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6547U - 液体收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6547U
CN204776547U CN201520456356.6U CN201520456356U CN204776547U CN 204776547 U CN204776547 U CN 204776547U CN 201520456356 U CN201520456356 U CN 201520456356U CN 204776547 U CN204776547 U CN 204776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bag
sealing
shape
places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563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翔太郎
野村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6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6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收纳容器(10),其抑制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液体时,由挠性袋体的变形而导致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其能在使用挠性膜并密封外周缘而形成为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扁平长方形状的挠性袋体(11)内收纳液体(LQ),并在挠性袋体的前端部侧预先设有用于导出液体的导出口(12a),在挠性袋体的与前端部侧相反的后端部侧的底部以隔着与挠性袋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隔开间隔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液体而底部发生了变形时,以在底部的与两处突状密封部相对应的部位产生两处呈倒V字状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方式构成两处突状密封部。

Description

液体收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收纳容器,该液体收纳容器能够相对于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液体时因液体使挠性袋体的底部侧变形而提高耐袋破损等的耐性。
背景技术
通常,饮料用液体、家庭用的液体洗涤剂等被收纳在使用挠性膜并以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方式形成为扁平袋状的挠性袋体内。另外,应用于喷墨印刷装置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的墨也均是按照墨颜色而收纳在挠性袋体内。
上述挠性袋体使用能够弹性变形且具有挠性的挠性膜,并通过热熔敷等来密封外周缘而形成为具有表面和背面的、纵长的扁平袋状。
另外,在挠性袋体中,用于使收纳于该挠性袋体内部的液体流出的液体导出口被预先设于前端部侧的外周缘的预定部位。
作为这种液体收纳容器的一例,本申请人之前提出过如下一种液体收纳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构成为即使对挠性袋体施加振动、冲击等外力而在该挠性袋体内的液体产生较大流动,挠性袋体的挠性膜也不产生损伤。
在此,使用图8~图10来对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进行简单说明。
图8俯视地表示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另外,图9立体地表示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中,沿重力方向悬挂了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时的状态。而且,图10立体地表示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在挠性袋体内将墨作为液体收纳,并且将该挠性袋体收纳在了外装箱内时的状态。
如图8所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50包括将液体收纳在内部的挠性袋体51、设于该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并具有用于导出液体的导出口52a的筒状的导出构件52。
而且,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50中,在将墨作为液体收纳的情况下,该液体收纳容器50应用于未图示的喷墨印刷装置,并且相对于喷墨印刷装置沿大致水平方向(箭头方向)装卸自如,并且该液体收纳容器50被收纳在使用瓦楞纸板材料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箱53(仅图10示出)内。
此时,挠性袋体51是:使用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一对挠性膜并使其彼此相对,并且,通过热熔敷等将在一对挠性膜中成为外周缘的一对长侧边51a、51b的各自相对的边彼此密封,以及将一对短侧边51c、51d的各自相对的边彼此密封,从而形成为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扁平长方形状的袋体。
此外,以下,将一对短侧边51c、51d中的在前端部侧的短侧边称为前端边51c,将后端部侧的短侧边称为后端边51d来进行说明。
另外,挠性袋体51在前端边51c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设有用于导出液体的导出构件52。
而且,挠性袋体51在设有导出构件52的前端边51c和与该前端边51c相连的一对长侧边51a、51b之间的各角部侧,以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向左右分开的方式呈大致三角形状地形成有一对加强熔敷部51e、51f。
于是,通过在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形成有一对加强熔敷部51e、51f,从而在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中,挠性膜的熔敷宽度变大且强度增加,因此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的外周缘部分的耐冲击性提高。
由此,在挠性袋体51内收纳了墨等液体时,即使一对挠性膜以与液体的量相对应地被撑开而膨胀的方式变形,也能够防止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在由于挠性膜的变形而施加的负载的作用下产生的损伤,并且即使对挠性袋体51施加外力(振动、冲击)也能够防止挠性袋体51的袋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9314号公報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收纳容器50中,如前述那样,虽然通过在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形成一对加强熔敷部51e、51f,从而能够在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侧,提高针对在收纳液体而变形了时袋破损等的耐性,但没有谋求考虑在与挠性袋体51的前端边51c侧隔开间隔地相对的后端边51d侧的底部提高针对袋破损等的耐性。
即,如图9所示,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50中,在挠性袋体51内收纳有液体LQ的情况下,形成为扁平长方形状的挠性袋体51与液体LQ的量相对应地以一对挠性膜被撑开而膨胀的方式变形。
而且,当以收纳有液体LQ的挠性袋体51膨胀了的状态使设于该挠性袋体51的前端部的导出构件52向上、且使液体收纳容器50的长度方向朝向重力方向悬挂挠性袋体51时,挠性袋体51的后端边51d侧的底部中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由于液体LQ的重量等的影响而被向上方的前端边51c侧上推,而较大地弯曲成将“V字”上下颠倒后的倒V字状。
由于该倒V字状的弯曲,在挠性袋体51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朝向前端部侧而呈倒V字状较大地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51g,并且在该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部位的表面和背面产生膨胀。
此时,倒V字状的弯折51g的大小(高度尺寸)以因液体LQ的重量而底部发生了变形后的后端边51d的最下点为基准,自该最下点到朝向前端部侧的倒V字状顶点之间的高度为大致30mm以上。而且,倒V字状的弯折51g相对于表面和背面而保持膨胀并且朝向前端部侧呈倒V字状较大地凹陷。
由此,由于产生于挠性袋体51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部位的表面和背面与一些刚体接触而产生龟裂,从而导致产生在挠性袋体51的底部侧发生袋破损、或者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部位的表面和背面摩擦并产生气孔而液体LQ泄漏等问题。
而且,如图10所示,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50中,在挠性袋体51内收纳有作为液体LQ的墨,并将该液体收纳容器50应用于喷墨印刷装置(未图示)的情况下,如前述那样,挠性袋体51收纳于相对于喷墨印刷装置而装卸自如的外装箱53内。
此时,外装箱53为了谋求小型化而使长方体形状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挠性袋体51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一圈,因此即使大致水平地设置外装箱53,在外装箱53内用于形成挠性袋体51的表面和背面的一对挠性膜也会与液体LQ的量相对应地以被撑开而膨胀的方式变形。
伴随于此,在外装箱53内且在挠性袋体51的后端边51d侧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51g,并且在该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部位的表面和背面产生膨胀。
由此,产生于挠性袋体51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部位的表面和背面与外装箱53的上内表面53a、下内表面53b接触,而导致产生在挠性袋体51产生龟裂并在挠性袋体51的底部侧发生袋破损,或者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部位的表面和背面摩擦且产生气孔而液体LQ泄漏等问题。
特别是,在以在外装箱53内收纳有液体收纳容器50的状态进行运输或搬运时,由于当对挠性袋体51施加外力(振动、冲击)时在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51g的部位明显产生龟裂、气孔,因此成为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其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液体而该挠性袋体发生了变形时,能够抑制在挠性袋体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收纳容器10,其能够在使用挠性膜并密封该挠性膜的外周缘而形成为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扁平长方形状的挠性袋体11内收纳液体LQ,并且在所述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预先设有用于导出所述液体LQ的导出口12a,该液体收纳容器1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挠性袋体11的与前端部侧相反的后端部侧的底部以隔着与所述挠性袋体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隔开间隔K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j,
在所述挠性袋体11内收纳所述液体LQ而使所述底部发生了变形时,以在底部的与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j相对应的部位产生两处呈倒V字状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方式构成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j。
另外,第2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10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第1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10中,
利用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密封在所述挠性袋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长侧边11a、11b,并且,利用后端边密封部11d1密封所述底部侧的后端边11d,并以使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各突部顶点朝向所述前端部侧,并且,使各底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接触的方式设有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此时,
将所述挠性袋体11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mm)、所述突状密封部11h的突部顶点与所述长侧边密封部11a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mm)、所述突状密封部11j的突部顶点与所述长侧边密封部11b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mm)、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各突部顶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高度B(mm)、所述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的宽度D(mm)以及所述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宽度E(mm)分别作为运算参数,并利用各运算参数且基于下述的式1和式2来求出X和Y并图示在XY坐标上,此时,
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构成为满足0.25≤X≤0.5且Y≤16.7X-2.1,并且满足0.5≤X≤0.66且2≤Y。
X=(A+D)/(W/2)………(式1)
Y=(B+E)/E………(式2)
另外,第3技术方案为的液体收纳容器10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第1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10中,
利用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密封在所述挠性袋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长侧边11a、11b,并且利用后端边密封部11d1密封所述底部侧的后端边11d,并以使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各突部顶点朝向所述前端部侧,并且,使各底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接触的方式设有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此时,
将所述挠性袋体11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mm)、所述突状密封部11h的突部顶点与所述长侧边密封部11a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mm)、所述突状密封部11j的突部顶点与所述长侧边密封部11b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mm)、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各突部顶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高度B(mm)、所述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的宽度D(mm)以及所述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宽度E(mm)分别作为运算参数,并利用各运算参数且基于下述的式1和式2来求出X和Y并图示在XY坐标上时,
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构成为满足0.25≤X≤0.5且Y≤16.7X-2.1,并且满足0.5≤X≤0.66且2≤Y≤6,
X=(A+D)/(W/2)………(式1)
Y=(B+E)/E………(式2)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在挠性袋体的后端部侧的底部以隔着与挠性袋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隔开间隔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液体而使底部发生了变形时,以在底部的与两处突状密封部相对应的部位产生两处呈倒V字状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的方式构成两处突状密封部。
由此,在底部的与设于挠性袋体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两处突状密封部相对应的部位分散产生的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比以往在挠性袋体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的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小。
因而,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不与收纳有一些刚体、液体收纳容器的外装箱的上、下内表面接触,因此不在挠性袋体的底部侧发生袋破损。伴随于此,本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能够提高对于运输、搬运时的振动、落下时的冲击的耐性,因此能够提供品质良好的液体收纳容器。
另外,根据第2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在根据两处突状密封部而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时,不在挠性袋体的底部侧发生袋破损,因此能够容许使用液体收纳容器。
另外,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液体收纳容器,根据两处突状密封部而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并且,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的大小变得较小,有由于在这些弯折附近未产生龟裂、气孔,因此能够良好地形成挠性袋体,并且还能够良好地保证液体的收纳量,所以得到品质良好和可靠性良好的液体收纳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中,沿重力方向悬挂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为了说明在实施例的液体收纳容器中挠性袋体的尺寸关系而局部剖切地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了表2中所示出的全部○标记、△标记、×标记的图。
图6是表示了表2中所示出的○标记、△标记的图。
图7是仅表示了表2中所示出的○标记的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中,沿重力方向悬挂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以往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作为液体的墨,并且将该挠性袋体收纳在了外装箱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体收纳容器;
11…挠性袋体;
11a、11b…一对长侧边;11a1、11b1…一对长侧边密封部;
11c、11d…一对短侧边(前端边,后端边);11c1…前端边密封部;
11d1…后端边密封部;11e、11f…一对加强熔敷部;
11g…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11h、11i…两处突状密封部、
11j、11k…两个倒V字状的较小弯折;
12…导出构件;12a…导出口;13…外装箱;14…IC标签;
15…墨盒;
20…喷墨印刷装置;21…墨盒安装部;
22…接头部;29…喷墨头;
LQ…液体;IK…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的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俯视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另外,图2立体地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中,沿重力方向悬挂在挠性袋体内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时的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10包括能够在内部收纳饮料用液体、家庭用的液体洗涤剂以及墨等液体的挠性袋体11、设于该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并具有用于导出液体的导出口12a并且在内部具有开闭阀(未图示)的筒状的导出构件12。
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在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设有导出构件12,但不限于此,在将挠性袋体11用作液体替换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的外周缘的预定部位预先形成在使用时被打开的液体导出口,在该情况下挠性袋体自身成为液体收纳容器。
因而,液体收纳容器10只要是预先在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设有用于导出液体的导出口即可。
上述的挠性袋体11是:使用形成为长方形状的一对挠性膜并使其彼此相对,并且通过热熔敷等将在一对挠性膜中成为外周缘的一对长侧边11a、11b的各自相对的边彼此密封,以及将一对短侧边11c、11d的各自相对的边彼此密封,而形成为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扁平长方形状的袋体。
此外,以下,将一对短侧边11c、11d中的在前端部侧的短侧边称为前端边11c,将在后端部侧的短侧边称为后端边11d来进行说明。
此时,沿挠性袋体11的外周缘通过热熔敷等被密封的部分包括与一对长侧边11a、11b相对应的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与前端边11c相对应的前端边密封部11c1;以及与后端边11d相对应的后端边密封部11d1,各密封部11a1、11b1、11c1、11d1以一边沿各边11a、11b、11c、11d,一边各自向内侧具有预定宽度的方式被密封。
另外,挠性袋体11在前端边11c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以导出构件12被夹在一对挠性膜之间而其周围被前端边密封部11c1密封的状态设有用于导出液体的导出构件12。
而且,挠性袋体11在设有导出构件12的前端边11c和与该前端边11c相连的一对长侧边11a、11b之间的各角部侧以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的方式呈大致三角形状地形成有一对加强熔敷部11e、11f。
到此为止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10的结构和挠性袋体11的形状与之前使用图8进行说明了的以往例相同,因此能够提高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液体而该挠性袋体11发生了变形时,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的针对袋破损等的耐性。
另一方面,在对于挠性袋体11的后端边11d侧的底部不采取提高针对袋破损等的耐性的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与先前使用图9进行说明了的以往例相同那样,当在收纳有液体的挠性袋体11膨胀了的状态下,使该挠性袋体11的长度方向朝向重力方向地悬挂时,在挠性袋体1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朝向前端部侧呈倒V字状地较大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11g…未图示)。该倒V字状的弯折11g相当于先前图9所示出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51g。
此外,产生于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倒V字状的弯折变形的相对于挠性袋体11的宽度方向的产生部位、数量因挠性袋体11的刚度、长宽比等而变化。
然而,在此,预先设定挠性袋体11的刚度、长宽比,以使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左右不形成后述的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而在以挠性袋体11内收纳有液体的状态沿重力方向悬挂该挠性袋体11时,因挠性袋体11的变形而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个倒V字状的弯折11g。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谋求改良,从而能够抑制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有液体时,因液体的重量等影响而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11g。
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10中,挠性袋体11在后端边11d侧的底部的左右以隔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大致左右对称并且隔开间隔K的方式在后端边11d侧的底部的左右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
上述的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并以如下方式进行设置:以使大致三角形状的各突部顶点朝向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并且,在使各底边与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接触了的状态下通过热熔敷等来密封表面和背面。
此外,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并不限定于大致三角形状,只要是朝向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的各突部为凸形状即可。
此时,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成为该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在后面对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然后,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中,在以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有液体LQ的状态沿重力方向悬挂该挠性袋体11时,形成为扁平长方形状的挠性袋体11与液体LQ的量相对应地以一对挠性膜被撑开而膨胀的方式变形。
此时,即使挠性袋体11以膨胀的方式变形,通过在挠性袋体11的后端边11d侧的底部的左右以隔着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隔开间隔K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从而也能够将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11g时的应力分成两份而分散至左右两处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部位。
由此,由于液体LQ的重量等,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扩展之前,在底部的与左右两处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的部位产生两处朝向前端部侧呈倒V字状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
换言之,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液体LQ而底部发生了变形时,将以朝向前端部侧呈倒V字状凹陷的方式产生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分散至底部的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的部位。
此时,如图2所示,为了使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应力分散至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个部位,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成为最合适的大小(高度尺寸)以因液体LQ的重量而底部变形了的后端边11d的最下点为基准,自该最下点到朝向前端部侧的倒V字状顶点之间的各高度成为比先前使用图9所说明了的以往例(30mm以上)低,为20mm以下。
即,由于以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而产生的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各自的最适合高度为在未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时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所产生的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11g,或者51g)的高度的2/3以下的方式设置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因此,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有液体LQ时,能够防止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侧的袋破损。
此外,关于针对左右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最合适的设置条件,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结果,由于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不产生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11g,因此强化了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刚度。另一方面,产生于左右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部位的两处倒V字状的较小弯折11j、11k在将一些刚体、该挠性袋体11收纳在了未图示的外装箱(相当于图3所示的外装箱13和图10所示的外装箱53)内的情况下不与外装箱的上、下内表面接触。
因而,能够提供如下一种液体收纳容器10,其不产生如先前使用图9和图10而在以往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因产生于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的一处倒V字状的较大弯折11g而引起的龟裂、气孔,并由于应力被分散至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部位,而能够使挠性袋体11的底部侧不发生袋破损,并且,能够耐受振动、冲击等外力。
而且,利用图3简略说明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10中,在挠性袋体11内将墨作为液体收纳的情况,以及将内置有该液体收纳容器10的墨盒应用于喷墨印刷装置的情况。
图3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
如图3所示,在喷墨印刷装置(以下,仅记为印刷装置)20中,在设于该印刷装置20内的墨盒安装部21所支承的接头部2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接有内置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10的墨盒15。
此时,墨盒安装部21的墨盒载置部21b连接且一体地形成于前板部21a的下方,在该墨盒载置部21b上以倾斜约2°左右的方式搭载有墨盒15,以使墨IK朝向印刷装置20流动。此外,该倾斜为一例,也可以是水平地载置而墨IK自墨盒15流动的那样的结构。
上述的墨盒15是如下结构,液体收纳容器10被使用瓦楞纸板材料而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盒13覆盖,该液体收纳容器10具有:挠性袋体11,其将墨IK作为液体LQ收纳;以及导出构件12,其设于该挠性袋体11的前端部侧。
另外,在外装箱13的外侧以与设于印刷装置20内的IC标签接收机23相对的方式安装有用于利用无线发送/接收关于墨IK的信息(型号、制造日期、墨量、颜色信息)等的IC标签14。
在该印刷装置20内,安装有多个按颜色收纳了例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多种颜色的墨IK的墨盒15,在此对一个墨盒15进行图示并在以下说明。
而且,将墨盒15连接于设在印刷装置20内的接头部22时,自墨盒15流出的墨IK自液体收纳容器10内的导出构件12经由接头部22而通过墨供给路径24,并利用電磁开闭阀25的开闭操作而被填充至墨罐26。
另外,在墨罐26设有用于检测已填充了的墨IK的量的液面传感器S,根据该液面传感器S的检测结果而借助未图示的控制部来控制電磁开闭阀25的开闭。
之后,已填充到墨罐26的墨IK通过墨供给路27而被送至墨分配器28,并被该墨分配器28分配到多个喷墨头29。于是,构成为:通过自多个喷墨头29朝向纸张P喷出墨IK,而能够在纸张P上印刷图像、文字。
在此,以下详细叙述已形成于挠性袋体11的后端边11d侧的底部的左右的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图4为了说明在实施例的液体收纳容器中挠性袋体的尺寸关系而局部剖切并且俯视地表示。另外,表1是表示将在图4所示出的两处的突状密封部设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情况下,将两处突状密封部的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C固定为8mm之后,改变尺寸A(mm)、B(mm)时的实验结果的表。表2是表示基于表1所示出的实验结果,将挠性袋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W(mm)、一对长侧边密封部的宽度D(mm)以及后端边密封部的宽度E(mm)作为运算参数且利用式1和式2所得到的各结果的表。表3是表示对于表1中的网点部位而改变了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C时的结果的表。
表1
表2
表3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液体收纳容器10中,挠性袋体11使用由厚度为130μm左右的多层热塑性膜材料形成的挠性膜,形成为长度方向的长度L为例如390mm、与长度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宽度W为例如122mm,且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扁平长方形状的袋体。
此外,对在以下的挠性袋体11中,在与在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长侧边11a、11b相对应的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以及与后端边11d相对应的后端边密封部11d1进行三方密封而成的三方密封袋的状态进行说明。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也与前述的内容相同地,预先设定挠性袋体11的刚度、长宽比,以使在以挠性袋体11内收纳有液体的状态沿重力方向悬挂该挠性袋体11时,由于挠性袋体11的变形而在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个倒V字状的弯折11g,而未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形成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
另外,挠性袋体11在密封了一对长侧边11a、11b以及后端边11d的三方密封状态下,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的各宽度D被设定为分别向内侧例如4mm,并且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宽度E被设定为向内侧例如4mm。
而且,在判断挠性袋体11的底部侧发生袋破损状态时,对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设置位置以及三角形状而改变尺寸Amm,Bmm,Cmm,并对于Amm,Bmm,Cmm准备了几种组合。
然后,进行了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了1000ml例如水等液体、并沿重力方向悬挂该挠性袋体11时,对于尺寸Amm、Bmm、Cmm哪种组合良好与否的实验,并且进行了例如,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11g,还是分散为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h、11i?液体收纳量是否达到了预定量?的评价。
上述的尺寸Amm表示突状密封部11h的突部顶点与长侧边密封部11a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突状密封部11i的突部顶点与长侧边密封部11b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
另外,上述的尺寸Bmm表示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各突部顶点与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高度。
另外,上述的尺寸Cmm表示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各底边与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内侧端部接触的长度。
在此,在表1~表3中,改变图4中所示出的尺寸Amm、Bmm、Cmm,对于针对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设置条件,用○标记、△标记、×标记来表示评价基准。
上述的○标记表示如下情况:在底部的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的部位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图2),并且,以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各高度比先前使用图9所说明的以往例(30mm以上)低且为20mm以下的方式良好地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且液体的收纳量也不降低。
另外,上述△标记表示如下情况:即使在底部的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的部位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图2),尽管挠性袋体11的底部侧不发生袋破损,但由于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而导致液体的收纳量降低。
此时,如下确定对液体收纳量评价是用○标记、还是用△标记,相对于收纳有液体并达到挠性袋体11的收纳极限的情况,减少至最大容量的预定%也对耐袋破损有影响,且目测极容易发生袋破损,此时,将收纳预定%以下的情况采用△标记。
在此,作为一个例子,最大容量(收纳有液体并达到挠性袋体11的收纳极限的量)约1200ml,若收纳液体的量为1100ml左右(现最大容量的92%左右)则耐袋破损性变差,因此对在挠性袋体11内所收纳的液体收纳量为1100ml以下的情况采用△标记。
另外,×标记表示如下情况:即使设置了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部位也会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11g,由于该倒V字状的弯折11g的大小较大而导致不良。
首先,如表1所示,在对于挠性袋体11在后端边11d侧的底部以呈大致三角形状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时,将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C固定为8mm之后,将尺寸A、B改变为表示出的各值而进行了实验。
在此,同时用图4和图5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首先,如表1所示,在尺寸A的值小至例如6mm左右,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靠近设于挠性袋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的情况下,将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与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看作大致等效。因此,可判明,即使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也具有与不形成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情况大致相同的结果,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11g,即使改变尺寸B也是不良(×标记)。
另外,可判明,在尺寸A的值大至例如46mm左右,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靠近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的情况下,由于在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产生的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部位处彼此重叠成一处,因此即使改变尺寸B也全部为不良(×标记)。
另外,可判明,在尺寸B的值极端地低至例如2mm左右的情况下,不能发挥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作用效果,并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11g,而与尺寸A的值无关地全部为不良(×标记)。
另外,可判明,在A、B的各值为(11,6)、(11,11)、(16,11)、(21,16)、(21,20)、(21,26)、(21,36)、(21,56)的组合的情况下,由于A、B的各值的相互作用,而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11g),结果为不良(×标记)。
另一方面,可判明,在A、B的各值为(26,26),(26,36),(26,56),(36,26),(36,36),(36,56)的组合的情况下,与设于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部位相对应地,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然而,可判明,在该情况下,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高度B较高,由于伴随高度B较高而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大小变大,因此液体的收纳量降低,但由于不发生袋破损而在使用上没有障碍,因此判定为△标记。
另外,可判明,在上述以外的A、B的组合的情况下,在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部位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并且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各高度较低,液体收纳量也未降低,因此得到了良好(○标记)的结果。
进而,在表3中,示出了对于表1中的网点部位而改变了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C时的结果。像该表3所明示的那样,可判明,即使相对C=8而上下大幅度改变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C,对结果也没有影响。
接着,如表2所示,对于表1所示出的实验结果,考虑挠性袋体1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Wmm、一对长侧边密封部11a1、11b1的宽度Dmm以及后端边密封部11d1的宽度Emm,而示出了利用后述的数1和数2所得到的各结果。
此外,在表2中,由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设为以挠性袋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为中心而大致左右对称,因此宽度尺寸为W/2。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先前所说明的那样,W设定为122mm、D设定为4mm、E还设定为4mm,但不限于这些数值,能够以根据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而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方式将W、D、E分别设定为适当的值。
而且,在表2中,将上述的尺寸A(mm)~E(mm)分别作为运算参数,用各运算参数并基于下述的式1和式2来求出X和Y。具体来讲,对于表1所示出的各尺寸A而根据下述的数1所示出的式1求出X,并且,对于表1所示出的各尺寸B而根据下述的数2所示出的式2求出Y。
[数1]
X=(A+D)/(W/2)=(A+4)/61………(式1)
该式1表示突状密封部11i(或11h)的突部顶点向挠性袋体11的长边11b(或11a)靠近的程度。
[数2]
Y=(B+E)/E=(B+4)/4………(式2)
该式2表示与突状密封部11i(或11h)的部位相对应而产生的倒V字状的弯折11k(或11j)向两处分散的分散程度。
与表1相对应地在表2中用○标记、△标记、×标记来表示根据上述的式1、式2而得到的结果。
而且,将表2所示出的结果易懂地表示在图5~图7中所示出的XY坐标轴上,各X的值沿横轴图示,各Y的值沿纵轴图示。
此时,图5表示了表2中所示出的全部○标记、△标记、×标记。另外,图6表示了表2中所示出的○标记、△标记。进而,图7仅表示了表2中所示出的○标记。
在此,参照图5~图7所示出的评价结果,说明良好地设置成为该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的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设置条件(应力分散到两处、并且液体的收纳量减少的情况较少)。
首先,当从图5中除去×标记时,成为图6所示出的状态。在该图6中,表示对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而得到○标记和△标记的情况。
此时,在图6中,在X=0.49和X=0.66时成为△标记的情况下,由于应力集中部随着Y值增大而应力集中部的集中程度没有变化,并向上方偏移,因此Y值对于△标记没有上限值。
其理由在于,在X与Y的位置关系中,虽然形成为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部位相对应地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但如果在挠性袋体11的刚度和液体在挠性袋体11内某种程度地填满的状态下,在沿重力方向悬挂了挠性袋体11时,在X与Y的位置关系中,当使Y值为预定值以上时,产生呈两处分散的那样的褶皱,无论Y值如何,应力集中部的集中程度均不变化。
另外,在图6中,Y=16.7X-2.1的斜线是通过连结XY坐标轴上的点(0.25,2)与点(0.49,6)而得到的。
而且,如图6所示,在得到○标记和△标记时的○标记和△标记条件的情况下,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构成为满足0.25≤X≤0.5且Y≤16.7X-2.1,并且满足0.5≤X≤0.66且2≤Y。
换言之,上述的○标记和△标记的○△标记条件就是,X值和Y值存在于如下区域内即可,该区域由Y=2的直线、Y=6的直线、Y=16.7X-2.1的斜线、X=0.66的直线所围成的梯形区域与由Y=6的直线、Y=6以上(∞)的直线、X=0.49的直线、X=0.66的直线所围成的长方形区域所组合而成。
该结果,在满足上述的○标记和△标记条件而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情况下,在因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而分散产生了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时,由于挠性袋体11的底部侧未发生袋破损,因此能够允许液体收纳容器10的使用。
接着,当从图5中除去△标记和×标记时,成为图7所示出的状态。在该图7中,表示对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而仅得到○标记的情况。
此时,在图7中,Y=16.7X-2.1的斜线也是通过连结XY坐标轴上的点(0.25,2)与点(0.49,6)而得到的。
而且,如图7所示,在得到了○标记时的○标记条件的情况下,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构成为满足0.25≤X≤0.5且Y≤16.7X-2.1,并且满足0.5≤X≤0.66且2≤Y≤6。
换言之,上述的○标记条件就是,X值和Y值存在于如下区域内即可,该区域为由Y=2的直线、Y=6的直线、Y=16.7X-2.1的斜线、X=0.66的直线所围成的梯形区域。
结果,在满足上述的○标记条件而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的情况下,由于因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而分散产生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并且,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大小减小,在这些弯折附近未产生龟裂、气孔,因此能够良好地形成挠性袋体11,并且也能够良好地保证液体的收纳量,所以能够得到品质良好和可靠性良好的液体收纳容器10。
如以上详述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在挠性袋体11的后端部侧的底部以隔着与挠性袋体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隔开间隔K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并在挠性袋体11内收纳液体LQ而底部变形了时,以在底部的与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的部位产生两处呈倒V字状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的方式构成两处突状密封部11h、11i。
由此,在底部的与设于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两处的突状密封部11h、11i相对应的部位分散产生的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比以往在挠性袋体11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产生的一处倒V字状的弯折51g(图9)小。
因而,由于两处倒V字状的弯折11j、11k不与收纳有一些刚体、液体收纳容器的外装箱的上、下内表面接触,因此挠性袋体11的底部侧未发生袋破损。伴随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由于能够提高对于运输、搬运时的振动、落下时的冲击的耐性,因此能够放心提供品质良好的液体收纳容器10。

Claims (3)

1.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其能够在使用挠性膜并密封该挠性膜的外周缘而形成为具有表面和背面的扁平长方形状的挠性袋体内收纳液体,并且,在所述挠性袋体的前端部侧预先设有用于导出所述液体的导出口,该液体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挠性袋体的与前端部侧相反的后端部侧的底部,以隔着与所述挠性袋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并隔开间隔的方式设有两处突状密封部,
在所述挠性袋体内收纳所述液体而使所述底部发生了变形时,以在所述底部的与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相对应的部位产生两处呈倒V字状凹陷的倒V字状的弯折的方式构成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对长侧边密封部密封在所述挠性袋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长侧边,并且利用后端边密封部密封所述底部侧的后端边,并以使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的各突部顶点朝向所述前端部侧,并且,使各底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的内侧端部接触的方式设有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此时,
将所述挠性袋体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的各突部顶点与所述一对长侧边密封部的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的各突部顶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高度B、所述一对长侧边密封部的宽度D以及所述后端边密封部的宽度E分别作为运算参数,并利用各运算参数且基于下述的式1和式2来求出X和Y并图示在XY坐标上,此时,
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构成为满足0.25≤X≤0.5且Y≤16.7X-2.1,并且满足0.5≤X≤0.66且2≤Y,
X=(A+D)/(W/2)………式1
Y=(B+E)/E………式2,上述运算参数A、B、D、W、E的单位均为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对长侧边密封部密封在所述挠性袋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长侧边,并且利用后端边密封部密封所述底部侧的后端边,并以使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的各突部顶点朝向所述前端部侧,并且,使各底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的内侧端部接触的方式设有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此时,
将所述挠性袋体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W、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的各突部顶点与所述一对长侧边密封部的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的各突部顶点与所述后端边密封部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高度B、所述一对长侧边密封部的宽度D以及所述后端边密封部的宽度E分别作为运算参数,并利用各运算参数且基于下述的式1和式2来求出X和Y并图示在XY坐标上,此时,
所述两处突状密封部构成为满足0.25≤X≤0.5且Y≤16.7X-2.1,并且满足0.5≤X≤0.66且2≤Y≤6,
X=(A+D)/(W/2)………式1
Y=(B+E)/E………式2,上述运算参数A、B、D、W、E的单位均为mm。
CN201520456356.6U 2014-06-27 2015-06-26 液体收纳容器 Active CN2047765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2123 2014-06-27
JP2014132123A JP6386813B2 (ja) 2014-06-27 2014-06-27 液体収納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6547U true CN204776547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6356.6U Active CN204776547U (zh) 2014-06-27 2015-06-26 液体收纳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86813B2 (zh)
CN (1) CN2047765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6128A (zh) * 2019-03-26 2020-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12483483A (zh) * 2020-11-26 2021-03-1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的隔膜蓄能器
CN115461281A (zh) * 2020-06-26 2022-12-09 京洛株式会社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4698A (ja) * 2005-03-22 2006-10-05 Taisei Lamick Co Ltd 包装袋
JP2007001630A (ja) * 2005-06-24 2007-01-11 Taisei Lamick Co Ltd 包装袋
JP2014069314A (ja) * 2012-09-27 2014-04-21 Riso Kagaku Corp 液体収納容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6128A (zh) * 2019-03-26 2020-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15461281A (zh) * 2020-06-26 2022-12-09 京洛株式会社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CN115461281B (zh) * 2020-06-26 2023-12-29 京洛株式会社 包装袋及其制造系统
CN112483483A (zh) * 2020-11-26 2021-03-1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的隔膜蓄能器
CN112483483B (zh) * 2020-11-26 2023-03-31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的隔膜蓄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1115A (ja) 2016-01-21
JP6386813B2 (ja) 2018-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6547U (zh) 液体收纳容器
CN100463802C (zh) 墨水箱、记录头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US9457583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1356059B (zh) 打印机墨盒
CN103448371B (zh) 墨水再填充方法、墨盒、及墨盒的制造方法
CN202278834U (zh) 喷墨打印机
CN102015314B (zh) 部分填充的墨液盒
JP7409469B2 (ja) 自立包装袋の設計方法
CN104843332B (zh) 一种自闭式缓冲包装袋
CN109572224B (zh) 一种墨盒接管扩容方法及其扩容墨盒
CN206870376U (zh) 一种基于机械开关的3d打印机耗材断料检测装置
CN204077077U (zh) 记录装置
CN203920038U (zh) 液体收纳容器
CN206926391U (zh) 可持续加墨的墨盒
CN204624245U (zh) 气柱式间隔缓冲包装箱结构
CN208007680U (zh) 一种内置填充气囊的专用快递盒
CN102196971A (zh) 包装装置以及包括至少两个擦拭器刮片和用于所述刮片的包装装置的组件
CN206733820U (zh) 可持续加墨的墨盒
CN215323865U (zh) 一种纸箱
US20140048547A1 (en) Container with floating vent tube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CN204109567U (zh) 带浮子的新型墨盒
CN206378692U (zh) 硒鼓的封粉系统
US11697288B2 (e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CN215101888U (zh) 一种小瓶肥料灌装装置
CN213893392U (zh) 一种化工树脂用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