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8938A -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8938A
CN116448938A CN202310486619.7A CN202310486619A CN116448938A CN 116448938 A CN116448938 A CN 116448938A CN 202310486619 A CN202310486619 A CN 202310486619A CN 116448938 A CN116448938 A CN 116448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layer
herba artemisiae
artemisiae scopariae
solution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66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强
王冬月
高扬
李蕊
董文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66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489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48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8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90Plate chromatography, e.g. thin layer or paper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90Plate chromatography, e.g. thin layer or paper chromatography
    • G01N30/94Develo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薄层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茵陈样品,制备成供试品溶液;(2)将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3.5):(1‑2):1的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进行展开,显色处理后,得到薄层图谱,根据所述薄层图谱对茵陈样品进行质量分析;所述茵陈样品包括茵陈药材、茵陈饮片、茵陈标准汤剂或茵陈配方颗粒。本发明提供的鉴别方法填补了茵陈在氨基酸类成分研究上的空白,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价茵陈加工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提供的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得到的薄层图谱中斑点分离度高,并且颜色清晰。

Description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味微苦微辛,性微寒,入脾、胃、膀胱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等功效,主治黄疸尿少,湿温暑湿,闻疮瘙痒等症。茵陈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萜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
已有报道显示,其具有显著的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茵陈质量标准中薄层鉴别项及含量测定项主要针对有机酸成分绿原酸,因绿原酸既作为定量又作为定性评价指标,无法全面的评价茵陈的质量,例如氨基酸类成分作为机体内第一营养要素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参与构成酶、激素、部分维生素,在调节生理机能、催化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上述方法就无法有效鉴别茵陈中的氨基酸成分。
有报道公开了一种茵陈配方颗粒薄层色谱及导数光谱鉴别,具体方法包括:取茵陈配方颗粒各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残渣加甲醇l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茵陈对照药材1g,加水5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0mL,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l%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7:2: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茵陈配方颗粒薄层色谱及导数光谱鉴别”,孙冬梅,谭志灿等,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22期02卷:42-44页)。但是该方法以茵陈对照药材作为对照,在薄层色谱检测结果中,荧光斑点主要体现在茵陈中萜类成分,以此来定性判断茵陈配方颗粒中的茵陈成分,并没有公开在其他茵陈制剂中的应用,例如茵陈标准汤剂或者茵陈饮片,并且仅用于检测萜类成分,对于氨基酸类成分不能进行有效检测。
还有报道公开了一种茵黄利胆颗粒中大黄、茵陈的薄层色谱鉴别,具体方法包括:取茵黄利胆颗粒样品10g,研细,加水50mL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加乙酸乙酯5mL,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茵陈对照药材2g,加水50mL加热回流4h,滤过,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4:1)为展开剂,晾干后紫外光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茵黄利胆颗粒中大黄、茵陈的薄层色谱鉴别”,陈勇军,黄云祥等,中医学报,2014年,29期11卷:1635-1636页)。该方法是从茵黄利胆颗粒中定性检测茵陈成分,并不能有效检测茵陈配方颗粒中的氨基酸成分,因此无法对茵陈进行更全面的基准评价。
因此,开发一种可以高效、准确的对茵陈制剂中氨基酸成分进行鉴别的方法,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以氨基酸类成分为鉴别点更为全面的对茵陈各类制剂进行质量评价。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薄层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茵陈样品,制备成供试品溶液;
(2)将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3.5):(1-2):1的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进行展开,显色处理后,得到薄层图谱,根据所述薄层图谱对茵陈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所述茵陈样品包括茵陈药材、茵陈饮片、茵陈标准汤剂或茵陈配方颗粒。
本发明提供的薄层鉴别方法可以对于茵陈药材、饮片到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制剂进行质量鉴别,是一个良好的茵陈加工工艺过程稳定性定性评价的方法,并且本发明提供的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得到的薄层图谱中斑点分离度高,并且颜色清晰。
优选地,所述显色处理包括施加显色试剂、加热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显色试剂为茚三酮试剂。
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00-110℃,例如可以为102℃、105℃或108℃等。
优选地,所述供试品溶液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茵陈样品进行提取,过滤,将滤液蒸干,溶解,得到所述供试品溶液。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料液比为1:(30-50),例如可以为1:35、1:40或1:45等,以茵陈样品为1g计,所述提取剂为30-50mL。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的提取剂为甲醇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例如可以为45%、50%或55%等。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超声的方式进行。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时间为20-40min,例如可以为25min、30min或35min等。
优选地,所述溶解使用的溶剂为甲醇。
优选地,所述溶解的料液比为1:(3-5),例如可以为1:3.5、1:4或1:4.5等,以茵陈样品为1g计,溶剂为3-5mL。
上述各项数值范围中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薄层鉴别方法还包括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的步骤,以及采用和供试品溶液相同的鉴别方法,展开得到薄层图谱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对照药材溶液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方法包括:取茵陈对照药材,加水煮沸,过滤,收集滤液进行干燥,得到对照药材浸膏,对所述对照药材浸膏进行提取,过滤,滤液蒸干,溶解,得到所述对照药材溶液。
优选地,所述煮沸的时间为25-35min,例如可以为28min、30min或33min等。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的溶剂为甲醇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例如可以为45%、50%或55%等。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料液比为1:(15-25),例如可以为1:18、1:20或1:23等,以茵陈对照药材为1g计,溶剂为15-25mL。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超声的方式进行。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时间为20-40min,例如可以为25min、30min或35min等。
优选地,所述溶解使用的溶剂为甲醇。
优选地,所述溶解的料液比为1:(3-5),例如可以为1:3.5、1:4或1:4.5等,以茵陈对照药材为1g计,溶剂为3-5mL。
优选地,所述薄层鉴别方法还包括制备对照品溶液的步骤,以及采用和供试品溶液相同的鉴别方法,展开得到薄层图谱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包括脯氨酸、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上述各项数值范围中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薄层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茵陈样品采用甲醇水溶液进行超声提取20-40min,过滤,将滤液蒸干,采用甲醇溶解,得到所述供试品溶液;
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所述提取的料液比为1:(30-50);所述溶解的料液比为1:(3-5);
(2)将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3.5):(1-2):1的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进行展开,施加茚三酮试剂并100-110℃加热,显色得到薄层图谱,根据所述薄层图谱对茵陈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所述茵陈样品包括茵陈药材、茵陈饮片、茵陈标准汤剂或茵陈配方颗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薄层鉴别方法可以对于茵陈药材、饮片到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制剂进行质量鉴别,是一个良好的茵陈加工工艺过程稳定性定性评价的方法,并且本发明提供的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得到的斑点分离度高,并且颜色清晰;
本发明提供的鉴别方法填补了茵陈在氨基酸类成分研究上的空白,本方法与含量测定相结合,可以更全面的对茵陈相关制剂进行物质基准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
图2为实施例2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
图3为实施例3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
图4为实施例4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
图5为实施例5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
图6为对比例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文所用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还可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只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所描述的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地”、“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文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下实施例中试剂或仪器来源如下:
仪器:JY20002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DZKW-4恒温水浴锅(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硅胶G板(Merck KGaA,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烟台市芝罘黄务硅胶开发试验厂);
硅胶G薄层板a:薄层层析硅胶板,厂家:烟台市芝罘黄务硅胶开发试验厂;规格:10×20cm,型号HSG,批次:2019年10月07日;
硅胶G薄层板b:薄层层析硅胶板,厂家:Merck KGaA,规格:20×20cm,型号TLCSilica gel 60,批号HX87183353;
硅胶G薄层板c:薄层层析硅胶板,厂家: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规格:200×100mm,型号HSG,批号20181028;
茵陈对照药材:批号121555-20160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茵陈饮片:批号YP190730-741600-0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茵陈标准汤剂冻干粉:批号BJ190730-741600-0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茵陈配方颗粒:批号KL190730-741600-0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脯氨酸:批号140677-20120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丙氨酸:批号140680-20200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缬氨酸:批号140681-20120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酪氨酸:批号140609-20191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试剂:正丁醇、甲醇、乙醇、乙酸、甲酸均为分析纯。
制备例1
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茵陈饮片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如下:
取茵陈饮片1.0g,加水50mL,煮沸30分钟,滤过,滤液旋干,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过滤,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得到所述茵陈饮片供试品溶液。
制备例2
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茵陈标准汤剂冻干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如下:
取茵陈标准汤剂冻干粉0.5g,研细,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过滤,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得到所述茵陈标准汤剂供试品溶液。
制备例3
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茵陈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如下:
取茵陈配方颗粒0.5g,研细,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过滤,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得到所述茵陈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
制备例4
本制备例提供一种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如下:
分别取脯氨酸、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对照品,加50%甲醇制成1mg/mL的氨基酸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制备例5
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茵陈对照药材溶液,制备方法如下:
取茵陈对照药材1g,加水50mL,煮沸30分钟,滤过,滤液旋干,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过滤,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得到所述对照药材溶液。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茵陈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参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分别吸取制备例1-3的供试品溶液2μL、制备例4得到的对照品溶液各2μL、制备例5得到的对照药材溶液10μL,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a上,以正丁醇-乙酸-水(6:3:2)为展开剂,温度为27℃,湿度为35%进行展开,展距8cm,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显色清晰,薄层鉴别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1-制备例1的供试品,2-制备例2的供试品,3-制备例3的供试品,4-脯氨酸,5-丙氨酸,6-缬氨酸,7-酪氨酸,8-制备例5的对照药材。
由图可知,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并且斑点的分离度较好,颜色清晰,Rf值适中,经方法学验证,此薄层方法可行,可以作为茵陈样品的薄层鉴别方法用于质量分析评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茵陈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控制展开时的温度为4℃,湿度为35%,其余试剂、用量和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1-制备例1的供试品,2-制备例2的供试品,3-制备例3的供试品,4-制备例5的对照药材,5-脯氨酸,6-丙氨酸,7-缬氨酸,8-酪氨酸。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茵陈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控制展开时的温度为27℃,湿度为79%,其余试剂、用量和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1-制备例1的供试品,2-制备例2的供试品,3-制备例3的供试品,4-制备例5的对照药材,5-脯氨酸,6-丙氨酸,7-缬氨酸,8-酪氨酸。
由实施例1-3得到的薄层鉴别图可知,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茵陈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分离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该薄层鉴别方法对温湿度有较好的耐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茵陈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的硅胶G薄层板b进行展开,其余试剂、用量和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1-制备例1的供试品,2-制备例2的供试品,3-制备例3的供试品,4-脯氨酸,5-丙氨酸,6-缬氨酸,7-酪氨酸,8-制备例5的对照药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茵陈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的硅胶G薄层板c进行展开,其余试剂、用量和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1-制备例1的供试品,2-制备例2的供试品,3-制备例3的供试品,4-脯氨酸,5-丙氨酸,6-缬氨酸,7-酪氨酸,8-制备例5的对照药材。
由实施例1、实施例4-5得到的薄层鉴别结果图可知,利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G薄层板对茵陈制剂进行薄层鉴别,其色谱分离效果较好,Rf值适中,实验结果表明,该薄层鉴别方法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薄层板有较好的耐用性。
对比例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茵陈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参照“茵陈配方颗粒薄层色谱及导数光谱鉴别”,孙冬梅,谭志灿等,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22期02卷:42-44页。
分别取供试品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各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 mL使溶解,分别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茵陈对照药材1g,加水5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0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制备例4得到的四种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l%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7:2:1)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得到显色前和显色后的薄层鉴别图如图6所示,图中:1-茵陈饮片供试品,2-茵陈标准汤剂供试品,3-茵陈配方颗粒供试品,4-茵陈对照药材,5-脯氨酸,6-丙氨酸,7-缬氨酸,8-酪氨酸。
如图可知,供试品图谱中,与对照品相同的位置上并无对应斑点,因此说明,采用现有技术常用的方法是无法对茵陈相关制剂中的氨基酸类成分进行有效检测,从而无法对茵陈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茵陈样品,制备成供试品溶液;
(2)将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3.5):(1-2):1的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进行展开,显色处理后,得到薄层图谱,根据所述薄层图谱对茵陈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所述茵陈样品包括茵陈药材、茵陈饮片、茵陈标准汤剂或茵陈配方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处理包括施加显色试剂、加热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显色试剂为茚三酮试剂;
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00-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试品溶液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茵陈样品进行提取,过滤,将滤液蒸干,溶解,得到所述供试品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的料液比为1:(30-50);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的提取剂为甲醇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超声的方式进行;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时间为20-40min;
优选地,所述溶解使用的溶剂为甲醇;
优选地,所述溶解的料液比为1:(3-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鉴别方法还包括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的步骤,以及采用和供试品溶液相同的鉴别方法,展开得到薄层图谱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照药材溶液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方法包括:取茵陈对照药材,加水煮沸,过滤,收集滤液进行干燥,得到对照药材浸膏,对所述对照药材浸膏进行提取,过滤,滤液蒸干,溶解,得到所述对照药材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沸的时间为25-35min;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的溶剂为甲醇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料液比为1:(15-25);
优选地,所述提取采用超声的方式进行;
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时间为20-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使用的溶剂为甲醇;
优选地,所述溶解的料液比为1:(3-5)。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鉴别方法还包括制备对照品溶液的步骤,以及采用和供试品溶液相同的鉴别方法,展开得到薄层图谱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包括脯氨酸、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薄层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茵陈样品采用甲醇水溶液进行超声提取20-40min,过滤,将滤液蒸干,采用甲醇溶解,得到所述供试品溶液;
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所述提取的料液比为1:(30-50);所述溶解的料液比为1:(3-5);
(2)将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3.5):(1-2):1的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进行展开,施加茚三酮试剂并100-110℃加热,显色得到薄层图谱,根据所述薄层图谱对茵陈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所述茵陈样品包括茵陈药材、茵陈饮片、茵陈标准汤剂或茵陈配方颗粒。
CN202310486619.7A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Pending CN116448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619.7A CN116448938A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619.7A CN116448938A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8938A true CN116448938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6619.7A Pending CN116448938A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489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3677B (zh) 赤芍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67387A (zh) 一种炒槐花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CN116448938A (zh) 一种茵陈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1830187B (zh) 一种小柴胡颗粒成品中多药味的快速薄层鉴别方法
CN115575541A (zh) 一种银黄二陈合剂中多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方法
CN112051124A (zh) 一种海龙胶口服液中海龙和/或甘草的快速薄层鉴别方法
CN114740136B (zh) 水田七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3155573B (zh) 枸杞子大极性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07562A (zh) 和胃解毒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3759050B (zh) 一种绵萆薢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及其薄层鉴别方法
CN113514596B (zh) 枸杞子中小极性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24882B (zh) 一种鸡矢藤药材、颗粒及标煎液干粉的快速多信息薄层鉴别方法
CN117571910B (zh) 一种包含当归的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材黄柏的薄层鉴别方法及其应用
CN115436557B (zh) 一种地锦草及其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6087403B (zh) 一种复方罗布麻颗粒中罗布麻叶和菊花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1638300B (zh) 一种泽泻中16-氧代泽泻醇a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3281449B (zh) 小柴胡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6735780A (zh) 木瓜或含有木瓜的药物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及应用
CN117147754A (zh) 一种莲须或其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4814068B (zh) 一种鸡骨草与毛鸡骨草高效薄层鉴别方法
CN117420254A (zh) 一种豨莶草及其制剂、不同基原区分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6165322A (zh) 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5166126A (zh) 一种藿香清胃片的快速薄层鉴别方法
CN117686640A (zh) 绞股蓝配方颗粒、标准汤剂的薄层鉴别方法
CN118033027A (zh) 一种余甘子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