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8664C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8664C
CN1208664C CNB021226555A CN02122655A CN1208664C CN 1208664 C CN1208664 C CN 1208664C CN B021226555 A CNB021226555 A CN B021226555A CN 02122655 A CN02122655 A CN 02122655A CN 1208664 C CN1208664 C CN 12086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226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2440A (zh
Inventor
大田阳子
西泽重喜
深山宪久
小林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 Ltd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 Ltd,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86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86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夹住液晶层的一对基板、设在该基板的一侧的显示面及配置在该基板的另一侧的照明装置。本发明在沿着与前述显示面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前述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形成遮光膜,以防止自前述照明装置透过前述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发生漏光。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所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防止来自背光单元的漏光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STN(超扭转向列)方式、或TFT(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模块现被广泛用作为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的显示装置。
这些液晶显示模块包含:在周围配置有驱动电路部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照射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单元。
例如,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是将形成有彩色滤光层的滤光层基板与形成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的TFT基板,通过形成在两基板的周缘部的密封部件,以使形成有取向膜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予以贴合,将液晶注入密封在两基板间,形成液晶显示面板。
这种技术记载在如日本专利特公昭60-19474号公报、实开平4-22780号公报中。
通常,液晶显示面板是由具有显示窗的矩形框予以覆盖,该框的显示窗区域构成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框的显示窗周围区域通常称为框边区域。
而且,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窗区域上配置有偏振片。
另一方面,若设背光单元所照射的光为100%,则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的光(实际上使用者所观察到的光)大体不超过10%。剩下的约90%的光是在液晶显示模块内部衰减流失。
前述框边区域的功能也在于作为遮光板,用于防止自背光单元所照射的光中的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光以外的光(前述剩下的约90%的光)的一部分漏出至使用者侧。
近年来,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的外形尺寸并无变化,而显示面的面积则显著变大,即大画面化。
随之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也希望能保持原外形尺寸而使显示区域大画面化。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为能保持原外形尺寸并加大显示区域,必须将前述框边区域更加狭窄化(即狭框边化)。
但是,通过该狭框边化,前述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用的光以外的光(前述剩下的约90%的光)的一部分,会从框与偏振片间漏出至使用者侧,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周围部分(与框的边界部分变亮)发光,因此显著影响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技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防止从液晶显示元件的侧面射入而从上侧盒(case)与偏振片间漏出的照明光漏光,而可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目的与新颖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及附图即可明白。
以下简单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发明中代表性的概要。
即,本发明的第1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元件(也称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一对基板(例如主面互相重合配置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及夹在其中的液晶层,并以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主面为显示面(对使用者显示图像的面);及照明装置(侧边型或正下方型的背光),其设在前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前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主面上;其中在沿着与前述一对基板的前述显示面交叉方向(即所谓液晶显示元件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遮光膜。
遮光膜的膜厚设定厚度为对液晶显示元件的厚度方向不增加即可。
例如,对前述一对基板侧面,以同样的厚度从前述一对基板的任一个都涂敷光透过性低的材料(遮光材料),或将这种遮光材料的带或密封件以跨过此一对基板侧面的方式贴装,来将前述遮光膜设在该基板侧面。较佳的遮光膜的一例是具有大体均一的膜厚。
本发明的第2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与第2基板;及密封部件,其设在前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各主面(互相相对的第1基板的第1面及第2基板的第1面)的周边部之间,形成封入液晶的空间;且前述密封部件具有注入口,用于将液晶注入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主面间;而且,前述注入口由密封部件予以封塞;其中至少在设有前述密封部件的侧的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侧面,设有遮光膜。
密封部件是从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中的任一个的主面观看,除了前述注入口外,形成为环状。
在此密封部件的回路与第1及第2基板的主面间所围住的空间形成液晶层。
封塞住前述注入口的密封部件多是形成向此密封部件的环状外侧突出;也有可能具有比密封部件高的光透过率。而且,较佳的遮光膜的一例以前述本发明的第1例的形态为准。
而且,与第1例同样的,第2例也可使用于采用具有充分的光透过性的绝缘性材料(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绝缘材)所成的第1及第2基板,在这些基板的一侧设置照明装置,在另一个主面上显示图像的所谓的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3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其在一个主面(第1面)上将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该像素具有开关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或薄膜二极管)及与其连接的像素电极者;第2基板,其一个主面(第1面)与前述第1基板的一个主面相对;液晶层,其被封入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各个前述一个主面(各第1面)间;及端子部,其将驱动电压供给至沿着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相互交叉的两边的各周边部所设的前述开关元件;其中在沿着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上形成有前述端子部的2边所分别相对的另外2边中的至少一边的该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侧面上,设置遮光膜。
本发明的第3例的构造,是在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设有端子部的相邻2边所相对的另外2边(这些也相邻接)未设端子部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用于所谓仅从基板主面的相对的一对的边的单侧,对开关元件进行电压施加或信号供给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
遮光膜可设在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形成有前述端子端的2边所分别相对的另外2边上。此例的第1基板在使用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称为TFT基板。薄膜晶体管是使用具有由例如非晶态或多结晶硅所成的信道的场效应晶体管,薄膜二极管是使用层积例如金属或合金膜-绝缘膜-金属或合金膜的MIM组件。
本发明的第3例的较佳实施形态之一是在沿着前述第1基板的设有端子部的2边的周边部,装设驱动各前述像素电极的半导体芯片(也称为半导体集成电路或IC)。
而且,本发明的第3例是在前述第1基板的第1面(与前述第2基板相对的主面)的显示区域,将多个像素(像素电极)配置成矩阵状(二维),将覆盖此第1基板及第2基板周围并具有使前述显示区域露出的开口的遮旋光性框形构件(所谓上侧盒),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侧(使用者观看前述显示区域的侧),覆盖与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前述液晶层相反侧的主面周缘。
以上述本发明的第3例为基础的本发明的第4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元件,包含:第1透明绝缘基板,在一个主面上将多个像素电极配置成矩阵状;第2透明绝缘基板。其一个主面是与前述第1透明绝缘基板的该一个主面相对;及密封部件,设在前述第1及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各个该主面的一个周缘之间;在该主面间形成封入液晶的空间;及上侧盒,具有遮旋光性且为框形,其覆盖前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前述第1及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侧面,且具有开口,以将前述透明绝缘基板中的一个的前述另一个主面露出作为显示区域;前述液晶显示元件具有沿着前述透明绝缘基板的任一个的主面的第1边及比该第1边长且与其交叉的第2边;其中沿着前述第1透明绝缘基板及前述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前述第1边(所谓的短边)的一个侧面,与沿着前述第2边(所谓的长边)的一个侧面,各设有遮光膜。
而且,较佳的遮光膜的一例,是以前述本发明的第1例的形态为准。而且,与第1例相同的,第3例及第4例也可用于采用具有充分的光透过性的绝缘性材料(玻璃或塑料等透明绝缘材料)所成的第1及第2基板,在这些基板的一侧设置照明装置,在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显示图像的所谓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本实施例中,前述第1及第2基板各在第2面具有遮光板,前述遮光膜是,前述侧面与前述第1基板的第2面的未形成有前述偏振片的区域,或者,前述侧面与前述第2基板的未形成有前述偏振片的区域,连续地形成。
而且,本发明在前述显示面的相反侧的面上所设置的偏振片的沿着与前述显示面垂直相交的方向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上,也形成有前述遮光膜。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中,前述遮光膜是通过粘接剂粘接在前述侧面上的黑色带所构成。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态中,前述遮光膜是由添加黑色颜料的聚酯类树脂所构成,且不通过粘接剂而是形成在前述侧面上。
此处,前述聚酯类树脂是包含: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的共聚物。
而且,前述黑色颜料包含碳黑、及金属系黑色颜料的至少一种。
而且,前述遮光膜的膜厚约40~120μm。
而且,本发明的第5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照明机构,其设在前述液晶显示元件(如具有前述构造者)的显示面的相反侧的面上;而前述照明机构在与前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对的侧的面上具有扩散板;前述扩散板在至少一边的周边部具有黑色部分;前述扩散板的前述黑色部分被弯曲配置成覆盖前述第1基板及第2基板的沿着与前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的侧面的至少一个侧面。
根据前述方案,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可防止从液晶显示元件的侧面射入而从上侧盒与偏振片间漏出的照明光的漏光,可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LCM)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模块的1像素与及周边的平面图。
图3为表示图2所示D-D′切断线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形成有密封部件的区域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是图1所示A-A′切断线的剖面构造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形成有密封部件的区域与形成有黑矩阵的区域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7是与图6相同部分的剖面构造是未形成有侧面遮光膜的情况的剖面构造图。
图8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自偏振片与框之间向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使用者侧)漏出的漏光的说明图。
图9是与图7相同部分的剖面,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框所覆盖的区域大的情况的剖面构造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变形例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遮光膜的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13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上扩散板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变形例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变形例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而且,在用于说明实施形态的全部附图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形态1]
(使用本发明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基本构造)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LCM)的概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LCM)包含:由金属板构成且呈矩形的框(上侧盒)4,液晶显示板5(LCD,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背光单元。
液晶显示面板5是将形成有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等的TFT基板、及形成有对置电极、彩色滤光层的滤光层基板,隔以预定的间隙予以重合,通过该两基板间的周缘部附近设成框状的密封部件将两基板予以粘合,除此之外,从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上所设的液晶注入口,将液晶注入两基板间的密封部件内侧予以密封,再在两基板外侧贴上偏振片而构成。
在这里,在TFT基板的玻璃基板上搭载由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构成的多个漏极驱动器及栅极驱动器。
该漏极驱动器经柔性印刷电路板1,被供给驱动电源、显示数据及控制信号;栅极驱动器经柔性印刷电路板2被供给驱动电源及控制信号。
这些柔性印刷电路板(1,2)与设在背光单元后侧的驱动电路基板3连接。
而且,搭载有多个漏极驱动器及栅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面板5收纳在具有显示窗的框4及背光单元之间。
框4的显示窗区域构成液晶显示模块(LCM)的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即框4的显示窗周围的区域,通常称为边框。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背光单元构成为,把冷阴极荧光灯16、楔形(侧面形状为梯形)导光体9、扩散片(6、8)、透镜片7、反射片10按照图1所示顺序嵌入在具有侧壁且形成框状的模14中。
而且,在图1中,11为橡胶衬套、12为连结器、18、19为缆线。
(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像素部的构造)
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模块的1个像素及其周边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D-D′线剖面图。
在图2、图3中,101、102为玻璃基板(SUB1,SUB2)、103为黑矩阵(BM),104a、104b、104c分别为R(红)、G(绿)、B(蓝)3色的彩色滤光片(FIL(R)、FIL(G)、FIL(B))、105、115为保护膜(PSV1、PSV2),106、107为取向膜(ORI1、ORI2),110为液晶层(LC),111、112为偏振片(POL1、POL2),113为像素电极(ITO1),114为共用电极(ITO2),116为栅极(GT),117为源极(SD1),118为漏极(SD2),119为非晶态硅(AS),120a、120b为薄膜晶体管(TFT1、TFT2),121为数据线(DL),122为栅极线(GL),123为保持电容(Cadd),124为绝缘膜(GI),125、126、127、128为硅氧化膜(SIO)。
在图2、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像素是配置在相邻的2条扫描信号线(栅极线(GL))与相邻2条视频信号线(数据线(DL))的交叉区域(4条信号所围住的区域)内,各像素包含:2个薄膜晶体管(120a、120b)、像素电极113、及保持电容123。
栅极线122在图2中是向左右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配置多条;而数据线121在图3中是向上下方向延伸,在左右方向配置多条。
各薄膜晶体管(120a、120b)具有:栅极116、用作为栅极绝缘膜的绝缘膜124、非晶态硅119、源极117、及漏极118。
栅极116为从栅极线122向垂直方向突出的形状,与栅极线122相连续形成为一体,而且,栅极116与栅极线122是由单层的第2导电膜(g2)形成,而在栅极116与栅极线122上形成阳极氧化膜(AOF)。
源极117与漏极118是由与N(+)型半导体层(d0)接触的第2导电膜(d2)及形成在其上的第3导电膜(d3)所构成,而且,漏极118与数据线121连接,源极117与像素电极113连接。
而且,数据线121由与漏极118同层的第2导电膜(d2)及形成5及其上的第3导电膜(d3)构成,像素电极113由透明的第1导电膜(d1)形成。
在图2、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在玻璃基板102内侧(液晶层侧)依次层积:彩色滤光层(104a、104b、104c)及黑矩阵103、保护膜115、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共用电极114、及取向膜107,这些构成滤光层基板。
在玻璃基板101内侧(液晶层侧)依次层积:栅极116及栅极线122、绝缘膜124、非晶态硅119、像素电极113、数据线121、源极117、漏极118、保护膜105及取向膜106,这些构成TFT基板。
而且,在玻璃基板(101、102)外侧分别形成偏振片(111、112),并在各玻璃基板(101、102)的两面上通过浸涂处理形成硅氧化膜(125~128)。
而且,图3中虽未图示,但在液晶层110中封入有用于使液晶层110厚度保持均一的间隔体(spacer)。
图4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形成有密封部件的区域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是为图1的A-A′线的剖面构造图。
在图4中,17为灯反射片,130为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130如图5所示,在滤光层基板与TFT基板的周缘部的、滤光层基板与TFT基板之间除了液晶注入口131之外形成为框状。
而且,在图5中,在标记为符号130的由2条线所夹住的区域表示密封部件。
本实施形态中,黑矩阵103由添加了例如碳黑等黑色颜料的丙烯基、环氧基、聚酰亚胺等有机树脂膜构成。
该黑矩阵103如图5所示,跨越像素部延长至形成有密封部件130的区域为止,除了液晶注入口外,与一部分密封部件130重叠。
如此,本实施形态可遮蔽自密封部件130附近区域漏出至显示面侧的来自背光单元的漏光。
而且,在图5中,在标记为符号103的由2条线所夹住的区域,是跨越像素部延长至形成有密封部件130的区域为止的黑矩阵103,表示在像素部周边形成框边状的黑矩阵。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跨越密封部件130的全周而除去大致由对玻璃基板或密封部件130粘接强度低的有机膜构成的黑矩阵的一部分,设置了黑矩阵103与密封部件130未重叠的部分,因此,在该未重叠的部分中,成为玻璃基板102/保护膜115/密封部件130的粘接强度高的组合,可提高密封区域的粘接强度。
而且,玻璃基板101中的密封部件130与黑矩阵103未重叠的区域的背光单元侧的面上,形成有遮光膜150。
由此,在密封区域中,遮蔽从密封部件130与黑矩阵103未重叠的区域向显示面侧漏出的来自背光单元的漏光。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特征)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端部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是图1的B-B′线剖面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形态是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侧面(沿着与液晶显示面板5垂直的方向的侧面)上形成有侧面遮光膜200。
在图6中,省略未示出密封部件130。
以下说明该侧面遮光膜200的功能。
图7是与图6相同部分的剖面构造,是表示未形成有侧面遮光膜200的情况的剖面构造图。
如前所述,若设由背光单元所照射的光为100%,则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光(实际上使用者所观察到的光)约不超过10%。剩下的90%的光是在液晶显示模块内部衰减丧失。
因此,如图7所示,前述剩下的约90%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模14,漏出至框4与模14间的空间(图7的210的空间),该光的一部分是自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射入至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
而且,其中的一部分是如图7(a)所示,从偏振片112与框4之间漏出至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面侧(使用者侧),如图8所示,使得液晶显示面板5的与框4邻接的周围部分变亮发光。
而且,即使在背光从液晶显示面板5后方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5的情况下,因为入射角度的关系,其中一部分成为在液晶显示面板内行进的光(图7(c)所示的光),该光在液晶显示面板5的侧面(具体上是为玻璃基板(101、102)的侧面)反射。
该被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也如图7(b)所示,是从偏振片112与框4之间漏出至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面侧(使用者侧),使液晶显示面板5的框4所邻接的周围部分变亮发光。
由此,现有的液晶显示模块,存在在液晶显示面板5上显示的显示品质显著受影响的问题。
但是,本实施形态如前所述,是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形成有侧面遮光膜200。
因此,可防止通过模14漏出至框4与模14间的空间(因7的210的空间)的光的一部分,从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入射至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
同样地,可防止在液晶显示面板内行进的光,在液晶显示面板5的侧面反射。
而且,上述问题是由于狭框边化而更加显著的问题。以下说明此点。
图9是与图7相同部分的剖面构造,是表示由液晶显示面板5的框4所覆盖的区域大时的剖面构造图。
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模14漏出至框4与模14间的空间(图7的210的空间)的光的一部分从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入射至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由于从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朝向偏振片112与框4之间的光如图9(d)所示,在玻璃基板102与空气的接口被全反射,不会漏出至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面侧(使用者侧)。
而且,如图9(e)所示,从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入射而漏出至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面侧(使用者侧)的光,被框4遮光。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在液晶显示面板5的周边区域由框4所覆盖的区域的宽度在特别是1.5mm以下的情况下,可谓效果特别大。
而且,如图5所示,在玻璃基板102的液晶层110侧,黑矩阵103形成为延伸至密封部件130的区域为止。
因此,前述的漏光,在形成有密封部件130的区域没有大的问题,但在形成有液晶注入口131的区域则因未形成有黑矩阵103,该漏光问题显著。
因此,该侧面遮光膜200也可形成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的全部侧面上。但是,该侧面遮光膜200依前述理由及以下记载的理由,希望能形成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中,包含液晶注入口131侧的面,与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边相连续的侧面以外的2侧面侧的侧面。
即,在玻璃基板101的液晶层110侧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并在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边的周边部,形成端子部。
因此,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中,在与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边相连续的侧面上,形成遮光膜200的步骤,成为使液晶显示模块的制造步骤复杂化的要因。
而且,如后所述,侧面遮光膜200由于包含例如导电性的碳等,因此半导体集成电路(IC)发生短路的可能性大。
该侧面遮光膜200是由例如用粘接剂粘接的黑色遮光带(tape)、或添加黑色颜料的聚酯类树脂(例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modified alkylene ether terephthalate)的共聚物)构成。
在将侧面遮光膜200用后者的添加黑色颜料的聚酯树脂(例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的共聚物)予以构成的情况下,膜材料不会成粉状脱落,且由于成为带状连接的状态,具有在剥离时可连续剥离的特征。
在此情况下,侧面遮光膜200与前述黑色遮光带不同,并不经由粘接剂而是形成在TFT基板的玻璃基板101的侧面上。
而且,在此情况下,涂敷干燥后的厚度(膜厚)可形成为40~120μm(更优选为50~100μm),比偏振片111薄。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形成具有遮旋光性的树脂膜的技术也记载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133404号公报(以下称文献(A))。
该文献(A)公开了在将在一对基板间夹有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粘接固持在固持件(holder)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遮光构件(例如具有遮光效果的树脂)覆盖基板的外周端面(侧面)的技术。
但是,文献(A)所记载的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侧(其中,由于是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所以来自照明装置的光是照射至该显示面)所产生的载体,防止基板(硅基板)周边所设的液晶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误动作。文献(A)并未公开本发明人所意识到的潜在的照射在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的相反侧的背光的漏光问题。即,文献(A)公开了仅以框4覆盖住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面周缘,即可解决入射至此的光所引起的技术性问题。
而且,文献(A)所记载的遮光构件并非膜厚均一的遮光膜(所谓的薄膜状遮光膜),此外并未述及构成前述外部遮光膜的材料的细节。
特别是在文献(A)中,完全未记载用添加黑色颜料的树脂构成遮光膜。
本实施形态所述的侧面遮光膜200如前所述,是以适当的强度贴装在玻璃基板101的侧面,是否不会劣化成粉状而可保持带状形态的性质,取决于其材料的物理性质。
即,侧面遮光膜200的材料需具有:可粘接在玻璃基板101的粘性;及能将涂敷在此玻璃基板时的形状在外力(特别指将侧面遮光膜200从玻璃基板予以剥离的力)下能得以维持的弹性。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用粘弹性体作为侧面遮光膜200的情况,在可利用此液晶显示装置的环境温度(例如-40~+60℃)的范围中,侧面遮光膜200需呈现橡胶状的物性。
粘弹性体是如福泽敬司著“粘接技术”(高分子刊行会(公司),第7版1987年发行)的第14~20页(第2.2.1段、“作为粘弹性体的粘接剂”)所记载,在玻璃转移温度(Tg)以下为玻璃域、在此玻璃转移温度以上为橡胶域(在玻璃域冻结的分子锁开始运动的区域),而在比此玻璃转移温度高的温度成为流动域(实质上丧失弹性的区域)。
在以处在橡胶域的粘弹性体作为侧面遮光膜的情况,虽可以适度的粘性粘接在玻璃基板101上,但由于根据分子链的运动的自由度所造成的弹性可抵抗外力,可对干燥或剥离维持涂敷在玻璃基板时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若使用至少在此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时的环境的温度范围(例如0~+30℃)中可呈现前述橡胶域的物性的树脂材料(粘接剂)作为前述侧面遮光膜200,不限于本实施形态的聚酯树脂,可重现其优点。
根据前述刊物,粘接剂(固着剂)通常包含:弹性体(橡胶状弹性体)、粘接剂树脂、及软化剂(依情况可为微量的防止老化剂)。
在构成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遮光膜200的树脂材料(粘接剂)中,含有例如甲基乙基酮、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所谓溶剂材料,在该树脂材料中,发挥如前述粘接剂或软化剂的作用。
即,将侧面遮光膜200的原料涂敷在玻璃基板上,且即使在固化后,也将该溶剂材料适度的残留在侧面遮光膜200中,由此可确实得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遮光膜200对玻璃基板主面的适度的粘接性及维持涂敷时的(带形状)形态的效果。
例如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将粘接在玻璃基板101的侧面遮光膜200的材料的组成以气相色谱仪予以分析时,在其所包含的软化剂的检出峰值高度达其所包含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等树脂材料的检出峰值的一半以上时,侧面遮光膜200不仅具前述优点,还具有可从玻璃基板干净地剥离(剥离后侧面遮光膜200几乎不残留在玻璃基板上)的优点。
此优点由于将歪斜(歪斜变形)地在玻璃基板101上形成的侧面遮光膜200予以暂时剥离,再重新涂敷侧面遮光膜200,可修复液晶显示面板,所以可显著改善液晶显示装置完成的合格率。
而且,这种进一步的优点也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中所例示的材料,通过将构成侧面遮光膜200的树脂材料的物理性质设定成如前所述,可不限定于特定的组成。
而且,成为侧面遮光膜200的树脂由聚酯类树脂、黑色颜料、分散剂、溶剂构成。
此处,聚酯类树脂包含: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酯的共聚物,而且,黑色颜料是由碳黑所构成。
而且,分散剂由有机分散剂(例如乙酸正-丁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酯、异丁醇等)构成,溶剂由甲氧基丁基乙酯构成。
本实施形态中,该溶剂的含有量为30~60重量%。(更优选为45重量%)。
而且,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使用碳黑作为添加在聚酯类树脂的黑色颜料的情况,但除了碳黑以外,也可使用氧化钴粒子、氧化铬粒子、氧化钛粒子、氧氮化钛粒子等金属系黑色颜料。
根据使用本实施形态的侧面遮光膜200,可得以下效果:
(1)本实施形态的侧面遮光膜200的膜不会成粉状剥落、或部分剥离的故,可防止异物混入液晶显示模块内。
(2)本实施形态的侧面遮光膜200的涂敷、硬化后的膜是成带状连接的状态,在剥离此侧面遮光膜200的情况下可连续的剥离。
[实施形态2]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特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端部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是图1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
在图10中也省略未图示密封部件13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形态中,侧面遮光膜200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以外,还形成为延伸至玻璃基板(101、102)的形成有偏振片(111、112)的面,此点与前述实施形态不同。
在本实施形态中,该侧面遮光膜200也由例如用粘接剂粘接的黑色遮光带、或添加黑色颜料的聚酯类树脂(例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的共聚物)构成。
而且,该侧面遮光膜200希望能形成在: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中,包含液晶注入口131侧的面,与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边相连续的侧面以外的2侧面侧的侧面,及与其侧面相连续的玻璃基板(101、102)的形成有偏振片(111、112)的面的周边部。
本实施形态也可防止前述的漏光。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1所示,进一步延长侧面遮光膜200,将其兼用作形成在玻璃基板101上的形成有偏振片111的侧的面的遮光膜150也可。
在此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将遮光膜150在玻璃基板(101、102)的形成有偏振片(111、112)的面侧,仅形成在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区域。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变形例的遮光膜150的形成区域的图。
而且,图12是从背光单元侧观看液晶显示面板的图。
图12所示的例子中,遮光膜150设在TFT基板即玻璃基板101的长边侧的一边及短边侧的一边,在形成有该遮光膜150的区域的背侧(显示面侧),如图4所示,搭载构成漏极驱动器及栅极驱动器的半导体芯片(IC)。
此处,搭载在长边侧的一边的半导体芯片(IC)构成漏极驱动器,搭载在短边侧的一边的半导体芯片(IC)构成栅极驱动器。
在TFT基板即玻璃基板101的背光单元侧的面上,形成有偏振片111,但图11所示的例中,遮光膜150形成在形成有偏振片111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而且,侧面遮光膜200形成在图12所示(R1、R2)的部分上。此情况下,侧面遮光膜200可比偏振片(111、112)更薄,所以可使液晶显示面板5的厚度的偏差不均减少。
而且,图12示出了将遮光膜150在TFT基板即玻璃基板101的背光单元侧的面,设在未形成有偏振片111的全部的区域上的情况。
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形态中,遮光膜150设置成包含未被矩形的框4覆盖的区域。
来自图12所示的形成有遮光膜150的区域的背光单元的光,以往是如图13所示,通过将上扩散板形成为较宽并在其周边部6a施以黑色印刷而予以遮断。
但是,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必在上扩散板6施行前述黑色印刷,且上扩散板6的面积也可减小,因此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减低制造成本。
[实施形态3]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特征)
图14为表示本实施形态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端面的剖面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是图1所示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图14中也省略未图示密封部件130。
如图14所示,本实施形态中是将上扩散板6延长,以便兼用侧面遮光膜200。
本实施形态中,上扩散板6的周边部6a被施以黑色印刷,此部分6a是被弯曲以覆盖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
而且,图14中,该周边部6a也覆盖玻璃基板102的偏振片112侧的面的周边部,但如图6所示,也可仅覆盖液晶显示面板5的侧面。
由此,本实施形态可防止前述的漏光。
而且,本实施形态也是希望能将该部分6a形成为: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玻璃基板(101、102)及密封部件130的侧面中,包含液晶注入口131侧的面,将与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边相连续的侧面以外的2侧面予以覆盖。
而且,在前述各实施形态中,如图15所示,在偏振片111的侧面设置侧面遮光膜250也可。
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5也可防止从偏振片111的侧面入射的背光的漏光。
在此情况下,也希望能形成为:在偏振片111的侧面中,在液晶注入口131侧的侧面,将与玻璃基板101的搭载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IC)的边相连续的侧面以外的2侧面予以覆盖。
而且,前述实施形态主要是说明将本发明使用于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当然本发明也可使用于STN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
以上基于前述实施形态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人所完成的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有各种变更。
以下简单说明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具代表性的发明所能获得的效果。
(1)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防止从液晶显示元件的侧面射入且从框与偏振片间漏出的背光的漏光。
由此可提高显示在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2)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用添加黑色颜料的树脂构成侧面遮光膜,侧面遮光膜不会成粉状脱落或部分剥落,可防止异物混入液晶显示模块内。
而且,遮光膜成带状连接状态,在剥离的情况可连续的剥离。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在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各主面的周缘部上设置且在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里封入液晶的密封部件,且具有由该第二基板的前面构成的显示面;
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夹着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向位于与上述显示面相反侧的上述第一基板的背面照射光,且包含:具有与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背面相对置的主面的导光体、和与该导光体的侧面相对置地配置的冷阴极荧光灯;
矩形框,该矩形框由遮光材料构成,具有露出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开口,且在上述显示面的周围覆盖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部;以及
框状的模,该框状的模具有使上述导光体嵌入的侧壁,且与上述矩形框一起保持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都由为了使它们透明而具有充分的光透过性的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主面周缘部,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边和与该第一边相交的第二边上,比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主面周缘部更突出;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与该第一基板的上述背面相交的侧面,且上述第二基板具有与该第二基板的上述前面相交的侧面;
上述密封部件具有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隔着上述空间与上述第一边对置的第三边上形成的、用来把液晶注入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注入口;
上述注入口用封口部件封塞;
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侧面中的、位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第三边和隔着上述空间与上述第二边对置的第四边上的各侧面用遮光膜覆盖;
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侧面中的、位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第三边和上述第四边上的各侧面位于上述框状模的上述侧壁的上方且用上述矩形框覆盖;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第三边和上述第四边的每一个上,上述遮光膜从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侧面延伸到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侧面,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第三边上覆盖上述封口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膜是通过粘接剂粘接在上述侧面上的黑色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膜是由添加了黑色颜料的聚酯类树脂构成,且不用粘接剂而形成在上述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类树脂包含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改性对苯二甲酸亚烃醚的共聚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黑色颜料包含碳黑及金属系黑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膜的膜厚为40至12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膜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背面和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前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侧面中的、位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上的各侧面不用上述遮光膜覆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上从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主面周缘部突出的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主面周缘部上,设有半导体集成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与从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主面周缘部突出的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主面周缘部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背面的一部分被另一遮光膜覆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从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的使上述液晶封入的上述空间延伸到形成了上述密封部件的区域而形成的黑矩阵,
上述黑矩阵和上述密封部件的一部分相重合,且不形成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形成了上述注入口的部分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黑矩阵是由有机材料构成的膜。
CNB021226555A 2001-06-19 2002-06-18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86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84718A JP4156216B2 (ja) 2001-06-19 2001-06-19 液晶表示装置
JP184718/2001 2001-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440A CN1392440A (zh) 2003-01-22
CN1208664C true CN1208664C (zh) 2005-06-29

Family

ID=1902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26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8664C (zh) 2001-06-19 2002-06-18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54243B2 (zh)
JP (1) JP4156216B2 (zh)
KR (1) KR100473748B1 (zh)
CN (1) CN1208664C (zh)
TW (1) TWI2426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003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7436B1 (ko) * 2002-12-24 2005-05-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일체형 터치 패널
CN100342273C (zh) * 2003-06-04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制作方法
TW594262B (en) * 2003-06-18 2004-06-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the thin backlight module
JP4285158B2 (ja) * 2003-08-29 2009-06-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M278904U (en) * 2005-05-27 2005-10-2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762689B1 (ko) 2005-12-08 2007-10-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휴대용 표시장치
JP2007304273A (ja) * 2006-05-10 2007-11-2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5354523B2 (ja) * 2008-01-21 2013-11-2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57161A1 (ja) * 2008-06-26 2009-12-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402578B (zh) * 2010-05-25 2013-07-21 Wistron Corp 電子裝置
KR101756932B1 (ko) 2010-06-28 2017-07-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652277B (zh) 2010-10-28 2015-04-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KR20120062283A (ko) * 2010-12-06 2012-06-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20073772A (ko) * 2010-12-27 2012-07-0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21580B (zh) * 2010-12-28 2014-01-0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器
JP5426588B2 (ja) * 2011-02-07 2014-02-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710302B2 (ja) * 2011-02-09 2015-04-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799295A (zh) * 2011-05-26 2012-11-2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431366B (zh) 2011-07-08 2014-03-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438535B (zh) * 2011-11-18 2014-05-21 Au Optronics Corp 光學膜片組及應用此光學膜片組的背光模組
TWI457656B (zh) * 2011-11-29 2014-10-21 Au Optronics Corp 光學顯示面板、面板顯示模組及遮光結構形成方法
CN103135264B (zh) * 2011-11-30 2016-10-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遮光元件加工装置
EP2640040B1 (en) * 2012-03-16 2018-10-24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101962127B1 (ko) * 2012-03-16 2019-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KR101946363B1 (ko) * 2012-03-16 2019-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제조방법
CN102645766A (zh) * 2012-04-28 2012-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框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36285B (zh) * 2012-07-02 2015-07-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KR102022697B1 (ko) * 2012-10-08 2019-09-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40058773A (ko) * 2012-11-06 2014-05-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092772A (ja) 2012-11-07 2014-05-19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316814A1 (en) * 2012-12-12 2015-1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s
JP2014119672A (ja) * 2012-12-19 2014-06-30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37308B1 (ko) * 2013-03-15 2019-10-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73649B1 (ko) 2013-11-11 2020-02-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20150114113A (ko) 2014-03-31 2015-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5200778A (ja) * 2014-04-08 2015-1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319759A (zh) * 2014-07-17 2016-02-10 句容骏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遮光方法
CN104360522B (zh) * 2014-11-25 2018-05-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456327B (zh) * 2014-12-24 2017-10-1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6213090A (ja) * 2015-05-11 2016-12-15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190233A1 (ja) * 2015-05-28 2016-1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618690B2 (en) * 2015-07-10 2017-04-1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991373B (zh) * 2015-07-22 2019-08-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54928B1 (ko) * 2015-08-31 2022-0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용 측면 커버 필름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204213A (zh) * 2015-11-06 2015-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E102016004012A1 (de) 2016-04-02 2017-10-05 Audi Ag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lichtdurchlässigen Abdeck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Abdeckelements
KR101935434B1 (ko) * 2016-10-12 2019-01-0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윈도우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80057942A (ko) * 2016-11-23 2018-05-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6681048A (zh) * 2017-01-19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KR20190043188A (ko) * 2017-10-17 2019-04-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182768B1 (ko) * 2017-11-24 2020-11-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차광막이 형성되어 있는 도파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701489B (zh) 2019-03-12 2020-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688727B (zh) 2019-06-14 2020-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模組、照明裝置、車輛以及照明裝置的驅動方法
JP2022081938A (ja) 2020-11-20 2022-06-01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113311612B (zh) * 2021-04-30 2022-09-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350B2 (ja) * 1986-12-19 1996-02-07 旭硝子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572531A (ja) 1991-09-13 1993-03-2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304822A (ja) * 1995-05-09 1996-11-22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85042A (ja) * 1997-09-12 1999-03-30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33404A (ja) 1997-10-27 1999-05-21 Canon Inc 液晶表示装置とこれらを用いた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
US6547616B1 (en) 1998-04-15 2003-04-15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isplay, its manufacture, ink coating apparatus, all suitable for narrowing display frame
JP2000081846A (ja) 1998-07-06 2000-03-21 Fujitsu Ltd 画像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塗布装置
KR100692677B1 (ko) * 2000-06-30 2007-03-14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 모듈의 베젤
JP4698815B2 (ja) * 2000-10-31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20054217A (ko) * 2000-12-27 2002-07-06 주식회사 현대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광차단 실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10035369A (ko) * 2001-02-07 2001-05-07 박종섭 듀얼 폴더의 백라이트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003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994764B2 (en) 2021-12-10 2024-05-28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954243B2 (en) 2005-10-11
TWI242669B (en) 2005-11-01
KR100473748B1 (ko) 2005-03-10
JP2003005160A (ja) 2003-01-08
JP4156216B2 (ja) 2008-09-24
CN1392440A (zh) 2003-01-22
KR20020096960A (ko) 2002-12-31
US20020191131A1 (en) 200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866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25069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92338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231798C (zh) 液晶装置用基板、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9907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21835C (zh) 显示元件及其生产方法
CN1257424C (zh) 光电装置、光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导光体和电子仪器
CN2725937Y (zh) 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042492A (zh) 显示装置
CN1198166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411057B2 (en) Protection-plate-attached electronic member
CN1201185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制作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CN1204542C (zh) 电光装置、驱动用ic及电子设备
CN172797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95550C (zh) 显示面板的叠层体、外壳、模块及其冷却方法
CN1991494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53356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34478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9007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17751A (zh) 上基底及具有该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39619A (zh) 光学元件、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713046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410957A (zh) 显示装置
CN195580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46588A (zh) 显示装置、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 LTD.

Own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2

Owner name: PANASONIC LC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Owner name: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evice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Own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ssignor: JAPAN DISPLAY Inc.|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6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01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