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4730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4730A CN114174730A CN201980098469.4A CN201980098469A CN114174730A CN 114174730 A CN114174730 A CN 114174730A CN 201980098469 A CN201980098469 A CN 201980098469A CN 114174730 A CN114174730 A CN 1141747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sensor
- air
- air conditioner
- heat source
- suppor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设置于壳体的正面的热源检测单元,热源检测单元具备:红外线传感器,其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和支承部件,其支承红外线传感器。支承部件构成为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在红外线传感器朝向空调对象空间时,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开放,在红外线传感器不朝向空调对象空间时,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遮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检测热源的传感器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的传感器的空调机。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壳体的正面的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作为热源的人体的温度、以及房间内的地面和墙面等的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4439号公报
近年,为了实现更舒适的空调控制,不仅要求热源的位置以及温度的检测,还要求检测气流的流动。气流流动的温度变化微小。因此为了检测气流的流动,需要比以往更高精度、高像素、即高灵敏度的红外线传感器。在这样的红外线传感器中,存在传感器自身发热的类型。因此,在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的检测中,传感器自身的发热有可能带来影响。因此在使用这样的高灵敏度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要求考虑传感器自身的发热,来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温度检测的通用性,以便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了对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特性的检测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是具有设置于壳体的正面的热源检测单元的空调机,所述热源检测单元具备:红外线传感器,其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和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支承部件构成为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开放,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不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遮挡。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在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开放的状态下,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的温度,并且能够在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遮挡的状态下检测红外线传感器自身发出的温度。因此,能够利用在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遮挡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对在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开放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进行修正。即,即使在使用传感器自身发热的类型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了其传感器的特性的检测。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提高温度检测的通用性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检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热源检测单元的支承部件的上框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热源检测单元的支承部件的下框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热源检测单元的第一齿轮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热源检测单元的罩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热源检测单元的连结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红外线传感器的视场角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线D-D向视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上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上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伴随马达的旋转的热源检测单元的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移的图。
图19是表示伴随马达的旋转的热源检测单元的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移的图。
图20是表示伴随马达的旋转的热源检测单元的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移的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上基座、连结部件以及第一齿轮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上基座、连结部件以及第一齿轮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上基座、连结部件以及第一齿轮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上基座、连结部件以及第一齿轮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6是将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正面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7是从下方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遮挡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另外,本发明包括以下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中的可组合的构成的所有的组合。并且附图所示的空调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设备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空调机不被附图所示的空调机限定。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这些是用于说明的,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此外,在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相对的尺寸关系或形状等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剖视图。图1从正面的右端部侧示出空调机1。图2将空调机1在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位置截断并从右侧示出。图2的左侧是空调机1的前表面侧,图2的右侧是空调机1的背面侧。空调机1是通过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由此向室内等空调对象空间供给进行了空调控制后的空气的室内机。
空调机1具有:配置于背面侧的背面外壳10、和配置于前表面侧的装饰面板11。在空调机1的顶面形成有吸入口12。在背面外壳10与装饰面板11之间形成有吹出口13。在背面外壳10配置有热交换器14、送风风扇15以及电气部件组装体16。另外,在热交换器14的下方设置有接收来自热交换器14的结露水的排水盘17。在吹出口13设置有风向调整板18。
通过送风风扇15的驱动,从吸入口12吸入室内的空气。被吸入的空气在热交换器14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成为冷气或暖气。成为冷气或暖气后的空气由风向调整板18决定吹出方向,并从吹出口13向室内吹出。
如图1所示,在空调机1的前表面的右侧端部配置有热源检测单元20。热源检测单元20用于检测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的热源的温度。热源检测单元20配置于风向调整板18的上方。因此,从吹出口13吹出的冷气或暖气不会直接吹到热源检测单元20。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检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热源检测单元20具有上基座21、下基座22、传感器支承体201以及罩组装体202。传感器支承体201包括传感器部30和支承部件40。罩组装体202包括第一齿轮部件70和罩部件50。另外,热源检测单元20具有马达60、第二齿轮部件80以及连结部件90。
下基座22配置于上基座21的下方,上基座21和下基座22通过小螺钉24固定。马达60以马达轴61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马达60通过小螺钉25固定于上基座21的上表面。
传感器部30具有传感器基板31和基板支架32。在传感器基板31搭载有红外线传感器33。红外线传感器33是高精度、高像素且传感器自身发热的类型的红外线传感器。即,红外线传感器33是感知自发热的红外线传感器。传感器基板31支承于基板支架32。
支承部件40包括圆筒状的上框架41和圆筒状的下框架42。下框架42固定于上框架41的下部。下框架42的内径与上框架41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下框架42的上端面位于上框架41的外侧。
图4是热源检测单元的支承部件的上框架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热源检测单元的支承部件的下框架的放大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上框架41的上部形成有狭缝41A以及41B。如图5所示,在下框架42的下部形成有窗42A。在下框架42的底面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42B。下框架42由红外线透过的材料构成。上述的传感器部30以传感器基板31的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窗42A的方式被支承在支承部件40的内部。
图6是热源检测单元的第一齿轮部件的放大立体图。第一齿轮部件70具有圆筒部71、正齿轮部72、凸缘73、线状突起部74、矩形突起部75以及卡止部76。
正齿轮部72在圆筒部71的外周处遍布周向的整周设置。凸缘73在圆筒部71的外周处设置于正齿轮部72的下方。
线状突起部74以及矩形突起部75在圆筒部71的外周处设置于凸缘73的下方。线状突起部74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形状。矩形突起部75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线状突起部74和矩形突起部75在圆筒部71的周向上位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在形成有线状突起部74的位置的隔着圆筒部71的轴芯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与线状突起部74同样的纵长的线状突起部。在形成有矩形突起部75的位置的隔着圆筒部71的轴芯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与矩形突起部75同样的大致矩形的矩形突起部。
卡止部76设置于圆筒部71的内表面。卡止部76形成为朝向圆筒部71的轴芯突出的壁状。在卡止部76的上端面形成有沿着周向从上方向下方、或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76A。在形成有卡止部76的位置的隔着圆筒部71的轴芯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与卡止部76同样的卡止部。
图7是热源检测单元的罩部件的放大立体图。罩部件50由不透过红外线的材料构成。罩部件50是圆筒状的部件,具有底面51。在罩部件50的上部形成有卡合狭缝52以及53、卡合孔54以及55。在罩部件50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部56。在底面51处在罩部件50的轴芯交叉的位置设置有中空的承受部57。
第一齿轮部件70安装于罩部件50的上部。第一齿轮部件70的线状突起部74卡合于罩部件50的卡合狭缝52。在第一齿轮部件70中在形成有线状突起部74的位置的隔着圆筒部71的轴芯而形成于相反侧的位置的上述突起部与卡合狭缝53卡合。第一齿轮部件70的矩形突起部75卡合于罩部件50的卡合孔54。在第一齿轮部件70中在形成有矩形突起部75的位置的隔着圆筒部71的轴芯而形成于相反侧的位置的上述突起部与卡合孔55卡合。根据以上构成,若对第一齿轮部件70施加绕轴的旋转力,则罩部件50与图3所示的马达60同步旋转。
图8是热源检测单元的连结部件的放大立体图。连结部件90是圆筒状的部件。在连结部件90的上端面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止挡件91。连结部件90的下部在周向上至少一部分被切除。即,在连结部件90的下端面形成有沿着周向从上方向下方、或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面90A。在形成有第二倾斜面90A的位置的隔着连结部件90的轴芯在相反侧的位置形成有与第二倾斜面90A同样的第二倾斜面90A。在连结部件90的内表面设置有线状突起部92以及93。线状突起部92以及9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形状。止挡件91与线状突起部92一体地设置。另外,在连结部件9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齿轮部件70的旋转的旋转限制突起94。关于旋转限制突起94详见后述。
再次参照图3,支承部件40的上框架41的外径小于第一齿轮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内径,上框架41从下方插入圆筒部71的内部。连结部件90的外径小于第一齿轮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内径,连结部件90从上方插入圆筒部71的内部。
传感器支承体201、罩组装体202以及连结部件90如上述那样在安装有各构成部件的状态下,配置于下基座22的第一设置部22A。
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齿轮部件70、第二齿轮部件80以及连结部件90作为马达60的旋转运动的传递单元发挥功能。
<红外线传感器的视场角和罩部件的开口部>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红外线传感器的视场角的示意图。图9示意地示出支承部件40的下框架42、传感器部30的传感器基板31以及罩部件50的位置关系。图9示出传感器基板31的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图9的(a)是罩部件50的主视图,图9的(b)是图9的(a)的线A-A向视剖视图,图9的(c)是图9的(a)的线B-B向视剖视图。红外线传感器33具有在图9的(b)中用点划线L1和点划线L2表示的上下方向的视场角。红外线传感器33具有在图9的(c)中用点划线L3和点划线L4表示的左右方向的视场角。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具有不遮挡红外线传感器33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视场角的大小。
<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图10是用与包括罩组装体202的罩部件50的轴心在内的空调机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截断热源检测单元20的传感器支承体201、罩组装体202以及连结部件90,并从空调机1的正面示出的图。
第一齿轮部件70载置于罩部件50的上端面。如上述那样,图6所示的第一齿轮部件70的线状突起部74嵌合于图7所示的罩部件50的卡合狭缝53,图6所示的第一齿轮部件70的矩形突起部75嵌合于图7所示的罩部件50的卡合孔54。因此,经由第二齿轮部件80传递到第一齿轮部件70的马达60的旋转运动向罩部件50传递。即,若马达60旋转,则第一齿轮部件70以及罩部件50旋转。
支承部件40的下框架42的外径小于罩部件50的内径,下框架42从上方插入罩部件50的内部。下框架42的突起部42B以能够绕轴滑动的方式插入罩部件50的底面51的承受部57。即,支承部件40能够独立于第一齿轮部件70以及罩部件50而旋转。
连结部件90配置于支承部件40的上框架41与第一齿轮部件70之间。在连结部件90的上端部设置有向轴芯侧延伸的凸缘90B。凸缘90B遍布连结部件90的周向的整周设置。连结部件90的凸缘90B与上框架41的上端面抵接,连结部件90被上框架41支承。
<第二齿轮部件和罩组装体的载置>
图1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剖视图。图11将热源检测单元20在后述的图14的线C-C的位置截断并从箭头方向示出。第二齿轮部件80具有上部轴承81和下部轴承82以及及正齿轮部83。上部轴承81在第二齿轮部件80的轴芯上向上方延伸。下部轴承82在第二齿轮部件80的轴芯上向下方延伸。上部轴承81和下部轴承82同轴地形成。第二齿轮部件80配置于下基座22的第二设置部22B。在第二设置部22B的底面设置有突起部22C。下部轴承82以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与突起部22C嵌合。马达60的马达轴61插入第二齿轮部件80的上部轴承81。上部轴承81的横截面形状具有矩形的形状。因此,若马达60旋转,则第二齿轮部件80也同步旋转。
在下基座22的第一设置部22A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的套筒23。罩组装体202配置于下基座22的第一设置部22A。罩组装体202插入套筒23。罩组装体202的下部从套筒23的底部露出。第一齿轮部件70的凸缘73的下端面与套筒23的上端面抵接,第一齿轮部件70载置于套筒23。即,罩组装体202载置于下基座22并且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
罩组装体202的第一齿轮部件70的正齿轮部72与第二齿轮部件80的正齿轮部83(参照图3)啮合。因此,若马达60旋转,则其旋转力经由第二齿轮部件80向第一齿轮部件70传递。
<连结部件与上框架的卡合>
图12是图10的线D-D向视剖视图。如上述那样,连结部件90安装于上框架41的上部。连结部件90的线状突起部92与上框架41的狭缝41A卡合,连结部件90的线状突起部93与上框架41的狭缝41B卡合。因此,连结部件90与上框架41同步绕轴旋转。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支承部件40中,下框架42固定于上框架41。因此,若连结部件90旋转,则支承部件40整体与连结部件90一起旋转。
<第一齿轮部件与连结部件的卡合>
图13是实施方式1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图13与图10同样,是用与包括罩组装体202的罩部件50的轴心的空调机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截断热源检测单元20的传感器支承体201、罩组装体202以及连结部件90,并从空调机1的正面表示的图。在图13中省略支承部件40。参照图13对第一齿轮部件70与连结部件90的卡合进行说明。
如参照图6说明的那样,在第一齿轮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内表面设置有壁状的卡止部76,在卡止部的上端面形成有上述的第一倾斜面76A。即,卡止部76具有从前表面观察时大致梯形的形状。另外,在图13所示的设置有卡止部76的位置的隔着第一齿轮部件70的轴芯的相反侧的位置也设置有与卡止部76同样的卡止部76。
如参照图8说明的那样,在连结部件90的下端面形成有第二倾斜面90A。另外,在图13所示的形成有第二倾斜面90A的位置的隔着连结部件90的轴芯的相反侧的位置,也形成有与第二倾斜面90A同样的倾斜面。
第一齿轮部件70的卡止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和连结部件90的下部的第二倾斜面90A分别以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成为相同的方式形成。第一倾斜面76A与第二倾斜面90A抵接。第一齿轮部件70中的卡止部76的相反侧的卡止部的倾斜面和连结部件90中的第二倾斜面90A的相反侧的倾斜面,也与图13所示的同样地分别以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成为相同的方式形成并抵接。因此,若第一齿轮部件70旋转,则只要不妨碍连结部件90的旋转,就维持第二倾斜面90A与第一倾斜面76A抵接的状态,第一齿轮部件70与连结部件90同步旋转。另一方面,即使第一齿轮部件70旋转,在连结部件90的旋转被妨碍的状态下,第二倾斜面90A与第一倾斜面76A的抵接状态也被解除。如图11所示,第一齿轮部件70的凸缘73载置于下基座22的第一设置部22A,如上述那样,向罩组装体202的下方的位移被限制。因此,若妨碍连结部件90的旋转,第二倾斜面90A与第一倾斜面76A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则第二倾斜面90A相对于第一倾斜面76A向斜上方滑动。其结果,连结部件90上升。即,向连结部件90施加的旋转力转换成使连结部件90向上方位移的应力。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上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4示出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的状态。在上基座21设置有朝向下基座22的第一设置部22A的中心突出的止挡件接受部21B。止挡件接受部21B在空调机1的右端部处设置于靠近背面的位置。连结部件90以在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时,止挡件91朝向空调机1的前表面的方式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1中,罩部件50、传感器支承体201以及连结部件90在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时,以如下方式定位而安装。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的位置称为红外线传感器33的基准位置。在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基准位置时,图7所示的罩部件50以开口部56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的方式安装。因此,在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基准位置时,能够经由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另外,在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基准位置时,以第一齿轮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卡止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与连结部件90的第二倾斜面90A如图13所示的那样抵接的方式,安装罩部件50以及连结部件90。另外,在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基准位置时,连结部件90的止挡件91位于图14所示空调机1的正面侧,以位于远离上基座21的止挡件接受部21B的位置的方式安装连结部件90。因此,马达60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部件80以及第一齿轮部件70而向罩部件50传递,若罩部件50旋转,则连结部件90与罩部件50一起旋转。
图1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图15示出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空调机1的右侧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将红外线传感器33从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的状态旋转到朝向空调机1的右侧的状态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另外,将红外线传感器33从朝向空调机1的右侧的状态旋转到正面的方向、以及从朝向正面的状态旋转到朝向左侧的状态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即,第一方向是指从上基座21侧观察热源检测单元20时的逆时针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从上基座21侧观察热源检测单元20时的顺指针的方向。若第二齿轮部件80通过马达60的旋转而向第二方向旋转,则第一齿轮部件70以及罩部件50向第一方向旋转,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朝向空调机1的右侧。
此时,如上述那样,连结部件90与罩部件50一起旋转,因此在上框架41安装有连结部件90的支承部件40也与罩部件50同步旋转。即,在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下,支承部件40以及罩部件50向第一方向旋转。然后,如图15所示,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以及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成朝向空调机1的右侧的状态。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上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7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热源探测单元的传感器支承体和罩组装体的剖视图。若第一齿轮部件70以及支承部件40从图14所示的状态向第一方向旋转,则如图16所示,连结部件90的止挡件91抵接于上基座21的止挡件接受部21B。若在该状态下第一齿轮部件70进一步继续旋转,则罩部件50与第一齿轮部件70一起进一步向第一方向旋转。另一方面,连结部件90向第一方向的旋转被止挡件接受部21B限制。在该状态下,若对连结部件90施加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力,则图13所示的连结部件90的第二倾斜面90A与第一齿轮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卡止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的抵接状态被解除。然后,第二倾斜面90A相对于第一倾斜面76A滑动,连结部件90向上方移动。即,通过第二倾斜面90A与第一倾斜面76A抵接而实现的连结部件90与第一齿轮部件70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因此,仅罩组装体202的第一齿轮部件70以及罩部件50旋转,传感器支承体201的传感器部30以及支承部件40的旋转停止。其结果,如图17所示,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中不形成开口部56的圆筒部分。
图18~图20是表示伴随马达的旋转的热源检测单元的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移的图。在图18~图20中,(a)是从空调机1的正面示出热源检测单元20,(b)是从下基座22的底面侧示出热源检测单元20。在图18~图20中,用点划线L3和点划线L4表示的范围与图9同样,是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场角。图21~图24是示意地表示上基座、连结部件以及第一齿轮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图。图21~图24将上基座21的底面、连结部件90以及第一齿轮部件70的内表面展开成平面而示出。在此,一边参照图18~图20以及图21~图24,一边对伴随马达60的旋转的红外线传感器33、罩部件50以及连结部件9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8以及图21示出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图19以及图22示出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旋转停止位置的状态。图20示出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遮挡位置的状态。在红外线传感器33位于基准位置时,红外线传感器33以及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朝向空调机1的正面。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场角不被罩部件50遮挡,而是朝向空调机1的前表面侧,即空调控制对象空间。此时,如图21所示,第一齿轮部件70的卡止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抵接于连结部件90的第二倾斜面90A。另外,上基座21的止挡件接受部21B与连结部件90的止挡件91分离。
若马达60从图18以及图21的状态旋转,第一齿轮部件70向第一方向旋转,则在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下,红外线传感器33以及罩部件50旋转。该状态维持到图19所示的位置。即,从基准位置到旋转停止位置为止维持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野不被罩部件50遮挡的状态。若连结部件90旋转到连结部件90的止挡件91与上基座21的止挡件接受部21B抵接的位置,则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旋转停止位置。
若马达60从图19的状态进一步旋转,第一齿轮部件70进一步向第一方向旋转,则如图22所示,第一齿轮部件70的卡止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与连结部件90的下部的第二倾斜面90A的抵接状态被解除。然后,如图23所示,连结部件90被向上方推顶。其结果,红外线传感器33停止旋转,仅罩部件50继续旋转。因此如图20所示,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野成为被在罩部件50中不形成开口部56的部分遮挡的状态。
若马达60从图20所示的状态向相反方向旋转,第一齿轮部件70向第二方向旋转,则仅罩部件50向第二方向旋转。此时,连结部件90的下部的第二倾斜面90A被第一齿轮部件70的卡止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引导而向斜下方滑动。其结果,连结部件90下降,第二倾斜面90A和第一倾斜面76A再次成为图22所示的状态。另外,如图19所示,红外线传感器33成为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若马达60进一步向相反方向旋转,第一齿轮部件70进一步向第二方向旋转,则在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下,红外线传感器33以及罩部件50旋转。然后,红外线传感器33返回到图18以及图21所示的基准位置。
另外,若马达60从图23所示的状态旋转,第一齿轮部件70向第一方向进一步旋转,则如图24所示,第一齿轮部件70的第一倾斜面76A与连结部件90的旋转限制突起94抵接。此时,连结部件90由于止挡件91与上基座21的止挡件接受部21B抵接,因而向第一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即使马达60旋转,对第一齿轮部件70进一步施加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力,第一齿轮部件70的旋转也被限制。
图2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功能框图。控制部100由专用的硬件、或执行储存于存储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构成。另外,CPU也称为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机或处理器。
在控制部100为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例如相当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它们的组合。可以利用单独的硬件分别实现控制部100所实现的各功能部,也可以用一个硬件实现各功能部。
在控制部100为CPU的情况下,控制部100执行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以及固件被描述为程序,并储存于存储器。CPU通过读取储存于存储器的程序并执行,由此实现控制部100的各功能。在此,存储器例如为RAM、ROM、闪存、EPROM或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
也可以用专用的硬件实现控制部100的功能的一部分,用软件或固件实现一部分。
控制部100具有驱动部101、温度取得部102以及运算部103。从驱动部101向马达60输出控制信号。在向马达60输出的控制信号中包括旋转、旋转方向以及旋转停止等。马达60基于从驱动部101输入的控制信号而驱动。在温度取得部102输入从红外线传感器33输出的检测结果。在运算部103中,基于红外线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对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的温度进行运算。具体而言,利用在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野被遮挡时由红外线传感器33检测到的温度,对在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野开放时由红外线传感器33检测到的温度进行修正。即,基于在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中不形成开口部56的部分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来修正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空调对象空间时,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因此,在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野未被遮挡的状态下,通过红外线传感器33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的温度。在红外线传感器33不朝向空调对象空间时,红外线传感器33被定位于罩部件50中不形成开口部56的部分,且视野被遮挡。通过在该状态下检测温度,能够检测红外线传感器33自身产生的温度。因此,能够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的准确的计算。其结果,即使在使用感知自发热的高灵敏度的红外线传感器33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传感器的特性的检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使空调机1的温度检测的通用性提高。
实施方式2.
图26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正面的一部分的图。在图26中,对与参照图1~图20说明过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使用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要素也是与参照图1~图20说明过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对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详细的说明。图22放大表示空调机300的正面的右端部。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热源检测单元20不设置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上述的上基座21的止挡件接受部21B。因此,红外线传感器33在始终被定位于罩部件50的开口部56的状态下,与罩部件50一起旋转。
空调机300具有遮挡部件301。遮挡部件301是由不透过红外线的部件构成的板状的部件。遮挡部件301配置于构成空调机300的壳体的一部分的装饰面板11与热源检测单元20之间。
图27是从下方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遮挡部件的立体图。在图23中省略热源检测单元20。遮挡部件301具有配合罩部件50的外周面而弯曲的形状。若罩部件50从图22所示的位置旋转,红外线传感器33朝向背面侧,则红外线传感器33的视野被遮挡部件301遮挡。通过在该状态下检测温度,由此能够检测红外线传感器33自身产生的温度。因此,可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机;10...背面外壳;11...装饰面板;12...吸入口;13...吹出口;14...热交换器;15...送风风扇;16...电气部件组装体;17...排水盘;18...风向调整板;20...热源检测单元;21...上基座;21B...止挡件接受部;22...下基座;22A...第一设置部;22B...第二设置部;22C...突起部;23...套筒;24...小螺钉;25...小螺钉;30...传感器部;31...传感器基板;32...基板支架;33...红外线传感器;40...支承部件;41...上框架;41A...狭缝;41B...狭缝;42...下框架;42A...窗;42B...突起部;50...罩部件;51...底面;52...卡合狭缝;53...卡合狭缝;54...卡合孔;55...卡合孔;56...开口部;57...承受部;60...马达;61...马达轴;70...第一齿轮部件;71...圆筒部;72...正齿轮部;73...凸缘;74...线状突起部;75...矩形突起部;76...卡止部;76A...第一倾斜面;80...第二齿轮部件;81...上部轴承;82...下部轴承;83...正齿轮部;90...连结部件;90A...第二倾斜面;90B...凸缘;91...止挡件;92...线状突起部;93...线状突起部;94...旋转限制突起;100...控制部;101...驱动部;102...温度取得部;103...运算部;201...传感器支承体;202...罩组装体;300...空调机;301...遮挡部件。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具有设置于壳体的正面的热源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检测单元具备:
红外线传感器,其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热源;和
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
所述支承部件构成为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旋转,
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开放,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不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检测单元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在内部收容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所述支承部件,且由不透过红外线的部件构成,并且形成有开口部,
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被定位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不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被定位于所述罩部件中不形成所述开口部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检测单元具有:马达、和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向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罩部件传递的传递单元,
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罩部件是圆筒状的部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的内部,
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罩部件构成为:若由所述传递单元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则能够分别绕轴旋转,
所述传递单元具有:
第一齿轮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罩部件;
第二齿轮部件,其安装于所述马达的马达轴,并与所述第一齿轮部件卡合;以及
连结部件,其连结于所述支承部件,
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
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被定位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开口部时,将所述第一齿轮部件的旋转向所述支承部件传递,
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不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时,使所述支承部件独立于所述第一齿轮部件的旋转而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部件具有:圆筒部、形成于所述圆筒部的外表面的正齿轮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圆筒部的内表面的卡止部,在所述卡止部的上端面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所述连结部件是圆筒状的部件,在下端面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支承部件从下方插入所述第一齿轮部件的所述圆筒部,
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部件的所述圆筒部之间,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朝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被定位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开口部时,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将所述第一齿轮部件的旋转向所述支承部件传递,
若所述支承部件向第一方向旋转到所述空调对象空间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离开的位置,则停止旋转,若所述支承部件进一步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则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倾斜面滑动,并解除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抵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基座,其支承所述马达;和
下基座,其配置于所述上基座的下方,供所述罩部件以及所述支承部件配置,
在所述连结部件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止挡件,
在所述上基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止挡件接受部,
若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到所述空调对象空间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离开的位置,则所述止挡件抵接于所述止挡件接受部,所述连结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遮挡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热源检测单元之间,且由不透过红外线的部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求出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利用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被遮挡时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开放时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进行修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31389 WO2021024458A1 (ja) | 2019-08-08 | 2019-08-08 | 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4730A true CN114174730A (zh) | 2022-03-11 |
CN114174730B CN114174730B (zh) | 2023-01-06 |
Family
ID=74503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8469.4A Active CN114174730B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4315B2 (zh) |
JP (1) | JP7241891B2 (zh) |
CN (1) | CN114174730B (zh) |
DE (1) | DE112019007616T5 (zh) |
WO (1) | WO2021024458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46709A (ja) * | 1999-06-08 | 2000-1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放射温度計 |
CN101509681A (zh) * | 2008-02-11 | 2009-08-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2010008004A (ja) * | 2008-06-30 | 2010-0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101713569A (zh) * | 2008-10-07 | 2010-05-26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2012042184A (ja) * | 2010-08-23 | 2012-03-01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17044439A (ja) * | 2015-08-28 | 2017-03-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38058B2 (ja) * | 1992-05-25 | 2001-02-26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換気扇の制御装置 |
JP5111445B2 (ja) * | 2008-09-10 | 2013-01-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WO2010117142A2 (en) * | 2009-04-08 | 2010-10-14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er |
JP5537333B2 (ja) * | 2010-08-23 | 2014-07-02 | 株式会社東芝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14534405A (ja) * | 2011-10-21 | 2014-12-18 | ネスト・ラブ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ユーザフレンドリーな、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された学習サーモスタットならびに関連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KR102138502B1 (ko) * | 2013-06-19 | 2020-07-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인체감지용 안테나 유닛을 가지는 공기조화장치 |
JP6241933B2 (ja) * | 2014-01-22 | 2017-12-06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JP6242300B2 (ja) * | 2014-06-25 | 2017-1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6359176B2 (ja) * | 2015-03-12 | 2018-07-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WO2016157384A1 (ja) * | 2015-03-30 | 2016-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システム |
US20200217550A1 (en) * | 2019-01-08 | 2020-07-09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vac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2019
- 2019-08-08 CN CN201980098469.4A patent/CN114174730B/zh active Active
- 2019-08-08 JP JP2021538650A patent/JP72418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8-08 US US17/610,775 patent/US119943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08 DE DE112019007616.7T patent/DE112019007616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8-08 WO PCT/JP2019/031389 patent/WO20210244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46709A (ja) * | 1999-06-08 | 2000-1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放射温度計 |
CN101509681A (zh) * | 2008-02-11 | 2009-08-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2010008004A (ja) * | 2008-06-30 | 2010-0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101713569A (zh) * | 2008-10-07 | 2010-05-26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2012042184A (ja) * | 2010-08-23 | 2012-03-01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17044439A (ja) * | 2015-08-28 | 2017-03-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07724A1 (en) | 2022-09-29 |
CN114174730B (zh) | 2023-01-06 |
DE112019007616T5 (de) | 2022-06-02 |
JP7241891B2 (ja) | 2023-03-17 |
JPWO2021024458A1 (ja) | 2021-12-16 |
US11994315B2 (en) | 2024-05-28 |
WO2021024458A1 (ja) | 2021-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37334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108369138B (zh) | 传感器单元及具备该传感器单元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
CN108419443B (zh) | 传感器单元及具备传感器单元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 |
JP2007032887A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可動式輻射温度検知装置 | |
JP622533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4174730B (zh) | 空调机 | |
JP4135577B2 (ja) | 温度測定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9923351B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JP7337256B2 (ja) | 温度検知装置及び該温度検知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2010270958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6272504B2 (ja) | 温度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 | |
JP6921318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11119906U (zh) | 传感器单元和具备其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的室内机 | |
JP5340074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494349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4818238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EP2639517A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ensor direction of air conditioner | |
JP2693328B2 (ja) | 空調機 | |
WO2017022114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201108969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AU2020261995B2 (en) | Drive device | |
JP6100131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JP2014043997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H0788964B2 (ja) | スポットエアコン | |
JP2017062090A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