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0333A -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0333A
CN114520333A CN202210126756.5A CN202210126756A CN114520333A CN 114520333 A CN114520333 A CN 114520333A CN 202210126756 A CN202210126756 A CN 202210126756A CN 114520333 A CN114520333 A CN 114520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aluminum nitride
lithium
reduced graphene
doped redu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6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0333B (zh
Inventor
涂江平
朱嘉琪
梁文明
王秀丽
孟浩
潘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g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g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g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g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67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0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0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0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0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0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1Alkaline or alkaline earth metals elements
    • H01M4/382Lith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3Selection of materials containing carbon or carbonaceous materials as conductive part, e.g. graphite, carbon fib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能够缓解负极金属锂在沉积剥离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显著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均匀电场分布,从而缓解锂枝晶的生长和负极体积膨胀,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同时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载锂量可以通过辊压过程中辊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控,有利于提高金属锂的利用率和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实施例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不会发生锂过量,能量密度高,具有低的界面阻抗和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金属锂具有超高的比容量(3860mAh/g)、最低的对氢电化学电势(-3.04V vs标准氢电极)及较小的密度,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将极大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金属锂负极的安全问题和循环稳定性是商业化应用的最大阻碍,主要原因是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金属锂的反复溶解和沉积加剧枝晶生长,枝晶可能会刺破隔膜导致电池短路伴随热失控,存在严重的爆炸风险和安全隐患。(2)电解液的连续消耗及“死锂”的不断产生,降低电池的库伦效率。金属锂化学性质活泼,与电解液接触时发生不可逆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固态电解质层(SEI);此外,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脱落形成“死锂”,造成锂源损失、电池库伦效率降低,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3)金属锂负极的体积膨胀。金属锂负极在循环过程中SEI膜的反复破裂与生长,会逐渐增加SEI膜的厚度,严重情况甚至造成电极的粉化。
目前,针对锂枝晶生长问题,已有许多种改性策略应用于锂负极:其中一种是采取三维集流体、结构优化设计等手段调控金属锂的电化学沉积,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并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极体积膨胀。该方法通过结构设计结合三维集流体可以降低电流密度、均匀电场分布,对解决枝晶生长、体积膨胀问题卓有成效。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较轻的密度,以及化学可修饰性,易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而被用于锂负极的改性。但目前以碳材料骨架(如碳布、碳纤维、生物碳材料)作为三维集流体的技术方案中,三维骨架熔锂之后几乎都会发生锂过量,而且非活性骨架的引入,使得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不会发生锂过量,在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同时能量密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抽滤和干燥,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压制后,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氮化铝的粒径为0.5~3μm。
优选的,所述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0.5):1。
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0~35℃,时间为20~30h。
优选的,所述热辐射还原膨化中热辐射的功率为300~500W,时间为2~5s。
优选的,所述压制的方法为辊压;所述辊压中两辊轮的间距为15~40μm,辊压的次数为2~4次。
优选的,所述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压制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的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进行液态熔融金属锂的吸附。
优选的,所述吸附的时间为10~30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得到悬浮液;将所述悬浮液进行抽滤和干燥,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压制后,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本发明采用抽滤结合热辐射还原法制备得到层状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压制步骤使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厚度不仅相比商业化的纯锂箔100~300μm的厚度大大降低,还可以通过调节压制设备的压制间距来控制复合材料的载锂量,有利于提高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将压制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与液态熔融金属锂进行复合,原位生成锂铝合金,锂铝合金作为亲锂的形核位点,有效诱导锂的均匀沉积,缓解锂枝晶的生长,氮化铝颗粒还可以阻止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塌陷,同时,在电极表面原位生成的氮化锂作为SEI膜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能够缓解负极金属锂在沉积剥离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显著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均匀电场分布,从而缓解锂枝晶的生长和负极体积膨胀,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同时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载锂量可以通过辊压过程中辊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控,有利于提高金属锂的利用率和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实施例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不会发生锂过量,能量密度高,具有低的界面阻抗和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同时保持高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截面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的Al和N元素的SEM-EDS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
图4为实施例1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
图5为实施例1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
图6为实施例2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
图7为实施例3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抽滤和干燥,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压制后,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述各组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
本发明将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得到悬浮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氮化铝的粒径优选为0.5~3μm,更优选为1~2.5μm。
在本发明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优选为0.5~2mg/mL,更优选为0.7~1.8mg/mL。
在本发明中,所述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优选为(0.1~0.5):1,更优选为(0.15~0.45):1。
本发明对所述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混合没有特殊限定,以能够将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均匀得到悬浮液为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混合优选为超声。在本发明中,所述超声的设备优选为细胞破碎仪。在本发明中,所述超声的时间优选为10~25min,更优选为15~20min;本发明对所述超声的频率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超声频率即可。
得到悬浮液后,本发明将所述悬浮液进行抽滤和干燥,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在本发明中,所述抽滤优选为真空抽滤。本发明对所述真空抽滤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真空抽滤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真空抽滤的时间优选为1.5~3.5h,更优选为2~3h。抽滤后,本发明得到水合状态的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20~35℃,更优选为20~30℃;时间优选为20~30h,更优选为22~28h。
所述干燥后,本发明将滤膜上的薄膜揭下,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后,本发明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辐射还原膨化中热辐射的功率优选为300~500W,更优选为320~480W;时间优选为2~5s,更优选为3~4s。在本发明中,所述热辐射还原膨化的设备优选为碳纤维红外灯。
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后,本发明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压制后,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制的方法优选为辊压。在本发明中,所述辊压中两辊轮的间距优选为15~40μm,更优选为18~40μm。在本发明中,所述辊压的次数优选为2~4次。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压制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的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进行液态熔融金属锂的吸附。
在本发明中,提供液态熔融金属锂的方法优选为:将固态金属锂熔融。在本发明中,所述熔融的温度优选为300~450℃。本发明优选在熔融的温度下保温,得到稳定的液态熔融金属锂。在本发明中,所述保温的时间优选为25~45min。
本发明对所述边缘没有特殊限定,以能够实现液态熔融金属锂通过毛细作用被压制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吸附为准。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的时间优选为10~30s,更优选为13~25s。在本发明中,进行所述熔融金属锂处理的设备优选为手套箱。在本发明中,所述手套箱中水和氧的含量优选独立<0.1ppm。
所述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后,本发明优选还包括将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的产物进行冷却,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本发明采用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再进行还原以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而非直接使用石墨烯,技术构思在于,一方面,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的一些含氧官能团在受到快速热辐射加热后会断键变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并逃逸,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逃逸之后制造缺陷,石墨烯片层上的缺陷有助于金属锂的形核和储存;另一方面,气体的瞬时产生可以将层间的气压增大,从而扩大层间距至可以通过毛细作用进行熔融金属锂处理的间距阈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包括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和分散于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孔隙和表面的金属质材料,所述金属质材料包括锂和锂铝合金。
在本发明中,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宏观呈类似石墨烯的二维层状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对所述应用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即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将2mg粒径为2.5μm的氮化铝和10mL氧化石墨烯含量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超声混合15min,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真空抽滤3h后,在25℃下干燥25h,将所得薄膜从滤膜上揭下,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利用碳纤维红外灯,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在400W下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4s,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在间距为30μm的辊轮之间辊压3次后,转移到水和氧含量均<0.1ppm的手套箱中,将装有固态金属锂的镍坩埚在400℃下保温40min,得到液态熔融金属锂,将辊压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并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15s,以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冷却,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实施例2
将5mg粒径为2.5μm的氮化铝和10mL氧化石墨烯含量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超声混合15min,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真空抽滤3h后,在25℃下干燥25h,将所得薄膜从滤膜上揭下,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利用碳纤维红外灯,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在400W下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4s,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在间距为30μm的辊轮之间辊压3次后,转移到水和氧含量均<0.1ppm的手套箱中,将装有固态金属锂的镍坩埚在400℃下保温40min,得到液态熔融金属锂,将辊压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并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15s,以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冷却,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实施例3
将2mg粒径为2.5μm的氮化铝和10mL氧化石墨烯含量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超声混合15min,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真空抽滤3h后,在30℃下干燥25h,将所得薄膜从滤膜上揭下,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利用碳纤维红外灯,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在400W下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4s,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在间距为40μm的辊轮之间辊压3次后,转移到水和氧含量均<0.1ppm的手套箱中,将装有固态金属锂的镍坩埚在400℃下保温40min,得到液态熔融金属锂,将辊压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并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15s,以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冷却,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对比例1
将10mL氧化石墨烯含量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超声15min,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真空抽滤3h后,在30℃下干燥25h,将所得薄膜从滤膜上揭下,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利用碳纤维红外灯,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在400W下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4s,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在间距为40μm的辊轮之间辊压3次后,转移到水和氧含量均<0.1ppm的手套箱中,将装有固态金属锂的镍坩埚在400℃下保温40min,得到液态熔融金属锂,将辊压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并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15s,以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冷却,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对比例2
厚度为300μm的锂带,购自中能锂业。
测试:
1、对实施例1中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截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测试,所得SEM图见图1。由图1可见,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呈紧密堆叠形态,厚度约7μm。
2、对实施例1中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中的Al和N进行能谱分析,所得SEM-EDS图见图2,图2的左图为Al元素,右图为N元素。由图2可见,氮化铝已成功均匀地掺杂进氧化石墨烯薄膜中。
3、对实施例1~3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测试,所得SEM图见图3~7,其中,图3~5为实施例1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截面SEM图,图6为实施例2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图7为实施例3所得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截面SEM图。由图3~7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厚度相较传统锂片(对比例2中锂带厚度为300μm)要薄得多;减小辊轮之间的间距,可以直接减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厚度,实现对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厚度的调控。
4、在水和氧的浓度均小于0.1ppm的氩气手套箱中,按照正极壳、电极材料、电解质液态前驱体、纤维素酯膜、电极材料、负极壳的顺序组装,并采用全自动封口机压紧密封,得到对称电池;
其中,电解质液态前驱体由质量比850:150:3的电解液、聚合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均匀混合得到,其中,电解液为六氟磷酸锂(LiPF6)溶解于体积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中,六氟磷酸锂的浓度为1mol/L,得到六氟磷酸锂有机液,然后向所得混合体系中加入相对于六氟磷酸锂有机液5wt.%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将组装好的电池转移到70℃烘箱中保温2h进行电解质的原位固化,冷却到室温,静置12h,将所得的锂对称固态电池采用蓝电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电化学测试均在25℃的条件下进行。
经测试:(1)实施例1的能量密度达到3486mAh·g-1,接近金属锂的理论能量密度(3860mAh·g-1),证明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在整体电极中的质量占比较小。
(2)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分别组装的锂对称固态电池在循环前的界面阻抗分别为47Ω、51Ω、48Ω、53Ω和340Ω。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可以提高锂离子在电极界面的传质动力学。界面阻抗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电极与电解质界面上的离子传质动力学情况,界面阻抗越小,锂离子在电极界面的动力学越好,越有利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也会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3)在0.1mA/cm2的电流密度、0.1mAh/cm2容量的条件下进行电池恒流充放电测试,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组装的锂对称电池的初始过电位分别为7mV、9mV、8mV、9mV和15mV,实施例1在稳定循环1000h后过电位上升仅至16mV,且没有极化剧增和短路的情况出现;实施例2稳定循环800h时,过电位上升至20mV,之后出现了极化骤增的情况;实施例3可以保持稳定循环840h;对比例1在循环650h之后就出现了极化剧增的现象,循环850h之后电池短路;对比例2在循环515h之后就出现了短路现象。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进行抽滤和干燥,得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热辐射还原膨化,得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
将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压制后,进行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得到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铝的粒径为0.5~3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铝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0.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0~35℃,时间为20~3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还原膨化中热辐射的功率为300~500W,时间为2~5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的方法为辊压;所述辊压中两辊轮的间距为15~40μm,辊压的次数为2~4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液态熔融金属锂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压制后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膨化三维骨架的边缘接触液态熔融金属锂,进行液态熔融金属锂的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的时间为10~30s。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
10.权利要求9所述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CN202210126756.5A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520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6756.5A CN114520333B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6756.5A CN114520333B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0333A true CN114520333A (zh) 2022-05-20
CN114520333B CN114520333B (zh) 2023-11-03

Family

ID=81597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6756.5A Active CN114520333B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033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7162A (zh) * 2018-12-07 2019-03-08 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9755538A (zh) * 2019-02-01 2019-05-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Li-Ti3C2-rGO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1797A (zh) * 2018-11-21 2019-06-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507823A1 (en) * 2016-08-30 2019-07-10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pacitors, electrodes,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manufacture
CN110993954A (zh) * 2019-11-12 2020-04-1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锂金属二次电池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1292A (zh) * 2019-11-22 2020-05-2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石墨烯复合锂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CN111261833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中南大学 自支撑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713268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金属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电极、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以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07823A1 (en) * 2016-08-30 2019-07-10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pacitors, electrodes,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manufacture
CN109841797A (zh) * 2018-11-21 2019-06-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162A (zh) * 2018-12-07 2019-03-08 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9755538A (zh) * 2019-02-01 2019-05-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Li-Ti3C2-rGO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3268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金属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电极、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以及装置
CN110993954A (zh) * 2019-11-12 2020-04-1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锂金属二次电池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1292A (zh) * 2019-11-22 2020-05-2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石墨烯复合锂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CN111261833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中南大学 自支撑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 MAITI等: ""Tunable opt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oxide by tailoring the oxygen functionalities using infrared irradiation"", 《NANOTECHNOLOGY》, vol. 25, pages 1 - 9 *
YI-JUN ZHANG等: "Graphene oxide modified metallic lithium electrode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in lithium–sulfur full batteries and symmetric lithium–metal coin cells", 《RCS ADVANCES》, vol. 6, pages 66161 - 6616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0333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0486B (zh) 一种三维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1211292A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复合锂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CN109841797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6772A (zh) 亲锂碳纳米管纸的制备方法及复合金属锂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1934008B (zh) 一种层状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02022A (zh) 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70528B (zh) 一种高倍率一次碱金属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1668459A (zh) 铝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铝离子电池
CN114069154A (zh) 一种锂电池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0333B (zh) 一种氮化铝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04147A (zh) 多功能界面层修饰的锂金属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B2621289A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use thereof
CN113130873B (zh) 一种多孔铋-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247186A (zh) 一种氧化亚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GB2618637A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fluorinated soft carbon with ultra-high specific energy, and use of primary lithium battery
CN113451547B (zh) 一种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包括该复合金属锂负极的锂离子电池
CN112661146B (zh) 一种锂电池正极层叠状氟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12687873B (zh) 一种高比能量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4079044B (zh) 三维多孔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5207304A (zh) 一种石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620778B (zh) 一种利用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快速处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2687856B (zh) 一种高功率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WO2024108573A1 (zh) 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其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1446442B (zh) 一种v2o5/c复合纳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59910B (zh) 一种锂金属电池立方孔碳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