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6933A -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6933A
CN117716933A CN202410132055.1A CN202410132055A CN117716933A CN 117716933 A CN117716933 A CN 117716933A CN 202410132055 A CN202410132055 A CN 202410132055A CN 117716933 A CN117716933 A CN 117716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us
forest
soil
cultivation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320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晖
李杏芳
汪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an Qiandao Lake Forest Farm
Original Assignee
Chun'an Qiandao Lake Forest Far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an Qiandao Lake Forest Farm filed Critical Chun'an Qiandao Lake Forest Farm
Priority to CN2024101320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6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6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6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菌包制备:选用特定栽培袋,灭菌、冷却、接种后得菌包,菌包置22~25℃的培养室培养40~50天,转入有散射光,自然温度培养150~170天;(2)林下栽培:将步骤(1)制备的菌包首尾相接紧密排布在畦上,并进行覆土;(3)出菇管理:保持栽培温度为23~27℃,湿度为60%~70%;(4)采收:出菇8~12天,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种植出品质好、产量高、接近于野生的黑皮鸡枞菌,可较大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食药两用的食用菌之一。由于它原来是野生菌,现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培,实现了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使黑皮鸡枞仍然保留着它的独有风味,由于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降低了它的市场价格,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这一美味。
黑皮鸡枞菌为卵孢小奥德蘑的商品名称,又名长根菇,学名为Oudemansiellaraphanipes。该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也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不仅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钙、磷、铁、核黄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理想的食疗佳品。黑皮鸡枞菌肉细嫩,气味浓香,味道鲜美,在食药用菌的丰富资源宝库中一枝独秀。它的提鲜美味之功效,远在味精之上,因为它的谷氨酸钠含量较高,所以,无论炒菜还是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美,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黑皮鸡枞菌作为一种食药用菌,其人工栽培主要有袋料栽培和段木栽培两种,目前,关于黑皮鸡枞的种植培养方式,多数是大棚、工厂化式的栽培方式,因此,提供更多种植场景和种植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包制备:于10月-12月制作菌包,选用特定栽培袋,灭菌、冷却、接种后得菌包,菌包置22~25℃的培养室培养40~50天,转入有散射光,自然温度培养150~170天;
(2)林下栽培:第二年5月-6月进行林下栽培,将步骤(1)制备的菌包首尾相接紧密排布在畦上,并进行覆土;
(3)出菇管理:保持栽培温度为23~27℃,湿度为60%~70%;
(4)采收:出菇8~12天,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利用自然林的自然遮阴条件在林下栽培黑皮鸡枞菌,山地坡地自然落差可以控制水分,不仅避免人工搭建大棚栽培成本,还可充分利用自然林中的自然生态条件,没有农药化肥污染,保证了黑皮鸡枞菌的绿色天然,种植出品质好、产量高、接近于野生的黑皮鸡枞菌,可较大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黑皮鸡枞菌生长在林下,二者不仅在空间上互补,而且在光、热、水、气、土等因素上互补互惠,形成林业和食用菌双增效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中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常规方法,使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市售试剂或采用常规方法配置的试剂。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发明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案,所用试剂或原料,如未特别说明,均购自商业渠道或是已公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包制备:选用特定栽培袋,灭菌、冷却、接种后得菌包,菌包置22~25℃的培养室培养40~50天,转入有散射光,自然温度培养150~170天;
(2)林下栽培:将步骤(1)制备的菌包首尾相接紧密排布在畦上,并进行覆土;
(3)出菇管理:保持栽培温度为23~27℃,湿度为60%~70%;
(4)采收:出菇8~12天,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黑皮鸡枞菌的菌种制作、菌棒生产、林地种植的时间;以杭州西部山区为例,一般于一般10月-12月制作菌包,5月-6月进行林下栽培和出菇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菌棒需要埋入土壤中,便于保温、保湿、透气,故菌棒埋入土壤中的方式非常关键,若埋入土壤中的菌棒部分过多,则透气性差,黑皮鸡枞菌菌丝生长所需氧气等不足;若埋入土壤中的菌棒部分过少,土壤保湿不足,菌棒的水分容易挥发,水分含量偏低,菌丝生成缓慢甚至死亡黑皮鸡枞菌。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然林的选择标准为:远离污染源、病虫害,林地土壤类型为沙质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中的至少一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为1~20cm,土壤pH为5~8,海拔为100~1000m,林地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林缘空旷处中的至少一种,林地坡度为1°~45°,背风向阳,郁闭度为0.6~0.9,株数密度为1000~3000株/公顷,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有洁净的水源。
需要说明的是,满足上述条件的自然林地中天然的小气候特征(例如空气温度、水分湿度、营养基质、风量、光照度、原生林木等等综合条件)能够为黑皮鸡枞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自然林地中天然的小气候特征能够被充分利用,利于黑皮鸡枞菌的生长,产出的黑皮鸡枞菌品质优良、产量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然林选自杭州西部山区的天然油茶林、杂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杂木林为由马尾松、杉木、栎类树、枫香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菌包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棉籽壳72%、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粉1%、糖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菌包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棉籽壳42%、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粉1%、糖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菌包的相对含水量为55%-65%;优选为63%。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林下栽培前还包括场地准备、建畦和覆土准备的步骤:所述场地准备为:菌包下地前清除栽培地段及附近杂物,将阔叶树林下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清除干净;所述建畦为:树林空地处挖掘10cm-25cm深40cm宽的排水沟;所述覆土准备为:挖出来的泥土晒干并粉碎成沙粒状,泥土颗粒小、细、均匀。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出菇管理具体为: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覆土后7天-10天,菌包即会转成红褐色的菌膜,此后管理重点是喷水增加湿度,保持覆土湿润,早晚喷水,保持栽培温度为23~27℃,湿度为60%~70%。
需要说明的是,自然林中有天然的露水,特别是在早晨,会使黑皮鸡枞菌处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同时,自然林中有自然风,空气流动大、水分挥发快,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燥时,为使黑皮鸡枞菌处在水分相对适宜的缓冲环境下,需要利用地面中的泥土进行保湿、保温。若环境中湿度过小,黑皮鸡枞菌实体生长所需水分不足,黑皮鸡枞菌实体会停止生长甚至干涸死亡;若环境中湿度过大,黑皮鸡枞菌容易滋生霉菌等造成染菌;故通过保持地面适度深度泥土中的水分蓄积量,可以给黑皮鸡枞菌实体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水分环境。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采收标准为:菌顶长度不低于4cm,菌袋直径不小于1.5cm,选择不开伞时采收。
本发明黑皮鸡枞菌母种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
黑皮鸡枞菌属于异养生物,其生长需要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忌强光、高温,喜潮湿和腐质殖。黑皮鸡枞菌属于中温型菌类,适合春夏栽培出菇。
实施例1
1.菌种培养:将黑皮鸡枞菌母种在PDA培养基中活化后,在菌种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到原种菌种,然后将原种菌种在菌种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得到黑皮鸡枞菌栽培种。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和琼脂20g,用水定容至1000mL。
菌种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棉籽壳67%、棉籽饼5%、麸皮15%、玉米粒10%、石膏粉1%、石灰粉1%、糖1%、含水量55%~60%。
2.林地选择:选择杭州西部山区的天然油茶林,其远离污染源、病虫害,林地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1cm,土壤pH为5,海拔100m,林地坡度为1°,背风向阳,郁闭度为0.6,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有洁净的水源。
3.菌包的制备:于10月制作菌包,菌包原料为,以重量百分数计:棉籽壳72%、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粉1%、糖1%。装包前物料pH值达到9.0,灭好菌的物料pH值6.2-6.7(装包前检测的是料表面添加石灰的碱性水,灭菌后木屑充分吸收,整体的pH值会下降)。向灭菌后的物料中加水,调节湿菌棒物料相对的含水量为63%,装入聚乙烯塑料袋(15cm×30cm),菌包每包重0.8公斤,接菌种用量10克/包;灭菌、冷却、接种后得菌包,菌包置室温,为24±2℃的培养室培养45天,转入有散射光,自然温度培养160天后,一般料面的气生菌丝转成褐色且有瘤状物产生后,可转入栽培阶段。
4.林下栽培:第二年5月进行林下栽培,做好栽种前场地准备、建畦和覆土准备。场地准备为:菌包下地前清除栽培地段及附近杂物,将阔叶树林下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清除干净,土质以黄泥、带沙性土质最佳。建畦为:树林空地处挖掘10cm-25cm深40cm宽的排水沟,覆土准备为:挖出来的泥土晒干并粉碎成沙粒状,泥土颗粒小、细、均匀。菌棒首尾相接紧密排布在畦上,将之前晒干的泥土覆盖菌棒,直至完全覆盖。
5.出菇管理:在温度25±2℃,湿度65%±5%,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覆土后7天-10天,菌包即会转成红褐色的菌膜,此后管理重点是喷水增加湿度,保持覆土湿润,早晚喷水。
6.采收:当出菇10天,当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菌顶长度不低于4cm,菌袋直径不小于1.5cm,并且不开伞时采收。
实施例2
1.菌种培养同实施例1。
2.林地选择:选择杭州西部山区的天然杂木林,其远离污染源、病虫害,林地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20cm,土壤pH为8,海拔1000m,林地坡度为45°,背风向阳,郁闭度为0.9,株数密度为3000株/公顷,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有洁净的水源。
3.菌包的制备:于12月制作菌包,菌包原料为,以重量百分数计:棉籽壳42%、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5%、糖1%、石膏粉1%、石灰粉1%。装包前物料pH值达到9.0,灭好菌的物料pH值6.2-6.7(装包前检测的是料表面添加石灰的碱性水,灭菌后木屑充分吸收,整体的pH值会下降)。向灭菌后的物料中加水,调节湿菌包物料相对的含水量为63%,装入聚乙烯塑料袋(15cm×30cm),菌包每包重0.8公斤,接菌种用量10克/包。灭菌、冷却、接种后得菌包,菌包置室温,为24±2℃的培养室培养47天,转入有散射光,自然温度培养160天,一般料面的气生菌丝转成褐色且有瘤状物产生后,可转入栽培阶段。
4.林下栽培:第二年6月进行林下栽培,做好栽种前场地准备、建畦和覆土准备。场地准备为:菌包下地前清除栽培地段及附近杂物,将阔叶树林下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清除干净,土质以黄泥、带沙性土质最佳。建畦为:树林空地处挖掘10cm-25cm深40cm宽的排水沟,覆土准备为:挖出来的泥土晒干并粉碎成沙粒状,泥土颗粒小、细、均匀。菌棒首尾相接紧密排布在畦上,水平放置,将之前晒干的泥土覆盖菌棒,直至完全覆盖。
5.出菇管理:在温度25±2℃,湿度65%±5%,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覆土后7天-10天,菌包即会转成红褐色的菌膜,此后管理重点是喷水增加湿度,保持覆土湿润,早晚喷水。
6.采收:当出菇9天,当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菌顶长度不低于4cm,菌袋直径不小于1.5cm,并且不开伞时采收。
实施例3
1.菌种培养同实施例1。
2.林地选择:选择杭州西部山区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该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是由马尾松、杉木、栎树和其他少量阔叶树种构成的混交林,其远离污染源、病虫害,林地土壤类型为黄壤和沙质壤,土壤腐殖质层厚度12cm,土壤pH为7,海拔600m,林地坡度为20°,背风向阳,郁闭度为0.8,株数密度为2000株/公顷,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有洁净的水源。
3.菌包的制备同实施例1。
4.林下栽培同实施例1。
5.出菇管理同实施例1。
6.采收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栽培黑皮鸡枞菌的产量见表1。
表1黑皮鸡枞菌的产量以每亩种植15000个菌包计算
产量(公斤/亩)
实施例1 2800
实施例2 3150
实施例3 3750
由表1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种植黑皮鸡枞菌产量高,且本发明利用自然林的自然遮阴条件在林下栽培黑皮鸡枞菌,山地坡地自然落差可以控制水分,不仅避免人工搭建大棚栽培成本,还可充分利用自然林中的自然生态条件,没有农药化肥污染,保证了黑皮鸡枞菌的绿色天然,种植出品质好,接近于野生的黑皮鸡枞菌,可较大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用户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包制备:选用特定栽培袋,灭菌、冷却、接种后得菌包,菌包置22~25℃的培养室培养40~50天,转入有散射光,自然温度培养150~170天;
(2)自然林下栽培:将步骤(1)制备的菌包首尾相接紧密排布在畦上,并进行覆土;
(3)出菇管理:保持栽培温度为23~27℃,湿度为60%~70%;
(4)采收:出菇8~12天,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林的选择标准为:远离污染源、病虫害,林地土壤类型为沙质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中的至少一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为1~20cm,土壤pH为5~8,海拔为100~1000m,林地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林缘空旷处中的至少一种,林地坡度为1°~45°,背风向阳,郁闭度为0.6~0.9,株数密度为1000~3000株/公顷,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有洁净的水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林选自杭州西部山区的天然油茶林、杂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包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棉籽壳72%、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粉1%、糖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包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棉籽壳42%、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粉1%、糖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包的相对含水量为55%-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林下栽培前还包括场地准备、建畦和覆土准备的步骤:所述场地准备具体为:菌包下地前清除栽培地段及附近杂物,将阔叶树林下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清除干净;所述建畦具体为:树林空地处挖掘10cm-25cm深40cm宽的排水沟;所述覆土准备具体为:挖出来的泥土晒干并粉碎成沙粒状,泥土颗粒小、细、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收标准为:菌顶长度不低于4cm,菌袋直径不小于1.5cm,选择不开伞时采收。
CN202410132055.1A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7716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2055.1A CN117716933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2055.1A CN117716933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933A true CN117716933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0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32055.1A Pending CN117716933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自然林下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693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9207A (zh) * 2016-08-23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自然林下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6472107A (zh) * 2016-10-09 2017-03-08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茶园半野生的长根奥德蘑栽培方法
CN108029448A (zh) * 2017-12-29 2018-05-15 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段木桑黄栽培方法
CN108142207A (zh) * 2017-12-29 2018-06-12 淳安千岛湖桑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CN108370805A (zh) * 2018-03-19 2018-08-07 广州聚禅现代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荔枝林下黑皮鸡枞菌混合种植方法及其销售模式
CN111937680A (zh) * 2020-06-17 2020-11-17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卵孢小奥德蘑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12042462A (zh) * 2020-08-06 2020-12-08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的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CN112931034A (zh) * 2021-02-02 2021-06-11 陈玉城 一种成品黑皮鸡枞菇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9207A (zh) * 2016-08-23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自然林下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6472107A (zh) * 2016-10-09 2017-03-08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茶园半野生的长根奥德蘑栽培方法
CN108029448A (zh) * 2017-12-29 2018-05-15 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段木桑黄栽培方法
CN108142207A (zh) * 2017-12-29 2018-06-12 淳安千岛湖桑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CN108370805A (zh) * 2018-03-19 2018-08-07 广州聚禅现代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荔枝林下黑皮鸡枞菌混合种植方法及其销售模式
CN111937680A (zh) * 2020-06-17 2020-11-17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卵孢小奥德蘑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12042462A (zh) * 2020-08-06 2020-12-08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的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CN112931034A (zh) * 2021-02-02 2021-06-11 陈玉城 一种成品黑皮鸡枞菇生产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春玲;甘庆军;鲍文辉;黄卫华;陈丽;: "长根菇仿野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食药用菌, no. 02, 19 March 2013 (2013-03-19), pages 120 - 121 *
唐利华;高君辉;郭倩;: "长根菇林地覆土栽培技术", 食用菌, no. 05, 23 September 2010 (2010-09-23), pages 52 - 53 *
韦文添, 劳有德, 岑志坚: "木薯皮栽培长根菇技术", 食用菌, no. 05, 30 September 2002 (2002-09-30), pages 21 *
黄文: "长根菇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 no. 05, 30 September 2003 (2003-09-30), pages 33 - 3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6288B (zh) 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01491195B (zh)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1524035B (zh) 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CN103109727B (zh) 长白山仿野生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6613324A (zh) 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7396751B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8782009A (zh) 一种羊肚菌增产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8781968A (zh) 一种套种茶树和黑木耳的方法
CN110663487A (zh) 一种中药材循环种植方法
CN107347461A (zh) 一种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4429602A (zh) 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8887077B (zh) 一种高效育种的野生赤灵芝栽培方法
CN108029448B (zh)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段木桑黄栽培方法
CN108157059A (zh) 一种鸡腿菇生产方法
CN103539540A (zh) 桑枝杆栽培金福菇的方法
CN109348991A (zh) 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
CN108243832A (zh) 花脸蘑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10896782A (zh) 茅窝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2577841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茶薪菇的方法
CN108142207B (zh)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CN107964513B (zh) 蒙古口蘑新菌株草原白蘑1号及其选育方法
CN110731229A (zh) 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方法
CN109644814A (zh) 一种仿生态铁皮石斛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06449A (zh) 一种羊肚菌和香菇同棚轮作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