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7374A - 秧苗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秧苗移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07374A CN113207374A CN202011130055.6A CN202011130055A CN113207374A CN 113207374 A CN113207374 A CN 113207374A CN 202011130055 A CN202011130055 A CN 202011130055A CN 113207374 A CN113207374 A CN 1132073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edling
- frame
- vehicle body
- preliminary seedling
- link arm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2 gaso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01C11/025—Transplanting machines using seedling trays; 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seedlings from the tray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5/00—Fertiliser distributors
- A01C15/04—Fertiliser distributors using blow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秧苗移植机,具有轻量且简单结构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秧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预备秧苗载置部具有:支承框架;以及经由具有多个连杆臂的连杆机构支承于支承框架的多个预备秧苗载台,支承框架具有:单一的纵框架,其被配设成相对于行驶车体的车体框架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框架,其以沿着车体框架延伸的方式安装于该纵框架的上端部,支承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具有2根连杆臂,2根连杆臂均将多个预备秧苗载台支承为转动自如,预备秧苗载置部具有至少3层以上的预备秧苗载台,多个连杆臂是彼此平行配置的2根连杆臂,将2根连杆臂各自的中途分别与设置于支承框架的所述横框架的2个枢轴连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秧苗移植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是,在田地进行秧苗的插植等作业时使用的秧苗移植机具有被支承为可动自如的多个预备秧苗载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预备秧苗载台经由连杆机构以能够切换为沿上下方向重叠的层叠状态和沿前后方向展开的展开状态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
通过使多个预备秧苗载台成为展开状态,在从机体外侧装载秧苗时,上层或下层的预备秧苗载台移动到机体前方而成为轨道状,因此,容易装载预备秧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5739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上述现有的预备秧苗载台通常由从机体侧竖立设置的前后2根支承框架支承。此外,例如如果多个预备秧苗载台为3层,则支承这些预备秧苗载台的连杆机构具有与全部3层预备秧苗载台连结的第1连杆臂、连结上层和中层的第2连杆臂、以及连结中层和下层的第3连杆臂。
这样,预备秧苗载台的支承机构复杂,并且部件也增加,因此,重量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轻量且简单结构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秧苗移植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秧苗移植机1的特征在于,所述秧苗移植机1具备:具有行驶装置14、15的行驶车体2;与所述行驶车体2的后部连结的秧苗插植部16;以及设置于所述行驶车体2的侧部的预备秧苗载置部9,所述预备秧苗载置部9具有:支承框架98;以及经由具有多个连杆臂94、95的连杆机构90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98的多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所述支承框架98具有:单一的纵框架980,其被配设成相对于所述行驶车体2的车体框架20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框架981,其以沿着所述车体框架20延伸的方式安装于该纵框架980的上端部,支承所述连杆机构90,所述连杆机构90具有2根连杆臂94、95,所述2根连杆臂94、95均将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支承为转动自如,所述预备秧苗载置部9具有至少3层以上的预备秧苗载台,所述多个连杆臂是彼此平行配置的2根连杆臂94、95,将所述2根连杆臂94、95各自的中途分别与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98的所述横框架981的2个枢轴944、954连结。
本发明第2方面根据本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根连杆臂94、95的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下层转动轴941、951,经由该下层转动轴941、951转动自如地连结下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91,并且,在所述2根连杆臂94、95的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层转动轴943、953,经由该上层转动轴943、953转动自如地连结上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91,进而,在所述连杆臂94、95的各中间位置且所述枢轴944、954与所述上层转动轴943、953之间分别设置有中层转动轴942、952,经由该中层转动轴942、952转动自如地连结中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92。
本发明第3方面根据本发明第1或第2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框架98的所述横框架981上形成有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纵框架980连通的连通孔982,在该横框架981上的所述连通孔982的附近配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杆机构90摆动的马达96。
本发明第4方面根据本发明第1~第3方面中的任意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位于下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的后端比位于上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的后端靠所述行驶车体的后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1方面,能够提供具有轻量且简单结构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秧苗移植机。
根据本发明第2方面,在本发明第1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提供具有轻量且简单结构的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秧苗移植机1。此外,实现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紧凑化,能够期待强度提高。此外,能够将连杆臂的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
根据本发明第3方面,在本发明第1或第2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从连通孔982通过纵框架980的内部来配置与马达96连接的线束,能够防止线束和连杆臂94、95发生干涉,并且不会损害美观。
根据本发明第4方面,在本发明第1~第3方面中的任意方面所述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容易从位于下方的预备秧苗载台91、92取出秧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秧苗移植机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秧苗移植机的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左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右侧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展开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预备秧苗载置部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秧苗移植机;2:行驶车体;9:预备秧苗载置部;14:前轮(行驶装置);15:后轮(行驶装置);16:秧苗插植部;30:车体框架;90:连杆机构;91:下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2:中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3:上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4:第1连杆臂;95:第2连杆臂;98:支承框架;300:秧苗载置部连结部;310:支柱;320:臂体;941:下层转动轴;951:下层转动轴;942:中层转动轴;952:中层转动轴;943:上层转动轴;953:上层转动轴;944:枢轴;954:枢轴;980:纵框架;981:横框架;982: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秧苗移植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结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要素。
图1是实施方式的秧苗移植机1的侧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的方向基准,以从操纵席观察的行驶车体的前进方向为基准来规定前、后、左、右的基准。
如图1所示,秧苗移植机1的行驶车体2具有左右一对前轮14和左右一对后轮15,并且,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具有秧苗插植部16,该秧苗插植部16能够借助秧苗插植部升降机构3进行升降。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秧苗移植机1为在行驶时全部车轮(前轮14、后轮15)能够驱动的四轮驱动车,但是,也可以是二轮驱动。
行驶车体2具有安装于车体框架30的动力部4,该车体框架30设置于车体的大致中央。动力部4具有:发动机8,其配置于驾驶座席12的下部,该驾驶座席12设置于位于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驾驶部10;以及后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将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和秧苗插植部16。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秧苗移植机1中,发动机8的动力不仅用于使行驶车体2前进或后退,还用于驱动秧苗插植部16。作为发动机8,使用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等热力发动机。
发动机8以比作业者乘车时落脚的踏板11向上方突出的状态配设于车体框架30,在突出的部分设置有覆盖发动机8的发动机罩5。踏板11架设于行驶车体2的前部与发动机8的后部之间,其一部分成为格子状,由此,能够使附着于鞋上的泥土掉落到田地。
此外,作为动力部4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作为主变速器的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带式动力传递机构7和变速箱70。带式动力传递机构7将来自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变速箱70将来自发动机8的输出分成针对前轮14和后轮15的行驶用动力以及针对秧苗插植部16的驱动用动力进行输出。
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是被称为所谓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传动)的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器。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通过借助来自发动机8的动力而驱动的液压泵产生液压,利用液压马达将该液压转换为机械力(旋转力)进行输出。该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操纵部13的变速杆的操作对行驶输出的大小和输出方向进行切换操作。
此外,带式动力传递机构7具有安装于发动机8的输出轴的带轮、安装于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的输入轴的带轮、卷绕于这两个带轮的带、以及对该带的张力进行调整的张紧带轮。由此,带式动力传递机构7能够将由发动机8产生的动力经由带传递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6。
从变速箱70输出的行驶用动力的一部分能够经由左右的前轮最终箱31传递到前轮14,其余部分能够经由左右的后轮齿轮箱32传递到后轮15。左右各自的前轮最终箱31配设于变速箱70的左右各自的侧方,左右的前轮14经由车轴而与左右的前轮最终箱31连结。此外,该前轮最终箱31根据手柄18的操舵操作进行驱动,能够使前轮14转向。同样,后轮15经由车轴而与左右各自的后轮齿轮箱32连结。另一方面,驱动用动力传递到设置于行驶车体2的后部的插植离合器(未图示),在该插植离合器的卡合时,利用插植传动轴(未图示)传递到秧苗插植部16。
此外,在行驶车体2,在驾驶座席12的前方且行驶车体2的前侧中央部配设有操纵部13。该操纵部13以从驾驶部10的踏板11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进行设置,将踏板11的前部侧左右分断。
在操纵部13的内部配设有燃料箱等,该燃料箱收纳向各种操作装置和发动机8供给的燃料,在操纵部13的上部配设有使操作装置进行动作的各种操作杆等或计量仪器类以及手柄18。手柄18是供作业者对前轮14进行操舵操作从而对行驶车体2进行操舵的操舵部件,能够经由操纵部13内的操作装置等使前轮14转向。
此外,作为操作杆,配设有对行驶车体2的前进后退和行驶速度进行变速操作的行驶操作部件即后述变速杆、能够至少包含基于秧苗插植部升降机构3的上升状态在内对秧苗插植部16的动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插植操作部件即插植升降杆等。
此外,使位于行驶车体2的后部的秧苗插植部16升降的秧苗插植部升降机构3具有升降连杆装置33,秧苗插植部16经由该升降连杆装置33安装于行驶车体2。该升降连杆装置33具有朝向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2个连杆部件,作为连结行驶车体2的后部和秧苗插植部16的平行连杆机构。即,具有相对位于上侧的上连杆34和位于上连杆34的下侧的下连杆35。这些上连杆34和下连杆35左右各设置一对。
这些上连杆34和下连杆3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连杆基础框架36连结,该连杆基础框架36构成竖立设置于车体框架30的后部端的后视观察为门型的后部框架。这样,各连杆的另一端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秧苗插植部16连结,由此,能够使秧苗插植部16以能够升降的方式与行驶车体2连结。
此外,秧苗插植部升降机构3具有借助液压而伸缩的液压升降缸37。通过该液压升降缸37的伸缩动作,秧苗插植部16进行升降。秧苗插植部升降机构3通过该升降动作使秧苗插植部16上升到非作业位置,或者下降到对地作业位置(对地插植位置)。
此外,秧苗插植部16具有一次进行2行插植作业的插植装置16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秧苗移植机1设为以6列插植秧苗的所谓6行插值的秧苗移植机1,但是,也可以是能够进行4行插值、8行插值或其以上的多行插值的秧苗移植机。
此外,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侧部分别以出没自如的方式设置有划线器200、200,该划线器200、200形成在下一个插植行成为行进方向的目标的线。即,划线器200、200设置于左右的预备秧苗载置部9、9的后方位置,在秧苗移植机1在田地内直线前进时,在田地面划出在田地的田界处回转后直线前进时的记号。另外,在图1中,划线器200处于向上方退避的状态、即所谓的收纳状态,但是,为了简便,省略左侧的划线器200。
此外,在行驶车体2的驾驶座席12的后方搭载有施肥装置17。该施肥装置17具有储藏肥料的肥料箱17a、以及从肥料箱17a中向秧苗插植部16侧移送肥料的鼓风机17b。此外,施肥装置17具有制槽器(未图示),该制槽器使从肥料箱17a经由施肥软管(图示省略)移送来的肥料落入形成于秧苗插植行的侧部附近的施肥槽内。施肥装置17的施肥作业能够与插植作业同时进行。
此外,在踏板11中的位于操纵部13的左右各自的侧方的部分设置有预先装载补给用的秧苗的预备秧苗载置部9、以及装载用于向肥料箱17a补充的肥料的载置台105。预备秧苗载置部9在后面详细说明,但是,具有以沿纵向并排的层叠状态和沿横向并排的大致水平状态并排的3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另外,载置台105例如能够装载20Kg的肥料袋。
图2是秧苗移植机1的框图。如图2所示,秧苗移植机1所具有的控制装置100具有控制部101和存储部102。控制部101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运算装置构成,存储部102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构成。在存储部1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以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驱动为首的秧苗移植机1的动作整体进行控制。通过读取该计算机程序,控制装置100作为控制部101发挥功能,进行规定的各种处理。
在控制装置100,除了预备秧苗载置部9以外,还连接有以上述液压升降缸37和鼓风机17b的驱动马达为首的各种致动器140。此外,在控制装置100连接有预备秧苗载置部操作开关110、各种开关120和各种传感器130。
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层叠状态与大致水平状态之间的姿态的变化基于电动实现,如图所示,通过由控制装置100控制的马达96的驱动,连杆机构90进行动作,预备秧苗载台91、92、93的姿态变化。
预备秧苗载置部操作开关110设置于驾驶座席12的附近,该驾驶座席12设置于驾驶部10。例如,预备秧苗载置部操作开关110能够设置于操纵部13。此外,在驾驶座席12的附近,除了预备秧苗载置部操作开关110以外,还设置有各种装置的接通/断开用的各种开关120。此外,作为各种传感器130,包含有秧苗用尽传感器、肥料传感器等。
下面,参照图3~图7更加具体地说明预备秧苗载置部9。图3是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左侧视图,图4是该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右侧视图。此外,图5是示出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展开状态的左侧视图,图6是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立体图。此外,图7是预备秧苗载置部9的说明图。另外,在图7中,省略装载肥料袋的载置台105。
如图3和图4所示,预备秧苗载置部9具有3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连杆机构90和支承框架98。
连杆机构90具有2根连杆臂即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这2根连杆臂94、95均将3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枢轴支承为转动自如。
即,如图7所示,位于下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1支承于第1台支承体910,位于中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2支承于第2台支承体920,位于上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3支承于第3台支承体930。另外,在第1台支承体910的后端部一体形成有手柄911,能够辅助驾驶者相对于驾驶座席12进行乘降(参照图1)。
而且,使第1台支承体91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的下端部连结,使第2台支承体92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的中间部连结,此外,使第3台支承体93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的上端部连结。
即,如图7所示,利用第1下层转动轴94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第1台支承体910和第1连杆臂94,利用第2中层转动轴95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第1台支承体910和第2连杆臂95。此外,利用第1中层转动轴94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第2台支承体920和第1连杆臂94,利用第2中层转动轴95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第2台支承体920和第2连杆臂95。此外,利用第1上层转动轴94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第3台支承体930和第1连杆臂94,利用第2上层转动轴95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第3台支承体930和第2连杆臂95。
支承框架98形成为大致T字状,由单一的纵框架980和横框架981构成,该单一的纵框架980被配设成相对于行驶车体2的车体框架30向上方延伸,该横框架981安装于该纵框架980的上端部。横框架981沿着车体框架30即前后方向延伸,支承连杆机构90的2根连杆臂(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即,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各自的中途分别与设置于横框架981的2个枢轴944、954连结。
这样,在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的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下层转动轴941、951,经由该下层转动轴941、95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下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1,并且,在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的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层转动轴943、953,经由该上层转动轴943、953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上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3,进而,在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的各中间位置且枢轴944(954)与上层转动轴943(953)之间分别设置有中层转动轴942(952),经由该中层转动轴942(95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中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2。
该支承框架98经由秧苗载置部连结部300而与车体框架30连结。即,秧苗移植机1具有秧苗载置部连结部300,该秧苗载置部连结部300经由支承框架98使预备秧苗载置部9与车体框架30连结。
如图6所示,秧苗载置部连结部300具有基端与车体框架30(参照图1)连结的水平伸出部340、从该水平伸出部340的末端垂直立起的支柱310、以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该支柱310连结的臂体320。
即,支柱310被配设成相对于车体框架30向上方延伸。另一方面,臂体320的基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支柱310连结,并且末端与纵框架980的下端连结,使该纵框架980从离车体框架30较远的第1位置回转到离车体框架30较近的第2位置。在水平伸出部340的基端形成有与车体框架30(参照图1)连结的凸缘部26。
另外,这里,将水平伸出部340和支柱310作为分体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支柱310,还可以为:在基端具有凸缘部26的形成为L字状的方筒体。
在上述结构中,均由单一的方筒体形成的纵框架980和支柱310被配置成,在第1位置或第2位置处,从侧面观察时成为沿纵向延伸的一条直线(参照图3~图5)。
此外,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支柱310连结的臂体320构成为,使基端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支柱310的上端部的转动部330连结,能够按照每规定角度(例如90度)借助止挡销卡定固定。这样,在作为秧苗移植机1运转的情况下,使预备秧苗载置部9位于离车体框架30较远的第1位置,另一方面,在将秧苗移植机1载置于卡车车厢等的情况下、收纳于仓库等的情况下,使预备秧苗载置部9位于离车体框架30较近的第2位置,以使得不与周围物体发生干涉。
臂体320相对于行驶车体2的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配置于比连杆机构90的位置靠下方处。而且,3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在沿上下方向重叠的层叠状态(参照图3)和沿前后方向展开的展开状态(参照图5)的任意状态下均位于比臂体320靠上方处。
因此,例如,如连杆机构90那样使预备秧苗载置部9相对于行驶车体2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和如与转动部330连结的臂体320那样使预备秧苗载置部9相对于行驶车体2转动的机构的位置完全分离,因此,能够简化整体结构,相应地,能够期待强度提高。
但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预备秧苗载置部9,在使连杆机构90进行动作而成为展开状态时,构成连杆机构90的2个连杆臂(第1连杆臂94和第2连杆臂95)彼此抵接,由此,3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的姿态被限制为展开状态。
因此,不需要为了使预备秧苗载台91、92、93的姿态保持展开状态而额外设置止挡件等,因此,实现构造的简化,并且实现部件削减和轻量化,能够有助于成本削减。
但是,如图6所示,在支承框架98的横框架981的上表面形成有连通孔982,与形成为方筒状的纵框架980的中空部连通。而且,以位于该连通孔的附近的方式,在横框架981的上侧,与扇状的齿轮97一起配设有用于使连杆机构90摆动的马达96,该齿轮97与该马达96的旋转轴啮合而转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连通孔982通过纵框架980的内部配置汇集与马达96连接的布线等而成的线束,能够防止线束和连杆臂94、95发生干涉。此外,也不会损害美观。
另外,扇状的齿轮97的基端部固定于枢轴954,第2连杆臂95伴随着齿轮97的旋转而转动,同时,第1连杆臂94也向与第2连杆臂95相同的方向转动。
此外,如图7所示,位于下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1的后端的位置P1比位于上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2、93的后端的位置P2、P3更靠行驶车体2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层到下层,预备秧苗载台91的后端逐渐靠近后方。
根据该结构,后方部的下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1与中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2之间的空间、以及中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2与上层的预备秧苗载台93之间的空间扩大,因此,容易从位于下方的预备秧苗载台91(92)取出秧苗。
Claims (4)
1.一种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秧苗移植机具备:具有行驶装置(14、15)的行驶车体(2);与所述行驶车体(2)的后部连结的秧苗插植部(16);以及设置于所述行驶车体(2)的侧部的预备秧苗载置部(9),
所述预备秧苗载置部(9)具有:支承框架(98);以及经由具有多个连杆臂的连杆机构(90)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98)的多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
所述支承框架(98)具有:单一的纵框架(980),其被配设成相对于所述行驶车体(2)的车体框架(20)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框架(981),其以沿着所述车体框架(20)延伸的方式安装于该纵框架(980)的上端部,支承所述连杆机构(90),
所述连杆机构(90)具有2根连杆臂(94、95),
所述2根连杆臂(94、95)均将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台(91、92、93)支承为转动自如,
所述预备秧苗载置部(9)具有至少3层以上的预备秧苗载台,所述多个连杆臂是彼此平行配置的2根连杆臂(94、95),将所述2根连杆臂(94、95)各自的中途分别与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98)的所述横框架(981)的2个枢轴(944、954)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根连杆臂(94、95)的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下层转动轴(941、951),经由该下层转动轴(941、951)转动自如地连结下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91),并且,在所述2根连杆臂(94、95)的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层转动轴(943、953),经由该上层转动轴(943、953)转动自如地连结上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91),
进而,在所述连杆臂(94、95)的各中间位置且所述枢轴(944、954)与所述上层转动轴(943、953)之间分别设置有中层转动轴(942、952),经由该中层转动轴(942、952)转动自如地连结中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9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框架(98)的所述横框架(981)上形成有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纵框架(980)连通的连通孔(982),在该横框架(981)上的所述连通孔(982)的附近配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杆机构(90)摆动的马达(9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位于下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的后端比位于上层的所述预备秧苗载台的后端靠所述行驶车体的后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16589A JP7001109B2 (ja) | 2020-02-03 | 2020-02-03 | 苗移植機 |
JP2020-016589 | 2020-02-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07374A true CN113207374A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703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61244.6U Active CN213960731U (zh) | 2020-02-03 | 2020-10-21 | 秧苗移植机 |
CN202011130055.6A Pending CN113207374A (zh) | 2020-02-03 | 2020-10-21 | 秧苗移植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61244.6U Active CN213960731U (zh) | 2020-02-03 | 2020-10-21 | 秧苗移植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01109B2 (zh) |
KR (1) | KR20210098821A (zh) |
CN (2) | CN213960731U (zh) |
TW (1) | TWM611130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85315B2 (ja) | 2008-03-28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農作業機 |
JP5625418B2 (ja) | 2010-03-19 | 2014-11-19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5633547B2 (ja) | 2012-09-28 | 2014-12-03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2013243951A (ja) | 2012-05-24 | 2013-12-09 | Iseki & Co Ltd | 苗移植機 |
JP5422072B2 (ja) | 2013-06-07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乗用型田植機 |
JP2015159777A (ja) | 2014-02-28 | 2015-09-07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6485113B2 (ja) | 2015-02-27 | 2019-03-20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機 |
-
2020
- 2020-02-03 JP JP2020016589A patent/JP700110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8-25 KR KR1020200107088A patent/KR20210098821A/ko unknown
- 2020-10-21 CN CN202022361244.6U patent/CN213960731U/zh active Active
- 2020-10-21 CN CN202011130055.6A patent/CN113207374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0-23 TW TW109213980U patent/TWM611130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01109B2 (ja) | 2022-01-19 |
KR20210098821A (ko) | 2021-08-11 |
TW202130263A (zh) | 2021-08-16 |
CN213960731U (zh) | 2021-08-17 |
TWM611130U (zh) | 2021-05-01 |
JP2021122207A (ja) | 2021-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22104B (zh) | 植苗机 | |
JP2009131152A (ja) | 苗植機 | |
JP2009131152A5 (zh) | ||
CN213960731U (zh) | 秧苗移植机 | |
CN211792858U (zh) | 插秧机 | |
JP5348310B2 (ja) | 苗移植機 | |
JP5348278B2 (ja) | 苗移植機 | |
JP2007295816A (ja) | 苗植機 | |
JP7359190B2 (ja) | 乗用型苗植機 | |
JP7442406B2 (ja) | 水田作業機 | |
JP4519481B2 (ja) | 乗用作業車 | |
JP5510589B2 (ja) | 苗移植機 | |
JP7081649B1 (ja) | 乗用型苗移植機 | |
JP5114888B2 (ja) | 苗移植機 | |
JP4192345B2 (ja) | 苗植機 | |
JP6900879B2 (ja) | 作業車両 | |
JP6020652B2 (ja) | 苗移植機 | |
JP2024042433A (ja) | 乗用型苗移植機 | |
JP4973070B2 (ja) | 畑作用苗移植機 | |
JP2924044B2 (ja) | 乗用型農作業機の操作レバー装置 | |
JP2024042441A (ja) | 乗用型苗植機 | |
JP3411675B2 (ja) | 歩行形野菜移植機の前輪操向装置 | |
JP2008029213A5 (zh) | ||
JP2022124644A (ja) | 乗用型苗移植機 | |
JP3753106B2 (ja) | 乗用田植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