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6343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6343A
CN1236343A CN97199452A CN97199452A CN1236343A CN 1236343 A CN1236343 A CN 1236343A CN 97199452 A CN97199452 A CN 97199452A CN 97199452 A CN97199452 A CN 97199452A CN 1236343 A CN1236343 A CN 1236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ecord
shutter
sheet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9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75C (zh
Inventor
小野和康
神户秀夫
野中祯志
铃木完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Mic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Mic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967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392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967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3858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967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3922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Mic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Mic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6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6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06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retard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web-roll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41J11/005Guides in the printing zone, e.g. guides for preventing contact of conveyed sheets with print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48Apparatus for condensed record, tally strip, or like work using two or more papers, or sets of papers, e.g. devices for switching over from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in sheet form to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and vice versa or point-of-sale printer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inting on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journal for tills, and on single sheets, e.g. cheques or receip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54Handling sheets of differing leng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02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16/06Supporting web roll both-ends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3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2301/4134Both ends type arrangement
    • B65H2301/41346Both ends type arrangement separate elements engaging each end of the roll (e.g. chuck)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安装在装置主体上且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3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开闭罩32上且通过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82、在来自卷筒状记录纸82的记录纸100上记录信息用的打印装置72。在开闭罩32上装有对卷筒状记录纸82施加制动力用的制动力施加装置,一旦将开闭罩32向关闭位置转动,由于制动力施加装置的作用,卷筒状记录纸就与开闭罩32的转动动作一体转动,这样,卷筒状记录纸82就将从其上拉出的记录纸100向回卷方向转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卷筒状记录纸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卷筒状纸作为记录纸的记录装置一直被广泛使用着。这种记录装置有在譬如收据等上打印的打印机、记录电传送信号的传真机等,上述装置设有装置主体、设于装置主体上的运送路径、通过运送路径而被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在通过运送路径运送的记录纸上记录信息用的记录部件。在装置主体上装有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开闭罩上设有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和保持卷筒状记录纸的记录纸保持装置,记录纸的从卷筒状记录纸拉出的前端部根据需要而通过运送路径运送。
这种记录装置中所用的卷筒状记录纸一般具有细圆筒状的芯部构件,在该芯部构件上根据需要卷绕细长的记录纸后构成卷筒状记录纸。在要将使用完毕的卷筒状记录纸换成新的卷筒状记录纸时,首先将开闭罩打开到打开位置。而且在保持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将卷筒状记录纸(有时还会剩下一些记录纸,有时则全无记录纸而只剩下芯部构件)从记录纸保持装置上取下后,将新的卷筒状记录纸安装在记录纸保持装置上。在如此安装之后,将记录纸的前端部从卷筒状记录纸拉出并引导到运送路径,使之被打印装置或向打印装置输送记录纸的一对运送滚子夹持,形成记录纸的可输送状态。然后将开闭罩置于关闭位置。这样一来,就完成了用新卷筒状记录纸替换旧卷筒状记录纸的作业。
在这种记录装置上,通常,一旦安装了新的卷筒装记录纸,很难将从该卷筒状记录纸引导到运送路径的记录纸保持在适度的拉伸状态,从卷筒状记录纸拉出的记录纸会产生几分松弛。传统的记录装置上未设消除如此产生的记录纸松弛的装置,从而在更换了卷筒状记录纸后,记录纸是在几分松弛的状态下保持在运送路径上的。一旦在这种状态下在记录纸上记录,在由于记录纸的运送而使上述松弛消除时,使卷筒状记录纸转动的力会冲击性地作用于记录纸上,该冲击力会导致在记录纸表面的打印混乱。
另外,在这种记录装置上,由于卷筒状记录纸的旋转中心(一般情况下,卷筒状记录纸实质上是均匀地卷绕成卷筒状的,故其重心位于该卷筒状记录纸的旋转中心)与开闭罩的转动中心不同,这样就会引起以下问题。即,在传统的记录装置上,开闭罩的转动中心设在装置主体的后端部,而卷筒状记录纸的旋转中心与上述转动中心隔开一定间隔而设在其前方。因此,在将开闭罩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打开时,或是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关闭时,卷筒装记录纸对这种转动会形成负载作用,使开闭罩不能顺利地开闭。
特别是在那种开闭罩充分打开、卷筒状记录纸沿圆弧越过最上方位置处,在将开闭罩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关闭时,卷筒状记录纸会从越过上述最上方位置向下方移动的部位起向关闭方向、即落下方向起作用,急剧地作用于关闭方向的力很大。而所用的卷筒状记录纸越大,该关闭方向的力就越大,而且开闭罩的转动中心与卷筒状记录纸的旋转中心之间的间隔越大,该关闭方向的力也越大。而这种关闭方向的力过大,在进行关闭操作时就容易使开闭罩向关闭位置落下,容易造成开闭罩破损,且有夹住操作员手指的危险。
另外,过去作为在定货单、收据等称为单据的纸条(统称为“片状记录纸”)上打印的装置,已知一种伸手供给片状记录纸以实行打印的记录装置(譬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987-150148号公报、日本实用新型公告1990-8781号公报所示)。这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上规定的运送路径、通过该运送路径运送片状记录纸用的运送装置、以及设在运送路径上的记录部件。在运送路径的一端部设有插入·排出口,片状记录纸通过插入·排出口而被插入运送路径,插入后的片状记录纸在通过运送路径运送的过程中被记录部件在其表面实行打印,打印后的片状记录纸被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送并从插入·排出口排出。另外,在运送路径的侧面还设有缝隙,通过该缝隙也可以向运送路径供给片状记录纸。
另外,在插入·排出口的上方,设有对片状记录纸进行检测用的片状纸检测装置,该片状纸检测置对通过插入·排出口插入或排出的片状记录纸进行检测,根据来自上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对运送装置进行必要的控制。
使用这种记录装置时,通过插入·排出口插入、排出的片状记录纸通过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而沿插入方向以及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排出方向运送。要将片状记录纸插入运送路径时,是伸手使片状记录纸的前端部通过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后被引导到插入·排出口,故可将该片状记录纸插入运送路径。另一方面,要将打印后的片状记录纸通过插入·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时,在譬如该片状记录纸向上方弯曲、且弯曲程度较大时,被排出的片状记录纸的前端部有可能不是被引导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而是被送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上方。一旦片状记录纸被送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上方,片状纸检测装置就会妨碍排纸动作,该记录纸就不能通过插入·排出口排到外部,而是在装置主体内堵塞。
为了防止片状纸检测装置引起的这种塞纸现象,可以控制片状记录纸的运送,以避免片状记录纸的后端部(沿插入方向运送时的后端部)通过片状纸检测装置,但在进行这样的控制时,记录部件与片状纸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隔就会成为不能打印的区域,如果是这种间隔大的装置,则不能打印的区域就大,导致在记录纸上打印的区域受到很大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罩子及卷筒纸保持机构上增加新的构件即可消除新卷筒纸安装后容易发生的记录纸松弛现象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顺利地开闭开闭罩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较简单的结构将片状记录纸可靠地引导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而且即使在实行上述控制时也可缩小不能记录区域的记录装置。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安装在前述装置主体上且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设在前述装置主体上的运送路径、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述开闭罩上且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在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运送的记录纸上记录信息用的记录部件,其特点是,在前述开闭罩上装有对卷筒状记录纸施加制动力用的制动力施加装置,一旦前述开闭罩从前述打开位置向前述关闭位置转动,由于前述制动力施加装置的作用,前述卷筒状记录纸就与前述开闭罩的转动动作一体转动,这样,卷筒状记录纸就将从其上拉出的记录纸向回卷方向转动。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由于在开闭罩上设有在卷筒状记录纸上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力施加装置,故一旦更换了卷筒状记录纸后将开闭罩向关闭位置转动,卷筒状记录纸就与该开闭罩的转动动作一体地旋转。而且,卷筒状记录纸的上述转动动作使卷筒状记录纸将从其上拉出的记录纸向回卷方向移动。从而,即使在更换卷筒状记录纸时产生若干松弛,这种松弛也会由于卷筒状记录纸的转动而消除。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在前述开闭罩上设有以与前述转动轴线实质上平行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卷筒状记录纸的记录纸保持装置,前述开闭罩的前述转动轴线和前述卷筒状记录纸的前述旋转轴线实质上一致。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由于卷筒状记录纸的旋转轴线与开闭罩的转动轴线实质上一致,故可以顺利地开闭开闭罩。另外,由于上述转动轴线与上述旋转轴线实质上一致,故一旦将开闭罩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卷筒状记录纸就能可靠地将从其上拉出的记录纸向回卷方向转动,通过这种转动就可消除记录纸的松弛。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前述卷筒状记录纸由芯部构件与卷绕在该芯部构件上的记录纸构成,前述制动力施加装置作用于前述芯部构件,以在卷筒状记录纸上施加制动力。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由于制动力施加装置将制动力施加于卷筒状记录纸的芯部构件,故无论记录纸的使用状况如何,都能施加一定的制动力。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前述记录部件具有打印头与受该打印头推压的对向构件,前述打印头以及前述对向构件对记录纸形成的夹持力大于前述制动力施加装置对卷筒状记录纸施加的制动力。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由于打印头和对向构件形成的夹持力大于制动力施加装置的制动力,故在记录纸的松弛较少的场合,在该松弛消除后,卷筒状记录纸就相对开闭罩而转动,打印头和对向构件对记录纸的夹持状态实质上没有变化。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安装在前述装置主体上且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设在前述装置主体上的运送路径、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在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运送的记录纸上记录信息用的记录部件,其特点是,前述卷筒状记录纸以与前述转动轴线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述开闭罩上,前述开闭罩的前述转动轴线与前述卷筒状记录纸的前述旋转轴线实质上一致。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开闭罩的转动中心与支承在开闭罩上的卷筒状记录纸的旋转中心实质上一致,故即使开闭罩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卷筒状记录纸实质上不作为该转动动作的负载起作用,因而可以顺利地开闭开闭罩。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在前述开闭罩上设有将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排出的排出口、以及将通过前述排出口排出的前述卷筒状记录纸引导到前述装置主体外侧用的引导肋。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由于在开闭罩上设有将卷筒状记录纸引导到装置主体外用的引导肋,故能可靠地防止从排出口排出的卷筒状记录纸的前端进入装置主体与开闭罩之间的间隙内。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设在该装置主体上的规定的运送路径、通过设在前述运送路径一端部的插入·排出口而将片状记录纸向插入方向以及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排出方向运送用的运送装置、设置在前述运送路径上且在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运送的片状记录纸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件、对片状记录纸进行检测用的片状纸检测装置,其特点是,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设在前述插入·排出口的上方,片状记录纸通过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而插入前述运送路径,并且从前述运送路径排出,在前述装置主体上设置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在该开闭罩上设有引导片状记录纸用的引导肋,一旦将前述开闭罩保持在前述关闭位置,前述引导肋就在前述插入·排出口附近位于其上方,规定前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并将通过前述运送路径而向排出方向运送的片状记录纸引导到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开闭罩上设有引导肋,一旦将该开闭罩置于关闭位置,引导肋就在运送路径的插入·排出口附近位于其上方,且规定运送路径的一部分。从而,向插入·排出口运送的片状记录纸的排出方向前端部被引导肋可靠地引导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可防止记录纸堵塞。另外,从记录纸的排出方向看,引导肋设在片状构件的上游一侧,故只要控制运送装置,以使片状记录纸的排出方向前端部位于该引导肋的下方,就能通过插入·排出口可靠地将记录纸排出。因此,引导肋的存在可减少不能记录区域,也减少了对片状记录纸的记录限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前述记录部件接近前述开闭罩而设在其内侧,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设在前述开闭罩的外侧,一旦将前述开闭罩转动到前述打开位置,前述装置主体的一部分就敞开,使前述记录部件充分暴露在外部,而一旦将前述开闭罩转动到前述关闭位置,前述记录部件就被前述开闭罩覆盖,同时前述开闭罩的前述引导肋在前述记录部件与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之间规定前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记录部件接近开闭罩而设在其内侧,一旦将开闭罩置于打开位置,记录部件就充分暴露在外部。从而,通过将开闭罩置于打开位置,就可利用敞开的开口方便地更换记录部件的零件、譬如打印色带。另外,一旦将开闭罩置于关闭位置,由于引导肋在记录装置和片状纸检测装置之间规定了运送路径的一部分,故从记录部件运送到插入·排出口的片状记录纸就被引导肋引导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前述引导肋上设有向前述排出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引导面,向前述排出方向运送的片状记录纸被前述倾斜引导面引导到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由于在引导肋上设有向排出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引导面,故在片状记录纸向排出方向运送时,即使片状记录纸的排出方向前端部弯曲,该排出方向前端部也能被上述倾斜引导面可靠地引导到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
另外,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前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由发光的发光装置、接受从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受光装置组合构成,前述发光装置以及前述受光装置中的一方设在前述插入·排出口的上方,另一方设在前述插入·排出口的下方,前述发光装置以及前述受光装置中的前述一方被传感器罩覆盖,在该传感器罩的下端部设有将向插入方向移动的片状记录纸引导到其下方用的第1倾斜面和将向排出方向移动的片状记录纸引导到其下方的第2倾斜面。
采用这种记录装置,片状纸检测装置由发光装置和受光装置组合构成,且设在插入·排出口上方的其中一方被传感器罩覆盖,在该传感器罩的下端部设有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因此,在将片状记录纸向插入·排出口插入时,片状记录纸的插入方向前端部被上述第1倾斜面引导到传感器罩的下方,并通过其下方插入运送路径。另外,在将片状记录纸向排出方向运送时,片状记录纸的排出方向前端部被上述第2倾斜面引导到传感器罩的下方,并通过其下方排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可以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一步明确。
图1是从正面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最佳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表示图1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概要表示图1记录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从正面表示将图1记录装置的开闭罩置于打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记录装置的开闭罩及其附近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图1记录装置的开闭罩开闭动作的简略说明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5开闭罩上的记录纸支承部及其附近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说明图1记录装置的开闭罩在上部机架上的安装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说明开闭罩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导致记录纸反卷的简略说明图。
图10是放大表示图1记录装置的片状纸检测装置及其附近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设有变形引导肋的记录装置上的片状纸检测装置及其附近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记录装置的最佳实施形态。在图1和图2中,图示的记录装置具有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由譬如承载台面8等的下部机架4和安装在下部机架4上的上部机架6构成。在下部机架4上设有台面8,台面8从装置主体2的前端部(图1中右下部)向后端部(图1中左上部)实质上水平延伸。在下部机架4与上部机架6之间,在一侧面设有开口的细长缝隙10,上述台面8在该缝隙10内延伸。将由多张复写纸等构成的单据纸12通过该缝隙10而置于台面8的上表面,并在将其沿台面8运送的过程中,在其表面进行规定的打印等信息记录。作为这种片状记录纸的单据纸12,是譬如信用卡用的复写纸,用于同时制作店方用、顾客用、店员用等所需张数的副本。
在下部机架4的前右部,设有操作面板16。在该操作面板16上设有选择打印形态用的开关1 8、20,同时设有各种显示灯22、24、26。开关18用于选择在单据纸12上的打印,通过按压该开关18,就可通过第1记录部件(后述)在单据纸上打印。另外,开关20用于选择在卷筒状记录纸(后述)上的打印,通过按压该开关20,就可通过第2记录部件(后述)在卷筒状记录纸上打印。显示灯22持续亮灯表示记录装置处于通电状态,闪亮则表示处于单据纸运入状态。显示灯24持续亮灯表示处于单据纸运出状态,闪亮则表示记录装置发生故障。另外,显示灯26持续亮灯表示处于单据纸12释放状态,闪亮则表示处于与外部主装置、譬如与主计算机脱机的状态。
上部机架6具有设置在两侧的侧壁罩28、30,在这些侧壁罩28、30之间设有开闭罩32。开闭罩32安装在机架6上,可在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在处于上述关闭位置时,开闭罩32覆盖上部机架6的前侧面、顶面、后侧面的上部以及两侧面的上部,安装于其上的卷筒状记录纸(后述)位于规定位置。另一方面,一旦转动到上述打开位置,上部机架6的前侧面及顶面就被打开,如后所述,便于更换卷筒状记录纸。
本实施形态在上部机架6的右后部设有显示装置34,显示从外部主装置指示的数据。显示装置34具有从上部机架6向上方延伸的支承杆36,在支承杆36的上端部设有显示部38。在显示部38的表面设有矩形的显示面板40,在该显示面板40上显示来自上述主装置的数据。
以下主要结合图3说明上述记录装置的大致结构。在下部机架4上的台面8的规定部位设有多个开口。对应开口42设有片状纸检测装置44。由光传感器构成的片状纸检测装置44对台面8上的单据纸进行检测。关于该片状纸检测装置44及与其有关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对应开口46设有滚子组48和第1打印装置50。滚子组48由一对滚子52和54构成,在将单据纸12(图1)向箭头56所示的插入方向运送时就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在向插入·排出口58运送时就向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第1打印装置50在本实施形态中由冲击式打印装置构成,由包含打印头在内的打印单元60和与打印单元60对向的压纸板62构成。从图4可知,打印单元60安装有拆装自如的打字色带盒64。在台面8的上方,还在单据纸12的运送方向间隔地设有引导板66、68。由于采用这种结构,台面8、滚子52以及压纸板62设在下部机架4上且规定运送单据纸12用的第1运送路径70的下侧,滚子54、打印单元60及引导板66、68则设在上部机架6上且规定上述第1运送路径70的上侧,该第1运送路径70对应下部机架4与上部机架6之间的缝隙10而设置。
本实施形态在第1打印装置50的上方设有第2打印装置72。第2打印装置72由热敏记录式打印装置构成,由具有线型热敏头的打印头74和与该打印头74对向的压纸滚子76的打印单元78构成,压纸滚子76沿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压纸滚子76被弹簧等偏向构件(未图示)推压到打印头74,第2运送路径80通过该打印头74与压纸滚子76之间而延伸。在第2运送路径80的上游端设有卷筒状记录纸82,该卷筒状记录纸82如后所述,可更换地安装在开闭罩32上。在打印单元78上,以规定间隔安装着一对引导板84和86。另外,在第2打印装置72的上方设有切纸单元88。切纸单元88设有固定刀90和可对着固定刀90移动的可动刀92,可将卷筒状记录纸82按规定长度切断。在切纸单元88上还以规定间隔设有一对引导板94和96。在本记录装置上,与第2运送路径80向上方延伸有关,在开闭罩32的上侧面设有第2排出口98。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引导板84、打印头74、引导板94及固定刀90规定了运送卷筒状记录纸82用的第2运送路径80的一侧,引导板86、压纸滚子76、引导板96以及可动刀92规定了上述第2运送路径80的另一侧。而且,从卷筒状记录纸82拉出的记录纸100的前端部从卷筒状记录纸82的下侧被引导到开闭罩32的打开侧、即、向装置主体前上部的第2打印装置72延伸而被引导到第2运送路径80。
在本记录装置上,当在作为片状记录纸的单据纸12(图1)上打印时,单据纸12是通过第1运送路径70运送,在通过第1运送路径70运送的过程中,通过第1打印装置50在其表面进行规定的打印记录,打印完毕的单据纸通过插入·排出口58排出到装置主体2外。另外,当在卷筒状记录纸82上打印时,从卷筒状记录纸82拉出的记录纸通过第2运送路径80运送,且在通过第2运送路径80运送的过程中,用第2打印装置72在其表面进行规定的打印记录,记录后的记录纸如双点划线100所示,从开闭罩32的第2排出口98排出到装置主体2的外部。在这种卷筒状记录纸82上的记录,可用于譬如向顾客出具的收据。当要在单据纸12和卷筒状记录纸82两方都进行打印记录时,是在通过第1运送路径70运送单据纸12的同时,通过第2运送路径80运送卷筒状记录纸82。另外,在本记录装置上,第1打印装置50作为在片状记录纸上打印记录用的记录部件发挥作用,而第2打印装置72作为在卷筒状记录纸82上打印记录用的记录部件发挥作用。
以下结合图4和图5说明开闭罩32的开闭结构以及卷筒状记录纸82的支承结构。在上部机架6的两侧壁罩28、30(图1、图2)的内侧,横向(图4中是从左下到右上方向,图5中是左右方向)地间隔设有一对上部支承壁102、104。这些上部支承壁102和104与侧壁罩28、30分开形成,当然也可与侧壁罩28、30形成一体。在上部支承壁102和104的内面,分别形成从上端直线延伸到下方的引导凹部106和107,在引导凹部106和107的下端部设有圆形凹部108和109(见图8)。另一方面,开闭罩32具有覆盖上部机架6前侧面的前壁110、覆盖上部机架6顶面的顶壁112、覆盖上部机架6的顶面以及后侧面的圆弧状后壁114(图2、图4)以及覆盖上部机架6的两侧面上部的两侧壁116和118。在两侧壁116和118的后部外侧面,一体地设有向两侧凸出的支承凸部120、122。各支承凸部120、122是与圆形凹部108、109对应的短圆筒状,其对向部分被切除成直线状。该支承凸部120、122的短宽W1设定得比引导凹部106、107的宽度W2还小些(图8)。
一旦使开闭罩32移动到图6中双点划线32A所示的位置、即图6中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图1~图3所示的位置)和图6中双点划线32B所示的打开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之间大致中间的位置,上部支承壁102、104的引导凹部106、107和开闭罩32的侧壁116、118的支承凸部120、122就处于图8所示的位置关系、即支承凸部120、122与引导凹部106、107一致,呈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状。从而,可以通过侧壁116、118的引导凹部106、107将支承凸部120、122置于圆形凹部108、109内,这样就将开闭罩3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上部机架6的侧壁116和118之间。在将上述支承凸部120、122安装于圆形凹部108、109后,支承凸部120、122的中心轴线沿装置主体2的横向延伸,开闭罩32就在上述关闭位置和上述打开位置之间以支承凸部120、122的上述中心轴线为转动轴线124(图5)转动自如。一旦将该开闭罩32转动到上述关闭位置(或上述打开位置),如图8双点划线所示,支承凸部120、122的两端部位于圆形凹部108、109内,可防止支承凸部120、122脱离圆形凹部108、109。另外,采用上述的位置关系时,由于支承凸部120、122与引导凹部106、107一致,故可使支承凸部120、122通过引导凹部106、107向上方移动,通过这一移动可以使开闭罩32脱离上部机架6。
在开闭罩32的侧壁116、118的后部,分别通过设置U字形的切槽而一体地设置弹性片126(图6中只示出侧壁116上所设的),在各弹性片126的前端部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半球状凸起128(图5中示出2个)。设在一方侧壁116上的弹性片126的凸起128被弹性片126自身的弹性推压到上部支承壁102的内面,设在另一方侧壁118上的弹性片126的凸起128被弹性片126自身的弹性推压到另一方上部支承壁104的内面。从而,作用于半球状凸起128和上部支承壁102、104之间的磨擦力作为使开闭罩32转动时的制动力起作用,使开闭罩32转动需要适度的转动力,且可防止其自重导致的转动,提高安全性。另外,该制动力可通过改变凸起128的大小,换言之,通过改变弹性片126的变形程度来调节。
在本实施形态中,一旦将开闭罩32置于关闭位置,即如图1所示,前壁110下端的一部分就与下部机架4一部分上侧面(设有操作面板16的那部分附近的上侧面)抵接,这样来阻止开闭罩32越过上述关闭位置的过度转动。另外,在开闭罩32上设有将开闭罩32锁定在关闭位置上用的锁定构件(后述)。另一方面,一旦将开闭罩32置于打开位置,即如图2-4所示,弧状后壁114的一部分就与上部机架6的后壁130的上边缘抵接,阻止开闭罩32越过上述打开位置的过度转动。
采用本实施形态,如图2和图3所示,在开闭罩32的弧状后壁114的下端部,横向(图2中是从左下到右上的方向,图3中是垂直于纸面的方向)间隔地一体设有一对引导肋134。该一对引导肋134为大致三角形,在开闭罩32位于关闭位置时,处于比上部机架6的后壁130略高的位置,它们的倾斜上侧面在后壁130的上边缘上方从开闭罩32的外侧面起直线状地向下方倾斜延伸到后壁130的后方为止。在不设这种引导肋134的场合,通过开闭罩32的排出口98排出的记录纸100就沿开闭罩32的上侧面移动,其前端部有可能进入存在于开闭罩32的弧状后壁114与上部机架6的后壁130之间的间隙内。而在如本实施形态那样设置引导肋134的场合,通过排出口98排出的记录纸100的前端部就沿引导肋134的上侧面被引导到下部机架4的后壁130的外侧,能可靠地防止记录纸100的前端部进入上述间隙内。
还有,本实施形态为了允许开闭罩32向打开位置的转动,在上部机架6的后壁130的上端部,对应引导肋134形成矩形的切口136(图2),从而,当使开闭罩32转动时,引导肋134就通过上述切口136而移动。为了将记录纸100更加可靠地引导到后壁130的外侧,这种引导肋134及切口136最好沿装置主体2的横向间隔地设置3个以上。
以下结合图3、图4及图5,说明卷筒状记录纸82的支承结构。在开闭罩32的弧状后壁114的内面,横向(图5中为左右方向)间隔地设有一对安装凸部142、144。设在侧壁116内侧的安装凸部142上用安装螺钉146安装着支承构件148。支承构件148具有从安装凸部142向图5中下方延伸的主体部150,在该主体部150的前端部设有记录纸支承部152。在支承构件148上还一体地设有从主体部150的前端部呈大致倒L字形延伸的操作部154。另外,在设于侧壁118内侧的安装凸部144上,通过安装螺钉156安装着支承构件158。支承构件158具有从安装凸部144向图5中下方延伸的主体部160,在该主体部160的前端部设有记录纸支承部162。支承构件148、158的记录纸支承部152、162实质上为相同结构,以下结合图7说明其中一个支承部152。在图7中,记录纸支承部152具有圆形的第1凸部164,该第1凸部164设在主体部150的前端部内面。第1凸部164向内侧凸出,在该第1凸部164的前端面,还同心地设有向内侧凸出的第2凸部166。支承构件148、158的第2凸部166的中心轴线167(图7)沿装置主体2的横向延伸,如图5所示,与开闭罩32的转动轴线124实质上一致。这种支承构件148、158可通过将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形成,用这种结构可以使支承构件148、158自身具有若干弹性。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支承构件148的操作部154向箭头168所示的外侧推压,就可使支承构件148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发生若干弹性变形,可使支承构件148、158的记录纸支承部152、162之间的间隔略微扩大。这样的一对支承构件148、158就构成保持卷筒状记录纸82的记录纸保持装置。
安装在开闭罩32的记录纸保持装置上的卷筒状记录纸82具有图3和图5所示的结构。即,卷筒状记录纸82具有细长的圆筒状芯部构件170,在该芯部构件170的外周面层层卷绕着记录纸100。芯部构件170用较硬的纸形成,其中心是空的。芯部构件170的轴线方向长度与记录纸100的宽度(卷绕成筒状时的轴线长度)实质上相等,从而当在芯部构件170上卷绕记录纸100后,它们的两端面实质上处于同一端面(见图5、图7)。
本实施形态还有如下结构。如图7所示,支承构件148、158的第1凸部164的外径比卷筒状记录纸82的芯部构件170的外径略小。另外,支承构件148、158的第2凸部166的外径实质上与芯部构件170的中空孔172的内径相等,或略小,从而这些第2凸部166可以插入脱离芯部构件170的中空孔172内。还有,芯部构件170的轴线方向长度比支承构件148、158的第1凸部164之间的间隔略长,从而如后所述,一旦装上卷筒状记录纸82,芯部构件170的两端面就作用于第1凸部164的前端面,使支承构件148、158的两侧略作弹性变形。
以下说明卷筒状记录纸82的安装顺序。在安装卷筒状记录纸82的场合(譬如使用时安装新的卷筒状记录纸82的场合),将开闭罩32如图6所示,从关闭位置(如图1-图3所示,且如图6实线所示的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如图4所示,且如图6双点划线32B所示的位置)。这样的转动可以通过将开闭罩32的譬如前壁110向上提来进行,使开闭罩32以转动轴线124为中心转动。
一旦将开闭罩32置于上述打开位置,如图4所示,开闭罩32的内侧就暴露在外部,在开闭罩32与第2打印装置72之间就形成安装卷筒状记录纸82用的空间。本实施形态在第2打印装置72的打印单元78上装有在关闭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和打开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切纸单元88。该切纸单元88通常保持在关闭位置上将来自卷筒状记录纸82的记录纸100切断,而在安装卷筒状记录纸82时则位于上述打开位置。当将切纸单元88置于打开位置时,如图4所示,打印单元78与切纸单元88之间的间隙敞开。另外,一旦将开闭罩32置于打开位置,上部机架6的前侧面就敞开,因此,可以在打印单元60上拆装自如地安装打字色带盒64。
然后,在开闭罩32的打开状态下,如图5所示,使支承构件148的操作部154向箭头168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以将支承构件148、158的记录纸支承部152、162的间隔略微扩大,在这样扩大的状态下,将支承构件148、158的第2凸部166置于卷筒状记录纸82的芯部构件170的中空孔172内(见图7)。然后,解除操作部154导致的支承构件148的弹性变形。这样一来,就如图5和图7所示,支承构件148、158的第2凸部166插入芯部构件170,卷筒状记录纸82被支承在一对支承构件148、158的第2凸部166上,且可以第2凸部166的中心轴线167为旋转轴线而旋转自如。在这样的保持状态下,由于支承构件148、158的第1凸部164之间的间隔比芯部构件170的长度略小,故支承构件148、158的弹性作用使第1凸部164的前端面与卷筒状记录纸82的芯部构件170的端面压接,对记录纸100拉出时卷筒状记录纸82的转动施加制动力,防止拉出的记录纸100发生松弛。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承构件148、158的第1凸部164具有制动力施加装置的功能,作用于卷筒状记录纸82的芯部构件170上。卷筒状记录纸82的记录纸100随着使用而减少,但芯部构件170本身的直径并无变化,从而,通过这样使第1凸部164发挥作用,实质上无论记录纸100的使用状况如何都能施加一定的制动力。另外,在不会因记录纸100的使用状况而使制动力发生较大变化的场合,也可以使第1凸部164的前端面与芯部构件170以及记录纸100的端面压接。
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便于卷筒状记录纸82的安装、取下,在支承构件148、158的第2凸部166的前端部还设有第1倾斜部166a和第2倾斜部166b。如图7所示,第1倾斜部166a在开闭罩32位于关闭位置时大致向上方向内倾斜延伸,通过使卷筒状记录纸82的芯部构件170沿各第2凸部166的第1倾斜部166a移动,可以使一对支承构件148、158向外侧弹性变形,这样就容易将卷筒状记录纸82安装到第2凸部166上。另外,第2倾斜部166b在开闭罩32位于关闭位置时大致向下方向内倾斜延伸,通过利用该第2倾斜部166b,容易将卷筒状记录纸82(记录纸100用完时是芯部构件170)从第2凸部166之间取下。由于本实施形态首先考虑卷筒状记录纸82的安装方便性,故第1倾斜部166a越过旋转轴线167延伸,大于第2倾斜部166b。还有,卷筒状记录纸82(或芯部构件170)的取下可如下进行,即,将支承构件148的操作部154向外侧推压,以将支承构件148、158之间的间隔扩大。
然后,如图3所示,从卷筒状记录纸82拉出记录纸100的前端部后通过第2运送路径80而从排出口98向外侧拉出,然后将开闭罩32转动到关闭位置。还有,打印头74和压纸滚子76做成可解除压接状态的结构,在将记录纸100插入打印头74和压纸滚子76之间时,就解除上述压接状态以将记录纸100的前端部插入两者之间。使用本记录装置时,由于开闭罩32的转动中心与卷筒状记录纸82的旋转中心实质上一致,故即使将开闭罩32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转动或是反方向转动,卷筒状记录纸82作用于开闭罩32上的转矩力实质上是零,卷筒状记录纸82只是以开闭罩32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因此无论转动角度如何,都可以使开闭罩32顺利转动,而且开闭时开闭罩32的转动力矩没有大的变化,可确保开闭操作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形态还可通过开闭罩32向关闭方向的转动来消除卷筒状记录纸82的松弛。以下主要结合图9说明,通过设在开闭罩32上的制动力施加装置的作用,可以防止卷筒状记录纸82相对开闭罩32而自由转动(见图5),卷筒状记录纸82以转动轴线为中心与开闭罩32的转动一体转动。而一旦卷筒状记录纸82这样以上述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开闭罩32位于关闭位置时的卷筒状记录纸82的部位P(记录纸100拉出的部位)(见图9A)在开闭罩32转动到关闭位置时就移到图9B所示的位置,保持在开闭罩32上的卷筒状记录纸82就将已拉出的记录纸100向反卷方向转动。从而,在卷筒状记录纸82和第2打印装置72(打印头74和压纸滚子76)之间松弛了的记录纸100就通过卷筒状记录纸82的上述移动而卷绕到卷筒状记录纸82上,这样就消除了记录纸100的松弛。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开闭罩32的转动轴线124与卷筒状记录纸82的旋转轴线167实质上一致,故通过开闭罩32向关闭位置方向的转动可以使卷筒状记录纸82可靠地向卷绕方向转动,其转动量也与开闭罩32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对应,故可以将松弛了的记录纸100反卷到卷筒状记录纸82上。
本记录装置还将第2打印装置72的打印头74和压纸滚子76(构成向打印头74推压的对向构件)对记录纸100的夹持力设定得大于制动力施加装置施加的制动力。通过这样设定制动力,在记录纸100的松弛量较小的场合,在记录纸100的松弛消除后,卷筒状记录纸82就以旋转轴线167为中心,相对开闭罩32而沿箭头180(图9B)所示的方向略微转动,不会有太大的拉伸力作用于从卷筒状记录纸82拉出的记录纸100上,而且记录纸100保持在被打印头74和压纸滚子76夹持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从卷筒状记录纸82拉出的记录纸100的前端部首先被第2打印装置72的打印头74和压纸滚子76夹持。因此,涉及打印头74与压纸滚子76之间的夹持力,而在采用那种从卷筒状记录纸82拉出的记录纸100首先被一对运送滚子夹持的结构时,则涉及一对运送滚子的夹持力。即,在这种场合,一对运送滚子的夹持力要大于制动力施加装置的制动力,采用这种结构能达到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效果。
以下结合图1、图3、图4以及图10说明片状纸检测装置44及其相关结构。如图3所示,片状纸检测装置44设置在开闭罩32的外侧。本实施形态的片状纸检测装置44是将由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装置45和由受光元件构成的受光装置47组合构成的,发光装置45设置在第1运送路径70的插入·排出口58的上方,受光装置47设置在上述插入·排出口58的下方。一旦插入·排出口58有单据纸12存在,发光装置45发出的光就不能到达受光装置47,片状纸检测装置44就检测到单据纸12。本实施形态是将发光装置45设在插入·排出口58的上方,并将受光装置设在插入·排出口58的下方,当然也可反过来,将发光装置45设在插入·排出口58的下方,而将受光装置47设在插入·排出口58的上方。另外,本实施形态是用透过式检测装置作为片状纸检测装置44,当然也可用反射式检测装置。在这种场合,发光装置和受光装置设在插入·排出口58的上方。
发光装置45安装在装于下部机架4上的传感器罩182上。在传感器罩182的下端部,设有第1倾斜面182a以及第2倾斜面182b。如图10所示,第1倾斜面182a向箭头56所示的插入方向向下方直线状倾斜延伸,将在台面8上向插入方向56并向着第1运送路径70移动的单据纸12引导到传感器罩182、即发光装置45的下方。另外,第2倾斜面182b向箭头57所示的排出方向向下方直线状倾斜延伸,将在台面8上向排出方向57并向着装置主体2外移动的单据纸12引导到传感器罩182的下方。由于在传感器罩182上这样设置了第1和第2倾斜面182a、182b,单据纸12就能可靠地通过传感器罩182的下方被运送。
在开闭罩32上,如图3和图10所示,设有将单据纸12引导到传感器罩182下方用的引导肋184。本实施形态中,引导肋184是在开闭罩32的前壁110的前端部(保持在关闭位置上时与台面8相对的端部)内面与之形成一体。引导肋184从上述前壁110的前端略向下方凸出,在其下端部设有向箭头57所示的排出方向并向下方直线状延伸的倾斜引导面184a,该倾斜引导面184a的前端部形成圆弧状。该引导肋184对应片状纸检测装置44而设在开闭罩32的前壁110的右部,当开闭罩32处于关闭位置时在传感器罩182与运送滚子组48之间位于第1运送路径70的上方,规定该运送路径70上侧的一部分,并将向箭头57所示的排出方向移动的单据纸12引导到传感器罩182的下方。还有,引导肋184也可以沿第1运送路径70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另外,也可以将前壁110的前端部部分地延长来形成引导肋。
在开闭罩32的内侧,接近该开闭罩32设有第1打印装置50。从而,如图3所示,当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罩32将第1打印装置50等覆盖,而一旦置于打开位置,如图4所示,第1打印装置50的前面一侧就充分暴露在外部。从而,可以通过该敞开的前侧面将打字色带盒64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打印单元60上,且可以方便地换上新的打字色带盒64。还有,要安装新的打字色带盒64时可以如下进行,即,将开闭罩32置于打开位置,并将下侧的运送滚子52置于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非作用位置,再通过解除了夹持状态的运送滚子组48之间将打字色带盒64的打印带64a插入。在本记录装置上,如图10所示,片状纸检测装置44与第1打印装置50之间的间隔设定得较大,与此相关,片状纸检测装置44与运送滚子组48之间的间隔也较大。因此,可以利用片状纸检测装置44与运送滚子组48之间的较大间隔容易地安装或取下打字色带盒64。还有,为了不妨碍打字色带盒64的插入,如图4所示,滚子组48设置在打印单元60的中心附近。
以下再结合图4说明将开闭罩32锁定在关闭位置用的锁定构件186,锁定构件186凸出地设在开闭罩32的前壁110的右端部,在其前端部一体形成卡合爪186a。另一方面,在下部机架4上,在操作面板16的附近设有卡合孔188。一旦将开闭罩32以转动轴线124为中心转动到关闭位置,锁定构件186的卡合爪186a就与卡合孔188卡合,开闭罩32就被保持在上述关闭位置。而要将开闭罩32打开时,可推压锁定构件186以解除卡合爪186a与卡合孔188之间的卡合,然后转动到打开位置即可。
在上述记录装置上,在单据纸12上的打印记录如下进行。主要结合图3和图10来说明,首先,将单据纸12放在台面8上,并置于供片状纸检测装置44检测单据纸12的位置。在台面8上的置位,如上所述,既可从装置主体2横侧面通过缝隙10进行,也可从装置主体2的前面一侧直接进行。当从装置主体2的前面一侧进行时,由于传感器罩182的第1倾斜面182a起引导面的作用,故可以使单据纸12的前端部通过传感器罩182的下方可靠地引导到第1运送路径70。当该单据纸12从前面一侧插入时,被插入到与运送滚子组48抵接的位置。
接着,按压操作面板16的开关18。这样一来,立即开始在单据纸12上的打印动作,首先,运送滚子组48向箭头所示的规定方向转动,台面8上的单据纸12由于运送滚子组48的作用而向箭头56所示的插入方向运送。而且,一旦单据纸12的插入方向后端部通过片状纸检测装置44,从那时起经过规定时间后,运送滚子组48就倒转。该规定时间可以设定为单据纸12的插入方向后端部即将到达运送滚子组48的夹持部位所需的时间。设定成这样的时间时,可减少单据纸12上不能进行打印记录的所谓不能记录区域,可以减少对单据纸12的记录限制。另外,该规定时间也可以设定为单据纸12的插入方向后端部即将通过引导肋184顶点所需的时间。设定成这样的时间时,单据纸12的不能记录区域略大,但由于单据纸12的插入方向后端部、换言之,是单据纸12的排出方向前端部位于引导肋184的下方,故能可靠地将单据纸12向着插入·排出口58运送,且可防止在引导肋184附近塞纸。为了缩小单据纸12的不能记录区域,可将引导肋184在图10中设于滚子组48附近。另外,如果将引导肋184的形状做成顶点部分沿运送方向延长,则既可减少不能记录区域,又能可靠地防止塞纸。还有,在这种场合,为了减少运送记录纸的负载,顶点部分最好如图11那样在局部设置凸起184b。
在运送滚子组48倒转、单据纸12向箭头57所示的排出方向运送的过程中,用第1打印装置50按需要在单据纸12上打印,打印后的单据纸12通过插入排出口58向装置主体2的外部排出。在单据纸12向排出方向运送时,该单据纸12的排出方向前端部被引导肋184的引导倾斜面184a引导到传感器罩182的下方,进而被传感器罩182的第2倾斜面182b引导而通过其下方排出,于是就在单据纸12上按规定实行打印。
在本记录装置上,由于在开闭罩32上设有引导肋184,故在把开闭罩32置于打开位置时,该引导肋184远离第1打印装置50的前方且位于其上方,从而第1打印装置50的前面空间以及片状纸检测装置44与运送滚子组48之间的空间敞开,通过这些空间可以方便地更换打字色带盒64。另外,一旦把开闭罩32置于关闭位置,引导肋184就位于片状纸检测装置44与运送滚子组48之间的空间上方而规定第1运送路径70的一部分,故即使是弯曲的单据纸12,其排出方向前端部也由于引导肋184的作用而被引导到片状纸检测装置44的下方,而不会在弯曲状态下被运送到片状纸检测装置44的上方,能防止在片状纸检测装置44的附近出现塞纸现象。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记录装置的实施形态,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实行种种变形和修正。
譬如,图示的实施形态是在开闭罩32上安装一对支承构件148、158,并在该支承构件148和158上设置记录纸支承部156和162,但也可以省略支承构件148、158中的一方或双方,将记录纸支承部152、162的一方或双方直接设在开闭罩32的侧壁116、118的内面。
另外,图示的实施形态适用于具有在单据纸12上打印的第1打印装置50和在卷筒状记录纸82上打印的第2打印装置72的记录装置,当然,关于卷筒状记录纸82的发明也适用于只设有在卷筒状记录纸82上打印的打印装置的记录装置。
还有,图示的实施形态适用于具有在单据纸12上打印记录的第1打印装置50和在卷筒状记录纸82上打印记录的第2打印装置72的记录装置,当然,关于片状记录纸(单据纸12)的发明也适用于只设有在片状记录纸上打印的打印装置的记录装置。另外,本实施形态是将片状纸检测装置44设在开闭罩32外侧,但也可将片状纸检测装置44设在开闭罩32的内侧,在这种场合,可以将引导肋184设在片状纸检测装置44和运送滚子组48之间。
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实施其他各种变形。从而,前述的实施例不过是单纯的示例而已,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范围中所示的,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限制。
还有,凡属于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涉及卷筒状记录纸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可用作在定货单、收据等单据纸和用作收据的等的卷筒状记录纸上进行记录的装置,还可用作使用卷筒状记录纸的传真机及制作收据等的打印机等。涉及片状记录纸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可用作在单据纸和卷筒状记录纸上记录的装置,也可用作在单据纸上记录的专用装置。

Claims (10)

1.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且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设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运送路径、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开闭罩上且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在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运送的记录纸上记录信息用的记录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罩上装有对卷筒状记录纸施加制动力用的制动力施加装置,一旦将所述开闭罩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转动,由于所述制动力施加装置的作用,所述卷筒状记录纸就与所述开闭罩的转动动作一体转动,这样,卷筒状记录纸就将从其上拉出的记录纸向回卷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罩上设有以与所述转动轴线实质上平行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卷筒状记录纸的记录纸保持装置,所述开闭罩的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筒状记录纸的所述旋转轴线实质上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状记录纸由芯部构件与卷绕在该芯部构件上的记录纸构成,所述制动力施加装置作用于所述芯部构件,并将制动力施加在卷筒状记录纸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具有打印头与受该打印头推压的对向构件,所述打印头以及所述对向构件对记录纸形成的夹持力大于用所述制动力施加装置对卷筒状记录纸施加的制动力。
5.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且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设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运送路径、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在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运送的记录纸上记录信息用的记录部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状记录纸以与所述转动轴线实质上平行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开闭罩上,所述开闭罩的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卷筒状记录纸的所述旋转轴线实质上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罩上设有将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运送的卷筒状记录纸排出的排出口、以及将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卷筒状记录纸引导到所述装置主体外侧用的引导肋。
7.一种记录装置,设有装置主体、设在该装置主体上的规定的运送路径、通过设在所述运送路径一端部的插入·排出口而将片状记录纸向插入方向以及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排出方向运送用的运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运送路径上且在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运送的片状记录纸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件、对片状记录纸进行检测用的片状纸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设在所述插入·排出口的上方,片状记录纸通过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而插入所述运送路径,并且从所述运送路径排出,
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开闭罩,在该开闭罩上设有引导片状记录纸用的引导肋,
一旦将所述开闭罩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引导肋就在所述插入·排出口附近位于其上方,规定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并将通过所述运送路径而向排出方向运送的片状记录纸引导到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接近所述开闭罩而设在其内侧,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开闭罩的外侧,一旦将所述开闭罩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一部分就敞开,使所述记录部件充分暴露在外部,而一旦将所述开闭罩转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所述记录部件就被所述开闭罩覆盖,同时所述开闭罩的所述引导肋在所述记录部件与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之间规定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肋上设有向所述排出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引导面,向所述排出方向运送的片状记录纸被所述倾斜引导面引导到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纸检测装置由发光的发光装置、接受从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受光装置组合构成,所述发光装置以及所述受光装置中的一方设在所述插入·排出口的上方,另一方设在所述插入·排出口的下方,所述发光装置以及所述受光装置中的所述一方被传感器罩覆盖,在该传感器罩的下端部设有将向插入方向移动的片状记录纸引导到其下方用的第1倾斜面和将向排出方向移动的片状记录纸引导到其下方的第2倾斜面。
CN97199452A 1996-11-08 1997-10-29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7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96724A JPH10139237A (ja) 1996-11-08 1996-11-08 記録装置
JP8296722A JPH10138589A (ja) 1996-11-08 1996-11-08 記録装置
JP296723/96 1996-11-08
JP296722/96 1996-11-08
JP8296723A JPH10139224A (ja) 1996-11-08 1996-11-08 記録装置
JP296724/96 1996-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6343A true CN1236343A (zh) 1999-11-24
CN1083775C CN1083775C (zh) 2002-05-01

Family

ID=2733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94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775C (zh) 1996-11-08 1997-10-29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109805A (zh)
EP (1) EP0943446A4 (zh)
KR (1) KR100294115B1 (zh)
CN (1) CN1083775C (zh)
WO (1) WO19980210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0606A (zh) * 2016-04-07 2018-12-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门延伸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7780B1 (en) 1998-01-06 2001-07-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ribbon cartridge having one undetachable spool and idle rotation preventing structure
US6991388B2 (en) 1998-01-06 2006-01-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ribbon cartridge having takeup-side cover with opening positioned beneath protrusion in cover
US20020186993A1 (en) 1998-01-06 2002-12-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ribbon cartridge
US6261013B1 (en) * 1999-04-01 2001-07-17 Eltron International, Inc. Door mounted roll support
ATE468228T1 (de) 2000-03-31 2010-06-15 Brother Ind Ltd Farbbandkassette und austauschbares, in die farbbandkassette montiertes schreibbandset
US7090345B2 (en) * 2004-09-21 2006-08-15 Cynthia Pierce Portable printer
JP4086869B2 (ja) * 2005-09-14 2008-05-14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排出機構、及び用紙ジャム防止方法
US7986420B2 (en) * 2006-11-29 2011-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ing paper jam, out-of-paper, and cover open in a printer
JP4938067B2 (ja) * 2009-09-08 2012-05-2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JP5871503B2 (ja) * 2011-07-27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EP2886354B1 (de) * 2013-12-20 2017-02-01 Wincor Nixdorf International GmbH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und Scannen von bedruckbaren Medien
FR3065451B1 (fr) * 2017-04-25 2019-06-21 Peripheriques Et Materiels De Controle P M C Distributeur de papier en bobine, terminal de jeux et imprimante munis d’un tel distribute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4084A (en) * 1980-01-25 1981-08-19 Canon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rinter
JPS62150148A (ja) * 1985-12-25 1987-07-04 Mitsui & Co Ltd 化学物質の分析方法
JPH0796623B2 (ja) * 1987-04-22 1995-10-18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ゴム粒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170558U (zh) * 1987-10-30 1989-05-11
JPH01174147A (ja) * 1987-12-28 1989-07-10 Toshiba Corp データ量測定方式
JPH01174147U (zh) * 1988-05-31 1989-12-11
JP2556098B2 (ja) * 1988-06-27 1996-11-2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人体検出装置
JP2791892B2 (ja) * 1988-09-16 1998-08-27 エヌシーアール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プリンタの記録媒体搬送ガイド
JPH0442141A (ja) * 1990-06-07 1992-02-12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5077614A (en) * 1990-07-02 1991-12-31 Xerox Corporation Scanner with document and copy sheet registration means
JPH0442141U (zh) * 1990-08-10 1992-04-09
JPH04249174A (ja) * 1991-02-06 1992-09-04 Brother Ind Ltd プリンタの用紙送り装置
JP3050622B2 (ja) * 1991-03-27 2000-06-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783055B2 (ja) * 1992-04-20 1998-08-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端末機器
US5516219A (en) * 1994-08-01 1996-05-14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High resolution combination donor/direct thermal prin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0606A (zh) * 2016-04-07 2018-12-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门延伸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75C (zh) 2002-05-01
KR100294115B1 (ko) 2001-06-15
EP0943446A4 (en) 2000-02-02
EP0943446A1 (en) 1999-09-22
US6109805A (en) 2000-08-29
KR20000053162A (ko) 2000-08-25
WO1998021041A1 (fr) 199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75C (zh) 记录装置
US7125182B2 (en) Printer
CN1071200C (zh) 纸张排出装置
CN100564052C (zh) 读/写处理装置
CN1071199C (zh) 打印机
JP4964978B2 (ja) 媒体検出方法、媒体検出装置、媒体排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CN1835847A (zh) 带有枢转齿轮机构的打印机
CN1636754A (zh) 卷筒带保持器和带打印机
JP200717664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US20060181017A1 (en) Sheet discharge system
US7429013B2 (en) Unwind for printer
CN1899840A (zh) 墨带盒
US8066278B2 (en) Printer
JP2009091146A (ja) ロール紙供給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JP2011110812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供給構造
CN112109959A (zh) 一种捆钞方法
US6729780B2 (en) Color proofer with registering means
JP2009102129A (ja) ロール紙供給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US4664545A (en)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of printing machine
JP26057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131569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供給構造
KR100616303B1 (ko) 명세표 로딩장치
JP2006273496A (ja) スタッカ装置
JP2023061198A (ja) 切断装置
JP200100228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