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569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569A
CN101713569A CN200910165472A CN200910165472A CN101713569A CN 101713569 A CN101713569 A CN 101713569A CN 200910165472 A CN200910165472 A CN 200910165472A CN 200910165472 A CN200910165472 A CN 200910165472A CN 101713569 A CN101713569 A CN 101713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people
detection sensor
mentioned
directio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3569B (zh
Inventor
上田贵郎
桥本浩之
寺内英树
松岛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1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3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8Failure diagno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24F11/47Responding to energy cos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误地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成为了可能的空调机。在具备: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框体;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换热器;将室内空气自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并通过上述换热器之后自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鼓风扇;设于上述鼓风扇的吹出风路的左右风向板;上下风向板;以及具有使用了红外线传感器的人检测传感器并将室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推断在室者的有无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中,具备强制性产生上述人检测传感器信号的机构,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了红外线传感器的空调机,尤其涉及人检测功能的提高。
背景技术
空调机使室内空气在换气器循环,并通过加热、冷却、除湿功能等进行调整,再通过将其向室内吹出,从而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此时,如果能够向在室者的位置输送被空气调节后的气流,则在室者不进行逐一的繁琐操作便完成,可提高在室者的满意度,并且由于仅使在室者周围舒适,所以可实现空调机的节能。
作为其一,考虑了在空调机上搭载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在室者的位置,按照在室者的位置,增减风向、风量、冷气暖气能力等,为了将其具体化,找了各种窍门。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41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是通过有无检测室内的辐射温度分布以及关于人的信息的传感器的信息的异常来判断上述传感器的故障,进而防止异常的空气调节控制。
近年来,家用空调器要求对环境的考虑,强烈要求节省资源、节能。而且,还重视外观,尤其是需要在不使用时不破坏室内环境的产品。
该技术虽然通过多种方法已经实现,但还未确立识别红外线传感器故障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了检测辐射温度分布以及关于人的信息的传感器,在检测出辐射温度分布基端偏离实际的温度范围的场合,判断为是故障。但是,对于有关人的信息的检测部分的故障的判断没有言及。
这样,判断人检测传感器故障的方法不清楚,需要该技术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无误地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成为了可能的空调机。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以下方案一实现,即、在具备: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框体;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换热器;将室内空气自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并通过上述换热器之后自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鼓风扇;设于上述鼓风扇的吹出风路的左右风向板;相同的上下风向板;以及具有使用了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的人检测传感器并将室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推断在室者的有无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中,具备强制性产生上述人检测传感器信号的机构,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得到了解决,即、活用没有在室者场合的数字信号向运算控制部的输出被固定为Hi水平、和有在室者场合的数字信号的输出变化为Hi、Lo,在数字信号的水平在某一固定时间持续检测出Hi水平或者Lo水平的场合虽然为故障的可能性高,但由于没有在室者的场合如上述固定为Hi水平,所以会有错误判断的可能性。于是,通过使风向板在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摇动,从而模拟作出有人的状态,使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该动作,使人检测传感器判断人的在否,进行没有在室者场合和人检测传感器故障场合的区分。
方案二记载的空调机是在方案一的空调机的基础上,通过在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摇动上述左右风向板或者上述上下风向板,从而进行在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不存在人的场合和上述人检测传感器故障场合的区分,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方案一,通过无误地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并在故障的场合快速进行维修,从而不好丧失舒适性,推断人在的区域并按照在室者的状态,自动进行舒适运转或者节能运转。
根据方案二,与在室者的有无无关地无错误检测地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因而不会丧失舒适性并区分人在的区域,按照在室者的状态自动地进行舒适运转和节能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构成图。
图2是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该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图4是该空调机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是该室内机的冷气、除湿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6是该室内机的暖气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7是该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打开了该室内机的上下风向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内装在该室内机中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该检测装置的菲涅耳透镜配置图。
图11是该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图。
图12是该检测装置的外观图。
图13是由该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区域图。
图14是该检测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图15是表示在室内人入室时的动作的图。
图16是图15的场合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波形输出。
图17是该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18是区域的说明图。
图19是用该上下风向板划分检测区域的说明图。
图20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远区域检测状态图。
图21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中区域检测状态图。
图22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近区域检测状态图。
图23是在垂直面看到的由上下风向板得到的远近方向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24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地面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25是由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和上下风向板得到的检测区域划分图。图中:
1-空调机,2-室内机,5-遥控器,6-室外机,8-连接配管,
10-控制装置,14-红外线检测装置,20-框体,21-框体基座,
23-装饰框,25-前面板,27-空气吸入口,29-空气吹出口,
33-室内换热器,34-除湿节流装置,35-承露皿,37-排水配管,
61-基座,62-外箱,63-室外鼓风机,72-制冷剂流路转换阀,
73-室外换热器,74-冷暖气节流装置,75-压缩机,130-放大器,
131-比较仪,132-运算控制部,140-人检测传感器,
140a-左人检测传感器,140c-右人检测传感器,
190-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91-上侧下风向板马达,
192-下侧上下风向板马达,194-左右风向板控制部,
195-左右风向板马达,230、230′-空气吸入部,231、231′-过滤器,
251-可动板,290-吹出风路,290a-吹出风路上壁,
290b-吹出风路下壁,290e-吹出风路上方放大部,
291-上侧上下风向板,292-下侧上下风向板,295-左右风向板,
311-室内鼓风扇,332-除湿加热器,333-除湿冷却器,396-受光部,
397-显示装置,410-红外线传感器,410a~c:红外线传感器a~c,
411-受光面,412-中心轴,415-底座,416-基板,417-菲涅耳透镜,
491i~m-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i~m,510a~c:检测范围a~c,
591j~m-检测范围j~m,610A-检测区域A,610AC-检测区域AC,
610C-检测区域C,635-鼓风机罩,691J~M-检测区域J~M,
710JA~MC-交叉检测区域JA~MC,902-室,907-人,
A~C-区域A~C,P~S-人位置P~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中的相同符号表示同一物或者等同物。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图4对空调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构成图。图2是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图3是该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剖视图。图4是该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图(a)是冷气、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图(b)是暖气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空调机1用连接配管8连接室内机2和室外机6,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室内机2在框体基座21的中央部放置室内换热器33,在换热器33的下游侧配置长度与换热器33的宽度大致相等的横流鼓风式的室内鼓风扇311,安装承露皿35等,用装饰框23覆盖这些部件,在装饰框23的前面安装前面板25。在该装饰框23中并在上下设有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27、和吹出温湿度已调整的空气的空气吹出口29。在室内换热器33的空气流下游设有室内鼓风扇311,在室内鼓风扇311进行旋转时,则室内空气从设于室内机2的空气吸入口27通过室内换热器33、室内鼓风扇311流向具有与室内鼓风扇311的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吹出风路290,并用配置在吹出风路290途中的左右风向板295使气流的左右方向偏向,再用配置于吹出口29的上下风向板291、292使气流的上下方向偏向,向室内吹出。
在框体基座21中安装室内鼓风扇311、过滤器231、231′、室内换热器33、承露皿35、上下风向板291、292、左右风向板295等的基板内部结构体,这些基板内部结构体内包括在由框体基座21、装饰框23、前面板25构成的框体20中,构成室内机2。
室外机6在基座61上搭载压缩机75、室外换热器73等,并被外箱62覆盖,用室外鼓风机63使外部气体在室外换热器73中流动,并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通过鼓风机罩635向机外吹出。
冷气、除湿运转时如图4(a)所示,将制冷剂以压缩机75、制冷剂流路转换阀72、室外换热器73、冷暖气节流装置74、除湿加热器332、除湿节流装置34、除湿冷却器333、制冷剂流路转换阀72的顺序流动并返回到压缩机75,与冷气、除湿运转相应地,适当节流或者打开冷暖气节流装置74、除湿节流装置34,控制制冷剂,并以适当的转速运转压缩机75、室外鼓风机63、室内鼓风扇311,进行周知的冷气、除湿运转。
另外,暖气运转时如图4(b)所示,转换制冷剂流路转换阀72,使制冷剂反向流动,同样地进行周知的暖气运转。
另外,在前面板25的下部一侧配置显示运转状况的显示装置397和接受来自分开的遥控器5的红外线的操作信号的受光部396。
形成于装饰框23下面的空气吹出口29邻接地配置在与前面板25的分割部,并与里侧的吹出风路290连通。两张上下风向板291、292构成为,在封闭状态下具有几乎隐藏吹出风路290并与室内机2的底面连接的较大的曲面。这些上下风向板291、292以设于两端部的转动轴为支点,按照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由驱动马达转动空调机1运转时所要的角度,打开空气吹出口29,并保持其状态。空调机1的运转停止时控制这些上下风向板291、292,以便关闭空气吹出口29。
左右风向板295以设于下端部的转动轴为支点由驱动马达进行转动,按照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转动并保持其状态。由此,吹出空气向左右所期望的方向吹出。再有,通过从遥控器5进行指示,从而在空调机1的运转中使上下风向板291、292、左右风向板295周期性摇动,还能够在室内较广的范围内周期性送出吹出空气。
可动板251构成为,以设于下部的转动轴为支点由驱动马达进行转动,在空调机1运转时打开前侧空气吸入部230′。由此,室内空气在运转时还从前侧空气吸入部230′被吸引到室内机2内。在空调机1停止时,进行控制以关闭前侧空气吸入部230′。
室内机2在内部的电气安装件箱具备控制基板,在该控制基板上设有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接受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等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受光部396接受来自遥控器5的操作信号。该微型计算机基于这些信号控制室内鼓风扇311、可动板驱动马达、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等,并且管理与室外机6的通信,统括控制室内机2。
过滤器231、231′用于除去包含在吸入来的室内空气中所含的尘埃,以覆盖室内换热器33的吸入侧的方式配置。承露皿35配置在室内换热器33的前后两侧的下端部下方,在冷气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为了接受在室内换热器33产生的冷凝水而设置。承接集中后的冷凝水通过排水配管37排向室外。
其次,使用图5、图6对上下风向板进行说明。图5是该室内机的冷气、除湿运转时的剖视图。图6是该室内机的暖气运转时的剖视图
上下风向板如上所述由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构成。在本说明书中主要陈述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仅记载上下风向板的场合表示上侧上下风向板,对下侧上下风向板进行陈述时记载下侧上下风向板。
上下风向板291设置在空气吹出口29的上部的横向宽度全部,通过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未图示)进行偏向以便向下吹出吹出空气或者水平吹出等。
在不使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如图2所示,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可动板251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空气吹出口29关闭。由此,上侧上下风向板291转动到吹出风路290的上方放大部290e的前方位置并被容纳,遮蔽风路上方放大部290e,并与下侧上下风向板292一起动作关闭吹出口29。
在该风路上方放大部290e的大致中央设有后述红外线检测装置14。
此时,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位于空空调机的前面和底面的交叉部,所以作为外面的外侧风向面291a为平滑且曲率大的曲面并与空调机的外形相符。由此,上侧上下风向板和291和下侧上下风向板292能够以作为外面的风向面连续地平滑地形成从空调机的前面至底面的外形。
由此,在不使用空调机时,空调机的孔和应提及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4均由上侧上下风向板291蒙住,空调机的外观成为没有不必要的凹凸的柔和的稳重的形状,不会破坏室内环境。
在对空调机进行冷气运转时如图5所示,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以与吹出风路290的上壁290a、下壁290b大致水平的姿势或者水平朝向被使用。另外,在吹出来的冷气直接接触在室者产生不适感的场合,适当用遥控器改变上下风向板的方向,将在室者的周围保持为适宜的温湿度。
在进行极弱的冷气或者暖气运转时,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如图20所示稍向上,使下侧上下风向板292如虚线所示为几乎关闭的姿势,向设于吹出风路290的下游且在上方扩大的上方扩大部290e流动吹出气流。由此,吹出空气的一部分成为极弱的风,通过上方放大部290e轻轻地向室内扩散,进行微弱的冷气或者暖气。
再有,利用上方放大部290e进行使吹出来的风立即从吸入口27吸入的快速直接运转,从而进行换热器的干燥运转和空调机内部的除臭运转等的空调机的维修动作也成为可能。
在对空调机进行暖气运转时,上下风向板291、292如图6所示以几乎接近垂直的姿势被使用。这样一来,在吹出风路290中流动的暖风从空调机向下方吹出,达到直至地板,温暖脚下,使室内为适宜的环境。
其次,使用图7~图14对搭载在本发明的空调机上的红外线传感器进行说明。图7是室内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打开室内机的上下风向板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内装在该室内机中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图10是该检测装置的菲涅耳透镜配置图。图11是该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图。图12是该检测装置的外观图,图(a)是俯视图,图(b)是主视图,图(c)是侧视图,图(d)是安装状态侧视图。图13是由该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区域图。图14是该检测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一般地,在空调机上安装人检测装置的场合,其主要目的是在没有在室者时使空调机进行节能运转或者停止,在在室者较少时,进行朝向其较少的人送风等的专用运转,实现节能的同时避免伴随着人移动的繁琐操作。
为了实现该目的,附加多个使用了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等的人检测传感器,将室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检测在室者从空调机看在哪个位置。这种场合,进行设定以使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相互重叠,进而在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之间不能有非检测区域。
此时,唯一的人检测传感器产生了反应的场合,虽然判断为在且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有人,但检测区域重复的多个红外线传感器产生了反应时,考虑有人集中于重复区域的场合、人分散地存在于互为排他的区域的场合、人分散地存在于重复区域和一方的排他区域的场合、和人分散地存在于重复区域和双方的排他区域,为了区分这些区域,增加传感器的数量或者安装其它方式的传感器,进行互为能力不足部分的补充。
在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4设置在上述吹出风路上方放大部290e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运转停止时如图7所示,用上侧上下风向板从室内遮蔽,不会给予室内不协调感。
红外线检测装置14如图9所示,通过底座415搭载在红外线传感器410上并被覆非涅耳透镜417,将其配置在左右,如图12般地构成。
红外线传感器410具有平滑的受光面411,受光面411对置的方向为主检测方向,从受光面411的中心朝向主检测方向的中心轴412为检测灵敏度最好的方向,在其周围扩展有检测灵敏度良好的检测范围。
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410a、c通过各上述底座415以中心轴412的方向不同的方式搭载,当然由于其主检测方向也不同,所以如图11所示可构成广角的检测范围,再有通过如图12(d)所示具有俯角地安装红外线检测装置14,从而能够将室内地板的大半部容纳于其视场内。
菲涅耳透镜417如图10所示进行成型以构成半球面,半球面被分割为多个扇形,在各扇形中形成小菲涅耳透镜,以使从室内的特定方向进来的红外线集中到半球面的中心部,并构成为在该半球面的中心部配置红外线传感器410的受光面411。
如果用与就座时的脸高度附近的床平行的面表示,则该小菲涅耳透镜集聚红外线的方向成为如图13所示的检测部位的分布,如果人在该范围移动若干检测部位进行进出,则红外线传感器410检测该检测部位。在实施例中,假想在家庭的室内使用,在距红外线传感器410为6m位置的一个检测部位的大小设定为大约与人体的尺寸同等(宽度为0.3~0.5m,高度为1.6m~1.8m)。
在实施例中,作为红外线传感器410,使用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检测装置14如图14所示由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和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及运算控制部132构成,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由红外线传感器410a、c、对红外线传感器410a、c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30、将其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比较仪131、前述底座415、以及菲涅耳透镜417等构成。
一般地,人睡醒时,生理上无法继续静止,在数分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动作手、脚、脸等的身体的一部分。
红外线传感器410a、c检测其动作,输出信号。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10a、0c的输出用人检测传感器140转换为适于在运算控制部132的处理的方式并读入运算控制部132,按照运算处理的结果,进行空调机的能力、风向等的控制。
如上所述,如果构成红外线检测装置14,则从上述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410a、c输出伴随环境和人体的存在、人体活动的模拟信号,并用上述放大器130放大,用上述比较仪131除去微小的信号和噪声,再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到上述运算控制部132的读入口,用上述运算控制部132进行运算处理。根据其结果,对判断为人体存在的区域,朝向或者避开上述上下风向板291、、292、左右风向板295地鼓风由室内鼓风扇311调节后的空气。
其次,使用图15~图17对由室内的人移动引起的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10的信号的变化进行说明。图16是图15的场合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波形输出,图(a)是左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波形,图(b)是左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数字波形,图(c)是右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波形,图(d)是右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数字波形。图17是该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如图15所示,人907从位置P进入到室902中,经由位置Q、P,移动至位置S时,红外线检测装置14的红外线传感器410a输出图16(a)所示的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是绝对值超过一定水平时,为了输出活性脉冲(在实施例中为Lo脉冲),用放大器130、比较仪131等进行处理该模拟输出,转换为图16(b)所示的数字信号向运转控制部132输出。在运算控制部132内部以固定周期读入该数字波形,计数检测活性脉冲的次数。在规定时间期间的检测次数为有人的在阈值以上时,例如在人在位置Q、R时,运算控制部132判断为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检测出人。同样地,红外线传感器410c、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也如图16(c)、(d)所示输出信号,同样地例如在人在位置R、S时,运算控制部132判断为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检测出人。
如此地,在没有在室者时,数字输出固定为H1继续输出,在人检测传感器140a、c的检测区域内人进行活动,则每当进入上述检测部位时,从红外线传感器410a、c输出正负的模拟信号,从人检测传感器140a、c输出混杂了H1、Lo的数字信号。
在上述说明中,记载的是正好在人进行移动的每一瞬间作出有人的判断但,在实施例中,由于使规定时间为30秒,所以入室和移动期间的少许数秒的反应中,不会做出有人的判断,感知人停止移动之后的自然动作的反应成为定局。如此地,通过适当选择规定时间,从而仅在通过时判断为有人,还能够大幅降低进行不必要控制的担心。另外,通过使用两个红外线传感器410,从而能够将检测区域划分为仅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进行检测的区域、仅仅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进行检测的区域、以及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进行检测的区域的三个区域。
再有,在实施例中,虽然使活性脉冲为Lo脉冲,但反之,使人不在室内时的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输出为Lo,使人活动时的输出为H1,当然还可以对Hi的活性脉冲的检测次数进行次数。
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4安装在室内机2上,为了使该检测区域简单,降低到地面的高度,如图17所表示的那样,如上所述,将室内划分为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单独进行检测的检测区域610A、610C、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140b重复检测的检测区域610AC。
仅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进行了检测的场合,推断为在检测区域610A存在人体,仅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进行了检测的场合,推断为在检测区域610C存在人体,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和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的双方进行了检测的场合,推断为在检测区域610A或者检测区域610A和610C和610AC存在人体。
这里,使用图18对区域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8是区域的说明图。图(a)是A和C的和的区域,图(b)是A和C的排他和区域,图(c)是从A取出C之差的区域,图(d)是从C除去A之差的区域,图(e)是A和C的积的区域。
在实施例中,用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的检测区域的和、排他和、差、或者积构成从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输出判断为人在的区域。如图18(a)所示,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的检测区域A用符号A定义,右人检测传感器140a的检测区域C用符号C定义,区域A和区域C的和用图18(a)的斜线部定义,区域A和区域C的排他和用图18(b)的斜线部定义,区域A和区域C的差用图18(c)的斜线部定义,区域C和区域A的差用图18(d)的斜线部定义,区域A和区域C的积用图18(e)的斜线部定义。这些定义从群论出发容易类推,便于理解。
其次,使用图19~图22对由上下风向板得到的垂直方向的室内区域的划分进行说明。图19是用该上下风向板划分检测区域的说明图。图20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远区域检测状态图。图21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中区域检测状态图。图22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近区域检测状态图
在实施例中,不仅对上述空调机的左右方向的室内的检测区域的划分,对于空调机的进深方向的室内,使用上下风向板291划分检测区域。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如上所述,具有将吹出气流向吹出风路290下游且在上方放大的上方放大部290e引导的作用。在检测有无检测者时,使该上侧上下风向板291转动到部分遮挡红外线传感器410视场的位置上并停止。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的位置如图19所示,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的图形前端标记的符号i、j、k、m的位置上将这些位置分别称之为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i、j、k、m。
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i,红外线传感器410的全部视场被上侧上下风向板291隐藏,无法检测在室者的有无。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j,红外线传感器410的视场中的仅仅检测范围591j为可检测,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k,仅仅检测范围591k成为可检测。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m,检测范围591m=全部视场成为可检测。
要使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检测在室这的位置的场合,首先如图20所示,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j停止,用红外线传感器410检测有无在室者。此时如果检测有在室者,则判断为在室者位于检测范围591j。
其次,如图21所示,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k停止,用红外线传感器410检测有无在室者。此时如果检测有在室者,则判断为在室者位于包含检测范围591j的检测范围591k。再有,用先前的检测动作没有在检测范围591j内检测到人的场合,判断为人在从检测范围591k除去检测范围591j的范围。
接着,如图22所示,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m停止,用红外线传感器410检测有无在室者。此时如果检测有在室者,则判断为在室者位于包含检测范围591k的检测范围591m。再有,用先前的检测动作没有在检测范围591k内检测到人的场合,判断为人在从检测范围591m除去检测范围591k的范围。
接着,使用图23~图25对基于用人检测传感器140检测到的在室者的有无推断进深方向的存在区域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3是在垂直面看到的由上下风向板得到的远近方向的检测区域划分图。图24是由该上下风向板得到的地面的检测区域划分图。图25是由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和上下风向板得到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使由上述3个检测动作得到的结果与从空调机看到的室内进深方向的划分进行对应,则如图23所示,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j停止并检测有无在室者的场合,由于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视场被限于检测范围591j,所以检测检测区域691J的在室者。
另外,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k停止并检测有无在室者的场合,由于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视场扩展到检测范围591k,所以检测检测区域691J、K的在室者。
再有,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m停止并检测有无在室者的场合,由于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视场完全不被遮挡,并扩展到检测范围591m,所以检测所有检测区域691J、K、M的在室者。
如果用在地面的分布观察上述检测区域,则如图24所示,能够在室内的进深方向划分检测区域。
这样,使用上述如图11所示的多个人检测传感器140a、c在左右方向划分室内,并使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前后方向划分室内,从而如图25所示,将室内在前后左右划分为交叉检测区域710JA~MC的9个区域,能够得知在室者所在的方向和其进深范围,并使用它适当控制空调机。
再有,在上述说明中为了使说明简单,将检测区域的边界置于检测范围的边界到达地面的位置,但实际上,通过人检测传感器140容易检测的人脸、脖颈子的位置和人站立或者坐在椅子上或者坐在地板上或者就寝等的不同,检测区域的边界线无法严密地求出。但是,大概人位于室内的较远处、适中处、近处这样的区分是充分可能的,由于以空调机的空气调节范围还具有以作为目的的场所为中心的分布,所以即使对应上述区分的空气调节也具有充分效果。
这样一来,推断人在否和在区域,使风朝向、避开该区域,自动进行舒适运转和节能运转。
但是,如果该人检测传感器产生故障无法工作时,则如上所述,数字输出被固定为Hi或者Lo并继续输出。另外,即使人检测传感器140a、c正常的场合,在在室者不在的场合,数字输出连续并为Hi,没有标记人检测传感器140a、c正常还是故障的区分。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这种情况时简单区分人检测传感器140a、c是否正常的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人检测传感器在图14的运算控制部132中通常有人的进出的图15所示的房间中,应该输出如图16(b)、(d)所述的Hi和Lo交替的数字波形,但在故障的场合,导致Hi成为被固定为Lo的连续输出。连接器未连接的场合,同样地也导致被固定为Hi。
于是,在图14的运算控制部132中,某一时间连续检测出Hi或Lo的场合,进行人检测传感器140a、c是否故障的判断。此时,即使人不在的场合,由于红外线传感器410a、c的输出消失,因而产生人检测传感器140a、c的输出的Hi水平连续规定时间以上,因而没有区分人检测传感器140a、c正常还是异常的区分。于是,为了进行人存在场合和故障场合的区分,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在人检测传感器140a、c前摇动以及在遮蔽位置停止,从而引起与人在场合、不在场合相同那样的反应。由此,人检测传感器140a、c模拟地进行反应,从其结果能够区分人检测传感器140a、c是正常还是故障。再有,在人检测传感器140a、c连续一定时间输出Lo时,即使在室者如何多,如上所述,由于人检测传感器140a、c只要正常则为Hi、Lo混杂的信号,所以Lo的连续状态,可容易地判断出人检测传感器140a、c有故障。扎样,通过检测人检测传感器140a、c避免错误检测,从而可实现空调机的恰当控制。
这样,通过迅速检测人检测传感器140a、c的故障并进行维修,从而人检测传感器140a、c总是正常动作,按照设置环境和使用的意图恰当控制空调机,成为即节能且满意度又高的空调机。
另外,确定人检测传感器在某一规定期间被固定,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
由此,由于在某一时间区间进行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因而不会在长时间故障的状态下使用产品,不会丧失舒适性,区分人在的区域,并按照在室者的状态自动地进行舒适运转和节能运转。
如上所述,根据方案一记载的空调机,在具备: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框体;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换热器;将室内空气自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并通过上述换热器之后自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鼓风扇;设于上述鼓风扇的吹出风路的左右风向板;相同的上下风向板;以及具有使用了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的人检测传感器并将室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推断在室者的有无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中,具备强制性产生上述人检测传感器信号的机构,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由此,作出人模拟位于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状态和人不在的状态,通过与此时的人检测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比较,从而可清楚人检测传感器有无故障。
由此,无误地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故障的场合快速进行维修,从而可提供不会丧失舒适性,推断人在的区域,并按照在室者的状态动地进行舒适运转和节能运转的空调机。
另外,根据方案二记载的空调机,是在方案一记载的空调机的基础上,通过在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摇动上述左右风向板或者上述上下风向板,从而进行在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不存在人的场合和上述人检测传感器故障场合的区分,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由此,用以前具备的上下风向板的转动可容易判断人检测传感器的好坏,不会增加生产成本,可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并立即进行维修,从而可充分发挥所具备的功能,可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由此,可提供一种与在室者的有无无关地无错误检测地进行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因而不会丧失舒适性并区分人在的区域,按照在室者的状态自动地进行舒适运转和节能运转。

Claims (2)

1.一种空调机,具备: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框体;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换热器;将室内空气自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并通过上述换热器之后自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鼓风扇;设于上述鼓风扇的吹出风路的左右风向板;上下风向板;以及具有使用了红外线传感器的人检测传感器,且将室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推断在室者的有无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强制地产生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信号的机构,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摇动上述左右风向板或者上述上下风向板,从而进行在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不存在人的场合和上述人检测传感器故障场合的区分,判断上述人检测传感器的故障。
CN2009101654721A 2008-10-07 2009-08-18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3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0220A JP5216521B2 (ja) 2008-10-07 2008-10-07 空気調和機
JP2008-260220 2008-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569A true CN101713569A (zh) 2010-05-26
CN101713569B CN101713569B (zh) 2012-10-24

Family

ID=42215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47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3569B (zh) 2008-10-07 2009-08-1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16521B2 (zh)
KR (1) KR101214282B1 (zh)
CN (1) CN10171356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654A (zh) * 2012-11-05 2013-01-16 鲍慧翡 红外感应空调
CN103900204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空调的方法和空调
CN106979819A (zh) * 2016-06-24 2017-07-25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14174730A (zh) * 2019-08-08 2022-03-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3186B2 (ja) * 2012-09-19 2017-01-18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ヒュームフードの人検知センサ故障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362380B2 (ja) * 2014-03-31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242300B2 (ja) * 2014-06-25 2017-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225336B2 (ja) * 2014-10-20 2017-11-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3115708B1 (en) 2015-03-23 2018-06-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EP3098534B1 (en) 2015-03-27 2019-08-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6091289B (zh) * 2016-06-30 2018-10-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方法及装置
CN106714423B (zh) * 2017-01-09 2018-12-07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可区分状态的微波感应装置的方法
CN107166638B (zh) * 2017-05-09 2020-04-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传感器的故障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多联式空调系统
WO2021001903A1 (ja) * 2019-07-01 2021-01-0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状態判定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ホームシステム、およびビルシステム
CN110411122A (zh) * 2019-08-22 2019-11-05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模块
JP7359672B2 (ja) * 2019-12-09 2023-10-11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暖房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25C (zh) * 1992-03-07 2000-09-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JPH06241526A (ja) * 1993-02-23 1994-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3391062B2 (ja) * 1993-10-08 2003-03-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CN2405152Y (zh) * 1999-12-14 2000-11-08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带人感控制的空调器
JP2002082178A (ja) * 2000-09-06 2002-03-22 Horiba Ltd 人体検知器
CN1140729C (zh) * 2001-12-24 2004-03-03 海尔集团公司 体感房间空调器
CN2529117Y (zh) * 2001-12-27 2003-01-01 海尔集团公司 智能送风空调器
CN2861846Y (zh) * 2005-12-27 2007-01-24 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人体感知的空气调节器
CN100458862C (zh) * 2006-12-07 2009-02-04 奥维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空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654A (zh) * 2012-11-05 2013-01-16 鲍慧翡 红外感应空调
CN103900204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空调的方法和空调
CN106979819A (zh) * 2016-06-24 2017-07-25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79819B (zh) * 2016-06-24 2019-06-04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14174730A (zh) * 2019-08-08 2022-03-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4174730B (zh) * 2019-08-08 2023-0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14282B1 (ko) 2012-12-20
JP5216521B2 (ja) 2013-06-19
KR20100039214A (ko) 2010-04-15
JP2010091158A (ja) 2010-04-22
CN101713569B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569B (zh) 空调机
CN102171517B (zh) 空调机
CN101713584B (zh) 空调机
CN107631423B (zh) 一种基于人体位置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2455036B (zh) 空调机
CN103912960B (zh)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04168B (zh)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7602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13339A (zh) 空调机
CN107514686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13583B (zh) 空调机
JP201117973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020866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1910739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7726444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7305035A (zh) 空调机
CN101576305B (zh) 空调机的除湿运转方法
CN101713570A (zh) 空调机
CN101910740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322526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
CN10667897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090091527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30662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322635A (zh) 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系统集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795099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9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