返式输送装置38在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一旦导入上述记录材料收放部6a后,进行将记录材料向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最好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具有可供给和收放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部30的小尺寸记录材料同等尺寸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多个小尺寸记录材料供给部58,这些小尺寸记录材料供给部58并列设置。
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收放的小尺寸记录材料为例如A4或B5,与大尺寸记录材料即A3或B4比,使用频率高,且有时会大量连续使用。
对这种使用方式多的用户,通过并列配设与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同等的供给部,可有利于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大量连续使用。
因此,上述结构在上述各结构所带来的效果的基础上,可提供一种可适应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收放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大量连续使用的图像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最好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上述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以和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大致同等的宽度配设。
通过设置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搭载了作为复印机的功能。这样,在上述各结构带来的各效果之上,可提供具有印刷机同时也具有复印机的功能的图像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如上所述,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载置有图像记录装置1,还设有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和对向该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输送进行中继的中继单元6,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两面输送装置8、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配置侧相反的侧面上,且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将记录材料向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使用中继单元6的第一输送线路93,在该第一输送线路93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92。
根据上述结构,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输送的记录材料在通过第一输送线路93时,由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其弯曲。向配置于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反侧的两面输送装置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由于在折返式输送中通过上述第一输送线路93,故同样由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其弯曲。即,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输送的记录材料和向配置于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反侧的两面输送装置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在折返式输送中均通过第一输送线路93,故均由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其弯曲。
这样,在下述结构即,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载置有图像记录装置1,还设有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和对向该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输送进行中继的中继单元6的结构的效果之外,还有下述效果,即,无论对自图像记录装置1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输送的记录材料还是对自图像记录装置1向两面输送装置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均可由一个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其弯曲。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具有折返式输送装置38,该折返式输送装置38在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一旦导入上述中继单元6后,进行将记录材料向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如上所述,在具有符合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宽度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组装有具有符合小尺寸的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宽度的图像记录装置1,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的两面输送装置18、28,和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覆盖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接收经由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并对该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将其排出的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最好占据两面输送装置18、28下方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覆盖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所以,可将控制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操作的控制电路或电源装置等配置在例如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中相当于两面输送装置18、28下方部分的、不覆盖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部分上。
这样,在将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组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的结构的效果之外,还可抑制配设于图像记录装置1侧面的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设置空间,也可抑制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如下结构,该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记录装置1和根据对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要求的功能选择性连接的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的两面输送装置18、28,和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覆盖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接收经由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并对该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将其排出的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最好占据两面输送装置18、28下方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因此,在该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中,可将控制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操作的控制电路或电源装置等配置在相当于两面输送装置18、28下方部分的、不覆盖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部分上。这样可抑制配设于图像记录装置1侧面的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设置空间,也可抑制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最好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配置侧的面上具有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形状对应的凹部9b,通过使该凹部9b与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卡合使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通过使设置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配置侧的面上的凹部9b与设置在图像记录装置侧面上的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卡合而进行定位、固定。因此,不必另外设置定位机构既可确保两者的可靠的位置关系。由于不另外设置定位机构,故设置空间可抑制在最小限度。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外,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可可靠地接收自两面输送装置18、28向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送出的记录材料,并抑制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最好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相对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可分离,并且,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一部分构成设在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使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与两面输送装置18、28可分离地设置,并且,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一部分构成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一部分,所以,可打开该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构成的部分的输送线路88b。并且,可抑制组合该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与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设置空间。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外,在记录材料停留在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中的情况下,可容易地取出该记录材料,并且,也可抑制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结构中,取代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而设置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该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构成设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至少一部分,并将记录材料供给到该输送线路88b。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将记录材料供给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上构成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一部分,可抑制设置该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所引起的设置空间的增加。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上,可不大幅度增加图像记录系统整体的设置面积而将记录材料供给到两面输送装置18、28。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如下结构,该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1,将图像记录到记录材料上;第一接收部5、10,接收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好的记录材料;第二接收部8、18、28,接收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好的记录材料,且相对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配置于与上述第一接收部5、10相反的一侧;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是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一接收部5、10输送的输送线路;上述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也作为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93使用,上述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92。
因此,自图像记录装置1向第一接收部5、10排出的记录材料和向第二接收部8、18、28排出的记录材料均通过弯曲矫正装置92,故其弯曲被矫正。这样,自图像记录装置1向第一接收部5、10排出的记录材料和自图像记录装置1向第二接收部8、18、28排出的记录材料均可由一个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其弯曲。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具有折返式输送装置38,该折返式输送装置38在记录材料一旦向上述第一接收部5、10输送后,进行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可采用如下结构,该结构在上述结构中还设有:第二折返式输送线路94,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和输送线路切换装置91,在上述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中,在相对于上述弯曲矫正装置92的上流侧,在进行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输送时,将输送线路切换到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93或第二折返式输送线路94。
根据上述结构,可将用于进行向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记录材料的折返式输送的输送线路切换为:设有弯曲矫正装置92的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93或未设弯曲矫正装置92的第二折返式输送线路94。因此,相对于输送到第二接收部8、18、28的记录材料,可选择是否进行弯曲矫正。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外,可根据输送到第二接收部8、18、28的记录材料的弯曲状况,任意设定是否对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的选择。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可采用如下结构,该结构是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弯曲矫正装置92通过使记录材料通过相互压接着的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之间而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上述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可相互分离。
根据上述结构,在构成弯曲矫正装置92的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相互压接着时,对通过该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之间的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而在该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相互分离时,不对通过的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因此,可对通过弯曲矫正装置92向第一接收部5、10或第二接收部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分别选择进行弯曲矫正或不进行弯曲矫正。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外,无论对向第一接收部5、10输送的记录材料还是对向第二接收部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均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弯曲状况任意设定是否对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的选择。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弯曲矫正装置92通过使记录材料通过相互压接着的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之间而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上述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的压接力可变。
根据上述结构,在构成弯曲矫正装置92的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以适当的压接力相互压接着时,对通过该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之间的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而在该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的压接力小时,不对通过的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因此,可对通过弯曲矫正装置92向第一接收部5、10或第二接收部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分别选择进行弯曲矫正或不进行弯曲矫正。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外,无论对向第一接收部5、10输送的记录材料还是对向第二接收部8、18、28输送的记录材料均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弯曲状况任意设定是否对记录材料进行弯曲矫正的选择。
本发明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接收自图像记录装置1输出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然后将其排出,具有与大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符合的宽度,并且,在将内装的记录材料向图像记录装置1供给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具有与图像记录装置1并列配置的宽度与比大尺寸记录材料小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符合的装置主体部5a、10a。
通过使用该结构的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如上所述,可容易地实现具有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图像记录系统,该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接收自图像记录装置1输出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然后将其排出。
本发明的中继单元装在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至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的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对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输送进行中继,包括:第一输送线路93,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侧输送;第二输送线路94,自设在中继单元主体6b上的开口部95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中继单元主体6b的上面6a导引。
通过使用该结构的中继单元,可容易地实现上述具有中继单元的图像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中继单元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一输送线路93也作为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使用,该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用于将记录材料向周边设备8、18、28折返式输送,其中,周边设备8、18、28相对于中继单元主体6b配置于与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反的一侧,在上述第一输送线路93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92。
因此,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在通过第一输送线路93时由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其弯曲,另外,输送至相对于中继单元主体6b配置于与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反的一侧的周边设备8、18、28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也由于要通过在折返式输送中还作为折返式输送线路的上述第一输送线路93,故其弯曲同样被由弯曲矫正装置92矫正。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效果之外,用一个弯曲矫正装置92可对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输送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和向相对于中继单元主体6b配置于与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反的一侧的周边设备8、18、28输送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两者,矫正其弯曲。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所述的具体的实施形式或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能狭义地解释为本发明仅限于这些具体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后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9)
1、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记录装置(1)、和根据对图像记录装置(1)所要求的功能而选择性连接的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其中,
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内装有放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供给部(30),
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放置大于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大尺寸记录材料,将放置的大尺寸记录材料供给至图像记录装置(1),设有具有符合大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宽度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
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采用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的结构,且具有符合小尺寸记录材料尺寸的宽度,组装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的范围(X)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
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的至少一个以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方式组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
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的至少一个以收纳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方式组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组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的一部分上,
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
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的至少一个组装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的其余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之外,还设有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
另外的周边设备(5、7、8、9、10、11、18、28)以全部收纳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的方式组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还设有排纸盘(3),
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载置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上面,
上述排纸盘(3)装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排纸方向下流侧,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范围(X)内沿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设置在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上面,
作为周边设备(5、7、8、9、10、11、18、28),还设有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该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接收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输出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排出,
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载置于该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与图像记录装置(1)相邻的排纸方向下流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还设有对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输送进行中继的中继单元(6),
上述中继单元(6)安装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上面(1a),具有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侧输送的第一输送线路(93),和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主体(5a、10a)的上面至少为其一部分的记录材料收放部(6a)输送的第二输送线路(9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两面输送装置(8、18、28),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邻侧的相反侧侧面上,且将记录材料向正下方输送,
将记录材料导入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的折返式输送使用上述中继单元(6)的第二输送线路(94),将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导入上述记录材料收放部(6a)一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还设有折返式输送装置(38),该折返式输送装置(38)在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一旦导入上述记录材料收放部(6a)后,进行将记录材料向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具有可供给和收放于上述记录材料供给部(30)的小尺寸记录材料同等尺寸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多个小尺寸记录材料供给部(58),这些小尺寸记录材料供给部(58)并列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
上述原稿图像读取装置(7)以和上述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大致同等的宽度配设。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两面输送装置(8、18、28),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与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配置侧相反侧的侧面上,且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
将记录材料向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使用上述中继单元(6)的第一输送线路(93),
在该第一输送线路(93)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9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还设有折返式输送装置(38),该折返式输送装置(38)在单面记录好的记录材料一旦导入上述中继单元(6)后,进行将记录材料向该两面输送装置(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
两面输送装置(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和
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覆盖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接收经由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并对该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将其排出。
16、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记录装置(1)、和根据对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要求的功能而选择性连接的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其中,
作为上述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两面输送装置(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和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覆盖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接收经由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并对该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将其排出。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占据两面输送装置(18、28)下方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配置侧的面上具有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形状对应的凹部(9b),通过使该凹部(9b)与该两面输送装置(18、28)卡合使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定位。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相对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可分离,
并且,上述侧面配置用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9)的一部分构成设在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至少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还设有:两面输送装置(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和
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该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构成设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至少一部分,并将记录材料供给到该输送线路(88b)。
21、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1),将图像记录到记录材料上;和根据对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要求的功能而选择性连接的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其中,
作为周边设备(2A、2B、5、7、8、9、10、11、18、28),设有:两面输送装置(18、28),设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侧面上,将记录材料自输送面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输送;和
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该两面输送装置用记录材料供给装置(11)构成设于上述两面输送装置(18、28)的输送线路(88b)的至少一部分,并将记录材料供给到该输送线路(88b)。
22、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装置(1),将图像记录到记录材料上;
和第一接收部(5、10),接收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好的记录材料;
第二接收部(8、18、28),接收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排出的记录好的记录材料,且相对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配置于与上述第一接收部(5、10)相反侧;
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是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一接收部(5、10)输送的输送线路;
其中,上述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也可以作为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93)使用;
上述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92)。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还设有折返式输送装置(38),该折返式输送装置(38)在记录材料一旦向上述第一接收部(5、10)输送后,进行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还设有:第二折返式输送线路(94),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和
输送线路切换装置(91),在上述第一接收部用输送线路(93)中,在相对于上述弯曲矫正装置(92)的上流侧,在进行将记录材料向上述第二接收部(8、18、28)导入的折返式输送时,将输送线路切换到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93)或第二折返式输送线路(94)。
25、如权利要求13、22、23或24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弯曲矫正装置(92)通过使记录材料通过相互压接着的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之间而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
上述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可相互分离。
26、如权利要求13、22、23或24所述的图像记录系统,其中,上述弯曲矫正装置(92)通过使记录材料通过相互压接着的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之间而矫正记录材料的弯曲,
上述一对弯曲矫正部件(92a、92b)的压接力可变。
27、一种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接收自图像记录装置(1)输出的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对接收的记录材料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然后将其排出,
具有与大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符合的宽度,并且,在将内装的记录材料向图像记录装置(1)供给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2A、2B)的上面具有可与图像记录装置(1)并列配置的、宽度与比大尺寸记录材料小的小尺寸记录材料的尺寸符合的装置主体部(5a、10a)。
28、一种中继单元,装在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至图像记录装置主体上面(1a)的图像记录装置(1)上面,对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的输送进行中继,包括:
第一输送线路(93),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侧输送;第二输送线路(94),自设在中继单元主体(6b)上的开口部(95)将记录好图像的记录材料向中继单元主体(6b)的上面(6a)导引。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单元,其中,上述第一输送线路(93)也作为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使用,该第一折返式输送线路用于将记录材料向周边设备(8、18、28)折返式输送,该周边设备(8、18、28)相对于中继单元主体(6b)配置于与上述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5、10)相反的一侧,
上述第一输送线路(93)上设有矫正记录材料弯曲的弯曲矫正装置(9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6731399 | 1999-03-12 | ||
JP67313/99 | 1999-03-12 | ||
JP67313/1999 | 1999-03-12 | ||
JP221662/99 | 1999-08-04 | ||
JP221662/1999 | 1999-08-04 | ||
JP22166299A JP3515021B2 (ja) | 1999-03-12 | 1999-08-04 | 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50622A Division CN100495225C (zh) | 1999-03-12 | 2000-03-13 |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67002A true CN1267002A (zh) | 2000-09-20 |
CN1228692C CN1228692C (zh) | 2005-11-23 |
Family
ID=2640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5062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95225C (zh) | 1999-03-12 | 2000-03-13 |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
CN00104019.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8692C (zh) | 1999-03-12 | 2000-03-13 |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5062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95225C (zh) | 1999-03-12 | 2000-03-13 |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14267B1 (zh) |
EP (1) | EP1035726A3 (zh) |
JP (1) | JP3515021B2 (zh) |
CN (2) | CN100495225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2541C (zh) * | 2002-10-11 | 2007-04-25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象形成系统和图象形成装置 |
CN100445881C (zh) * | 2005-02-28 | 2008-12-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731158A (zh) * | 2014-12-26 | 2016-07-0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824208A (zh) * | 2015-01-22 | 2016-08-03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92139A (ja) * | 1999-10-29 | 2001-07-17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3701527B2 (ja) * | 1999-11-04 | 2005-09-28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80227B2 (ja) * | 2001-06-22 | 2006-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4639011B2 (ja) * | 2001-08-30 | 2011-02-23 | 株式会社サトー | スタッカ機構付き印刷装置置台 |
JP4933004B2 (ja) * | 2001-08-31 | 2012-05-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37942A (ja) * | 2002-07-04 | 2004-02-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01606A (ja) * | 2002-09-05 | 2004-04-02 | Fuji Xerox Co Ltd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シート搬送装置 |
JP4530939B2 (ja) * | 2005-08-03 | 2010-08-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600288B2 (en) * | 2007-12-25 | 2013-12-03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447877B2 (ja) | 2011-06-16 | 2014-03-1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03356A (ja) * | 2011-06-16 | 2013-01-07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38715B2 (ja) * | 2011-10-18 | 2016-01-0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US8804206B2 (en) * | 2011-10-18 | 2014-08-12 | Murata Machinery, Ltd.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
JP5512874B1 (ja) | 2012-12-04 | 2014-06-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48752B2 (ja) * | 2014-03-28 | 2017-12-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WO2017150179A1 (ja) | 2016-03-04 | 2017-09-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TWI694720B (zh) * | 2019-04-11 | 2020-05-21 |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使用彈性的多用途影像擷取設備 |
JP7512107B2 (ja) * | 2020-07-17 | 2024-07-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38758B (en) * | 1989-12-06 | 1994-01-12 | Ricoh Kk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onstituting of selectable units |
JP2821217B2 (ja) * | 1990-01-08 | 1998-11-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通信装置 |
JPH04351159A (ja) * | 1991-05-29 | 1992-12-04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H06100850A (ja) | 1992-09-22 | 1994-04-12 | Mokushitsu Shinsozai Gijutsu Kenkyu Kumiai | 木材−フェノール樹脂接着剤の製造方法 |
JP3469669B2 (ja) * | 1994-06-15 | 2003-1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ジタル複写機 |
US5502555A (en) * | 1994-07-11 | 1996-03-26 | Xerox Corporation | Printing system having an image characteristics automati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sheet reselection |
JP3471131B2 (ja) * | 1995-07-10 | 2003-11-25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書類読取装置 |
US5749040A (en) * | 1995-07-20 | 1998-05-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orrecting curl of sheet |
US6112047A (en) * | 1996-03-11 | 2000-08-29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sheet transport path and a relaying mechanism that cooperate to transfer a sheet to a sheet discharge section |
JPH117170A (ja) * | 1997-06-16 | 1999-01-12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84766B2 (ja) * | 1997-06-30 | 2005-08-17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通信機能付き記録装置 |
-
1999
- 1999-08-04 JP JP22166299A patent/JP35150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3-06 US US09/519,657 patent/US631426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3-10 EP EP00105075A patent/EP103572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3-13 CN CNB2004100350622A patent/CN10049522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3-13 CN CN00104019.7A patent/CN12286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2541C (zh) * | 2002-10-11 | 2007-04-25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象形成系统和图象形成装置 |
CN100445881C (zh) * | 2005-02-28 | 2008-12-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731158A (zh) * | 2014-12-26 | 2016-07-0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824208A (zh) * | 2015-01-22 | 2016-08-03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824208B (zh) * | 2015-01-22 | 2018-08-2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2561A (zh) | 2004-11-03 |
JP2000330350A (ja) | 2000-11-30 |
EP1035726A3 (en) | 2002-06-12 |
JP3515021B2 (ja) | 2004-04-05 |
US6314267B1 (en) | 2001-11-06 |
CN1228692C (zh) | 2005-11-23 |
CN100495225C (zh) | 2009-06-03 |
EP1035726A2 (en) | 2000-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8692C (zh) |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 |
CN100335386C (zh) |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87950C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CN1201208C (zh) | 成像设备 | |
CN1349138A (zh) |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 |
CN1154880C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CN1093273C (zh) | 带一基本上垂直的送纸路径的成像设备 | |
CN2758825Y (zh) | 影像形成设备 | |
CN1794105A (zh) |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
CN1308204C (zh) |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16131A (zh) | 图像形成系统、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维护方法及程序 | |
CN1160236C (zh) | 纸分页装置及排纸装置 | |
CN1626358A (zh) | 纸处理系统 | |
CN1946130A (zh) | 自动文件进给器 | |
CN1351285A (zh) |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1683227A (zh) | 片处理设备和具有该片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 |
CN182843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06280A (zh) | 复合型图象形成装置 | |
CN1482004A (zh) | 插入片材的供给装置、供给方法和成像装置 | |
CN1283469C (zh) | 成像控制方法 | |
CN1623875A (zh) |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77143A (zh) | 成像装置 | |
CN1140990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84122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 |
CN1158848C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2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