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9212C - 橡胶传送带以及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橡胶传送带以及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9212C CN1259212C CNB021197997A CN02119799A CN1259212C CN 1259212 C CN1259212 C CN 1259212C CN B021197997 A CNB021197997 A CN B021197997A CN 02119799 A CN02119799 A CN 02119799A CN 1259212 C CN1259212 C CN 125921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d
- conveyor belt
- aforementioned
- rubber conveyor
- band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53—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having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cables or like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6—Ground engaging parts or elements
- B62D55/28—Ground engaging parts or elements detachable
- B62D55/286—For soft grounds, e.g. consisting of snow or swamp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橡胶传送带,具备形成为无端缘带状的带本体和牵引用的突缘,当装设着具有刚性小的部份和刚性大的部份的橡胶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运转时,可降低此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为了使刚性低的第1突缘周边部和刚性高的第2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把位于第2突缘周边部处的第2突缘的带本体带长方向的宽形成比位于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处的第1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度还要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输送带、搬运车、雪上摩托车等在柔软土地或是旱田等移动的车辆所安装的橡胶传送带,及安装此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装备有橡胶传送带(履带,crawler)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广泛运用在现有的输送(convey)等的农业机械、锄耕机(backhoe)等的建设作业机械等。
公知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一例如图15所示。
在图15绘示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31具备有:橡胶传送带32、驱动此橡胶传送带的驱动轮的链轮(sprocket)33、连接配设于前述橡胶传送带内面的从动轮35,以及转动轮36。
前述的橡胶传送带32主要是由以无端缘状形成的带本体39,以及形成在此带本体39外面的多个牵引用的突缘(lug)40。
关于把前述突缘40形成在前述带本体39时的排列,为了牵引力(traction)性能,以及突缘40间排土性的提高,采用的种种排列图案有:在前述带本体39的带宽方向上使前述突缘40呈长短变化,把长突缘及短突缘交互排列,或是在前述带本体39的带长方向把前述突缘40呈蛇行状(zigzag)排列等。
前述排列图案的一例如图16所示。
此图16为从接地面侧看到的平面图。
图16中橡胶传动带32所具有的排列图案是,把前述带本体39的带宽方向长度短的短突缘41和长度长的长突缘42,以一定间隔排列在前述带本体39的带长方向。
当装设着具有像这样排列图案的橡胶传送带32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31运转时,在此橡胶传送带32通过前述转动轮36之下时,因为受到前述橡胶传送带的自重和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31所安装的移动机体(图未绘示)的重量等下压,此橡胶传送带32被下压的部份会向下变形。
在此场合,在前述短突缘41和前述长突缘42中,因为前述带宽方向长度不同,短突缘41所形成的短突缘周边部,和前述长突缘所形成的长突缘周边部的刚性便不相同,更具体地说,比起前述短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前述长突缘周边部的刚性较大,因此,前述短突缘周边部和前述长突缘周边部之间便会产生刚性差。
图17说明前述刚性差存在时,橡胶传送带的变形状况。
图17为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31运转时,前述橡胶传送带32的接地部份。
在此图17中,二点线的假想线为变形前的橡胶传送带32,实线为变形后的橡胶传送带32。
如前所述,橡胶传送带32的接地部份会受到橡胶传送带32的自重及移动机体的重量等的荷重而下压变形。
此变形是,前述短突缘周边部的变形量比前述长突缘周边部的变形量还要大,其变形量的差如图17的记号A的箭头(以下称为变形差A)所示。
在前述短突缘周边部和长突缘周边部之间产生的前述变形差A是,因为短突缘比长突缘的大小还要小(前述带宽方向的长度短),所以前述短突缘周边部的垂直刚性比前述长突缘周边部的垂直刚性还要小。
因产生前述变形差A,转动轮36是使前述变形差A的部份上下运动,通过此上下运动,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31便会在运转中产生振动。
而前述振动会传达到移动机体全体,移动机体便会振动,操作者也不容易操纵此移动机体,更会有搭乘不舒服的感觉。
更因为前述振动,很可能会造成装设在移动机体内的电子机器。计测器的故障。误动作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传送带,把形成有像前述短突缘周边部刚性低的部份,和像前述长突缘周边部刚性高的部份的橡胶传送带装设到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而运转时,可降低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在前述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对于装设着形成有前述刚性低的部份和高的部份橡胶传送带的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可降低运转时的振动。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
即,第一技术手段是,包括:一带本体,形成为无端缘带状;以及一突缘,用于牵引用,在带本体的带长方向上交叉延伸,且侧视为略呈梯形,突缘间隔地一体形成于带本体的带长方向上。其中橡胶传送带具有一排列图案,以形成有刚性低的一第1突缘周边部和刚性高的一第2突缘周边部的方式,沿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相邻排列。位于第2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2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度形成比位于第1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1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度更细,以使第1突缘周边部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
以此方式,在具备形成有刚性小的第1突缘周边部和大的第周边部的突缘的排列图案的橡胶传送带中,可使第1突缘周边部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因而可降低由刚性差而产生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第二技术手段是,包括:一带本体,形成为无端缘带状;以及一突缘,用于牵引用,在带本体的带长方向上交叉延伸,且侧视为略呈梯形,突缘间隔地一体形成于带本体的带长方向上。其中橡胶传送带具有一排列图案,以形成有刚性低的一第1突缘周边部和刚性高的一第2突缘周边部的方式,沿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相邻排列。位于第1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1突缘带长方向的宽度形成比位于第2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2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度更宽,以使第1突缘周边部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
以此方式,在具备形成有刚性小的第1突缘周边部和大的第2突缘周边部的突缘的排列图案的橡胶传送带中,可使第1突缘周边部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因而可降低由刚性差而产生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第三技术手段是,在第一技术手段中略呈梯形的突缘从侧方看来是,从根部往突端部变尖细的斜面状。附有突缘的斜面的一斜侧壁和带本体的外面交叉处的内角角度为斜面状的斜角角度。为了把第2突缘的宽度做成如前述细,而将第2突缘的斜角角度做成比第1突缘的斜角角度小。
以此方式,把第2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做成比第1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还要细,因而可使第1突缘周边和第2突缘周边的刚性差变小,并可降低由刚性差而产生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第四技术手段是,在第二技术手段中略呈梯形的突缘从侧方看来是,从根部往突端部变尖细的斜面状。附有突缘的斜面的一斜侧壁和带本体的外面交叉处的内角角度为斜面状的斜角角度。为了把第1突缘的宽度做成如前述宽,而将第1突缘的斜角角度做成比第2突缘的斜角角度大。
以此方式,把第2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做成比第2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还要宽,因而可减少第1突缘周边部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是故,可降低因刚性差而产生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第五技术手段是,在第二技术手段中,为了把第1突缘的宽度做成如前述宽,把第1突缘的带长方向的根部宽做成比第2突缘的根部宽度宽。
以此方式,可提高位于第1突缘处的第1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因而可减少其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是故,可降低装设着采用第5手段的橡胶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运转中的振动。
第六技术手段是,在第三或第四技术手段中再加上:在第2突缘的斜侧壁中至少1外面形成有:一直面,从第2突缘的突端部沿铅直向下;以及一斜面,从直面往第2突缘的根部变宽。其中第2突缘的突端部的带长方向的突端宽和第1突缘的突端部的带长方向的突端宽略相等。
把第2突缘的带长方向的宽度做成比第1突缘的宽度还要细时,因为,宽度宽的第1突缘和宽度细的第2突缘呈交互排列的排列图案,因而会有目视的不协调感。
通过此第六技术手段,因使第2突缘的突端部的长方向的突端宽和第1突端宽约略相等,故可降低目视的不协调感。
第七技术手段是,在第二技术手段中再加上:于第1突缘的突端部的带长方向突端宽是,形成增加第2突缘的突端部的带长方向的突端宽的10~30%。
以此方式,可提高刚性低的第1突缘周边部的刚性,而可减少其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因此,可降低因刚性差而产生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第八技术手段是,在第一到第四任一技术手段中,带本体具有一补强芯体,内设于分别对应突部的内部位置。在对应补强芯体彼此间的间隔的带本体的内面部份设置有一凸部。
在分别对应突缘位置的带本体的内部位置上具备有补强芯体,以此方式,突缘周边部的刚性会变高,相反地,突缘彼此间的带本体部份的刚性比突缘周边部的刚性相对的低。
通过此第八技术手段,可提高突缘彼此间的带本体部份的刚性,可减少橡胶传送带的刚性高的部份和低的部份的刚性差,以此方式,可降低装设此橡胶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运转时的振动。
第九技术手段是,在第一项技术手段中再加上:在对应第2突缘彼此间的间隔的带本体的内面部份设置有一凸部。对应第1突缘的根部部份的带本体部份的厚度形成较厚,并以此部份作为一厚肉部。
采用第一技术手段的橡胶传送带2是,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会变高,在此以外的部份,即第2突缘周边部彼此间的部份(第1突缘周边部及第2突缘周边部彼此间的带本体部份)的刚性会变低。
通过此第九技术手段,可提高第2突缘周边部彼此间的带本体部份的刚性,可降低装设着采用此第九技术手段的橡胶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运转时的振动。
第十技术手段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手段中,为了使第1突缘周边部和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使带本体的橡胶的硬度比突缘的硬度还要高以形成带本体。
橡胶传送带最容易变形的(刚性低)为带本体。
通过此第十技术手段,可提高带本体的刚性,且可减少其和刚性高的部份(例如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因而可降低装设着橡胶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运转时的振动。
第十一技术手段是,包括:一橡胶传送带、一驱动轮,驱动该橡胶传送带、一从动轮,连接配设于该橡胶传送带的内面,以及一转动轮。且橡胶传送带采用第1项至第十技术手段中任一项的橡胶传送带。
采用第一至第十技术手段的橡胶传送带是,因为可减少刚性小的第1突缘周边部和大的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故可降低装设着此橡胶传送带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因刚性差而产生的振动,且操作者在运转时的操纵性和搭乘舒适感良好,此外,也可降低因前述振动而造成装备于移动机体上的电子机器。计测器类的故障。误动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1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2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3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4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5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
图6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6实施例的简图;
图7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7实施例的简图;
图8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8实施例的简图;
图9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9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10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11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从接地面侧看过来的平面图;
图14为图13沿C-C剖线的断面图;
图15为公知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侧视图;
图16为公知的橡胶传送带从接地面侧看过来的平面图;以及
图17为公知的橡胶传送带接地部份的侧视图。
1:橡胶传送带(crawler,履带)行走装置
2:橡胶传送带(履带)
3:驱动轮
5:从动轮
6:转动轮
12:带本体
13:突缘
14:第1突缘周边部
14a:第1突缘
15:第2突缘周边部
15a:第2突缘
16:补强芯体
18:第1突缘的突端部(第1突端部)
19:第2突缘的突端部(第2突端部)
20:凸部
21:肉厚部
22:斜侧面
23:直(straight)侧壁
24:斜面
α(α1、α2):斜角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履带)及橡胶传送带(履带)行走装置是使用于输送带等的农业机械锄耕机等建设作业机械摩托雪车(snowmobile)等种的机械。
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如图12所示。
此图12所示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主要是由橡胶传送带2、驱动橡胶传送带2的驱动轮的驱动链轮3、配设连接到前述橡胶传送带2内面的从动轮5及转动轮6所构成。
前述橡胶传送带2主要由无端缘带状形成的橡胶制的带本体12以及形成在此带本体12外面的多个橡胶制的牵引用突缘13所构成。
前述突缘13是,从侧方看过来略呈梯形,并和前述带本体12的带长方向交叉延伸,并在前述带本体12的带长方向沿一定的间隔排列。
前述排列图案是以图13说明其。
图13为从接地面侧看过来的前述橡胶传送带2的平面图。
如图13所示,橡胶传送带2是把在带本体12的带宽方向较短的第1突缘14a和较长的第2突缘15a沿带长方向间隔交互排列,以形成和前述带本体12一体的隆起。
像这样,把在前述带宽方向上长短不同的突缘13的排列,是为了不使沿带长方向相邻的突缘间的泥(土)堵塞住而降低牵引力。也就是,因采用前述排列图案,可防止相邻的突缘间泥(土)塞住(提高排土性),因而可维持突缘13(橡胶传送带2)的牵引力。
在前述带本体12的带宽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啮合孔17,以啮合前述驱动链轮3的齿。
此啮合孔17是依一定的间隔沿前述带本体12的全周设置,当驱动链轮3的齿脱离此啮合孔17时,前述驱动链轮3便仅和前述橡胶传送带2啮合,以将动力传达到前述橡胶传送带2。
图14为橡胶传送带2的图13沿C-C剖线的断面图。
如图14所示,橡胶传送带2内设有补强芯体16以及限制橡胶传送带2伸张的钢线(steel cord)等的抗张体26。
前述的补强芯体16是由金属、硬质树脂等的材料所形成,其是在对应前述突缘13位置的前述带本体12的内部位置设有多个,且在此补强芯体16上,突起部27是设置成突出于前述带本体12的内面侧,以限制前述转动轮6的位置。
图14为的转动轮6是跨过前述突起部27,以转动橡胶传送带2的内周面而构成所谓的跨转轮(straddle wheel),让由前述驱动链轮3驱动的橡胶传送带2其接地的部份通过前述转动轮6之下。
以下将说明前述橡胶传动带2通过前述转动轮6之下的样子。
当前述橡胶传送带2接地并通过前述转动轮6之下时,前述橡胶传送带2会受到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所安装的移动机体的重量,及橡胶传送带2的自重等的荷重而往下压并变形。
在前述橡胶传送带2上形成有前述第1突缘14a的周边部(以下称为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第2突缘15a所形成的周边部(以下称为第2突缘周边部15。),两者的前述变形量不同。
更具体来说,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前述变形量比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前述变形量还要大,故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前述变形量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前述变形量存在有差值(以下称为变形差)。
换句话说,前述第1突缘14a和前述第2突缘15a的大小(前述带宽方向的前述长度)不同(第1突缘14a比第2突缘15a还要小),前述第1突缘14的垂直刚性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垂直刚性存在有差值(以下称为刚性差)。
前述转动轮6仅利用前述刚性差产生的前述变形差而上下运动。
此上下运动变成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的振动而传送到此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所安装的移动机体。
前述橡胶传送带2具有可降低前述振动的新结构。
以下说明此橡胶传送带2的结构。
图1为关于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1实施例。
此图1是在图13中所说明的橡胶传送带2的一部份的侧视图。
在此第1实施例中,前述第1突缘14a和前述第2突缘15a是和前述带本体12一体成形,从根部往突端部形成尖细(隆起)的斜面形状,其前述带长方向(如记号X箭头所示的方向,以下的其它图都相同。)的前后侧壁做成附有斜面(倾斜状的)斜侧壁22。
在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斜侧壁22上,形成有从前述第2突缘15a突端部往铅直下方延伸的直面23,以及从前述直面23往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根部朝底面变宽的斜面24。
在此,当把前述斜侧壁22和前述带本体12外面交叉的角度做成斜角的角度α时,第2突缘15a的斜角角度(以下称为第2斜角角度α2。)会比第1突缘的斜角角度(以下称为第1斜角角度α1。)还要小。
像这样,在把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做成比第1斜角角度α1小的情况下,可把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带长方向的宽度做成比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带长方向的宽度还要细。
又,如图1所示的点线画在第2突缘15a的位置上,其用以比较前述第1突缘14a和前述第2突缘15a宽度的前述第1突缘14外形假想线(后述的图2和图3相同。)。
因此,可把前述第2突缘15a所形成的周边部(以下称为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垂直刚性做成比前述第1突缘14a所形成的周缘部(以下称为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垂直刚性还要小。
在设置前述直面23的情况下,可把前述第2突缘15a的突端部(以下称为第2突端部19。)的前述带长方向的突端宽,做成和前述第1突端14a的突端部(以下称为第1突端18。)的突端宽约略相等。此时,期望的是,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突端宽和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突端宽的差为2~3mm程度的范围内。
这样做的话,相对于此宽度较宽的前述第1突缘14a和较细的第2突缘15a的排列图形见到的不协调感,把前述突端宽做成略相等则可减轻目视的不协调感。
又,通过形成前述直面23的方式,和未形成此直面23的场合相比较,可把前述第2突缘15a的突端部的前述带长方向的宽度做宽,因而可延长突端部的摩耗寿命。
图2为本发明的橡胶传送带的第2实施例。
在此第2实施例中,前述第2突缘15a并不具有第1实施例中所说的直面23。
像这样,即使不在前述第2突缘15a上形成直面23,而把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做成比前述第1斜角角度α1小,在此情况下,把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带长方向的宽度做成比前述第1突缘14a的宽度细,可减少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刚性差,以此方式,可减少运转中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运转时的振动。
图3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3实施例。
在第3实施例中,前述第2突缘15a是,其一边的前述斜侧壁22的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做成比前述第1斜角角度α1小,通过此方式,把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宽度做成比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宽度更细,使得前述第1突缘周边14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15的前述刚性差变小。
在此第3实施例中,虽把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带长方向的前后中一方的斜侧壁22的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做成比前述第1斜角角度α1小,此时期望的是,把和前述第2突缘15a具有踢地面斜侧壁22相对的斜侧壁22的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做成比前述第1斜角角度α1小,然而,若第2突缘15a的强度(刚性)足够的话,也可采取把具有前述踢地面的斜侧壁22的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做成比前述第1斜角角度α1小的手段。
图4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4实施例。
在此第4实施例中,把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第1斜角角度α1做成比前述第2斜角角度α2还要大,以将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宽度形成比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宽度还要宽。
又,图4所示的点线是,在前述第1突缘14a位置上示出前述第2突缘15a的外形当作假想线,以比较出第1突缘14a和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宽度。
以此方式,可提高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刚性,且可减少其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15的刚性差。
把前述第1突缘14a做成前述宽度,以此方式,第1突缘14a的第1突端部18的前述带宽方向的突端宽是,比前述第2突缘15a的第2突端部19的前述带宽方向的突端宽还要宽,然而,期望的是,把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突端宽调整在增加前述第2突缘15a的前述突端宽的10~30%的范围内。
图5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5实施例。此图5为橡胶传送带2装设于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时,前述驱动轮35的周边局部侧视图。
在第5实施例中的橡胶传送带2是,把前述第1突缘14a的前述带长方向的根部宽(记号B的箭头所示的宽度)形成为比前述第2突缘15a的根部宽还要宽。
像这样,把位在刚性低的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的第1突缘14a的前述根部宽度做宽,以提高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刚性,并可使其和刚性高的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刚性差变小,以此方式,可降低装设及运转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时的振动。
图6到图8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所具有的突缘排列图案的简图。
图6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6实施例。
在前述第1到第4实施例中,前述带本体12上所排列的突缘13为,沿前述带宽方向呈直排列的排列图案,然而,在此第6实施例中,突缘13的排列图案为呈乁字状的突缘13,并在前述带长方向把前述带宽方向长度长短不同者间隔交互排列。
在具有此排列图案的橡胶传送带2上,形成接地处刚性小的(变形量大的)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刚性大的(变形量小的)第2突缘周边部15。
在具有像这样排列图案的橡胶传送带上,把第1突缘14a和第2突缘15a,以第1到第4实施例所说明的方式形成,可使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刚性差变小。
图7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7实施例。
在此第7实施例中,取代掉第1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第2突缘15a,代替的是把和前述带宽方向的长度略等长的2个突缘13,以和前述带宽方向并列而形成。
图7所示的排列图形中,形成有刚性小的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刚性大的第2突缘周边部15,把在前述第1突缘周边14处的第1突缘14a和在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处的第2突缘15a,以第1到第4实施例所说明的方式形成,可使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前述刚性差变小。
图8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8实施例。
在此第8实施例的橡胶传送带2具有,把和前述带宽方向的长度略相等的突缘,在前述带本体12的带长方向以蛇形(zigzag)状排列的排列图案。
图8的点线为,具备有此橡胶传送带2的移动机体的重量的荷重位置(方向)(图6和图7的点线相同)。
在此第8实施例中,前述荷重的位置是从前述带本体12的带宽方向移动。
以此方式,相邻的突缘13的荷重分担比例会改变,如图8所示形成前述刚性小的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刚性大的第2突缘周边部15。
在此第8实施例中,把在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处的第1突缘14a和在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的第2突缘15a,以前述的第1到第4实施例所说明的方式形成,可使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和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以刚性差变小的方式,降低装设着橡胶传送带2的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运转中的振动。
图9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9实施例。
在此第9实施例中,在对应前述橡胶传送带2的第2突缘15a彼此之间间隔的前述带本体12的内面部份形成有补强用的凸部20。
前述橡胶传送带2是最容易变形的带本体12。
像此第9实施例,在对应刚性高的前述第2突缘15a彼此之间间隔的前述带本体12的内面部份装设前述凸部20,可提高刚性高的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以外的部份,即刚性低的带本体及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刚性。
以此方式,可使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和前述刚性低的部份(前述第2突缘15a间的带本体12部份及前述第1突缘周缘部14)的刚性差变小,因而可减轻装设此橡胶传送带2的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运转时的振动。
图10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10实施例。
此第10实施例是,对应前述补强芯体16彼此间隔的带本体12的内面部份形成有凸部20。
利用内设在带本体12的前述补强芯体16,可提高内设有补强芯体16的周边部份的前述刚性,此补强芯体16彼此间的带本体12部份比内设有前述补强芯体16的周边部份刚性还要低。
在此,如图10所示,在前述补强芯体16彼此间的带本体12的内面部份设置凸部20,可使内设有前述补强芯体16的周边部和前述补强芯体16彼此间的带本体12部份的刚性差变小。
以此方式,当橡胶传传送带2通过前述转动轮6时,前述补强芯体16附近的变形量和前述补强芯16彼此间的带本体12部份的变形量的差会变小,并可使转动轮6的上下运动变小。
图11为本发明橡胶传送带的第11实施例。
在此第11实施例的橡胶传送带2中,在刚性低的第1突缘周缘部14处的第1突缘14a和在刚性高的第2突缘周缘部15处的第2突缘15a的间隔中,设有凸部20以补强相当于带本体12内面部份。
又,对应前述第1突缘14a的根部的带本体12部份的厚度,把此厚的份做成厚肉部21。
在此图11中,在未形成前述厚肉部21的部份,也就是对应前述第2突缘15a的根部的带本体12部份的厚度是,为记号E的箭头的宽度,前述厚肉部21更可以仅如记号D所示的厚度。
形成前述凸部20的理由如第10实施例所说明,在此第11实施例中,更设有前述厚肉部21,可提高刚性低的部份(第1突缘周缘14及突缘13彼此间的带本体12部份)的刚性,并可使刚性高的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和刚性低的部份(第1突缘周边部14及突缘13彼此间的带本体12部份)的刚性差变小。
以上说明的橡胶传送带2可适当地运用第1到第11实施例所说明的各手段,以使刚性低的部份和高的部份的刚性差变小。
又,因为从第1到第10实施例的橡胶传送带2中任一个刚性高的部份(前述第2突缘周边部15、前述带本体12的补强芯体16的周边部等)和低的部份(前述第1突缘周边部14、突缘间的前述带本体12部份等)的刚性差变小,于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上装设前述橡胶传送带2而运转时,前述转动轮6的前述上下运动会变小,可减低由此前述上下运动而生的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1的振动。
又,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可能有以下的种种变形。
把第4实施例中第1突缘14a的前述宽度做宽时,期望的是,把此第1突缘14a的前述带长方向的突端宽增加形成为前述第2突缘15a的突端宽的10~30%,然而,调整第1突缘周边部14的刚性时,并不限于前述10~30%的范围,把前述第1突缘14的前述突端宽做更宽(或是更窄)都可以。
位于第8实施例的第2突缘周边部15处的第2突缘15a也不限于2个,2个以上也可以。
又,增加前述抗张体26的数量、宽度等以提高前述带本体12的刚性也可以。
橡胶传送带的前述突缘13的排列图案也不限于第1或第6到第7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通过突缘的排列图案,形成有前述刚性低部份和高部份的橡胶传送带。
如以上详述的本发明,把形成有刚性低的部份和刚性高的部份的橡胶传送带装设到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而运转时,可降低前述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的振动。
Claims (14)
1.一种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带本体,形成为无端缘带状;以及
一突缘,用于牵引用,在该带本体的带长方向上交叉延伸,且侧视为略呈梯形,该突缘间隔地一体形成于该带本体的该带长方向上,其中
该橡胶传送带具有一排列图案,以形成有刚性低的一第1突缘周边部和刚性高的一第2突缘周边部的方式,沿该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相邻排列,
位于该第2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2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的宽度形成比位于该第1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1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的宽度更细,以使该第1突缘周边部和该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
2.一种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带本体,形成为无端缘带状;以及
一突缘,用于牵引用,在该带本体的带长方向上交叉延伸,且侧视为略呈梯形,该突缘间隔地一体形成于该带本体的该带长方向上,其中
该橡胶传送带具有一排列图案,以形成有刚性低的一第1突缘周边部和刚性高的一第2突缘周边部的方式,沿该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相邻排列,
位于该第1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1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的宽度形成比位于该第2突缘周边部处的一第2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的宽度更宽,以使该第1突缘周边部和该第2突缘周边部的刚性差变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略呈梯形的突缘从侧方看来是,从根部往突端部变尖细的斜面状,
附有该突缘的斜面的一斜侧壁和该带本体的外面交叉处的内角角度为该斜面状的斜角角度,
该第2突缘的该斜角角度做成比该第1突缘的该斜角角度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略呈梯形的突缘从侧方看来是,从根部往突端部变尖细的斜面状,
附有该突缘的斜面的一斜侧壁和该带本体的外面交叉处的内角角度为该斜面状的斜角角度,
该第1突缘的该斜角角度做成比该第2突缘的该斜角角度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第1突缘的该带长方向的根部宽做成比该第2突缘的该根部宽度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该第2突缘的该斜侧壁中至少1外面形成有:
一直面,从该第2突缘的突端部沿铅直向下;以及
一斜面,从该直面往该第2突缘的根部变宽,其中
该第2突缘的突端部的该带长方向的突端宽是和该第1突缘的突端部的该带长方向的突端宽略相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该第2突缘的该斜侧壁中至少1外面形成有:
一直面,从该第2突缘的突端部沿铅直向下;以及
一斜面,从该直面往该第2突缘的根部变宽,其中
该第2突缘的突端部的该带长方向的突端宽是和该第1突缘的突端部的该带长方向的突端宽略相等。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第1突缘的突端部的该带长方向突端宽是,形成增加该第2突缘的突端部的该带长方向的突端宽的10~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带本体具有一补强芯体,内设于分别对应该突部的内部位置,
在对应该补强芯体彼此间的间隔的该带本体的内面部份设置有一凸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带本体具有一补强芯体,内设于分别对应该突部的内部位置,
在对应该补强芯体彼此间的间隔的该带本体的内面部份设置有一凸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对应该第2突缘彼此间的间隔的该带本体的内面部份设置有一凸部,
对应该第1突缘的根部部份的带本体部份的厚度形成较厚,并以此部份作为一厚肉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带本体的橡胶的硬度比该突缘的硬度还要高以形成带本体。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带本体的橡胶的硬度比该突缘的硬度还要高以形成带本体。
14.一种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包括:
一橡胶传送带;
一驱动轮,驱动该橡胶传送带;
一从动轮,连接配设于该橡胶传送带的内面;以及
一转动轮,其特征在于,
该橡胶传送带使用如权利要求1-13项中任一所述的橡胶传送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147031 | 2001-05-16 | ||
JP2001147031A JP3619169B2 (ja) | 2001-05-16 | 2001-05-16 | ゴムクローラおよびゴム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5349A CN1385349A (zh) | 2002-12-18 |
CN1259212C true CN1259212C (zh) | 2006-06-14 |
Family
ID=1899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1979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9212C (zh) | 2001-05-16 | 2002-05-16 | 橡胶传送带以及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619169B2 (zh) |
KR (1) | KR100638885B1 (zh) |
CN (1) | CN1259212C (zh) |
TW (1) | TW5379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56140A1 (en) | 2004-07-30 | 2007-03-15 | Toshio Yamauchi | Caster |
JP3983273B2 (ja) | 2004-12-20 | 2007-09-26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 無端条体およびクローラ装置 |
JP4157874B2 (ja) * | 2005-03-14 | 2008-10-0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弾性クローラ |
JP4849992B2 (ja) * | 2006-05-16 | 2012-01-1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ムクローラ |
CN103787024A (zh) * | 2012-11-01 | 2014-05-14 | 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废电路板干式回收生产线用皮带输送机 |
CN103662603B (zh) * | 2013-11-30 | 2016-04-06 | 南通剑桥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夹压功能的传输带结构 |
CN103863592B (zh) * | 2014-04-06 | 2016-03-23 | 赵东顺 | 一种高精度称量器 |
US9254964B2 (en) * | 2014-04-16 | 2016-02-09 | Laitram, L.L.C. | Textured-top conveyor belt mod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80076A (en) * | 1990-02-14 | 1995-01-10 |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 Rubber crawler belt of a tracked vehicle |
-
2001
- 2001-05-16 JP JP2001147031A patent/JP36191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4-03 TW TW091106697A patent/TW53798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15 KR KR1020020026894A patent/KR10063888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16 CN CNB021197997A patent/CN125921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537987B (en) | 2003-06-21 |
CN1385349A (zh) | 2002-12-18 |
KR100638885B1 (ko) | 2006-10-25 |
JP2002337766A (ja) | 2002-11-27 |
KR20020087890A (ko) | 2002-11-23 |
JP3619169B2 (ja) | 2005-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667C (zh) | 履带式机动车 | |
CN1123405C (zh) | 压板装置的金属模具更换装置和方法及其压制金属模具 | |
CN1319782C (zh) | 保险杠梁 | |
CN1934025A (zh) | 输送装置 | |
CN1158196C (zh) | 具有改进的轮胎结构的车轮的轮胎 | |
CN1882471A (zh) | 履带、履带单元以及用于制造履带的方法 | |
CN1259212C (zh) | 橡胶传送带以及橡胶传送带行走装置 | |
CN1161021A (zh) | 接合地面的装置 | |
CN1771140A (zh) | 具有一多层胎面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76407A (zh) | 用于越野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 |
CN1676416A (zh) | 链条张紧结构 | |
CN1201985C (zh) | 移动体使用的搬运设备 | |
CN1942358A (zh) | 一种至少可调节高度的转向柱的定位装置 | |
CN1150097C (zh) | 尤其用于卡车及类似车辆的汽车轮胎 | |
CN1189352C (zh) | 橡胶履带 | |
CN1868833A (zh) |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7004C (zh) | 行驶变速装置的操舵机构 | |
CN1786512A (zh) | 金属带用金属环 | |
CN1646831A (zh) | 具有对称垫圈的滚链链轮 | |
CN1934374A (zh) | 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单元、装有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和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带轮 | |
CN1816490A (zh) | 自动扶梯或自动升梯的扶手、扶手导引系统及扶手驱动系统 | |
CN1331637A (zh) | 车轮轮胎 | |
CN101073977A (zh) | 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 | |
CN1304236C (zh) |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 |
CN1863725A (zh) | 乘客传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IDZU TYRE K.K. Effective date: 2003080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806 Applicant after: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nt before: Daidzu Tyre K.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