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6998A -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6998A
CN113866998A CN202111105934.8A CN202111105934A CN113866998A CN 113866998 A CN113866998 A CN 113866998A CN 202111105934 A CN202111105934 A CN 202111105934A CN 113866998 A CN113866998 A CN 113866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ource
microstructure
image
reflected
rea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59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俊峰
方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59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6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6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6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G02B30/35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using reflective optical elements in the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images and the observ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G02B5/128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transparent spheres being embedded in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G02B5/13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plural curved refra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bod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用于对向反射的微结构,微结构的直径、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微结构的直径随着所述点距的增大而增大,光程随着所述点距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本发明,不需要借助任何介质,可以直接在空气,甚至真空中中呈现影像。

Description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成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背景技术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传统的全息成像方法是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产生全息图像。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最后利用数字图像基本原理对再现的全息图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数字干扰,得到清晰的全息图像。这种方法存在对单色性要求高,彩色成像的实现比较困难的缺点。
现有的全息成像技术,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需要借助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眼镜或者头盔,如微软的HoloLens等;这种技术因为需要借助于辅助器具,应用场景有限,且目前造价昂贵。
第二种需要借助高速旋转的反光板和高速刷新的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在高速旋转的反光板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专利文献CN105372926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此类技术的转动式全息投影展示柜。这种技术很难实现互动,并且对场地空间的要求很苛刻。
第三种是借助含有细微颗粒的介质,例如含水蒸汽的空气,将图像投射在水蒸汽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上,由于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层次和立体感很强的图像。在专利文献CN104977794A以及CN 103116422 A中,公开了这种技术的应用,都是利用水蒸汽幕墙在空气中形成图像。应用这种技术仍然需要配备辅助工具,用于产生水蒸汽幕墙,因此使用并不是很方便。
总的来说,以上技术或成像于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工具,或成像于高速旋转的反光板,或成像于空气中的蒸汽微粒,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空中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真正的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和方法,使得可以直接在没有任何特殊介质的空气中成像,甚至可以在真空中成像;这使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不再受辅助工具的限制,对现有的人机互动场景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
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
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实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第一对向反射元件和第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
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第一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第一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第一实像;而
另外,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第二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第二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第二实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第一像源、第二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
第一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第一实像;而
第二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第二实像;并且
第一像源和第二像源的位置设置成,使得第一实像和第二实像形成在同一位置。
优选地,像源是发出虚像或者实像的显示成像设备,或者由这些显像设备所形成的虚像或实像。
优选地,像源的光源为激光、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受激荧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透反镜的透射率的范围为20%~80%。
优选地,透反镜的反射率的范围为20%~8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带反射面的基材,以及分布在基材上的微结构。
优选地,微结构是透明材质形成的直角顶点微结构,其中该直角顶点微结构带至少一个直角顶点且该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
优选地,微结构是含有直角顶点微结构的凹陷部,其中该直角顶点微结构带至少一个直角顶点且该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
优选地,微结构是透明材质形成的球状微结构。
优选地,反射面形成于所述基材朝向所述微结构的面上。
优选地,反射面形成于所述基材与所述微结构交界的区域上。
优选地,微结构和所述基材是由同样的透明材质一体形成的,所述直角顶点是向外凸起的,所述反射面形成在所述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两两交互而成的三个面上。
优选地,微结构在基材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基材是薄膜、幕布、板材或树脂。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对向反射单元。
优选地,对向反射单元包括带反射面的微结构。
优选地,微结构是透明材质形成的直角顶点微结构,其中该直角顶点微结构带至少一个直角顶点且该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而这三条棱两两相交形成的三个面或至少它们的部分区域形成反射面。
优选地,微结构是含有直角顶点微结构的凹陷部,其中该直角顶点微结构带至少一个直角顶点且该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而这三条棱两两相交形成的三个面或至少它们的部分区域形成反射面。
优选地,微结构是透明材质形成的球状微结构;该球状微结构离所述透反镜较远的那部分表面形成反射面。
优选地,微结构的反射面附着在基材上或与之形成为一体;其中该基材能够用于承载所述对向反射元件。
优选地,微结构的反射面以外的面附着在透明的基材上或与之形成为一体;其中该基材能够用于承载所述对向反射元件。
在又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对向反射元件也包括大量对向反射单元。
优选地,对向反射单元包括第一材质和第二材质中的一种,该对向反射单元还包括反射面;
第一材质是透明的实体材料;
第一材质从光线的入射路径看去,位于反射面的前方;光线经由第一材质入射后,在反射面上经反射后,又从第一材质出射;
第二材质从光线的入射路径看去,位于反射面的后方。
优选地,对向反射单元包括第一材质和第二材质,对向反射单元还包括反射面;
第一材质是空气或者真空;而第二材质是薄膜、幕布、板材或树脂;
第一材质从光线的入射路径看去,位于反射面的前方;光线经由第一材质入射后,在反射面上经反射后,又从第一材质出射;
第二材质从光线的入射路径看去,位于反射面的后方。
优选地,反射面是由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两两相交形成的三个面或至少它们的部分区域,其中该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
优选地,反射面是球体表面的一部分,从光线的入射路径看去所述球体的圆心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前方。
优选地,第二材质是薄膜、幕布、板材或树脂。
优选地,直角顶点的三条棱等长。
优选地,反射面上附着有高反射材料。
优选地,高反射材料的反射率高达60%、70%、80%或90%以上。
优选地,高反射材料以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附着在反射面上。
优选地,对向反射元件具有朝向透反镜弯曲的弧度。
优选地,微结构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像源为立体像源。
优选地,立体像源为可以显示三维立体的图像,结构和视频源的三维立体显示设备。
优选地,三维立体显示设备包括平移扫描成像系统或旋转扫描成像系统。
优选地,透反镜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附着有透反材质,使得反射率在20%-80%,相应的透射率在80%-20%之间。
优选地,透反镜的两个面中没有附着透反材质的面附着有增透材质。
优选地,三条棱的长度在20微米~5毫米之间。
优选地,三条棱中,最长的棱长度不超过最短的棱长度的10倍。
优选地,第一材质是透明的实体材料时,其入射面附着有增透材质。
优选地,第一材质是透明的实体材料时,其入射面是平面。
优选地,三条棱所形成的三个面中至少有一个面与入射面的夹角小于54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1)提供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
(2)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
(3)使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再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1)提供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
(2)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
(3)使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实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1)提供像源、透反镜、第一对向反射元件和第二对向反射元件;
(2)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第一对向反射元件上;并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第二对向反射元件上,
(3)使光线在第一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第一实像;并使光线在第二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第二实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1)提供第一像源、第二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
(2)使第一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并使第二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
(3)使第一像源发出的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第一实像;并使第二像源发出的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第二实像;
(4)设置第一像源和第二像源的位置,使得第一实像和第二实像形成在同一位置。
在本发明中,“对向反射”的含义是,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对向反射时,从宏观上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处于同一条路径上,只是方向相反,(当然,从微观上观察,可以认为反射路径和入射路径略有偏移)。另外,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线从对向反射元件反射时,会存在一定的衍射效应,反射光会产生一定的发散角;在这个角度理解时,只要反射光的主轴与入射光方向相反,也是满足本发明中“对向反射”的要求的。
对向反射对光线的微观上的偏移以及夫朗和费衍射是影响本发明空中成像的清晰度的两个核心因素,这两种因素也是相互制约的。对向反射元件的微结构尺寸越小,则造成的光线偏移越小,但是衍射造成的光斑则越大;相反的,如果微结构尺寸越大,则衍射造成的光斑越小,但是造成的光线偏移越大。
为了克服这两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成像清晰度的不利影响,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方案来以获取最优的成像清晰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
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
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用于对向反射的微结构,微结构的半径、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微结构的直径随着点距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光程也随着点距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该微结构的直径、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该微结构的直径与该点距成线性关系,而该光程与该点距的平方成线性关系。
优选地,该微结构的直径以及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在该光程选定时,该微结构的面积设计成与像源发出光线的波长成反比。
优选地,该微结构的直径和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之间的关系设计成,该微结构的直径小于等于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的一半。
优选地,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成线性关系。
优选地,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这样选择,使得其随着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这样选择,使得其与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成正比。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方法,其使用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的系统;该方法包括:
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之后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
使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从而再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
其中,该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用于对向反射的微结构,该方法还包括,将微结构的半径、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使微结构的直径随着点距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光程也随着点距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将该微结构的直径、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使该微结构的直径与该点距成线性关系,而该光程与该点距的平方成线性关系。
优选地,将该微结构的直径以及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在该光程选定时,使该微结构的面积设计成与像源发出光线的波长成反比。
优选地,将该微结构的直径和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之间的关系设计成,使该微结构的直径小于等于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的一半。
优选地,使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使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成线性关系。
优选地,将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这样选择,使得其随着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将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这样选择,使得其与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成正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一种搭建用于空中成像的系统的方法,该系统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该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用于对向反射的微结构,该方法包括:
使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形成如下这样的光路: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
确定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
基于观察距离确定该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其中该光程随该观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基于观察距离确定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其中该点距随该观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基于该点距确定该微结构的直径;其中该微结构的直径小于等于该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的一半。
优选地,其中该光程与该观察距离成正比例,和/或该点距与该观察距离成正比例。
应当理解,以上虽然在各主要方面之下分别记载了多个优选特征,但是这些优选特征并非只能用于该主要方面,而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也用于其他主要方面;除了有特别说明的情形外,这些特征都可以单独地或者相结合地使用。
本发明的开创性的使用例如对向反射膜和透反镜面的组合,将虚像变成实像,从而实现空中的成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借助任何介质(例如屏幕,含有微小颗粒的气体或液体等),可以直接在空气,甚至真空中中呈现影像;也不需要借助头盔,眼镜等其他辅助设备,可以多人同时观看影像;另外,图像是漂浮在空中的,可以直接用手触摸,因此可以延伸出非常多的交互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描述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起示例性的作用。其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成像系统;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成像系统;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的微结构及对向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
图6A、6B和6C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的微结构及对向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的微结构及对向反射路径示意图;以及
图9以顶视图的方式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的微结构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和直观,下文通过描述若干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阐述。实施方式中大量的细节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但是很明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时可以不局限于这些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发明的方案,一些实施方式没有进行细致地描述,而是仅给出了框架。下文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是指“至少根据……,但不限于仅根据……”。“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对特征的指代,而并不意图对该特征进行任何限制、例如顺序上的限制。由于汉语的语言习惯,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一个成分的数量时,意味着该成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或可理解为至少一个。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成像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包括像源1、透反镜2和对向反射元件3;透反镜2所处的平面将空间分为第一半区I和第二半区II,像源1和对向反射元件3都处在第一半区I中。
其中,像源1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2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3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3上发生对向反射,使得对向反射元件3上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处于同一条路径上,只是方向相反。因此,光线经对向反射元件3反射后沿原入射路径出射(当然,从微观上观察,可以认为反射路径和入射路径略有偏移;然而,从宏观上观察,可以认为两条路径是完全重合的),再经透反镜透射后,在第二半区II形成实像4。
像源1既可以是显示成像设备,也可以是由这些显示成像设备所形成的虚像或者实像。
例如,显示成像设备可以是液晶屏幕,液晶屏幕的背光光源包括激光、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受激荧光发光材料、量子点激发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显示成像设备也可以是由LED、OLED、等离子发光点等发光点光源组成的主动发光的点阵屏幕;显示成像设备也可以是基于例如DLP,LCOS,LCD等投影技术,由LED、OLED、激光、荧光等光源或其组合驱动,经DMD,LCOS,LCD等显示面板反射或透射,再经投影镜头投射在投影屏幕上成像的投影成像系统;显示成像设备还可以是激光束在屏幕上扫描成像的投影成像系统。并且,以上所述的所有显示成像设备,经由一次或多次折射或反射所成的实像或虚像也都可作为像源。
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下,像源1可以是立体像源。立体像源包括可以显示3D立体的图像、结构和视频源的三维立体显示设备。这种三维立体显示设备通常包括控制模组与高速投影模组或高速显示模组,由控制模组控制投影模组或显示模组将一系列的2D图像切片高速的投影或显示到多个光学平面上,以使得观察者观察到三维立体的图像、结构或视频。三维立体显示设备包括平移扫描成像系统,旋转扫描成像系统等。
透反镜可以是由各种合适的透明材料制成的,如PC树脂、PET树脂、PMMA树脂、玻璃、石英等。其透射率在20%-80%之间;优选地,约为50%。其反射率也在20%-80%之间;优选地,也约为50%。
对向反射元件3优选地是分布有微结构的薄膜、幕布、板材或树脂,其最好具有一定弧度,朝向透反镜的弯曲,这样可以增加成像的亮度。下文中将详细介绍对向反射元件3。
参见图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系统包括像源1、透反镜2和对向反射元件3;透反镜2所处的平面将空间分为第一半区I和第二半区II,像源1处在第一半区I中,而对向反射元件3处在第二半区II中。
其中,像源1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2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3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3上发生对向反射,使得对向反射元件3上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处于同一条路径上,只是方向不同。因此,光线经对向反射元件3反射后后沿原入射路径出射,再经透反镜反射后,在第二半区II形成实像4。
当然,需要理解,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线从对向反射元件3反射时,会存在一定的衍射效应,反射光会产生一定的发散角;在这个角度理解时,只要反射光的主轴与入射光方向相反,也是满足本发明中“对向反射”的含义的。
在这个实施形式中,像源1发出的光线经透反镜2的透射(而非经过反射)后到达对向反射元件3。而经对向反射元件3反射的光线再经由透反镜2反射(而非透射)后,生成实像4。最后所成的实像4和对向反射元件3位于同一半区,而非不同的半区。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形式中(未示出),将上述两个实施形式结合,采用两个对向反射元件,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透反镜的反射后到达其中一个对向反射元件,而经对向反射元件反射的光线再经由透反镜透射后,生成实像;像源发出的光线经透反镜的透射后到达另一个对向反射元件,而经该另一个对向反射元件反射的光线再经由透反镜反射后,生成实像。这使得所生成的两个实像重叠在一起,这样得到亮度更强的成像。
当然,应当明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附加地或者替代地,可以使用两个像源。这时需要调整这两个像源与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的位置,使得其最后所成的实像在空间中重叠在一起。
本发明中的对向反射元件是经特殊处理的元件,它包括例如涂有高反射涂层的基材,以及例如均匀地分布在基材上的对向反射微结构。该高反射涂层的反射率达60%以上,优选地,达70%、80%或90%以上。应当明白,该高反射涂层也可以是以其他方式附着在基材上的,例如镀膜。
当然,该高反射涂层可以例如附在微结构朝向基材的面上,或是附在微结构与基材交界的区域上。
应当理解,对向反射微结构在基材上的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的,均匀的分布会有更好的成像效果;不过一些刻意布置的不均匀分布可以用于特殊的成像目的。
参见图3,其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该对向反射元件3包括作为基材30的薄膜或幕布。基材30上涂有高反射涂层。另外,在基材30上还均匀地分布有球状微结构31。
参见图4,其中显示了球状微结构的放大图及对向反射路径的示意图。
光线从透反镜经球状微结构31的上表面折射后射向基材30的高反射涂层,经反射后,射回球状微结构31的上表面,再次折射,射向透反镜。球状微结构31的结构使得光线能够几乎经由原路返回透反镜(如前所述,在宏观环境下观察,可以认为光线就是沿原路返回)。
参见图5,其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该对向反射元件3的基材30上还均匀地分布有直角顶点微结构31’。直角顶点微结构31’可以是嵌入在基材30上的、透明的、带至少一个顶点且该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的微结构体,例如微立方体或是微长方体,或者是它们的含至少一个顶点的一部分,当然,该至少一个顶点是嵌入在基材30中的(参见图6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直角顶点微结构31’是三条棱互成直角的微三角椎体,其顶点嵌入在基材30中(参见图6B);优选地,顶点所对的底面与基材30平齐;更优选地,在该底面上还附有增透膜。在更加优选地实施形式中,三条棱所形成的三个面中至少有一个面与该底面面的夹角小于54度。
应当理解,这三条棱可以是等长的,当然也可以是不等长的。棱的长度可以在20微米~5毫米之间选择。优选地,三条棱中,最长的棱长度不超过最短的棱长度的10倍。
还应当理解,三条棱所形成的三个面也应该是互相垂直的,也即三个面两两之间的二面角大小应为90度,不过由于工艺的制约,即使这些二面角大小不是精确的90度,而是在加工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例如+-2分,也是可以满足本发明的要求的。
在另一个实施形式中,该直角顶点微结构31’可以是由上述微结构体的一个顶点的一部分压印在基材30上而形成的凹陷部(参见图6C)。
图6A、6B和6C显示了图5中的直角顶点微结构的放大图及对向反射路径的示意图。在图6A和6B所示的实施形式中,直角顶点微结构31’是透明的微结构体。光线从透反镜经直角顶点微结构31’的入射表面(例如上表面)折射后射向薄膜或幕布30的高反射涂层,经三次反射后,射回直角顶点微结构31’的出射表面(例如上表面),再次折射,射向透反镜。在图6C所示的实施形式中,直角顶点微结构31’为凹陷部,光线在通过透反镜透射或反射后,直接入射到凹陷部上,经三次反射后,射向透反镜。直角顶点微结构31’的结构使得光线能够几乎经由原路返回透反镜(同样,在宏观环境下观察,可以认为光线就是沿原路返回)。
图7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该对向反射元件3的基材30’上均匀地分布有直角顶点微结构31’。基材30’自身是透明的基材,直角顶点微结构31’也是透明的微结构体。直角顶点微结构31’与基材30’相背离的那些面上涂有高反射涂层。
直角顶点微结构31’优选地与基材30’一体地形成;当然,也可以是分开制成然后附在基材30’上。优选的情况下,基材30’的材料与直角顶点微结构31’的材料是一样的,或至少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图8显示了图7中的直角顶点微结构的放大图及对向反射路径的示意图。光线从透反镜经基材30’的上表面折射后射向直角顶点微结构31’的高反射涂层,经三次反射后,射回基材30’的上表面,再次折射,射向透反镜。直角顶点微结构31’的结构使得光线能够几乎经由原路返回透反镜(如前所述,在宏观环境下观察,可以认为光线就是沿原路返回)。
图9以顶视图的方式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对向反射元件上的微结构的分布,以更好地理解微结构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多个微结构依次紧邻彼此分布,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延伸。应当理解,图中显示的只是对向反射元件的局部,微结构可以在整个对向反射元件上作这样的分布。另外,虽然本图中显示的微结构是类似于长方体的凹陷部,应当理解,微结构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而可以是上文中所述的任一种微结构。
如上所述,对向反射元件在微观上还是会对光线的反射路径和入射路径造成一定偏移;同时,光的衍射效应会使反射光产生一定的发散角。这两点是影响本发明空中成像的清晰度的两个核心因素,而这两种因素也是相互制约的。对向反射元件的微结构尺寸越小,则造成的光线偏移越小,但是衍射造成的光斑则越大;相反的,如果微结构尺寸越大,则衍射造成的光斑越小,但是造成的光线偏移越大。为了克服这两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成像清晰度的不利影响,本发明对微结构的直径、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尺寸关系做出了特定设计。
通常来说,观察者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的增大而增大,优选地两者基本上成线性关系。对于观察者来说,考虑到其舒适的观看视角,所成实像的画面宽度优选地是其观察距离的例如1至2倍;而如果观察者想获取足够清晰的实像,那么其所观察到的像素点需要满足一定数量,例如,在每个维度上具有至少1024个像素点;由此可以推算所选用的像源的点距应是多少(像源的点距决定了所成实像的光斑的大小)。考虑到空气中成像的视觉效果,在本发明中,微结构的直径设置成与像源点距为同样数量级,优选地为像源点距的约1/5、1/4、1/3、1/2,或者等于像源点距。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观察距离来选择光程和光源(如果是点阵光源的话)的点距,从而进一步选择微结构的尺寸。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是例如大型广告展示等应用场景,比较合适的观察距离约为5m,可以选择光程为2m或稍长的成像系统,而比较合适的实像画面长度约为5m,这时如果希望达到1024像素的分辨率,可以使用点距在5mm左右的点阵像源,那么经过计算可得微结构的优选尺寸范围为0.6mm~4.4mm,更优选尺寸约为1.7mm。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是例如普通尺寸广告展示等应用场景,比较合适的观察距离为1m或以上,可以选择光程为约0.5m的成像系统,而比较合适的实像画面长度约为2m,这时如果希望达到1024像素的分辨率,可以使用点距在2mm左右的点阵像源,那么经过计算可得微结构的优选尺寸范围为0.43mm~1.57mm,更优选尺寸约为0.82mm。
在有一个示例中,如果是近距离或者小尺寸显示等应用场景,比较合适的观察距离为0.5m或更小,可以选择光程为约0.1m的成像系统,而比较合适的实像画面长度约为1m,这时如果希望达到1024像素的分辨率,可以使用点距在0.5mm左右的点阵像源,那么经过计算可得微结构的优选尺寸范围为0.16mm~0.84mm,更优选尺寸约为0.37mm。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将对向反射元件中的反射面(例如,涂有高反射涂层的面)描述为是附在基材上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认为反射面是附在微结构上的一部分。例如,可以将对向反射元件划分成大量的对向反射单元,每个对向反射单元都包括带反射面的微结构;微结构可以是前述的球状微结构或者直角顶点微结构。或者,甚至也可以将反射面当作一个独立结构单元来描述。例如,每个对向反射单元都包括反射面,以及可以使反射面附着于其上的第一材质和第二材质中的至少一种;反射面可以是由前述的微结构的一个或几个面所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既不需要借助头盔等辅助设备,也不需要借助成像屏幕或是空气中的微粒介质,即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甚至在真空中成像。是真正的空气成像技术。由于所成的像悬浮在空气中,可以拓展出大量的互动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应当明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应当理解,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特征,除了有特别说明的情形外,都可以单独地或者相结合地使用。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意在涵盖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
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实像;或者
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被透反镜反射后形成实像;
其中,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用于对向反射的微结构,微结构的直径、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微结构的直径随着所述点距的增大而增大,光程随着所述点距的增大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直径以及所述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
在所述光程选定时,所述微结构的面积设计成与像源发出光线的波长成反比,和/或,
所述微结构的直径和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之间的关系设计成,
所述微结构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所述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成线性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这样选择,使得其与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成正比。
5.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方法,其使用包括像源、透反镜、第一对向反射元件和第二对向反射元件的系统;该方法包括:
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反射之后照射到第一对向反射元件上;
使光线在第一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从而再透射过透反镜后形成第一实像;
使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之后照射到第二对向反射元件上;
使光线在第二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从而再被透反镜反射后形成第二实像;
其中,该对向反射元件包括大量用于对向反射的微结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微结构的直径、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以及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使所述微结构的直径随着所述点距的增大而增大,所述光程随着所述点距的增大而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微结构的直径以及所述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成,
在所述光程选定时,使所述微结构的面积设计成与像源发出光线的波长成反比,和/或,
所述微结构的直径和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之间的关系设计成,
使所述微结构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随着所述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成线性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这样选择,使得其与预设的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成正比。
9.一种搭建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或者采用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的方法,包括:
确定用户观察所成实像的观察距离;
基于观察距离确定所述实像到对向反射元件的光程;其中所述光程随所述观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基于观察距离确定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其中所述点距随所述观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基于所述点距确定所述微结构的直径;其中所述微结构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像源像素点阵的点距的一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程与所述观察距离成正比例,和/或所述点距与所述观察距离成正比例。
CN202111105934.8A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Pending CN113866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934.8A CN113866998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4003 2016-12-08
CN201711270401.9A CN108181715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2111105934.8A CN113866998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0401.9A Division CN108181715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6998A true CN113866998A (zh) 2021-12-31

Family

ID=62489097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2721.XA Pending CN113885221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71272.5A Active CN108181717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2111072818.0A Pending CN113867000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2111105934.8A Pending CN113866998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70401.9A Active CN108181715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71270.6A Active CN108181716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69267.0A Pending CN108181795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2721.XA Pending CN113885221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71272.5A Active CN108181717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2111072818.0A Pending CN113867000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0401.9A Active CN108181715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71270.6A Active CN108181716B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201711269267.0A Pending CN108181795A (zh) 2016-12-08 2017-12-05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684492B2 (zh)
EP (2) EP3553589A4 (zh)
JP (4) JP7018213B2 (zh)
KR (2) KR102266550B1 (zh)
CN (7) CN113885221A (zh)
WO (1) WO20181036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494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深圳市文生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元件及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4492B2 (en) 2016-12-08 2020-06-16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for imaging in the air
CN108738222B (zh) * 2018-06-21 2020-08-2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反射式衰减片的等离子体不同光强区域原位同步成像方法
CN108983423A (zh) * 2018-07-26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显示系统及车载抬头显示系统
CN109799615B (zh) * 2019-03-21 2021-08-2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高亮度的车载抬头显示装置
CN110058420A (zh) * 2019-04-08 2019-07-26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逆反射立体投影显示装置
WO2020233528A1 (zh) * 2019-05-17 2020-11-26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装置及机动车
WO2020252700A1 (zh) * 2019-06-19 2020-12-24 深圳盈天下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可视范围的空中成像系统及空中成像方法
CN110764256B (zh) * 2019-10-23 2023-03-21 浙江棱镜全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气成像的大景深平板透镜及空气成像系统
CN111338015B (zh) * 2020-04-17 2023-05-02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51202A (zh) * 2020-10-15 2022-06-21 亚斯卡奈特股份有限公司 空中像成像元件和空中像成像装置
JP2022135253A (ja) * 2021-03-05 2022-09-15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空間浮遊映像表示装置
CN114217441B (zh) * 2021-12-22 2023-11-03 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模组及其系统
CN114578581A (zh) * 2022-05-06 2022-06-03 北京中建慧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阵列式反射单元的光学成像器件
CN114815010B (zh) * 2022-05-15 2024-02-0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3d悬浮成像的透镜阵列及其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7805A (en) * 1994-08-24 2000-11-14 Fergason; James L.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viewing system using a remote retro-reflector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and viewing an image
CN101876538A (zh) * 2010-05-07 2010-11-0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接近式纳米光刻中的间隙测量方法
CN102928981A (zh) * 2012-11-14 2013-02-1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全息光波导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
CN103335819A (zh) * 2013-06-12 2013-10-0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高精度角锥棱镜光学检测的装置与方法
US20140055858A1 (en) * 2012-08-27 2014-02-2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or with Low Refractive Index Backing
CN103868596A (zh) * 2014-02-21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大孔径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成像方法及光谱仪
CN103995420A (zh) * 2014-05-29 2014-08-20 深圳市矽韦氏科技有限公司 光成像系统及具有该光成像系统的投影成像系统
JP2014235881A (ja) * 2013-05-31 2014-1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導光体及び照明装置
CN104280121A (zh) * 2014-10-21 2015-01-14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大孔径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成像仪装调方法
JP2015041554A (ja) * 2013-08-23 2015-03-0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US20150248014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rol of polarization and diffractive artifact resolution in retro-imaging systems
CN105136022A (zh) * 2015-09-14 2015-12-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自准直光栅干涉仪高光学细分结构
CN105157840A (zh) * 2015-05-29 2015-12-16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宽谱段范围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成像仪
CN106123769A (zh) * 2016-06-13 2016-11-16 上海理工大学 无非线性误差的差分平面镜激光干涉装置
CN107203042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异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成像系统及方法、带该系统的交通工具
CN107367897A (zh) * 2016-05-12 2017-11-2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3922A (en) * 1949-08-08 1953-07-08 Christa Franke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reflector devices
US4588258A (en) * 1983-09-12 1986-05-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having wide angularity in multiple viewing planes
GB9012667D0 (en) * 1990-06-07 1990-08-01 Emi Plc Thor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GB2284680A (en) 1993-12-13 1995-06-14 Central Research Lab Lt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suspended image
CN1149410C (zh) * 1994-05-12 2004-05-12 美国3M公司 逆反射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JPH08166561A (ja) 1994-10-14 1996-06-25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光アイソレータ用光学素子及び光アイソレータ
JPH08179312A (ja) 1994-12-22 1996-07-12 Hosiden Corp 液晶表示器
US6379009B1 (en) * 1996-04-24 2002-04-30 James L. Fergason Conjugate optics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image enhancement
JP3601219B2 (ja) * 1996-11-13 2004-12-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の平行プリズム
JPH1164816A (ja) 1997-08-23 1999-03-05 Nikon Corp 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部品
JPH11142896A (ja) 1997-11-12 1999-05-28 Yazaki Corp 分岐比可変型光分岐装置
JPH11305011A (ja) * 1998-04-22 1999-11-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フィルム及び面光源装置
US6172810B1 (en) 1999-02-26 2001-0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having polymer multilayer reflective coatings
US6798579B2 (en) * 1999-04-27 2004-09-28 Optic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rp. Real imaging system with reduced ghost imaging
JP2001013458A (ja) * 1999-04-27 2001-01-19 Samii Kk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KR100373209B1 (ko) 1999-09-11 2003-02-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재귀 반사체
JP2001177784A (ja) * 1999-12-17 2001-06-29 Samii Kk 立体画像プロモーション装置
JP3847593B2 (ja) 2001-02-20 2006-11-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キューブアレイなどの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反射型表示装置
US7053988B2 (en) * 2001-05-22 2006-05-30 Carl Zeiss Smt Ag. Optically polarizing retardation arrangement, and microlithography projection exposure machine
JP3776039B2 (ja) 2001-12-26 2006-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キューブアレイ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US7364314B2 (en) * 2002-05-15 2008-04-29 Reflexite Corporation Optical structures
JP4225042B2 (ja) 2002-12-02 2009-02-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FR2847988B1 (fr) * 2002-12-03 2005-02-25 Essilor Int Separateur de polarisation, procede pour sa fabrication et lentille ophtalmique presentant des inserts de projection le contenant
JP4596746B2 (ja) 2003-04-17 2010-1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学系および投映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4089602B2 (ja) 2003-11-25 2008-05-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133207B2 (en) * 2004-02-18 2006-11-07 Icuiti Corporation Micro-display engine
US7482996B2 (en) * 2004-06-28 2009-01-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Head-up display
JP2006317708A (ja) * 2005-05-12 2006-11-24 Yasuaki Tanaka 空中浮遊映像投影装置
KR101018523B1 (ko) * 2006-03-23 2011-03-03 도쿠리츠 교세이 호진 죠호 츠신 켄큐 키코 결상 소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614456B2 (ja) 2006-07-07 2011-01-19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再帰性反射材、投影装置、航空機、および航空機用シミュレータ
JP5082480B2 (ja) * 2007-02-13 2012-11-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薄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0842617B1 (ko) 2007-05-29 2008-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터
JP5177483B2 (ja) * 2007-06-21 2013-04-03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実鏡映像結像光学系
US8434872B2 (en) * 2007-07-30 2013-05-07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ulti-viewpoint float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178107B2 (ja) 2007-09-14 2013-04-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走査型顕微鏡
JP5148960B2 (ja) * 2007-09-21 2013-02-20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体積走査型3次元空中映像ディスプレイ
WO2009091681A2 (en) * 2008-01-14 2009-07-23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or for use in touch screen applications and position sensing systems
US9122005B2 (en) * 2008-03-17 2015-09-01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Electrowetting retroreflecto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661163A (zh) * 2009-09-27 2010-03-03 合肥工业大学 增强现实系统的立体头盔显示器
JP5392613B2 (ja) * 2009-09-28 2014-01-2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TWM388651U (en) 2010-03-18 2010-09-11 Dayu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retroreflective apparatus
JP2012247458A (ja) * 2011-05-25 2012-12-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表示装置
CN104808426A (zh) 2012-04-10 2015-07-29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显示光源
DE102012105170B3 (de) 2012-06-14 2013-09-26 Martin Göbel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virtuellen Lichtabbilds
TWI534475B (zh) * 2012-12-21 2016-05-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虛像顯示裝置
CN103901706B (zh) 2012-12-26 2015-12-09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合光光源及使用该合光光源的照明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CN203217230U (zh) 2012-12-28 2013-09-25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3116422A (zh) 2013-03-02 2013-05-22 刘昱 空气投影键盘
JP6169383B2 (ja) 2013-03-25 2017-07-2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源装置
CN103792775B (zh) * 2013-08-02 2017-11-21 杨毅 投影显示系统
US20150103392A1 (en) 2013-10-11 2015-04-16 Synopsys, Inc. Display with retroreflective elements
CN103837988B (zh) * 2014-03-05 2017-01-18 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近眼显示光学系统
DE102014207492B4 (de) * 2014-04-17 2017-02-09 Carl Zeiss Smart Optics Gmbh Anzeigevorrichtung
US9599757B2 (en) 2014-10-10 2017-03-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creased accuracy corner cube arrays for high resolution retro-reflective imaging applications
WO2016088683A1 (ja) 2014-12-01 2016-06-09 合同会社Snパートナーズ 空中像表示装置
TWI579591B (zh) * 2015-04-02 2017-04-21 尚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
US9823474B2 (en) * 2015-04-02 2017-11-21 Avegant Corp.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with a wider field of view
US10302954B2 (en) * 2015-06-12 2019-05-28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4977794B (zh) 2015-06-19 2018-04-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空气投影装置
CN105372926A (zh) 2015-12-15 2016-03-02 重庆触视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式全息投影展示柜
JP6634330B2 (ja) * 2016-04-05 2020-01-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205749964U (zh) * 2016-06-01 2016-11-30 杭州飞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空中成像的提词器
US10001654B2 (en) 2016-07-25 2018-06-1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etroreflector display system for generating floating image effects
WO2018043673A1 (ja) 2016-08-31 2018-03-08 国立大学法人宇都宮大学 表示装置及び空中像の表示方法
KR20190041884A (ko) * 2016-08-31 2019-04-23 에스씨아이브이에이엑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결상 장치
JP2018045183A (ja) 2016-09-16 2018-03-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0684492B2 (en) 2016-12-08 2020-06-16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for imaging in the air
JP6953150B2 (ja) 2017-03-10 2021-10-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7805A (en) * 1994-08-24 2000-11-14 Fergason; James L.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viewing system using a remote retro-reflector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and viewing an image
CN101876538A (zh) * 2010-05-07 2010-11-0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接近式纳米光刻中的间隙测量方法
US20140055858A1 (en) * 2012-08-27 2014-02-2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or with Low Refractive Index Backing
CN102928981A (zh) * 2012-11-14 2013-02-1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全息光波导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
JP2014235881A (ja) * 2013-05-31 2014-1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導光体及び照明装置
CN103335819A (zh) * 2013-06-12 2013-10-0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高精度角锥棱镜光学检测的装置与方法
JP2015041554A (ja) * 2013-08-23 2015-03-0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CN103868596A (zh) * 2014-02-21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大孔径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成像方法及光谱仪
US20150248014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rol of polarization and diffractive artifact resolution in retro-imaging systems
CN103995420A (zh) * 2014-05-29 2014-08-20 深圳市矽韦氏科技有限公司 光成像系统及具有该光成像系统的投影成像系统
CN104280121A (zh) * 2014-10-21 2015-01-14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大孔径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成像仪装调方法
CN105157840A (zh) * 2015-05-29 2015-12-16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宽谱段范围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成像仪
CN105136022A (zh) * 2015-09-14 2015-12-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自准直光栅干涉仪高光学细分结构
CN107203042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异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成像系统及方法、带该系统的交通工具
CN107367897A (zh) * 2016-05-12 2017-11-2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
CN106123769A (zh) * 2016-06-13 2016-11-16 上海理工大学 无非线性误差的差分平面镜激光干涉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494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深圳市文生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元件及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01203A (ja) 2020-01-16
JP2021182152A (ja) 2021-11-25
EP3553589A1 (en) 2019-10-16
CN108181716A (zh) 2018-06-19
JP2020513598A (ja) 2020-05-14
JP7320294B2 (ja) 2023-08-03
CN108181717A (zh) 2018-06-19
CN108181715A (zh) 2018-06-19
JP6931863B2 (ja) 2021-09-08
JP7018213B2 (ja) 2022-02-10
US10684492B2 (en) 2020-06-16
EP3553588A1 (en) 2019-10-16
CN108181717B (zh) 2021-10-08
US10656435B2 (en) 2020-05-19
EP3553588A4 (en) 2020-08-05
US20180164598A1 (en) 2018-06-14
CN108181716B (zh) 2021-10-08
CN108181795A (zh) 2018-06-19
CN113885221A (zh) 2022-01-04
CN108181715B (zh) 2021-10-22
EP3553589A4 (en) 2020-07-29
KR20190092513A (ko) 2019-08-07
US11630250B2 (en) 2023-04-18
JP7178128B2 (ja) 2022-11-25
KR20190090854A (ko) 2019-08-02
WO2018103643A1 (zh) 2018-06-14
JP2021182151A (ja) 2021-11-25
US20180299686A1 (en) 2018-10-18
CN113867000A (zh) 2021-12-31
US20200073136A1 (en) 2020-03-05
KR102266550B1 (ko) 2021-06-17
KR102231367B1 (ko)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1715B (zh)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JP5385080B2 (ja) 表示装置
EP2788809B1 (en) Compact illumination module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JP719683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09136578A1 (ja) 空間映像表示装置
JP2019533829A (ja) 浮遊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8181714A (zh)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CN108181712A (zh)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WO2018103670A1 (zh)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JP2011133642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JP2017142438A (ja) 光学結像装置及び方法
WO2022085437A1 (ja) 立体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像表示方法
WO2022138036A1 (ja) 空間浮遊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
US20110026250A1 (en) Collimated system with multi-backlight source
JP2022029901A (ja) 空間浮遊映像情報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源装置
JP2022139536A (ja) 表示装置
JP2007328001A (ja) スクリーン、プロジェク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