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313C - 二胺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胺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313C
CN1187313C CNB981083552A CN98108355A CN1187313C CN 1187313 C CN1187313 C CN 1187313C CN B981083552 A CNB981083552 A CN B981083552A CN 98108355 A CN98108355 A CN 98108355A CN 1187313 C CN1187313 C CN 11873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ldehyde
reaction
diamines
water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083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0370A (zh
Inventor
流田胜志
德田佳弘
铃木繁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0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73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3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2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ve alkylation of ammonia, amines or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reducible to amino group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 C07C209/2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ve alkylation of ammonia, amines or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reducible to amino group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by reduction with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11/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9Diam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二胺的方法,是将二醛或者将二醛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加入到含有氢化催化剂、溶剂、氨和氢气的反应器中,使二醛进行还原性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二胺,它包括采用醇溶剂作为溶剂,并在保持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5~15重量%的同时完成反应。

Description

二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作各种聚酰胺和聚氨基甲酸酯的原料的二胺的制备方法。
制备二胺的已知方法包括将通过将二醛溶解在一种溶剂中制备的溶液加入到存在氢化催化剂、溶剂、氨和氢气的反应器中,使二醛进行还原性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二胺。这些方法包括:(1)一种方法包括将二醛以一定速度加入到用于还原性胺化反应的反应器中,该速度实际上不大于二醛的消耗速度(参见US2636051);(2)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将其溶解在醇溶剂中来进行二醛的半缩醛反应,再将得到的溶液加入到反应器中进行还原性胺化反应(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7413/1993);和(3)一种方法包括将二醛与稀释剂,如醇混合,同时将混合温度保持在不大于5℃的温度,从而抑制产生半缩醛,再将生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用于还原性胺化反应的反应器中(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69999/1995)。
除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之一还发现(4)一种方法包括在将通过将二醛溶解在一种溶剂中生成的溶液加入到含有氢化催化剂、溶剂、氨和氢气的反应器中进行二醛的还原性胺化反应中,采用负载于无机氧化物上的镍催化剂作为氢化催化剂。该方法能够重复利用催化剂并可以在一步并以高产量和低成本生产二胺。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96586/1995。
上述方法(1)公开了采用水和阮内镍分别作为溶剂和催化剂的实施例。但是,这种方法二胺的产率很低,不超过40%,从经济上考虑不能作为工业方法。
上述方法(2)公开了分别采用甲醇或者乙醇和阮内镍作为溶剂和催化剂并且可以以约为90%的高产率生产二胺的实施例。但是,根据由本发明的发明者进行的随后试验(本发明说明书的对比实施例7),用于该反应的阮内镍的活性明显降低,因此存在将回收的催化剂再利用的问题。该方法从催化剂的成本上考虑是不经济的。
上述方法(3)需要温度控制来抑制半缩醛的产生。最终需要采用冷却剂来冷却,这不是工业上可用的。
对于上述方法(4),说明书在其实施例10公开了重复利用催化剂的反应结果。但是,这些催化剂只能重复使用一次。该说明书没有记载重复利用催化剂或者连续使用的反应结果。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方法(4)的催化剂的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说明书的对比实施例1)。结果,二胺的产率从第一次使用的92%和第二次使用的91%降低到第五次使用的82%。因此,采用方法(4),二胺的产率随着催化剂的重复再利用而降低,这说明当连续使用催化剂时这种方法在二胺的工业生产上存在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相应的二醛一步并且以高产率和比采用常规方法低的成本生产二胺的方法。
还原性胺化反应通常副产水,这说明在反应区域存在水。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中,只有(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69999/1995涉及到这种副产水。即使是该文献也只在其实施例1中说明了在反应之后的整理步骤中“蒸馏产生的反应水”。对于这些说明,无法认为水对反应结果有任何影响。尽管没有关于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的详细说明,但是从反应条件估计浓度最大约为3.3重量%。
US2636051(即(1)),其所有的实施例都采用水作为溶剂,自然没有给出关于副产水的说明。对于(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7413/1993,由其实施例1所说的反应条件计算的副产水的量为3.4重量%。对于(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96586/1995,副产水的量从实施例1所说的反应条件计算为2.30重量%。
因此,显然上述现有技术都没有注意到副产水对还原性胺化反应的影响,或者涉及到控制存在于反应区的水的浓度。
对在还原性胺化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是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了一种制备二胺的方法,它是将二醛或者将通过将二醛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溶液加入到存在氢化催化剂、溶剂、氨和氢气的反应器中,使二醛进行还原性胺化反应,生产相应的二胺,所说的方法包括采用醇溶剂作为溶剂,并在保持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为5~15重量%的同时完成反应。
本发明方法可明显抑制在还原性胺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的降低,以低成本生产二胺。这种采用醇溶剂并将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保持在5~15重量%可以抑制催化剂活性的降低的方法是新发现的,在现有技术的文献中从没有过记载也没有预见过。对于一种制备昂贵二胺的方法,由于催化剂活性的降低造成的低产率大大影响了其生产成本,并破坏了该方法的工业价值。另外,对于一种连续生产二胺的方法,由于催化剂活性降低所必须的频繁更新所用的催化剂需要复杂的步骤,从而降低了该方法的工业价值。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抑制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解决了这些工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并因此大大优于这些常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二醛的例子包括具有4到20,优选地6到16,更优选地是8到12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脂肪烃、脂环烃和芳香烃结构的二醛。具体例子是直链脂肪二醛,如丁二醛、己二醛、辛二醛、壬二醛、癸二醛、十一烷二醛、十二烷二醛、十四烷二醛、十六烷二醛、十八烷二醛和二十烷二醛;支链脂肪二醛,如2-甲基辛二醛、2-甲基壬二醛和2,7-二甲基辛二醛;脂环二醛,如1,3-环己二醛、1,4-环己二醛、3(4),8(9)-三环[5,2,1,0]癸二醛和2(3),5(6)  二环[2,2,1]庚二醛和芳香二醛,如对苯二醛和间苯二醛。这些醛类可以通过碳原子数比其小1的不饱和醛或者碳原子数比其小2的二烯的羰基反应很容易地并且低成本地合成。它们也可以由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环烯烃通过臭氧反应和连续还原反应、由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芳香烃通过氧化反应和由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二羧酸通过还原反应制备。
该反应需要采用浓度基于反应液体总量为5~25重量%的二醛来完成。采用不大于5重量%的浓度,可以在生成二胺的分离和提纯步骤中回收大量的氨和溶剂,因此该方法的工业价值小。另一方面,如果该浓度超过了25%,会产生大量聚合物,这就降低了二胺的产率并破坏了所用的催化剂。
从上述原料二醛可制备相应的直链脂肪二胺,如丁二胺、己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癸二胺、十一烷二胺、十二烷二胺、十四烷二胺、十六烷二胺、十八烷二胺和二十碳二胺;支链脂肪二胺,如2-甲基辛二胺、2-甲基壬二胺和2,7-二甲基辛二胺;脂环二胺,如1,3-环己二甲胺、1,4-环己二甲胺、3(4),8(9)-三环[5,2,1,0]癸二甲胺和2(3),5(6)-二环[2,2,1]庚二甲胺和芳香二胺,如对二甲胺基苯和间二甲胺基苯。
用于本发明的醇溶剂包括醇、二元醇和多元醇。醇包括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醇溶剂的碳原子优选地不大于10个。具体的例子是脂肪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仲戊醇、叔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正癸醇、2-乙基己醇、2-辛醇、3-辛醇;脂环醇,如环己醇、环己基甲醇、2-环己基乙醇和1-环己基乙醇;芳香醇,如苄醇和2-苯基乙醇;二元醇,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2-甲基-1,4-丁二醇、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和二甘醇;以及多元醇,如丙三醇和季戊四醇。在这些不超过10个碳原子的醇溶剂中,碳原子不超过5个的脂肪醇是特别优选的,这是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与生成的二胺可蒸馏分离的性质。这些醇溶剂可以仅是一种或者两种或多种的合适混合物。
如果采用不小于11个碳原子的醇溶剂,水和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低,致使反应不能够在一个相中有效地进行。另外,这些醇价格高,以致于该方法降低了其工业价值。
对所用醇溶剂的量没有严格的限定。溶剂的通常用量基于所用二醛重量的0.5~20重量份,优选地是1~10重量份。醇溶剂的量太大对实际上的回收和溶剂再利用是不利的,而其量小又会降低二胺的产率并严重破坏所用的催化剂。
在本发明中,反应区中水的浓度保持在基于反应混合物的总量的5~15重量%,优选地是7~12重量%。如上所述,已知对于通过二醛的还原胺化反应制备二胺的常规方法,二醛与氨缩合会产生至高达约3.4重量%的水。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如果需要,往反应区中加入水,使在还原性胺化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保持在5~15%的范围内。如果水的浓度小于5重量%,将没有明显的抑制高沸点组分粘附在所用催化剂的表面的结果,这种粘附破坏了催化剂的活性。另一方面,如果水的浓度超过了15重量%,原料二醛中的醛基会被部分地氢化。这样生成的副产物的量会升高并因此降低了选择性。另外,生成的高沸点组分的量增大会使催化剂失活,这也降低了产率。
用于还原性胺化反应的氨通常要使反应液体中氨的量每摩尔原料二醛为5到50摩尔当量,优选地是10到30摩尔当量。氨的量太小会降低产率,而量太大对实际操作不利。
由相应的二醛制备二胺的还原性胺化反应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可用于此目的催化剂的例子是阮内催化剂,如阮内镍、阮内钴和阮内铜;以及含有具有氢化活性的金属的负载催化剂,如镍、钴、铂、钯、铑、钌和铜,所负载的载体,如硅藻土、二氧化硅、氧化铝、硅铝氧化物、粘土、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镧、氧化铌或碳。其中,镍催化剂,如负载在无机氧化物上,和阮内镍是优选的。此处所用的载体可以含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磷的氧化物或者上述的混合物。尽管优选的催化剂主要含有镍,它们可以只含有镍或者可以被其它一种金属或者几种金属,如钴、铁、铜、铬、锰、银、钼、铼、钯、铑、钌和铂改性。镍催化剂的用量可根据所需的反应速度来改变,通常选择基于反应液体总重量的0.01~30重量%,优选地是0.1~10重量%。催化剂可以分散在反应液体相中或者用作固定床。
还原性胺化反应通常在40~200℃,优选地在80~160℃,更优选地在100~140℃的温度下进行。如果反应温度低于40℃,反应不会以所需的工业速度进行。如果反应温度超过了200℃,会产生大量副产物,从而降低了产率。
对反应压力没有具体限制,通常在40~200大气压范围内。可以通入氢气来补充在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量,或者可以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循环。
反应可以通过批料或者连续体系进行。建议以低于氢化速度的速度将所用的二醛加入到反应器中。就是说,当采用批料型反应器时,完成反应需要同时往装入了催化剂、溶剂、氨和氢气的反应器中以小于氢化速度的速度加入二醛或者二醛溶解在溶剂中的溶液。采用连续体系,完成反应需要同时往装入了催化剂、溶剂和氢气的反应器中加入氨、溶剂和二醛。
所用的催化剂可以通过过滤、离心分离等方法分离反应混合物,或者从反应器中分离含有催化剂的反应混合物,再以同样的方式分离催化剂并将其返回到反应器中来重复利用。
这样得到的二胺可以通过常规提纯步骤提纯为高纯度,提纯步骤包括从已分离了催化剂的反应混合物中蒸馏出氨和溶剂,并将剩余物进行蒸馏或者再结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叙述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往一个装配了电磁搅拌器的500毫升高压釜中加入1.5克镍催化剂和70.0克正丁醇。高压釜中的空气用10kg/cm2的氢气置换三次。然后,加入62.5克氨,通入氢气至压力为50kg/cm2,并将高压釜加热到140℃。在将内部总压力用氢气调节到100kg/cm2之后,在1个小时内往高压釜中加入含有37.5克摩尔比例为80/20的1,9-壬二醛和2-甲基-1,8-辛二醛、70.0克正丁醇和10.0克水的混合溶液,进行反应2小时。在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氢气使高压釜内的总压力保持在100kg/cm2。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的缩合反应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7.5重量%。反应完成之后,冷却高压釜,释放未反应的氨。通过过滤分离催化剂和内容物,得到136.2克含有二胺的反应混合物。反应混合物的气相色谱表明是36.5克80/20(摩尔比)的1,9-壬二胺和1,8-辛二胺和0.2克在一端带有羟基的副产物胺的混合物。基于加入二醛的二胺的产率通过计算是96%。
采用通过上述过滤分离的催化剂来重复上述反应。分离催化剂之后的反应混合物的气相色谱表明,基于加入的二醛二胺产率为94%。
以同样的方式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重复该反应。相应的二胺产率为94%、92%和91%。
在5次重复反应之后,二胺产率的降低仅为5%,这就证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低。
对比实施例1
用于重复采用催化剂的试验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同时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96586/1995的实施例1。
往装配了电磁搅拌器的300毫升的高压釜中加入1.15克负载于硅藻土上的镍催化剂(镍含量:52%)和63.0克的正丁醇,催化剂的孔隙度为0.19ml/g,孔径约为10到约100纳米。再在60个大气压的压力下通入氢气。然后,将内容物加热到160℃,采用催化剂在此温度下进行还原反应20分钟。将高压釜冷却到室温并释放出氢气。接着,加入30.6克氨,并在氢的压力为30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将温度升高到160℃。在氢气以20升/小时的速度通入的同时,采用高压计量泵在40分钟内加入18.72克1,9-壬二醛和2-甲基-1,8-辛二醛的混合物在70.0克正丁醇中的溶液。加完之后,再在160℃边搅拌变通入氢气1小时。
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为2.3重量%,它是由二醛和氨的缩合水构成的。加入的二醛在整个反应液体中的浓度是10重量%。
停止通入氢气之后,将高压釜冷却并将压力释放到大气压。通过过滤分离催化剂并浓缩滤液,制得18.8克粗产物。气相色谱表明该粗产物含有17.5克1,9-壬二胺和2-甲基-1,8-辛二胺的混合物,这说明二胺的总产率为92.3%。
采用通过上述过滤分离的催化剂重复上述步骤5次并对二胺产率的改变进行研究。5次重复反应的结果如下。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2%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1%
第三次反应         同上               89%
第四次反应         同上               86%
第五次反应         同上               82%
在5次重复反应中,二胺的产率从第一次的92%降低到最后一次的82%,即降低了10%,这就证明与实施例1相比催化剂的破坏程度更大。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除了用70.0克甲醇代替70.0克正丁醇与催化剂一起加入,用70.0克甲醇代替加入的混合溶液中的70.0克正丁醇。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7.5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重复反应中,二胺产率的降低仅为5%,这就证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非常低。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5%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4%
第三次反应         同上               92%
第四次反应         同上               92%
第五次反应         同上               90%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除了用70.0克异戊醇代替70.0克连同催化剂一起加入的正丁醇,用70.0克异戊醇代替所加混合溶液中的70.0克正丁醇。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7.5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重复反应中,二胺产率的降低仅为4%,这就证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非常低。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5%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5%
第三次反应         同上               93%
第四次反应         同上               92%
第五次反应         同上               91%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除了将所加混合溶液中正丁醇和水的量分别由70.0g变为60.0克和由10.0克变为20.0克。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11.5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反应中,二胺产率的降低仅为6%,这就证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非常低。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4%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3%
第三次反应         同上               92%
第四次反应         同上               90%
第五次反应         同上               88%
对比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除了不往所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并且所加的混合溶液中正丁醇的量由70.0克变为80.0克。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为3.5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反应中,二胺产率的降低为11%,这就证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比加入水的情况更高。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6%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2%
第三次反应         同上               91%
第四次反应         同上               88%
第五次反应         同上               85%
对比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只是将最初加入的正丁醇的量由70.0克变为50.0克,并将所加混合溶液中正丁醇和水的量分别由70.0克变为60.0克和由10.0克变为20.0克。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19.5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反应过程中,二胺产率降低了很大程度,并产生白色聚合物。催化剂破坏的程度比加入更少量水的情况更高。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84%
第二次反应        同上                76%
第三次反应        同上                62%
第四次反应        同上                48%
第五次反应        同上                23%
对比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只是用70.0克四氢呋喃来代替70.0克正丁醇与催化剂一起加入,以及用70.0克四氢呋喃代替所加混合溶液中的70.0g正丁醇。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7.5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反应过程中,二胺的产率降低了21%,这表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与采用正丁醇作为溶剂的情况相比更大了。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4%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0%
第三次反应        同上                85%
第四次反应        同上                81%
第五次反应        同上                73%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只是采用37.5克3(4),8(9)-三环[5,2,1,0]癸二醛来代替37.5克1,9-壬二醛和1,8-辛二醛(80/20摩尔比例)的混合物。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和从外部加入的水的总和,为6.8重量%。重复5次反应的结果如下。
在5次重复反应中,二胺产率的降低仅为3%,这就证明催化剂的破坏程度非常低。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6%
第二次反应        同上              95%
第三次反应        同上              95%
第四次反应        同上              93%
第五次反应        同上              93%
实施例6
往装配了电磁搅拌器的100毫升高压釜中加入1.44克镍催化剂、21.0克正丁醇和3.5克水。用氢气在氢压力为10kg/cm2时置换高压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加入10.5克氨,并通入氢气至压力为50kg/cm2,并将高压釜加热到140℃。在将总的内压用氢气调节到100kg/cm2之后,以30.63克/小时的速度将含有8.75重量份摩尔比为80/20的1,9-壬二醛和2-甲基-1,8-辛二醛混合液、19.52重量份的正丁醇和2.36重量份的水的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将氨和氢气分别以13.13克/小时和10升/小时的速度加入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同时通过装配有筛网过滤器的取样器取出反应混合物,使反应液体在反应器中保留为50毫升。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以及最初加入的和从外部加入到反应器中的总量,为10.0重量%。每一个小时,在通过蒸发去除氨之后,将取出的反应混合物部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的二胺产率的变化如下。
20个小时之后,产率尽管降低了7%,但是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这20个小时反应的二胺的总产量为161.3克,平均产率为91%。这说明每1千克二胺催化剂的消耗为8.9克。
1小时之后          二胺产率          94%
2小时之后          同上              96%
3小时之后          同上              93%
4小时之后          同上              93%
5小时之后          同上              94%
10小时之后         同上              92%
15小时之后         同上              90%
20小时之后         同上              87%
对比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6,只是将与催化剂一起加入的正丁醇的量由21.0克变为24.5克,开始不加入水,加入到反应器的混合溶液中的正丁醇的量由19.52重量份变为26.58重量份,并且混合溶液中不加入水,来完成连续反应。以与实施例6的30.63克/小时同样的速度加入溶液。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是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为4.0重量%。20个小时反应的结果如下。20个小时之后的产率降低了23%。
对比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6,除了将与催化剂一起加入的正丁醇和水的量分别由21.0克变为18.2克和由3.5克变为5.86克,并且加入到反应器中的所加混合溶液中的正丁醇和水的量分别由19.52重量份变为16.02重量份和由2.36重量份变为5.86重量份,以完成连续反应。以与实施例6的30.63克/小时同样的速度加入溶液。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包括二醛和氨缩合产生的水,为18.0重量%。18个小时后产率为51%,这说明18小时之中降低了43%。
表1总结了在实施例6和对比实施例5和6中得到的结果。
                                  表1
  实施例6 对比实施例5 对比实施例6
  水的浓度     10.0%     4.0%     18.0%
  1小时之后的产率     94%     95%     94%
  2小时之后的产率     96%     95%     93%
  3小时之后的产率     93%     93%     92%
  4小时之后的产率     93%     92%     92%
  5小时之后的产率     94%     91%     90%
  10小时之后的产率     92%     86%     83%
  15小时之后的产率     90%     80%     64%
  20小时之后的产率     87%     72% 反应无法连续
由1小时的值降低的产率     7%     23%     >43%
  平均产率     91%     85%     76%
  生成二胺的量     161.3克     130.1克     134.7克
  催化剂的消耗/千克     8.9克     11.1克     10.7克
对比实施例7
按照下面的步骤,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96586/1995的实施例1进行重复使用催化剂的试验。
往装配了电磁搅拌器的500毫升的高压釜中加入75克甲醇、7.5克阮内镍和59.5克氨。通入氢气至压力为15kg/cm2并加热高压釜。在高压釜被加热到内部温度达到120℃之后,再通入氢气至内部压力为40kg/cm2。然后,将通过在80.0克甲醇中溶解27.3克1,9-壬二醛和11.7克2-甲基-1,8-辛二醛生成的119克甲醇溶液用高压计量泵在3小时内加入到高压釜中。在加入甲醇溶液的过程中,高压釜内部的温度保持在120℃。停止加入甲醇溶液的同时,停止消耗氢气并且停止反应。冷却反应混合物,再通过过滤分离催化剂。气相色谱表明得到了35.6克1,9-壬二胺和2-甲基-1,8-辛二胺的混合物。基于加入二醛的总量,生成的二胺的产率计算为90%。
除了用过滤回收催化剂来代替7.5克阮内镍之外,再重复上述步骤4次,并研究二胺的产率变化。结果如下。
第一次反应        二胺产率           90%
第二次反应        同上               85%
第三次反应        同上               78%
第四次反应        同上               65%
第五次反应        同上               48%
在重复利用回收的阮内镍催化剂的试验中,反应之后的活性明显降低。
显然,根据上述说明,本发明可以有大量改型和变化方案。因此可以认为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与此处具体说明的条件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施。

Claims (3)

1.一种制备二胺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具有4-20个碳原子的二醛或者将该二醛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加入到含有氢化催化剂、溶剂、氨和氢气的反应器中,使该二醛在温度为40-200℃进行还原性胺化反应,以生成相应的二胺,所说的方法包括采用一种具有10个以下碳原子的醇作为溶剂,并在保持该二醛的浓度按总的反应液体的重量计为5-25重量%以及保持在反应混合物中水的浓度为5~15重量%的同时进行反应。
2.权利要求1的制备二胺的方法,其中所说的醇是具有不多于5个碳原子的脂肪醇。
3.权利要求1或2的制备二胺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二醛是壬二醛、2-甲基辛二醛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CNB981083552A 1997-05-14 1998-05-14 二胺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873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386797 1997-05-14
JP123867/97 1997-05-14
JP123867/1997 1997-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0370A CN1200370A (zh) 1998-12-02
CN1187313C true CN1187313C (zh) 2005-02-02

Family

ID=1487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8355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7313C (zh) 1997-05-14 1998-05-14 二胺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973208A (zh)
EP (1) EP0878462B1 (zh)
KR (1) KR100387743B1 (zh)
CN (1) CN1187313C (zh)
CA (1) CA2237095C (zh)
DE (1) DE69801706T2 (zh)
ID (1) ID20274A (zh)
SG (1) SG70081A1 (zh)
TW (1) TW4194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9519A1 (en) * 2002-03-27 2003-09-27 Kuraray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amines
ATE433952T1 (de) * 2005-06-30 2009-07-1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zur reduktiven aminierung von aldehyden und ketonen durch die bildung von makrocyclischen polyimin-zwischenprodukten
EP2043998A1 (de) 2006-07-14 2009-04-08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mins
US8063252B2 (en) 2006-07-14 2011-11-22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amines and zirconium dioxide- and nickel-containing catalysts for use therein
CN101489981B (zh) 2006-07-14 2013-03-20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胺的方法
WO2008006749A1 (de) 2006-07-14 2008-01-17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mins
KR101199716B1 (ko) * 2006-12-15 2012-11-08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알데히드 및 케톤의 환원성 아민화 방법
FR2921364B1 (fr) * 2007-09-20 2009-11-06 Arkema France Procede de coproduction de 7-oxoheptanoate de methyle et d'acide undecylenique a partir d'acide ricinoleique
SG187393A1 (en) 2007-12-21 2013-02-28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amine
EP2225029B1 (de) 2007-12-21 2016-08-03 Basf Se Verfahren und katalysator zur herstellung eines amins
EP2225027B1 (de) 2007-12-21 2012-05-23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mins
EP2225030B1 (de) 2007-12-21 2012-04-18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mins
JP2011513489A (ja) * 2008-03-10 2011-04-28 ハンツマン ペトロケミカル エルエルシー シクロヘキサンジメタノールの直接アミン化によるシクロヘキサンジメタンアミンの製造
FR2933695B1 (fr) * 2008-07-10 2010-08-20 Arkema France Procede de synthese de l'acide amino-9-nonanoique ou de ses esters a partir d'acides gras naturels insatures.
KR101627607B1 (ko) * 2014-09-19 2016-06-07 한국화학연구원 2,5-비스(아미노메틸)퓨란의 제조방법
CN104262168B (zh) * 2014-09-22 2017-03-15 北京旭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己二胺的制备方法
CN111072489B (zh) * 2019-12-16 2021-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固定床反应器中己二醛制备己二胺的方法
IT202100022328A1 (it) 2021-08-25 2023-02-25 Versalis Spa Metod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acidi ω-ammino-carbossilici e loro derivati.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36051A (en) * 1948-04-05 1953-04-21 Shell Dev Preparation of diamine
US4197260A (en) * 1975-10-20 1980-04-08 Snia Viscosa, Societa Nazionale Industria Applicazioni Viscosa S.P.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α,ζdiamines and products obtained therefrom
IT1048464B (it) * 1975-10-20 1980-11-20 Snia Viscosa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alfa omega diammine
IT1113111B (it) * 1978-02-28 1986-01-20 Snia Viscosa Procedimento perfeziona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alfa,gamma diammine
DE3917444A1 (de) * 1989-05-30 1991-02-21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pha),(omega)-diaminen
JP3001685B2 (ja) * 1991-07-09 2000-01-24 広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ジアミンの製造法
SK281672B6 (sk) * 1993-06-07 2001-06-11 Carlo Kos Spôsob výroby primárnych amínov z aldehydov a zariadenie na vykonávanie tohto spôsobu
AT399149B (de) * 1993-06-07 1995-03-27 Chemie Linz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primärer amine aus aldehyden
JP3630709B2 (ja) * 1993-12-28 2005-03-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脂肪族ジ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87743B1 (ko) 2003-10-04
CA2237095A1 (en) 1998-11-14
DE69801706D1 (de) 2001-10-25
KR19980087026A (ko) 1998-12-05
TW419450B (en) 2001-01-21
ID20274A (id) 1998-11-19
EP0878462B1 (en) 2001-09-19
EP0878462A1 (en) 1998-11-18
CA2237095C (en) 2003-09-30
US5973208A (en) 1999-10-26
DE69801706T2 (de) 2002-06-27
CN1200370A (zh) 1998-12-02
SG70081A1 (en) 2000-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7313C (zh) 二胺的制备方法
CN1100608C (zh) 在载钌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有机化合物反应的方法
CN1294125C (zh) 环氧化烯烃的方法
CN1926084A (zh) 用阮内金属催化剂制备环己烷二甲醇的方法
CN101429139B (zh)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1065344A (zh) 薄荷醇的制备方法
CN1315935A (zh) 同时制备6-氨基己腈与六亚甲基二胺的改良方法
CN1867545A (zh) 甲硫醇的生产方法
CN1216854C (zh) 醚胺的生产方法
CN1141289A (zh) ε-己内酰胺的制备方法
JP2017502128A (ja) ポリアミド66の製造方法
CN112194564A (zh) 一种提高环己烷二甲醇反式产物比例的方法
CN1206202C (zh) 二胺的制造方法
JP2017502949A (ja) ヘキサメチレンジ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CN1213969C (zh) 通过反应性蒸馏氢化芳族化合物的方法
CN1145620C (zh) 制备γ丁内酯和四氢呋喃的方法
US20160311746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dipic acid or at least a resultant product thereof
CN1526697A (zh) 生产苯二甲胺的方法
JP2023508205A (ja) 1,4-シクロヘキサンジメタ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675166A (zh) 顺式/反式异构体比例高的异佛尔酮二胺(idpa,3-氨甲基-3,5,5-三甲基环己胺)的制备方法
CN1230167A (zh) 粗萘二甲酸的提纯方法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CN1031663A (zh) 氨化反应催化剂
CN1486291A (zh) 制备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CN1049641A (zh) 甲醇分解的方法
KR20210084310A (ko) 1,4-사이클로헥산디메탄올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