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307C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0307C
CN1200307C CNB001206613A CN00120661A CN1200307C CN 1200307 C CN1200307 C CN 1200307C CN B001206613 A CNB001206613 A CN B001206613A CN 00120661 A CN00120661 A CN 00120661A CN 1200307 C CN1200307 C CN 12003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parts
receiver
liquid crystal
crystal indicator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206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317A (zh
Inventor
李益洙
元种皓
吴忠燮
权伦秀
河镇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19990056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4482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623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2003170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9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3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3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收装置,用来接收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该接收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后表面接合来支承第一接收器部件的第二接收器部件。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分别由塑性材料和金属形成的。因此,接收器部件由于外部的碰撞和振动而产生的变形能够被避免,并且由于热产生的偏差能被避免。另外,通过简化接收装置的接合结构,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尺寸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通过改进接收背光束的接收部件和显示单元的结构来减小其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信息处理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各种不同形式,各种功能,更快的信息处理速度。由这种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信息有电信号。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装置作为一个界面,用肉眼来确认处理的信息。
最近,一种比CRT类型显示装置更轻、更小并且有全色、高清晰度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出现了。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的显示器、电视接收机及其它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设备上。
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对液晶的分子排列施加一个电压来改变液晶的分子排列形式。液晶显示装置能改变液晶元件根据其分子排列产生的光学特性变化,并且利用这种液晶元件的光学特性变化。
液晶显示装置分成TN(扭转向列)和STN(超级扭转向列)类型。此外,根据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也被分成使用一种开关装置和TN液晶的有源矩阵显示类型和使用STN液晶的无源矩阵显示类型。
有源矩阵显示类型用在TFT-LCD上,用一个TFT作为开关来驱动LCD。无源矩阵显示类型不使用任何晶体管,因此不需要与晶体管相关的复杂的电路。
此外,根据光源的使用方式,液晶显示装置被分成用背光的透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使用外部光源的反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透射类型的液晶显示单元使用背光作为光源,由于背光的存在而有很重的重量和巨大的体积,但由于它不需要外部光源并且有独立的显示功能,所以被广泛地应用。
图1显示了一种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显示了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和2,液晶显示装置600由用作显示视频信号的显示屏的液晶显示部件700、固定液晶显示部件700的前框800和后框900组成。
液晶显示部件700包括一个显示单元710,显示单元710包括一个用作显示屏的液晶显示面板。
显示单元710包括一个液晶显示面板712,一个集成的印刷电路板714,一数据侧带载封装件(data side tape carrier package)716,和用COF方法制造的栅极侧柔性电路板718。
液晶显示板712包括薄膜晶体管基底712a,一滤色基底712b,和液晶(没有示出)。
薄膜晶体管基底712a是一层透明的玻璃基底,其中已经形成矩阵形式的薄膜晶体管。一条数据线连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一条栅极线连到栅极。一个由铟锡氧化物(ITO)构成的透明导电的像素电极形成在漏极。
如果有电信号输入数据线和栅极线,那么,电信号将被输入进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通过输入进该薄膜晶体管的电信号来控制该晶体管的开、关,形成像素所必须的电信号被输出到漏极。
滤色基底712b面对着薄膜晶体管基底712a。滤色基底中的RGB像素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形成。一由ITO构成的共用电极被涂在滤色基底712b的前表面上。
假如一电源加到该薄膜晶体管基底712a的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并且该薄膜晶体管是开状态,于是在滤色基底712b的像素电极和公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注入在薄膜晶体管基底712a和滤色基底712b之间的液晶的排列角度受电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并且由于液晶排列角度的变化而引起光透度的变化,从而获得想要的像素。
一个驱动信号和时序信号加在该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和栅极线上用来控制液晶显示板712的液晶排列角度和液晶进行排列的时间。如附图所示,用来决定数据驱动信号的施加时间并作为一种柔性电路板的带载封装件716连接到液晶显示板712的源极边,用COF方法制造并用来决定栅极驱动信号的施加时间的栅极边的柔性电路板718连接到栅极侧。
用于接收液晶显示板712外部的视频信号和施加驱动信号给栅极线和数据线的集成印刷电路板714连接到液晶显示板712的数据线侧的带载封装件714。集成印刷电路板714有一个源极部分和一个栅极部分,其中源极部分施加有在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没有示出)中产生的视频信号,以用来提供数据驱动信号给液晶显示板712。其中栅极部分用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给液晶显示板712的栅极线。集成印刷电路板714产生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信号,数据信号,和多个时序信号,以应用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栅极驱动信号通过栅极侧柔性电路板718被施加到液晶显示板712的栅极线,数据信号通过数据带载封装件716施加到液晶显示板712的数据线。
用来给显示单元710提供均匀光的一个背光部件720安装在显示单元710的下面。这个背光部件720包括一个直线型灯722,用来产生光线。这个直线型灯722放置在液晶显示部件700的一边。一个光线引导板724有一个相应于液晶板712大小的尺寸,并放置在液晶板712的下方。光线引导板724的灯侧是最厚的,离灯722较远的位置比较薄。灯722产生的光线通过光线引导板724射向显示单元710,并且改变其光路。
用来使从光线引导板724照射出的并朝着液晶显示板712的光的亮度均匀的多个光片726放置在光线引导板的上面。反射板728放置在光线引导板724下面用来反射从光线引导板漏出的光线并提高光的效率。
显示单元710和背光部件720被一个接收盒即模铸框架730支承着。模铸框架730有一盒形的外形,模铸框架730的上部是敞开的。模铸框架730由四个侧壁和一个底面组成,用来沿着其外侧表面弯曲集成印刷电路板714并定位集成印刷电路板714的模铸框架730的敞开部分形成在底部表面。
一个框架740弯曲显示单元710的集成印刷电路板714和栅极带载封装件718到模铸框架730的外部,并且固定集成印刷电路板714和栅极带载封装件718在模铸框架730的底面部分上。框架740防止显示单元710的偏移。框架740象模铸框架730一样有一个立方形的外形,并且框架740的上面部分是敞开的以露出液晶显示板710。框架740的侧壁部分是垂直地向其内弯曲,以盖住液晶显示板710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分。
模铸框架730中安装的底板750用来牢固地把背光部件720固定在指定的位置上。底板750在其中心位置有一个凹进的部分,用来压住背光部件的底面以固定背光部件720。因此,由于底板750的存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面积增大,并且增加了装配底板750的装配工序的数量,从而导致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显示单元710和背光部件720放置在模铸框架730内,模铸框架730是薄的,从而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并且有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当模铸框架730用一个模具来制造时,如果模铸框架的侧面和底面发生变化,模铸框架730要发生变形,并且为了制造模铸框架730需要多次的实验和错误和更多的制造时间。
此外,当模铸框架730的一个部分有变化时,模铸框架730的整个外形应该重新构造,并且模铸框架730的改进是困难的。而且,最近,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变得轻且薄,并且灯侧的模铸框架是薄的,所以模铸框架不能被容易地模铸,模铸框架的变形是严重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容放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容放器能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来简化装配步骤,并且能容易地模铸和防止变形。
为了达到上面提及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个背光部件,其具有一个用来发射光线的光源部件和一个用来引导光线的亮度提高部件;和一个接收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接合在第一接收器部件两端的第二接收器部件,使得彼此相对着用来提供接收空间,背光部件被容纳在此接收空间内。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一个用来产生光的背光部件;一个用来导光的亮度提高部件;和一个至少由一种材料形成的接收组件,用来通过接合至少两个接收构件来接纳背光部件。接收组件由一个金属构成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和接合在第一接收器部件两端的第二接收器部件组成的,这使得它们彼此相对从而提供一个容纳背光部件的容纳空间,第二接收器部件是塑料材料形成的。第一种材料是金属的,第二种材料是塑料材料。第一个接收器部件形成有至少一个平板并且在第一个接收器部件内形成有接合孔。第二个接收器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和一个接合凹槽,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分别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侧壁并且向接收空间延伸从而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接合凹槽形成在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的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的一位置上。接收组件还包括一个接合螺钉,其通过穿进第二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并和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凹槽接合,用来接合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
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其分别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侧壁并且向接收空间延伸从而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和形成在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的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的一个位置的接合凸起。通过把第二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凸起插进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并且热熔化接合凸起,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彼此接合。
在至少由一个平板形成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内形成了接收凹槽的情况下,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的第二个接收器部件有一个钩爪和一个偏差防止罩,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分别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侧壁并且向接收空间延伸从而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当接收凹槽和形成在相应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收凹槽的一个位置的钩爪相互接合时,该钩爪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水平偏差,该偏差防止罩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部件的垂直偏差。
此外,在由至少一个平板形成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内形成接合凸起的情况下,在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内形成用来接合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凸起的一个接合孔,并且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通过铆接该接合凸起在接合凹槽内来相互接合。
接收组件可以包括一个用来接收光源部分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端部接合用来接收亮度提高部件和显示单元的第二接收器部件,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是用塑性材料浇铸(molded)成的。
根据该液晶显示装置,接收背光部件的接收器部件有一个金属和塑性材料形成的模铸框架。
因此,接收器部件由于外部的碰撞和振动而产生的变形能够被避免,并且由于热产生的偏差能被避免。另外,通过简化接收器部件的接合结构,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上面和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容易明白,其中:
图1是一个用来示意地表示一种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一个用来显示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配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A和图4B是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接收装置的一个分解透视图和一个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接收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6A和图6B是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接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和接合透视图;
图7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接收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8A和图8B是用来显示图7中的接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接收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来显示图9中的接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11和图12是用来说明根据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装置中的灯部件和显示单元的接收的截面图;
图13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一个接收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14是一个用来显示附图13中的接收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一个用来显示附图14中的接收装置的接合状态的视图;
图16是一个用来显示与附图14中的接收装置的一部分接合的一个光线引导板和一个反射板的状态的部分断开透视图;
图17是一个用来显示容纳在附图14中的接收装置的一个灯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一个用来说明容纳在附图14中的接收装置的一个背光部件和一个显示单元的状态的截面图。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3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一个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个液晶显示部件200,被施加有视频信号用来显示一屏幕,和一个具有一个前面框310和一个后面框320的框架,用来容纳液晶显示部件200。
液晶显示部件200包括一个由一个作为显示屏幕的液晶显示板组成的显示单元210。
显示单元210包括一个液晶显示板,一个集成印刷电路板214,一个数据侧带载封装件216,和一个用COF方法制造的一个栅极边柔性电路板218。
液晶显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底212a,一滤色基底212b,和液晶(没有示出)。
薄膜晶体管基底212a是一层透明的玻璃基底,在其中,薄膜晶体管的矩阵形式已经形成。一条数据线连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一条栅极线连到栅极。一个由铟锡氧化物(ITO)构成的透明导电材料的像素电极形成在漏极。
如果有电信号输入数据线和栅极线,那么,电信号将被输入进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通过输入进该薄膜晶体管的电信号来控制该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用来形成像素的电信号输出到漏极。
滤色基底212b面对着薄膜晶体管基底212a。滤色基底中的RGB像素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形成。由ITO构成的共用电极是涂在滤色基底212b的前表面上。
假如一电源加到该薄膜晶体管基底212a的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并且该薄膜晶体管是开状态,于是在滤色基底212b的像素电极和公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注入在薄膜晶体管基底212a和滤色基底214b之间的液晶的排列角度受电场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并且由于液晶排列角度的变化而引起光透度的变化,从而获得想要的像素。
一个驱动信号和时序信号加在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线和栅极线上用来控制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排列角度和液晶排列的时间。如附图所示,带载封装件216是一类柔性电路板,用来决定加到液晶显示板712的源极边的驱动信号的施加时间,栅极边的柔性电路板218用COF方法来制造,决定加到栅极边的栅极驱动信号的施加时间。
用来接收来自液晶板外部的视频信号和施加驱动信号给栅极线和数据线的集成印刷电路板214连接到液晶显示板的数据线边的带载封装件216。集成印刷电路板214有一个源极部分和一个栅极部分,其中源极部分施加有在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没有示出)中产生的视频信号,用来提供数据驱动信号给液晶显示板,和其中栅极部分用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给液晶显示板的栅极线。
集成印刷电路板214产生用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信号,数据信号,和多个时序信号,以应用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栅极驱动信号通过栅极侧柔性电路板218施加到液晶显示板的栅极线,数据信号通过数据带载封装件216施加到液晶显示板的数据线。
用来给显示单元210提供均匀光线的安装在显示单元210的下面是一个背光部件。这个背光部件包括一个直线型灯222,用来产生光线。这个直线型灯222被一个灯罩223所保护。这个直线型灯222放置在液晶显示部件200的一边。一个光线引导板224有一个相应于液晶板大小的尺寸,并放置在液晶板的下方。光线引导板224的灯侧是最厚的,离灯222较远的位置比较薄。灯222产生的光线通过光线引导板224射向显示单元210,并且改变其光路。
用来使从光线引导板224照射出并朝着液晶显示板的光为均匀的多个光片226放置在光线引导板的上面。一个放置在光线引导板224下面的反射板228用来反射光线引导板漏出的光线和提高光的效率。
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被一个接收装置即模铸框架400支承着。
模铸框架400如图4到14所示可以是各种构成。在下文中,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说明5种接收装置。
参考附图4A和4B,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模铸框架400由4个接收器组成。有相同外形的且彼此相对的两个接收器,被定义为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另外两个相对着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的两端部分和构成侧壁的接收器被定义成第二接收器部件410和420。
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有一个具有薄的厚度和宽度的矩形外形,并且是用金属模铸(molded)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孔432和434形成在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中的第一接收器430的纵向的两端,第三和第四接合孔442和444形成在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中的第二接收器440的纵向的两端。
包括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的第二接收器部件410和420彼此相对,并且接合在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的两端。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是这样形成的,使得具有条形外形的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侧壁覆盖在第一接收器部件430和440的两端部分,此两端部分形成有第一和第二接合孔432和434,和第三和第四接合孔442和444。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是这样延伸的,即它们围绕在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32,434,442和444附近的上方部分。底板412和422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的两个侧壁彼此相对地向其内侧延伸。底板412支承着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210,从而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210被容纳在通过接合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提供的接收空间内。由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形成的接收空间的中间部分的底面有一敞开的外形从而放置集成印刷电路板214。
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的两端延伸从而使它们覆盖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30和440上表面的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的弯曲部分具有凹形槽418和428,其内侧壁是光滑的。当背光部件被接收时,灯部件221被此凹形槽牢固地固定。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和第一接收器部件430的两端部分接合,从而提供接收空间,其中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被容纳在此空间内。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是用塑性材料浇铸的。
第一到第四接合凹座416,426,414和424形成在相应于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32,434,442和444的位置,其在弯曲部分的后表面上,此弯曲部分是弯曲的,以便盖在位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30和440的上表面上。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10和420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30和440接合,如图4B所示,其利用第一到第四接合螺钉451,454,453和456,穿过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32,434,442和444并且继续伸向第一到第四接合凹座416,426,414和424内。
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嵌入接收装置400的步骤将在后面介绍。在下文中,接收装置400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被将说明。
图5A和5B是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部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5A和5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具有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的第二接收器部件,象第一个实施例中那样。
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有一个具有薄的厚度和宽度的矩形外形,并且是用金属形成的。第一至第四接合凸起482,484,492和494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的纵向的两端的上表面上凸出。分别地,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端部凸出的接合凸起可以被形成为数个。
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其接合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的两端,并且彼此相对。
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是这样形成的,使得具有条形外形的具有方形横截面的侧壁覆盖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的两端及临近这两端上面部分。被延伸以使得覆盖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两端的上面部分的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的弯曲部分具有凹形槽468和478。凹形槽468和478的内侧壁是光滑的。当背光部件被接收时,灯部件220被此弯曲部分牢固地支承着。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的两端部分接合,从而提供接收空间,其中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被容纳在此空间内。
底板462和472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的侧壁向接收空间延伸。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66,476,464和474形成在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的底板462和472上相应于第一到第四接合凸起482,484,492和494的位置上。通过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66,476,464和474与第一到第四接合凸起482,484,492和494的接合,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的两端的上表面接合,从而提供接收空间,在此空间内,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被接收。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是用塑性材料模塑的。
第一到第四接合凸起482,484,492和494起着铆钉的作用,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66,476,464和474与第一到第四接合凸起482,484,492和494的接合形式如图5B所示,图5B显示了表示在图5A中的接收装置的截面图。
参考图5B,第二接收器490的第三和第四接合凸起492和494被插入进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的第三和第四接合孔464和474内。
那么,假如第三和第四接合凸起492和494的凸出在底板462和472的上表面的部分492a和494a被压挤,第三和第四接合凸起492和494的凸出部分492a和494a填充第三和第四接合孔464和474的上面部分,此上面部分是这样形成的,它们比第三和第四接合孔464和474下面部分更宽,如附图5B中的斜线所表示的接合孔上面部分。第一和第二接收器480和490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460和470通过铆接第一到第四接合孔466,476,464和474与第一到第四接合凸起482,484,492和494来进行接合,接收和支承着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
图6A和6B是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一部分的分解和接合透视图。
参考图6A和6B,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接收器530和540的一个第一个接收器部件和具有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的一个第二个接收器部件。
第一和第二接收器530和540有一个具有薄的厚度和宽度的矩形外形,并且是用金属浇铸的。第一到第四接合孔532,534,536和538形成在第一接收器530的纵向的两末端部分,和第五到第八接合孔542,544,546和548形成在第二接收器540的两末端。
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和第一和第二接收器530和540的两末端的上表面接合,从而提供一个接收空间。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有夹子形的外形,并且底板512和522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的侧壁向接收空间延伸。第一到第八接合凸起512a,512b,522a,522b,512c,512d,522c和522d是形成在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的底板512和522的背面相应于第一到第八接合孔532,534,536,538,542,544,546和548的位置上。第一到第八接合凸起512a,512b,522a,522b,512c,512d,522c和522d是用与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并且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是用塑性材料浇铸成的。通过将第一到第八接合孔532,534,536,538,542,544,546和548与第一到第八接合凸起512a,512b,522a,522b,512c,512d,522c和522d接合,第三和第四接收器510和520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530和540的两末端的上表面接合,从而提供用来接收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的接收空间。
第一到第八接合孔532,534,536,538,542,544,546和548与第一到第八接合凸起512a,512b,522a,522b,512c,512d,522c和522d的形状如图6B所示。
参考图6B,第三接收器510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凸起512a和512b插入到第一接收器530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孔532和534。第三到第八接合凸起522a,522b,512c,512d,522c和522d与第三到第八接合孔536,538,542,544,546和548以同样的方式接合。
那么,穿过第一和第二接合孔532和534并且从第一接收器530的后表面凸出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凸起512a和512b的部分被加热,象图6B中的斜线所表示的接合孔部分513a和514b,第一和第二接合凸起512a和512b的凸出部分熔化在第一接收器530的后表面上。接合孔和接合凸起通过热熔的接合方式应用到第三到第八接合凸起522a,522b,512c,512d,522c和522d与第三到第八接合孔536,538,542,544,546和548,从而提供接收空间来容纳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
图7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8A和图8B是用来显示图7中的接收装置的接合状态的截面图。
参考图7,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模铸框架400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具有第三和第四接收器的第二接收器部件,象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例一样。因此,在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说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第一接收器560和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三接收器550的一部分。
象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一样,矩形的接合凹座562形成在用金属浇铸成的第一接收器560的两端,并且形成在第三接收器550的底板552的后表面上的钩爪552a通过接合第一接收器560的接合凹座562,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560的水平偏离。并且,一个偏离防止帽552b被形成,此偏离防止帽552b环绕在钩爪552a的侧边上面部分,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560的竖直偏离。
另一方面,第三接收器550的内侧壁有一个光滑的凹形槽555。第一接收器部件的第一接收器560和第二接收器(未示出)的端面与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三接收器550和第四接收器(未示出)的底板的后表面接合,从而提供一个接收空间来容纳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210。
接合凹座560和钩爪的接合方法显示在图8A和8B中。
如图8A所示,假如第一接收器560以平行于第二接收器550的底板552的方向前进,第一接收器560沿着钩爪552a的斜面向第三接收器550的侧壁滑动。那么,由于覆盖在钩爪552a上表面上的偏离防止帽552b有一个弹性力,它向上移动底板552,如图8B所示。假如通过第一接收器的向前移动,接合凹座562和钩爪552a接合,偏离防止帽552a恢复到原始位置,从而防止第一接收器560的竖直偏离。
第一接收器560和第三接收器550的接合方法应用到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的其它部分,来提供一个接收空间用来容纳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
图9是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接收装置的一部分的一个透视图。
图10A和10B是用来显示图9中的接收装置的接合状态的视图。
参考图9,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模铸框架400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的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具有第三和第四接收器的第二接收器部件,象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例一样。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说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第一接收器580和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三接收器570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中,凸出第一接收器580上的矩形的接合凹座582形成在用金属浇铸成的第一接收器580的两端,并且形成在第三接收器570的底板552的后表面上的钩爪574通过接合第一接收器580的接合凹座582,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580的水平偏离。钩爪574是作为底板572的一部分形成的,并且有一弹性力。在钩爪574下面的底板有一个切断形状。
另一方面,第三接收器570的内侧壁有一个光滑的凹形槽577。一个接合凹座578,在其内部,第一接收器580的一末端被容纳在其中,其形成在第三接收器570的内侧壁上。第一接收器部件的第一接收器580和第二接收器(未示出)的末端与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三接收器570和第四接收器(未示出)的底板接合,从而提供一个接收空间来容纳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210。
接合凹座560,钩爪574,和接收凹槽578的接合方法显示在图10A和10B中。
如图10A所示,假如第一接收器580沿平行于第二接收器570的底板572的方向前进,具有弹性力的钩爪574被移向底板572,象图10B中所示。那么,假如第一接收器580的末端被推动而被接收在形成在第三接收器570的侧壁上的接收凹槽578中,钩爪574利用它的弹性力恢复到其原来的位置,并且移动到第一接收器580的接合凹座582中。钩爪574防止了第一接收器580的水平偏离,并且第三接收器570的接收凹槽578防止了第一接收器580的竖直偏离。
第一接收器580和第三接收器570的接合方法应用到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的其它部分,来提供一个接收空间用来容纳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
显示单元210和背光部件被接收在接收装置400中,如图11和12所示。在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一种液晶显示单元将被说明。
参考图11,一个灯部件221包括一个阴极射线管灯222,一个包围灯222的灯盖223,和一个电源供应线(没有表示出)。电源供应线的一端连到灯222的一热电极和一冷电极,它的另一端和一个反相器(未示出)相连接。
灯部件221,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210被容纳在接收装置400中,如图11和12所示。灯部件221被容纳在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三接收器410的一个光滑的凹槽区域418中。反射板228和光线引导板224被固定到对着凹槽区域418的灯部件221的其它表面。
如图12所示,在一个漫射片226被容纳在光线引导板224的上表面上之后,包括薄膜晶体管基底212a,滤色基底212b,和集成印刷电路板214,和液晶(未示出)的显示单元210被安装在漫射片226的上表面上。集成印刷电路板214被弯折到第二接收器部件的第一接收器410的外部,并且被安在第一接收器部件430的后表面上。于是,一个夹子形的底板330利用一个卡钩与接收装置接合来制造液晶显示部件200,液晶显示部件700被容纳在前面框架310和后面框架320中。
另一方面,图13到18显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
图13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接收装置的液晶显示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在图13中,这些与显示在图3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元件所起相同作用的元件,它们被标以相同的数字。但是,在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中,接收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210的一模铸框架1600被标记一个单独的数字,用来参考图14到18详细地说明。
图14是一个用来显示根据图13中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和图15是一个用来显示图14的接收装置的接合状态的视图,图16是一个用来显示与图12中的接收装置的一部分接合的光线引导板和反射板的接合状态的部分断开透视图。图17是一个用来显示背光部件被容纳在图14中的接收装置的状态的截面图,和图18是一个用来显示背光部件和显示单元被容纳在图14中的接收装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参考图14到16,接收装置包括四个单元接收器,并且两个相对的单元接收器构成一对,定义为一个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和一个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这两个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接收器有相同的结构,这两个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的接收器也有相同的结构。
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包括一个第一接收器1610和一个灯部件221。第一接收器1610包括一个具有一规定长度的立方长条形的第一侧壁1630,一个被垂直地形成在第一侧壁1630的一侧末端部分的具有一规定长度的立方长条形的第二侧壁1640,一个具有一规定长度的立方长条形的并且被垂直地形成在第二侧壁1640的另一末端部分以和第一侧壁1630相对着的第三侧壁(未示出),和一个形成在第一到第三侧壁的底面的底板1645。一个接收凹槽(未示出),用来容纳形成在第一接收器1610的底板1645的后表面上的一个印刷电路板。
另一方面,一个灯部件接收凹槽1642形成在第一接收器1610的第二侧壁1640的内侧表面上,从第二侧壁1640的表面朝向它的内侧。形成在第二侧壁1640的上表面上的多个位置限制凸起1643用来引导显示单元210的位置。
穿过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孔1632和1634形成在第一侧壁1630和形成在第二侧壁1640的两端的第三侧壁(未示出)的末端部分。一个用来放置第一接收器1610在一后框320上的第一突出部分1636形成在一位置上,该位置被一从第一侧壁1630和第三侧壁(未示出)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孔1632和1634间的距离分隔开,和至少一个接合孔1636a穿过第一突出部分1636。
灯部件221接合第一接收器1610而构成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灯部件221接合在第一接收器1610的灯部件接收凹槽1642内。连着灯部件221的电源供应线穿过一个和灯部件接收凹槽1642相通的开口1642a连接到反相器(未示出)。
光线引导板224和反射板228的两端被插入到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灯部件接收凹槽1642中。在光线引导板224和反射板228被插入到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灯部件接收凹槽1642中后,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和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接合,来构成接收装置1600。
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有一个立方杆状形状,并且一个支承板1660形成在它的内侧面,用来放置反射板228。当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1650和1680被接合,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的末端部分比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的其它部分薄,使得整个高度和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第一侧壁1630和第三侧壁(未示出)相同。在第一侧壁1630和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第三侧壁(未示出)内的与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相接合的部分的厚度由于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的厚度而减少。
一个接合凸起1670形成在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上,相应于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第一接合孔1632的位置。一个固定螺钉1675用来固定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1650和1680,与第二接合孔1634相接合。一个第二接合孔1678和一个第三接合孔1678a形成在第二接收器部件1680上相应于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第一突出部分1636的位置。
如图15和17所示,漫射片226和5片显示单元210相继地被容纳在由接收器部件1600提供的接收空间内,背光部件被容纳在其中。
参考图18,显示单元210的集成印刷电路板214和数据侧带载封装件216被弯折到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外部,并且被容纳在集成印刷电路接收凹槽内(未示出),此凹槽形成在第一接收器部件1650的底板1645的底面上。于是,一个钳形的底板330利用一个弯钩来和接收装置1600相接合,并被容纳在前框310和一个后框320内。
根据以上所述的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接收装置用来容纳背光部件,其由多个侧壁和底板构成。
特别地,灯部件被容纳的一侧和相对于灯部件一侧的模铸的框架是用金属浇铸的,接合在两末端部分作为一侧壁的模铸框架,用来提供接收空间,是用塑性材料形成的。
因此,由于外部的碰撞和振动而产生的变形能够被避免,并且由于热产生的偏差能被避免。另外,通过简化接收装置的接合结构,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尺寸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通过以上的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被显示和陈述了。虽然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被描述了,应理解为本发明不止局限于这几个优选实施例,而是可以有各种变化和修改,这种变化和修改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下文中所要求保护的精神和范围内作出的。

Claims (1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个背光部件,其具有一个用来发射光线的光源部件和一个用来引导光线的亮度提高部件;和
一个接收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接收器部件;和一个接合在第一接收器部件两端的第二接收器部件,使得彼此相对着用来提供接收空间,背光部件被容纳在此接收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接收器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该第二接收器部件由塑料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接收器部件接收光源部分,该第二接收器部件容纳亮度提高部件和显示单元,并且其中该第一接收器部件和该第二接收器部件是用一种相同的材料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器部件是由至少一个平板形成的,接合孔形成在第一接收器部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分别具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该侧壁并且朝接收空间延伸来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和一个形成在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的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位置的接合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接收部件还包括一个接合螺钉,通过穿过第二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和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凹槽接合来接合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分别具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该侧壁并且朝接收空间延伸来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和一个形成在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的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位置的接合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是这样彼此接合的,即通过将第二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凸起穿过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插入,并且热熔化该接合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器部件是由至少一个平板构成的,一个接收凹座形成在第一接收器部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分别具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该侧壁并且朝接收空间延伸来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和一个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水平偏差的钩爪和一个当接合凹座和该钩爪接合时用于防止第一接收器部件的垂直偏差的偏差防止罩,该钩爪和该偏差防止罩形成在相应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凹座的一个位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其分别具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该侧壁并且朝接收空间延伸来支承背光部件的底面,和一个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水平偏差的钩爪和一个接收凹槽,当接合凹座和钩爪通过朝着向该侧壁的内侧接收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末端来接合时,该接收凹槽用来防止第一接收器部件的垂直偏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器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平板,一个接合凸起形成在第一接收器部件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接收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模铸框架,分别具有一个侧壁和一个垂直于该侧壁并且朝接收空间延伸的底面,和一个与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凸起相互接合的接合孔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模铸框架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是这样彼此接合的,即通过将第一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凸起穿过第二接收器部件的接合孔插入,并且通过铆接该接合凸起和该接合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器部件是与第二接收器部件的后表面接合。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是用一种塑性材料构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器部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三侧壁,一个连接着第一和第三侧壁的第二侧壁,一个连接着第一,第二,和第三侧壁的底面的底板,并且一个用来接收光源部分的接收凹槽形成在第二侧壁的内侧,和第二接收器部件的一末端部分通过利用一个台阶部分连接到第一接收器部件的一个末端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一个接合孔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器部件中的一个台阶爪上,并且一个接合凸起形成在其它的台阶爪上。
CNB001206613A 1999-12-09 2000-12-09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3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19990056260A KR100644821B1 (ko) 1999-12-09 1999-12-09 액정표시장치용 수납용기 어셈블리,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KR56260/1999 1999-12-09
KR1020000062369A KR20020031700A (ko) 2000-10-23 2000-10-23 액정표시장치
KR62369/2000 2000-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317A CN1309317A (zh) 2001-08-22
CN1200307C true CN1200307C (zh) 2005-05-04

Family

ID=2663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06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307C (zh) 1999-12-09 2000-12-09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762807B2 (zh)
JP (1) JP4795531B2 (zh)
CN (1) CN1200307C (zh)
TW (1) TW569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3609B1 (ko) 2001-07-10 2007-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40235B1 (ko) * 2001-08-29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757794B1 (ko) * 2001-09-03 2007-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793729B1 (ko) * 2001-09-27 2008-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3255852A (ja) * 2001-12-25 2003-09-10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分解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006202B2 (en) * 2002-02-21 2006-02-28 Lg.Philips Lcd Co., Ltd. Mask holder for irradiating UV-rays
KR100641001B1 (ko) * 2004-03-30 2006-11-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40718B1 (ko) * 2002-05-31 2008-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578750B2 (ja) * 2002-06-19 2004-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73067B1 (ko) * 2002-07-11 2008-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6820803B1 (en) * 2002-08-30 2004-11-23 Lucas T. Browning Cash card system
KR100928482B1 (ko) * 2002-12-24 2009-11-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3711987B2 (ja) 2003-03-27 200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KR100939613B1 (ko) * 2003-04-30 2010-02-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이 개선된 액정표시장치
JP4017617B2 (ja) * 2003-09-10 2007-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50083711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Sheng-Chun Wu Assembly structure of a back light module
KR101073037B1 (ko) * 2004-01-07 2011-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샤시 프레임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3853792B2 (ja) * 2004-01-09 2006-12-06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筐体及び該筐体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TW200523831A (en) * 2004-01-12 2005-07-16 Quanta Display Inc Side fixing fram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JP4457109B2 (ja) * 2004-03-24 2010-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ユニット、導光板及び情報機器
EP1783539A4 (en) * 2004-04-01 2008-09-03 Au Optronics Corp SIDE FRAME BAN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627148B2 (ja) * 2004-04-09 2011-02-0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
TWI231740B (en) * 2004-05-20 2005-04-2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locating method of 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 thereof
US7488105B2 (en) * 2004-05-28 2009-02-10 Heng-Sheng Kuo Backlight module
KR101189265B1 (ko) * 2004-06-14 2012-10-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방열 구조를 개선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65654B1 (ko) * 2004-06-15 2011-09-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0603196B1 (ko) * 2004-06-21 2006-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엘씨디 모듈
JP2006030331A (ja) * 2004-07-13 2006-02-02 Sharp Corp 取り付けタブを有する構造物、及び薄型表示装置
KR101034779B1 (ko) 2004-08-06 2011-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KR20060032398A (ko) 2004-10-12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KR101035848B1 (ko) * 2004-11-24 2011-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163101A (ja) * 2004-12-09 2006-06-22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581726B2 (ja) * 2004-12-28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JP2006201318A (ja) * 2005-01-19 2006-08-03 Sharp Corp シャーシ構造
KR101095999B1 (ko) * 2005-02-22 2011-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29412B1 (ko) * 2005-06-23 2013-02-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2007086625A (ja) * 2005-09-26 2007-04-05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KR100731364B1 (ko) * 2005-11-02 2007-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디스플레이 기기
KR100754143B1 (ko) * 2005-11-23 2007-08-3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휴대용 표시장치
JP4857824B2 (ja) * 2006-03-07 2012-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200734758A (en) * 2006-03-08 2007-09-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2007279577A (ja) 2006-04-11 2007-10-25 Sony Corp 電子機器
KR20080029552A (ko) * 2006-09-29 2008-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TWM313920U (en) * 2006-10-25 2007-06-11 Lian-Tzung Li An outer fram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80050732A (ko) * 2006-12-04 2008-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00426070C (zh) * 2006-12-04 2008-10-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片状组件的支撑装置
JP5183075B2 (ja) * 2007-02-08 2013-04-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08272B (zh) * 2007-05-14 2012-01-04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框架及其组装方法
US9310633B2 (en) * 2007-06-01 2016-04-1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2009021674A (ja) * 2007-07-10 2009-01-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用電子機器
TWI409538B (zh) * 2008-04-03 2013-09-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器模組
KR101461536B1 (ko) * 2008-07-14 2014-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381223B (zh) 2008-09-23 2013-01-0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及其背板
KR101511493B1 (ko) 2008-11-27 2015-04-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세트 및 액정 표시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TW201027180A (en) * 2009-01-15 2010-07-16 Hannstar Display Corp LCD apparatus with edge-engag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uch edge-engaging assembly
JP2011002657A (ja) * 2009-06-18 2011-01-0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100939382B1 (ko) * 2009-06-24 2010-01-29 (주)엘포인트 엘이디 모듈 기판과 섀시의 결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TWI407202B (zh) * 2009-07-27 2013-09-01 Chi Li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液晶顯示器及側光式液晶顯示器背光模組
TWI411851B (zh) * 2009-09-24 2013-10-11 Au Optronics Corp 具有改良卡合結構之背光模組以及平面顯示器
KR101764191B1 (ko) 2010-05-28 2017-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모듈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298222B (zh) * 2010-06-24 2013-09-04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合方法以及两个框体的组合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CN102479012A (zh) * 2010-11-29 2012-05-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面板组装结构
TWI467284B (zh) * 2010-12-08 2015-01-0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JP2012155236A (ja) * 2011-01-28 2012-08-1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US8721156B2 (en) * 2011-03-04 2014-05-1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plate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KR101818972B1 (ko) * 2011-08-18 2018-01-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40236902A1 (en) * 2011-09-29 2014-08-21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User Data Backup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506394A (zh) * 2011-10-28 2012-06-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框及背光模组
US8787036B2 (en) * 2011-11-18 2014-07-2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8960986B2 (en) * 2011-11-18 2015-02-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Reflector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8721100B2 (en) * 2011-11-18 2014-05-1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Reflector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8789958B2 (en) * 2011-11-18 2014-07-2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8801264B2 (en) * 2011-11-18 2014-08-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8632239B2 (en) * 2011-11-18 2014-01-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384410B (zh) 2011-11-18 2015-06-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系统
US8711298B2 (en) * 2011-11-18 2014-04-2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9134557B2 (en) * 2011-11-18 2015-09-1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8888357B2 (en) * 2011-11-18 2014-11-1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old for back frame and bracing pie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20130128148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8545038B2 (en) * 2011-11-18 2013-10-0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system, and fla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401338B (zh) * 2011-11-18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背框的制造方法以及背光系统
US20130128525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System
US8727602B2 (en) * 2011-11-18 2014-05-2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CN102506395A (zh) * 2011-11-18 2012-06-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背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783889B2 (en) * 2011-11-18 2014-07-2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20130128528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Reflector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8672499B2 (en) * 2011-11-18 2014-03-1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8864363B2 (en) * 2011-11-18 2014-10-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mold for back fram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20130128605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CN102376225B (zh) * 2011-11-18 2013-09-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US8485695B2 (en) * 2011-11-18 2013-07-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system
CN102402914B (zh) * 2011-11-18 2015-03-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US8485712B2 (en) * 2011-11-18 2013-07-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Reflector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8804373B2 (en) * 2011-11-18 2014-08-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TWI460496B (zh) 2011-12-26 2014-11-11 Cp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觸控面板框體結構
CN102608783A (zh) * 2012-03-27 2012-07-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937694B2 (en) 2012-03-27 2015-01-2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ddle frame for LCD device and LCD device
TWI468617B (zh) * 2012-05-03 2015-01-11 Top Victory Invest Ltd Lighting device
US8992066B2 (en) * 2012-05-22 2015-03-3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system, backlight system manufacture method and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02788297B (zh) * 2012-07-31 2014-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
US8985834B2 (en) * 2012-08-14 2015-03-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embly method for backlight module and assembly equipment thereof
CN104641281A (zh) * 2012-09-21 2015-05-20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TWI534505B (zh) * 2012-12-24 2016-05-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裝置
US20160109903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KR102266192B1 (ko) * 2015-02-02 2021-06-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08152B1 (ko) * 2015-06-11 2021-10-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70040435A (ko) * 2015-10-02 2017-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87053B1 (ko) * 2015-12-16 2023-01-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7161851A (ja) * 2016-03-11 2017-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5954911A (zh) * 2016-07-14 2016-09-21 三进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安装件
CN107578701A (zh) * 2017-10-13 2018-01-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固定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6488A (ja) * 1989-11-15 1991-07-04 Ne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729864B2 (ja) * 1991-09-04 1998-03-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205373B2 (ja) * 1992-03-12 2001-09-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US5422751A (en) * 1992-10-14 1995-06-06 Apple Computer,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ssembly employing front bezel, frame holding liquid crystal cell attached to bezel, and light source and back plate attached to bezel
JP3256625B2 (ja) * 1994-05-18 2002-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82788A (ja) * 1994-09-14 1996-03-26 Sharp Corp 表示体の枠体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5570267A (en) * 1995-07-12 1996-10-29 Ma; Hsi-Kuang Flat display module
KR0176180B1 (ko) * 1995-12-27 1999-05-01 김광호 액정표시소자용 백라이트
JPH116998A (ja) * 1997-06-09 1999-01-1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295103B1 (en) * 1997-08-29 2001-09-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part protecting structure having deformable pins
JPH11133418A (ja) * 1997-10-30 1999-05-21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943682B2 (ja) * 1997-11-17 2007-07-11 株式会社東芝 平面表示装置
US6292239B1 (en) * 1998-05-28 2001-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frame to hold the panel and the back light unit using notch and tabs
KR100508003B1 (ko) * 1998-11-11 2005-11-21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휴대용컴퓨터와그평판표시장치의결합방법
JP4051469B2 (ja) * 1999-03-26 2008-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13889A (ja) * 1999-06-29 2001-01-19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JP2001035233A (ja) * 1999-07-16 2001-02-09 Nippon Denyo 平面照明装置、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359891B2 (ja) * 1999-09-07 2002-12-24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タブレット入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762807B2 (en) 2004-07-13
CN1309317A (zh) 2001-08-22
TW569059B (en) 2004-01-01
JP2001183627A (ja) 2001-07-06
US20040246401A1 (en) 2004-12-09
JP4795531B2 (ja) 2011-10-19
US20010003471A1 (en) 2001-06-14
US7116386B2 (en) 2006-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30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82008C (zh) 液晶显示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CN1266523C (zh) 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具有此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317585C (zh) 液晶显示器
CN1226657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的方法
CN126286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310072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45031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133119B2 (en) Illumina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461965A (zh) 背光组件以及带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32904C (zh) 液晶显示器
CN1387076A (zh) 具有导线固定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75505A (zh) 冷阴极荧光灯
CN1479142A (zh) 具有噪声屏蔽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73289A (zh) 接收容器、包括该接收容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869776A (zh) 显示设备
CN1975536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器件
CN1523427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61276A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CN192062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672091A (zh) 背光组件和利用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607895A (zh) 挠性印刷电路板和具有该电路板的液晶显示器
CN1862344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所述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08241A (zh) 容纳单元、具有该容纳单元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232862C (zh) 带封装壳体电光装置、投射显示装置、封装壳体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NI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