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46C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46C
CN1136346C CNB001357247A CN00135724A CN1136346C CN 1136346 C CN1136346 C CN 1136346C CN B001357247 A CNB001357247 A CN B001357247A CN 00135724 A CN00135724 A CN 00135724A CN 1136346 C CN1136346 C CN 11363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utter
cutter
lower cutter
sewing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57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897A (zh
Inventor
坂井克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9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6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扩大了能够切断缝线的前后范围,与针脚的终端位置吻合,使剩余线短并可切断缝线。其切线装置设置在右送布板上。该切线装置,具有将底线和芯线在缝制终端附近切断的上切刀和下切刀。上切刀根据导向槽、分段螺钉、支持轴、上切刀连杆以及下切刀连杆,使上切刀前端移动走出L轨迹。而且,上切刀和下切刀在切刀安装部一体安装,并且切刀安装部的安装位置能够沿缝纫机的轴向变动。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锁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例如,在缝料上的扣眼周围进行锁缝的锁扣眼缝纫机,一般具有以下结构。
即,设置在缝纫机台上送布台上装有压布装置,由压布装置将缝料夹持在送布台上。由在该送布台上的送布装置沿所切出扣眼的形状驱动输送缝料。
而且,设置在缝纫机机头上的针杆,由针杆上下驱动机构使其上下动作,同时由设置在缝纫机机头上的机针摆动机构使机针每缝1针进行左右摆动。
与针杆的上下动和机针摆动的配合,设置在机台中的旋梭驱动机构使旋梭动作,以两者的协调动作沿扣眼进行锁缝。
而且还设置有由切刀和锤体组成的布切孔装置,在缝料上和所希望的时间点切出扣眼。
在这样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在所述旋梭附近设置有引导芯线机构,将从供给源引出的芯线向所述机针左右摆动位置导出,使芯线缝入针脚内对针脚加固。而且,在缝纫机的送布台上设置有完成锁扣眼后切断底线和芯线的切线装置。
以下,就以往的切线装置以及在其周围设置的机构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左送布台502的后端设置有使左压布机构506上下动的左压布上下动机构504。而且,在缝料的下部支撑缝料的左承受板508设置在左送布台502的右端。左压布机构506下降,以左压布机构506和左承受板508夹持住扣眼左侧的缝料。
左右送布台501、502为左右对面设置。另外,使右压布机构505上下动的右压布上下动机构503设置在右送布台501的后端。而且,在缝料的下部支撑缝料的右承受板507设置在右送布台501的左端,右压布机构505下降,以右压布机构505和右承受板507夹持住扣眼右侧的缝料。而且,在右承受板507和左承受板508之间,对所夹持的缝料进行锁扣眼,同时进行切扣眼。
而切线装置由上切刀509,和下切刀510,和使上切刀509和下切刀510动作的凸轮板512,和将驱动装置514的动力传动给凸轮板512的连杆机构513构成。
上下切刀509、510,其中间部由分段螺钉511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在右送布台501上,上切刀509位于下切刀510的上方,下切刀510设置在比上切刀509靠右的右承受板507的前方。
下切刀510的前端位于缝料的下部,与上述右压布机构505一起夹持住扣眼右侧的缝料。而且,在下切刀510的基端部形成有凸轮对接部510b,凸轮对接部510b与凸轮板512的凸轮面512a对接。该凸轮板512由分段螺钉51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右送布台501上。
另外,在侧边缘为刀刃509a的上切刀509的基端部形成有凸轮对接部509b,它与凸轮板512的凸轮部512b对接。
在上切刀509的刀刃509a和下切刀510的刀刃510a处于打开状态时,在上切刀509的凸轮对接部509b与下切刀510的凸轮对接部510b之间嵌合着凸轮板512。这时,沿缝料上的扣眼形成针脚的终端处,在上述旋梭和上述引导芯线机构之间,夹着底线和芯线,在其两侧,设置有上切刀509的刀刃509a和下切刀510的刀刃510a.。
当由驱动机构514使连杆机构513动作,以致使凸轮板512转动时,使上切刀509的凸轮对接部509b和下切刀510的凸轮对接部510b受压而张开,上切刀509和下切刀510以分段螺钉511为中心转动。这样,上切刀509的刀刃509a和下切刀510的刀刃510a在针脚终端附近闭合,切断底线和芯线。根据这样的切断,能够使从针脚的终端到底线的切断部和芯线的切断部的缝线长度(剩余线)短并可切断底线和芯线。
但是,所缝制的扣眼是由扣眼部和与其扣眼部相连的左右直线部构成,由于直线部的长度可以作各种变更,所以根据直线部的长度针脚终端的前后位置就不同。即,随着扣眼直线部长度变短,针脚的终端位置靠后方(图16上方),而随着扣眼直线部长度变长,针脚的终端位置靠前方(图16下方)。
所以,当扣眼直线部的长度变化时,为切出短的剩余线,对应于针脚的终端位置,必须在其终端附近使上切刀509的刀刃509a和下切刀510的刀刃510a闭合。
由于上述以往的切线装置中的下切刀510在上下切刀张开时是沿扣眼直线部一侧设置的,因此可以使下切刀510的刀刃510a沿直线部为长边,这样即使直线部的长度变化也可使其位于缝制终端的附近。
但是,上切刀509,如图16所示,从位于直线部的延长线上的张开位置到与下切刀510闭合的切断位置,以右承受板507上的分段螺钉511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着,所以若上切刀509太长,上切刀509的前端就会与左承受板508对合。
即,要使上切刀509的刀刃509a和下切刀510的刀刃510a的可以闭合的前后范围扩大就非常困难,上述的以往的切线装置对应于能够切断的扣眼的长度限制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
在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切断线的前后范围扩大,并且能够在针脚的终端位置切断缝线并使剩余线很短的切线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带有在形成针脚的线的缝制终端位置,左右夹持并切断缝线的上切刀和下切刀,在切断线的所述缝制终端位置的一直线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能够变位。它具有:相对于一固定直线夹住缝线,在与上切刀接近方向上能够转动地支撑着,并能够对应于所述缝制终端位置的全变位范围的下切刀;一边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移动,一边夹持住缝线,在与下切刀接近方向上能够转动地支撑着,并且沿所述一直线方向上的移动可对应所述缝制终端位置的全变位范围的上切刀。
这样,将切线装置作成紧凑的结构并能够扩大切线范围。
而且,本发明之2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带有在形成针脚的线的缝制终端位置,左右夹持并切断缝线的上切刀和下切刀,能够切断线的所述缝制终端位置在一直线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能够变位。它具有:相对于一固定直线夹住缝线,在与上切刀接近方向上能够转动地支撑着,并能够对应于所述缝制终端位置的全变位范围的下切刀;一边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移动,一边夹持住缝线,在与下切刀接近方向上能够转动地支撑着,并且可将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移动的移动范围在所述一直线方向上调节移动的上切刀。
这样,与本发明之1同样,将切线装置作成紧凑的结构并能够扩大切线范围。
而且,本发明之3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压住缝制位置附近缝料的压布机构,和带有在所述压布机构之间,使缝料处于夹持状态的承受部,同时放置着所述缝料并将该缝料向缝制方向移动的送布台,和设置在所述送布台一侧,并带有在完成锁扣眼之后将从缝制终端位置延伸出的缝线在所述缝制终端位置附近夹住并切断的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线装置,其特征为,具有所述下切刀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送布台上,当切断所述缝线时,将所述上切刀的刀刃和所述下切刀的刀刃从相互打开的状态至在所述缝线切断位置上下重叠闭合位置移动时,所述上切刀的前端走出的轨迹中通过机针位置的大致沿缝纫机轴方向的移动距离D1,和大致沿与所述轴方向的垂直方向的移动距离D2的比为D1/D2时,与通过以所述下切刀的转动支点为中心使所述上切刀旋转移动,至使该上切刀前端所走出的轨迹为圆弧的时候相比较,使其比D1/D2大而移动所述上切刀的切刀移动装置(例如,导向槽340、341,分段螺钉316,支撑轴318)。
这时,所谓缝纫机的轴方向,是指该缝纫机机头延伸的前后方向。
该上切刀的前端所走出的轨迹中通过机针位置缝纫机轴方向(缝纫机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距离为D1,大致与该轴方向垂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D2,移动距离D1与移动距离D2之比为D1/D2。
然后,切刀移动装置移动所述上切刀,通过以下切刀的旋转支点为中心使所述上切刀旋转移动,与上述切刀前端所走出的轨迹为圆弧时相比较,所述比D1/D2变大。
也可以由移动装置使下切刀旋转,还可通过其他移动装置使下切刀旋转。
如上所述,为移动上切刀,例如比上切刀以与下切刀旋转的同一支点为中心旋转时,使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闭合时的上切刀的前端位于对应左承受部前端位置的后方。
即,为不使上切刀的前端接触到左承受部,将上切刀移动至切断位置后,因为移动距离D1比移动距离D2大,比在上切刀以与下切刀的旋转中心为同一旋转中心并避开左承受板转动时,上切刀的前端位于后方。
所以,例如,能够使用比上述以往例长的上切刀刀刃。这样用上切刀刀刃和下切刀刀刃能够切断的前后范围扩大。因此就能够对应较长的缝制长度并切出短的剩余线。
在以上的说明中,是将上切刀和下切刀设置在右送布台上,也可以将上切刀和下切刀等设置在左右设置关系的相反一侧。而且,用上切刀刀刃和下切刀刀刃能够切断的前后范围是从左承受板的前端到上切刀和下切刀相互闭合时的上切刀前端的前后距离。
本发明之4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3的切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部设置以通过机针的缝纫机轴线为境界,分为左右承受板(例如左承受板113,右承受板213);所述上切刀和所述下切刀在打开状态下,所述下切刀设置在所述承受部的左右承受板中一方承受板的前部一侧,能使所述下切刀的刀刃在所述轴线附近并大约沿该轴线方向,并且,所述上切刀设置为从一方的承受板的前部向另一方的承受板的前部延伸;当切断所述缝线时,由所述切刀的移动装置使下切刀的刀刃转动接近上述轴线,并且,使向所述承受部的另一方的承受板一侧延伸的前端沿上述轨迹并且避开所述另一方的承受板移动。
根据本发明之4,上切刀和下切刀从打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移动时,上切刀的顶端从另一方的承受板前方沿上述轨迹,并避开另一方的承受板移动,因此上切刀移到切断位置。
这时,上切刀的前端为走出上述轨迹,与本发明之3同样,例如,比上切刀以与下切刀的转动支点的同一支点为中心转动时,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闭合时的上切刀的前端位于另一方承受板前端位置的后方。所以,扩大了用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能够切断缝线的范围,能够对应于扣眼平行部的长度,并在缝制终端的附近切断缝线。
而且,下切刀的转动也是由移动装置进行的,因此不需要使下切刀转动的其他的转动装置,提供了简单结构的切线装置。
本发明之5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是,如图8所示,是在本发明之3或4的切线装置中,在所述上切刀上,设置有2个长度方向为不同方向的导向槽(340、341);在所述送布台的所述上切刀的安装位置上,设置有2根分别插入2个所述导向槽中的支点轴(例如,分段螺钉316,支撑轴318),该支点轴插入的2个导向槽,具有在切断所述缝线时,使所述上切刀的前端沿所述轨迹移动的导向形状。
本发明之5是本发明之3或之4的切线装置的所希望的具体结构,根据本发明之5,将具有使上切刀的前端沿所述轨迹移动的形状的导向槽设置在上切刀上,所以简化了切线装置的构造。而且,只用2个导向槽和2个支撑轴就能使上切刀沿所述轨迹移动,因此简化了切线装置的构造。
另外,与本发明之3同样,上切刀的前端为走出上述轨迹,例如,比上切刀以与下切刀的转动支点的同一支点为中心转动时,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闭合时上切刀的前端位于相对于另一方的承受板的前端位置的后方。所以,用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能够使切断缝线的前后范围扩大,使其对应扣眼的平行部长度,能在缝制端部的附近切断缝线。
本发明之6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将放置所述缝料并将该缝料沿缝制方向移动的送布台的锁扣眼缝纫机,设置在所述缝料的下面的所述送布台一侧,并在完成锁扣眼之后,将从所述缝料锁扣眼的缝制的最终位置伸出的缝线在所述缝制的最终位置的附近切断的近似剪子状的上切刀和下切刀,其特征为,具有:带有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动作支点的切刀支点部件(例如,切刀固定部303);设置在所述送布台上,并且安装着所述切刀支点部件,同时可沿缝纫机的轴方向自由变动使所述切刀支点部件的安装位置的固定基板部(例如,右输送板201)。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之6,切刀支点部件相对于设置在送布台上的固定基板,其安装位置可沿缝纫机的轴方向自由变动,因此对应于缝制终端位置(缝制长度方向),对能够用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切断的每一个切断范围的可沿缝纫机轴线变动。而且将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安装位置变动时,上切刀和下切刀保持大致剪刀的形状,与切刀支点部件一起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所以没必要对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刀压力进行再调整。
本发明之7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如图3~图5所示,在本发明之6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具有:当切断所述缝线时,将所述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从相互打开的状态到在所述切断缝线位置的上下重合的闭合位置移动的驱动源(例如,驱动机构31);与上述上切刀可转动连接的上切刀连杆(304);与上述下切刀可转动连接的下切刀连杆(305);与上述驱动源连接,同时又与上述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连接,并向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传动驱动力,同时在传动时略呈直线动作的连接连杆306;所述连接连杆,与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的连接部以及与驱动源的连接部中至少一方的连接部,其连接位置可沿大致缝纫机的轴方向自由变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之7,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的连接部以及与驱动源的连接部中至少一方的连接部,其连接位置可沿大致缝纫机的轴方向自由变动,因此即使不变动驱动源的缝纫机轴方向的位置,也可使上切刀和下切刀的位置与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一起相对于送布台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
即,上切刀和下切刀的位置能够保持原来的剪子状沿缝纫机的轴方向变动,所以,具有与本发明之6同样的作用和效果,使对应于缝制的终端位置,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断范围可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同时不需要对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刀压力进行调整。
下面,对附图以及图中符号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用例的锁扣眼缝纫机的概略构成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上述锁扣眼缝纫机的左压布装置和右压布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切线装置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上述切线装置的上切刀和下切刀相互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上述切线装置的上切刀和下切刀向切断位置移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上述切线装置的主要部分图。
图7为上述切线装置的主要部分图。
图8为上述切线装置的上切刀的前端轨迹说明图。
图9为上述切线装置主要部的俯视图。
图10为上述切线装置主要部的俯视图。
图11为上述切线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12为上述切线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13为上述切线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14为上述切线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15为上述切线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16以往的切线装置例的俯视图。
图中:1—眼缝纫机,14—机针,16—送布台,30—切线主体,31—驱动机构(驱动源),51—底线(缝线),52—芯线(缝线),101—左输送板(包含在送布台中),112—压布机构,113—左承受板(承受部,另—方的承受板),201—右输送板(包含在送布台中),213—右承受板(承受部,—方的承受板),301—上切刀,301c—刀刃(上切刀的刀刃),302—下切刀,302b—刀刃(下切刀的刀刃),302c—下切刀的侧缘(与下切刀的刀刃侧缘相反—侧的侧缘),303—固定切刀部(切刀支点部件),303b—接合部(第二接合部),304—上切刀连杆(切刀移动装置),305—下切刀连杆(切刀移动装置),306—连接连杆(切刀移动装置),306a—固定部(与驱动源的连接部),307—驱动缸,316—分段螺钉(切刀移动装置,支持轴),318—支持轴(切刀移动装置,支持轴),322—固定孔(第1接合部),326—定位螺栓(定位机构),340—导向槽(切刀移动装置),341—导向槽(切刀移动装置)。
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1~图15说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实施例。
在图1中,缝纫机10由略呈矩形箱状的机台11,和从该机台的后部竖立的纵机体部20,和从纵机体部20的上部几乎与机台11平行地向前方伸出的机头12构成,通过机壳13放置在缝纫机的操作台(图中未出示)上。在以下的说明中,缝纫机的轴方为前后方向。
在机头12的头部,其下端部的带有机针14的针杆15,可上下动作并且每缝1针都使机针作左右摆动动作。
而且,在机台11中,在针杆15的垂直下方的位置上设置有2个图中未出示的旋梭。该旋梭与针杆15的上下动和机针摆动同步动作,这样与机针14协调动作在放置在送布台16上的缝料上形成针脚。而且,在上述旋梭的附近,设置有将从缝线供给源引出的芯线52,向缝纫机针14的左右机针摆动位置之间导出的图中未出示的芯线导向机构,芯线52缝入针脚内对针脚增强。
而且,在机台部11中,位于旋梭内行进一侧(后侧)设置有由切布刀17(出示在图4等中),和与该切布刀17从上方接触分离的锤体18构成的布切孔装置19(出示在图4等中),使该布切孔装置19在所需要的时间点动作,在缝料上切出圆孔或直线孔。
在机台部11的上面,设置有放置缝料的送布台16,在该送布台16上面设置有构成左送布板101和右送布板201。左送布板101和右送布板201,以前后延伸的缝纫机轴线为中心,设置成左右对向。在左送布板101和右送布板201上分别设置有后述的左压布装置102和右压布装置202(出示在图2等中),由该左压布装置102和右压布装置202从所述切入的两侧压住缝料。
送布台16全体呈薄矩形状的箱体,具有图中未出示的2个脉冲电机并由输送装置驱动,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该送布台16,自确定在原点位置的状态起,通过对图中未出示的起动开关的操作从原点位置向缝制开始位置移动,并沿缝料上应该形成的扣眼移动。这样将放置在送布台16上的缝料向机针14的直下方的必要位置移动,沿扣眼顺序进行锁缝。
接着,送布台16在缝料上沿扣眼完成锁缝之后,返回原点,在上面放置的缝料上扣眼的位置位于切布刀17和垂体18处。在该位置上(切断布位置),垂体18下降沿扣眼切入。
在送布台16的右送布板201上,设置有在完成锁缝之后,切断从在缝料上沿扣眼形成针脚的终端延伸在针板21(出示在图4等中)和上述芯线导向机构的底线51(出示在图5等中)和芯线52(出示在图5等中)的切线装置37。
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中,在左送布台101的后端的上面由螺栓104固定着压布杆固定台103。左右延伸的支点轴105,由C型环106、106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压布杆固定台103上。该支点轴105穿入压布杆基座107并由紧定螺钉108紧固。前后延伸的压布杆109的后端穿入所述压布杆基座107,由紧定螺钉110紧固。在压布杆109的前端,由分段螺钉111可自由摇动地固定着压布机构112。这个左压布装置102,由于其压布杆基座107的转动,压布杆109上下起伏,使压布机构112上下移动。压布杆基座107由图中未出示的施力装置对压布机构112向下方施力,通过图中未出示的驱动装置使压布机构112向上方移动。
另外,右压布装置202,设置在右送布板201的后端,与左压布装置102以缝纫机轴线为中心对向设置。右压布装置202的结构与左压布装置102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此,对与左压布装置102相同的结构以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
在左送布板101的上面的右侧缘部用螺钉114固定着左承受板113。该左承受板113的长边沿缝纫机的轴方向,与上述左压布机构112一起夹持住缝料上应缝制的扣眼左侧附近。而且,在右送布板201的上面的左侧缘部用螺钉214固定着右承受板213。该右承受板213与左承受板113对向设置。而且,该右承受板213与上述右压布机构112一起夹持住缝料上应缝制的扣眼左侧附近。
下面,就切线装置37,参照图3~图5进行说明。
该切线装置37,主要由切断从锁扣眼终端延伸出的底线51和芯线52的切线主机30,和驱动切线主机30的驱动机构31以及右送布板201组成。
首先,对驱动机构31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安装板38由螺钉309固定在送布台16的前端内部,通过该安装板308将驱动缸307固定在送布台16内部。该驱动缸307设置在左送布板101和右送布板201的下方。在缸307的前端固定着驱动输出装载部310。切线曲柄连杆311的一端固定着滚柱311a,滚柱311a与上述装载部310接合。切线驱动杆312的一端形成有轴部312a,轴部312a可自由转动地插入在右送布板201的孔中。而且,轴部312a穿入切线曲柄连杆311的另一端,用螺钉313将轴部312a和切线曲柄连杆311固定并连接。形成切线驱动杆312的轴部312a的端部是与后述切线主机30的其他端部连接的连接部。而且,在切线曲柄连杆311上固定有使后述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相互放开的施力弹簧328。
下面,对切线主机30进行说明。
切线主机30,主要由将从锁缝终端部延伸出的底线51和芯线52在该缝制端部附近切断的大致呈剪子状的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和固定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切刀安装部303,和与上切刀301可转动连接的上切刀连杆304,和与下切刀302可转动连接的下切刀连杆305,和与上切刀连杆304和下切刀连杆305连接的连接杆306构成。
长度在缝纫机轴方向上的连接杆306,其前端部沿缝纫机轴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着安装孔306a,306a,…,在连接杆306的后端,形成有突出部306b。而且,在连接杆的大约中央部由分段螺钉314可自由转动地固定着上切刀连杆304的一端和下切刀连杆305的一端。在上切刀连杆304的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着上切刀301的基端。在下切刀连杆305的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着下切刀302的基端。
在切刀安装部303的下面形成有接合部303b,在切刀安装部303的上面形成有凹部303a。在该凹部303a上插嵌着板簧垫圈315。在切刀安装部303的上面由分段螺钉316可自由转动地固定着下切刀302,分段螺钉316插入在上述板簧垫圈315中。在下切刀的侧缘形成有刀刃392b。
上切刀301设置在下切刀302的上面,在上切刀301的上设置了长度为不同方向上的导向槽340,341。在切刀安装部303上设置的支持轴318,可自由滑动地插入在一个导向槽340内。在另一个导向槽341内可自由滑动地插着分段螺钉316,由该分段螺钉316将上切刀301固定在切刀安装部303上。在上切刀301的前端侧缘形成有刀刃301c。并且,在上切刀301的上面刀刃301附近由螺钉320固定着倒布机构319。
如上所述,切线主机30,由上切刀301,下切刀302,切刀安装部303,上切刀连杆304,下切刀连杆305以及连接杆306一体构成。
下面,对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切刀压力的调整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由于上述分段螺钉316的紧固,压缩板簧垫圈315,使其对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施加压力。即,通过对该分段螺钉316拧入量,能够调整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切刀压力。
下面,对向上述切线主机30的上述右送布板201的安装进行说明。参照图3和图4,在右右送布板201上形成有长度沿缝纫机轴方向的槽部201a,在槽部201a中形成有长度在缝纫机轴方向上的插入孔201b。而且,在右送布板201上,以规定间隔沿缝纫机轴方向排列设置有安装孔322,322…。而且,在右送布板201上,与缝纫机的轴方向大致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可自由滑动的定位螺钉326,该定位螺钉326,通过与螺钉固定部件327螺纹连接紧固固定在右送布板201上规定的位置上。
上述连接连杆306沿缝纫机的轴方向可自由滑动地插在上述槽部201a中,同时连接连杆306的突出部306b沿缝纫机轴方向可自由滑动地插在上述插入孔201b中。而且,上述切刀安装部303的接合部303b插在上述安装孔322,322…中的一个安装孔322中,在安装孔322中接合着接合部303b。而且,由螺钉325、325将切刀安装部303固定在右送布板201上。而且,对应于接合部303b插入安装孔322,切线驱动杆312的设置有轴部312a的端部的相反一侧的端部312b,由分段螺钉329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安装部306a、306a中的一个安装孔306a中。这样来决定切刀安装部303相对右送布板201的前后位置。
切线主机30以固定在右送布板201上的状态,该切线主机30由切刀护罩321遮盖,当切线装置37动作时,缝料不会被卷入切线装置37中。
如上所述,在切线主机30安装好的状态下,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处于开放的状态出示在图4中。
如图4所示,下切刀302在切断底线51和芯线52之前的待机位置的设置状态是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设置为大致沿缝纫机轴方向。而且,刀刃302b朝向左承受板113。而刀刃302b的相反一侧的侧缘302c,与刀刃302b的侧缘大致平行。另外,将上述定位螺钉326紧固并固定,确定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相互之间打开状态时下切刀302的位置。若详细说明,如图7所示,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设置为与上述右承受板213的左侧缘接续,与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相反一侧的侧缘302c与定位螺钉326对接。
而且,参照图4,在该开放状态下,下切刀302的前端的侧缘,与上述右承受板213的前端邻接。下切刀302的前端的侧缘,设置在比上述左承受板113的前端靠后方的一侧。而且,该下切刀302的厚度与上述右承受板213的厚度大致相同,与上述的压布机构112一起夹持住应锁缝扣眼的右侧的缝料。
如上所述,由于使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设置为与右承受板213的左侧缘接续,下切刀302与上述右压布机构112一起能够可靠夹持缝料,因此能够防止缝制时的空针脚的缝制不合格的发生。
在切断前的待机位置的设置状态,上切刀301设置为从右承受板213的前方向左承受板113的前方延伸的状态。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朝向应缝制的扣眼。
图5中出示的是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在切断位置上下重合且闭合的状态。
从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打开状态开始,由于上述连接连杆306向后方滑动,上述下切刀连杆305摇动。这样上述下切刀302以上述分段螺钉316为中心转动,使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向上述切断位置移动。
而且,同样由于连接连杆306的滑动,上述上切刀连杆304摇动。这样由于上切刀连杆304与上切刀301的基端部可自由转动连接,因此使上切刀301移动。所以,插入导向槽341内的分段螺钉316,相对上切刀301沿导向槽341滑动。而且,插入导向槽340内的支撑轴318,与上切刀301相对移动。然后,由于分段螺钉316和支持轴318固定在切刀安装板303上,因此上切刀301的前端走出规定的L轨迹,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向切断位置移动。
对该轨迹L参照图8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以打开的状态,上切刀301在待机的位置上时,上切刀301的前端的位置为位置O,上述轨迹L上的任意点为点P。从位置O到点P的缝纫机轴方向的距离为D1(移动距离D1),从与缝纫机轴大致垂直方向的位置O到点P的距离为距离D2(移动距离D2)。距离D1和距离D2的比为D1/D2。这时D1>D2。如上述的以往例,由于以下切刀510的旋转支点(即,分段螺钉511)为中心使上切刀509旋转移动,当上切刀509的前端的行走轨迹为圆弧时相比,在缝纫机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和与该轴方向垂直方向的移动距离的比D1/D2较大。
上述导向槽340,341,具有使上切刀301的前端移动并走出L轨迹的形状和方向。而且上切刀301从待机位置(打开状态)向切断位置移动时,上切刀301的前端避开上述左承受板113移动。
下面,对切线装置37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面对原点位置在送布台16上将缝料定位,开动缝纫机开关,送布台16前进到缝制开始的位置之后,沿应切断扣眼的形状移动,由机针14和旋梭在缝料上锁缝。锁缝是从扣眼的左平行部(直线部的左平行部)的前部开始,向左平行部的后部、圆孔部、直线部的右平行部的后部回转(右回转)在右平行部的前部完成缝制。即,直线部的前部成为缝制终端的位置。另外,也可以进行左回转缝制。
完成了锁缝,送布台16向后退至布切断位置,之后,布切孔装置19动作,以圆孔部和直线部切入形成扣眼。
完成切入后,左压布装置102和右压布装置202动作,解除夹持缝料。
在该状态下,底线51和芯线52,在缝制终端和针板21以及芯线导向机构之间,大致在缝纫机的轴方向处于拉伸状态。这时,切线装置37的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如图4和图11所示,夹住底线51和芯线52,处于与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相反侧的待机位置上。
接着,切线装置37的驱动缸307向规定方向施力,通过切线曲柄连杆311和切线驱动连杆312使连接连杆306向后方滑动,下切刀连杆305摇动,使下切刀转动。同时,上切刀连杆304摇动,上切刀301移动并且其前端走出轨迹L。这时,如图12所示,上切刀301,其刀刃301c接近缝纫机轴线,上切刀301的前端避开左承受板113,从左承受板113附近通过。
这时,连接连杆306进一步向后方滑动,使设置在上切刀301的前端部的倒布机构319辅助捕捉底线51和芯线52(图13),同时防止缝料卷入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被切断。连接连杆306进一步向后方滑动,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咬合(图14),最终在切断位置刀刃301c和刀刃302b吻合,将底线51和芯线52切断(图15)。
下面,对以上的切线装置37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当上切刀301从待机位置到切断位置(吻合位置)移动时,分段螺钉316在导向槽341中对上切刀301作相对滑动,同时支持轴318在导向槽340中对上切刀301作相对滑动。若详细说明,即,如图9所示,当上切刀301从待机位置到切断位置移动时,分段螺钉316从导向槽341的一方的端部341a侧向另一方的端部341b侧对上切刀301作相对移动。而且,当上切刀301从待机位置到切断位置移动时,支持轴318从导向槽340的一方的端部340a侧向另一方的端部340b侧对上切刀301作相对移动。该分段螺钉316和支持轴318相对于右送布板201固定。所以,上切刀301的前端能够按走出轨迹L移动。即,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向切断位置,一边后退,一边旋转,向切断位置移动。
因此,例如,比上述以往例的上切刀以与下切刀的转动支点的同支点为中心转动时,上切刀301向切断位置移动时,上切刀301的前端位于左承受板113前端的后方。所以,左承受板113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闭合前后范围(缝纫机轴方向的范围)比上述以往例大。
另一方面,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设定在跨过这个前后范围的全长的与其对向的长度。
但是,根据扣眼直线部(平行部)的长度(缝制长度),其针脚的终端位置不同。如果直线部的长度短,其针脚的终端位置处于后方,如果直线部的长度长,其针脚的终端位置处于前方。上述切线装置37,由于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闭合前后范围比上述以往例扩大,因此能够使底线51和芯线52从缝制终端延伸出的缝线长度(剩余缝线长度)短并切断,比以往例扩大了其前后范围(切断范围)。所以,用该切线装置37,能够切断底线51和芯线52所对应的缝制长度变宽了。用上切刀301的刀刃301c和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能够切断的前后范围为,从左承受板113的前端到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相互闭合时的上切刀301的前端的前后距离。
而且,例如,即使缝制长度有时长,有时短,其缝制终端位置在上述切断范围以外时,上述切线装置37也能够切断底线51和芯线52。即,如图10所示,该切线装置37,在右送布板201上形成有前后(缝纫机的轴方向)分布的安装孔322,322…,切刀安装部303的接合部303b能够在与其接合的安装孔322上前后变动,相对于切线主机30(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右送布板201能够变动前后的安装位置。这样,切线装置37能够在切断范围内前后变动。即,与应缝制的扣眼的缝制长度相对应,预先将切线主机30的前后安装位置进行前后变动,可使底线51和芯线52从缝制终端延伸出的缝线长度(剩余缝线长度)短,并能够切断。而且,当变动与接合部303b接合的安装孔322时,对应其变动,安装切线驱动连杆312的安装部306a也应进行变动。
而且,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与其相对的侧缘302c平行,并且由于定位螺钉326相对于右送布板201固定,当上述的切线主机30的安装位置变动时,没有必要将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调整得与上述右承受板213左侧的侧缘接续。
而且,例如,由于磨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使下切刀302的刀刃302b的侧缘和其相反的侧缘302c之间变短,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开放时,刀刃302b就不能与右承受板213左侧的侧缘接续,造成产生缝制中的缝制不合格。但是,由于定位螺钉326相对于右送布板201左右可自由滑动,因此可以使刀刃302b与右承受板213左侧的侧缘接续来固定定位螺钉326。
而且,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相对于切刀安装部303为一体,所以,相对于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右承受板213变动安装位置时,没有必要对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切刀压力进行调整。
本发明不只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作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设置在上切刀301上的导向槽340、341作成弯曲的形状,也可以作成直线形状,只要将该导向槽340、341作出使上切刀301的前端走出L轨迹的导向形状即可。
而且,也可将上切刀连杆304和下切刀连杆305与连接连杆306的连接部在连接连杆306上以规定间隔沿缝纫机的轴方向排列。这就是与切刀安装部303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对连接连杆306和上切刀连杆304以及下切刀连杆305的安装位置进行变动。
而且,虽然上切刀301和下切刀302的移动是由驱动缸307实现的,也可以由螺线管,电机等传动装置实现。
而且,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切线装置37适用于锁扣眼缝纫机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切线装置也可适用于其他形状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或对于具有将在缝制终端位置的形成针脚的缝线从左右夹持并切断的上切刀和下切刀,而且应切断的缝线的所述缝制终端位置,在一直线方向上并跨过规定范围可变位的缝纫机。
而且,上述实施例,是将切线装置37设置在右送布板201上,也可以作成将其设置在左送布板101上的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之1和之2,能够使切线装置结构紧凑,并且可扩大切线的范围。
而且,根据本发明之3,上切刀的前端,走出如上所述的轨迹使上切刀移动,例如,比上切刀以与下切刀的转动支点的同一支点为中心转动时,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闭合时的上切刀的前端,例如位于对应于左承受部的前端位置的后方。那么就扩大了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可切断的前后范围。这样,对应于较长的缝制长度能够使剩余线短并可切断缝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之4的切线装置,当上切刀从开放位置到切断位置移动时,避开另一方的承受板沿上述轨迹移动,所以,用上切刀和下切刀能够切断的范围向后方扩大。这样,对应于较长的缝制长度能够使剩余线短并可切断缝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之5的切线装置,由于在上切刀设置了具有引导上切刀的前端沿上述轨迹行走的形状的导向槽,所以使切线装置的构造简略化。而且,只用2个导向槽和2个支持轴使上切刀沿所述轨迹移动,所以使切线装置的构造简略化。另外,与根据本发明之3同样,扩大了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可切断的切断范围。这样,对应于较长的缝制长度能够使剩余线短并可切断缝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之6的切线装置,由于切刀指点部件对设置在送布台上的固定机座,其安装位置沿缝纫机轴方向可自由变动,所以,使其对应于缝制的终端位置(缝制长度),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可切断的切断范围可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而且,当变动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安装位置时,上切刀和下切刀可保持其大致原来的剪子的形状,与切刀支点部件一起在缝纫机轴方向变动,所以没有必要对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刀压力进行调整。
而且,根据本发明之7的切线装置,由于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的连接部以及与驱动源的连接部中至少一方的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可沿缝纫机轴方向自由变动,所以不必变动驱动源的缝纫机轴方向的位置,上切刀和下切刀的位置,可与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一起相对于送布台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即,能够使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安装位置在保持大致原来的剪子的形状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所以,使其对应缝制终端位置的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断范围可沿缝纫机轴方向变动,同时没有必要对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刀压力进行调整。

Claims (7)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将形成针脚的缝线在缝制最终位置上从左右夹持并切断的上切刀和下切刀,应切断缝线的所述缝制最终位置能够相对于一直线方向跨过规定范围变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一固定直线夹住缝线,可转动地支撑在接近上切刀的方向上,能够面对所述缝制最终位置的全变位范围的下切刀;和一边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移动,一边夹持缝线,可转动地支撑在接近下切刀的方向上,并且,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的移动,对应于所述缝制最终位置的变位范围的上切刀。
2.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将形成针脚的缝线在缝制最终位置上从左右夹持并切断的上切刀和下切刀,应切断缝线的所述缝制最终位置能够相对于一直线方向跨过规定范围变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一固定直线夹住缝线,可转动地支撑在接近上切刀的方向上,能够面对所述缝制最终位置的全变位范围的下切刀;和一边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移动,一边夹持缝线,可转动地支撑在接近下切刀的方向上,并且,能够调节沿所述一直线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上切刀。
3.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压住与缝制位置附近的缝料的压布机构,和在所述压布机构之间带有使缝料处于夹持状态的承受部,同时载有所述缝料并沿缝制方向移动缝料的送布台,和设置在所述送布台一侧,并带有缝制最终位置附近夹住在完成锁扣眼之后将从缝制最终位置延伸出的缝线并切断该缝线的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的刀刃从打开状态到在所述缝线的切断位置上下重合的闭合位置移动时,所述上切刀的前端走出的轨迹,通过机针位置大致沿缝纫机轴方向的移动距离D1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轴方向的移动距离D2之间的比D1/D2,比以所述下切刀的转动支点为中心使所述上切刀转动时的该上切刀的前端走出的轨迹为圆弧时的值大,这样使上切刀移动的移动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部设置为以通过机针位置的缝纫机轴线为境界分为左右承受板;在所述上切刀和所述下切刀打开状态下,所述下切刀,设置在所述承受部的左右承受板中一方的承受板的前部一侧,能使所述下切刀的刀刃在所述轴线附近并大致沿该轴线方向,并且,所述上切刀,设置为从一侧的承受板的前面向另一方的承受板前面延伸;在所述切断缝线时,由所述切刀移动装置使下切刀的刀刃转动接近所述轴线,并且,使上切刀的刀刃接近所述轴线,并且,使向所述承受部的另一方的承受板一侧延伸出的前端沿所述轨迹,避开另一方的承受板移动。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切刀上,设置有2个长度方向为不同方向的导向槽;在所述送布台的所述上切刀的安装位置上,设置有2根分别插入所述导向槽中的支点轴,该支点轴所插入的2个导向槽,具有在切断所述缝线时,使所述上切刀的前端沿所述轨迹移动的导向形状。
6.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将载有所述缝料并使该缝料沿缝制方向移动的送布台的锁扣眼缝纫机,设置在位于所述缝料下面的所述送布台一侧,在完成锁扣眼之后,将从所述缝料锁扣眼的缝制最终位置延伸出的缝线在所述缝制最终位置附近切断近似剪子状的上切刀和下切刀,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有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动作支点的切刀支点部件;设置在所述送布台上,并且,在安装所述切刀支点部件的,同时可沿缝纫机轴方向自由变动所述切刀支点部件的安装位置的固定基座部。
7.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断所述缝线时,使所述上切刀的刀刃和下切刀刀刃从相互开放的状态到在所述缝线切断位置上下重合闭合位置移动的驱动源;与所述上切刀可转动连接的上切刀连杆;与所述下切刀可转动连接的下切刀连杆;与所述驱动源连接,同时又与所述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连接,并向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传动驱动力,同时在传动时略呈直线状动作的连接连杆;所述连接连杆,其与上切刀连杆和下切刀连杆的连接部以及与驱动源的连接部中至少一方的连接部,其连接位置可沿大致所述缝纫机的轴方向自由变动。
CNB001357247A 1999-12-16 2000-12-18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363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7933/1999 1999-12-16
JP35793399 1999-12-16
JP2000380655A JP4686025B2 (ja) 1999-12-16 2000-12-14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380655/2000 2000-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9897A CN1299897A (zh) 2001-06-20
CN1136346C true CN1136346C (zh) 2004-01-28

Family

ID=2658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57247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6346C (zh) 1999-12-16 2000-12-18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686025B2 (zh)
CN (1) CN1136346C (zh)
CZ (3) CZ306917B6 (zh)
DE (1) DE10063003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2398B (zh) * 2008-10-31 2013-02-06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冲焊型制动器的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7159B2 (ja) * 2001-10-15 2006-08-30 Juki株式会社 水平釜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3779912B2 (ja) * 2001-11-19 2006-05-31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940588B2 (ja) * 2001-11-26 2007-07-04 Juki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ミシンの下糸切断装置
JP3779921B2 (ja) * 2001-12-13 2006-05-31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CN100359078C (zh) * 2003-10-30 2008-01-02 星锐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直筒型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
DE102004016836B3 (de) * 2004-04-01 2005-05-25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JP4760190B2 (ja) * 2005-07-28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737525B2 (ja) * 2005-08-29 2011-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JP4650169B2 (ja) * 2005-08-30 2011-03-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010213767A (ja) 2009-03-13 2010-09-30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DE102012205049A1 (de) * 2012-03-29 2013-10-02 Dürkopp Adler AG Faden-Schneid-Baugruppe für eine Schnürloch-Nähmaschine
DE102017207627A1 (de) * 2017-05-05 2018-11-08 Dürkopp Adler AG Baugruppe zum Erzeugen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mit einem Soll-Nahtüberstand
CN112323274B (zh) * 2020-11-21 2021-07-09 吴江市震宇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13584747A (zh) * 2021-08-24 2021-11-02 湖州冠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剪绳装置及绳绣绣花机
CN114427146B (zh) * 2022-01-26 2023-06-20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2092A1 (de) * 1988-04-12 1989-10-26 Duerkoppwerke Knopflochnaehmaschine mit einer fadentrenn- und -klemmvorrichtung
JPH02121692A (ja) * 1988-10-31 1990-05-09 Juki Corp 水平釜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H0798115B2 (ja) * 1989-08-31 1995-10-25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553236B2 (ja) * 1990-08-17 1996-11-13 株式会社テック ドットプリンタ
JP3147580B2 (ja) * 1993-05-07 2001-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3426709B2 (ja) * 1994-05-30 2003-07-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US5623887A (en) * 1994-07-29 1997-04-29 Tokai Kogyo Mishin Kabushiki Kaisha Thread cutting device in sewing machine
DE19531727C2 (de) * 1994-10-13 1999-09-30 Duerkopp Adler Ag Fadenabschneidvorrichtung für eine Nähmaschine
JP3594735B2 (ja) * 1996-05-14 2004-12-0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DE19801226C1 (de) * 1998-01-15 1999-08-12 Duerkopp Adler Ag Fadenabschneidvorrichtung für eine Augenknopflochnähmaschi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2398B (zh) * 2008-10-31 2013-02-06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冲焊型制动器的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063003A1 (de) 2001-10-04
JP2001232086A (ja) 2001-08-28
DE10063003B4 (de) 2010-02-04
JP4686025B2 (ja) 2011-05-18
CZ20004722A3 (cs) 2003-01-15
CZ306917B6 (cs) 2017-09-13
CZ302489B6 (cs) 2011-06-15
CN1299897A (zh) 2001-06-20
CZ306625B6 (cs)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46C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1054760A (zh) 缝纫机
CN1039732C (zh) 被加工布料保持装置及缝合方法
CN1840763A (zh)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CN1814887A (zh) 嵌条缝纫机
JP2014068722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141429C (zh) 缝制嵌条缝纫机
CN1144906C (zh) 缝纫机送布装置
CN101041925A (zh) 缝纫机
CN101063257A (zh) 缝制装置及嵌条缝制装置
CN1133770C (zh) 锁眼机
CN1394994A (zh) 缝制嵌条用缝纫机的兜布供给装置
CN1837443A (zh) 嵌条缝纫机
CN1389612A (zh) 缝纫机挂线装置
JP4020692B2 (ja) 針送りミシン
CN1904178A (zh) 嵌条缝纫机
CN1757811A (zh) 缝纫机的中压布装置
CN1381627A (zh) 锁扣眼缝纫机
CN1420224A (zh) 锁扣眼缝纫机
CN1611653A (zh) 自动缝制装置
CN1944751A (zh) 袋口滚边缝纫机的大压脚装置
CN1644781A (zh) 缝纫机的底线供给装置
CN1326024A (zh) 锁扣眼缝纫机的布开口装置
CN1948584A (zh) 链式线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1421562A (zh) 锁扣眼缝纫机的底线切断装置及锁扣眼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