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4440A -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4440A
CN115414440A CN202211173779.8A CN202211173779A CN115414440A CN 115414440 A CN115414440 A CN 115414440A CN 202211173779 A CN202211173779 A CN 202211173779A CN 115414440 A CN115414440 A CN 115414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ction
rehmannia
solution
paeoniflori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37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14440B (zh
Inventor
王春艳
刘海滨
张淹
王中超
程杰
齐晓丹
孔令梅
钤莉妍
马立平
张燕
赵海晴
杨海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E E Ji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E E Ji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E E Ji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E E Ji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37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4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4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44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552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59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14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4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0Scrophulariaceae (Figwort family)
    • A61K36/804Rehmann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36Skin; Hair; Nails; Sebaceous glands; Cerumen; Epidermis; Epithelial cells; Keratinocytes; Langerhans cells; Ectodermal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5Paeoniaceae (Peony family), e.g. Chinese peon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1Ranunculaceae (Buttercup family), e.g. larkspur, hepatica, hydrastis, columbine or goldense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0Scrophulariaceae (Figwort family)
    • A61K36/808Scrophularia (figw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1Solanaceae (Potato family), e.g. tobacco, nightshade, tomato, belladonna, capsicum or jimsonweed
    • A61K36/815Lycium (desert-tho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6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daylily, plantain lily, Hyacinth or narcissus
    • A61K36/8968Ophiopogon (Lilytur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5/00Drugs for genital or sexual disorders; Contracep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4Antihaemorrhagics; Procoagulants; Haemostatic agents; Antifibrinolytic 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75Evaluation, i.e. decoding of the signal into analytical information
    • G01N30/8686Fingerprinting, e.g. without prior knowledge of the sample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5Medicinal preparations ;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e.g. dissolu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9Complex extraction schemes, e.g. fractionation or repeated extraction st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2030/042Standards
    • G01N2030/047Standards exter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2030/062Preparation extracting sample from raw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两地汤水提液的制备方法,提取之后的浓缩在较低温度、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成分的保护和保留,避免芍药苷等成分因高温而破坏。传统的中成药浓缩将几次提取的提取液合并后浓缩,延长了药液的绝对加热浓缩时间。而本发明采用三次提取液分别浓缩的浓缩方式,显著降低了芍药苷低浓度浓缩时间以及药液的绝对加热浓缩时间,解决两地汤药效成分芍药苷破坏的难题,保证了传统汤剂与现代制剂的一致性,所得两地汤水提液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药效好。

Description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 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背景技术
两地汤出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90方,原文出处为《傅青主女科》(清·傅山),由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六味中药组成,为妇科调经常用经典方,主要功效为滋阴清热,凉血调经,主治阴虚内热所致的月经先期,量少,经期延长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中国专利CN110412155A公开了一种两地汤的HPLC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以芍药苷和哈巴俄苷作为对照品,该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两地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酒地黄37.3g,玄参37.3g,酒白芍18.6g,麦冬18.6g和地骨皮11.2g五味加水浸泡40min,加盖提取2次,第一次加水7倍量,提取30min;第二次加水5倍量,提取20min;煎液过滤,滤液合并并浓缩至500mL左右,加入阿胶11.2g烊化,得标准汤剂;标准汤剂低温减压浓缩至250mL左右,冷冻干燥成冻干粉。然而,上述两地汤的制备方法将滤液合并后再浓缩,浓缩时间长,易导致两地汤中芍药苷等热敏性活性成分分解,进而影响两地汤的药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本发明提供的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和两地汤制剂中芍药苷等热敏性活性成分含量高,药效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水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五味中药与第一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一浸泡和第一提取,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一药渣;所述五味中药为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和地骨皮;
将所述第一药渣与第二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和第二提取,得到第二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将所述第二药渣与第三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得到第三提取液;
将所述第一提取液、第二提取液和第三提取液分别进行浓缩,分别得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所述浓缩的温度独立地为70~90℃,真空度独立地为0.03~0.07MPa,蒸汽压力独立地≤0.09MPa;
将所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第三浓缩液和阿胶液混合,得到两地汤水提液;
所述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质量比为37.30:37.30:18.65:18.65:11.19:11.19。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的质量为五味中药质量的6~8倍;
所述第二水和第三水的质量独立地为五味中药质量的4~6倍;
所述第一提取、第二提取和第三提取的温度独立地为98~101℃;
所述第一浸泡和第一提取的时间独立地为30~50min;
所述第二浸泡、第二提取、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的时间独立地为20~40min。
优选地,所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的密度独立地为大于等于1.10g/mL且小于1.2g/mL。
优选地,所述阿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阿胶置于水中化胶后过筛,筛下部分为阿胶液;所述水的质量为阿胶质量的2~6倍;所述过筛的筛网尺寸为100目。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水提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水提膏,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两地汤水提液进行浓缩得到;所述两地汤水提膏的密度为1.2~1.3g/m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制剂,制备原料包括两地汤水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两地汤水提物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两地汤水提液和/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两地汤水提膏;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与两地汤水提物的质量比为1:(12.48~18.72),所述两地汤水提物的质量以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总质量计。
优选地,以质量份数计,1000份两地汤制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质量份数计,1000份两地汤制剂的制备原料包括:酒地黄468~572份,玄参468~572份,酒白芍234~286份,麦冬234~286份,地骨皮140~171份,阿胶140~171份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100~150份。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地汤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地汤水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水溶液进行混合浓缩,得到混合浓缩液;
将所述混合浓缩液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得到两地汤制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地汤制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特征成分含量、水含量和干膏率;
所述特征成分含量包括:哈巴俄苷0.33~0.67mg/g,芍药苷2.62~4.96mg/g,L-羟脯氨酸8.83~16.42mg/g和甘氨酸17.42~32.46mg/g;
所述水含量为3~8wt%;
所述干膏率为40~55%。
本发明提供了两地汤水提液的制备方法,提取之后的浓缩在较低温度(70~90℃)、真空(真空度0.03~0.07MPa,蒸汽压力≤0.09MPa)条件下进行,有利于成分的保护和保留,避免物质成分(如芍药苷等热敏性活性成分)因高温而破坏。传统的中成药浓缩为几次提取的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规定密度,这种方式降低了总的药液浓度、延长了药液的绝对加热浓缩时间。同时,本发明采用三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分别进行浓缩的方式,使三次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快速达到较高浓度,显著降低了芍药苷低浓度浓缩时间(芍药苷易破坏的环境)以及药液的绝对加热浓缩时间,解决两地汤药效成分芍药苷破坏的难题,保证了传统汤剂与现代制剂的一致性,所得两地汤水提液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药效好。
现代中成药一味的追求提取率,每遍提取的时间通常为1~2h,多提出的往往是一些纤维、淀粉等杂质,而有效成分提出反而不会增加,甚至长时间加热还造成有效成分破坏。相较于现代中成药的过度提取、高耗能的提取方式,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提取过程中加水量适中、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得膏率、芍药苷、哈巴俄苷均较高),进一步提高了两地汤产品的质量、药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两地汤因含有高粘性、易结团的阿胶、多糖及芍药苷等热敏性成分,采用传统高温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易结团且会对芍药苷等热敏性成等有效成分造成破环。本发明提供的两地汤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的干燥方式为真空带式干燥方式,其具有干燥温度低、干燥时间短、损耗少、效率高等优势,所得两地汤制剂在干燥过程中不会发生团结以及对芍药苷等热敏性成分造成破环,两地汤制剂中各组分分布均匀,芍药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两地汤制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本发明采用多组分指标(芍药苷含量、哈巴俄苷含量、水含量、干膏率)+特征图谱技术全面监控两地汤制剂中整体的化学物质成分组成,质量标准更全面,对于包保证两地汤剂制剂产品的稳定性、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两地汤基准样品的HPLC对照特征图谱图;
图2为两地汤制剂的HPLC对照特征图谱图;
图3为两地汤饮片吸水规律图;
图4为哈巴俄苷的溶出曲线图;
图5为芍药苷的溶出曲线图;
图6为系列1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
图7为系列2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
图8为系列3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
图9为系列4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
图10为系列5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
图11为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随加热时间变化试验结果;
图12为浓度为0.05mg/mL的芍药苷溶液加热4h变化色谱图;
图13为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加热4h变化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水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五味中药与第一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一浸泡和第一提取,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一药渣;所述五味中药为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和地骨皮;
将所述第一药渣与第二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和第二提取,得到第二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将所述第二药渣与第三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得到第三提取液;
将所述第一提取液、第二提取液和第三提取液分别进行浓缩,分别得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所述浓缩的温度独立地为70~90℃,真空度独立地为0.03~0.06MPa,蒸汽压力独立地为0.03~0.05MPa;
将所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第三浓缩液和阿胶液混合,得到两地汤水提液;
所述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质量比为37.30:37.30:18.65:18.65:11.19:11.19。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有的原料组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
本发明将五味中药与第一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一浸泡和第一提取,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一药渣;所述五味中药为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和地骨皮。在本发明中,所述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和地骨皮的质量比为37.3:37.3:18.65:18.65:11.9。
在本发明中,所述五味中药在使用前优选先进行炮制。在本发明中,所述酒地黄的炮制优选包括以下步骤:①挑选:除去杂质;②喷洗:10~15min;③闷润:15~35℃闷润8~12h;④切制:刀片与刀口间隙为3mm,切成2~4mm厚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60~70℃,干燥6~7h;⑥酒炙:加15%黄酒,220℃炒24min,至药物表面温度130~135℃;⑦细选:过3mm药筛,筛除碎屑,人工挑选出焦糊、厚度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在本发明中,所述玄参的炮制优选包括依次进行:①挑选:除去杂质;②喷洗:15~20min;③闷润:5~35℃闷润4~26h;④切制:刀片与刀口间隙为1.5mm,切成1~2mm薄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50~60℃,干燥3.5~4.5h;⑥细选:过2mm药筛,筛除碎屑,人工挑选出焦糊、厚度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在本发明中,所述酒白芍的炮制优选包括以下步骤:①挑选:除杂、分档(小档:根顶端直径<1.0cm,大档:根顶端直径≥1.0cm);②喷洗:10~15min;③浸润:15~35℃,小档12~40h,大档24~56h;④切制:刀片与刀口间隙为1.5mm,切成1~2mm厚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70~80℃,干燥4~5h;⑥酒炙:加20%黄酒,230℃炒20min,至药物表面温度140~145℃;⑦细选:过3mm药筛,筛除碎屑,人工挑选焦糊、厚度不合格等不合格品。在本发明中,所述麦冬的炮制优选包括以下步骤:①挑选:除去杂质;②喷洗:10~15min;③闷润:5~35℃闷润6~24h;④轧扁:对轴间隙2~3mm,压成扁平块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50~60℃,干燥6~7h;⑥细选:人工挑选未扎扁的不合格品。在本发明中,所述地骨皮的炮制优选包括以下步骤:①挑选:除去杂质、残余木心;②水洗:以见本色、无尘土杂质为标准;③干燥:厚度2~3cm,温度40~50℃,干燥4~5h;④过3mm药筛,筛除碎屑。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水的质量优选为五味中药质量的6~8倍,更优选为6~7.5倍,更优选为6.5~7倍。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浸泡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所述第一浸泡的时间优选为30~50min,更优选为35~4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提取的温度优选为98~101℃,更优选为99~100℃;所述第一提取的时间优选为30~50min,更优选为35~40min。
完成所述第一提取液后,本发明优选还包括将所得第一提取体系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优选包括:将所得第一提取体系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体组分和第一药渣,将所得液体组分进行精滤,得到第一提取液。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心分离优选在离心机中进行,本发明对于所述离心分离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定,能够将液体组分和固体组分分离开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精滤优选利用板框过滤滤器进行,所述板框过滤滤器的滤膜的孔径优选为5~15μm。
得到第一药渣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一药渣与第二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和第二提取,得到第二提取液和第二药渣。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水的质量优选为五味中药质量的4~6倍,更优选为4~5.5倍,更优选为4.5~5倍。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浸泡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所述第二提取的温度优选与所述第一提取的温度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浸泡和第二提取的时间独立地优选为20~40min,更优选为20~35min,进一步优选为25~30min。完成所述第二提取液后,本发明优选还将所得第二提取体系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优选与前述第一提取体系进行后处理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得到第二药渣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二药渣与第三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得到第三提取液。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水的质量优选为五味中药质量的4~5倍,更优选为4.5倍。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浸泡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所述第三提取的温度优选与所述第一提取的温度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的时间独立地优选为20~40min,更优选为20~35min,进一步优选为25~30min。完成所述第三提取后,本发明优选还将所得第二提取体系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与前述第一提取体系进行后处理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得到第一提取液、第二提取液和第三提取液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一提取液、第二提取液和第三提取液分别进行浓缩,分别得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浓缩、第二浓缩、第三浓缩的温度独立地为70~90℃,优选为75~85℃,更优选为80℃;真空度独立地为0.03~0.07MPa,优选为0.04~0.06MPa;蒸汽压力独立地≤0.09MPa,优选为0.03~0.05MPa;本发明对于所述第一浓缩、第二浓缩和第三浓缩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定,浓缩至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的密度独立地为大于等于1.10g/mL且小于1.2g/mL即可。
得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第三浓缩液和阿胶液混合,得到两地汤水提液;所述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质量比为37.30:37.30:18.65:18.65:11.19:11.19。本发明中,所述阿胶液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阿胶置于水中化胶后过筛,筛下部分为阿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水的质量优选为阿胶质量的2~6倍,更优选为3~5倍,进一步优选为4倍。在本发明中,所述化胶优选在热沸水浴和搅拌条件下进行,本发明对于所述搅拌的速度和时间没有特殊限定,搅拌至阿胶溶化成均匀的胶液即可。所述化胶后本发明优选还包括除去化胶体系中的上层浮沫和杂质,然后再过筛。在本发明中,所述过筛的筛网尺寸优选为100目。本发明对于所述混合没有特殊限定,能够将原料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水提液。在本发明中,述两地汤水提膏的密度优选为1.2~1.3g/mL,更优选为1.25g/m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水提膏,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地汤水提液进行浓缩得到。在本发明中,述两地汤水提膏的密度为1.2~1.3g/mL,优选为1.22~1.28g/mL,更优选为1.25g/mL。在本发明中,所述浓缩的条件优选与所述第一浓缩液的制备过程中的浓缩条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对于所述浓缩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定,浓缩至密度为1.2~1.3g/mL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地汤制剂,制备原料包括两地汤水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两地汤水提物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两地汤水提液和/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两地汤水提膏;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与两地汤水提物的质量比为1:(12.48~18.72),优选为1:(13~18),更优选为1:(14~17),进一步优选为1:(15~16),所述两地汤水提物的质量以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总质量计;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包括糊精、淀粉和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中,以质量份数计,1000份两地汤制剂的制备原料优选包括:以质量份数计,1000份两地汤制剂的制备原料包括:酒地黄468~572份(更优选为480~550份,进一步优选为500~520份),玄参468~572份(更优选为480~550份,进一步优选为500~520份),酒白芍234~286份(更优选为240~270份,进一步优选为250~260份),麦冬234~286份(更优选为240~270份,进一步优选为250~260份),地骨皮140~171份(更优选为150~170份,进一步优选为156~165份),阿胶140~171份(更优选为150~170份,进一步优选为156~165份)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100~150份(更优选为110~140份,进一步优选为120~130份)。在本发明中,所述两地汤制剂的水含量优选为3~8wt%,更优选为4~7wt%,进一步优选为5~6wt%。在本发明中,所述两地汤制剂的干膏率优选为40.0~55.0%,更优选为45~50%。
在本发明中,所述两地汤制剂优选包括两地汤粉剂或两地汤颗粒剂;所述两地汤粉剂的粒径优选为150~850μm,所述两地汤颗粒剂的粒径优选为180~2000μm。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地汤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地汤水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水溶液进行混合浓缩,将得到的混合浓缩液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得到两地汤制剂(即两地汤粉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水溶液优选由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溶解于水中得到,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与水的质量比优选为1:(2~6),更优选为1:(3~5),进一步优选为1:4;所述溶解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本发明对于所述搅拌的速度和时间没有特殊限定,以得到均匀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水溶液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浓缩的条件优选与所述第一浓缩液的制备过程中的浓缩条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对于所述混合浓缩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定,浓缩至所得混合浓缩的密度为1.25~1.36g/mL即可,所述混合浓缩的密度更优选为1.28~1.34g/mL,进一步优选为1.30~1.32g/mL。
在本发明中,所述真空带式干燥优选在真空带式干燥机进行,所述真空带式干燥的参数包括:进料温度优选为75~85℃,更优选为80℃;进料速度优选为6~24L/h,更优选为10~20L/h;履带运行速度优选为16±5cm/min,更优选为16±2cm/min;摆臂角度优选为65~85°,更优选为70~80°;布料电机速度优选为30~50r/min,更优选为40r/min;加热温度: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分别优选为95±5℃(更优选为95±2℃)、96±5℃(更优选为96±2℃)、96±5℃(更优选为96±2℃)、30±5℃(更优选为30±2℃,冷却);切刀速度优选为10~20秒/次,更优选为15秒/次;真空度优选为0.097~0.1MPa,更优选为0.098~0.099MPa。
在本发明中,所述两地汤制剂为两地汤颗粒剂时,所述真空带式干燥后优选还包括制粒,得到两地汤颗粒剂。在本发明中,所述制粒优选利用制粒机进行,所述制粒的参数包括:制粒机压辊压力优选为12~20MPa,更优选为15~18MPa;螺旋进料器的垂直转速优选为18~30r/min,更优选为20~25r/min,螺旋进料器的水平转速优选为90~140r/min,更优选为100~120r/min;压辊转速优选为4~10r/min,更优选为5~8r/min;整粒速度优选为100~150r/min,更优选为120~130r/min。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制粒过程中,优选观察制粒机情况(如设备的下粉是否顺利、运行压力是否稳定、出颗粒是否顺利)和颗粒性状(如颗粒是否均匀),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颗粒性状调整设备参数(如压辊压力、进料速度),及时添加料粉和收集颗粒,记录制粒参数调整情况,开启振动筛电源,把制粒后的颗粒置于料斗中,调整料斗阀门,使下料速度能使合格颗粒(粒径为180~2000μm)与细粉完全分离为宜,合格颗粒(两地汤颗粒剂)置周转桶中,细粉重新制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地汤制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特征成分含量、水含量和干膏率;
所述特征成分含量包括:哈巴俄苷0.33~0.67mg/g,芍药苷2.62~4.96mg/g,L-羟脯氨酸8.83~16.42mg/g和甘氨酸17.42~32.46mg/g;
所述水含量为3~8wt%;
所述干膏率为40~55%。
在本发明中,所述哈巴俄苷为玄参的质量含量指标,所述芍药苷为酒白芍的质量含量指标,所述L-羟脯氨酸和甘氨酸为阿胶的质量含量指标。
在本发明中,所述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的获得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两地汤制剂、硅藻土和乙腈水溶液混合后浓缩,将所得浓缩物溶解于甲醇水溶液中,得到供试品溶液;
(2)将芍药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和甲醇混合,得到对照品溶液;
(3)分别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HPLC检测,得到对照品特征图谱和供试品特征图谱,以所述对照品特征图谱中芍药苷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为基准,计算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其他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得到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
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
本发明将待测两地汤制剂、硅藻土和乙腈水溶液混合后浓缩,将所得浓缩物溶解于甲醇水溶液中,得到供试品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供试品溶液中待测两地汤制剂的浓度优选为0.03~0.10g/mL,更优选为0.05~0.08g/mL。在本发明中,所述两地汤制剂和硅藻土的质量比优选为1:(0.5~1.5),更优选为1:1。在本发明中,所述乙腈水溶液中乙腈的体积分数优选为70~90%,更优选为80%。在本发明中,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得体积分数优选为5~15%,更优选为10%。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两地汤制剂研细,精密称定1g待测两地汤制剂粉末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g硅藻土,混匀,精密加入25mL80%乙腈水溶液(乙腈体积分数为80%),称定重量,在室温、800W、4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2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乙腈水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滤液15mL,蒸干,在所得残渣中加入10%甲醇水溶液溶解,转移至10mL的量瓶中,加10%甲醇水溶液定容,摇匀,微孔滤膜过滤,所得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本发明将芍药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和甲醇混合,得到对照品溶液。在本发180~200μg/mL,所述对照品溶液中哈巴俄苷的浓度优选为10~30μg/mL,更优选为20μg/mL。
得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后,本发明分别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HPLC检测,生成对照特征图谱,以参照物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为基准,计算其他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得到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
在本发明中,所述HPLC检测的条件包括: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05v/v%磷酸溶液,流动相流速为0.8~1.2mL/min,更优选为1mL/min;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程序如表1所示;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8℃,上样量为10μL。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表1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流动相A体积分数(%) 流动相B体积分数(%)
0~10 5→23.5 95→76.5
10~20 23.5 76.5
20~58 23.5→63 76.5→37
58~60 63→90 37→10
在本发明中,所述对照特征图谱如图2所示,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呈现10个特征峰,其中2个峰应分别与相应的参照物(芍药苷对照品和哈巴俄苷对照品)峰保留时间相一致,与芍药苷参照物峰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所述规定值优选为:0.22(峰1)、0.26(峰2)、0.31(峰3)、0.33(峰4)、1.00(峰5)、1.47(峰6)、1.54(峰7)、1.82(峰8)、1.91(峰9)、2.22(峰10),其中,峰1~3为未知成分,峰4为没食子酸,峰5为芍药苷,峰7为毛蕊花糖苷,峰8为安格洛苷C,峰9为肉桂酸,峰10为哈巴俄苷。
在本发明中,所述干膏率优选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104进行测试。
将待测两地汤制剂研细,取4g粉末,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地骨皮对照药材1.5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吸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为5﹕5﹕0.4)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取出后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即为地骨皮。
本发明对于所述水含量的测试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水含量测试方法即可,具体如烘干法。
在本发明中,所述芍药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的测试方法与前述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的获得方法与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的获得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所述L-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的测试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两地汤制剂研细,将1.5g粉末置于25mL量瓶中,加入0.1mol/L盐酸水溶液20mL,超声处理30min,放冷,加入0.1mol/L盐酸水溶液至刻度,摇匀,得到两地汤制剂盐酸溶液;将2mL所述两地汤制剂盐酸溶液置于10mL安瓿中,加入0.08~0.12mol/L盐酸2mL,在150℃条件下水解1h,放冷,移至蒸发皿中,用水10mL分次洗涤,将洗液并入蒸发皿中蒸干,在所得残渣中加入0.1mol/L盐酸水溶液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水溶液至刻度,摇匀,得到供试品溶液;
(2)将L-羟脯氨酸对照品、甘氨酸对照品和盐酸水溶液混合,得到对照品溶液;所述对照品溶液中L-羟脯氨酸的浓度为60μg/mL,甘氨酸的浓度为130μg/mL;
(3)精密量取所述供试品溶液1mL,置25mL具塞试管中,加0.1mol/L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乙腈溶液0.5mL、1mol/L三乙胺的乙腈溶液0.5mL,摇匀,室温放置1h后,加50%(v/v)乙腈水溶液3mL,摇匀,加入正已烷5mL,振摇,放置10min,取下层溶液,微孔滤膜过滤,所得滤液为衍生供试品溶液;
(4)将步骤(3)中的所述供试品溶液替换为将所述对照品溶液,得到衍生对照品溶液;
(5)分别将所述衍生供试品溶液和衍生对照品溶液进行HPLC检测,得到L-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
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步骤(3)和步骤(4)没有时间先后顺序。
在本发明中,所述HPLC检测的检测条件优选包括: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乙腈-0.1mol/L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pH6.5)(7:93)为流动相A,以乙腈-水(体积比为4:1)为流动相B,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程序如表2所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3℃,上样量为5μL;理论塔板数按L-羟脯氨酸峰计算为4000~10000。
表2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流动相A体积分数(%) 流动相B体积分数(%)
0~11 100→93 0→7
11~13.9 93→88 7→12
13.9~14 88→85 12→15
14~29 85→66 15→34
29~30 66→0 34→10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各中药在使用前先进行炮制,根据本草考证两地汤中各药味炮制要求,通过试验进行炮制工艺研究,确定了浸泡、切制、干燥、辅料添加量等详细炮制工艺参数。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如下:
酒地黄:①挑选:除去杂质;②喷洗:10~15min;③闷润:15~35℃闷润8~12h;④切制:刀片与刀口间隙为3mm,切成2~4mm厚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60~70℃,干燥6~7h;⑥酒炙:加15%黄酒,220℃炒24min,至药物表面温度130~135℃;⑦细选:过3mm药筛,筛除碎屑,人工挑选出焦糊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合格品。
玄参:①挑选:除去杂质;②喷洗:15~20min;③闷润:5~35℃闷润4~26h;④切制:刀片与刀口间隙为1.5mm,切成1~2mm薄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50~60℃,干燥3.5~4.5h;⑥细选:过2mm药筛,筛除碎屑,人工挑选出焦糊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合格品。
酒白芍:①挑选:除杂、分档(小档:根顶端直径<1.0cm,大档:根顶端直径≥1.0cm);②喷洗:10~15min;③浸润:15~35℃,小档12~40h,大档24~56h;④切制:刀片与刀口间隙为1.5mm,切成1~2mm厚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70~80℃,干燥4~5h;⑥酒炙:加20%黄酒,230℃炒20min,至药物表面温度140~145℃;⑦细选:过3mm药筛,筛除碎屑,人工挑选焦糊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合格品。
麦冬:①挑选:除去杂质;②喷洗:10~15min;③闷润:5~35℃闷润6~24h;④轧扁:对轴间隙2~3mm,压成扁平块片;⑤干燥:厚度2~3cm,温度50~60℃,干燥6~7h;⑥细选:人工挑选未扎扁的不合格品。
地骨皮:①挑选:除去杂质、残余木心;②水洗:以见本色、无尘土杂质为标准;③干燥:厚度2~3cm,温度40~50℃,干燥4~5h;④过3mm药筛,筛除碎屑。
以下实施例中,随行汤剂制备方法:取酒地黄37.3g、玄参37.3g、酒白芍18.6g、麦冬18.6g、地骨皮11.2g共五味中药加水浸泡40min后,加入五味中药质量7倍的水煎煮30min,过滤,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一药渣;在所得第一药渣中加入五味中药质量5倍的水煎煮20min,过滤,得到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约500mL,加入阿胶11.2烊化,减压浓缩至约250mL,冷冻干燥至恒重,所得冻干粉为随行汤剂。
实施例1
两地汤处方、剂量考证
两地汤出自明末清初医家傅山(字青主)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原文所载处方(日服用量)为大生地(一两,酒炒)、元参(一两)白芍药(五钱,酒炒)、麦冬肉(五钱)地骨皮(三钱)、阿胶(三钱)。
对各药味进行了本草考证,由于该方由明末清初医家傅山所著,所以本研究主要考证了明清以来本草文献中对各药味的相关描述,并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以及相关文献作比对,确定各药味原植物品种和炮制方法。大生地(酒炒)为地黄(酒炙)、元参为玄参、白芍药(酒炒)为酒白芍、麦冬肉为麦冬、地骨皮为地骨皮、阿胶为阿胶。
通过对明清时期度量衡进行考证,确定明清时期量制与衡制与现代换算关系,其中明清容量以升、斗、斛计算,1斛=5斗,1斗=10L,而1L相当于今1035mL;重量以两、钱计,1两=10钱,1钱相当于今3.73g。因此,换算得到上述两地汤处方(日服用量)为:酒地黄37.30g、玄参37.30g、酒白芍18.65g、麦冬18.65g、地骨皮11.19g、阿胶11.19g。
实施例2
两地汤基准样品制备及质量标准
两地汤制法原文为“水煎服”,其没有明确煎煮工艺,本发明参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结合古代煎药习惯,对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功率、煎煮时间、浓缩功率、重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确定,确定两地汤基准样品制备工艺,建立两地汤基准样品质量标准。
1两地汤基准样品的制备
将37.30g酒地黄、37.30g玄参、18.65g酒白芍、18.65g麦冬和11.19g地骨皮五味中药置于2L煎药壶内,加盖煎煮两次,其中,第一煎煮加五味中药的7量水,浸泡40min,加热煮沸(功率2200W,7min)后保持微沸(功率400W)状态30min(每隔10min搅拌一次,每次搅拌不少于10s),趁热过滤(200目药筛),得到药渣和第一煎煮液,备用;将所得药渣加五味中药的5倍量水,加热煮沸(功率2200W,约5min)后保持微沸(功率400W)状态20min(每隔10min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时间不少于10s),趁热过滤(200目药筛),得到第二煎煮液,备用。合并第一煎煮液和第二煎煮液,置于2L煎药壶内,常压敞口浓缩(功率1200W)至约500mL(浓缩时间约20min),趁热加入11.19g阿胶搅拌烊化,得到两地汤基准样品液(20℃,密度为1.05±0.01g/mL);将两地汤基准样品液减压浓缩(T≤60℃)至约250mL(浓缩时间约1h),得到两地汤基准样品浓缩液(20℃,密度为1.07±0.01g/mL);将两地汤基准样品浓缩液冷冻干燥(T≤-40℃,Vac≤20Pa)48h,得到两地汤基准样品(冻干粉,水含量4~7wt%),自封袋密封后置干燥器内室温保存。
2两地汤基准样品质量标准
2.1处方(日剂量):酒地黄37.30g、玄参37.30g、酒白芍18.65g、麦冬18.65g、地骨皮11.19g和阿胶11.19g。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味甜,微苦。
2.2特征图谱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甲醇进行溶解定容,得到对照品溶液,其中,芍药苷对照品的浓度为200μg/mL,哈巴俄苷对照品的浓度为30μg/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步骤(1)制备的两地汤基准样品研细,精密称定0.5g两地汤基准样品粉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mL水溶解,再精密加入20mL乙腈,边加边振摇,加完密塞称重;超声处理20min(频率40kHz,功率800W),放冷(20℃),再次称重,用80%(v/v)乙腈水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蒸干,所得残渣中加10%(v/v)甲醇水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mL,得到供试品溶液。
测定: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记录60min色谱图,得到对照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5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1所示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8℃。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为20000~30000
由图1可知,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应呈现10个特征峰,其中2个峰应分别与相应的对照品峰保留时间相一致,与芍药苷对照品峰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0.22(峰1)、0.26(峰2)、0.31(峰3)、0.33(峰4)、1.00(峰5)、1.47(峰6)、1.54(峰7)、1.82(峰8)、1.91(峰9)、2.22(峰10),其中,峰1~3为未知成分,峰4为没食子酸,峰5为芍药苷,峰7为毛蕊花糖苷,峰8为安格洛苷C,峰9为肉桂酸,峰10为哈巴俄苷。
2.3鉴别、水含量和干膏率
鉴别:(1)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min(功率400W),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地骨皮对照药材1.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5﹕0.4的环己烷、乙酸乙酯和甲酸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含量在3~8wt%范围内;
干膏率在40.0~55.0%范围内。
2.4哈巴俄苷、芍药苷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5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洗脱梯度程序如表1所示;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8℃;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为20000~3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得到对照品溶液,其中,哈巴俄苷浓度为20μg/mL,芍药苷浓度为180μg/mL。
采用步骤2.2制备的供试品溶液。
测定: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HPLC测定,得到哈巴俄苷和芍药苷的含量。
每剂(日剂量)含玄参以哈巴俄苷计,为24~47mg;含酒白芍以芍药苷计,为198~370mg。
2.5L-羟脯氨酸、甘氨酸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乙腈-0.1mol/L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pH6.5)(乙腈:醋酸钠溶液体积比=7:93)为流动相A,以80%(v/v)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2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3℃;理论塔板数按L-羟脯氨酸峰计算56000~10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L-羟脯氨酸对照品、甘氨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L-羟脯氨酸60μg、甘氨酸13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1.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20mL,超声处理30min,放冷,加0.1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安瓿中,加盐酸2mL,150℃水解1h,放冷,移至蒸发皿中,用水10mL分次洗涤,洗液并入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即得。
衍生: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5mL具塞试管中,各加0.1mol/L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乙腈溶液0.5mL和1mol/L三乙胺的乙腈溶液0.5mL,摇匀,室温放置1h后,加50%(v/v)乙腈水溶液3mL,摇匀,各加正已烷5mL,振摇,放置10min,下层溶液,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分别为对照品衍生溶液和供试品衍生溶液。
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衍生溶液和供试品衍生溶液各5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得到L-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
本品每剂含阿胶以L-羟脯氨酸计,为0.64~1.18g;以甘氨酸计,为1.26~2.33g。
2.6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主治阴虚血热证;症见月经先期,色红量少,手足发热,烦躁少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注意事项:热盛血瘀之月经先期不宜使用;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贮藏:密封,置干燥处。
实施例3
两地汤颗粒制剂制备工艺研究
两地汤饮片:酒地黄37.30g、玄参37.30g、酒白芍18.65g、麦冬18.65g、地骨皮11.19g。
1提取工艺研究
1.1浸泡时间考察
称取7份两地汤饮片,分别置于7个2L锥形瓶中,各加入750mL水,密塞,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浸泡0、30、40、50、60、70、80和90min,浸泡结束后,测量各锥形瓶中剩余液体的体积,记为V。绘制吸水曲线,实验平行2次,两地汤饮片吸水量结果如表3和图3。
由表3和图3可知,两地汤饮片吸水量在40min出现拐点,即前40min吸水量较大,40min后吸水量变小且趋于平稳。延长浸泡时间,虽有利于两地汤饮片的充分浸透及煎煮时成分溶出,但浸泡时间过长也易增加药液酶解和霉败变质的风险。综合考虑,确定两地汤饮片煎煮前浸泡时间为40min。
表3两地汤饮片吸水量考察表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11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21
1.2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考察
试验方法(每组试验均做2次平行试验):分别称取1.5倍质量的两地汤饮片(酒地黄批号20181210、玄参批号200501CP0184、酒白芍批号191101CP159、麦冬批号201909-001、地骨皮批号20190312),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水,在室温条件下浸泡40min,然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3次提取加水倍数和3次提取时间如表4所示),合并提取液,过200目筛,备用,两地汤颗粒制剂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察结果如表5所示。
表4两地颗粒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考察试验条件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22
表5两地汤颗粒提取次数、时间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23
注:玄参(200501CP0184)中哈巴俄苷含量为0.101wt%,酒白芍(191101CP0159)中芍药苷含量为2.23wt%。
由表5可知,(1)两地颗粒提取工艺增加第3次提取,质量指标干膏率、哈巴俄苷、芍药苷转移率分别增加14.86%、44.16%、29.98%;(2)延长提取时间,干膏率、哈巴俄苷、芍药苷转移率分别增加12.31%、19.72%、15.67%;(3)增加提取次数可以明显提高提取率,延长提取时间也可以提高提取率,其中干膏率与增加提取次数一致,但哈巴俄苷、芍药苷含量均有所下降,随煎煮时间延长哈巴俄苷、芍药苷有部分受热破坏;(4)初步分析认为,两地颗粒提取增加第3次提取的工艺较优,干膏率,哈巴俄苷、芍药苷提取率均较高。
1.3提取时间、加水量考察
试验方法:分别称取80倍、70倍和65倍两地汤饮片,分别置100L提取浓缩一体机中,加水,在室温条件下浸泡40min、在99.5±0.5℃条件下加热提取(提取条件如表6所示),提取时间、加水量试验结果如表7~表8所示。
表6两地颗粒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考察试验条件
产品批号 提取次数 每次提取时间 每次提取对应的加水倍数
LDTXS2102003 3次 30min、20min和20min 7倍、5倍和5倍
LDTXS2102004 4次 45min、30min、30min和30min 7倍、5倍、5倍和5倍
LDTXS2102005 3次 30min、20min和20min 9倍、7倍和5倍
随行汤剂 2次 30min和20min 7倍和5倍
表7两地颗粒LDTXS2102004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31
表8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32
由表7~表8可知,(1)增加提取次数、延长提取时间(计算前三次提取结果)、增加加水量试验,主要质量指标干膏率及哈巴俄苷、芍药苷含量均较随行汤剂均有所提高,但批次间差异不大(RSD小于5%);(2)延长提取时间第4次提取结果主要质量指标干膏率、哈巴俄苷含量、芍药苷含量有所提出,但提取量较少约5%。(3)分析增加提取次数验证试验、随行汤剂结果及基准样品标准,认为主要质量指标提取率(干膏率45.57%、哈巴俄苷转移率70.10%、芍药苷转移率63.09%)已达到两地颗粒提取的目标,在基准样品标准范围内,且高于随行汤剂。
1.4芍药苷、哈巴俄苷溶出试验
中药提取的过程就是各成分随溶剂溶出的过程,为进一步验证两地汤颗粒提取工艺的合理性,以芍药苷和哈巴俄苷为代表性成分,对其含量随提取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跟踪考察,绘制提取时间-积分面积曲线,确定最佳提取时间。
试验方法:分别称取1.5倍质量的两地汤饮片2份,分置于圆底烧瓶中,加7倍量的水,用电热套加热,煮沸开始计时,保持微沸120min,每隔10min用移液管取一次药液,每次5mL,用微孔滤膜过滤,按照两地汤基准样品中芍药苷、哈巴俄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绘制两种成分随提取时间变化的溶出曲线(提取时间-积分面积),比较不同提取时间的药液中芍药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变化,确定其变化趋势。哈巴俄苷的溶出曲线如图4所示,芍药苷的溶出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4~图5可知,两地汤提取30min时哈巴俄苷、芍药苷已分别提出总体提取质量的90%和78%,进一步验证两地颗粒提取时间考察(批号LDTXS2102003)优选出的提取工艺(3.3.4.4.1),较最佳提取时间(1次提取,加7倍量水,70min)提取率更高,提取参数合理。
2浓缩工艺研究
减压蒸发为现代中药制剂常用浓缩方法,具有温度低、效率高等优点,两地颗粒的浓缩选择减压蒸发的浓缩方式,通过旋转蒸发实验确定了两地汤制剂合理的减压浓缩温度范围。
试验方法:称取酒地黄2.6kg、玄参2.6kg、酒白芍1.3kg、麦冬1.3kg、地骨皮0.78g五味,至100L提取罐中,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7倍水,浸泡40min,加热提取30min,第二次加5倍水,加热20min,第三次加5倍水,加热20min,合并提取液,备用。
取上述提取合并液约4kg,分为4份,分别称定重量,分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分别于60℃、70℃、80℃、90℃和95℃温度条件下,将药液浓缩至较浓稠(重量约50g),记录浓缩时间、真空度,检测浓缩液中哈巴俄苷、芍药苷含量,结果两地颗粒减压浓缩温度在70℃~90℃范围内较优,试验结果见表9。
表9减压浓缩温度考察试验结果
序号 温度(℃) 浓缩时间(min) 哈巴俄苷% 芍药苷%
1 60 108 0.060 1.226
2 70 81 0.060 1.243
3 80 81 0.059 1.198
4 90 64 0.058 1.188
RSD% - - 1.62 2.08
由表9可知,两地汤颗粒提取液在60~90℃温度范围内减压浓缩,质量指标哈巴俄苷、芍药苷差异较小(RSD<3.0%),但随着浓缩温度升高、浓缩效率提高,两地颗粒减压浓缩温度在70~90℃范围内较优,在95℃温度条件下减压浓缩,因温度过高易出现暴沸、倒吸等。
3干燥工艺研究
真空带式干燥具有干燥温度低、干燥时间短、损耗少、效率高等优点,其尤其适用于黏性高、易结团、热敏性的物料。两地颗粒处方含有酒地黄、麦冬、玄参等,多糖类成分较多,料液粘性大,因此,两地颗粒干燥方法选择真空带式干燥。
影响真空带式干燥的因素很多,主要为药液的密度、进料速率、干燥时间(即履带速度)、加热区温度,因此对这些关键参数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两地颗粒干燥工艺。
3.1药液密度考察
取不同浓度两地颗粒混合浓缩液(密度1.26~1.35g/mL),开启真空带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制粉,观察试验过程,称量出粉量,计算出粉率。
结果表明,两地颗粒带干药液密度范围为1.26~1.35g/mL时,上料顺利、喷涂均匀,有少许粘带,干粉状态较好;带干药液密度1.26g/mL时,料液涂布较薄,干燥效率稍低,药液密度1.36g/mL时,料液较粘稠,可以上料,但干燥过程中鼓大炮,造成损失。因此两大颗粒带干药液适宜密度为1.26~1.35g/mL。
3.2干燥温度考察
根据真空带式干燥机特点,中药浸膏采用真空带式干燥的干燥温度为一段95±5℃、二段96±5℃、三段96±5℃,进行了两地汤(批号)浓缩液的干燥试验,结果在此干燥温度条件下两地颗粒中主要质量指标芍药苷、哈巴俄苷较稳定,因此两地颗粒带式干燥温度条件定为一段95℃±5℃、二段96℃±5℃、三段96℃±5℃。
实施例4
芍药苷稳定性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基于两地汤制剂工艺研究芍药苷含量降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芍药苷的损耗与减压浓缩时间长造成芍药苷分解,加阿胶、糊精等影响芍药苷溶出有关。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加热时间、芍药苷浓度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加入阿胶、糊精对芍药苷溶出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2.1芍药苷热稳定性考察实验
2.1.1样品溶液制备
取一定量芍药苷对照品,精密称定重量,加入甲醇溶解,得到浓度为1.8905mg/mL的芍药苷溶液,即为母液。精密量取母液适量,加纯化水适量,配置成表10所示的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序号记为1~5)。
将芍药苷溶液1~5置于水浴中,在85±5℃条件下加热,分别于加热0.5h、1.0h、1.5h、2.0h、2.5h、3.0h、3.5h和4.0h时取样,即为样品溶液。
表10一系列浓度芍药苷溶液的配制方法
序号 1 2 3 4 5
吸取母液量(mL) 0.28 0.8 1.4 2.2 2.8
定容量(mL) 10 5 5 5 5
芍药苷浓度(mg/mL) 0.05 0.3 0.5 0.8 1.0
2.1.2供试品溶液制备
分别吸取2.1.1制备的各样品溶液适量,加纯化水制成1号~5号供试品溶液,进样检测。1号~5号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如下:
系列1:分别在不同加热时间(加热0.5h、1.0h、1.5h、2.0h、2.5h、3.0h、3.5h和4.0h时)吸取浓度为0.05mg/mL的芍药苷溶液,过0.45μm滤膜。
系列2:分别在不同加热时间(加热0.5h、1.0h、1.5h、2.0h、2.5h、3.0h、3.5h和4.0h时)精密吸取浓度为0.3mg/mL的芍药苷溶液各0.3mL,精密加纯化水0.7mL,摇匀,过0.45μm滤膜。
系列3:分别在不同加热时间(加热0.5h、1.0h、1.5h、2.0h、2.5h、3.0h、3.5h和4.0h时)精密吸取浓度为0.5mg/mL的芍药苷溶液各0.2mL,精密加纯化水0.8mL,摇匀,过0.45μm滤膜。
系列4:精密吸取浓度为0.8mg/mL的芍药苷溶液0.1mL,精密加纯化水0.9mL,摇匀,过0.45μm滤膜。
系列5:分别在不同加热时间(加热0.5h、1.0h、1.5h、2.0h、2.5h、3.0h、3.5h和4.0h时)精密吸取浓度为1.0mg/mL的芍药苷溶液各0.1mL,置2mL量瓶中,加纯化水至刻度,摇匀,过0.45μm滤膜。
2.1.3检测方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柱温27℃,流动相流速1.0mL/min,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为28000。
测定:分别精密吸取2.1.2配制的系列1~系列5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即得系列1~系列5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系列1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如图6所示,系列2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如图7所示,系列3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如图8所示,系列4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如图9所示,系列5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液相图谱如图10所示。
2.1.4数据分析
以加热时间为横坐标芍药苷面积%为纵坐标,制备不同浓缩芍药苷溶液随加热时间变化曲线,分析浓度、加热时间对芍药苷稳定性的影响。
2.2糊精、阿胶对芍药苷溶出影响考察
2.2.1实验方法
样品溶液制备:精密量取芍药苷母液(1.890mg/mL)0.53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02mg/mL芍药苷溶液。取适量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糊精、阿胶,进行不同方法处理,处理方法如表11所示,混匀,测定pH,密塞置于85℃条件下加热48h,得到样品溶液,分别于加热4h、22h、32h和48时取样,检测芍药苷含量。
表11糊精、阿胶对芍药苷溶出影响考察样品制备方法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51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61
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吸取取样品溶液2mL,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加乙腈8mL,摇匀,称定重量,密塞,超声处理(800W,40kHz)20min,放冷,再次称定重量,用80%(v/v)乙腈水溶液补足减失重量,摇匀,过0.45μm滤膜,所得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2.2.3检测方法:按照2.1.3进行检测。
2.2.4数据分析
以式(1)计算样品中芍药苷的浓度,比较不同样品中芍药苷的浓度,计算RSD%。
样品中的芍药苷浓度C=测定量(μg)/供试品上样量(μL)×供试品溶液定容体积(mL)/供试品溶液体积(mL) 式(1)。
三、实验结果
3.1芍药苷热稳定性考察试验
通过对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系列在不同加热时间内样品经检测,得到各样品的峰面积,以各系列初始(0h)峰面积为100,其他各样品除以其系列初始峰面积,得各样品的峰积分相对值,检测结果见表12。以加热时间为横坐标,各浓度芍药苷溶液中芍药苷峰积分面积相对值为纵坐标,绘制时间-峰面积相对值变化图,结果见图11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随加热时间变化试验结果。
为进一步研究芍药苷溶液稳定性与浓度、加热时间的关系,对芍药苷溶液随加热时间变化色谱图及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在相同加热时间下的变化色谱图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2和图13,其中,图12为浓度为0.05mg/mL的芍药苷溶液加热4h变化色谱图,从下到上加热时间依次为0h、0.5h、1h、1.5h、2h、2.5h、3h、3.5h和4h;图13为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加热4h变化色谱图,从下到上浓度依次为0.05mg/mL、0.3mg/mL、0.5mg/mL、0.8mg/mL和1.0mg/mL。
表12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峰面积)随加热时间变化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62
由表12和图11~图13可知,芍药苷加热过程的稳定性与芍药苷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为0.05mg/mL、0.3mg/mL、0.5mg/mL、0.8mg/mL和1.0mg/mL芍药苷溶液,加热4h后,其芍药苷峰面积分别下降至初始值的73.43%、85.66%、95.39%、96.69%和96.89%;低浓度(<0.5mg/mL)色谱图中明显增加了两个杂峰,且杂峰面积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芍药苷溶液浓度增加而减小。说明,在加热过程中芍药苷的分解与加热时间、芍药苷的浓度相关,加热时间越长、浓度越低分解越严重。
3.2糊精、阿胶对芍药苷溶出影响考察计算样品中芍药苷的浓度,平行考察不同样品中芍药苷的浓度,计算RSD%,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糊精、阿胶对芍药苷溶出影响考察(n=2)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171
由表13可知,加入阿胶、糊精的样品中芍药苷浓度与原液样品中芍药苷浓度无明显区别(RSD%<5.0)。
四、实验结论
1、芍药苷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芍药苷的分解与加热时间、芍药苷的浓度相关。加热时间越长,芍药苷浓度越低,芍药苷分解越严重,进一步分析发现芍药苷的浓度与pH有关,芍药苷含有大量羟基,浓度越高pH越低,有研究表明,芍药苷在pH为3-5的酸性环境中较稳定,pH高于6时,芍药苷稳定性明显下降。两地汤提取液的pH在6左右,浓缩过程中芍药苷不稳定性。因此,减压浓缩会造成芍药苷的分解。
2、加阿胶、糊精对芍药苷的溶出无明显影响(RSD%<5),说明阿胶、糊精的包埋不影响芍药苷溶出。
3、芍药苷的分解主要与药液的pH有关,在两地汤提取、浓缩过程中需控制药液的pH,具体控制pH的方法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实施例5
两地汤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1两地汤颗粒剂的制备
浸泡:称取酒地黄208.0kg、玄参208.0kg、酒白芍104.0kg、麦冬104.0kg、地骨皮62.4kg,投于提取罐中,加饮片量7倍的水,浸泡40min;
提取:第一遍提取,加热至100℃提取30min,放出药液;第二遍加饮片量5倍水,加热至100℃提取20min,放出药液;第三遍加饮片量5倍水,加热至100℃提取20min,放出药液。
离心:将每遍药液分别经离心机离心(分离速度60L/min,排渣10min/次)。
精滤:将每遍离心液分别经过板框过滤滤器,滤过(滤膜孔径5~15μm)。
化阿胶:称取阿胶62.4kg置夹层锅中,加阿胶质量4倍的水,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成均匀的胶液,除去上层浮沫和杂质,过100目晒网,得到阿胶液,备用。
化糊精:称取糊精40kg倒入不锈钢桶中,加糊精质量4倍的水,搅拌至完全溶化,得到糊精水溶液,备用。
提取液分次浓缩:开启真空,将每遍过滤后的药液分别吸入浓缩器中减压浓缩器中,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85±5℃,真空度0.045±0.015MPa,蒸汽压力0.04±0.01MPa,随时观察沸腾情况和温度,调节真空度和蒸汽压力,分别浓缩至药液密度为大于等于1.10g/mL且小于1.20g/mL,然后分别打入储液罐/周转桶中,称重,备用。
混合浓缩:开启真空,将三遍提取的浓缩液、阿胶液和糊精水溶液吸入单效浓缩器中,采用分次浓缩的条件继续浓缩值至密度1.25~1.36g/mL(20℃)的稠膏,打入周转桶,称重,备用。
干燥:开启真空带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制粉,各参数如下:进料温度80℃,进料速度18L/h,履带运行速度16±5cm/min,摆臂角度70°;布料电机速度40r/min;加热温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别为95±5℃、96±5℃、96±5℃、30±5℃(冷却);切刀10秒/次,真空度0.097~0.1MPa,周转桶收粉,封装,备用。
制粒:取带干粉,称定重量,转移至制粒机,调整制粒机压辊压力为16MPa,螺旋进料器的转速为:垂直转速24r/min、水平转速120r/min,压辊转速6r/min,整粒速度130r/min进行制粒运行,运行过程中观察设备情况和颗粒性状,适当调整制粒参数,及时添加料粉和收集颗粒,记录制粒参数调整情况。
开启振动筛电源,把制粒后的颗粒置于料斗中,调整料斗阀门,使下料速度能使合格颗粒与细粉完全分离为宜。颗粒置周转桶中,备用,细粉重新制粒,共制成400kg两地汤颗粒剂。
包装:按规格12g/袋,使用药用复合膜进行包装,共制成33万袋。
2两地汤颗粒剂的质量标准
2.1处方:酒地黄520g、玄参520g、酒白芍260g、麦冬260g、地骨皮156g和阿胶156g。
性状:本品为浅灰色至深灰色颗粒;味甜,微苦。
2.2特征图谱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甲醇进行溶解定容,得到对照品溶液,其中,芍药苷对照品的浓度为200μg/mL,哈巴俄苷对照品的浓度为30μg/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步骤(1)制备的两地汤颗粒剂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硅藻土1g,混匀,精密加入80v/v%乙腈水溶液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800W,频率40kHz)2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v/v%乙腈水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5ml,蒸干,残渣加10%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的量瓶中,加10%甲醇(v/v)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记录60min色谱图,得到对照特征图谱(如图2所示)。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5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1所示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8℃。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为30100。
由图2可知,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应呈现10个特征峰,其中2个峰应分别与相应的对照品峰保留时间相一致,与芍药苷对照品峰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0.22(峰1)、0.26(峰2)、0.31(峰3)、0.33(峰4)、1.00(峰5)、1.47(峰6)、1.54(峰7)、1.82(峰8)、1.91(峰9)、2.22(峰10),其中,峰1~3为未知峰,峰4为没食子酸,峰5为芍药苷,峰7为毛蕊花糖苷,峰8为安格洛苷C,峰9为肉桂酸,峰10为哈巴俄苷。
2.3水含量和干膏率
鉴别:(1)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min(功率400~600W),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地骨皮对照药材1.5g,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5﹕0.4的环己烷、乙酸乙酯和甲酸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干膏率在40.0~55.0%范围内。
2.4哈巴俄苷、芍药苷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洗脱梯度程序如表1所示;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8℃;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为291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得到对照品溶液,其中,哈巴俄苷浓度为30μg/mL,芍药苷浓度为200μg/mL。
采用步骤2.2制备的供试品溶液。
测定: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HPLC测定,得到哈巴俄苷和芍药苷的含量。
每袋两地汤颗粒剂(12g):含玄参以哈巴俄苷计,为4.0~8.0mg;含酒白芍以芍药苷计,为33.0~62.0mg。
2.5阿胶(L-羟脯氨酸、甘氨酸)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乙腈-0.1mol/L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pH值至6.5)(乙腈:醋酸钠溶液体积比=7:93)为流动相A,以80%(v/v)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2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3℃;理论塔板数按L-羟脯氨酸峰计算为61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L-羟脯氨酸对照品、甘氨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L-羟脯氨酸60μg、甘氨酸13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1.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20mL,超声处理30min,放冷,加0.1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安瓿中,加盐酸2mL,150℃水解1h,放冷,移至蒸发皿中,用水10mL分次洗涤,洗液并入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即得。
衍生: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5mL具塞试管中,各加0.1mol/L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乙腈溶液0.5mL和1mol/L三乙胺的乙腈溶液0.5mL,摇匀,室温放置1h后,加50%(v/v)乙腈水溶液3mL,摇匀,各加正已烷5mL,振摇,放置10min,下层溶液,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分别为对照品衍生溶液和供试品衍生溶液。
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衍生溶液和供试品衍生溶液各5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得到L-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
每袋两地汤颗粒剂(12g):含阿胶以L-羟脯氨酸计,为0.10~0.20g;以甘氨酸计,为0.21~0.39g。
2.6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养血调经;用于阴虚血热证;症见月经先期,色红量少,手足发热,烦躁少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封,置干燥处。
实施例6
两地汤颗粒剂连续3批商业规模生产试验
1试验过程
(1)浸泡、提取
称取酒地黄208.0kg、玄参208.0kg、酒白芍104.0kg、麦冬104.0kg、地骨皮62.4kg,平均分成两份,分投于两个提取罐中,分别加饮片量7倍的水,浸泡40min;第一遍加饮片量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第二遍加饮片量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第三遍加饮片量4~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
(2)离心、精滤
将每遍药液分别经离心机离心(分离速度60L/min,排渣10min/次),记录排渣次数。将每遍离心液分别经过板框过滤滤器,滤过(滤膜孔径5~15μm),(压力超过0.2MPa时换精滤板),记录换板次数。
(3)浓缩
开启真空,将每遍过滤后的药液分别吸入浓缩器中减压浓缩器中,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85±5℃,真空度0.055±0.015MPa,蒸汽压力≤0.09MPa,随时观察沸腾情况和温度,调节真空度和蒸汽压力,浓缩至药液密度≥1.10g/mL(20℃),依次打入储液罐/周转桶中,称重,备用。
(4)化阿胶、化糊精
称取阿胶62.4kg,置夹层锅中,加水量为阿胶质量的6倍,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成均匀的胶液,除去上层浮沫和杂质,过120目晒网,得到阿胶液,备用。
称取糊精40kg(干浸膏的10%),将糊精倒入不锈钢桶中,加水量为糊精质量的4倍,搅拌使完全溶化,得到糊精液,备用。
(5)混合、浓缩
将三遍浓缩液、阿胶液和糊精液吸入单效浓缩器中,采用步骤(3)中的浓缩条件继续浓缩值至密度1.25~1.36g/mL(20℃)的稠膏,打入周转桶,称重,备用。
(6)干燥
将混合浓缩液打入储液罐对药液进行加温至90±5℃,保温灭菌60min,降温至80±5℃。开启真空带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制粉,各参数如下:进料温度83±2℃,进料速度17.5±2.5L/h,履带运行速度16±5cm/min,摆臂角度80°;布料电机速度40r/min;加热温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别为95±5℃、96±5℃、96±5℃、30±5℃(冷却);切刀20秒/次,真空度0.097~0.1MPa,周转桶收粉,封装,备用。
(7)制粒
取带干粉,称定重量,转移至制粒机,调整制粒机压辊压力为17MPa,螺旋进料器的转速为:垂直转速20r/min、水平转速100r/min,压辊转速5.5r/min,整粒速度130r/min进行制粒运行,运行过程中观察设备情况和颗粒性状,适当调整制粒参数。及时添加料粉和收集颗粒。开启振动筛电源,把制粒后的颗粒置于料斗中,调整料斗阀门,使下料速度能使合格颗粒与细粉完全分离为宜。颗粒置周转桶中,备用,细粉重新制粒,记录制粒参数调整情况。取样检测颗粒水含量、芍药苷、哈巴俄苷含量。
(8)分装
按每12g/袋,使用复合膜进行包装,每袋12g控制装量12.00g~12.50g之间(计算分装成品率,取样检测颗粒装量、粒度、水含量、芍药苷含量、哈巴俄苷含量、特征图谱等)
2试验结果
两地汤颗粒剂连续3批商业规模生产试验,工艺路线合理,提取、离心、精滤、浓缩、干燥、制粒等主要设备匹配性较好,各关键工艺参数符合控制范围,整个试验过程较顺利,生产出的3批两地汤颗粒剂产量、质量指标均符合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且差异较小(三批成品干膏率、芍药苷含量、哈巴俄苷含量Rsd<5%),结果见表14。
表14批商业化规模生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3863388410000211
实施例7
1三批中试试验(混合浓缩试验)(批号2105012、2105013、2106014)
1.1三批中试实验方法
称取酒地黄12.309kg、玄参12.309kg、酒白芍6.138kg、麦冬6.138kg、地骨皮3.696kg,加饮片量7倍的水,浸泡40min;第一遍,100℃加热提取30min,放出药液;第二遍加饮片量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第三遍加饮片量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测量三遍药液的量,检测密度、干膏率及哈巴俄苷、芍药苷。
将每遍药液分别经过板框过滤滤器,滤过(滤膜孔径5~15μm),检测药液密度(压力超过0.02MPa时换精滤板),记录换板次数。
称取阿胶3.696kg,将阿胶打粉,加水约为阿胶量的6倍,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成均匀的胶液后,继续浓缩,使其密度1.16g/mL、1.18g/mL、1.17g/mL。
称取糊精2.4kg,将糊精倒入不锈钢桶中,加水量为糊精质量的4倍,搅拌使完全溶化,得到糊精液。
开启真空,将过滤后的药液吸入浓缩器中减压浓缩器中,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85±5℃,真空度0.045±0.015MPa,蒸汽压力0.025±0.005MPa,随时观察沸腾情况和温度,调节真空度和蒸汽压力,浓缩至药液密度约1.20g/mL,吸入阿胶液和糊精液,继续浓缩值至密度1.30~1.35g/mL(20℃)的稠膏,打入周转桶,备用。称量浓缩液的重量,检测密度、干膏率及哈巴俄苷、芍药苷。
开启电磁炉,缓慢对药液进行加热(防止药液糊化和成分破坏)并不断搅拌至药液流动性较好,调节加热功率,对药液进行保温。开启真空带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制粉,各参数如下:进料速度1.5L/h,履带运行速度160mm/min,摆臂角度26°,布料电机100r/min;加热温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别为95±5℃、95±5℃、95±5℃、30±5℃;切刀10秒/次,真空度0.0985±0.0015MPa。周转桶收粉,封装,备用。称量带干粉重量,检测哈巴俄苷、芍药苷含量。
取带干粉约1.5kg,称定重量,置于制粒机料斗中,调整压辊压力10.0MPa,螺旋进料器的转速为垂直转速45r/min、水平转速120r/min,压辊转速8.0r/min,晒网目数为16目,运行设备。运行过程,观察设备情况和颗粒性状,适当调整制粒参数,及时添加料粉和收集颗粒。筛分,计算一次成型率、细分率。
1.2试验结果
根据两地汤颗粒剂三批中试试验情况和检测结果,分别对每批试验进行了质量传递分析,三批中试试验质量传递数据如表15和图10所示。
表15两地汤颗粒剂三批中试试验平均质量传递分析
序号 工艺阶段 干膏率% 哈巴俄苷转移率% 芍药苷转移率%
1 提取 54.72 73.08 68.91
2 减压浓缩 51.10 65.38 52.72
3 带干粉 44.24 53.2 43.27
随行汤剂 36.8 48.08 60.15
分析结果:
①提取过程平均出膏率54.72%、芍药苷转移率73.08、哈巴俄苷68.91,均达到或高于随行汤剂和基准样品,说明提取符合经典名方开发的要求;
②从提取到浓缩、干燥干膏率、哈巴俄苷、芍药苷均不同程度降低,且成分损失率大于出膏率的损失;经分析工艺过程中损失主要集中在减压浓缩和干燥过程:①减压浓缩过程:芍药苷、哈巴俄苷的损失较干膏率损失分别多16.35%、6.90%,说明浓缩过程指标成分特别是芍药苷有部分破坏,为指标成分主要损失工序;②干燥过程:芍药苷、哈巴俄苷的损失与干膏率一致分别为12.52%、11.49%、11.98%,损失主要为容器、管道、设备残留。
③对减压浓缩主要参数温度、时间进行分析,结合芍药苷稳定性试验研究,认为两地汤药液中芍药苷在pH>6时在减压浓缩过程(温度80~90℃)易分解,经检测提取液浓度越高、pH越低,第1、2遍提取液pH较低,第3遍pH较高>6,因此建议两地汤颗粒剂生产工艺3遍提取液分次浓缩,再混合浓缩,尽量减少芍药苷在低浓度状态下的加热时间。
2优化后三批中试试验(分次浓缩+混合浓缩试验)(批号2107015、2107016、2107017)
2.1试验方法
取酒地黄12.309kg、玄参12.309kg、酒白芍6.138kg、麦冬6.138kg、地骨皮3.696kg,称定重量。加饮片量7倍的水,浸泡40min;第一遍,100℃加热提取30min,放出药液,精滤;第二遍加饮片量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精滤;第三遍加饮片量5倍水,100℃加热提取20min,放出药液,精滤。测量三遍药液的量,检测密度、干膏率及哈巴俄苷、芍药苷。
将每遍药液分别经过板框过滤滤器,滤过(滤膜孔径5~15μm),检测药液密度(压力超过0.02MPa时换精滤板)。记录换板次数。
开启真空,将过第一遍滤液吸入减压浓缩器中,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85±5℃,真空度0.04±0.01MPa,蒸汽压力0.025±0.005MPa,药液浓缩至约20L(密度约1.18g/mL),打入储液罐,备用;将第二遍滤液打入减压浓缩器中,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加热,浓缩条件同第一遍,药液浓缩至约20L(密度约1.10g/mL),打入储液罐,备用;将第三遍滤液打入减压浓缩器中,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加热,浓缩条件同第一遍,药液浓缩至约20L(密度约1.04g/mL),打入储液罐,备用。
称取阿胶3.696kg,将阿胶打粉,加水量为阿胶质量的3倍,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成均匀的胶液后,继续浓缩,使其密度≥1.16g/mL,得到阿胶液。
称取糊精约2.4kg,将糊精倒入不锈钢桶中,加水量为糊精质量的1~2倍,搅拌使完全溶化,得到糊精液。
开启真空,将三遍浓缩液、阿胶液和糊精液分别打入减压浓缩罐中,打开蒸汽阀门,温度控制在85±5℃,真空度0.04±0.01MPa,蒸汽压力0.025±0.005MPa,继续浓缩值至密度1.30g/mL(20℃)左右的稠膏,经过滤器过滤后,打入周转桶,备用。要求:出药液到干燥间隔时间不得超过8h。
开启电磁炉,缓慢对药液进行加热(防止药液糊化和成分破坏)并不断搅拌至药液流动性较好,调节加热功,对药液进行保温。开启真空带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制粉,各参数如下:进料速度1.5L/h,履带运行速度160mm/min,摆臂角度26度,布料电机100r/min;加热温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别为95±5℃、95±5℃、95±5℃、30±5℃;切刀10秒/次,真空度0.0985±0.0015MPa。周转桶收粉,封装,备用。
取带干粉约1.5kg,称定重量,将粉子置于料斗中,调整制粒机压辊压力10.0MPa,螺旋进料器的转速为:垂直转速45r/min、水平转速120r/min,压辊转速8.0r/min,晒网目数为16目,运行设备。运行过程,观察设备情况和颗粒性状(当颗粒松散、细分多时调大压辊压力以及降低进料器转速,当颗粒较硬时调小压辊压力以及降低进料器转速),及时添加料粉和收集颗粒。
2.2试验结果
根据两地汤颗粒剂三批中试试验情况和检测结果,为分析试验过程中量质传递情况,以干膏率、哈巴俄苷转移率、芍药苷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两地汤颗粒剂提取、分次浓缩、混合浓缩、干燥过程中考察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三批中试试验工艺过程,平均量质传递情况见表16(数据均为三批中试试验平均值)、损失情况(损失率为损失量除以总提取量;数据均为三批中试试验平均值)分析见表17。
表16两地汤颗粒剂三批中试试验质量传递分析表
序号 工艺阶段 干膏率% 哈巴俄苷转移率% 芍药苷转移率%
1 提取 50.73 75.28 61.37
2 分次浓缩 52.28 78.40 62.47
3 混合浓缩 52.10 73.73 59.44
4 带干粉 41.20 62.13 48.42
随行汤剂 ---- 42.83 49.33 48.97
表17地汤颗粒剂三批中试试验质量指标成分损失分析
工艺阶段 得膏损失率% 哈巴俄苷损失率% 芍药苷损失率%
浓缩 4.45 2.40 5.42
带干 16.66 15.27 18.25
合计 21.11 17.67 23.67
备注:损失主要为带干过程,分次带干,干膏率与成分损失一致。
说明:①三批中试试验(2107015、2107016、2107017)提取干膏率、芍药苷转移率基本一致,干膏率分别为49.66%、51.43%、49.66%,芍药苷转移率为60.63%、63.47%、60.00%,哈巴俄苷转移率2107015批、2107017批一致为84.69%、84.00%,2107016批较小57.14%,分析原因为玄参饮片不均匀造成。
②三批中试试验从提取液到带干粉主要质量指标损失分析①干膏率、哈巴俄苷、芍药苷均有部分损失(分别平均损失21.12%、17.68%、23.67%),损失率基本一致,分析认为主要为随物料的损失,如管道、设备残留;②其中浓缩阶段主要质量指标干膏率、芍药苷分别损失4.45%、5.42%,芍药苷破坏率1.0%,验证分次单独浓缩解决了浓缩过程芍药苷破坏问题。
③三批中试试验从饮片到带干粉平均干膏率、哈巴俄苷转移率、芍药苷含量转移率随行汤剂基本一致,分别为为41.20%、62.13%、48.4%与42.83%、49.33%、48.97%。说明两地汤颗粒剂中试工艺符合经典名方的要求(制剂的质量指标与物质基准一致)。验证通过优选两地汤颗粒剂小试工艺,适合现代中药制剂生产。
3混合浓缩与分次浓缩+混合浓缩对比试验结论
(1)混合浓缩:三遍混合后药液pH>6.0,加热时间长2-4h,浓缩液浓度低(<0.5mg/mL),芍药苷破坏率:18.6%;
(2)分次浓缩+混合浓缩:第一遍、二遍提取药液pH<6.0,第三遍提取液pH>6.0,缩短加热时间<2h,提高浓缩液浓度(>0.5mg/mL),芍药苷破坏率:1.2%。
本发明以“求同存异、尊古而不泥古”为原则,考证处方、基原、炮制、煎煮工艺和用药习惯,通过实验研究制定“两地汤基准样品”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使“两地汤的一碗汤”固化、可控化,采用现代工业化制剂设备进行提取、精致、浓缩、干燥、制粒,并应用HPLC等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建立多组分含量及特征图谱检测方法,监测商业化生产过程中每一步工艺骤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并分析质量传递情况,保证了工业化制剂与传统工艺所得汤剂在化学成分上的一致性。此外,该两地汤颗粒剂剂相比传统汤剂还具有稳定性好、便携、服用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通过实验,确定了两地汤的现代制剂,制成1000g颗粒所用的饮片的量和辅料添加量,处方:酒地黄520g、玄参520g酒白芍260g、麦冬260g、地骨皮156g、阿胶156g和糊精100~150g。
本发明在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时,以两地汤基准样品为标准(得膏率、芍药苷、哈巴俄苷含量及特征图谱为检测指标),首先进行了中试生产条件下的预试验,得出现代制剂的提取率(得膏率、芍药苷、哈巴俄苷含量)相比随行汤剂(采用预试验同批次饮片按基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的汤剂)高20~30%,再经过精致、浓缩、干燥等工序损失后,才能较好的达到基准样品的标准。然后以提取率高20~30%进行了两地汤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的筛选,确定的提取工艺加水量适中、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得膏率、芍药苷、哈巴俄苷均较高)。相较于现代中成药一味的追求提取率(每遍提取的时间通常为1~2h,多提出的往往是一些纤维、淀粉等杂质,而有效成分提出反而不会增加,甚至长时间加热还造成有些成分破坏)的过度提取、高耗能的提取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药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取后的整个工艺过程均在较低温度条件下(<100℃)进行,精致过程采用离心、板框过滤的物理方式除去杂质,浓缩工艺采用减压浓缩方式,干燥工艺采用真空带式干燥,较低的温度更有利于成分的保护和保留,避免物质成分因高温而破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工业化制剂生产的过程破坏,保证了传统汤剂与现代制剂的一致性。
本发明采用减压浓缩工艺与传统中成药减压浓缩方式不同,经研究发现“芍药苷在低浓度两地汤药液中长时间加热易破坏”。传统的中成药浓缩为“第一遍提取液打入减压浓缩罐减压浓缩,第二遍、第三遍提取完提取液会依次陆续打入减压浓缩罐继续浓缩至规定密度”,这种方式降低了总的药液浓度、延长了药液的绝对加热浓缩时间。本发明采用分次单独浓缩+混合浓缩的梯度浓缩方式“第一遍、二遍、三遍提取液分别单独浓缩至一定密度,再混合浓缩至规定密度”,这种浓缩方式使三遍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快速达到较高浓度,较少低浓度浓缩时间(芍药苷易破坏的环境),找到两地汤颗粒剂最优浓缩工艺条件,解决两地汤颗粒剂药效成分芍药苷破坏的难题。根据芍药苷稳定性研究,两地汤中芍药苷浓度<0.3mg/mL、药液pH>6.0时在温度80~90℃条件下减压浓缩,芍药苷有部分破坏,而两地汤颗粒剂第三遍提取液芍药苷浓度较低(<0.04mg/mL),如果按传统中药浓缩方式,三遍提取液混合浓缩,将使混合药液中芍药苷浓度较低、pH值较高(>6.0),芍药苷在较低浓度、较高pH值条件下加热浓缩时间较长,部分破坏。经试验两地汤颗粒剂三遍提取液分别经离心、精滤,滤液吸入减压浓缩器,在减压条件下(控制温度80~90℃、真空度0.03~0.06MPa、蒸汽压力0.03~0.05MPa)浓缩至密度≥1.10g/mL时,浓缩药液中芍药苷>0.3mg/mL、pH值<6.0,达到稳定状态。
本发明制备两地汤制剂过程中,辅料糊精在浓缩过程加入,即辅料糊精加水溶化后,吸入减压浓缩器,与浓缩药液、阿胶液混合浓缩,解决真空带式干燥过程中因两地汤颗粒剂药液较粘稠(含阿胶、多糖)鼓大泡、粘带造成物料损失的问题;同时与常规的在制粒前加入辅料相比,可解决现代颗粒剂辅料与原料的混合均匀性问题。
两地汤因含有高粘性、易结团的阿胶、多糖及芍药苷等热敏性成分,采用传统高温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易结团且会对芍药苷等热敏性成等有效成分造成破环。本发明采用的干燥方式为真空带式干燥方式,其具有干燥温度低、干燥时间短、损耗少、效率高等优势,所得两地汤制剂在干燥过程中不会发生团结以及对芍药苷等热敏性成分造成破环,两地汤制剂中各组分分布均匀,芍药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
本发明提供的两地汤制剂质量标准规定了哈巴俄苷、芍药苷的上下限。本发明两地汤剂制剂质量标准在基准样品制备工艺研究完成后,建立以基准样品为参照的整体质量控制模式,采用指标成分含量+特征图谱技术全面监控基准样品中整体的化学物质成分组成,将建立的多组分控制指标用于产品的稳定性研究以保证成药的市场化。“两地汤”是古代经典名方两地汤用现代化制药设备和技术,本发明通过优选提取、浓缩、干燥及制粒工艺得到的现代制剂,同时制定“药材-饮片-制剂”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获得的制剂应保持与传统汤剂在物质基础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还具有质量稳定、便携、服用方便等现代制剂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两地汤水提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五味中药与第一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一浸泡和第一提取,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一药渣;所述五味中药为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和地骨皮;
将所述第一药渣与第二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和第二提取,得到第二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将所述第二药渣与第三水混合,依次进行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得到第三提取液;
将所述第一提取液、第二提取液和第三提取液分别进行浓缩,分别得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所述浓缩的温度独立地为70~90℃,真空度独立地为0.03~0.07MPa,蒸汽压力独立地≤0.09MPa;
将所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第三浓缩液和阿胶液混合,得到两地汤水提液;
所述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质量比为37.30:37.30:18.65:18.65:11.19:11.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的质量为五味中药质量的6~8倍;
所述第二水和第三水的质量独立地为五味中药质量的4~6倍;
所述第一提取、第二提取和第三提取的温度独立地为98~101℃;
所述第一浸泡和第一提取的时间独立地为30~50min;
所述第二浸泡、第二提取、第三浸泡和第三提取的时间独立地为2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缩液、第二浓缩液和第三浓缩液的密度独立地为大于等于1.10g/mL且小于1.26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阿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阿胶置于水中化胶后过筛,筛下部分为阿胶液;所述水的质量为阿胶质量的2~6倍;所述过筛的筛网尺寸为100目。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水提液。
6.一种两地汤水提膏,由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地汤水提液进行浓缩得到;所述两地汤水提膏的密度为1.2~1.3g/mL。
7.一种两地汤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两地汤水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两地汤水提物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地汤水提液和/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地汤水提膏;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与两地汤水提物的质量比为1:(12.48~18.72),所述两地汤水提物的质量以酒地黄、玄参、酒白芍、麦冬、地骨皮和阿胶的总质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地汤制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1000份两地汤制剂的制备原料包括:酒地黄468~572份,玄参468~572份,酒白芍234~286份,麦冬234~286份,地骨皮140~171份,阿胶140~171份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100~150份。
9.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两地汤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地汤水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水溶液进行混合浓缩,得到混合浓缩液;
将所述混合浓缩液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得到两地汤制剂。
10.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两地汤制剂或权利要求9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两地汤制剂HPLC特征图谱、特征成分含量、水含量和干膏率;
所述特征成分含量包括:哈巴俄苷0.33~0.67mg/g,芍药苷2.62~4.96mg/g,L-羟脯氨酸8.83~16.42mg/g和甘氨酸17.42~32.46mg/g;
所述水含量为3~8wt%;
所述干膏率为40~55%。
CN202211173779.8A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Active CN115414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3779.8A CN115414440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PCT/CN2023/104552 WO2024066596A1 (zh) 2022-09-26 2023-06-30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3779.8A CN115414440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4440A true CN115414440A (zh) 2022-12-02
CN115414440B CN115414440B (zh) 2024-05-24

Family

ID=84203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3779.8A Active CN115414440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4440B (zh)
WO (1) WO20240665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596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1135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 续断标准汤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WO2021073175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中多种成分鉴别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2870376A (zh) * 2021-01-27 2021-06-01 上海硕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提取液浓缩消泡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2155B (zh) * 2019-07-03 2022-02-25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地汤的hplc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
CN110806459A (zh) * 2019-11-11 2020-02-18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地汤基准物质的多药味快速薄层鉴别方法和盛装装置
CN115414440B (zh) * 2022-09-26 2024-05-24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1135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 续断标准汤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WO2021073175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中多种成分鉴别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2870376A (zh) * 2021-01-27 2021-06-01 上海硕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提取液浓缩消泡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延涛等: "经典名方两地汤基准样品的质量标准建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pages 27 - 36 *
陈行辉: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医养结合照护技能培训手册》",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第1版, pages: 39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596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4440B (zh) 2024-05-24
WO2024066596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9949B (zh) 四逆散制备工艺
CN108362788A (zh) 一种清蒸黄精品质检测分析方法
CN113759020B (zh) 一种温经汤的制备工艺及其质控方法
CN108355047A (zh) 一种百合地黄汤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CN108578375B (zh) 一种甘草泻心汤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CN1876039B (zh)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药物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15414440A (zh) 一种两地汤水提液、两地汤水提膏、两地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两地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CN100560063C (zh) 肾宝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N102305839A (zh) 宣肺平喘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WO2024066599A1 (zh) 猪苓汤、猪苓浸膏、猪苓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9528901B (zh) 红金消结片的制备工艺
CN111991358A (zh) 一种三七粉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8701A (zh) 宣肺平喘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12516219A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15317588A (zh) 保元汤、保元浸膏、保元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88748A (zh) 一种半夏泻心汤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CN108524883A (zh) 一种真武汤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CN101698079B (zh) 一种温胃舒颗粒的检测方法
CN112834684B (zh) 基于薄层鉴别法建立的清肺排毒汤的生产方法
CN101224283A (zh)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95074A (zh) 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分子精华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3771B (zh) 一种妇科调经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03973A (zh) 一种改进的肺力咳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663079B (zh) 一种制备减味牛黄解毒胶囊的方法
CN107744506B (zh) 一种匀浆技术运用于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