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7974B - 一种吹风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吹风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7974B
CN113427974B CN202110719683.6A CN202110719683A CN113427974B CN 113427974 B CN113427974 B CN 113427974B CN 202110719683 A CN202110719683 A CN 202110719683A CN 113427974 B CN113427974 B CN 113427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ir guide
air
gear
circula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96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7974A (zh
Inventor
唐煜成
罗玉雯
刘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96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7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7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79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1935 priority patent/WO202327423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7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7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8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a set of pivoting shutters and a pivoting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71Air directing means, e.g. blades in an air outl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风组件,其包括壳体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用于间歇驱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用于连续驱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转体,所述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平行延伸的至少两圆弧槽和交错连接所述圆弧槽的至少两弧形槽或所述轨迹槽包括至少两圆弧槽和连接所述圆弧槽以形成一个圈环的至少两弧形槽,所述转体借助于所述轨迹槽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的至少两倍。根据本发明的吹风组件,可以实现出风方向的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快速调整,以及在环形区域的中部提供扫风功能,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吹风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部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吹风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电动吹风组件需要控制出风方向的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的调整,一般通过使用两个电机独立控制内外层叶片来实现,例如CN110143115A,两个电机的使用不仅成本较高,也增加了重量。现有技术中也已知使用单一电机驱动控制内外层叶片的技术,但是其实现的吹风范围受限,例如提供环形轨迹而缺少正对人方向的吹风,无法覆盖用户常规需要的区域,舒适性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吹风组件的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吹风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吹风组件,其包括壳体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用于间歇驱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用于连续驱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转体,所述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平行延伸的至少两圆弧槽和交错连接所述圆弧槽的至少两弧形槽,所述转体借助于所述轨迹槽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的至少两倍。
优选地,所述转体为槽盘,所述至少两圆弧槽位于以所述转盘的转动轴为圆心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所述至少两弧形槽为变径弧并连接不同圆弧槽的两端以两两相交。
优选地,所述转体为槽筒,所述至少两圆弧槽位于以所述转筒的转动轴为圆心的位于不同高度上的等径周圆上,所述至少两弧形槽为变高弧并连接不同圆弧槽的两端以两两相交。
优选地,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圆弧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静止,仅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被所述转体驱动;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均被所述转体驱动。
优选地,所述滑块具有侧壁和从所述侧壁向两端逐渐收缩的导向端以使得所述侧壁与所述轨迹槽几乎无间隙地可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侧壁的曲率小于等于轨迹槽的最小曲率以使得所述滑块在移动过程中与所述轨迹槽无干涉。
优选地,所述导向端之间的距离保证所述滑块在所述弧形槽的相交处保持在相应弧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转体通过齿轮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轨迹槽中部,且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包围所述轨迹槽,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吹风组件,其包括壳体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用于间歇驱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用于连续驱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槽盘,所述槽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至少两圆弧槽和连接所述圆弧槽以形成一个圈环的至少两弧形槽,所述槽盘借助于所述轨迹槽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的至少两倍。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圆弧槽位于以所述转盘的转动轴为圆心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所述至少两弧形槽为变径弧并连接不同圆弧槽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圆弧槽的圆心角与所述弧形槽的圆心角相等。
优选地,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圆弧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静止,仅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被所述槽盘驱动;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均被所述槽盘驱动。
优选地,所述槽盘具有包围所述轨迹槽的主动齿轮,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优选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2:1或3:1。
根据本发明的吹风组件,所述转体借助于所述轨迹槽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的至少两倍,通过单一驱动源(例如电机)可以实现出风方向的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快速调整,以及在环形区域的中部提供扫风功能,提高舒适性。总之,本发明实现了单一驱动源驱动吹风组件不同方向的快速调节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1B示出图1A的车辆的内部;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正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吹风组件的B-B截面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4A是图3的吹风组件的轴测图;
图4B是图4A的吹风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5A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及其驱动机构;
图5B是图5A的装配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及其驱动机构;
图6B是图6A的装配示意图;
图7A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槽盘的轨迹槽的圆弧槽L11、L22、L33的位置;
图7B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槽盘的轨迹槽的弧形槽L13的位置;
图7C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槽盘的轨迹槽的弧形槽L21的位置;
图7D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槽盘的轨迹槽的弧形槽L32的位置;
图8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位于槽盘的轨迹槽中的滑块;
图9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出风区域;
图10A示出了以图9中的a为中心的朝正中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0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0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0C示出了图10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0D示出了图10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1A示出了以图9中的b为中心的朝右中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1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1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1C示出了图11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1D示出了图11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2A示出了以图9中的c为中心的朝中间偏下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2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2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2C示出了图12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2D示出了图12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3A示出了以图9中的d为中心的朝左下角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3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3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3C示出了图13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3D示出了图13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4A示出了以图9中的e为中心的朝中下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4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4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4C示出了图14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4D示出了图14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5A示出了以图9中的f为中心的朝右下角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5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5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5C示出了图15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5D示出了图15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6A示出了以图9中的g为中心的朝正中略偏左上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6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6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6C示出了图16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6D示出了图16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7A示出了以图9中的h为中心的朝左上角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7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7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7C示出了图17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7D示出了图17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8A示出了以图9中的i为中心的朝中上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8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8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8C示出了图18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8D示出了图18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19A示出了以图9中的j为中心的朝右上角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19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19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19C示出了图19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19D示出了图19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20A示出了以图9中的k为中心的朝中间偏上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20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20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20C示出了图20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20D示出了图20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21A示出了以图9中的l为中心的朝左中方向出风的吹风组件;
图21B对应于图8示出了图21A的吹风组件的滑块的位置;
图21C示出了图21A的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状态;
图21D示出了图21A的吹风组件的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状态;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槽盘的正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吹风面积示意图;
图2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轴测图;
图24B是图24A的吹风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25A是图24A的吹风组件的槽盘、摆臂、滑块和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B是图25A的装配示意图;
图26是图25A的槽盘的正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槽柱和滑块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28A是图27的左视图;
图28B是图27的正视图;
图28C是图27的右视图;
图29是图27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辊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图1A-图1B示出了具有内部空间I的车辆V,其包括车辆内部组件,例如仪表板IP,地板控制台FC,吹风组件AV等,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吹风组件AV设置为与通风系统HVAC(例如,空调系统、加热系统等提供经调节的空气)耦合以提供空气流(例如,通过管道工作)。
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风组件包括壳体10以及容纳在壳体10内的外层导风组件和内层导风组件。壳体10包括分壳体11、12,以分别提供用于空气流通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外层导风组件相较内层导风组件更靠近出气口14。
结合图4A-图4B和图5A-图5B,外层导风组件包括由两个水平叶片21组成的水平叶片组20以及和水平叶片组20连接的滚筒23(参见图2B),滚筒23通过轴232安装到壳体10上并可以相对于壳体10转动。两个水平叶片21外侧的水平转轴211和分壳体12的出气口14的上下边缘连接,使得水平叶片21处于水平位置时,从吹风组件的外侧不可见(参见图10A,图11A和图21A)。同时,两个水平叶片21内侧的销212与连接板22连接,使得水平叶片21可以同步转动。另外,滚筒23上的销231与连接板22上的长孔221可转动和可滑动地连接以形成滚筒23与水平叶片21的连接,当滚筒23绕轴232转动时,滚筒23上的销231沿连接板22上的长孔221移动以带动连接板22运动,继而带动水平叶片21绕着位于外侧的水平转轴211转动,从而将穿过滚筒23的风导向竖直方向的不同位置。
结合图4A-图4B和图6A-图6B,内层导风组件包括由多个竖直叶片31通过连杆32连接在一起的竖直叶片组30。竖直叶片组30布置在水平叶片21和滚筒23之间(参见图2B),可相对于壳体10绕竖直转轴转动,以便将穿过滚筒23的风导向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
可以想到的是,吹风组件也可以设置成外层导风组件为竖直叶片而内层导风组件为水平叶片,或者外层导风组件为水平叶片而内层导风组件为倾斜地串联在一个旋转轴上的叶片串。
回到图2A,吹风组件的外层导风组件和内侧导风组件通过一个电机40分别驱动,电机40安装固定在壳体10外侧的支架15上,支架15通过螺钉16(参见图3)与壳体10紧固。电机40分别与外层导风组件和内侧导风组件连接以便同时驱动外层导风组件和内侧导风组件,从而实现十二个不同方向的吹风效果,如图9所示。
如图3,图4B和图5A所示,吹风组件包括布置于壳体10和支架15之间的槽盘51,槽盘51面朝壳体10的一侧包括轨迹槽以及位于轨迹槽中央的主动齿轮511,主动齿轮511中央具有贯穿槽盘51的轴孔512,以便与壳体10上伸出的轴销17连接,使得槽盘51可以相对于壳体10绕轴销17转动。槽盘51背朝壳体10的一侧包括穿过支架15与电机40的输出轴孔41连接的键轴513,使得电机40能够驱动槽盘51转动。
如图7A所示,槽盘51的轨迹槽包括三个彼此相交的环形轨迹槽L1,L2,L3。用虚线t将环形轨迹槽L1,L2,L3分别划分为两个半圈。轨迹槽L1,L2,L3的左侧半圈设置为同心不同半径的3段同心圆弧槽L11,L22,L33,右侧半圈设置为从圆弧槽L11,L22,L33的两端延伸的彼此相交的弧形槽。具体地,圆弧槽L11的上端m与圆弧槽L33的下端q连接形成弧形槽L13(如图7B所示),圆弧槽L22的上端n与圆弧槽L11的下端s连接形成弧形槽L21(如图7C所示),圆弧槽L33的上端p与圆弧槽L22的下端r连接形成弧形槽L32(如图7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槽L13,L21,L32为非同心的圆弧槽,其当然也可以为非圆弧槽。
如图5A-图5B所示,吹风组件还包括在环形轨迹槽L1,L2,L3中可移动的滑块52,其通过摆臂53与滚筒23连接。摆臂53安装到壳体10上,与滚筒23固定连接并且可相对于滑块52转动。如图8所示,滑块52具有侧壁521以及从侧壁521向两端逐渐收缩的导向端522,侧壁521设计为与环形轨迹槽L1,L2,L3几乎无间隙并可滑动地配合。滑块52可以由软胶材料制成,以适应环形轨迹槽L1,L2,L3的曲率变化。可以想到的是,滑块520也可以用常规硬质材料制成,此时侧壁521的曲率小于等于环形轨迹槽L1,L2,L3的最小曲率,以使得滑块52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与环形轨迹槽L1,L2,L3干涉。特别地,滑块52的长度(两导向端522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在相交轨迹处保持在原轨迹上而不会进入与之相交的另一条轨迹。
如图3和图4A-图4B所示,吹风组件还包括与竖直叶片组30连接的从动齿轮55以及用于连接主动齿轮511和从动齿轮55的换向齿轮54。参见图4B,从动齿轮55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0上,参见图6A-图6B,换向齿轮54包括与主动齿轮511啮合的齿和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锥齿,从而将主动齿轮511的转动传递给从动齿轮55。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1、换向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的齿数比为1:1:1,即槽盘51转一圈,主动齿轮511、换向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各自转一圈。
如图6A-图6B所示,吹风组件还包括连接从动齿轮55和竖直叶片组30的连接杆56和摆臂57。摆臂57的一端的销571沿竖直方向穿过壳体10后与多个竖直叶片31中的任意一个上的连接孔311连接固定以实现摆臂57与竖直叶片31的同步转动,摆臂57的另一端的销572沿竖直方向与连接杆56一端的孔561连接,连接杆56的另一端的孔562与从动齿轮55端面上延伸出的销551连接,如此,从动齿轮55的转动通过连接杆56和摆臂57传递给其中一个竖直叶片31,又通过连杆32传递给所有竖直叶片31,即带动竖直叶片组30转动。
当槽盘51被电机40驱动而转动时,滑块52在环形轨迹槽中的位置也在相应变化。当滑块52位于圆弧槽L11,L22,L33中任何一个时,随着槽盘51的转动,滑块52的位置保持不变,与滑块52连接的摆臂53和滚筒23也保持不动,即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保持不动;同时,槽盘51的转动依次通过主动齿轮511、换向齿轮54、从动齿轮55、连接杆56和摆臂57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左右摆动从而改变水平方向的吹风位置。当滑块52位于弧形槽L13、L21、L32中任何一个时,滑块52随着槽盘51的转动而移动,继而通过摆臂53带动滚筒23绕轴232相应转动,再通过连接板22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上下摆动从而改变竖直方向的吹风位置,同上,槽盘51的转动依旧同时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仍然左右摆动从而改变水平方向的吹风位置。
图9示出了图3的吹风组件的出风区域,其通过十二个不同的出风方向覆盖用户o常规需要的区域,例如颈部、肩部、头部和胸部等,极大地提高了舒适性。十二个出风方向的中心分别用字母a,b,c,d,e,f,g,h,i,j,k,l表示,各出风方向对应的出风面积用椭圆x示出。出于清楚的目的,图9中仅示出朝正中方向的以字母a为中心表示的出风方向的出风面积x,其他出风方向的出风面积与之相同而进行省略。应该理解,当电机40朝一个方向转时,吹风组件的扫风方式为a→b→c→d→e→f→g→h→i→j→k→l→a的循环,起点可以是a-l中的任何一个点。当电机40朝另一个方向转时,吹风组件的扫风方式为a→l→k→j→i→h→g→f→e→d→c→b→a的循环,起点同样可以是a-l中的任何一个点。
下面以a为起点电机40转动一圈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初始位置,滑块52位于槽盘51的圆弧槽L22中(如图10B所示),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处于水平位置(如图10C所示),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处于竖直位置(如图10D所示),此时的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a为中心朝正中方向出风(如图10A)。
电机40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在圆弧槽L22中移动(如图11B所示),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保持水平位置(如图11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右偏(如图11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b为中心朝右中方向出风(如图11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从圆弧槽L22进入弧形槽L21中移动(如图12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开始朝下偏(如图12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左回复竖直位置(如图12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c为中心朝中间偏下方向出风(如图12A)。特别地,在弧形槽L21与弧形槽L13的相交处,滑块52的长度确保滑块52在弧形槽L21中移动而不会进入弧形槽L13。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在弧形槽L21中移动(如图13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继续朝下偏(如图13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左偏(如图13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d为中心朝左下角方向出风(如图13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这时电机40刚好转动一整圈),滑块52从弧形槽L21进入圆弧槽L11中移动(如图14B所示),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保持朝下偏(如图14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右回复竖直位置(如图14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e为中心朝中下方向出风(如图14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在圆弧槽L11中移动(如图15B所示),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保持朝下偏(如图15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右偏(如图15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f为中心朝右下角方向出风(如图15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从圆弧槽L11进入弧形槽L13中移动(如图16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开始朝上偏(如图16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略微向左偏(如图16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g为中心朝正中略偏左上方向出风(如图16A)。特别地,在弧形槽L13与弧形槽L21的相交处,滑块52的长度确保滑块52在弧形槽L13中移动而不会进入弧形槽L21;在弧形槽L13与弧形槽L32的相交处,滑块52的长度确保滑块52在弧形槽L13中移动而不会进入弧形槽L32。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在弧形槽L13中移动(如图17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朝上偏(如图17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继续向左偏(如图17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h为中心朝左上角方向出风(如图17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这时电机40刚好转动两圈),滑块52从弧形槽L13进入圆弧槽L33中移动(如图18B所示),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保持朝上偏(如图18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右回复竖直位置(如图18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i为中心朝中上方向出风(如图18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从圆弧槽L33进入弧形槽L32中移动(如图19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开始朝下偏(如图19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向右偏(如图19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j为中心朝右上角方向出风(如图19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在弧形槽L32中移动(如图20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朝下偏(如图20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朝左回复竖直位置(如图20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k为中心朝中间偏上方向出风(如图20A)。特别地,在弧形槽L13与弧形槽L32的相交处,滑块52的长度确保滑块52在弧形槽L32中移动而不会进入弧形槽L13。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滑块52从弧形槽L32回到圆弧槽L22中移动(如图21B所示),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朝下偏至水平位置(如图21C所示),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向左偏(如图21D所示),直至吹风组件以图9中的l为中心朝左中方向出风(如图21A)。
电机40继续带动槽盘51逆时针转动90°(这时电机40刚好转动三圈)回到图10A-图10D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1、换向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的齿数比为1:1:1,如此,电机40(即槽盘51)转三圈,滑块52在轨迹槽中的运动方式为圆弧槽L22→弧形槽L21→圆弧槽L11→弧形槽L13→圆弧槽L33→弧形槽L32→圆弧槽L22的一个循环,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在上下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一个来回,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在左右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三个来回(即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20的循环周期是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30的循环周期的三倍),对应包括十二个位置的a→b→c→d→e→f→g→h→i→j→k→l→a的一个吹风循环。显然,滑块52在圆弧槽L22中的移动对应于吹风组件的中部出风区域,如图9的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11
之间的扫风;滑块52在圆弧槽L11中移动对应于吹风组件的下部出风区域,如图9的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12
之间的扫风;滑块52在圆弧槽L33中移动对应于吹风组件的上部出风区域,如图9的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13
之间的扫风。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槽盘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图7A比较可知,本实施例省略了第一实施例的环形轨迹槽L2,即省略了第一实施例的弧形槽L21和圆弧槽22,相对应地,吹风组件的图9中通过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14
示出的中部出风区域被省略,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换向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比同样为1:1:1,电机转两圈,滑块在轨迹槽中运动一个循环,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在上下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一个来回,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在左右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两个来回(即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循环周期是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循环周期的两倍),对应包括八个位置的一个吹风循环。
如图24A-图25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省略第一实施例中的换向齿轮54,利用主动齿轮5110和从动齿轮550直接啮合。具体地,主动齿轮5110为布置在轨迹槽外的锥齿,从动齿轮550同样为锥齿,主动齿轮5110和从动齿轮550的齿数比为3:1,即电机400转一圈,从动齿轮550转三圈。另外,第一实施例中的三个环形轨迹槽L1,L2,L3合并为一个环形轨迹槽L0,对于吹风面积没有影响。如图26所示,一条环状的轨迹槽按半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同心圆弧槽L110(s1-m1),L220(r1-n1),L330(q1-p1),及三个弧形槽L130(m1-q1),L210(n1-s1),L320(p1-r1)。当槽盘510转动且滑块520处于圆弧槽L110(s1-m1),L220(r1-n1),L330(q1-p1)时,转筒摇臂530静止,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保持不动,槽盘510只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转动。当槽盘510转动且滑块520处于弧形槽L130(m1-q1),L210(n1-s1),L320(p1-r1)时,转筒摇臂530摆动,带动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运动,同时带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转动。具体地,n1,s1,m1,q1,p1,r1这六个点将槽盘510的圆心角分为了六等分,弧形槽L110(s1-m1),L220(r1-n1),L330(q1-p1),L130(m1-q1),L210(n1-s1),L320(p1-r1)分别对应1/6圈。电机400转一圈,滑块520在轨迹槽中的运动方式为圆弧槽L220→弧形槽L210→圆弧槽L110→弧形槽L130→圆弧槽L330→弧形槽L320→圆弧槽L220的一个循环,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在上下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一个来回,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在左右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三个来回(即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循环周期是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循环周期的三倍),对应包括图9中示出的十二个位置的a→b→c→d→e→f→g→h→i→j→k→l→a的一个吹风循环。显然,滑块520在圆弧槽L220中的移动对应于吹风组件的中部出风区域,如图9的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21
之间的扫风;滑块520在贴近外圈的圆弧槽L110中移动对应于吹风组件的下部出风区域,如图9的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22
之间的扫风;滑块520在贴近内圈的圆弧槽L330中移动对应于吹风组件的上部出风区域,如图9的
Figure BDA0003136516030000123
之间的扫风。在另一个变型中,通过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比设置为2:1,环状的轨迹槽分为两个圆弧槽和两个弧形槽,电机转一圈,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在上下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一个来回,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在左右极限位置之间经历两个来回(即外层导风组件/水平叶片组的循环周期是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循环周期的两倍)。
如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吹风组件的槽盘被替换为槽筒5100,滑块5200可上下移动地被限制在槽筒5100的周圈轨迹槽L00中。具体地,槽筒5100的周圈具有环绕筒身的轨迹槽L00,在右视图28A中,轨迹槽L00包括上中下三条半圈的平行轨迹(其对应第一实施例中的圆弧槽L11,L22,L33),在左视图28C中,轨迹槽L00为三条半圈的互相连接上中下轨迹的斜线切换轨迹(其对应第一实施例中的弧形槽L13,L21,L32)。为了更具体地描述,轨迹槽L00上标注右u,v,w,x,y,z共六个点,其中,右半圈的u-x,v-y,w-z为等高度轨迹,左半圈的x-v,y-w,z-u为变高度轨迹;最上圈等高u-x轨迹的两端通过左半圈的变高度轨迹分别与下圈z及中间圈v相连,相似地,中间圈等高度v-y轨迹的两端通过左半圈的变高度轨迹分别与上圈x及下圈w相连,同理,下圈等高度w-z轨迹的两端通过左半圈的变半径轨迹分别与上圈u及中间圈y相连。
如图29所示,滑块5200具有滑块侧壁52100,其曲面的曲率小于等于轨迹槽L00的最小曲率,以满足滑块5200在轨迹槽L00中的任意位置时不会与轨迹槽L00的侧壁干涉。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例如用于驱动内层导风组件/竖直叶片组的主动齿轮被替换为辊流器51100,如图30所示。即凡是依据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5)

1.一种吹风组件,其包括壳体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用于间歇驱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用于连续驱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转体,所述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平行延伸的至少两圆弧槽和交错连接所述圆弧槽的至少两弧形槽,所述转体借助于所述轨迹槽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的至少两倍,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圆弧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静止,仅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被所述转体驱动;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均被所述转体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为槽盘,所述至少两圆弧槽位于以所述槽盘的转动轴为圆心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所述至少两弧形槽为变径弧并连接不同圆弧槽的两端以两两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为槽筒,所述至少两圆弧槽位于以所述槽筒的转动轴为圆心的位于不同高度上的等径周圆上,所述至少两弧形槽为变高弧并连接不同圆弧槽的两端以两两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侧壁和从所述侧壁向两端逐渐收缩的导向端以使得所述侧壁与所述轨迹槽几乎无间隙地可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曲率小于等于轨迹槽的最小曲率以使得所述滑块在移动过程中与所述轨迹槽无干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端之间的距离保证所述滑块在所述弧形槽的相交处保持在相应弧形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通过齿轮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轨迹槽中部,且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包围所述轨迹槽,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10.一种吹风组件,其包括壳体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用于间歇驱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用于连续驱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槽盘,所述槽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至少两圆弧槽和连接所述圆弧槽以形成一个圈环的至少两弧形槽,所述槽盘借助于所述轨迹槽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循环周期的至少两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圆弧槽位于以所述槽盘的转动轴为圆心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所述至少两弧形槽为变径弧并连接不同圆弧槽的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的圆心角与所述弧形槽的圆心角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圆弧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静止,仅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被所述槽盘驱动;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均被所述槽盘驱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盘具有包围所述轨迹槽的主动齿轮,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吹风组件,其特征在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2:1或3:1。
CN202110719683.6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吹风组件 Active CN113427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9683.6A CN113427974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吹风组件
PCT/CN2022/101935 WO2023274235A1 (en) 2021-06-28 2022-06-28 Component for vehicle interi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9683.6A CN113427974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吹风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7974A CN113427974A (zh) 2021-09-24
CN113427974B true CN113427974B (zh) 2023-05-05

Family

ID=7775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9683.6A Active CN113427974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吹风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7974B (zh)
WO (1) WO20232742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7974B (zh) * 2021-06-28 2023-05-05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组件
CN114670605A (zh) * 2022-03-31 2022-06-2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电动风口调节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2958B3 (de) * 2008-07-22 2009-10-01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uftdüse mit mehreren Einsätzen
CN108556596A (zh) * 2018-05-30 2018-09-2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10103675A (zh) * 2019-04-10 2019-08-09 慧鱼汽车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拨钮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及机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9188B2 (ja) * 2004-04-22 2009-12-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5047914A (ja) * 2013-08-30 2015-03-16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CN108361853B (zh) * 2018-05-16 2023-09-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叶片调节机构和空气循环器
DE102018211290A1 (de) * 2018-07-09 2020-01-0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inematikbaugruppe
CN110103677B (zh) * 2019-06-10 2022-10-18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10228354B (zh) * 2019-06-10 2022-03-01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12440677B (zh) * 2019-08-31 2022-07-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叶片组结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CN111016584A (zh) * 2019-12-17 2020-04-17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及控制机构
CN211977200U (zh) * 2020-04-22 2020-11-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
CN112706586A (zh) * 2021-01-27 2021-04-27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出风口
CN112549912B (zh) * 2021-02-22 2021-05-07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叶片运动方法及所采用的装置
CN113427974B (zh) * 2021-06-28 2023-05-05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2958B3 (de) * 2008-07-22 2009-10-01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uftdüse mit mehreren Einsätzen
CN108556596A (zh) * 2018-05-30 2018-09-2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10103675A (zh) * 2019-04-10 2019-08-09 慧鱼汽车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拨钮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及机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4235A1 (en) 2023-01-05
CN113427974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7974B (zh) 一种吹风组件
JPH09175154A (ja) 回転扉の駆動機構
JP2011207307A (ja) 空気通路調節装置
CN107014051B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JP200010863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ドア駆動機構
JPS62178838A (ja) 吹出口装置
JP3343770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CN109955681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控机构
CN113932437B (zh) 用于空调导风的装置和空调
JP3323717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ダンパ駆動機構
KR200280256Y1 (ko) 차량용 송풍 조절장치
KR200309815Y1 (ko) 차량용 송풍 조절장치
JP2002274167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H035661A (ja) 天井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JPH10274432A (ja) 吹出口の風向変更装置
CN220506926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JPS6123240Y2 (zh)
KR20000034121A (ko) 자동차 공조장치의 송풍전환용 도어 조립체
KR100203485B1 (ko) 차량용 벤틸레이션 시스템
JP3033112B2 (ja) 操作伝達装置
JP3256371B2 (ja) ヒータユニットのドア構造
JP4093752B2 (ja) ヒーター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KR100443996B1 (ko) 차량용 벤틸레이터
CN116928741A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117029248A (zh) 导风结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