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9242A -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9242A
CN117329242A CN202310769286.9A CN202310769286A CN117329242A CN 117329242 A CN117329242 A CN 117329242A CN 202310769286 A CN202310769286 A CN 202310769286A CN 117329242 A CN117329242 A CN 117329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clutch
sleeve
output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92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佑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29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92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04Friction clutches with means for actuating or keeping engaged by a force derived at least partially from one of the shafts to be connec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16D2013/565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with means for releasing the clutch pressure in case of back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6Lubrication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F16D13/74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离合器装置具备压板,该压板以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第一周向旋转,以贯通离合器中心套的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花键槽且能够将从输出轴流出的离合器油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的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第二周向的端部与位于比第二周向的端部靠第一周向侧处的中心套侧凸轮孔之间,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第一周向的端部的第一周向侧的贯通孔构成为能够将在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流动的离合器油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引导。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2年6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22-10653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编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更详细而言,涉及将通过发动机等原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的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任意地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传递的离合器装置及具备该离合器装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摩托车等车辆具备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配置于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驱动轮传递或切断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驱动轮的传递。离合器装置通常具备通过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和与向驱动轮传递旋转驱动力的输出轴连接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输入侧旋转板和输出侧旋转板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通过使输入侧旋转板和输出侧旋转板压接及离开来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或切断。
例如,日本专利第69030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对输出侧旋转板(被动侧离合器片)进行保持的离合器中心套(离合器部件)和以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及离开的方式设置的压板(压力部件)的离合器装置。压板构成为能够对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如此,在离合器装置中,将离合器中心套与压板组装并使用。
并且,在日本专利第6903020号公报的离合器装置中,作为对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的部位,离合器中心套具有中心套侧嵌合齿(形成有花键的外周壁),压板具有压力侧嵌合齿。在将离合器中心套和压板组装的状态下,中心套侧嵌合齿和压力侧嵌合齿构成为在径向上重叠。
另外,从输出轴流出的离合器油在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流通。所述离合器油经由形成于离合器中心套的排油孔向离合器的外部排出,向保持于中心套侧嵌合齿的输出侧旋转板及位于输出侧旋转板之间的输入侧旋转板供给。因此,期望从排油孔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高效地排出离合器油,向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供给离合器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从离合器中心套的排油孔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高效地排出离合器油并向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供给离合器油的离合器装置及具备该离合器装置的摩托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离合器壳体,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及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的力,该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减少而使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第一贯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之间;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能够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所述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朝向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方向的所述第一周向旋转,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朝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方向的第一周向旋转。因此,在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存在的离合器油因离心力而沿着外周壁从第一贯通孔侧朝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侧移动。在此,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第二方向的端部与位于比第二方向的端部靠第一周向侧处的第一贯通孔之间。因此,能够经由排油孔将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向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供给离合器油。
本发明的另一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离合器壳体,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或减少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或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的力;第一贯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之间;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以形成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中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且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面为基准而沿所述第一周向旋转,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面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离合器装置,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以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的中心套侧凸轮面为基准而沿第一周向旋转。因此,在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存在的离合器油因离心力而沿着外周壁从第一贯通孔侧朝向中心套侧凸轮面侧移动。在此,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面的第二方向的端部与位于比第二方向的端部靠第一周向侧处的第一贯通孔之间。因此,能够经由排油孔将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向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供给离合器油。
本发明的另一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离合器壳体,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或减少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或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的力;凸台部,位于比所述输出轴保持部靠径向的外侧处,且朝向所述压板延伸;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以形成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中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且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面为基准而沿所述第一周向旋转,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面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凸台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离合器装置,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以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的中心套侧凸轮面为基准而沿第一周向旋转。因此,在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存在的离合器油因离心力而沿着外周壁从凸台部侧朝向中心套侧凸轮面侧(第二周向S2)移动。在此,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面的第二方向的端部与位于比第二方向的端部靠第一周向侧处的凸台部之间。因此,能够经由排油孔将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向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供给离合器油。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从离合器中心套的排油孔向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高效地排出离合器油并向输入侧旋转板及输出侧旋转板供给离合器油的离合器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及其他的要素、特征、步骤、特性和优点可以参照附图并根据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来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心套的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心套的俯视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压板的立体图。
图5是一实施方式的压板的俯视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压板的立体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压板的俯视图。
图8是将一实施方式的压力侧凸轮部的一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9是将一实施方式的压板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将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心套和压板组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A是说明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及压力侧辅助凸轮面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1B是说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及压力侧滑动凸轮面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2是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心套的侧视图。
图1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心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不是旨在特别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并且,对于起到相同的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的截面图。离合器装置10例如设于摩托车等车辆。离合器装置10例如为将摩托车的发动机的输入轴(曲柄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15传递或切断传递的装置。离合器装置10是用于经由输出轴15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驱动轮(后轮)传递或切断传递的装置。离合器装置10配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离合器装置10的压板70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进行接近及离开的方向设为方向D,将压板70向离合器中心套40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1,将压板70从离合器中心套40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2。并且,将离合器中心套40及压板70的周向设为周向S,将周向S上的从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朝向另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的方向(从一侧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朝向另一侧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S1(参照图5),将周向S上的从另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朝向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的方向(从另一侧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朝向一侧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S2(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离合器壳体30的轴线方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轴线方向及压板70的轴线方向是与方向D相同的方向。并且,压板70及离合器中心套40沿第一周向S1(即从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朝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方向)旋转。不过,上述方向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确定的方向,并不对离合器装置10的设置方案进行任何限定,也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离合器装置10具备输出轴15、输入侧旋转板20、输出侧旋转板22、离合器壳体30、离合器中心套40、压板70和限动板100。
如图1所示,输出轴15为形成为中空状的轴体。输出轴15的一侧的端部经由滚针轴承15A将后述的输入齿轮35及离合器壳体30支承成旋转自如。输出轴15经由螺母15B将离合器中心套40固定地支承。即,输出轴15与离合器中心套40一体地旋转。输出轴15的另一侧的端部例如与摩托车的变速器(未图示)连结。
如图1所示,输出轴15在其中空部15H具备推杆16A和与推杆16A相邻地设置的推压部件16B。中空部15H具有作为离合器油的流通路的功能。离合器油在输出轴15内即中空部15H内流动。推杆16A及推压部件16B设置成能够在输出轴15的中空部15H内滑动。推杆16A将一侧的端部(图示左侧的端部)与摩托车的离合器操作杆(未图示)连结,通过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而在中空部15H内滑动并将推压部件16B向第二方向D2按压。推压部件16B的一部分向输出轴15的外侧(在此为第二方向D2)突出,与设于压板70的离开轴承18连结。推杆16A及推压部件16B形成为比中空部15H的内径细,在中空部15H内确保离合器油的流通性。
离合器壳体30由铝合金形成。离合器壳体30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如图1所示,离合器壳体30具有形成为大致圆形状的底壁31和从底壁31的缘部向第二方向D2延伸的侧壁33。离合器壳体30对多个输入侧旋转板20进行保持。
如图1所示,在离合器壳体30的底壁31上设有输入齿轮35。输入齿轮35经由转矩阻尼器35A并通过铆钉35B而固定于底壁31。输入齿轮35与通过发动机的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输入齿轮35从输出轴15独立并与离合器壳体30一体地进行旋转驱动。
输入侧旋转板20通过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驱动。如图1所示,输入侧旋转板20保持于离合器壳体30的侧壁33的内周面。输入侧旋转板20通过花键嵌合而保持于离合器壳体30。输入侧旋转板20设置成能够沿着离合器壳体30的轴线方向位移。输入侧旋转板20设置成能够与离合器壳体30一体地旋转。
输入侧旋转板20是被输出侧旋转板22推压的部件。输入侧旋转板20是形成为环状的平板。输入侧旋转板20通过将由SPCC(冷轧钢板)材料构成的薄板冲切成环状而成形。在输入侧旋转板20的表面及背面粘贴有由多个纸片构成的摩擦材料(未图示)。在摩擦材料之间形成有用于保持离合器油的深度几μm~几十μm的槽。
如图1所示,离合器中心套40收纳于离合器壳体30。离合器中心套40与离合器壳体30同心地配置。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圆筒状的主体42和从主体42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68。离合器中心套40对与输入侧旋转板20在方向D上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保持。离合器中心套40与输出轴15一起进行旋转驱动。
如图2所示,主体42具备环状的基础壁43、位于基础壁43的径向外侧且朝向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外周壁45、设于基础壁43的中央的输出轴保持部50、与基础壁43及外周壁45连接的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60、中心套侧嵌合部58。
输出轴保持部50形成为圆筒状。在输出轴保持部50上形成有供输出轴15插入并进行花键嵌合的插入孔51。插入孔51贯通基础壁43而形成。在输出轴保持部50中的形成插入孔51的内周面50A上沿着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花键槽。输出轴15与输出轴保持部50连结。
如图2所示,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周壁45配置于比输出轴保持部50靠径向外侧处。外周壁45位于比中心套侧凸轮部60靠径向外侧处。在外周壁45的外周面上设有花键嵌合部46。花键嵌合部46具有沿着外周壁45的外周面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47、形成于相邻的中心套侧嵌合齿47之间且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花键槽48、排油孔49。中心套侧嵌合齿47对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保持。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47沿周向S排列。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47沿周向S等间隔地形成。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47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中心套侧嵌合齿47从外周壁45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如图2所示,排油孔49沿径向贯通外周壁45而形成。排油孔49形成于相邻的中心套侧嵌合齿47之间。即,排油孔49形成于花键槽48。排油孔49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侧方。排油孔49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侧方。排油孔49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排油孔49是能够将从输出轴15向离合器中心套40内流出的离合器油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的孔。排油孔49是将在外周壁45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的孔。本实施方式的排油孔49形成为圆形状,不过形状并未特别限定。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油孔49包括位于最靠第一方向D1侧处的第一排油孔49A、位于比第一排油孔49A靠第二方向D2侧处的第二排油孔49B、位于比第二排油孔49B靠第二方向D2侧处的第三排油孔49C。第一排油孔49A、第二排油孔49B及第三排油孔49C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即相同的开口面积),不过也可以不同。并且,排油孔49包括第一排油孔49A、第二排油孔49B及第三排油孔49C,不过排油孔的数目并不限定于三个。第一排油孔49A、第二排油孔49B及第三排油孔49C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花键槽48。如图2所示,第一排油孔49A、第二排油孔49B及第三排油孔49C沿着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形成。第一排油孔49A及第二排油孔49B在周向S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与位于比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靠第一周向S1侧处的后述的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之间。第一排油孔49A在周向S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与位于比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靠第一周向S1侧处的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之间。第一排油孔49A在周向S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与位于比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靠第一周向S1侧处的凸台部54之间。第一排油孔49A形成于在第一周向S1上最靠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的花键槽48A。第一排油孔49A位于后述的贯通孔43P的径向外侧处。第一排油孔49A位于比基础壁43的表面43A靠第一方向D1侧处。第二排油孔49B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径向外侧处。第二排油孔49B位于比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靠第二方向D2侧处。第二排油孔49B位于比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靠第一方向D1侧处。第三排油孔49C形成于中心套侧嵌合部58。第三排油孔49C位于比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靠第二方向D2侧处。第三排油孔49C在周向S上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与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之间。
如图12所示,在将外周壁45关于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即方向D)而两等分成位于第一方向D1侧的第一部分45A和位于第二方向D2侧的第二部分45B时,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在此为第二排油孔49B及第三排油孔49C)的开口面积的合计大于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在此为第一排油孔49A)的开口面积的合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油孔49为相同的形状,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的数目为2,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数目为1。即,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的数目比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数目多。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的数目比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数目少的情况下,由于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和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形状不同,所以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的开口面积的合计也有时比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开口面积的合计大。
输出侧旋转板22保持于离合器中心套40的花键嵌合部46及压板70。输出侧旋转板22的一部分通过花键嵌合而保持于离合器中心套40的中心套侧嵌合齿47及花键槽48。输出侧旋转板22的另一部分保持于压板70的后述的压力侧嵌合齿77(参照图4)。输出侧旋转板22设置成能够沿着离合器中心套40的轴线方向位移。输出侧旋转板22设置成能够与离合器中心套40一体地旋转。
输出侧旋转板22是被输入侧旋转板20推压的部件。输出侧旋转板22是形成为环状的平板。输出侧旋转板22通过将由SPCC材料构成的薄板材料冲切成环状而成形。在输出侧旋转板22的表面及背面上形成有用于保持离合器油的深度几μm~几十μm的槽。在输出侧旋转板22的表面及背面上,为了提高耐磨损性而分别实施了表面硬化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设于输入侧旋转板20的摩擦材料也可以取代输入侧旋转板20而设于输出侧旋转板22,还可以在输入侧旋转板20及输出侧旋转板22上分别设置。
中心套侧凸轮部60形成为具有由构成辅助和滑动(注册商标)机构的倾斜面组成的凸轮面的梯形,该辅助和滑动(注册商标)机构产生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按压力(压接力)增加的力即辅助转矩或者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提前离开并向半离合状态转移的力即滑动转矩。中心套侧凸轮部60形成为从基础壁43向第二方向D2突出。如图3所示,中心套侧凸轮部60在离合器中心套40的周向S上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三个中心套侧凸轮部60,不过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数目并不限定于3。
如图3所示,中心套侧凸轮部60位于输出轴保持部50的径向外侧。中心套侧凸轮部60具有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和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面向第一方向D1。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面向第二方向D2。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构成为在相对于压板70而相对旋转时为了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按压力(压接力)增加而产生使压板70向离合器中心套40接近的方向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产生上述力时,压板70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的位置未变化,不需要压板70物理上向离合器中心套40接近。需要说明的是,压板70也可以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而物理上发生位移。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构成为在相对于压板70而相对旋转时为了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按压力(压接力)减少而使压板70从离合器中心套40离开。在周向S上相邻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中,一侧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L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和另一侧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M的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在周向S上相对地配置。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是中心套侧凸轮面的一例。
如图2所示,离合器中心套40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凸台部54。凸台部54是对压板70进行支承的部件。多个凸台部54在周向S上等间隔地配置。凸台部54形成为圆筒状。凸台部54位于比输出轴保持部50靠径向外侧处。凸台部54朝向压板70(即朝向第二方向D2)延伸。凸台部54设于基础壁43。在凸台部54上形成有供螺栓28(参照图1)插入的螺纹孔54H。螺纹孔54H沿离合器中心套40的轴线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中心套侧嵌合部58位于比输出轴保持部50靠径向外侧处。中心套侧嵌合部58位于比中心套侧凸轮部60靠径向外侧处。中心套侧嵌合部58位于比中心套侧凸轮部60靠第二方向D2侧处。中心套侧嵌合部58形成于外周壁45的内周面。中心套侧嵌合部58构成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外嵌于后述的压力侧嵌合部88(参照图4)。中心套侧嵌合部58的内径形成为相对于压力侧嵌合部88而具有容许从输出轴15的前端部15T流出的离合器油的流通的嵌合公差。即,在中心套侧嵌合部58与后述的压力侧嵌合部88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中心套侧嵌合部58形成为比压力侧嵌合部88的外径大0.1mm的内径。该中心套侧嵌合部58的内径与压力侧嵌合部88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公差根据要流通的离合器油量来适当设定,例如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
如图2及图3所示,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贯通基础壁43的一部分的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中心套侧凸轮孔43H沿方向D贯通基础壁43。中心套侧凸轮孔43H形成于相邻的中心套侧凸轮部60之间。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从输出轴保持部50的侧方延伸至外周壁45。中心套侧凸轮孔43H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与凸台部54之间。从离合器中心套40的轴线方向观察,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和中心套侧凸轮孔43H的一部分重叠。中心套侧凸轮孔43H是第一贯通孔的一例。
如图2及图3所示,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贯通基础壁43的一部分的贯通孔43P。贯通孔43P沿方向D贯通基础壁43。贯通孔43P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部60与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之间。贯通孔43P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的第一周向S1侧。贯通孔43P位于比凸台部54靠第二周向S2侧处。贯通孔43P位于比凸台部54靠径向外侧处。贯通孔43P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相邻。贯通孔43P比中心套侧凸轮孔43H小。贯通孔43P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贯通孔43P构成为将在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流动的离合器油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引导。更详细而言,如图1的箭头FS所示,从输出轴15朝向离合器中心套40流出的离合器油经由贯通孔43P流入到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贯通孔43P与第一排油孔49A连通。贯通孔43P是第二贯通孔的一例。
如图1所示,压板70设置成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压板70构成为能够对输入侧旋转板20及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按压。压板70与离合器中心套40及离合器壳体30同心地配置。压板70具有主体72和与主体72的第二方向D2侧的外周缘连接且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98。主体72与凸缘98相比向第一方向D1突出。凸缘98位于比后述的筒状部80(参照图4)靠径向外侧处。压板70对与输入侧旋转板20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保持。凸缘98构成为对输入侧旋转板20及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按压。
如图4所示,主体72具备筒状部80、多个压力侧凸轮部90、压力侧嵌合部88、弹簧收纳部84(也参照图6)。
筒状部80形成为圆筒状。筒状部80与压力侧凸轮部90一体地形成。筒状部80收纳输出轴15的前端部15T(参照图1)。在筒状部80中收纳离开轴承18(参照图1)。筒状部80是承受来自推压部件16B的按压力的部位。筒状部80是接住从输出轴15的前端部15T流出的离合器油的部位。
压力侧凸轮部90形成为具有由构成辅助和滑动(注册商标)机构的倾斜面组成的凸轮面的梯形,该辅助和滑动(注册商标)机构向中心套侧凸轮部60滑动并产生辅助转矩或滑动转矩。压力侧凸轮部90形成为与凸缘98相比向第一方向D1突出。如图5所示,压力侧凸轮部90在压板70的周向S上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板70具有三个压力侧凸轮部90,不过压力侧凸轮部90的数目并不限定于3。
如图5所示,压力侧凸轮部90位于筒状部80的径向外侧处。压力侧凸轮部90具有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也参照图7及图9)和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构成为能够与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接触。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构成为在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而相对旋转时为了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按压力(压接力)增加而产生使压板70向离合器中心套40接近的方向的力。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构成为能够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接触。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构成为在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而相对旋转时为了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按压力(压接力)减少而使压板70从离合器中心套40离开。在周向S上相邻的压力侧凸轮部90中,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L的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和另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M的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在周向S上相对地配置。
如图8所示,在压力侧凸轮部90的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周向S的端部形成有呈直线状进行了倒角的倒角部90AP。倒角部90AP的角(第一方向D1且第一周向S1侧的角)为直角。更详细而言,倒角部90AP形成于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AB。
在此,对中心套侧凸轮部60及压力侧凸轮部90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发动机的转速上升并变成向输入齿轮35及离合器壳体30输入的旋转驱动力能够经由离合器中心套40向输出轴15传递的状态时,如图11A所示的那样向压板70施加第一周向S1的旋转力。因此,通过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及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作用,压板70产生向第一方向D1的力。由此,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压接力增加。
另一方面,在输出轴15的转速高于输入齿轮35及离合器壳体30的转速并产生反向转矩时,如图11B所示的那样向离合器中心套40施加第一周向S1的旋转力。因此,通过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及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的作用,使压板70向第二方向D2移动并使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压接力释放。由此,能够避免由反向转矩引起的对于发动机、变速器的不良情况。
如图4所示,压力侧嵌合部88位于比压力侧凸轮部90靠径向外侧处。压力侧嵌合部88位于比压力侧凸轮部90靠第二方向D2侧处。压力侧嵌合部88构成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内嵌于中心套侧嵌合部58(参照图2)。
如图4及图5所示,压板70具有将主体72及凸缘98的一部分贯通的压力侧凸轮孔73H。压力侧凸轮孔73H位于比筒状部80靠径向外侧处。压力侧凸轮孔73H从筒状部80的侧方延伸至比压力侧嵌合部88靠径向外侧处。压力侧凸轮孔73H形成于相邻的压力侧凸轮部90的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与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之间。如图5及图7所示,从压板70的轴线方向观察,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和压力侧凸轮孔73H的一部分重叠。
如图4所示,压板70具备配置于凸缘98的多个压力侧嵌合齿77。压力侧嵌合齿77对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保持。压力侧嵌合齿77从凸缘98朝向第一方向D1突出。压力侧嵌合齿77位于比筒状部80靠径向外侧处。位于比压力侧凸轮部90靠径向外侧处。压力侧嵌合齿77位于比压力侧凸轮部90靠径向外侧处。压力侧嵌合齿77位于比压力侧嵌合部88靠径向外侧处。多个压力侧嵌合齿77沿周向S排列。多个压力侧嵌合齿77在周向S上等间隔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去了一部分的压力侧嵌合齿77,因此该部分的间隔扩大,不过其他的相邻的压力侧嵌合齿77等间隔地配置。
如图6及图7所示,弹簧收纳部84形成于压力侧凸轮部90。弹簧收纳部84形成为从第二方向D2向第一方向D1凹陷。弹簧收纳部84形成为椭圆形状。弹簧收纳部84收纳压力弹簧25(参照图1)。在弹簧收纳部84中贯通形成供凸台部54(参照图2)插入的插入孔84H。即,插入孔84H贯通形成于压力侧凸轮部90。插入孔84H形成为椭圆形状。
如图1所示,压力弹簧25收纳于弹簧收纳部84。压力弹簧25保持于插入在弹簧收纳部84的插入孔84H内的凸台部54。压力弹簧25对压板70朝向离合器中心套40(即朝向第一方向D1)施力。压力弹簧25为例如将弹簧钢卷成螺旋状的螺旋弹簧。
图10是示出将离合器中心套40和压板70组合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和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不接触,且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和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未接触。此时,压板70最接近离合器中心套40。将该状态设为离合器装置10的通常时的状态。如图10所示,通常时的凸台部54与插入孔84H的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侧(即第一周向S1侧)的端部84HA之间的周向S的距离L5比通常时的凸台部54与插入孔84H的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侧(即第二周向S2侧)的端部84HB之间的周向S的距离L6短。
如图1所示,限动板100设置成能够与压板70接触。限动板100是抑制压板70从离合器中心套40向第二方向D2离开预定的距离以上的部件。限动板100通过螺栓28而固定于离合器中心套40的凸台部54。压板70在离合器中心套40的凸台部54及压力弹簧25配置于弹簧收纳部84的状态下经由限动板100将螺栓28紧固于凸台部54而固定。限动板100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
在此,在压板70与限动板100接触时,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和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分别以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的面积的50%以上且90%以下和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面积的50%以上且90%以下相互接触。并且,在压板70与限动板100接触时,压力弹簧25从弹簧收纳部84的侧壁离开。即,压力弹簧25未被凸台部54和弹簧收纳部84夹住,抑制了向凸台部54施加过度的应力。
在此,从周向S上相邻的压力侧凸轮部90中的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L的位于第一周向S1侧的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AB到另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M的位于第二周向S2侧的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SB为止的周向S的长度L1(参照图5)比从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AB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为止的周向的长度L2(参照图3)长。
并且,从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观察,筒状部80的中心80C、周向S上相邻的压力侧凸轮部90中的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L的位于第一周向S1侧的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AB和另一侧的压力侧凸轮部90M的位于第二周向S2侧的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SB构成的角度θ1(参照图5)比输出轴保持部50的中心50C、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AB和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构成的角度θ2(参照图3)大。
并且,从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AB到凸台部54为止的周向S的长度L3(参照图3)比从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AB到插入孔84H为止的周向S的长度L4(参照图5)长。
并且,从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观察,输出轴保持部50的中心50C、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AB和凸台部54的中心54C构成的角度θ3(参照图3)比筒状部80的中心80C、压力侧辅助凸轮面90A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AB和插入孔84H的中心84HC构成的角度θ4(参照图5)大。
在离合器装置10内填充有预定量的离合器油。离合器油经由输出轴15的中空部15H向离合器中心套40及压板70内流通,然后经由中心套侧嵌合部58与压力侧嵌合部88之间的间隙、排油孔49向输入侧旋转板20及输出侧旋转板22供给。并且,离合器油经由输出轴15的中空部15H从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经由贯通孔43P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流通。在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存在的离合器油具有以下性质:由于离合器中心套40沿第一周向S1旋转,所以容易因离心力而聚集到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跟前。离合器油抑制热的吸收、摩擦材料的磨损。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是所谓的湿式多板摩擦离合器装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的工作进行说明。离合器装置10如上述那样配置于摩托车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通过驾驶员对离合器操作杆进行操作而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变速器传递及切断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变速器的传递。
离合器装置10在摩托车的驾驶员未操作离合器操作杆的情况下,离合器释放机构(未图示)不对推杆16A进行按压,因此压板70通过压力弹簧25的作用力(弹力)而对输入侧旋转板20进行按压。由此,离合器中心套40变成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相互推压并摩擦连结的离合器接通的状态而进行旋转驱动。即,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离合器中心套40传递而输出轴15进行旋转驱动。
在离合器接通状态下,在输出轴15的中空部H内流动且从输出轴15的前端部15T流出的离合器油向筒状部80内落下或飞翔并附着(参照图1的箭头F)。附着在筒状部80内的离合器油被向离合器中心套40内引导。由此,离合器油经由排油孔49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流出。并且,离合器油经由中心套侧嵌合部58与压力侧嵌合部88之间的间隙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流出。然后,流出到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的离合器油向输入侧旋转板20及输出侧旋转板22供给。
另一方面,离合器装置10在离合器接通状态下摩托车的驾驶员操作了离合器操作杆的情况下,离合器释放机构(未图示)对推杆16A进行按压,因此压板70克服压力弹簧25的作用力向从离合器中心套40离开的方向(第二方向D2)位移。由此,离合器中心套40变成输入侧旋转板20与输出侧旋转板22之间的摩擦连结被解除的离合器断开的状态,因此变成旋转驱动衰减或旋转驱动停止的状态。即,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40而切断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
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在输出轴15的中空部H内流动且从输出轴15的前端部15T流出的离合器油与离合器接通状态一样被向离合器中心套40内引导。此时,压板70与离合器中心套40离开,因此与中心套侧嵌合部58及压力侧嵌合部88的嵌合量变少。其结果是,筒状部80内的离合器油更积极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流出并向离合器装置10的内部的各处流动。尤其,能够向相互离开的输入侧旋转板20与输出侧旋转板22之间积极地引导离合器油。
并且,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驾驶员解除了离合器操作杆的情况下,基于离合器释放机构(未图示)的经由推压部件16B的压板70的按压被解除,因此压板70通过压力弹簧25的作用力而向接近离合器中心套40的方向(第一方向D1)位移。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离合器中心套40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中心套侧凸轮部60的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60A朝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方向的第一周向S1旋转。因此,在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存在的离合器油因离心力而沿着外周壁45从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侧朝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侧移动。在此,排油孔49在周向S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与位于比第二周向S2的端部60SB靠第一周向S1侧处的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之间。因此,能够经由排油孔49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向输入侧旋转板20及输出侧旋转板22供给离合器油。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第一排油孔49A在周向S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与位于比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靠第一周向S1侧处的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之间。根据上述方案,能够经由第一排油孔49A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更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备位于比输出轴保持部50靠径向的外侧处且朝向压板70延伸的凸台部54,第一排油孔49A在周向S上形成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与位于比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靠第一周向S1侧处的凸台部54之间。根据上述方案,能够经由第一排油孔49A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进一步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的第一周向S1侧的贯通孔43P,贯通孔43P构成为将在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流动的离合器油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引导。根据上述方案,大量的离合器油在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附近流动,因此通过在该部分的附近形成第一排油孔49A,能够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更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多个排油孔49,在将外周壁45关于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即方向D)而两等分成位于第一方向D1侧处的第一部分45A和位于第二方向D2侧处的第二部分45B时,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的开口面积的合计大于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开口面积的合计。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进一步向压板70侧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在多个排油孔49为相同的形状时,位于第二部分45B的排油孔49的数目比位于第一部分45A的排油孔49的数目多。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进一步向压板70侧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多个排油孔49,多个排油孔49沿着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形成。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将沿着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移动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多个排油孔49,多个排油孔49越位于第一方向D1侧则越位于第一周向S1侧。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将沿着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移动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排油孔49形成于在第一周向S1上最靠近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的花键槽48A。根据上述方案,在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附近最容易滞留离合器油,因此通过在该部分的附近的花键槽48A形成第一排油孔49A,能够将离合器中心套40的内部的离合器油更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本发明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沿方向D贯通基础壁43的贯通孔43P,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心套140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离合器中心套140在基础壁43的表面43A上具有凹部143。凹部143形成为从表面43A向第一方向D1凹陷。凹部143位于比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靠第一方向D1侧处。凹部143形成于中心套侧凸轮部60与中心套侧凸轮孔43H之间。凹部143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的第一周向S1侧。凹部143位于比凸台部54靠第二周向S2侧处。凹部143位于比凸台部54靠径向外侧处。凹部143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相邻。凹部143比中心套侧凸轮孔43H小。凹部143具有保持离合器油的功能。第一排油孔49A位于凹部143的径向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离合器中心套140具有位于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的第一周向S1侧处且以向第一方向D1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凹部143。根据上述方案,在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6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60SD附近最容易滞留离合器油,因此通过在该部分的附近设置凹部143而能够保持更多的离合器油。并且,能够将保持于凹部143的离合器油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中,第一排油孔49A位于凹部143的径向外侧。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将保持于凹部143的离合器油经由第一排油孔49A更高效地向离合器中心套40的外部排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排油孔49具备第一排油孔49A、第二排油孔49B和第三排油孔49C,不过也可以具备与第一排油孔49A~第三排油孔49C不同的排油孔。并且,排油孔49也可以具备第一排油孔49A~第三排油孔49C中的至少任一个排油孔。而且,排油孔49也可以具备第一排油孔49A~第三排油孔49C中的至少任一个排油孔和与第一排油孔49A~第三排油孔49C不同的排油孔。上述的不同的排油孔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排油孔49设有多个,不过也可以将一部分配置于除权利要求书的各独立权利要求中规定的以外的位置。即,也可以不将全部的排油孔49配置于权利要求书的各独立权利要求中规定的位置。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变更和修改,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以下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3)

1.一种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
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的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
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
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
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及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的力,该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减少而使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
第一贯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之间;
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
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
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
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能够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
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所述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朝向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方向的所述第一周向旋转,且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位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的所述第一周向侧,
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二周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二周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所述第二贯通孔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内部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凸台部,该凸台部位于比所述输出轴保持部靠径向外侧处,且朝所述压板延伸,
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凸台部之间。
4.一种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
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的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
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
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
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及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的力,该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减少而使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
第一贯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之间;
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
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
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
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能够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
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所述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朝向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方向的所述第一周向旋转,
所述排油孔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径向的外侧的所述外周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排油孔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径向的外侧的所述外周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有多个所述排油孔,
多个所述排油孔沿着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形成。
7.一种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
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的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
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
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
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及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的力,该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减少而使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
第一贯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之间;
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
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
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
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能够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
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所述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朝向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方向的所述第一周向旋转,
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二周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二周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有多个周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所述排油孔,
多个所述排油孔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侧则越靠所述第一周向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排油孔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侧则越远离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排油孔中的位于最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的所述排油孔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周壁。
10.一种离合器装置,将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或切断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的传递,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
离合器中心套,被收纳于对通过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输入侧旋转板进行保持的离合器壳体,且对与所述输入侧旋转板交替地配置的多个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出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及
压板,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能够接近或离开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能够对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及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按压,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备:
输出轴保持部,连结所述输出轴;
多个中心套侧凸轮部,位于所述输出轴保持部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及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压板而相对旋转时,该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增加而产生使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的力,该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为了使所述输入侧旋转板和所述输出侧旋转板的按压力减少而使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
第一贯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之间;
外周壁,位于比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靠径向外侧处;
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对所述输出侧旋转板进行保持,且以从所述外周壁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沿周向排列;
多个花键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中心套侧嵌合齿之间;及
排油孔,以贯通所述外周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花键槽,能够将在所述外周壁的内周侧流动的离合器油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的外部排出,
在将所述压板向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接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压板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离开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且将周向上的从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一周向、将周向上的从另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朝向一侧的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方向设为第二周向时,
所述离合器中心套构成为沿作为从一个所述中心套侧凸轮部的所述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朝向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方向的所述第一周向旋转,且所述离合器中心套具有凹部,该凹部位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的所述第一周向侧且以向所述第一方向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所述排油孔在周向上形成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二周向的端部与位于比所述第二周向的端部靠所述第一周向侧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排油孔位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在周向上位于所述中心套侧滑动凸轮面的所述第一周向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
13.一种摩托车,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
CN202310769286.9A 2022-06-30 2023-06-27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Pending CN1173292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6532 2022-06-30
JP2022106532A JP7225461B1 (ja) 2022-06-30 2022-06-30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9242A true CN117329242A (zh) 2024-01-02

Family

ID=85238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9286.9A Pending CN117329242A (zh) 2022-06-30 2023-06-27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9504B1 (zh)
EP (1) EP4299941A3 (zh)
JP (1) JP7225461B1 (zh)
CN (1) CN117329242A (zh)
WO (1) WO20240043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2405B1 (ja) 2022-09-28 2023-04-0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637A (zh) * 2014-04-17 2015-10-28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JP2019086154A (ja) * 2019-03-08 2019-06-0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US20190285122A1 (en) * 2018-03-14 2019-09-19 Exedy Corporation Clutch device
CN210106445U (zh) * 2018-03-14 2020-02-21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合器装置
CN113494543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合器装置
JP2022072810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20B2 (ja) 1985-08-30 1994-01-12 建設基礎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擁 壁 の 構 築 方 法
JP3730344B2 (ja) * 1996-12-10 2006-01-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湿式多板クラッチ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IT201700031815A1 (it) * 2017-03-22 2018-09-22 Adler Spa Frizione, in particolare frizione per motocicli, e relativo metodo di montaggio
JP6553696B2 (ja) 2017-10-26 2019-07-3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JP6903020B2 (ja) 2018-01-11 2021-07-1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7114924B2 (ja) * 2018-02-20 2022-08-09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潤滑構造
JP6691563B2 (ja) * 2018-03-14 2020-04-2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7231333B2 (ja) * 2018-03-16 2023-03-0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637A (zh) * 2014-04-17 2015-10-28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US20190285122A1 (en) * 2018-03-14 2019-09-19 Exedy Corporation Clutch device
CN210106445U (zh) * 2018-03-14 2020-02-21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合器装置
JP2019086154A (ja) * 2019-03-08 2019-06-0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CN113494543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合器装置
JP2022072810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EP3998412A1 (en) * 2020-10-30 2022-05-1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device and straddled vehicle including clutch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99941A2 (en) 2024-01-03
JP7225461B1 (ja) 2023-02-20
WO2024004365A1 (ja) 2024-01-04
US11879504B1 (en) 2024-01-23
US20240003389A1 (en) 2024-01-04
EP4299941A3 (en) 2024-02-28
JP2024006005A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29242A (zh)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CN220551401U (zh)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CN117662629A (zh)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CN117703949A (zh) 离合器装置、摩托车及压板的制造方法
CN113710913B (zh) 湿式摩擦板及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
CN220850480U (zh) 离合器装置及机动二轮车
CN117345780A (zh) 离合器装置
CN220505630U (zh)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CN221033697U (zh) 离合器装置及机动二轮车
CN117703950A (zh)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WO2024058173A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117432721A (zh) 离合器装置
JP7434641B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481420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EP4310351A1 (en) Clutch device
WO2024009761A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255009B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291309B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24007324A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18103612A (zh) 离合器装置和机动二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