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9555U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9555U
CN204109555U CN201420568551.3U CN201420568551U CN204109555U CN 204109555 U CN204109555 U CN 204109555U CN 201420568551 U CN201420568551 U CN 201420568551U CN 204109555 U CN204109555 U CN 204109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ccommodating
housing
hook portion
accommodating unit
finger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85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百濑功
青木义安
坂本一峻
野本伸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034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668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557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127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9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95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课题在于,如果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液体箱,则用户难以将记录装置保持在手上进行移动。记录装置具备:作为壳体的第1外壳(3),其收纳记录头;墨盒单元(5),其被配置在第1外壳(3)的外侧,用来收纳油墨;供给部,其将油墨从墨盒单元(5)的墨盒(9)供给至记录头;以及手指钩挂部(60),其被设置于墨盒单元(5)。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从记录头对打印纸等喷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为了在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的情况下向印刷头连续且稳定地供给油墨,提出了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与喷墨式打印机的主体装置分开地具备外部油墨供给装置(液体供给装置),来对印刷头供给油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构成的液体供给装置中,具备在内部收纳有大容量的油墨包(液体收纳体)的外壳,通过连通油墨包和主体装置内的印刷头的油墨供给软管供给油墨。
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与主体装置分体地具备外壳,因此,在用户要移动喷墨式打印机时,用户必须分别保持主体装置和外壳进行移动,因此移动作业并不容易。因此,存在使外壳在安装于主体装置的状态下移动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液体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8510号公报
如果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液体箱,则在用手把持壳体的具备液体箱的一侧的侧面或底部时,液体箱会成为障碍。因此,存在用户难以将记录装置保持在手上进行移动这样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其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头,其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头;液体收纳体,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收纳所述液体;液体收纳单元,其收纳所述液体收纳体;以及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纳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上设置有第1手指钩挂部。
根据本应用例,在液体收纳单元上设置有第1手指钩挂部。由此,用户能够把持第1手指钩挂部,以稳定的姿势容易地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2]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铅直方向的上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缩短记录装置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应用例3]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作为正面,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侧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缩短记录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
[应用例4]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具备可见部,所述可见部由能够看到所述液体收纳体的部件形成,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没有配置所述可见部的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抑制可见部的范围变小、可见性降低的情况。
[应用例5]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具有罩部,所述罩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一部分,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没有配置所述罩部的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在用户开闭罩部时,不会产生障碍。
[应用例6]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体具有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没有配置所述注入口的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在用户注入液体时,不会产生障碍。
[应用例7]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由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分开的部件形成,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进行装卸。
根据本应用例,如果作为与其他记录装置共用的第1手指钩挂部来构成,则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
[应用例8]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是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侧面位置朝向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在所述凹部的所述侧面位置中的上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邻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
根据本应用例,用户的手指能够稳定地保持第1手指钩挂部。因此,在用户将记录装置保持在手上进行移动时,记录装置的姿势变得稳定。
[应用例9]一种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上,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侧面上形成有用于供手指钩挂的第2手指钩挂部。
根据本应用例,用户能够用两只手把持设置在液体收纳单元上的第1手指钩挂部和第2手指钩挂部,从而能够以稳定的姿势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1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和插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侧面,用于插入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侧面相邻的至少一个侧面上。
根据本应用例,用户能够将手指勾挂于第1手指钩挂部,在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壳体的状态下一边提起记录装置一边使其移动。因此,一边用手保持记录装置一边使其移动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应用例1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侧面上。
根据本应用例,容纳于液体收纳单元中的液体收纳体的个数增加,因此液体的收纳量增加。
[应用例1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侧面的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
根据本应用例,多个用户分别把持配置在壳体的两侧的侧面上的液体收纳单元的第1手指钩挂部,从而能够以稳定的姿势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13]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从高度方向观察的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和所述壳体的位置被配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在所述重合的位置处,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一部分比所述壳体的一部分靠下侧。
根据本应用例,当用户提起液体收纳单元时,壳体被提起,记录装置能够移动。
[应用例14]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处于所述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底面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当处于设置了记录装置的状态时,液体收纳单元的底面与设置面抵接,因此壳体与液体收纳单元的姿势变得稳定。
[应用例1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凹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和卡合部,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且被插入所述凹部中而卡合。
根据本应用例,当用户提起液体收纳单元时,壳体被提起,记录装置能够移动。
[应用例1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具备:固定部,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收纳体;以及盖体,其以能够自由开闭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使容纳部、盖体的刚性小于固定部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收纳单元的制造成本的增大。
[应用例17]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凹部,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和卡合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被插入所述凹部中而卡合。
根据本应用例,当用户提起液体收纳单元时,壳体被提起,记录装置能够移动。
[应用例1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高度方向观察的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和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被配置在重合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在用户提起液体收纳单元时,卡合部位于施加于第1手指钩挂部的力的延长线上。因此,液体收纳单元的姿势变得稳定。
[应用例1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不同的外部记录介质保持单元。
根据本应用例,液体收纳单元能够向下方延伸,因此,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收纳量增加。
[应用例2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体具有挠性。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防止下述情况:液体收纳体随着液体的消耗而收缩,因此,液体收纳体内部成为负压,从而无法将液体供给至记录头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将第2外壳卸下后的状态下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将第1外壳和第2外壳卸下后的状态下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a)是实施方式2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将第2外壳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在第2外壳的上部具备手指钩挂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5(a)是实施方式3中的墨盒单元的在第2外壳上具备手指钩挂部的部分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墨盒单元的在液体收纳体上具备手指钩挂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5中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装置主体上的用于安装墨盒单元的安装面的立体图。
图8是墨盒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6中的墨盒单元的立体图。
图10(a)、图10(b)、图10(c)是示出手指钩挂部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1是在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手指钩挂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2(a)、图12(b)是实施方式7中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将壳体的上部卸下后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油墨收纳体的立体图。
图15(a)是外壳的外观立体图,图15(b)是从正面侧观察外壳被安装于壳体的部分的图。
图16是实施方式8中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9中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8(a)是示出设置于外壳的突出部被插入到设置于壳体的凹部中的部分的图,图18(b)是示出设置于壳体的突出部被插入到设置于固定部的凹部中的部分的图。
图19(a)、图19(b)是示出壳体与外壳的配置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a、501、501a、501b:喷墨式打印机;3:第1外壳;5、5a、5b、5c、327、327a:墨盒单元;7、7a、7b:第2外壳;9、343:墨盒;13:正面;19、20、504a、504b、504c:侧面;21、349:窗部;22、353:油墨注入部;43、331:供给软管;47、332、520:记录头;60、70、100、110、120、390、400、410、420、430、509、516、517、564、571c、574c:手指钩挂部;312:记录装置;344、344a:罩;504、560、562、570、573:壳体;504d:底面;505、505a、506、506a、571、574:外壳;507、514:盖体;508、515、561、563:固定部;512、550:打印纸盒;515d:液体收纳单元的侧面;516a、564a:延伸部;522、523:连接软管;525:油墨供给软管;530:油墨收纳体;535:容纳部;551:增设盒单元;561b、562a:突出部;P、P1:打印纸;Z:上下方向(铅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自的结构设定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存在结构或部件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打印机1能够利用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在打印纸P等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第1外壳3、和配置在第1外壳3的外侧的墨盒单元5。
在第1外壳3中收纳有打印机1的机构单元10(参照图3)。机构单元10在打印机1中是执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关于机构单元1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墨盒单元5具有构成墨盒单元5的外壳的第2外壳7,第2外壳7对收纳油墨的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墨盒9进行收纳。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墨盒9形成为一体,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这4色的油墨分别以一种颜色对应一个墨盒9的方式被储存于各个墨盒9。
在墨盒9上分别设置有油墨注入部22,用户能够将对设置于油墨注入部22的注入口(未图示)进行密封的帽23卸下,并从注入口注入油墨。
另外,在打印机1中设置有排纸部11。在打印机1中,打印纸P被从排纸部11排出。将设置有排纸部11的面作为正面13,在与正面13交叉的上表面15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7。在操作面板17上设置有电源按钮18A和其他的操作按钮18B等。
墨盒单元5在第1外壳3上设置于与正面13和上表面15交叉的侧面19。在墨盒单元5的第2外壳7上设置有窗部21。窗部21在第2外壳7上设置于与正面24和上表面25交叉的侧部27。窗部21具有透光性,在与窗部21重合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的4个墨盒9。因此,使用打印机1的用户能够通过窗部21看到墨盒9中的油墨的量。
在第2外壳7的上表面25设置有手指钩挂部60。手指钩挂部60具有延伸部61、和支承延伸部61的一对支承部62。延伸部61从上表面25离开并沿前后方向Y延伸。各个支承部62被设置成从上表面25沿上下方向Z(铅直方向)立起设置,各个支承部62的上部与延伸部61的前后方向Y上的两端部连接。
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能够将指尖插入由上表面25、支承部62、延伸部61围成的开口部63来把持延伸部61。
图2是将第2外壳7卸下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在各墨盒9的面对窗部21的部位,设置有表示油墨的量的上限的上限标记28、和表示油墨的量的下限的下限标记29。用户能够将上限标记28和下限标记29作为记号来把握各个墨盒9中的油墨的量。
第1外壳3和第2外壳7互相分体地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能够使第2外壳7从第1外壳3分离。第2外壳7通过安装螺钉31与第1外壳3结合在一起。
图3是将第1外壳3和第2外壳7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打印机1具备包括印刷部41和供给部而构成的机构单元10。印刷部41构成为包括滑架45和记录头47。供给部构成为包括供给软管43和4个中继单元49。
印刷部41、机构单元10、墨盒9被支承于共用的框架50。墨盒9被支承于框架50中的液体收纳单元底部50a。
记录头47和4个中继单元49被搭载于滑架45上。供给软管43具有挠性,且与墨盒9和中继单元49连接。墨盒9内的油墨经由供给软管43被送入中继单元49。中继单元49将从墨盒9经由供给软管43供给的油墨转送至记录头47。记录头47将供给的油墨作为油墨滴排出。
机构单元10具有介质搬送机构(未图示)和记录头移动机构(未图示)。介质搬送机构利用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驱动搬送辊51,由此沿着前后方向Y搬送打印纸P。记录头移动机构将来自马达53的动力经由正时带55传递至滑架45,由此使滑架45沿左右方向X移动。
记录头47被搭载于滑架45时。因此,记录头47通过记录头移动机构经由滑架45沿左右方向X移动。并且,记录头47在面对打印纸P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滑架45。通过介质搬送机构和记录头移动机构使记录头47相对于打印纸P的相对位置变化,同时从记录头47喷出油墨,由此对打印纸P实施印刷。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打印机1具备:记录头47,其对打印纸P喷射油墨;作为壳体的第1外壳3,其收纳记录头47;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墨盒单元5,其被配置在第1外壳3的外侧,收纳油墨;供给部,其将油墨从收纳于墨盒单元5的墨盒9供给至记录头47;以及作为第1手指钩挂部的手指钩挂部60,其被设置于墨盒单元5的第2外壳7。
并且,手指钩挂部60具有:从第2外壳7的上表面25离开并延伸的延伸部61;和从第2外壳7的上表面25突出并支承延伸部61的一对支承部62。
通过该结构,用户能够可靠地把持手指钩挂部60,以稳定的姿势容易地移动打印机1。
另外,手指钩挂部60的支承部62被设置于第2外壳7的上下方向Z上的上部、即上表面25,因此能够缩短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另外,第2外壳7具有由能够看到墨盒9的透明部件形成的作为可见部的窗部21,手指钩挂部60的支承部62被设置在没有配置窗部21的部分。由此,与支承部被配置于窗部而使得窗部的范围变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可见性降低。
图11是在第1外壳3的侧面20上设置有作为第2手指钩挂部的手指钩挂部120的部分的立体图。也可以在图1的第1外壳3上的、与具备墨盒单元5的侧面19相反的一侧的侧面20设置手指钩挂部120。由此,用户能够用两只手把持设置在图1的墨盒单元5上的手指钩挂部60、和图11的手指钩挂部120,使打印机以稳定的姿势移动。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图1的手指钩挂部60被固定于第2外壳7,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对手指钩挂部被固定于支承墨盒单元的框架上的打印机进行说明。
图4(a)是实施方式2中的打印机1a的将第2外壳7a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墨盒单元5a的墨盒9被支承于与第1外壳3共用的框架50中的液体收纳单元底部50a。
手指钩挂部70被设置于支承部80,支承部80被固定于框架50的液体收纳单元底部50a。因此,手指钩挂部70经由支承部80被相对于框架50固定。
支承部80具有:在墨盒9的前后方向Y上的前后立起设置的一对立起设置部81;和与立起设置部81的上端部连接并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延伸部82。在第2外壳7a的形成上表面25a的壁部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开口部26。
图4(b)是在将第2外壳7a安装于液体收纳单元底部50a的状态下示出在第2外壳7a的上部具备的手指钩挂部70的部分的立体图。手指钩挂部70贯穿第2外壳7a的开口部26,支承部80的延伸部82的前后方向Y上的中央部露出。
手指钩挂部70具有:从延伸部82离开并延伸的延伸部71;和从第2外壳7a的上表面25a突出并支承延伸部71的一对支承部72。用户能够将指尖插入由延伸部82、一对支承部72、延伸部71围成的开口部73来把持延伸部71。
本实施方式的手指钩挂部70被支承于立起设置部81,该立起设置部81被固定于框架50的液体收纳单元底部50a。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手指钩挂部70牢固地固定于墨盒单元5a。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a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3)
图5(a)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墨盒单元5b的在第2外壳7b上具备手指钩挂部100的部分的立体图。手指钩挂部100由与第2外壳7b分开的部件形成。
手指钩挂部100具有:从第2外壳7b的上表面25b离开并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延伸部101;和从第2外壳7b的上表面25b突出并支承延伸部101的一对支承部102。
在一对支承部102的前后方向Y上的两侧形成有一对被固定部103,被固定部103通过螺钉104被固定于形成上表面25b的壁部上。因此,手指钩挂部100能够相对于包含第2外壳7b而构成的、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墨盒单元5b进行装卸。
用户能够将指尖插入由上表面25b、一对支承部102、延伸部101围成的开口部105来把持延伸部101。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
由于手指钩挂部100是与第2外壳7b分开的部件,如果作为与结构和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不同的其他打印机共用的手指钩挂部100来构成,就能够抑制打印机的制造成本增加。
(实施方式4)
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墨盒单元5c的在液体收纳体上具备手指钩挂部110的部分的立体图。手指钩挂部110被固定于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墨盒9的液体收纳体。
手指钩挂部110具有:从液体收纳体的上表面113离开并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延伸部111;和从上表面113突出并支承延伸部111的一对支承部112。用户能够将指尖插入由上表面113、一对支承部112、延伸部111围成的开口部114来把持延伸部111。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5中,对具备扫描单元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方式5中的复合机311的外观立体图。复合机311具备:记录装置312;和扫描单元314,其被搭载于记录装置312的壳体、即装置主体313上。
记录装置312能够对打印纸P1进行记录,另一方面,扫描单元314能够读取在原稿上记录的图像等。
扫描单元314具备:扫描主体部315,其一部分相对于记录装置312的装置主体313转动自如地连结;和搬送单元316,其被配置在扫描主体部315的上方。扫描主体部315经由设置于其一端侧的铰链等旋转机构317,相对于记录装置312安装成能够在覆盖装置主体313的上方的闭合位置、和使装置主体313的上方敞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另外,搬送单元316经由设置于其一端侧的铰链等旋转机构318,相对于扫描主体部315安装成能够在覆盖扫描主体部315的上方的位置、和使扫描主体部315的上方敞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复合机311,将设置有旋转机构317、318的一侧称作后侧或背面侧,并且,将其相反侧称作前侧。
在复合机311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操作面板319。操作面板319具备:用于显示菜单画面等的显示部(例如液晶显示器)320;和设置在显示部320的周围的各种操作按钮321。
在记录装置312中处于操作面板319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将作为记录介质的打印纸P1从装置主体313内排出的排出口322。另外,在记录装置312上的、排出口322的下方,收纳有能够抽出的排纸台323。
在记录装置312的背面侧安装有抽出式的介质支承体324,所述介质支承体324能够装载多张打印纸P1,且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另外,在扫描主体部315的后部,安装有能够以基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侧)为中心转动的导入口罩325。
另外,在装置主体313的外部且成为右侧面的安装面313a上,固定有用于收纳油墨的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墨盒单元327。另外,在成为装置主体313与墨盒单元327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安装面313a的后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收纳标尺(未图示)的标尺收纳部328。标尺收纳部328以下述方式在安装面313a上形成为凹陷:以与标尺的厚度相对应的左右方向X的深度、和与标尺的宽度相对应的前后方向Y的宽度,形成为沿上下方向Z较长的矩形的槽形状。
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313的内部设置有滑架329和中继适配器330,该滑架329被保持成能够沿着成为主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X往复移动的状态,该中继适配器330被安装于滑架329上。具有挠性的供给软管331的一端侧与中继适配器330连接,另一端侧与墨盒单元327连接。另外,在滑架329的下表面侧支承有能够喷射从墨盒单元327供给的油墨的记录头332。
利用水位差,将收纳于墨盒单元327中的油墨经由供给软管331供给至记录头332。并且,将供给至记录头332的油墨喷射至被搬送机构(省略图示)搬送的打印纸P1上,由此进行记录。
图7是装置主体313上的安装墨盒单元327的安装面313a的立体图。在安装面313a上的安装墨盒单元327的安装位置,以从安装面313a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肋334。肋334以沿着墨盒单元327的外形和标尺收纳部328的边缘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肋334上,从安装面313a突出地形成有至少1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螺纹凸台部337,所述螺纹凸台部337能够供作为固定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螺钉(未图示)螺合。
如图7所示,在安装面313a上粘贴有吸收件339,该吸收件339沿左右方向X具有较大的厚度。而且,在安装面313a上形成有使装置主体313的内外连通的大致矩形状的连通孔340,在连通孔340中贯穿插入有供给软管331。
以下,对图8所示的墨盒单元327进行说明。并且,墨盒单元327上的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上下方向Z是以将墨盒单元327安装于装置主体313的状态下的各方向为基准。即,墨盒单元32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Y上比在左右方向X和上下方向Z上大的大致长方体状。
图8是墨盒单元327的立体图。墨盒单元327具备:作为保护外壳的一个例子的墨盒外壳342;和收纳在墨盒外壳342内的作为液体收纳体的一个例子的墨盒343。在墨盒外壳342上的、形成沿着前后方向Y和上下方向Z的外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为右侧面)的壁部,形成有将墨盒外壳342的内外连通的大致矩形状的窗部349。
因此,在墨盒343被收纳于墨盒外壳342内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窗部349从墨盒外壳342的外部看到墨盒343的一部分。并且,墨盒外壳342上的窗部349的周围被进行了倒角。
墨盒单元327具备:相对于墨盒外壳342沿前后方向Y滑动移动的罩344;和收纳在墨盒外壳342内的阻风阀345。
在墨盒外壳342的前表面形成有凹部346,在该凹部346内设置有用于操作阻风阀345的阀杆347。并且,阻风阀345随着阀杆347被用户操作而将供给软管331压扁,从而将油墨从墨盒343朝向记录头332的供给切断。
在墨盒343的上部形成有油墨注入部353。用户能够将对形成于油墨注入部353的注入口(未图示)进行密封的帽354卸下,从注入口注入油墨。
接下来,对图6的手指钩挂部390进行说明。手指钩挂部390被设置在墨盒外壳342的上部。图8的手指钩挂部390具有:一对支承部392,其被固定于墨盒外壳342且向上方突出;延伸部391,其与支承部392的上端部连接且沿前后方向Y延伸;以及延伸部393,其位于延伸部391的下方,与支承部392的下端部连接且沿前后方向Y延伸。
如图8所示,在罩344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开口部394。当罩344沿前后方向Y滑动移动时,开口部394相对于延伸部393滑动移动。开口部394的从上下方向Z观察时的形状与包括背面侧的支承部392的下端部和延伸部393在内的形状大致相同。当图6的罩344处于前后方向Y上的前侧的位置时,开口部394被手指钩挂部390的延伸部393遮挡。
以上,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墨盒单元327具有罩344,所述罩344是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墨盒单元327的一部分的罩部,手指钩挂部390的支承部392被设置在没有配置罩344的部分。由此,在用户使罩344滑动移动时,不会产生障碍。
另外,墨盒343具有油墨注入部353,在该油墨注入部353上形成有用于注入油墨的注入口,手指钩挂部390的支承部392被设置在没有配置注入口的部分。由此,在用户注入油墨时,不会产生障碍。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6中,对手指钩挂部被设置在墨盒外壳的侧部的打印机进行说明。图9是实施方式6中的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墨盒单元327a的立体图。手指钩挂部400被设置于墨盒外壳342a的侧部。
以能够相对于墨盒外壳342a沿前后方向Y滑动移动的方式具备覆盖墨盒外壳342a的上部的罩344a。
手指钩挂部400具有从墨盒外壳342a的侧面348离开并延伸的延伸部401、和从侧面348突出并支承延伸部401的一对支承部402。用户能够将指尖插入由侧面348、一对支承部402、延伸部401围成的开口部403来把持延伸部401。
通过将手指钩挂部400设置于墨盒外壳342a的侧部,由此抑制了打印机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变高。
另外,手指钩挂部400的支承部402被设置在没有配置窗部349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窗部349的范围变小而导致可见性降低。
图10(a)~(c)是示出手指钩挂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6的手指钩挂部的延伸部、支承部是棱柱状,但是,如图10(a)所示,手指钩挂部410中的延伸部411和一对支承部412也可以是圆柱状。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6的手指钩挂部具有一对支承部,但是,如图10(b)所示,手指钩挂部420也可以具有与延伸部421的一个端部连接的支承部422。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6的手指钩挂部的延伸部是沿直线状延伸的形状,但是,如图10(c)所示,手指钩挂部430也可以具有下端部被支承于支承部432的弯曲形状的延伸部431。
(实施方式7)
图12(a)是从正面左侧观察实施方式7中的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501的外观立体图。打印机501具备:印刷部503,其喷射油墨(液体)来形成图像;读取部502,其读取未图示的原稿等;和外壳505、506。由印刷部503和读取部502构成主体装置。并且,前后方向Y中的箭头方向表示背面侧(后侧),左右方向X中的箭头方向表示左侧,上下方向Z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上侧。
外壳50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装置的壳体504的左侧的侧面504c,外壳50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壳体504的右侧的侧面504b。在外壳505、506中容纳有用于收纳油墨的作为液体收纳体的油墨收纳体530(参照图14)。外壳505容纳用于收纳单色油墨的一个油墨收纳体530。外壳506容纳分别收纳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青色油墨这些彩色油墨的3个油墨收纳体530。
读取部502被配置在印刷部503的上方。读取部502具备由玻璃等透明板状部件形成的未图示的原稿台,能够读取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另外,在读取部502上,配置有经由未图示的铰链部与读取部502的后表面的上端部连结的自动文档送纸器528。自动文档送纸器528能够一边使层叠在原稿载置部上的多张原稿一张一张地翻转,一边将所述原稿依次传送至由玻璃等透明板状部件形成的未图示的读取窗上,来读取原稿。
在壳体504的正面侧的侧面504a形成有开口部513。在开口部513的下侧的区域,以能够沿前后方向Y插拔的方式设置有作为记录介质保持单元的打印纸盒512。即开口部513的下侧的区域是用于供打印纸盒512相对于壳体504装卸自如地进行安装的插入口。在打印纸盒512的上侧设置有搬送通道511,该搬送通道511用于搬送在印刷部503的内部印刷后的未图示的打印纸。开口部513的上侧的区域形成为印刷后的打印纸的排纸口。
多张打印纸以层叠状态载置于打印纸盒512。载置于打印纸盒512中的打印纸被一张一张地供给至壳体504的内部,印刷后的打印纸被从在开口部513的上侧形成的排纸口排出而载置于未图示的排纸托盘。
在主体装置的正面侧具备用于进行电源的接通(ON)/切断(OFF)操作、印刷条件或读取条件的设定等的操作按钮510。另外,在主体装置的正面侧,具备用于显示印刷条件或读取条件的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519。
图13是将壳体504的上部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501的立体图。在搬送通道511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沿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X往复移动的滑架521。在滑架521内,以从滑架521的下表面露出的方式具备喷射油墨的记录头520。
在印刷部503中具备使打印纸翻转的未图示的翻转单元,在搬送通道511的下侧具备的打印纸盒512内的打印纸P通过翻转单元被一张一张地翻转,同时被从后侧传送至搬送通道511上。
另外,在印刷部503中具备未图示的包括搬送辊、送纸马达等而构成的搬送单元,打印纸P被搬送单元沿着搬送通道511从后侧向前侧搬送。从在滑架521上具备的往复移动的记录头520,对搬送的打印纸P喷射油墨,由此在打印纸P上进行印刷。
如前所述,在搬送通道511上进行了印刷的打印纸P被从排纸口依次排出,所述排纸口由开口部513的比打印纸盒512靠上侧的区域构成。
在前侧开口的形成为矩形箱状的保持外壳524内,具备沿左右方向X排列的4个中空的油墨供给针(未图示)。
各油墨供给针在前后方向Y上延伸,并且贯穿保持外壳524的侧壁。挠性的油墨供给软管525的一端侧与各油墨供给针的后端部连接,油墨供给软管525的另一端侧与记录头520连接。
1根挠性的连接软管522的一端侧与油墨供给针的前端部连接,连接软管522的另一端侧与容纳在外壳505中的油墨收纳体530连接(参照图14)。
3根挠性的连接软管523的一端侧与各油墨供给针的前端部连接,连接软管523的另一端侧与容纳在外壳506中的油墨收纳体530连接(参照图14)。
图14是油墨收纳体530的立体图。油墨收纳体530具备收纳油墨的油墨袋533。在油墨袋533的上端侧固定有支承部件(吊架部件)532。
油墨袋533以下述方式形成:在将筒状的油墨导出部(省略图示)夹在2个矩形状的挠性膜的周缘的状态下,使这2个挠性膜的周缘彼此熔接。
在油墨收纳体530的上部设置有阀体部(省略图示),通过使帽531向按下的方向旋转,由此阀体部进行动作,油墨收纳体530的内部和连接软管522、523成为连通状态。
从收纳于图13的外壳505中的油墨收纳体530经由连接软管522、油墨供给针、油墨供给软管525将单色油墨供给至记录头520。另外,从收纳于外壳506的油墨收纳体530经由连接软管523、油墨供给针、油墨供给软管525分别将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青色油墨这些彩色油墨供给至记录头520。
图12(a)的外壳505具有:将外壳505固定于壳体504的侧面504c的固定部508;和为了将油墨收纳体530安装于外壳505内部或将油墨收纳体530卸下而能够开闭的盖体507。在固定部508上设置有用于供用户的手指钩挂的手指钩挂部509。在高度方向上,固定部508的底面508a的位置与壳体504的底面504d的位置相同。
图12(b)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打印机501的外观立体图。外壳506具有:将外壳506固定于壳体504的侧面504b的固定部515;和为了将油墨收纳体530安装于外壳506内部或将油墨收纳体530卸下而能够开闭的盖体514。在固定部515上设置有用于供用户的手指钩挂的手指钩挂部516。在高度方向上,固定部515的底面515a的位置与壳体504的底面504d的位置相同。
外壳505、506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于比读取部502的原稿台的位置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当用户使自动文档送纸器528转动而形成为原稿台露出的状态并将原稿载置于原稿台、或者从原稿台取走原稿时,外壳505、506不会成为障碍。
图15(a)是外壳506的外观立体图。在外壳506中具备收纳油墨收纳体530的容纳部535。容纳部535的下端被固定于固定部515。容纳部535的上侧开口,用户能够将油墨收纳体530安装于容纳部535内,或者将油墨收纳体530从容纳部535内取出。
盖体514被设置成能够以单点划线所示的转动轴536为支点向箭头方向转动。盖体514的壳体504侧开口,通过使盖体514从图15(a)的状态转动而形成为图12(b)的闭合的状态,由此,盖体514覆盖容纳部535。
图15(b)是从正面侧观察外壳506安装于壳体504的部分的图,对于盖体514、容纳部535,示出了从正面侧观察的外观形状,对于固定部515,示出了形成有手指钩挂部516的部分处的截面形状。如图12(b)所示,在固定部515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手指钩挂部516(第1手指钩挂部)。在手指钩挂部516的上部设置有延伸部516a,该延伸部516a从固定部515的侧面515d向下方突出并沿前后方向Y延伸。
在从延伸部516a向下侧分离的位置,形成有从固定部515的侧面515d的位置向内侧延伸的壁面516e,延伸部516a与壁面516e之间开口。在壁面516e的上侧形成有:形成在延伸部516a的内侧且倾斜的壁面516b;和与壁面516b连接并向内侧延伸的壁面516c。
壁面516d相对于固定部515的侧面515d的位置形成于内侧,沿上下方向Z延伸,并与壁面516c、壁面516e连接。通过壁面516b、516c、516d、516e,形成了从固定部515的侧面515d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在延伸部516a的内侧,通过壁面516b、壁面516c、壁面516d,与延伸部516a的内侧相邻地形成有下侧开口的槽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在使手心向上的状态下将多个手指从延伸部516a的下侧的开口部伸入,并在指尖朝向上侧的状态下与形成槽部的上部的壁面516c抵接。因此,用户能够稳定地保持手指钩挂部516。
在固定部515的壳体504侧,设置有从固定部515的侧面515c突出以进行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15b。在壳体504的下部,形成有相对于侧面504b位于内侧且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壁面504f,并且形成有壁面504e,该壁面504e相对于底面504d位于上侧,从侧面504b向内侧延伸,并与壁面504f连接。即,在壳体504的下部,形成有从正面侧观察壁面504f和壁面504e时的截面形状为L字状的切口部。
固定部515的突出部515b伸入在壳体504的下部设置的该切口部并卡合,固定部515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卡合部件被固定于壳体504。在高度方向上,固定部515的底面515a的位置与壳体504的底面504d的位置相同。
在图12(a)的固定部508上形成的手指钩挂部509与利用图15(b)进行说明的手指钩挂部516的结构相同。另外,在固定部508上设置有与图15(b)的突出部515b相同的结构的突出部(未图示),在壳体504的左侧的侧面504c的下部,设置有与在图15(b)的右侧的侧面504b的下部设置的切口部相同的结构的切口部。固定部508的突出部伸入壳体504的切口部并卡合,固定部508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卡合部件被固定于壳体504。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1具备:记录头520,其能够向打印纸P喷射油墨;打印纸盒512,其保持打印纸P;搬送单元,其将打印纸P向记录头520搬送;壳体504,其收纳记录头520和搬送单元,并且插入有打印纸盒512;开口部513,其形成于壳体504的侧面504a,供打印纸盒512插入;油墨收纳体530,其收纳油墨;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外壳505、506,它们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与壳体504的形成有开口部513的侧面504a相邻的侧面504c、504b上,并收纳油墨收纳体530;以及供给部(连接软管522、523),其从油墨收纳体530将油墨供给至壳体504的内部,在外壳505、506上形成有用于供指钩挂的、作为第1手指钩挂部的手指钩挂部509、516。
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能够将手指勾挂于手指钩挂部509、516,在外壳505、506被安装于壳体504的状态下一边提起打印机501一边使其移动。因此,一边用手保持打印机501一边使其移动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手指钩挂部509、516是从外壳505、506的侧面位置朝向外壳505、506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在凹部的侧面位置中的上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且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延伸部516a、和与延伸部516a的内侧相邻并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槽部(参照图15(b))。
根据该结构,用户的手指能够稳定地保持手指钩挂部509、516。因此,在用户用手保持打印机501进行移动时,打印机501的姿势稳定。
另外,外壳505、506被分别配置在壳体504的两侧的侧面504c、504b。由此,收纳在外壳505、506中的油墨收纳体530的个数增加,因此油墨的收纳量增加。
另外,在配置于壳体504的两侧的侧面504c、504b上的外壳505、506上,分别设置有手指钩挂部509、516。由此,多个用户能够分别把持外壳505、506的手指钩挂部509、516,以稳定的姿势移动打印机501。
另外,在图15(b)的外壳506被安装于壳体504的状态下,从高度方向观察的外壳506和壳体504的位置被配置在作为外壳506的一部分的突出部515b和壳体504的一部分(由壁面504f和壁面504e构成的切口部的上侧的部分)重合的位置,在重合的位置,突出部515b比壳体504的一部分靠下侧。
由此,当用户将外壳506提起时,壳体504被提起,打印机501能够移动。
另外,在高度方向上,外壳506的突出部515b伸入图15(b)的壳体504的切口部,在壳体504与外壳506重合的部分,固定部515的底面515a的位置处于与壳体504的底面504d相同的位置。
由此,在处于设置了打印机501的状态时,外壳506的底面与设置面抵接,因此外壳506的姿势稳定。
另外,外壳506具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壳体504上的固定部515;容纳油墨收纳体530的容纳部535;和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容纳部535上的盖体514,突出部515b被设置于固定部515。
由此,可以不将用于插入壳体504的凹部中进行固定的突出部设置于容纳部535或盖体514上。因此,能够将容纳部535、盖体514的刚性设定得比固定部515的刚性小。因此,能够抑制外壳506的制造成本的增大。
另外,油墨收纳体530利用挠性膜构成油墨袋533。这样,由于油墨收纳体530的油墨袋533随着油墨的消耗而收缩,因此,能够防止下述情况:油墨收纳体530内部成为负压而无法将油墨供给至记录头520侧。
另外,在将手指钩挂部509、516设置在较低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壁面516e而形成为下方敞开的结构。这样,即使在较低的位置,也能够设置手指钩挂部509、516。
(实施方式8)
在实施方式8中,对在壳体的一侧具备外壳而在另一侧不具备外壳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16是实施方式8中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6示出了将在通过实施方式7说明的图12(b)的壳体504的右侧具备的外壳506卸下后的状态的打印机501a。在壳体504的左侧的侧面504c具备外壳505。在收纳于外壳505的油墨收纳体530中收纳有单色油墨,打印机501a是使用单色油墨的专用的记录装置。
在外壳505的下部设置有在实施方式7中说明的作为第1手指钩挂部的手指钩挂部509(参照图12(a))。在壳体504的侧面504b的下部设置有作为第2手指钩挂部的手指钩挂部517。手指钩挂部517以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方式被设置为从侧面504b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能够用手保持壳体504上的没有安装外壳的一侧。打印机501a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7中说明的打印机501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9)
在实施方式9中,对具备外部记录介质保持单元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17是实施方式9中的打印机501b的外观立体图。
打印机501b在由实施方式7的印刷部503和读取部502构成的主体装置的下侧具备作为外部记录介质保持单元的增设盒单元551。另外,打印机501b在壳体504的左侧的侧面504c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具备外壳505a(液体收纳单元),在壳体504的右侧的侧面504b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具备外壳506a(液体收纳单元)。
在增设盒单元551上设置有能够沿前后方向Y插拔的打印纸盒550。在打印纸盒550中积聚有打印纸P,打印纸P被未图示的传送单元一张一张地传送至印刷部503。
在高度方向上,外壳505a的固定部508的底面508a的位置与增设盒单元551的底面551a的位置相同。同样,在高度方向上,外壳506a的固定部515的底面515a的位置与增设盒单元551的底面551a的位置相同。
根据该结构,外壳505a、506a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是从实施方式7的外壳505、506向下方延长了的长度。因此,由于能够收纳高度方向的长度比实施方式7的油墨收纳体530长的油墨收纳体,因此油墨的收纳量增加。
在实施方式7~实施方式9中,在壳体504的底部设置有切口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壳体上设置凹部,并将在外壳的固定部上设置的突出部插入到设置于壳体的凹部中。图18(a)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图,并且是示出下述这样的部分的图:设置于外壳的固定部561上的、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61b被插入到设置于壳体560的凹部560a中。从外壳的固定部561的侧面561a突出的突出部561b被插入凹部560a中而卡合,从而将固定部561固定于壳体560。在高度方向上,固定部561的底面561c的位置与壳体560的底面560b的位置相同。
图18(b)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图,并且是示出下述这样的部分的图:设置于壳体562上的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62a被插入到设置于外壳的固定部563上的凹部563a中。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壳体562的侧面562b上设置突出部562a,在外壳的固定部563上设置凹部563a,将突出部562a插入凹部563a中而卡合。由此,当用户将外壳提起时,壳体562被提起,打印机能够移动。
另外,也可以在外壳的固定部563被安装于壳体562的状态下,将从高度方向观察的作为第1手指钩挂部的手指钩挂部564的凹部564b和突出部562a的位置配置在重合的位置。
由此,当用户将外壳提起时,突出部562a位于作用于手指钩挂部564的力的延长线上。因此,外壳的转动被抑制,姿势变得稳定。另外,在高度方向上,壳体562的底面562c的位置与固定部563的底面563b的位置相同。由此,在处于设置了打印机的状态时,外壳的姿势变得稳定。
另外,图15(b)的手指钩挂部516在延伸部516a的下侧具有壁面516e,但是,如18(b)的手指钩挂部564所示,也可以是在延伸部564a的下侧不设置壁面而是使下方敞开的结构。这样,能够将手指钩挂部564设置在较低的位置。
图19(a)、(b)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图,并且是示出壳体与外壳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9(a)的壳体570的左右方向X上的两侧的外壳571(液体收纳单元)在下部具有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71b,突出部571b被配置成与壳体570的上下方向Z的下侧角部570b的下侧重合。另外,壳体570的两侧的外壳571在上部具有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71a,突出部571a被配置成与壳体570的上下方向Z的上侧角部570a的上侧重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用户将手指勾挂于手指钩挂部571c而提起外壳571时,在外壳571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壳体570也被提起。
另外,通过在壳体570的底部具备橡胶等腿部572,由此,在高度方向上的、腿部572的底面的位置和外壳571的底面的位置变得相同,设置好的状态下的壳体570和外壳571的姿势变得稳定。
另外,可以在一侧设置这样的外壳571,并在不具备外壳571的一侧的壳体的侧面设置手指钩挂部。
图19(b)的壳体573的左右方向X上的两侧的外壳574(液体收纳单元)在下部具有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74b,突出部574b被配置成伸入在壳体573的下部形成的L字状的切口部573b中并卡合。另外,两侧的外壳574在上部具有作为卡合部的突出部574a,突出部574a被配置成伸入在壳体573的上部形成的L字状的切口部573a中并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用户将手指勾挂于手指钩挂部574c而提起外壳574时,在外壳574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壳体573也被提起。
另外,通过在外壳574的底部具备橡胶等腿部575,由此,高度方向上的、腿部575的底面的位置和壳体573的底面的位置变得相同,设置好的状态下的壳体573和外壳574的姿势变得稳定。

Claims (20)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其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头;
液体收纳体,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收纳所述液体;
液体收纳单元,其收纳所述液体收纳体;以及
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纳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
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上设置有第1手指钩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铅直方向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作为正面,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具备可见部,所述可见部由能够看到所述液体收纳体的部件形成,
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没有配置所述可见部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具有罩部,所述罩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一部分,
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没有配置所述罩部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体具有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被设置于没有配置所述注入口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由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分开的部件形成,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进行装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是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侧面位置朝向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在所述凹部的所述侧面位置中的上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邻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上,
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侧面上形成有用于供手指钩挂的第2手指钩挂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和
插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侧面,用于插入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侧面相邻的至少一个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侧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侧面的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从高度方向观察的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和所述壳体的位置被配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在所述重合的位置处,所述液体收纳单元的一部分比所述壳体的一部分靠下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处于所述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底面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
凹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和
卡合部,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且被插入所述凹部中而卡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具备:
固定部,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壳体;
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收纳体;以及
盖体,其以能够自由开闭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容纳部,
所述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
凹部,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和
卡合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被插入所述凹部中而卡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高度方向观察的所述第1手指钩挂部和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被配置在重合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不同的外部记录介质保持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体具有挠性。
CN201420568551.3U 2013-09-30 2014-09-29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095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3485 2013-09-30
JP2013203485A JP2015066822A (ja) 2013-09-30 2013-09-30 記録装置
JP2013-255758 2013-12-11
JP2013255758A JP2015112777A (ja) 2013-12-11 2013-12-11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9555U true CN204109555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2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855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09555U (zh) 2013-09-30 2014-09-29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95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408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容纳装置和打印机
CN107599635A (zh) * 2016-07-11 2018-01-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408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容纳装置和打印机
CN107599635A (zh) * 2016-07-11 2018-01-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91098A1 (en) Liquid-consuming apparatus
US950522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513823B2 (ja) 液体容器収容装置
CN103171293B (zh) 打印流体盒、打印设备和打印流体盒的使用
EP3278995B1 (en) Printing device
KR20040101462A (ko) Pcmcia 인터페이스를 포함한 프린터
CN105517805B (zh) 记录装置
CN204109555U (zh) 记录装置
JP2023096144A (ja) 記録装置
CN104723689A (zh) 记录装置
CN104228340A (zh) 记录装置
EP3278994A1 (en) Printing device
US20180072067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printing device
CN203032093U (zh) 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
CN204077077U (zh) 记录装置
CN203032094U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5644152A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US1052575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171295B (zh) 打印流体盒和打印设备
JP6347202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6032889A (ja) 記録装置
JP5853515B2 (ja) 記録装置
JP2019123254A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7104993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16117218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