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731A - 车门电子锁闩 - Google Patents

车门电子锁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6731A
CN114096731A CN202180004551.3A CN202180004551A CN114096731A CN 114096731 A CN114096731 A CN 114096731A CN 202180004551 A CN202180004551 A CN 202180004551A CN 114096731 A CN114096731 A CN 114096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er
latch
connector
hous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45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6731B (zh
Inventor
丁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ob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ob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ob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obo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96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6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6Assembly panels to be installed in doors as a module with components, e.g. lock or window lifter, attached thereto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12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connecting r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8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to effect movement of a bolt or 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0Nuts or nut-like elements moving along a driven threaded ax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56Control of actu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0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wing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车门电子锁闩。该车门电子锁闩包括致动器、锁闩部件、推动器部件、致动器驱动器、拉动构件、扣紧连接器和推动器连接器。致动器安装在车门中,锁闩部件安装在车门中,推动器部件安装在车门中,致动器驱动器安装在致动器中。拉动构件通过致动器驱动器执行滑动运动。扣紧连接器连接至拉动构件的一侧和锁闩部件,并且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锁闩部件。推动器连接器连接至拉动构件的另一侧和推动器部件,并且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推动器部件。拉动构件选择性地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锁闩部件或推动器部件。

Description

车门电子锁闩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门锁闩,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选择性地使用扣紧功能和推动器功能的车门电子锁闩(E-锁闩),扣紧功能即车门未完全关闭时,在没有车门外把手的情况下完全关闭车门;推动器功能即通过在车门和车体之间形成距离而产生能抓持车门的间隙。
背景技术
在专利号为10-1995346、名称为“车门锁闩系统”的韩国专利中,公开了在车门未完全关闭时,扣紧装置完全关闭车门的这样一种概念。
在专利号为10-2059334、名称为“用于车门的电子打开和关闭集成装置”的韩国专利中,通过使用杆、致动器和扣紧连接器执行完全关闭车门的扣紧功能,其中,杆使撞杆插入其中的锁闩完全旋转,扣紧连接器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杆。
在专利申请公开号为10-2019-0062494、名称为“机动车锁总成”的韩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概念,即,推开式驱动装置通过在打开方向上将驱动力施加给车门,从而在车门和车体之间产生间隙。
如上所述,在相关领域,扣紧装置和推开式驱动装置(推动器功能)将分别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号10-1995346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号10-2059334
(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9-006249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和其他需求和/或问题。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一个致动器能选择性地执行扣紧功能或推动器功能的车门锁闩。
本公开所实现的技术目的不局限于上面仅通过示例已经描述的目的,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下面的描述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电子锁闩,该车门电子锁闩包括致动器、锁闩部件、推动器部件、致动器驱动器、拉动构件、扣紧连接器和推动器连接器。致动器安装在车门中,其中,车门安装在车体中。锁闩部件安装在车门中,其中,当车门未完全关闭时,锁闩部件通过致动器的驱动力朝车体内侧拉动车门,直到车门完全关闭。推动器部件安装在车门中,其中,车门打开时,推动器部件通过致动器的驱动力朝车体外侧推动车门,以在车门和车体之间形成间隙。致动器驱动器安装在致动器中。拉动构件通过致动器驱动器执行滑动运动。扣紧连接器连接至锁闩部件和拉动构件的一侧,扣紧连接器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锁闩部件。推动器连接器连接至推动器部件和拉动构件的另一侧,推动器连接器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推动器部件。其中,拉动构件选择性地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锁闩部件或推动器部件。
锁闩部件可包括锁闩部件壳体、锁闩、枢转构件和扣紧杆。锁闩可枢转地安装在锁闩部件壳体上,并且联接至车体。枢转构件对锁闩进行锁定或解锁。扣紧杆使锁闩在向车体内侧拉动车门的方向上旋转。扣紧连接器可连接至扣紧杆,扣紧杆可在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扣紧连接器时旋转。
推动器部件可包括推动器部件壳体、旋转杆、推动器和滑动构件。旋转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推动器部件壳体上。推动器连接至旋转杆的一侧,在车门打开的方向上滑动。滑动构件连接至旋转杆的另一侧,在与推动器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滑动。推动器连接件可连接至滑动构件,滑动构件可在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推动器连接器时滑动。
推动器可包括开门按钮和开门传感器,开门按钮抵靠在车门上,而开门传感器能被开门按钮按压。车门按钮被车体按压时,车门传感器可被开门按钮按压,并且可检查车门的打开状态。
推动器部件可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锁闩部件壳体上的旋转杆。推动器连接器可连接至旋转杆,而当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推动器连接器时,旋转杆的一侧可在车门打开的另一方向上旋转。
车门电子锁闩可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推动器连接器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在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推动器连接器时发生弹性变形。复位弹簧可安装在推动器连接器中,在传递给推动器连接器的致动器的驱动力消失时,复位弹簧返回至初始状态。从车门打开起经过预定时间时,传递给推动器连接器的致动器的驱动力被阻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车门电子锁闩具有如下效果和优点。
本公开通过使用具有扣紧功能的锁闩部件可提高安全性,扣紧功能即在车门未完全关闭时,向车体内侧拉动车门,直到车门完全关闭。
车门完全关闭时,由于推动部件向车体外侧推动车门,在车门和车体之间一定程度地产生间隙,使得使用者可将他/她的手插入,因此,本公开在没有车门外把手的情况下可容易地打开车门。
本公开可通过使用一个致动器驱动器,既能执行扣紧功能,又能执行推动器功能,其方式为:将连接至扣紧杆的扣紧连接器连接至拉动构件(其通过致动器驱动器执行滑动运动)的一侧,将连接至推动部件的推动器连接器安装在拉动构件的另一侧上,以及,通过滑动运动选择性地拉动扣紧连接器或推动器连接器。因此,可减小装置体积,使装置减轻。
本公开包括开门按钮和开门传感器,当推动器部件推动车门时,车门按压开门按钮;开门传感器被开门按钮按压,从而可检查车门的打开状态。
本公开所实现的效果不局限于上面仅通过示例已经描述的效果,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下面的描述将能清楚理解到本公开的其他效果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理解本公开而包含的附图组合在本公开中,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图示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的前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的前侧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一壳体的前侧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一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壳体的前侧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三壳体的前侧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三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锁闩的前侧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枢转构件的前侧分解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杆的前侧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杆的后侧分解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加强板的前侧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锁闩、枢转构件、杆和加强部分的装配图。
图15是前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锁闩部件打开时的状态。
图16是前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锁闩部件未完全关闭时的状态。
图17是后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锁闩部件未完全关闭时的状态。
图18是前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锁闩部件完全关闭时的状态。
图19是后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锁闩部件完全关闭时的状态。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致动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致动器的俯视分解透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一致动器外壳的底部透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致动器外壳的正面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致动器驱动器的正面分解透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初始状态的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初始状态的致动器的仰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扣紧状态的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扣紧状态的致动器的仰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推动状态的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推动状态的致动器的仰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推动器部件的前侧透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推动器部件的前侧分解透视图。
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推动器部件的后侧分解透视图。
图3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初始状态的推动器部件的后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初始状态的推动器部件的前视图。
图3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推动状态的推动器部件的后视图。
图3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处于推动状态的推动器部件的前视图。
图3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的前侧透视图。
图3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壳体和推动器部件的前侧分解透视图。
图4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壳体和推动器部件的后侧分解透视图。
图4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壳体和处于初始状态的推动器部件的后视图。
图4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中的第二壳体和处于推动状态的推动器部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本公开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各实施例。
应当注意,如果确定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会使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混淆,则将省略对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为了让描述清楚、简单,附图中省略了对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无关的部件的图示。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公开中的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元件。为了让描述清楚,附图中各元件的厚度、宽度等被放大或缩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附图所图示的厚度、宽度等。
此外,应该理解到,如果表示层、膜、区域或板等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那么该元件可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或可设置为中间元件也位于它们之间。相应地,如果层、膜、区域或板等元件“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这表示这些元件之间没有中间元件。
文中对术语的使用仅旨在便利于描述本公开,术语本身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包括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的组件,但各组件并不被这类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的目的。单数表达可包括复数表达,只要它在上下文中不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
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和“具有”应解释为旨在表示所图示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存在,但不排除存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或不排除增加它们的可能性。
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如“下面”和“上面”,可用于更容易地描述一个组件和附图所示的其他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些术语在与附图意指的含义一起使用时,旨在包括其他含义或装置操作。例如,如果附图中所示的装置被翻转,描述为在其他部件“下面”的任何部件,将被描述为在其他部件“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既可以包括向上方向,也可以包括向下方向。装置可旋转90度或旋转其他角度,描述位置关系的术语可进行相应解释。
下文将描述车门锁闩的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中,前后方向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纵向方向),上下方向表示车辆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
更具体地,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中,左侧表示车辆的下部,右侧表示车辆的上部。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E-锁闩)可包括致动器3000和推动器部件4000。致动器3000连接至对车门进行锁定或解锁的锁闩部件2000。推动器部件4000连接至致动器3000,通过在车门和车体之间形成距离而产生能抓持车门的空间。
锁闩部件2000可包括打开车门的开门构件和致动开门构件的驱动器。
驱动器可包括电机2610。
开门构件可包括锁闩2200、枢转构件2370、打开杆2350和打开板2300。锁闩2200可枢转地安装在锁闩部件2000上,枢转构件2370对锁闩2200进行锁定或解锁,打开杆2350使枢转构件2370旋转,打开板2300使打开杆2350旋转。
通过门杆连接器40、门钥匙连接器50或门外侧连接器60,可使打开板2300滑动。门杆连接器40可在车门内操作,门钥匙连接器50与车门锁芯的旋转有关联,门外侧连接器60与车门把手部分(其被设置成隐藏把手)的拉动有关联。
打开板2300也可直接通过门锁闩钥匙2630滑动。
锁闩部件2000可包括安全板2400和锁定构件2615,安全板2400和锁定构件2615可通过机械方式或电子方式防止锁闩部件2000出现故障。
锁定构件2615可由电机2610致动,可在打开杆2350的旋转被阻止的位置和打开杆2350旋转的位置之间运动。
安全板2400可通过门锁闩连接器30,在锁定构件2615的致动被阻止的位置和锁定构件2615被致动的位置之间运动。门锁闩连接器30与车门把手部分(其被设置为隐藏把手)的拉入和拉出有关联。
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可安装在插入板2700和连接器盖2800中,可沿插入板2700和连接器盖2800运动。这种情况下,门锁闩连接器30、门杆连接器40、门钥匙连接器50和门外侧连接器60的外侧可固定到连接器盖2800上,仅连接器30、40、50和60内部的线缆可沿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滑动。
下面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锁闩部件2000的配置。
壳体
如图2所示,锁闩部件壳体可包括第一壳体2110、第二壳体2130和第三壳体2150。第二壳体213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面,第三壳体215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面。
图3和图4详细图示了第一壳体2110。
密封构件2140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外周和第三壳体2150的前外周(边缘)之间,以防止驱动器因水受到损坏。
如图1所示,撞杆插入槽2105可形成在壳体的上部和前侧,其中连接至车体的撞杆2001插入撞杆插入槽2105中。可将撞杆插入槽2105形成为,使上部和前侧敞开、后侧封闭。
因此,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中的撞杆插入槽2105可形成为凹槽形状,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中的撞杆插入槽2105可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孔形状。
图15、图16和图18详细图示了撞杆2001。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110可形成为板形。
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表面处,可形成锁闩安装槽2111和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下面将描述的锁闩2200安装在锁闩安装槽2111中,枢转构件2370安装在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中。
第一壳体2110可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这便利于装置的制造。
可将锁闩安装槽2111形成为,使前侧敞开、后侧封闭,从而便利于各组件的组装。在组装期间,锁闩安装槽2111的前侧可由第二壳体2130覆盖。
锁闩安装槽2111的上部可与撞杆插入槽2105连通。
进一步地,弹簧插入槽2113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部处。
弹簧插入槽2113可设置在锁闩安装槽2111的后部中,可与锁闩安装槽2111连通。弹簧插入槽2113可形成为扇形,下面将描述的第一复位弹簧2250可插入弹簧插入槽2113中。因此,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另一端2253可与锁闩2200一起旋转。
锁闩凸台2114可形成在弹簧插入槽2113中而向前凸出。下面将描述的锁闩枢轴2230可安装在锁闩凸台2114上。
传感器传输构件插入部分2129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中,以与锁闩安装槽2111连通,第三传感器传输构件2911和第四传感器传输构件2912插入传感器传输构件插入部分2129中。传感器传输构件插入部分2129可设置在撞杆插入槽2105的下部中。传感器传输构件插入部分2129可向后敞开,并且可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凹槽。
第三传感器传输构件2911和第四传感器传输构件2912由于锁闩2200的旋转而被按压,并且可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上,可将捕获部分导槽2115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以与弹簧插入槽2113和锁闩安装槽2111连通。
捕获部分导槽2115可形成为弧形,环绕弹簧插入槽2113和锁闩安装槽2111的周缘。
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可设置在锁闩安装槽2111右侧。可将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形成为,使前侧敞开、后侧封闭,从而可便利于各组件的组装。在组装期间,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的前侧可由第二壳体2130覆盖。
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的左侧可与锁闩安装槽2111的右侧连通。
此外,弹簧插入槽2117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部处。
弹簧插入槽2117可设置在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的后部中,并且可与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连通。
弹簧插入槽2117的上部可形成为蛋形,弹簧插入槽2117的下部可形成为向左侧和下部凸出。
下面将描述的枢转构件弹簧2390可插入弹簧插入槽2117中,从而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第二弯曲部分2393可与枢转构件2370一起旋转。
枢转凸台2119可形成在弹簧插入槽2117中而向前凸出。下面将描述的枢轴2380可安装在枢转凸台2119上。
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右侧上。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可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细长的弧形,并且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可设置在弹簧插入槽2117的下部中,并且可与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连通。
缓冲构件2360插入其中的缓冲构件插入槽2123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中间和上部,从而与撞杆插入槽2105或锁闩安装槽2111连通。
位于第一壳体2110中间的缓冲构件插入槽2123可向前和向上敞开,并且该缓冲构件插入槽2123的上部可与撞杆插入槽2105连通。
位于第一壳体2110上部的缓冲构件插入槽2123可向前敞开,并且该缓冲构件插入槽2123的右侧部分可与锁闩安装槽2111连通。
位于第一壳体2110中间的缓冲构件2360,可防止撞杆2001插入撞杆插入槽2105中时,由于接触第一壳体2110而产生的冲击或噪声。
位于第一壳体2110上部的缓冲构件2360,可防止锁闩2200旋转而到达打开状态时,由于接触第一壳体2110而产生的冲击或噪声。
第二壳体2130的下部装配入其中的第二壳体装配槽2109b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中间部分下面而向后凹陷。
第二壳体2130可通过第二壳体装配槽2109b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上,使得第二壳体2130不会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
可将第一壳体2110的边缘形成为向后凸出,并且也可以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部处形成空间。
门锁闩连接器30安装在其中的门锁闩连接器装配部2128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边缘处而向后凸出。
门锁闩钥匙2630安装在其中的门锁闩钥匙安装槽2101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右下边缘处,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
可通过门锁闩钥匙安装槽2101在锁闩部件2000外部操作门锁闩钥匙2630。
电机2610安装在其中的电机安装部2112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右上侧上。凹槽可形成在电机安装部2112中间和右侧上,使得电机2610的轴可装配到凹槽中。
电机轴装配部2112a可形成在电机安装部2112的右侧上,使得电机2610的轴的端部可装配到电机轴装配部2112a上。
第一引导部2125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右侧上而向后凸出。第一引导部2125可设置在电机安装部2112的上部上。第一引导部2125的下表面可抵靠在安全板24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引导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
轴2106、第一打开杆引导部2107和第二打开杆引导部2108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右侧上而向后凸出。
轴2106可设置在电机安装部2112的左下侧上。
下面将描述的打开杆2350可装配到轴2106上。
第一打开杆引导部2107可设置在轴2106的左下侧,而第二打开杆引导部2108可设置在轴2106的右下侧。
第一打开杆引导部2107和第二打开杆引导部2108可设置在打开杆2350的旋转半径范围内,以使打开杆2350在绕轴2106旋转时能在预定范围内旋转。
连接器盖2800安装在其中的连接器盖安装部2126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左上侧上。
多个凸起可形成在连接器盖安装部2126上,从而可容易地将连接器盖2800插入。连接器盖安装部2126的右侧可被下面将描述的第二引导部2127的左侧阻挡,而连接器盖安装部2126的左侧可向后凸出。因此,连接器盖安装部2126可防止连接器盖280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下面将描述的扣紧连接器80安装在其中的扣紧连接器安装部2120可凸出地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左下侧上。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82被装配和固定在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扣紧连接器安装部2120的后部中。
第二引导部2127可凸出地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中央处。第二引导部2127可设置在连接器盖安装部2126的右侧。第二引导部2127可相应地形成为撞杆插入槽2105的形状。第二引导部2127可设置在电机轴装配部2112a的左侧。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紧急杆安装槽2103可形成在第二引导部2127上。紧急杆安装槽2103可与撞杆插入槽2105连通。
可联接至第三壳体2150的第三壳体装配部2104可凸出地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右表面和下表面上。
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中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可形成为凸台形状,并且向后凸出。螺栓可紧固到形成在第一紧固部分2121中的孔中,并且螺栓的前部可受到阻挡。第一紧固部分2121的后端可形成为向后凸出而高于第一壳体2110的边缘。在螺栓组装期间,螺纹可形成在第一紧固部分2121的内周面上。第一紧固部分2121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和右下侧上。
引导凸台2122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右上侧上而向后凸出。引导凸台2122可设置在第一引导部2125和第二引导部2127之间。
图5和图6详细图示了第二壳体2130。
第二壳体2130可形成为板形。
轴插入孔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作为铆钉被包含的锁闩枢轴2230插入该轴插入孔中。
在第二壳体2130中,第一凸起2135、第二凸起2136和第三凸起2137可形成在轴插入孔周围,并且从前向后凹陷。第一凸起2135、第二凸起2136和第三凸起2137可向后凸出,而不是朝向第二壳体2130的后表面的底部凸出。
第一凸起2135可接触下面将描述的枢转构件2370的前表面。因此,在组装期间,当枢转构件2370不在前后方向上运动时,第一凸起2135可最小化枢转构件2370和第二壳体2130之间的摩擦。第一凸起2135可形成为弧形。第一凸起2135可沿枢转构件2370的旋转方向弯曲。
第二凸起2136可形成在轴插入孔和撞杆插入槽2105周围,并且可接触锁闩2200的前表面。因此,在组装期间,当枢转构件2370不在前后方向上运动时,第二凸起2136可最小化锁闩2200和第二壳体2130之间的摩擦。
第三凸起2137可形成为圆形,并且设置在第二凸起2136的右侧。枢轴2380插入其中的铆钉插入孔可形成在第三凸起2137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第二壳体装配槽2109b中的第四凸起2132可在第二壳体2130的下部处形成为弧形而向后凸出。
多个门安装部分2124和2134可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表面处和第二壳体2130处,使得锁闩部件2000可被拴紧和紧固到车门上。门安装部分2124和2134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上侧和左下侧处、第二壳体2130中央的上下部处、和撞杆插入槽2105的右侧处。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处的门安装部分2124可形成为向后凹陷的凹槽形状,而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处的门安装部分2134可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孔形状。
进一步地,安装凸台2134a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的后表面处而向后凸起。安装凸台2134a可插入第一壳体2110的门安装部分2124中。可将安装凸台2134a形成为环绕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处的门安装部分2134。螺纹可形成在安装凸台2134a的内壁上。
因此,锁闩部件2000可容易地和牢固地安装在车门中。
对应于撞杆插入槽2105的切口部分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中,使得撞杆插入槽2105的前侧敞开。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推动器安装槽2131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的左侧上。
多个推动器联接部分2138和2139可形成在推动器安装槽2131的上部和下部上,使得推动器部件4000可被拴紧和紧固到第二壳体2130上。
图7和8详细图示了第三壳体2150。
第三壳体2150可形成为板形,其边缘向前侧凸出,使得在前表面处形成空间。第三壳体2150的该空间可向前敞开。
第三壳体2150可覆盖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该后表面是与锁闩2200安装在其上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即,第二壳体2130可联接至第一壳体2110的前表面,而第三壳体2150可联接至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
第三壳体2150可被拴紧和紧固到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上。
用于拴紧和紧固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第二紧固部分2155可分别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处和第三壳体2150处。
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处的第二紧固部分2155可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通孔形状。第二紧固部分2155可被设置成与第一紧固部分2121对应,并且可与第一紧固部分2121组装在一起。
第五凸起2153a可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中央而向前凸出。
第五凸起2153a可形成为沿扣紧杆2530的旋转方向弯曲。锁闩枢轴插入槽2152可形成在第五凸起2153a的旋转中心处,并且可从前向后凹陷。
锁闩枢轴2230的后部可插入锁闩枢轴插入槽2152中。
杆引导部2153b可设置在第五凸起2153a下面的左侧和右侧处。杆引导部2153b可从前向后凹陷。
连接器安装部2153c可安装在杆引导部2153b的左侧上。
扣紧杆2530的捕获构件装配部2531和打开板2300的下部可插入杆引导部2153b中,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82可安装在连接器安装部2153c中。
连接器盖安装槽2156可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上部处。连接器盖安装槽2156可向前敞开。
连接器盖支撑部2157可凸起地形成在连接器盖安装槽2156的上部和下部处。由于连接器盖支撑部2157的缘故,当在连接器盖安装槽2156中安装或致动连接器盖2800时,可将摩擦最小化,从而可改善产品性能。
形成在下部处的连接器盖支撑部2157可固定连接器盖2800,防止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偏离,并且引导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因为连接器盖安装槽2156的后部被阻挡,因此可防止连接器盖2800移动到后部。
第一壳体2110的轴2106插入其中的第一壳体插入槽2158可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中央而向后凹陷。
向前和在左右方向上敞开的连接器贯通槽2159a和2159b可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左上侧和左下侧处。
门杆连接器40、门钥匙连接器50和门外侧连接器60可安装在形成在上部处的连接器贯通槽2159a中。位于上部处的连接器贯通槽2159a可与连接器盖安装槽2156连通。
扣紧连接器80可安装在形成在下部处的连接器贯通槽2159b中。位于下部处的连接器贯通槽2159b可与杆引导部分2153b连通。
导线连接器2154a可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后部的上部处而向后凸出。导线连接器2154a可形成为矩形,其圆形边缘整体上是中空的。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导线贯通槽2154b可形成在导线连接器2154a的中央。导线可通过导线贯通槽2154b从外部连接至第三壳体2150的内部。
可装配到第一壳体2110的第三壳体装配部2104中的第一壳体装配部2151a可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左右表面和下表面处。第一壳体装配部2151a可形成为环形。因而,第一壳体装配部2151a和第三壳体装配部2104可彼此装配和联接。第一壳体2110和第三壳体2150在没有螺栓拴紧的情况,可容易地彼此紧固。
因而,可更牢固地组装第一壳体2110和第三壳体2150。
肋条可以以格子形状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后表面处。因而,可提高第三壳体2150的刚性和耐久性。
锁闩
图9详细图示了锁闩2200。
锁闩2200可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中,并且设置在锁闩安装槽2111内部。
锁闩2200可通过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第二壳体2130和第三壳体2150中的锁闩枢轴2230、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中。
锁闩2200可形成为板形。
锁闩枢轴2230插入其中的锁闩槽2209可形成在锁闩2200的中央而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锁定槽2201可形成在锁闩2200的外周面上。
锁定槽2201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而锁定槽2201的右上侧可敞开。
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2371被捕获在其中的第二锁定捕获部2201a可形成在锁定槽2201的右侧上。
撞杆2001被捕获在其中的撞杆捕获凸起2204可形成在锁闩2200处。
撞杆捕获凸起2204的右表面可形成为弯曲,使得中央部分向右凸出。锁定槽2201可位于中央部分下面。
因此,撞杆2001可沿撞杆捕获凸起2204的斜面顺畅地插入锁定槽2201中。当撞杆2001插入锁定槽2201中时,撞杆2001由于撞杆捕获凸起2204的凸出而难以从前侧出来。
辅助锁定槽2202可形成在锁闩2200中的锁定槽2201右侧处。
辅助锁定槽2202可形成在第一锁定捕获部分2202a和第二锁定捕获部分2201a之间,而锁定部分2371被捕获在第二锁定捕获部分2201a中。
辅助锁定槽2202可形成为类似于锁定槽2201的形状,但其深度比锁定槽2201更狭小。即,辅助锁定槽2202和锁闩2200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要大于锁定槽2201和锁闩2200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锁定槽2201和辅助锁定槽2202可沿周缘方向相互间隔开。
当关闭车门时,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可首先插入辅助锁定槽2202中,然后插入锁定槽2201中。
弹簧装配部分2207可形成在锁闩2200的下部外周面处。
弹簧装配部分2207可形成为凸起形状,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另一端2253可被捕获在弹簧装配部分2207中,并且可与锁闩2200一起旋转。
凸起2208可形成在锁闩2200的左外周面上而向外凸出。
凸起2208可设置在捕获部分导槽2115的前面。
将在下面进行描述的扣紧杆2530的锁闩捕获部分2532可装配到凸起2208的下部上,而锁闩2200可通过锁闩捕获部分2532旋转。
可沿锁闩2200在车门关闭时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锁定槽2201、辅助锁定槽2202、弹簧装配部分2207和凸起2208。
锁闩2200可由弹性盖2210包围。
弹性盖2210可通过嵌件注塑覆盖锁闩2200的外表面。弹性盖2210可由例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可吸收施加给锁闩2200的冲击,防止噪声。
除了第一锁定捕获部2202a的一部分、第二锁定捕获部2201a的一部分、和接触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部分之外,弹性盖2210可包围锁闩2200的剩余部分。
锁闩枢轴2230插入其中的弹性盖凹槽2211可形成在弹性盖2210中央而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在径向方向上凹陷的多个辅助槽可形成在弹性盖凹槽2211周围。
因此,使弹性盖2210枢转时在弹性盖2210和锁闩枢轴223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减小。此外,因为润滑剂(润滑油)可长时间容纳在弹性盖凹槽2211的辅助槽中,因此可改善性能。
狭缝2212可形成在弹性盖2210中。狭缝2212可分别形成在抵靠在缓冲构件2360(其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上部上)上的部分和抵靠在撞杆2001上的部分中。狭缝2212可减小当锁闩2200抵靠在其他构件上时产生的冲击。
可对第一复位弹簧2250进行设置,使得锁闩2200一旦解锁就可自动返回。
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一端2252和另一端2253可形成为对应于组装形状。一端2252可向左侧延伸,另一端2253可以成直角向前弯曲。
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一端2252可被捕获在第一壳体2110的弹簧插入槽2113的上部中,盘绕部分可插入锁闩凸台2114和锁闩枢轴2230中,而另一端2253可被捕获在锁闩2200的弹簧装配部分2207的左侧中。
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一端2252和另一端2253进一步改善组装。
当锁闩2200旋转时,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另一端2253可与锁闩2200一起旋转。
捕获板2231可形成在插入到锁闩2200中的锁闩枢轴2230和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中间。
锁闩2200可插到捕获板2231的前部,第一复位弹簧2250可插到捕获板2231的后部。因此,当锁闩2200旋转时,可防止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前表面和锁闩2200的后表面之间的摩擦。
第一壳体2110和扣紧杆2530可插入第一复位弹簧2250的后部中。
锁闩枢轴2230的前端和后端的直径可小于锁闩枢轴2230的其他端的直径。锁闩枢轴2230的前端可组装到第二壳体2130上,而锁闩枢轴2230的后端可组装到下面将描述的加强板2340上。
即,从锁闩枢轴2230的前部开始,第二壳体2130、锁闩2200、第一复位弹簧2250、第一壳体2110、扣紧杆2530和加强板2340按照所列举顺序安装在锁闩枢轴2230上。
<枢转构件>
图10详细图示了枢转构件2370。枢转构件2370可称之为棘爪。
枢转构件2370可与打开杆2350相关联。
枢转构件2370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面,可通过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枢轴2380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壳体2130中。
枢转构件2370可包括锁定部2371和捕获凸起2373。
锁定部2371可形成为向枢转构件2370的左侧凸出。
锁定部2371可用于限制(锁定)锁闩2200的位置并保持车门的关闭状态。
锁闩插入槽2372可形成在锁定部2371的下部上,当车门关闭时,锁闩2200的第二锁定捕获部2201a和第一锁定捕获部2202a插入锁闩插入槽2372中。锁闩插入槽2372可向下敞开,并且可设置在锁定部2371和捕获凸起2373之间。由于锁闩插入槽2372的缘故,可稳定保持锁闩2200在车门关闭时锁定到枢转构件2370上的状态。
捕获凸起2373可形成在锁定部2371的下表面的右侧上而向下凸出。
打开杆2350的枢转构件捕获部2351可插入捕获凸起2373的左侧中。即,捕获凸起2373可用于根据打开杆2350的旋转使枢转构件2370枢转。
枢转构件2370可因为与打开杆2350的旋转和运动相关联而旋转。
如上述锁闩2200中那样,枢转构件2370也可设置有弹性盖2375。弹性盖2375可由例如橡胶等材料制成,可吸收施加给枢转构件2370的冲击并且防止噪声。弹性盖2375可形成为包围枢转构件2370中除了锁定部2371之外的剩余部分。
枢轴2380插入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枢转构件2370的弹性盖2375的上部上,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而辅助槽可形成在该凹槽中,在径向方向上凹陷。因此,使弹性盖2375枢转时产生在弹性盖2375和枢轴2380之间的摩擦力可减小。此外,因为润滑剂(润滑油)可长时间容纳在辅助槽中,因此可改善性能。
被插入到第一壳体2110的弹簧插入槽2117中的盖凸起2376可形成在弹性盖2375的后部中。
由于盖凸起2376的缘故,弹性盖2375和枢转构件2370向左侧运动的程度不超过弹簧插入槽2117。
可安装枢轴2380,以穿过枢转构件2370和弹性盖2375的上部。
捕获板2381可形成在枢轴的中间。
枢转构件2370可插到捕获板2381的前部,而枢转构件弹簧2390可插到捕获板2381的后部。因此,当枢转构件2370旋转时,可防止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前表面和枢转构件2370的后表面之间的摩擦。
第一壳体2110可插入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后部中。
枢轴2380的前端的直径可小于枢轴2380的其他端的直径。枢轴2380的前端可组装到第二壳体2130上,而枢轴2380的后端可组装到加强板2340上。
即,从枢轴2380的前部开始,第二壳体2130、枢转构件2370、枢转构件弹簧2390、第一壳体2110和加强板2340可按照所列举顺序安装在枢轴2380上。
枢转构件2370可绕枢轴2380顺时针或逆时针枢转。
可设置用于使枢转构件2370返回的枢转构件弹簧2390。
以与第一复位弹簧2250相同的方式,枢转构件弹簧2390可设置为螺旋弹簧,并且可包括第一弯曲部分2392和第二弯曲部分2393,它们在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两端处对应于组装形状弯曲。第一弯曲部分2392和第二弯曲部分2393可以成直角向前弯曲。
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第一弯曲部分2392可被捕获在第一壳体2110的弹簧插入槽2117的上部中,而第二弯曲部分2393可被捕获在弹簧装配部分2374中并连接到其上,其中弹簧装配部分2374形成在枢转构件2370的右侧处。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盘绕部分可装配到枢转凸台2119和枢轴2380上。
弹簧装配部分2374可形成为凹槽或孔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弹簧装配部分2374可形成为凹槽形状。
当枢转构件弹簧2390将力施加给枢转构件2370、推动枢转构件2370、然后逆时针释放枢转构件2370时,枢转构件弹簧2390可通过将弹性力施加给枢转构件2370并使枢转构件2370顺时针旋转,而将枢转构件2370返回至其初始位置。
<打开杆>
图10详细图示了打开杆2350。
打开杆2350可旋转地安装在轴2106上,而轴2106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上。即,打开杆2350可安装在与第一壳体2110安装有锁闩2200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打开杆2350可形成为板形。
相对于形成有孔(轴2106装配到其中)的部分,打开杆2350可包括下部和上部。下部向前弯曲,形成为阶梯形状;上部向后弯曲,形成为阶梯形状。
抵靠在枢转构件2370的捕获凸起2373的左侧上的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可形成在打开杆2350的前表面上而向前凸出。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可通过第一壳体2110的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暴露于第一壳体2110的前部中。
加强部分2352可形成在打开杆2350的上部上,以连接阶梯形的水平部分和阶梯形的垂直部分。因此,可提高打开杆2350的上部的刚性。
被捕获在锁定构件2615中的打开捕获部分2353可形成在打开杆2350的上部上。因此,当锁定构件2615旋转时,打开杆2350也可相应地旋转。
插入打开板2300中的打开捕获凸起2354可形成在打开捕获部分2353的后表面上而向后凸出。因此,当打开板2300滑动时,打开杆2350也可相应地旋转。
<杆>
图11和12详细图示了扣紧连接器80和扣紧杆2350。
扣紧连接器80可具有由导线等线构件形成的线缆83。扣紧连接器80的外周面可由保护管包围。
外周上具有凹槽的捕获凸起固定部82可形成在保护管的一侧上,可装配到第一壳体2110的扣紧连接器安装部2120上,并且可被支撑和固定到第三壳体2150的连接器安装部2153c上。捕获凸起81可形成在线缆83的一端处,并且被装配到下面将描述的扣紧杆2530上。
以与保护管一侧相同的方式,外周上具有凹槽的捕获凸起固定部86可形成在保护管的另一侧上,并且被装配到下面将描述的致动器3000的前侧上。捕获凸起84可形成在线缆83的另一端处,并且被装配到下面将描述的扣紧拉动构件3430上。
因此,当扣紧连接器80运动时,保护管不运动,仅线缆运动。
扣紧连接器80可将致动器3000的驱动力传递给扣紧杆2530。
致动器3000相对于锁闩部件2000的相对位置可通过扣紧连接器80自由设置。
扣紧杆2530可整体形成为扇形并且被装配到锁闩枢轴2230上,而扣紧杆2530的后部可被加强板2340阻挡。扣紧杆2530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和第三壳体2150之间。
扣紧杆2530可包括捕获构件装配部2531、锁闩捕获部2532和杆凸起2534。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81装配到捕获构件装配部2531上,锁闩2200的凸起2208被捕获在锁闩捕获部2532中,而杆凸起2534抵靠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上。
捕获构件装配部2531可形成在扣紧杆2530的右侧上而向后凸出。可将捕获构件装配部2531形成为使得后部、上部和左侧敞开。
捕获凸起81可通过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的上部而插入,并且可安装成使得扣紧连接器80的线缆布置在左侧上。
锁闩捕获部2532可形成在扣紧杆1530的左侧上而向前凸出。锁闩捕获部2532可沿扣紧杆2530的外周形状弯曲。
锁闩捕获部2532可与致动器3000相关联,而扣紧行程可由致动器3000控制。
杆凸起2534可形成为弧形板,并且可最小化扣紧杆2530和第一壳体2110之间的摩擦。
锁闩枢轴2230装配到其中的插入孔2535可形成在扣紧杆2530的上部上,扣紧杆2530可绕插入孔2535旋转。插入孔2535的中心可设置在与锁闩2200的锁闩槽2209相同的线上。
如图14所示,下面将描述的加强板2340装配到其中的加强板安装槽2533可形成在扣紧杆2530的后表面的上部上而向前凹陷。
<加强板>
图13和14详细图示了加强板2340。
加强板2340可形成为板形。
加强板2340可包括与锁闩枢轴2230联接的锁闩枢轴连接器2341、和与枢轴2380联接的枢轴连接器2343。
枢轴连接器2343可弯曲并连接至锁闩枢轴连接器2341的右前侧。
锁闩枢轴2230插入其中的锁闩枢轴连接槽2342可形成在锁闩枢轴连接器2341的左侧上而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枢轴2380插入其中的枢轴连接槽2344可形成在枢轴连接器2343的右侧上,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由于加强板2340的缘故,可以以预定距离稳定支撑锁闩枢轴2230和枢轴2380的后部。
<致动器>
下面将参照图20和21详细描述致动器3000的配置。
致动器3000可包括致动器驱动器、拉动构件、推动器连接器70和扣紧连接器80。致动器驱动器安装在致动器3000内部,拉动构件通过致动器驱动器执行滑动运动,推动器连接器70和扣紧连接器80被拉动构件拉动。
推动器连接器70可以与扣紧连接器80相同的方式形成。
形成在推动器70的一侧上的捕获凸起71可装配到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部件4000的滑动构件4300上,而捕获凸起固定部72可安装在推动器部件4000的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和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中。
形成在推动器连接器70的另一侧上的捕获凸起74可装配到致动器3000的后侧上,而捕获凸起固定部76可装配到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上。
因此,当推动器连接器70运动时,保护管不运动,仅线缆运动。
推动器连接器70可将致动器3000的驱动力传递给滑动构件4300。
致动器驱动器可安装在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和第二致动器壳体3200之间。
图22详细图示了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
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可包括上板、和从上板向下凸出的外周部分。
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可包括后部3110、前部3120和中央部分3130。后部3110和前部312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中央部分3130在后部3110和前部3120之间向左侧方向凸出。即,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可形成为T形。
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111可形成在后部3110上,使得下部敞开,而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111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可插入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111中,并且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112可形成在后部3110后面,使得下部敞开,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112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112可与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111连通。
推动器连接器固定板3113和线缆安装板3114可形成在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111的后部中。相较于线缆安装板3114,推动器连接器固定板3113可形成在更后侧一些。
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76可固定到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推动器连接器固定板3113上,使得下部敞开,并且该凹槽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推动器连接器70的线缆73可安装在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线缆安装板3114上,使得下部敞开,而该凹槽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121可形成在前部3120上,使得下部敞开,并且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121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面将描述的扣紧拉动构件3430可插入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121中,并且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122可形成在前部3120的前面,使得下部敞开,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122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122可与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121连通。
扣紧连接器固定板3123和线缆安装板3124可形成在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121的前部处。相较于线缆安装板3124,扣紧连接器固定板3123形成在更前侧一些。
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86可固定到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扣紧连接器固定板3123上,使得下部敞开,而该凹槽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扣紧连接器80的线缆83可安装在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线缆安装板3124上,使得下部敞开,而该凹槽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第二齿轮安装槽3131可形成在中央部分3130的右侧上,使得下部敞开。第二齿轮安装槽3131可与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111和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121连通。
电机安装槽3132可形成在中央部分3130的左侧上,使得下部敞开。电机安装槽3132可与第二齿轮安装槽3131连通。
图23详细图示了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
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可包括下板、和从下板向上凸出的外周部分。
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可包括后部3210、前部3220、和中央部分3230。后部3210和前部322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中央部分3230在后部3210和前部3220之间向左侧方向凸出。即,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可形成为T形。
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可形成在后部3210上,使得上部敞开,而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可插入推动器拉动导槽3211中,并且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板3211a可形成在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的左右侧上而向上凸出。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板3211a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板3211a可接触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引导构件3442,并且可引导引导构件344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212可形成在后部3210后面,使得上部敞开,并且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212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212可与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连通。
第二传感器安装板3213和推动器连接器固定板3214可形成在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的后部中。相较于第二传感器安装板3212,推动器连接器固定板3214可形成在更后侧一些。
第二传感器3002可安装在其上的凹槽可形成在第二传感器安装板3213上,使得上部敞开,并且该凹槽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分76可固定到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推动器连接器固定板3214上,使得上部敞开,并且该凹槽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可对第二传感器3002进行安装,使得其从前向后受压。
第一传感器安装板3215可形成在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的左侧上。
第一传感器安装板3215可形成为U形,使得可安装第一传感器3001。
可对第一传感器3001进行安装,使得其从前向后受压。
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221可形成在前部3220上,使得上部敞开,并且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221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面将描述的扣紧拉动构件3430可插入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221中,并且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扣紧拉动构件导板3221a可形成在紧固拉动构件导槽3221的左侧和右侧上而向上凸出。扣紧拉动构件导板3221a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扣紧拉动构件导板3221a可接触扣紧拉动构件3430(下面将对其进行描述)的引导构件3435,并且引导引导构件3435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212可形成在前部3220的前面,使得上部敞开,并且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212在前后方向上可被穿透。
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222可与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221连通。
第三传感器安装板3223和扣紧连接器固定板3224可形成在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221的前部处。相较于第三传感器安装板3223,扣紧连接器固定板3224可形成在更前侧一些。
第三传感器3003可安装在其上的凹槽可形成在第三传感器安装板3223上,使得上部敞开,并且该凹槽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86可固定到其中的凹槽可形成在扣紧连接器固定板3224上,使得上部敞开,并且该凹槽在前后方向上可被穿透。
可对第三传感器3003进行安装,使得其从前向后受压。
第一齿轮安装槽3231可形成在中央部分3230的右侧上,使得上部敞开。第一齿轮安装槽3231可与推动器拉动构件导槽3211和扣紧拉动构件导槽3221连通。
电机安装槽3232可形成在中央部分3230的左侧上,使得上部敞开。电机安装槽3232可与第一齿轮安装槽3231连通。
供电单元3233可形成在中央部分3230的前侧处,通过连接至供电单元3233的导线将电力供应给驱动电机3410、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传感器3001,3002和3003。
螺旋联接部分3101和3201可凸出地形成在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和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的后部3110和3220以及前部3120和3220的外表面的左右侧上。螺旋联接部分3101和3201可以具有凹槽,两个螺旋联接部分3101和3201可在该凹槽中螺旋联接。
联接环3102可形成在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的中央部分3130的外表面的左右侧上,而联接凸起3202可形成在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的中央部分3230的外表面的左右侧上。联接环3102可具有联接凸起3202可插入其中的凹槽。
因此,可牢固地固定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和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
密封构件支撑板3103可凸出地形成在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的外周部分下侧上。密封构件支撑板3103内侧可与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的外周部分间隔开。
密封构件安装槽3203可形成在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的外周部分的上侧上,使得上部敞开。密封构件3300和密封构件支撑板3103可插入密封构件安装槽3203中。
因此,可防止外来物质被引入致动器3000中。
密封构件3300可由橡胶材料制成。
密封构件端部3301可形成在密封构件3300的前部和后部处而向上凸出。
密封构件端部3301可分别固定到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分76、和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分86上,其中,推动器连接器70和扣紧连接器80安装在第一致动器外壳3100和第二致动器外壳3200中。由于密封构件端部3301的缘故,可防止外来物质通过推动器连接器贯通槽3112和3212、以及扣紧连接器贯通槽3122和3222被引入致动器3000中。
将参照图24详细描述致动器驱动器。
致动器驱动器可包括驱动电机3410、第一齿轮3412和第二齿轮3420。第一齿轮3412安装在驱动电机3410的电机轴3411上,并且与驱动电机3410相关联。第二齿轮3420与第一齿轮3412啮合,与第一齿轮3412相关联。
拉动构件可包括扣紧拉动构件3430和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扣紧拉动构件3430与第二齿轮3420啮合,并且与第二齿轮3420相关联。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联接至扣紧拉动构件3430,与扣紧拉动构件3430相关联。
电机轴3411可形成在左右方向上。
可将第一齿轮3412设置成蜗轮。
第二齿轮3420可包括第二齿轮轴3421、斜齿轮3422和阴螺纹3423。斜齿轮3422形成在第二齿轮轴3421的外表面上,并且与第一齿轮3412啮合。阴螺纹3423形成在第二齿轮轴3421内侧。
第二齿轮轴3421可形成在左右方向上。
扣紧拉动构件3430可包括丝杠3431、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部3432和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丝杠3431与第二齿轮3420的阴螺纹3423啮合,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部3432形成在丝杠3431的后部中,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形成在丝杠3431的前部处。
丝杠3431、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部3432和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可形成在左右方向上。
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部3432可形成为圆柱形。
在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部3432的外表面的下侧上,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凹槽3433可沿外表面外周形成。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凹槽3433的直径小于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部3432的直径,因此,推动器拉动构件联接凹槽3433可装配到将在下面描述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扣紧拉动构件联接凹槽3444上。
扣紧连接器安装部分3434可整体形成为圆柱形。
可将引导构件3435形成为向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的左右侧凸出。可将引导构件3435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
可将第三传感器压板3436形成为向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的下侧凸出。第三传感器压板3436可形成在与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的前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使得第三传感器3003可受压。
可将扣紧连接器安装槽3437形成为使得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的上侧敞开。线缆安装槽3438可形成在扣紧连接器安装部3434的前部处,使得上侧敞开,并且线缆安装槽3438在左右方向上被穿透。
线缆安装槽3438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小于扣紧连接器安装槽3437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因此,安装在线缆安装槽3438中的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84不会从前部出来。
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可包括整体形成为圆柱形的推动器拉动构件轴3441。
可将引导构件3442形成为向推动器拉动构件轴3441的左右侧凸出。可将引导构件3442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
可将传感器按压部3443形成为向推动器拉动构件轴3441的下侧凸出。图26详细图示了传感器按压部3443的形状。传感器按压部3443可整体形成为矩形。传感器按压部3443的一部分可向左凸出。因此,传感器按压部3443的后侧可按压第二传感器3002,而传感器按压部3443的凸出的左侧可按压第一传感器3001。
传感器按压部3443可形成在与推动器拉动构件轴3441的后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使得它可按压第一传感器3001和第二传感器3002。
可将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3445形成为使得推动器拉动构件轴3441的上侧敞开。线缆安装槽3446可形成在推动器拉动构件轴3441的后部中,使得上侧敞开,并且线缆安装槽3446在左右方向上被穿透。
线缆安装槽344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344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因此,安装在线缆安装槽3446中的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74捕获不会从后部出来。
<推动器部件>
下面将参照图31至33详细描述推动器部件4000的配置。
推动器部件4000可包括滑动构件4300、旋转杆4500和推动器4400。滑动构件4300与推动器联接器70相关联,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旋转杆4500通过滑动构件4300的滑动而旋转。推动器4400通过旋转杆4500的旋转而滑动,并且在车门打开的方向上推动车门。
滑动构件4300、旋转杆4500和推动器4400可设置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和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之间。
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可包括前部和外周部分,而外周部分环绕前部形成,并且向后凸出。即,可将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形成为使得后部敞开。
凸起4102b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前表面上而向外凸出。凸起4102b可包括上凸起、下凸起、左凸起和加强凸起。上凸起和下凸起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左凸起连接上凸起和下凸起的左端。加强凸起以X形状连接上凸起和下凸起。
凸起4102b可插入第二壳体2130的推动器安装槽2131中,而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不会在向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运动。
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侧上,而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右侧可被第一壳体2110阻挡。因此,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不会向右运动。
推动器引导部4104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右上侧上而向后凸出。推动器引导部4104可形成为长方体形状。推动器引导部4104可与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外周部分的右表面间隔开。
因此,推动器插入槽4101可形成在推动器引导部4104的右表面和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外周部分的右表面之间,使得后部敞开,并且推动器插入槽4101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
复位弹簧支撑部4105可形成在推动器引导部4104的左侧而向后凸出。复位弹簧支撑部分4105可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复位弹簧支撑部4105可与推动器引导部4104的左侧间隔开。
因此,下面将描述的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的第一端4511可悬挂在复位弹簧支撑部4105的右表面上。
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左侧上,使得后部敞开。滑动构件4300可安装在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中,并且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4106b可形成在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的下部上。可将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4106b形成为使得下部敞开,并且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4106b可与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连通。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固定部72可固定到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4106b中。
阻挡肋可形成在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的右侧上。旋转杆插入槽4107可形成在阻挡肋上,在左右方向上被穿透。旋转杆插入槽4107可与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连通。
旋转杆4500的一部分可通过旋转杆插入槽4107设置在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内,并且可安装在滑动构件4300上。
可将旋转杆转轴4108形成为向前凸出,比旋转杆插入槽4107位于更右侧一些。
如图36所示,第一引导凸起4109a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右侧上而向后凸出。第一引导凸起4109a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与推动器插入槽4101相同的线上。
如图34所示,第二引导凸起4109b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左侧上而向后凸出。第二引导凸起4109b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滑动构件插入槽4106a内。
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可包括后板和外周部分,外周部分环绕后板形成并且向前凸出。
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的外周部分可包围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外周部分。
向前敞开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的推动器插入槽4201可形成在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的右上侧上。
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的推动器插入槽4201可与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推动器插入槽4101连通。
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可包括转轴固定槽4204,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旋转杆转轴4108可插入转轴固定槽4204中。转轴固定槽4204可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推动器连接器插入槽4205可形成在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的左下侧上,使得前部敞开,并且推动器联接器插入槽4205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
多个联接凸起4102a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外周部分上而向外凸出。
多个联接环4202可形成在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的外周部分上而向外凸出。联接凸起4102a可插入联接环4202中,从而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和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可相互钩联。
多个螺旋联接槽4103可形成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上部和下部上而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
多个螺旋联接凸台4203可形成在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的上部和下部上而向前凸出。螺旋联接凸台4203可设置在能与螺旋联接槽4103螺旋联接的位置处。
因此,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和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可相互牢固地联接。
滑动构件4300可整体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长方体形状。
螺旋联接凸台插入槽4301可形成在滑动构件4300的上部上,并且与形成在第二推动器外壳4200左上侧上的螺旋联接凸台4203接合。因此,滑动构件4300向上部滑动的程度不超过螺旋联接凸台4203。
其后部和左右方向敞开的内空间可形成在滑动构件4300的上部和下部之间。
第一旋转杆插入凸起4303可形成在内空间中而向后凸出。即,旋转杆4500的一部分可插入内空间,并且旋转杆4500可联接至第一旋转杆插入凸起4303。
旋转杆捕获板4302可形成在滑动构件4300的上部上。
旋转杆捕获板4302可在滑动构件4300的内空间的方向上凸出。
推动器连接器70从后向前安装在其中的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4304可形成在滑动构件4300的下部上。
导槽4305可形成在滑动构件4300的前部处,使得前部敞开,并且导槽4305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
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第二引导凸起4109b可插入导槽4305中,而滑动构件4300可沿第二引导凸起4109b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推动器4400可形成为如下形式:形成在上部的长方体和形成在下部上的长方体相组合。
形成在推动器4400上部上的长方体的水平和垂直长度可小于形成在推动器4400下部上的长方体的水平和垂直长度。
形成在推动器4400上部上的长方体可由推动器盖4450覆盖。
推动器盖4450可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推动器盖4450的水平和垂直长度可类似于或等于形成在推动器4400下部上的长方体的水平和垂直长度。
盖联接凸起4405可形成在长方体(其形成在推动器4400的上部上)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而向外凸出。
在左右方向上被穿透的盖联接槽4453可形成在推动器盖445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并且可与盖联接凸起4405联接。
安装槽4401可形成在推动器4400中,使得安装槽4401向前敞开,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
开门按钮4402和开门传感器4403可安装在安装槽4401上。
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的开门按钮凸起槽4451可形成在推动器盖4450的上部中,而开门按钮4402可被安装成凸出至推动器盖4450的上部。当推动器4400在推动器盖4450的上部上滑动时,推动器盖4450可推动车体,并且车门就可在其打开的方向上运动。
开门传感器4403可设置在开门按钮4402的下部处,并且在打开车门的同时向下按压开门按钮4402的情况下,开门传感器4403被按压。因此,开门传感器4403可通过开门按钮4402检测出车门已被打开。
安装槽4401的下部可与导槽4452连通,可将导槽4452形成为使得前部向推动器盖4450的前表面敞开,并且导槽4452在上下方向上被穿透。
第一推动器盖4100的第一引导凸起4109a可装配到安装槽4401的下部和导槽4452中,并且推动器4400和推动器盖4450可在上下方向上沿第一引导凸起4109a滑动。
推动器4400的下部可具有内空间,使得后部、左右方向和下部敞开。
第二旋转杆插入凸起4404可形成在上述内空间中而向后凸出。
旋转杆4500的一部分可插入上述内空间,并且联接至第二旋转杆插入凸起4404。
旋转杆4500可形成为杆形。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枢轴安装槽4501可形成在旋转杆4500的中央,并且可被装配到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旋转杆转轴4108上。
凸台可形成在枢轴安装槽4501的前面。凸台可延伸而足以接触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后表面。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可安装在凸台中。
可将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设置为螺旋弹簧。
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的第一端4511可支撑在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复位弹簧支撑部分4105的右侧处,而第二端4512可朝旋转杆4500弯曲并且可悬挂在旋转杆4500的上表面上。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第一凸起插入槽4502可形成在旋转杆4500的右侧上,并且可装配到推动器4400的第二旋转杆插入凸起4404上。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第二凸起插入槽4503可形成在旋转杆4500的左侧上,并且可装配到滑动构件4300的第一旋转杆插入凸起4303上。
分离板4504可形成在旋转杆4500处而向前凸出。分离板4504可被延伸而足以接触第一推动器外壳4100的后表面。
基于旋转杆4500的中心,枢轴安装槽4501可设置在中心的左侧,并且分离板4504可设置在中心的右侧。
旋转杆4500由于分离板4504和形成在枢轴安装槽4501前面的凸台而不会向前运动。
<扣紧驱动方法>
下面将参照图15至19描述锁闩部件2000中的扣紧驱动方法。
如图15所示,撞杆2001处于锁闩部件2000外侧的状态称之为初始状态。这种情况下,锁闩2200不会通过撞杆2001旋转,而第三传感器传输构件2911和第四传感器传输构件2912不会被锁闩2200按压。
如图16和图17所示,当撞杆2001通过撞杆插入槽2105插入锁闩2200的锁定槽2201中时,锁闩2200可顺时针旋转。
在锁闩2200的第一锁定捕获部分2202a被捕获在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中的同时车门关闭的情况下,仅第四传感器传输构件2912被锁闩2200按压。
当第四传感器传输构件2912被按压,第三传感器传输构件2911不被按压时,控制器可识别出这是车门未完全关闭的状态,并且可通过使用致动器3000拉动扣紧连接器80,以执行扣紧功能。
因此,如图18和图19所示,扣紧杆2530可通过扣紧连接器80顺时针旋转。
当扣紧杆2530顺时针旋转时,扣紧杆2530的锁闩捕获部2532可使锁闩2200顺时针旋转,而锁闩2200的第二锁定捕获部2201a可被捕获在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2371中。这种情况下,第三传感器传输构件2911和第四传感器传输构件2912可被锁闩2200按压,控制器可识别出这是车门完全关闭的状态,并且可使紧固连接器80返回至其初始状态。
下面将参照图25至图28描述致动器3000中的扣紧驱动方法。
如图25和图26所示,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74和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81都不被拉动的状态被称为初始状态。
这种情况下,第一传感器3001可通过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传感器按压部保持在被按压状态。
当通过控制器执行扣紧功能时,驱动电机3410可旋转。当驱动电机3410旋转时,第一齿轮3412可沿驱动电机3410旋转。进一步地,当第一齿轮3412旋转时,与第一齿轮3412啮合的第二齿轮3420可旋转。
如图27和图28所示,当第二齿轮3420旋转时,与第二齿轮3420啮合的丝杠3431可向后滑动。
因此,设置有丝杠3431的扣紧拉动构件3430可向后滑动,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84可被向后拉动。
随着扣紧拉动构件3430向后滑动,与扣紧拉动构件3430联接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也可向后滑动。
因此,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传感器按压部3443可偏离第一传感器3001,并且可按压第二传感器3002。
当按压第二传感器3002时,驱动电机3410可停止工作。
因为安装在致动器3000中的捕获凸起84和安装在扣紧杆2530中的捕获凸起81可通过线缆83相互连接,因此,安装在扣紧杆2530中的捕获凸起81也可朝致动器3000被拉动,并使扣紧杆2530旋转。
这种情况下,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3445可在前后方向上充分延伸,使得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3445不会影响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74。
当控制器识别出车门完全关闭时,驱动电机3410可在相反方向上旋转,使扣紧拉动构件3430返回至初始状态。
<推动器驱动方法>
下面将参照图34至图37描述推动器部件4000中的推动器驱动方法。
如图34和图35所示,推动器连接器70不被拉动的状态被称为初始状态。
在将执行开门功能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同时锁闩部件2000被解锁时,推动器连接器70可被拉动。
如图36和图37所示,当推动器连接器70被拉动时,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71安装在其中的滑动构件4300可向下滑动。
当滑动构件4300向下滑动时,旋转杆4500的一侧被向下施力,并且旋转杆4500可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地,旋转杆4500的另一侧可向上传递力,并且推动器4400可向上滑动。
这种情况下,当旋转杆4500逆时针转动时,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的第二端4512可靠近第一端4511,并且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可缩回。
当推动器4400向上凸出的程度高于第一和第二推动器外壳4100和4200时,使用者可在车门打开的方向上推动车门。车门和车体之间可形成使得使用者可将他/她的手插入其中的间隙。
这种情况下,在推动器4400的开门按钮4402被按压时,开门按钮4402可按压开门传感器4403。
之后,当使用者将他/她的手插入间隙中并且打开车门而足以让使用者进入时,施加给推动器4400的开门按钮4402的外力被去除。因而,开门按钮4402返回至其初始状态,并且开门传感器4403不被按压。
当来自开门传感器4403的信号消失时,控制器可识别出车门已经打开,使致动器300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并且使推动器连接器70返回至初始状态。
当推动器连接器70返回至初始状态时,推动器部件4000通过旋转杆复位弹簧4510的弹性回复力返回至其初始状态。
下面将参照图25和图26、图29和图30描述致动器3000中的推动器驱动方法。
如图25和图26所示,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74和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81都不被拉动的状态被称为初始状态。
这种情况下,第一传感器3001可通过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传感器按压部3443保持在被按压状态下。
当通过控制器执行推动器功能时,驱动电机3410可在与在执行扣紧功能时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当驱动电机3410旋转时,第一齿轮3412可沿驱动电机3410旋转。进一步地,当第一齿轮3412旋转时,与第一齿轮3412啮合的第二齿轮3420可旋转。
如图29和30所示,当第二齿轮3420旋转时,与第二齿轮3420啮合的丝杠3431可向前滑动。
因此,设置有丝杠3431的扣紧拉动构件3430、以及与扣紧拉动构件3430联接的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可向前滑动,而推动器连接器70的捕获凸起74可被向前拉动。进一步地,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的传感器按压部3443可偏离第一传感器3001,而扣紧拉动构件3430的第三传感器按压板3436可按压第三传感器3003。
当第三传感器3003被按压时,驱动电机3410可停止旋转。
因为安装在致动器3000中的捕获凸起74和安装在推动器部件4000中的捕获凸起71可通过线缆73相互连接,因此,安装在推动器部件4000中的捕获凸起71也可朝向致动器3000被拉动,并且可使滑动构件4300向下滑动。
这种情况下,扣紧拉动构件3430的扣紧连接器安装槽3437可在前后方向上充分延伸,使得扣紧连接器安装槽3437不会影响扣紧连接器80的捕获凸起84。
如上所述,当控制器检查出车门打开时,驱动电机3410可在相反方向上旋转,使推动器拉动构件3440返回至初始状态。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可通过去除推动器连接器70和连接至推动器连接器70并安装在第二壳体2130中的推动器部件4000,从而仅执行扣紧功能。
因为推动器部件4000是模块化的,因而如果需要或合适的话,使用者可容易地去掉推动器功能。
第二实施例
如图38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电子锁闩(E-锁闩)可包括致动器3000和推动器部件5000。致动器3000连接至对车门进行锁定或解锁的锁闩部件2000’。推动器部件5000连接至致动器3000,通过在车门和车体之间形成距离而产生能抓持车门的空间。
致动器3000和推动器部件5000可通过推动器连接器90连接。
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和组件用相同或类似参考数字标记标示,进一步的描述可简化或可完全省略。
除了第二壳体2160之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锁闩部件2000’的配置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锁闩部件2000大体相同。
图39和图40详细图示了第二壳体2160。
第二壳体2160可形成为板形。
第二壳体2160的右侧可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130的右侧大体相同。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推动器安装槽2161,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60的左侧中。凸台可形成在推动器安装槽2161的后部中。
第五凸起2163可以形成在第二壳体2160的左侧上,呈现以推动器安装槽2161为中心的弧形,向后凸出。
形成在推动器安装槽2161的后部中的凸台和第五凸起2163可向后凸出相同长度。形成在推动器安装槽2161的后部中的凸台和第五凸起2163可抵靠在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部件5000的前表面上,以减小推动器部件5000和第二壳体2160之间的摩擦力。
向后弯曲的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构件2168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60的左端处。
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构件2168可形成在第二壳体2160的下部上。
其后部敞开的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槽2169可形成在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构件2168中。
图39和图40详细图示了推动器部件5000。
推动器部件5000可包括旋转杆5100和开门辊5110。旋转杆5100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壳体2160上。开门辊5110安装在旋转杆5100的一侧上,并且在车门打开的方向上推动车门。
旋转杆5100可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形成在左右方向上,而第二板形成在第一板的右侧上而向下凸出。
在前后方向上被穿透的枢轴插入槽5101可形成在旋转杆5100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相接的位置处。
枢轴插入槽5101和第二壳体2160的推动器安装槽2161可相互连通,并且可通过枢轴5120联接。
即,旋转杆5100可旋转地安装在枢轴5120上。
向后弯曲的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可形成在旋转杆5100的第二板的下部上。
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的下端可向右侧弯曲。即,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可形成为L形。
具有敞开的下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被穿透的捕获凸起安装槽5103可形成在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中。捕获凸起安装槽5103的宽度可大于下面将描述的推动器连接器90的线缆93的宽度,并且可小于捕获凸起91的直径。
因而,当捕获凸起91安装在捕获凸起安装槽5103中时,捕获凸起91由于捕获凸起安装槽5103的形状而不会向下和向左退回。捕获凸起91可被向左拉动,如图41和42所示。
开门辊5110可形成为盘形。
开门辊5110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杆5100上。
因此,当旋转杆5100旋转时,开门辊5110可沿车门的内表面滚动,并且在车门打开的方向上顺畅地推动车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推动器连接器90可完全类似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推动器连接器70。
形成在推动器连接器90的一侧上的捕获凸起91可装配到旋转杆5100上,而捕获凸起固定部分92可安装在第二壳体2160中。
捕获凸起复位弹簧95可安装在捕获凸起91和捕获凸起固定部92之间。即,捕获凸起复位弹簧95可安装在旋转杆5100的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和第二壳体2160的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构件2168之间。
推动器连接器90的另一侧可以以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推动器连接器70相同的方式安装在致动器3000处。
推动器连接器90可将致动器3000的驱动力传递给旋转杆5100。
下面将参照图41和图42描述推动器部件5000中的推动器驱动方法。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致动器3000中的推动器驱动方法可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基本相同。
如图41所示,推动器连接器90未被致动器3000拉动的状态被称为初始状态。
在将执行开门功能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同时锁闩部件2000’被解锁时,致动器3000可操作,并且拉动推动器连接器90。
如图42所示,当向左拉动推动器连接器90时,旋转杆5100可绕枢轴5120顺时针旋转。
当旋转杆5100顺时针旋转时,开门辊5110可向上凸出,并且在车门打开的方向上推动车门。同时,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可靠近推动器连接器安装构件2168,并且捕获凸起复位弹簧95可缩回。
当推动器连接器90被拉动并且致动器3000的第三传感器3003被按压时,驱动电机3410停止工作。经过预定时间之后,驱动电机3410可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并且推动器连接器90可返回至初始状态。
当推动器连接器90返回至初始状态时,捕获凸起复位弹簧95可通过捕获凸起复位弹簧95的弹性回复力推动旋转杆5100的捕获凸起安装构件5102,并且旋转杆5100可返回至初始状态。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违背本公开的精神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实施。相应地,前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解释为在所有方面是限制性的,应认为是解释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决定,在本公开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进均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车门电子锁闩,所述车门电子锁闩包括: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安装在车门中,其中,所述车门安装在车体中;
锁闩部件,所述锁闩部件安装在所述车门中,其中,当所述车门未完全关闭时,所述锁闩部件通过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朝所述车体内侧拉动所述车门,直到所述车门完全关闭;
推动器部件,所述推动器部件安装在所述车门中,其中,当所述车门打开时,所述推动器部件通过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朝所述车体外侧推动所述车门,以在所述车门和所述车体之间形成间隙;
致动器驱动器,所述致动器驱动器安装在所述致动器中;
拉动构件,所述拉动构件通过所述致动器驱动器执行滑动运动;
扣紧连接器,所述扣紧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拉动构件的一侧和所述锁闩部件,所述扣紧连接器将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锁闩部件;以及
推动器连接器,所述推动器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拉动构件的另一侧和所述推动器部件,所述推动器连接器将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推动器部件,
其中,所述拉动构件选择性地将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锁闩部件或所述推动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电子锁闩,其中,所述锁闩部件包括:
锁闩部件壳体;
锁闩,所述锁闩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锁闩部件壳体上,并且联接至所述车体;
枢转构件,所述枢转构件对所述锁闩进行锁定或解锁;和
扣紧杆,所述扣紧杆使所述锁闩在向所述车体内侧拉动所述车门的方向上旋转,
其中,所述扣紧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扣紧杆,并且当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扣紧连接器时所述扣紧杆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电子锁闩,其中,所述推动器部件包括:
推动器部件壳体;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推动器部件壳体上;
推动器,所述推动器连接至所述旋转杆的一侧,并且在所述车门打开的方向上滑动;和
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连接至所述旋转杆的另一侧,并且在与所述推动器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滑动,
其中,所述推动器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滑动构件,并且当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推动器连接器时所述滑动构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电子锁闩,其中,所述推动器包括开门按钮和开门传感器,所述开门按钮抵靠在所述车门上,所述开门传感器能够被所述开门按钮按压,
其中,当所述车门按钮被所述车体按压时,所述开门传感器被所述开门按钮按压,并且检查所述车门的打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电子锁闩,其中,所述推动器部件包括以可枢转方式安装在所述锁闩部件壳体上的旋转杆,
其中,所述推动器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旋转杆,并且当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推动器连接器时,所述旋转杆的一侧在所述车门打开的另一方向上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电子锁闩,所述车门电子锁闩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推动器连接器的复位弹簧,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推动器连接器时发生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推动器连接器中,当所述致动器的传递给所述推动器连接器的驱动力去除时,所述复位弹簧返回至初始状态,
其中,从所述车门打开起经过预定时间时,所述致动器的传递给所述推动器连接器的驱动力被阻止。
CN202180004551.3A 2020-04-21 2021-04-16 车门电子锁闩 Active CN114096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48098A KR102363859B1 (ko) 2020-04-21 2020-04-21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래치
KR10-2020-0048098 2020-04-21
PCT/KR2021/004786 WO2021215746A1 (en) 2020-04-21 2021-04-16 Electric latch for vehicle do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731A true CN114096731A (zh) 2022-02-25
CN114096731B CN114096731B (zh) 2023-01-24

Family

ID=7823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4551.3A Active CN114096731B (zh) 2020-04-21 2021-04-16 车门电子锁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9899A1 (zh)
JP (1) JP7313548B2 (zh)
KR (1) KR102363859B1 (zh)
CN (1) CN114096731B (zh)
DE (1) DE112021000048T5 (zh)
WO (1) WO202121574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07319A (ja) * 2010-06-23 2012-01-12 Mitsuba Corp 車両用開閉体の駆動装置
CN105604410A (zh) * 2016-03-03 2016-05-25 皓月汽车安全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自吸式侧门门锁总成用执行器
US20160281400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ailgate for vehicle
CN106639686A (zh) * 2016-11-22 2017-05-10 青岛天辰佳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机动车门锁拉紧装置
EP3375959A1 (de) * 2017-03-13 2018-09-19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Schliesshilfsantrieb
KR101972508B1 (ko) * 2016-08-19 2019-04-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2059334B1 (ko) * 2018-08-13 2019-12-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전동개폐 통합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6669A (ja) * 1981-10-29 1983-05-0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等における自動扉開閉装置
JPS62141274A (ja) * 1985-12-16 1987-06-24 国産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ロツクのアクチユエ−タ
US5918917A (en) * 1997-07-22 1999-07-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cinching mechanism
US6321488B1 (en) * 1999-03-05 2001-11-27 Atoma International Corp. Power sliding vehicle door
US6247373B1 (en) * 1999-05-28 2001-06-1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aling force from cinching time
US6079767A (en) * 1999-06-29 2000-06-2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Power sliding door for a motor vehicle
US6123372A (en) * 1999-07-21 2000-09-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oor latch
US7472628B2 (en) * 2003-01-15 2009-01-06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Door handle input decoupler for a cinching latch actuator
JP4095543B2 (ja) * 2003-12-02 2008-06-0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4681275B2 (ja) * 2004-11-09 2011-05-11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ドア開閉装置
US9151085B2 (en) * 2005-11-21 2015-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ssive entry side door latch release system
WO2008039753A2 (en) * 2006-09-26 2008-04-03 Strattec Power Acces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liding door mechanism
WO2008039922A2 (en) * 2006-09-27 2008-04-03 Strattec Power Access Llc Dual output jackscrew cinching latch
KR100853908B1 (ko) * 2006-12-28 2008-08-25 대기오토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인터럽팅 기능을 갖는 파워 클로징 도어 래치
JP5876669B2 (ja) 2010-08-09 2016-03-0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10465425B2 (en) * 2014-09-03 2019-11-05 Magna Closures Inc. Single stage leadscrew cinch actuator
US10392838B2 (en) * 2015-06-11 2019-08-27 Magna Closures Inc. Key cylinder release mechanism for vehicle closure latches, latch assembly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mechanically releasing a vehicle closure latch
JP6536890B2 (ja) * 2015-07-30 2019-07-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開閉システム
US11512505B2 (en) * 2016-03-31 2022-11-29 Trimark Corporation Motorized movable strike for a vehicle door
DE102016118685A1 (de) 2016-09-30 2018-04-05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chlossanordnung
KR101995346B1 (ko) 2017-03-14 2019-07-02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US10647183B2 (en) * 2017-06-02 2020-05-12 Magna Closures Inc. Vehicle closure panel assembly and carrier assembly therefor
US11274477B2 (en) * 2017-06-05 2022-03-15 Magna Closures Inc. Integrated door presentment mechanism for a latch
US20190063117A1 (en) * 2017-08-28 2019-02-28 Magna Closures Inc. Spring assisted actuator for power release and/or cinching functionality
US20190284849A1 (en) * 2018-03-15 2019-09-19 Magna Closures Inc. Sliding door closure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with e-latch
KR102363862B1 (ko) * 2018-10-02 2022-02-17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안전 장치가 있는 차량용 도어래치
CN110735568A (zh) * 2019-11-25 2020-01-31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线传动系统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07319A (ja) * 2010-06-23 2012-01-12 Mitsuba Corp 車両用開閉体の駆動装置
US20160281400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ailgate for vehicle
CN105604410A (zh) * 2016-03-03 2016-05-25 皓月汽车安全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自吸式侧门门锁总成用执行器
KR101972508B1 (ko) * 2016-08-19 2019-04-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06639686A (zh) * 2016-11-22 2017-05-10 青岛天辰佳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机动车门锁拉紧装置
EP3375959A1 (de) * 2017-03-13 2018-09-19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Schliesshilfsantrieb
KR102059334B1 (ko) * 2018-08-13 2019-12-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전동개폐 통합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731B (zh) 2023-01-24
DE112021000048T5 (de) 2022-04-28
JP2022545529A (ja) 2022-10-27
KR20210129951A (ko) 2021-10-29
US20220259899A1 (en) 2022-08-18
WO2021215746A1 (en) 2021-10-28
KR102363859B1 (ko) 2022-02-17
JP7313548B2 (ja) 202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5256B2 (en) Automotive door latch device
US10669751B2 (en) Apparatus for hood latch of vehicle
CN111263841B (zh)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KR101860841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KR10180854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821243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07075886B (zh) 车门闩锁装置
CN108291412B (zh) 锁止装置
US11591829B2 (en)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KR101936818B1 (ko) 차량 도어 핸들 어셈블리
CN114096731B (zh) 车门电子锁闩
KR101897186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KR101995346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781531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13330176B (zh) 带有紧急释放装置的电动车辆车门闩锁
JP2023178877A (ja) 車両用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JPH10159418A (ja) オープナおよびオートクロージャ駆動機構
JP2023103912A (ja) ドア開閉操作装置
KR20170134291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JP2019108697A (ja) プッシュプッシュ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リッド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