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1281A -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1281A
CN115461281A CN202180029226.2A CN202180029226A CN115461281A CN 115461281 A CN115461281 A CN 115461281A CN 202180029226 A CN202180029226 A CN 202180029226A CN 115461281 A CN115461281 A CN 115461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ing bag
long film
film
length
righ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92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61281B (zh
Inventor
海津大
林宽之
末冈正章
森冈舜
室屋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r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r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109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96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40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96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97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96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309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38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30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380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r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r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61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1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61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1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02Feeding or positioning sheets, blanks or webs
    • B31B70/10Feeding or position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9/00Sack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fabrics; Flexible containers of open-work, e.g. net-like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1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6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效率优异的包装袋的制造系统。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袋的制造系统,具备膜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底部插入装置、底部密封装置、横向密封装置、以及分割装置,所述膜供给装置供给彼此相对的前面长膜和背面长膜,所述搬送装置构成为搬送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所述底部插入装置、所述底部密封装置、所述横向密封装置、所述分割装置沿所述搬送的方向依次配置,所述底部插入装置在插入开始位置开始将底部长膜插入到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之间,在比所述插入开始位置靠下游侧的插入结束位置完成所述底部长膜的插入,所述底部密封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底部长膜分别熔接于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所述横向密封装置以使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彼此熔接的方式形成在与所述搬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密封部,所述分割装置沿所述横密封部分割所述前面长膜、所述背面长膜。以及所述底部长膜。

Description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袋状而成的自立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本发明的包装袋适用于填充液体物质、固体物质以及由它们的混合物质组成的煮熟袋装食品等内容物,且适用于用微波炉等进行加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第1观点)
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其是在两缘相互熔接的前面膜和背面膜之间以折叠状态插入底面膜,且该底面膜与前面膜和背面膜熔接而构成的包装袋。
(第2~第5观点)
一种填充了煮熟袋装食品等内容物的包装袋,其可以用微波炉等在自立的状态进行加热。例如,专利文件2的包装袋具有自立稳定性,所以在店内的陈列效果优异。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0-327046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5-306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第1观点)
如专利文件1这种结构的包装袋需要将前面膜、背面膜、底面膜相互熔接,制造起来费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制造效率优异的包装袋的制造系统。
(第2观点)
另一方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侧部处,前面膜和背面膜熔接,通过将中央部下端向前后方向敞开,可以形成底部并使其站立的包装袋中,还具有改善自立稳定性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通过将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敞开,以形成底部从而使其站立的包装袋,改善其自立稳定性。
(第3观点)
另一方面,考虑将去除比开封部靠上侧的切取部而得到的容器状的主体部当做食用内容物时的餐具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开封部的开口立即关闭的问题,在使用者便利性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微波炉用包装袋,当被用作餐具时,使用者的便利性高。
(第4观点)
另一方面,考虑将去除比开封部靠上侧的切取部而得到的容器状的主体部当做食用内容物时的餐具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开封时难以开口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微波炉用包装袋,其在开封时容易打开,使用者的便利性高。
(第5观点)
另一方面,考虑将去除比开封部靠上侧的切取部而得到的容器状的主体部当做食用内容物的餐具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微波炉加热会导致难以把持包装袋,在使用者便利性方面存在改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微波炉用包装袋,当其被用作餐具时,使用者容易把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1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袋的制造系统,具备膜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底部插入装置、底部密封装置、横向密封装置、以及分割装置,所述膜供给装置供给彼此相对的前面长膜和背面长膜,所述搬送装置构成为搬送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所述底部插入装置、所述底部密封装置、所述横向密封装置、所述分割装置沿所述搬送的方向依次配置,所述底部插入装置在插入开始位置开始将底部长膜插入到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之间,在比所述插入开始位置靠下游侧的插入结束位置完成所述底部长膜的插入,所述底部密封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底部长膜分别熔接于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所述横向密封装置以使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彼此熔接的方式形成在与所述搬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密封部,所述分割装置沿所述横密封部分割所述前面长膜、所述背面长膜、以及所述底部长膜。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系统,由沿膜的搬送方向配置的各种装置可以依次进行制造包装袋所需的各种工序,从而能够有效率地制造包装袋。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所述制造系统的所述底部插入装置在所述底部长膜折叠成V字状的状态下进行所述插入,所述底部长膜的未折叠的状态下的宽度为W,所述插入开始位置和所述插入结束位置的距离为W的10倍以上。
优选所述制造系统的所述搬送装置在所述插入开始位置与所述底部密封装置之间具备夹持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的辊对,所述辊对配置成不夹持所述底部长膜。
优选所述制造系统的所述前面长膜具备在前面上部和前面下部彼此折返的状态下重合而成的重合部熔接而成的合掌部,所述横向密封装置具备多个夹持并熔接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的密封条对,所述多个密封条对中的至少1个夹持在所述前面长膜与所述背面长膜之间夹住所述底部长膜的底部区域和形成所述合掌部的合掌区域,且不夹持所述底部区域与所述合掌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第2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立式的包装袋。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为袋状而成,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前面部、以及背面部,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彼此相对,且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所述底面部、所述前面部、所述背面部彼此熔接形成所述袋状,所述包装袋构成为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端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打开得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侧部的下端的侧部下端大,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侧部下端具备后退部,所述后退部是在平面视图中相对于沿所述中央部下端的缘部的基准线向上侧后退的部位,所述包装袋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后退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L/L1≥0.05。
通过这样的结构,包装袋的下端向前后方向展开的部分与载置面接触,从而可以改善自立稳定性。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所述长度L1和所述长度L进一步满足如下关系:L/L1≤0.4。
优选在所述包装袋的侧部下端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的固定部,所述后退部形成在比所述固定部更靠下侧。
优选所述后退部以不干扰所述固定部的方式形成于比所述固定部更靠下侧。
优选所述包装袋的下端设置有熔接所述底面部和所述前面部,以及熔接所述底面部和所述背面部的下端熔接部,所述下端熔接部具备在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为直线状的中央部和从所述中央部的两端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中央部的上端的倾斜部的角度θ1的数值为30度以上。
优选所述长度L相对于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中央部的边界到所述包装袋的端部的长度L5,是L/L5≥0.5。
优选具备排出在所述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释放密封部。
(第3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立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为袋状而成,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和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周面部,所述周面部具备用来开封所述包装袋的开封部和用来维持所述开封部的开口的加强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凭借形成在包装袋的周面部的加强部,可以维持展开开口,从而便于取出内容物。由此,当作为餐具使用时,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所述加强部是对所述周面部施加热历程而形成的热历程痕迹。
优选所述周面部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和背面部,所述加强部形成在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的至少一者上。
优选所述加强部形成为在所述前面部或所述背面部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呈线对称。
优选所述加强部形成为从所述开口的周缘部向所述中心线方向倾斜。
(第4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立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袋状而成,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和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周面部,所述周面部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和背面部,所述底面部与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彼此熔接形成所述袋状,所述包装袋构成为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端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侧部的下端的侧部下端打开得大,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中央部下端具备后退部,所述后退部是在平面视图下相对于沿所述侧部下端的基准线向上侧后退的部位。
通过这样的结构,开封后的下端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确保接地,在该状态下,下端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施加载荷,左右方向的端部向内侧倾斜。由此,左右方向端部的上端彼此靠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前后展开。这样,开封时容易开口,使用者的便利性得以提高。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所述后退部述后退部形成为弯曲形状。
优选所述后退部形成为梯形。
优选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后退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L/L1≥0.5。
优选所述周面部具备用来开封的所述包装袋的开封部,从所述包装袋的下端到所述开封部的长度为H1,所述后退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H,H/H1≥0.05。
(第5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炉用包装袋,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袋状而成,具备所述膜彼此熔接的熔接部、设置在所述熔接部的外侧用来让使用者把持的所述包装袋的把持部,从所述熔接部的内侧缘部到所述把持部的外侧端部的长度为2cm以上。
通过这样的结构提供一种包装袋,其在熔接部的外侧设置有把持部,当包装袋加热后,依旧可以把持把持部。即,作为餐具使用时,使用者容易把持。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和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周面部,所述周面部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和背面部,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在沿上下方向形成的1对侧端熔接部被熔接,所述把持部设置在所述1对侧端熔接部的至少一者的外侧。
优选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把持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L/L1≥0.1。
优选所述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包装袋的下端。
优选从所述包装袋的下端到所述开封部的长度为H2,所述把持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H,H/H2≥0.1。
附图说明
在图1中,图1A是在本发明(第1观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袋1内收容了内容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开封状态下的包装袋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截面图。
图4是构成底面部2的底部膜20a的立体图。
在图5中,图5A是包装袋1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敞开状态下的底面部2的放大图,图5B是图2的包装袋1下端附近的详细图。
在图6中,图6A是周壁长膜40的侧视图,图6B表示的是切断周壁长膜40一部分后的状态。
在图7中,图7A表示的是在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之间插入了V字状的底部长膜42后的状态,图7B表示的是底部长膜42分别熔接在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后的状态。
图8表示的是从图7B的状态形成横密封部45后的状态。
图9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袋1的制造系统30的一部分,其中,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主视图。
图10表示图9下游的制造系统30的一部分,其中,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主视图。
图11表示图10下游的制造系统30的一部分,其中,图11A是俯视图,图11B是主视图。
图12表示图11下游的制造系统30的一部分,其中,图12A是俯视图,图12B是主视图。
在图13中,图13A是本发明(第2观点)一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1内收容密封内容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B是开封状态下的包装袋1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在图15中,图15A是构成底面部2的底部膜20a的立体图,图15B周壁膜20b的侧视图。
在图16中,图16A是切断周壁膜20b的一部分,并在切断处插入底部膜20a后的状态的图,图16B是表示熔接周壁膜20b和底部膜20a制造包装袋1的样子的图。
在图17中,图17A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敞开后的状态下的底面部2的放大图,图17B是图14中区域D的放大图。
在图18中,图18A是将作为比较例的包装袋V以开封状态载置在载置面B后的样子的图,图18B是表示包装袋1以开封状态下载置在载置面B后的样子的图。
在图19中,图19A是在本发明(第3观点)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袋1内收容内容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B是开封状态下的包装袋1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中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在图21中,图21A是周壁膜20b的侧视图,图21B是切断周壁膜20b的一部分后,在切断处插入底部膜20a后的状态的图。
在图22中,图22A是表示熔接周壁膜20b和底部膜20a制造包装袋1的样子的图,图22B是向前面部3与背面部4之间插入缓冲材料26,并施加热历程时的图。
在图23中,图23A是包装袋1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敞开后的状态下的开口7的放大图,图23B是主体部6的详细图。
图24是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图25是第3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图26是第4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在图27中,图27A是本发明(第4观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袋1内收容了内容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B是开封状态下的包装袋1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在图29中,图29A是包装袋1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敞开后的状态下的底面部2的放大图,图29B是图28的包装袋1下端附近的详细图。
在图30中,图30A是作为比较例的包装袋V开封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0B是包装袋1开封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图32是在本发明(第5观点)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内收容了内容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3是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在图34中,图34A是包装袋1开封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4B是表示将把持部95卷起以便于把持后的状态的图。
图35是构成底面部2的底部膜20a的立体图。
在图36中,图36A是包装袋1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敞开后的状态下的底面部2的放大图,图36B是图33的包装袋1下端附近的详细图。
图37是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立体图。
图38是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
图39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1得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所示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种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各特征独立构成本发明。在以下各观点中所公示的特征可以在各观点中相互组合。
(第1观点)
1.包装袋1
首先,对由本发明的包装袋1的制造系统30制造的包装袋1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包装袋1是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的自立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包装袋1具备底面部2和从底面部2立起设置的周面部21。周面部21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3和背面部4。前面部3与背面部4在其左右方向的端部(在下文中,称之为“侧端”)处相互熔接。底面部2与前面部3和背面部4熔接(热封)。由此,底面部2和前面部3通过与背面部4相互熔接,使得膜形成袋状。应予说明,如图1A所示,当在内部收容内容物时,在包装袋1的上端设置上端熔接部22,将包装袋1密封。
在本说明书中,以图2的上下左右作为包装袋1的上下左右进行说明。具体而言,是将底面部2侧作为背面,将前面部3(和背面部4)侧作为前面。此外,将前面部3设置在面前时的左右作为包装袋1的左右。将前面部3侧作为前侧,将背面部4侧作为后侧。
前面部3具备前面下部3a和前面上部3b。前面下部3a与底面部2熔接。如图3所示,前面下部3a和前面上部3b相互折返,在该状态下,使前面下部3a和前面上部3b的内表面彼此重叠形成合掌部10,在该合掌部10处面下部3a和前面上部3b熔接。
如图1~图3所示,在包装袋1的周面部21设置有开封部24。开封部24是用来开封包装袋1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封部24具备作为撕开周面部21时的起点的撕裂开始部24a和印刷有用来表示切取开封位置的部位的线的切取线24b。包装袋1可以通过以撕裂开始部24a作为起点撕开周面部21的方式来进行开封,也可以通过用剪刀等切断工具并沿着切取线24b切断周面部21的方式来进行开封。撕裂开始部24a是使周面部21的撕裂变得容易的部位,例如由缺口或切口构成。可省略撕裂开始部24a和切取线24b中的一者。此外,开封部24也可以构成为能开封包装袋1的其他结构。例如,可以取代切取线24b,在周面部21的周向上延伸设置半切线,或在周面部21的周向上延伸设置带状膜。带状膜熔接在周面部21上,通过抓住带状膜的端部并进行拉拽,可以沿带状膜将周面部21撕扯开。
以开封部24作为边界,包装袋1具备上下方向上的前面的切取部5和背面的主体部6。在开封部24处,沿周向撕开周面部21,可以去除比开封部24更靠近前面的切取部5,以获得容器状的主体部6。如图1B所示,主体部6上形成有开口7。主体部6可用作食用包装袋1内的内容物时的餐具。
开封部24设置在比合掌部10更靠近底面部2的位置。即,合掌部10设置在切取部5。由此,当在开封时去除切取部5后,合掌部10也会一起被去除。因此,在食用内容物时,合掌部10不会造成妨碍。
图2是表示包装袋1的平面视图。作为平面视图是指:在包装袋1内不含有内容物的状态下,将包装袋1平铺,并在该状态下从与包装袋1的前面部3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视图。如图2所示,包装袋1形成为以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呈线对称。
包装袋1上形成有蒸汽释放密封部11。蒸汽释放密封部11设置于合掌部10。蒸汽释放密封部11是比其他熔接部熔接强度低的熔接部。当对包装袋1进行加热,在内部产生蒸汽造成包装袋1内压上升时,蒸汽释放密封部11随之形成蒸汽流路。包装袋1内的蒸汽从蒸汽释放密封部11向外部排出。蒸汽释放密封部11通过端部密封部19连接到侧端熔接部12。
切取部5上下方向上的长度H1例如可以是6~10cm。主体部6的上下方向的长度H2例如是6~14cm,优选是12cm以下,更优选是10cm以下。若远大于该数值,则难以取出内容物。H1具体例如是6、6.5、7、7.5、8、8.5、9、9.5、10cm,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H2具体例如是6、7、8、9、10、11、12、13、14cm,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长度H2优选比从底部膜20a的中央线E到下端的长度H3长,更优选比H3长2cm以上。(H2-H3)的数值例如是2~8cm,具体例如是2、3、4、5、6、7、8cm,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当(H2-H3)的数值低于2cm时,打开包装袋1后周壁的高度变低,会限制内容物的量。
在包装袋1的侧端设置有熔接前面部3和背面部4的侧端熔接部12。由此,前面部3和背面部4在前后方向上被固定。此外,在包装袋1的下端还设置有熔接底面部2和前面部3,以及底面部2和背面部4的下端熔接部13。
下端熔接部13是设置在比中央线E更靠下端侧的熔接部,其在包装袋1的侧端和下端(图2中用点划线围绕的区域)处熔接底面部2和前面部3、以及底面部2和背面部4。
包装袋1是通过将在如图4所示的中央线E处弯折成V字形的底部膜20a插入到前面部3与背面部4之间制造而成的。从底部膜20a的中央线E至下端的长度H3优选为3~6cm,更具体而言是3、3.5、4、4.5、5、5.5、6(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4.5cm。如上所述,主体部6也可用作餐具,所以其尺寸优选为餐具的尺寸。在底部膜20a的两端形成切口R。
从底部膜20a的中央线E到切口R下端长度r1优选为1~3cm,更具体而言是1、1.5、2、2.5、3(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2.5cm。
切口R的直径优选为1~4cm,更具体而言是1、1.5、2、2.5、3、3.5、4(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2cm。
如图5A所示,包装袋1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端(在下文中称之为“中央部下端”)处在前后方向上打开得比左右方向上的侧部的下端(在下文中称之为“侧部下端”)大。这是因为在形成于底部膜20a的切口R处,前面部3与背面部4直接熔接,构成了在前后方向上固定前面部3和背面部4的固定部15的原因。应予说明,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打开,底面部2的中央线E会被拉向包装袋1的背面。
如图5B所示,下端熔接部13具备1对倾斜部13a和中央部13b。倾斜部13a是从包装袋1的侧端朝向中央部下端倾斜地(斜面)熔接的部分。由此,通过设置倾斜部13a,从中央线E到下端熔接部13的距离在从侧端朝向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方向上逐渐变大(W1<W2)。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在侧部下端处形成孔洞。
中央部13b设置在1对倾斜部13a间,且形成为直线状。通过将中央部13b设置成直线状,能够容易地将主体部6用作餐具。
在倾斜部13a的外侧设置有气袋14。气袋14形成为三角形状,是在下端熔接部13熔接时没有完全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残留的空间。通过设置气袋14,下端熔接部13内的残留空气汇集到气袋14中,从而提高了熔接的强度。
包装袋1下端处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1优选为15~25cm,更优选为18cm以上。更具体而言是15、16、17、18、19、20、21、22、23、24、25(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20cm。若将它做得25cm比大太多,则有可能会超出微波炉的转盘。但是,扁平式的面向微波炉的包装袋的话,则不限制。
倾斜部13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2优选为3~6cm,更具体而言是3、3.5、4、4.5、5、5.5、6(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4cm。若将它做得过小,则难以在前后方向上完全打开中央部下端。
中央部13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3优选为5~15cm,更优选为8cm以上。更具体而言是5、6、7、8、9、10、11、12、13、14、15(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10cm。通过这样设定L3的数值,当底面部2沿前后方向展开时,前面部3与背面部4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大,从而能够扩大开口7。
包装袋1内侧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4优选为10~23cm,更具体而言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18cm。
从中央线E到中央部13b上端的长度W2优选为3~6cm,更具体而言是3、3.5、4、4.5、5、5.5、6(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将它做成4cm。应予说明,长度W2优选做成与倾斜部13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2相同的长度。
应予说明,中央部13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3是相对于从中央线E到中央部13b上端的长度W2优选为2≤L3/W2≤3,更具体而言是2.0、2.2、2.4、2.6、2.8、3.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通过该方式,在沿前后方向打开底面部2时,与载置面接触的底面可以设置得较广。
从中央线E到中央部13b上端的长度W2相对于倾斜部13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2优选为0.5≤W2/L2≤1.7,更具体而言是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中的任一数值,优选为此处所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为0.8≤W2/L2≤1.2,进一步优选为0.9≤W2/L2≤1.1。若W2/L2小,则前面部3与背面部4容易在开封时开口7处靠近,作为餐具使用时的便利性降低。相反,若W2/L2大,则在沿前后方向展开底面部2时,在比倾斜部13a更靠近内侧处产生褶皱,取出内容物时产生障碍。
从中央线E到固定部15上端的高度H4相对于从中央线E到下端的长度H3优选为H4/H3≥0.2。优选为0.5≥H4/H3≥0.2,更具体而言,H4/H3的数值是0.20、0.25、0.30、0.35、0.40、0.45、0.5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这样,通过确保从中央线E到固定部15的高度H4,能够让开口7可靠地沿前后方向打开。
相对于中央部13b上端的倾斜部13a的角度θ的数值优选为30度~60度,更具体而言是30、35、40、45、50、55、60(单位:度)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将其做成45度。通过将倾斜部13a的角度θ做成比30度大,可以确保包装袋1的侧端的附近区域N2间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n,且确保包装袋1的大底面,从而可以提高包装袋1的自立稳定性(参照图5A)。同时,可以让开口7沿前后方向形成开口的状态,所以提高了作为餐具使用时的便利性。
构成周面部21的膜和构成底面部2的膜优选为是具有基材层和密封层的积层膜,更优选在基材层与密封层之间具备粘合层和印刷层。
基材层配置成露出于包装袋1的外表面,密封层配置成露出于包装袋1的内表面。通过让密封层彼此熔接(热封),来形成熔接部。
基材层由强度优异且具有高耐冲击性的材料形成。作为基材层可以使用聚酰胺、聚烯烃、聚乙烯、聚酯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沉积二氧化硅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沉积氧化铝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拉伸尼龙膜、拉伸聚丙烯膜、或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共挤共拉伸膜等。作为构成基材层的膜,优选在MD方向(制造时的膜的流动方向)具有直线切断性的膜。在成为最外层的基材层中可以混合抗菌、抗病毒剂(银离子等)。特别是在基材层中混炼渗出型抗菌、抗病毒剂的话,在用微波炉加热至高温时,基材层表面的抗菌、抗病毒处理得以促进,从微波炉取出时,卫生性良好。
粘合层是用来使基材层和密封层彼此积层的方式进行粘合的层。作为粘合方法,可以将聚乙烯等用作粘合层来进行挤出层压,或者也可以将聚乙酸乙烯类粘合剂、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乙烯共聚物类粘合剂、纤维素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聚酰胺类粘合剂、氨基树脂类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等作为粘合材料的干式层压。
密封层可由熔接性优异的树脂形成。作为密封层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等聚烯烃类树脂形成,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无拉伸聚丙烯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构成密封层的膜优选具有MD方向的直线切断性的膜。
作为包装袋1的最内面的密封层可以进行易滑落处理。易滑落处理是提高滑落性的处理,可以通过在密封层中混合或涂覆润滑材料、或对包装袋1的最内面进行拒水拒油处理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提高附着在包装袋1内面上的内容物的滑落性。优选在开封部24附近对切取部5实施易滑落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放倒包装袋1的状态下对包装袋1进行加热后,内容物可能会移动到封部24或切取部5,出现在包装袋1开封时会弄脏手或剪刀的情况,但实施了易滑落处理厚的包装袋1中,当包装袋1直立时,内容物会落到底部,因此可以防止出现包装袋1开封时弄脏手或剪刀的情况。易滑落处理可以在制造膜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制造袋的过程中进行。
举例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层的结构为:拉伸尼龙(25μm)/印刷层/粘合层(干式层压)/密封层:LLDPE(60μm)。应予说明,在基材层与密封层之间可以设置中间层。作为中间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等膜、或在它们上涂覆有聚偏二氯乙烯的膜以及沉积有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物的膜、或聚偏二氯乙烯等膜等。
应予说明,构成底面部2的膜优选随着温度上升拉伸弹性模量降低的膜。在这种情况下,加热包装袋1后,膜软化,包装袋1的中央部下端容易在前后方向上打开。设构成底面部2的膜的在23.5℃以及100℃下的TD方向(与包装袋1的前后方向相对应)的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M1、M2。拉伸弹性模量可基于JIS K 7127进行拉伸试验求得。拉伸的试验速度设置为50mm/min,试验用的哑铃形状为5号形状。
M1优选为600~1400MPa,更优选为800~1200MPa。M1具体例如可以是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MPa,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M2优选为200~600MPa,更优选为300~500MPa。M2具体例如可以是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MPa,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M1/M2的数值例如是1.2~4,优选是1.5~3。该数值具体例如是1.2、
1.5、2、2.5、3、3.5、4,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构成周面部21的膜可以使用与构成底面部2的膜具有相同物性的膜,也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物性的膜。
2.包装袋1的制造方法的概要
以下,参照图6~图7,对包装袋1的制造工序的概要进行说明。以下制造工序沿生产线一边搬送各种膜一边实施。
首先,如图6A所示,将1张周壁长膜40的端部的内面彼此重合形成重合部10a,如图6B所示,熔接重合部10a形成合掌部10,在其余部分形成椭圆状的环C。在合掌部10上形成与图2相同形状的蒸汽释放密封部11和端部密封部19。由此,可以得到彼此相对的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周壁长膜40是在图6A的纸面垂直方向(搬送方向)上连续延伸的长条状的膜,通过卷取膜卷来供给。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是在图6A的纸面垂直方向(搬送方向)上连续延伸的长条状的膜。代替加工周壁长膜40以获得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也可以从不同的膜卷单独供给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
随后,如图6B所示,切断环C的一端(下端)C1。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在另一端(上端)C2虽然彼此连结,但此时,也可以在另一端C2,分离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
接下来,如图7A所示,从一端C1侧向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之间插入底部长膜42。底部长膜42是在图7A的纸面垂直方向(搬送方向)上连续延伸的长条状的膜。在底部长膜42上,与插入前,形成作为底部膜20a的切口R的圆形的开口部46(如图8所示)。
然后,如图7B所示,将底部长膜42分别熔接在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上。由此,可以形成与图2相同形状的下端熔接部13。
然后,如图8所示,将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以与图5B的长度L1相同的间距熔接,形成沿与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的搬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密封部45。横密封部45的宽度是侧端熔接部12的宽度的2倍。
然后,在另一端C2,分离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使上端开口。
然后,将前面长膜43、背面长膜44和底部长膜42沿横密封部45分割。该分割优选在横密封部4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进行。这样可以获得如图2所示的包装袋1。
3.包装袋1的制造系统30
接下来,使用图9~图1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制造系统30进行说明。上述制造方法优选使用制造系统30来实施。
制造系统30具备膜供给装置31、搬送装置32、底部插入装置33、底部密封装置34、横向密封装置35、上部切割刀36、以及分割装置37。
3-1.膜供给装置31
如图9所示,膜供给装置31供给彼此相对的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在本实施方式中,膜供给装置31具备周壁长膜卷40a、转向辊40b、成形机40c、合掌部密封装置40d、合掌部冷却装置40e、以及切割刀40f。
从周壁长膜卷40a退卷的周壁长膜40在转向辊40b处除去卷痕(卷取形状)后,在成形机40c处,如图6A所示的周壁长膜40的端部的内面彼此重合,成形为形成重合部10a的形状。然后,通过在合掌部密封装置40d熔接重合部10a来形成合掌部10,剩余的部分形成为椭圆状的环C。用合掌部冷却装置40e冷却合掌部10。合掌部密封装置40d具备一对密封条40d1,用一对密封条40d1一边加热重合部10a一边夹压,以形成蒸汽释放密封部11和端部密封部19。合掌部冷却装置40e具备一对冷却条40e1,用一对冷却条夹压合掌部10,使合掌部10冷却。切割刀40f切断环C的一端C1。由此,可以在一端C1获得彼此分离的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切割刀40f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缘40f1设置有刀刃,该缘40f1与搬送方向所成的角度(换而言之,缘40f1与一端C1的角度)设置为比90度大。这样,与环C的一端C1在与缘40f1垂直方向上抵接的情况相比,一端C1容易被切断。该角度例如可以是100~170度,优选是120~150度。该角度具体例如可以是100、110、120、130、140、150、160、170度,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应予说明,膜供给装置31可以是从不同的膜卷卷取并供给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的装置。
3-2.搬送装置32
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由搬送装置32沿生产线搬送。底部插入装置33、底部密封装置34、横向密封装置35、以及分割装置37沿搬送方向依次配置。上部切割刀36可以配置在任意位置。
搬送方向通常是沿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的长边方向的方向。搬送装置32具备多个辊对51~54。各辊对具备一对辊50。各辊对51~54夹着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并在该状态下,一对辊50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向下游方向输送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
搬送装置32优选重复进行1间距的搬送和规定时间的停止。在规定时间的停止期间,可以进行密封、冷却、分割等处理。在停止中进行这些处理,可以提高处理精度。1间距的搬送的距离例如是1个包装袋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即,长度L1)。也就是说,在搬运1个包装袋1的长度后,停止搬送规定时间,在此期间,各种装置进行密封、冷却、分割等处理。通过重复进行这些工序,可以高效地制造多个包装袋1。1间距的搬送可以通过同期旋转多个辊对51~54来实现。
辊对的数量和配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适当地搬送膜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如下:辊对51如图9所示,配置在合掌部冷却装置40e与切割刀40f之间;辊对52如图10~图11所示,配置在底部插入装置33的插入开始位置IS与底部密封装置34之间;辊对53如图11所示,配置在底部密封装置34与横向密封装置35之间。辊对54如图11~图12所示,配置在横向密封装置35与分割装置37之间。
3-3.底部插入装置33
如图10所示,底部插入装置33在插入开始位置IS处开始将底部长膜42插入到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之间,在比插入开始位置IS靠近下游侧的插入结束位置IC处,底部长膜42的插入完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插入装置33具备底部长膜卷42a、转向辊42b、成形机42c、穿孔装置42d、以及导向部件42e。
从底部长膜卷42a退卷的底部长膜42,在转向辊42b处除去卷痕后,在成形机42c被折叠成如图7A所示的V字状。穿孔装置42d在折叠成V字状的底部长膜42上形成圆形的开口部46。如图7A所示,折叠成V字状的底部长膜42由导向部件42e引导,插入到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之间。
若插入开始位置IS与插入结束位置IC之间的距离短,则底部长膜42容易产生褶皱。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底部长膜42没有折叠的状态的宽度视为W,插入开始位置IS与插入结束位置IC的距离D设定为W的10倍以上。这样就可以抑制在底部长膜42上产生褶皱。D/W例如是10~50,具体例如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30、40、50,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在一个示例中,D例如是1m以上,优选是1~5m。该长度具体例如是1、1.1、1.2、1.3、1.4、1.5、1.6、1.7、1.8、1.9、2、3、4、5m,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从稳定地搬送长条膜42、43、44的观点出发,虽然优选在插入开始位置IS与底部密封装置34之间(例如插入开始位置IS与插入结束位置IC之间)设置辊对52,但在底部长膜42没有与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熔接的状态下,辊对52夹持底部长膜42可能会出现在底部长膜42上产生褶皱或错位的情况。因此,辊对52优选配置成不夹持底部长膜42的方式。换而言之,辊对52是只在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之间没有夹持底部长膜42的区域处夹持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这样就可以抑制在底部长膜42发生褶皱和错位的情况。
辊对52的夹压力优选设置成比其他辊对(辊对51或辊对53)的夹压力小。这是因为若夹压力过高,则容易在底部长膜42上形成褶皱或错位。(辊对52的夹压力/其他辊对的夹压力)的数值例如是0.01~0.9,优选是0.05~0.5。该数值具体例如是0.01、0.05、0.1、0.2、0.3、0.4、0.5、0.6、0.7、0.8、0.9,也可以是此处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3-4.底部密封装置34
如图7B和图11所示,底部密封装置34构成为将底部长膜42与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分别熔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密封装置34具备一对密封条34a和一对冷却条34b。利用一对密封条34a,通过一边对底部长膜42夹在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之间的区域进行加热,一边进行夹压,即可以将底部长膜42与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分别熔接。此外,利用一对冷却条34b,可以对一对密封条34a加热后的部位进行冷却,以使软化的密封层硬化。在形成开口部46的部位,经过开口部46,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熔接。在不需要冷却条34b时,可以省略。
3-5.横向密封装置35
如图7B、图8和图11所示,横向密封装置35形成与在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密封部45,以使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彼此熔接。
横向密封装置35优选具备第1~第4密封条对35a~35d和一对冷却条35e。各密封条具备前面密封条35a1~35d1和背面密封条35a2~35d2。第1~第4密封条对35a~35d在搬送方向上间隔配置。第4密封条对35d配置在最下游。邻接的密封条对间的距离优选为与搬送的1间距的长度一致。
第1~第4密封条对35a~35d一边对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进行加热,一边进行夹压。由此,可以形成横密封部45。利用一对冷却条35e,可以对密封条加热后的部位进行冷却,从而可以使软化的密封层硬化。
多个密封条对中的至少1个(优选配置在最下游的1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4密封条对35d。)优选对前面长膜43与背面长膜44之间夹着底部长膜42的底部区域R1以及形成合掌部10的合掌区域R4进行加热并夹持,不夹持底部区域R1与合掌区域R4之间的中间区域R3。在底部区域R1和合掌区域R4,4张膜相互重叠,因此在这些区域容易熔接不充分。因此,通过对底部区域R1和合掌区域R4进行局部加热和夹持,可以抑制在这些区域发生熔接不良的情况。
优选在第1密封条对35a上,背面密封条35a2的温度比前面密封条35a1的温度高,在第2密封条对35b上,前面密封条35b1的温度比背面密封条35b2的温度高,在第3密封条对35c上,背面密封条35c2的温度比前面密封条35c1的温度高。利用这种温度的密封条,一边加热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一边夹持,可以在前面侧的温度不会过高的状态下,向第4密封条对35d的位置搬送。然后,在第4密封条对35d处,通过对底部区域R1和合掌区域R4进行局部加热和夹持,特别能够抑制发生熔接不良的情况。
3-6.上部切割刀36
上部切割刀36切断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的上部,使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的上端开口。上部切割刀36可以以规定宽度切下前面长膜43和背面长膜44的上部来形成开口,也可以通过切开另一端C2的方式来形成开口。上部切割刀36可以配置在生产线上的其他位置,也可以省略。省略时,优选进行使分割后的包装袋1的上端开口的处理。
3-7.分割装置37
分割装置37配置成沿横密封部45分割前面长膜43、背面长膜44、以及底部长膜42的方式。由此,可以得到从长条膜43、44、42切割分离后的包装袋1。该分割可以按每1间距的搬送来进行,所以可以按照每个1间距的搬送过程制造1张的包装袋1。应予说明,也可以在该分割过程中形成撕裂开始部24a。
4.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中的技术思想也可以用于以下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固定部15是由形成于底面部2上的半圆状的缺口R构成的,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用粘合剂粘合底部膜的彼此相对的两面的方式、或用订书机等卡合手段在前后方向上将前面部3与背面部4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底面部2是由弯折成V字形的膜构成的,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由弯折成W字形状的膜构成。
·包装袋1可以具备蒸汽释放密封部11,也可以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稍微打开袋子,以使加热时产生的蒸汽排出。
·包装袋1可以具备合掌部10,也可以不具备。
·蒸汽释放密封部11可以设置在合掌部10以外的部分。
(第2观点)
如图13~图18所示,本观点的包装袋1与第1观点的包装袋1类似,第1观点中的说明只要不违背其宗旨,也同样适用于本观点的包装袋1。本观点的包装袋1的基本结构虽然与第1观点的包装袋1共通,本观点的包装袋1也可以用第1观点的制造系统以外的制造系统来制造。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1.包装袋1的结构>
在图13~图14中,表示了本观点的包装袋1的结构。
如图15A所示,包装袋1通过在前面部3与背面部4之间插入中央线E处弯折成V字形的底部膜20a的方式来制造。在底部膜20a两端形成半圆状的切口R。应予说明,切口R的形状不限定于半圆状,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为三角形状的切口。为了不限制包装袋1底面部2前后方向上的展开,优选将切口R收敛在侧端熔接部12内。
从底部膜20a中央线到切口R下端的长度r1优选为1.0cm~5.0cm,更具体而言是1.0、1.5、2.0、2.5、3.0、3.5、4.0、4.5、5.0(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3.5cm。
切口R的直径优选为0.5cm~4.0cm,更具体而言是0.5、1.0、1.5、2.0、2.5、3.0、3.5、4.0(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1.5cm。
以下,参照图15B~图16B,简单说明包装袋1的制造顺序。首先,如图15B所示,通过将1张周壁膜20b的端部重叠熔接形成合掌部10,在其余的部分形成环C。
随后,如图16A所示,切断环C的一端,将弯折成V字形的底部膜20a插入。随后,如图16B所示,通过切除环C的另一端并熔接底部膜20a和周壁膜20b,来制造包装袋1。
在包装袋1侧部下端设置1对后退部16。在俯视图中,后退部是相对于沿包装袋1中央部下端的缘部17的基准线S向上侧后退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退部16形成为包装袋1中央部下端的缘部17与侧端的缘部18连接的直线状,但也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可以将后退部16形成为圆弧状,或者也可以通过切取包装袋1侧部下端的角形成阶梯状的方式来形成后退部16。
从中央线E到中央部13b上端的长度W2优选为2cm~5cm,更具体而言是2.0、2.5、3.0、3.5、4.0、4.5、5.0(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4.0cm。应予说明,长度W2更优选为做成与倾斜部13a左右方向的长度L2相同的长度。
后退部16左右方向的长度L相对于在包装袋1下端处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1优选为L/L1≥0.05。优选0.4≥L/L1≥0.05,L/L1的具体数值是0.05、0.10、0.15、0.20、0.25、0.30、0.35、0.4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另外,长度L相对于从倾斜部13a和中央部13b的边界13c到包装袋1端部的长度L5优选为L/L5≥0.5。优选1.0≥L/L5≥0.5,L/L5的具体数值是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这样,通过确保后退部16左右方向的长度,当将包装袋1作为餐具使用时内容物变少的情况下,后退部16可以向上方浮起,从而能够抑制包装袋1的自立性不稳定。
后退部16上下方向的长度H优选为0.5cm~2cm以下,更具体而言是0.5、1.0、1.5、2.0(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1cm。后退部16优选形成在比固定部15靠下侧。这样,通过不与固定部15发生干扰地形成后退部16,可以将前面部3和背面部4可靠地固定在前后方向上。
相对于中央部13b上端的倾斜部13a的角度θ1的数值优选为做成30度~60度,更优选做成40度~50度。更具体而言是30、35、40、45、50、55、60(单位:度)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将其做成45度。这样,通过将倾斜部13a的角度θ1做成比30度大的方式,可以确保后退部16附近区域N2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n,且可以确保包装袋1的底面大,从而可以提高包装袋1自立稳定性(参照图17A)。同时,由于开口7可以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较宽地敞开的状态,所以提高了作为餐具使用的便利性。
相对于基准线S的后退部16的角度θ2的数值优选做成5度~30度,更具体而言是5、10、15、20、25、30(单位:度)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将其做成20度。在此,通过将角度θ2做成比角度θ1小,可以在下端熔接部13处确保气袋14的区域,从而可以确保下端熔接部13处的熔接。
<2.包装袋1的使用方式>
参照图18A和图18B,说明包装袋1的使用方式。在图18A中,表示了作为比较例的在侧部下端G1和G2不具备后退部16的包装袋V。如图18A所示,不具备后退部16的包装袋V的情况,在开封状态下放置在载置面B上后,会在中央部下端处产生与载置面B不接触的非接触区域M。
即,当打开包装袋V并且中央部下端沿前后方向打开时,主体部的膜(图18A中,用Hp表示其高度)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倾斜。由此,会形成开口中央部F向斜上方被拉扯的形状,中央部下端向上被提起。但包装袋V的侧部下端G1与载置面B保持接触,所以在中央部下端形成非接触区域M。
这里,与载置面B接触的侧部下端G1和G2处,前面部与背面部在前后方向上被固定。因此,包装袋V在前后方向上是相对于载置面B在侧部下端G1和G2的2点处被支撑的,会发生前后晃动。特别是当进餐过程中内容物减少时,晃动会变得显著。
与此相比,如图18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中,由于在侧部下端具备后退部16,当将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打开的状态下放置在载置面B时,后退部16的附近区域N1和N2会与载置面B接触。
此时,在附近区域N1和N2处,前面部3和背面部4在前后方向打开。因此,包装袋V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载置面B在附近区域N1和N2的4点被支撑,所以可以改善包装袋1的自立稳定性。
(第3观点)
如图19~图26所示,本观点的包装袋1与第1和第2观点的包装袋1类似,第1和第2观点中的说明只要不违背其宗旨,也同样适用于本观点的包装袋1。本观点的包装袋1的基本结构虽然与第1和第2观点的包装袋1共通,但本观点的包装袋1是可以使用第1观点的制造系统以外的制造系统来制造,其不需要一定具备如第2观点中的后退部16。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包装袋1的结构
如图19~图20所示,在主体部6的前面部3和背面部4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加强部75。加强部75被构成为通过对前面部3和背面部4施加热历程而形成的热历程痕迹。加强部75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图21~图22简单说明包装袋1的制作顺序。
首先,如图21A所示,将1张周壁膜20b端部的内面彼此重合形成重合部10a,如图21B所示,通过熔接重合部10a形成合掌部10,其余部分形成椭圆状的环C。
随后,如图21A~图21B所示,切断环C的一端C1,插入弯折成V字形的底部膜20a。随后,如图21B~图22A所示,通过熔接底部膜20a和周壁膜20b,同时切除环C的另一端C2,形成底面部2、前面部3和背面部4。
随后,如图22B所示,从环C的另一端C2附近(前面部3和背面部4的上端附近)向前面部3与背面部4之间插入缓冲材料26,用密封条27对前面部3和背面部4施加热历程。由此,在前面部3和背面部4上形成加强部75,制造包装袋1。
构成加强部75的热历程优选用密封条从周壁膜20b外侧施加。通过做成该方式,容易地进行加强部75的加工,而不会影响收容内容物的内侧的卫生面。
参照图23A和图23B,对加强部75进行详细描述。如上所述,加强部75构成为通过对前面部3和背面部4施加热历程而形成的热历程痕迹。如图23A和图23B所示,加强部75的表面具有施加了热历程的密封条27的表面的模样。由此,在前面部3和背面部4弯曲的情况下,加强部75可试图维持加强部75的平面形状。
当包装袋1打开时,如图23A所示,热历程痕迹形成的加强部75试图保持平面形状,在加强部75左右方向两端上形成边缘P和边缘Q。该边缘P和边缘Q起到用作肋(用来加强的折痕)的功能,从而可以维持开口7的展开。
如图23B所示,加强部75优选为相对于包装袋1左右方向的中心线H呈左右对称。在开口7的周缘部7a处,加强部7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5优选为0.3~2.0cm,更具体而言是0.3、0.5、0.7、0.9、1.1、1.3、1.5、1.7、2.0(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将其做成1.0cm。
在开口7的周缘部7a处,从中心线H到加强部75左右方向中央侧的端点Q1的长度L6相对于从加强部75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端点P1到包装袋1的外侧端部的长度L7优选为0.5≤L6/L7≤2.0。L6/L7的具体数值是0.5、0.7、0.9、1.1、1.3、1.5、1.7、2.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通过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加强部75,变动容易保持开口7的展开。
加强部7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H6相对于从开口7的周缘部7a到中央线E的长度H5(相当于图20中的H2-H3)优选为0.3≤H6/H5<1.0。H6/H5的具体数值是0.3、0.4、0.5、0.6、0.7、0.8、0.9、1.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通过以这样方式设置加强部75上下方向的长度,能够确保作为肋的功能。
以上下方向的垂线T为基准的加强部75的斜度φ,以逆时针方向为正时,优选为-45度~45度,更具体而言是-45、-35、-25、-15、-5、0、5、15、25、35、45(单位:度)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将其做成30度。即,加强部75不需要必须做成如图23B所示的倒八字,也可以形成为八字形状,或者也可以沿上下方向笔直的方式。
2.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24,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类似,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前面部3和背面部4上分别设置1个加强部75。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加强部75从开封部24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1个。通过做成这样的方式,能够简化对前面部3和背面部4施加热历程的密封条27的结构,还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3.第3实施方式
使用图25,对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类似,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加强部75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上下方向的长度长。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加强部75形成为:左右方向的长度L7比上下方向的长度H6长。通过做成这样的方式,由于前面部3和背面部4上的加强部75的面积变大,不仅可以维持开口7的开放性,还可以提高包装袋1的自立稳定性。
4.第4实施方式
使用图26,对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加强部75不是通过施加热历程而形成的热历程痕迹,而是由加强丝75a和粘接密封件75b构成。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在主体部6上的前面部3和背面部4的开封部24附近,通过粘接密封件75b沿切取线24b粘贴加强丝75a的方式,来构成加强部75。通过做成这样的方式,可以用更简单的结构构成加强部75,还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应予说明,加强丝75a的材质不特别限定,优选具有保形性的塑料部件。
5.其他实施方式
·加强部75不需要形成在前面部3和背面部4两者上,也可以只形成在其中任意一者上。
·加强部75不一定必须相对于中心线H对称地形成。
·加强部75不一定必须通过施加热历程形成为热历程痕迹。例如,也可以在密封条未加热的状态下,简单地按压,以形成折痕的方式来形成加强部7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两侧按压,也可以仅从一侧按压。
·加强部75最优选设置成不从开封部24分离,但也可以从在下方向上分离的位置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分离距离优选为1cm以下。
·加强部75横跨开封部24,也可以设置在切取部5。
(第4观点)
如图27~图31所示,本观点的包装袋1与第1~第3观点的包装袋1类似,在第1~第3中的说明只要不违背其宗旨,也同样适用于本观点的包装袋1。本观点的包装袋1的基本结构与第1~第3观点的包装袋1共通,但本观点的包装袋1可以使用第1观点制造系统以外的制造系统制造,不需要必须具备如第2观点中的后退部16,如第3观点,不一定必须具备加强部75。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包装袋1的结构)
如图27~图29所示,在下端熔接部13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下,简称为“中央部”)形成向上侧退后的后退部85。后退部85形成为弯曲状。后退部85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包装袋1的中央部下端设置有后退部85。后退部是在俯视图中相对于沿包装袋1的侧部下端的缘部17的基准线S向上侧后退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退部85以在左右方向上侧端熔接部12的内缘的位置彼此连结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即,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上下方向的长度最长,而从此处向左右方向的端部递进,上下方向的长度逐渐变短。后退部8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与包装袋1内侧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4一致。但不限定于该方式,长度L相对于包装袋1左右方向的长度L1优选为L/L1≥0.5。优选0.9≥L/L1≥0.5,L/L1的具体数值是0.5、0.6、0.7、0.8、0.9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后退部8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H相对于从包装袋下端到所述开封部的长度H1(参照图28)优选为H/H1≥0.05。优选0.2≥L/L1≥0.05,H/H1的具体数值是0.05、0.10、0.15、0.2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具体而言,长度H优选为0.5~2cm,更具体而言是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将其做成1.0cm。
(1-2.包装袋1的使用方式)
参照图30A和图30B,说明包装袋1的使用方式。在图30A中,作为比较例,表示了在中央部下端不具备后退部85的包装袋V。在图30A中,用Dp表示包装袋V打开后的状态下的放置在载置面上时的开口7中央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与此相比,如图30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中,在中央部下端具备后退部85,所以在打开时,在确保左右方向的两端(图30B中的区域U1和U2)接地状态下,内容物的负重会施加到中央部下端,侧端熔接部12向内侧倾斜。由此,侧端熔接部12的上端(图30B中的区域M1和M2)彼此靠近,中央部向前后扩展开。其结果是,开口7中央部处的前后方向的长度D1变得比Dp长,且开口变大,从而使用者的便利性得以提高。
<2.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31,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类似,其主要不同点在于:后退部85的形状是梯形。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1所示,后退部85形成为梯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条件来形成左右方向的长度L和上下方向的长度H,即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3.其他实施方式>
·后退部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状等其他形状。
·后退部85可以具有沿下端熔接部13的形状。即,后退部85可以形成为在后退部85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和中央部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
(第5观点)
如图32~图39所示,本观点的包装袋1与第1~第4观点的包装袋1类似,在第1~第4中的说明只要不违背其宗旨,也同样适用于本观点的包装袋1。本观点的包装袋1的基本结构与第1~第4观点的包装袋1共通,本观点的包装袋1可以用第1观点制造系统以外的制造系统制造,其不一定必须具备如第2观点中的后退部16,也不需要一定具备第3观点中的加强部75,同时也不需要一定具备第4观点中的后退部85。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包装袋1的结构
如图32~图33所示,在包装袋1左右方向的端部中的一者上设置用来让使用者把持包装袋1的把持部95。把持部95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在侧端熔接部12中一者的外侧设置把持部95。如图34A所示,把持部95具备前面把持部95a和背面把持部95b。前面把持部95a和背面把持部95b分别在下端熔接部13处与底面部2熔接。
如图34B所示,把持部95可以向包装袋1内侧方向卷起。做成该方式,可以通过把持卷起的把持部95,即使在刚加热后,也能够容易把持包装袋1。应予说明,可以用胶带将卷起的把持部95固定在主体部6。
如图35所示,底部膜20a的两端形成有切口R1。从底部膜20a的中央线E到切口R1的中心的长度r1优选为1~3cm,更具体而言是1、1.5、2、2.5、3(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2.5cm。
切口R1的直径优选为1~4cm,更具体而言是1、1.5、2、2.5、3、3.5、4(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2cm。
在底部膜20a上形成1对圆形的切除口R2。切除口R2的直径优选为1~4cm,更具体而言是1、1.5、2、2.5、3、3.5、4(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做成2cm。切除口R2的直径优选做成与切口R1的直径相同的方式。
如图36A所示,包装袋1构成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端(以下,称之为“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比左右方向上的侧部的下端(以下,称之为“侧部下端”)打开得大。这样,在底部膜20a上所形成的切口R1和切除口R2(参照图35)处,前面部3与背面部4直接熔接,从而可以构成在前后方向上固定前面部3和背面部4的第1固定部15a和第2固定部15b。此处,半圆状的切口R1相当于第1固定部15a,圆形的切除口R2相当于第2固定部15b。应予说明,通过在前后方向上打开中央部下端,底面部2的中央线E被拉向包装袋1的下侧。
把持部95左右方向的长度L相对于在包装袋1下端处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1优选为L/L1≥0.1。优选0.3≥L/L1≥0.1,L/L1的具体数值是0.10、0.15、0.20、0.25、0.3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长度L的数值优选为2~8cm,更具体而言是2、3、4、5、6、7、8(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2.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37和图38,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把持部95设置在包装袋1下端。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7和图38所示,在一者的侧端熔接部12的外侧没有形成把持部95。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下端熔接部13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即,下端熔接部13可以作为把持部95来使用。
把持部95上下方向的长度H相对于从包装袋1的下端到开封部24的长度H2,优选H/H2≥0.1。优选0.4≥H/H2≥0.1,H/H2的具体数值是0.10、0.15、0.20、0.25、0.30、0.35、0.40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长度H的数值优选2~6cm,更具体而言是2、3、4、5、6(单位:cm)中的任一数值,也可以是此处例示数值中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3.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39所示,可以将把持部95的侧端和下端熔接,在内侧设置空间9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空间96内收容用于食用内容物时所使用的道具等。这样,可以通过熔接把持部95的侧端,可以防止前面把持部95a和背面把持部95b的2张膜(下端侧,进一步添加的底部膜20a的4张膜)发生颤动。通过熔接把持部95的侧端,易于形成撕裂开始部24a。此外,第2固定部15b形成为贯通底部膜20a的切除口R2,通过熔接把持部95的侧端,第2固定部15b周围也可以熔接,所以这样比较方便。此外,通过熔接把持部95的下端,包装袋1的下端整体熔接,在制袋过程中的熔接侧端熔接部12的工序中,可以抑制前面部3与背面部4错位。
·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把持部95形成在1对侧端熔接部12中一者的外侧,但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设置在1对侧端熔接部12两者的外侧。
(符号说明)
1:包装袋、2:底面部、3:前面部、3a:前面下部、3b:前面上部、4:背面部、5:切取部、6:主体部、7:开口、7a:周缘部、10:合掌部、10a:重合部、11:蒸汽释放密封部、12:侧端熔接部、13:下端熔接部、13a:倾斜部、13b:中央部、13c:边界、14:气袋、15:固定部、15a:第1固定部、15b:第2固定部、16:后退部、17:缘部、18:缘部、19:端部密封部、20a:底部膜、20b:周壁膜、21:周面部、22:上端熔接部、24:开封部、24a:撕裂开始部、24b:切取线、26:缓冲材料、27:密封条、30:制造系统、31:膜供给装置、32:搬送装置、33:底部插入装置、34:底部密封装置、34a:密封条、34b:冷却条、35:横向密封装置、35a:第1密封条对、35a1:前面密封条、35a2:背面密封条、35b:第2密封条对、35b1:前面密封条、35b2:背面密封条、35c:第3密封条对、35c1:前面密封条、35c2:背面密封条、35d:第4密封条对、35d1:前面密封条、35d2:背面密封条、35e:冷却条、36:上部切割刀、37:分割装置、40:周壁长膜、40a:周壁长膜卷、40b:转向辊、40c:成形机、40d:合掌部密封装置、40d1:密封条、40e:合掌部冷却装置、40e1:冷却条、40f:切割刀、40f1:缘、42:底部长膜、42a:底部长膜卷、42b:转向辊、42c:成形机、42d:穿孔装置、42e:导向部件、43:前面长膜、44:背面长膜、45:横密封部、46:开口部、50:辊、51:辊对、52:辊对、53:辊对、54:辊对、75:加强部、75a:加强丝、75b:粘接密封件、85:后退部、95:把持部、95a:前面把持部、95b:背面把持部、96:空间、A:搬送方向、B:载置面、C:环、C1:一端、C2:另一端、D:距离、E:中央线、F:开口中央部、G1:侧部下端、H:中心线、H4:高度、IC:插入结束位置、IS:插入开始位置、M:非接触区域、M1:区域、N1:附近区域、N2:附近区域、P:边缘、P1:端点、Q:边缘、Q1:端点、R:缺口、R1:底部区域、R2:切除口、R3:中间区域、R4:合掌区域、S:基准线、T:垂线、U1:区域、V:包装袋、φ:斜度、θ:角度、θ1:角度、θ2:角度。

Claims (26)

1.一种包装袋的制造系统,
具备膜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底部插入装置、底部密封装置、横向密封装置、以及分割装置,
所述膜供给装置供给彼此相对的前面长膜和背面长膜,
所述搬送装置构成为搬送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
所述底部插入装置、所述底部密封装置、所述横向密封装置、所述分割装置沿所述搬送的方向依次配置,
所述底部插入装置在插入开始位置开始将底部长膜插入到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之间,在比所述插入开始位置靠下游侧的插入结束位置完成所述底部长膜的插入,
所述底部密封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底部长膜分别熔接于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
所述横向密封装置以使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彼此熔接的方式形成在与所述搬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密封部,
所述分割装置沿所述横密封部分割所述前面长膜、所述背面长膜、以及所述底部长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底部插入装置在所述底部长膜折叠成V字状的状态下进行所述插入,
所述底部长膜的未折叠的状态下的宽度为W,
所述插入开始位置和所述插入结束位置的距离为W的10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搬送装置在所述插入开始位置与所述底部密封装置之间具备夹持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的辊对,
所述辊对配置成不夹持所述底部长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前面长膜具备由在前面上部和前面下部彼此折返的状态下重合而成的重合部熔接而成的合掌部,
所述横向密封装置具备多个夹持并熔接所述前面长膜和所述背面长膜的密封条对,
所述多个密封条对中的至少1个夹持在所述前面长膜与所述背面长膜之间夹住所述底部长膜的底部区域和形成所述合掌部的合掌区域,且不夹持所述底部区域与所述合掌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5.一种包装袋,其是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为袋状而成的自立式的包装袋,
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前面部、以及背面部,
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彼此相对,且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
所述底面部、所述前面部、所述背面部彼此熔接形成所述袋状,
所述包装袋构成为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端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打开得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侧部的下端的侧部下端大,
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侧部下端具备后退部,
所述后退部是在平面视图中相对于沿所述中央部下端的缘部的基准线向上侧后退的部位,
所述包装袋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后退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L/L1≥0.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长度L1和所述长度L进一步满足如下关系:L/L1≤0.4。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在所述包装袋的侧部下端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的固定部,
所述后退部形成在比所述固定部更靠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后退部以不干扰所述固定部的方式形成于比所述固定部更靠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包装袋的下端设置有熔接所述底面部和所述前面部,以及熔接所述底面部和所述背面部的下端熔接部,
所述下端熔接部具备在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为直线状的中央部和从所述中央部的两端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
相对于所述中央部的上端的倾斜部的角度θ1的数值为30度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长度L相对于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中央部的边界到所述包装袋的端部的长度L5,是L/L5≥0.5。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具备排出在所述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释放密封部。
12.一种包装袋,其是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为袋状而成的自立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
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和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周面部,
所述周面部具备用来开封所述包装袋的开封部和用来维持所述开封部的开口的加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加强部是对所述周面部施加热历程而形成的热历程痕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周面部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和背面部,
所述加强部形成在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的至少一者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加强部形成为在所述前面部或所述背面部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呈线对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加强部形成为从所述开口的周缘部向所述中心线方向倾斜。
17.一种包装袋,其是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袋状而成的自立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
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和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周面部,
所述周面部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和背面部,
所述底面部与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彼此熔接形成所述袋状,
所述包装袋构成为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端的中央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比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侧部的下端的侧部下端打开得大,
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中央部下端具备后退部,
所述后退部是在平面视图下相对于沿所述侧部下端的基准线向上侧后退的部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后退部形成为弯曲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后退部形成为梯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后退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L/L1≥0.5。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周面部具备用来开封的所述包装袋的开封部,
从所述包装袋的下端到所述开封部的长度为H1,所述后退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H,H/H1≥0.05。
22.一种包装袋,其是由具有柔性的膜形成袋状而成的微波炉用包装袋,
具备所述膜彼此熔接的熔接部、设置在所述熔接部的外侧用来让使用者把持的所述包装袋的把持部,
从所述熔接部的内侧缘部到所述把持部的外侧端部的长度为2cm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包装袋具备底面部和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周面部,
所述周面部具备彼此相对的前面部和背面部,
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在沿上下方向形成的1对侧端熔接部被熔接,
所述把持部设置在所述1对侧端熔接部的至少一者的外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包装袋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把持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L/L1≥0.1。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所述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包装袋的下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包装袋,其中,
从所述包装袋的下端到所述开封部的长度为H2,所述把持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H,H/H2≥0.1。
CN202180029226.2A 2020-06-26 2021-06-21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Active CN115461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0971A JP7469651B2 (ja) 2020-06-26 2020-06-26 包装袋
JP2020-110971 2020-06-26
JP2020-124023 2020-07-20
JP2020124023A JP7469656B2 (ja) 2020-07-20 2020-07-20 包装袋
JP2020129714A JP7469659B2 (ja) 2020-07-30 2020-07-30 包装袋
JP2020-129714 2020-07-30
JP2020-130981 2020-07-31
JP2020130931A JP7473808B2 (ja) 2020-07-31 2020-07-31 包装袋
JP2020130981A JP7473809B2 (ja) 2020-07-31 2020-07-31 包装袋の製造システム
JP2020-130931 2020-07-31
PCT/JP2021/023382 WO2021261436A1 (ja) 2020-06-26 2021-06-21 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1281A true CN115461281A (zh) 2022-12-09
CN115461281B CN115461281B (zh) 2023-12-29

Family

ID=79281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9226.2A Active CN115461281B (zh) 2020-06-26 2021-06-21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1281B (zh)
WO (1) WO2021261436A1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9683A (ja) * 1996-11-01 1998-05-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JP2000281089A (ja) * 1999-03-31 2000-10-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包装用袋
JP2001072081A (ja) * 1999-09-03 2001-03-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性袋
JP2002128093A (ja) * 2000-10-20 2002-05-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JP2002128092A (ja) * 2000-10-20 2002-05-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JP2002179095A (ja) * 2000-12-19 2002-06-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US20040136620A1 (en) * 2003-01-14 2004-07-15 Derek Wilson Stand-up pouch
JP2005022741A (ja) * 2003-07-03 2005-01-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JP2005178068A (ja) * 2003-12-17 2005-07-07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包装用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7191200A (ja) * 2006-01-20 2007-08-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開口保持機能付き袋
CN102858646A (zh) * 2010-03-19 2013-01-02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自立袋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内装物品的自立袋
CN204776547U (zh) * 2014-06-27 2015-11-18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
WO2016129129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詰替え用包装袋
JP2017071424A (ja) * 2015-10-08 2017-04-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自立性フィルム容器
JP2017226145A (ja) * 2016-06-22 2017-12-28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ンドアップパウチ用多層構造体
JP2018083640A (ja) * 2016-11-22 2018-05-3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2019001550A (ja) * 2017-06-12 2019-01-10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 パウチ容器
JP2019199259A (ja) * 2018-05-14 2019-11-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9683A (ja) * 1996-11-01 1998-05-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JP2000281089A (ja) * 1999-03-31 2000-10-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包装用袋
JP2001072081A (ja) * 1999-09-03 2001-03-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性袋
JP2002128093A (ja) * 2000-10-20 2002-05-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JP2002128092A (ja) * 2000-10-20 2002-05-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JP2002179095A (ja) * 2000-12-19 2002-06-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US20040136620A1 (en) * 2003-01-14 2004-07-15 Derek Wilson Stand-up pouch
JP2005022741A (ja) * 2003-07-03 2005-01-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JP2005178068A (ja) * 2003-12-17 2005-07-07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包装用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7191200A (ja) * 2006-01-20 2007-08-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開口保持機能付き袋
CN102858646A (zh) * 2010-03-19 2013-01-02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自立袋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内装物品的自立袋
CN204776547U (zh) * 2014-06-27 2015-11-18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
WO2016129129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詰替え用包装袋
JP2017071424A (ja) * 2015-10-08 2017-04-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自立性フィルム容器
JP2017226145A (ja) * 2016-06-22 2017-12-28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ンドアップパウチ用多層構造体
JP2018083640A (ja) * 2016-11-22 2018-05-3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2019001550A (ja) * 2017-06-12 2019-01-10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 パウチ容器
JP2019199259A (ja) * 2018-05-14 2019-11-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1281B (zh) 2023-12-29
WO2021261436A1 (ja)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5927B2 (en) Methods of making reinforced reclosable package seals
US20130139473A1 (en) Gusseted flexible package with shaped si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EP0796802B1 (en) Multiple film for bags
JP6773660B2 (ja) ジッパーテープ付袋体、袋体、袋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袋体の製造装置
HUE035849T2 (en) A method of making a bag or bag of non-woven fiber plastic
WO2016121833A1 (ja)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及び製袋方法
JPWO2005030595A1 (ja) パウチ製造用の長尺状包材
CN115461281A (zh)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JP7113615B2 (ja) 包装袋、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JP7473809B2 (ja) 包装袋の製造システム
JP4193977B2 (ja) カード容器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WO2021241568A1 (ja) 包装袋
JP4852072B2 (ja) カード容器
JP3775887B2 (ja) 手提げ袋の製造方法
JP7359494B2 (ja) 製袋機、製袋方法、および、袋
JP2022020495A (ja) 包装袋
JP4570432B2 (ja) ポケット付き包装体の連続製造方法
AU758157B2 (en) Reinforced reclosable package seals
JP2023538477A (ja) パッド膨張を有する袋詰め機
JP2023057550A (ja) 包装袋、包装袋の製造方法、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2022062956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袋の製造方法
CN115667083A (zh) 包装袋
JP2023027809A (ja) 包装体及び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027124A (ja) 包装袋
JP2021112884A (ja) パウ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