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385C - 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4385C
CN1254385C CN03136808.5A CN03136808A CN1254385C CN 1254385 C CN1254385 C CN 1254385C CN 03136808 A CN03136808 A CN 03136808A CN 1254385 C CN1254385 C CN 12543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driven roller
conveying device
roll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368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4782A (zh
Inventor
上栫秀夫
河合良一
宫本茂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54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4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43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3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4Aprons or guides for the printing section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纸张输送装置,其减少了被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的变化,从而抑制了打印不均匀现象,还提供一种打印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11)具有一预定间隔的第二输送装置(12)的辊对包括被转动驱动的主动辊(112)和被从动驱动的从动辊(17~21),纸张被夹持在主动辊(112)和从动辊(17~21)之间。第二输送装置(12)的辊对被沿纸张输送方向(52)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被沿纸张输送方向(52)设置在上游一侧的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被设定成比该驱动辊对下游一侧的其它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小。

Description

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设置在图象读取装置等内的不同类型的打印机、纸张输送装置,还涉及使用该纸张输送装置的打印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够正常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被设置于不同类型的打印机内的纸张输送装置中,必须防止因纸张的输送状态波动而导致的打印不均匀现象的发生。为了在整个记录区域内实现和保持令人满意的纸张输送(辅助扫描操作),至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结构。
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JP-A5-69610(1993)中公开了一种记录装置。在这种记录装置中,为了消除在用于输送记录纸的驱动系统内出现的无效行程(backlash)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确保在整个记录区域内获得令人满意的辅助扫描操作,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在记录位置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一第一输送辊和一第二输送辊。该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由一个单独的共用电动机驱动。第二输送辊的输送速度被设定得比第一输送辊的输送速度大。这样设计第一输送辊,使得在记录纸的末端通过第一输送辊期间的某段时间内,第一输送辊以一个比正常速度低的输送速度输送纸张。
再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JP-A8-208094(1996)中公开了另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这种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该结构中,通过使正被送出的记录纸的中部卷绕,从而使正被送出的记录纸与已经被送出的记录纸的记录面脱离接触。完成送纸之后,依靠其自身的重量,该纸张重叠在已经被送出的纸张上。为了防止因与记录面的摩擦所引起的涂抹发生,与纸张送出辊压力接触的多个突出物(spur)被按照下述方式设置,靠近两端设置的突出物被有选择地沿纸张送进方向向前分布,或者所述突出物仅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在纸张送出辊的附近设置一导纸机构(paper guide),用于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上升高记录纸的中部。因而,在记录纸的纸宽方向上的记录纸中部在送出期间被保持为一种悬浮状态。
另外,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JP-A10-297039(1998)中公开了另一种记录装置,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纸张送出装置的记录装置,其中的突出物可以被高密度地设置,而无需额外地设置纸张送出辊轴。在此结构中,突出物与纸张送出辊面对面地设置,以便将要被记录的材料夹在两者之间,而且突出物被交替地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平行轴位置上,从而构成一第一突出物组和一第二突出物组。第一突出物组和第二突出物组的相邻突出物之间的间距L2被设定得比突出物的弹性轴的长度L1短些。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它的纸张输送装置通常这样构成,在用于执行打印的打印部分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纸张输送到打印部分,经过打印之后,第二输送装置将纸张沿纸张送出方向输送。然而,在此结构中,经常出现不希望的打印不均匀现象。下面将详细描述。
也就是,当刚被打印的纸张到达第二输送装置时,纸张的引导端抵靠在第二输送装置。在纸张接触辊的瞬时,阻力增加,纸张突然处于重载下。结果,在移动停止的方向上纸张承受一个力。这就导致纸张输送量的变化,出现打印不均匀现象。这种因纸张输送量变化引起的有害影响不仅可能出现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也可能出现在其它类似记录装置中。例如,出现在图象记录设备中,由于纸张输送量的变化,纸张输送方向被扰乱,导致读出的图象被错误记录。
然而,上述每一种结构都存在缺陷。首先,在JP-A5-69610所公开的记录装置中,被设置在打印头下游侧的第二输送装置由所述第二输送辊和一第二从动辊组成。该第二从动辊被一第二保持元件简单地保持,并利用一第二弹簧使第二从动辊与第二输送辊保持压力接触。就是说,这种结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用以减少被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的波动。因而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由于如上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的变化,发生打印不均匀现象。
其次,在JP-A8-208094所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中,与纸张送出辊压力接触的多个突出物被以下述方式设置,即靠近两端设置的突出物被有选择地沿纸张送进方向向前分布,或者所述突出物仅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在纸张送出辊的附近设置导纸机构,用于升高记录纸纸宽方向上的中部。在此情况下,仅为了使纸张卷绕,多个突出物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这种结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用于调整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
第三,在JP-A10-297039所公开的记录装置中,为了防止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出现波纹现象(所谓的起皱),多个突出物被交替地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平行轴位置上。这就允许突出物被以高密度设置,而无需额外提供一个纸张送出辊轴。然而,在此情况下,需要大量的构成元件,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这种结构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用于调整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的波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能够降低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波动,从而遏制打印不均匀现象。
将在下文介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结构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其包括:
包括多对驱动辊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
包括多对驱动辊的第二输送装置,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具有预定间距;
其中,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所述驱动辊对中的每对驱动辊包括被旋转驱动的主动辊和被从动地转动的从动辊,纸张被夹持在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驱动辊对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多个不同的位置上;
其中,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上游一侧的所述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被设定得比该驱动辊对下游一侧的其它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小。
在本发明中,在第二输送装置中,最好是驱动辊对的从动辊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多个不同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输送装置中的驱动辊对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多个不同的位置上。这使得能够降低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波动的效果。此外,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上游侧的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被设定得比其它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小。因此,当纸张的引导端刚抵靠在驱动辊上时,作用在纸张上的负载可以被最小化。结果,纸张的输送方向不易被干扰,从而纸张始终以适合的方式被输送,因而成功地遏制打印不均匀现象。
在本发明中,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所述装置,无需添加额外的元件,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上游侧的驱动辊对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包括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最上游侧的从动辊的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上游侧的驱动辊对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从而,当纸张的引导端刚抵靠在该驱动辊对时,作用在纸张上的负载可以被最小化。此外,由于负载作用在纸张引导端的中央部位,纸张的输送方向不易被干扰。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上游侧,接着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中的从动辊沿纸张输送方向被设置在上游侧,接着驱动辊对中的从动辊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被沿纸张输送方向设置在上游侧,接着驱动辊对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采用这种布置,纸张的前端在其中部被夹持后,其前端两侧又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夹持。因此纸张可以被平稳地移动,在喷墨头喷嘴表面和纸张的打印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保持均匀,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高的打印质量。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的大小被设定在最低级别,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的大小被设定为仅次于被设置在中央位置的驱动辊对的次最低级别。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输送装置中,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的大小被设定为仅次于被设置在中央位置的驱动辊对的次最低级别。利用这种设置,当纸张导引端的中部被夹持后,其相对两侧又被设置在最外侧的驱动辊对夹持,纸张处于纸张夹持力的次最低级别,仅次于被设置在中央位置的驱动辊对。因而,可以防止纸张的不均匀移动,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高的打印质量。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由驱动辊对施加的纸张夹持力按照下述方式被至少设定为三个级别或更多级别,也就是,沿纸张输送方向,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成越靠近下游侧,其纸张夹持力越高。
根据本发明,纸张夹持力按照下述方式被至少设定为三个级别或更多级别,也就是,沿纸张输送方向,所述驱动辊对越靠近下游侧,其纸张夹持力越高。利用这种布置,在纸张输送的进程方向上,纸张夹持力逐渐增加,因而可以防止纸张的不均匀运动。此外,由于纸张可以以足够的夹持力从第二输送装置中被输送,可以确保适合的纸张输送。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输送装置中,驱动辊对中的从动辊被形成为一种星形突出物。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动辊被形成为一种星形突出物,从被打印后的纸张上的油墨转移可以减少到最小。从而,可以防止由油墨的再转移所引起的打印质量的下降。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第二输送装置的纸张输送速度被设定得比第一输送装置的纸张输送速度稍大。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二输送装置的纸张输送速度被设定得比第一输送装置的纸张输送速度稍大,就能够对纸张施加拉力,从而阻止在纸张上出现皱纹和松弛。因而可以稳定地增强打印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中喷墨类型的打印头被设置在上述的纸张输送装置中的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打印装置配备有结构简单并且允许纸张始终在适合条件下被输送的纸张输送装置。这样,打印装置可以提供高的打印质量,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进行的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一透视图,显示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纸张输送装置的一种传真机;
图2是一显示传真机的断面图;
图3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纸张输送装置;
图4是一断面图,显示传真机的打印部分;
图5是一放大视图,显示在所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使用的一驱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地介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和一种打印装置。
图1为一透视图,显示被定义为打印装置的传真机。在该传真机中,操作板部分38被设置在传真机主体36的前面的上部,也就是最便利于用户接近的区域,设备的机器接口功能被集成在所述操作板部分38上。操作板部分38包括一个用于提供信息并指导用户的显示单元34,一个让用户通过它向传真机发出指令并输入拨号的拨号键部分35,以及一个操作键部分37。
操作板部分38是一种可开闭式的结构,从而在一份原件卡纸(jamming)或输送两张纸的情况下,便于用户能处理不合适的纸张输送,并能对读取部分进行清洁。此外,将一电话听筒32设置在传真机主体36的左手侧。当用传真设备进行声音通讯时,使用组装有用于电话交谈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电话听筒32。
将一原件漏斗310设置在传真机主体36的上部,用于装入原件,以读取原件上的内容从而执行传输或复印。原件漏斗310能够容置多张原件。虽然图中未示出,多张原件在操作板38的后部下方被一张一张地分开,然后被一张一张地读取,并从被设置在前侧的原件/纸张送出口39中送出。
原件漏斗310包括用于阻止原件歪斜的原件导轨33a和33b。在这个实施例中,原件靠一侧对齐。更具体地说,一个原件导轨33a沿垂直于原件输送方向的方向在原件漏斗310上任意地移动,另一个原件导轨33b被固定在原件漏斗310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两个原件导轨33a和33b都在原件漏斗310上移动,而使原件对中。所述原件漏斗也是一种可开闭式的结构。这样,即使位于其下方的纸张经受被两张两张地输送、歪斜或其它麻烦,由此在纸张输送装置中产生的纸张阻塞也可以被适合地处置。此外,可以容易地进行打印部分的维修,例如更换喷墨系统内的油墨。
一个纸张漏斗311内容置有多张用于打印被接收或被读取图象的纸(记录纸)。多张记录纸被一个分离部分(未示出)一张一张地分开,然后被输送到打印部分。当在打印部分打印图象之后,记录纸被从设置在前侧下方的原件/纸张送出口39中送出。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将一个叠式存储器(stacker)设置在前侧,用于将被送出的原件和纸张集中堆叠或分开堆叠。
该纸张漏斗311包括一对右侧纸张导轨和左侧纸张导轨31a和31b,从而防止纸张歪斜。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纸张靠一侧对齐。更具体地说,沿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纸张导轨31a在纸张漏斗311上移动。另一个纸张导轨31b被固定在纸张漏斗311上。此外,纸张导轨31a和31b可以同时移动,以使纸张对中。被两个纸张导轨31a和31b导向的纸张被通过安装在传真机上的纸张输送装置输送,到达一喷墨头114,然后被打印,之后被送出传真装置,传送给用户。
图2为一显示传真机的示意性断面图,主要显示了它的纸张送进部分。在图2中,被认为与本发明无关的元件,具体地是电路部分都被省略了。首先,多张要被读取的原件被一张一张地堆叠在原件漏斗310上。堆叠在一起的原件被包括一个辊和一个阻塞橡胶的一个原件分离部分41一张一张地分开,原件的两个相对侧边被所述纸张导轨33a和33b限制,从而防止其歪斜。然后,被分离的原件通过一固定感应器45和一压纸卷筒42之间的区域。此时,图象被该固定感应器45读取。被读取后的原件被一原件送出辊43送出到外面。
另一方面,纸张被堆叠在纸张漏斗311上。通过纸张导轨31a和31b限制纸张的两个相对侧边。用于容置纸张的纸张漏斗311通常配备有一个用于检测纸张的纸张感应器49以及多个用于检测纸张尺寸的纸张感应器(未示出)。
在一纸张升高弹簧410的作用下,将一叠纸的导引端向上压向一个将在下文详细介绍的半圆辊48b。一叠纸被一纸张分开部分48一张一张地分开,所述纸张分开部分48包括一个用于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推动其两个相对侧边的分离爪48a和一个半圆辊48b,然后,利用纸张送进辊46将纸张输送到打印部分。在打印部分,例如在采用喷墨系统时,利用喷墨头114向被输送的纸张喷墨,从而实现打印。喷墨头114被一个轴采用下述方式引导,也就是沿主扫描方向运动,即垂直于图2中纸面的方向。从而与纸张沿纸张输送方向也就是辅助扫描方向的运动相配合,在特定区域完成打印。
完成打印后的纸张被纸张送进辊46向外部输送,然后被纸张送出辊44送出。两组纸张输送辊46将喷墨头114夹在其间,其功能是符合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具体地说,从图2看到的右手侧一对辊对应于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单元)11,从图2看到的左手侧一对辊对应于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单元)12(参考图3)。下文将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3是一个纸张输送装置的平面视图,图4是一个打印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喷墨头114沿主扫描方向运动,也就是在图3中从一侧到另一侧,同时沿垂直于图4所示纸面的方向运动,从而向纸张堆叠在其上的纸张送进导轨13喷射油墨,执行打印。在图中,用于支承喷墨头114的轴、保持部分、用于使喷墨头114移动的小型齿距皮带(mini pitch belt)、用于向头部输送信号的扁平电缆等被省略。图中同样省略了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11和12的部分,用于支承第一从动辊15和第二从动辊17、18、19、20和21的装置。在图3和4中,附图标记52代表纸张输送方向,也就是辅助扫描方向。
第一输送装置11包括多个第一主动辊14、多个第一从动辊15、一第一辊驱动轴16等,用于沿纸张输送导轨13将纸张输送到打印部分。第一主动辊14被同轴设置在第一辊驱动轴16上,沿第一辊驱动轴16的轴向方向彼此保持一定间距。第二输送装置12包括多个第二主动辊112、多个第二从动辊17、18、19、20和21以及第二辊驱动轴113等,用于夹持从打印部分被输送的纸张,用于将纸张从装置中送出或将纸张输送到下一个纸张送出部分。第二主动辊112被同轴设置在第二辊驱动轴113上,沿第二辊驱动轴113的轴向方向彼此保持一定间距。在第一输送装置11内,第一主动辊14和第一从动辊15构成符合本发明的驱动辊对(pair of driving roller)。在第二输送装置12内,第二主动辊(主动辊)112和第二从动辊(从动辊)17、18、19、20和21构成符合本发明的驱动辊对。第一和第二辊驱动轴16和113沿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52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彼此之间在纸张输送方向52也就是辅助扫描方向上保持一定间距。
第一和第二主动辊14和112通过驱动力传送齿轮组51接收来自单独的公用驱动源53的能量。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装置12的纸张送进速度被设定的比第一输送装置11的纸张送进速度高几个百分数,例如高大约1%(第二输送装置12的转数被设定的比第一输送装置11的转数高几个百分数,例如高大约1%)。这有助于阻止纸张出现起皱和松弛。
第二从动辊17~21中的每个在第二主动辊112的驱动下转动,第二从动辊17~21中的每个由星形突出物辊(star-shaped spur roller)构成,用于阻止被沉积到纸张上的油墨的转送。这有助于阻止由于重新向纸张传送油墨而导致的打印质量变差。应该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所举例的纸张输送装置不局限于喷墨系统,从而对从动辊17~21的结构没有限制。
从第一输送装置11被输送的纸张在经历打印之后在被第二输送装置12抓住那一瞬间由于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波动而改变它的输送方向。这导致打印不均匀。为了阻止这种情况出现,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装置12的第二从动辊17~21沿辅助扫描方向也就是纸张输送方向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从而禁止纸张同时抵靠在所有的第二从动辊17~21。具体地说,第二从动辊17~21被分别设置,沿辅助扫描方向上彼此之间间距是1~2毫米。
具体地说,为了使纸张首先在中部被抓在辊上,为了阻止歪斜,中间的第二从动辊19沿纸张输送方向被设置在最上游,从而首先和最初邻接纸张。此外与其它的第二从动辊17、18、20和21相比,中间的第二从动辊19的抓住压力(grippingpressure)被设定的小一些,从而使施加在纸张上的负载波动减少到最低程度。能够显著地降低纸张输送方向的波动,从而保持适合的输送状态。因此可以遏制打印的不均匀现象。
图5是图3所示突出物辊部分的一个放大的视图。突出物辊H(17~21)是星轮,如图4所示,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锯形凸起。如上所述,突出物辊和纸张之间的接触区域被保持狭窄。突出物辊H在其两端被辊导向物24采用下述方式夹持,从而时刻基本上垂直于纸张并禁止其倾斜。
辊施压弹簧22a和22b向突出物辊H的转轴H1施加弹力。辊施压弹簧22a和22b被弹簧保持器H2保持在这样的方向上,从而将突出物辊H推向纸张。利用上述弹力,相对于第二主动辊,产生了纸张夹持力。通过控制施加在辊施压弹簧22a和22b的弹簧力,在第二从动辊17~21中的每个与第二主动辊112之间的纸张夹持力可以被任意设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弹力设定为大约10gf,也就是0.098N。
再次参考图3和4,最外的第二从动辊17和21被设置在喷墨头114一侧,也就是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一侧,靠近中间的第二从动辊19。利用这种装置,纸张可以始终平稳地运动,喷墨头上的喷嘴表面和纸张的打印表面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此外第二从动辊对17和21中的每个被如此调整,在第二从动辊19之后,其纸张夹持力被保持在次最小水平。从而能够阻止纸张的不均匀运动,确保稳定的令人满意的打印质量。
在这个实施例中,沿辅助扫描方向,5个第二从动辊17~21分三级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另一种方案是,能够利用大量的成对辊或增加安置级别。在此情况下,最好这样设置,沿纸张输送方向,所述辊被设置在最靠近下游侧,其具有越大的纸张夹持力。从而能够阻止纸张的不均匀运动,利用适合的力抓住从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的纸张,从而没有失败地将纸张从装置中送出或输送到下一个纸张送出部分。
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相邻成对辊之间的间距基本上保持相等。然而例如在能够处理具有不同尺寸的纸张的打印装置中,尺寸大小可以从明信片到B4规格的纸,也需要采用适合的方式输送明信片。要求根据纸张的实际大小,选择成对辊之间的间距。从而成对辊无需被等间距地分布,可以根据使用条件、用途、设备类型或其它因素,按照任何给定的间距设置。
此外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纸张输送装置并不局限于应用在传真机中。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通过改进设计,根据需要,纸张输送装置可以被应用在其它类型的打印机、多功能设备、图象成形装置等中。
以上已对本发明作了十分详细的描述,所以阅读和理解了本说明书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变得明显。所以一切如此改动和修正也包括在此发明中,因此它们在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包括:
包括多对驱动辊的第一输送装置(11),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52)的方向上;和
包括多对驱动辊的第二输送装置(12),所述驱动辊对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具有预定间距,
其中,构成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的所述驱动辊对中的每对驱动辊包括被旋转驱动的主动辊(112)和被从动地转动的从动辊(17,18,19,20,21),纸张被夹持在该主动辊和该从动辊(112,17,18,19,20,21)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的所述驱动辊对(112,17,18,19,20,21)被沿纸张输送方向(52)设置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和
其中,被沿纸张输送方向(52)设置在上游一侧的所述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被设定得比该驱动辊对下游一侧的其它驱动辊对的纸张夹持力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中,被沿纸张输送方向(52)设置在该最上游侧的所述驱动辊对(112,19)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中,设置在最外侧的所述驱动辊对(112,17,21)被沿纸张输送方向(52)设置在上游一侧,仅次于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所述驱动辊对(112,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中,被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所述驱动辊对(112,19)的纸张夹持力的大小被设定在最低级别,而被设置在最外侧的所述驱动辊对(112,17,21)的纸张夹持力的大小被设定成仅次于所述被设置在中央位置的驱动辊对(112,19)的次最低级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中,由所述驱动辊对施加的纸张夹持力按照下述方式被至少设定为三个级别或更多级别,即,沿纸张输送方向(52),所述驱动辊对越靠近下游侧设置,其纸张夹持力越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中,所述驱动辊对中的从动辊(17,18,19,20,21)被形成为一个星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的纸张输送速度被设定得比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的纸张输送速度稍大。
8.一种打印装置,其中,一个喷墨型的打印头(114)被设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11,12)之间。
CN03136808.5A 2002-04-12 2003-04-12 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3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1091/2002 2002-04-12
JP2002111091A JP3766039B2 (ja) 2002-04-12 2002-04-12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111091/02 2002-04-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4782A CN1454782A (zh) 2003-11-12
CN1254385C true CN1254385C (zh) 2006-05-03

Family

ID=2844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368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385C (zh) 2002-04-12 2003-04-12 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02513B2 (zh)
EP (1) EP1352752B1 (zh)
JP (1) JP3766039B2 (zh)
CN (1) CN1254385C (zh)
DE (1) DE60309534T2 (zh)
TW (1) TW20030693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9153U (zh) * 1989-11-09 1991-07-09
JP2004154945A (ja) * 2002-11-01 2004-06-0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2373A (ja) * 2003-09-10 2005-03-31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100815582B1 (ko) * 2004-01-29 2008-03-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지 이송 장치
JP2005247476A (ja) * 2004-03-03 2005-09-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6970B2 (ja) * 2004-07-28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KR100657311B1 (ko) 2005-01-26 2006-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잉크젯 헤드 및 이를 채용한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US20070201933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Park Namjeon Feeding system for image forming machine
US20070199206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Park Namjeon Drying system for image forming machine
US8042807B2 (en) * 2006-12-21 2011-10-25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Transport for printing systems
US8131202B2 (en) * 2007-02-17 2012-03-06 Seiko I Infotech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pur unit for regulating conveyance of sheet
JP4623208B2 (ja) * 2008-12-05 2011-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5847856B2 (ja) * 2014-01-14 2016-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を備えたプリント装置
JP6728794B2 (ja) * 2016-03-09 2020-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7445B2 (ja) 1991-09-13 1999-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5982400A (en) 1991-08-22 1999-1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H08208094A (ja) 1995-02-01 1996-08-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0114442A (ja) 1996-10-14 1998-05-06 Brother Ind Ltd 拍車ローラおよび用紙送り装置および印字装置
US6142461A (en) * 1997-03-31 2000-11-07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DE69824788T2 (de) * 1997-04-28 2005-07-21 Canon K.K. Blattfördervorrichtung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hiermit
JPH10297039A (ja) 1997-04-30 1998-11-10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3451472B2 (ja) * 1998-02-24 2003-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2323A (ja) * 1998-09-01 2000-03-07 Canon Inc 搬送路切替手段を備える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ソータ
JP3744234B2 (ja) * 1998-11-10 2006-0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82439B2 (ja) * 2000-01-06 2007-02-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799761B2 (en) * 2000-03-15 2004-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3782721B2 (ja) * 2000-12-28 2006-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64075B2 (ja) * 2001-02-28 2004-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382B2 (ja) * 2001-03-05 2006-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処理装置
KR100397573B1 (ko) * 2001-04-02 2003-09-17 주식회사 에프엘테크놀로지 종이 낱장 이송 감지장치
US6648319B2 (en) * 2001-12-14 2003-11-18 Pitney Bowes Inc. Apparatus for collating sheets
JP4196176B2 (ja) 2002-03-07 2008-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排出装置および該排出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09534D1 (de) 2006-12-21
TW200306939A (en) 2003-12-01
DE60309534T2 (de) 2007-09-13
US7602513B2 (en) 2009-10-13
JP2003306260A (ja) 2003-10-28
EP1352752A3 (en) 2005-11-30
EP1352752A2 (en) 2003-10-15
CN1454782A (zh) 2003-11-12
US20030210315A1 (en) 2003-11-13
JP3766039B2 (ja) 2006-04-12
EP1352752B1 (en) 200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4385C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打印装置
JP438620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6739589B2 (en) Sheet material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64599C (zh) 薄片传送装置
JP484049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69585C (zh) 打印机
CN1248862C (zh) 记录装置
US7618139B2 (en) Printer having improved recording medium feeding mechanism
JPH11217132A (ja) 自動給紙装置
CN1657300A (zh) 打印装置
US8218158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732119A (zh) 记录装置
US686917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836911A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922336B2 (ja) フラップ押さえ部材及び該部材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US7080948B2 (en) Paper ejecting mechanism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the paper ejecting mechanism
CN1443649A (zh) 成像设备
US6318855B1 (en) Sheet material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254122A (ja) 搬送ローラ対及び該搬送ローラ対を用いる記録装置
CN1880097A (zh) 双面打印用之送纸模块及双面打印方法
KR0164543B1 (ko) 잉크제트 프린터의 양면인쇄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8213993A (ja) 記録装置
US6695503B1 (en) Print media feed syste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4269135A (ja) ソータ機能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6264904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