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3111B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3111B
CN114243111B CN202111550324.9A CN202111550324A CN114243111B CN 114243111 B CN114243111 B CN 114243111B CN 202111550324 A CN202111550324 A CN 202111550324A CN 114243111 B CN114243111 B CN 114243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lithium ion
electrolyt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03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3111A (zh
Inventor
詹元杰
黄学杰
武怿达
马晓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AS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AS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AS,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15503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3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3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3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由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辅助锂盐和氟代溶剂组成,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R5和R6分别独立选自H、F、C1~C5的烷基或氟代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化合物为硅基磷酸酯或硅基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全球保有量已超过130万辆,已进入到规模产业化的阶段。为了满足电动汽车跑得更远、跑得更快、更加安全便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比能量和比功率、延长使用寿命和缩短充电时间、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降低成本是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主题和趋势。
发展高电压的锂离子电池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有效手段。镍锰酸锂是一种高电压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由Ni和Mn组成,主要为Mn,是一种无钴的正极材料,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其工作电压高达4.7V,可逆比容量可达130mAh/g,能量密度高,是一种理想的下一代正极材料。然而在高电压下,电解液中本质含有的H2O/HF会与电解液中的LiPF6反应生成HF,HF会刻蚀正极表面,引起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并重新产生H2O,导致电池往复恶化,此外过渡金属离子迁移至负极,会破坏负极表面的界面膜。高电压下电解液在正极测的氧化产物还会在负极表面堆积,增厚界面膜,并堵塞离子传输,引起极化增大,导致析锂等不良反应,引起电池电化学性能恶化。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同样会存在负极还原的问题,需要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且均匀的界面膜,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通常采用向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来解决上述问题。最为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VC),VC作为负极成膜剂,可显著的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然而在高电压电池中,VC会在正极侧会被氧化较为严重,无法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且VC的分解产物会加剧电解液的副反应,引起电池快速恶化。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其由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辅助锂盐和氟代溶剂组成,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021
I其中,R1、R2、R3、R4、R5和R6分别独立选自H、F、C1~C5的烷基或氟代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化合物为硅基磷酸酯或硅基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主要锂盐、有机溶液和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本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以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辅助锂盐和氟代溶剂四种成分组合,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通过清除电解液中游离氢和协同形成界面膜,保护正负极界面,提高电池的性能。其中第一化合物中在带电负性的氧基团和羰基基团的邻位分别具有一个烯基,在高电压下羰基和带电负性的氧基团的结合,可在正极的界面上形成稳固的有机界面膜,协同烯基官能团,形成具有高导电性的界面膜,在负极表面,烯基官能团还原,协同羰基和带电负性的氧基团的锚定作用,形成稳定、均匀且具备柔韧性的界面膜,保护电解液在负极界面的持续还原。然而仅仅以第一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对于高电压镍锰酸锂电池来说是不够的,会导致电池容量偏低,一致性和循环性能差,第二化合物则可以有效的清除电解液中的H2O/HF,且稳定的结构可参与正极界面的成膜,有效改善界面膜的成分,同时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改善电池的一致性的问题。辅助锂盐的氧化还原分解同样会参与电池界面膜的形成,改变界面膜的无机成分,形成优异的界面结构,可提高电池的循环容量。氟代溶剂在正极侧氧化以及在负极侧还原,可在正负极界面上构筑均匀的富LiF层,促进锂离子的传输,提高倍率性能,尤其对于合金负极而言,可形成致密的界面膜。通过四者的协同配合作用,尤其是第一化合物在其中的串联作用,可有效的改善和优化高电压镍锰酸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13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与电压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了在操作实施例中所示以外或另外表明之外,所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表示成分的量、物化性质等所使用的数字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通过术语“约”来调整。例如,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是近似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适当改变这些近似值。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的使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范围,例如,1至5包括1、1.1、1.3、1.5、2、2.75、3、3.80、4和5等等。
术语和定义,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术语“烷基”是指包含伯(正)碳原子、或仲碳原子、或叔碳原子、或季碳原子、或其组合的饱和烃。包含该术语的短语,例如,“C1~C5的烷基”是指包含1~5个碳原子的烷基,每次出现时,可以互相独立地为C1烷基、C2烷基、C3烷基、C4烷基、C5烷基。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Me、-CH3)、乙基(Et、-CH2CH3)、1-丙基(n-Pr、n-丙基、-CH2CH2CH3)、2-丙基(i-Pr、i-丙基、-CH(CH3)2)、1-丁基(n-Bu、n-丁基、-CH2CH2CH2CH3)、2-甲基-1-丙基(i-Bu、i-丁基、-CH2CH(CH3)2)、2-丁基(s-Bu、s-丁基、-CH(CH3)CH2CH3)、2-甲基-2-丙基(t-Bu、t-丁基、-C(CH3)3)、1-戊基(n-戊基、-CH2CH2CH2CH2CH3)、2-戊基(-CH(CH3)CH2CH2CH3)、3-戊基(-CH(CH2CH3)2)、2-甲基-2-丁基(-C(CH3)2CH2CH3)、3-甲基-2-丁基(-CH(CH3)CH(CH3)2)、3-甲基-1-丁基(-CH2CH2CH(CH3)2)、2-甲基-1-丁基(-CH2CH(CH3)CH2CH3)。
术语“氟代烷基”是指上述包含伯(正)碳原子、或仲碳原子、或叔碳原子、或季碳原子、或其组合的饱和烃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化合物。“C1~C5的氟代烷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H2F、-CHF2、-CF3、-CH2CH2F、-CH2CHF2、-CH2CF3、-CHFCH3、-CF2CH3、-CHFCH2F、-CF2CH2F、-CF2CHF2、-CF2CF3、-CH2CH2CH2F、-CH2CH2CHF2、-CH2CH2CF3、-CH2CF2CH3、-CH2CHFCH3、-CHFCH2CH3、-CF2CH2CH3、-CF2CHFCH3、-CF2CF2CH3、-CF2CF2CH2F、-CF2CH2CHF2、-CF2CH2CF3、-CF2CF2CH2F、-CF2CF2CHF2、-CF2CF2CF3等。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其由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辅助锂盐和氟代溶剂组成,第一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051
其中,R1、R2、R3、R4、R5和R6分别独立选自H、F、C1~C5的烷基或氟代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化合物为硅基磷酸酯或硅基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化合物选自巴豆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巴豆酸乙烯酯的化学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061
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的化学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062
丙烯酸乙烯酯的化学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06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化合物选自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磷酸三(三甲基硅基)酯、三(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亚磷酸酯、双三甲基硅基化乙烯基磷酸酯、二乙基三甲基硅基亚磷酸酯、三甲基甲硅烷基聚磷酸酯、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磷酸乙酰酯和二甲氧基磷酰-三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锂盐选自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四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双草酸二氟磷酸锂和四氟草酸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溶剂选自氟代碳酸酯、氟代醚和氟代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溶剂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二氟代碳酸乙烯酯、3,3,3-三氟碳酸丙烯酯、2,2,2,-三氟代碳酸甲乙酯、二(2,2,2-三氟乙基)碳酸酯、1,1,2,2-四氟乙基2,2,2-三氟乙醚、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甲基九氟丁醚、2,2,3,3,4,4,4-七氟丁醛和九氟戊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中,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氟代溶剂和辅助锂盐的质量比可以为(0.02~2):(0.05~3):(1~10):(0.05~2)之间的任意比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中,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可以为0.02~2之间的任意比值,优选为0.02~0.5。
在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主要锂盐、有机溶液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第一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可以为0.02%~2%之间的任意值,第二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可以为0.05%~3%之间的任意值,辅助锂盐的质量百分数可以为0.05%~2%之间的任意值,氟代溶剂的质量百分数可以为1%~10%之间的任意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总的质量分数为0.55%~3%。
有机溶剂可以选自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丁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甲丙酯、二氧戊烷、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γ-丁内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主要锂盐可以选自六氟磷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和三(三氟甲基磺酰)甲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主要锂盐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摩尔浓度可以为0.5mol/L~3mol/L之间的任意值。需要说明的是,主要锂盐和辅助锂盐分别选自不同的锂盐。
在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相对锂的充电截止电压大于4.7V。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来制备和使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1)正极
正极的制备方法可以为:用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的正极浆料涂覆正极集流体,然后将涂覆的正极集流体干燥并辊压。
正极集流体物无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导电性且不会在电池中引起不利的化学变化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铝、镍、钛、烧制碳,或者用碳、镍、钛或银等中的一种表面处理过的铝或不锈钢。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选自铝集流体。
正极活性材料是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的化合物。本发明正极活性材料可以为本领域已知的任意正极活性材料。优选地,正极活性材料相对锂的充电截止电压>4.7V。更优选地,正极活性材料选自层状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橄榄石磷酸钴锂、橄榄石磷酸镍锂、尖晶石镍锰酸锂、经过掺杂和/或表面改性的层状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经过掺杂和/或表面改性的橄榄石磷酸钴锂、经过掺杂和/或表面改性的橄榄石磷酸镍锂、经过掺杂和/或表面改性的尖晶石镍锰酸锂中一种或多种。
基于正极浆料中固体组分的总重量,正极活性材料的含量可以为80wt%至99wt%,例如90wt%至99wt%。在正极活性材料的量为80wt%以下的情况下,由于能量密度降低,因此容量可能降低。
粘合剂是有助于活性材料和导电剂之间的粘合以及与集流体的粘合的成分,其中,基于正极浆料中固体组分的总重量,粘合剂的添加量通常为1wt%至30wt%。粘合剂的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CMC)、淀粉、羟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烯单体、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氟橡胶和各种共聚物等。
导电剂是提供导电性而不会在电池中引起不利的化学变化的材料,其中,基于正极浆料中固体组分的总重量,其添加量可以为1wt%~20wt%。导电剂的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粉,例如炭黑、乙炔黑、科琴黑、槽黑、炉黑、灯黑或热裂法碳黑;石墨粉,例如具有生长良好的晶体结构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或石墨;导电纤维,例如碳纤维或金属纤维;导电粉末,例如氟碳粉末、铝粉末和镍粉末;导电晶须,例如氧化锌晶须和钛酸钾晶须;导电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钛;或者聚亚苯基衍生物。
溶剂可以包括:水或有机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醇,并且其用量可以使得当包含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可选的粘合剂和导电剂时获得期望的粘度。例如,溶剂的含量可使得包含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可选的粘合剂和导电剂的浆料中的固体组分的浓度为10wt%至60wt%,例如20wt%至50wt%。
(2)负极
负极的制备方法可以为:用包含负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的负极浆料涂覆负极集流体,然后将涂覆的负极集流体干燥并辊压。
负极集流体通常具有3μm至500μm的厚度。负极集流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高导电性且不引起电池中不利的化学变化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铜、不锈钢、铝、镍、钛、烧制碳,或者用碳、镍、钛或银等中的一种表面处理过的铜或不锈钢,或者铝-镉合金等。此外,与正极集流体类似,负极集流体可具有各种形状,如杆形、板形、片形和箔形。
本发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以为本领域已知的任意负极活性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锂、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硬碳、软碳、Li-Sn合金、Li-Sn-O合金、Sn、SnO、SnO2、锡基复合材料、尖晶石结构的锂化TiO2、Li4Ti5O12、Li-Al合金、硅、Li-Si合金、Li-Si-O合金、硅基复合材料、锡硅复合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负极浆料中固体组分的总重量,负极活性材料的含量可以为80wt%至99wt%。
与正极中的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类似,负极中的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基于负极浆料中固体组分的总重量计算添加量,其具体的含量、作用和种类与正极中的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负极使用的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
(3)隔膜
选用通常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隔膜,例如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合物制备的多孔聚合物膜,可单独用作隔膜或层压在一起用作包含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中的隔膜,还可以使用由聚酯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形成的无纺布;以及在它们的表面附着有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等陶瓷微粒而成的基底膜等。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及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有关技术条件等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任何形式的修改,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中采用药物和仪器如非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选择。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条件,例如文献、书本中所述的条件或者生产厂家推荐的方法实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主要锂盐在电池电解液中的摩尔浓度均为1moL/L。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占比以电解液总的质量百分比为100%计。
实施例1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0.02%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1。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按照质量比LiNi0.5Mn1.5O4(LNMO):导电添加剂:粘结剂=93:4:3混合成均匀浆料,涂覆在铝箔集流体上,作为正极。按照质量比石墨:导电添加剂:粘结剂=93:2:5混合成均匀浆料,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作为负极。以聚乙烯(PE)为基膜(12μm)并在基膜双面上涂覆纳米氧化铝涂层(2μm)作为隔膜。将制备的正极、负极、隔膜和步骤(1)中的电解液A1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2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甲基丙烯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2。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2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3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丙烯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3。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3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4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0.05%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4。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4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5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叔丁基二甲硅烷基)亚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5。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5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6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3%三(三甲基硅基甲基)磷、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6。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6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7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1%氟代碳酸乙烯酯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7。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7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8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5%2,2,2,-三氟代碳酸甲乙酯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8。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8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9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10%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9。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9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10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0.05%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10。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10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11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氟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11。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11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12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2%二氟磷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A12。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A12组装成电池。
实施例13
(1)电解液的制备
同实施例1。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负极的活性材料由石墨变为比容量为420mAh/g的Si/C。
实施例14
(1)电解液的制备
同实施例4。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负极的活性材料由石墨变为比容量为420mAh/g的Si/C。
实施例15
(1)电解液的制备
同实施例7。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负极的活性材料由石墨变为比容量为420mAh/g的Si/C。
对比例1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得到电解液B1。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2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2。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2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3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3。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3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4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4。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4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5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5。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5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6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和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6。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6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7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和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7。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7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8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和0.5%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8。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8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9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和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9。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9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0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0。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0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1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1。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1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2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和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2。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2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3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3。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3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4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巴豆酸乙烯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4。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4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5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5。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5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6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碳酸亚乙烯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6。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6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7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己酸烯丙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7。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7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8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3:7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锂盐LiPF6,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5%四甲基乙烯、1%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2%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和1%二草酸硼酸锂,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B18。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负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和电解液B18组装成电池。
对比例19
(1)电解液的制备
同对比例1。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负极的活性材料由石墨变为比容量为420mAh/g的Si/C。
对比例20
(1)电解液的制备
同对比例16。
(2)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和隔膜同实施例1,负极的活性材料由石墨变为比容量为420mAh/g的Si/C。
实施例1~12制备的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成分(电解液总的质量百分比为100%)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221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231
对比例1~18制备的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成分(电解液总的质量百分比为100%)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232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241
实施例1~12制备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表3所示,
表3
电池编号 内阻(mΩ) 1C容量(%) 100周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9 98.0 95.0
实施例2 10 97.0 94.8
实施例3 12 96.0 93.6
实施例4 10 98.3 95.3
实施例5 10 97.8 94.8
实施例6 10 97.8 94.9
实施例7 11 97.1 95.2
实施例8 10 96.8 95.5
实施例9 10 97.7 95.5
实施例10 10 97.0 94.3
实施例11 10 98.1 93.9
实施例12 9 95.9 94.9
对比例1~18制备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242
Figure BDA0003417004810000251
实施例13~15和对比例19~20制备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表5所示:
表5
电池编号 内阻(mΩ) 0.2C容量(%) 100周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3 13 98.8 93.2
实施例14 13 97.8 93.7
实施例15 13 96.0 93.8
对比例19 20 71.9 43.8
对比例20 34 63.9 33.5
对比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5可知,单一添加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氟代溶剂和辅助锂盐中的一种,电池的内阻、1C容量以及容量保持率均较差。从对比例6-15中可知,通过2种或3种添加剂的组合,电池的性能有所改善,然而改善的较为有限,而常规的成膜保护剂如对比例16中采用的碳酸亚乙烯酯(VC)在高电压下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副反应,进一步恶化电池的性能。而对比例17-18中采用其它的含烯基官能团的添加剂,同样性能较差,这是因为这些化合物中烯基官能团邻近化学结构中没有如本发明提出的第一化合物中的强吸电子的氧和羰基基团,这样的烯基在高电压下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副反应,导致电池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提供的四种添加剂的协同配合作用下,尤其是第一化合物的交联作用,可在正负极的界面上形成优异的界面保护膜,显著提高电池的性能。如相比对比例1,实施例1的容量从77.7%提升至98.0%,100周保持率从76.5%提升至95.0%,效果显著。对比实施例13-15和对比例19-20可知,在合金负极中,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添加剂添加至电池电解液中,同样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相比对比例19,实施例13的容量从71.9%上升至98.8%,100周保持率从43.8%上升至93.2%,效果显著。图1给出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13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与电压关系曲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由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辅助锂盐和氟代溶剂组成,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Figure FDA0004206202760000011
其中,R1、R2、R3、R4、R5和R6分别独立选自H、F、C1~C5的烷基或氟代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化合物选自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磷酸三(三甲基硅基)酯、三(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亚磷酸酯、双三甲基硅基化乙烯基磷酸酯、二乙基三甲基硅基亚磷酸酯、三甲基甲硅烷基聚磷酸酯、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磷酸乙酰酯和二甲氧基磷酰-三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辅助锂盐选自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四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双草酸二氟磷酸锂和四氟草酸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氟代溶剂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二氟代碳酸乙烯酯、3,3,3-三氟碳酸丙烯酯、2,2,2,-三氟代碳酸甲乙酯、二(2,2,2-三氟乙基)碳酸酯、1,1,2,2-四氟乙基2,2,2-三氟乙醚、1-(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烷、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甲基九氟丁醚、2,2,3,3,4,4,4-七氟丁醛和九氟戊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选自巴豆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所述第二化合物、所述氟代溶剂和所述辅助锂盐的质量比为(0.02~2):(0.05~3):(1~10):(0.05~2)。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02~0.5。
5.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要锂盐、有机溶剂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所述第一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为0.02%~2%,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为0.05%~3%,所述辅助锂盐的质量百分数为0.05%~2%,所述氟代溶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总的质量分数为0.55%~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丁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甲丙酯、二氧戊烷、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γ-丁内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和三(三氟甲基磺酰)甲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中正极活性材料相对锂的充电截止电压大于4.7V。
CN202111550324.9A 2021-12-17 2021-12-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4243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0324.9A CN114243111B (zh) 2021-12-17 2021-12-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0324.9A CN114243111B (zh) 2021-12-17 2021-12-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111A CN114243111A (zh) 2022-03-25
CN114243111B true CN114243111B (zh) 2023-07-11

Family

ID=8075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0324.9A Active CN114243111B (zh) 2021-12-17 2021-12-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311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2384A1 (ja) * 2019-07-01 2021-01-0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3154A (ja) * 1999-01-29 2000-08-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4356044A (ja) * 2003-05-30 2004-12-16 Canon Inc イオン伝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US9184428B2 (en) * 2005-03-15 2015-11-10 Uchicago Argonne Llc Non-aqueous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O2006134653A1 (ja) * 2005-06-15 2006-12-21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160744B2 (ja) * 2006-03-10 2013-03-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7335170A (ja) * 2006-06-13 2007-12-27 Sony Corp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非水電解液電池
CN104078709B (zh) * 2014-04-30 2016-04-13 厦门首能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
JP7102018B2 (ja) * 2018-03-23 2022-07-19 富山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電解質及び非水電解液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2384A1 (ja) * 2019-07-01 2021-01-0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111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8355B (zh) 二次电池用正极和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JP7041814B2 (ja) 正極活物質プレ分散体組成物、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11757130B2 (en) Additiv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battery
JP6965932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361590B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JP2013004215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TW201628237A (zh) 可再充電鋰電池用之負極活性材料、製備彼之方法及包括彼之可再充電鋰電池
JP7055481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解質
JP7071022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解質
JPWO2015004841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2038597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負極活物質層形成用水系ペースト、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21508158A (ja) 正極および該正極を含む二次電池
CN112004780A (zh) 洗涤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含该洗涤方法的制备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以及由此制备的正极活性材料
JP7451709B2 (ja) 二次電池用正極、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20187973A (ja) 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2253629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その場重合されたポリマー電解質
JPWO2018211896A1 (ja) ビニルスルホン化合物、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705552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解質及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4243111B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09119599B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4975B (zh) 锂二次电池用电解质和包含该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CN111052482B (zh) 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包括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CN113678287A (zh) 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JP2022528246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非水電解液添加剤、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1033861A (zh) 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包括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1, innovation city, Songshanhu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Applicant after: Material Laboratory of Songshan Lake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A1, innovation city, Songshanhu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Applicant before: Material Laboratory of Songshan Lak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