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6706A - 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76706A
CN118076706A CN202280062304.3A CN202280062304A CN118076706A CN 118076706 A CN118076706 A CN 118076706A CN 202280062304 A CN202280062304 A CN 202280062304A CN 118076706 A CN118076706 A CN 118076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color
mass
generator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23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野大辅
仲野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076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6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作为可变色粘合片的粘合片(X)包含:基础聚合物、能够在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状态与非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的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且包含光产酸剂或光产碱剂。该粘合片(X)的着色方法包括如下工序:通过粘合片(X)将构件(21,22)间接合的工序;对粘合片(X)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的工序;及通过光照射而使粘合片(X)的一部分变色的工序。或者,本发明的作为可变色粘合片的粘合片(X)包含:基础聚合物、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残渣,且包含光产酸剂或光产碱剂。该粘合片(X)的着色方法包括如下工序:通过粘合片X将构件(21,22)间接合的工序;及通过光照射使粘合片(X)的一部分变色的工序。

Description

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玻璃盖片等的层叠结构。在这种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将层叠结构中所包含的要素彼此贴合,例如使用透明粘合片。
另外,作为配置在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面板的光射出侧(图像显示侧)的透明粘合片,提出了使用在该片的规定部位预先形成有用于赋予设计性、遮蔽性、防反射性等的着色部分的粘合片。这种粘合片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中。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设置有含炭黑颜料的着色部分的粘合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3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显示面板制造用途的粘合片,要求能够根据显示面板的设计上及制造工艺上的必要性而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的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1]包含一种可变色粘合片,其包含:基础聚合物、能够在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状态与非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的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且包含光产酸剂或光产碱剂。
可变色粘合片包含热产酸剂的构成适合于:通过加热而由热产酸剂产生酸,并通过该酸使显色性化合物从非显色状态变化为显色状态。可变色粘合片包含光产酸剂的构成适合于:通过光照射而由光产酸剂产生酸,并通过该酸使显色性化合物从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另外,可变色粘合片包含光产碱剂的构成适合于:通过光照射而由光产碱剂产生碱,并通过该碱将酸中和而使显色性化合物从显色状态变成非显色状态。因此,在可变色粘合片除了包含显色性化合物以外还包含热产酸剂及光产酸剂的情况下,该可变色粘合片(第1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例如适合于:将可变色粘合片整体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后,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深色化,从而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在可变色粘合片除包含显色性化合物以外还包含热产酸剂及光产碱剂的情况下,该可变色粘合片(第2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例如适合于:将可变色粘合片整体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后,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浅色化,由此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
本发明[2]包含一种可变色粘合片,其包含:基础聚合物、能够在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状态与非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的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残渣,且包含光产酸剂或光产碱剂。
热产酸剂通过加热产生酸及热产酸剂残渣,显色性化合物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即,包含热产酸剂残渣及显色性化合物的可变色粘合片已经通过加热而着色了。因此,在可变色粘合片包含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残渣的同时又包含光产酸剂的情况下,该可变色粘合片(第3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适合于: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深色化,从而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在可变色粘合片包含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残渣的同时又包含光产碱剂的情况下,该可变色粘合片(第4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适合于: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浅色化,从而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
本发明[3]包含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上述显色性化合物为隐色色素。
隐色色素在显色状态下的显色性较高,因此对于确保粘合片中的着色性而言是优选的。
本发明[4]包含一种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包括:接合工序,其借由上述[1]所记载的可变色粘合片将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着色工序,其在上述接合工序后,对上述可变色粘合片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及变色工序,其在上述着色工序后,通过对上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变色。
本方法适合于在贴附于被粘物的上述第1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本方法也适合于在贴附于被粘物的上述第2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
本发明[5]包含一种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包括:接合工序,其借由上述[2]所记载的可变色粘合片将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及变色工序,其在上述接合工序后,通过对上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变色。
本方法适合于在贴附于被粘物的上述第3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本方法也适合于在贴附于被粘物的上述第4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
本发明[6]包含如上述[4]或[5]所记载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中,上述接合工序中的上述可变色粘合片包含上述光产酸剂,且在上述变色工序中,通过对上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深色化。
这种着色方法对于通过控制对可变色粘合片的光照射区域而在该片上高精度地形成深色部分而言是优选的。
本发明[7]包含如上述[4]或[5]所记载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中,上述接合工序中的上述可变色粘合片包含上述光产碱剂,且在上述变色工序中,通过对上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浅色化。
这种着色方法对于通过控制对可变色粘合片的光照射区域而在该片高精度地形成浅色部分而言是优选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使用方法的一例。图2的A表示准备可变色粘合片及第1构件及第2构件的工序,图2的B表示借由可变色粘合片将构件彼此接合的工序,图2的C表示对可变色粘合片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的工序,图2的D表示通过光照射使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变色(深色化)的工序。
[图3]是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表示图3所示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使用方法的一例。图4的A表示准备可变色粘合片及第1构件及第2构件的工序,图4的B表示借由可变色粘合片将构件彼此接合的工序,图4的C表示通过光照射使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变色(深色化)的工序。
[图5]是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表示图5所示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使用方法的一例。图6的A表示准备可变色粘合片及第1构件及第2构件的工序,图6的B表示借由可变色粘合片将构件彼此接合的工序,图6的C表示对可变色粘合片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的工序,图6的D表示通过光照射使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变色(浅色化)的工序。
[图7]是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表示图7所示的可变色粘合片的使用方法的一例。图8的A表示准备可变色粘合片及第1构件及第2构件的工序,图8的B表示借由可变色粘合片将构件彼此接合的工序,图8的C表示通过光照射使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变色(浅色化)的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第1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具有特定厚度的片形状,且在与厚度方向H正交的方向(面方向)上扩展。图1例示性地表示在粘合片X的双面贴合有剥离衬垫L1、L2的状态。剥离衬垫L1配置于粘合片X的厚度方向H的一个面上。剥离衬垫L2配置于粘合片X的厚度方向H的另一个面上。另外,粘合片X例如用作配置于有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玻璃盖片等的层叠结构)中的像素面板的图像显示侧的粘合片。
粘合片X为由第1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片状压敏粘接剂层。粘合片X(第1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及光产酸剂(第1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粘合片X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透明性(可见光透射性)。
基础聚合物是在粘合片X中表现出粘合性的粘合成分。基础聚合物在室温范围内显示出橡胶弹性。作为基础聚合物,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聚合物、聚酯聚合物、氨基甲酸酯聚合物、聚醚聚合物、有机硅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及氟聚合物。从确保粘合片X的良好的透明性及粘合性的观点来看,作为基础聚合物,优选使用丙烯酸类聚合物。
丙烯酸类聚合物例如为以50质量%以上的比率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成分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碳数1~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使用具有碳数1~12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组合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碳数2~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组合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2-乙基己酯。
从在粘合片X中适当地表现出粘合性等基本特性的观点来看,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率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该比率例如为99质量%以下。
单体成分也可以包含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作为共聚性单体,例如可列举具有极性基团的单体。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例如可列举含羟基单体、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及含羧基单体。含极性基团单体有助于将交联点导入丙烯酸类聚合物、确保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内聚力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改性。
共聚性单体优选包含选自由含羟基单体、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及含羧基单体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共聚性单体包含含羟基单体和/或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及(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作为含羟基单体,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更优选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
从向丙烯酸类聚合物导入交联结构、及确保粘合片X的内聚力的观点来看,单体成分中的含羟基单体的比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从调整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极性的观点来看,该比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极性与粘合片X中的各种添加剂成分及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相容性相关。
作为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例如可列举: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N-(甲基)丙烯酰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3-吗啉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N-乙烯基-1,3-噁嗪-2-酮、N-乙烯基-3,5-吗啉二酮、N-乙烯基吡唑、N-乙烯基异噁唑、N-乙烯基噻唑、及N-乙烯基异噻唑。作为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优选使用N-乙烯基-2-吡咯烷酮。
从确保粘合片X的内聚力、及确保粘合片X对被粘物的密合力的观点来看,单体成分中的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的比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从调整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调整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极性的观点来看,该比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及异巴豆酸。
从向丙烯酸类聚合物导入交联结构、确保粘合片X的内聚力、及确保粘合片X对被粘物的密合力的观点来看,单体成分中的含羧基单体的比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从调整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避免由酸导致的被粘物的腐蚀风险的观点来看,该比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
单体成分也可以包含其他共聚性单体。作为其他共聚性单体,例如可列举:酸酐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含氰基单体、含烷氧基单体、及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作为酸酐单体,例如可列举马来酸酐及衣康酸酐。作为含磺酸基单体,例如可列举: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乙烯基磺酸钠、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及(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作为含磷酸基单体,例如可列举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作为含环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2-乙基缩水甘油醚、及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作为含氰基单体,例如可列举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作为含烷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丙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及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乙烯基甲苯。这些共聚性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丙烯酸类聚合物可通过使上述单体成分聚合而形成。作为聚合方法,例如可列举溶液聚合、本体聚合、及乳液聚合,优选列举溶液聚合。作为聚合的引发剂,例如使用热聚合引发剂及光聚合引发剂。相对于单体成分100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例如为0.05质量份以上,另外,例如为1质量份以下。
作为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偶氮聚合引发剂及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作为偶氮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及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作为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及过氧化月桂酰。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及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
通过调整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及量,能够调整基础聚合物的分子量。例如,在自由基聚合中,聚合引发剂的量越多,则反应体系的自由基浓度越高,因此存在反应引发点的密度变高、所形成的基础聚合物的分子量变小的倾向。
与此相对,聚合引发剂的量越少,则反应引发点的密度越低,因此聚合物链容易伸长,存在所形成的基础聚合物分子量变大的倾向。
从确保粘合片X的内聚力的观点来看,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万以上。该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万以下,更优选为3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万以下。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定并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该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为-80℃以上。
关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使用基于下述Fox式而求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理论值)。Fox式为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i的关系式。在下述Fox式中,Tg表示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Wi表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i的重量分数,Tgi表示由单体i形成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使用文献值,例如在“Polymer Handbook”(第4版,JohnWiley&Sons,Inc.,1999年)及“新高分子文库7涂料用合成树脂入门”(北冈协三著,高分子刊行会,1995年)中列举有各种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一方面,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可以通过日本特开2007-51271号公报中具体记载的方法求出。
Fox式1/(273+Tg)=Σ[Wi/(273+Tgi)]
显色性化合物是能够在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状态与非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的化合物。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通过与酸的反应而变成显色状态。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通过用碱将上述酸中和而变成非显色状态。作为显色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隐色色素、三芳基甲烷色素、二苯基甲烷色素、荧烷色素、螺吡喃色素、及罗丹明色素。显色性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隐色色素,例如可列举:2'-苯胺基-6'-(N-乙基-N-异戊基氨基)-3'-甲基螺[苯酞-3,9'-[9H]呫吨]、3-二丁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甲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二甲苯胺基荧烷、及3-(4-二乙基氨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苯酞。
作为三芳基甲烷色素,例如可列举p,p',p”-三-二甲基氨基三苯甲烷。作为二苯基甲烷色素,例如可列举4,4-双-二甲基氨基苯基二苯甲基苄基醚。作为荧烷色素,例如可列举3-二乙基氨基-6-甲基-7-氯荧烷。作为螺吡喃色素,例如可列举3-甲基螺二萘并吡喃。作为罗丹明色素,例如可列举罗丹明-B-苯胺基内酰胺。
从在粘合片X中确保良好的着色性的观点来看,作为显色性化合物,优选使用隐色色素,更优选使用2'-苯胺基-6'-(N-乙基-N-异戊基氨基)-3'-甲基螺[苯酞-3,9'-[9H]呫吨]。
从确保粘合片X的着色性的观点来看,显色性化合物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配混量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另外,在作为第1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粘合片X中,显色性化合物以下述浓度包含于粘合片X中,所述浓度为:即便在以特定浓度包含于该片中的热产酸剂全部产生酸的状态下,也有显著量的显色性化合物以非显色状态存在的浓度(在下述作为第3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粘合片X中也同样)。
热产酸剂是通过加热而产生酸的化学物质。在粘合片X中,由热产酸剂产生的酸使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变成显色状态。作为热产酸剂,例如可列举能够通过加热进行分解而产生酸的锍盐及鏻盐。作为这样的热产酸剂,例如可列举以下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盐。作为阳离子,例如可列举:苄基(4-羟基苯基)甲基锍、(4-乙酰氧基苯基)二甲基锍、(4-羟基苯基)二甲基锍、(2-甲基苄基)(4-羟基苯基)甲基锍、(4-乙酰氧基苯基)(2-甲基苄基)甲基锍、(1-萘基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锍、及苄基(4-乙酰氧基苯基)甲基锍。作为阴离子,可列举: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根、六氟磷酸根、四(五氟苯基)硼酸根、六氟锑酸根、对甲苯磺酸根、十二烷基苯磺酸根、三氟甲磺酸根、及全氟丁磺酸根。热产酸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热产酸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三新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San-Aid SI-45L、San-Aid SI-60L、San-Aid SI-80L、San-Aid SI-100L、San-Aid SI-110L、San-Aid SI-150L、San-Aid SI-45、San-Aid SI-60、San-Aid SI-80、San-Aid SI-100、San-Aid SI-110、San-Aid SI-150、San-Aid SI-300、San-Aid SI-360、San-Aid SI-B2A、San-Aid SI-B3、San-Aid SI-B3A、San-Aid SI-B4、及San-Aid SI-B5。作为热产酸剂的市售品,例如也可以列举ADEKA公司制造的PP-33、CP-66及CP-77。热产酸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从适当地表现出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性的观点来看,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用于产生酸的加热温度)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另外,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下。
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的着色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热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12间的着色程度差异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热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
另外,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的着色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色性化合物100质量份,热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12间的着色程度差异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色性化合物100质量份,热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质量份以下。
光产酸剂是通过光照射而产生酸的化学物质。光产酸剂例如通过被特定波长或波长范围的光照射而被激发,引起产酸反应而产生酸。产酸反应例如为光产酸剂的分解反应。引起产酸反应的光的波长根据光产酸剂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光产酸剂实质上不会因为用于使热产酸剂产生酸的上述加热而产生酸。在粘合片X中,由光产酸剂产生的酸使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变成显色状态。
作为光产酸剂,例如可列举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酸的鎓化合物。该鎓化合物例如以鎓阳离子与阴离子的鎓盐的形态提供。作为鎓阳离子,例如可列举锍及碘鎓。作为阴离子,例如可列举:Cl-、Br-、I-、ZnCl3 -、HSO3 -、BF4 -、PF6 -、AsF6 -、SbF6 -、CH3SO3 -、CF3SO3 -、C4F9HSO3 -、(C6F5)4B-、及(C4H9)4B-。光产酸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作为光产酸剂,可以优选列举锍与(C6F5)4B-的鎓盐、及锍与C4F9HSO3 -的鎓盐。
作为光产酸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SAN-APRO公司制造的CPI-100、CPI-100P、CPI-101A、CPI-200K、CPI-210S、IK-1、IK-2、CPI-310B、及CPI-410S。作为光产酸剂的市售品,例如也可以列举ADEKA公司制造的SP-056、SP-066、SP-130、SP-140、SP-150、SP-170、SP-171、及SP-172。
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2(颜色较着色部分11更深)的着色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光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7质量份以上。从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基础聚合物与光产酸剂的相容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光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
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2的着色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色性化合物100质量份,光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250质量份以上。从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基础聚合物与光产酸剂的相容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色性化合物100质量份,光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下。
另外,从获得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12的着色性与着色程度差异的平衡的观点来看,相对于热产酸剂100质量份,光产酸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5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00质量份以下。
从向基础聚合物导入交联结构的观点来看,第1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异氰酸酯交联剂、环氧交联剂、噁唑啉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碳二亚胺交联剂、及金属螯合物交联剂。交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异氰酸酯交联剂,例如可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及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另外,作为异氰酸酯交联剂,还可以列举这些异氰酸酯的衍生物。作为该异氰酸酯衍生物,例如可列举异氰脲酸酯改性体及多元醇改性体。作为异氰酸酯交联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Coronate L(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东曹公司制造)、Coronate H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东曹公司制造)、Coronate HX(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东曹公司制造)、及Takenate D110N(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三井化学公司制造)。
作为环氧交联剂,可列举:双酚A、表氯醇型环氧树脂、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胺缩水甘油胺、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及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
从确保粘合片X的内聚力的观点来看,交联剂的配混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质量份以上。从在粘合片X中确保良好的粘性的观点来看,交联剂的配混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
在向基础聚合物中导入交联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交联催化剂以使交联反应有效地进行。作为交联催化剂,例如可列举: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丙酯、乙酰丙酮铁、及丁基氧化锡,优选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交联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例如为0.0001质量份以上,另外,例如为1质量份以下。
在使用交联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粘合剂组合物中配混事后能够从第1粘合剂组合物中除去的交联抑制剂。在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交联催化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乙酰丙酮作为交联抑制剂。在此情况下,在第1粘合剂组合物中,乙酰丙酮配位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抑制交联剂与基础聚合物的交联反应的进行。在粘合片X的下述的制造过程中,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第1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后,通过在所期望的时间点进行加热,能够使乙酰丙酮挥发而从涂膜中除去。由此,能够使交联剂的交联反应进行。
相对于交联催化剂100质量份,交联抑制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00质量份以上。另外,该配混量例如为5000质量份以下。
第1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硅烷偶联剂、光敏剂、增粘剂、增塑剂、软化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及抗静电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粘合剂组合物实质上不包含下述光产碱剂。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光产碱剂的配混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
粘合片X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在以进一步包含溶剂的清漆的状态制备上述第1粘合剂组合物后,将该组合物涂布于剥离衬垫L1上而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干燥,由此制造。作为清漆制备用的溶剂,例如可列举乙酸乙酯及甲苯。从抑制粘合片X因加热而着色的观点来看,第1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的干燥温度低于所使用的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例如为85℃~155℃。
作为剥离衬垫L1,例如可列举具有挠性的塑料薄膜。作为该塑料薄膜,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及聚酯薄膜。剥离衬垫L1的厚度例如为3μm以上,另外,例如为200μm以下。剥离衬垫L1的表面优选进行了剥离处理。
在第1粘合剂组合物包含交联剂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干燥同时或之后的熟化,进行交联反应。熟化条件根据交联剂的种类适当设定。熟化温度例如为20℃~80℃,熟化时间例如为1分钟至7天。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抑制粘合片X在熟化过程中着色的观点来看,熟化温度低于所使用的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
在熟化之前或之后,可以在剥离衬垫L1上的粘合片X上进一步层叠剥离衬垫L2(图1例示性地表示层叠有剥离衬垫L2的情况)。剥离衬垫L2优选为经表面剥离处理过的挠性的塑料薄膜。作为剥离衬垫L2,例如可列举如上文中关于剥离衬垫L1而叙述的塑料薄膜。
以如上方式,能够制造粘合面由剥离衬垫L1、L2进行被覆保护的粘合片X。剥离衬垫L1、L2分别在使用粘合片X时在必要的时间点从粘合片X剥离。
从确保对被粘物的充分的粘合性的观点来看,粘合片X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从粘合片X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粘合片X的厚度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
粘合片X贴合于玻璃板后在以23℃、剥离角度180°及剥离速度300mm/分钟的剥离条件进行的剥离试验中,对该玻璃板所表现出的粘合力例如为1N/25mm以上,另外,例如为50N/25mm以下。
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第1平均透射率:形成着色部分前的平均透射率)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7%以上,特别优选为99%以上。这样的构成对于将粘合片X贴合于被粘物后检查粘合片X与被粘物之间有无异物及气泡而言是优选的。第1平均透射率例如为100%以下。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可以通过下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进行测定(下述平均透射率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粘合片X在153℃下加热3分钟后的该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第2平均透射率)优选为85%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这种构成对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的着色性而言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平均透射率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特别优选为65%以上。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12间的着色程度差异的观点来看,这种构成是优选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后该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第3平均透射率)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5%以下。这种构成对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着色部分12(颜色较着色部分11更深)的深色性而言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平均透射率例如为1%以上。在光照射中,使用Quark Technology公司制的UV-LED照射装置(型号“QEL-350-RU6W-CW-MY”)中的波长365nm的UV-LED灯作为光源,将波长320~390nm的范围内的照射累计光量设为8000mJ/cm2(在与平均透射率T2的测定相关的下述光照射中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平均透射率(T1)与第3平均透射率(T2)之差ΔT(=|T2-T1|)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60%以上。这种构成对于确保着色部分11、12间的对比度而言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差ΔT例如为95%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平均透射率(T2)相对于第2平均透射率(T1)的比率(T2/T1)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下。这种构成对于确保着色部分11、12间的对比度而言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比率(T2/T1)例如为0.1以上。
图2的A至图2的D表示粘合片X的使用方法的一例。本方法是将构件间接合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包括准备工序、接合工序、着色工序、及变色工序。
首先,在准备工序中,如图2的A所示,准备粘合片X、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第1构件21例如为有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第1构件21也可以为其他电子器件、及光学器件。第2构件22例如为透明基材。作为透明基材,可列举透明塑料基材及透明玻璃基材。下述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也同样。
接着,在接合工序中,如图2的B所示,借由粘合片X将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接合。由此,得到层叠体W。层叠体W中,粘合片X以与第1构件21的厚度方向H的一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第2构件22以与该粘合片X的厚度方向H的一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工序中的粘合片X除含有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含有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及光产酸剂(第1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
接合工序之后,根据需要检查构件21、22与粘合片X之间有无异物及气泡。在检查结果为检测到不容许的异物或气泡的情况下,能够在使构件21、22间分离后,使用新的粘合片X重新进行接合工序。
接着,在着色工序中,如图2的C所示,对层叠体W中的粘合片X进行加热而使粘合片X着色。加热温度为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以上,根据所使用的热产酸剂,例如为130℃~180℃。
本工序中,粘合片X中引起热产酸剂的热分解而产生酸,通过与该酸的反应,一部分显色性化合物自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其他显色性化合物仍保持非显色状态)。由此,粘合片X着色(图2的C中,将粘合片X整体图示为着色部分11)。
接着,在变色工序中,如图2的D所示,对层叠体W中的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在粘合片X形成着色部分12。具体而言,从透明的第2构件22侧,隔着用于掩蔽粘合片X中的特定区域的掩模图案(省略图示)对粘合片X照射特定波长的光。由此,使粘合片X中未被该掩模图案掩蔽的部分变色。
作为本工序中的光照射用的光源,例如可列举紫外线LED灯、高压汞灯、及金属卤化物灯。另外,在本工序的光照射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用于截断从光源射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波长区域的波长截止滤波器。关于变色工序中的光源及波长截止滤波器,在下述其他着色方法中也相同。
本工序中,在粘合片X中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引起光产酸剂的产酸反应而产生酸,通过与该酸的反应,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变为显色状态。由此,粘合片X的光照射部分深色化。即,在粘合片X中形成颜色较着色部分11更深的着色部分12。
例如以如上方式,在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粘合片X中,能够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
粘合片X包含热产酸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通过加热而由热产酸剂产生酸,并通过该酸使显色性化合物自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粘合片X包含光产酸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通过光照射而由光产酸剂产生酸,并通过该酸使显色性化合物自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因此,粘合片X除包含显色性化合物以外还包含热产酸剂及光产酸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如图2的C所示,对粘合片X整体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后,如图2的D所示,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深色化,由此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这样的粘合片X例如在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中,通过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能够对粘合片X赋予设计性,另外,能够对所需部位赋予遮光性或防反射性。
另外,上述粘合片X中,作为初始着色的第一阶段的着色(图2的C)与第二阶段的着色(图2的D)是基于同一种显色性化合物的显色状态,因此第一阶段的着色与第二阶段的着色的色相相同或实质上相同。上述粘合片X中,无须进行为了使第一阶段的着色与第二阶段的着色的色相一致的调整。粘合片X还具有这样的技术优势。
粘合片X的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在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第1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进行干燥,能够制造经着色的粘合片X'(示于图3中)。通过在热分解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第1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进行干燥,在该干燥工序中,引起热产酸剂的热分解而产生酸,通过与该酸的反应,一部分显色性化合物自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其他显色性化合物仍保持非显色状态)。通过热产酸剂的热分解,产生酸及热产酸剂残渣。这种粘合片X'含有基础聚合物、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残渣、及光产酸剂(第3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作为热产酸剂残渣,可列举上述的关于热产酸剂而叙述的阳离子或其分解物。
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第2平均透射率(粘合片X'的光照射前的平均透射率)与关于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第2平均透射率相同。对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后的该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第3平均透射率与关于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第3平均透射率相同。粘合片X'中的第2平均透射率(T1)与第3平均透射率(T2)之差ΔT(=|T2-T1|)与关于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差ΔT(=|T2-T1|)相同。粘合片X'的第3平均透射率(T2)相对于第2平均透射率(T1)的比率(T2/T1)与关于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比率(T2/T1)相同。
图4的A至图4的C表示粘合片X'的使用方法的一例。本方法是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包括准备工序、接合工序、及变色工序。
首先,在准备工序中,如图4的A所示,准备粘合片X'、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
接着,在接合工序中,如图4的B所示,借由粘合片X'将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接合。由此,得到层叠体W'。层叠体W'中,粘合片X'是以与第1构件21的厚度方向H的一个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第2构件22以与该粘合片X'的厚度方向H的一个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工序中的粘合片X'除含有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含有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残渣、及光产酸剂(第3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
接着,在变色工序中,如图4的C所示,对层叠体W'中的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从而在粘合片X'形成着色部分12。具体而言,从透明的第2构件22侧,隔着用于掩蔽粘合片X'中的特定区域的掩模图案(省略图示)对粘合片X'照射特定波长的光。由此,使粘合片X'中未被该掩模图案掩蔽的部分变色。
本工序中,在粘合片X'中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引起光产酸剂的产酸反应而产生酸,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通过与该酸的反应而变成显色状态。由此,粘合片X'的光照射部分深色化。即,在粘合片X'中形成颜色较着色部分11更深的着色部分12。
例如通过如上方式,能够在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粘合片X'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
如上所述,热产酸剂通过加热产生酸及热产酸剂残渣,显色性化合物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即,如上所述,包含热产酸剂残渣及显色性化合物的粘合片X'已经过加热而着色。因此,粘合片X'既包含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残渣又包含光产酸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如图4的C所示,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深色化,由此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在这种粘合片X'中,通过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能够对粘合片X'赋予设计性,另外,能够对所需部位赋予遮光性或防反射性。
另外,在上述粘合片X'中,初始着色(图4的A)及事后的着色(图4的C)是基于同一种显色性化合物的显色状态,因此两个着色的色相相同或实质上相同。上述粘合片X'中,无须进行为了使两个着色的色相一致的调整。粘合片X'还具有这样的技术优势。
图5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图5中,例示性地表示在粘合片X的双面贴合有剥离衬垫L1、L2的状态)。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为由第2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片状的压敏粘接剂层。粘合片X(第2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及光产碱剂(第2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与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的不同在于:包含光产碱剂来代替光产酸剂、热产酸剂的配混量、以及波长400~700nm下的第2及第3平均透射率。在其他方面,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与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相同。
光产碱剂是通过光照射产生碱的化学物质。光产碱剂例如通过被特定波长或波长范围的光照射而被激发,引起产碱反应而产生碱。产碱反应例如为光产碱剂的分解反应。引起产碱反应的光的波长根据光产碱剂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光产碱剂实质上不会因为用于使热产酸剂产生酸的上述加热而产生碱。在粘合片X中,由光产碱剂产生的碱将酸中和,使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变成非显色状态。
作为光产碱剂,例如可列举: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肟酯化合物、及具有双胍型阳离子的化合物。作为双胍型阳离子,例如可列举:烷基双胍鎓、环烷基双胍鎓、及环烷基-烷基双胍鎓。作为光产碱剂中的与双胍型阳离子成对的阴离子,例如可列举硼酸盐系阴离子。作为光产碱剂,还可以列举具有作为产碱源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关于作为产碱源的取代基,例如可列举:酰氧基亚氨基、N-甲酰化芳香族氨基、N-酰化芳香族氨基、硝基苄基氨基甲酸酯基、及烷氧基苄基氨基甲酸酯基。光产碱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光产碱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富士胶片公司制造的WPBG-018(9-蒽基甲基N,N'-二乙基氨基甲酸酯)、WPBG-027((E)-1-[3-(2-羟基苯基)-2-丙烯酰基]哌啶)、WPBG-082(2-(3-苯甲酰基苯基)丙酸胍鎓)、WPBG-140(1-(蒽醌-2-基)乙基咪唑羧酸酯)、WPBG-266(2-(3-苯甲酰基苯基)丙酸1,2-二异丙基-3-[双(二甲基氨基)亚甲基]胍鎓)、WPBG-300(正丁基三苯基硼酸1,2-二环己基-4,4,5,5-四甲基双胍鎓)、及WPBG-345(四(3-氟苯基)硼酸1,2-二环己基-4,4,5,5-四甲基双胍鎓)。
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颜色较着色部分12更浅)的浅色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光产碱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7质量份以上。从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基础聚合物与光产碱剂的相容化的观点来看,光产碱剂的配混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
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的浅色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色性化合物100质量份,光产碱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250质量份以上。从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基础聚合物与光产碱剂的相容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色性化合物100质量份,光产碱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下。
另外,从获得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12的着色性与着色程度差异的平衡的观点来看,相对于热产酸剂100质量份,光产碱剂的配混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000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3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00质量份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粘合片X在153℃下加热3分钟后的该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第2平均透射率)优选为75%以下,更优选为7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下,特别优选为60%以下。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下述着色部分11、12间的着色程度差异的观点来看,这种构成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均透射率T1例如为1%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后的该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第3平均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从确保形成于粘合片X的着色部分11、12间的着色程度差异的观点来看,这种构成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均透射率T2例如为99%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平均透射率(T1)与第3平均透射率(T2)之差ΔT(=|T2-T1|)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这种构成对于确保着色部分11、12间的对比度而言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差ΔT例如为90%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平均透射率(T2)相对于第2平均透射率(T1)的比率(T2/T1)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以上。这种构成对于确保着色部分11、12间的对比度而言是优选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比率(T2/T1)例如为5以下。
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造:以进而包含溶剂的清漆的状态制备第2粘合剂组合物后,将该组合物涂布于剥离衬垫L1上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干燥,由此制造。从抑制粘合片X因加热而着色的观点来看,第2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的干燥温度低于所使用的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例如为85℃~155℃。
图6的A至图6的D表示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的使用方法的一例。本方法是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包括准备工序、接合工序、着色工序、及变色工序。
首先,在准备工序中,如图6的A所示,准备粘合片X、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
接着,在接合工序中,如图6的B所示,借由粘合片X将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接合。由此,获得层叠体W。层叠体W中,粘合片X以与第1构件21的厚度方向H的一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第2构件22以与该粘合片X的厚度方向H的一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工序中的粘合片X除含有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含有非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及光产碱剂(第2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
接合工序之后,根据需要检查构件21、22与粘合片X之间有无异物及气泡。在检查结果为检测到不容许的异物或气泡的情况下,可使构件21、22间分离后,使用新的粘合片X重新进行接合工序。
接着,在着色工序中,如图6的C所示,对层叠体W中的粘合片X进行加热而使粘合片X着色。加热温度为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以上,根据所使用的热产酸剂,例如为130℃~180℃。
本工序中,粘合片X中引起热产酸剂的热分解而产生酸,通过与该酸的反应,显色性化合物从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由此,粘合片X着色(图6的C中,将粘合片X整体图示为着色部分11)。
接着,在变色工序中,如图6的D所示,对层叠体W中的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在粘合片X形成着色部分12。具体而言,从透明的第2构件22侧,隔着用于掩蔽粘合片X中的特定区域的掩模图案(省略图示)对粘合片X照射特定波长的光。由此,使粘合片X中未被该掩模图案掩蔽的部分变色。
在本工序中,在粘合片X中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引起光产碱剂的产酸反应而产生碱,通过该碱将酸中和,而使一部分显色性化合物从显色状态变成非显色状态(在光照射部分,其他显色性化合物仍保持显色状态)。由此,粘合片X的光照射部分浅色化。即,在粘合片X形成颜色较着色部分11更浅的着色部分12。
例如以如上方式,能够在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粘合片X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
粘合片X包含热产酸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通过加热而由热产酸剂产生酸,并通过该酸使显色性化合物从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粘合片X包含光产碱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通过光照射而由光产碱剂产生碱,并通过该碱将酸中和而使显色性化合物从显色状态变成非显色状态。因此,粘合片X除包含显色性化合物以外还包含热产酸剂及光产碱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如图6的C所示,对粘合片X整体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后,如图6的D所示,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浅色化,从而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这样的粘合片X通过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能够对粘合片X赋予设计性,另外,能够对所需部位赋予遮光性或防反射性。
在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的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在热产酸剂的热分解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第2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进行干燥,能够制造经着色的粘合片X'(图7所示)。通过在热分解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第2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进行干燥,在该干燥工序中,引起热产酸剂的热分解而产生酸,通过与该酸的反应,显色性化合物从非显色状态变成显色状态。通过热产酸剂的热分解产生酸及热产酸剂残渣。这种粘合片X'含有基础聚合物、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残渣、及光产碱剂(第4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作为热产酸剂残渣,可列举关于热产酸剂在上面叙述的阳离子或其分解物。
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第2平均透射率(粘合片X'的光照射前的平均透射率)与关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第2平均透射率相同。对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后的该粘合片X'在波长400~700nm下的第3平均透射率与关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第3平均透射率相同。粘合片X'中的第2平均透射率(T1)与第3平均透射率(T2)之差ΔT(=|T2-T1|)与关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差ΔT(=|T2-T1|)相同。粘合片X'中的第3平均透射率(T2)相对于第2平均透射率(T1)的比率(T2/T1)与关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粘合片X在上面叙述的比率(T2/T1)相同。
图8的A至图8的C表示粘合片X'的使用方法的一例。本方法是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包括准备工序、接合工序、及变色工序。
首先,在准备工序中,如图8的A所示,准备粘合片X'、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
接着,在接合工序中,如图8的B所示,借由粘合片X'将第1构件21及第2构件22接合。由此,获得层叠体W'。在层叠体W'中,粘合片X'以与第1构件21的厚度方向H的一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第2构件22以与该粘合片X'的厚度方向H的一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工序中的粘合片X'除含有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含有显色状态的显色性化合物、热产酸剂残渣、及光产碱剂(第4类型的可变色粘合片)。
接着,在变色工序中,如图8的C所示,对层叠体W'中的粘合片X'进行光照射,在粘合片X'形成着色部分12。具体而言,从透明的第2构件22侧,隔着用于掩蔽粘合片X'中的特定区域的掩模图案(省略图示)对粘合片X'照射特定波长的光。由此,使粘合片X'中未被该掩模图案掩蔽的部分变色。
本工序中,在粘合片X'中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引起光产碱剂的产碱反应而产生碱,通过该碱将酸中和,使一部分显色性化合物从显色状态变成非显色状态(未经光照射的部分中,显色性化合物保持显色状态)。由此,粘合片X'的光照射部分浅色化。即,在粘合片X'形成颜色较着色部分11更浅的着色部分12。
例如以如上方式,能够在用于将构件间接合的粘合片X'中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
如上所述,热产酸剂通过加热产生酸及热产酸剂残渣,显色性化合物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即,如上所述,包含热产酸剂残渣及显色性化合物的粘合片X'已经过加热而着色。因此,粘合片X'既包含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残渣又包含光产碱剂的上述构成适合于:如图8的C所示,通过对该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浅色化,由此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这种粘合片X'通过浓淡水平不同的着色部分11、12能够对粘合片X'赋予设计性,另外,能够对所需部位赋予遮光性或防反射性。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另外,以下所记载的配混量(含量)、物性值、参数等具体数值可替换为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与它们对应的配混量(含量)、物性值、参数等的上限(以“以下”或“低于”的形式定义的数值)或下限(以“以上”或“超过”的形式定义的数值)。
<基础聚合物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内,将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9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13质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1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0.2质量份、及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233质量份的混合物于60℃下且于氮气气氛下搅拌7小时(聚合反应)。由此,获得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P1的聚合物溶液。丙烯酸类聚合物P1的重均分子量(Mw)约为120万。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聚合物溶液中,相对于100质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P1,添加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交联剂(商品名“Takenate D110N”,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的75%乙酸乙酯溶液,三井化学公司制造)0.25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量)、作为交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商品名“OL-1”,1质量%乙酸乙酯溶液,Tokyo Fine Chemical公司制造)0.01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量)、作为交联抑制剂(对于交联催化剂的配体)的乙酰丙酮3质量份、作为显色性化合物的隐色色素(商品名“S-205”,2'-苯胺基-6'-(N-乙基-N-异戊基氨基)-3'-甲基螺[苯酞-3,9'-[9H]呫吨],山田化学工业公司制造)2质量份、热产酸剂(商品名“SAN-AID SI-B2A”,三新化学工业公司制造)0.5质量份、及光产酸剂(商品名“CPI-310B”,锍与(C6F5)4B-的鎓盐,SAN-APRO公司制造)7质量份并进行混合,制备粘合剂组合物。
<粘合片的形成>
在单面经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第1薄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的剥离处理面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涂膜。接着,将该涂膜在152℃下加热3分钟,由此使其干燥。由此,在第1薄膜上形成厚度25μm的粘合片。另外,通过该加热而由热产酸剂产生的酸与隐色色素反应,使粘合片着色。接着,将单面经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第2薄膜(商品名“DIAFOIL MRE#3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的剥离处理面贴合于第1薄膜上的粘合片。以如上方式制作实施例1的粘合片。关于实施例1的粘合片的组成,将单位设为质量份示于表1中(下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也同样)。
[实施例2]
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中,除了使用光产碱剂(商品名“WPBG-018”,富士胶卷和光纯药公司制造)7质量份来代替光产酸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相同的方式制作实施例2的粘合片。
[实施例3]
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中,除了使用光产碱剂(商品名“WPBG-345”,富士胶卷和光纯药公司制造)7质量份来代替光产酸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相同的方式制作实施例3的粘合片。
[比较例1]
除了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热产酸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相同的方式制作比较例1的粘合片。
[比较例2]
除以下情况外,以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相同的方式制作比较例2的粘合片。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光产碱剂(商品名“WPBG-018”,富士胶卷和光纯药公司制造)7质量份来代替光产酸剂,且不使用热产酸剂。
[比较例3]
除以下情况外,以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相同的方式制作比较例3的粘合片。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光产碱剂(商品名“WPBG-345”,富士胶卷和光纯药公司制造)7质量份来代替光产酸剂,且不使用热产酸剂。
[比较例4]
除了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光产酸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相同的方式制作比较例4的粘合片。
<光照射前的透射率>
针对实施例1~3及比较例1~4的各粘合片,以如下方式研究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
首先,制作测定用的样品。具体而言,将第2薄膜从粘合片剥离后,将粘合片的露出面贴合于Eagle玻璃(厚度0.55mm,松浪硝子公司制造)。由此,制作依次具备Eagle玻璃、粘合片及第1薄膜的样品。接着,将第1薄膜从粘合片剥离后,通过透射率测定装置(商品名“U4150形分光亮度计”,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制造)测定该样品中的粘合片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本测定中,在装置内,在以样品的Eagle玻璃位于光源侧且该样品的粘合片位于检测器侧的方式配置样品的状态下,实施透射率测定(第1透射率测定)。另外,在本测定中,将在同一条件下仅对Eagle玻璃进行测定所得的透射率光谱用作基线。将粘合片的光照射前的平均透射率T1(%)示于表1中。
<着色性>
针对实施例1~3及比较例1~4的各粘合片,以如下方式研究紫外线照射部位的变色性。
首先,制作评价用的样品。具体而言,将第2薄膜从粘合片剥离后,将粘合片的露出面贴合于Eagle玻璃(厚度0.55mm,松浪硝子公司制造)。由此,制作依次具备Eagle玻璃、粘合片及第1薄膜的样品。
接着,对样品照射紫外线(UV)。具体而言,在23℃及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自第1薄膜侧对样品中的粘合片照射UV(第1UV照射)。由此,由光产酸剂产生的酸与隐色色素反应,使粘合片深色化。在UV照射中,将Quark Technology公司制造的UV-LED照射装置(型号“QEL-350-RU6W-CW-MY”)中的波长365nm的UV-LED灯用作光源,将波长320~390nm的范围内的照射累计光量设为8000mJ/cm2
接着,将第1薄膜从样品剥离后,通过透射率测定装置(商品名“U4150形分光亮度计”,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制造)测定该样品中经着色的粘合片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第2透射率测定)。第2透射率测定的方法及条件与上述第1透射率测定的方法及条件相同。将测定所得的平均透射率T2(%)示于表1中。
[评价]
如表1所示,比较例1的粘合片由于包含显色性化合物及光产酸剂,因此具有基于光照射的着色性,但是由于其不包含热产酸剂,因此不具有基于加热的着色性。比较例2、3的各粘合片虽然包含显色性化合物,但是既不包含热产酸剂又不包含光产酸剂,因此既不具有基于加热的着色性又不具有基于光照射的着色性。比较例4的粘合片虽然被制作成会通过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的作用而着色至一定程度的状态,但是由于不包含光产酸剂,因此不具有基于光照射的着色性。
与此相对,实施例1的粘合片制作成会通过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的作用着色至一定程度的状态,进而由于包含光产酸剂,因此具有基于光照射的变色性(深色化)。实施例2、3的粘合片制作成会通过显色性化合物及热产酸剂的作用着色至一定程度的状态,进而由于包含光产碱剂,因此具有基于光照射的变色性(浅色化)。这种实施例1~3的各粘合片适合形成浓淡水平不同的多个着色部分。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例如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用于该面板的层叠结构中所含的要素间的接合。
附图标记说明
X,X’:粘合片(可变色粘合片)
H:厚度方向
11,12:着色部分
21:第1构件
22:第2构件

Claims (7)

1.一种可变色粘合片,其包含:
基础聚合物、
能够在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状态与非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的显色性化合物、及
热产酸剂,
且所述可变色粘合片包含光产酸剂或光产碱剂。
2.一种可变色粘合片,其包含:
基础聚合物、
能够在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状态与非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的显色性化合物、及
热产酸剂残渣,
且所述可变色粘合片包含光产酸剂或光产碱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所述显色性化合物为隐色色素。
4.一种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包括:
接合工序,其借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将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
着色工序,其在所述接合工序后,对所述可变色粘合片进行加热而使其着色;及
变色工序,其在所述着色工序后,通过对所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变色。
5.一种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包括:
接合工序,其借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将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及
变色工序,其在所述接合工序后,通过对所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变色。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中,所述接合工序中的所述可变色粘合片包含所述光产酸剂;
在所述变色工序中,通过对所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深色化。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的着色方法,其中,所述接合工序中的所述可变色粘合片包含所述光产碱剂;
在所述变色工序中,通过对所述可变色粘合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使该部分浅色化。
CN202280062304.3A 2021-09-16 2022-09-01 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Pending CN1180767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1430 2021-09-16
JP2021151430A JP2023043680A (ja) 2021-09-16 2021-09-16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着色方法
PCT/JP2022/032983 WO2023042676A1 (ja) 2021-09-16 2022-09-01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着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76706A true CN118076706A (zh) 2024-05-24

Family

ID=8560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2304.3A Pending CN118076706A (zh) 2021-09-16 2022-09-01 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3680A (zh)
KR (1) KR20240058085A (zh)
CN (1) CN118076706A (zh)
TW (1) TW202328381A (zh)
WO (1) WO20230426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03810A (ja) 2016-05-09 2017-11-1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に含有される光吸収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ート
WO2020188984A1 (ja) * 2019-03-15 2020-09-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中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中間積層体
WO2020189390A1 (ja) * 2019-03-15 2020-09-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シート
KR20220024129A (ko) * 2019-06-27 2022-03-03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 시트, 및 점착 시트 첩부품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58085A (ko) 2024-05-03
TW202328381A (zh) 2023-07-16
JP2023043680A (ja) 2023-03-29
WO2023042676A1 (ja)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076706A (zh) 可变色粘合片及其着色方法
CN116075565A (zh) 可变色粘合片
CN116075567A (zh) 粘合片粘贴品的制造方法
CN116075568B (zh) 可变色粘合片
CN116157482B (zh) 可变色粘合片
CN116249752A (zh) 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可变色粘合片
CN116888231A (zh) 可变色粘合片
CN116887982A (zh) 层叠片和着色性降低片
CN116057144A (zh) 可变色粘合片
WO2022186181A1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着色性低下シート
CN116981746A (zh) 可变色粘合片
TW202244221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246444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之變色抑制方法及積層片材
JP2022135980A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着色性低下シート
JP2022046422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JP2022046412A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CN116583567A (zh) 可变色粘合片
JP2022126585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CN117757379A (zh) 可变色粘合片
CN116583568A (zh) 可变色粘合片
CN113573894A (zh) 粘合剂、中间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层叠体
WO2019016960A1 (ja)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接合体、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