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570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570B
CN101713570B CN2009101670601A CN200910167060A CN101713570B CN 101713570 B CN101713570 B CN 101713570B CN 2009101670601 A CN2009101670601 A CN 2009101670601A CN 200910167060 A CN200910167060 A CN 200910167060A CN 101713570 B CN101713570 B CN 101713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frared ray
pedestal
ray sensor
fresne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70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3570A (zh
Inventor
上田贵郎
桥本浩之
寺内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1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3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human errors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use or maintenance, e.g. goofy pro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共用部件而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中,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一对菲涅耳透镜和搭载了固定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对台座的基板,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使用同一红外线传感器并以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台座上,上述一对菲涅耳透镜以及台座也使用同一构件。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共用部件而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了红外线传感器的空调机,尤其涉及人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空调机使室内空气在换热器中循环,利用加热、冷却、除湿功能等进行调整,并将其向室内吹出而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此时,若能根据室内人员的位置自动地向该位置输送已经调节的气流,则室内人员无需一个个进行繁琐的操作,提高了室内人员的满足感,并且仅使室内人员的周围变得舒适,所以能够节省空调机的能量。
作为其一种,考虑到在空调机搭载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并根据室内人员的位置来增加和减少风向、风量、冷气暖气能力等的方法,为具体实现该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已知的有特许03963935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许02921256号公报(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对如下空调机进行了叙述,即、在室内机中设置多个传感器单元,这些多个传感器单元的各个由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透镜以及人体检测传感器构成。另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传感器单元的透镜以及人体检测传感器的光轴以相互成为扭转的位置的方式安装多个传感器单元。由此,实现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传感器单元的小型化的同时,为了从室内机观察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任意方向都检测人的存在与否而设定多个区域。
专利文献2对如下空调机的控制装置以及人体检测传感器以及空调机进行了叙述,即、由根据检测人体的存在方向和距离空调机的距离的位置检测机构的输出,利用设定温度变更机构可以变更设定温度,利用风向变更机构可以变更送风方向,利用风速变更机构可以变更送风速度的主控制机构构成。由此,即使不进行繁琐且困难的设定操作,也能与人的活动一致地进行自动而且舒适的空调机的控制。
专利文献1:特许03963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02921256号公报
现在,家庭用的空调机要求对环境的考虑,强烈要求省资源、省能量。而且,还重视外观,尤其要求在不使用时不扰乱室内的气氛的产品。
专利文献1是特定多个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发明。但是,没有关于误组装、防止误组装的构造的记述。
专利文献2虽然有关于菲涅耳透镜的滑动机构和稳定化机构的记述,但却没有关于误组装、防止误组装的构造的记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融入室内气氛为出场,适合于节省资源,并且没有繁琐的操作,能使室内人员感到舒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共用部件而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通过以下措施完成,在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中,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一对菲涅耳透镜和搭载了固定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对台座的基板,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使用同一红外线传感器并以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台座上,上述一对菲涅耳透镜以及台座也使用同一构件。
方案2所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方案1的空调机的基础上,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是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其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通过台座与菲涅耳透镜一起搭载在基板上,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沿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三根信号线,上述台座在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状态下,中心轴与基板以规定的角度相交,具有用于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贯通孔、设置在与上述基板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部和上述菲涅耳透镜的卡定部,上述基板具有两组上述定位突起贯入的多个定位孔,和两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三个贯通孔组,上述菲涅耳透镜具有与上述台座卡定的卡定腿和误组装防止部。
方案3所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方案2的空调机的基础上,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配置在与中心轴四次对称的位置的三处,就上述台座而言,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形状,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卡定部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形状,在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位置上具有用于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上述贯通孔,就上述基板而言,台座搭载面设置成与二等分两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垂直,上述两组多个定位孔配置成与上述二等分的直线二次对称,上述两组三个贯通孔配置在仅平行移动了两中心轴与台座搭载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就上述菲涅耳透镜而言,与包含两根中心轴的中心轴平面非对称地形成,并具有被分割了的小菲涅耳透镜组,上述卡定腿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上述误组装防止部配置成与在中心轴与上述中心轴平面相交的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而且相对上述中心轴平面非对称。
方案4所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方案3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将设置在上述台座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设置成与从中心轴和安装面的交点立起于安装面上的垂线非旋转对称。
方案5所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方案4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在上述基板上具有设置在上述菲涅耳透镜上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的误组装防止孔,上述误组装防止孔与在上述二等分的直线相交的垂直于上述中心轴平面的中央正交平面面对称,而且设置在与上述中心轴平面非对称的位置上,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的长度做成,在通过上述台座将上述菲涅耳透镜安装在上述基板时,离上述基板近的一侧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上述基板的上述误组装防止孔,离上述基板远的一侧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未到达上述基板的长度。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共用部件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方案2,能有效抵抗干扰、降低部件成本、设计容易、组装简单、能避免误组装。
根据方案3,共用左右的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信号线的非对称配置和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防止突起防止误组装,品质一样,可靠性高,还能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方案4,还能进一步防止台座向基板的误组装。
根据方案5,还能进一步防止透镜向基板的误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2是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该室内机的冷气、除湿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4是该室内机的暖气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5是该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该室内机的打开了上下风向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内装于该室内机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该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图。
图9是该检测装置的外观图。
图10是该检测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该检测装置的平面的定义1。
图12是用于说明该检测装置的平面的定义2。
图13是该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该检测装置的基板。
图15是该检测装置的台座。
图16是该检测装置的红外线传感器。
图17是该检测装置的菲涅耳透镜。
图18是该检测装置的透镜部放大图。
图19是根据该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图。
图20是该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1是表示人进入室内时的活动的图。
图22是图15的情况下的红外线检测传感器的波形输出。
图23是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24是区域的说明图。
图25是用该上下风向板划分检测区域的说明图。
图26是根据该上下风向板的远区域检测状态图。
图27是根据该上下风向板的中区域检测状态图。
图28是根据该上下风向板的近区域检测状态图。
图29是根据该上下风向板的远近方向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30是根据该上下风向板的地面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31是根据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和上下风向板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图32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基板。
图34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台座。
图35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基板。
图37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菲涅耳透镜。
图38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组装图。
图39是实施例4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40是该检测装置的中心轴平行平面的说明图。
图41是该检测装置的中心轴正交平面的说明图。
图42是该检测装置的中央正交平面的说明图。
图43是立式空调机概略图。
图中:
1-空调机,2-室内机,5-遥控器,6-室外机,8-连接配管,10-控制装置,14-红外线检测装置,20-机箱,21-机箱底座,23-装饰框,25-前面面板,27-空气吸入口,29-空气吹出口,33-室内换热器,35-接露盘,37-排水配管,130-放大器,131-比较器,132-运算控制部,140-人检测传感器,140a-左人检测传感器,140c-右人检测传感器,190-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91-上侧上下风向板马达,192-下侧上下风向板马达,194-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95-左右风向板马达,230、230′-空气吸入部,231、231′-过滤器,251-可动面板,290-吹出风道,290a-吹出风道上壁,290b-吹出风道下壁,290e-吹出风道上方扩大部,291-上侧上下风向板,292-下侧上下风向板,295-左右风向板,311-室内送风机,396-受光部,397-显示装置,401-中心轴交点,401-1-中心轴假想交点,401-2-中心轴间最短线部分,402-装置中央轴(二等分线),410-红外线传感器,410-1-受光面,410-2-包装,410-3-信号线,410-4-传感器突起,412-中心轴,415-台座,415-1-定位突起,415-2-传感器安装部,415-3-信号线贯通孔,415-4-传感器突起承受部,415-5-透镜卡定部,415-6-透镜承受部,415-7-基板安装面,415-8-安装面中心,415-9-安装面长轴,415-10-台座中心轴,416-基板,416-1-定位孔,416-2-透镜误组装防止孔,416-3-信号线贯通孔,416-7-安装部,416-8-安装部中心,416-9-安装部水平线,416-10-安装部垂直线,416-11-中点,416-13-基板垂直线,416-14-台座搭载面,417-菲涅耳透镜,417-1-半球面(透镜部),417-2-误组装防止部,417-3-筒体,417-5-卡定腿,417-6-承受部凹处,417-9-透镜水平线,417-10-透镜垂直线,421-中心轴平面,422-中心轴正交平面,423-中央正交平面,424-安装(搭载)正交平面,491i~m-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i~m,510a~c-检测范围a~c,591j~m-检测范围j~m,610A-检测区域A((1)),610AB-检测区域AB,610ABC-检测区域ABC,610AC-检查区域AC((3)),610B-检测区域B,610BC-检测区域BC,610C-检测区域C((2)),691J~M-检测区域J~M,710JA~MC-交叉检测区域JA~MC,902-室,907-人,A~C-区域A~C,P~S-人位置P~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中的相同标记表示相同部件或相当部件。
首先,使用图1、图2对空调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构图。图2是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空调机1用连接配管8连接室内机2和室外机6,并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室内机2在机箱底座21的中央部配置室内换热器33,在换热器33的下游侧配置与换热器33的宽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的横流风扇方式的室内送风机311,安装接露盘35等,并将这些部件用装饰框23覆盖,在装饰框23的前面安装前面面板25。在该装饰框23上下设置了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27和吹出调整好温度和湿度的空气的空气吹出口29。在室内换热器33的空气下游侧设有室内送风机311,若室内送风机311旋转,则室内空气从设置于室内机2的空气吸入口27通过室内换热器33、室内送风机311向具有与室内送风机311的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吹出风道290流动,利用配置于吹出风道290中途的左右风向板295使气流的左右方向偏向,而且,利用配置于吹出口29的上下风向板291、292使气流的上下方向偏向后向室内吹出。
在机箱底座21安装有室内送风机311、过滤器231、231′、室内换热器33、接露盘35、上下风向板291、292、左右风向板295等基本的内部构造体,这些基本的内部构造体内装于由机箱底座21、装饰框23、前面面板25构成的机箱20内而构成室内机2。
另外,在前面面板25的下部一侧,配置有显示运转状况的显示装置397和接收来自另外一体的遥控器5的红外线的操作信号的受光部396。
形成于装饰框23的下面的空气吹出口29邻接于与前面面板25的分割部配置,并与里面的吹出风道290连通。两张上下风向板291、292以闭锁状态构成为大致隐藏吹出风道290并具有与室内机2的底面连续的大的曲面。这些上下风向板291、292以设在两端部的转动轴为支点,根据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利用控制马达在空调机1的运转时转动所需的角度从而打开空气吹出口29,并保持该状态。在空调机1的运转停止时,这些上下风向板291、292被控制为关闭空气吹出口29。
左右风向板295以设在下端部的转动轴为支点通过驱动马达转动,并根据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转动并保持该状态。由此,吹出空气向左右的所需方向吹出。另外,还可以利用从遥控器5发出指示,在空调机1的运转中使上下风向板291、292、左右风向板295周期性地摆动,向室内的宽范围内周期性地输送吹出空气。
可动面板251以设在下部的转动轴为支点通过驱动马达转动,构成为在空调机1运转时可以打开前侧空气吸入部230′。由此,运转时室内空气还可以从前侧空气吸入部230′吸引到室内机2内。在空调机1停止时,控制上述前侧空气吸入部230′关闭。
室内机2在内部的电器零部件箱内具备控制基板,在该控制基板上设有微机。该微机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并且通过受光部396接收来自遥控器5的操作信号。该微机基于这些信号,控制室内送风机311、可动面板驱动马达、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等,并且掌管与室外机6的通信,统一控制室内机2。
过滤器231、231′用于除去包含于所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尘埃,并以覆盖室内换热器33的吸入侧的方式配置。接露盘35配置在室内换热器33的前后两侧的下端部下方,为了接受在冷气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产生于室内换热器33的凝结水而设置。接受并集聚的凝结水通过排水配管37向室外排出。
以下,使用图3、图4对上下风向板进行说明。图3是室内机的冷气、除湿运转时的剖视图。图4是室内机的暖气运转时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上下风向板由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构成。在本说明书中主要对上侧上下风向板291进行叙述,所以仅记载为上下风向板的场合表示上侧上下风向板,对下侧上下风向板叙述时记载为下侧上下风向板。
上下风向板291设在空气吹出口29的上部的整个横宽范围内,通过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未图示),将吹出空气向下吹出,或者偏向于水平吹出等。
在不使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如图2所示,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可动面板251利用控制装置被控制成关闭空气吹出口29。由此,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向吹出风道290的上方扩大部290e的前方的位置转动并收纳,遮蔽风道上方扩大部290e,与下侧上下风向板292协作来关闭吹出口29。
在该风道上方扩大部290e的大致中央设有后述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4。
此时,由于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位于空调机的前面与底面的交叉部,因此成为外面的外侧风向面291a成为光滑且曲率大的曲面并与空调机的外形一致。通过这样,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用成为外面的风向面可以连续平滑地形成从空调机的前面到底面的外形。
因此,在不使用空调机时,可以称为空调机的眼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4也被上侧上下风向板291隐藏,空调机的外观成为没有不必要的凹凸的柔和协调的形状,不会扰乱室内的气氛。
当空调机进行冷气运转时,如图3所示,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下侧上下风向板292处于与吹出风道290的上壁290a、下壁290b大致平行的姿势或水平的方向而使用。而且,在吹出的冷风直接与室内人员接触而产生不愉快的场合,适当用遥控器5变更上下风向板291、292和左右风向板295的方向,将室内人员的周围保持为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在进行极弱的冷气或暖气运转时,将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如图26所示稍微向上,使下侧上下风向板292如虚线所示处于大致关闭的姿势,使吹出气流流向设置于吹出风道290的下游的向上方扩大的上方扩大部290e。由此,吹出空气的一部分成为极弱的风并通过上方扩大部290e轻飘飘地向室内扩散,进行微弱的冷气或暖气运转。
而且,通过利用上方扩大部290e,进行将吹出的风立即从吸入口27吸入的短路运转,还可以进行换热器的干噪运转和空调机内部的除臭运转等空调机的维修动作。
当空调机进行暖气运转时,上下风向板291、292如图4所示处于大致接近垂直的姿势而使用。通过这样,在吹出风道290内流动的温风从空调机向下方吹出,直至到达地面附近,温暖脚下附近,使室内变成舒适的环境。
其次,对于本发明的空调机所搭载的红外线传感器,使用图5~图12说明其概略。图5是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室内机的打开了上下风向板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内装于室内机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图8是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图。图9是检测装置的外观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d)是安装状态侧视图。图10是检测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检测装置的平面的定义1,(a)是中心轴平面说明,(b)是中心轴正交平面说明图。图12是用于说明检测装置的平面的定义2,(a)是忠言正交平面说明,(b)是安装(搭载)正交平面说明。
一般,在空调机上安装人检测装置的场合,其主要目的是在没有室内人员时使空调机进行节能运转或停止,在室内人员少时进行向该少的人输送风等的专用运转而实现节能,并且可以避免伴随着人的移动的繁琐的操作。
为了实现该目的,将使用了热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等的人检测装置设置多个,将室内划分为多个区域,检测从空调机观察室内人员位于哪个位置。该场合,进行如下设置,即在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之间不形成非检测区域,并且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不互相重叠。
此时,在唯一的人检测传感器反应了的场合,可以知道在该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有人,但是在检测区域重复的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反应了时,考虑到人集中在重复区域的情况、人分散在互相排他的区域的情况、人分散在重复区域和一侧的排他区域的情况和人分散在重复区域和双方排他区域的情况,为了区别这些区域,增加传感器的数量或安装其他方式的传感器,补充彼此的能力不足部分。
在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4设在上述吹出风道上方扩大部290e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在运转停止时,如图5所示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从室内遮蔽,防止对室内带来不协调感。
红外线检测装置14如图7所示将红外线传感器410通过台座415搭载在基板416上并覆盖菲涅耳透镜417,并将此左右配置而如图9所示那样构成。
红外线传感器410具有平滑的受光面410-1,受光面410-1的相对的方向成为主检测方向,从受光面410-1的中心朝向主检测方向的中心轴412成为检测灵敏度最好的方向,在其周围扩展检测灵敏度良好的检测范围。
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410a、c利用上述台座415a、c,搭载成中心轴412a、c如图10那样在中心轴交点401相交,而且其方向不同,当然其主检测方向也不同,因此如图8所示能形成广角的检测范围,而且通过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4如图9(d)所示以俯角安装,可以将室内地面的大部分收纳在其视野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两个红外线传感器410,因此为了用符号区别它们,以下对与左方的红外线传感器410a相关的部分在符号后追加a,对与右方的红外线传感器410c相关的部分在符号后追加c,例如,左方的受光面410-1a表示为410-1a,左方的中心轴表示为412c。
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1(a)所示,将包含两中心轴412的平面称为中心轴平面421,如图11(b)所示,将在中心轴412与中心轴平面421垂直地相交的平面称为中心轴正交平面422,如图12(a)所示,将在中心轴412a、c所成的角的垂直于基板416的二等分线(装置中央轴)402与中心轴平面421垂直相交的平面称为中央正交平面423,如图12(b)所示,将通过中心轴412与基板416前面的台座搭载面416-14的交点416-8a、c的与中央正交平面423平行的平面称为安装正交平面424,将组装后成为同一平面但通过成为中心轴412与台座415的基板安装面415-7的交点的安装面中心415-8的与中央正交平面423平行的平面称为搭载正交平面424。
使用图13~图18对上述的红外线检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3是该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检测装置的基板。图15是检测装置的台座,(a)是后视图,(b)是倾斜部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侧视图,(e)是主视图。图16是检测装置的红外线传感器。图17是检测装置的菲涅耳透镜,(a)是后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主视图。图18是检测装置的透镜部放大图。
实施例的红外线传感器410是称为双式的传感器,为了消除背景温度的变化,以电极的极性相反的方式将两个热电元件串联连接。如图16所示,按电源用和输出用将沿中心轴412的方向延伸的三根信号线410-3安装在红外线传感器上,以受光面410-1朝向正面的方式插入到包装410-2并密封。在包装410-2上设有上下显示用的突起410-4,能够容易地确认安装时的上下方向。
台座415如图15所示,具有将棒状的部件以倾斜和直角切断的形状,将倾斜的切断面作为与基板416的安装面415-7,安装在基板416上时,基板416和台座中心轴415-12以规定的角度(实施例中60度)相交。另外,将直角的切断部作为红外线传感器410和透镜417的安装部。在椭圆状的安装面415-7上,与椭圆的长轴415-9以及短轴415-10对称地设有多个(实施例中为两个)安装在基板416上时定位用的定位突起415-1,以便在将台座415组装到基板416上时,使台座415朝向正确的方向。
在直角的切断部上形成有红外线传感410的安装部415-2。安装部415-2的形状与上述红外线传感器410的突起410-4的形状一致,形成突起承受部415-4,以便在安装红外线传感器410时朝向正确的方向。在安装部415-2的中央,红外线传感410的信号线410-3插通的信号线贯通孔415-3与台座中心轴415-12平行地设置,信号线贯通孔415-3比信号线410-3的数量多,设置成四个点对称,以便使左右的台座415a、c旋转180度后能够共用,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5(e)的主视图中观察,上下左右对称地配置
在台座415的外面,菲涅耳透镜417的卡定部415-5在图15(e)的主视图中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在远离安装面415-7的外面形成有卡定了菲涅耳透镜417时使台座415和菲涅耳透镜417稳定的透镜承受部415-6。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与椭圆的长轴415-9、短轴415-10对称地设置定位突起415-1,但即使与成为椭圆的中心的安装面中心415-8点对称地设置,也能同样地共用左右台座415a、c。
在基板416的左右,以大致椭圆形状设有台座415a、c和红外线传感器410a、c的安装部416-7a、c。在安装部416-7a上,台座415a的定位突起415-1a贯入的定位孔416-1a仅设有定位突起415-1a的数量,信号线410-3a贯通的信号线贯通孔416-3a仅设有信号线410-3a的数量。另外,在安装部416-7c上,台座415c的定位突起415-1c贯入的定位孔416-1c仅设有定位突起415-1c的数量,信号线410-3c贯通的信号线贯通孔416-3c仅设有信号线410-3c的数量。
左右的定位孔416-1a、c相对于连接左右的安装部416-7a、c的中心416-8a、c之间的线段的中点416-11位于点对称的位置,信号线贯通孔416-3a、c位于沿着连接安装部中心416-8a、c之间的安装部水平线416-9仅水平移动了安装部中心416-8a、c之间的距离的位置。
此时,中点416-11如图13所示,还成为中心轴412a、c在交点401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装置中央轴)402和基板416前面的台座搭载面416-14的交点。
菲涅耳透镜7如图17所示,前部成为形成为半球状的半球面(透镜部)417-1,半球面417-1如图18所示被分割成多个区段,并在各区段形成有小菲涅耳透镜,以便将从室内的特定方向来的红外线汇聚到半球面的中心部,在该半球面417-1的中心部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410的受光面410-1。
菲涅耳透镜417的半球面417-1在上部被分割成五个区段,在中央不被分割成四个区段,在下部被分割成三个区段,安装在空调机上时,用上部的区段将室内的远方部的人的活动信息传递到红外线传感器410的受光面410-1,用中央部的区段将室内的中间部的人的活动信息传递到红外线传感器410的受光面410-1,用下部的区段将室内的附近部的人的活动信息传递到红外线传感器410的受光面410-1。在紧接半球面417-1的圆筒状的筒体417-3的前端上下形成有卡定在台座415的透镜卡定部415-5上的卡定腿417-5,在筒体417-3的前端左右形成有间隙地固定在台座415的透镜承受部415-6上的承受部凹处417-6,再有,在上述侧卡定腿417-5的左右呈凸状地设有透镜误组装防止部417-2。
在将红外线传感器410a、c安装在基板416上时,首先将台座415a、c的基板安装面415-7a、c朝向基板416的台座搭载面416-14,以台座中心轴415-12a、c在基板416的跟前侧扩展的方式使台座415a、c互为反向,将定位突起415-1a、c嵌入基板416的定位孔416-1a、c。接着,使左右红外线传感器410a、c以传感器突起410-4a、c处于相同方向将信号线410-3a、c插入到台座415a、c的信号线贯通孔415-3a、c和基板416的信号线贯通孔416-3a、c中,将突出到基板416背面的信号线410-3a、c适当弯曲并暂时固定在基板416上,通过软钎焊等电学地或机械地固定在基板416上。
其次,将菲涅耳透镜417a、c的卡定腿417-5a、c插入到台座415a、c的透镜卡定部415-5,将菲涅耳透镜417a、c卡定在台座415a、c上。此时,菲涅耳透镜417a、c的承受凹处417-6a、c有间隙地固定在台座415a、c透镜承受部415-6a、c上,以使菲涅耳透镜410a、c稳定。
其次,使用图19、图20对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监测区域和电路进行说明。图19是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图。图10是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若将该小菲涅耳透镜集中红外线的方向以就座时的脸的高度附近的与地面平行的面来表示,则成为如图19所示的检测点的分布,若在该范围内人移动并出入几个检测点,则红外线传感器410检测到它。在实施例中,设想在家庭的室内使用,并设定成在从红外线传感器410分离6m的位置的一个检测点的大小大致与人体的大小相等(宽度0.3~0.5,高度1.6~1.8)。
在实施例中,作为红外线传感器410使用热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检测装置14如图20所示包括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和运算控制部132,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包括红外线传感器410a、c、放大红外线传感器410a、c的输出的放大器130、将该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比较器131、和上述台座415、菲涅耳透镜417等。
一般,在人觉醒时,不能在生理上继续静止,在数分钟内有意识或无意识之中活动手、脚、脸等身体的一部分。
红外线传感器410a、c检测到该活动,并输出信号。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10a、c的输出由人检测传感器140a、c转换为适于在运算控制部132的处理的形式并读入运算控制部132,根据运算处理的结果,进行空调机的能力、风向等的控制。
如上所述,若构成红外线检测装置14,则从所述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410a、c输出伴随着环境和人体的存在、人体的活动的模拟信号,被上述放大器130放大,利用上述比较器131除去微小的信号和干扰,而且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上述运算控制部132的读入口,由上述运算控制部132进行运算处理。根据其结果,对判断为存在人体的区域,朝向或避开上述上下风向板291、292、左右风向板295,利用室内送风机311,输送调节好的空气。
接着,使用图21~图23对根据室内的人的移动的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10的信号的变化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人进入室内时的活动的图。图22是图15的情况下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波形输出,(a)是左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波形,(b)是左人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数字波形,(c)是右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波形,(d)是右人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数字波形。图23是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如图21所示,人907从位置P进入室902,并经过位置Q、R移动至位置S时,红外线检测装置14的红外线传感器410a输出如图22(a)所示的模拟信号。在该模拟输出的绝对值超过了一定水平时,为了输出活动脉冲(在实施例中为Hi脉冲),将该模拟输出用放大器130、比较器131等进行处理,转换为如图22(b)那样的数字波形并向运算控制部132输出。在运算控制部132内部以一定周期读入该数字波形,计算活动脉冲检测出的次数。规定时间的期间的检测次数成为当作有人的存在阈值以上时,例如人位于位置Q、R时,运算控制部132判断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检测到人。同样,红外线传感器410c、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也如图22(c)、(d)那样输出信号,同样地,例如人位于位置R、S时,运算控制部132判断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检测到人。
在上述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写成如同在人移动的每个瞬间能做出有人的判断,但是在实施例中将上述规定时间设为30秒,所以仅以入室与移动之间的仅仅数秒的反应不能做出有人的判断,察觉到人停止移动之后的自然的活动的反应才能决定位置。这样,通过适当地选择上述规定时间,仅是通过时,判断有人,能够大幅度减少进行不需要的控制的担心。而且,通过使用两个红外线传感器410,可以将检测区域划分为仅由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检测的区域、仅由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检测的区域、由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检测的区域这三个区域。
另外,在实施例中将活动脉冲设为Hi脉冲,但不言而喻,相反地将在室内人不在时的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输出设为Hi,将人活动时的输出设为Lo,从而计算Lo的活动脉冲的检测次数也可以。
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4安装在室内机2上,为了简化该检测区域,下降至地面的高度并如图23所示表示,如上所述将室内划分为由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单独检测的检测区域610A、C和由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重复检测的检测区域610A、C。而且,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区域610A简记为(1),将区域610C简记为(2),将区域610AC简记为(3)。
仅由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检测到的场合,推定人体存在于检测区域610A,仅由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检测到的场合,推定人体存在于检测区域610C,由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和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这双方检测到的场合,推定人体存在于检测区域610AC或者检测区域610A和检测区域610C。
在这里,使用图24对区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4是区域的说明图,(a)是A与C的或(和)的区域,(b)是A与C的异或(排他和)的区域,(c)是从A排除了C的差(差)的区域,(d)是从C排除了A的差的区域,(e)是A与C的与(積)的区域。
在实施例中,从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输出推定为有人的区域由左右的人检测传感器140a、c的检测区域的或、异或、差或者与构成。如图24(a)所示,在将左人检测传感器140a的检测区域A用标记A表示,右人检测传感器140c的检测区域C用标记C表示时,将区域A与区域C的或定义为图24(a)的斜线部,将区域A与区域C的异或定义为图24(b)的斜线部,将区域A与区域C的差定义为图24(c)的斜线部,将区域C与区域A的差定义为图24(d)的斜线部,将区域A与区域C的与定义为图24(e)的斜线部。这种定义可以从群论容易类推,且容易理解。
接着,使用图25~图28对根据上下风向板的垂直方向的室内区域的划分进行说明。图25是用上下风向板划分检测区域的说明图。图26是根据上下风向板的远区域检测状态图。图27是根据上下风向板的中区域检测状态图。图28是根据方向风向板的近区域检测状态图。
在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空调机的左右方向的室内的检测区域的划分之外,使用上下风向板291对空调机的深度方向的室内也划分检测区域。如上所述,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具有对设在吹出风道290的下游的向上方扩大的上方扩大部290e引导吹出气流的作用。当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时,使该上侧上下风向板291转动到部分遮蔽人检测传感器140的视野的位置并停止。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的位置如图25所示,是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的图像的前端标注了标记i、j、k、m的位置,将这些位置分别称为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i、j、k、m。
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i,红外线传感器140的全视野被上侧上下风向板291隐藏,不能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j,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视野中只有检测范围591j可以检测。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k只有检测范围491k可以检测。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m,检测范围591m=全视野可以检测。
在使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的场合,首先,如图26所示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j,用人检测传感器140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此时若检测到室内人员,则可以知道室内人员存在于检测范围591j。
接着,如图27所示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k,用人检测传感器140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此时若检测到室内人员,则可以知道室内人员存在于包括检测范围591j的检测范围591k。而且,用之前的检测动作在检测范围591j没有检测到人的场合,可以知道人存在于从检测范围591k排除了检测范围591j的范围。
然后,如图28所示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m,用红外线检测传感器140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此时若检测到室内人员,则可以知道室内人员存在于包括检测范围591k的检测范围591m。而且,用之前的检测动作在检测范围591k没有检测到人的场合,可以知道人存在于从检测范围591m排除了检测范围591k的范围。
接着,使用图29~图31对根据用红外线传感器140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有无,推定深度方向的存在地区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9是根据上下风向板的远近方向的检测区域划分图。图30是根据上下风向板的地面的检测区域划分图。图31是根据左右红外线传感器和上下风向板的检测区域划分图。
将通过上述三个检测动作得到的结果对应于从空调机观察的室内的深度方向的划分,则如图29那样,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j并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的场合,红外线传感器140的视野限制在检测范围591j,所以可以检测检测区域691J的室内人员。
而且,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k并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的场合,红外线传感器140的视野扩展到检测范围591k,所以可以检测检测区域691J、K的室内人员。
还有,在使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停止在上侧上下风向板位置491m并检测室内人员的有无的场合,红外线传感器140的视野完全没有遮蔽而扩展到检测范围591m,所以可以检测所有的检测区域691J、K、M的室内人员。
若观察上述检测区域在地面的扩展则成为图30,可以在室内的深度方向上划分检测区域。
这样,使用上述图8所示的多个红外线传感器140a、c将室内如图23那样沿左右方向划分,并使用上侧上下风向板291将室内沿前后方向划分,从而如图31所示将室内沿前后左右方向划分为交叉检测地区710JA~MC的9个区域,可以知道室内人员的存在方向和其进深范围,由此可以适当地控制空调机。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检测区域的边界设定为检测范围的边界到达地面的位置,但实际上,由于红外线传感器140容易检测的人的脸、脖颈子的位置和人是否站立、是否坐在椅子上、是否坐在床上或是否躺在床上等的不同,严格地求出检测区域的边界线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粗略地划分人存在于室内的远的位置、存在于中间的位置、存在于附近之类的情况是能足以做到。空调机的空气调节范围也具有以作为目的的场所为中心的扩展,所以即使是根据如上所述的划分的空调机也能得到足够的效果。
这样,具有实施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具备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一对菲涅耳透镜、搭载了固定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对台座的基板。
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使用同一红外线传感器以朝向不同方向的方式被固定在上述台座上,上述一对菲涅耳透镜以及台座也使用同一构件。
一般地,家庭用的室内机多为横置式的壁挂式,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对在横置式的室内机上左右对称地设置了一对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根据具有实施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由于朝向不同的方向搭载红外线传感器,因此,能够用左右两个红外线传感器将室内较大地划分为三个区域,能够进行朝向人存在的部分自动地选择输送空调空气或不输送的控制,无需进行繁琐的操作就能维持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并且节能运转等的便利性和满足感高,能够实现地球环境也优良的空调运转。这样,可得到便利性高、维持舒适性并且可节能运转的空调机。
此时,通过共用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菲涅耳透镜、台座,能够消减用于制作的专用工具,制作工序和部件在库的管理也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压缩制作成本。
另外,由于红外线传感器、菲涅耳透镜、台座、基板能够为一体,因此制造时和服务时的操作变得简单,能够防止错误。
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共用部件而可节减生产成本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
另外,就具有实施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而言,
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为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其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通过台座与菲涅耳透镜一起搭载在基板上,
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沿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三根信号线,
上述台座在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状态下,中心轴与基板以规定的角度相交,具有用于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贯通孔、设在与上述基板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部、和上述菲涅耳透镜的卡定部,
上述基板具有两组上述定位突起贯入的多个定位孔,和两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三个贯通孔组,
上述菲涅耳透镜具有卡定在上述台座上的卡定腿和误组装防止部
由此,例如,在特定的区域照射日光,或者存在加热器的通断时,检测输出暂时增加,但是由于红外线传感器为热电型的,因此立即捕捉背景温度,不用检测,不会存在错误判断为有人的情况。
而且,无需使用热电堆之类的高价的传感器,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使两中心轴相交,设计上的基准点变得明确,各部件的位置和倾斜角度的决定和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推定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使台座的中心轴和基板以规定的角度相交,将室内划分成适当的范围并能检测人的存在与否,无需进行调整。
另外,组装红外线传感器、台座、菲涅耳透镜、基板时,适当地配置彼此的安装部、卡定部、定位部、信号线贯通部,组装上不会迷惑,还能防止误组装。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能有效抵抗干扰、降低部件成本、设计容易、组装简单、能避免误组装。
另外,本实施例的空调机如下构成:具有将一对热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其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在与二等分两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垂直的基板面上,设置固定红外线传感器的台座,该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沿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多根信号线,该多根信号线的位置配置在与使该多根信号线绕中心轴旋转移动了第一规定角度(实施例中为90度)的位置不一致的位置上,该台座形成为在安装在基板上时,该中心轴与基板以规定的角度(实施例中为60度)相交,并具有该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部和该菲涅耳透镜的卡定部,该安装部和卡定部的形状形成为与使该安装部和卡定部绕中心轴旋转移动了第二规定角度(实施例中为180度)的位置一致的形状,并具有该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贯通的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的位置配置在与上述多根信号线通过的位置、和使该多根信号线通过的多个贯通孔绕中心轴旋转移动了第一规定角度的位置一致的位置上,并具有设置在与基板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该基板具有该定位突起贯入的多个定位孔,该定位孔的位置配置在相对于该装置中央轴二次对称的位置上,且具有该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贯通的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的位置配置成隔着在装置中央轴与包含两中心轴的中心轴平面垂直相交的中央正交平面,平行移动到与两中心轴和基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距离的位置,该菲涅耳透镜具有被分割的小菲涅耳透镜部,该透镜部的形状相对该中心轴平面形成为非对称形状,而且相对在与中心轴与该中心轴平面相交的垂直于中心轴平面的中心轴正交平面形成为对称形状,并具有卡定在该台座上的卡定腿,该卡定腿的形状形成为与使该卡定腿绕中心轴旋转移动了第二规定角度的位置一致的形状,并具有误组装防止部,该误组装防止部配置成相对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而且相对该中心轴平面非对称。
另外,实施例的空调机如下构成:具有将一对热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其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在与二等分两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装置中央轴)垂直的基板面上,设置固定红外线传感器的台座,在该台座上安装菲涅耳透镜和红外线传感器,并且该红外线传感器与包含两中心轴的中心轴平面非对称,而且,具有从相对在中心轴与中心轴平面垂直相交的中心轴正交平面非对称的位置延伸的多个信号线,该台座形成为在安装在上述基板安装面上时,上述中心轴与基板面以规定的角度(实施例中为60度)相交,并具有相对卡定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中心轴平面和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的卡定部、红外线传感器安装部、设置在与该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贯通的中心轴平面和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的位置上的多个贯通孔、设置在与上述基板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该基板具有相对上述装置中央轴二次对称的上述定位突起贯入的定位孔、和相对上述中心轴正交平面与基板的交线非对称而且相对在该二等分线的直线相交的垂直于上述中心轴平面的中央正交平面非对称的该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贯通的多个贯通孔,该菲涅耳透镜其透镜部的分割相对该中心轴平面为非对称而且相对该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并具备相对与该台座卡定的中心轴平面和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的卡定腿、和相对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而且相对中心轴平面非对称的误组装防止部。
这样,就具有实施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而言,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配置在与中心轴四次对称的位置的三处,就上述台座而言,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形状,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卡定部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形状,在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位置上具有用于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上述贯通孔,就上述基板而言,台座搭载面设置成与2的等分两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垂直,上述两组多个定位孔配置成与上述二等分的直线二次对称,上述三个贯通孔的两组配置在仅平行移动了两中心轴与台座搭载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就上述菲涅耳透镜而言,与含有两根中心轴的中心轴平面非对称地形成,并具有被分割了的小菲涅耳透镜组,上述卡定腿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上述误组装防止部与在中心轴与上述中心轴平面相交的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而且相对上述中心轴平面非对称地配置。
这样,台座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上下对称,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的取出部为上下左右非对称。
菲涅耳透镜为了能够尽可能一样地检测检测范围,下侧粗、上侧细地被分割,形成为上下非对称、左右对称,在易于看到与台座的卡定部的部位设有注意误组装的凸起。
再有,就基板而言,左右的台座定位孔设置在相对中央正交平面对称,并且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的贯通孔平行移动的位置上。通过这样,使台座左右反转后安转在基板上,可对左右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使用同一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从而可降低部件的成本。
另外,将台座安装在基板上时,使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方向与台座的方向一致地安装。此时,台座的安装姿势明显不同,台座的安装方向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小。接着,将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插入到台座的多个贯通孔中。此时,在载置有台座的基板上仅在与正确的信号线的配置对应的位置上开有贯通孔,因此红外线传感器不会以错误的姿势安装。
其次,在覆盖菲涅耳透镜时,一边观察设置在菲涅耳透镜的易于看到的位置上的误组装防止突起并确认该位置,一边将菲涅耳透镜安装在台座上,这里,即使弄错而以旋转180度的错误的姿势组装菲涅耳透镜的可能性也极小。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共用左右的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信号线的非对称配置和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防止突起防止误组装,品质一样,可靠性高,还能节省红外线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其次,使用图32~图34对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32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3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基板。图34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台座,(a)是后视图,(b)是倾斜部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侧视图,(e)是主视图。
实施例2是将位于实施例1的台座415上的多个定位突起415-1、415-1’的位置从与椭圆的长轴415-9、短轴415-10对称的位置改为非对称的位置,并与其一致地改变基板416的定位孔416-1、416-1’的位置的例子。
就实施例2的台座415而言,在椭圆状的安装面415-7上设有多个(实施例2中为两个)定位突起415-1,一方的定位突起415-1设置在长轴415-9上、另一方的定位突起415-1’设置偏离长轴415-9、短轴415-10的位置上。
另外,在基板416的左右的椭圆状安装部416-7a、c上各设有两个定位孔416-1a、416-1’a以及416-1c、416-1’c,一方的定位孔416-1a、416-1c设置在长轴(安装部水平线)419-9上,另一方的定位孔416-1’a、416-1’c设置在偏离安装部水平线416-9以及短轴(安装部垂直线)416-10a、416-10c的与台座415的另一方的定位突起415-1’a、415-1’c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
这样,实施例2的空调机如下构成:上述台座的上述多个定位突起设置在与上述基板的上述安装面上,该多个定位突起的位置配置成,使该多个定位突起绕从上述中心轴与安装面的交点立起的垂直于该安装面的轴旋转移动了时,不论在哪个位置都不一致,上述基板的多个定位孔的位置配置成,使该多个定位孔绕从上述中心轴与台座搭载面的交点立起的垂直于该基板的轴旋转移动了时,不论在哪个位置都不一致,而且,在相对上述装置中央轴二次对称的位置上分别具备该多个定位孔。
另外,实施例2的空调机如下构成:上述台座的上述多个定位突起形成为相对设置在与上述基板的安装面上的上述中心轴平面为非对称,而且,相对上述中心轴正交平面和该安装面的交线为非对称,而且相对从中心轴和安装面的交点立起的自安装面的垂线为非旋转对称。
这样,具有实施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将设置在上述台座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设置成与从中心轴和安装面的交点立起于安装面上的垂线非旋转对称。
由此,将台座的定位突起形成为左右上下非对称、非旋转对称,不会成为定位突起绕中心轴旋转移动了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基板上,与装置中央轴二次对称地设有左右的台座定位孔,并且在平行移动的位置上设有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的贯通孔。通过这样,能够对左右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使用同一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并能降低部件的成本。
另外,在将台座安装在基板上时,通过将台座的定位突起插入到基板的定位孔中,独特地决定台座的安装位置,完全没有台座的安装方向错误的可能性。
因此,还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还能进一步防止台座对基板的误安装。
(实施例3)
其次,使用图35~图38对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35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6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基板。图37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菲涅耳透镜,(a)是后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主视图。图38是实施例3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组装图。
实施例3是改变位于实施例2的菲涅耳透镜417上的误组装防止部417-2和基板416的与之对应的位置的性状的例子。
在实施例3中,将位于菲涅耳透镜417上的误组装防止部417-2、417-2’从筒体417-3向后方延长大致相同的长度使其比卡定腿417-5突出。具体地说,做成与安装在基板416上的台座415卡定时离基板416近的一侧的误组装防止417-2的前端穿透基板416、离基板416远的一侧误组装防止部417-2’的前端未达到基板416的长度。
另外,在将台座415、菲涅耳透镜417正确地安装在基板416上时,在误组装防止部417-2、417-2’穿透基板416的位置上设置透镜误组装防止孔416-2a、416-2c。
这样,实施例3的空调机如下构成:上述基板的设置在上述菲涅耳透镜上的误组装防止部贯入的误组装防止孔设置在相对上述中央正交平面对称的位置上,该菲涅耳透镜的该误组装防止部的长度形成为,将该菲涅耳透镜通过上述台座安装在上述基板上时,离该基板近的一侧的该误组装防止部贯入该基板的误组装防止孔,位于相对上述中心轴正交平面与之对称的位置的、离该基板远的一侧的该误组装防止部未达到该基板的长度。
另外,实施例3的空调机如下构成:上述基板具有相对该中央正交平面对称的、设置在菲涅耳透镜上的误组装防止部贯入的误组装防止孔,该菲涅耳透镜的该误组装防止部具有在通过台座将该菲涅耳透镜安装在上述基板上时,离基板近的一侧的该误组装防止部贯入到基板的误组装防止孔,位于相对中心轴正交平面与之对称的位置的、离基板远的一侧的该误组装防止部未达到该基板的长度。
这样,具有实施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上述基板上具有设置在上述菲涅耳透镜上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的误组装防止孔,上述误组装防止孔与在上述二等分直线相交的垂直于上述中心轴平面的中央正交平面面对称,而且,设置在与上述中心轴平面非对称的位置上,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的长度形成为:将上述菲涅耳透镜通过上述台座安装在上述基板上时,离上述基板近的一侧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上述基板的误组装防止孔,离上述基板远的一侧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未达到上述基板的长度。
由此,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防止突起的一侧做成达到基板的长度。
另外,在基板上设有相对中央正交平面对称的误组装防止孔。通过这样,能对左右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使用同一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可降低产品的成本。
另外,在已安装到基板上的台座上覆盖菲涅耳透镜时,正确地安装了菲涅耳透镜时,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该基板的误组装防止孔,不会妨碍菲涅耳透镜的安装。但是,以旋转了180度的不正确的姿势安装菲涅耳透镜时上述误组装防止部会碰到基板,妨碍菲涅耳透镜的安装。这样,可防止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
因此,还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还能进一步防止透镜对基板的误安装。
(实施例4)
到此为止,以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相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而在实施例4中,使用图39~图42对红外线的中心轴不相交的例子进行说明。图39是实施例4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40是检测装置的中心轴平行平面的说明图。图41是检测装置的中心轴正交平面的说明图。图42是该检测装置的中央正交平面的说明图。
在到此为止的实施例中,虽然使两中心轴相交,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两中心轴间的距离与房间的大小相比为不能忽视的程度的距离即可适用。使用于空调机的场合,虽然该距离根据控制什么而不同,但只要是在30cm以下,通常的控制就没有故障。
该场合,实施例中的“二等分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换成图39的“二等分从以最短距离连接两中心轴412a、c的线段401-2的中点401-1(=中心轴假想线交点)引出的平行于两中心轴的直线412a’、412c所成的角的直线(装置中央轴402)”。
而且,“中心轴平面”换成图40的“包含一方的中心轴421a、c,与另一方的中心轴412c、a平行的中心轴平行平面421a、421c”。
而且,“中心轴正交平面”换成图41的“在中心轴412a、c与中心轴平行平面421a、c相交的中心轴正交平面422a、c”。
而且,“在二等分两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相交的垂直于中心轴平面的中央正交平面”通过换成图42的“在二等分从以最短距离连接两中心轴412a、c的线段401-2的中点401-1引出的平行于两中心轴412a、c的直线412a’、412c’所成的角的直线402相交的垂直于中心轴平行平面421a、421c的中央正交平面423”,从而能够做成具有同样的效果的结构。
其次,使用图43说明对本发明的不同形状的空调机的应用。图43是立式空调机概略图。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以使用了横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为例,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具备左右风向板、上下风向板的空调机,送风风扇不限于横流风扇而也可以是涡轮风扇、多叶片风扇、螺旋桨式风扇等,形式也不限于壁挂式。即,可应用于顶板安装型、地板放置型、窗安装型等形式,用左右风向板、上下风向板的任一方或双方局部遮蔽红外线传感器的视野,进行人检测动作,从而可以推定室内人员的有无和室内人员的位置。
作为该一例,本发明还能应用于将横流风扇纵向设置的如图39所示的空调机中,该场合,改变左右风向板的位置来进行左右方向的检测,用上下配置的红外线传感器进行远近方向的检测等,通过进行研究,可实现同样的效果。
如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方案1记载的具有红外线传感器的空调机,具备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一对菲涅耳透镜和搭载了固定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对台座的基板,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使用同一红外线传感器并以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台座上,上述一对菲涅耳透镜以及台座也使用同一构件。
这样,由于朝向不同的方向搭载红外线传感器,因此,能够用左右两个红外线传感器将室内较大地划分为三个区域,能够进行朝向人存在的部分自动地选择输送空调空气或不输送的控制,无需进行繁琐的操作就能维持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并且节能运转等的便利性和满足感高,能够实现地球环境也优良的空调运转。这样,可得到便利性高、维持舒适性并且可节能运转的空调机。
此时,通过共用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菲涅耳透镜、台座,能够消减用于制作的专用工具,制作工序和部件在库的管理也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压缩制作成本。
另外,由于红外线传感器、菲涅耳透镜、台座、基板能够为一体,因此制造时和服务时的操作变得简单,能够防止错误。
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共用部件而可节减生产成本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
另外,根据方案2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上述一对红外线传感器是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其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通过台座与菲涅耳透镜一起搭载在基板上,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沿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三根信号线,上述台座在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状态下,中心轴与基板以规定的角度相交,具有用于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贯通孔、设在与上述基板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部和上述菲涅耳透镜的卡定部,上述基板具有两组上述定位突起贯入的多个定位孔,和两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三个贯通孔组,上述菲涅耳透镜具有与上述台座卡定的卡定腿和误组装防止部。
由此,例如,在特定的区域照射日光,或者存在加热器的通断时,检测输出暂时增加,但是由于红外线传感器为热电型的,因此立即捕捉背景温度,不用检测,不会存在错误判断为有人的情况。
而且,无需使用热电堆之类的高价的传感器,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使两中心轴相交,设计上的基准点变得明确,各部件的位置和倾斜角度的决定和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推定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使台座的中心轴和基板以规定的角度相交,将室内划分成适当的范围并能检测人的存在与否,无需进行调整。
另外,组装红外线传感器、台座、菲涅耳透镜、基板时,适当地配置彼此的安装部、卡定部、定位部、信号线贯通部,组装上不会迷惑,还能防止误组装。
因此,能够得到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能有效抵抗干扰、降低部件成本、设计容易、组装简单、能避免误组装。
另外,根据方案3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配置在与中心轴四次对称的位置的三处,就上述台座而言,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形成,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卡定部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形状,在与中心轴二次对称的位置上具有用于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上述贯通孔,就上述基板而言,台座搭载面设置成与二等分两中心轴所成的角的直线垂直,上述两组多个定位孔配置成与上述二等分的直线二次对称,上述两组三个贯通孔配置在仅平行移动了两中心轴与台座搭载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就上述菲涅耳透镜而言,与包含两根中心轴的中心轴平面非对称地形成,并具有被分割了的小菲涅耳透镜组,上述卡定腿形成为与中心轴二次对称,上述误组装防止部与在中心轴与上述中心轴平面相交的中心轴正交平面对称,而且相对上述中心轴平面非对称地配置。
这样,台座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上下对称,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的取出部为上下左右非对称。
菲涅耳透镜为了能够尽可能一样地检测检测范围,下侧粗、上侧细地被分割,形成为上下非对称、左右对称,在易于看到与台座的卡定部的部位设有注意误组装的凸起。
再有,就基板而言,左右的台座定位孔设置在相对中央正交平面对称,并且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的贯通孔平行移动的位置上。通过这样,使台座左右反转后安转在基板上,可对左右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使用同一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从而可降低部件的成本。
另外,将台座安装在基板上时,使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方向与台座的方向一致地安装。此时,台座的安装姿势明显不同,台座的安装方向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小。接着,将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插入到台座的多个贯通孔中。此时,在载置有台座的基板上仅在与正确的信号线的配置对应的位置上开有贯通孔,因此红外线传感器不会以错误的姿势安装。
其次,在覆盖菲涅耳透镜时,一边观察设置在菲涅耳透镜的易于看到的位置上的误组装防止突起并确认该位置,一边将菲涅耳透镜安装在台座上,这里,即使弄错而以旋转180度的错误的姿势组装菲涅耳透镜的可能性也极小。
因此,能够得到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共用左右的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信号线的非对称配置和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防止突起防止误组装,品质一样,可靠性高,还能节省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方案4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将设置在上述台座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与从中心轴和安装面的交点立起于安装面上的垂线非旋转对称地设置。
由此,将台座的定位突起形成为左右上下非对称、非旋转对称,不会成为定位突起绕中心轴旋转移动了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基板上,与装置中央轴二次对称地设有左右的台座定位孔,并且在平行移动的位置上设有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线的贯通孔。通过这样,能够对左右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使用同一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并能降低部件的成本。
另外,在将台座安装在基板上时,通过将台座的定位突起插入到基板的定位孔中,独特地决定台座的安装位置,完全没有台座的安装方向错误的可能性。
因此,还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还能进一步防止台座对基板的误安装。
另外,根据方案5记载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在上述基板上具有设置在上述菲涅耳透镜上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的误组装防止孔,上述误组装防止孔与在上述二等分的直线相交的垂直于上述中心轴平面的中央正交平面面对称,而且设置在与上述中心轴平面非对称的位置上,上述菲涅耳透镜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的长度做成,在通过上述台座将上述菲涅耳透镜安装在上述基板时,离上述基板近的一侧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上述基板的上述误组装防止孔,离上述基板远的一侧的上述误组装防止部未到达上述基板的长度。
由此,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防止突起的一侧做成达到基板的长度。
另外,在基板上设有相对中央正交平面对称的误组装防止孔。通过这样,能对左右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使用同一菲涅耳透镜、台座、红外线传感器,可降低产品的成本。
另外,在已安装到基板上的台座上覆盖菲涅耳透镜时,正确地安装了菲涅耳透镜时,上述误组装防止部贯入该基板的误组装防止孔,不会妨碍菲涅耳透镜的安装。但是,以旋转了180度的不正确的姿势安装菲涅耳透镜时上述误组装防止部会碰到基板,妨碍菲涅耳透镜的安装。这样,可防止菲涅耳透镜的误组装。
因此,还能够得到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该红外线检测装置还能进一步防止透镜对基板的误安装。

Claims (3)

1.一种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一对红外线传感器、一对菲涅耳透镜和搭载了固定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对台座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一对上述红外线传感器使用同一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并以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台座上,一对上述菲涅耳透镜使用同一上述菲涅耳透镜,一对上述台座使用同一上述台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一对上述红外线传感器是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通过上述台座与上述菲涅耳透镜一起搭载在上述基板上,
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沿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三根信号线,
上述台座在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状态下,中心轴与上述基板以规定的角度相交,
并具有用于上述信号线贯通的至少三个以上的贯通孔、设置在与上述基板进行安装的安装面上的多个定位突起、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部和上述菲涅耳透镜的卡定部,
上述基板具有两组上述定位突起贯入的多个定位孔、和两组上述信号线贯通的三个贯通孔组,
上述菲涅耳透镜具有与上述台座卡定的卡定腿和误组装防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一对上述红外线传感器以如下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台座上,
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相交,且检测区域分为由一侧的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单独检测的区域、由另一侧的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单独检测的区域、以及由两侧的上述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的区域的三个检测区域。
CN2009101670601A 2008-10-07 2009-08-19 空调机 Active CN101713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0221A JP5260224B2 (ja) 2008-10-07 2008-10-07 空気調和機
JP2008-260221 2008-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570A CN101713570A (zh) 2010-05-26
CN101713570B true CN101713570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21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0601A Active CN101713570B (zh) 2008-10-07 2009-08-19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60224B2 (zh)
KR (1) KR101137625B1 (zh)
CN (1) CN101713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7877B2 (ja) * 2010-10-15 2014-06-1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636324B2 (ja) * 2011-03-31 2014-12-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60736B2 (ja) * 2013-09-17 2018-07-1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空気調和装置
JP5866585B1 (ja) * 2015-05-20 2016-02-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受光センサ、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子調理器
CN106679827B (zh) * 2016-11-29 2023-07-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释电红外传感装置和电器
JP6956353B2 (ja) * 2018-02-22 2021-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7335577B2 (ja) * 2018-11-19 2023-08-30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24A (zh) * 1996-05-22 1998-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空气排放方向和流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529117Y (zh) * 2001-12-27 2003-01-01 海尔集团公司 智能送风空调器
JP2008101876A (ja) * 2006-10-20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1256B2 (ja) * 1991-11-14 1999-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及び人体検知センサー及び空気調和機
KR940022065A (ko) * 1993-03-24 1994-10-20 이헌조 적외선 어레이 센서의 구조
KR960038284A (ko) * 1995-04-24 1996-11-21 구자홍 서치레이더 적외선 센서를 장착한 에어컨과 그 제어방법
JP2000035487A (ja) * 1998-05-12 2000-02-02 Daikin Ind Ltd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JP4311849B2 (ja) * 2000-03-13 2009-08-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813057B2 (ja) * 2000-10-05 2006-08-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温度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3240865A (ja) * 2002-02-15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人感センサ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24A (zh) * 1996-05-22 1998-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空气排放方向和流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529117Y (zh) * 2001-12-27 2003-01-01 海尔集团公司 智能送风空调器
JP2008101876A (ja) * 2006-10-20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91159A (ja) 2010-04-22
CN101713570A (zh) 2010-05-26
KR101137625B1 (ko) 2012-04-20
KR20100039213A (ko) 2010-04-15
JP5260224B2 (ja)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570B (zh) 空调机
CN101910739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1910738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1713569B (zh) 空调机
JP525881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713584B (zh) 空调机
JP67297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2026917A (ja) 赤外線センサ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5008813A (zh) 送风机以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空气调节机
KR20090085368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910740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1713583B (zh) 空调机
CN105371464A (zh) 空调机
KR20090113630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371449B (zh) 空调机
JP584058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019494B (zh) 空调机室内机
CN11130662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4610601B2 (ja) 天吊形空気調和機
JPH04292730A (ja) 天井冷房システム
JP6105695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1177140A1 (ja) 環境調節装置の制御装置
JP5795099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01069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3148535A (ja) 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14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