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3637A -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3637A
CN105003637A CN201510146378.7A CN201510146378A CN105003637A CN 105003637 A CN105003637 A CN 105003637A CN 201510146378 A CN201510146378 A CN 201510146378A CN 105003637 A CN105003637 A CN 105003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shaft
spline
wall portion
rotation
intern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63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3637B (zh
Inventor
早川纯平
吉井孝次
高桥功
杉村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3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3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3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3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在摩擦板的冷却中不产生不均。该车辆用自动变速器构成为,若通过活塞(63)向旋转轴X方向推压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则离合毂(61)和离合器鼓(65)的相对旋转根据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的推压形成的联接状态而被限制,其中,驱动板(62)与离合毂(61)的圆筒状的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而设置,并且一片驱动板(62a)位于离合毂(61)的底部(610)的径向外侧,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沿所述径向贯通周壁部(611)的油孔(613),将油孔(613)的位置设定在从旋转轴X的径向看,油孔(613)的一部分与底部(610)重合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中,在从驱动源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设有具备多个摩擦板的摩擦联接元件(离合器)。
摩擦联接元件具有可在同轴上相对旋转地设置的内径侧的旋转体及外径侧的旋转体、与内径侧的旋转体的外周花键嵌合的内径侧的摩擦板、与外径侧的旋转体的内周花键嵌合的外径侧的摩擦板、利用油压在旋转轴方向上进行行程的活塞。
在该摩擦联接元件中,内径侧的摩擦板和外径侧的摩擦板在旋转轴方向上交替地配置,若通过活塞向旋转轴方向推压这些内径侧的摩擦板和外径侧的摩擦板,则内径侧的摩擦板和外径侧的摩擦板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联接,限制内径侧的旋转体和外径侧的旋转体的相对旋转。
在摩擦联接元件中,若内径侧的旋转体和外径侧的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则在隔着摩擦联接元件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可以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若可以进行相对旋转,则不能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因此,在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中,通过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变更该自动变速器具备的多个摩擦联接元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非传递,从而切换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路径,实现所希望的行驶性能及变速级。
在此,在对摩擦联接元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非传递进行切换时,摩擦联接元件的摩擦板的状态在联接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故而内径侧的摩擦板和外径侧的摩擦板暂时性地成为滑动状态并发热。因此,在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中,将从自动变速器的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引导至摩擦板,利用所引导的润滑油对摩擦板进行冷却。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自动变速器中,内径侧的摩擦板与有底筒状的离合毂的外周花键嵌合,用于向该内径侧的摩擦板引导润滑油的供给口沿厚度方向贯通离合毂的筒状的壁部而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930号公报
近年来,为了提高车辆的燃耗率,研发有一种具备发动机和电动机双方作为驱动源的混合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
特别是,在1电动机2离合器方式的混合车辆中,准备仅基于电动机的行驶、使发动机和电动机协作而行驶、仅基于发动机的行驶的三种行驶模式,根据车辆的行驶条件,选择最佳的行驶模式,从而实现行驶性能的提高和燃耗率的提高。
在该混合车辆中,行驶模式从仅基于电动机的行驶切换为使发动机和电动机协作的行驶时,向自动变速器输入的转矩发生变动。因此,为了抑制转矩的变动带给驾驶员的不适感,通过使处于电动机与变速机构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摩擦联接元件(离合器)主动地成为滑动状态,将转矩的变动直接向变速器后部输入而使其不会产生转矩的变动引起的冲击。
但是,如果使摩擦联接元件形成为滑动状态,构成摩擦联接元件的摩擦板就会发热,故而摩擦联接元件的耐力会降低。
在此,为了改善摩擦联接元件的耐力,如果增加摩擦板的数量,则在有底筒状的离合毂中,筒状的壁部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被限制,因此增加的摩擦板配置在堵塞筒状的壁部的一端的底壁部的径向外侧。
这样,在离合毂中,由于仅在筒状的壁部可形成供给口,故而与位于筒状壁部的外径侧的另一摩擦板相比,在位于底壁部的径向外侧的摩擦板,不能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故而摩擦板的冷却会产生不均。
发明内容
因此,要求与筒状壁部的外周花键嵌合的摩擦板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摩擦板的冷却不产生不均。
本发明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中,该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在同轴上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内径侧旋转体及外径侧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交替地配置有与内径侧旋转体的外周花键嵌合的内径侧摩擦板、和与外径侧旋转体的内周花键嵌合的外径侧摩擦板,若通过利用油压动作的活塞向所述旋转轴方向推压所述内径侧摩擦板和所述外径侧摩擦板,则所述内径侧旋转体和所述外径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根据所述内径侧摩擦板和所述外径侧摩擦板基于所述推压形成的联接状态而被限制,其中,所述内径侧摩擦板与所述内径侧旋转体的有底的筒状壁部的外周花键嵌合,并且所述内径侧摩擦板的至少一片位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底部的径向外侧,在所述筒状壁部设置沿所述径向贯通该筒状壁部的油路,并且在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所述油路,所述油路由油孔和槽孔构成,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观察,所述油孔的一部分设置在与所述底部重合的位置,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观察,所述槽孔从自所述底部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偏移的位置起,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向远离所述底部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从旋转轴的径向观察,油孔的一部分形成在与底部重合的位置,从自动变速器的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通过油孔而向位于底部的径向外侧的内径侧摩擦板供给,故而能够将位于底部的径向外侧的摩擦板冷却。另外,不位于底部的径向外侧的另一摩擦板由通过油槽而与径向外侧共有的润滑油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与筒状壁部的外周花键嵌合的内径侧摩擦板的冷却的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1电动机2离合器方式的混合车辆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放大表示无级变速器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周围的剖面图;
图3是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前进离合器和后退制动器周围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4是说明离合毂和离合器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a)~(c)是说明离合毂的图。
标记说明
1:混合车辆
2:无级变速器
3: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4: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
6:前进离合器
7:后退制动器
10:变速器箱
23:带
25:输出轴
26:齿轮组
27:差动器
31:输入轴
32:轴衬
34:轴
41:太阳齿轮
42:小齿轮
43:齿圈
44:行星架
61:离合毂
62(62a~62d):驱动板
63:活塞
65:离合器鼓
66:从动板
71:驱动板
73:活塞
75:从动板
101:中间壁部
102:支承部
103:前盖部
104:支承部
210:固定圆锥盘
211:轴部
212:滑轮部
410:基部
411:花键嵌合部
421:小齿轮轴
431:圆筒部
432:圆盘部
433:周壁部
433a:齿部
441、442:行星架板
610:底部
611:周壁部
611a:花键凸部
611b:花键凹部
611c:内周面
612:槽孔
613:油孔
632:推压部
642:消除器
645:开口环
650:底部
651:周壁部
653:筒壁部
654:油槽
CL:离合器
E:发动机
M:电动机
S1:油室
S2:油室
Sp:弹簧
W:垫圈
Wd:驱动轮
X: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适用于1电动机2离合器方式的混合车辆1的情况为例,举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1电动机2离合器方式的混合车辆1的概略构成图。
1电动机2离合器方式的混合车辆1具备发动机E和电动机M作为驱动源,在该混合车辆1中,除了将电动机M与无级变速器2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离合器以外,还设有将发动机E与电动机M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离合器CL。
在该混合车辆1中,作为该混合车辆1的行驶模式,准备仅基于电动机M的行驶、使发动机E和电动机M协作的行驶、仅基于发动机E的行驶三种行驶模式,通过利用离合器CL将电动机M和发动机E的连结断开、连接,实现上述的三种行驶模式的任一种。
在混合车辆1中,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位于电动机M与无级变速器2之间,使该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的摩擦联接元件(前进离合器6)作为将电动机M与无级变速器2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离合器发挥作用。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以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4为主要构成要素,其太阳齿轮41经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的输入轴31与电动机M的输出轴(未图示)连结,行星架44与无级变速器2的初级带轮21连接。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的摩擦联接元件是固定将太阳齿轮41和行星架44之间直接连结的前进离合器6和齿圈43的后退制动器7,在前进离合器6联接时,从驱动源(发动机E、电动机M)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直接向初级带轮21传递,在后退制动器7联接时,使旋转驱动力反转而向初级带轮21传递。
无级变速器2是在一对初级带轮21及次级带轮22之间卷挂带23而构成的,通过使初级带轮21和次级带轮22的带23的卷挂半径(接触半径)变化,使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侧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以希望的变速比进行变速。
无级变速器2的次级带轮22与输出轴25连结,通过无级变速器2而变速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输出轴25、齿轮组26、差动器27向左右驱动轮Wd、Wd传递。
以下,具体地说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周围的构成。
图2是将搭载于混合车辆1的无级变速器2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周围放大进行表示的剖面图,图3是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的前进离合器6和后退制动器7周围放大进行表示的剖面图。
图4是离合毂61和离合器鼓65的立体图,说明设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的油路(油孔613、槽孔612)、和与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a~62d的位置关系。
图5是说明离合毂61的图,(a)是从离合器鼓65侧观察到的离合毂61的平面图,(b)是图5(a)的A-A剖面图,(c)是图5(a)的B-B剖面图。
另外,在图4中将驱动板62a~62d局部剖切进行表示,并且省略设于驱动板62a~62d的侧面的摩擦片材料的图示。
在变速器箱10的内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的输入轴31和初级带轮21的固定圆锥盘210在共同的旋转轴X(中心轴)上同轴设置。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的输入轴31将外插装有环状的轴衬32的前端部31a内插于固定圆锥盘210的圆筒状轴部211,与初级带轮21连结,在该状态下,输入轴31和固定圆锥盘210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可相对旋转地组装。
在固定圆锥盘210的轴部211,在比滑轮部212更靠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侧的外周压入轴承B,该轴承B的外周由设于变速器箱10的中间壁部101的圆筒状的支承部102支承。
在该状态下,固定圆锥盘210的轴部211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侧的端部经由轴承B由变速器箱10的中间壁部101支承且可旋转。
在轴部211的前端设有在外周设有花键的环状花键嵌合部211a,该花键嵌合部211a以比轴部211小的外径形成。
在该花键嵌合部211a的外周花键嵌合有齿圈43的内径侧的圆筒部431,固定圆锥盘210和齿圈43以限制绕旋转轴X的相对旋转的状态相互连结。
齿圈43具有从圆筒部431的初级带轮21侧的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盘部432、从圆盘部432的外周缘向与圆筒部431同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周壁部433,在周壁部433的内周形成有小齿轮42的齿部42a啮合的齿部433a。
在周壁部433的内径侧,与齿圈43同轴地设有与输入轴31一体旋转的太阳齿轮41,在太阳齿轮41的外周的齿部41a和齿圈43的内周的齿部433a啮合有小齿轮42的齿部42a。
小齿轮42经由滚针轴承NB由小齿轮轴421支承且可旋转,该小齿轮轴421的两端由行星架44的行星架板441、442支承。
外插在小齿轮轴421上的垫圈W、W位于小齿轮42与行星架板441之间、和小齿轮42与行星架板442之间,使得利用通过旋转而产生的推力向轴向移动的小齿轮42在与行星架板441、442直接接触的状态下不旋转。
该小齿轮42啮合的太阳齿轮41在形成有齿部41a的圆筒状的基部410的内径侧具有圆筒状的花键嵌合部411。太阳齿轮41使花键嵌合部411与设于输入轴31的外周的花键31b进行花键嵌合而与输入轴31连结,在该状态中,太阳齿轮41和输入轴31以限制绕旋转轴X的相对旋转的状态相互连接。
在输入轴31上,在比花键31b靠前盖部103侧(图中右侧)的部位,外装安装有环状的轴34。该轴34被压入安装在变速器箱10上安装的前盖部103的圆筒状支承部104,输入轴31经由轴34由前盖部103的支承部104支承并可旋转。
在变速器箱10的内部,前进离合器6和后退制动器7位于前盖部103与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4之间。
后退制动器7位于前进离合器6的外径侧,具有与变速器箱10的内周花键嵌合的从动板75、与离合器鼓65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71、通过油压在旋转轴X的轴向上进行行程的活塞73。
如图3所示,离合器鼓65具有筒状的周壁部651和从周壁部651的一端向内径侧延伸的底部650,在剖面观察中,离合器鼓65形成有底圆筒形状。
从中心轴X的轴向观察,周壁部651是位于外径侧的花键凸部651a和花键凹部651b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交替地相连而形成的(参照图3、图5(a)),在周壁部651的内周和外周,沿着中心轴X的轴向形成有花键。
在周壁部651的外周花键嵌合设置有多个驱动板71,各驱动板71以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的与周壁部65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在旋转轴X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位于周壁部651的径向外侧的从动板75也同样以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的与变速器箱1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在旋转轴X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后退制动器7的从动板75和驱动板71在旋转轴X的轴向交替地配置,并且从旋转轴X的轴向观察,配置为驱动板71的外径侧和从动板75的内径侧重合。
由中间壁部101的凹部101a沿旋转轴X的轴向可移动地支承的活塞73位于这些驱动板71和从动板75的重合部分的中间壁部101侧(图中左侧)。
在该活塞73与中间壁部101之间形成有供给活塞73的动作油压的油室S1,在后退制动器7中,如果向该油室S1供给油压,则活塞73被供给至油室S1内的油压推压,向前盖部103侧(图中右侧)移动。
由此,向前盖部103侧移动的活塞73的推压部731将驱动板71和从动板75向旋转轴X的轴向推压,根据驱动板71和从动板75的基于推压形成的联接状态来限制驱动板71和从动板75的相对旋转。
因此,若驱动板71和从动板75成为不能相对旋转地联接的状态,由于从动板75与变速器箱10的内周花键嵌合,故而阻止花键嵌合驱动板71的离合器鼓65的绕旋转轴X的旋转。
在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的内周,花键嵌合设有前进离合器6的从动板66,从动板66以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与周壁部65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在旋转轴X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前进离合器6具有与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的内周花键嵌合的从动板66、与离合毂61的圆筒状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通过油压在旋转轴X的轴向进行行程的活塞63。
离合毂61具有筒状的周壁部611、从周壁部611的一端向内径侧延伸的底部610,在剖面观察中,离合毂61形成有底圆筒形状。
在变速器箱10内,离合毂61和离合器鼓65以使开口相互相当的方向从旋转轴X的轴向进行安装,在该状态下,离合毂61被收纳在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11的内侧。
离合毂61的底部610的内径侧的端部610a焊接在太阳齿轮41的基部410,太阳齿轮41和离合毂61以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相互连结。
如图5所示,从旋转轴X的轴向观察,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是位于外径侧的花键凸部611a和花键凹部611b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交替相连而形成的,在花键凸部611a的外周花键嵌合有前进离合器6的驱动板62。
在该状态下,驱动板62使向内径侧突出的突出部621(参照图5(a))位于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邻接的花键凸部611a、611a之间,驱动板62以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的与离合毂6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在周壁部611的宽度方向(旋转轴X的轴向)上可位移地设置。
在周壁部611,在位于外径侧的花键凸部611a,在径向上贯通花键凸部611a而形成有用于将从变速器箱10的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向位于周壁部611的外径侧的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供给的油路(油孔613、槽孔612)。
在实施方式中,在周壁部611的宽度方向(旋转轴X的轴向)具有规定宽度L1(参照图5(c))的长孔状的槽孔612、从径向观察,圆形状的油孔613中的任一方作为油路而形成在花键凸部611a。
在实施方式中,槽孔612通过冲压的冲裁加工而形成于周壁部611,油孔613通过钻孔加工而形成。
在此,在进行冲压的冲裁加工时,在用穿孔机对周壁部611从外径侧向内径侧冲裁时,需要由支承部件支承周壁部611的内周。因此,槽孔612仅在能够由支承部件支承周壁部611的内径侧的范围内形成,不能以达到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长度形成槽孔612。
因此,如图5(c)所示,槽孔612从自底部610向前盖部103侧(图中右侧)偏移了规定距离的位置起,沿周壁部611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长度L1形成。在实施方式中,共计3片驱动板62b、62c、62d位于该槽孔612的外径侧,从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通过槽孔612而作用在位于周壁部611的外径侧的驱动板62(62b~62d)和从动板66,对这些驱动板62(62b~62d)和从动板66进行冷却。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为了对位于底部610的外径侧的驱动板62a进行润滑,用于向该驱动板62a侧供给润滑油的油孔613如图5(b)所示,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该油孔613的一部分形成在与底部610重合的位置,并且向在中心轴X的轴向邻接的驱动板62a、62b之间的部分开口。
该油孔613是直径为L3的圆孔,从底部610的前盖部103侧的面610a向远离前盖部103的方向将底部610削掉规定深度Δh而形成。因此,如图5(a)所示,从旋转轴X的轴向观察,在形成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油孔613的一部分在该花键凸部611a的内径侧露出。
在此,在形成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由于从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仅从油孔613向周壁部611的外径侧供给,故而与形成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相比,将更多的润滑油供给至配置于外径侧的驱动板62a。
因此,驱动板62a一方比其它的驱动板62b~62d更大程度地被冷却。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比形成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少,位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的外径侧的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被均等地冷却。
另外,为了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均等地进行驱动板62a的冷却,周壁部611(花键凸部611a)的各油孔613的位置设定为油孔613在旋转轴X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在图4的情况下,油孔613在旋转轴X的周向连续的多个花键凸部611a每隔四个而设置,三个形成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位于形成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611a之间。
在此,形成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在离合毂61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为36处的情况下,优选为9处。这是因为,对于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为36处的情况进行了验证试验的结果可以确认,形成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为9处的情况下,位于周壁部611外侧的驱动板62a~62d被大致均等地冷却。
在周壁部611的径向外侧,与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花键嵌合的从动板66和驱动板62在旋转轴X的轴向交替地配置,并且从旋转轴X的轴向观察,驱动板62的外径侧和从动板66的内径侧重合。
由离合器鼓65的底部650的凹部650a支承的活塞63的推压部632位于这些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的重合部分的前盖部103侧。
活塞63是在设于离合器鼓65的底部650的环状凹部650a内,在旋转轴X的轴向可进退移动地设置的环状部件,若向形成于其与凹部650a之间的油室S2供给油压,则活塞63向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4侧(图中左侧)进行行程。
此时,向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4侧进行行程的活塞63将在旋转轴X的轴向交替配置的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向旋转轴X的轴向推压,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的相对旋转根据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的基于推压形成的联接状态而被限制。
因此,若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成为不能相对旋转的联接的状态,则花键嵌合有驱动板62的离合毂61和花键嵌合有从动板66的离合器鼓65的、绕旋转轴X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在活塞63与离合毂61之间,从旋转轴X的轴向观察,布置有构成环状的消除器642,该消除器642的内径侧的端部642a通过固定于离合器鼓65的内径侧的筒壁部653的外周的开口环645进行旋转轴X的轴向的定位。
该消除器642与活塞63之间的空间是为了抵消作用于上述的油室S2的离心油压而设置的,在该空间内设有对活塞63向离合器鼓65的凹部650a侧施力的弹簧Sp。
如以上,在实施方式中,
(1)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该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在同轴上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离合毂61(内径侧旋转体)及离合器鼓65(外径侧旋转体)的旋转轴X方向,交替配置有与离合毂6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内径侧摩擦板)、和与离合器鼓65的内周花键嵌合的从动板66(外径侧摩擦板),
若利用通过油压进行动作的活塞63将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向旋转轴X方向推压,离合毂61和离合器鼓65的相对旋转根据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的基于推压形成的联接状态来限制,其中,
驱动板62与离合毂61的圆筒状周壁部611(有底的筒状壁部)的外周花键嵌合而设置,并且驱动板62(62a~62d)中的一片驱动板62a位于离合毂61的底部610的径向外侧,
在周壁部611设有沿上述径向贯通该周壁部611的油路,并且在绕上述旋转轴X的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上述油路,
油路由油孔613和槽孔612构成,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油孔613的一部分设置在与底部610重合的位置,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槽孔612从自底部610向旋转轴X方向偏移的位置起,沿旋转轴X方向向远离底部610的方向延伸。
若这样地构成,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油孔613的一部分形成在与底部610重合的位置,从变速器箱10内的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通过油孔613而向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供给,故而能够将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冷却。
另外,不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其它驱动板62b、62c、62d由通过槽孔612而向径向外侧供给的润滑油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与离合毂6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a的冷却的不均。
另外,在能够由通过槽孔612供给的润滑油对与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的全部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旋转轴X的轴向的周壁部611的长度,但由于能够利用通过与槽孔612另行设置的油孔613而供给的润滑油对位于底壁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进行冷却,故而不会使自动变速器在旋转轴方向上大型化,能够对与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的全部适当地进行冷却。
另外,由于采用在旋转轴X方向,离合毂61的底部610设于离合毂61的活塞63的相反侧的一端的构成,故而在离合毂61中,油孔613向通过活塞63的推压而移动的驱动板62及从动板66的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开口。
因此,通过活塞63进行的联接、释放的反复操作,驱动板62及从动板66产生磨损,即使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的间隙变化,油孔613的位置也设定在不易受到驱动板62a及从动板66的磨损造成的影响的位置,故而成为润滑对象的驱动板62a的位置不会大幅偏移。因此,能够可靠地向作为润滑对象的驱动板62a供给润滑油,对驱动板62a适当冷却。
尤其是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4的行星架板442位于离合毂61的活塞63的相反侧,即使通过活塞63推压驱动板62和从动板66,驱动板62a的行星架板422侧的位置也总是相同。
即,成为润滑对象的驱动板62a的位置不会大幅偏移,故而能够可靠地向作为润滑对象的驱动板62a供给润滑油,对驱动板62a适当冷却。
在该情况下,采用在离合毂61上,油孔613设于在旋转轴X方向上邻接的驱动板62a和驱动板62b之间开口的位置,故而能够对成为润滑对象的驱动板62a、和与该驱动板62a邻接的驱动板62b双方更适当地进行冷却。
(2)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为位于外径侧的花键凸部611a、和位于比花键凸部611a更靠内径侧的花键凹部611b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交替相连而形成,
油路(油孔613、槽孔612)设于花键凸部611a。
若离合毂61旋转,则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从变速器箱10的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汇集在位于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的花键凸部611a的内周面611c(参照图5(a))。因此,通过在花键凸部611a设置油路(油孔613、槽孔612),能够将由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汇集的润滑油向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a~62d供给,故而能够对驱动板62a~62d适当地进行冷却。
(3)在各花键凸部611a设有油孔613和槽孔612中的一方。
若在花键凸部611a设有油孔613和槽孔612双方,则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汇集在花键凸部611a的润滑油大多向开口直径比油孔613大的槽孔612一方流动,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的冷却有可能不充分。
如上述构成,通过将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和设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分开,能够将汇集于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润滑油的全部用于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的冷却,故而没有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的冷却不充分的情况。
(4)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设定为比设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少的数量,
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从旋转轴X的轴向观察,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在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汇集的润滑油的全部被用于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的冷却,而在设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汇集的润滑油分散地用于位于设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b~62d的冷却。
因此,若将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和设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设定为相同数量,则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一方比其它驱动板62b~62d更被冷却,故而难以对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全部的驱动板62a~62d均等地进行冷却。
如上述构成,若调节向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供给的润滑油的量、和向位于槽孔612的径向外侧的其它驱动板62b~62d供给的润滑油的量,则能够对在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嵌合的全部的驱动板62a~62d更均等地进行冷却。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设有油孔613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和设有槽孔612的花键凸部611a的数量的比率设定为1:4,能够对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花键嵌合的全部的驱动板62a~62d更均等地进行冷却。
(5)从动板66与离合器鼓65的有底的周壁部651的内周花键嵌合,
在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设有沿径向贯通该周壁部651的油槽654(油路)(参照图4),
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设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的油孔613的位置、和设于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的油槽654的位置在旋转轴X的轴向偏移。
若这样构成,由于离合器鼓65的有底的周壁部651位于与离合毂6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62a~62d的径向外侧,故而从油孔613供给至位于底部610的径向外侧的驱动板62a的润滑油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被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阻碍,润滑油滞留在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与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之间。
在此,在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也设有用于向与周壁部651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71供给润滑油的油槽654,通过使油槽654的位置与油孔613偏移,能够增加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和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之间的润滑油的滞留时间。因此,能够利用润滑油对位于离合毂61的周壁部611和离合器鼓65的周壁部651之间的摩擦板(驱动板62、从动板66)更可靠地进行冷却。
(6)自动变速器是搭载于以电动机M和发动机E为驱动源的混合车辆1的无级变速器2,混合车辆1具有将电动机M与发动机E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第1离合器CL、将电动机M与无级变速器2的变速器后部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第2离合器,
摩擦联接元件是在无级变速器2具备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前进行驶时联接的前进离合器6,是作为上述的第2离合器发挥作用的摩擦联接元件。
在混合车辆1中,行驶模式从仅基于电动机M的行驶切换为使发动机E和电动机M协作的行驶时,产生转矩的变动,故而为了抑制该转矩的变动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通过使处于电动机M与变速机构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摩擦联接元件(前进离合器6)主动地变成滑动状态,将转矩的变动直接向变速器后部输入,从而不产生转矩的变动引起的冲击。
在此,若使处于动力传递系统路径上的前进离合器6成为滑动状态,由于滑动,构成前进离合器6的摩擦板(驱动板62、从动板66)发热,有可能降低前进离合器6的耐力,但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能够适当地抑制前进离合器6的耐力的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自动变速器为无级变速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通过多个摩擦联接元件的联接、释放的组合,也可以适用于切换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动力传递路径而实现所希望的变速段的自动变速器。
该情况下,在位于动力传递系路上的摩擦联接元件中,通过在位于内径侧的离合毂上设置上述的油路(油孔613、槽孔612),能够抑制与离合毂的外周花键嵌合的驱动板的冷却不均。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该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在同轴上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内径侧旋转体及外径侧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交替地配置有与内径侧旋转体的外周花键嵌合的内径侧摩擦板、和与外径侧旋转体的内周花键嵌合的外径侧摩擦板,
若通过利用油压动作的活塞向所述旋转轴方向推压所述内径侧摩擦板和所述外径侧摩擦板,则所述内径侧旋转体和所述外径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根据所述内径侧摩擦板和所述外径侧摩擦板基于所述推压形成的联接状态而被限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径侧摩擦板与所述内径侧旋转体的有底的筒状壁部的外周花键嵌合而设置,并且所述内径侧摩擦板的至少一片位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底部的径向外侧,
在所述筒状壁部设置沿所述径向贯通该筒状壁部的油路,并且在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所述油路,
所述油路由油孔和槽孔构成,
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观察,所述油孔的一部分设置在与所述底部重合的位置,
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观察,所述槽孔从自所述底部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偏移的位置起,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向远离所述底部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所述内径侧旋转体的筒状壁部是位于外径侧的花键凸部和位于比所述花键凸部更内径侧的花键凹部在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交替相连而形成的,
所述油路设于所述花键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花键凸部设有所述油孔和所述油槽中的一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
设有所述油孔的花键凸部的数量设定为比设有所述油槽的花键凸部的数量少的数量,
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设有所述油孔的花键凸部在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径侧摩擦板与所述外径侧旋转体的有底的筒状壁部的内周花键嵌合而设置,
在所述外径侧旋转体的筒状壁部设有沿所述径向贯通该筒状壁部的油路,
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观察,设于所述内径侧旋转体的筒状壁部的所述油孔的位置和设于所述外径侧旋转体的筒状壁部的油路的位置在所述旋转轴方向偏移。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器是搭载于以电动机和发动机为驱动源的混合车辆上的无级变速器,所述混合车辆具有将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发动机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第1离合器、将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后部之间的连结断开、连接的第2离合器,
所述摩擦联接元件是在所述无级变速器具备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前进行驶时联接的摩擦联接元件,是作为所述第2离合器发挥作用的摩擦联接元件。
CN201510146378.7A 2014-04-17 2015-03-31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Active CN105003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5595A JP6289239B2 (ja) 2014-04-17 2014-04-17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摩擦締結要素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JP2014-085595 2014-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3637A true CN105003637A (zh) 2015-10-28
CN105003637B CN105003637B (zh) 2018-02-09

Family

ID=5437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6378.7A Active CN105003637B (zh) 2014-04-17 2015-03-31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89239B2 (zh)
KR (1) KR101714144B1 (zh)
CN (1) CN10500363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9849A (zh) * 2016-03-17 2018-11-09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9154361A (zh) * 2016-06-07 2019-01-0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变速装置
CN111379833A (zh) * 2018-12-25 2020-07-0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7329242A (zh) * 2022-06-30 2024-01-02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83797A (ja) * 2019-05-09 2020-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CN110360244B (zh) * 2019-08-21 2023-08-22 山东雷沃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片式超越离合器及包含其的装载机
CN113738786B (zh) * 2020-05-29 2023-03-10 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JP7476772B2 (ja) * 2020-11-19 2024-05-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KR102671763B1 (ko) * 2021-05-25 2024-05-31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5139B2 (ja) * 1998-09-07 2005-03-02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20070193848A1 (en) * 2006-02-22 2007-08-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Clutch assembly with an oil pump clutch housing and a carrier engaged with a clutch pack outer circumference
CN100470095C (zh) * 2004-11-02 2009-03-18 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机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CN101516706B (zh) * 2006-09-12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
CN101962016B (zh) * 2009-07-24 2013-11-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43650U (zh) * 1972-07-24 1974-04-17
JPH02256926A (ja) * 1989-03-28 1990-10-17 Nissan Motor Co Ltd 多板式摩擦要素
JPH03134321A (ja) * 1989-10-18 1991-06-07 Yamakawa Ind Co Ltd クラッチハブ
JPH05141446A (ja) * 1991-05-29 1993-06-08 Nissan Motor Co Ltd 多板締結要素
KR970070647A (ko) * 1996-04-12 1997-11-07 김영귀 자동 변속기의 클러치 드럼 구조
JP2006077888A (ja) * 2004-09-09 2006-03-23 Nsk Warner Kk クラッチハブ
JP4588651B2 (ja) * 2006-02-24 2010-1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摩擦係合装置
DE112007000452A5 (de) * 2006-04-04 2008-11-2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Radiale Stromungskammer für Kupplungen in einer Kupplungsbaugruppe
JP4697075B2 (ja) 2006-07-12 2011-06-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KR20090024020A (ko) * 2007-09-03 2009-03-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클러치 시스템
JP5155825B2 (ja) * 2008-11-14 2013-03-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筒状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摩擦係合装置
JP2010241156A (ja) * 2009-04-01 2010-10-2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DE102011003824A1 (de) * 2010-02-25 2011-08-25 BorgWarner Inc., Mich. Wellband für Kupplungsgehäuse und -nabe mit Keilverzahnung
JP5382030B2 (ja) * 2011-02-23 2014-01-0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装置の摩擦板潤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5139B2 (ja) * 1998-09-07 2005-03-02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0470095C (zh) * 2004-11-02 2009-03-18 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机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US20070193848A1 (en) * 2006-02-22 2007-08-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Clutch assembly with an oil pump clutch housing and a carrier engaged with a clutch pack outer circumference
CN101516706B (zh) * 2006-09-12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
CN101962016B (zh) * 2009-07-24 2013-11-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控制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9849A (zh) * 2016-03-17 2018-11-09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8779849B (zh) * 2016-03-17 2020-04-28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9154361A (zh) * 2016-06-07 2019-01-0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变速装置
CN111379833A (zh) * 2018-12-25 2020-07-0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1379833B (zh) * 2018-12-25 2023-04-1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7329242A (zh) * 2022-06-30 2024-01-02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20283A (ko) 2015-10-27
JP2015206379A (ja) 2015-11-19
CN105003637B (zh) 2018-02-09
KR101714144B1 (ko) 2017-03-08
JP6289239B2 (ja)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3637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US9447873B2 (en) Motor driven transfer case with concentric actuation
JP7050506B2 (ja) 駆動系用クラッチ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ようなクラッチ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ユニット
US9744851B2 (en) Transfer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US9951850B2 (en) Drive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drive
US9695885B2 (en) Auxiliary drive wheel-side differential unit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US8523725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speed change mechanism
CN106545629B (zh) 用于无级变速箱的旋转变速器
CN105508565A (zh) 具有分离式车桥的全轮驱动传动系统
CN106476605B (zh) 电动全轮驱动
CN110701207B (zh) 一种离合器集成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65113B (zh) 离合器组件及变速器
CN104044454A (zh) 电磁离合器装置、四轮驱动车、电磁离合器的控制方法以及四轮驱动车的控制方法
CN105673722B (zh) 液压爪式离合器
KR20160057301A (ko) 방향 선택 메커니즘을 갖는 무단 변속 트랜스미션
US8961350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chain output
CN201221577Y (zh) 内置牙嵌式离合器
CN109416106B (zh) 变速机构
CN110735918A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装置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EP3029356A1 (en) Toroid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P3026284B1 (en) Engaging/disengaging mechanism of dual clutch
CN105402342A (zh) 具有可选的分动齿轮的多模式无级变速器
CN203686055U (zh) 差速齿轮机构
KR101533893B1 (ko) 수동 변속기의 슬리브 윤활 장치
CN210461613U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