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841B -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 Google Patents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3841B
CN111263841B CN201980003119.5A CN201980003119A CN111263841B CN 111263841 B CN111263841 B CN 111263841B CN 201980003119 A CN201980003119 A CN 201980003119A CN 111263841 B CN111263841 B CN 111263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latch
groove
lev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1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3841A (zh
Inventor
丁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ob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ob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ob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obo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63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3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25Actuators mounted separately from the lock and controlling the lock functions through mechanical conn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6Assembly panels to be installed in doors as a module with components, e.g. lock or window lifter, attached thereto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8Mounting of individual lock elements in the lock, e.g.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0Nuts or nut-like elements moving along a driven threaded ax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E05B81/7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by sensing the state of the actua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闩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所述安全装置能够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车门闩锁的电气故障,所述安全装置安装在车门闩锁的内部或外部处,以便提高车门闩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闩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所述安全装置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车门闩锁的电气故障。
背景技术
在车门的内部中,提供用于执行车门锁定和解锁操作以及车门打开和关闭操作的门闩锁。
在机械型车门闩锁的情况下,车门闩锁设置在车门的外部,并且当车辆钥匙插入以机械方式连接到车门闩锁的锁芯中并旋转钥匙时,可以执行锁定和解锁车门闩锁的操作。
在门闩锁解锁的同时,当用户操作设置在车门处的外部把手或内部把手时,用户能够打开车门。
与机械型车门闩锁不同,在电子型车门闩锁的情况下,通过按压遥控器(遥控钥匙)的按钮或使用智能钥匙可以执行锁定和解锁门闩锁的操作,即使不使用诸如锁芯之类的机械装置。
在公开号为10-2018-0020861的韩国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中已经公开了一种传统的电子型车门闩锁。在公开号为10-2018-0020861的韩国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中已经公开的用于车辆的车门的闩锁系统的缺点在于,当闩锁系统发生电气故障时,没有能够防止故障的装置。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10-2018-0020861的韩国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并且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电子闩锁的电气故障的安全装置,并且提供一种车门闩锁,其中安全装置嵌入电子闩锁中或安装在电子闩锁外部处。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包括:电子闩锁,其配置为打开车门或保持车门的关闭状态;安全板,其一侧连接到电子锁闩上,并配置为机械地或电气地抑制电子闩锁的操作;以及安全致动器,其连接到安全板的另一侧上,其中,当安全板由于安全致动器的操作而移动时,接通电子闩锁的电源,并且机械地操作电子闩锁。
安全致动器可以嵌入在电子闩锁中。
电子闩锁可以进一步包括电缆,电缆的一侧连接到电子闩锁上,电缆的另一侧连接到可伸缩把手上。
安全致动器可以安装在电子闩锁的外部处,并且安全板可以进一步包括安全电缆,安全电缆的一侧连接到安全板上,而安全电缆的另一侧连接到安全致动器上。
在从安全电缆上去除安全致动器之后,安全电缆的另一侧可以连接到可伸缩把手上。
在车门的外侧处,可以不安装把手,并且可以形成按压开关或触摸输入部分。
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具有以下有利效果。
通过使用安全致动器和安全板,特别是当打开车门时,可以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电子闩锁的电气故障。
通过将安全致动器嵌入电子闩锁中,可以使装置紧凑。
通过在电子闩锁的外部处安装安全致动器,可以减小电子闩锁的体积并自由调整安全致动器的位置。
由于电子闩锁和安全致动器,即使没有机械地连接到电子闩锁上的可伸缩车门把手,也可以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电子闩锁的电气故障。
即使没有车门把手,也可以使用按压开关或触摸输入部分方便地打开车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前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第一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第一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第二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第二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第三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第三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枢转构件和打开杠杆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安全板的前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安全板的后视图(初始状态)。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安全板的后视图(安全马达被驱动的状态)。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安全板的后视图(马达被驱动的状态)。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打开板和打开杠杆的前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打开板和打开杠杆的后视图(初始状态)。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打开板和打开杠杆的后视图(拉动打开杠杆的状态)。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杠杆和围绕杠杆的元件的后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杠杆的前透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连接部分盖的前透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连接部分盖的后透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插入板的前透视图。
图23是示出元件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插入板处的状态的前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插入板的后透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前视图(不包括第二壳体)。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后视图(不包括第三壳体和插入板)。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前透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打开板的前透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打开板的后视图(初始状态)。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打开板的后视图(拉动打开板的状态)。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驱动部分和打开板的后视图(马达被驱动的状态)。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安全致动器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安全致动器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前视图(不包括第二壳体)。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后视图(不包括第三壳体和插入板)。
图37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门闩锁的汽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对于在下文将描述的本发明的配置之中的与相关技术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应当参考上述相关技术,并且将省略对相同配置的详细描述。
当提到某一部分在另一部分“上面”时,这包括将另一部分插置在其间的情况以及该部分直接在另一部分上面的情况。相反,当提到某一部分“直接在”另一部分“上面”时,这不包括另一部分插置在其间的情况。
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仅用于提及特定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具体化了特定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并且不排除存在添加其他特定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组的可能性。
表示相对空间的诸如“下面”和“上面”的术语可以用于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术语旨在包含在使用的装置的不同含义或操作以及附图中的预期含义。例如,当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描述为在其他部分“下面”的某些部分应描述为在其他部分“上面”。因此,诸如“下面”的说明性术语包含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该装置可以以90°或另一角度旋转,并且应当根据旋转来解释表示相对空间的术语。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车门的电子打开和关闭的集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前或后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纵向方向),上下方向是指车辆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而左右方向是指车辆的上下方向。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包括:电子闩锁,其配置为打开车门或保持车门的关闭状态;安全板2400,其一侧连接到电子闩锁,并且配置为以机械或电气方式抑制电子闩锁的操作;以及安全致动器,其连接到安全板2400的另一侧。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7所示,将把手未安装在车门1处并且车门1由触摸传感器2、开关等打开的车辆作为示例描述。
当用户按压车门1的触摸传感器2时,车门1被电子闩锁略打开,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拉动车门1的侧面完全打开车门1。
因为把手未安装在车门1处,所以省略了把手和与把手相关的组件,使得节省了其对应的成本,并且车身内部的空间变得更大。
由于触摸传感器2,用户可以用较少的力气打开车门1。
车辆可以包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解锁电子闩锁的门钥匙连接部分50和门杠杆连接部分40。
门杠杆连接部分40具有连接到形成在车门1的内部中的手动杠杆的一侧,并具有连接到电子闩锁上的另一侧。
门钥匙连接部分50具有连接到形成在车门1的外部处的锁芯的一侧,并具有连接到电子闩锁的另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闩锁包括闩锁部分2000和锁紧模块2500。
闩锁部分2000包括:壳体;闩锁2200;其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处;枢转构件2370,其配置为锁定或解锁闩锁2200;打开杠杆2350,其配置为旋转枢转构件2370;打开板2300,其配置为旋转打开杠杆2350;和驱动部分。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每个配置。
<壳体>
在下文中,将描述壳体。
如图2所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11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部处的第二壳体2130和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部处的第三壳体2150。
在图3和图4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一壳体2110。
密封构件214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圆周与第三壳体2150的前表面的圆周(边缘)之间,使得防止驱动部分由于水而被损坏。
如图1所示,在壳体的上部分和前部处形成撞针插入槽2105,连接到车身上的撞针(未示出)插入在所述撞针插入槽中。撞针插入槽2105形成为向上和向前打开并且具有堵塞的后部分。
因此,在第一壳体2110中形成的撞针插入槽2105以槽的形状形成,并且在第二壳体2130中形成的撞针插入槽2105以沿前后方向穿透的孔的形状形成。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110以板形状形成。
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表面中,形成闩锁安装槽2111和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将在下面描述的闩锁2200安装在闩锁安装槽2111中,枢转构件2370安装在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中。
第一壳体2110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并通过注射成型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该装置。
因为闩锁安装槽2111形成为向前打开并且具有堵塞的后部分,因此便于部件的组装。在组装期间,闩锁安装槽2111的前部被第二壳体2130覆盖。
闩锁安装槽2111的上部分与撞针插入槽2105连通。
此外,弹簧插入槽2113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部中。
弹簧插入槽2113设置在闩锁安装槽2111的后部处,并且与闩锁安装槽2111连通。弹簧插入槽2113以扇形形状形成,并且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恢复弹簧2250插入弹簧插入槽2113中,使得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第二弯曲部分2253可以与闩锁2200一起旋转。
在第一壳体2110处形成传感器传递构件插入部分2129,以便与闩锁安装槽2111连通,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传感器传递构件2911和第二传感器传递构件2912插入所述传感器传递构件插入部分中。传感器传递构件插入部分2129设置在撞针插入槽2105的下部分处。传感器传递构件插入部分2129形成为向后打开,并且包括沿前后方向穿透的槽。
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侧中,捕获部分导槽211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穿透,以便与弹簧插入槽2113和闩锁安装槽2111连通。
捕获部分导槽2115围绕弹簧插入槽2113和闩锁安装槽2111的圆周以弧形形状形成。
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设置在闩锁安装槽2111的右侧处。因为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形成为向前打开并且具有堵塞的后部分,因此便于部件的组装。在组装期间,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的前部被第二壳体2130覆盖。
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的左侧与闩锁安装槽2111的右侧连通。
此外,弹簧插入槽2117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部处。
弹簧插入槽2117设置在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的后部处,并且与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连通。弹簧插入槽2117以蛋形形状形成,并且将在下面描述的枢转构件弹簧2390插入弹簧插入槽2117中,使得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第二弯曲部分2393可以与枢转构件2370一起旋转。
在第一壳体2110的右侧中形成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在左右方向上以弧形形状形成,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穿透。
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设置在弹簧插入槽2117的下部分处,并且与枢转构件安装槽2116连通。
在第一壳体2110的中部和上部分中形成缓冲器构件插入槽2123,以便与撞针插入槽2105或闩锁安装槽2111连通,缓冲器构件2360插入所述缓冲器构件插入槽中。
设置在中间部分中的缓冲器构件插入槽2123向前和向上打开,并且缓冲器构件插入槽2123的上部分与撞针插入槽2105连通。
设置在上部分中的缓冲器构件插入槽2123向前打开,并且缓冲器构件插入槽2123的右侧部分与闩锁安装槽2111连通。
当撞针插入撞针插入槽2105中时,设置在中间部分处的缓冲器构件2360可以防止由于与第一壳体2110接触而产生的冲击或噪声。
当闩锁2200旋转并到达打开状态时,设置在上部分处的缓冲器构件2360可以防止由于与第一壳体2110接触而产生冲击或噪声。
第一壳体2110的边缘形成为突出到后部,使得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部处也形成空间。
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右侧的上部分处形成马达安装部分2112,将在下面描述的马达2610安装在所述马达安装部分中。槽形成在马达安装部分2112的左侧和右侧中,使得马达2610的轴可以装配在其中。
第一引导部分2125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后部。第一引导部分2125设置在马达安装部分2112的上部分处。第一引导部分2125的下表面邻接安全板2400(将在下面描述)的上表面,并且引导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
轴2106、第一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7和第二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8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后部。轴2106设置在马达安装部分2112的左侧的下部分处。第一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7设置在轴2106的左侧的下部分处,并且第二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8设置在轴2106的右侧的下部分处。打开杠杆2350装配到轴2106上。第一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7和第二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8设置在打开杠杆2350的旋转半径之内,使得打开杠杆2350在围绕轴2106旋转时可以在预定范围之内旋转。
安装在杠杆2530(将在下面描述)的插入孔2535中的杠杆轴2114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左侧处,以便突出到后部。
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左侧的上部分处形成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6,将在下面描述的连接部分盖2800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中。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6与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中心的上部分处的第二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8连通。
在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6和第二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8的上部分处形成多个突起,使得可以容易地插入连接部分盖2800。突起在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6的左侧和第二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8的右侧形成为突出到后部,以便防止连接部分盖2800沿左右方向脱落。
第二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8的下部分的上表面邻接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的下表面,并引导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
锁紧连接部分安装部分2119形成为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左侧的下部分处突出,将在下面描述的锁紧连接部分2520安装在锁紧连接部分安装部分2119中。在锁紧连接部分安装部分2119的后部处形成槽,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固定部分2522可以装配并固定在所述槽中。
第二引导部分2127形成为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的中心处突出。第二引导部分2127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8的下面。第二引导部分2127形成为对应于撞针插入槽2105的形状。第二引导部分2127设置在杠杆轴2114的右侧处。
在马达安装部分2112的下部分处形成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120,将在下面描述的安全马达2620安装在所述安全马达安装部分处。槽形成在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120的左侧、右侧和中心中,使得安全马达2620的轴可以被装配在其中。
在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120的右侧处形成第三引导部分2103,所述第三引导部分2103配置为引导安装在安全马达2620中的安全阀263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第三引导部分210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纵向突出。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个第三引导部分2103。
安全杠杆轴2109以凸台的形状形成在马达安装部分2112的右侧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后部。形成在安全杠杆轴2109中的(螺栓紧固在其中的)孔的前部被堵塞。安全杠杆轴2109的后端形成为比第一壳体2110的边缘更加突出到后部。在螺栓组装期间,在安全杠杆轴2109的内圆周表面处形成螺纹。将安全杠杆2640插入安全杠杆轴2109的外圆周表面中。
能够耦合到第三壳体2150上的第三壳体装配部分2104形成为在第一壳体2110的左右表面和下表面处突出。
在图5和图6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二壳体2130。
第二壳体2130以板形状形成。
轴插入孔形成为在第二壳体2130中沿前后方向穿透,为铆钉的闩锁枢转轴2230插入所述轴插入孔中。
在第二壳体2130中,围绕轴插入孔的圆周形成第一突出部分2135、第二突出部分2136和第三突出部分2137,以便从前部向后部凹陷。第一突出部分2135、第二突出部分2136和第三突出部分2137比第二壳体2130的后表面的其他部分更突出到后部。
第一突出部分2135与闩锁2200的前表面和枢转构件2370的前表面接触,这将在下面描述。因此,在组装期间,当闩锁2200和枢转构件2370不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闩锁2200和枢转构件2370与第二壳体2130之间的摩擦可以最小化。即,在第二壳体2130的后表面处可以形成突出到后部的部分,使得与相对于第二壳体2130旋转的构件的摩擦最小化。第一突出部分2135以倒V形状形成。第一突出部分2135形成为沿闩锁2200和枢转构件2370的旋转方向弯曲。
第二突出部分2136以围绕轴插入孔的圆周的弧形形状形成,并且与闩锁2200的前表面接触。在轴插入孔的左侧处,轴插入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穿透,为铆钉的第一恢复弹簧卡轴2251插入在所述轴插入孔中。
第三突出部分2137以蛋形形状形成,并且设置在第一突出部分2135的右侧处。在第三突出部分2137中形成铆钉插入孔,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枢转轴2380和枢转弹簧卡轴2391插入在所述铆钉插入孔中。
在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30的前表面处形成多个门安装部分2124和2134,使得闩锁部分2000可以栓接并紧固到车门1上。门安装部分2124和2134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30的左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以及撞针插入槽2105的右侧处。在第一壳体2110处形成的门安装部分2124以向后部凹陷的槽的形状形成,而在第二壳体2130处形成的门安装部分2134以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的孔的形状形成。
此外,安装凸台2134a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的后表面处,以便突出到后部。安装凸台2134a插入第一壳体2110的门安装部分2124中。安装凸台2134a形成为包围在第二壳体2130处形成的门安装部分2134。螺纹形成在安装凸台2134a的内壁处。
因此,闩锁部分2000可以容易并牢固地安装在车门1处。
对应于撞针插入槽2105的切割部分形成在第二壳体2130中,使得撞针插入槽2105向前打开。
第二壳体2130经由多个螺栓等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表面处。
在第二壳体2130中,螺栓紧固在其中的孔设置在相对于撞针插入槽2105的左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以及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
在图7和图8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三壳体2150。
第三壳体2150以板形状形成,其边缘突出到前部,使得在前表面处形成空间。第三壳体2150的空间形成为向前打开。
第三壳体2150覆盖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后表面是闩锁2200安装在其上的表面的相对表面。即,第二壳体2130耦合到第一壳体2110的前表面上,并且第三壳体2150耦合到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上。
第三壳体2150栓接并紧固到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上。
用于栓接和紧固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第二紧固部分2155以及安全杠杆轴2109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和第三壳体2150的后表面处。
在第一壳体2110处形成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以凸台的形状形成,以便突出到后部。形成在第一紧固部分2121中的(螺栓紧固在其中的)孔的前部被堵塞。第一紧固部分2121的后端形成为比第一壳体2110的边缘更加突出到后部。在螺栓组装期间,在第一紧固部分2121的内圆周表面处形成螺纹。第一紧固部分2121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上部分的左侧以及其下部分的两侧处。安全杠杆轴2109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右侧的上部分处。引导凸台2122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右侧的上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后部。引导凸台2122设置为比安全杠杆轴2109更向左。引导凸台2122插入将在下面描述的蜗轮2614的通孔中。
在第三壳体2150处形成的第二紧固部分2155以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的通孔的形状形成。第二紧固部分2155设置为对应于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安全杠杆轴2109,并且组装到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安全杠杆轴2109。
第四突出部分2152和第五突出部分2153a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中心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前部。
第四突出部分2152以圆形形状形成。第四突出部分2152的中心和杠杆2530的插入孔2535的中心彼此重合。第四突出部分2152与杠杆2530的后表面接触。因此,在组装期间,当杠杆2530不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可以最小化杠杆2530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的摩擦。
第五突出部分2153a形成为沿杠杆2530的旋转方向弯曲。第五突出部分2153a设置在第四突出部分2152的左侧的下部分处。第五突出部分2153a与杠杆2530的后表面接触。因此,在组装期间,当杠杆2530不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可以最小化杠杆2530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的摩擦。
杠杆引导部分2153b设置在第五突出部分2153a下面的左侧和右侧处。杠杆引导部分2153b形成为从前部向后部凹陷。杠杆2530的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和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固定部分2522插入杠杆引导部分2153b中。杠杆引导部分2153b的左侧的上部分形成为沿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的旋转方向弯曲。杠杆2530的旋转半径由捕获部分导槽2115和杠杆引导部分2153b限定。
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上部分处。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形成为向前打开。连接部分盖支撑部分2157形成为在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突出。由于连接部分盖支撑部分2157,当将连接部分盖2800安装在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中时,摩擦最小化,因此便于安装。在下部分处形成的连接部分盖支撑部分2157固定连接部分盖2800,防止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脱落,并引导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由于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的后部被堵塞,因此防止连接部分盖2800移动到后部。
第一壳体2110的轴2106插入其中的第一壳体插入槽2158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中心中,以便向后部凹陷。
连接部分通槽2159a和2159b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左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以便向前、向左和向右打开。
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安装在上部分处的连接部分通槽2159a中。在上部分处的连接部分通槽2159a与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连通。
锁紧连接部分2520安装在下部分处的连接部分通槽2159b中。在下部分处的连接部分通槽2159b与杠杆引导部分2153b连通。
电线连接部分2154a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后部的上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后部。电线连接部分2154a整体以中空的倒圆的距形形状形成。在电线连接部分2154a的中心部分中形成电线通槽2154b,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电线2750通过电线通槽2154b从外部进入第三壳体2150。
能够装配到第一壳体2110的第三壳体装配部分2104上的第一壳体装配部分2151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左右表面和下表面处。第一壳体装配部分2151以环形形状形成。因此,第一壳体装配部分2151和第三壳体装配部分2104彼此装配和耦合,使得第一壳体2110和第三壳体2150可以容易地彼此紧固而无需栓接。
肋以格子形状(lattice shape)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后表面处。因此,可以提高第三壳体2150的刚度和耐用性。
<闩锁>
在图9中详细地示出了闩锁2200。
闩锁2200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中,以便设置在闩锁安装槽2111内。
闩锁2200通过安装在第二壳体2130中的闩锁枢转轴2230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中。
闩锁2200以板形状形成。
锁定槽2201形成在闩锁2200的外圆周表面中。
锁定槽220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穿透并且具有打开的外端。
由于锁定槽2201,在闩锁2200处形成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二锁定捕获部分2201a,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被捕获在所述第二锁定捕获部分处。
锁定槽2201具有从内到外逐渐增加的宽度。
锁定槽2201被第一表面2203、第二表面2205和第三表面2207包围,所述第二表面从第一表面2203的左侧端延伸并形成为倾斜的,所述第三表面从第二表面2205的左侧端延伸并以弧形形状形成,以便包围撞针。
第一表面2203形成第二锁定捕获部分2201a的上表面。
在闩锁2200处形成撞针捕获突起2204,撞针被捕获在所述撞针捕获突起处。
撞针捕获突起2204设置在锁定槽2201内,使得有效地防止撞针在插入锁定槽2201之后脱落。
撞针捕获突起2204形成在一表面处,该表面面对形成第一表面2203的表面(锁定部分2371被捕获在其上的表面)。
由于当撞针插入锁定槽2201时面对撞针的撞针捕获突起2204的表面和当撞针从锁定槽2201中退出时面对撞针的撞针捕获突起2204的表面形成为倾斜的,因此撞针可以平滑地插入锁定槽2201中。
在闩锁2200中的锁定槽2201的下部分处形成辅助锁定槽2202。辅助锁定槽2202以类似于锁定槽2201的形状形成,同时具有比锁定槽2201浅的深度。即,辅助锁定槽2202与闩锁2200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定槽2201与闩锁2200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当关闭车门1时,锁定部分2371首先插入辅助锁定槽2202中,然后插入锁定槽2201中。
锁定槽2201和辅助锁定槽2202设置为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因此,乘客可以在使用锁紧功能期间识别锁紧模块2500关闭车门1的过程。同样,即使当在锁定槽2201中没有执行锁定时,由于辅助锁定槽2202保持车门1,因此具有提高锁定的安全性的优点。
同时,由于辅助锁定槽2202,在闩锁2200中形成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锁定捕获部分2202a,锁定部分2371被捕获在所述第一锁定捕获部分处。
此外,闩锁2200被弹性盖2206包围。闩锁2200的外表面可以通过插入注射(insertinjection)用弹性盖2206覆盖。弹性盖220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并且用于吸收施加到闩锁2200的冲击并防止噪声。弹性盖2206包围第一锁定捕获部分2202a、第二锁定捕获部分2201a和除与第一恢复弹簧卡轴2251和第一恢复弹簧2250接触的部分之外的整个闩锁2200。
闩锁枢转轴2230插入弹性盖2206的中心部分中。在弹性盖2206中,弹性盖槽2208形成在闩锁枢转轴2230插入其中的侧面中。弹性盖槽2208形成为在侧面的纵向方向上凹陷。因此,当弹性盖2206枢转时,弹性盖2206与闩锁枢转轴223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小,使得耐久性进一步提高。同样,因为由于弹性盖槽2208,润滑剂(润滑脂)可以长期容纳在弹性盖槽2208中,因此提高性能。
在弹性盖2206中形成狭缝2209。在闩锁2200中,狭缝2209形成在邻接设置在上部分处的缓冲器构件2360的部分、邻接撞针的部分、邻接第一恢复弹簧卡轴2251的部分等中。当闩锁2200邻接另一构件时,由于狭缝2209,可以吸收冲击。
弹簧装配部分2213形成在闩锁2200的外圆周表面处。
弹簧装配部分2213以槽或孔的形状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弹簧装配部分2213以槽的形状形成。
突起2215形成在闩锁2200的左侧的外圆周表面处,以便突出到外部。
突起2215设置在捕获部分导槽2115的前部处。
锁定槽2201、辅助锁定槽2202、弹簧装配部分2213和突起2215沿在车门1关闭时闩锁2200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按顺序设置。
第一恢复弹簧2250设置为在释放锁定时自动恢复闩锁2200。
对应于组装部分的形状而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2252和第二弯曲部分2253形成在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一端和另一端处。例如,第一弯曲部分2252以直角向上弯曲,而第二弯曲部分2253以直角向前弯曲。
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第一弯曲部分2252卡在第一恢复弹簧卡轴2251处,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线圈部分缠绕在闩锁枢转轴2230周围,并且第二弯曲部分2253装配到闩锁2200的弹簧装配部分2213中。由于第一弯曲部分2252和第二弯曲部分2253以这种方式形成在第一恢复弹簧2250处,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可装配性。
当闩锁2200旋转时,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另一端与闩锁2200一起旋转。
<枢转构件>
在图10中详细地示出了枢转构件2370。枢转构件2370也称为“棘爪”。
枢转构件2370与打开杠杆2350联锁。
枢转构件237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侧处,并且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转轴2380枢转地安装在第二壳体2130中。
枢转轴2380安装为穿过枢轴构件2370的上部分。
设置铆钉作为枢转轴2380,并且枢转轴2380铆接在第二壳体2130中。
枢转构件2370可以围绕枢转轴2380顺时针或逆时针枢转。
同样,可以设置配置为恢复枢转构件2370的枢转构件弹簧2390。
与第一恢复弹簧2250一样,枢转构件弹簧2390也是螺旋弹簧,并且在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两端处形成对应于组装部分的形状而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2392和第二弯曲部分2393。例如,第一弯曲部分2392以直角向上弯曲,第二弯曲部分2393以直角向前弯曲。
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第一弯曲部分2392由铆接在第二壳体2130中的枢转弹簧卡轴2391支撑和固定,并且第二弯曲部分2393被捕获在并连接在弹簧装配部分2375处,所述弹簧装配部分2375形成在枢转构件2370的右侧处的。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线圈部分装配到枢转轴2380上。
弹簧装配部分2375可以以槽或孔的形状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弹簧装配部分2375以槽的形状形成。
当向枢转构件2370施加力,使得枢转构件2370逆时针被推动后被释放时,枢转构件弹簧2390通过提供导致枢转构件2370顺时针枢转的弹性力来允许枢转构件2370恢复到其默认位置。
枢转构件2370由锁定部分2371和捕获突起2373形成。
锁定部分2371形成在枢转构件2370的左侧的下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左侧。
锁定部分2371用于限制(锁定)闩锁2200的位置,由此允许保持车门1的关闭状态。
在锁定部分2371的下部分中形成闩锁插入槽2372,在车门1关闭的同时,闩锁2200的端部的部分(第一表面2203)和辅助锁定槽2202插入所述闩锁插入槽中。闩锁插入槽2372形成为向下打开,并且设置在锁定部分2371与捕获突起2373之间。由于闩锁插入槽2372,在车门1关闭的同时,稳定地保持闩锁2200被锁定到枢转构件2370的状态。
在锁定部分2371的下表面的右侧处形成捕获突起2373,以便向下突出。
打开杠杆2350的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插入捕获突起2373的左侧中。即,捕获突起2373用于根据打开杠杆2350的旋转而导致枢转构件2370枢转。
枢转构件2370通过与打开杠杆2350的旋转和移动联锁来旋转。
同样,如在上述闩锁2200中,弹性盖2374也设置在枢转构件2370处。弹性盖2374由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并用于吸收施加到枢转构件2370的冲击并防止噪声。弹性盖2374形成为包围除其锁定部分2371之外的整个枢转构件2370。
在枢转构件2370的弹性盖2374中还形成槽,以便在中心部分的侧表面处沿纵向方向凹陷。因此,当弹性盖2374枢转时,弹性盖2374与枢转轴238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小,使得耐久性进一步提高。同样,因为由于该槽,润滑剂(润滑脂)可以长期容纳在该槽中,因此提高性能。
在枢转构件2370的弹性盖2374中还形成狭缝2376。在邻接打开杠杆2350的部分中形成狭缝2376。具体地,狭缝2376设置在锁定部分2371与捕获突起2373之间。当枢转构件2370因枢转构件弹簧而恢复时,即使当枢转构件2370和打开杠杆2350彼此邻接时,冲击也被狭缝2376吸收。
<打开杠杆>
在图10中详细地示出了打开杠杆2350。
打开杠杆235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表面处的轴2106处。即,打开杠杆2350安装在闩锁2200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中的表面的相对的表面处。
打开杠杆2350以板形状形成。
打开杠杆2350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其中,相对于轴2106装配在其中的孔形成的部分,下侧以楼梯形状向前弯曲,而上侧以楼梯形状向后弯曲。
配置为邻接枢转构件2370的捕获突起2373的左侧的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形成在打开杠杆2350的前表面处,以便突出到前部。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通过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2118暴露于前部。
检测部分2352形成在打开杠杆2350的后表面处,以便突出到后部。检测部分2352形成为能够按压安装在检测部分2352下面的第三传感器2903。
在打开杠杆2350的上部分处形成打开捕获部分2353,锁定构件2615的第一旋转捕获部分2617和第二旋转捕获部分2618被捕获在所述打开捕获部分处。因此,当锁定构件2615旋转时,打开杠杆2350也因此旋转。
在打开捕获部分2353的后表面处形成打开捕获突起2354,以便突出到后部,所述打开捕获突起2354配置为插入打开板2300中。因此,当打开板2300滑动时,打开杠杆2350因此旋转。
<驱动部分>
在图11至图14中详细地示出了驱动部分。
驱动部分包括马达2610、由马达2610旋转的蜗轮2614、配置为与蜗轮2614同时旋转的锁定构件2615和插入锁定构件2615中的安全板2400。
驱动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部的上部分处。驱动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
蜗杆2613安装在马达2610的轴处。
蜗杆2613与蜗轮2614啮合。蜗轮2614设置在蜗杆2613的上部分处。
蜗轮2614和锁定构件2615一体地形成。锁定构件2615形成在蜗轮2614的后部处。
在锁定构件2615的上部分中形成安全板装配槽2616,将在下面描述的安全板2400的锁定装配部分2403插入所述安全板装配槽中。在锁定构件2615的下部分的两侧处形成两个旋转捕获部分,以便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打开杠杆2350的打开捕获部分2353被捕获在所述旋转捕获部分处。
旋转捕获部分包括第一旋转捕获部分2617和第二旋转捕获部分2618。
由于旋转捕获部分,当锁定构件2615旋转时,打开杠杆235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安全致动器>
在图11至图14中详细地示出了安全致动器。
安全致动器包括安全马达2620、由安全马达2620旋转的蜗杆2621、配置为通过蜗杆262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安全阀2630和由安全阀旋转的安全杠杆2640。
安全致动器设置在驱动部分的下部分和右侧处。
蜗杆2621安装在安全马达2620的轴处。
安全阀2630包括装配到蜗杆2621上的内螺纹部分2632、形成在内螺纹部分2632的前部和后部处的滑动阀2631以及形成在内螺纹部分2632的前部的上部分处的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633。
内螺纹部分2632以圆柱形状形成,其中心部分整体上在左右方向上穿透。矩形阀形成为在内螺纹部分2632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突出,以便可以安装滑动阀2631。
内螺纹部分2632的内侧与蜗杆2621啮合。
滑动阀2631形成在内螺纹部分2632的前部处的中心和下部分处,并且形成在内螺纹部分2632的后部处的中心和上部分和下部分处。滑动阀2631形成为在内螺纹部分2632的纵向方向上突出到前部或后部。
形成在前部处的滑动阀2631插入第一壳体2110的第三引导部分2103中,而形成在后部处的滑动阀2631插入将在后面描述的插入板2700的第四引导部分2731中。
因此,当蜗杆2621旋转时,安全阀2630不是旋转而是在左右方向上滑动。
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633形成为突出到前部。安全杠杆2640插入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633中,使得安全杠杆2640由于安全阀263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而旋转。
安全杠杆2640以翼部分从环形阀的两侧突出的形状形成。
环形阀装配到第一壳体2110的安全杠杆轴2109上,并围绕安全杠杆轴2109旋转。
在翼部分中分别形成安全阀2630的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633可以插入其中的孔和将在下面描述的安全板2400的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404可以插入其中的孔。
因此,当安全马达2620旋转并且安全阀2630向右移动时,安全杠杆2640逆时针旋转,并且当安全阀2630向左移动时,安全杠杆2640顺时针旋转。
<安全板>
在图11至图14中详细地示出了安全板2400。
安全板2400整体以四边形条的形状形成。安全板2400的右侧部分形成为突出到前部。
在安全板2400的中心处形成安全板检测突起2402,以便突出到下侧。由于安全板检测突起2402,安全板2400由第四传感器2904检测,在安全马达2620的操作期间对所述第四传感器通电。
插入锁定构件2615中的锁定装配部分2403形成在安全板2400的中心部分处,以便突出到下侧。在安全马达2620反向旋转的同时,锁定装配部分2403插入锁定构件2615的安全板装配槽2616中,以便禁止锁定构件2615在打开方向上的旋转。
止动件安装部分2410形成在安全板2400的左侧处。止动件安装部分2410形成为比安全板2400的其他部分更加向下突出。当车门1具有可伸缩把手时,代替将安全致动器1000连接到闩锁部分2000,闩锁部分2000和可伸缩把手可以通过止动件安装部分2410机械地连接。
止动件安装部分2410包括盖装配部分2401、止动件装配槽2411、止动件捕获部分2412和弹簧装配部分2413。
盖装配部分2401形成为在止动件安装部分2410的上部分的前后两侧处向上突出。盖装配部分2401插入连接部分盖2800中,由此防止安全板24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限制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宽度。
止动件装配槽2411形成为向上打开。
止动件捕获部分2412形成为向上打开,并具有与止动件装配槽2411的左侧连通的右侧。即,止动件捕获部分2412设置在止动件装配槽2411的左侧处。
弹簧装配部分2413形成在止动件安装部分2410的左侧处,以便突出到左侧。止动件弹簧35安装在弹簧装配部分2413处,使得当安装连接到把手上的杠杆时可以使用止动件弹簧35。
槽形成在弹簧装配部分2413中,以便向上打开。槽的前后宽度等于或近似于止动件捕获部分2412的前后宽度,并且槽与止动件捕获部分2412连通。
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404形成在安全板2400的右侧的前部处,以便突出到前部。安全杠杆2640的上部分插入安全杠杆装配部分2404中,使得安全板2400根据安全杠杆2640旋转的方向在左右方向上滑动。
安全板2400设置在马达2610的后部的上部分处。
<打开板>
在图15至图17中详细地示出了打开板2300。
弯曲部分2302形成在打开板2300处,使得打开板2300的右侧向前弯曲。打开杠杆装配部分2303形成在弯曲部分2302的前部处,以便向下突出。打开杠杆装配槽2304形成在打开杠杆装配部分2303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由于打开杠杆装配槽2304的左右和上下宽度形成得略大于打开杠杆2350的旋转半径,因此打开杠杆2350可以在打开杠杆装配槽2304之内枢转。
在打开板2300的左侧处形成止动件安装部分2310,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安装在所述止动件安装部分处。止动件安装部分2310形成为比打开板2300的其他部分更加向上突出。
止动件安装部分2310包括盖装配部分2301、止动件装配槽2311、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和弹簧装配部分2313。
盖装配部分2301形成为在止动件安装部分2310的上部分的前后两侧处向上突出。盖装配部分2301插入连接部分盖2800中,由此防止打开板23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限制打开板23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宽度。
止动件装配槽2311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在两侧处,以便向上打开。门杠杆连接部分40的止动件44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止动件54分别装配在止动件装配槽2311中,并且止动件装配槽2311的左右长度形成为大于止动件44和54的左右长度,使得止动件44和54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因此,即使当电缆43和53弯曲并且因此止动件44和54移动时,或者当在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组装期间发生行程错误(stroke error)时,也可以积极地处理这种情况。
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形成为向上打开,并具有与每个止动件装配槽2311的左侧连通的右侧。即,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设置在每个止动件装配槽2311的左侧处。门杠杆连接部分40的电缆43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电缆53分别安装在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处。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的前后宽度形成为小于止动件44和54的前后长度,以便防止止动件44和54从止动件装配槽2311左侧脱落。
弹簧装配部分2313形成在止动件安装部分2310的左侧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处,以便突出到左侧。门杠杆连接部分40的止动件弹簧45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止动件弹簧55分别安装在弹簧装配部分2313处。
槽形成在弹簧装配部分2313中,以便向上打开。槽的前后宽度等于或近似于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的前后宽度,并且槽与止动件捕获部分2312连通。
当拉动安装在车门1内并连接到门杠杆连接部分40的杠杆或将钥匙插入安装在车门1外的锁芯中并旋转以使在马达故障或未供电的紧急情况下拉动门钥匙连接部分50时,打开板2300滑动,以便打开车门1。根据客户的原则,对于每个座椅可以不同地设置杠杆。例如,杠杆可以只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处,而不设置在乘客座椅和后座处。
<锁紧模块>
在图18至图19中详细地示出了锁紧模块2500。
锁紧模块2500包括致动器251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致动器2510处的锁紧连接部分2520和配置为与锁紧连接部分2520联锁的杠杆2530。
致动器2510包括驱动部分,所述驱动部分配置为旋转闩锁2200,使得闩锁2200被枢转构件2370锁定。驱动部分包括马达(未示出)和通过马达旋转的齿轮部分(未示出)。
致动器2510的规格可以根据车辆改变,并且致动器2510可以安装在闩锁部分2000的外部。因此,不管致动器2510的规格如何,闩锁部分2000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容易地去除致动器2510。
电线构件(例如电线)的电缆被提供为锁紧连接部分2520。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外圆周表面被保护管包围。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一端连接到致动器2510上。具有在其圆周周围形成的槽的固定部分2522形成在保护管的另一侧处,以便将其装配和固定到第一壳体2110的锁紧连接部分安装部分2119上。捕获构件2521形成在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另一端处,并装配到将在下面描述的杠杆2530上。因此,当锁紧连接部分2520移动时,保护管不移动,而仅是电缆移动。
锁紧连接部分2520将致动器2510的驱动力传递到杠杆2530。
由于锁紧连接部分2520,可以自由地调整致动器2510相对于闩锁部分2000的位置。
杠杆2530整体以扇形形状形成,并装配到第一壳体2110的杠杆轴2114中。由于杠杆2530和第一壳体2110以简单地彼此装配的形式耦合,因此杠杆2530可以容易地从闩锁部分2000去除。杠杆253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
在杠杆2530处形成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捕获构件2521装配在其中的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闩锁2200的下端被捕获在其上的闩锁捕获部分2532和与第一壳体2110接触的杠杆突起2534。
杠杆突起2534可以由弧形板形成,并且最小化杠杆2530与第一壳体2110之间的摩擦。
杠杆轴2114装配在其中的插入孔2535形成在杠杆2530的上部分处,使得杠杆2530围绕插入孔2535旋转。插入孔2535的中心设置为与闩锁2200的旋转轴共线。
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形成在杠杆2530的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后部。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形成为向后和向下打开,并且在其左侧处具有打开的中心部分。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以类似于捕获构件2521的形状形成。因此,捕获构件2521和锁紧连接部分2520插入穿过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的下部分并安装,使得锁紧连接部分2520放置在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的左侧处。
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1插入在杠杆引导部分2153b中。所述杠杆引导部分2153b形成在第三壳体2150的前部中。
闩锁捕获部分2532形成在杠杆2530的左侧处,以便突出到前部。闩锁捕获部分2532形成为沿杠杆2530的圆周形状弯曲。闩锁捕获部分突起2533可以形成为从闩锁捕获部分2532的下部分突出。可以进一步设置能够检测闩锁捕获部分突起2533的传感器,以便可以检测杠杆2530的位置。另外,闩锁捕获部分2532与致动器2510联锁,使得可以控制致动器2510自身内的锁紧行程。
<连接部分盖>
在图20和图21中详细地示出了连接部分盖2800。
连接部分盖2800整体以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连接部分盖2800的前部分插入第一壳体2110的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6中,并且连接部分盖2800的后部分插入第三壳体2150的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中。即,连接部分盖2800设置在第一壳体2110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
由于连接部分盖2800的左侧和右侧的部分被第一壳体的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2126堵塞,因此防止连接部分盖280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
在连接部分盖2800的前部的右侧处,在下部分处形成壳体防干扰槽2809。壳体防干扰槽2809形成为向后部凹陷,并防止第一壳体2110的门安装部分2124与连接部分盖2800之间的干扰。
捕获槽2801沿左右方向形成在连接部分盖2800的右侧的上部分处。捕获槽280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打开板2300的盖装配部分2301和安全板2400的盖装配部分2401插入捕获槽2801中。由于捕获槽2801,打开板2300和安全板2400仅在捕获槽2801的左右长度之内滑动。
安全板导槽2802和打开板导槽2803形成在连接部分盖2800的右侧的下部分处,以便向右和向下打开。安全板2400的上部分和左右侧由安全板导槽2802引导。打开板2300的上部分和左右侧由打开板导槽2803引导。
多个连接部分通槽2806形成在连接部分盖2800的左侧的下部分处,以便沿左右方向和向下打开。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安装在连接部分通槽2806中。连接部分通槽2806的前后宽度等于或近似于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管的外径。
第一连接部分座槽2804形成在连接部分通槽2806的右侧处,以便向下打开。第一连接部分座槽2804的左侧与连接部分通槽2806连通。止动件固定部分46和56的部分插入第一连接部分座槽2804中。
多个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形成在第一连接部分座槽2804的右侧处,以便沿左右方向和向下打开。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的左侧与第一连接部分座槽2804连通。止动件固定部分46和56的槽插入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中。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的前后宽度等于或近似于槽的外径,并且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的左右长度等于或近似于槽的左右长度,以便防止止动件固定部分46和56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移动。
第二连接部分座槽2805形成在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的右侧处,以便向下打开。第二连接部分座槽2805的左侧与固定部分安装槽2807连通。止动件固定部分46和56的部分插入第二连接部分座槽2805中。
电缆通槽2808形成在第二连接部分座槽2805的右侧处,以便沿左右方向和向下打开。电缆通槽2808的左侧与第二连接部分座槽2805连通,并且电缆通槽2808的右侧与安全板导槽2802和打开板导槽2803连通。安装在打开板2300处的门杠杆连接部分40的电缆43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电缆53分别安装在电缆通槽2808中。电缆通槽2808的前后宽度形成为小于止动件弹簧35、45和55的外径,以便防止止动件弹簧35、45和55向左移动。
<插入板>
在图22至图24中详细地示出了插入板2700。
插入板2700整体以板形状形成。
插入板2700覆盖驱动部分和安全致动器的后表面。即,插入板2700设置在驱动部分和安全致动器二者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
插入板2700装配在第一壳体2110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安全杠杆轴2109与第三壳体2150之间,使得插入板2700与第一壳体2110和第三壳体2150栓接并紧固在一起。
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以及第三传感器安装部分2703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下部分处。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以及第三传感器安装部分2703形成为向前和向上打开,并且电线2750通过其抽出的槽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以及第三传感器安装部分2703的下部分处,使得电线通过所述槽连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传感器2901、2902和2903上。
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阀2702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的中心处,以便突出到前部。因此,第一传感器2901和第二传感器2902可以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的左侧和右侧处。
打开板安装槽2710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上部分处。打开板安装槽2710形成为向前打开。
打开板支撑部分2712形成在打开板安装槽2710的上部分处,以便向下突出。由于打开板支撑部分2712,当将打开板2300安装在打开板安装槽2710中时,摩擦最小化,因此便于安装。此外,打开板支撑部分2712引导打开板23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
在打开板安装槽2710的左侧处,形成打开板通槽2711,以便向前打开并在左右方向上穿透。打开板2300安装在打开板通槽2711中。打开板通槽2711与第三壳体2150的连接部分盖安装槽2156连通。
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上部分处。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形成为向前和向上打开。即,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形成为使得其左侧和右侧、下部分和后部分被堵塞。
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设置在打开板安装槽2710的下部分的前部处。打开板2300的打开杠杆装配部分2303插入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中。打开板2300安装为使得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的前表面和打开杠杆装配部分2303的后表面彼此接触。因此,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引导打开板23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
安全板支撑部分2715形成在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的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前部。安全板支撑部分2715以上部分向右弯曲的L形状形成。
当打开板2300向右滑动时,安全板支撑部分2715的左侧表面与打开板2300的右侧表面接触,由此抑制打开板2300的滑动。安全板支撑部分2715的右侧表面与第四传感器2904的左侧表面接触。
安全板支撑部分2715的上部分处的弯曲部分的上表面与安全板240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由此引导安全板240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弯曲部分的下表面与第四传感器290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由此防止第四传感器2904从顶部脱落。
安全板通槽2714形成在打开板安装槽2710的右侧处,以便向前打开并在左右方向上穿透。安全板通槽2714设置得比打开板通槽2711更加向顶部。安全板2400安装在安全板通槽2714中。
第四传感器2904安装在其上的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2704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中心的上部分处。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2704设置在打开板安装槽2710和打开板引导部分2713的右侧处。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2704形成为向前和向上打开。
第四传感器装配突起2705形成在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2704的中心处,以便突出到前部,由此防止第四传感器2904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移动。
第四传感器支撑部分2706形成在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2704的下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前部,由此同时支撑第四传感器2904的下部分,最小化在安装第四传感器2904时产生的摩擦,并且确保电线2750在其通过槽被抽出之后可以连接到第四传感器2904的空间。
马达安装部分2720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右侧的上部分处。马达安装部分2720的前表面形成为与马达2610的后表面接触。
马达轴支撑部分2721形成在马达安装部分2720的左侧的上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前部。马达轴支撑部分2721以四边形板的形状形成。马达轴支撑部分2721的前部形成为以半圆形状下沉(sunken),以便马达2610的轴可以放置在其中。由于马达轴支撑部分2721和第一壳体2110,防止马达2610的轴在前后和上下方向上抖动。
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730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右侧的下部分处。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730的前表面形成为与安全马达2620的后表面接触。
第四引导部分2731形成在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730的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前部。第四引导部分2731在左右方向上纵向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个第四引导部分2731。形成在安全阀2630的上部分处的滑动阀2631的下表面与形成在上部分处的第四引导部分2731的上表面接触,形成在安全阀2630的中心处的滑动阀2631插入形成在中心处的两个第四引导部分2731之间,并且形成在安全阀2630的下部分处的滑动阀2631的上表面与形成在下部分处的第四引导部分2731的下表面接触。
由于第四引导部分2731,引导安全阀2630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
第三紧固部分2707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马达安装部分2720的右侧、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的左侧处,并且在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2701与第三传感器安装部分2703之间。
第三紧固部分2707以突出到前部的圆形带的形状形成。第一壳体2110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安全杠杆轴2109的后部的一部分插入形成在所述带内的空间中。
在第三紧固部分2707的中心处形成孔,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使得螺栓通过孔紧固到第一壳体2110的第一紧固部分2121和安全杠杆轴2109。
在插入板2700的中心部分中形成轴通槽2708,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第一壳体2110的轴2106插入轴通槽2708中。即,轴2106的后部被轴通槽2708支撑。
电线连接部分2740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左侧的上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后部。插入终端形成在插入板2700内。连接到电线连接部分2740的电线2750通过插入注塑安装在插入板2700内。电线2750通过槽暴露于插入板2700的外部,所述槽形成在在其处必须连接电线2750的部分中。
肋以格子形状形成在插入板2700的右侧的后表面处。因此,可以提高插入板2700的刚度。
<控制部分>
本实施例包括:门锁定状态输入部分,其配置为接收关于车门1是否被锁定的信息;驱动状态输入部分,其配置为接收关于驱动部分是否被驱动的信息;传感器;以及控制部分,其配置为接收来自门锁定状态输入部分、驱动状态输入部分和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驱动部分。
门锁定状态输入部分可以以按钮、开关或触摸传感器2的形式设置在车门1或车辆远程控制器上。
设置在车辆的前门处的门锁定状态输入部分可以包括中央锁定开关、中央解锁开关、儿童锁定开关和儿童解锁开关。当将所有车门设定为锁定时使用中央锁定开关,使用中央解锁开关来解锁所有车门,儿童锁定开关用于使两个后门从车辆内不可打开,并且儿童解锁开关用于使两个后门从车辆内可打开。
设置在车辆的后门处的门锁定状态输入部分可以包括门锁定开关和门解锁开关。当将对应的门设定为锁定时,使用门锁定开关,并且门解锁开关用于解锁对应的车门。
设置在车辆远程控制器处的门锁定状态输入部分包括中央锁定开关、中央解锁开关、死锁定(dead lock)开关和死解锁(dead unlock)开关。当将所有车门设定为从车辆内部和外部不可打开时,使用死锁定开关,并且当将所有车门设定为从车辆内部和外部可打开时,使用死解锁开关。
控制部分包括设置在锁紧模块2500中的控制部分(E闩锁门ECU)。控制部分控制闩锁部分2000的马达2610。
当操作中央锁定开关时,即使当通过某一车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不被打开。
当操作中央解锁开关时,当通过车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被打开。
当操作儿童锁定开关时,即使当从两个后车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不被打开。
当操作儿童解锁开关时,当从两个后车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被打开。
当操作门锁定开关时,即使当从对应的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不被打开。
当操作门解锁开关时,当从对应的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被打开。
当操作死锁定开关时,即使当通过设置在车门1的内部或外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不被打开。
当操作死解锁开关时,当通过设置在车门1的内部或外部的驱动状态输入部分输入开门指令时,控制部分也控制马达2610,使得车门1被打开。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的操作过程。
<安全致动器操作过程>
在图12至图14中详细地示出了安全致动器的操作过程。
如图12所示,在通常情况下,安全致动器可以防止电子锁闩被操作。
当装配到安全马达2620上的安全阀2630设置在蜗杆2621的左侧处时,由于安全杠杆2640,安全板2400设置为向右滑动的状态。
因此,安全板2400的安全板检测突起2402偏离第四传感器2904的检测部分,并且不被第四传感器2904检测到,并且锁定装配部分2403插入锁定构件2615的安全板装配槽2616中。
由于未按压第四传感器2904,因此不向电连接到第四传感器2904的马达2610供电,并且通过锁定装配部分2403机械地抑制锁定构件2615的旋转。
当用户输入释放安全装置的信号时,操作安全马达2620,使得达到图13所示的状态。
当蜗杆2621由于安全马达2620的操作而旋转时,安全阀2630向右滑动。因此,安全杠杆2640逆时针旋转,并且安全板2400向左滑动。
当安全板2400向左滑动时,安全板2400的安全板检测突起2402按压第四传感器2904的检测部分,由此被第四传感器2904检测到,并且锁定装配部分2403完全偏离安全板装配槽2616。
当第四传感器2904检测到安全板2400时,安全马达2620停止操作,并且接通电连接到第四传感器2904的马达2610的电源。
这里,当用户输入打开车门1的信号时,马达2610操作,并且达到图14所示的状态。
当蜗杆2613由于马达2610的操作而旋转时,蜗轮2614顺时针旋转,并且附接在蜗轮2614上的锁定构件2615也顺时针旋转。当锁定构件2615旋转时,第一旋转捕获部分2617向左推动打开杠杆2350的打开捕获部分2353,并且打开捕获部分2353逆时针旋转。
因此,打开杠杆2350的检测部分2352偏离第三传感器2903,并且不被第三传感器2903检测到。这里,打开杠杆2350的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向右推动枢转构件2370的下部分,使得闩锁2200被解锁。当闩锁2200被解锁时,闩锁2200由于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弹力而逆时针旋转,并且车门1被打开。
然后,为了将枢转构件2370恢复到其默认状态,马达2610反向旋转。当马达2610反向旋转时,由于第二旋转捕获部分2618,打开杠杆2350逆时针旋转,打开杠杆2350的检测部分2352被第三传感器2903检测到,并且当释放第一传感器2901和第二传感器2902的按压时,控制部分停止旋转马达2610。然后,为了使锁定构件2615返回到其默认状态,马达2610旋转一定量。与以上描述不同,打开杠杆2350可能由于枢转构件弹簧2390的弹力而旋转并恢复到其默认状态。
在此状态下,当车门1关闭,并且输入操作安全装置的信号以防止安全致动器操作电子闩锁时,如图12所示,安全马达2620反向旋转。
当安全马达2620反向旋转时,安全阀2630向左滑动。因此,安全杠杆2640顺时针旋转,并且安全板2400向右移动。
当达到图12所示的状态时,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电子闩锁的操作。
<使用门杠杆连接部分和门钥匙连接部分打开门>
在图16和图17中详细地示出了使用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打开门
当车门1关闭以达到图16所示的状态时,当用户拉动连接到门杠杆连接部分40的杠杆或将钥匙插入锁芯并旋转钥匙时,连接到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打开板2300向左滑动。
如图17所示,当打开板2300向左滑动时,打开杠杆2350逆时针旋转。
当打开杠杆2350逆时针旋转时,被捕获在枢转构件捕获部分2351处的枢转构件2370逆时针旋转,并且闩锁2200被解锁。当闩锁2200被解锁时,闩锁2200由于第一恢复弹簧2250的弹力而逆时针旋转,并且车门1被打开。
由于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可以在不可能使用马达2610来电气打开车门1的紧急情况下允许手动打开车门1,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用于电子打开和关闭车门的集成装置的安全性。
<使用锁紧模块来关闭门>
当用户关闭处于打开状态的车门1时,安装在车身中的撞针按压闩锁2200,使得闩锁2200顺时针旋转。
闩锁2200顺时针旋转,然后按压第一传感器2901,并且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插入闩锁2200的辅助锁定槽2202中。在此状态下,当用户停止关闭车门1的操作时,车门1未完全关闭。当用户完全关闭车门1时,闩锁2200进一步顺时针旋转并按压第二传感器2902。当在从第一传感器2901接收到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量之内没有从第二传感器2902接收到信号时,控制部分操作致动器2510的马达,使得锁紧连接部分2520被拉向致动器2510。当锁紧连接部分2520被拉动时,耦合到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杠杆2530顺时针旋转。当杠杆2530旋转时,由于杠杆2530的闩锁捕获部分2532,闩锁2200顺时针旋转。
在此,尽管锁紧连接部分2520的捕获构件2521的高度根据杠杆2530的旋转而变化,但是可以将能够弯曲的电缆设置为锁紧连接部分2520,使得高度变化不影响杠杆2530的旋转。
闩锁2200的外圆周表面(设置在辅助锁定槽2202与锁定槽2201之间)推动枢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因此,枢转构件2370逆时针旋转。
当车门1完全关闭时,锁定部分2371由于枢转构件弹簧2390而顺时针旋转并插入锁定槽2201中,并且闩锁2200被第二传感器2902检测到。控制部分接收来自第二传感器2902的信号,停止致动器2510的操作,并使致动器2510反向旋转。控制部分根据致动器2510内的预定行程来操作致动器2510,直到杠杆2530达到如图26所示的杠杆2530的初始位置。与以上描述不同,可以进一步设置能够检测杠杆2530的闩锁捕获部分突起2533的传感器,并且控制部分可以通过检测杠杆2530的位置来控制致动器2510的操作。
因此,杠杆2530恢复到其默认位置。
=====================<第二实施例>=====================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具有安全致动器安装在电子闩锁的外部处的形式。因此,电子闩锁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并且变得可以将安全致动器安装在所需的位置处。
关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将省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详细描述。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包括:电子闩锁,其配置为打开车门或保持车门的关闭状态;安全板3400,其一侧连接到电子闩锁,并且配置为以机械或电气方式抑制电子闩锁的操作;以及安全致动器1000,其连接到安全板3400的另一侧。
如图27和图28所示,电子闩锁包括闩锁部分3000和锁紧模块3500。
闩锁部分3000包括:壳体;闩锁3200,其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处;枢转构件3370,其配置为锁定或解锁闩锁3200;打开杠杆3350,其配置为旋转枢转构件3370;打开板3300,其配置为旋转打开杠杆3350;和驱动部分。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壳体3110、第三壳体3150和插入板3700中不形成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有安全致动器的部分。因此,第一壳体3110、第三壳体3150和插入板3700的右侧上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由于闩锁3200、枢转构件3370、打开杠杆3350、打开板3300和驱动部分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如图29所示,安全板3400具有一结构,其中省略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安全板2400的右侧端到安全板检测突起2402的结构。除此之外,安全板3400的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全板2400的配置相同。
配置为连接安全板3400和安全致动器1000的安全连接部分1500安装在安全板3400的左侧处。
安全连接部分1500包括诸如电线的电线构件的电缆1503。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外圆周表面被保护管包围。如图34所示,具有围绕其圆周形成的槽的固定部分1502形成在保护管的一侧处,以便被装配并固定到将在下面描述的安全致动器1000的安全连接部分装配槽1103上。如图29所示,具有与固定部分1502相同形状的止动件固定部分1506形成在保护管的另一侧处,并装配到连接部分盖3800上。
因此,当安全连接部分1500移动时,保护管不移动,而仅是电缆1503移动。
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止动件1504装配到止动件装配槽3411上,并且止动件装配槽3411的左右长度形成为大于止动件1504的左右长度,使得止动件1504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因此,即使当电缆1503弯曲并且因此止动件1504移动时或者当在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组装期间发生行程错误时,也可以积极地处理这种情况。
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电缆1503安装在止动件捕获部分3412处。止动件捕获部分3412的前后宽度形成为小于止动件1504的前后长度,以便防止止动件1504从止动件装配槽3411左侧脱落。
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止动件弹簧1505安装在弹簧装配部分3413处。
在图33和图34中详细地示出了安全致动器1000。
安全致动器1000包括前盖1100、栓接并耦合到前盖1100的后部的后盖1200以及安装在前盖1100与后盖1200之间的内部空间中的安全驱动部分。
前盖1100整体以具有打开后部分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
安全连接部分1500插入其中的安全连接部分装配槽1103形成在前盖1100的右侧的上部分处。
安全连接部分装配槽1103形成为向左、向右和向后打开。在上下方向上与安全连接部分装配槽1103交叉的板形成在其中心处,以便突出到后部。槽在板中形成为向后打开,使得可以将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固定部分1502装配到其上。因此,防止固定部分150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安全马达1400插入其中的安全马达安装部分1101形成在前盖1100的右侧的下部分处。
槽形成在安全马达安装部分1101的左侧和右侧中,使得安全马达1400的轴可以装配在其中。
引导部分1102a和1102b在左右方向上纵向形成在前盖1100的左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后部。尽管未示出,但与在下部分处形成的引导部分1102b一样,在上部分处形成的引导部分1102a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一对引导部分1102a。
螺栓紧固部分1104形成在前盖1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外部。孔形成在螺栓紧固部分1104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并且螺栓紧固部分1104可以通过所述孔栓接并紧固到后盖1200上。
后盖1200整体以具有打开前部分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
在后盖1200的右侧表面的上部分中形成对应于前盖1100的安全连接部分装配槽1103的槽。
突起1201在左右方向上纵向形成在后盖1200的左侧的上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前部。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个突起1201。当将在下面描述的安全阀145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时,突起1201使安全阀1450与后盖1200成直线接触,由此使摩擦力最小化。此外,突起1201之间的间隔形成为小于将在下面描述的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捕获突起1501的直径,以便防止捕获突起1501脱落到后部。
螺栓紧固部分1202形成在后盖1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处,以便突出到外部。螺栓紧固部分1202形成在对应于前盖1100的螺栓紧固部分1104的位置处。孔形成在螺栓紧固部分1202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并且螺栓紧固部分1202可以通过所述孔栓接并紧固到前盖1100上。
电线连接部分1203形成在后盖1200的后表面的右侧的下部分处,以便突出到后部。孔(未示出)形成在电线连接部分1203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透。因此,电线3750可以通过电线连接部分1203从外部连接到安全致动器1000内的安全马达1400上。
在前盖1100与后盖1200之间可以进一步包括密封构件1300。因此,防止安全驱动部分由于水被损坏。密封构件1300不形成在安全连接部分1500插入安全致动器1000中的部分处。
安全驱动部分包括安全马达1400、由安全马达1400旋转的蜗杆1401和被配置为通过蜗杆140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安全阀1450。
蜗杆1401安装在安全马达1400的轴处。
安全阀1450整体以L形状形成。
装配到蜗杆1401上的内螺纹部分1453形成在安全阀1450的下部分处,以便在左右方向上穿透。内螺纹部分1453与蜗杆1401啮合。
安全阀1450的上部分形成为向后打开。
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电缆1503插入其中的电缆安装槽1451形成在安全阀1450的上部分的后表面的右侧处,以便向后打开。槽形成在电缆安装槽1451的左侧和右侧处,以便向后打开并在前后方向上穿透,使得电缆1503可以从中穿过。
形成在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电缆1503的端部处的捕获突起1501插入其中的捕获突起安装槽1452形成在安全阀1450的上部分的后表面的左侧处。捕获突起安装槽1452的右侧与电缆安装槽1451的左侧连通。
在电缆安装槽1451的左侧和右侧处形成的槽的上下宽度形成为大于电缆1503的直径且小于捕获突起1501的直径,以便防止捕获突起1501从捕获突起安装槽1452脱落到左侧的现象。
安全阀1450的后部被后盖1200堵塞。
滑动阀1454在左右方向上纵向形成在安全阀1450的上部分的前表面处,以便突出到前部。单个滑动阀1454形成在前表面的上侧和下侧的每一个处。
在上部分处形成的滑动阀1454插入在前盖1100的上部处的引导部分1102a之间,并且在下部分处形成的滑动阀1454插入在前盖1100的下部分处的引导部分1102b之间。
因此,当蜗杆1401旋转时,安全阀1450不旋转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滑动。
在图30至图34中详细地示出了安全致动器1000的操作过程。
如图30所示,在通常情况下,安全致动器1000可以防止电子闩锁操作。
当装配到安全马达1400上的安全阀1450设置在蜗杆1401的右侧处时,由于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电缆1503未被拉动,因此连接到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安全板3400设置为向右滑动的状态。
因此,安全板3400的安全板检测突起3402偏离第四传感器3904的检测部分,并且不被第四传感器3904检测到,并且锁定装配部分3403插入锁定构件3615的安全板装配槽3616中。
由于未按压第四传感器3904,因此不向电连接到第四传感器3904的马达3610供电,并且锁定装配部分3403机械地抑制锁定构件3615的旋转。
当用户输入释放安全装置的信号时,操作安全马达1400,使得达到图31所示的状态。
当蜗杆1401由于安全马达1400的操作而旋转时,安全阀1450向左滑动。当安全阀1450向左滑动时,安装在安全阀1450处的安全连接部分1500的捕获突起1501向左移动,使得电缆1503向左移动。当电缆1503向左移动时,安装在电缆1503处的捕获突起1501的相对侧处的止动件1504也向左移动,并且止动件1504安装在其上的安全板3400向左滑动。
当安全板3400向左滑动时,安全板3400的安全板检测突起3402按压第四传感器3904的检测部分,并且被第四传感器3904检测到,并且锁定装配部分3403完全偏离安全板装配槽3616。
当第四传感器3904检测到安全板3400时,安全马达3620停止操作,并且接通电连接到第四传感器3904的马达3610的电源。
这里,当用户输入打开车门1的信号时,马达3610操作,并且达到图32所示的状态。
门被打开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当车门1关闭,并且输入操作安全致动器1000的信号以防止安全致动器1000操作电子闩锁时,如图30所示,安全马达1400反向旋转。
当安全马达1400反向旋转时,安全阀1450向右滑动。因此,当安全连接部分1500上的张力消失时,安全板3400由于止动件弹簧1505而向右移动。
当达到图30所示的状态时,机械地或电气地防止电子闩锁的操作。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使用门杠杆连接部分40和门钥匙连接部分50打开门和使用锁紧模块3500关闭门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已经参考其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在以下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范围之内,以各种方式修改或改变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车门,2:触摸传感器
35:止动件弹簧,40:门杠杆连接部分
43:电缆,44:止动件
45:止动件弹簧,46:止动件固定部分
50:门钥匙连接部分,53:电缆
54:止动件,55:止动件弹簧
56:止动件固定部分
2000:闩锁部分,2103:第三引导部分
2104:第三壳体装配部分
2105:撞针插入槽
2106:轴,2107:第一打开杠杆引导部分
2108:第二打开杠杆引导部分,2109:安全杠杆轴
2110:第一壳体,2111:闩锁安装槽
2112:马达安装部分,2113:弹簧插入槽
2114:杠杆轴,2115:捕获部分引导槽
2116:枢转构件安装槽
2117:弹簧插入槽
2118:枢转构件捕获部分通孔
2119:锁紧连接部分安装部分
2120:安全马达安装部分,2121:第一紧固部分
2122:引导凸台,2123:缓冲器构件插入槽
2124:门安装部分,2125:第一引导部分
2126:第一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
2127:第二引导部分
2128:第二连接部分盖安装部分
2129:传感器传递构件插入部分
2130:第二壳体,2133:螺栓紧固部分
2134:门安装部分,2134a:安装凸台
2135:第一突出部分,2136:第二突出部分
2137:第三突出部分,2140:密封构件
2150:第三壳体,2151:第一壳体装配部分
2152:第四突出部分,2153a:第五突出部分
2153b:杠杆引导部分,2154a:电线连接部分
2154b:电线通槽,2155:第二紧固部分
2156:连接部分盖安装槽
2157:连接部分盖支撑部分
2158:第一壳体插入槽
2159a:连接部分通槽
2159b:连接部分通槽
2200:闩锁,2201:锁定槽
2201a:第二锁定捕获部分
2202:辅助锁定槽
2202a:第一锁定捕获部分,2203:第一表面
2204:撞针捕获突起,2205:第二表面
2206:弹性盖,2207:第三表面
2208:弹性盖槽,2209:狭缝
2213:弹簧装配部分,2215:突起
2230:闩锁枢转轴,2250:第一恢复弹簧
2251:第一恢复弹簧捕获轴
2252第一弯曲部分
2253第二弯曲部分
2300:打开板,2301:盖装配部分
2302:弯曲部分,2303:打开杠杆装配部分
2304:打开杠杆装配槽,2310:止动件安装部分
2311:止动件装配槽,2312:止动件捕获部分
2313:弹簧装配部分
2350:打开杠杆,2351:枢转构件捕获部分
2352:检测部分,2353:打开捕获部分
2354:打开捕获突起
2360:缓冲器构件
2370:枢转构件,2371:锁定部分
2372:闩锁插入槽,2373:捕获突起
2374:弹性盖,2375:弹簧装配部分
2376:狭缝,2380:枢转轴
2390:枢转构件弹簧
2391:枢转弹簧捕获轴
2392:第一弯曲部分,2393:第二弯曲部分
2400:安全板,2401:盖装配部分
2402:安全板检测突起
2403:锁定装配部分
2404:安全杠杆装配部分
2410:止动件安装部分
2411:止动件装配槽,2412:止动件捕获部分
2413:弹簧装配部分
2500:锁紧模块,2510:致动器
2520:锁紧连接部分,2521:捕获构件
2522:固定部分,2530:杠杆
2531:捕获构件装配部分,2532:闩锁捕获部分
2533:闩锁捕获部分突起,2534:杠杆突起
2535插入孔
2610:马达,2613:蜗杆
2614:涡轮,2615:锁定构件
2616:安全板装配槽
2617:第一旋转捕获部分
2618:第二旋转捕获部分
2620:安全马达,2621:蜗杆
2630:安全阀,2631:滑动阀
2632:内螺纹部分,2633:安全杠杆装配部分
2640:安全杠杆
2700:插入板,2701: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部分
2702: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安装阀
2703:第三传感器安装部分
2704: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
2705:第四传感器装配突起
2706:第四传感器支撑部分
2707:第三紧固部分
2708:轴通槽,2710:打开板安装槽
2711:打开板通槽,2712:打开板支撑部分
2713:打开板引导部分,2714:安全板通槽
2715:安全板支撑部分,2720:马达安装部分
2721:马达轴支撑部分
2730:安全马达安装部分
2153b:第四引导部分,2154a:电线连接部分
2750:电线
2800:连接部分盖,2801:捕获槽
2802:安全板引导槽,2803:打开板引导槽
2804:第一连接部分密封槽
2805:第二连接部分密封槽
2806:连接部分通槽
2807:固定部分安装槽
2808:电缆通槽
2809:壳体防干扰槽
2901:第一传感器,2902:第二传感器
2903:第三传感器,2904:第四传感器
2911:第一传感器传递构件
2912:第二传感器传递构件
1000:安全致动器
1100:前盖,1101:安全马达安装部分
1102a:引导部分,1102b:引导部分
1103:安全连接部分装配槽
1104:螺栓紧固部分
1200:后盖,1201:突起
1202:螺栓紧固部分,1203:电线连接部分
1300:密封构件
1400:安全马达,1401:蜗杆
1450:安全阀,1451:电缆安装槽
1452:捕获突起安装槽
1453:内螺纹部分
1454:滑动阀
1500:安全连接部分,1501:捕获突起
1502:固定部分,1503:电缆
1504:止动件,1505:止动件弹簧
1506:止动件固定部分。

Claims (6)

1.一种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所述车门闩锁包括:
电子闩锁,所述电子闩锁配置为打开车门或保持所述车门的关闭状态;
安全板,所述安全板的一侧连接到所述电子闩锁上,并且所述安全板配置为机械地或电气地抑制所述电子闩锁的操作;以及
安全致动器,所述安全致动器连接到所述安全板的另一侧上,
其中,当所述安全板由于所述安全致动器的操作而移动时,接通所述电子闩锁的电源,并且机械地操作所述电子闩锁,
其中,所述安全致动器包括:
安全马达,
由安全马达旋转的蜗杆,
耦接到蜗杆的安全阀,和
安全杠杆,其中,安全杠杆的一个翼部分耦接到安全阀,而另一个翼部分耦接到安全板的另一侧,
其中,当安全马达旋转时,安全阀移动、且安全杠杆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其中,所述安全致动器嵌入在所述电子闩锁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闩锁,其中,所述电子闩锁进一步包括电缆,所述电缆的一侧连接到所述电子闩锁上,所述电缆的另一侧连接到把手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其中:
所述安全致动器安装在所述电子闩锁的外部处;并且
所述安全板进一步包括安全电缆,所述安全电缆的一侧连接到所述安全板上,并且所述安全电缆的另一侧连接到所述安全致动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闩锁,其中,在从所述安全电缆去除所述安全致动器之后,所述安全电缆的另一侧能够连接到把手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其中,在所述车门的外侧处,不安装把手,并且形成按压开关或触摸输入部分。
CN201980003119.5A 2018-10-02 2019-09-09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Active CN111263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17552 2018-10-02
KR1020180117552A KR102363862B1 (ko) 2018-10-02 2018-10-02 안전 장치가 있는 차량용 도어래치
PCT/KR2019/011654 WO2020071651A1 (en) 2018-10-02 2019-09-09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safety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841A CN111263841A (zh) 2020-06-09
CN111263841B true CN111263841B (zh) 2021-06-25

Family

ID=7005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119.5A Active CN111263841B (zh) 2018-10-02 2019-09-09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2376B2 (zh)
JP (1) JP6956207B2 (zh)
KR (1) KR102363862B1 (zh)
CN (1) CN111263841B (zh)
DE (1) DE112019000052T5 (zh)
WO (1) WO20200716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3859B1 (ko) * 2020-04-21 2022-02-17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래치
US20220042352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Inteva Products, LLC, Side door latch
DE102021118543A1 (de) 2021-07-19 2023-01-19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KR102564332B1 (ko) * 2022-01-18 2023-08-08 윤인구 차량용도어 자동 잠금장치
DE102022121651A1 (de) 2022-08-26 2024-02-29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50621C2 (de) * 1981-12-21 1986-12-18 Kiekert GmbH & Co KG, 5628 Heiligenhaus Türverschluß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JP5317255B2 (ja) 2006-11-06 2013-10-16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KR101308493B1 (ko) * 2012-04-03 2013-09-17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DE102013012732A1 (de) * 2013-07-31 2015-02-0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ll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4738635U (zh) * 2014-02-15 2015-11-04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锁闩的致动器
US20150308156A1 (en) * 2014-04-28 2015-10-29 Kiekert Ag Closing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closing aid
EP3020897A1 (de) * 2014-11-12 2016-05-1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astvorrichtung mit Druckbetätigung mit verbesserter Kinematik zur Anwendung in einem Fahrzeug
DE102015107955A1 (de) * 2015-05-20 2016-11-24 Kiekert Ag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JP6582301B2 (ja) * 2015-12-07 2019-10-0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KR101821243B1 (ko) * 2015-12-28 2018-01-24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JP2017193896A (ja) 2016-04-21 2017-10-2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リアゲート開閉装置
KR101972508B1 (ko) 2016-08-19 2019-04-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08590386A (zh) * 2018-05-29 2018-09-28 昆山睿唯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自吸式汽车电动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03053A (ja) 2021-02-04
CN111263841A (zh) 2020-06-09
JP6956207B2 (ja) 2021-11-02
US20200408007A1 (en) 2020-12-31
KR102363862B1 (ko) 2022-02-17
DE112019000052T5 (de) 2020-08-20
WO2020071651A1 (en) 2020-04-09
KR20200038007A (ko) 2020-04-10
US11692376B2 (en)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3841B (zh) 带安全装置的车门闩锁
KR10180854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US10995526B2 (en) Door latch system
KR101821243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US20080022736A1 (en)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KR20120096938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장치에서의 액추에이터
KR102059334B1 (ko) 차량용 도어 전동개폐 통합 장치
KR10197250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JP2008019567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50376918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US20200157856A1 (en) Power Child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KR101995346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781531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14466964B (zh) 闭合闩锁组件
JP4496273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12955621B (zh) 门闩装置
CN114096731B (zh) 车门电子锁闩
CN113330176B (zh) 带有紧急释放装置的电动车辆车门闩锁
JP7210859B2 (ja) 自動車ロック、特にリフトゲートロック
CN103510771B (zh) 门锁装置
KR20180105047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14352139A (zh) 动作传递构造和检测装置以及汽车用门锁装置
KR20170134291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12969834A (zh) 门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