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3193A - 扭力杆 - Google Patents

扭力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3193A
CN114623193A CN202111485919.0A CN202111485919A CN114623193A CN 114623193 A CN114623193 A CN 114623193A CN 202111485919 A CN202111485919 A CN 202111485919A CN 114623193 A CN114623193 A CN 114623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opening
torsion bar
bas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59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胁宏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23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3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41Link-type supp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0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for particular modes of stressing
    • F16F1/3814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for particular modes of st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to counter axial fo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3/00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 F16F3/08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with springs made of a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rubber
    • F16F3/087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 F16F3/0873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of the same material or the material not being specifi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扭力杆。扭力杆(1)具有杆主体(10)、大球部(30)和小球部(60)。大球部(30)被设置在杆主体(10)的一端。小球部(60)被设置在杆主体(10)的另一端。大球部(30)具有外部(32)、内部(33)和接合部(50)。外部(32)呈筒状。内部(33)被设置在外部(32)的内侧,具有用于安装被安装部件的环状的开口(35)。接合部(50)将外部(32)与内部(33)弹性地接合。内部(33)具有基部(36)和延伸部(37)。在基部(36)上形成有开口(35)。延伸部(37)从基部(36)向小球部(60)的方向延伸。接合部(50)被设置在延伸部(37)与外部(32)之间。据此,无需增加重量就能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观点来降低振动传递特性。

Description

扭力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杆(torque rod),尤其是涉及一种将汽车的发动机、马达等原动机与车身防振连接的扭力杆。
背景技术
作为将汽车的发动机等原动机与车身防振连接的防振装置的一例,已知有扭力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扭力杆具有杆主体、设置于杆主体的一端的大球部和设置于杆主体的另一端的小球部。大球部和小球部分别具有筒状的外部、设置于外部的内侧的内部、和将外部与内部弹性地接合的接合部。而且,小球部的内部与发动机等原动机连接,大球部的内部与车身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057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种结构的扭力杆通过发动机等原动机的振动,例如响应于长度方向或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各振动而进行刚体共振(rigid body resonance)。其中,特别是上下方向的振动会影响车厢内噪音等级、乘车舒适性等,因此要求上下方向的振动不易传递到车身侧。
现有技术的扭力杆的振动传递特性曲线在接近车身等的共振频率的较高的频率处具有峰值,在车身侧的灵敏度高的频带成为较高的振动传递特性。在具有这样的振动传递特性的扭力杆中,担忧难以充分阻断振动,因此要求进一步改善振动传递特性。此外,车身侧的灵敏度高的频带是指由于接近车身等的共振频率而使振动容易传递而易于成为声响的频带,相当于想要防振的频带。
在此,若使扭力杆的刚体共振的峰值频率(以下,称为刚体共振频率)低至偏离车身侧的灵敏度高的频带,则能够降低灵敏度高的频带中的振动传递特性。作为降低扭力杆的刚体共振频率的方法,例如有在扭力杆的顶端附加重量(mass,质量)的方法,但这会给车辆的轻量化这样的基本要求带来障碍。另外,在专利文献1等中提出了一种降低与车身连接的大球部的上下方向的弹簧常数的方法,但处于在技术上已属于成熟领域而不能期望有较大进展的状况。
并且,在某车辆中,即使使扭力杆的刚体共振频率向较低的一方偏移来降低灵敏度高的频带中的振动传递特性,在其他车辆中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因此,需要针对每台车辆进行扭力杆的刚体共振频率的调谐(tuning)。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重量就能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观点来降低振动传递特性的扭力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扭力杆具有杆主体、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被设置于所述杆主体的一端。第二衬套被设置于所述杆主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衬套具有外部、内部和接合部。外部呈筒状。所述内部被设置于所述外部的内侧,具有用于安装被安装部件的环状的开口。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外部和所述内部弹性地接合。所述内部具有基部和延伸部。所述基部形成有所述开口。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二衬套的方向延伸。所述接合部被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外部之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扭力杆以在搭载在车辆上时第一衬套的开口的中心轴线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对第二衬套输入上下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第一衬套以绕通过扭力杆的重心且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上下振动。此时的旋转刚性S与(K×L2)成正比。在此,K是第一衬套的开口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接合部的弹簧常数。L是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衬套的接合部的弹性变形中心与扭力杆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跨距)。在本发明的第一衬套中,在从内部的基部朝向第二衬套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与外部之间设置有接合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第一衬套的接合部的弹性变形中心位于比开口靠与扭力杆的重心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变形中心移动到扭力杆的重心侧。因此,距离L变小,旋转刚性S下降。据此,振动传递特性的峰值减小。另外,由于刚体共振频率向低的一方偏移,因此车身侧的灵敏度高的频带中的振动传递特性下降。据此,降低了车厢内噪音等级,并且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即,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重量就能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观点来降低振动传递特性的扭力杆。
此外,振动传递特性的峰值减小也包括被视为平坦的振动传递特性(无峰值)的情况。
在所述扭力杆中,优选所述延伸部形成为,其靠所述基部侧的宽度窄且随着接近所述第二衬套而宽度逐渐增加。
在该结构中,设置有接合部的延伸部的面成为朝向基部侧的方向倾斜的面。因此,接合部能够承受作用于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载荷。因此,第一衬套在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变高。另外,由于接合部在第一衬套的开口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变形成为剪切变形,因此与接合部在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变形相比而易于变形。因此,接合部在第一衬套的开口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相对变小,振动传递特性下降。据此,能够降低振动传递特性,并且提高第一衬套在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弹簧常数。
在所述扭力杆中,优选所述延伸部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延伸部侧平面和第二延伸部侧平面,所述第一延伸部侧平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侧平面与所述接合部接合。另外,优选所述外部的内侧面具有第一外部侧平面和第二外部侧平面,所述第一外部侧平面和所述第二外部侧平面与所述接合部接合。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侧平面与所述第一外部侧平面以平行的方式形成,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侧平面与所述第二外部侧平面以平行的方式形成。
在该结构中,接合部能够更可靠地承受作用于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载荷。
在所述扭力杆中,优选所述外部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收容所述内部的所述基部;所述第二开口部收容所述内部的所述延伸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宽度小。
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减小第一衬套的外部,因此,能够实现扭力杆的轻量化和低成本。
在所述扭力杆中,优选所述内部除了具有所述开口之外,还具有减重部。
在该结构中,在内部上形成减重部而实现轻量化,据此即使延长内部的延伸部也能够抑制扭力杆的重量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针对延伸部的长度的设计自由度。因此,扭力杆能够对应宽度较宽的车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重量就能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观点来降低振动传递特性的扭力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的振动传递特性曲线与现有技术的扭力杆的振动传递特性曲线一起表示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扭力杆;10:杆主体;30:大球部(第一衬套);32:外部;33:内部;34:弹性部;35:开口;36:基部;37:延伸部;38:减重部;41:第一开口部;42:第二开口部;43: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4: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5:第一外部侧平面;46:第二外部侧平面;50:接合部;60:小球部(第二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适当的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各图中,对共同的构成要素或同种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它们的重复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指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车辆的各方向。下面对将汽车的发动机与车身进行防振连接的扭力杆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的俯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如图1所示,扭力杆1具有杆主体10、作为第一衬套的大球部30和作为第二衬套的小球部60。
杆主体10是能够确定长度方向的长度部件。将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作为X轴。X轴方向相当于前后方向。
大球部30被设置在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的一端(相当于后端)。大球部30具有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的第一中心轴线31。Z轴方向相当于上下方向。
小球部60被设置于杆主体10的X轴方向上的另一端(相当于前端)。小球部60具有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的第二中心轴61。Y轴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大球部30比小球部60大。具体而言,从Z轴方向(上下方向)观察的大球部30的直径比从Y轴方向(左右方向)观察的小球部60的直径大。
如图2所示,大球部30具有外部32、内部33和弹性部34。外部32呈筒状,与杆主体10连接设置。外部32是具有沿着第一中心轴线31方向的通孔的中空部件。内部33被配置在筒状外部32的径向内侧。内部33具有用于安装被安装部件(未图示)的环状的开口35。开口35形成为具有将第一中心轴线31作为中心线的通孔。弹性部34被配置在外部32与内部33之间。
如图3所示,小球部60具有外部62、内部63和弹性部64。外部62呈筒状,与杆主体10连接设置。外部62是具有沿着第二中心轴线61方向的通孔的中空部件。内部63被配置在筒状的外部62的径向内侧。在此,内部63呈具有将第二中心轴线61作为中心线的圆筒状。弹性部64被配置在外部62与内部63之间。小球部60的内部63连接于未图示的发动机。
如图4所示,弹性部34、64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内部33、63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在此,外部32、62和杆主体10由树脂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内部33和弹性部34预先通过硫化成型等形成为一体,且内部63和弹性部64预先通过硫化成型等形成为一体。而且,将形成为一体的内部33和弹性部34、以及形成为一体的内部63和弹性部64配置在模具内,通过向其周围注射成型树脂,使外部32、62和杆主体10一体化。在外部32、62和杆主体10上设置有多个肋。据此,确保必要的刚性并实现轻量化。
如图2所示,大球部30的内部33具有基部36和延伸部37,其中基部36形成有开口35。基部36从Z轴方向(上下方向)观察呈大致圆筒状。延伸部37从基部36向小球部60方向延伸而形成。延伸部37形成为,其靠基部36侧的宽度窄且随着接近小球部60而宽度逐渐增加。延伸部37从Z轴方向(上下方向)观察呈大致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内部33除了开口35之外还具有多个减重部38。在此,减重部38形成为通孔,但也可以是有底孔。
如图5所示,大球部30的外部32具有第一开口部41和第二开口部42。第一开口部41收容内部33的基部36。第二开口部42收容内部33的延伸部37。第一开口部41的宽度、即第一开口部41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面间的距离比第二开口部42的宽度、即第二开口部42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面间的距离小。
大球部30的弹性部34具有接合部50和止挡件51、52。在内部33的延伸部3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接合部50。延伸部37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3和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4,该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3和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4与接合部50的内侧端接合。另外,大球部30的外部32的内侧面具有第一外部侧平面45和第二外部侧平面46,该第一外部侧平面45和第二外部侧平面46与接合部50的外侧端接合。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3和第一外部侧平面45、以及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4和第二外部侧平面46分别平行地形成。在此,所谓平行,当然包含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且还包含从技术常识上来看视为平行的大致平行的概念。
在接合部50的后侧形成有在Z轴方向(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中空部53,在接合部50的前侧形成有在Z轴方向(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中空部54。在此,中空部53、54是指贯通空间。一对接合部50、50呈夹持着延伸部37并随着靠向后方而展开的V字状。接合部50吸收大球部30在X轴方向(前后方向)上的振动。该情况下的变形中存在以下阶段:最初将中空部53、54压溃而变形的软弹簧状态的阶段、和在此之后止挡件51、52与相向面接触而变形的硬弹簧状态的阶段。另外,接合部50吸收大球部30在Z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振动。
如图5和图6所示,大球部30的内部33通过安装在基部36的开口35中的被安装部件与未图示的车身连接。
如图5和图7所示,大球部30的弹性部34的接合部50被设置在内部33的延伸部37与外部32之间。接合部50没有被设置在内部33的基部36与外部32之间。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扭力杆1的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被设置为,在搭载在车辆上时,大球部30的开口35的第一中心轴线31的方向是上下方向。当发动机通过扭力杆1被支承于车身时,来自发动机的振动从小球部60的内部63经由弹性部64被输入到外部62。被输入到小球部60的外部62的振动经由杆主体10被输入到大球部30的外部32,进而经由弹性部34从内部33向车身传递。
如图5所示,当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输入到小球部60时,大球部30以围绕轴线A进行旋转的方式上下振动。此外,轴线A是通过扭力杆1的重心G且与Y轴方向(左右方向)平行的轴线。此时的旋转刚性S与(K×L2)成正比。在此,K是在大球部30的开口35的第一中心轴线31方向上的接合部50的弹簧常数。L是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大球部30的接合部50的弹性变形中心C与扭力杆的重心G之间的距离(跨距)。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大球部30中,接合部50被设置在延伸部37与外部32之间。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大球部30的接合部50的弹性变形中心C位于比开口35靠后侧(与扭力杆1的重心G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50的弹性变形中心C移动到比开口35靠前侧(扭力杆1的重心G侧)的位置。因此,距离L变小,旋转刚性S下降。据此,振动传递特性的峰值减小。另外,由于刚体共振频率向低的一方偏移,因此车身侧的灵敏度高的频带中的振动传递特性下降。
图8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的振动传递特性曲线与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杆的振动传递特性曲线一起表示的曲线图。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杆在以下方面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不同,即,大球部的内部呈圆筒状,在该圆筒状的内部与外部之间设置有接合部。
如图8所示可知,与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杆的振动传递特性的峰值P0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的振动传递特性的峰值(极大值)P1充分减小。另外,可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的刚体共振频率H1向比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杆的刚体共振频率H0低的一方偏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力杆1具有杆主体10、大球部30和小球部60。大球部30被设置在杆主体10的一端。小球部60被设置在杆主体10的另一端。大球部30具有外部32、内部33和接合部50。外部32呈筒状。内部33被设置在外部32的内侧,具有用于安装被安装部件的环状的开口35。接合部50将外部32与内部33弹性地接合。内部33具有基部36和延伸部37。在基部36上形成有开口35。延伸部37从基部36朝向小球部60的方向延伸。接合部50被设置在延伸部37与外部32之间。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传递特性的峰值减小(参照图8)。另外,由于刚体共振频率向低的一方偏移,因此车身侧的灵敏度高的频带中的振动传递特性下降(参照图8)。据此,降低了车厢内噪音等级,并且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重量就能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观点来降低振动传递特性的扭力杆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7形成为,其靠基部36侧的宽度窄且随着接近小球部60而宽度逐渐增加。
在该结构中,设置有接合部50的延伸部37的面(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3和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4)成为朝向基部36侧的方向倾斜的面。即,延伸部37的左右面的法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斜后方延伸。因此,接合部50能够承受作用于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载荷。因此,大球部30在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变高。另外,由于接合部50在大球部30的开口35的第一中心轴线31方向上的变形成为剪切变形,因此与接合部50在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变形相比易于变形。因此,接合部50在大球部30的开口35的第一中心轴线31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相对变小,振动传递特性下降。据此,能够降低振动传递特性,并且提高大球部30在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弹簧常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7的外侧面具有与接合部50的内侧端接合的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3和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4。另外,大球部30的外部32的内侧面具有与接合部50的外侧端接合的第一外部侧平面45和第二外部侧平面46。而且,第一延伸部侧平面43和第一外部侧平面45平行地形成,第二延伸部侧平面44和第二外部侧平面46平行地形成。
在该结构中,接合部50能够更可靠地承受作用于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载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32具有第一开口部41和第二开口部42,其中,第一开口部41收容内部33的基部36,第二开口部42收容内部33的延伸部37,第一开口部41的宽度小于第二开口部42的宽度。
在该结构中,能够减小大球部30的外部32,因此能够实现扭力杆1的轻量化和低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33除了开口35之外还具有减重部38。
在该结构中,在内部33上形成减重部38而实现轻量化,据此即使延长内部33的延伸部37也能够抑制扭力杆1的重量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针对延伸部37的长度的设计自由度。因此,扭力杆1能够对应宽度较宽的车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追加、删除、置换。
例如,外部32、62和杆主体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树脂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铝合金等轻金属材料形成。
另外,内部6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呈圆筒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内部63只要是能够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等原动机连接的构造即可,例如,可以是椭圆筒状、方筒状等异形筒状,还可以是实心棒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杆主体10的长度方向观察,大球部30的第一中心轴线31与小球部60的第二中心轴线61被设定为垂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大球部30的第一中心轴线31和小球部60的第二中心轴线61设定为相同方向。

Claims (5)

1.一种扭力杆,其特征在于,
具有:
杆主体;
被设置于所述杆主体的一端的第一衬套;和
被设置于所述杆主体的另一端的第二衬套,
所述第一衬套具有外部、内部和接合部,其中,
所述外部呈筒状;
所述内部被设置于所述外部的内侧,其具有用于安装被安装部件的环状的开口;
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外部和所述内部弹性地接合,
所述内部具有基部和延伸部,其中,
所述基部形成有所述开口;
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二衬套的方向延伸,
所述接合部被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外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形成为,其靠所述基部侧的宽度窄且随着接近所述第二衬套而宽度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延伸部侧平面和第二延伸部侧平面,所述第一延伸部侧平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侧平面与所述接合部接合,
所述外部的内侧面具有第一外部侧平面和第二外部侧平面,所述第一外部侧平面和所述第二外部侧平面与所述接合部接合,
所述第一延伸部侧平面与所述第一外部侧平面以平行的方式形成,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侧平面与所述第二外部侧平面以平行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部收容所述内部的所述基部;
所述第二开口部收容所述内部的所述延伸部,
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宽度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除了具有所述开口之外,还具有减重部。
CN202111485919.0A 2020-12-08 2021-12-07 扭力杆 Pending CN1146231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3245 2020-12-08
JP2020203245A JP2022090754A (ja) 2020-12-08 2020-12-08 トルクロッ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3193A true CN114623193A (zh) 2022-06-14

Family

ID=8184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5919.0A Pending CN114623193A (zh) 2020-12-08 2021-12-07 扭力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0311B2 (zh)
JP (1) JP2022090754A (zh)
CN (1) CN1146231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52088A (ja) * 2020-09-23 2022-04-04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977A (zh) * 2010-10-20 2011-02-02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置件
CN102207168A (zh) * 2010-03-29 2011-10-05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转矩杆的止动构造
CN107972468A (zh) * 2017-12-29 2018-05-01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9612B2 (ja) * 2003-09-05 2010-12-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05315315A (ja) * 2004-04-28 2005-11-10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
JP5037493B2 (ja) * 2006-04-12 2012-09-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支持装置
JP4722883B2 (ja) * 2007-06-20 2011-07-13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JP2012097878A (ja) * 2010-11-05 2012-05-24 Kurashiki Kako Co Ltd 防振連結ロッド
JP5913848B2 (ja) * 2011-07-13 2016-04-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DE112013004015T5 (de) * 2012-08-11 2015-05-07 Yamashita Rubber Kabushiki Kaisha Schwingungsisoliervorrichtung
JP5985967B2 (ja) 2012-11-27 2016-09-06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JP6306299B2 (ja) * 2013-08-14 2018-04-04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樹脂トルクロッド
JP6189673B2 (ja) * 2013-08-14 2017-08-30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樹脂トルクロッド
JP6855189B2 (ja) * 2016-08-25 2021-04-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トルクロッド
JP6824771B2 (ja) * 2017-02-16 2021-02-03 Toyo Tire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18384B1 (ko) * 2020-08-26 2021-02-22 주식회사 대흥알앤티 복수의 브리지형 고무절연체를 가진 차량용 진동감쇠장치
JP2022052088A (ja) * 2020-09-23 2022-04-04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168A (zh) * 2010-03-29 2011-10-05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转矩杆的止动构造
CN101961977A (zh) * 2010-10-20 2011-02-02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置件
CN107972468A (zh) * 2017-12-29 2018-05-01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0754A (ja) 2022-06-20
US11780311B2 (en) 2023-10-10
US20220176792A1 (en) 2022-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8345B2 (en) Roll-rod for vehicle
US8567771B2 (en) Device for mounting a drive unit in a motor vehicle
JP2009535251A (ja) 自動車用スタビライザーバー
JP6424299B1 (ja) トルクロッド
CN114623193A (zh) 扭力杆
KR101810997B1 (ko) 트레일링암 부시
CN114251397B (zh) 转矩杆
JP4694815B2 (ja)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31512A1 (ja) 電気自動車用防振装置の配設構造
US20130341881A1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hock absorber
CN109312814B (zh) 扭转杆
JP2008169865A (ja) トルクロッド
JP4324262B2 (ja) 自動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6583308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US10814918B2 (en) Sub-frame mounting structure
JP4246735B2 (ja) リンク装置
JP4200869B2 (ja) 車両用a形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JP2019052725A (ja) トルクロッド
CN221114065U (zh) 连接机构、汽车悬架及汽车
KR100569486B1 (ko) 차량용 롤로드
JP6275472B2 (ja) 筒形防振装置
KR19980028793A (ko) 토션바아
JPH07280036A (ja)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KR20090052041A (ko) 차량용 토션빔 액슬의 트레일링암 부시
KR20050015748A (ko) 자동차용 변속기 마운팅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