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5806A -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5806A
CN113165806A CN201980080345.3A CN201980080345A CN113165806A CN 113165806 A CN113165806 A CN 113165806A CN 201980080345 A CN201980080345 A CN 201980080345A CN 113165806 A CN113165806 A CN 113165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warehousing
transport
delivery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03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5806B (zh
Inventor
C·阿哈默
C·哈斯莱纳
J·肖尔
H·斯赫勒夫
M·劳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GW Mechanic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GW Mechanic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GW Mechanics GmbH filed Critical TGW Mechanics GmbH
Priority to CN2023112534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9057A/zh
Priority to CN202310430985.0A priority patent/CN1162388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5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5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 B65G1/1378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the orders being assembled on fixed commissioning areas remote from the storage a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6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means for presenting articles for removal at predetermined position or lev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0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stacker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85Check-in, check-o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9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cars adapted to travel in storage ais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2Stationary loaders or unloaders, e.g. for s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8Masts; Guides; Chains
    • B66F9/087Monoma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存放装置(1、1a..1c),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多个存放架(3a、3b)、用于在入库时中间缓冲装载物(5)的入库缓冲装置(7)、用于在出库时中间缓冲装载物(5)的出库缓冲装置(9)和用于操作存放架(3a、3b)的存放位置(4)的货架操作器(11)。另外,所述存放装置(1、1a..1c)包括具有多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和具有多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在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上连接有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并且在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上连接有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控制系统(21)负责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的彼此独立的运动。此外,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类型的存放装置(1、1a..1c)的拣选系统(24a、24b)和一种用于运行上述存放装置(1、1a..1c)的方法。

Description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 于此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存放架和第二存放架的货架装置和在第一存放架与第二存放架之间的货架通道,所述第一存放架和第二存放架分别具有用于装载物的存放位置。在此,存放位置布置在相叠的存放平面中。此外,所述存放装置还包括具有入库提供装置的入库缓冲装置以及具有出库提供装置的出库缓冲装置,所述入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或多个装载物,所述出库缓冲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或多个装载物。此外,所述存放装置具有货架操作器,所述货架操作器可以在货架通道中在存放位置前方、在入库提供装置前方以及在出库提供装置前方分别在水平的移动平面上移动,所述货架操作器分别具有承载装置并且所述货架操作器构造用于将装载物由入库提供装置运输到存放位置并且用于将装载物从存放位置运输到出库提供装置。也就是说,货架操作器被构造用于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入库提供装置与存放位置,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存放位置与出库提供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类型的存放装置的拣选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运行上述类型的存放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存放装置和用于这种存放装置的运行方法原则上由现有技术已知。例如US 2016/264356 A2为此公开了一种具有存放架、入库/出库缓冲装置和货架操作器的存放装置,所述货架操作器可以在存放装置的移动平面中移动。在端侧连接有竖直输送机构,所述竖直输送机构具有两个可竖直以及侧向移动的运输平台。
此外,JP 2016/169083 A在此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存放架、入库/出库缓冲装置和货架操作器的存放装置,所述货架操作器可以在存放装置的移动平面中移动。此外,JP2016/169083 A公开了两个串联的竖直输送机构,所述竖直输送机构分别具有两个运输平台和一个连接在所述运输平台之间的缓冲装置。
最后,EP 3 354 598 A1公开了另一种具有存放架、入库/出库缓冲装置和货架操作器的存放装置,所述货架操作器可以在存放装置的移动平面中移动。在端侧连接有竖直输送机构,所述竖直输送机构具有两个可竖直移动的运输平台。
已知方法不利的是,入库运输平台和出库运输平台不能够在没有彼此影响的情况下在入库运动区域和出库运动区域内运动。在装载物的入库过程与装载物的出库过程中产生彼此的依赖性。总体上,系统因此变得缓慢且易受干扰,并且在装载物入库和出库时也可能发生堵塞。因此,用于存放装置的控制技术耗费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存放装置、一种改进的拣选系统以及一种改进的用于存放装置的运行方法。尤其是应避免在装载物入库过程与装载物出库过程中的彼此依赖性,并且因此降低用于上述存放装置的控制技术耗费。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存放装置解决,所述存放装置附加地包括:
-配设给货架通道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入库运动区域内可以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入库运输平台,以及配设给货架通道的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上的入库输送技术设备,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用于将装载物运输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装载物能够借助于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从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运输到所述入库提供装置,
-配设给所述货架通道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出库运动区域内能够相对于所述提供平面移位的出库运输平台,以及配设给所述货架通道的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上的出库输送技术设备,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用于从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运走装载物,其中,所述装载物能够借助于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从所述出库提供装置运输到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以及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构造用于彼此独立地操控所述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出库运输平台。
尤其是在入口侧(也就是说尤其是在背离该入库缓冲装置的出口侧上)仅仅将入库输送技术设备连接到该入库竖直输送装置上并且在出口侧(也就是说尤其是在背离该出库缓冲装置的入口侧上)仅仅将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连接到该出库竖直输送装置上。这意味着,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不连接在入库竖直输送装置上,并且入库输送技术设备不连接在出库竖直输送装置上。待入库的装载物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运来并且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仅交给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并且待出库的装载物仅由出库竖直输送装置交给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并且由出库输送技术设备运走。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利的是,所述入库缓冲装置的所述入库提供装置在布置有这些入库提供装置的所有提供平面中分别(仅仅)用于入库,并且所述出库缓冲装置的所述出库提供装置在布置有这些出库提供装置的所有提供平面中分别(仅仅)用于出库。
本发明的任务还通过一种用于所公开的存放装置的运行方法来解决,其中,
-控制系统这样操控所述入库运输平台,即,使得待入库的装载物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来接收并且被交给所述入库缓冲装置,并且
-所述控制系统这样操控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使得待出库的装载物由所述出库缓冲装置接收并且交给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
最后,本发明的任务通过具有上述类型的存放装置的拣选系统来解决,该拣选系统附加地包括第一拣选站和第二拣选站。
有利地,所述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出库运输平台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彼此分开地或者说彼此独立地操控。入库运动区域因此不与出库运动区域重叠。由此,装载物通过多个入库运输平台入库的过程和装载物通过多个出库运输平台出库的过程可以并行地并且彼此脱耦地被执行。这就是说,可以在入库运动区域和(具有最大运动速度的)出库运动区域内移动入库运输平台和出库运输平台而不会相互影响。输送流由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和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分开地处理,该输送流包括具有待入库的装载物的输送流和具有待出库的装载物的输送流。存放装置的控制技术结构或存放装置的控制技术耗费可以以这种方式降低。尤其是待入库的装载物在出库装载物时不会导致堵塞,反之亦然,如在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那样。
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分别服务于多个存放平面。控制系统可以这样操控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使得通过第一入库运输平台由第一入库输送装置接收货物,并且通过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由第二入库输送装置接收货物。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可以彼此分开并且彼此邻接。通过这种控制措施,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可以在没有碰撞危险的情况下分别在所配设的入库运动区域中以高的运动速度运动,从而实现高的存放效率。
但也可能的是,这些入库运动区域彼此重叠并且由此具有入库重叠区域。在此,该控制系统防止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在入库重叠区域中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也可以构造为这样操控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使得通过第一入库运输平台由第二入库输送装置接收货物,并且通过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由第一入库输送装置接收货物。通过这种控制措施,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可以特别灵活地使用。
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同样分别服务于多个存放平面。控制系统可以这样操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使得装载物通过第一出库运输平台交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并且通过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交给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的出库运动区域可以彼此分开并且彼此邻接。通过这些控制措施,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在没有碰撞危险的情况下分别以高的运动速度在所配设的出库运动区域中运动,从而实现高的出库效率。
但也可能的是,出库运动区域彼此重叠并因此具有出库重叠区域。在此,该控制系统防止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在出库重叠区域中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也可以构造为这样操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使得装载物通过第一出库运输平台交给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并且通过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交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通过这种控制措施,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可以特别灵活地使用。
控制系统可以尤其包括出库控制单元和入库控制单元。
也有利的是,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在结构上与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分开。这就是说,在移动该运输平台所需的机械部件方面没有重叠。换句话说,不存在对移动该运输平台所需的机械部件的共同利用。由此,通过多个入库运输平台进行装载物的入库过程可以更好地与通过多个出库运输平台进行装载物的出库过程脱耦。
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和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可以在货架通道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距离或者基本上在货架通道的横向方向上的相同横向位置上设置。此外,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和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可以在货架通道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距离或基本上布置在货架通道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纵向位置上。
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和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尤其可以基本上彼此间隔一个通道宽度地设置并且镜像对称地彼此相对置地布置。
还可能的是,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和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在货架通道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的同一侧上。
最后也可能的是,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和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彼此隔一个通道宽度地设置并且沿货架通道的纵向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
存放装置通常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存放架和一个以上的货架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每个货架通道设置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和入库竖直输送装置。
装载物的入库包括装载物从货物入口(新货物或退货货物)的入库,并且也可以包括(不被拣选订单需要的)装载物从一个拣选站或多个拣选站的回存。装载物的出库包括被拣选订单需要的装载物的出库。
优选地,该入库缓冲装置被布置在第一存放架与该入库竖直输送装置之间并且该出库缓冲装置被布置在第二存放架与该出库竖直输送装置之间。
只要入库运动区域具有重叠区域,则入库运动区域可以完全重叠或者也可以彼此仅部分重叠。以等效的方式,只要具有重叠区域,出库运动区域也可以彼此完全地也或者可以仅部分地重叠。
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尤其是直接在竖直上相叠布置。原则上,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可以在彼此分开的杆架上运动。但是有利的是,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在单个的杆架上运动。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出库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可以直接垂直地相叠布置。原则上,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在彼此分开的杆架上运动。但是在此也有利的是,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在单个的杆架上运动。
因此,该(多个)入库运输平台可以在入库引导装置(入库引导装置由该入库竖直输送装置所包括)上在竖直上相叠布置并且可以由该控制系统彼此独立地移位。所述(多个)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在出库引导装置(出库引导装置由出库竖直输送装置所包括)上在竖直上相叠布置,并且可以由控制系统彼此独立地移位。
用于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引导装置可以被构造在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入库竖直杆架上。用于所述出库运输平台的所述出库引导装置可以构造在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出库竖直杆架上。如上所述,入库竖直杆架和出库竖直杆架可以在结构上彼此分开。优选地,所述入库竖直杆架和入库运输平台以及入库缓冲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横向于货架通道的纵向延伸的第一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外,并且出库竖直杆架和出库运输平台以及出库缓冲装置布置在横向于货架通道的纵向延伸的第二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外。
也可以考虑的是,入库竖直杆架和出库竖直杆架组合在一起,并且由单个的入库和出库竖直杆架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入库运输平台以及入库缓冲装置可以布置在横向于货架通道的纵向延伸的第一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外,并且出库运输平台以及出库缓冲装置可以布置在横向于货架通道的纵向延伸的第二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外。所述(单个的)入库和出库竖直杆架于是在第一侧上形成用于入库运输平台的第一引导装置并且在第二侧上形成用于出库运输平台的第二引导装置。这种实施方案尤其当货架通道在入库竖直杆架和出库竖直杆架上结束时是有利的。
一般而言,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和/或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可以准确配设给货架通道。但也可以考虑,为多个货架通道配设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和/或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例如,可以在单个的入库竖直杆架上布置被配设给两个货架通道的入库运输平台。例如,两个相叠布置的入库运输平台可以配设给第一货架通道,而两个另外的相叠布置的入库运输平台可以配设给第二货架通道。同样地,可以在单个的出库竖直杆架上布置配设给两个货架通道的出库运输平台。例如,两个相叠布置的出库运输平台可以配设给一个第一货架通道,而两个另外的相叠布置的出库运输平台可以配设给一个第二货架通道。
第一入库输送装置优选包括沿装载物的入库输送方向彼此相继布置的输送区段,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入轨道,第二输送区段具有第一分配轨道,第三输送区段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回送轨道,并且第四输送区段具有配设给入库竖直输送装置的第一入库轨道。至少第一输入轨道与第一分配轨道连接,并且从货物入口运来装载物。第一入库轨道与第一分配轨道连接,并且将装载物运输到各自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至少一个第一回送轨道将至少一个第一拣选站与第一分配轨道连接并且在拣选过程之后从第一拣选站运走不需要的装载物。
第一分配轨道优选(但不是强制性地)由闭合的第一入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环)构成,通过该第一入库输送环绕轨道连接多个第一输入轨道,这些第一输入轨道引导至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待入库的装载物可以由第一入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环)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第一入库轨道上。
第二入库输送装置优选包括沿装载物的入库输送方向彼此相继布置的入库输送区段,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输入轨道,第二输送区段具有第二分配轨道,第三输送区段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回送轨道,并且第四输送区段具有配设给入库竖直输送装置的第二入库轨道。第二输入轨道与第二分配轨道连接,并且从货物入口运来装载物。第二入库轨道与第二分配轨道连接,并且将装载物运输到相应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至少一个第二回送轨道将第二拣选站与第二分配轨道连接并且在拣选过程之后从第二拣选站运走装载物。
第二分配轨道优选由闭合的第二入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环)构成,通过该第二入库输送环绕轨道连接多个第二入库轨道,这些第二入库轨道引导至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待入库的装载物可以由第二入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环)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第二入库轨道上。
第一/第二输入轨道、第一/第二入库分配轨道、第一/第二回送轨道和第一/第二入库轨道尤其可以分别包括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等。
装载物从第一/第二输入轨道到第一/第二入库分配轨道的传送,装载物从第一/第二回送轨道到第一/第二入库分配轨道的传送,以及装载物从第一/第二入库分配轨道到第一/第二入库轨道的传送可以通过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实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包括例如皮带变换器、滑轮分向器等。
优选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在装载物的出库输送方向上包括彼此相继布置的出库输送区段,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包括配设给出库竖直输送装置的第一出库轨道,第二输送区段包括连接第一出库轨道的第一出库分配轨道,并且第三输送区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入轨道。第二输入轨道将第一拣选站与第一出库分配轨道连接,并且将装载物运输至第一拣选站。
第一出库分配轨道优选(但不是强制性地)由闭合的第一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出库环)构成,通过该第一出库输送环绕轨道连接多个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引出的第一出库轨道并且将所出库的装载物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拣选站上。
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优选包括在装载物的出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出库输送区段,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具有配设给出库竖直输送装置的出库轨道,第二输送区段包括连接第二出库轨道的第二出库分配轨道,并且第三输送区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入轨道。第二输入轨道将第二拣选站与第二出库分配轨道连接,并且将装载物运输至第二拣选站。
第二出库分配轨道优选通过闭合的第二出库出库环绕轨道(出库环)形成,通过该第二出库输送环绕轨道连接多个第二出库轨道,所述第二出库轨道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引走。从第二出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出库环)可以将出库的装载物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拣选站上。
第一/第二出库轨道、第一/第二出库分配轨道和第一/第二输入轨道分别包括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等。
装载物从第一/第二出库轨道到第一/第二出库分配轨道的传送以及从第一/第二出库分配轨道到第一/第二输入轨道的传送可以通过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实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可以包括例如皮带变换器、滑轮分向器等。
在此要指出,分配轨道或输送环绕轨道(环)不仅必须用于入库或出库,而且也可以承担这两种功能,并且然后构造组合的入库/出库分配轨道或组合的入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出库环)。该组合的入库/出库分配轨道或入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出库环绕轨道)可以进入上文提到的出库分配轨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出库环)的位置和上文提到的入库分配轨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入库环)的位置。但是,从组合的入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引导离开的入库输送技术设备的入库输送区段还可以仅用于装载物的入库,并且出库输送技术设备的引导至组合的入库/出库分配轨道或入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的出库输送区段也可以仅用于装载物的出库。
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现在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由结合附图的说明得出。
有利的是,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被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能够由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由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所述存放装置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因此包括仅仅一个(单个的)出库输送装置。因此,装载物通过出库运输平台由出库提供装置运输到(单个的)出库输送装置。(多个)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彼此独立地移位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来操控。
此外有利的是,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其中,装载物通过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由出库提供装置运输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由出库提供装置运输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由此,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将装载物出库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上。
但是也有利的是,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被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能够由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接近,并且
-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被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能够由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
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设置两个出库输送装置,所述两个出库输送装置被固定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由此,装载物可以通过第一出库运输平台由出库提供装置运输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者通过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由出库提供装置运输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多个)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彼此又独立地移位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来操控。
此外有利的是,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者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能够由第一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并且
-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者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能够由第一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
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设置两个出库输送装置,所述两个出库输送装置被灵活地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将装载物由出库提供装置选择性地运输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多个)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彼此又独立地移位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来操控。
也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在输送技术上彼此连接。由此可以使用出库运输平台中的任意的出库运输平台以用于装载物的出库(只要装载物处于所选择的出库运输平台的访问区域中),即使装载物应在出库输送装置中的特定的出库输送装置上运输。也就是说,即使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只能操作多个存放平面中的一些存放平面,并且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只能操作多个存放平面中的一些存放平面,输送流可以根据需要经由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连接从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转向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或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转向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
以这种方式可以将装载物交给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并且接着运输到第一拣选站,该第一拣选站主要与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在输送技术上连接。与此相应地,可以将装载物交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并且随后运输到第二拣选站,该第二拣选站主要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因此,只要装载物处于所选择的出库运输平台的访问区域内,则装载物也可以“无序地”出库,即可以随机地选择出库运输平台中的一个出库运输平台以用于出库。因此,所介绍的实施变型方案也支持“无序的”入库,也就是说,随机选择用于待入库的装载物的存放位置。因此,用于存放装置的控制技术耗费能够保持得尤其低。
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可以包括简单构建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分别包括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出料输送机、进料输送机等或分别包括竖直输送装置。带式输送机特别好地适合于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高度平衡。原则上,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也可以包括单个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例如通过竖直输送装置、尤其是通过螺旋输送机、升降机等构成。但是,当该单个的输送装置可以在多个输送方向上运行时,该单个的输送装置可以作为在入库输送装置之间和在出库输送装置之间或在分配轨道之间的互相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起作用。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布置在第二输送区段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布置在第一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与第二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之间。当设置有多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并且这些出库轨道通过第一/第二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连接时,该实施方案起到特别有利的作用,因为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单个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就足够了。这简化了输送技术的结构。但是这并不排除,对于每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在第一出库轨道与第二出库轨道之间也设置(另外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
但是也可能的是一种实施方案,根据该实施方案,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布置在第一输送区段的区域中,尤其是布置在第一出库轨道与第二出库轨道之间。例如,当设置有单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时,该实施方案适用。
有利的是,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包括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的汇合。因此,减小了按照所述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的出库输送装置的数量。因此,存放装置的结构通过设置汇合而被进一步简化。
此外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相互地彼此连接。换句话说,通过输送技术上的连接,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连接并且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连接。或者,换句话说,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设置交叉部(Auskreuzung)。
因此,利用该存放装置而可行的方法流程可以特别灵活地设计。例如,从第一出库运输平台交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的装载物可以被转移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并且从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交给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的装载物可以被转移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
通过上面所建议的措施能够实现该方法的一种有利的变型方案,其中,一些装载物在由出库输送技术设备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运走时被转移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的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上和/或一些装载物在由第二出库输送装置运走时被转移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上。所述出库输送装置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能够实现的是,将所出库的装载物根据需要从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转移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上,和/或反之亦然。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第一入库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配设给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入库能够由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接近。因此,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存放装置仅包括(单个的)入库输送装置。因此,装载物通过入库运输平台由(单个的)入库输送装置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多个)入库运输平台可以彼此独立地移位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操控。
此外有利的是,入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装载物通过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或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由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运输到所述入库提供装置,或由所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运输到所述入库提供装置。由此,装载物的入库可以由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由第二入库输送装置以灵活的方式进行。
但也有利的是,入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被配设给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入库能够由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接近,并且
-所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被配设给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入库能够由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接近。
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设置两个入库输送装置,所述两个入库输送装置被固定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将装载物由第一入库输送装置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或者通过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将装载物由第二入库输送装置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多个)入库运输平台也可以彼此独立地移位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来操控。
此外有利的是,入库输送技术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或者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入库能够由所述第一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接近,并且
-所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或者所述入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入库能够由所述第一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接近。
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设置两个入库输送装置,所述两个入库输送装置被灵活地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入库运输平台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选择性地将装载物由第一入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入库输送装置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多个)入库运输平台也可以彼此独立地移位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来操控。
此外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或第二入库输送装置和/或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布置在第一或第二存放架的竖直延伸尺寸的中间三分之一处。由此,装载物的入库和/或出库可以特别有效地进行,因为在此由运输平台经过的路程相对较短。
有利地,拣选系统包括上述类型的存放装置以及第一拣选站和第二拣选站,所述第一拣选站和第二拣选站通过第一出库输送装置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分别不仅与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而且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在输送技术上连接。以这种方式,装载物的出库可以从与特定的拣选站的分配相脱耦。
通常有利的是,
-由评估单元(评估单元可以是控制单元的一部分)求取用于货架装置的第一存放区域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货架装置的第二存放区域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并且将它们彼此比较,其中,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由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由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以与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不同的方式在竖直上延伸,并且
-考虑到第一存放区域和第二存放区域中的存放特征值的彼此适配,将装载物入库到货架装置中。
由此可以避免第一存放区域和第二存放区域中的存放位置的不均匀的负载率并且由此避免所谓的“不平衡负载”,并且在装载物的出库时实现了出库提供装置、货架操作器、出库运输平台和出库输送装置的均匀的负载率。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例如可以通过形成该差或通过形成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商来形成。这些存放区域是由“逻辑”分开来限定的。因此,“逻辑”分开是非结构性的。例如,“逻辑”分开下方的存放区域是第一存放区域并且包括多个存放平面,而“逻辑”分开上方的存放区域是第二存放区域并且包括多个存放平面。在第一存放区域和第二存放区域中存放位置的数量尤其可以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商对应于在第一存放区域中入库的装载物的数量和在第二存放区域中入库的装载物的数量之间的商。存放区域可以分别包括单个存放平面或多个存放平面。存放区域的分配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即,存放区域随时间改变其尺寸和/或位置)。
通常,存放区域可以彼此分开或者彼此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区域,则也存在存放特征值的相互影响。
此外,特别有利的是,控制系统被构造成
-为了以第一运行模式操控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而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在装载物被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重叠,并且
-为了以第一运行模式操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而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的出库运动区域在装载物的出库时始终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因此,一种方法是有利的,其中
-所述控制系统在第一运行模式中操控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使得在装载物被入库时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在竖直上彼此重叠,并且
-所述控制系统在第一运行模式中操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使得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的出库运动区域在装载物的出库时总是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在此利用如下情况,即,通常可以比待出库的装载物至与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在输送技术上连接的多个拣选站中的一个拣选站的分配相比更灵活地设计所述存放位置至待入库的装载物的分配。通常,装载物必须根据相应的要求也比在入库时的情况更快(反应时间)地出库。全部为装载物的入库所提供的时间也可以大于用于装载物的出库的可用时间(过程时间)。
换句话说,利用了这样的情况,即,在装载物的入库时通常可以访问任一个未被占用的存放位置,这在将装载物无序地存放在存放装置中时尤其是适用的。这是因为,这些入库运动区域彼此重叠并且具有入库重叠区域。因此,入库运输平台可以覆盖存放平面的相对较大区域。
与入库相反,在出库时通常访问特定的存放位置,在该存放位置上存放有所需要的装载物。此外,出库过程通常比入库过程更加时间严格,因为从装载物的订购直至交货的时间必须保持得较短。这是因为,出库运动区域彼此分开并且不具有重叠区域。因此,这些出库运输平台可以在不彼此影响的情况下并且以高的速度在所配设的出库运动区域内运动。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中,
-由评估单元求取用于货架装置的第一存放区域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货架装置的第二存放区域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并且将它们彼此比较,其中,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由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由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以与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不同的方式在竖直上延伸,
-当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与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系统以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运行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并且因此存在存放区域的不均匀占用或者换句话说,存放区域在其占用方面是不平衡的),
-当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与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或低于比所述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系统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并且因此存在所述存放区域的基本均匀的占用,或者换言之,所述存放区域在其占用方面是基本上平衡的),其中,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在以所述第二运行模式进行装载物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分开,并且
-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的出库运动区域在第二运行模式下并且与存放特征值无关地进行出库时始终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换句话说,入库运输平台的运动区域的重叠被用于第一存放区域和第二存放区域中的存放特征值的彼此适配,即用于使存放区域被装载物相对占用的相互平衡。
通过所建议的措施又可以避免第一存放区域和第二存放区域中的存放位置的不均匀的负载率并且由此避免所谓的“不平衡负载”,并且在装载物的出库时实现了出库提供装置、货架操作器、出库运输平台和出库输送装置的均匀的负载率。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又例如可以通过形成该差或通过形成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商来形成。这些存放区域是又由“逻辑”分开来限定的。例如,“逻辑”分开下方的存放区域是第一存放区域并且包括多个存放平面,而“逻辑”分开上方的存放区域是第二存放区域并且包括多个存放平面。在第一存放区域和第二存放区域中存放位置的数量尤其可以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商对应于在第一存放区域中入库的装载物的数量和在第二存放区域中入库的装载物的数量之间的商。存放区域可以分别包括单个存放平面或多个存放平面。存放区域的分配又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即,存放区域随时间改变其尺寸和/或位置)。
有利地应用如下变型方案,其中,当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比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则进行转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设置的迟滞防止了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的过于频繁的转换。但是原则上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变型方案,其中,当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第一阈值时,即没有设置迟滞,则进行转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
像存放区域一样,入库运动区域可以彼此分开或重叠。
此外有利的是,当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以及第一出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的运行能力被诊断单元确定(或者运行能力不受损)时,控制系统在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下运行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换言之,该出库运输平台利用分开的出库运动区域运行,而与这些入库运动区域是否同样彼此分开或彼此重叠无关。
也特别有利的是,当诊断单元确定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或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的运行能力受损(或者不再存在运行能力)时,控制系统以第三运行模式或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其中,
-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的出库运动区域在装载物的出库时不仅在第三运行模式中而且在第四运行模式中都在竖直上彼此重叠,
-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在以第三运行模式进行装载物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重叠,并且
-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在以所述第四运行模式进行装载物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在所介绍的方法的该变型方案中,在故障情况下充分利用所述出库运输平台和/或出库输送装置的多重布置,使得在故障情况下消除所述出库运输平台的运动区域的严格分开,以便即使在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一个出库运输平台故障时和/或在所述出库输送装置中的一个出库输送装置故障时也维持自动化的存放运行。例如,当(下方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被阻塞时,(下方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可以接近(上方的)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等等。
根据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的功能是否受损,
-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者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运走而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或者
-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者所述出库运输平台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运走而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
根据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的功能是否受损,
-第一出库运输平台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运走而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接近,或者
-第二出库运输平台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运走而能够由第二出库运输平台接近。
此外有利的是,
-由评估单元求取用于货架装置的第一存放区域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货架装置的第二存放区域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并且将它们彼此比较,其中,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由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由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以与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不同的方式在竖直上延伸,
-当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与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大于第一阈值时(并且因此存在存放区域的不均匀占用或者换句话说,存放区域在其占用方面是不平衡的),所述控制系统以所述第三运行模式运行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
-当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与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或低于比所述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并且因此存在所述存放区域的基本均匀的占用,或者换言之,所述存放区域在其占用方面是基本上平衡的),所述控制系统以第四运行模式运行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
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在入库侧在第一和第二运行模式中设置的措施转移到第三和第四运行模式。因此,在入库侧,第三运行模式对应于第一运行模式,并且第四运行模式对应于第二运行模式。
同样有利的是,第一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尤其是在第二和第四运行模式下)被配设给第一存放区域的存放平面,并且第二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尤其是在第二和第四运行模式下)被配设给第二存放区域的存放平面。
由此,存放特征值不仅与存放区域相关,而且也与入库运输平台的入库运动区域相关。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入库过程或者说前面所需的控制技术耗费。
特别有利的是,
-当在所述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的所述第二存放区域与所述第一存放区域相比被装载物过多地占用时,在从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或者从所述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所述第三运行模式时保持所述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入库运动区域扩展到所述第一入库运动区域。上述状态改变因此涉及从所述入库运动区域彼此分开的运行模式到所述入库运动区域彼此重叠的运行模式的变换。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入库运动区域在所述变换之后包括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和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必要时减去由第二入库运输平台在第一入库运动区域中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到达的存放平面。
也特别有利的是,
-当在所述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的所述第一存放区域与所述第二存放区域相比被装载物过多地占用时,在从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或者从所述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所述第三运行模式时保持所述第二入库运动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入库运动区域扩展到所述第二入库运动区域。上述状态改变同样涉及从所述入库运动区域彼此分开的运行模式到所述入库运动区域彼此重叠的运行模式的变换。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在所述变换之后包括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和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必要时减去由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在第二入库运动区域中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到达的存放平面。
也特别有利的是,
-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或者从第三运行模式变换到第四运行模式(入库运动区域没有重叠)之后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对应于在从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一运行模式/从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三运行模式之前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并且
-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或从第三运行模式变换到第四运行模式中(入库运动区域没有重叠)之后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对应于在从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一运行模式/从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三运行模式中之前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
换句话说,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或者从第三运行模式变换到第四运行模式之后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和第二入库运动区域被恢复到它们的原始尺寸。
通常有利的是,第一存放区域和/或第二存放区域内的装载物被无序地入库到货架装置中。由此可以将用于装载物的入库的控制技术耗费保持得小。
通常也有利的是,待入库到货架装置中的装载物被无序和/或均匀地分配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上。由此可以将用于输送装载物的控制技术耗费保持得小。因此在入库输送技术设备中存在“Y形件”,利用该Y形件可以将装载物选择性地转移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或第二入库输送装置。备选地或附加地,为此也可以利用第一入库输送装置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之间的相互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
因此,运行模式可以在入库运动区域和出库运动区域的布置方面以如下方式概括:
入库侧 出库侧
第一运行模式 运动区域重叠 没有重叠
第二运行模式 没有重叠 没有重叠
第三运行模式 运动区域重叠 运动区域重叠
第四运行模式 没有重叠 运动区域重叠
此外,运行模式可以在选择特定运行模式的基础方面以如下方式概括:
存放区域 出库侧
第一运行模式 不相等的填充度 无缺陷的功能
第二运行模式 相同的填充度 无缺陷的功能
第三运行模式 不相等的填充度 功能限制
第四运行模式 相同的填充度 功能限制
在此应当注意,针对所介绍的存放装置/货架装置和所介绍的拣选系统所公开的变型方案和优点同样涉及所介绍的方法,并且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阐释。
在此,分别以非常简化的示意图示出:
图1以斜视图示出具有货架装置的示意示出的存放装置;
图2以斜视图示出拣选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入库输送技术设备和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布置在货架通道的货架通道区段中;
图3以斜视图示出拣选系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入库输送技术设备和出库输送技术设备布置在货架通道的不同的货架通道区段中;
图4以侧视图示出在具有重叠的入库运动区域和分开的出库运动区域的第一运行模式中的示意示出的存放装置;
图5示出具有分开的入库运动区域和分开的出库运动区域的第二运行模式中的图4中的存放装置;
图6示出具有重叠的入库运动区域和重叠的出库运动区域的第三运行模式中的图4中的存放装置,以及
图7示出具有分开的入库运动区域和重叠的出库运动区域的第四运行模式中的图4中的存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确定,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等也参照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图1以斜视图示出存放装置1的一个实例。存放装置1包括货架装置2,所述货架装置具有分别带有用于装载物5的存放位置4的第一存放架3a和第二存放架3b,其中,所述存放位置4布置在相叠的存放平面L中。货架装置2还包括处于第一存放架3a与第二存放架3b之间的货架通道6。
此外,存放装置1还包括具有入库提供装置8的入库缓冲装置7,所述入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5或多个装载物5。在该实例中,每个提供平面分别配设给一个存放平面L并且因此没有特别地表示。但是,原则上也可以实现其它的配设。
此外,所述存放装置1还包括具有出库提供装置10的出库缓冲装置9,所述出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同样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5或多个装载物5。在该实例中,每个提供平面分别配设给一个存放平面L。然而,在此,原则上其它的配设也是可能的。
此外,存放装置1还包括货架操作器11,所述货架操作器可以在货架通道6中在存放位置4前方、在入库提供装置8前方和在出库提供装置10前方分别在水平的移动平面上移动。货架操作器11分别具有承载装置,并且被构造用于将装载物5从入库提供装置8运输到存放位置4和用于将装载物5从存放位置4运输到出库提供装置10。换言之,入库提供装置8与存放位置4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和入库位置4与出库提供装置10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通过货架操作器11进行。在该实例中,每个移动平面分别被配设给一个存放平面L并且因此不特别地表示,但是货架操作器11比移动平面更少。在该实例中,货架操作器11可以通过未详细示出的货架操作器升降机12从一个移动平面运动到另一个移动平面上。然而,在每个移动平面上也可以存在货架操作器11,从而可以省去货架操作器升降机12。
此外,存放装置1包括配设给货架通道6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该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入库运动区域E1、E2(参见图4至图7)内可以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并且存放装置包括配设给货架通道6的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上的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以用于将装载物5运输至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装载物5在此借助于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运输至入库提供装置8。装载物5借助于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不仅可以竖直运动,而且可以水平运动。为此目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分别具有运输装置,在该实例中为辊式输送机。然而,例如也可以考虑使用输送带。
在该实例中,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包括在第一输送平面F1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在第二输送平面F2中的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但是也可以考虑的是,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具有仅一个入库输送装置16a。该入库输送装置尤其可以布置在最下方的存放平面L的高度水平上。所述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在此构造为简单的入库轨道,但是入库输送装置也可以具有更复杂的形状(也参见图2和图3)。
所述存放装置1也包括配设给货架通道6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出库运动区域A1、A2(参见图4至图7)内可以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并且所述存放装置包括配设给货架通道6的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在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上的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以用于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运走装载物5,其中,所述装载物5能够借助于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由所述出库提供装置10运输到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装载物5借助于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不仅可以竖直运动,而且可以水平运动。为此,该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分别具有运输装置,在该实例中是辊式输送机。然而,例如也可以考虑使用输送带。
在该实例中,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包括在第一输送平面F1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在第二输送平面F2中的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但也可以考虑的是,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具有仅一个出库输送装置20a。该入库输送装置尤其可以布置在最下方的存放平面L的高度水平上。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在此构造为简单的出库轨道,但是出库输送装置也可以具有更复杂的形状(也参见图2和图3)。
最后,该存放装置1包括控制系统21,通过该控制系统可以彼此独立地操控所述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并且通过该控制系统可以彼此独立地操控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此外,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可以由控制系统21独立于出库运输平台18a、18b被操控,并且反之亦然。控制系统21在图1中象征性地作为开关柜示出,该开关柜与存放装置1的执行器和传感器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然而,显然控制系统也可以以其它结构形式出现。控制系统21尤其也可以包括入库控制单元和与其分开的出库控制单元。
在所示的实例中,入库缓冲装置7布置在第一存放架3a与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之间,并且出库缓冲装置9布置在第二存放架3b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之间。但是原则上也可以考虑其它布置,尤其是可以交换入库侧和出库侧。
(多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在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的入库引导装置上在竖直上相叠布置并且能够由控制系统21独立地移位。用于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的入库引导装置可以构造在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入库竖直杆架22上,尤其是构造在唯一入库竖直杆架22上,如图1中的情况。
(多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在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的出库引导装置处在竖直上相叠布置,并且可以由控制系统21彼此独立地移位。用于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的出库引导装置可以构造在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出库竖直杆架23上,尤其是构造在唯一入库竖直杆架23上,如图1中所示的情况。
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可以与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在结构上分开,如在所示出的实例中的情况。这意味着,在对于使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运动所必需的机械部件方面不存在重叠。换言之,不存在对用于使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运动所需的机械部件的共同使用。
由此,装载物5通过多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入库的过程和装载物5通过多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出库的过程可以良好地彼此脱耦。
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可以在垂直于货架通道6的纵向延伸x的横向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距离或基本上放置在货架通道6的横向方向z上的同一横向位置上。此外,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可以在货架通道6的纵向方向x上彼此间隔开或基本上布置在货架通道6的纵向方向x上的相同的纵向位置上。
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尤其可以基本上彼此间隔一个通道宽度地设置并且镜像对称地彼此对置地布置,如在图1中的情况那样。
也可能的是,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在货架通道6的纵向方向x上彼此错开地布置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6的同一侧上(未示出)。
最后也可能的是,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彼此间隔一个通道宽度地设置并且沿货架通道6的纵向方向x彼此错开地布置。
在上文中,入库竖直杆架22可以尤其与出库竖直杆架23在结构上彼此分开,如上面已经提到的那样。优选地,所述入库竖直杆架22和所述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以及所述入库缓冲装置7在此情况下布置在垂直于货架通道6的纵向延伸x的横向方向z上的第一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6外,并且所述出库竖直杆架23和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以及所述出库缓冲装置9布置在垂直于货架通道6的纵向延伸x的横向方向z上的第二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6外。
但是也可考虑的是,入库竖直杆架22和出库竖直杆架23组合在一起并且由唯一入库和出库竖直杆架形成(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以及入库缓冲装置7可以布置在垂直于货架通道6的纵向延伸x的横向方向z上的第一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6外,并且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以及出库缓冲装置9可以布置在垂直于货架通道6的纵向延伸x的横向方向z上的第二侧上并且布置在货架通道6外。该(唯一)入库和出库竖直杆架于是在第一侧上形成用于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的第一引导装置并且在第二侧上形成用于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的第二引导装置并且可以在横向方向z上布置在货架通道6的中间。这种实施方案尤其当货架通道6在入库竖直杆架和出库竖直杆架上结束时是有利的。
一般而言,可以将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或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恰好配设给货架通道6,如图1中的情况。但也可以考虑的是,为多个货架通道6配设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或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例如,可以在单个入库竖直杆架22上布置被配设给两个货架通道6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例如,两个彼此相叠布置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可以配设给第一货架通道6,而两个另外的相叠布置的入库运输平台可以配设给第二货架通道6。同样地,可以在单个的出库竖直杆架23上布置被配设给两个货架通道6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例如,两个相叠布置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可以配设给一个第一货架通道6,而两个另外的相叠布置的出库运输平台可以配设给一个第二货架通道6。
有利地,在所示的存放装置1中,入库运动区域E1、E2不与该出库运动区域A1、A2重叠(参见图4至图7)。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由控制系统21彼此分开地或者彼此独立地操控。由此,装载物5通过多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入库的过程和装载物5通过多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出库的过程可以并行地并且彼此脱耦地执行。因此,存放装置1的控制技术结构或存放装置1的控制技术耗费可以被降低。尤其是待入库的装载物5在装载物的出库5时不会导致堵塞,反之亦然,如在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那样。因此,在入库运动区域E1、E2和出库运动区域A1、A2内(具有最大运动速度),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可以运动而不相互影响。
有利地,不仅使得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独立于出库运输平台18a、18b运动,而且使得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独立于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运动(只要入库运动区域E1、E2不彼此重叠),并且使得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独立于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运动(只要入库运动区域A1、A2不彼此重叠)。
优选,在出口侧(也就是说尤其是在背离出库缓冲装置9的入口侧上)仅仅将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连接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并且在入口侧(也就是说尤其是在背离入库缓冲装置7的出口侧上)仅仅将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这意味着,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不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上,并且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不连接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上。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利的是,入库缓冲装置7的入库提供装置8在布置有这些入库提供装置的所有提供平面中分别(仅仅)用于入库,并且出库缓冲装置9的出库提供装置10在布置有这些出库提供装置的所有提供平面中分别(仅仅)用于出库。输送流由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分开地处理,该输送流包括具有待入库的装载物5的输送流和具有待出库的装载物5的输送流。
现在,图2示出示例性的拣选系统24a,所述拣选系统具有存放装置1a、多个纯象征性示出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多个纯象征性示出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c和多个未详细示出的货架装置2,所述货架装置具有多个货架通道6a..6c和与货架通道邻接的存放架3a、3b。因此,存放装置1a可以看作是在图1中示出的存放装置1的倍增。实际上,图2的存放装置1a包括图1的三个彼此排列的存放装置1,但是当然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存放装置1。为了更好的概览,仅第一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第一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被明确地表示。当然,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b、13c同样分别具有两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并且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b、17c分别具有两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此外,拣选系统24a包括多个与存放装置1a在输送技术上连接的拣选站25a..25f。
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布置在两个输送平面F1、F2中。在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中设置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的多个在装载物5的入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输送区段(注意:在所有图中,装载物5的输送方向用箭头表示),其中,可选的第一输送区段包括第一输入轨道26,第二输送区段包括第一分配轨道27a,可选的第三输送区段包括多个回送轨道28,并且第四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一入库轨道29a。每个第一入库轨道29a分别配设给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注意: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的第一入库轨道29a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以便更清楚地强调其走向。此外,使用虚线却没有特别的意义)。第一输入轨道26与第一分配轨道27a连接,并且从图2中未明确示出的货物入口运来装载物5。第一入库轨道29a与第一分配轨道27a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运输到各自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回送轨道28将拣选站25a..25e与第一分配轨道27a连接并且在拣选过程之后将(对于订单不需要的)装载物5从拣选站25a..25e运走。
在该实例中,第一分配轨道27a有利地由闭合的第一输送环绕轨道(环)形成,通过该第一输送环绕轨道,第一输入轨道26、多个回送轨道28以及多个第一入库轨道29a在输送技术上互相连接。但是,这对于本发明不是强制性的条件,并且也能够设置敞开的第一分配轨道27a。
在上方的第二入库输送平面F2中同样设置有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的多个沿所述装载物5的入库输送方向彼此相继布置的入库输送区段,其中,可选的第一输送区段可以包括(未列出的)第一输入轨道26,第二输送区段包括第二分配轨道27b,可选的第三输送区段包括多个(未明确示出的)回送轨道28,并且第四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二入库轨道29a。每个第二入库轨道29b分别配设给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第二入库轨道29b与第二分配轨道27b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运输到相应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
第二分配轨道27b在该实例中又有利地通过闭合的第二输送环绕轨道(环)形成,通过该第二输送环绕轨道,多个第二入库轨道29b在输送技术上互相连接。但是,这对于本发明不是强制性的条件,并且也能够设置敞开的第二分配轨道27b。
在图2中示出的实例中,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同样布置在两个输送平面中,即布置在同一输送平面F1、F2中,在所述输送平面中也布置有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在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中设置有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的多个在装载物5的出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输送区段,其中,第五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二输入轨道30并且第六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一出库轨道31a。第一分配轨道27a(第二输送区段)在该实例中不仅是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的一部分。
每个第一出库轨道31a分别配设给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c(注意: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的第一出库轨道31a在图2中又用虚线示出,以便更清楚地强调其走向。此外,使用虚线却没有特别的意义)。
第二输入轨道30将拣选站25a..25e与第一分配轨道27a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运输至拣选站25a..25e。因此,在该实例中,第一分配轨道27a不仅将第一输入轨道26和回送轨道28与第一入库轨道29a、29b连接,而且也将第一出库轨道31a与第二输入轨道30连接。
在上方的第二输送平面F2中设置有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多个在装载物5的出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输送区段,其中,可选的第五输送区段包括多个(未明确示出的)第二输入轨道30,并且第六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二出库轨道31b。第二分配轨道27b(第二输送区段)在该实例中不仅是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一部分。每个第二出库轨道31b分别配设给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c。第二出库轨道31b通过第二分配轨道27b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从相应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c运走。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具有回送轨道28的第三输送区段和具有输入轨道30的第五输送区段在第一拣选站25a..25e连接到该回送轨道和该输入轨道时是被需要的。
如图2所示,一个或多个第一拣选站25a..25e连接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尤其是第一分配轨道27a)上。
也标明(也就是用虚线画出)第二拣选站25f,该第二拣选站连接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尤其是第二分配轨道27b)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拣选站25f,所述多个第二拣选站连接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尤其是第二分配轨道27b)上,但为了更好的概览并未示出这一点。具体而言,一个或多个第二拣选站25f通过(未明确表示的)(一个或多个)回送轨道28和(一个或多个)输入轨道30连接到第二分配轨道27b上。
在图2中,第一分配轨道27a通过两个第一连接轨道32a、32b与第二分配轨道27b连接,并且第二分配轨道27b通过两个第二连接轨道33a、33b与第一分配轨道27a连接。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因此在两个位置处相互地彼此连接。但是要指出的是,两个第一连接轨道32a、32b和两个第二连接轨道33a、33b可以设置成可选的。
在本实例中,输送平面F1、F2不仅用于入库和出库并且因此也可以称为“(组合的)入库和出库输送平面”。类似的情况适用于在本实例中用于入库和出库的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因此,输送环绕轨道也可以被称为“(组合的)入库和出库分配轨道”,或者被称为“(组合的)入库和出库输送环绕轨道”。
因此,“(组合的)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不仅是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6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出库输送技术设备2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一输送平面F1上的第一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a是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的一部分,并且第二输送平面F2上的第二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b是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一部分。由于多重功能,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在图2中没有用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6、出库输送技术设备20、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和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仅仅第一输入轨道26、入库轨道29a、29b和回送轨道28可以明确地配设给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6,并且第二输入轨道30和出库轨道31a、31b可以明确地配设给出库输送技术设备20。
虽然输送平面F1、F2和输送环绕轨道27a、27b不仅用于入库和出库,但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组合的)入库和出库输送平面F1、F2当参考入库功能时也可以被称为或视作“入库输送平面”,并且当参考出库功能时被称为或视作“出库输送平面”。同样地,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当参考入库功能时(组合的)入库和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也可以被称为或视作“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当参考出库功能时可以被称为或视作“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
如上所述,从组合的入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引导出来的输送区段此外可以仅用于储入装载物5(例如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的入库轨道29a、29b),并且引导向组合的入库/出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的输送区段也可以仅用于装载物5的出库(例如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的出库轨道31a、31b)。
此外要注意的是,用于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6和出库输送技术设备20的输送环绕轨道27a、27b的共同使用对于在图2中示出的拣选系统24a不是强制性的条件。相反也可以考虑,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6和出库输送技术设备20彼此分开地布置。例如,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可以布置在第一输送平面F1上,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可以布置在第二输送平面F2上,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可以布置在第三输送平面上,并且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可以布置在第四输送平面上。也可以考虑混合的结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输送环绕轨道27a、27b中的一些输送环绕轨道仅用于入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中的一些输送环绕轨道仅用于出库并且输送环绕轨道27a、27b中的一些输送环绕轨道混合地用于入库和出库。
装载物5的入库一般包括装载物5从货物入口(新货物或者退货货物)的入库和装载物5从拣选站25a..25f的回存。装载物5的出库包括将装载物5运输到拣选站25a..25f。
如所提及的那样,分配轨道27a、27b不必强制地实施为闭合的输送环绕轨道(环),尽管这是有利的。替代地,第一分配轨道27a和/或第二分配轨道27b也可以构造为敞开的(一个或多个)输送路段。
第一输入轨道26、两个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27a、27b、回送轨道28、第二输入轨道30、第一连接轨道32a、32b、第二连接轨道33a、33b以及入库轨道29a、29b和出库轨道31a、31b包括被驱动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等。尤其,混合的结构方式也是可考虑的。
装载物5从第一输入轨道26到第一分配轨道27a的传送、从回送轨道28到第一分配轨道27a的传送、从第一分配轨道27a到第一入库轨道29a的传送、从第二分配轨道27b到第二入库轨道29b的传送、从第一出库轨道到第一分配轨道27a的传送、从第二出库轨道到第二分配轨道27b的传送以及从第一分配轨道27a到第二输入轨道30的传送可以通过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实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可以包括例如皮带变换器、滑轮分向器等。
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以及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在所示的实例中即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之间的连接轨道32a、32b、33a、33b)可以分别包括被驱动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出料输送机、进料输送机等或分别包括被驱动的竖直输送装置。带式输送机特别好地适合于在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以及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或者在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之间)的高度平衡。原则上,所述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也可以包括单个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例如由被驱动的竖直输送装置、尤其是螺旋输送机、升降机等构成。但是,当该单个的输送装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运行、即可以从下向上和从上向下输送时,该单个的输送装置可以作为在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出库输送装置20a、20b之间或在分配轨道27a、27b之间的彼此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起作用。
通过连接轨道32a、32b、33a、33b可以在运来或运走时将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从第一分配轨道27a转移到第二分配轨道27b上,并且将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从第二分配轨道27b转移到第一分配轨道27a上。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布置在第二输送区段的区域中,因此布置在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的区域中。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在输送技术上与第一连接轨道32a、32b和第二连接轨道33a、33b连接。当设置有多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时(如图2中的情况那样),该实施方案起到特别有利的作用,因为于是原则上在多个第一入库轨道29a和多个第二入库轨道29b之间的单个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就足够了。因此,简化了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的结构。
但是一种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根据该实施方案,在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布置在第四输送区段的区域中,也就是说直接布置在第一入库轨道29a和所配设的第二入库轨道29b的区域中(也参见图4至图7)。例如,当设置有很少的或甚至仅仅唯一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13c时,才使用该实施方案。但是这不排除,在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的区域中也设置有输送技术上的连接32a、32b、33a、33b。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同样布置在第二输送区段的区域中,在此布置在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的区域中,即,具有第一连接轨道32a、32b和第二连接轨道33a、33b。当设置有多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c时,该实施方案起到特别有利的作用,因为于是原则上在多个第一出库轨道31a与多个第二出库轨道31b之间的单个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就足够了。因此简化了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的结构。
但是一种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根据该实施方案,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布置在第六输送区段的区域中,也就是说直接布置在第一出库轨道31a和所配设的第二出库轨道31b的区域中(也参见图4至图7)。例如,当设置有很少的甚至仅仅单个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c时,才使用该实施方案。但是这不排除,在第一分配轨道27a和第二分配轨道27b的区域中也设置有输送技术上的连接32a、32b、33a、33b。
在此还要注意,第二输送平面F2可以如第一输送平面F1那样构造,并且同样可以包括多个拣选站25f以及第一输入轨道26。当然也可以考虑的是,拣选站25f和第一输入轨道26仅布置在第二输送平面F2中。第一输入轨道26也可以布置在与拣选站25a..25f不同的其它输送平面F1、F2中。
现在图3示出与图2中公开的拣选系统24a非常类似的示例拣选系统24b。但与此不同的是,在第一货架通道端部上进行入库并且在第二货架通道端上进行出库。具体地,拣选系统24b包括存放装置1b,在该存放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布置在货架通道6a..6e的第一货架通道区段中(在图3中例如在第一架通道端部上并且因此在图3中不可见)并且一个或多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e布置在货架通道6a、6e的第二货架通道区段中(在图3中例如在第二货架通道端部上并且在图3中纯象征性示出)。第一货架通道区段和第二货架通道区段通常可以设置在货架通道6a..6e的走向中(例如在中间)或者设置在货架通道6a..6e的货架通道端部上的端侧上并且可以彼此分开。为了更好的概览,仅明确地表示第一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当然,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同样分别具有两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并且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b..17e分别具有两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拣选系统24b可以包括多个与存放装置1b在输送技术上连接的货物输入站34a..34d以及多个与存放装置1b在输送技术上连接的拣选站25a..25d,如这在图3中的情况那样。
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又布置在两个输送平面F1、F2中。在下部的第一输送平面F1中设置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的多个在装载物5的入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输送区段,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一输入轨道26,第二输送区段包括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并且第三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一入库轨道29a。因此,图3所示的拣选系统24b的第三输送区段对应于图2所示的拣选系统24a的第四输送区段。每个第一入库轨道29a分别配设给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a(注意: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的第一入库轨道29a在图3中又用虚线示出。此外,使用虚线却没有特别的意义)。第一输入轨道26与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从货物输入站34a..34d运走。第一入库轨道29a与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运输到各自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在该实例中有利地通过闭合的第一输送环绕轨道(环)形成,通过该第一输送回转轨道,第一输入轨道26和多个第一入库轨道29a在输送技术上互相连接。
在上方的第二输送平面F2中设置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的多个在装载物5的入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入库输送区段,具体来说是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以及多个第二入库轨道29b。每个第二入库轨道29b分别配设给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第二入库轨道29b与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运输到各自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在该实例中又有利地通过闭合的第二输送环绕轨道(环)形成,通过该第二输送环绕轨道,多个第二入库轨道29b在输送技术上互相连接。
在图3中,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通过第一连接轨道32c与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连接并且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a通过第二连接轨道33c与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连接。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和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因此相互地彼此连接。
在图3中示出的实例中,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同样布置在两个输送平面中,即布置在同一输送平面F1、F2中,在所述输送平面中也布置有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在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中设置有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的多个在装载物5的出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输送区段,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一出库轨道31a,第二输送区段包括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并且第三输送区段包括多个第二输入轨道30。每个第一出库轨道31a分别配设给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e(注意:下方的第一输送平面F1的第一出库轨道31a在图3中又用虚线示出,以便更清楚地强调其走向。此外,使用虚线却没有特别的意义)。在该实例中,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将第一出库轨道31a与第二输入轨道30连接,通过该第二输入轨道将装载物5运输到拣选站25a..25d。
在上方的第二输送平面F2中同样设置有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在装载物5的出库输送方向上彼此相继布置的多个输送区段,具体来说是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以及多个第二出库轨道31b。每个第二出库轨道31b分别配设给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e。第二出库轨道31b通过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连接并且将装载物5从相应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a..17e运走。
在图3中,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通过第一连接轨道32d与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连接并且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通过第二连接轨道33d与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连接。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和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因此同样相互地彼此连接。
装载物5的入库包括装载物5从货物输入站34a..34d(新货物或退货货物)入库,并且也可以包括装载物5从拣选站25a..25d的回存。在图3中虽然没有示出回送轨道28,但是回送轨道可以设置在拣选系统24b中(也参见图2)。通过同样未示出的从出库分配轨道36a、36b到入库分配轨道35a、35b的一个连接路段或者多个这样的连接路段,可以将(对于订单不需要的)装载物5从出库侧运输到入库侧。装载物5的出库又包括将装载物5运输到拣选站25a..25d。
在此也要注意,入库分配轨道35a、35b和出库分配轨道36a、36b不必强制地实施为闭合的输送环绕轨道(环),尽管这是有利的。替代地,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和/或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和/或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和/或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也可以构造为敞开的(一个或多个)输送路段。
第一输入轨道26、两个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5a、35b、两个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6a、36b、第二输入轨道30、第一连接轨道32c、32d、第二连接轨道33c、33d以及入库轨道29a、29b和出库轨道31a、31b包括被驱动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等。尤其,混合的结构方式也是可考虑的。
装载物5从第一输入轨道26到第一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5a上的传送,从第一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5a到第一入库轨道29a上的传送,从第二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5b到第二入库轨道29b上的传送,从第一出库轨道31a到第一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6a上的传送,从第二出库轨道31b到第二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6b上的传送,以及从第一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6a到第二输入轨道30上的传送可以通过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实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可以包括例如皮带变换器、滑轮分向器等。
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在所示实例中也就是说在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和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之间的连接轨道32c、33c)以及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在所示实例中也就是说在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和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之间的连接轨道32d、33d)又可以包括被驱动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出料输送机、进料输送机等或者相应被驱动的竖直输送装置。带式输送机特别良好地适用于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的高度平衡,或者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和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之间的高度平衡。此外,带式输送机特别良好地适合于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高度平衡,或者在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和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之间的高度平衡。原则上,所述输送技术上的连接也可以包括简单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例如由被驱动的竖直输送装置、尤其是由螺旋输送机、升降机等构成。但是,当这种输送装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运行时,也就是可以从下向上和从上向下输送时,这种输送装置可以用作在入库输送装置16a、16b之间的或者在入库分配轨道35a、35b之间的相互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或者用作在出库输送装置20a、20b之间的或者在出库分配轨道36a、36b之间的相互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
通过连接轨道32c、33c可以在运来时将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从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转移到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上,并且将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从第二入库分配轨道35b转移到第一入库分配轨道35a上。此外,通过连接轨道32d、33d可以在运走时将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从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转移到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b上,并且将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从第二出库分配轨道36a转移到第一出库分配轨道36a上。
下面借助图4至图7说明存放装置1、1a、1b和拣选系统24a、24b的功能,这些图分别示出不同系统状态下的存放装置1c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而言,图4至图7分别示出一种存放装置1c,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具有入口侧(右侧)和出口侧(左侧)的货架装置2。
在入口侧,存放装置1c包括一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和两个连接在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上游的入库输送装置16a、16b,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两个竖直可移动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所述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必要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轨道32c和第二连接轨道33c相互地彼此连接,如图4中的情况那样。此外,在图4中还示出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的入库运动区域E1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2。
在出口侧,所述存放装置1c包括一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和两个连接在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下游的出库输送装置20a、20b,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两个可竖直移动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通过第一连接轨道32d和第二连接轨道33d而互相地彼此连接。另外,在图4中还示出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的出库运动区域A1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2。
在图4中示出的存放装置1c在结构上和功能范围上与在图3中示出的存放装置1b类似。在图4中示出的第一连接轨道32c和第二连接轨道33c在此可以布置在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5a、35b之间(如在图3中的情况那样)和/或直接布置在入库轨道29a、29b之间。装载物5从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的变换以及相反的变换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可能的。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出口侧。在图4中示出的第一连接轨道32d和第二连接轨道33d可以布置在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36a、36b之间(如在图3中的情况那样)和/或直接布置在出库轨道31a、31b之间。装载物5从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变换以及相反的变换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可能的。
即使图4中所示的存放装置1c在结构上更可能与图3中所示的存放装置1b类似,图4中所示的存放装置1c的功能范围与图2中所示的存放装置1a的功能范围却还是很好地可相比拟的。为此,入口侧从右侧翻转到左侧。
尤其是,一个/多个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和一个/多个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布置在沿着(一个或多个)货架通道6、6a..6e的货架通道区段中或者布置在(一个或多个)货架通道6、6a..6e的货架通道端部中的一个货架通道端部上。
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可以要么包括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要么包括仅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
还要再次指出的是,在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与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是可选的。
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可以要么包括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要么仅包括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
还要指出的是,两个出库输送装置20a、20b借助第一连接轨道32d和第二连接轨道33d而进行的互相的连接不是强制性的。虽然由此可以有利地将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上出库的装载物5转移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上并且将在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上出库的装载物5转移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上,这增加了在出库过程中的灵活性,但是第一连接轨道32d或第二连接轨道33d也可以被省略。于是,基本上存在出库分配轨道36a、36b的简单汇合,或者说因此也存在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简单汇合。也可以省略两个连接轨道32d、33d。
下面共同描述在图2至图7中示出的存放装置1a..1c的工作方式。
装载物5被输送用于入库过程,例如从货物入口站34a..34d或第一输入轨道26来输送,或从拣选站25a..25f或回送轨道28来输送。在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环)27a、27b、35a、35b、36a、36b上的路径在此是可能的,但不是强制的。
控制系统21操控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使得待入库的装载物5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接收并且传送到入库缓冲装置7上。通过入库缓冲装置7使得装载物5被货架操作器11接收并且接着放置在所选择的存放位置4上。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在此在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内运动,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在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内运动。
为了出库过程,由货架操作器11从存放位置4取下装载物5并且将装载物转移到出库缓冲装置9上。控制系统21操控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使得待出库的装载物5由所述出库缓冲装置9接收并且传送到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上。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在此在第一出库运动区域A1内运动,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在第二出库运动区域A2内运动。
结果,装载物5被运走,例如通过第二输入轨道30被运走到拣选站25a..25f中的一个拣选站。在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环)27a、27b、35a、35b、36a、36b上的路径在此也是可能的,但不是强制的。
因此,待入库的装载物5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运来并且由该入库输送技术设备有利地仅仅被传送给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有利地,待出库的装载物5仅由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传送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上并且由该出库输送技术设备运走。由此,能够完全彼此脱耦地执行所述入库过程和所述出库过程。
原则上,对于存放装置1a..1c的运行可以想到多种可能性。例如可以考虑,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严格地配设给入库输送装置16a、16b。也就是说,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配设给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仅)能够由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接近。与此相应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配设给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仅)能够由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
但也可以考虑的是,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灵活地配设给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可以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由第一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a、14b接近。与此相应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也可以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由第一或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a、14b接近。
还要指出的是,两个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借助第一连接轨道32c和第二连接轨道33c而进行的相互的连接不是强制性的。虽然由此可以有利地将在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上运来的装载物5转移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上,并且将在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上运来的装载物5转移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上,这增加了在入库过程中的灵活性,但是第一连接轨道32c或第二连接轨道32d也可以被省略。于是基本上存在入库分配轨道35a、35b的简单的汇合,或者由此也存在入库输送装置16a、16b的简单的汇合。也可以省略两个连接轨道32c、33c。
最后也可以考虑的是,存放装置1a..1c仅包括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然而没有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其中,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被配设给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由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
原则上,上述可能性在出库过程中也是可以相同地想到的。因此,例如可以考虑的是,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被严格地配设给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也就是说,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被配设给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仅)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接近。与此相应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被配设给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仅)能够由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但是也可以考虑,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灵活地配设给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可以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能够由第一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接近。与此相应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也可以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能够由第一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接近。
如果所述存放装置1a..1c仅包括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但不包括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配设给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在另一实施变型方案中,将货架装置2的第一存放区域B1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货架装置2的第二存放区域B2的第二存放特征值用于进行入库过程的方式和方法。具体地,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由评估单元(评估单元例如可以布置在控制系统21中或者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求取并且彼此比较。
在此,第一存放特征值通过在第一存放区域B1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第二存放特征值通过在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因此,装载物5有利地考虑到在第一存放区域B1和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存放特征值的彼此适配而入库到货架装置2中。
第一存放区域B1与第二存放区域B2不同地竖直延伸。在图4中示出的实例中,第一存放区域B1和第二存放区域B2在竖直上相叠布置并且不具有重叠区域。但是也可以考虑,第一存放区域B1和第二存放区域B2彼此重叠。此外可以考虑,所述实施变型方案基于两个以上的存放区域B1、B2。
通过所建议的措施可以避免第一存放区域B1和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存放位置4的不均匀的负载率并且由此避免所谓的“不平衡负载”,并且在装载物5的出库时可以实现所述出库提供装置10、货架操作器11、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和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均匀的负载率。
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别例如可以通过形成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或通过形成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商来形成。
存放区域B1、B2是由“逻辑”分开来限定的。例如,在“逻辑”分开下方的第一存放区域B1包括多个存放平面L,并且在“逻辑”分开上方的第二存放区域B2包括多个其它的存放平面L。在第一存放区域B1和第二存放区域B2中存放位置4的数量尤其可以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商对应于在第一存放区域B1中入库的装载物5的数量和在第二存放区域B2中入库的装载物5的数量之间的商。
存放区域B1、B2可以分别包括单个存放平面L或多个存放平面L。尤其是,存放区域B1、B2的竖直延伸尺寸可以相应于入库运动区域E1、E2和/或出库运动区域A1、A2的竖直延伸尺寸。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实例,第一存放区域B1的竖直延伸尺寸可以对应于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和/或第一出库运动区域A1的竖直延伸尺寸,并且第二存放区域B2的竖直延伸尺寸可以对应于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和/或第二出库运动区域A2的竖直延伸尺寸。
有利地,装载物5可以在第一存放区域B1内部和/或第二存放区域B2内部无序地入库到存放装置1a..1c中。由此可以将用于装载物5的入库的控制技术耗费保持得小。
此外,存放区域B1、B2的分配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即,存放区域B1、B2可以随时间改变其尺寸和/或位置)。
在所介绍的方法的另一种变型方案中,待入库到存放装置1c中的装载物5无序地和/或均匀地分配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上。这是一种将输送所述装载物5的控制技术耗费保持得较小的可能性。
尤其有利的是,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和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彼此重叠并且第一出库运动区域A1和第二出库运动区域A2彼此分开,如在图4中所示的那样。因此,入库运动区域E1和E2具有入库重叠区域E3,入库重叠区域能够由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两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之间的碰撞由控制系统21防止。
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利用了这样的情况,即,在装载物5的入库中在选择存放位置4时通常存在选择自由度。如果装载物5无序地存放在存放装置1a..1c中,那么这尤其适用。这是因为,入库运动区域E1、E2彼此重叠并且具有入库重叠区域E3。因此,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可以覆盖存放平面L的相对较大区域。
与入库相反,在出库时通常访问特定的存放位置4,在该存放位置上存放有所需要的装载物5。此外,出库过程通常比入库过程更加时间严格,因为从装载物5的订购直至交货的时间必须保持得较短。这是因为,出库运动区域A1、A2彼此分开并且不具有重叠区域。因此,这些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可以在不彼此影响的情况下并且以高的速度在所配设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内运动。
但是也可以考虑,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所述运行模式在图4至图7中可见。
第一运行模式基本上在上面已经阐述。控制系统21在第一运行模式中操控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使得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装载物5的入库中在竖直上彼此重叠。控制系统21在第一运行模式中还操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使得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在装载物的出库5时始终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在图5中可见的第二运行模式中,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装载物5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分开。同样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装载物5的出库时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第一和第二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尤其可以基于存放装置1c的存放区域B1、B2的存放特征值通过控制系统21进行。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用于存放装置1c的第一存放区域B1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存放装置1c的第二存放区域B2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可以由评估单元求取并且彼此比较。第一存放特征值通过在第一存放区域B1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第二存放特征值通过在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第一存放区域B1与第二存放区域B2在此不同地竖直延伸。
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大于第一阈值时,即,当存放区域B1、B2之间的占用不平衡时,控制系统21然后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
相反,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第一阈值或低于比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控制系统21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这意味着,当存放区域B1、B2的占用(基本上)处于平衡时,然后设置第二运行模式。有利地应用如下变型方案,其中,当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比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则进行转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设置的迟滞防止了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的过于频繁的转换。但是原则上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变型方案,其中,当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第一阈值时,即没有设置迟滞,则进行转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
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不仅在第一运行模式中而且在第二运行模式中并且因此与存放特征值无关地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尤其,当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以及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运行能力被诊断单元(诊断单元可以是控制系统21的一部分)确定或者运行能力不受损时,控制系统21然后以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
但是也可以考虑,当通过诊断单元确定了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或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运行能力受损或不再存在运行能力时,控制系统21以第三运行模式或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
不仅在第三运行模式中而且在第四运行模式中,在装载物5的出库时存在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的竖直重叠。因此,存在出库重叠区域A3。在此,这两个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之间的碰撞又被控制系统21阻止。
在第三运行模式中,在装载物5的入库时,此外存在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的竖直重叠。然而,在第四运行模式中,在装载物5的入库时,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第三运行模式在图6中示出,第四运行模式在图7中示出。
在所介绍的方法的该变型方案中,在故障情况下充分利用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和/或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多重布置,使得在故障情况下消除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的运动区域A1、A2的严格分开,以便即使在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一个出库运输平台故障时和/或在出库输送装置20A、20b中的一个出库输送装置故障时也维持自动化的存放运行。例如,当(下方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被锁定时,(下方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可以接近(上方的)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等等。
根据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功能是否受损,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可以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运走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或者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被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运走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根据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者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功能是否受损,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可以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者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运走能够由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接近,或者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选择性地配设给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者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运走能够由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第三和第四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又可以基于先前已经解释的存放区域B1、B2的存放特征值由控制系统21进行。具体地,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高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系统21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第一阈值或低于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时,控制系统以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
尤其是在第二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利的是,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的入库运动区域E1配设给第一存放区域B1的存放平面L,并且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2配设给第二存放区域B2的存放平面L。由此,存放特征值不仅与存放区域B1、B2相关,而且也与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相关。
也可能的是,入库运动区域E1、E2延伸到相应的入库输送装置16a、16b的输送平面F1、F2上,该入库输送装置应该由入库运输平台14a、14b接近。例如,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可以延伸直至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或者此外延伸直至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可以延伸直至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或者此外延伸直至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出库。出库运动区域A1、A2延伸到相应的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输送平面F1、F2上,所述相应的出库输送装置应该由出库运输平台18a、18b接近。例如,第一出库运动区域A1可以延伸直至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者此外延伸直至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第二出库运动区域A2可以延伸直至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或此外延伸直至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
因此,运行模式可以在入库运动区域E1、E2和出库运动区域A1、A2的布置方面以如下方式概括:
Figure BDA0003100316710000501
Figure BDA0003100316710000511
此外,运行模式可以在选择特定运行模式的基础方面以如下方式概括:
存放区域 出库侧
第一运行模式 不相等的填充度 无缺陷的功能
第二运行模式 相同的填充度 无缺陷的功能
第三运行模式 不相等的填充度 功能限制
第四运行模式 相同的填充度 功能限制
特别有利的是,当第二存放区域B2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与第一存放区域B1相比过多地被装载物5占用时,在从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一运行模式中或者从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三运行模式中时,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被保持,并且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扩展到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上述状态改变因此涉及从所述入库运动区域E1、E2彼此分开的运行模式到所述入库运动区域E1、E2彼此重叠的运行模式的变换。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在所述变换之后包括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和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必要时减去由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在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中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到达的存放平面L。
也特别有利的是,当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的第一存放区域B1与第二存放区域B2相比过多地被装载物5占用时,在从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一运行模式中或者从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三运行模式中时保持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并且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扩展到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上述状态改变同样涉及从所述入库运动区域E1、E2彼此分开的运行模式到所述入库运动区域E1、E2彼此重叠的运行模式的变换。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在所述变换之后包括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和在第二/第四运行模式中有效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必要时减去由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在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中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到达的存放平面L。
也特别有利的是,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或从第三运行模式变换到第四运行模式中之后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相应于在从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一运行模式中/从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三运行模式中之前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并且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中或从第三运行模式变换到第四运行模式中之后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相应于在从第二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一运行模式中/从第四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三运行模式中之前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换句话说,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或者从第三运行模式变换到第四运行模式之后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和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被恢复到它们的原始尺寸。
一般而言有利的是,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或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和/或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布置在第一或第二存放架3a、3b的竖直延伸尺寸y的中间三分之一处。由此,装载物5的入库和/或出库能够特别有效地进行,因为在此由入库运输平台14a、14b经过的路程或者由出库运输平台18a、18b经过的路程相对较短。
但是原则上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或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和/或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也可以布置在第一或第二存放架3a、3b的竖直延伸尺寸y的下三分之一或上三分之一处。
此外,在入库运动区域E1、E2重叠的情况下有利的是,两个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处于两个入库运动区域E1、E2或入库重叠区域E3中。以此方式,可以特别灵活地实现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与入库输送装置16a、16b的配设。
此外,在出库运动区域A1、A2重叠的情况下有利的是,两个出库输送装置20A、20b处于两个出库运动区域A1、A2中或处于出库重叠区域A3中。以这种方式,所述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与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配设同样可以特别灵活地进行。
在此要指出的是,所述入库输送装置16a、16b通过连接轨道32c、33c进行的相互的连接不与入库运动区域E1、E2的确定的设计或不与确定的运行模式关联,而是可以与此无关地通过连接轨道32c、33c实现入库输送装置16a、16b的相互的连接。
在此还要指出,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通过连接轨道32d、33d进行的互相的连接不与出库运动区域A1、A2的确定的设计关联或不与确定的运行模式关联,而是可以与此无关地通过连接轨道32d、33d实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的互相的连接。
在此还要指出,所建议的措施,虽然在图1中在箱形的装载辅助器件(容器、纸板箱等)的范围内已阐述,但也可以结合其它成形的装载辅助器件来使用。尤其,所建议的措施也可以与悬挂袋和悬挂输送技术结合地使用。
此外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所建议的措施分别结合两个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两个入库运动区域E1、E2、两个入库输送装置16a、16b、两个入库运输平台18a、18b、两个出库运动区域A1、A2、两个出库输送装置20a、20b、两个存放区域B1、B2、以及两个输送平面F1、F2来阐述,但是所公开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两个以上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两个以上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两个以上的入库输送装置16a、16b、两个以上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两个以上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两个以上的出库输送装置20a、20b、两个以上的存放区域B1、B2、以及两个以上的输送平面F1、F2。
总体上,在货架装置2中或者在拣选系统24a、24b中所建议的措施尤其是能够实现入库过程与出库过程的脱耦。当仅仅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入口侧上并且仅仅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连接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出口侧上和/或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在结构上分开,则这一点尤其是这样。脱耦的运行方式通常也通过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与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刚性的配设或者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与所述出库输送装置20a、20b刚性的配设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与入库输送装置16a、16b灵活的配设或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与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灵活的配设能够实现货架装置2或拣选系统24a、24b的运行方式,该运行方式可以良好地适配于不同的情况或运行状态。当入库输送装置16a、16b和/或出库输送装置20a、20b相互地彼此连接时,这一点尤其适用。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也支持将货架装置2或拣选系统24a、24b的运行方式与不同的情况相适配。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和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的不同运行方式还利用如下现象,即,在装载物5的入库时在选择存放位置4时大多存在选择自由度,相反,这在出库时通常不适用。通过所建议的措施,这被考虑到并且因此实现了货架装置2或拣选系统24a、24b的特别有效的运行方式。
在奥地利专利申请A 51090/2018(AT 521359 B1)中描述了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和/或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并且使该实施方案成为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最后指出,保护范围通过权利要求确定。然而,应参考说明书和附图来解释权利要求。来自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不同的实施例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可以是独立的发明解决方案。可以从说明书中得出基于独立的发明解决方案所基于的任务。
尤其还指出,所示的装置在实际中也可以包括比所示更多或更少的组成部分。所示的装置或其组成部分也可以部分地不按比例和/或放大地和/或缩小地示出。
附图标记列表
1、1a..1c 存放装置
2 货架装置
3a、3b 存放架
4 存放位置
5 装载物
6、6a..6e 货架通道
7 入库缓冲装置
8 入库提供装置
9 出库缓冲装置
10 出库提供装置
11 货架操作器(穿梭机)
12 货架操作器升降机
13、13a..13c 入库竖直输送装置
14a、14b 入库运输平台
15 入库输送技术设备
16a、16b 入库输送装置
17、17a..17e 出库竖直输送装置
18a、18b 出库运输平台
19 出库输送技术设备
20a、20b 出库输送装置
21 控制系统
22 入库竖直杆架
23 出库竖直杆架
24a、24b 拣选系统
25a..25f 拣选站
26 第一输入轨道
27a、27b 入库和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环)
28 回送轨道
29a、29b 入库轨道
30 第二输入轨道
31a、31b 出库轨道
32a..32d 第一连接轨道
33a..33d 第二连接轨道
34a..34d 货物输入站
35a、35b 入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环)
36a、36b 出库分配轨道/输送环绕轨道(环)
A1、A2 出库运动区域
A3 出库重叠区域
B1、B2 存放区域
E1、E2 入库运动区域
E3 入库重叠区域
F1、F2 输送平面
L 存放平面
x (货架通道的)纵向方向/纵向延伸
y (存放架的)的竖直方向/竖直延伸尺寸
z (货架通道的)的横向方向/横向延伸

Claims (31)

1.一种存放装置(1、1a..1c),所述存放装置包括
-货架装置(2),所述货架装置具有第一存放架(3a)和第二存放架(3b),所述第一存放架和第二存放架分别具有用于装载物(5)的存放位置(4),其中,各所述存放位置(4)布置在相叠的存放平面(L)中,并且所述货架装置具有在第一存放架(3a)和第二存放架(3b)之间的货架通道(6、6a..6e),
-具有入库提供装置(8)的入库缓冲装置(7),各所述入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5)或多个装载物(5),
-具有出库提供装置(10)的出库缓冲装置(9),各所述出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5)或多个装载物(5),
-货架操作器(11),各所述货架操作器能够在货架通道(6、6a..6e)中在存放位置(4)前方、在入库提供装置(8)前方和在出库提供装置(10)前方分别在水平的移动平面上移动,各所述货架操作器分别具有承载装置,并且各所述货架操作器被构造用于将装载物(5)从入库提供装置(8)运输到存放位置(4)和用于将装载物(5)从存放位置(4)运输到出库提供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配设给货架通道(6、6a..6e)的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入库运动区域(E1、E2)内能够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以及配设给货架通道(6、6a..6e)的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上的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用于将装载物(5)运输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其中,装载物(5)能够借助于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从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被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8),
-配设给货架通道(6、6a..6e)的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出库运动区域(A1、A2)内能够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以及配设给货架通道(6、6a..6e)的并且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上的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用于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运走装载物(5),其中,装载物(5)能够借助于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从出库提供装置(10)被运输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以及
-控制系统(21),所述控制系统构造用于彼此独立地操控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在入口侧仅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上,并且在出口侧仅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连接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与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在结构上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包括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能够被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F1、F2)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其中,
-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5)能够被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接近,并且
-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的出库(5)能够被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F1、F2)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其中,
-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者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并且
-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出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在输送技术上彼此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与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32a..32d、33a..33d)包括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汇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32a..32d、33a..33d)将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相互地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包括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F1、F2)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其中,
-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接近,并且
-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F1、F2)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其中,
-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者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并且
-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21)
-为了以第一运行模式操控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而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装载物(5)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重叠,并且
-为了以第一运行模式操控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而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在装载物(5)出库时始终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或所述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和/或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或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布置在第一存放架(3a)或第二存放架(3b)的竖直延伸尺寸(y)的中间三分之一处。
15.一种拣选系统(24a、24b),所述拣选系统具有根据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1、1a..1c),其特征在于,所述拣选系统具有第一拣选站(25a..25f)和第二拣选站(25a..25f),所述第一拣选站和第二拣选站分别通过在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与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之间的输送技术上的连接部(32a..32d、33a..33d)而不仅与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而且与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在输送技术上连接。
16.一种用于运行存放装置(1、1a..1c)的方法,所述存放装置包括:
-货架装置(2),所述货架装置具有第一存放架(3a)和第二存放架(3b),所述第一存放架和第二存放架分别具有用于装载物(5)的存放位置(4),其中,各所述存放位置(4)布置在相叠的存放平面(L)中,并且所述货架装置具有在第一存放架(3a、3b)与第二存放架(3a、3b)之间的货架通道(6、6a..6e),
-具有入库提供装置(8)的入库缓冲装置(7),各所述入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5)或多个装载物(5),
-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所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入库运动区域(E1、E2)中能够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入库运输平台(14a、14b),借助于所述入库运输平台将装载物(5)从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8),
-具有出库提供装置(10)的出库缓冲装置(9),各所述出库提供装置布置在相叠的提供平面中并且分别构造用于中间缓冲一个装载物(5)或多个装载物(5),
-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具有多个能彼此独立地被操控的并且分别在出库运动区域(A1、A2)中能够相对于提供平面移位的出库运输平台(18a、18b),借助于所述出库运输平台将装载物(5)从出库提供装置(10)运输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
-货架操作器(11),各所述货架操作器能够在货架通道(6、6a..6e)中在存放位置(4)前方、在入库提供装置(8)前方和在出库提供装置(10)前方分别在水平的移动平面上移动;并且各所述货架操作器分别具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用于在存放位置(4)、存放提供装置(8)和出库提供装置(10)之间运输装载物(5),
-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上的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用于将装载物(5)运输到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
-在输送技术上连接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上的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用于将装载物(5)从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运走,
其特征在于,
-控制系统(21)操控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使得待入库的装载物(5)由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接收并且将所述待入库的装载物交给入库缓冲装置(7),并且
-控制系统(21)操控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使得待出库的装载物(5)由出库缓冲装置(9)接收并且将所述待出库的装载物交给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F1、F2)中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其中,将装载物(5)通过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从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8)或者从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运输到入库提供装置(8)。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者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并且
-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能够选择性地配设给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者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入库能够被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或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接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包括布置在相叠的输送平面(F1、F2)中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其中,将装载物(5)通过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从出库提供装置(10)运输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从出库提供装置(10)运输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运走能够被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接近,并且
-所述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配设给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并且为了装载物(5)的运走能够被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接近。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入库的装载物(5)由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运来并且由所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仅交给入库竖直输送装置(13、13a..13c),并且待出库的装载物(5)仅由所述出库竖直输送装置(17、17a..17e)交给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并且由所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运走。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21)在第一运行模式中操控入库运输平台(14a、14b)中的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使得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装载物(5)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重叠,并且
-所述控制系统(21)在第一运行模式中操控出库运输平台(18a、18b)中的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使得所述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所述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在装载物(5)出库时始终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评估单元求取用于所述货架装置(2)的第一存放区域(B1)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所述货架装置(2)的第二存放区域(B2)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并且将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彼此比较,其中,第一存放特征值由在第一存放区域(B1)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由在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第一存放区域(B1)以与第二存放区域(B2)不同的方式在竖直上延伸,
-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高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系统(21)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
-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第一阈值或低于比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控制系统(21)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其中,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以第二运行模式进行装载物(5)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分开,并且
-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在以第二运行模式且与存放特征值无关地进行出库时始终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诊断单元确定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以及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和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运行能力时,所述控制系统(21)以第一运行模式或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诊断单元确定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或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或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或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的运行能力受损时,所述控制系统(21)以第三运行模式或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其中,
-第一出库运输平台(18a)和第二出库运输平台(18b)的出库运动区域(A1、A2)在装载物(5)出库时不仅在第三运行模式中而且在第四运行模式中都在竖直上彼此重叠,
-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以第三运行模式进行装载物(5)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重叠,并且
-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入库运动区域(E1、E2)在以第四运行模式进行装载物(5)的入库时在竖直上彼此分开。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评估单元求取用于所述货架装置(2)的第一存放区域(B1)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所述货架装置(2)的第二存放区域(B2)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并且将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彼此比较,其中,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由第一存放区域(B1)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存放特征值由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第一存放区域(B1)以与第二存放区域(B2)不同的方式在竖直上延伸,
-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高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系统(21)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
-当第一存放特征值与第二存放特征值之间的差低于第一阈值或低于比第一阈值更低的第二阈值时,控制系统(21)以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和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
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库运输平台(14a)的第一入库运动区域(E1)配设给第一存放区域(B1)的存放平面(L),并且所述第二入库运输平台(14b)的第二入库运动区域(E2)配设给第二存放区域(B2)的存放平面(L)。
28.根据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评估单元求取用于所述货架装置(2)的第一存放区域(B1)的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用于所述货架装置(2)的第二存放区域(B2)的第二存放特征值并且将所述第一存放特征值和第二存放特征值彼此比较,其中,第一存放特征值由第一存放区域(B1)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第二存放特征值由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现存的存放位置(4)和已被占用的存放位置(4)之间的比例来定义,并且第一存放区域(B1)以与第二存放区域(B2)不同的方式在竖直上延伸,并且
-考虑到第一存放区域(B1)和第二存放区域(B2)中的存放特征值的彼此适配,将装载物(5)入库到货架装置(2)中。
29.根据权利要求1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第一存放区域(B1)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域(B2)内的装载物(5)无序地入库到货架装置(2)中。
30.根据权利要求1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入库到所述货架装置(2)中的装载物(5)无序地和/或均匀地分配到入库输送技术设备(15)的第一入库输送装置(16a)和第二入库输送装置(16b)上。
31.根据权利要求16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在由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的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运走时转移到出库输送技术设备(19)的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上,并且将所述装载物(5)中的一些装载物在由第二出库输送装置(20b)运走时转移到第一出库输送装置(20a)上。
CN201980080345.3A 2018-12-07 2019-11-19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Active CN113165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3405.1A CN117049057A (zh) 2018-12-07 2019-11-19 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运行方法
CN202310430985.0A CN116238841A (zh) 2018-12-07 2019-11-19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51090/2018A AT521359B1 (de) 2018-12-07 2018-12-07 Regallagersystem mit verbesserter Ladegut-Manipulationseinheit
ATA51090/2018 2018-12-07
PCT/AT2019/060392 WO2020113249A1 (de) 2018-12-07 2019-11-19 Lageranordnung und kommissioniersystem mit verbesserter ein- und auslagerung von ladegütern sowie betriebsverfahren hierfü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0985.0A Division CN116238841A (zh) 2018-12-07 2019-11-19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CN202311253405.1A Division CN117049057A (zh) 2018-12-07 2019-11-19 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806A true CN113165806A (zh) 2021-07-23
CN113165806B CN113165806B (zh) 2023-08-08

Family

ID=6902404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3405.1A Pending CN117049057A (zh) 2018-12-07 2019-11-19 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运行方法
CN201980080345.3A Active CN113165806B (zh) 2018-12-07 2019-11-19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CN202310430985.0A Pending CN116238841A (zh) 2018-12-07 2019-11-19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CN201980090772.XA Active CN113365930B (zh) 2018-12-07 2019-12-06 具有改善的装载物操纵单元的货架仓库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3405.1A Pending CN117049057A (zh) 2018-12-07 2019-11-19 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运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0985.0A Pending CN116238841A (zh) 2018-12-07 2019-11-19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CN201980090772.XA Active CN113365930B (zh) 2018-12-07 2019-12-06 具有改善的装载物操纵单元的货架仓库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395015A1 (zh)
EP (4) EP4194368A1 (zh)
CN (4) CN117049057A (zh)
AT (1) AT521359B1 (zh)
CA (2) CA3118042A1 (zh)
ES (1) ES2955245T3 (zh)
WO (2) WO202011324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1785A (zh) * 2022-04-08 2022-07-05 深圳市库宝软件有限公司 待出库料箱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89768A (zh) * 2022-08-10 2022-11-04 苏州翊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速冻库系统、样品自动化速冻控制方法
CN115520554A (zh) * 2022-10-27 2022-12-27 太仓同晟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板材柔性分拣系统及方法
CN116280838A (zh) * 2023-05-18 2023-06-23 山东大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用货物输送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1359B1 (de) 2018-12-07 2020-01-15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mit verbesserter Ladegut-Manipulationseinheit
AT16745U1 (de) 2019-05-27 2020-07-15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und Regalrahmenteil für ein Regallagersystem
KR20230008203A (ko) * 2020-05-08 2023-01-13 데마틱 게엠베하 제품 저장고 및 적어도 하나의 주문 이행 영역을 갖는 주문 이행을 위한 창고
CN111674816B (zh) * 2020-07-08 2021-06-29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仓储系统
CN112265770A (zh) * 2020-10-29 2021-01-26 安徽纳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层压机上料穿梭车
CN112758573A (zh) * 2020-12-15 2021-05-07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货架用定位耦合装置、移动货架及传料系统
AT524700A1 (de) 2021-01-29 2022-08-15 Tgw Mechanics Gmbh Verfahren zum Einlagern mehrerer Lagerobjekte unterschiedlicher Lagerobjekttype in ein Lagerregal und ein Regallagersystem hierfür
AT525702A1 (de) 2021-12-02 2023-06-15 Tgw Logistics Group Gmbh Tablar zum Transport eines Ladeguts in einem Kommissioniersystem, Entladevorrichtung und Beladevorrichtung
AT525764A1 (de) 2021-12-22 2023-07-15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WO2023115090A1 (de) 2021-12-22 2023-06-29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CN114180250B (zh) * 2021-12-27 2024-05-28 杭州慧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直接对接定位装置的物品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4455236B (zh) * 2022-01-24 2022-08-12 广东天地和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智慧物流食材仓储中心智能分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EP4258195A1 (de) * 2022-04-07 2023-10-11 TGW Logistics Group GmbH Optimieren einer bereitstellung von ladegut an einem kommissi-onierarbeitsplatz eines intralogistiksystems
CN115593838B (zh) * 2022-11-08 2023-08-01 苏州耀新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货架
WO2024114890A1 (en) * 2022-11-29 2024-06-06 Dematic Gmbh Warehouse for order fulfillment with a product storage and at least one order fulfillment area
CN115872065B (zh) * 2023-01-21 2023-05-09 山西大学 一种基于自动补位的球类运输用装载固定装置
CN115806240B (zh) * 2023-02-08 2023-04-25 河南省朝前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载荷检测装置
CN117432257A (zh) * 2023-10-25 2024-01-23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立体工业厂房
CN117506419B (zh) * 2023-11-29 2024-04-05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能够对不良主体进行下料的弹性零件组装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4879A (en) * 1992-01-31 1996-10-15 Wing Labo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warehouse
KR100886373B1 (ko) * 2008-10-02 2009-03-03 남영물류산업 주식회사 물류시스템용 층간 자동 이송장치
US20120282068A1 (en) * 2010-01-14 2012-11-08 Knapp Ag Shelf storage system
WO2015181109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Dematic Systems Gmbh Method of making a storage units available from a storage facility
CN206456846U (zh) * 2016-06-17 2017-09-01 北京物资学院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0963U (zh) * 1974-05-31 1975-12-16
DE2441557A1 (de) * 1974-08-30 1976-03-11 Messerschmitt Boelkow Blohm Anordnung zur abstuetzung eines stossfaengers
JP2658834B2 (ja) * 1993-10-18 1997-09-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マスト
EP0658508A1 (de) * 1993-12-15 1995-06-21 Inventio Ag Puffereinrichtung für Aufzüge
CN2319384Y (zh) * 1997-12-19 1999-05-19 倪国亮 双载货台往复运行升降机
CN1261341C (zh) * 2001-07-26 2006-06-28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安装在电梯竖井内的电梯驱动装置的电梯设备
DE102004007412A1 (de) 2004-02-16 2005-09-01 Knapp Logistik Automation Ges.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Bedienen eines Regals vorzugsweise in einer Kommissionieranlage
CN2707897Y (zh) * 2004-04-26 2005-07-06 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功能的立体停车装置
JP2007238197A (ja) * 2006-03-06 2007-09-20 Okamura Corp 荷の昇降装置
DE102007018244B4 (de) 2007-04-12 2010-12-02 SSI Schäfer Noell GmbH Lager- und Systemtechnik Regal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in- und Auslagern von Ladehilfsmitteln in und aus einem Regalsystem
FR2915979B1 (fr) 2007-05-11 2009-10-09 Savoye Sa Systeme automatise de preparation de colis
JP5022189B2 (ja) * 2007-11-14 2012-09-12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 自動倉庫用昇降式移載装置
JP2010052873A (ja) * 2008-08-27 2010-03-11 Ihi Corp マスト構造
ES2414470T3 (es) 2008-09-03 2013-07-19 Dematic Accounting Services Gmbh Sistema de almacenamiento
US9096375B2 (en) 2009-04-10 2015-08-04 Symbotic, LLC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T508361B1 (de) * 2009-08-17 2011-01-15 Knapp Ag Lagersystem
US8694152B2 (en) * 2010-12-15 2014-04-08 Symbotic, LLC Maintenance access zones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AT511140B1 (de) * 2011-02-08 2014-06-15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selben
DE102011012424B4 (de) 2011-02-21 2012-10-25 SSI Schäfer Noell GmbH Lager- und Systemtechnik Lager- und Kommissioniersystem mit Shuttle
AT512339B1 (de) 2011-12-21 2015-10-15 Tgw Logistics Group Gmbh Regallag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selben
AT513930B1 (de) * 2012-12-20 2020-10-15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mit Förderfahrzeug-Hebevorrichtung
AT516231B1 (de) 2014-09-05 2016-09-15 Tgw Mechanics Gmbh Automatisiertes Regallag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icheren Betreiben desselben
JP6241400B2 (ja) * 2014-09-19 2017-12-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保管設備
WO2016090245A1 (en) * 2014-12-05 2016-06-09 Peng Zhouzhou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with two coupled rail systems
JP6156409B2 (ja) * 2015-02-25 2017-07-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137226B2 (ja) 2015-03-10 2017-05-3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昇降搬送装置
JP6451422B2 (ja) 2015-03-13 2019-01-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昇降搬送装置
CN106564806B (zh) * 2016-10-27 2020-02-14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提升机
US10611568B2 (en) * 2017-01-25 2020-04-07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AS/RS lift having vertically-aligned dual carriages
CN107032035B (zh) * 2017-05-18 2019-11-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入库装置
CN107986139A (zh) * 2017-12-15 2018-05-04 广州豪坤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货到人楼层提升机自动物流装置
CN108116826A (zh) * 2017-12-20 2018-06-05 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进多出提升机
AT521359B1 (de) 2018-12-07 2020-01-15 Tgw Mechanics Gmbh Regallagersystem mit verbesserter Ladegut-Manipulations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4879A (en) * 1992-01-31 1996-10-15 Wing Labo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warehouse
KR100886373B1 (ko) * 2008-10-02 2009-03-03 남영물류산업 주식회사 물류시스템용 층간 자동 이송장치
US20120282068A1 (en) * 2010-01-14 2012-11-08 Knapp Ag Shelf storage system
WO2015181109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Dematic Systems Gmbh Method of making a storage units available from a storage facility
CN206456846U (zh) * 2016-06-17 2017-09-01 北京物资学院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1785A (zh) * 2022-04-08 2022-07-05 深圳市库宝软件有限公司 待出库料箱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701785B (zh) * 2022-04-08 2024-04-02 深圳市库宝软件有限公司 待出库料箱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89768A (zh) * 2022-08-10 2022-11-04 苏州翊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速冻库系统、样品自动化速冻控制方法
CN115520554A (zh) * 2022-10-27 2022-12-27 太仓同晟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板材柔性分拣系统及方法
CN115520554B (zh) * 2022-10-27 2024-04-16 太仓同晟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板材柔性分拣系统及方法
CN116280838A (zh) * 2023-05-18 2023-06-23 山东大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用货物输送机系统
CN116280838B (zh) * 2023-05-18 2023-07-28 山东大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用货物输送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55245T3 (es) 2023-11-29
WO2020113254A1 (de) 2020-06-11
EP3891085B1 (de) 2023-06-07
CA3122308A1 (en) 2020-06-11
EP3891085A1 (de) 2021-10-13
CN113365930B (zh) 2023-04-18
WO2020113249A1 (de) 2020-06-11
EP3891085C0 (de) 2023-06-07
US20210395015A1 (en) 2021-12-23
CN117049057A (zh) 2023-11-14
AT521359A4 (de) 2020-01-15
AT521359B1 (de) 2020-01-15
CN113365930A (zh) 2021-09-07
CA3122308C (en) 2023-10-24
CA3118042A1 (en) 2020-06-11
EP4194368A1 (de) 2023-06-14
US20220041374A1 (en) 2022-02-10
CN116238841A (zh) 2023-06-09
EP3891086B1 (de) 2024-05-22
EP3891086A1 (de) 2021-10-13
EP4197941A1 (de) 2023-06-21
CN113165806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5806B (zh) 存放装置和具有改进的装载物入库和出库的拣选系统以及用于此的运行方法
JP6679678B2 (ja) 保管設備からの運搬ユニット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
JP6321794B2 (ja) 選別ステーションにおいて所望の順序で保管ユニットを保管設備から利用できるようにすることによる注文調達方法
CN108146948B (zh) 用于存入和取出物体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仓储系统
JP6677115B2 (ja) 物品並べ替え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物品保管設備
JP6279730B2 (ja) 選別ステーションで保管ユニットを調製することによる注文調達方法
US8397898B2 (en) Scalable shipping buffer having an integrated sorting func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RU2689597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зада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для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ого пункта подготовки
US8494673B2 (en) Warehou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10322876B2 (en) Method for stockpiling piece goods in a storage rack, and storage system
JPH05208705A (ja) 立体倉庫
EP2949604A1 (en) Method of commissioning in a storage facility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fts
US10625939B2 (en) Method for placing packets into and/or out of storage into/from a particular storage rack aisle of a storage rack
KR20190086380A (ko) 물품 재배열 장치
CN112601708A (zh) 经由至少两个平面的平面分拣器
JP4470027B2 (ja) 鶏卵の選別包装装置
JP7375518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6652086B2 (ja) 仕分け設備
JP2013151362A (ja) 自動倉庫及び荷保管方法
JP2019202878A (ja) 物品収納設備
JP2023119074A (ja) 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