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7901A -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7901A
CN115777901A CN202211564258.5A CN202211564258A CN115777901A CN 115777901 A CN115777901 A CN 115777901A CN 202211564258 A CN202211564258 A CN 202211564258A CN 115777901 A CN115777901 A CN 115777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owder
chili
pepper
mass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42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秋华
姚梦娜
谢昌斌
黄小红
邓增贤
吴冠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Fulint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Fulint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Fulint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Fulint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42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7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7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7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将辣椒制成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将加热至180‑200℃的食用油淋入粗粉中,然后加入中粉,淋入加热至150‑160℃的食用油,再加入细粉,淋入加热至105‑115℃的食用油,降温,得辣椒红油。本发明采用三段式淋油工艺,配合不同粒径的辣椒粉,通过对淋油温度、时间以及辣椒粗细的控制,使辣椒中辣椒素、辣椒红素以及芳香类物质被充分激发释放,又能得到良好的保留,使辣椒红油辣椒香味浓郁,色泽鲜亮,滋味层次感丰富;且在储藏过程中,色泽、辣椒香味、辣度变化小,储藏稳定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消费者普遍喜爱使用调味佐料,其中,辣椒红油以其特有的香味及亮眼的色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制作辣椒红油一般需要五个步骤:选材、淋油、过滤、提取压榨、混合。辣椒红油以色泽鲜亮、辣椒香味浓郁、滋味层次感丰富为佳,其不仅在色泽上能够吸引消费者,而且能增加食欲。为了增加辣椒红油色泽上的鲜艳度以及香味上的浓郁感,较多厂家会添加食用色素以及香精,但其持香时间短,而且加入较多的添加剂也不利于人体健康。且大部分的辣椒红油在储藏过程中,颜色会变暗沉,辣椒香味减淡,储藏稳定性较差。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辣椒红油色泽鲜亮、辣椒香味浓郁、滋味层次感丰富,且在储藏过程中,色泽、辣度变化小,储藏稳定性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辣椒红油色泽鲜亮、辣椒香味浓郁、滋味层次感丰富,且在储藏过程中,色泽、辣度变化小,储藏稳定性强。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具体地,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辣椒粉碎,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
(2)将加热至180-200℃的食用油淋入所述粗粉中,搅拌0.5-3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向所述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所述中粉,然后淋入加热至150-160℃的食用油,搅拌3-6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向所述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所述细粉,然后淋入加热至105-115℃的食用油,搅拌至温度降至60-70℃,静置,得辣椒红油。
在本发明中,过筛所对应的目数按照中国尺寸规格,即每平方厘米面积内的目孔数。其中,5目为4.00mm孔径,10目为2.00mm孔径,20目为0.85mm孔径,40目为0.425mm孔径,60目为0.250mm孔径。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辣椒选自新一代辣椒、二荆条辣椒和子弹头辣椒中的至少两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辣椒为新一代辣椒、二荆条辣椒和子弹头辣椒的组合。其中,二荆条辣椒主要用于增香、增色;新一代辣椒与子弹头辣椒均属于朝天椒中的一种,但各有特点,子弹头辣椒主要用于增辣、增香,新一代辣椒则增加整体辣椒油的层次感,使辣味、香味逐层递进,滋味更丰富,具有层次感。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辣椒为干辣椒。
优选地,所述新一代辣椒与二荆条辣椒、子弹头辣椒的质量比为(2-4):(1-2):(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新一代辣椒与二荆条辣椒、子弹头辣椒的质量比为2:1:2。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粗粉与中粉、细粉的质量比为1:(0.5-2):(0.5-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粗粉与中粉、细粉的质量比为1:(0.8-1.2):(0.8-1.2)。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细粉为20-40目的辣椒粉。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粗粉的质量比为(1-3):1;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粗粉的质量比为(1-2):1;更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粗粉的质量比为(1-1.5):1。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中粉的质量比为(1-3):1;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中粉的质量比为(1-2):1;更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中粉的质量比为(1-1.5):1。
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细粉的质量比为(1-3):1;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更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细粉的质量比为(1-1.5):1。
优选地,在步骤(2)-(4)中,所述食用油为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食用油为豆油和/或菜籽油。
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静置的时间为0.5-2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采用三段式淋油的方式,先将180-200℃的食用油淋入5-10目的粗粉中,通过高油温使辣椒的芳香物质瞬间被激发出来,高油温使部分辣椒略带焦糊味,使产品带有特殊焦香味。然后加入10-20目的中粉,继续淋入150-160℃的食用油,持续的高油温使辣椒内部的辣椒素得到充分的释放,增加产品的风味;油温在经过第一次淋油后,辣椒本身具备温度,降低油温(由180-200℃降低至150-160℃),可以使辣椒素得到较好的释放,且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使辣椒素被破坏。再加入20-60目的细粉,淋入105-115℃的食用油,搅拌至温度降至60-70℃,该阶段进一步降低油温,使辣椒红色得到较好的保留和释放。该方法制备的辣椒红油辣椒香味浓郁、滋味层次感丰富、色泽红亮,且在储藏过程中能保持原有良好的色香味。本发明将辣椒分为三个粗细度,分别与不同油温配合,能够保证辣椒在高温油淋中,不会大量焦糊发黑,也能够使后面低温油淋过程使辣椒素和辣椒红得到充分的释放。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辣椒红油。
具体地,一种辣椒红油,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三段式淋油工艺,配合三种不同粒径的辣椒粉,通过对每次淋油温度、时间以及所加入辣椒粉粗细的控制,使辣椒中辣椒素、辣椒红素以及芳香类物质被充分激发释放,又能得到良好的保留,使制备的辣椒红油辣椒香味浓郁、留香持久,色泽鲜亮,滋味层次感丰富;且在储藏过程中,色泽、辣椒香味、辣度变化小,储藏稳定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现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试剂或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
实施例1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2Kg四川二荆条辣椒、4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1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豆油加热至190℃,淋入粗粉中(豆油与粗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2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55℃,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中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中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4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将豆油加热至110℃,向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实施例2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3Kg四川二荆条辣椒、3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2:1.2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豆油加热至200℃,淋入粗粉中(豆油与粗粉的质量比为1.5:1),搅拌2.5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50℃,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中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中粉的质量比为1.5:1),搅拌3.5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将豆油加热至115℃,向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5:1),搅拌至温度降至65℃,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实施例3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3Kg四川新一代辣椒、5Kg四川二荆条辣椒、3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1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豆油加热至180℃,淋入粗粉中(豆油与粗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2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05℃,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中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中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4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将豆油加热至110℃,向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实施例4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2Kg四川二荆条辣椒、4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3:1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豆油加热至190℃,淋入粗粉中(豆油与粗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2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55℃,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中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中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4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将豆油加热至110℃,向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对比例1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2Kg四川二荆条辣椒、4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1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粗粉和中粉混合得混合粉,将豆油加热至190℃,淋入其中(豆油与混合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6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10℃,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对比例2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2Kg四川二荆条辣椒、4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1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粗粉和中粉混合得混合粉,将豆油加热至155℃,淋入其中(豆油与混合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6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10℃,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对比例3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2Kg四川二荆条辣椒、4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1称取粗粉、中粉和细粉;
(2)将豆油加热至170℃,淋入粗粉中(豆油与粗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2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30℃,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中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中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4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将豆油加热至100℃,向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对比例4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Kg四川新一代辣椒、2Kg四川二荆条辣椒、4Kg贵州子弹头辣椒的干辣椒,进行混合、粉碎,然后进行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和10-30目的细粉;按质量比为1:1称取粗粉和细粉;
(2)将豆油加热至190℃,淋入粗粉中(豆油与粗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2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将豆油加热至110℃,向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细粉,然后淋入加热后的豆油(豆油与细粉的质量比为1.2:1),搅拌至温度降至70℃,静置1小时,得辣椒红油。
产品效果测试
(1)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刚制备的辣椒红油的过氧化氢值和色价E进行测定,以及对于40℃放置1、3个月的辣椒红油进行测试。过氧化氢值的具体方法参照GB5009.227-2016第一法,色价E参考GB 1886.34。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98598674000007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4制备的辣椒红油色泽红亮,色价高,在高温储藏过程中,过氧化氢值变化较小,色价基本无变化;在高温放置3个月后辣椒红油仍然能够保持较高品质,颜色鲜亮,不会出现暗沉或变淡的情况。对比例改变了三段式淋油工艺,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辣椒油的色泽,其中对比例1中辣椒油影响最大。对比例1制备的辣椒红油因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高温淋油(190℃,6min),导致辣椒油因部分烧糊而颜色发暗,且在放置过程中过氧化氢值上升明显,颜色也会进一步变暗沉。
(2)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刚制备的辣椒红油的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斯克维尔指数进行测定,并计算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以及对于40℃放置3个月的辣椒红油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参照GB/T21266-2007。测试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 0个月时辣椒红油的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斯克维尔指数、辣度
Figure BDA0003985986740000072
Figure BDA0003985986740000081
由表2可知,实施例1-4制备的辣椒红油的辣椒素含量较高,辣度高于对比例制备的辣椒红油,本发明采用的三段式淋油方式有利于辣椒素得到充分释放,以及良好保留。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含有较多二荆条辣椒,能够增香增色,但其辣度有所降低。实施例4中中粉含量高,辣椒素释放量不及实施例1。对比例1制备的辣椒红油因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高温淋油(190℃,6min),导致辣椒素破坏较为严重,并产生糊味,影响辣度。对比例2、3较少高温淋油过程或者降低了三次淋油的温度,使辣椒素并未得到充分释放,辣椒素含量较低。对比例4中不含细粉,辣椒素的释放量相对较少,辣度降低。
表3 3个月时辣椒红油的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斯克维尔指数、辣度
Figure BDA0003985986740000082
对比表2和表3可知,实施例1-4制备的辣椒红油在放置过程中,辣椒素含量变化较小,辣度变化小。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4中高温储藏过程中,辣度减少明显。
(3)感官评价
选30名具备食品感官评定经验的人员,分别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的辣椒红油进行感官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颜色、气味与滋味,具体打分规则如下:
颜色:颜色红亮,打8.5-10分;颜色较暗沉或较淡,打5.5-8分;颜色暗沉、出现褐色,或颜色淡,打0-5;打分可精确到0.2分。
气味:辣椒香气浓郁,打8.5-10分;辣椒香味较淡或有隐约糊味,打5.5-8分;辣椒香味淡甚至无或辣椒糊味重,打0-5;打分可精确到0.2分。
滋味:辣椒香味浓郁、油香味厚重、层次感丰富,打8.5-10分;辣椒香味较浓郁、油香味较厚重、有一定层次感,打5.5-8分;辣椒香味淡、油香味不明显,甚至出现明显不是刺激性,口感单一,打0-5;打分可精确到0.2分。
感官评定后,计算各组打分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感官评价表
项目 颜色 气味 滋味
实施例1 9.8 9.7 9.8
实施例2 9.6 9.5 9.8
实施例3 9.8 9.6 9.2
实施例4 9.5 9.0 9.1
对比例1 7.9 7.0 4.8
对比例2 9.2 7.5 7.8
对比例3 8.7 8.3 8.2
对比例4 8.5 7.4 7.6
此外,进一步对储藏3个月后的辣椒红油进行感官评价,实施例1-4制备的辣椒红油,其在颜色、气味和滋味上变化较小,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色泽、香味和滋味。
由感官评定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4制备的辣椒红油在颜色、气味和滋味上明显优于对比例1-4,其中实施例1、2制备的辣椒红油得分均较高,其颜色红亮、辣椒香气浓郁,品尝时辣椒香味浓郁、油香味厚重、层次感丰富。实施例3因为加入更多的二荆条辣椒,其色泽、香味佳,但辣椒香味略次于实施例1、2。实施例4因为中粉较多,辣椒素释放较少,辣椒香味层次感不如实施例1、2。对比例1因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高温淋油(190℃,6min),存在明显烧焦情况,其色泽暗沉,焦糊味明显,滋味差。对比例2制备的辣椒油,仅采用两段式淋油,不采用高温淋油(190℃),其香味未被完全激发,辣椒香味不足。对比例3虽然也具有三次淋油,但均采用较低的温度淋油,香味激发程度不够,辣椒没达到焦香阶段,整体的风味降低。对比例4仅采用两种辣椒粉,辣椒油的辣椒香味的层次感不足。
由以上试验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辣椒红油,其颜色红亮、辣椒香气浓郁,油香味厚重,层次感丰富,且在储藏过程中过氧化氢值、辣度、色价等变化小,具有优异的储藏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辣椒粉碎,筛分,得到5-10目的粗粉、10-20目的中粉和20-60目的细粉;
(2)将加热至180-200℃的食用油淋入所述粗粉中,搅拌0.5-3min,得一次淋油辣椒;
(3)向所述一次淋油辣椒中加入所述中粉,然后淋入加热至150-160℃的食用油,搅拌3-6min,得二次淋油辣椒;
(4)向所述二次淋油辣椒中加入所述细粉,然后淋入加热至105-115℃的食用油,搅拌至温度降至60-70℃,静置,得辣椒红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辣椒选自新一代辣椒、二荆条辣椒和子弹头辣椒中的至少两种;优选地,所述辣椒为新一代辣椒、二荆条辣椒和子弹头辣椒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一代辣椒与二荆条辣椒、子弹头辣椒的质量比为(2-4):(1-2):(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粗粉与中粉、细粉的质量比为1:(0.5-2):(0.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粗粉与中粉、细粉的质量比为1:(0.8-1.2):(0.8-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粗粉的质量比为(1-3):1;优选地,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粗粉的质量比为(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中粉的质量比为(1-3):1;优选地,所述食用油与所述中粉的质量比为(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细粉的质量比为(1-3):1;优选地,所述食用油与所述细粉的质量比为(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4)中,所述食用油为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辣椒红油,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211564258.5A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777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4258.5A CN115777901A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4258.5A CN115777901A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7901A true CN115777901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1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4258.5A Pending CN115777901A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79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4040A (zh) * 2022-09-20 2022-12-09 代代田(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辣椒油、辣椒红油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6977A (zh) * 2015-02-06 2015-06-10 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1126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四川味道世家食品有限公司 辣椒红油生产工艺
CN109287768A (zh) * 2018-09-25 2019-02-01 四川李记酱菜调味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轮提取工艺制备辣椒红油的方法
CN10998420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辣椒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52939A (zh) * 2020-09-24 2021-02-12 遂宁市全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卤味红油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6977A (zh) * 2015-02-06 2015-06-10 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1126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四川味道世家食品有限公司 辣椒红油生产工艺
CN10998420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辣椒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7768A (zh) * 2018-09-25 2019-02-01 四川李记酱菜调味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轮提取工艺制备辣椒红油的方法
CN112352939A (zh) * 2020-09-24 2021-02-12 遂宁市全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卤味红油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学校: "《中国辣椒》", vol. 1, 中国农业出版社, pages: 35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4040A (zh) * 2022-09-20 2022-12-09 代代田(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辣椒油、辣椒红油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7171B (zh) 一种多组份辣椒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0912B (zh) 一种辣椒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1311A (zh) 一种香辣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77901A (zh) 一种辣椒红油的制备方法
CN104432468B (zh) 一种含有天然色素的烟草薄片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39157A (zh) 调味海苔的制造方法
CN110122840A (zh) 一种微发酵型酱香麻辣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65030A (zh) 辣椒油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06918A (zh) 一种酸菜鱼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71321B (zh) 一种腌腊风味酱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101293A (ko) 착향소금 제조방법
CN1077777C (zh) 油发香辣椒生产方法
JP2009000029A (ja) 植物エキス入りマヨネーズの製造方法
CN111034977A (zh) 一种辣椒面及其制备方法
KR100380576B1 (ko) 간식용 조미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089595A (zh) 老鹰茶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KR20090116191A (ko) 기능성 복합조미 소금
CN112753977A (zh) 一种花生芽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94119B (zh) 一种炝香辣椒红油制备方法及辣椒油调料食品
KR101149313B1 (ko) 카레맛 향미유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0651835A (zh) 一种辣椒油及其制备工艺
JP5129671B2 (ja) サラシア属植物の葉の粉砕物を配合した麺類
CN110973560A (zh) 一种山核桃蘸水酱料及其制作工艺
KR100239213B1 (ko) 향미와 유색미를 이용한 곡차(穀茶)의 제조방법
CN110710578A (zh) 一种海苔香龙井茶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