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9460A - 车辆座椅的扶手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的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9460A
CN113619460A CN202110393101.XA CN202110393101A CN113619460A CN 113619460 A CN113619460 A CN 113619460A CN 202110393101 A CN202110393101 A CN 202110393101A CN 113619460 A CN113619460 A CN 113619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cam
vehicle seat
cylinder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1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9460B (zh
Inventor
王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Transy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Dymo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Dymos Inc filed Critical Hyundai Dymo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619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9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9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9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67Angle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结合到车辆座椅;扶手主体,通过第四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接支架;第三凸轮,通过第四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扶手主体;气缸,连接到第三凸轮,并且能够在长度方向上膨胀和收缩;以及操作按钮,设置在扶手主体上,并且可以操作气缸,第三凸轮包括从第三凸轮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引导杆,第二引导杆穿过形成在扶手主体中的扶手主体引导孔和形成在连接支架中的第二引导孔,以限制扶手的旋转角度,第三凸轮包括形成有第四旋转轴的第一结合部、形成有第二引导杆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与气缸直接连接的第三结合部,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和第三结合部形成三角形形状。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的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扶手,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利用气缸来精细地调节相对于车辆座椅的扶手的角度以提高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便利性的车辆座椅的扶手。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用扶手包括设置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控制台扶手、可折叠地安装在左后侧座椅和右后侧座椅之间的后扶手以及直接安装在独立座椅上的扶手等。
在直接安装在独立座椅上的扶手的情况下,扶手被配置成坐在座椅上的人的手臂可以放置在扶手的上部,并且可以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两侧部。
这种扶手通常其一端可旋转地结合到座椅部分,以使整个扶手以结合部分为中心旋转,并且可以升高或降低开放的另一端以根据乘客的便利性调节角度来使用。
在扶手相对于座椅以垂直状态被抬起的状态下,可以确保想要坐入座椅上或从座椅上下来的乘客的移动走位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可以在扶手被放至水平的状态下自然地支撑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手臂。
图1是传统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侧视图。
参照图1,传统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包括:扶手主体210,其后部一端通过旋转轴222结合到座椅100;凸轮220,与所述旋转轴222保持同轴,并与所述扶手主体210可旋转地结合,并且外表面形成有与设置在座椅上的止动件111接触以限制所述扶手主体210的前旋转角的固定突起221;气缸230,其一端与所述凸轮220通过铰链225结合,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扶手主体210的前部一端结合;以及操作按钮240,设置在所述扶手主体210的前部一端以与所述气缸230的操作部235连接,根据所述操作按钮240的操作使所述气缸230收缩或膨胀,从而调节扶手主体210相对于座椅的旋转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6-0025219号(公开日:2016.03.18)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扶手主体的旋转轴和多级调节扶手的凸轮的旋转轴彼此不同地设置,从而减小用于多级调节扶手的操作力。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目的在于,使凸轮的结构采用两连杆结构,从而可以减小通过间接驱动而产生的操作力,并且通过调节连杆的旋转位置来进一步增加长度。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目的在于,使扶手在水平状态和向下倾斜的状态下也能旋转到与车辆座椅并排地向后倾斜的状态。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结合到车辆座椅;扶手主体,通过第四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第三凸轮,通过所述第四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扶手主体;气缸,连接到所述第三凸轮,并且能够在长度方向上膨胀和收缩;以及操作按钮,设置在所述扶手主体上,并且可以操作所述气缸,所述第三凸轮包括从所述第三凸轮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引导杆,所述第二引导杆穿过形成在所述扶手主体中的扶手主体引导孔和形成在所述连接支架中的第二引导孔,以限制扶手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三凸轮包括形成有所述第四旋转轴的第一结合部、形成有所述第二引导杆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与所述气缸直接连接的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形成三角形形状。
所述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可以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前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三结合部的上侧。
所述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主体可以包括扶手主体的第一引导杆,所述第一引导杆结合到所述扶手主体的一面并且插入形成在所述连接支架中的第一引导孔,以限制所述扶手的旋转角度。
所述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孔可以比所述第二引导孔更靠近所述第四旋转轴。
所述车辆座椅的扶手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孔可以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引导孔的曲率半径。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以下效果。
在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中,可以通过将扶手主体的旋转轴和多级调节扶手的凸轮的旋转轴彼此不同地设置,从而减小用于多级调节扶手的操作力。
在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中,可以使凸轮的结构采用两连杆结构,从而可以减小通过间接驱动而产生的操作力,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连杆的旋转位置来进一步增加长度。
在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中,可以使扶手在水平状态和向下倾斜的状态下也能旋转到与车辆座椅并排地向后倾斜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操作状态。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局部构造的内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水平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向下旋转的状态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分解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侧视图。
图9的(a)和(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气缸膨胀时的状态。
图9的(c)和(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气缸收缩时的状态。
图10的(a)和(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水平状态。
图10的(c)和(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向下倾斜地旋转的状态。
图11的(a)和(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向上倾斜地旋转的状态。
图12的(a)是与图11的(b)相同的图,示出了气缸膨胀的状态,图12的(b)示出了气缸收缩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车辆座椅 2000、3000:扶手
2100:扶手主体 2200:第一凸轮
2300:第二凸轮 3200:第三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操作状态。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000的扶手2000、3000的一侧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到车辆座椅1000,并且另一侧端部可以向上旋转或向下旋转。扶手2000、3000可以基于水平状态(S1)自由地向上旋转或向下旋转。当扶手2000、3000向上旋转时,可以旋转到与车辆座椅1000具有相同的角度的状态(S2),当向下旋转时,可以旋转到比水平状态(S1)更下方的状态(S3),从而自然地支撑乘客的手臂。
可以将S1状态定义为扶手的拉出状态,将S2状态定义为扶手的收纳状态,将S3状态定义为向下倾斜大约30度的扶手的多级调节状态。在从水平状态(S1)到与座椅并排地重叠的状态(S2)的自由角度调节区间B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000的扶手2000、3000可以快速且容易地被强制旋转操作,并且通过从水平状态(S1)到向前调节预定角度的状态(S3)的多级角度调节区间A,可以克服就座的乘客的身体差异并且进一步提高想要采取各种就座姿势的乘客的舒适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局部构造的内部立体图。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00的扶手2000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00的扶手2000可以包括扶手主体2100、第一凸轮2200、第二凸轮2300、气缸2400、操作按钮2500、操作支架2600和座椅支架2700。
参照图3,座椅支架2700是用于将扶手2000安装在座椅1000上的结构,并且可以可装卸地固定到座椅1000。安装在座椅1000上的座椅支架2700可以支撑可旋转地固定到座椅支架2700的扶手2000的重量。
座椅支架2700可以包括座椅支架主体2701和固定结合到座椅1000的框架1101的固定夹2750、2751。固定夹2750、2751可以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分别形成在座椅支架主体2701的前端和后端。
座椅支架2700可以包括形成在座椅支架主体2701上的支架中心孔2710和支架引导孔2740。支架中心孔2710是可旋转地插入有用作扶手2000的旋转轴O1的旋转杆2720的孔。支架引导孔2740可以具有以支架中心孔2710为中心的具有预定角度的弧形。当扶手2000以旋转轴O1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支架引导孔2740起到限制扶手可旋转角度的止动件的作用。
如图4所示,第一凸轮2200可以以旋转轴O1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到座椅支架2700的支架引导孔2740。
第一凸轮2200可以包括第一凸轮主体2201、形成在第一凸轮主体2201的一端的第一凸轮结合部2220以及形成在第一凸轮主体2201的另一端的凸轮引导杆2210。
第一凸轮主体2201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具有长的形状,并且其中心部可以形成有旋转轴O1,并且可以在座椅1000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扁平板状。当从左侧或右侧观察时,第一凸轮主体2201可以具有菱形形状。
第一凸轮结合部2220通过第一凸轮主体2201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凸轮2300,并形成第二旋转轴O2。第二旋转轴O2可以形成在座椅的左右方向上,并且可以与第一旋转轴O1并排地形成。
凸轮引导杆2210可以具有向座椅用座椅支架2700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并且可以在座椅的左右方向上向乘客所在的内侧方向形成。凸轮引导杆2210可以穿过扶手主体引导孔2130并且穿过座椅用座椅支架2700的支架引导孔2740。
在当扶手2000向上旋转或向下旋转时,凸轮引导杆2210在支架引导孔2740的内部被引导,并且可以限制扶手2000的向上旋转角度和向下旋转角度。
参照图4,第二凸轮2300通过第二旋转轴O2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凸轮2200的第一凸轮结合部2220。第二凸轮2300可以包括第二凸轮主体2301、形成在第二凸轮主体2301的一端的第二凸轮孔2310和形成在第二凸轮主体2301的另一端的第二凸轮旋转部2320。
第二凸轮主体2301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具有长的形状,并且其中心部可以形成有旋转轴O2,并且可以在座椅1000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扁平板状。另外,当从左侧或右侧观察时,第二凸轮主体2301可以具有矩形形状。第二凸轮主体2301被安装成比第一凸轮主体2201更远离座椅支架2700。
第二凸轮孔2310形成在与第二旋转轴O2隔开的第二凸轮主体2301的一端,并且可以限制第二凸轮2300的旋转角度。从第二旋转轴O2到第二凸轮孔2310的长度和从第二旋转轴O2到第二凸轮旋转部2320的长度可以形成为比从第二旋转轴O2到凸轮引导杆2210的长度短。第二凸轮孔2310可以形成在第二旋转轴O2的上部。
固定在座椅用座椅支架2700的旋转止动件2330可以插入第二凸轮孔2310,并且旋转止动件2330起到限制第二凸轮2300的旋转的作用。第二凸轮孔2310可以具有以第二旋转轴O2为中心具有预定角度的弧形。
第二凸轮旋转部2320与下述的气缸2400可旋转地连接。第二凸轮旋转部2320可以形成在第二旋转轴O2的下侧。第二凸轮旋转部2320可以形成在第二凸轮2300的外侧,使得气缸2400可以连接到第二凸轮2300的外侧。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水平状态的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向下旋转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扶手主体2100是支撑用户的手臂的框架,并且其内部可以包括内部空间2110,第一凸轮2200、第二凸轮2300、气缸2400和操作支架2600可以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2110中。内部空间2110是指在扶手主体2100中通过以乘客为基准的内侧的第一框架100a和外侧的第二框架(未示出)结合而形成的空间。
扶手主体2100可以以第一旋转轴O1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到座椅用座椅支架2700。扶手主体2100可以包括由凸轮引导杆2210插入的扶手主体引导孔2130。扶手主体引导孔2130可以具有预定角度的弧形,以限制凸轮引导杆2210的移动范围。形成扶手主体引导孔2130的弧的中心为第一旋转轴O1。
气缸2400可以沿扶手主体2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内部空间2110内。气缸2400的后部一端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凸轮2300,并且前部一端可以连接到操作支架2600。根据气缸2400的收缩和膨胀,第二凸轮2300以第二旋转轴线O2为中心旋转操作。气缸2400可以包括:操作部2410,根据位置移动来改变内部气体的流动路径;活塞杆2420,根据内部气体压力差而收缩或膨胀并操作;缸体2430,其内部储存有气体,并且活塞杆2420穿过缸体;以及缸体连接部2440,设置在缸体2430的端部并且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凸轮2300。
操作按钮2500是操作气缸2400的操作部件,并且可以设置在可以使坐在座椅100上的乘客的手臂自然地放置的扶手主体2100的前部一端的一侧面。
可以将操作支架2600设置在操作按钮2500和操作部2410之间,以将操作按钮2500的压力传递到气缸2400的操作部2410。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0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0处于水平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膨胀的气缸2400,第二凸轮2300接收到以第二旋转轴O2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的转矩,并且第二凸轮2300通过旋转止动件2330不能再旋转而保持最大限度旋转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凸轮2200的凸轮引导杆2210的移动受到座椅支架2700的支架引导孔2740的上端部的限制,从而将扶手2000的位置固定在水平状态(参照图4)。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0可以通过按下操作按钮2500而从水平状态向下倾斜地旋转。
当按下操作按钮2500时,气缸2400的操作部2410被连接到操作按钮2500的操作支架2600推动,并且在确保气缸内部的气体流动路径的同时,使活塞杆2420可移动。当在按下操作按钮2500的状态下向下推动扶手2000时,气缸2400的长度缩短,并且第二凸轮2300基于第二旋转轴O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扶手2000基于第一旋转轴O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可以向下倾斜地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扶手20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可以与第二凸轮23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成比例。
当在扶手2000旋转期间释放按下操作按钮2500的力时,操作部2410返回到原始位置,缸体内部的气体流动路径被关闭,活塞杆2420的移动停止,缸体2430的收缩动作停止,气缸2400的长度被固定,从而限制第二凸轮2300的旋转,使得扶手2000的旋转被阻止并固定以保持当前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0可通过按下操作按钮2500并施加向上倾斜地旋转的力来使扶手2000向上旋转。当按下操作按钮2500时,气缸2400的长度处于能够收缩和膨胀的状态,当施加使扶手20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时,气缸2400的长度膨胀,并且如图5所示,第二凸轮23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旋转到最大限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0可以向与座椅并排的方向旋转到S2状态,并且在如图5所示的水平状态下,当施加用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扶手2000的力而不按下操作按钮2500时,扶手2000基于第一旋转轴O1旋转,并且第一凸轮2200的凸轮引导杆2210的移动受到座椅支架2700的支架引导孔2740的下端部的限制,从而限制扶手2000沿顺时针方向的最大旋转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2000可旋转地连接到车辆座椅1000,并且可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000向上或向下改变角度,并且可以通过将扶手2000的第一旋转轴O1和多级调节扶手2000的的凸轮的第二旋转轴O2彼此不同地设置,从而减小用于多级调节扶手2000的操作力。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分解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侧视图。以下,参照图7和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00的扶手3000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00的扶手3000可以包括扶手主体3100、第三凸轮3200、气缸3400、操作按钮3500、操作支架3600和连接支架3700。
参考图7,连接支架3700是用于将扶手3000安装在座椅1000上的结构,并且可以可拆装地固定到座椅1000。
连接支架3700可以包括连接支架主体3710、形成在连接支架主体3710中的中心孔3720、形成在连接支架主体3710中的第一引导孔3730和形成在连接支架主体3710中的第二引导孔3740。
连接支架主体3710可以可拆装地结合到座椅1000的座椅框架1110,并且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强化塑料材料制成以支撑扶手的重量。
中心孔3720是由用作扶手3000的旋转中心轴O4的中心杆3220插入的孔。中心杆3220将扶手主体3100和第三凸轮3200基于第四旋转轴O4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接支架3700。
第一引导孔3730可以具有基于中心孔3720具有第一预定角度的弧形。第二引导孔3740可以具有基于中心孔3720具有第二预定角度的弧形。第一引导孔3730可以被设置成比第二引导孔3740更靠近中心孔3720。第一预定角度可以小于第二预定角度。第一引导孔3730可以设置在第二引导孔3740的上侧。
第一引导孔3730可以具有小于第二引导孔3740的曲率半径。
下述的第一引导杆3230插入第一引导孔3730,并且引导并限制第一引导杆3230的移动。下述的第二引导杆3240插入第二引导孔3740,并且引导并限制第二引导杆3240的移动。
第一引导孔3730可以被称为支架的引导孔,第二引导孔3740可以被称为支架的辅助引导孔。第一引导杆3230可以被称为扶手主体的引导杆,第二引导杆3240可以被称为凸轮的引导杆。
参照图7和图8,扶手主体3100是用作扶手3000的骨架的结构。下述的操作按钮3500和操作支架3600可以固定结合到扶手主体3100。扶手主体3100可以具有朝向前方高度减小的形状,并且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薄板形状。
操作按钮3500可以结合到扶手主体3100的前部一端,并且扶手3000的第四旋转轴O4可以形成在扶手主体3100的后部。扶手主体3100可以包括中心杆3220插入的扶手主体中心孔3130和第二引导杆3240插入的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
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可以形成为以扶手主体中心孔3130为中心的预定角度的弧形。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的预定角度可以为30°。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一引导孔3730或第二引导孔3740的角度。
中心杆3220可以被设置成从扶手主体3100的一面突出。第一引导杆3230可以以在中心杆3220的前部从扶手主体3100的一面突出的方式结合到扶手主体3100。第二引导杆3240可以被设置成以在中心杆3220的后部从扶手主体3100的一面突出的方式穿过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
扶手主体3100的一面可以以第四旋转轴O4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接支架3700,并且另一面可以以第四旋转轴O4旋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三凸轮3200。第三凸轮3200、扶手主体3100和连接支架3700通过中心杆3220彼此可旋转地连接。中心杆3220可以插入第三凸轮3200的中心孔(未示出)、扶手主体中心孔3130、连接支架中心孔3720,或者与第三凸轮3200一体地形成而插入扶手主体中心孔3130和连接支架中心孔3720。
参考图8,第三凸轮3200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并且每个顶点附近可以包括结合有中心杆3220的第一结合部3251、结合有第二引导杆3240的第二结合部3252、与气缸3400结合的第三结合部3253。第一结合部3251、第二结合部3252和第三结合部3253可以形成三角形形状。
中心杆3220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三凸轮3200的第一结合部3251,并且第三凸轮3200可以以第四旋转轴O4为中心相对于扶手主体3100旋转。结合到第二结合部3252的第二引导杆3240穿过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而插入第二引导孔3740。
第三结合部3253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气缸3400的一端,并且可以根据气缸3400的膨胀和收缩而向第三凸轮3200产生以第四旋转轴O4为中心的转矩。
气缸3400可以包括:操作部3410,根据位置移动来改变内部气体的流动路径;活塞杆3420,根据内部气体压力差而收缩或膨胀并操作;缸体3430,其内部储存有气体,并且活塞杆3420穿过缸体;以及缸体连接部3440,设置在缸体3430的端部并且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三凸轮3400。
操作按钮3500是操作气缸3400的操作部件,并且可以设置在可以使坐在座椅1000上的乘客的手臂自然地放置的扶手主体3100的前部一端的一侧面。
可以将操作支架3600设置在操作按钮3500和操作部3410之间,以将操作按钮3500的压力传递到气缸3400的操作部3410。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9的(a)和(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气缸膨胀时的状态,图9的(c)和(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气缸收缩时的状态。
参考图9的(a)和(b),膨胀的气缸3400对第三凸轮3200施加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并且第三凸轮3200旋转直到因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的上端而不能再旋转。
参考图9的(c)和(d),当按下操作按钮3500时,气缸3400处于能够收缩和膨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气缸3400不能施加使第三凸轮32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并且第三凸轮3200处于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并且可以旋转到扶手主体引导孔3120的下端。
当按下操作按钮3500的力消失时,气缸3400处于不能收缩和膨胀的锁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气缸3400限制第三凸轮3200的旋转。
图10的(a)和(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的水平状态。图10的(c)和(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向下倾斜地旋转的状态。图11的(a)和(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向上倾斜地旋转的状态。图12的(a)是与图11的(b)相同的图,示出了气缸膨胀的状态,图12的(b)示出了气缸收缩的状态。
参考图10的(a)和(b),对水平状态的扶手3000进行说明。通过膨胀的气缸3400,第三凸轮3200处于沿逆时针方向最大限度旋转的状态,并且第三凸轮3200的第二引导杆3240的移动受到第二引导孔3740的上端的限制。因此,扶手3000保持水平状态而不会由于其自重而向下旋转。
参考图10的(c)和(d),对向下倾斜地旋转的状态的扶手3000进行说明。当按下操作按钮3500时,气缸3400处于能够收缩和膨胀的状态,并且可以通过外力来调节长度。在这种状态下,当施加外力以使扶手3000向下倾斜时,第三凸轮3200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第二引导杆3240的移动受到扶手主体导向孔3120的下端部的限制。另外,扶手3000可以向下倾斜地旋转直到固定到扶手主体3100的第一引导杆3230的移动受到第一引导孔3730的一端的限制。
参考图11的(a)和(b),对向上倾斜地旋转的状态的扶手3000进行说明。当未按下操作按钮3500时,气缸3400的长度保持固定状态。当在未按下操作按钮3500的情况下施加外力以使扶手3000从如图10的(a)和(b)所示的水平状态向上倾斜时,扶手3000可以向上倾斜地旋转直到固定到扶手主体3100的第一引导杆3230的移动受到第一导向孔3730的另一端的限制。扶手3000可以旋转到比垂直的方向更向后倾斜。
图12的(a)是如图10的(a)和(b)所示在未按下操作按钮3500的情况下使水平状态的扶手3000向上旋转的情况,并且可以看出,第一引导杆3230移动到第一引导孔3730的另一端,但是第二引导杆3240没有移动到第二引导孔3740的另一端。
图12的(b)是如图10的(c)和(d)所示在未按下操作按钮3500的情况下使向下倾斜的状态的扶手3000向上旋转的情况,并且可以看出,第一引导杆3230移动到第一引导孔3730的另一端,第二引导杆3240移动到第二引导孔3740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扶手3000可以具有能够以与将水平状态的扶手3000向后倾斜时相同的旋转角度将向下倾斜状态的扶手3000向后倾斜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支架,结合到车辆座椅;
扶手主体,通过第四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
第三凸轮,通过所述第四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扶手主体;
气缸,连接到所述第三凸轮,并且能够在长度方向上膨胀和收缩;以及
操作按钮,设置在所述扶手主体上,并且操作所述气缸,
所述第三凸轮包括从所述第三凸轮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引导杆,所述第二引导杆穿过形成在所述扶手主体中的扶手主体引导孔和形成在所述连接支架中的第二引导孔,以限制所述扶手的旋转角度,
所述第三凸轮包括形成有所述第四旋转轴的第一结合部、形成有所述第二引导杆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与所述气缸直接连接的第三结合部,
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形成三角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前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三结合部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主体包括扶手主体的第一引导杆,所述第一引导杆结合到所述扶手主体的一面并且插入形成在所述连接支架中的第一引导孔,以限制所述扶手的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孔比所述第二引导孔更靠近所述第四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孔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引导孔的曲率半径。
CN202110393101.XA 2020-05-08 2021-04-13 车辆座椅的扶手 Active CN113619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5126A KR102287978B1 (ko) 2020-05-08 2020-05-08 차량 시트의 암레스트
KR10-2020-0055126 2020-05-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9460A true CN113619460A (zh) 2021-11-09
CN113619460B CN113619460B (zh) 2023-06-30

Family

ID=7731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3101.XA Active CN113619460B (zh) 2020-05-08 2021-04-13 车辆座椅的扶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5539B2 (zh)
KR (1) KR102287978B1 (zh)
CN (1) CN113619460B (zh)
DE (1) DE1020211090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7978B1 (ko) * 2020-05-08 2021-08-09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차량 시트의 암레스트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6226A (en) * 1989-07-24 1990-08-07 Hoover Universal, In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ttitude adjustable armrest
KR19990008575A (ko) * 1997-07-02 1999-02-05 박병재 자동차의 팔걸이 각도조절장치
KR20020075041A (ko) * 2001-03-23 2002-10-0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접이식 암레스트
US20120098319A1 (en) * 2010-10-21 2012-04-2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djustable armrest with push button
US20140125107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Kia Motors Corporation Rear-seat armrest locking apparatus
US20180015854A1 (en) * 2016-07-18 2018-01-18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619Y2 (ja) * 1978-02-17 1985-05-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複写可能な控用紙付連続葉書帳標
US4872727A (en) * 1988-10-05 1989-10-10 Rye Ralph K Adjustable armed chair
US5076645A (en) * 1990-09-25 1991-12-31 Tachi-S Co., Ltd. Armrest for vehicle seat
US5169207A (en) * 1991-09-18 1992-12-08 Rye Ralph K Cable tension height adjustable arm rests
JP2559539Y2 (ja) * 1992-04-30 1998-01-1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角度可変式アームレストのラチェット取付構造
US5636899A (en) * 1995-12-07 1997-06-10 Atlantic Automotive Components, Inc. Kinematic structure for vehicle armrest
JPH10295490A (ja) * 1997-04-25 1998-11-10 Ikeda Bussan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2003299548A (ja) * 2002-02-08 2003-10-21 Koyo Giken Kk 肘掛け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肘掛け付き家具
ITVI20030173A1 (it) * 2003-09-11 2005-03-12 Ares Line Srl Dispositivo per la regolazione e,conseguentemente, dell'altezza dei braccioli rispetto al piano del sedile di una seduta.
JP4437950B2 (ja) * 2004-09-22 2010-03-2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KR200478023Y1 (ko) * 2013-12-29 2015-08-18 현대다이모스(주) 차량용 암레스트 조립장치
KR101608069B1 (ko) 2014-08-27 2016-03-31 대원산업 주식회사 차량 시트의 암레스트
US20180056830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Pangeo Group Llc Single spring linear adjusting lock
US9758074B1 (en) * 2016-10-03 2017-09-12 Porter Systems Inc. Pawl and sector locking adjustable armrest
US10131259B1 (en) * 2017-07-14 2018-11-20 Dae Won San Up Co., Ltd. Armrest structure for vehicle seat
KR101907084B1 (ko) * 2018-03-14 2018-12-05 이득우 무단록킹수단이 구비된 암레스트
JP2019199158A (ja) * 2018-05-16 2019-11-2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ウォークインユニット
DE102018210338B3 (de) * 2018-06-25 2019-06-13 Bos Gmbh & Co. Kg Armlehnen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KR102287978B1 (ko) * 2020-05-08 2021-08-09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차량 시트의 암레스트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6226A (en) * 1989-07-24 1990-08-07 Hoover Universal, In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ttitude adjustable armrest
KR19990008575A (ko) * 1997-07-02 1999-02-05 박병재 자동차의 팔걸이 각도조절장치
KR20020075041A (ko) * 2001-03-23 2002-10-0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접이식 암레스트
US20120098319A1 (en) * 2010-10-21 2012-04-2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djustable armrest with push button
US20140125107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Kia Motors Corporation Rear-seat armrest locking apparatus
US20180015854A1 (en) * 2016-07-18 2018-01-18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65539B2 (en) 2022-10-11
CN113619460B (zh) 2023-06-30
DE102021109038A1 (de) 2021-11-11
KR102287978B1 (ko) 2021-08-09
US20210347286A1 (en)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0564B2 (en)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having a cam driven self positioning head restraint
US7614693B2 (en) Seating area adjuster
US20110163574A1 (en)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JP2007314079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102287977B1 (ko) 차량 시트의 암레스트
JP2010201958A (ja) 車両用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式シート支持装置
CN113619460A (zh) 车辆座椅的扶手
JP4185754B2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構造
JP558983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11178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423948B2 (ja) 着座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2008080089A (ja) 椅子
JPH07184741A (ja) 背もたれ付き椅子
WO2004037047A1 (ja) 椅子の背凭れ構造
JPS5873446A (ja) 車両等の座席構造
JPH11253264A (ja) 椅子の支持機構
KR102522891B1 (ko) 시트용 암레스트의 높이 조절장치
JPH073150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ペルビスサポート機構
JP2565012Y2 (ja) 乗物用座席
US20240174151A1 (en) Vehicle Seat
JPH10179311A (ja) 椅子における座板又は背もたれの姿勢調節装置
JPH0729872Y2 (ja) シート装置
JP200008542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S6057328B2 (ja) 座席
JPH0690836A (ja) 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