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1985C -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1985C
CN1201985C CNB031494110A CN03149411A CN1201985C CN 1201985 C CN1201985 C CN 1201985C CN B031494110 A CNB031494110 A CN B031494110A CN 03149411 A CN03149411 A CN 03149411A CN 1201985 C CN1201985 C CN 12019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moving body
directed
support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94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0444A (zh
Inventor
川户贤一郎
西原重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0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19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19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12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 B61B13/127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the propulsion device consisting of stationary driv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经被导向装置受到导轨的支撑导向而在规定路径上移动自由的移动体的主体,由经连结装置在左右方向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的三根架体构成,这样的结构在横行路径部上移动体不容易维持横行方向的间隔,要使被搬运物彼此不接触地进行横向移动必需另外配设结构复杂的横向进给装置等。本发明在规定路径中的规定部位的侧方,设置有支撑部的架体与移动方向呈垂直状,设置将被导向装置进行支撑导向的多个横行用导轨体以使另外的架体沿着移动方向,在规定部位设置将主导轨侧的被导向装置分成横行用导轨体群的分轨机构。这样,可以构造简单地容易地进行移动体在横行方向上的间隔保持,可以使被搬运物彼此可以不接触地将移动体群进行横向移动。

Description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搬运被搬运物用的移动体在例如地面侧或顶棚侧的规定路径上移动而采用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该种设备提供的是例如日本特开2001-114094号专利公报所见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也就是,经多个被导向装置受到导轨的支撑导向、在规定路径上移动自由的移动体的主体,由经连结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的三根架体构成。并且,将被搬运物的支撑部设置在中间架体上,而且被导向装置群经纵轴相对回转自由地与移动体侧连结。在前述规定路径中的设定路径部上,设置自由支撑被导向装置组的多个拼合导轨体,同时,设定使这些拼合导轨体围绕纵轴心回转的回转机构。而且,在前述设定路径部的侧面,设置其与导轨分离进行回转的拼合导轨体连接自由的横行用导轨体群。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移动体的各导向装置支撑在拼合导轨体的状态下,通过回转机构的逆向回转,使拼合导轨体群与横行用导轨体连接。这样,将移动体其主体侧变成沿着设定路径部的姿态,同时将各被导向装置变成对着横向的姿态。并且,通过使被导向装置群横向移动,移动体可以在其主体侧沿着设定路径部的姿态下进行横向移动。从而,由于将由横行用导轨体群构成的横行路径部变成储藏路径,所以,移动体可以将本体群呈横向并列状进行储藏。
然而,根椐上述的结构,在横行路径部上,移动体不容易维持横行方向的间隔,所以,要使被搬运物彼此不接触地进行横向移动,必需另外配设结构复杂的横向进给装置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构造简单并可以容易地进行移动体的横行方向的间隔保持,从而使被搬运物彼此不接触地横向移动移动体群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是移动体通过多个被导向装置支撑导向至主导轨上,在规定路径上移动自由,前述移动体的主体由经连结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进行连结的多个架体构成,同时,至少在一根架体上设置被搬运物的支撑部,各被导向装置通过纵轴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在移动体侧,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规定路径中的规定部位的侧方,设置有支撑部的架体与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同时,设置将被导向装置进行支撑导向的多个横行用导轨体以使其他的架体沿着移动方向,在前述规定部位设置将主导轨侧的被导向装置分成多个横行用导轨体的分轨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在规定路径中的直线状路径部上,可以将移动体其主体即各架体在俯视状态下作为直线状姿态进行移动。另外,在左右的弯曲路径部上,可以将各架体在俯视状态下于连结装置的部分以沿着弯道弯曲的姿态下进行移动,此时的弯曲,可以通过围绕纵轴进行相对回转来进行。被导向装置因通过纵轴进行回转,可以沿着导轨的左右方向的弯道自动地调整方向、圆滑地进行移动。
这样,通过主导轨的支撑导向向规定路经中的规定部位移动的移动体,由于分轨机构的动作,将各被导向装置从主导轨分离成横行用导轨体,从而,将设置支撑部的架体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并且以其他的架体作为移动方向,相对规定路经向横向分轨进行移动。于是,移动体可以在于横行方向上保持相当于其他的架体长度的间隔的状态下在横向进行移动,可以使移动体在横行方向上的间隔保持结构简单容易进行,因而,被搬运物彼此可以不接触地横向移动移动体群。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移动体的主体由三根架体构成,同时,在中间架体上设置支撑部,横行用导轨体为一对,使移动体在其前架体沿着其中一个横行用导轨体的同时、后架体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的弯曲状态下进行横向移动。
根据该第一实施例,将设置支撑部的中间架体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并且,使前架体或后架体呈沿着横行用导轨体弯曲的状态,可以相对规定路径在横向分轨移动移动体。从而,可以在于横行方向保持与前架体或后架体的长度相当的间隔的状态下,在横向移动移动体。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当多个移动体被支撑导向在横行用导轨体之间时,可以将前后的移动体中在移动方向上邻接的被导向装置之间进行连接。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通过将分轨进行横向进给的移动体的被导向装置连接到前一个移动体的被导向装置上,可以在后面使移动体群作为列车状进行横向移动。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由多个横行用导轨体支撑的移动体上设置赋予移动力的移动力施力机构。
根据该第三实施例,分轨的移动体由于移动力施力机构的动作,设置其支撑部的架体可以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在横向上移动。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相对被搬运物的作业路径部形成设置横行用导轨体的部位。
根据该第四实施例,可以进行移动体横行方向的间隔保持,被搬运物可以彼此不接触地使移动体群横向移动,同时,能够容易且准确地对被搬运物进行各种作业。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五实施例,其特征在于,移动体在从动面上形成各架体的侧面,同时,在规定路径上设置具有与该从动面自由抵接的进给辊的进给机构。
根据该第五实施例,通过使强制旋转的进给辊与移动体的从动面抵接,可以由于其进给旋转力向移动体赋予移动力(行驶力),能够容易且确实地移动该移动体。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六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分轨机构由通过将规定部位的主导轨分离而自由支撑被导向装置的多个拼合导轨体、和使这些拼合导轨体围绕纵轴心回转的回转装置构成,使相对于主导轨分离回转的拼合导轨体与横行用导轨体自由连接。
根据该第六实施例,拼合导轨体由于回转装置的动作围绕纵轴心回转,与主导轨连接,同时与横行用导轨体分离,从而将移动过来的移动体的被导向装置从主导轨转移到拼合导轨体群,并且,在使之支撑于对应被导向装置的拼合导轨体的位置上,能够停止移动体。接着,由于回转装置的逆向回转,使拼合导轨体从主导轨分离后,能够与横行用导轨体连接,通过这样的拼合导轨体的回转力,被导向装置通过纵轴可以相对移动体的主体或支撑部进行回转。
因此,通过适当的横行移动机构使被导向装置移动,可以使该被导向装置从拼合导轨体转移至横行用导轨体,进行移动。接着,由于回转机构的逆向动作,使拼合导轨体可与横行用导轨体分离,同时与主导轨连接,可以以此返回初始状态。通过这样的动作,可以将多个被导向装置分离成多个拼合导轨体。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七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分轨机构构成为,将到达规定路径的规定部位的整个移动体分成多个横行用导轨体。
根据该第七实施例,由于不使到达规定部位的移动体通过,所以一定能向横行用导轨体移动,进行横向移动。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八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分轨机构可以进行分离使与设置支撑部的架体相对的另一架体在同一方向上变成垂直状。
根据该第八实施例,移动体可以在使另一架体以平行状沿着横行用导轨体所处的U字型的弯曲状态下进行横向移动,这样,可以稳定地进行通过平行状的另一架体赋予横向移动力等。
适合本发明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第九实施例,其特征在于,移动体至少在一根架体的下部设置被搬运物的支撑部。
根据该第九实施例,可以将其支撑部作为水平状,横向移动吊挂搬运形式的移动体。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是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拼合导轨体部分在回转前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规定路经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3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直线路经部的移动体的侧视图。
图4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直线路经部的移动体的平面图。
图5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直线路经部的移动体的后视图。
图6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移动体的关键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移动体的关键部分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8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进给机构部分中的移动体的局部切断后视图。
图9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进给机构部分中的局部切断侧视图。
图10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进给机构部分的平面图。
图11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弯曲部进给机构部分的局部切断侧视图。
图12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弯曲部进给机构部分的平面图。
图13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作业路经部始端部分的正视图。
图14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作业路经部终端部分的侧视图。
图15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作业路经部的各种机构部分的局部切断正视图。
图16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开始前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17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开始时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18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过程中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19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完成时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0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并轨开始前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1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开始前的侧视图。
图22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开始前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3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过程中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4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完成时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5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是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机构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26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并轨机构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27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是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机构部分的分离前的局部切断侧视图。
图28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机构部分的分离前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29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机构部分的分离时的局部切断侧视图。
图30是该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中分轨机构部分的分离时的局部切断平面图。
图31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是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0,以移动体采用在顶棚侧行驶的形式,来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图2~图8中,从顶棚侧的机壳1上配设截面为I字状的主导轨2.通过该主导轨2形成规定路经5,这里,平面看规定路经5由例如平行的一对直线状路经部5a、5c以及连接这些直线状路经部5a、5c的始末端的弯曲路经5b等构成。
而且,在规定部位5d上形成一对直线状路径部5c的一部分,在该规定部位5d的一个侧面上将作业路经部6形成垂直状。进而,与作业路经部6成垂直状并且与直线状路经部5c成平行状的其他的规定路经5A、同样地通过截面为I字状的主导轨2A等形成。
设置受到前述主导轨2、2A的支撑导向在规定路经5、5A上移动自由的移动体10。该移动体10,其主体11由三根(多根)架体12、13、14构成。这里,各架体12、13、14由规定路经5、5A的方向上长方筒状体(方棒状体)和与这些长方筒状体的前端成一体化的前端部件以及与后端一体化的后端部件等构成,并且,在从动面15上形成主体11的两侧面。
而且,主体11的前面和后面,也就是前架体12的前面(间隙端部分)和后架体14的后面(间隙端部分)形成于抵接部16、17上。另外,在构成前述移动体10的主体11的三根架体12、13、14中,于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的上面一侧将板状的从动体18设置成立体状,在上部从动面19上形成这些从动体18的两侧面。
将前架体12和中间架体13之间以及中间架体13和后架体14之间分别通过连结装置20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进行连结。这里,将两连结装置20设置在前架体12的后端部件和中间架体13的前端部件之间,以及中间架体13的后端部件和后架体14的前端部件之间。
也就是作为连结装置20,通过纵轴21将连结体2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到前述中间架体13的前端部件或后端部件上,同时,采用将该连结体22通过横轴2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到前架体12的后端部件或后架体14的前端部件上的耳轴形式。此时,相对中间架体13和连结体22也围绕纵轴心21a相对回动自由(回转自由)地构成纵轴21。
前述移动体10,通过多个被导向装置,在主导轨2、2A上被支撑导向,从而在规定路经5、5A上移动自由。这里被导向装置由与前述纵轴21连结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和与设置在前架体12的前列部件和后架体14的后列部件上的纵轴25连结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构成,这些被导向装置30、40以同样的滑车形式形成。此时,相对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也围绕纵轴心25a相对回转自由地构成纵轴25。
也就是,中间被导向装置30的滑车主体31由左右一对支撑用板体31a和固定在这些支撑用板体31a的下部间的前后一对连结用板体31b构成。并且,在两支撑用板体31a的上部,分别向内侧联动设置前后一对横销32,将与前述主导轨2、2A嵌入连结被支撑导向的被支撑辊33空转自由地安装于这些横销32的内侧突出部分上。
而且,在两支撑用板体31a的上部并配设横销32处的前后外侧方向,分别向内侧方向联动设置支架34,将分别向下的纵销35固定在这些支架34上。在各纵销35上,空转自由地安装与前述主导轨2、2A抵接并被导向的被导向辊36。
并且,将中间被导向装置30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到纵轴21的上端部。也就是,将纵轴21插入两支撑用板体31a之间同时是两连结用板体31b之间,而且,将与两支撑用板体31a之间连通的横销24与纵轴21的上端部贯通。从而,纵轴21的上端部与中间被导向装置30的连结,通过将纵轴21的上端部贯通的横销24进行。
端部被导向装置40也与中间被导向装置30大致相同,其滑车主体41由左右一对支撑用板体41a和通过固定件(螺栓·螺母)41b设置在这些支撑用板体41a的下部间的多个筒状间隔件41c构成。并且,在两支撑用板体41a的上部分别向内侧方向联动设置一根横销42,在这些横销42的内侧方向的突出部分上空转自由地安装与前述主导轨2、2A嵌入连结被支撑导向的被支撑辊43。
在两支撑用板体41a的上部并且配设横销42处的前后外侧方向上分别向内侧方向联动设置支架44,将分别向下的纵销45固定在这些支架44上。在各纵销45上,空转自由地安装与前述导轨2、2A相抵接被导向的被导向辊46。另外,于前述筒状间隔件41c中,规定的前后一对之上空转自由地设置从下方与前述主导轨2、2A对置的浮起防止辊47。
将端部被导向装置40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到纵轴25的上端部。也就是,将纵轴25插入两支撑用板体41a之间同时是两浮起防止辊47之间,并且,将连通两支撑用板体41a之间的横向销26贯通在纵轴25的上端部。从而,纵轴25的上端部和端部被导向装置40的连结,通过将纵轴25的上端部贯通的横向销26进行。
在位于形成前述移动体10的主体11的三根架体12、13、14中至少一根架体即中间架体13的下方,设置被搬运物的支撑部50。该支撑部50由设置在中间的纵轴21的下端之间的前后部件51和分别通过支架52与该前后部件51的前后端连结的左右方向的悬臂件53以及设置在这些悬臂件53的空转端的被搬运物的支撑件54等构成。此时,相对前述纵轴21围绕前述纵轴心21a相对回转自由地形成前后件51。
图2中,在另一直线状路经部5a的始端部分设置作用在前述从动面15上,向移动体10施予行驶力的进给机构60。该进给机构60,如图8~图10所示,其基壳61安装在主导轨2的上面,而且,将纵轴63旋转自由地支撑在从基壳61延伸的支架62上。于该纵轴63上安装联杆体64,同时在该联杆体64的空转端上设置支撑部件65。
并且,在支撑部件65的上面侧配设回转驱动装置的一例即带减速机的感应电动机66,在将该感应电动机66在下方取出的输出轴67上,例如外圆周部分,固定例如ウレタン公司生产的进给辊68。而且,感应电动机66形成的结构向前述进给辊68施予进给回转力A。
以前述纵轴63为中心,在前述支架62和支撑部件65之间,以螺栓螺母的形式将自由调整的摇动限制件69贯通配设,并且,在支架62支撑部件65之间,外嵌在螺栓上配设压缩弹簧70。通过以上61~70等构成进给机构60的一例。
因此,进给机构60,由于压缩弹簧70的反弹力,使支撑部件65和联杆体64在纵轴心71的周围向内侧摇动,于是,得以向使进给辊68与从动面15抵接的方向上赋予紧力。此时,最大的接近位置通过摇动限制件69被限定。
图2中,在另一直线路经部5a的终端部分,设置作用于从动面15上向移动体10施予制动力的制动机构75。该制动机构75与前述进给机构60构造相同,由从侧面与前述主体11的从动面15相抵接,并且是例如聚氨酯制成的制动辊76,和与该制动辊76联动并且向制动辊76施予进给旋转力B的回转驱动装置77等构成。而且,该回转驱动装置77由转矩电动机等构成,将该进给旋转力B设定成比前述感应电动机56的进给旋转力A小,即A>B。
因此,另一直线路经部5A、在进给机构60和制动机构75之间,多台移动体10,在其前后端之间无法产生间隙,即在使前后的抵接部16、17相互抵接的状态下,以向后推压的状态周密地定向进行行驶。
在其中一条直线路经部5c,或另一规定路经5A等上设置与前述进给机构60相同的进给机构78。在弯曲路经部5b上,如图11、图12所示,设置与前述进给机构60相同的进给机构79。在图11、图12中,与前述进给机构60相同的结构物,附有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这里,各机构60、75、78、79的配置形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也可省略各机构60、75、78、79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1、图2、图13~图16、图20所示,为了将设置支撑部50的中间架体13变为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在前述规定部位5d的侧面方向上设置支撑导向被导向装置30、40的一对(多个)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于是在相对被搬运物的前述作业路经部6上形成设置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之处。这里,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其大部分处于被平行地配置的状态,此时,将配置间隔L1设定成与前述中间架体13的纵轴心21a之间的纵轴心间距L2相同。而且,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始末端为了便于分轨和并轨,适当地形成弯曲状。
在前述规定部位5d的始端部分,设置将主导轨2侧的被导向装置30、40分成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分轨机构81,同时,在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终端侧设置使移动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被导向装置30、40并轨成主导轨2A的并轨机构85。
也就是,配设分轨机构81,与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对应,分成两处,由将主导轨2截断形成的拼合导轨体82A、82B以及使这些拼合导轨体82A、82B围绕纵轴83A、83B的轴心回转的动作装置(气缸装置等)84A、84B等构成。进行该回转时,拼合导轨体82A、82B其输入端通常与主导轨2连接,输出端有选择地与主导轨2和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
前述并轨机构85与分轨机构81是相同的结构,由将主导轨2A截断形成的拼合导轨体86A、86B以及使这些拼合导轨体86A、86B围绕纵轴87A、87B的轴心回转的动作装置88A、88B等构成,与分轨机构81成对称状配设。
通过前述分轨机构81使拼合导轨体82A、82B动作,进行分轨(详细情况在后面将要述及),使移动体10,在其前架体12沿着其中一个横行用导轨体80A、将设置支撑部50的中间架体13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同时,在使后架体14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80B弯曲的状态下,在作业路经部6上进行横向移动。
在前述作业路经部6上,当多个移动体10在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之间受到支撑导向时,可以将前后移动体10在移动方向上进行邻接的被导向装置30、40之间进行连接。也就是如图3、图6所示,在与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连接的纵轴25和与后位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连接的纵轴21上设置被连结体90,而且,在与前位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连接的纵轴21和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连接的纵轴25上,设置连结体100。
前述被连结体90在纵轴21、25的下端,通过连结部件91被固定,在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形成将上面开放的凹陷部92,于是通过形成凹陷部92的向后的面形成被连结面93。并且,在前端,形成与后位相当的上位的凸导向面94。
前述连结体100通过横销102上下摇动自由地被连结到固定在纵轴21、25的中间部分的支架101上。该连结体102是钩子状,后方并且向下配置其突起部分,并且,通过突起部分的向前的面,形成与被连结面93可以匹配连结的连结面103的同时,通过突起部分的向后的面,作为相当于后位的上位,形成与前述凸导向面94可以作用的凸导向面104。并且,在连结体100的侧部,设置用以抵抗自重使连结体100向上方进行摇动的操作销105,再于支架101一侧,设置挡块106限制由于连结体100的自重导致向下方摇动的极限。
将连结体90的凹陷部92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长度形成,于是,在直线状路径部5a、5c等上,即使连结体100处于匹配连结的姿态,抵接部16、17之间的抵接也是可能的。
如图1、图2、图15、图19、图20所示,在前述作业路经部6的始端部分上,设置将移动体10导入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侧的导入机构108。并且,在前述作业路经部6的终端部分,设置向由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支撑的移动体10赋予移动力的移动力施力机构110以及将移动体10输送到规定路经5A一侧的输入机构112。这些导入机构108和移动力施力机构110以及输入机构112与前述进给机构60是相同的结构,与进给机构60相同的结构物中,附有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详细的介绍。
此时,将导入机构108和移动力施力机构110以及输入机构112相对设置在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上的从动体18的上部从动面19以及被导向装置30、40的支撑用板体31a、41a进行配设,以从外侧与输送辊68抵接。并且,移动力施力机构110,在与输送辊68相同的状态下,配设相对从动体18的上部从动面19从内侧进行抵接的托辊109、111、113。
将前述导入机构108和移动力施力机构110以及输入机构112分别配置在各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外侧。这里,导入机构108和移动力施力机构110以及输入机构112的配置形式,例如将横行用导轨体80A侧横行用导轨体80B侧,在作业路经部6的方向上,错开位置进行配置等,做各种变型。
在前述作业路经部6的移动方向的终端侧部分,设置对前述连结体100的操作销105进行导向的导向体115,于是,形成的结构,通过将操作销105导向至导向体115上,连结体100抵抗其自重向上方摇动,将连结解除。
下面,介绍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作用。
如图2所示,由于进给机构78的进给旋转力等,在另一直线路经部5a上移动来的移动体10,通过设置在该直线路经部5a上的进给机构60的进给旋转力A来赋予移动力(行驶力)。
也就是,如图10的虚线C所示,由于压缩弹簧70的弹力,向内侧突出的进给辊68,与输入来的移动体10的从动面15抵接,从而如图10的实线所示,在抵抗压缩弹簧70的弹力后退的状态下,被压焊到从动面15。此时,通过感应电动机66将进给辊68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进行强制旋转的进给辊68压焊到从动面15,通过该进给回转力A、向移动体10赋予移动力。
此时,将该输入来的移动体10的前端部的抵接部16,抵接到以紧密的列车状位于直线状路径部5a上的移动体10群的最尾的移动体10的后端部的抵接部17上,于是,以紧密的列车状定位于直线路径部5a上的移动体10群,由于进给机构60的进给回转力A以所希望的速度被移动,使以紧密的列车状定位于直线路径部5a上的移动体10群进行后推移动(参照图3或图4的虚线)。
这样,通过制动机构75对在直线路径部5a上移动并且到达终端一侧的移动体10进行制动。也就是,制动机构75中,由于和进给机构60相同的作用,将压焊到从动面15的制动辊76进行强制旋转,通过该进给旋转力B,向移动体10赋予制动力。
这里,由于进给机构60侧的进给旋转力A比制动辊76的进给旋转力B大,所以,与其间的差相应,将对应制动机构75的移动体10在受到制动作用的状态下移动。因此,在另一直线路径部5a上,从进给机构60到制动机构75之间,将多台移动体10,在其前后端间不会产生间隙地紧密向后推的状态下,进行定位移动。
上述通过进给机构60进行的移动体10的移动,是通过顺次使其进给辊68作用到从前架体12的从动面15到中间架体13的从动面15,以及后架体14的从动面15上,进行的。加之,进给辊68也将连结装置20的连结体22的侧面作为从动面进行作用。
此时,当进给辊68作用到前架体12上时,中间架体13和后架体14通过连结装置20被拉伸移动。当进给辊68作用到中间架体13上时,前架体12,通过连结装置20被推压移动,同时,后架体14通过连结装置20被拉伸移动。当进给辊68作用到后架体14上时,中间架体13和前架体12通过连结装置20被推压移动。
这样,在另一直线路径部5a上将移动体10群间歇地或者连续地进行移动期间,或者间歇停止期间,例如地面上的操作者可以从下方开始,对被支撑于支撑部50上的被搬运物115进行各种作业。或者,在使空的或者实的移动体10群间歇地或者连续地进行移动的同时,可以储存在另一直线路径部5a上。
如图2所示,将从制动机构75以被推出状进行移动的移动体10,通过进给机构79在弯曲路经部5b上被移动后,被输送到另一直线状路径部5c上。在该直线状路径部5c上,移动体10,通过进给机构78被移动,被送至规定部位5d上。
也就是说,在规定部位5d上,如图1所示,拼合导轨体82A、82B,其输入端与主导轨2连接,其输出端与主导轨2连接。从而,将拼合导轨体82A、82B与主导轨2成一体状、直线状地进行定位。因此,当没有必要使移动体10在作业路经部6上分轨时,在原状态下使移动体10进行移动,就可通过规定部位5d,进行行驶。
而当使移动体10在作业路经部6上分轨时,首先如图16所示,使分轨机构81下侧的动作装置84A动作,使拼合导轨体82A围绕纵轴心83A回转,使其输出端与横行用导轨体80A连接。从而,移动体10的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从上侧的拼合导轨体82B向主导轨2移动通过后,如图17所示,经拼合导轨体82A向横行用导轨体80A移动。
此时,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通过上侧的拼合导轨体82B,通过检测该通过,使分轨机构81的上侧动作装置84B动作,使拼合导轨体82B围绕纵轴心83B回转,使其输出端与横行用导轨体80B连接。
因此,如图18所示,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与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一样,从上侧的拼合导轨体82B向主导轨2移动通过之后,经拼合导轨体82A、向横行用导轨体80A移动。于此同时,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经下侧的拼合导轨体82B,向横行用导轨体80B移动。之后,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与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一样,经下侧的拼合导轨体82B,向横行用导轨体80B移动。
从而,如图1、图13、图19所示,使移动体10,其前架体12先行沿着其中一横行用导轨体80A、将设置支撑部50的中间架体13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同时,在使后架体14后续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80B的弯曲状态下,得以在作业路经部6上分轨。并且将拼合导轨体82A、82B适当地进行复位回转,以使其输出端与主导轨2连接。
这样,在作业路经部6上进行分轨的移动体10,如图15、图19所示,通过将导入机构108的进给辊68,从外侧与设置其前架体12或后架体14的从动体18的上部从动面19和被导向装置30、40的支撑用板体31a、41a进行抵接,直接在上述弯曲的姿态下,被导入作业路经部6上后,进行横向进给。此时,通过将托辊109从内侧与从动体18的上部从动面19或被导向装置30、40的支撑用板体31a、41a抵接,可以确实地传达由进给辊68产生的导入力。
并且,将被导入的移动体10与先行的前一移动体10连接。也就是,将前一移动体10,其设置在纵轴21、25上的连结体100面对后方进行定位。并且,将进行横向进给的移动体10,其设置在纵轴21、25上的被连结体90,面对前方进行定位。
此状态下,当进行横向进给的移动体10向前一移动体10靠近移动时,首先,将两被连结体90的凸导向面94与对置的连结体100的凸导向面104抵接,于是,如图6的虚线所示,连结体100抵抗自重在横销102附近向上方摇动。并且,由于凸导向面94通过凸导向面104时,连结体100由于自重,在横销102附近向下摇动,从而,顶端部分陷入凹陷部92内,将其连结面103与被连结面93对置,于是将连结体100与被连结体90进行连结。
此时在作业路经部6上被分轨的移动体10群,通过将设置在作业路经部6的终端侧的移动力施力机构110的进给辊68从外侧与对置的移动体10上的从动体18的上部从动面19或被导向装置30、40的支撑用板体31a、41a进行抵接,以上述弯曲姿态的列车状,进行横向进给。此时,通过将托辊111从内侧与上部从动面19或支撑用板体31a、41a抵接,得以确实地传达由进给辊68产生的进给驱动力。
这样,作业路经部6的移动体10群,通过移动力施力机构110以列车状进行导入移动,从而前一移动体10的移动力,经其连结体100,被传至进行横向进给的移动体10的被连结体90。这样,在进行横向移动的移动体10上,通过纵轴21、25,将导入移动力作用在受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支撑的被导向装置30、40上。也就是说,进行横向移动的移动体10,在以后,以列车状进行导入移动。
并且,到达作业路径部6的终端部分的最前列的移动体10,由于设置在其连结体10的操作销105被导向体115导向,使连结体100抵抗自重向上方摇动,所以如图14所示,解除与下一连结体10的连结。并且将最前列的移动体10,通过输入机构112的动作,并轨到规定路径5A上。此时的并轨,通过将并轨机构85进行与前述分轨机构81相同的动作,可以顺利地进行。
也就是,两拼合导轨体86A、86B,由于围绕纵轴87A、87B回转,如图20所示,将其输入端连接到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终端部分。此种状态下,由于输入机构112的动作,向最前列的移动体10施予输入力,所以首先移动体10的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从横行用导轨体80A,经拼合导轨体86A,与主导轨2A并轨。并且,前侧的中间部被导向装置30,同样地与横行用导轨体80A,经拼合导轨体86A与主导轨2A并轨的同时,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经拼合导轨体86B,与主导轨2A并轨。
此时,通过检测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通过拼合导轨体86A,使并轨机构85的下侧的动作装置88A动作,使拼合导轨体86A围绕纵轴心87A回转,使其输入端连接到主导轨2A上。此种状态下,将与主导轨2A并轨的后侧中间被导向装置30通过拼合导轨体86A进行移动,而且,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与后侧的中间部被导向装置30一样,经拼合导轨体86B,与主导轨2A并轨,并且,通过拼合导轨体86A进行移动。从而,移动体10,以各架体12、13、14为直线状,在主导轨2A上移动。
如上所述,在作业路径部6上,将移动体10群,以列车状间歇或连续地进行移动期间,或者进行间歇停止期间,例如在地面上的操作者,可以对被支撑在支撑部50上的被搬运物118进行各种作业。
此时,如图19所示,通过将前架体12或后架体14沿着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下方进行定位,得以将前后的移动体10的中间架体13间隔维持在相当于这些前架体12或后架体14的长度。从而,移动体10的横行方向的间隔保持结构简单容易进行,于是被搬运物118彼此可以不接触地使移动体10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可以简单准确地对被搬运物118进行各种作业。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体10进行移动时,中间被导向装置30经各被支撑辊33被支撑导向至主导轨2、2A或拼合导轨体82A、82B以及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上,并且对各被导向辊35进行导向与主导轨2、2A或拼合导轨体82A、82B以及横行用导轨体80A、80B抵接。
将端部被导向装置40,经各被支撑辊43,支撑导向至主导轨2、2A或拼合导轨体82A、82B以及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上,并且,对各被导向辊46进行导向,与主导轨2、2A或拼合导轨体82A、82B以及横行用导轨体80A、80B抵接,同时,将浮起防止辊47从下方与主导轨2、2A或拼合导轨体82A、82B以及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对置。
这样,移动体10的移动,可以无振动、无歪斜、无浮起地稳定地进行,于是,通常可以准确地对被搬运物118进行各种作业或进行被搬运物118的装卸。
在上述规定路径5上进行列车状的后推移动中,在直线路径部5a等上,如图3、图4所示,由于各移动体10的主体11即各架体12、13、14以平视或侧视变为直线状姿态,从而变成抵接部16从正后与抵接部17进行抵接的状态,可以顺利准确地进行该后推移动。
并且,在左(或右)的弯曲路径部5b上,将各架体12、13、14以平视时在连结装置20的一部分上沿着弯曲部曲折的姿态下进行后推移动。因此,俯视时,先行移动体10的后架体14和后续移动体10的前架体12所成相对角度变为锐角,抵接部16与抵接部17以锐角进行抵接,从而后推移动可以顺利准确地进行。
此时,弯曲是通过在连结装置20上围绕纵轴21相对回转进行的。另外,被导向装置30、40经纵轴21、25围绕纵轴心21a、25a回转,从而沿着主导轨2、2A的左右方向的弯曲,自动地调整方向,顺利地进行移动。
接着,参照图21~图24来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也就是,分轨机构121由通过将规定部位5d的主导轨2分离而自由支撑被导向装置30、40的两个拼合导轨体122A、122B和使这些拼合导轨体122A、122B围绕纵轴心123A、123B回转的回转装置131A、131B构成。并且,形成的结构中,与主导轨2进行分离回转的拼合导轨体122A、122B与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自由。
为了使两个拼合导轨体122A、122B围绕纵轴心123A、123B回转,在架台124A、124B上设置轴承125A、125B,将前述拼合导轨体122A、122B连接到仅在该轴承125A、125B上旋转自由地受到支撑的纵轴126A、126B的下端。
并且,在各拼合导轨体122A、122B上设置使拼合导轨体122A、122B围绕纵轴心123A、123B进行回转的回转装置131A、131B。也就是,在纵轴126A、126B的上端,将联杆132A、132B固定,在该联杆132A、132B的一端与前述架台124A、124B侧之间,设置汽缸装置133A、133B。并且,在架台124A、124B侧设置前述联杆132A、132B的另一端抵接自由的一对挡止体134A、134B,135A、135B。
在分轨机构121的一部分上,分别配设在与和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的两拼合导轨体122A、122B对置的状态下自由作用在被导向装置30、40上的导出机构(未图示)。
下面,介绍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作用。
在规定部位5d上,如图21、图22所示,将拼合导轨体122A、122B的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与主导轨2进行连接。从而将拼合导轨体122A、122B与主导轨2成一体状、直线状地进行定位。因此,在移动体10不必在作业路径部6上分轨时,通过在原状态下使移动体10进行移动,可以通过规定部位5d进行行驶。
另外,在使移动体10在作业路径部6上分轨时,首先如图22的实线所示,在使移动体10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支撑在下侧的拼合导轨体122A的位置上,使移动体10停止。接着,由于回转装置131A上的汽缸装置133A的伸缩动作,通过联杆132A等使纵轴126A回转90度。通过该回转,将拼合导轨体122A与主导轨2分离后,如图22的虚线所示,与横行用导轨体80A连接。
并且,通过使导出机构作用到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上,使该端部被导向装置40从拼合导轨体122A移动到横行用导轨体80A上。此时,通过检测端部被导向装置40移到横行用导轨体80A、根椐汽缸装置133A的逆向动作,通过联杆132A等使纵轴126A逆向回转,将拼合导轨体122A连接到主导轨2上。
此状态下,如图23的实线所示,在使前位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支撑在拼合导轨体122A上,同时后位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支撑在上侧的拼合导轨体122B的位置上,使移动体10停止。接着,通过回转装置131A、131B中的汽缸装置133A、133B的伸缩动作,通过联杆132A、132B等,使纵轴126A、126B回转90度。通过该回转,在拼合导轨体122A、122B与主导轨2分离后,如图23的虚线所示,被连接到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上。
并且,通过使导出机构作用到两中间被导向装置30上,使这些中间被导向装置30从拼合导轨体122A、122B移动到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上。此时,通过检测中间被导向装置30移到横行用导轨体80A、80B,根椐汽缸装置133A、133B的逆向动作,通过联杆132A、132B等使纵轴126A、126B逆向回转,将拼合导轨体122A、122B连接到主导轨2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与上述相同的作用,使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通过拼合导轨体122B向横行用导轨体80B移动。
从而,如图24所示,将移动体10,在其前架体12沿着其中一根横行用导轨体80A、将设置支撑部50的中间架体13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同时,在使后架体14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80B的弯曲状态下,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并且,适当地将拼合导轨体122A、122B进行复位回转,以使其输出端与主导轨2连接。
接着,参照图25、图26介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表示到达规定部位5d的移动体10不能通过,首先移到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横向移动的形式。也就是说,如图25所示,分轨机构140由与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共用,在一个地方设置并与主导轨2的终端连接的导轨体141以及使该导轨体141围绕纵轴142的轴心进行回转的动作装置(汽缸装置等)143等构成。回转时,导轨体141,其输入端通常与主导轨2进行连接,而且其输出端有选择地与两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
如图26所示,并轨机构145和分轨机构140结构相同,由与主导轨2A的始端连接的导轨体146以及使该导轨体146围绕纵轴147的轴心进行回转的动作装置148等构成,与分轨机构140成对称状地进行配设。
下面,介绍上述第三实施例的作用。
使移动体10在作业路径部6上移动时,首先如图25的实线所示,使分轨机构140上的动作装置143收缩,使导轨体141围绕纵轴142进行回转,使其输出端连接到横行用导轨体80A上。从而,移动体10的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与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从导轨体141向横行用导轨体80A移动。
并且,通过检测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通过导轨体141,使分轨机构140上的动作装置143进行收缩动作,使导轨体141围绕纵轴142回转,如图25的虚线所示,使其输出端连接到横行用导轨体80B上。从而,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与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通过导轨体141向横行用导轨体80B移动。
这样,由于使分轨机构140的导轨体141动作进行分轨动作,将移动体10,在使其前架体12先行沿着其中一根横行用导轨体80A、将设置支撑部50的中间架体13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的同时,使后架体14后续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80B的弯曲状态下,移到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横向移动。
要将作业路径部6上的移动体10移动到规定路径部5A上,首先,如图26的实线所示,使并轨机构145中的动作装置147进行伸展移动,使导轨体146围绕纵轴147进行回转,使其输入端连接到横行用导轨体80A上。从而,移动体10的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和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从横行用导轨体80A经导轨体146向主导轨2A移动。
并且,通过检测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通过导轨体146,使并轨机构145上的动作装置147进行收缩移动,使导轨体146围绕纵轴147回转,如图26的虚线所示,使其输入端与横行用导轨体80B连接。从而,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和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从横行用导轨体80B经导轨体146向主导轨2A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27~图30来介绍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该第四实施例表示在使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先行沿着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后续将中间架体13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时的U字型的弯曲状态下,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的形式。
也就是,分轨机构151由:通过分离规定部位5d的主导轨2将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和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同时进行自由支撑的拼合导轨体152A并将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和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同时进行自由支撑的拼合导轨体152B,和使这些拼合导轨体152A、152B围绕纵轴心153A、153B回转的回转装置161A、161B构成。而且,相对于主导轨2进行分离转动的拼合导轨体152A、152B与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自如地构成。
要使两个拼合导轨体152A、152B围绕纵轴心153A、153B回转,在架台154A、154B上设置轴承155A、155B,仅在该轴承155A、155B上旋转自由地受到支撑的纵轴156A、156B的下端连接前述拼合导轨体152A、152B。这里,将纵轴156A、156B定位在相互接近的一侧。
而且,在每个拼合导轨体152A、152B上各设置一个使拼合导轨体152A、152B围绕纵轴心153A、153B回转的回转装置161A、161B。也就是,在纵轴156A、156B的上端固定联杆162A、162B,在该联杆162A、162B的一端和前述架台154A、154B侧之间设置汽缸装置163A、163B。
在架台154A、154B侧设置以前述纵轴心153A、153B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导轨164A、164B,这些导轨164A、164B对通过支架157A、157B被安装于前述拼合导轨体152A、152B的间隙端上部的导向辊158A、158B进行支撑导向。还有,在架台154A、154B侧上设置前述支架157A、157B抵接自由的成对的挡止体165A、165B,166A、166B。
而且,在分轨机构151的一部分上,在和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的两拼合导轨体152A、152B对置的状态下,分别设置自由作用在被导向装置30、40上的导出机构(未图示)。
下面,介绍上述第四实施例的作用。
在规定部位5d上,如图27、图28所示,将拼合导轨体152A、152B与主导轨2连接。从而将拼合导轨体152A、152B与主导轨2成一体状、处于直线状的位置。
并且,要使移动体10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首先在使移动体10的最前列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和前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同时支撑在下侧的拼合导轨体152A上,同时,使后侧的中间被导向装置30和后端的端部被导向装置40同时支撑在上侧的拼合导轨体152B上的位置上,使移动体10停止。
接着,由于回转装置161A、161B中汽缸装置163A、163B的收缩动作,通过联杆162A、162B等,使纵轴156A、156B回转90度。通过该回转,拼合导轨体152A、152B与主导轨2分离后,如图29、图30所示,与横行用导轨体80A、80B连接。
并且,通过使导出机构作用到各端部被导向装置40或各中间被导向装置30上,使这些端部被导向装置40或中间被导向装置30从拼合导轨体152A、152B向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移动。此时,通过检测中间被导向装置30移到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由于汽缸装置163A、163B的收缩动作,通过联杆162A、162B等,使纵轴156A、156B逆向回转,进行复位回转以使拼合导轨体152A、152B连接到主导轨2上。
从而,将移动体10,在使其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先行沿着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将设置支撑部50的中间架体13后续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的U字型的弯曲状态下,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
接下来,参照图31介绍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也就是采用在地面侧移动自由的移动体10的实施例。在该第五实施例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主导轨2或拼合导轨体82A、82B等左右一对形式等细微部分不同,其他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构成物,附有相同的符号,详细的说明省略。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表示在直线路经部5c的一个部位形成规定部位5d的形式,也可以是在直线路经部5c的多的部位形成规定部位5d,同时对应各规定部位5d,配设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形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使移动体10,在其前架体12沿着其中一根横行用导轨体80A、将中间架体13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同时,后续使后架体14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80B的弯曲状态下,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然而也可通过调整分轨机构81、121的动作等,将移动体10,在使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先行沿着横行用导轨体80A、80B,将中间架体13后续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的U字型的弯曲状态下,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或者在中间架体13先行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使前架体12和后架体14后续沿着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逆U字型的弯曲状态下,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分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表示将一根中间架体13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横向移动的形式,也可是将分别设置支撑部50的两根(超过两根)中间架体13变成与移动方向成垂直状,在作业路径部6上进行横向移动的形式等,此种情况下,并设三根横行用导轨体(超过三根)。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于左右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将架体12、13、14连接的纵轴21的端部,相对回转自由地连接着中间被导向装置30,然而,也可是例如通过另行设置在中间架体13上的纵轴,将中间被导向装置30相对回转自由地进行连结的形式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移动体10的主体11,表示由三根架体12、13、14构成的形式,然而,也可是在前架体12的前方或后方,后架体14的前方或后方连接单根或多根架体的超过三根的形式,或中间架体13超过三根的形式等。另外,也可是省略架体12、13、14中任一个的两根的形式。这些情况下,对应架体的数量或长度等,要对横行用导轨体80A、80B的数量或位置等进行设计变更。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连结装置20,表示了在中间架体13侧上设置纵轴21,同时,在前后的架体12、14侧设置横轴23的形式,但也可是在中间架体13侧设置横轴,同时在前后的架体12、14侧设置纵轴的形式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从进给机构60到制动机构75之间,采取将多台移动体10,在其前后端间不产生间隙地紧密后压的状态下,进行排列行驶的驱动形式,然而也可是在前后端间产生间隙的状态下,将移动体10进行行驶驱动的形式。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直线路经部5c等上,采取使进给机构60、78、79的进给辊68与从动面15抵接,使移动体10移动的形式,然而也可是,特别地在规定部位5d等上通过驱动链形式使之移动。也就是如图5所示,相对在前述中间架体13侧设置的从动销28,也可是使沿着直线路经部5c配设的驱动链侧的传动体连结脱离的形式等。另外,也可采用使驱动皮带抵接到从动面15上的形式等。
上述各实施例中,表示使进给机构60、78、79,制动机构75等仅作用在主体11的任一从动面15上的形式,然而,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作用在另一从动面上的托辊等支承机构,将主体11从两侧夹住,获得较强的摩擦力,由此获得充分的行驶力或制动力的形式。此时,作用在另一侧的托辊也可是强制驱动形式或空转形式的任一种。
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是通过使横行用导轨体80A、80B上下进行变位,具有下将路径部或上升路径部的作业路经部6。

Claims (10)

1.一种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移动体通过多个被导向装置支撑导向至主导轨上从而在规定路径上移动自由,所述移动体的主体由经连结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回转自由地进行连结的多根架体构成,同时,至少在一根架体上设置被搬运物的支撑部,各被导向装置通过纵轴相对回转自由地连结在移动体侧;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路径中的规定部位的侧方,设置有支撑部的架体与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同时,设置将被导向装置进行支撑导向的多个横行用导轨体以使其他的架体沿着移动方向;在所述规定部位设置将主导轨侧的被导向装置分成多个横行用导轨体的分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体的主体由三根架体构成,同时,在中间架体上设置支撑部,横行用导轨体为一对,使移动体在其前架体沿着其中一个横行用导轨体的同时、后架体沿着另一横行用导轨体的弯曲状态下进行横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多个移动体被支撑导向在横行用导轨体之间时,可以将前后的移动体中在移动方向上邻接的被导向装置之间进行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由多个横行用导轨体支撑的移动体上设置赋予移动力的移动力施力机构。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相对被搬运物的作业路径部形成设置横行用导轨体的部位。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体在从动面上形成各架体的侧面,同时,在规定路径上设置具有与所述从动面自由抵接的进给辊的进给机构。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分轨机构由通过将规定部位的主导轨分离而自由支撑被导向装置的多个拼合导轨体、和使这些拼合导轨体围绕纵轴心回转的回转装置构成,使相对于主导轨分离回转的拼合导轨体与横行用导轨体自由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分轨机构构成为,将到达规定路径的规定部位的整个移动体分成多个横行用导轨体。
9.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分轨机构构成为,可使相对于设置有支撑部的架体的另一架体在同一方向上变成垂直状地进行分离。
10.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体至少在一根架体的下部设置被搬运物的支撑部。
CNB031494110A 2002-06-21 2003-06-20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2019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80643A JP4122860B2 (ja) 2002-06-21 2002-06-21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JP180643/2002 2002-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444A CN1470444A (zh) 2004-01-28
CN1201985C true CN1201985C (zh) 2005-05-18

Family

ID=30437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411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1985C (zh) 2002-06-21 2003-06-20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20040011239A1 (zh)
JP (1) JP4122860B2 (zh)
CN (1) CN1201985C (zh)
CZ (1) CZ303791B6 (zh)
MX (1) MXPA0300550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2860B2 (ja) * 2002-06-21 2008-07-2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JP4538820B2 (ja) * 2008-02-05 2010-09-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摩擦駆動トロリーコンベヤ
JP4562008B2 (ja) * 2008-02-14 2010-10-1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吊り下げ搬送装置
US8235000B2 (en) * 2008-05-09 2012-08-07 Caterpillar Inc. Modular paint l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JP5099454B2 (ja) * 2009-03-27 2012-12-1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交差部切換設備
US8800754B2 (en) 2009-09-22 2014-08-12 OCS Intellitrak, Inc. Conveyor system with interchangeable drive tube couplings
US20110070020A1 (en) * 2009-09-22 2011-03-24 Tabler Charles P Heavy-Duty Drive Tube Coupling
US20110068617A1 (en) * 2009-09-22 2011-03-24 Tabler Charles P Drive Wheel
JP5517299B2 (ja) * 2010-07-30 2014-06-11 新明工業株式会社 リボン体の連結構造
JP5776234B2 (ja) * 2011-03-11 2015-09-09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台車を利用した搬送装置
US8584594B2 (en) * 2012-02-03 2013-11-19 Jervis B. Webb Company Friction drive conveyor assembly
CN102785911B (zh) * 2012-07-27 2014-12-03 江苏速升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积放式悬挂输送线分层交叉轨道
CN102785912B (zh) * 2012-07-27 2015-08-26 江苏速升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补轨的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十字交叉轨道
KR101328131B1 (ko) * 2013-03-28 2013-11-08 (주)금강오토텍 천정타입 물품 운반용 유연 구동 시스템
US9533691B2 (en) * 2013-08-16 2017-01-03 Jeremiah David Heaton Overhead rail guidance and signaling system
CN105531170B (zh) * 2013-09-09 2018-04-13 株式会社大福 利用连结台车的搬送装置
DE202013104353U1 (de) * 2013-09-24 2013-10-09 Torsten Hösker Überflurfördereinrichtung zur Lagerung an der Decke einer Montageanlage
DE102014000865B4 (de) * 2014-01-23 2019-12-12 CSF Förderanlagen GmbH Fördereinrichtung
KR101864613B1 (ko) * 2016-01-21 2018-06-05 육용득 무인 세탁물 반출 및 반품 시스템
JP6747211B2 (ja) * 2016-09-26 2020-08-26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CN107719383B (zh) * 2017-11-10 2023-04-11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空中单轨交通系统用车体悬挂系统
CN109305524B (zh) * 2018-11-01 2023-04-07 浙江特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制衣流水线的吊架旋转机构及快速分配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464514B2 (en) 1972-07-20 1975-08-28 W. A. Crutcher Proprietary Limited Slide action crank mechanism
US3839319A (en) 1973-01-26 1974-10-01 Dow Chemical Co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ether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JPS49107082A (zh) 1973-01-30 1974-10-11
US3999730A (en) * 1975-10-23 1976-12-28 Gonsalves George E Trolley conveyor track switch unit
JPS55130412A (en) 1979-03-23 1980-10-09 Daifuku Co Ltd Path exchanger at intersection of trolley conveyor
JPS5835895B2 (ja) 1980-08-25 1983-08-0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トロリ−コンベヤ用トロリ−装置
JPS5791715U (zh) * 1980-11-28 1982-06-05
JPS57189913A (en) * 1981-05-18 1982-11-22 Daifuku Co Ltd Transport apparatus having branch path
US4669388A (en) * 1984-05-04 1987-06-02 Jervis B. Webb Company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dvancing conveyor carriers through a work station
US4757767A (en) * 1986-09-05 1988-07-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obile 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 for a tetrahedral truss
US4745865A (en) * 1987-05-20 1988-05-24 Jervis B. Webb Company Carrier storage track for power and free conveyors
US5013203A (en) * 1988-04-20 1991-05-07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Electrically driven self-propelled truck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course thereof
JPS6432961A (en) * 1988-05-10 1989-02-02 Tsubakimoto Chain Co Truck delivery conveyer in conveying path branching portion
JP2856033B2 (ja) * 1993-07-16 1999-02-1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JPH07108928A (ja) * 1993-10-13 1995-04-2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台車設備
WO1997014595A1 (en) * 1995-10-20 1997-04-24 Van Hattum En Blankevoort B.V. Transport system
US6595141B2 (en) * 1998-04-09 2003-07-22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Truck transport apparatus
JP3589594B2 (ja) * 1999-09-16 2004-11-1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自動車製造ライン用フリクション駆動式トロリーコンベヤ
JP3925010B2 (ja) * 1999-10-15 2007-06-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JP4122860B2 (ja) * 2002-06-21 2008-07-2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83620A1 (en) 2005-08-25
US20040011239A1 (en) 2004-01-22
JP2004025904A (ja) 2004-01-29
CN1470444A (zh) 2004-01-28
CZ303791B6 (cs) 2013-05-09
US7296521B2 (en) 2007-11-20
CZ20031735A3 (cs) 2004-02-18
US20060266253A1 (en) 2006-11-30
JP4122860B2 (ja) 2008-07-23
MXPA03005507A (es) 2004-01-22
US7089868B2 (en) 2006-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985C (zh)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CN1298590C (zh) 传送装置以及配置它的装箱装置
CN1065203C (zh) 搬运设备
CN1258312C (zh) 板状构件的搬运保持装置及其方法
CN1511705A (zh) 传动装置、动力转换装置以及多功能机的驱动装置
CN1695982A (zh) 拼合盖机构以及中置扶手箱
CN1904908A (zh) 卡片处理装置
CN1911762A (zh) 物品输送装置
CN1868833A (zh)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62691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902108A (zh) 具有活动夹持器的输送机和相关的输送机链环
CN1934025A (zh) 输送装置
CN1842459A (zh) 车辆用副车架和套筒安装结构
CN1017608B (zh) 输送装配零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63831A (zh) 搬运装置
CN1114617A (zh) 具有可变轮间间距的四轮转向架的导向系统
CN1236342A (zh) 平台型打印机
CN1308164C (zh) 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
CN1247425C (zh) 分类设备
CN100345689C (zh) 凸轮部件及具有该凸轮部件的记录装置
CN1222458C (zh) 容器组交接机构、容器输送设备及方法
CN1057423C (zh) 通用引线加工机
CN1121333C (zh) 包装机器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包装物品进纸盒的方法
CN1576203A (zh) 半导体晶片的运输方法和运输装置
CN1259212C (zh) 橡胶传送带以及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