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889C -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 Google Patents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2889C
CN1232889C CNB011211695A CN01121169A CN1232889C CN 1232889 C CN1232889 C CN 1232889C CN B011211695 A CNB011211695 A CN B011211695A CN 01121169 A CN01121169 A CN 01121169A CN 1232889 C CN1232889 C CN 12328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original
press printing
chuck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11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8273A (zh
Inventor
今井荣治
松田守
黑岩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28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8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8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8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包括:在媒体(用纸)上作成文书的文书作成部(复印部),在作成后的文书上进行正本显示的防伪复印部(热压箔组件)、搬送媒体的搬送装置以及根据操作部输入的信号而控制这些动作的控制部,媒体一边由搬送装置在文书作成部与防伪复印部之间搬送一边进行正本显示,可在打印机与复印机连动的原有简便的功能基础上,具有正本显示的识别功能。

Description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本发明涉及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特别是涉及在纸等媒体上写入规定文字和图表作成的文书等中、进行规定的正本显示来表示该文书是真的并可防止伪造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其内部结构的改进。
当今,在普及电子邮件等电子文书(文件)的同时,采用打印和复印作成的纸文书特别是文书的正本等,其市场需求和作用相当大。随着ISO9000和ISO14000的普及,纸文书的正本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过去为了可识别这种纸文书的正本与复印本,如图34所示,其方法是除了采用印模101和亲笔写的如实签字之外,还使用了防伪用的特殊用纸作为硬纸以显示正本来表示正本与复印本两者的差别。另外,还有贴上特殊的封条102、或者采用复印机103与打印机104连动的重叠方法以示区别。
然而,采用印模101方法的正本显示存在着(1)容易伪造单纯的印模101、(2)因频繁使用故难以管理且谁也能使用、(3)复印之后再盖印模很麻烦、(4)可采取彩色复印方法来伪造等的问题。
又,采用封条102的正本显示存在着(1)谁也能使用难以管理、(2)有时会剥落的问题。在采取如实签字方法时,存在着(1)被模仿、(2)可复印、(3)签字麻烦、(4)若受权限限制业务就会停止的问题。
又,采用这些方法的正本显示由于是在媒体上印刷文字和图表的作业与正本显示的作业各自独立的,需要分开进行作业,因此显得麻烦。
另外,采用复印机103与打印机连动的重叠方法的正本显示存在着(1)可复印、(2)即使用口令来限制使用,因是相同机种,故也可复制的问题。并且,使用特殊用纸的正本显示成本较高。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保持打印机与复印机连动的便利性,又可进行难以伪造的正本显示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更换卡盘安全性的热压箔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包括:在媒体上作成文书的文书作成部;在所述媒体上进行正本显示的防伪复印部;搬送媒体的搬送装置以及根据操作部输入的信号控制这些动作的控制部,媒体一边由搬送装置在文书作成部与防伪复印部之间搬送一边进行正本显示。
该正本显示作成装置根据来自控制部的指令,在需要使文书作成部与防伪复印部连动进行正本显示时,通过一连串动作搬送用纸,在通过印刷或复印作成文书尚未送出之前的动作中,由防伪装置进行正本显示,作成具有作为正本的识别功能的文书。这样,打印机或复印机等的便利的功能就可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防伪用识别显示来发行文书等。
在此场合,作为防伪装置最好是例如对全息照相等的反射箔媒体进行热复印的。这样,就可将热复印(热压箔)用的组件与打印机或复印机等组合,将箔复印在印刷好的纸文书上,作成容易识别但难以伪造的纸文书。另外,也可从利用重叠、标记(印模)等其它方法的多种防伪手段中适当选择正本显示的方法。
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正本显示装置中,防伪复印部是具有卡盘的热压箔组件。采用这种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就可在采用文书的印刷和热压箔方法的所谓箔的热复印的一连串动作中进行文书作成和正本显示。并且,在采用卡盘式热压箔组件时,因可通过更换卡盘来更换箔,故十分简便。
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中,在具有卡盘的热压箔组件上附有识别码。该热压箔组件通过两者识别码,在装置与卡盘相互间的认证或操作复印机时的认证中判别卡盘是否是真的,可确保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4的热压箔组件具有附有识别码的卡盘,可认证它是真的,并可用作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中的防伪复印部。这样,可由热压箔组件来识别可更换的卡盘,可自动判别正规的卡盘是否适合使用。从而,可防止卡盘被装入其它机器进行工作,避免在防伪复印时伪造正本显示那样的现象。并且,通过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与卡盘相互间的认证或复印操作时的认证,既可确保安全性,又可利用识别标签等的识别码进行卡盘的流通管理。
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中,将电子文件作为正本,从该正本作成二次性的正本。近年来,例如象居民证等之类,将正本作为电子文件来保管,需要时对其正本进行印刷,在其印刷物上盖章后表示发行的证明。这样,在需要所谓二次性的正本时,若采用本发明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可在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原有的便利功能的基础上,很适合发行具有高安全性的正本。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复印机及其内部概略结构图。
图2为设在复印机操作部上的操作面板一例子的示图。
图3为作为防伪复印部的热压箔组件概略结构图,表示热压箔动作控制部的控制对象。
图4为在卡盘及装置本体上附有识别码的热压箔组件的示图。
图5为热压箔组件的设定卡盘和代码信息的设定装置的示图。
图6为表示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复印机)动作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热压箔组件实施形态一例子的概略结构图。
图8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外观的立体图。
图9为从同一热压箔组件的正面侧看到的内部结构图。
图10为从同一热压箔组件的投出口侧看到的内部结构图。
图11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待机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12为待机状态的制动器与制动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13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加压状态(热压箔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14为加压状态的制动器与制动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15为全息照相箔带卷绕状态的制动器与制动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16为全息照相箔带卷绕结束状态的制动器与制动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17表示附加价值媒体的票证,(A)为进行热压箔前的状态的俯视图,(B)为进行热压箔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的印模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19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的印模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的盒体概略结构的透视图。
图21为表示同一热压箔组件的盒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2为表示盒体内的热压箔的箔带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卷绕轮的主视图。
图24为卷绕轮的侧视图。
图25为从同一热压箔组件的投入口侧看到的内部结构图。
图26为表示确认部的剖视图。
图27为确认部回路一例子的示图。
图28为表示与CPU等连接关系的方框图。
图29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热压箔组件的网络示意图。
图30为在票证等上进行热压箔而发行的作业流程图。
图31为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热压箔组件另一实施形态的概略结构图。
图32为表示适用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的实施形态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33表示本发明热压箔组件的第2齿轮移动状态,(A)为反转时第2齿轮与第3齿轮的啮合被分离状态的示意图,(B)为正转时第2齿轮与第3齿轮相啮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4为以往的正本显示作成的各形态示意图。
下面,按照图示的实施形态的一例子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结构。
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一实施形态。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不仅是将复印文书的复印机和印刷文书的打印机等用作单纯的文书作成装置,而且通过配置与复印功能或印刷功能连动的防伪复印部,使其具有在需要时可进行正本显示的功能。
如图1所示,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包括在媒体77上作成文书的文书作成部69、需要正本显示时在媒体77上进行正本显示的防伪复印部1、搬送媒体77的搬送装置3以及根据操作部75输入的信号而控制这些动作的整体动作控制部74。媒体77一边由搬送装置78在文书作成部69与防伪复印部1之间搬送,一边进行正本显示。
具体地讲,本实施形态的文书作成部69在图1中与复印部(以下称为复印部69)相当,主要是指在由纸组成的媒体77上对规定的文书(包括图表等)进行复印的复印机。除了复印机之外,也可是对由文字处理器等作成的文书进行印刷的打印机等,在使用除复印机之外的打印机场合,上述符号69相当于打印机部分。
如图1所示,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还包括保管媒体77的用纸供给部79、复印部69、用作防伪复印部1的热压箔组件(以下称热压箔组件1)以及向外部传出作成后的媒体77的投出部64。在这些部件之间由滚轮等组成的搬送装置78搬送媒体77。另外,从用纸供给部79至投出部64以及搬送装置78的动作是由用户通过接受来自操作部75的规定指令发送动作信号的整体动作控制部74来控制,在需要防伪时,在一连串的动作中进行正本显示。整体动作控制部74,对接受来自操作部75的指令进行正本显示的文书作成和不进行正本显示的通常文书作成均可发出指令。
操作部75例如是一种图2所示的设在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的操作部上的操作面板,在该面板的右侧设有正本标志确认显示器85,用户通过操作如后所述的正本显示键81,就可正本显示。在接受到该正本显示功能时,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可使热压箔1在文书作成的同时,在作成文书上进行防伪复印并作出正本显示。
下面,说明作为防伪复印部的热压箔组件1的概略结构,参照图3。即,热压箔组件1具有热压箔动作控制部81,由此来分别进行箔供给控制、媒体搬送控制、印模加压控制、加热器温度控制以及识别标签R/W(读写)控制。热压箔动作控制部81和与整体动作控制部74连接的复印部69一起,在作成的文书上贴附规定的热压箔带4并进行正本显示。
整体动作控制部74在每次位于未图示的上端位置的管理服务程序中的防伪复印时传送数据,该管理服务程序也记忆这一信息。除了可使整体动作控制部74具有向管理服务程序传送数据的功能之外,也可由热压箔动作控制部81具有这种功能。
热压箔组件1可以是贴附单一的热压箔带4,但最好是可从多种热压箔带4中贴附所需的箔带的结构。在此场合,既可根据作成的文书种类进行不同的正本显示,又可在同种文书时贴附不同种的标签并在各种文书上进行特有的正本显示。多种热压箔带4可预先准备多种不同的箔带来进行适当选择,或者在热压箔时通过标上不同形状、花样的刻印等而使种类不同。
热压箔带4以采用全息照相箔为好,但对此无特别的限定,也可使用可热复印的箔状媒体,如磁性箔(磁带)等。而在使用全息照相箔时,如果在重要的记载事项上热压箔为局部透明体,则可防止被篡改。这样,在对热压箔带4进行热复印时,可移动热压箔组件1的头部位置,或者可由搬送装置78的机构来指定压模位置。也可在多个部位进行热压箔。另外,也可用热压箔带4覆盖隐藏的方式来表示写有“正本”“复印”等的文字。
此外,热压箔组件1采用内装带状的热压箔带4的卡盘式十分方便。采用卡盘式时,更换热压箔带4时可省去重新放带子等的麻烦,故十分简便。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具有卡盘27的热压箔组件上标有识别码,可由热压箔组件1来识别可更换的卡盘27。在此场合,特别是在卡盘27通用性高的场合,可自动判别正规的卡盘27是否使用适当。因此,可防止卡盘27被装入其它机器进行工作,避免在防伪复印时伪造正本显示那样的事态发生。通过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与卡盘27相互间的认证或复印操作时的认证,既可确保安全性,又可利用识别标签83进行卡盘27的流通管理。
如图4所示,识别码是由标在卡盘27上的识别标签83以及可由该识别标签83对卡盘27进行识别的热压箔组件1侧的认证装置84所构成。具体来讲,该识别码可由全息照相箔、标签(RF-ID)、条型码、EEPROM、生物测定(指纹、虹彩)、机械性的凹凸等构成。代码信息的设定由特定的设定装置86来进行(图5)。
另外,在具有该识别码的代码上,除了卡盘27是否为合适品的代码信息之外,还可区分为卡盘27的制造编号和分类号、可使用卡盘27的热压箔组件1的代码、可使用卡盘27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的代码、可容许使用卡盘27的特定的使用者代码以及卡盘27的使用情况(印模的次数、禁止代码、印模日期、使用人的编号、卡盘27的种类)等。在进行了以上的其它代码区分后,代码识别操作及其输入状况等可在图2所示的显示有“次数”、“状态”的屏面上得以确认。并且,这些使用情况也可通过整体动作控制部74传送到未图示的管理服务程序中去。按下正本显示键81后,可设定任意的正本显示方法,指定后的正本显示方法由附设的标记确认显示器85等来确认,例如写明的显示方法的横灯被点灯。
下面通过流程图来说明上述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动作的一例子。如图6所示,用户首先将原稿放在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上(步骤1),指定成为媒体77的用纸的尺寸(步骤2),若需要再指定浓度和倍率(步骤3、4)。
其次,指定是否要进行正本显示(步骤5)。在不需要正本显示时(即通常复印时),进入步骤11进行通常的复印,然后从投出部64将复印规定文书后的媒体77取出。
在进入正本显示时,操作正本显示键81进行正本指定(步骤5),若可以进行多份的正本显示,则指定正本显示的方法(步骤6)。在此,若区分有热压箔组件1的代码和特定使用者的代码等识别码的场合,输入特定的代码进行认证(步骤7)。若认证成功,则可进入正本显示作成动作,若失败,则从正本指定的操作开始重新再来。
在正本显示作成动作过程中,例如由复印部69进行复印动作(步骤8),接着,由热压箔组件1进行正本显示动作。在此,将规定图样·形状的防伪用热压箔带4热复印在媒体77的规定位置上。然后,将正本显示信息传送到未图示的管理服务程序中进行记录(步骤10),从投出部64将正本显示的媒体77取出(步骤12)。若在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中指定了正本显示,文书的图象、次数、日期等与连续号一起也可被记录在管理服务程序中。另外,在复印部69复印动作之后,接着进行热压箔组件1的正本显示动作,但也可在热压箔组件1作成正本显示正文显示之后由复印部69进行复印。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实施形态的使文书作成部即复印部69与防伪复印部即热压箔组件1连动来作成正本显示文书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就可在媒体77上进行打印等的文书作成和正本显示作成,并可通过排出之前的一连串动作发行出可防伪的正本显示文书。并且,在送出文书之前的动作是按照来自操作部75的操作输入进行从用纸供给部79至投出部64一连串动作,不需要用户用手将媒体77在复印部69与热压箔组件1之间进行搬送等的动作,故非常简便,并不用担心在作成过程中被篡改等,具有较高安全性。
上述实施形态是对将用纸供给部79、复印部69、热压箔组件1、投出部64等各构件装在单体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中的结构作了说明,但这些构件也可不安装在1个框体内,例如,在热压箔组件1等不放置在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的壳体内时,若采用由搬送装置78自动地在各构件之间搬送媒体77的结构,则也可与上述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一样,通过一连串动作作成正本显示的文本。换言之,热压箔组件1通过将图1所示的结构、配置在例如图7至图16所示的1个壳体内,与具有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文书作成功能的机器连动,即可构成为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另外,通过组件化也可提高热压箔功能的安全性。
近年来,例如象居民证等之类,将正本作为电子文件保管,需要时印刷该正本,通过在该印刷物上盖章等标记来表示发行的证明,在发行这种二次性的正本时,若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则在需要二次性的正本时,可在打印或复印原有的便利功能的基础上,发行具有高安全性的正本。因此,这些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尤其适用于作为电子文件保管的正本印刷和发行。
下面说明构成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的防伪复印部。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防伪复印部是由在媒体77上进行热复印的热压箔组件1所构成。在此,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对先在媒体77上作成文书、然后使用热压箔组件1进行正本显示的结构作出说明。如图7至图16所示,该热压箔组件1包括:由复印部69作成的媒体77即经过印刷等的附加价值媒体(以下称为附加价值媒体2)的供给·排出机构3、卷装热压箔带4的卷绕用电机5、设有陶瓷加热器6和支臂7并向热压箔带4和附加价值媒体2施加压力的在附加价值媒体2上复印热压箔的印模部8以及确认热压箔是否被正常压住的确认部9,用盖子18将其盖住。
供给·排出机构3与上述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内的搬送装置78和热压箔组件1采用了独自的结构,具有差异,故除了符号之外再作一说明。但供给·排出机构3与搬送装置78一样,具有搬送附加价值媒体2的功能。
附加价值媒体2例如是图17所示的票证。供给·排出机构3由通过上述的卷绕用电机5驱动的搬送滚筒构成。即,卷绕用电机5也是供给·排出机构即搬送滚筒3的驱动源,下面将卷绕用电机称之为搬送·卷绕用电机5。
图18和图19表示印模部8。在以支轴11为中心回转的支臂7的前端安装着由隔热板12、陶瓷加热器6以及热印版13构成的加热器部件14。在支臂7的中途安装着相对凸轮15可回转的轴承16。由此,一旦印模用电机17的回转通过齿轮18、19传向凸轮15,则支臂7产生与凸轮15轮廓形状相对应的上下运动,在加热器部件14与底座20之间夹有附加价值媒体2和热压箔带4,产生大的压力,将热压箔71复印在附加价值媒体2上。此时的压力最好是30-100kgf/cm2(2.9-9.8Mpa)左右,在附加价值媒体2是纸的情况下,温度最好是100-140℃左右。热印版13的温度由热敏电阻21检测。而凸轮15的回转角即加热器部件14的上下位置由限位开关22检测。
在印模部8的底座20上进行了特氟隆涂覆处理,使附加价值媒体2剥离性良好。底座20在与承受复印时的反力的部件23之间,通过钢球24获得支承,底座20的角度相对部件23可变化。由此,复印时底座20的角度可跟随安装在以支轴11为中心摆动的支臂7前端的加热器部件14的倾斜变化。并且,底座20的位置可根据附加价值媒体2的厚度进行上下调节。
热压箔带4被放置在具有卷绕轮25和卷出筒26的卡盘27内,不会落出到卡盘27外。图20和图21表示卡盘27。该卡盘27包括:同轴地设置在热压箔1的卷绕轴28上的热压箔带4的卷绕轮25和卷出筒26、与卷绕轴28接合的在卷绕轮25上形成的接合部25c、设在卷出筒26上的制动机构30、相对卡盘27的棱角线设置成一定角度倾斜的导向滚柱31、32以及设在热压箔带4通道上的卷绕热压箔带4的控制滚筒33。另外,热压箔71是例如全息照相箔。
卷绕轮25和卷出筒26因配置在同轴上,故在本实施形态中,由2个导向滚柱31、32使热压箔带4的行走道呈倾斜状。即,在卡盘27内设有相对卡盘27的棱角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2个导向滚柱31、32,通过将热压箔带4卷挂在导向滚柱31、32上倾斜移动,就可将在卷出筒26与卷绕轮25配置在同轴上。
在卷绕轮25上设有图23和图24所示的凸缘25a,可防止被卷绕的热压箔带4与卡盘27壳体内面的摩擦。在卷绕轮25的外侧设有凸出部25b,通过该部分在壳体内面滑动,防止凸缘25a与壳体内面的摩擦,抑止形成卷绕轮25回转阻力的摩擦力。由此可防止卷绕时产生的卷绕紊乱,可以一定的扭矩无卡住地一直卷绕到最后。
卡盘27的壳体既可是不透明的,也可是透明的。在采用不透明树脂制作卡盘27的壳体时,可防止从外部看到热压箔的状态。由此可起到心理性的防伪效果,以防止票证伪造。在采用透明树脂制作卡盘27的壳体时,可从外部看到热压箔带4的余量。由此可在全部用完热压箔带4之前准备下一个卡盘27,可防止因用完热压箔带4造成的热压箔组件1的工作停止损失。另外,即使在用不透明树脂制作卡盘27的壳体时,通过在卷出筒26的侧面设置透明的窗,虽然不能看到热压箔的状态,但可确认热压箔带4的余量。
卡盘27的壳体是在工厂里、在放入热压箔带4组装成卡盘27之后采用热熔接方式封闭的。由此,既可防止将卡盘27内的热压箔带4偷换为非成品,又可防止正品的热压箔带4被盗去。
在卷绕轮25内周面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部位上设有接合部25c。接合部25c被插入在卷绕轴28上形成的2个接合凸起34之间,将卷绕轴28的回转传向卷绕轮25。
控制滚筒33被配置在卷出筒26的侧方。从卷出筒26送出的热压箔带4从卡盘27的内侧卷绕在控制滚筒33上,在面向外侧折返之后再从外侧卷绕在滚筒上进行折返,将其拉出到导向滚柱31。由此,在控制滚筒33与热压箔带4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随着热压箔带4的行走使控制滚筒33转动,只要控制滚筒33不转动,热压箔带4就不行走。在该控制滚筒33内周面的2个部位上设有凸起33a,如图25所示,可与设在装置本体侧的制动器37一体回转的回转体38的销子38a接合。因此,控制滚筒33上的2个部位的凸起33a在与回转体38的销子38接合之前,可任意在约180度范围内转动,在凸起33a与销子38a接合之后,只要制动器不转动,控制滚筒33就不会转动。
由上述的控制滚筒33使热压箔带4在滚筒35的前后折返,热压箔带4的夹住滚筒35的前后部分一边相互反向地行走一边滑动,由于该滑动部分由控制滚筒33推压,因此,与制动机构30一起产生卷出筒26的回转阻力。这样,在向热压箔带4施加张力的同时,防止卷出筒26的空转。制动机构30是例如可使用安装在卷出筒26端面上的板簧,与卡盘27的壳体内面接触而产生摩擦力。
在卷绕轴28上设有扭转限制器36。扭转限制器36由可相对卷绕轴28旋转的夹具39、在卷绕轴28上一体(相对卷绕轴28不能转动)安装的摩擦板40和向摩擦板40推压夹具39的弹簧41构成。在夹具39上形成与卡盘27的卷绕轮25的接合部25C接合的接合凸起34。由此,通过摩擦板40与夹具39摩擦接合,卷绕轴28的回转力就从卷绕轴28→摩擦板40→夹具39→接合凸起34→接合部25c→卷绕轮25传递,但在卷绕轮25不能转动时,摩擦板40相对夹具39空转,使卷绕轴28的回转力的传递中断。
在热压箔1的卡盘27嵌入的位置上,设有检测有无卡盘27的检测装置即限位开关29,在卡盘27被嵌入后,限位开关29的状态起变化,检测有无卡盘27。当从上位发出执行热压箔指令时,CPU50(图28)校验该限位开关29的状态,只有在放有卡盘27时才进行热压箔动作,在无卡盘27时,不进行热压箔动作,对上位进行信息发送。
搬送滚柱3的回转力从皮带42→第1齿轮43→第2齿轮44→第3齿轮45→卷绕轴28传递。第2齿轮44是一种向上传动的齿轮,在搬送·卷绕用电机5沿卷绕方向回转时,在反向回转时,第2齿轮44与第3齿轮45分离,不传递回转力。即,在热压箔失败为使附加价值媒体2反向搬送而使搬送·卷绕用电机5返向回转时,第2齿轮44与第3齿轮45分离,故卷绕轴28不反向回转。这样,在卡盘27内已经被卷绕轮25卷装的热压箔带4不会产生松驰而落出到卡盘27内的现象。可防止被卡住。第2齿轮44支承在杆73上,杆73以第1齿轮43的回转中心为中心摆动,可使第2齿轮44移动(图33(A)、(B))。
在热压箔组件1本体上设有可与制动器37接合的制动杆46。该制动杆46通过支臂7的上下运动而从图12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14所示的位置,开闭操作限位开关72。即,若制动杆46移动到上位(图12的位置),则限位开关72不关闭。制动杆46的凸起部46a移动到在与制动器37的切口部37a对置的状态下的上位。因此,通过制动器37和制动杆46,可用限位开关72检测控制滚筒33的回转。即,制动器37、制动杆46和限位开关72就是检测控制滚筒33和检测热压箔带4结束的检测构件。并且,该检测构件也是检测控制滚筒33的回转和检测热压箔带4卷绕动作状态的构件。
确认部9例如被配置在由搬送滚柱3搬送的复印在附加价值媒体2上的与热压箔71相对的位置,为了能检测到热压箔71的反射光,例如图26所示,设有反射型发光受光元件47,可检测热压箔的位置及其反射率。如图27的回路图所示,反射型发光受光元件47由白色LED48和光电晶体管47组合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由此可检测贴在附加价值媒体2表面上的热压箔71等的反射光。由光电晶体管49检测的光经电流变换后输出,但此时的反射光输出根据光量的大小进行变化,例如,来自白色LED48的光在光反射率高的热压箔上的反射与在反射率较低的纸部表面上的反射,两者输出当然是不一样的。
如图28所示,CPU50与ROM51RAM52、计时器53、通信驱动器54、IO端口55连接。在IO端口55上,连接着驱动陶瓷加热器6的晶体管56、检测陶瓷加热器6(热印版13)温度的热敏电阻21、驱动使加热器部件14上下运动用的印模用电机(加热器部件上下用电机)17的驱动器57、检测加热器部件14位置的位置传感器58、搬送附加价值媒体2和将热压箔带4卷装在卡盘27内用的搬送·卷绕用电机(媒体搬送用电机)5驱动的电动驱动器59、检测附加价值2位置的多个媒体位置传感器60、61、检测有无卡盘27的卡盘传感器(限位开关)29、检测热压箔带4结束的末尾传感器(限位开关)72、确认热压箔是否正常的确认传感器(反射型发光受光元件)47。并且,利用通信功能还可从外部进行控制。若不使用通信功能,也可单独动作。
以上结构的热压箔组件1按以下方式进行动作。
首先,在待机状态下,附加价值媒体2、全息照相箔(热压箔)带4、加热器部件14和底座20处于图11和图12所示的位置关系。此时,进行热压箔的加热器部件14和底座20不在媒体通道62上,处于待避状态。陶瓷加热器6例如预热到70-80℃左右。通过预热到这一范围的温度,就可在数秒钟内加热到可热压箔的例如100℃左右的温度,可迅速地进行热压箔,但预热不是必需的,在优先考虑防止耗电等的场合下也可不进行预热。
在此状态,一旦向投入部63投入附加价值媒体2,则第1媒体位置传感器60接通,搬送·卷绕用电机5启动。由此,搬送滚柱61回转,搬送附加价值媒体2。当附加价值媒体2被搬送到第2媒体位置传感器61接通的位置时,第2媒体位置传感器61就接通,搬送·卷绕用电机5停止,在该位置上进行热压箔。
即,驱动印模用电机17,通过凸轮15使支臂7上升,与支臂形成一体的加热器部件14在夹住全息照相箔带4和附加价值媒体2的状态下向上方的底座20加压(图13)。此时,因支臂7向上方移动,故制动杆46移至图14所示的位置,制动杆46的凸起部46a从制动杆37的切口部37a脱出,同时制动杆46的一部分使处于下方的限位开关72接通。
在由加热器部件14加热和加压的热压箔时,一旦全息照相箔复印到附加价值媒体2(图17(b)),则支臂7开始向下方待避,形成一体的加热器部件14也向下方待避。即,加热器部件14与全息照相箔带4分离,处于待避状态。
在加热器部件14处于与全息照相箔带4分离的时区内,搬送·卷绕用电机5启动,搬送滚柱3回转,开始为排出媒体的搬送。同时,卷绕轴28也开始回转。即,回转力从搬送滚柱3通过皮带42,依次传向第1齿轮43→第2齿轮44→第3齿轮45,与齿轮3形成一体的卷绕轴28回转,进行热压箔带4的卷绕。即使在媒体搬送方向逆转时,为使卷绕轴28不随其反向回转(使卷装后的全息照相箔松驰的回转),只有在搬送滚柱3逆转时通过第2齿轮44与第3齿轮45啮合分开,就可不传递回转力。
热压箔后的全息照相箔带4以稍许有点熔化的状态粘附在附加价值媒体2上,媒体搬送后的全息照相箔带4也受附加价值媒体2的拉伸,形成一体进行搬送。受该附加价值媒体2的拉伸,全息照相箔带4被送出,卷绕有全息照相箔带4的控制滚筒33也按这一送出量转动。如上所述,该控制滚筒33的凸起部33a与和制动器37一体回转的回转体38的销子38a相接合,制动器37也按照与控制滚筒33同一的量进行回转。
在支臂7下方待避的同时,制动杆46因限位开关72的施力而向上方摆动,但只需利用控制滚筒33稍许的回转,制动器37的开口部37a的位置就与控制杆46的凸起部36a分离,在此状态下,因凸起部46a作用于制动器37,故使制动杆37继续处于可回转状态(图15)。
通过全息照相卷绕轴28的回转,可持续地卷绕全息照相箔带4,但只有全息照相箔带4送出的这一量可使与该带4摩擦接合的控制滚筒33回转,制动器37也回转,不久,制动杆46的凸起部46a嵌入制动杆37的开口部37a,成为使制动器37和控制滚筒33停止转动的状态(图16)。
在控制滚筒33不能转动的状态下,一旦继续媒体搬送,则扭转限制器36的摩擦板40空转,将传向卷绕轮25的卷绕力切断。具体地讲,当控制滚筒33不能回转时,因全息照相箔带4与控制滚筒33的摩擦阻力,会使卷装全息照相箔带4所需的力增大,结果是上述的扭转限制器36空转,全息照相箔带4的卷绕停止。
即,从热压箔开始至结束的期间,制动器37转动相当于开口部37a间隙的约108度。也就是说,接合的控制滚筒也约转动180度,全息照相箔带4只送出控制滚筒33周长的一半。这样,为了进行下一次热压箔,全息照相箔带4新的部分面向着陷落部8。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热压箔每一次所需的长度来决定该控制滚筒33的外径尺寸。
在此状态下,结束热压箔。然后,由检验部9确认热压箔71是否正常复印,若复印正常,则从投出部出发送出附加价值媒体2,若复印不正常,则搬送·卷绕用电机5反转,将附加价值媒体2退回排出到投入部63。
下面说明全息照相箔带4的带条末尾检测。一旦在热压箔中无全息照相箔带4,则因控制滚筒33不能转动,故制动杆46不能完全上来,限位开关72继续接通(继续图15的状态)。即使在全息照相箔带4被拉出到最后,带条4的终端在卷出筒26上被停止的场合,也由于带条4不能送出,故控制滚筒33不能转动,制动杆46完全不能上来,限位开关72同样继续接通。这样,在限位开关72继续接通的状态下检测带条的末尾。
下面说明卡盘27是否已装填的检测。在将卡盘27装填好之后,按压限位开关29的杆29a,使限位开关29接通。由此来检测卡盘27的装填。
该热压箔组件1如本实施例所述,除了装入正本显示作成装置80内之外,也可单独地如图29所示那样放在小型零售店、自助服务终端设备等的店铺内,顾客或店员通过操作通信末端装置65进行支付处理等,进行由网络66连接的中央服务程序67及通信,在预先印刷好的票证、优待券等附加价值媒体2上,贴上例如全息照相箔之类的高安全性热压箔71,再通过由反射型光电遮断器等组成的检验部9,进行热压箔是否正常,确认只有正常由印模加工处理的附加价值媒体2才能投出。
图30表示该流程。由此,使用热压箔组件就可进行热压箔,可防止利用彩色复印、扫描和彩印等方法来制造的伪造票证·优待券。另外,图17表示在标签上进行了全息照相箔的热压箔处理。
热热压箔组件1可按需要每一张进行热压箔,可提供出难以伪造的高安全性的票证、优待券。
又由于热压箔带4被放置在卡盘27内,因此可在店铺内简单地调换。并且,不能从卡盘27中单独取出热压箔带,故难以伪造。
又由于设有热压箔带4的末尾传感器(限位开关)72,因此可将使用完热压箔带4的这一情况通过操作员或网络通知控制中心。
又由于设有有无卡盘的传感器(限位开关)29,因此可防止在无热压箔带4的状态下复印的错误。
又由于对陶瓷加热器6进行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控制,因此可始终在最佳的热压箔条件下进行操作。
又由于采用热容量小的小型热印版13及其陶瓷加热器6,因此几乎不需要等待时间就可进行热压箔。
又由于装置小型,因此可在店铺中根据需要而一张一张地热压箔。
又由于设有确认部9,因此可防止不良复印品的投出,送出的附加价值媒体安全性高。
又由于只要是利用热和压力进行复印方式的箔均可适用,因此可装入各种各样的安全功能,更能提高安全性。又由于使用的是装饰用的金、银、萤光及其它类型的箔,因此可对店铺中的平板状媒体提高附加价值,也可以娱乐性为目的考虑使用。
又由于被复印的附加价值媒体2只要是塑料等平板状均可适用,因此可提高各种各样附加价值媒体2的安全性。
又由于陶瓷加热器6的热容量小,只有在需要时才加热,因此消耗能量少,对改善地球环境有利。
又由于卷出筒26和卷绕轮25安装在1个盘卡27内的同轴上,因此可在店铺中简单地调换。并且,不能从卡盘27内单独地向外取出热压箔带4,故难以恶意使用。
又由于可将热压箔带4的卷绕量控制成一定量,因此可防止无效地卷装,从而可高效率地使用热压箔。
另外,通过自动检测热压箔带4的结束,可防止在无热压箔带4的状态下进行热压箔。
另外,由于卷绕轴28只能向卷绕方向回转,因此在热压箔失败而不能向用户投出附加价值媒体2等的场合,即使反向回转驱动也不会使卡盘27内的热压箔带4松驰,始终可进行高质量的卷绕,可防止产生卡住。
又由于在卷绕筒25上设有凸缘25a,故不会产生卷绕紊乱现象,卷绕力始终保持稳定,因此不会产生装置卡死。
上述形态是本发明较好的形态一例,但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说明中,是以票证作为附加价值媒体2的例子来说明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信用卡。在此场合,可在信用卡的发行装置的最后工序上,将全息照相箔71热压箔在卡片上再向客户发行。
又,热压箔71还可通过贴附磁性条纹,在其上面写入磁性信息,记录用户信息等,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又,热压箔71还可在信用卡等的背面贴附署名箔。
又,也可用1台热压箔组件来贴附全息照相箔、磁性条纹等多种热压箔71。
又,热压箔也可由1个热压箔组件1来进行全息照相箔、磁性条纹和署名箔的贴附。
又,也可预先在设有磁性条纹的卡片(媒体)上写入磁性信息,然后再贴附全息照相箔71。
又,如图31所示,也可设置重叠和保管许多热压箔用媒体的叠放器。
又,如图32所示,作为自助服务终端设备中的自动票证·优待券发行装置的组件,也可设置在票证·优待券的印刷装置(打印组件)69的下一道工序部,在印刷结束后的附加价值媒体2上贴附热压箔,再向用户送出附加价值媒体。即,在具有自动票证·优待券发行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设备70上,设置印刷好的附加价值媒体2的供给·排出机构、卷装热压箔带4的卷绕用电机5、具有陶瓷加热器6和支臂7的向热压箔带4和附加价值媒体2施加压力并在附加价值媒体2上复印热压箔的印模部8、确认按压热压箔是否正常的确认部9,以此构成自助服务终端设备70。
又,也可将上述的热压箔组件1组装在卡片发行装置中。即,在设有附加价值媒体的卡片供给·排出机构3、向卡片的数据读取·写入部(磁头、IC头等)、在卡片上刻印压花文字的压花机以及与主人联系的通信部的卡片发行装置中,也可设置数据的写入和刻印压花文字的卡片供给·排出机构3、卷装热压箔带4的卷绕用电机5、设有陶瓷加热器6和支臂6的向热压箔带4和卡片施加压力并在片上复印热压箔的印模部8、确认按压热压箔是否正常的确认部9,以此构成卡片发行装置。
从以上说明中得知,若采用技术方案1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文书作成部和防伪复印部根据来自控制部的指令而连动,用一连串动作进行用纸搬送,在由打印和复印作成文收投出之前的动作中,使用防伪装置贴附正本显示,可作成具有正本识别功能的文书。因此,在打印机或复印机等原有的便利功能的基础上,可按需要贴附防伪用识别显示并发行文书等。这样,就可容易实现与复印机或打印机等连动的难以伪造和复制的正本显示。
若采用技术方案2的正本显示装置,可在文书的印刷和热压箔方式的箔等的热复印的一连串动作中进行文书作成和正本显示。并且,在采用卡盘式的热压箔组件时,因可通过更换卡盘来调换箔,故十分简便。
若采用技术方案3的正本显示装置,通过附在卡盘和热压箔组件上的识别码来进行卡盘与装置相互间的认证或者依靠操作复印机时的认证来判别卡盘是否是真的,以确保高安全性。
若采用技术方案4的正本显示装置,由于设有附有识别码的卡盘,可认证它是真的,并可用作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中的防伪复印部,因此可通过热压箔组件来识别可调换的卡盘,自动判别是否正确使用了正规的卡盘,从而可防止卡盘被装入其它机器中进行工作,避免产生在防伪复印时正本显示被伪造的现象。又,通过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与卡盘相互间的认证或操作复印机时的认证,既可确保安全性,又可利用识别标签等的别码来进行卡盘的流通管理。
若采用技术方案5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由于可将电子文件作为正本,从该正本作成二次性的正本,因此,作为电子文件保管的正本可根据需要进行印刷,通过在该印刷物上盖章以表示发行的证明。在此场合,在打印和复印的原有的便利功能的基础上,适用于具有高安全性的正本发行。

Claims (4)

1.一种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媒体上作成文书的文书作成部、在所述媒体上进行正本显示的防伪复印部、搬送所述媒体的搬送装置以及根据操作部输入的信号而控制这些动作的控制部,所述媒体一边由搬送装置在所述文书作成部与所述防伪复印部之间搬送一边进行正本显示,所述防伪复印部就是具有卡盘的热压箔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有所述卡盘的热压箔组件上附有识别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电子文件作为正本,从该正本作成二次性的正本。
4.一种热压箔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附有识别码的卡盘,可认证其是真的,并可用作正本显示作成装置中的防伪复印部。
CNB011211695A 2000-06-02 2001-06-04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8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66752A JP2001348014A (ja) 2000-06-02 2000-06-02 原本表示作成装置およびホットスタンプユニット
JP166752/00 2000-06-02
JP166752/2000 2000-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8273A CN1328273A (zh) 2001-12-26
CN1232889C true CN1232889C (zh) 2005-12-21

Family

ID=18670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116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889C (zh) 2000-06-02 2001-06-04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050714A1 (zh)
JP (1) JP2001348014A (zh)
CN (1) CN12328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0383B2 (en) 2000-08-14 2007-05-01 Sd3, Llc Detection system for power equipment
US7350445B2 (en) * 2003-08-20 2008-04-01 Sd3, Llc Brake cartridge for power equipment
US20050139056A1 (en) * 2003-12-31 2005-06-30 Gass Stephen F. Fences for table saws
US7610836B2 (en) * 2000-08-14 2009-11-03 Sd3, Llc Replaceable brake mechanism for power equipment
US7055417B1 (en) * 1999-10-01 2006-06-06 Sd3, Llc Safety system for power equipment
US6606942B2 (en) * 2001-02-26 2003-08-19 Armin Steuer Die stamping method and die stamping device
JP2005251156A (ja) * 2004-02-05 2005-09-15 Ricoh Co Ltd 電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デジタル証明書を記憶した部材、デジタル証明書取得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証明書設定システム
JP4474963B2 (ja) * 2004-03-23 2010-06-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後処理方法
US20060088160A1 (en) * 2004-10-27 2006-04-2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printing a security stamp with custom logo o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JP5137451B2 (ja) * 2007-04-19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33451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方法
JP6687528B2 (ja) * 2014-03-24 2020-04-22 エムジーアイ デ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金メッキ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079027A (zh) * 2018-09-30 2018-12-25 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压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9362A (en) * 1930-07-31 1934-02-27 Peerless Roll Leaf Co Inc Process and machine for impressing and embossing covering material
EP0196431B1 (de) * 1985-03-21 1992-11-11 Felix Brunner Verfahren, Regelvorrichtung und Hilfsmittel zur Erzielung eines gleichförmigen Druckresultats an einer autotypisch arbeitenden Mehrfarbenoffsetdruckmaschine
US5163368B1 (en) * 1988-08-19 1999-08-24 Presstek In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error correction and ink regulation control
EP0433575B2 (de) * 1989-12-21 1999-10-06 Electrowat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Vorrichtung zum Aufkleben von Marken aus einer Prägefolie
AU650636B2 (en) * 1990-02-05 1994-06-30 Molins Plc Image appl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4110801C1 (zh) * 1991-04-04 1992-05-27 Kurt 4040 Neuss De Lappe
DE4404128A1 (de) * 1993-02-19 1994-08-25 Gao Ges Automation Org Sicherheitsdoku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69402911T2 (de) * 1993-05-17 1997-11-27 De La Rue Giori Sa Vorrichtung zum Auftragen von Bildern in einer Sicherheitsdruckmaschine
WO1995029813A1 (en) * 1994-04-28 1995-11-09 Nilpeter A/S A print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rinting module
DE19506425B4 (de) * 1995-02-24 2004-11-1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Offsetdruckverfahren
EP0985548B1 (fr) * 1998-09-08 2002-10-23 Kba-Giori S.A. Machine d'impression de sécurité sur des papiers-valeu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050714A1 (en) 2002-05-02
JP2001348014A (ja) 2001-12-18
CN1328273A (zh) 2001-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889C (zh)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TW577814B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KR100688145B1 (ko)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방법
EA003957B1 (ru) Система выполнения транзакций
WO2000012315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image, et objet sur lequel l'image a ete transferee
TW568839B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EP1776238B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eets inserted vertically, in particular an automatic validating machine for documents, such as cheques
JP2009528934A (ja) 両面感熱印字システム及び感熱媒体
JP4455299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印刷方法
JP2001030465A (ja) ホットスタンプ箔用カセット及びホットスタンプ装置
JP2005332141A (ja) 通帳類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4074635A (ja) 被転写媒体、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US11932026B2 (en) Head unit and printing unit
JP4515743B2 (ja) 通帳類印刷装置及び通帳類印刷方法
JP2004074557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365997B2 (ja) カード発行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144756A (ja) 通帳類捲り装置
JP2003252498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747706B2 (ja) 再転写プリンタ
JP2001138558A (ja) 熱転写印刷装置、受像体
JP2005349700A (ja) 通帳類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5319640A (ja) 個人認証媒体発行装置
JP2005246792A (ja) 通帳類印刷装置及び通帳類印刷方法
JP2007076054A (ja) 通帳類作成装置
JP2017007298A (ja) プリンタ、インクリボ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DEC SANKYO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ANKYO SEIKI MFG. SEISAKUSHO K.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agano

Patentee after: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KK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