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4385A - 图象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象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4385A
CN1194385A CN97120878A CN97120878A CN1194385A CN 1194385 A CN1194385 A CN 1194385A CN 97120878 A CN97120878 A CN 97120878A CN 97120878 A CN97120878 A CN 97120878A CN 1194385 A CN1194385 A CN 1194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data
image processing
fil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0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9789C (zh
Inventor
伊藤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4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4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97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97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0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 H04N1/3252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output devices
    • H04N1/32529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output devices of different type, e.g.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0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48Pictur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482Pictur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the same detector device sequentially for different colour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9Image display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04Scanning transparent media, e.g. photographic film
    • H04N2201/0408Scanning film strips or ro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16Performing a pre-s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图象形成装置,包括连续读取多个原始图象并顺序使其成为数字图象数据的读取器,使数字图象数据经预定的图象处理以产生显示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器,同时显示多个显示图象数据的图象显示器,指示从显示图象中选择任意图象和输出该图象成为相片的指示器,和接收由指示器指示的原始图象的输出数字图象数据并输出其成为相片的记录单元。该装置能简单地完成从一个胶片带中选择必要帧的工作和审定工作,及在高率下实现高生产率。

Description

图象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通过光电读取原始图象得到数字图象数据,根据该图象数据记录图象和产出在其上重现原始图象的照片的数字图象形成装置的技术领域。
把在诸如底片,反转(胶)片和类似的照相胶片上记录的图象用所谓直接曝光常规地印刷在照相纸和其他的光敏材料上,是将胶片上记录的图象投影到用于表面曝光的光敏材料上的一种方法。
可是,近来开发出利用数字曝光的数字印相机。该装置光电读取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转换读取的图象成为数字信号,以及此后运用提供记录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的各种步骤,用根据图象数据调制的记录光通过扫描和曝光光敏材料而记录该图象(潜象),并产生相片。
在数字印相机中,通过光电阅读胶片以及经信号处理装置对该胶片进行彩色密度校正来确定曝光条件。由于在曝光的时候操作员不需要确定曝光条件和进一步调节滤色片、光圈等,印刷每个图象所需的曝光时间就短了,且根据图象的尺寸大小的曝光时间是不变的,故比起通常的表面曝光,该显影可以进行得更快。
另外,数字印相机易于将多个图象结合成一个合成图象或者将单个的图象划分成多个部分的编辑工作,和诸如彩色密度调整,边缘加强等图象处理步骤,并在根据具体用途完成所需的编辑和图象处理之后可以洗印出相片。另外,由于在洗印的相片中记录的图象主要被处理为图象数据,故该图象数据不仅可以生产出相片,而且还能提供给计算机等等。还有,因为图象数据能存储在诸如软磁盘的存储介质上,这就提供了不需要以任何胶片作为原件而能够完成附加相片的印刷和其他的工作的优点。另外,由于不需要重新确定曝光条件,可以迅速和简单地完成工作。
另外,对于以常规的直接曝光印制的照片不是所有的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均能够按分辨率和颜色/密度还原性被再现出来。可是,数字印相机生产出的相片是特征几乎完全重现了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密度信息)。
研制中的数字印相机的基本部件是光电读取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的扫描器(图象读取单元),对读取的图象执行图象处理操作以便确定图象记录的曝光条件的图象处理(编排)单元,和在根据确定的曝光条件扫描和曝光光敏材料以后执行显影的印相机(图象记录单元)。
在扫描器中,由光源发射的阅读光加到胶片上,以便得到带有原始图象的投射光,该投射的光通过成象透镜投射到诸如CCD等图象传感器,和使该投射光作光电转换以读取图象。该图象经受必要的各种图象处理步骤,随后被提供给图象处理装置作为该胶片的图象数据(图象数据信号)。
该图象处理装置根据预扫描图象数据设定图象处理条件,并根据这样设定的条件进行对主扫描的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和将作为记录该图象的输出图象数据(曝光条件)的图象数据提供给印相机。
当印相机是使用光束扫描和曝光的单元时,根据由图象处理装置提供的图象数据调制该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偏转该光束同时,在垂直主扫描方向的辅助扫描方向上传送光敏材料,因此由具有该图象(信息)的光束曝光(显影)该光敏材料而形成潜影图象(Latent image),接着根据光敏材料的类型完成显影处理,以使在胶片上记录的图象被重现出来和制成相片。
优异的实用性和高的生产率导致对数字印相机的需求。
在数字印相机中使用的原件是例如称作(胶片)带的胶片,它是由记录有多个图象(通常24帧或36帧)的长胶片构成的。由于该胶片带可能包括例如失败的记录图象,有这种情况,就是在胶片带上记录的所有的图象均不能印出相片。特别是当印制附加的相片时,实际上是从一个胶片带上选几帧图象并对每帧(图象)印制出需要数量的相片。
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的工作,需要减少对不需要印出相片的那些不需要的帧(图象)的读取操作和从一个胶片带中简便地和快捷地选择需要的那些帧(图象)并指示出每个选择的帧(图象)印出相片的数量等等。
在照片印制工作中,必要时由操作员完成审定(选择)工作,也就是在数字印相机中在预扫描中得到的图象数据在该设定的图象处理条件下处理,和该处理过的图象数据在例如CRT(阴极射线管)等的显示器上显示。从而使该操作是使用这个显示的图象执行审定工作。
因此,还必须进行快捷地选择必要的帧(图象)和对这些选择的帧的进行审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图象形成装置,它优选地应用于数字印相机等等,它光电读取原始图象,使之受到预定的图象处理,再现该图象成为相片并输出该相片,该数字图象形成装置能够快捷地和简便地从一个胶片带选择必要的帧(图象)和执行审定工作,以便以优异的工作效率实现高的生产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象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连续地和光电地读取多个原始图象和随后使原始图象成为数字图象数据的读取装置;使图象数据经受预定的图象处理以产生显示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装置;在同一的时间显示该显示图象数据的多个图象的显示器;指示从显示器上显示的图象中选择的任意图象并指示输出该选择的任意图象成为相片的指示装置;用以接收由指示装置指示的原始图象的输出数字图象数据和输出该输出数字图象数据成为相片的记录单元。
在一个原始图象的阅读中,最好是由该读取装置完成得到显示图象数据的预扫描和得到提供给记录单元的输出数字图象数据的主扫描。
最好是从产生显示图象数据的数字图象数据设定读取装置中的读取条件和/或得到输出数据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条件。
最好是显示器上显示的图象是根据用于得到输出数字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条件进行处理的图象,该图象形成装置还包括,在显示图象以后改变该图象处理条件、该读取装置中的读取条件、以及由记录单元输出的相片数目和由记录单元输出相片的相片尺寸中的任意一个的改变装置。
另外,最好是自动地和连续地将在显示器上显示后被指示装置选择和指示的原始图象传送到具体的读位置以完成主扫描。
图1是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方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图象形成装置的扫描器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图象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分的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和
图4是表示具有图3所示控制部分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方框图。
将根据附图中所示优选实施例在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方框图。
作为如前所述的图1所示的数字印相机的图象形成装置10基本上包括:光电读取原始图象的扫描器(图象读取单元)12,使读取的图象数据(图象信息)经受图象处理和自动地设定图象处理条件(自动设定),和进一步执行图象形成装置总体上的操作、控制等的控制部分14,用根据控制部分14处理的图象数据调制的光束将图象曝光在光敏材料上的印相机(图象记录单元)16。
联接到控制部分14的是具有设定各种条件,选择和指示输出的帧(图象)及输入和调节彩色/密度和层次等等的键盘22a和鼠标22b的操作系统22,和显示由扫描器读取的图象、各种指示和操作、设定各种条件/寄存的图象等的显示器18。操作员借助GUI(图形使用者界面)用显示器18和操作系统22进行各种指示和操作。
图2表示了扫描器12的示意图。
该扫描器12是光电读取记录在诸如在其上记录有多帧图象的延伸的胶片(通常的底片)构成的胶片带A和由框架夹持的每一个由一帧胶片构成的幻灯片(通常的反转片)等等的原件的胶片上的图象。该扫描器12基本上包括光学框架13,光源部分24,承载体基座26,成象部分28,作为面积传感器的图象传感器30和诸如胶片承载体32等等的部件承载体,这些承载体交替地可替换地安装在载体基座26上。
在该扫描器12中,胶片按图中的箭头X的方向由安装在承载体基座26上的胶片承载器32传送,在读取位置Z,各个帧(图象)相继地停下,由光源部分24发射的光照到胶片上,因此得到带有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的投影光,该投影光投射到成象部分28上的图象传感器30,经过由图象传感器30作光电转换以获得图象信号。因此,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被两维读取成为图象数据。下文将介绍的控制部分14的控制器70对扫描器12的控制。
光源部分24形成读取光以便容许光传感器30可以通过将图象分离成三基色R(红),G(绿)和B(蓝)而读取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并从胶片下面发射该读取光。光源部分24位于光学框架13的承载体基座26的下面,并包括光源35,可变孔径光圈36,滤色板38和漫射箱40。
能够发射使光传感器30读取图象的足够数量光的读取光的例如卤素灯,氙灯和汞气灯等等各种已知光源都可以用作光源35。
调节来自光源35光量的可变光圈36是由说明性示例中的两个ND滤光片构成。每个滤光片具有邻近其阴影部分的对数曲线,不同数量的光在垂直于光轴L方向的(区域)通过。通过在垂直光轴L的方向上彼此接近或远离,滤光片调节由光源35发射的光量。
滤色板38是由安装在盘形部件上的红(R),绿(G)和蓝(B)滤光片的三色滤光片构成的。通过转动围绕在光轴中心的盘形部件,对光轴有影响的滤光片将变换,以使各个滤光片顺序地插入到光路L,且读取光被加到被调节的胶片上,于是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分离成三基色R,G和B。
漫射箱40漫射由光源35发射的并经过可变光圈36调节过光量和通过滤光片的读取光,以形成均匀覆盖在垂直于光轴L的胶片表面的读取光的数量和特性。
安放在光源部分24上面的承载体基座26,提供了将放在其上表面的诸如胶片承载体32等等的承载体夹持的场所,和保证其垂直于光学框架13。承载体基座26具有形成在对应于光轴L的一个区域的开口(未示出),以使来自光源部分24的光通过这里。应注意到,该开口的设置应使来自光源部分24的光充分地照射在由图象传感器30读取的胶片的最大图象平面尺寸的整个表面上。
在图中导轨42形成在远离操作员并朝向光学框架13的方向上的载体基座26的上表面上,所说的方向就是垂直于以X箭头所示的胶片带的传送方向的由箭头Y所示的方向,但是开槽44形成在诸如胶片承载体32的承载体的底表面上,以使之与导轨42啮合。胶片承载体32等的位置限定在箭头X和Y的所示方向上,用这种方式,通过开槽44,沿Y箭头的方向推进直到胶片承载体32的里端表面紧靠在光学架13上,从而使胶片承载体32被固定,沟槽44与承载体基座26的导轨42啮合。
通过如在图中朝操作者拉动并将沟槽44从导轨42抽出,很容易更换承载体。注意,用于在承载体基座26的具体位置上安装胶片承载体32的装置不被具体的限定。
胶片承载体32传送延伸的胶片,也就是在其上记录多个图象的所谓的胶片带(卷)A,在它的长度方向上顺序传送记录在胶片带A上的各个图象到顺序读取它们的对应承载体基座26的开口的光轴L上的特定的读取位置Z。
形成在胶片承载体32的上表面的导槽46在胶片载体32的两端面之间按箭头X所示的传送方向和在与光轴L横切的平面上延伸。导槽46有与胶片带A近似相同的宽度。胶片带A在与X方向一致的其长度方向上传送,从而使胶片带插入到导槽46中。各个图象相继传送到在光轴L上的读取位置。所以,导槽46的深度设定为使得胶片带A的图象平面(也就是感光胶表面)位于沿光轴L的具体位置(在焦深的方向上)。
形成在胶片承载体32的读取位置Z的开口容许来自光源部分24的光通过这里。该开口起到确定胶片的图象尺寸的遮挡片作用,该胶片是由扫描器12中的图象传感器30读取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是这样设定的。即,该遮挡片尺寸设定得使胶片带A,例如135胶片的图象面尺寸以最大的状态被置于胶片承载体32的上面。
注意到还可以使形成在胶片承载体32上的开口被设定为与承载基座26的开口对应的尺寸且与各种尺寸的胶片对应的遮片可替换和安装在胶片承载体32上。
导槽46与胶片带A的传送装置48,胶片A压紧单元50和图象平面检测传感器52相配合;装置48,单元50和传感器50以这一顺序在传送方向X上设置。
传送装置48包括在箭头X的方向上间歇传送胶片带A的马达48a和传送辊48b。当检测记录图象和DX码的图象平面检测传感器52检测到胶片带的一帧(图象)到达了读取位置Z时。传输装置48停止胶片带A的传送,当接收到来自控制部分14的读结束信号时,重新开始传送胶片带A,从而传送下一帧图象到读取位置Z。
通过绕框轴50a转动压紧部件50b,胶片压紧单元50压紧和释放胶片带A,压紧部件50b具有使胶片带A的投射光通过的开口。在这种读取方式下,胶片压紧单元50将位于读取位置Z的一帧图象压紧在导槽46上。从而将处在光轴L方向具体位置上的整个画面保持好,以消除胶片带A的卷曲和其他的固有状态。
除了胶片承载体32以外,只要它们具有允许来自光源部分24的光通过形成在读取位置上的开口和在这里形成的用于与导轨42啮合的沟槽,各种承载体就能用于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10。例如对应新的照相系统的支承架的承载体,顺序地传送由操作人员提供的幻灯片到读取位置的幻灯片承载体,操作人员在具体位置固定胶片的手动承载体,操作人员将胶片放置在读取的任意位置的调整承载体等均可使用。
另外,最好把用于将胶片放置在读取位置的承载体设置为可更换的承载体,以使它对应每次改变的类型,式样,尺寸等的胶片,并使扫描器12(控制部分14)能够识别由承载体安装的胶片的尺寸等等。
用于将胶片带A等的投射光投射给图象传感器30的成象部分28安置在光学框架13的上部。
成象部分28是一个透镜单元,它包括用公知的变焦机构放大和缩小投影光的变焦透镜单元66和用公知的装置调节焦点并被垂直地安置在固定在光学机架13上的平面板60上的聚焦调节透镜单元68。
在普通的读取中,变焦透镜单元66根据作为原象胶片的尺寸改变光学放大率,例如,当胶片是135尺寸的胶片带A时,根据胶片带A的尺寸并通过调节能够投影到图象传感器30的投射光的尺寸成为最大,而将投影光投射到图象传感器30上(也就是使所需图象区域的尺寸占据图象传感器30的光接收平面)。请注意,通过安装前面所说的承载体或由操作人员输入,能够自动地检测胶片F的尺寸。另一方面,当进行用于中断记录在胶片上的图象的任意位置所谓的调整并将该图象印制为照片时,通过对操作系统22等的操作,放大到例如0.4或0.8的任意的放大率的投射光可以投影在传感器30上。
另一方面,当必须经TTL(通过该透镜)系统使用由图象传感器30读取的图象对比度时,聚焦调节透镜单元68进行自动聚焦(AF)。
胶片带A等的投影光被成象部分28投影到图象传感器30上,并且被传感器30光电地读取和提供给控制部分14。用于校正暗电流的快门可以插入成象部分28和图象传感器30之间。
在两维读取图象的扫描器12中,图象传感器30是例如具有1380×920象素的CCD传感器的面积传感器。另外,在说明例的装置中,图象传感器30可以在X-方向和Y-方向上以对应一半象素的量移动,由此,可以使读取的象素数量明显地增加到4倍。
用顺序地插入滤色板38的R,G,B三个滤光片三次读取图象的方式将图象分离成R,G和B三基色,扫描器12读取记录在诸如胶片带的胶片上的一帧图象。
在说明例的装置中,在获得输出给印相机16的图象数据的主扫描以前,进行以低分辨率读取图象的预扫描,以确定可变光圈36的光圈值和图象处理条件。也就是扫描器12总共六次读取一帧图象(输出图象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10中,当原件的多个图象,尤其是一组的多个图象被读取时,也就是当在例如原件是胶片带A的情况下,胶片带的多个图象被读取时,或者当在例如原件是幻灯片的情况下,包括用户需要的相片的多个图象的一套幻灯片的多个图象被读取,该套幻灯片的所有帧图象被预先扫描并在显示器18上显示,以便选择指示和确定被输出的画幅当必要时进行彩色密度调整,以及此后只对需要输出的画幅进行主扫描并输出它们的图象数据。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一点。
如上所述,由扫描器12读取的图象数据输出给控制部分14。
如图1所示,控制部分14包括控制整个图象形成装置10的控制器70,接收来自扫描器12的图象传感器30的输出信号(图象数据)和对该输出信号作预定的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单元72,和使得到的图象数据作必要的图象处理并将它输出为由印相机16输出的且在显示器18上显示的图象数据。
图3示出了控制器70和信号处理单元72的方框图。
控制器70包括CPU76,存储器78,自动聚焦装置80,图象旋转装置82,正/负转换装置84,胶片承载体32的控制装置32a,确定可变光圈36的光圈值的光圈值确定装置36a和滤色板38的旋转控制装置38a等。
指示图象形成装置10操作和输入数据的键盘22a和鼠标22b和上述的显示器18联接到控制器70上。
CPU76控制由信号处理单元72实现的信号处理计算,控制和管理包括扫描器12和印相机16在内的整个图象形成装置10和控制诸如以后要描述的相片尺寸的配准等等的各种操作。
另外,该CPU76提供记录象素区确定装置,用于根据存于诸如胶片有效阅读区的存储器78中的各类数据、印相机16中的输出象素密度图像处理中的无效输入象素和SUM(模糊的遮片)、印片的尺寸等,计算输入象素区域(角素数),输出图象区域(象素数),电子放大率,被删去的象素区域,并进一步确定被输出给使用它们的印机16的记录象素区域的(象素数)。
存储器78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它们对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进行操作和各种控制是所必需的,诸如:象片的尺寸;用于识别安装在扫描器12上的承载体和放在该承载体上的胶片类型等的承载体的信息;根据胶片尺寸该成象部分28的调整信息;图象传感器30的尺寸的图象传感器信息(在主要和辅助扫描方向中的尺寸信息)象素密度,有效象素区域(数量)等;印相机16的输出象素密度;用于识别装在印相机16上的片盒,和容纳在该片盒中光敏材料Z的尺寸(宽度),类型等的片盒信息;考虑到印相机16的传送单元中光敏材料的弯曲和由光束扫描单元引起的主扫描长度误差造成的输出边缘重叠的量;由图象处理单元74的LPF(低通滤波器)、USM进行图象处理所产生的无效输出象素的信息。
图象旋转装置82根据放入印相机16的光敏材料Z的尺寸、由操作者指示的相片的规格和是否由后面介绍的印相机16在长度方向或者交叉十字方向上完成主扫描而转变被读的图象的长度方向和十字交叉的方向。也就是要确定是否图象必须转动90度,当必须旋转该图象时,通过重新设置象素来旋转图象。
控制器70设有正/负转换装置84,用来使被信号处理单元72进行预定处理的图象数据作正/负转换。
当原件是反转片时,正/负转换装置主要转换经受预定图象处理的图象并将其作为图象输出。从正状态到负状态的转换方法和反过来的转换方法不作具体的限定,可以使用任何公知的转换方法(图象处理方法)。
胶片承载体32的控制装置32a,光圈数确定装置36a和旋转控制装置38a通过CPU总线联接到CPU76和图象处理单元74。
胶片承载体32的控制装置32a控制由胶片承载体32完成的胶片带A等的传送,和光圈值确定装置36a根据后面要介绍的预扫描的图象数据确定在各个帧图象的主扫描中扫描器12的可变光圈36的光圈值。同样,联接到CPU76等上的旋转控制装置38a控制在预扫描和主扫描中扫描器12(插入滤色片)的滤色板38的旋转。
控制部分14输入由扫描器12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72的图象数据(模拟图象数据)。
在信号处理单元72中,图象数据由A/D转换器86转换成数字图象数据,由偏移补偿电路87补偿它的DC(直流)偏移,然后产生的数字图象数据由暗校正电路88作暗校正。此后,该数字图象数据变成为被对数变换电路89进行对数变换和由背景校正电路90作背景校正的输入图象数据,然后,该输入图象数据被存储在帧存储器91中和提供给图象处理单元74。
应注意到,当需要进行自动聚焦时,经受暗校正电路88的暗校正的图象数据还输入给控制器70的自动聚焦装置80。
自动聚焦装置80确定作为聚焦点的图象对比度的累积值成为最大值的位置,这是通过重复这样的操作完成的,即首先通过控制成象部分28的聚焦调节透镜单元68的聚焦调节机构在预定的检索区移动焦点位置到按预定的间隔分布的各个点,得到在各个点由TTL系统作暗校正的图象数据和确定图象对比度的累积值。于是自动聚焦装置80通过CPU总线正确地将成象部分置于焦点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在进行以高分辨率读取原始图象的主扫描从而输出该图象之前为了设定图象处理条件先进行粗略读取原始图象的预扫描。
如图4所示在对应的以上操作中,存储来自信号处理单元72的图象数据的帧存储器91包括存储预扫描图象数据的预扫描(帧)存储器91a和存储主扫描图象数据的主扫描(帧)存储器91b。
在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中,很多帧图象,例如记录在一个胶片带上的所有的帧图象先被预扫描,而后如前所示进行主扫描。因此,预扫描存储器91a能够存储多个预扫描图象并具有存储例如记录在135尺寸的胶片带A上的36帧图象的能力。
如图4所示,图象处理单元74包括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和构成图象处理条件设定装置等的CPU98。
通过从在主扫描存储器91中存储的主扫描图象数据中删除由控制器70的CPU确定的删除象素区域中象素的图象信号,存储的主扫描图象数据,并通过进行适当输出照片的各种类型图象处理,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提供(输出)对应由印相机16记录(曝光)的图象图象数据,各种类型的图象处理包括,例如层次处理,彩色/密度校正,施加遮光效果(图象动态范围的扩展/压缩)的LPF处理,根据由CPU76确定的电子放大率的图象的放大/缩小处理(电子可变信率处理),使得图象鲜艳的USM处理等等。
根据所需的主要目的以及由操作者引起的彩色/密度调节和层次调节CPU98对在预扫描存储器中存储的各个帧的预扫描图象数据,确定在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和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中的图象处理条件,及修正该确定的图象处理条件。因此,在说明例中,在以后将描述的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中的图象处理条件由操作人员作适当的调整,且在显示器18上显示的图象也根据更好一些的方式变化。
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使得存储在预扫描存储器91a中的各帧的预扫描图象数据根据由CPU98确定的图象处理条件作用图象处理,以及将该图象以显示器图象数据的形式在显示器18上显示。
注意,由于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施加给预扫描图象数据的处理基本上与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施加给主扫描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相同,在显示器18上显示的图象与印出的相片图象相符。
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给存储在预扫描存储器91a中的图象数据施加预定的图象处理并减小电子可变倍率作为必要的图象数据,从而使各个帧(图象)(位映象延伸)分配给显示器18的显示屏,以便产生多帧的图象,也就是当原件是有24帧图象的胶片带A时,该24帧图象同时显示在显示器18上。另外,最好是与图象一起显示帧数。
操作人员可以用鼠标等装置在观察显示的各个帧图象时选择要输出的帧图象和设定主要目标,以及在必要时实现审定和调整层次和彩色/密度,并指示输出选择的帧。这个操作允许主扫描被启动,并由CPU76的指示阅读那些被指示输出的帧图象。审定的工作等和选择要输出的帧(图象)的工作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在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10中,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并不限定在显示器18上一次安排显示一个胶片带A上面的所有图象作为一组图象,也可以根据该图象组中的帧数安排显示该图象组中适当数量的图象,例如该图象组中图象帧数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图象,显示显示器的尺寸以及被显示的图象的尺寸特性等,还能使操作人员通过屏幕的滚动来确认所有帧的图象。
当必须改善审定和主要目标的设定的实用性时,最好设置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等以便按放大的方式显示选择帧的图象。
虽然根据CPU98确定的图象处理条件处理的图象按说明例的优选方式在显示器18上显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可以按原样分配和显示存储在预扫描存储器91a中的图象数据。
印相机16是公知的使用光束扫描的印相机,它包括光束扫描单元,光敏材料传送单元,显影单元等等。印相机16从控制部分14(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接收图象数据,偏转根据由光束扫描单元在主扫描方向上得到的图象数据调制的每种R,G和B的曝光光束,由传送单元从暗盒中抽出延伸了的卷状光敏材料,并使其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辅助扫描方向上传送,从而由光束两维地扫描和曝光该光敏材料并在其上形成潜影,使曝过光的光敏材料经过预定的显影处理,诸如在显影单元中的彩色显影,漂白和定影,水洗等,干燥该光敏材料,将其切割成各个画面并输出该切割好的作为照片的光敏材料。
虽然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10基本如上面所述配置,但通过在下文中对它的操作的描述将对其配置作更详尽的介绍。
当相片制成时,操作人员根据作为原件的胶片安装一个承载体,例如当原件是胶片带时的安装胶片承载体32,操作人员将其装在承载体基座的特定位置,和使用鼠标22b等输入诸如相片的洗印尺寸等等的必要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控制部分14的CPU76从存储器78中读出各种类型的必要信息,并设定成象部分28的放大率和计算电子可变倍率。
操作人员确认图象形成装置10的扫描器12的光源35的光量处在预定设置的状态,此后将胶片带A按预定的状态装在胶片承载体32上,用该预定状态胶片承载体32将胶片带A的第一帧(图象)传送和停止在读取位置Z。
当操作人员确认该第一帧传送到读取位置Z并指令开始读时,扫描器开始预扫描。
当预扫描开始时,由光源35发射来的读取光受到插入到光路L的滤色板38的滤光片的调节,例如,由可变光圈36调节它的量值的G滤色片进入和通过胶片带A,从而得到载有记录在胶片带A的第一帧上的图象(G图象)的投影光。该投影光被成象部分28以预定光学放大率投射到图象传感器30的有效象素区。
在这个操作时,被读取的胶片带A的G图象提供给控制部分14并经受信号处理单元72的预定信号处理,此后存储到帧存储器91的预扫描存储器91a。在图象传感器30完成了G图象的读取时,同样地相继地读取B图象和R图象并将它们存储到预扫描存储器91a中,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帧的预扫描。
图象形成装置10预先预扫描多个图象,也就是预扫描说明例中胶片带A上记录的所有的帧图象。
因此,当完成第一帧的预扫描时,胶片承载体32(传送装置48)将胶片带A传送一帧并把胶片带A的第二帧放在读取位置Z,以便同样地完成第二帧的预扫描并同样地将预扫描得到的图象数据存储在预扫描存储器91a中。然后胶片承载体32传送第三帧到读取位置Z,此后重复相同的操作直到预扫描最后一帧,例如同样地完成第24帧。
在控制部分14中,图象处理单元74的CPU98根据存储在预扫描存储器91a中各帧的预扫描图象数据相继确定各帧的图象处理条件,并将它们置入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另外,光圈值确定装置36a确定各帧的可变光圈的光圈值。
如上所述,CPU76的记录象素区域确定装置根据胶片带A的类型计算输入象素区,电子可变倍率和输出图象区,相片的洗印尺寸等等,并进一步计算记录图象区以及将记录图象区和电子可变倍率提供给图象处理单元74。
当设定了所有帧的图象处理条件时,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从预扫描存储器91a中读出记录的各帧图象区的预扫描图象数据。根据设定的图象处理条件进行诸如软化(degradation)处理,电子可变倍率处理,LPF处理,USM处理等等的处理,还分配和处理所有帧的预扫描图象数据,以便在显示器18上显示,和显示多帧的预扫描图象在显示器18上,例如所有的24帧。
操作人员在观看显示器18的同时进行诸如选择和指示产出相片的帧,设定产生相片的张数,审定等必要的工作,必要时进一步设定主要目标,彩色/密度调节等。注意,进行主要目标的设定和彩色/密度的调节时,由CPU98确定的图象处理条件因此被适当地校正,且设定给显示图象处理电路92的各帧的图象处理条件也因此得到校正。因此在显示器18上显示的图象如上所述进行变化。
操作人员完成必要的调整,和当操作人员判定所有指示的图象适当时,他发出输出指令。此时,输出的各帧图象的图象处理条件最后被确定。
当发出输出指示时,指示要输出的帧被主扫描。这时,胶片带A的第24帧图象放在胶片承载体32的读取位置Z。因此,在胶片带A返回后可连续地进行主扫描,以便将第一帧的图象放在读取位置或者按指示的顺序放置。然而,最好是用与预扫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箭头X相反的方向)从第24帧开始传送胶片带A,相继地把指示的帧传送到读取位置Z,这是考虑到运动的方便和工作效率。
当如上所述,发出输出指示时,胶片承载体32传送被指示输出的帧,也就是当,例如,第20帧图象,第12帧图象和第3帧图象被指示输出时,胶片承载体32首先传送第20帧到读取位置Z。可以用操作人员的手动操作完成传送以代替胶片承载体32的自动传送。
当胶片承载体32传送第20帧到读取位置Z时,像上述的预扫描一样,扫描器12连续地读取该帧的G图象,B图象和R图象,提供给控制部分14并使之经受信号处理单元72的信号处理,然后存储到帧存储器91的主扫描存储器91b中。
与上述操作并行,图象处理单元74的CPU98给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设定最终确定的第20帧的图象处理条件。
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从主扫描存储器91b的帧记录图象区读取图象数据并对该图象数据根据最终确定的图象处理条件作预定的图象处理。然后,该图象由图象旋转控制装置82旋转90度和当必要时正/负变换装置84作负/正变换,在输出图象区中的图象数据(象素数)被输出给印相机16。
在完成第20帧的主扫描时,胶片承载体32传送胶片带A,以使第12帧接着被置于读取位置Z,第12帧图象同样地由主扫描读取,由记录图象处理电路94根据第12帧的最终确定图象处理条件处理该图象并输出给印相机16,此后3帧同样也被主扫描和输出。
另一方面,印相机16用光束扫描和曝光从暗盒中拉出来的光敏材料,该光束是根据由记录图象处理94提供的图象数据调制的,并且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偏转,同时在辅助扫描方向上传送光敏材料,因此在光敏材料上形成潜图象。
曝光的光敏材料被显影单元显影,并被连续把经受显影处理,漂白和定影处理,和清洗处理,并经干燥和切割做成各个相片。
尽管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但本发明决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且不言而喻各种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设计改进和改变是可能的。
如前详细所述,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是数字图象形成装置,它能够简单和便捷地完成从胶片带中选择必要的帧的工作和审定工作,和在优异的工作效率下实现高的生产率。

Claims (5)

1.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
连续地和光电地读取多个原始图象并相继地使原始图象成为数字图象数据的读取装置;
使数字图象数据经受预定的图象处理以产生显示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装置;
能同时显示多个显示图象数据的图象的显示器;
指示从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象中选择任意图象并指示将该选择的任意图象输出为相片的指示装置;
接收由所说指示装置指示的原始图象的输出数字图象数据并将该输出数字图象数据输出为相片的记录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这里所说的读取装置在一个原始图象的读取中进行用于得到显示图象数据的预扫描和用于得到提供给所说的记录单元的输出数字图象数据的主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这里的所说的读取装置中的读取条件和/或用于获得输出数字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条件是根据产生显示图象数据的数字图象数据而设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说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图象是根据用于获得该输出数字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条件处理的图象,该图象形成装置还包括在图象被显示后用于改变图象处理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处理条件、所说的读取装置中的读取条件、由所述记录单元输出的相片的数目、由所说的记录单元输出的相片的相片尺寸的变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说的显示器上显示选择的原始图象以后,该主扫描将被自动和连续地移动到由所说指示装置选择、指示的该原始图象的一个特定读取位置。
CNB971208786A 1996-12-13 1997-12-13 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97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3838/96 1996-12-13
JP8333838A JPH10173845A (ja) 1996-12-13 1996-12-1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4385A true CN1194385A (zh) 1998-09-30
CN100399789C CN100399789C (zh) 2008-07-02

Family

ID=18270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20878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9789C (zh) 1996-12-13 1997-12-13 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342957B1 (zh)
EP (1) EP0848542B1 (zh)
JP (1) JPH10173845A (zh)
CN (1) CN100399789C (zh)
DE (1) DE6973859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9506B2 (ja) * 1996-03-28 2005-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H10112785A (ja) * 1996-08-09 1998-04-28 Nikon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に対する制御手順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
US6563962B1 (en) * 1998-08-17 2003-05-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US6862119B1 (en) * 1998-09-01 2005-03-01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device
JP2002023278A (ja) * 2000-07-07 2002-01-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965460B1 (en) * 2000-08-08 2005-11-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anning an image using a look-down linear array scanner
DE10046357C2 (de) * 2000-09-19 2003-08-21 Agfa Gevaert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digitalen Erfassen einer Vorlage mit mehreren Einzelbildern
JP2003189101A (ja) * 2001-12-18 2003-07-04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TW566785U (en) * 2003-02-27 2003-12-11 Benq Corp Transparent objective film holding apparatus
JP2005151351A (ja) * 2003-11-18 2005-06-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KR100636226B1 (ko) * 2005-03-09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7652792B2 (en) 2006-03-15 2010-01-26 Quad/Tech, Inc. Virtual ink desk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11034145B2 (en) 2016-07-20 2021-06-15 Bal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adjusting a decorator for containers
US10976263B2 (en) 2016-07-20 2021-04-13 Bal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n inker of a deco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1846A (ja) * 1988-01-28 1989-08-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ミュレータ付写真焼付装置
US5101286A (en) * 1990-03-21 1992-03-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Scanning film during the film process for output to a video monitor
JP2607726B2 (ja) 1990-04-02 1997-05-0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5270831A (en) * 1990-09-14 1993-12-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orage and playback of digitized images in digital database together with presentation control file to define image orientation/aspect ratio
US5218455A (en) * 1990-09-14 1993-06-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resolution digital imagery photofinishing system
DE69123718T2 (de) * 1991-02-20 1997-06-19 Oce Nederland Bv Digitales Bildwiedergabesystem
US5522657A (en) 1993-02-24 1996-06-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ic color printing process functions based on prescan information data
JP2906902B2 (ja) * 1993-03-10 1999-06-21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画像焼付方法及び装置
JP3409045B2 (ja) * 1993-12-24 2003-05-1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イルム画像入力方法及び装置
CH690639A5 (de) 1994-11-29 2000-11-15 Zeiss Carl Fa Vorrichtung zum scannenden Digitalisieren von Bildvorlagen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EP0724189B1 (en) * 1995-01-27 2002-09-11 Noritsu Koki Co., Ltd. Image selecting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c printer
US5784149A (en) * 1995-09-21 1998-07-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738596T2 (de) 2008-07-03
CN100399789C (zh) 2008-07-02
EP0848542A2 (en) 1998-06-17
US6342957B1 (en) 2002-01-29
EP0848542B1 (en) 2008-03-26
EP0848542A3 (en) 2000-01-19
JPH10173845A (ja) 1998-06-26
DE69738596D1 (de) 200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0323B2 (en) Imaging using silver halide films with micro-lens capture, scanning and digital reconstruction
US5739924A (en) Photographed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orrecting image quality
US7038713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347162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94385A (zh) 图象形成装置
EP0543233A1 (en) Photographic printer with index print generation
CN1127368A (zh) 在摄影印片机上和/或用该机产生索引印样的方法和系统
CN1334486A (zh) 摄影和视频图像系统
US6600548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51223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reading capable of detecting scratches or foreign matter on film
US657737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ght falloff compensation in an optical system
JP4393225B2 (ja) 撮像装置
JP200235977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10262132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393881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1912758A (zh) 提供指南信息的图像形成设备、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方法
CN1228959C (zh) 相片打印装置
Moore et al. A camera-based approach for digitising a large-scale photographic negative collection
CN1437067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JPH09274264A (ja) 写真焼き付け装置
CN1163424A (zh) 图象形成设备
JPH11261822A (ja) 画像処理方法
WO1991002286A1 (en) 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
Florant Technical choices for a very high definition dia scanner
JPH09326895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3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