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1576A -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41576A CN114341576A CN202080062558.6A CN202080062558A CN114341576A CN 114341576 A CN114341576 A CN 114341576A CN 202080062558 A CN202080062558 A CN 202080062558A CN 114341576 A CN114341576 A CN 1143415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e
- container
- side plate
- box
- inner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430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1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03—Transport contain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respect to movable contain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中,在箱外壳体(12)的左缘部和右缘部设置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柱构件(50)。在箱内壳体(13)的左缘部和右缘部设置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侧板(41)。将箱外壳体(12)的柱构件(50)和箱内壳体(13)的侧板(41)固定,来提高具有箱外壳体(12)和箱内壳体(13)的壳体(11)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以堵住集装箱主体的开口部的方式构成的壳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壳体具有位于集装箱主体的箱外侧的箱外壳体、以及装配于箱外壳体的箱内侧且位于集装箱主体的箱内侧的箱内壳体。
壳体在下部具有向箱内侧鼓出的鼓出部。壳体具有形成在鼓出部的下端至上端的范围内的侧板。壳体具有将侧板从鼓出部向上方扩大的作为不同构件的侧板延长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81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壳体在输送集装箱时受到横向晃动等的外力。由于壳体的侧板与侧板延长部是不同构件,因此,如果壳体受到外力,则可能会发生扭曲变形。因此,在上述结构中,难以使壳体成为具有耐受扭曲变形的足够强度的结构。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壳体的强度。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发明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为前提,
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装配于集装箱主体1的开口端的壳体11。
第一方面发明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11具有箱外壳体12和箱内壳体13,上述箱外壳体12位于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外侧,上述箱内壳体13固定于该箱外壳体12并且位于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
上述箱外壳体12在该箱外壳体12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上述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柱构件50,
上述箱内壳体13在该箱内壳体13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上述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侧板41,
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被固定。
在第一方面发明中,柱构件50和侧板41被固定,其中,上述柱构件50以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方式设置在箱外壳体12的左缘部和右缘部,上述侧板41以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方式设置在箱内壳体13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在该第一方面发明中,由于侧板41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因此,针对外力的强度高,能够抑制壳体11的扭曲变形。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在左缘部和右缘部之间且在上述壳体11的下侧部分具有向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1a。
在第二方面发明中,能够抑制具有鼓出部11a的壳体11的扭曲变形。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在左缘部和右缘部之间且在上述壳体11的下侧部分具有向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1a,
上述侧板41的下侧部分与上述壳体11的鼓出部11a的侧面一体地形成。
在第三方面发明中,通过将侧板41与壳体11的鼓出部11a一体地形成,从而构成为箱内壳体13的侧板41兼作鼓出部11a的侧面的结构。由此,能够简化壳体11的结构,并且壳体11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强度。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外壳体12和上述箱内壳体13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
上述壳体11包括中间构件60,上述中间构件60夹设在上述箱外壳体12与上述箱内壳体13之间并且固定于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
上述中间构件60由热传导率比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发明是,在第二方面发明或第三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外壳体12和上述箱内壳体13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
上述壳体11包括中间构件60,上述中间构件60夹设在上述箱外壳体12与上述箱内壳体13之间并且固定于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
上述中间构件60由热传导率比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
在第四方面发明、第五方面发明中,在箱外壳体12与箱内壳体13之间设置中间构件60,该中间构件60由热传导率比柱构件50和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箱外的热难以从箱外壳体12传递到箱内壳体13。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例如在外部气温为35℃左右的高温环境下将箱内空间冷却到约0℃的情况下箱外的热从箱外壳体12传递到箱内壳体13。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发明是,在第四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紧固构件70,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布置,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固定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中间构件60,并且固定上述侧板41和上述中间构件60。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发明是,在第五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紧固构件70,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布置,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固定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中间构件60,并且固定上述侧板41和上述中间构件60。
在第六方面发明、第七方面发明中,能够利用铆钉等紧固构件70,将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中间构件60牢固地紧固于柱构件50和中间构件60。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发明是,在第七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鼓出部11a的上方布置的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的间隔D1比在上述鼓出部11a的下端至上端的范围内布置的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的间隔D2窄。
在第八方面发明中,与鼓出部11a的上端至下端的范围,换言之存在鼓出部11a的范围内的各紧固构件70的间隔相比,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不存在鼓出部11a的范围内的各紧固构件70的间隔更窄。由于在鼓出部11a的上方不存在鼓出部11a,因此,紧固强度可能变弱,但能够通过缩小紧固构件70的间隔来确保紧固强度。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发明是,在第四方面发明至第八方面发明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60具有以固定于上述箱内壳体13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固定部61。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发明是,在第九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包括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缘部49c,
上述第一固定部6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挂在上述板状缘部49c上的剖面呈U字状的钩部65。
在第九方面发明、第十方面发明中,中间构件60除了通过紧固构件70被固定之外,还通过第一固定部61固定于箱内壳体13。在使用铆钉这样的紧固构件70的情况下,在树脂制的中间构件60上形成有供紧固构件70通过的通孔,因此,裂缝可能会从中间构件60的通孔的周围扩大。相对于此,在第九方面发明、第十方面发明中,由于固定部也受力,因此,能够抑制裂缝的产生。尤其是在第十方面发明中,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第一固定部61来抑制中间构件60的裂缝。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发明是,在第四方面发明至第八方面发明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60具有以固定于上述箱外壳体12的方式构成的第二固定部62。
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发明是,在第十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外壳体12的上述柱构件50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槽53,
上述第二固定部6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上述柱构件50的槽53嵌入的突部66。
在第十一方面发明、第十二方面发明中,中间构件60除了通过紧固构件70被固定之外,还通过第二固定部62固定于箱外壳体12。在使用铆钉这样的紧固构件70的情况下,在树脂制的中间构件60上形成有供紧固构件70通过的通孔,因此,裂缝可能会从中间构件60的通孔的周围扩大。相对于此,在第十一方面发明、第十二方面发明中,由于固定部也受力,因此,能够抑制裂缝的产生。尤其是在第十二方面发明中,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第二固定部62来抑制中间构件60的裂缝。
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至第十二方面发明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包括相互组合的多个金属板部件41~44,
上述侧板41是上述金属板部件中的一个金属板部件,并且在上述金属板部件41~44中,上述侧板41的厚度尺寸最大。
在第十三方面发明中,侧板41是在壳体11的多个金属板部件41~44中厚度尺寸最大的部件,侧板41本身的刚性高。因此,能够充分地提高壳体11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箱外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是从箱内侧观察取下隔板后的状态下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4是制冷剂回路的管道系统图。
图5是从箱内侧观察箱外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6是在箱外壳体被箱内壳体覆盖的状态下从箱内侧观察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3的VI-VI线将壳体切断并从俯视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7相同的剖面中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柱构件与侧板的结合部的放大剖视图(图7的VIII部放大图)。
图10是壳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涉及集装箱用制冷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本质上仅为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加以限制。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进行用于海运等的集装箱主体1的货物容纳空间S3的冷藏或冷冻。集装箱主体1形成为长度方向的端部成为开口端的箱状。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包括利用制冷循环将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空间S2、S3的空气冷却的制冷剂回路20(参照图4)。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空间S2、S3包括例如植物(未图示)以装箱的状态下被收纳的货物容纳空间S3、以及收纳后述的制冷剂回路20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箱内收纳空间S2。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整体构造〉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具有壳体11。壳体11安装在箱状的集装箱主体1的上述开口端,将该开口端堵住。壳体11包括位于集装箱主体1的箱外侧的箱外壳体12和位于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的箱内壳体13。箱外壳体12和箱内壳体13例如由铝合金构成。
箱外壳体12以堵住集装箱主体1的开口端的方式安装在集装箱主体1的开口的周缘部并被固定。箱外壳体12在下部具有向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的第一鼓出部12a。
箱内壳体13与箱外壳体12对置布置,并且箱内壳体13固定于箱外壳体12。箱内壳体13在下部具有与箱外壳体12的下部对应地向箱内侧鼓出的第二鼓出部13a。如图2所示,第二鼓出部13a从箱内侧覆盖第一鼓出部12a。在箱内壳体13与箱外壳体12之间的空间填充有隔热材料14。
在组合了箱外壳体12和箱内壳体13的状态下,在壳体11的下部,由第一鼓出部12a和第二鼓出部13a形成朝向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1a。在壳体11中的集装箱主体1的箱外侧且在第一鼓出部12a的内侧形成有箱外收纳空间S1。在壳体11中的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且在第二鼓出部13a的上方形成有箱内收纳空间S2。
在壳体11上,在宽度方向上并排地设置有两个能够在维护时打开、关闭的开闭门16。在壳体11的箱外收纳空间S1内,在与后述的箱外风扇25相邻的位置上配设有电子元器件盒17。
如图2所示,在上述壳体11的箱内侧配设有隔板18。隔板18由大致矩形状的板构件构成,隔板18与壳体11的箱内侧的面隔开空间地对置。由该隔板18划分出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收纳空间S2和货物容纳空间S3。图3中用假想线所示的隔板18被壳体11的侧板41、中央撑条43以及侧部撑条44支承。
在隔板18的上端与集装箱主体1内的顶面之间形成有吸入口18a。集装箱主体1的货物容纳空间S3的空气经由吸入口18a被取入到箱内收纳空间S2。在隔板18的下端形成有向箱内收纳空间S2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8b。
如图4所示,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包括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制冷剂回路20是压缩机21、冷凝器(散热器)22、膨胀阀(膨胀机构)23、以及蒸发器24通过制冷剂管道28依次连接的闭合回路。
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21和冷凝器(箱外热交换器)22被收纳在箱外收纳空间S1内。在冷凝器22的上方配设有箱外风扇25。箱外风扇25被箱外风扇马达25a驱动而旋转,将集装箱主体1的箱外的空气引导到箱外收纳空间S1的内部并向冷凝器22输送。在冷凝器22中,冷凝器22的内部的制冷剂与箱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蒸发器24被收纳在箱内收纳空间S2内。如图3所示,在箱内收纳空间S2中的蒸发器24的上方,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地配设有两个箱内风扇26。箱内风扇26被箱内风扇马达26a驱动而旋转,从吸入口18a引导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空气并将其向蒸发器24吹出。在蒸发器24中,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箱内空气在通过蒸发器24时向制冷剂散热而被冷却。从吹出口18b向集装箱主体1的货物容纳空间S3吹出冷却后的箱内空气。在壳体11的侧板41上设置有开口41a,该开口41a用于引出设置在箱内的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的缆线。
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包括混合气体供给装置30,该混合气体供给装置30用于向集装箱主体1的货物容纳空间S3供给低氧浓度的混合气体而调整箱内空间S2、S3的氧浓度。混合气体供给装置30被单元化,在图1中布置在箱外收纳空间S1的左下角部。在混合气体供给装置30的右侧布置有压缩机21和压缩机罩27。
〈箱外壳体和箱内壳体的具体构造〉
如上所述,壳体11的鼓出部11a包括箱外壳体12的第一鼓出部12a和箱内壳体13的第二鼓出部13a。鼓出部11a形成在壳体11的左缘部和右缘部之间且壳体的下侧部分,鼓出部11a向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
如图5所示,箱外壳体12的第一鼓出部12a具有分别作为金属板部件的左右的第一侧板45、第一背板46、第一上板47以及第一底板48。由第一侧板45、第一背板46、第一上板47以及第一底板48包围的空间是箱外收纳空间S1。
如图6所示,箱内壳体13的第二鼓出部13a具有分别作为金属板部件的左右的第二侧板41、第二背板42、第二上板43以及第二底板44。在第二上板43的上方形成有箱内收纳空间S2。第二侧板41是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到下端部的构件,第二侧板41与箱内壳体13的第二鼓出部13a的侧面一体地形成。进一步说,第二侧板41与壳体11的鼓出部11a的侧面一体地形成。
在相互组合而构成箱内壳体13的多个金属板部件(第二侧板41、第二背板42、第二上板43以及第二底板44)中,第二侧板41的厚度尺寸最大。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侧板45与第二侧板41隔开空间而对置,其中,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将壳体11切断后俯视观察时的剖视图,图8是以相同的截面将壳体11切断而得到的立体图。第一背板46和第二背板42也隔开空间而对置。另外,根据图2可清楚,第一上板47与第二上板43、第一底板48与第二底板44、以及第一前板49a与第二前板49b也分别隔开空间而对置。在以上的空间内填充有上述隔热材料14。
如图5所示,箱外壳体12在其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柱构件50。如图6所示,箱内壳体13在其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上述第二侧板41。在该实施方式的壳体11中,柱构件50与上述第二侧板41相互被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的壳体11具有中间构件60,该中间构件60夹设在箱外壳体12与箱内壳体13之间,并且固定于柱构件50和第二侧板41。中间构件60由树脂材料(例如聚氯乙烯)形成,该树脂材料的热传导率比分别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柱构件50和第二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中间构件60是形成为在壳体11的左侧缘部和右侧缘部、上缘部以及下缘部抑制箱外壳体12与箱内壳体13的接触的四边形框状树脂构件。
使用图9来说明柱构件50、第二侧板41以及中间构件60的安装构造。图9是沿图6的IX-IX线的剖面上的安装构造的放大图。IX-IX线剖面是与开闭门16对应地形成于第一前板49a和第二前板49b的开口19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的剖面。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上方的部分即是图示的剖面构造。如后所述,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下方的部分的剖面构造不同。柱构件50是铝合金的挤出成型品,各筒状的柱主体51和固定于箱外壳体12的板状的安装部52形成为一体,剖面为“P”字状。
如图9所示,中间构件60具有“+”这样的剖面形状。图的上侧的一个边构成第一固定部61,第一固定部61以固定于箱内壳体13的方式构成。图的下侧的一个边构成第二固定部62,第二固定部62以固定于箱外壳体12的方式构成。图的左侧的一个边构成夹在箱外壳体12与箱内壳体13之间的隔热部63。图的右侧的一个边构成将壳体11装配于集装箱主体1时的密封部64。
箱外壳体12的柱构件50与中间构件60、以及箱内壳体13的第二侧板41与中间构件60分别被作为紧固构件的多个铆钉70固定。如作为壳体11的侧视图的图10所示,多个铆钉7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布置。布置在鼓出部11a的上方的铆钉70彼此之间的间隔D1比布置在鼓出部11a的下端至上端的范围内的铆钉70彼此之间的间隔D2窄。
箱内壳体13具有通过将第二前板49b的左缘部和右缘部折回而形成的板状缘部49c。板状缘部49c沿着箱内壳体13的上下方向延伸。中间构件60的第一固定部61具有挂在板状缘部49c上的剖面呈U字状的钩部65。钩部65沿着箱内壳体13的上下方向延伸。
中间构件60的构成框的左缘部和右缘部的部分的在壳体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体,进而包含上缘部和下缘部在内的框整体,具有相同的剖面形状。
另一方面,箱内壳体13的第二前板49b仅设置在比鼓出部11a更靠上方的位置上,其没有设置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上。因此,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上不存在板状缘部49c。这样,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上不存在板状缘部49c这一点,构造与图9的剖面不同。由于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上不存在板状缘部49c,因此,第一固定部61仅在比鼓出部11a更靠上方的位置上以由钩部65夹住板状缘部49a的状态固定于第二侧板41,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部更靠下方的位置上,仅借助铆钉70固定于第二侧板41。
在箱外壳体12的柱构件50中,在箱外壳体12的左缘部和右缘部的外侧的面上形成有沿着柱主体5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槽53。中间构件60的第二固定部62具有向柱构件50的槽53嵌入的突部66。突部66沿着箱外壳体13的上下方向延伸。柱构件50在上下方向上存在于整个壳体11中。因此,第二固定部62在壳体11的在上下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借助铆钉70和突部66固定于柱构件50。
-运转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运转时,制冷剂回路20的压缩机21起动,在制冷剂回路20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动作。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反复进行在蒸发器24中从箱内空气吸热而蒸发、而在冷凝器22中向箱外空气散热而冷凝的循环。箱内空间S2、S3的空气在箱内风扇26的作用下在货物容纳空间S3与箱内收纳空间S2之间循环,在通过蒸发器24时由制冷剂吸热而被冷却。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外壳体12在其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柱构件50。箱内壳体13在箱内壳体13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侧板4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柱构件50和侧板41被固定。
这里,在以往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中,箱内壳体通常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在壳体的侧板中,仅与鼓出部对应的部分与箱内壳体形成为一体,在比鼓出部更靠上方的部分安装有与上述侧板不同的板状构件(侧板延长部)。这样,以往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在鼓出部的侧板的上方安装有不同构件即侧板延长部,因此,壳体难以得到足够的强度。换言之,针对在输送集装箱时等起到作用的、欲使壳体扭曲变形的外力,以往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壳体难以具有足够的刚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柱构件50和第二侧板41被固定的构造,其中,该柱构件50以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方式设置于箱外壳体12的左缘部和右缘部,该第二侧板41以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方式设置于箱内壳体13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侧板41从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到下端部,因此,侧板41和柱构件50都抵抗外力。换言之,通过将在以往的构造中不作为强度构件发挥功能的侧板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从壳体的上端箱连到下端的构件,从而将该侧板用作强度构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能够提高壳体11针对外力的强度,能够抑制壳体11的扭曲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侧板41的下侧部分与箱内壳体13的第二鼓出部13a的侧面一体地形成。进一步来说,第二侧板41的下侧部分与壳体11的鼓出部11a的侧面是一体的。
这样,通过将第二侧板41与壳体11的鼓出部11a一体地形成,从而箱内壳体13的第二侧板41兼作鼓出部11a的侧面。由此,能够简化壳体11的结构,并且壳体11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内壳体13包括相互组合的多个金属板部件41~44。第二侧板41是这些金属板部件41~44中的一个,并且,在这些金属板部件41~44中,第二侧板41的厚度尺寸最大。
根据该结构,第二侧板41是在壳体11的多个金属板部件41~44中厚度尺寸最大的部件,因此,第二侧板41本身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能够充分地提高壳体11的强度。另外,通过将箱内壳体13设为金属板部件的组合构造,由此,与由FRP(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箱内壳体13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外壳体12和箱内壳体13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壳体11包括中间构件60,该中间构件60夹设在箱外壳体12与箱内壳体13之间,并且固定于柱构件50和第二侧板41。中间构件60由热传导率比柱构件50和第二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设置在箱外壳体12与箱内壳体13之间的热传导率低的中间构件60,因此箱外的热难以从箱外壳体12传递到箱内壳体13。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例如在外部气温为35℃左右的高温环境下将箱内空间冷却到约0℃的情况下箱外的热从箱外壳体12传递到箱内壳体13。
根据上述结构,箱外壳体12和上述箱内壳体13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是高强度的材料。因此,能够抑制向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中间构件施加负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布置的多个铆钉70来固定柱构件50与中间构件60、以及侧板41与中间构件60。尤其是使布置在鼓出部11a的上方的多个铆钉70的间隔比布置在鼓出部11a的下端至上端的范围内的多个铆钉70的间隔窄。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铆钉70将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中间构件60牢固地紧固于柱构件50和中间构件60。另外,将在鼓出部11a的上端至下端的范围、换言之存在鼓出部11a的范围内的各铆钉70的间隔设为大于在比鼓出部11a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上的、不存在鼓出部11a的范围内的各铆钉70的间隔。由于鼓出部11a的上方不存在鼓出部11a,因此,紧固强度可能变弱,但能够通过缩小间隔来确保紧固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构件60具有以固定于箱内壳体13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固定部61。另外,箱内壳体13包括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缘部49c,第一固定部6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挂在上述板状缘部49c上的剖面呈U字状的钩部65。
在该结构中,中间构件60通过紧固构件70被固定,并且通过第一固定部61固定于箱内壳体13。在使用铆钉70的情况下,在树脂制的中间构件60上形成有供紧固构件70通过的通孔,因此,裂缝(裂纹)可能会从中间构件60的通孔的周围扩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固定部61也受力,因此,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第一固定部61来抑制裂缝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构件60具有以固定于箱外壳体12的方式构成的第二固定部62。另外,在箱外壳体12的柱构件50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槽53,第二固定部6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上述柱构件50的槽53嵌入的突部66。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构件60通过紧固构件70被固定,并且通过第二固定部62固定于箱外壳体12。在使用铆钉这样的紧固构件70的情况下,在树脂制的中间构件60上形成有供紧固构件70通过的通孔,因此,裂缝可能会从中间构件60的通孔的周围扩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固定部62也受力,因此,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第二固定部62来抑制裂纹的产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仅利用铆钉70将树脂制的中间构件60固定于柱构件50和侧板42,还通过设置挂在板状缘部49c上的剖面呈U字状的钩部65和向柱构件50的槽53嵌入的突部66,来抑制负荷集中于中间构件的一部分上,由此,能够抑制中间构件的损坏。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箱内壳体13的第二侧板41与鼓出部11a的侧面构成为一体。也可以将该第二侧板41设为如下构件:将上下方向上的全长中的对应于鼓出部11a的下侧的部分与构成鼓出部11a的侧面的其他构件重叠而固定,由此使它们一体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箱内壳体13的第二侧板41设为在箱内壳体13的多个金属板构件41~44中板厚最大的金属板构件,但只要壳体能够得到足够的强度,还可以不使第二侧板41的厚度尺寸在各金属板构件41~44中为最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箱内壳体13的结构而变更在第一固定部61上设置的钩部65的结构。也可以根据箱外壳体12的结构而变更在第二固定部62上设置的突部66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应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对方案及具体情况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以上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或替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对于集装箱用制冷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集装箱主体
10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11 壳体
11a 鼓出部
12 箱外壳体
13 箱内壳体
41 侧板
49c 板状缘部
50 柱构件
53 槽
60 中间构件
61 第一固定部
62 第二固定部
65 钩部
66 突部
70 铆钉(紧固构件)
Claims (13)
1.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装配于集装箱主体(1)的开口端的壳体(11),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11)具有箱外壳体(12)和箱内壳体(13),上述箱外壳体(12)位于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外侧,上述箱内壳体(13)固定于该箱外壳体(12)并且位于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
上述箱外壳体(12)在该箱外壳体(12)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上述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柱构件(50),
上述箱内壳体(13)在该箱内壳体(13)的左缘部和右缘部具有从上述壳体(11)的上端部相连至下端部的侧板(41),
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在左缘部和右缘部之间且在上述壳体(11)的下侧部分具有向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1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在左缘部和右缘部之间且在上述壳体(11)的下侧部分具有向上述集装箱主体(1)的箱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1a),
上述侧板(41)的下侧部分与上述箱内壳体(13)的鼓出部(13a)的侧面一体地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外壳体(12)和上述箱内壳体(13)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
上述壳体(11)包括中间构件(60),上述中间构件(60)夹设在上述箱外壳体(12)与上述箱内壳体(13)之间并且固定于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
上述中间构件(60)由热传导率比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外壳体(12)和上述箱内壳体(13)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
上述壳体(11)包括中间构件(60),上述中间构件(60)夹设在上述箱外壳体(12)与上述箱内壳体(13)之间并且固定于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
上述中间构件(60)由热传导率比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侧板(41)的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多个紧固构件(70),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布置,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固定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中间构件(60),并且固定上述侧板(41)和上述中间构件(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多个紧固构件(70),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布置,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固定上述柱构件(50)和上述中间构件(60),并且固定上述侧板(41)和上述中间构件(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鼓出部(11a)的上方布置的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的间隔(D1)比在上述鼓出部(11a)的下端至上端的范围内布置的多个上述紧固构件(70)的间隔(D2)窄。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60)具有以固定于上述箱内壳体(13)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固定部(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包括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缘部(49c),
上述第一固定部(6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挂在上述板状缘部(49c)上的剖面呈U字状的钩部(65)。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60)具有以固定于上述箱外壳体(12)的方式构成的第二固定部(6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外壳体(12)的上述柱构件(50)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槽(53),
上述第二固定部(6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上述柱构件(50)的槽(53)嵌入的突部(66)。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内壳体(13)包括相互组合的多个金属板部件(41~44),
上述侧板(41)是上述金属板部件中的一个金属板部件,并且在上述金属板部件(41~44)中,上述侧板(41)的厚度尺寸最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80561A JP6863427B2 (ja) | 2019-09-30 | 2019-09-30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JP2019-180561 | 2019-09-30 | ||
PCT/JP2020/025242 WO2021065119A1 (ja) | 2019-09-30 | 2020-06-26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1576A true CN114341576A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527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62558.6A Pending CN114341576A (zh) | 2019-09-30 | 2020-06-26 |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68509B2 (zh) |
EP (1) | EP4015948B1 (zh) |
JP (1) | JP6863427B2 (zh) |
CN (1) | CN114341576A (zh) |
DK (1) | DK4015948T3 (zh) |
WO (1) | WO2021065119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905A (zh) * | 1993-05-18 | 1994-01-19 | 石家庄市仓安实业总公司 | 保鲜集装箱 |
US20100205999A1 (en) * | 2007-07-13 | 2010-08-1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5579799A (zh) * | 2013-10-03 | 2016-05-1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
CN106605113A (zh) * | 2014-09-16 | 2017-04-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53123A (en) * | 1978-05-12 | 1979-12-03 | Iseki Agricult Mach | Automatic elevation controller of attachment in farm machine |
JPS5851586Y2 (ja) * | 1979-11-02 | 1983-11-24 | 日本トレ−ルモ−ビル株式会社 | 冷凍コンテナの床構造 |
US4348871A (en) | 1981-02-24 | 1982-09-14 | Carrier Corporation |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machine |
JPS6214491A (ja) * | 1985-07-11 | 1987-01-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回路基板 |
JPH05794Y2 (zh) * | 1987-02-02 | 1993-01-11 | ||
JP3165528B2 (ja) * | 1992-09-11 | 2001-05-1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用冷凍ユニット |
JPH1114243A (ja) * | 1997-06-23 | 1999-01-22 | Daikin Ind Ltd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JP2006207922A (ja) * | 2005-01-27 | 2006-08-10 | Isono Body:Kk | 冷凍車両用断熱パネル連結構造 |
JP2008037319A (ja) * | 2006-08-08 | 2008-02-21 | Daikin Ind Ltd | トレーラ及びトレーラ用冷凍機 |
JP4285557B2 (ja) | 2007-04-25 | 2009-06-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のケーシング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33783B2 (ja) * | 2007-07-24 | 2009-09-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688741B (zh) * | 2007-08-07 | 2012-01-1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集装箱用制冷机 |
JP5428551B2 (ja) * | 2009-06-05 | 2014-02-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CN102449418B (zh) | 2009-06-10 | 2016-03-0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拖车用制冷装置 |
JP2013011420A (ja) * | 2011-06-30 | 2013-01-17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
2019
- 2019-09-30 JP JP2019180561A patent/JP686342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6-26 WO PCT/JP2020/025242 patent/WO2021065119A1/ja unknown
- 2020-06-26 EP EP20871574.8A patent/EP4015948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6-26 DK DK20871574.8T patent/DK4015948T3/da active
- 2020-06-26 CN CN202080062558.6A patent/CN11434157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04 US US17/687,007 patent/US1166850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905A (zh) * | 1993-05-18 | 1994-01-19 | 石家庄市仓安实业总公司 | 保鲜集装箱 |
US20100205999A1 (en) * | 2007-07-13 | 2010-08-1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5579799A (zh) * | 2013-10-03 | 2016-05-1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
CN106605113A (zh) * | 2014-09-16 | 2017-04-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K4015948T3 (da) | 2024-01-22 |
US11668509B2 (en) | 2023-06-06 |
US20220187003A1 (en) | 2022-06-16 |
WO2021065119A1 (ja) | 2021-04-08 |
EP4015948B1 (en) | 2023-11-29 |
JP2021055942A (ja) | 2021-04-08 |
EP4015948A4 (en) | 2022-11-02 |
EP4015948A1 (en) | 2022-06-22 |
JP6863427B2 (ja) | 2021-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181105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 |
BRPI0718236A2 (pt) | Instalação de ar condicionado e/ou calefação com caixa montada | |
US9273896B2 (en) |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
WO2010137258A1 (ja)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
JP2009052833A (ja)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
EP2711640A1 (en) |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 |
JP5212244B2 (ja) | 放熱器の取付構造 | |
US8418867B2 (en) |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WO2015045252A1 (ja)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
EP2442055B1 (en) | Refrigeration device for trailer | |
CN114341576A (zh) |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 |
US8366222B2 (en) |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unit | |
JP5476805B2 (ja)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
WO2017082044A1 (ja) | 冷凍ユニット | |
JP3309737B2 (ja)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
JP5588728B2 (ja) | 車載用冷凍装置のフレーム構造 | |
JP5476813B2 (ja)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
JP5521410B2 (ja)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
TWI542500B (zh) | Frame construction of refrige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 |
JP2024065646A (ja) | 樹脂部材、電装品箱、及び輸送用冷凍装置 | |
JP2007253796A (ja) | 車両のコンデンサ取り付け構造 | |
CN103057458A (zh) | 车载用制冷装置的框架结构 | |
JP5040477B2 (ja) | コンテナ用冷凍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