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2414A -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2414A
CN113192414A CN202110481833.4A CN202110481833A CN113192414A CN 113192414 A CN113192414 A CN 113192414A CN 202110481833 A CN202110481833 A CN 202110481833A CN 113192414 A CN113192414 A CN 113192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layer
region
area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8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2414B (zh
Inventor
翟建鹏
田雨宸
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18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2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2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2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2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2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粘接膜层开设有粘接材料吸收部,在将粘接膜层与盖板进行贴合时,粘接材料吸收部位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和凸起区域的交界区域。粘接膜层在贴合过程中受到挤压时,从粘接膜层中溢出的粘接材料能够流向粘接材料吸收部,进而被粘接材料吸收部所吸收,这样一来,粘接材料吸收部被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后,粘接膜层能够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和凸起区域紧密贴合,避免粘接膜层与盖板之间出现气泡,从而提高盖板和屏体的贴合工艺质量。

Description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示设备的制作过程中,显示设备的各个结构膜层之间的贴合工艺质量对显示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和显示性能影响较大。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在显示设备的盖板上形成凸起部以实现相关功能。由于凸起部存在一定的厚度,盖板的凸起部区域与非凸起区域之间可能存在高度差(段差),在采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将盖板和屏体进行贴合时,难以保障盖板和屏体的贴合工艺质量。
发明内容
为在盖板和屏体的贴合过程中提高盖板和屏体的贴合工艺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粘接膜层,所述粘接膜层用于粘接显示模组的屏体和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凸起部,所述盖板划分为凸起区域和非凸起区域,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区域为所述凸起区域,所述粘接膜层包括:
与所述非凸起区域对应的第一粘接区域;
与所述凸起区域对应的第二粘接区域;
其中,所述粘接膜层开设有至少一个粘接材料吸收部,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为通孔;
优选地,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的孔径为30um~100um;
优选地,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内。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粘接膜层具有粘接面,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在所述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所述粘接面的面积之比为0.1%~0.5%。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为多个,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在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内等间距分布。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由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粘接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屏体、盖板以及第一方面粘接膜层;
所述粘接膜层位于所述屏体和所述盖板之间;
所述粘接膜层包括本体区和吸收区,所述吸收区由粘接材料吸收部组成;
在所述粘接膜层与所述盖板贴合时,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被从所述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粘接膜层包括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划分为凸起区域和非凸起区域;
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凸起区域内;
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区域部分重叠。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区域为所述凸起区域;
在所述粘接膜层与所述盖板贴合之前,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靠近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将粘接膜层的粘接材料吸收部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靠近盖板的凸起区域的一侧对准;
采用对准后的所述粘接膜层贴合屏体和所述盖板,以使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被从所述粘接膜层的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粘接膜层开设有粘接材料吸收部,在将粘接膜层与盖板进行贴合时,粘接材料吸收部位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和凸起区域的交界区域。粘接膜层在贴合过程中受到挤压时,从粘接膜层中溢出的粘接材料能够流向粘接材料吸收部,进而被粘接材料吸收部所吸收,这样一来,粘接材料吸收部被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后,粘接膜层能够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和凸起区域紧密贴合,避免粘接膜层与盖板之间出现气泡,从而提高盖板和屏体的贴合工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的光学胶层与盖板的贴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膜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粘接膜层与盖板在贴合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粘接膜层与盖板在贴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材料吸收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屏体与图4所示的结构在贴合之前的示意图。
图7为屏体与图4所示的结构贴后之后所形成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
100’-光学胶层;
100-粘接膜层;
10-第一粘接区域;11-粘接材料吸收部;
20-第二粘接区域;
200-显示模组;
30-屏体;
40-盖板;41-基材;42-凸起部;43-凸起区域;44-非凸起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阅图1,由于盖板40的凸起区域43具有凸起部42(凸起部42的可以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可以用于遮挡屏体边缘的非显示区),这样会使得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厚度存在差异,从而在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形成高低段差。常规的光学胶层100’在与盖板40贴合时,由于高低段差的存在,光学胶层100’、盖板40和凸起部42之间会形成封闭区域Z。在贴合过程中,封闭区域Z内的气泡Z1极大可能会削弱光学胶层100’与盖板40的贴合可靠性,此外,光学胶层100’与屏体贴合后,封闭区域Z内的气泡Z1还可能影响屏体的显示效果。
为改善上述问题,发明人创新性地对常规的光学胶层100’进行了改进以得到本申请实施例的粘接膜层,能够利用部分缕空的粘接膜层对盖板和屏体进行贴合,从而通过粘接膜层的粘接材料吸收部对从粘接膜层中溢出的粘接材料进行吸收,在粘接材料吸收部被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后,粘接膜层能够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和凸起区域紧密贴合,避免粘接膜层与盖板之间出现气泡,不仅可以提高粘接膜层与盖板的贴合可靠性,确保屏体的显示效果,还可以避免盖板和屏体在贴合过程中出现溢胶现象。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粘接膜层100用于粘接显示模组的屏体和盖板40,盖板40可以包括基材41和位于基材41一侧的凸起部42,例如,凸起部42可以围绕基材41的边缘设置。相应的,盖板40可以划分为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凸起部42在基材41上的正投影区域为凸起区域43。
进一步地,粘接膜层100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区域10和第二粘接区域20,第一粘接区域10与非凸起区域44对应,第二粘接区域20与凸起区域43对应。换言之,第一粘接区域1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第二粘接区域2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凸起区域43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接膜层100开设有至少一个粘接材料吸收部11,粘接材料吸收部1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粘接区域10。
可以理解,在贴合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之前,第一粘接区域10与盖板40的非凸起区域44在位置上相适应,第二粘接区域20与盖板40的凸起区域43在位置上相适应。请结合参阅图3,在贴合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之前,可以将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的相对位置进行对位,比如,将第一粘接区域10与盖板40的非凸起区域44进行对位,以及将第二粘接区域20与盖板40的凸起区域43进行对位。
在贴合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之前,完成对位的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粘接区域1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第二粘接区域2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凸起区域43内,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靠近第二粘接区域20的边界与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分界线重合。换言之,在第一种情况下,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不超出非凸起区域44。
第二种情况:第一粘接区域1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第二粘接区域20在盖板40上的一部分正投影位于凸起区域43内,第二粘接区域20在盖板40上的另一部分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并远离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分界线。
第三种情况:第一粘接区域1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第二粘接区域2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凸起区域43内,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盖板40上的一部分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盖板40上的另一部分正投影位于凸起区域43内。
如此,可以使得粘接材料吸收部11位于盖板40的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的交界区域(段差区域),从而连通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段差区域。
如此设计,通过对粘接膜层100进行部分缕空以形成粘接材料吸收部11,能够在挤压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时,释放凸起部42的边缘产生的弯折应力并连通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段差区域,进而避免粘接膜层100、基材41和凸起部42之间形成封闭区域并产生气泡,以避免气泡影响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之间的贴合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贴合粘接膜层100和盖板40时,粘接膜层100中的部分粘接材料会由于贴合压力的作用而流向粘接材料吸收部11,这样一来,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被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不仅可以避免避免盖板40和屏体在贴合过程中出现溢胶现象,还可以尽可能确保粘接膜层100远离盖板40一侧的表面的平整性,便于对屏体进行稳定可靠的贴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为通孔,进一步地,通孔的孔径可以为30um~100um。例如可以为30um、35um、40um、45um、50um、55um、60um、65um、70um、75um、80um、85um、90um、95um或100um。当然,通孔的孔径还可以是30um~100um之间的其他数值,在此不进行穷举。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区域10内。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当粘接材料吸收部11为通孔时,通孔的孔径与凸起部42的厚度正相关。比如,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孔径可以为d,凸起部42的厚度可以为h,则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孔径与凸起部42的厚度的关系可以是d=f(h)。其中,f是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孔径d和凸起部42的厚度h之间的关系型函数,比如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在此不进行穷举。
如此,能够根据凸起部42的厚度对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孔径进行灵活地调整,从而确保粘接材料吸收部11能够充分吸收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既可以避免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尺寸过大而导致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吸收完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之后仍然出现一定的凹陷,也可以避免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尺寸过小而导致粘接材料吸收部11无法吸收完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而出现溢胶。
在一些示例中,粘接膜层100具有粘接面,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为0.1%~0.5%。比如,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可以为0.1%、0.2%、0.3%、0.4%或0.5%。
此外,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可以通过大量实验预估的粘接膜层100的溢胶量来确定。比如,对于厚度为150um、宽度为73mm的粘接膜层100而言,粘接膜层100的单侧溢胶宽度为0.12mm,则在不考虑膜层厚度的前提下,上述粘接膜层100在宽度方向上的溢胶量为0.12*2/73=0.3%。相应的,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可以为0.3%。在一些示例中,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可以用于反映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数量。比如,单个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越大,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数量越多。
如此,能够根据溢胶量准确确定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粘接面的面积之比(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数量),从而确保粘接材料吸收部11能够充分吸收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既可以避免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数量过多而导致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吸收完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之后仍然出现一定的凹陷,也可以避免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数量过少而导致粘接材料吸收部11无法吸收完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而出现溢胶。
在一些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为多个,为了实现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的不同区域的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溢胶吸收效果,第二粘接区域20可以环绕第一粘接区域10。相应地,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第一粘接区域10内可以等间距分布。比如,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第一粘接区域10内沿着第二粘接区域20的环绕方向等间距分布。如此,可以确保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分布情况与盖板40的凸起区域43上设置的凸起部42的分布情况一致,从而实现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的精准定位,提高粘接材料吸收部11的溢胶吸收效果。
在一些选择性的实施例中,粘接材料吸收部11还可以是半封闭结构,请参阅图5,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由第一粘接区域10延伸至第二粘接区域20,以将第二粘接区域20划分为多个粘接部21,粘接部21可以是条状结构,相邻两个粘接部21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粘接材料吸收部11,该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用于连通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段差区域,从而实现对段差区域的气泡的排出,使得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贴合之后尽可能不产生气泡。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200,包括屏体30、盖板40以及上述的粘接膜层100,粘接膜层100位于屏体30和盖板40之间。进一步地,粘接膜层100可以包括本体区和吸收区,吸收区由粘接材料吸收部11组成。可以理解的是,在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贴合时,粘接材料吸收部11被从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这样能够避免通过粘接膜层100贴合屏体30和盖板40时出现溢胶,同时还能确保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的紧密贴合,避免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之间产生气泡。如此,能够提高屏体30和盖板40的贴合工艺质量,确保显示模组200的结构稳定性和显示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粘接膜层100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区域10和第二粘接区域20,粘接材料吸收部1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粘接区域10。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盖板40可以划分为凸起区域43和非凸起区域44,第一粘接区域1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凸起区域44内,第二粘接区域20在盖板40上的正投影与凸起区域43部分重叠。请继续参阅图6,盖板40包括基材41和位于基材41一侧的凸起部42,凸起部42在基材41上的正投影区域可以视为凸起区域43。可以理解的是,在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贴合之前,粘接材料吸收部11在基材4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粘接区域10靠近凸起部42的一侧。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8,示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造上述的显示模组200,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81和步骤S82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步骤S81、将粘接膜层100的粘接材料吸收部11与盖板40的非凸起区域44靠近盖板40的凸起区域43的一侧对准。
请结合参阅图6,可以将粘接膜层100的粘接材料吸收部11与盖板40的凸起区43和非凸起区域44之间的段差区域对准。
步骤S82、采用对准后的粘接膜层100贴合屏体30和盖板40,以使粘接材料吸收部11被从粘接膜层100的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
请结合参阅图7,对于非3D的显示模组而言,可以先将粘接膜层100的一面与盖板40进行贴合,然后将粘接膜层100远离盖板40的一面与屏体30进行贴合。对于3D的显示模组而言,可以先将粘接膜层100的一面与屏体30进行贴合,然后将粘接膜层100远离屏体30的一面与盖板40进行贴合。
在贴合过程中,粘接膜层100的粘接材料吸收部11可以被从粘接膜层100的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从而确保粘接膜层100能够与盖板40的非凸起区域44和凸起区域43紧密贴合,避免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之间出现气泡,从而提高盖板40和屏体30的贴合工艺质量。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膜层100、显示模组200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在将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进行贴合时,粘接材料吸收部11位于盖板40的非凸起区域44和凸起区域43的交界区域。粘接膜层100在贴合过程中受到挤压时,从粘接膜层100中溢出的粘接材料能够流向粘接材料吸收部11,进而被粘接材料吸收部11所吸收,这样一来,粘接材料吸收部11被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后,粘接膜层100能够与盖板40的非凸起区域44和凸起区域43紧密贴合,避免粘接膜层100与盖板40之间出现气泡,从而提高盖板40和屏体30的贴合工艺质量。此外,通过粘接材料吸收部11对溢出的粘接材料进行吸收,还能够避免盖板40和屏体30在贴合过程中出现溢胶现象,进而避免影响产品外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粘接膜层,所述粘接膜层用于粘接显示模组的屏体和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凸起部,所述盖板划分为凸起区域和非凸起区域,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区域为所述凸起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膜层包括:
与所述非凸起区域对应的第一粘接区域;
与所述凸起区域对应的第二粘接区域;
其中,所述粘接膜层开设有至少一个粘接材料吸收部,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为通孔;
优选地,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的孔径为30um~100um;
优选地,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接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膜层具有粘接面,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在所述粘接面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所述粘接面的面积之比为0.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为多个,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在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内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由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粘接区域。
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屏体、盖板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粘接膜层;
所述粘接膜层位于所述屏体和所述盖板之间;
所述粘接膜层包括本体区和吸收区,所述吸收区由粘接材料吸收部组成;
在所述粘接膜层与所述盖板贴合时,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被从所述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膜层包括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划分为凸起区域和非凸起区域;
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凸起区域内;
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区域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区域为所述凸起区域;
在所述粘接膜层与所述盖板贴合之前,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靠近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10.一种显示模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将粘接膜层的粘接材料吸收部与盖板的非凸起区域靠近盖板的凸起区域的一侧对准;
采用对准后的所述粘接膜层贴合屏体和所述盖板,以使所述粘接材料吸收部被从所述粘接膜层的本体区溢出的粘接材料填充。
CN202110481833.4A 2021-04-30 2021-04-30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192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833.4A CN113192414B (zh) 2021-04-30 2021-04-30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833.4A CN113192414B (zh) 2021-04-30 2021-04-30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2414A true CN113192414A (zh) 2021-07-30
CN113192414B CN113192414B (zh) 2022-10-28

Family

ID=76983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833.4A Active CN113192414B (zh) 2021-04-30 2021-04-30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24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5719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583A (zh) * 2013-04-26 2013-07-10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其贴合方法
CN105892736A (zh) * 2015-01-26 2016-08-2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胶、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
CN106608088A (zh) * 2015-10-26 2017-05-0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贴合结构
CN207115265U (zh) * 2017-07-24 2018-03-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77500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CN109062460A (zh) * 2018-09-30 2018-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盖板、显示组件及该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09445624A (zh) * 2018-09-29 2019-03-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组件、触控显示组件的贴合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728903A (zh) * 2019-10-15 2020-01-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盖板
CN111369904A (zh) * 2020-04-08 2020-07-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6244A (zh) * 2020-08-20 2020-11-20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其贴合方法
CN112233559A (zh) * 2020-10-30 2021-01-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CN112416164A (zh) * 2020-10-30 2021-02-26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583A (zh) * 2013-04-26 2013-07-10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其贴合方法
CN105892736A (zh) * 2015-01-26 2016-08-2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胶、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
CN106608088A (zh) * 2015-10-26 2017-05-0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贴合结构
CN207115265U (zh) * 2017-07-24 2018-03-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77500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CN109445624A (zh) * 2018-09-29 2019-03-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组件、触控显示组件的贴合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062460A (zh) * 2018-09-30 2018-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盖板、显示组件及该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10728903A (zh) * 2019-10-15 2020-01-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盖板
CN111369904A (zh) * 2020-04-08 2020-07-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6244A (zh) * 2020-08-20 2020-11-20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其贴合方法
CN112233559A (zh) * 2020-10-30 2021-01-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CN112416164A (zh) * 2020-10-30 2021-02-26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5719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2414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8542B (zh) 显示屏盖板及具有该盖板的显示屏
CN113192414B (zh)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US20210337690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36534B (zh)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150914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8177086A1 (zh) 智能卡制卡组件及智能卡制造工艺
CN113140688B (zh) 一种盖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KR20190141565A (ko) SiP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495719A (zh) 显示装置
CN114677910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09192707B (zh) 光学芯片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02726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207839U (zh) 玻璃盖板、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219303790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111124181A (zh) 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5087314A (zh) 散热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08800B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638364U (zh) 复合电路板
CN210576695U (zh) 一种具有黏接结构的面板装置
CN209914310U (zh) 一种盖板
CN113985514A (zh) 偏光片、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CN221125958U (zh) 光伏组件
CN113990180B (zh) 柔性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4245572A (zh) 复合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27903B (zh) 散热复合层、其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