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20A - 记录和重现数据以及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和重现数据以及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20A
CN1131320A CN95120572A CN95120572A CN1131320A CN 1131320 A CN1131320 A CN 1131320A CN 95120572 A CN95120572 A CN 95120572A CN 95120572 A CN95120572 A CN 95120572A CN 1131320 A CN1131320 A CN 1131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rror
error processing
block
data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20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19C (zh
Inventor
佐古曜一郎
大塚学史
山上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5Unequal or adaptive error protection, e.g. by provid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ignificance of source information or by adapting th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Digital Magnetic Record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产生预定量数据的第一EPD(误差处理数据),把数据量分为若干数据块,产生每个数据块的第二EPD,从这三个数据产生纪录单元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和再生纪录单元数据。用第一EPD对每个记录单元的再生数据的预定数据量纠错。如不能纠正,用第二EPD至少检查每个数据块的预定量数据的误差。若N个连续数据块有误差,则认为正擦除至少非末端的一个数据块的全部数据,用第一EPD校正记录单元的预定数据量的误差,生成再生数据。

Description

记录和重现数据以及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记录和重现数据并传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迄今为止,已有的光盘包括磁光盘、变相介质光盘、写一次的盘、只读光盘等等。这些光盘粗略地可分为可写盘和只读盘。
在制造时,在盘的认证过程中,如果在可写盘的磁光盘上检测到坏的扇区,那么邻近该坏区的扇区就被用来替换该坏区,替换的扇区被记录在该磁光盘上给定的区域。当该磁光盘被重放时,该替换的扇区用来代替该坏的扇区。如果在磁光盘装盘后产生了新的坏区,则在专用于替换扇区的区域建立坏扇区的替代扇区,要记录在坏扇区的数据被记录在替代扇区中,其信息被记录在该磁光盘的给定区域。
通过光盘驱动器不能在只读光盘上记录数据。如现有技术中熟知的,在制造只读光盘时,数据被记录在只读光盘上,在装盘后,制造时记录在只读光盘上的数据只能被读取。
当通过光盘驱动器在磁光盘上记录数据时,或在制造时在只读光盘上记录数据时,奇偶比特比如误差校正奇比特和误差检测奇偶比特比如CRC(循环冗余检测)比特被加到该数据中。当从磁光盘或只读光盘上重现记录的数据时,将用这些奇偶比特对该数据进行误差检测处理和误差校正处理。
一种已知的奇偶系统是瑞得-索罗门(Reed-Solomon)码。按照瑞得-索罗门码,如果一个字符由八个比特组成,数据不K字符,那么奇偶比特被加到K字符中,导致n字符的码。表示误差校正码的校正能力的术语为"最小距离"。
例如,如果一个字符由一个比特表示,那么n个字符由n个比特表示,因此,对于n个字符总共可获得2n个二进制数据串。没有奇偶比特,则对于K个字符总共有2k个二进制数据串可获得。该2k个二进制数据串从2n个二进制数据串中得到,如果在两个数据串之间有d个比特不同,那么"d"被称为"距离"。对于所有2k二进制数据串而确定的距离中的最小的一个称为"最小距离"。术语"最小距离"在下面被称为"距离"。
用于校正t1的码的距离d通常要满足下式(1):
          d≥2t1+1                        …(1)
例如,如果距离d为"17",那么t1为8。即该码最高能校正到8个字符。
该码也有能力检测误差和校正误差。如果该码的误差检测能力所能检测到的误差数为t2,那么可检测的误差数t2由下式(2)表示:
          t2=d-(2t1+1)    (t2≥0)    …(2)
例如,在距离d为"17"的情况下,可校正的误差数t1和可检测的误差数t2如下表给出:
0字符校正…t1=0,t2=16
1字符校正…t1=1,t2=14
2字符校正…t1=2,t2=12
3字符校正…t1=3,t2=10
4字符校正…t1=4,t2=8
5字符校正…t1=5,t2=6
6字符校正…t1=6,t2=4
7字符校正…t1=7,t2=2
8字符校正…t1=8,t2=0                  …(表1)
从上面的表1可看出,由于对于8个字符校正的可检测误差数为"0",则如果对于8字符校正产生了9个误差或更多,就不能正确地检测误差。如距离d增加,那么可检测的误差数增加,而保持检测误差的能力不变。因此瑞得-索罗门码也被称为(n,k,d)LDC(长距离码),这是因为距离d相当大。
在磁光盘,只读光盘等上,在构成瑞得-索罗门之后才记录数据。当记录的数据重现时,其长度取决于距离d的随机误差或误差脉冲串、可校正误差数t1和可检测误差数t2可由瑞得-索罗门码校正。
从上面的表1可理解,如果距离为"17",那么可校正误差数最大8。因此,9个连续误差脉冲串或更多出现时,这些误差不能被校正,当它们重现时,数据连同误差一起被重现。
对于可写盘比如磁光盘,已经采用了各种误差校正处理。按照一种处理,如果在可写盘上有坏扇区,就用替代扇区替代,数据被记录在替代的扇区中,因此它们可适当地重现。按照另一个处理,为了对付误差脉冲串,在可写盘上每个环形轨迹或每个环形轨迹组中都包括有奇偶扇区,当每个环形轨迹或每组环形轨迹中其它扇区的数据进行异运算时所产生的奇偶数据被记录在该奇偶扇区内。当数据中出现误差脉冲串时,基于从该奇偶扇区中读出的奇偶数据,来校正该误差脉冲串。
当处理要实时处理的数据比如运动图象数据时,前一个用替代扇区的处理存在一个问题,即采用替代扇区使得处理速度慢。后一个用奇扇区在可写盘上校正误差的处理也有缺点,即需要较长时间来校正误差脉冲串,因为在由环形轨迹或环形轨迹的每一个组中的扇区组成的区域中,出现误差脉冲串时,需要再从该区域读取数据,并基于再次读取的数据和记录在奇偶扇区中的数据,来校正该误差脉冲串。
在只读光盘上,没有替代扇区可采用。如果当从只读光盘重现数据时出现大的误差,比如误差脉冲串,那么需要用增加的距离d或奇偶扇区校正的数据,只有依靠预先记录的误差校正码才行。增大的距离d存在的问题是它增加了码的冗余度和处理时间。增大的码冗余度导致只读光盘记录数据能力的相应减少。用奇偶扇区一校正只读光盘上的误差也有缺点,即需要长时间来处理误差脉冲串,因为在由环形轨变或每组环形轨迹中的扇区组成的区域中出现误差脉冲串时,需要再次从该区域重现数据,并基于再次读取的数据和记录在奇偶扇区中的数据,来校正该误差脉冲串。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记录和重现数据并传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它有效地允许重现和传输数据,而不减少记录数据的容量,即使出现了误差脉冲串。
按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提供的记录和重现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a)针对预定量的数据产生第一误差处理数据,针对多个产生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分解该预定量数据而产生的,(b)从该预定量数据、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记录单元的数据,(c)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记录单元的数据,(d)重现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单元的数据,(e)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记录单元校正记录单元的重现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f)如果在步骤(e)中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e)中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g)当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从而产生重现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提供的记录和重现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a)针对预定量的数据产生第一误差处理数据,针对多个块产生第二处理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量数据而产生的,(b)从该预定量数据、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单元传输数据,(c)传输单元传输数据,(d)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传输单元校正已被传输的单元传输数据中的误差,(e)如果在步骤(d)中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传输数据中的误差,以及(f)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传输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所提供的记录和重现数据的装置,包括:误差处理数据发生装置,用于针对预定量的数据产生第一误差处理数据,针对多个块产生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量数据而产生的;记录单元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从该预定量数据、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记录单元的数据;记录和重现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记录单元的数据;以及误差校正装置,用于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记录单元校正由记录和重现装置重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如果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如果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当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提供的传输数据的装置,包括:误差处理数据发生装置,用于针对预定量的数据产生第一误差处理数据,针对多个块产生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数据而产生的;传输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从该预定量数据、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单元传输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在传输单元传输数据;以及误差校正装置,用于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传输单元校正已被传输的单元传输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如果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提供重现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a)从记录有预定数据量、针对预定量的数据而产生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针对多个块中每个而产生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量数据、编制该记录的数据而产生的,(b)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记录单元校正记录单元的重现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c)如果在步骤(b)中误差不能校正,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d)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从而产生重现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另外还一方面,所提供的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a)传送由预定数据量、针对预定量的数据而产生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针对多个块中每个块而产生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而组成的传送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量数据而产生的,(b)对每个传送单元校正已被传输的单元传输数据中的误差,(c)如果在步骤(b)中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传输数据中的误差,以及(d)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传输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另外再一方面,所提供的记录和重现数据的装置,包括:记录单元数据再现装置,用于从记录有预定量数据、针对预定量的数据而产生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针对多个块中每个块而产生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记录介质上重现记录单元的数据;误差校正装置,用于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记录单元校正由重现装置重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如果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提供的记录和重现数据的装置,包括:误差处理数据发生装置,用于针对预定量的数据产生第一误差处理数据,针对多个块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量数据而产生的;记录单元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从该预定量数据、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记录单元的数据;记录和重现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记录单元的数据,并重现记录介质上记录单元的数据;误差检测装置,基于重现信号的视频电平,在每个块中,检测重现信号的误差状态,该重现信号表示由记录和重现装置重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以及误差校正装置,用于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记录单元校正由记录和重现装置重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如果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提供的重现数据的装置,包括:重现装置,用于从其上记录有预定量数据、针对该预定量而产生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针对多个块中每个块而产生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介质上重现记录单元的数据,这些块是通过分解该预定数据量、编制记录单元数据而产生的;误差检测装置,基于重现信号的视频电平,在每个块中,检测重现信号的误差状态,该重现信号表示由记录和重装置重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以及误差校正装置,用于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每个记录单元校正由记录和重现装置重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中的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如果不能校正误差,至少用第二误差处理数据检测每个块中预定量数据中的误差,以及当在N个(N为正数)连续块中检测数据时,至少将不位于该N个连续块末端的一个块认为是被删除的,因此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的方框图;
图2是图1所示光盘驱动器中驱动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3是图1所示光盘驱动器中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光盘的格式的视图;
图5是显示图4所示光盘上区域和在该区域所用的数据时钟频率的示意图;
图6A、6B和6C是显示图44所示光盘的第二格式的示意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附加奇偶数据的示意图,该奇偶数据作为光盘上7行-8行-7行模式中的第二ECC;
图8是显示怎样处理再现在扇区中的误差脉冲串的示意图;
图9是显示怎样处理再现在扇区中多个误差脉冲串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控制器控制过程的流程图,该控制器用于处理由图1所示光盘产生的数据;
图11图10所示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12和13是图10所示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14是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平检测器的方框图;
图15是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控制器的方框图;以及
图16是图15所示控制器在操作流程图。
图1通过示例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的组成。该光盘驱动器能在磁光盘和一次写入光盘上记录数据并从其上恢复数据;能从只读盘上读出数据;能在所谓的局部ROM的写/读区域写入数据并从其读取数据;还能从这种局部ROM上的只读区域读取数据。
如图1所示,光盘驱动器包括用于在光盘4上记录并从其上读取数据的驱动器1、用于控制驱动器1的驱动控制器2,以及通过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输入/输出端i01、用于通过驱动控制器2来存取光盘的主计算机3。
光盘4可以包括磁光盘、相位改变的介质光盘、一次写光盘、具有可写区域(RAM)和只读区域(ROM)的局部光盘、只读光盘等等。
驱动器1包括:装载机构5,用于装载光盘4;主轴马达6,用于旋转已经由装载机构5装载的光盘4;驱动器7,用于主轴马达6的供能;光学块8;驱动器14,用于光学块8中激光二极管13的供能;1-V/矩阵放大器16,用于将来自光学块8、从电流信号得来的重现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提供到系统的多个部分;磁头17,用于给光盘4提供磁场;以及驱动器18,用于磁头17的供能。通过组为自光学块8中光检测器15的多个输出信号;1-V/矩阵放大器16产生RF信号和MO(磁光)信号。
光学块8包括:物镜9,用于将激光束加到光盘4并将光盘4反射的激光束和到光检测器15;滑动马达10,用于相对于光盘4将光学块8作径向移动;电流计马达11,用于跟随光学块8;聚焦操纵杆12,用于将激光束聚焦于光盘4上;激光二极管13,用于传送激光束,通过物镜9加到光盘上4上;光检测器15,用于检测来自激光二极管13的激光束。
用于给磁头17供能的驱动器18通过输入端1i1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201。用于给激光二极管13供能的驱动器14通过输入端1i2、1i3、连接到驱动器的输出端202,203。1-V矩阵放大器16通过输出端1o1、1o2、1o3、1o4、1o5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入端2i1、2i2、2i3、2i4、2i5。聚焦操纵杆12通过输入端1i4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2o4。电流计马达11通过输入端1i5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2o5。滑动马达10通过输入端1i6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2o6。用于给主轴马达6供能的驱动器7通过输入/输出端1io7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入/输出端2io7。装载机构5通过输入端1i7连接到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2o7。
传送和接收指令和数据的过程由驱动控制器2执行。为了记录数据,驱动控制器2将CRC比特和误差校正码加到从主计算机3来的数据上,并传送该数据到驱动器1。为了重现数据,驱动控制器2校正来自驱动器1的数据中的误差,并只传送用户数据到主计算机3。当记录和重现数据时,驱动控制器2发出指令到待服控制系统以及驱动器1中的各个块中。
图2通过示例图示了图1所示的驱动控制器2的一种构造。
如图2所示,驱动控制器2具有输入/输出电路31,用于通过D/A变换器和输出端2o2到图1所示的驱动器14而给激光二极管13提供偏置数据,该数据是从数字信号处理器53通过总线43而提供的。驱动控制器还有选择器箝位电路33,用于根据来自侍服控制系统定时发生器40的定时信号来选择由I-V矩阵放大器16(图1)通过输入端2i1、2i2提供的输出信号,并箝位所选择的输出信号。A/D转换器34根据由时钟选择器41选择的并由此提供的数据系统时钟信号或待服系统时钟信号而将来自选择器/箝位电路33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
根据来自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的侍服系统时钟信号,数据系统时钟发生器35产生数据系统时钟信号。数据系统定时发生器36根据数据系统时钟信号而产生数据系统定时信号。根据从A/D转换器34重量同的数据中提取的参考相位数据,数据相位控制电路37控制来自数据系统时钟发生器35的数据系统时钟信号的相位,提供该相位控制的数据系统时钟信号作为读取时钟信号到读/写电路38,控制来自读/写电路38的读位置控制信号的相位,并通过输出端2o1输出该相位控制的读集团控制信号。
当数据重现时,响应来自控制器44的请求信号,读/写电路38根据来自数据系统时钟发生器35的数据系统时钟信号和来自数据系统定时发生器36的数据系统定时信号而将来自A/D转换器34的输出数据加到控制器44,输出一个通知信号。当数据被记录时,读/写电路38响应来自控制器44的请求信号,通过输出端2o1和图1所示的输入端1i1将来自控制器44的数据加到驱动器18。
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从来自A/D转换器34的输出数据中产生侍服系统时钟信号,提供该产生的侍服系统时钟信号到侍服系统定时发生器40、时钟选择器41、以及地址解码器42。侍服系统定时发生器40根据由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提供的侍服系统时钟信号产生侍服系统定时信号,提供该侍服系统定时信号到时钟选择器41、地址解码器42和选择箝位电路33,并通过输出端2o3和输入端1i3(图1)将该侍服系统定时信号加到用于激光二极管13的驱动器14。
驱动控制器2还包括多路复用器45,用于将从I-V/矩阵放大器通过各个输入端2i3、2i4、2i5提供的前方APC(自动功率控制)信号、聚焦误差信号、以及拉-入信号加到A/D转换器46。输入/输出电路47通过总线43将来自A/D转换器46的输出数据加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3。PWN(脉宽调制)电路48用于调制数据,以操纵光学块8,该数据是从数字信号处理器53通过总线43提供的。
驱动控制器2还有根据来自PWM电路48的调制数据而分别给骤焦操纵杆12(图1)、电流马达11(图1)和滑动马达10(图1)供能的驱动器49、50、51。驱动器49通过输出2o4和图示的输入端1i4连接到聚焦操纵杆12。驱动器50通过输出端2o5和图1所示输入端1i5连接到电流计马达11。驱动器51通过输出端2o6和图1所示输入端1i6连接到滑动马达10。
输入/输出电路52通过输入/输出端1io7和驱动器7(图1)将来自数字信号处理器53的驱动信号加到主轴马达6(图1)。数字信号处理器53用于通过总线43控制上述各个块并给它们供能,并且通过由图2所示粗实线所标的总线连接到控制器44。
响应于来自主计算机的请求,对于由装载机构5安装在主轴马达6上的光盘4,或在自动旋转模式中的装载机构5装载光盘4时,数字信号处理器53发出指令,通过输入/输出电路52到驱动器7,以给主轴马达6提供能量。
当主轴马达6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定旋转速度时,驱动器7输出一个锁定信号,以向数字信号处理器53表明主轴马达6的旋转速度已稳定。在该时间中数字信号处理器53使得PWM电路48控制驱动器50,以使来自激光二极管13的激光束定位于光盘4的用户区域的外面,并使PWM电路控制驱动器51,以在光盘4的径向向里或向外移动光学8。
如果激光束被聚焦在用户区域,高敏感的光盘4的数据将可能被错误地擦掉。由于光学块8被移出用户区域,而且激光束也被弄出用户区域,从而可防止错误地数据删除。
当主轴马达6恒速旋转而且光学块8在光盘4的径向向外移动时,数据信号处理53通过输入输出电路31和D/A转换器32提供激光二极管13的偏置电流到驱动器14,并输出指令到侍服系统定时发生器40,以使激光二极管13导通而传送激光束。
从激光二极管13传送的激光束被加到光学块8中的光检测器15,光检测器15转换该激光束为相应的电信号。来自光检测器15的电信号作为检测输出信号加到1-V/矩阵放大器16,它转换该检测的输出信号为电压信号,它然后被作为前APC信号加到多路复用器45。
加到多路复用器45的前APC信号在此被时分复用,然后由A/D转换器45转换为数字信号,它通过输入输出电路47和总线43被加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3。数字信号处理器53根据数字前APC信号来识别从激光二极管传送的激光束的强度,并通过输入/输出电路31和D/A变换器32向驱动器14发送由数字滤波器(未示出)计算的回波强度控制数据,以使驱动器14控制激光二极管13来产生标准的激光束功率。
然后,数字信号处理器53控制PWM电路38,以给驱动器49提供电流,因此在直方向给聚焦操纵杆12供能,以将聚焦操纵杆12带到骤焦检索模式,此时,由光盘4所反射的激光束被加到光检测器15的光检测表面。由光检测器15检测的激光束被转换为电信号,它被作为检测的输出信号加到1-V/矩阵放大器16。该1-V矩阵放大器16转换该信号为电压信号并放大该电压信号。该放大的电压信号然后从1-V矩阵放大器16作为聚焦误差信号被加到多路复用45。
该聚焦误差信号与前APC信号一起被多路复用器45进行时分复用,然后由A/D转换器46转换成数字信号。该数字聚焦误差信号通过输入/输出电路47和总线43被加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3。在此数字信号处理器53数字地对数字聚焦误差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聚焦控制数据并将该聚焦控制数据从PWM电路48反馈到驱动器49,因此提供一个聚焦控制侍服环。当激光束的聚焦状况稳定在检索模式时,从光检测器15输出的、通过1-V/矩阵放大器16产生的RF信号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幅度。在RF信号被选择器/箝位电路33箝位到某个值是值该RF信号被A/D转换器34转换成数字信号。
此时,时钟信号具有侍服系统时钟发生39的自由频率。对于选择器/箝电路33,箝位信号的定时脉冲由频分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的自由频率而产生。
通过确定由A/D转换器34产生的数字RF信号的幅度差,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检测在光盘4上形成的凹坑的模式,以因此检索一种模式,它与侍服区域内的凹坑串相同。当发现该模式时,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控制时钟选择器41,以在下一模式要出现的位置外打开一个窗口,并再在该窗口中确定模式是否相互一致。
如果在某些次数内,上述操作成功地确定了,那么就确定了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被锁定到光盘4的凹坑的模式。通过确定在侍服区域内的摆动凹坑的两者幅度差,就可以产生相位信息。通过将从两个摆动凹抗产生的相位信息相加,由按照轨迹位置而产生的幅度变化所引起的增益变化被吸收。
当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被锁定时,片段单元的位置就清楚,光盘上片段标志凹坑可被识别。RF信号在相对于片段标志凹坑、地址标志凹坑、扇标志1凹坑、扇标志2凹抗的多个位置Ar1、Ar2、Ar3、Ar4外被取样,其中取样的RF信号的幅度最大的一个位置被检索。
如果位置为Ar1,那么它代表地址标志,其片段是地址片段,使得识别帧的开始端成为可能。因此,通过清除帧计数器,可以对帧进行同步。如果一帧由14个片段组成,那么时钟选择器41被控制,以在14个片段的每个当中打开一个窗口,而且当片可被成功地当作地址标志识别时,判断帧同步被锁定。
当帧被同步时,光盘4上记录有地址的位置可被识别。因此,轨迹地址和帧码被地址解码器42解码。通过检测每个灰色码4比特的模式与灰色码表之间的一致性,地址解码器42对轨迹地址和帧码进行解码。由于全体模式不只是4比特,被转换为灰色码,检测与表一致是不简单的,但对于按照LSB的高-次序4比特是"1"还是"0",而反转的表,要是作比较的。
当第一解码的帧码被载入帧计数器内时,则认为达到了旋转同步,通过对每个帧增加帧计数器而获得的数值与实际的重现帧相比较,该数值肯定与实际的重现帧一致。因此,由帧计数器产生的数值作为帧码返回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3,以防止在出现某些故障时帧位置被错误地识别。
当以灰色码形式读取轨迹地址时,数字信号处理器53计算光学块8的速度,并使PWM电路48通过驱动器51去控制光学块8的滑动马达10,因此移动光学块8到光盘4上所需的轨迹。
当光学块8到达光盘4上所需轨迹时,光学块8进入跟踪模式。通过确定来自侍服区域中两个凹坑的RF信号的幅度差,可产生跟踪误差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器53数字地对跟踪误差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跟踪控制数据,并提供跟踪控制数据,以使得PWM电路48去控制驱动器50,因此给光学块8中的电流计马达11供能,以控制低频成分的变化,以及实现跟踪控制,以定位在光盘4轨迹的中心处从激光二极管13发出的激光束的光点。
当光学块8因此受轨迹控制时,数字信号处理器53检测所需轨迹起始的位置。第个扇区的起始处片段和该片段先前的片段与扇区标志有关。时钟选择器41被控制,以在上述四个位置Ar1、Ar2、Ar3、Ar4和每个位置处打开一个窗口,并且当在四个位置Ar1、Ar2、Ar3、Ar4处取样的RF信号的最大幅度位置是位置Ar2时,每个扇区标志代表扇区起始的片段,并且,当最大幅度位置是位置Ar3时,每个扇区标志代表扇区开始前的片段。基本上,通过转换由主计算机3给出的扇区地址为物理扇区并计算该扇区所属轨迹的片段。上述两种扇区标志同时缺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产生缺损扇区的可能性也就很小。
通过M/N复用从侍服系统时钟发生器39产生的帧同步侍服时钟信号,数据系统时钟发生器35产生数据时钟信号,并传递数据时钟信号到数据系统定时发生器36和读/写电路38。
在记录模式,通过控制器44将从主计算机3来的数据提供到读写电路38,以便记录。通过异-或,读/写电路38然后将例如127周期的随机数加到所提供的数据上,因此按照Y=X7+X+1来加扰每个扇区的数据,并与数据时钟信号同步地将该加扰的数据调制成NRZI数据。此时,读/写电路38对每个片段设置起始值为"0",并通过驱动器18将该调制的信号送到磁头17磁头按照该调制信号产生磁场,并将该磁场加到光盘4的数据区域,该光盘4被激光二极管13传送的激光加热到居里温度,因此在光盘4上记录该NRZI数据。
在重现模式,按照从光检测器15检测的输出信号由I-V矩阵放大器16产生的MO或RF信号被选择/箝位电路33箝位到预定高度,并因此由A/D转换器转换成加到读/写电路38的数字信号。读/写电路38按照部分响应对来自A/D转换器34的重现信号进行数字滤波,按照Viterbi解码重现NRZI数据。在每个片段中对NRZI数据进行转换之后,读/写电路38对每个扇区中的NRZI数据进行解扰,将该解扰的数据转换成重现的数据,并通过控制器44将该重现的数据传送到主计算机3。通过以不同形式组合来自光检测器15的许多输出信号,可产生MO信号和RF信号。
图3通过示例显示了图2所示控制器44的构造。
如图3所示,控制器44具有CPU60、连接到CPU60并由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的总线61、用于存贮各个程序数据参量数据等等以实现重现模式中的各个过程的ROM62、以及输入输出端口64。控制器44也具有:解码器67,用于在重现的数据上实现误差校正和误差检测;编码器68,用于产生从与计算机3提供的数据奇偶的数据,并将该奇偶数据国到所提供的数据上;缓冲器70;以及接口71。ROM62、RAM63、输入/输出端口64、解码67、编码器68、缓冲器70、以及接口71都连接到总线61上。
控制器44还具有输入/输出端65,它连接到图2所示读写电路38和开关66的动触点"C"。开关66的一个固定触点"a"连接到解码器67的输入端,而另一个固定触点"b"连接到编码器68的输出端。
解码器67具有连接到开关69固定端"a"的数据输出端,而编码器68具有连接到开关69另一固定端"b"的输入端。开关69的一个动触点"c"连接到缓冲器70的输入/输出端,该缓冲器的另一输入/输出端连接到接口71的输入/输出端。接口71的另一个输入/输出端通过输入/输出端io1连接到图1所示的主计算机3的输入/输出端。
解码器使用第一个ECC在通过开关66提供的重现数据上进行误差检测、当检测的误差数达到可被校正的误差数时,就进行误差检查,并且当误差被检测时使用第二个ECC来进行误差检测。
解码器67包括RAM67a、67b,以及用于控制存贮在RAM67a、67b的重现数据,以用LDC来进行误差校正,用CRC来进行误差检测,当出现误差校正和误差检测无效的误差脉冲串时,用第二ECC来进行7误差检测。RAM67a、67b的每一个都具有用于存贮重现数据一个扇区(在该实施例中由2352字节组成)、以及在下面所描述的误差检测过程和误差检测过程产生的各种数据的存贮容量。
解码器67通过开关69提供输出数据到缓冲器70。第二ECC是在正记录扇区的下一个扇萄给定区域中记录的奇偶数据,在由该扇区中的数据产生ECC奇偶数据中,第二个ECC也是奇偶数据,在解码中,当用第一ECC的奇偶数据不可能实现数据的误差校正或检测到使用CRC检测到的误差时,它被用于检测扇区中的数据的误差位置。
如图3所示,编码器68包括:RAM68a、68b,每个都有存贮一个扇区的存贮容量;以及RAM控制器68c用于控制存贮在RAM68a、68b中的输入数据,以产生象第一ECC的奇偶数据、象CRC的奇偶数据、象第二ECC的奇偶数据,并将这些奇偶数据相加。可是,编码器68只在某些区域将第二ECC相对于用户数据而产生的该奇偶数据加到下一区域的用户数据上。
编码器68将这些奇偶数据加到从主计算机3传送来的数据上,并将该奇偶数据作为前面扇区的第二ECC加到该数据上。
通过图1所示的光驱动器,用于误差检测的奇偶数据和用于误差检测的奇偶数据可被记录在磁光盘、写一次光盘、和局部光盘的可写区域。当制造盘时,这些奇偶数据被记录在只读光盘或局部盘的只读区域。
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64的输入/输出端72连接到图2所示数字信号处理器53的总线43。连接到输入/端口64的输入/输出连接到图2所示的读/写电路38的通知信号输入端。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64的输入/输出端74连接到图2所示的读写电路38的请求输入信号端。
下面将描述从主计算机3来的数据被记录到光盘4上的过程。
CPU60通过输入/输出端口64提供开关控制信号到开关66、69,以连接开关66、69的动触点"c"到固定触点"b"。从主计算机3传送来的、要被记录的数据从缓冲器70中读出,此后,通过开关69加到编码器68,它将误差检测和误差校正码加到该数据上。因此,数据通过开关66和输入/输出端65被加到图2所示读/写电路38上,通过它数据被记录在光盘4的用户区域。
此时,编码器68将奇偶数据加到存贮在RAM68a中的某一扇区(第N个扇区)的数据上。当用于记录的数据处理完成时,编码器68通过开关63将加有奇偶数据的第N个扇区的数据加到输入/输出端65,并通过输入/输出端口64和总线61提供数据输出的指示信号到CPU60。CPU60现在命令图1所示的读/写电路38去记录该数据,并控制缓冲器70和接口71去接收下一个输入数据。在该方式中,第N个扇区的所有数据被加到驱动器1并记录在光盘4上,在该时间内下一个输入数据作为下一扇区((N+1)个扇区)的数据被存贮在RAM68b中。
为了重现记录在光盘4上的数据,CPU60通过输入/输出端口64将开关控制信号提供到开关66、69,以将动触点"c"连接到固定触点"a"。从光盘4读出的、并通过读/写电路38、输入/输出端65和开关66提供的重现数据被加到触码器67。解码器7检测并校正重现数据中的误差,并通过开关69、缓冲器70、接口71和输入/输出端io1将重现的数据加到图1所示的主计算机3上。
对于存贮在RAM67a中的第N个扇区的数据,当解码器67用第一ECC的奇偶数据校正误差,用CRC奇偶数据检测误差、或因为误差脉冲串而不能校正误差时,解码器67从RAM67b中存贮的第(N+1)个扇区的数据中读取奇偶数据作为第二ECC,并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来检测误差的集团。在识别误差的位置之后,解码器67用第一ECC的奇偶数据来校正误差,以校正第N个扇区的数据,然后用CRC奇偶数据来检测误差。
当完成上述重现过程时,解码器67输出第N个扇区的数据,并通过输入/输出端口64才总线61将重现过程结束的指示信号提供到CPU60。CPU60现在命令该/写电路38重现下一扇区的数据。以此方式,该扇区的所有数据被提供到缓冲串70,此后从光盘4读出的第(N+2)个扇区的重现数据加到RAM67a。
图1至图3所示的光盘驱动器可以包含只读光盘、只具有只读区域的盘比如局部盘等等、除只读区域之外还具有可写区域的盘、只具有只读区域的盘比如磁光盘、写一次的盘、等等,或除只写区域之外还具有可读区域的盘。
图4通过示例显示了光盘4的格式。
如图4所示,光盘4具有记录光盘类型数据等等的GCP(灰色编码部分)区域、CTL(控制)区域、TEST区域,BAND0、BAND1、…BAND15、TEST区域、CTL区域、以及从最外边区到最里边区连续径向向里排列的GCP区域。该GCP区域是这样一个区域,其中可记录附加信息的地址信号,其中坑模式由灰色码表示。记录在GCP区域的信息即使在搜索模式也能被读出。CTL区域是这样的区域,其中记录指示介质类型的信息,而TEST区域是用作试验而在其中写数据的区域。
图5通过示例显示了图4所示光盘4的特别格式。在图5中,在最上面行的GCP区域对应于图4所示光盘4的最外边区上的GCP区域,从最上面行向下面行顺序排列的条和区域分别对应于对应于图4中光盘4从最外边区到最里边区顺序径向向内排列的区域。
在该例子中,光盘4是一个区域CAV盘。因此,如图5所示,数据时钟频率从区域变换到区域。
图6A、6B和6C通过示例显示了光盘4的扇区格式。在图6A、6B和6C中图示了一个扇区的内容。
在图6A、6B和6C通过示例显示了光盘4的扇区格式。在图6A、6B和6C中图示了一个扇区的内容。
在图6A、6B和6C中,i表示码字(图6A、6B、6C中的"行"),j表示字节。实线箭头表示写数据的方向。标为D0~D2047表示的数据代表用户数据,标为(P1,P2)~(P35,P36)的数据代表对应于分别标为i=130~123,…i=10~3的用户数据的奇偶数据,标为(Q1,Q2)的数据代表对应于奇偶数据P1~P36的奇偶数据,标为(Q3、Q4)的数据代表对应于奇偶数据P1~P36和奇偶数据(Q1、Q2),而标为CRC1~CRC8的数据代表对应于用户数据D0~D2047的误差检测奇偶数据。
标为(E1,1)~(E1,16)的数据代表奇偶数据,它对应于分别标为j=0~j=15的用户数据D0~D2047、奇偶数据P1~P36和奇偶数据CRC1~CRC8的瑞得-索罗门(Reed-Solomon)码。具体地,由奇偶数据(E1,1)~(E1,16)组成的奇偶数据对应于数据D0、D16、…D2032,以及标有j=1,i=130的数据,由奇偶数据(E2,1)~(E2,16)组成的,标有j=1,i=-1~-16的数据是奇偶数据它对应于标有j=1,i=130~0的数据。对于其它给出类似的奇偶数据。
如上面参考图6A、6B、6C所描述的,如果罗科-索卢门码的结构对应于标为i=147~-16的行的数据,则每个距离为17。因此,只要能从表1中看到,高到8个连续误差可被检测并校正,但9或更多个连续误差就不能被校正。
在该例子中,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36用于对标为i=130,j=0~i=3,j=15、i=0、j=15~i=-16,j=15的数据进行检测和校正,它是在数据重现时使用的。
由于该奇偶数据(E1,1)~(E16,16)每个都具有147字节的垂直长度,其中加有奇偶数据的用户数据D0~D2047的垂直方向长度具有131字节,而在奇偶数据的直方向,该数据的长度具有16字节,该距离为17,因此它们制成一个(147,131,17)的瑞得-索罗门码。一个码字是一个字节。如上面所描述的,一个扇区具有16字节X147=2352字节。
下面将结合图7描述对应于图6A、6B、6C所示扇区的数据的7行-8行-7行的模式。
从图7可看到,对于图6A、6B、6C中从i=130到124排列的7行而组成的所有数据都产生奇偶数据P1,P2,对于图6A、6B、6C中从i=115到109排列的7行而组成的所有数据都产生奇偶数据P5,P6。类似地奇偶数据以7行、8行、7行的次序连续被产生。
一旦产生奇偶数据P1~P40,则连续产生由(114,112,3)、(130,128,3)和(114,112,3)组成的三组瑞得-索罗门码。
按照该例子,如上所述,当数据记录在光盘4上时,用于该数据误差校正的第一ECC的奇偶数据、以及第二ECC的奇偶数据以7行-8行-7行的模式产生。如果光盘4包含只读盘,则访第二ECC的奇偶数据被记录在光盘4上第n个扇区之后的第(n+1)个扇区中的特定区域。
根据数据再生时误差出现的脉冲串的方式的不同,对于不可校正的数据的再生是可能的,存在此种可能性的原因以及此种误差脉冲串进行复制的过程将在下描述。
图8示出了如何处理出现在某一区中连续误差脉冲串的过程。
在图8中,SEC表示一个区,SEC′表示该区的细节。区SEC、SEC′是依据在上面参考图7所描述时利用7行-8行-7行的图案。包括7行和8行的数据组后面将被称为数据块。
假设图8中包括在由SEC阴影区中的全部数据都受误差脉冲串的影响。当这种误差脉冲串出现在区SEC中时,采用第一ECC奇偶数据LDC就不能检测,这是因为,由于它的距离d是"17",所以作为第一ECC的奇偶数据LDC不能检测高达8字节的误差。但是,在某一确定数据块中的误差可利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来检测,并且可通过确认包含要被擦除的误差的数据块而能够被擦除校正。对于7行-8行-7行的方案,当误差脉冲串确切超过7行和8行时,能够被擦除校正的数据最大为15行。对于仅由8行构成的图案,可被擦除校正的数据包括15行。
如果误差脉冲串扩展超过7行数据块、8行数据块和7行数据块,而由1l行构成,就有必要将22行(7+8+7)的数据擦除校正。此种情形中,即使利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也不能对这些数据作擦除校正。
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校正超过3个连续数据块(例如7行数据块、8行数据块和7行数据块)的误差脉冲串。具体地说,在上例中是利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来检测误差的,随后,通过参考正被擦除数据的中间8行而利用作为第一ECC的奇数据LDC面对8行作擦除校正。并且对这些误差作为检测且利用余下4字节作校正。而且,可以利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来检测误差,随后,通过参考正被擦除的数据的中心8行以及高于该中心8行和低于该中心8行的数据的N行而利用作为第一ECC的奇偶数据LDC而对(8tl)行作擦除校正,利用其余M字节对误差作检测和校正。上述误差校正方案在下给出。
8行擦除校正及4行检测校正    ……12行,
10(8+1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及3行检测校正……13行,
12(8+2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及2行检测校正……14行,
14(8+3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及1行检测校正……15行,
16(8+4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             ……16行。
如果中心数据块包括7行,误差校正方案如下:
7行擦除校正和4行检测校正               ……11行,
9(7+1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和3行检测校正 ……12行,
11(7+2高和低)行擦除校正和2行检测校正  ……13行,
13(7+3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和1行检测校正……14行,
15(7+4行,高和低)行擦除校正           ……15行。
上述方案任意之一基于这样的假设,即距离d是"17",且可被校正的数据不超过"17"行。
图9示出了在一区中多个误差脉冲串出现的具体处理作法。
图9中,SEC表示一个区中的细节。该区SCE是以利用7行-8行-7行方案的基础,已参考图7描述过。
在图9所示的例中,超过8行的误差脉冲串出现在包括8行的一个数据块中,且多个误差脉冲串出现在不同的两个位置,每一个都在一个7行的数据块中,且每一个都与出现超过8行误差的误差脉冲串所在位置有一个空间距离。因此,三个误差脉冲串出现在不同的空间位置。
当三个误差脉冲串出现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则利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检测该误差,而如果作为检测结果获得的误差标志数是"3"且该被测误差标志是连续的,则就假设三个误差脉冲串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而且这些数据块的任意一个的数据都被认为是将被擦除的,且因此将是被擦除校的,并且使在其它数据块的数据中的误差被检测和被校正。
在本例中,受误差脉冲串破坏的8行数据块中的数据被视为将擦除且进行8行擦除校正,而受其它误差脉冲串破坏的每一个为7行的两个数据块将被进行4行的检测校正。
包括误差脉冲串的几个数据块可能不包括3个连续的数据块,但可能包括两个连续的数据块和一个独立的数据块。
图10至13示出了图3所示控制器的控制过程,以根据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器的再生而处理数据。
下面将参照图10至12以及图1至图3对于控制器进行的再生数据的处理操作过程作详述。图10所示的流程图包括子程序SUB1-SUB3。它们仅用来起一个说明的目的而在实际程序中不产生任何子程序。
在步骤S1中,确定是否有指令,即确定是否有来自主机3经过输入/输出终端101、接口17及输入/输出端口64送到控制器2的包括区号、区长度数据等内容的命令。如果为"是",则控制到(步骤)S2。
在S2中,所要求区域中的各个区被连续读出。然而S2中实际执行的是每一区被读出一次。具体地说,控制器44的CPU60经输出端把请求信号送到读/写电路38。一个区的数据被连续地从光盘4读出直到达到由主机3所指定的区长度为止。来自光盘4的数据经读/写电路38和输入终端65而被送到转换器66。CPU60把转换控制信号送到转换器66和69,以将可移动接触点"c"接到固定接点"a"。转换器60提供再生数据到解码器67,随后控制过程到83。
在S3中,利用LDC对误差作检测和校正。具体而言,CPU60指令解码器67利用奇偶数据(E1,1)~(E16,16)检测并校正误差。此时解码器67检测并校正数据D0~D2047中的误差。随即控制过程进入S4。
在S4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毕、即误差是否被校正了。如果为"是",控制进入S5而为"否"时,控制进入S7。
在S5中要确定CRC检测是否完毕。即确定是否由CRC检查检测到误差。如果为"是",则控制进入S6,若为"否",则控制进入S9。
在S6中要确定由指令所定的过程是否完结,即,在S1中所输入命令能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区中读出是否完成。如果"是",则处理过程达到一个结束,如果为否,控制返回到步骤S8。
在S7中,根据第二ECC检测误差,并加入标志。具体而言,CPU60指令解码器67利用奇偶数据P1-P40检测误差。此时该解码器逐数据块地检测在数据D0-D2047中的误差并产生误差标志。解码器67以每个数据块实现误差检测。如果数据块中有误差,则该解码器视该数据块将被擦除,并加入标志表示指明该数据被擦除。例如,解码器67利用奇偶数据P1和P2时由i=130~124的数据块作是否有误差的检测。若有误差在该数据块中,则该解码器加一标志指明其已变误差脉冲串的破坏,译码器61对全部的数据块实施此种处理过程。随后控制进入S8,
在S8中要确定其误差标志数是否≥4或为零。如果"是",则控制进入步骤S9,若"否",则控制进入S11。在本例中,由于在一个区中其误差若出现在四个或更多的数据块中就不能对误差作校正,因此S8中要确定误差标志数目是否至少为"4"。当误差标志是"0"时被指示一个误差,因为不考虑利用奇偶数据(E1,1)~(E16,16)的误差检测而当利用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的误差检测之后其误差标志数是"0"时,表示这两个误差检测过程的任何之一都是错误的。
在S9中显示误差信息,随后控制进入S10。具体而言,CPU0在S9中把存储在ROM62的信息数据送到主机3,将一信息图象示于主机屏上。该信息可能内容如下:
"由于已出现误差,该区正被重读"。
在S10中设置对该区的重读。随后控制返回S6。在S10中,经输出端73CPU60把表示该区重读的请求信号送到读/写电路38。从光盘4中重读出该区数据。
在S11中要确定误差标志是否为"3"。如果"是",则控制进入S12,如果"否",控制进入属于子程序SUB2的S100。在S11中作为数据的数字"3"是数据块数目,它包括在一个区中的误差脉冲串,并且等于可被校正的误差数目的最大值。
在S12要确定这3个误差标志是否为连续的误差标志,即判断加上了三个误差标志的数据块是否连续。如果"是",则控制进入属于子程序SUB1的S50,如果"否",则控制进入属于子程序SUB3的S150。对于这3个误差标志是否连续作判断是为了确定包括误差脉冲串的数据块是连续的或是分离的,以实现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随即的最佳处理。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的子程序SUB1、SUB2。先介绍子程序SUB1。
如果在图10的S12中选"是",则控制跳至子程序SUB1的S51。在S51中,中心数据块在该中心数据块之前和之后的每一个数据块中靠近中心的数据的一行被视为将被擦除,且其误差要被利用LDC做擦除校正,即,由i=-13~-16所指示的ECC所擦除校正,并且其误差要被检测及校正。然后控制进入S52。在S51中,中心数据块以及高于和低于该中心数据块的1行被视为将被擦除的,且误差被擦除校正,并利用剩余的距离对误差检测和校正。如果中心数据块包括7行,则总共9行,即这7行和比这7行高一行和低一行的这9行被作为9字节而被擦除校正,并利用剩余的距离对这些误差进行检测及校正。此时,可被检测和校正的可达3字节。如果中心数据志仙8行构成,则总共10行,即这8行及比这8行高一行和低一行的这10行被作为10字节而被擦除校正,并利用剩余的距离对这些误差进行检测及校正。
在S52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即误差是否被校正。若"是",则控制离开子程序SUB1而返回图10流程图S5,若"否",控制进到S53。
误差信息在S53中被显示,而控制进入S54。具体而言,CPU60在S53中把存在ROM62中的信息数据送到主机3,将信息图象显示在主机屏上,该信息图象可为下列信息:
"由于出现不可校正的误差脉冲串,此区正被重读"。
在S54中设置区的重读。随后控制返回图10的S6。在S54中,CPU60经输出端73将指示区重读的请求信息送到读/写电路38,从光盘4重读该区数据。
现来描述子程序SUB2。
如果选择图10的S11中的"否",则控制跳到子程序SUB2的S101。在S101中利用LDC对误差擦除校正,且误差被检测及校正。随后控制进入S102。如果误差标志是"2"或"1",随后控制进入S102。如果误差标志是"2"或"1",即在两个数据块上出现误差脉冲串、或如果误差脉冲串出现在两个分别的数据块中、或如果误差脉冲串出现在在一个数据块中,都执行步骤S101。因此在S101中将一个数据块或两个数据视作将被擦除的数据,并且误差被擦除校正。如果两个数据块被擦除,就利用剩余距离检测误差,而若有一个数据块被擦除,误差则被检测及校正。
在S102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即误差是否被校正。如果"是",则控制离开子程序SUB2而返回流程图10的S5,若为"否",控制进入S103。
在S103中显示误差信息并随后到S104。具体而言,CPU60在S103中将存在ROM62中的信息数据送到主机3,显示信息图象在主机屏上。信息图象可会如下信息:
"可校正误差脉冲串已被校正,但由于误差核查中的误差,本区正被重读"。
在S104中设置该区的重读。随后控制进入图10的S6。在S104中,CPU60经输出端73将指示本区重读的请求信号送到读/写电路38。从光盘4重读该区的数据。
图12和13示出了图10中的子程序SUB3。
如果在流程图10的S12中的误差标志的是3个连续的误差标志,则控制进入如图12中所示子程序SUB3的S151。图12和13中的流程图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误差脉冲串出现在三个数据块中,至少一个数据块是与另外两个数据块是相分离的。
如果有8个字节被认为将被擦除,则利用剩余距离可检测并校正达到4个字节。
在S151中,第一个数据块,即图11中最高的数据块被视为要被擦除的,且误差被擦除校正,以及在第二和第三数据块中误差被检测及被校正。在第二和第三数据块中,可被检测及校正的误差能达4字节。
在S152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若"是",则控制进入流程图10的S5,若"否",则控制进到S153。在S153中,第二数据块,即图11所示的中间的数据块被视作要被擦除,且误差被擦除校正,以及在第一和第三数据块中的误差被检测及校正。在第一和第三的数据块中,可被检测及校正的误差可达到4字节。
在S154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若"是",则控制进入流程图10的S5,若"否"则到S155。在S155中,第三数据块,即图11所示的最底的数据块被作要被擦除,且误差被擦除校正,以及在第一和第二数据块中的误差被检测及校正。在第一和第二数据块中,可被检测及校正的误差可达到4字节。
在S15b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若"是",则控制进入流程图10的S5,若"否",则控制进到S160。
在S160中,要确定是否有两个连续的数据块,即是否在这三个数据块中有两个是连续数据块。如果"是",则控制进入S161,则控制跳到S166。
在S161中,与一个数据块以及延伸到两个数据块相对应的数据被视作将被擦除,且在剩余数据中的误差被检测且被校正。在不被视为要擦除的两个数据块可被检测和被校正的误差可达到4字节。随后,控制进到S162。
在S162中,要确定误差是否已被检测,若"是"则控进到S164,若"否",则控制进到S164。
在S163中,误差被校正,随后控制进入S165。
在S164中,与一数据块对应且被视为要被擦除的数据的位置被移动1行。随后控制返回步骤S161。在S164中,数据的位置被移动一行的原因是由于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可以通过对被视作将被擦除的数据块的位置进行移动而将其误差校正。
在S165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若"是",则控制进入流程图10的S5,若"否",控制进入S166。
在S166中显示一误差信息并随后控制进入S167。细言之,CPU60在S166中将存在ROM62中的信息数据送到主机3,显示一个信息图象于主机3的屏上。该信息图象可包括下列内容:
"可校正误差脉冲串已被校正。但由于在该差校正中的错误,本区正被重读"。
在S167中设置对该区的重读。随后,控制返回图10流程图的S6。在S167中,CPU把指示该区重读的请求信号经输出端73送到读/写电路38。该区的数据被从光盘4再次读出。
该区的重读可以仅在S10中进行,而如果在其它步骤中出现误差,就不可能进行重读而是结束该处理过程。例如,如果在步骤S54、S104和S167中当重读该区时,没有来自一个误差的恢复被实现,随即由于光盘的驱动可能已经失败或可能已经出现了相当大量的误差脉冲串,其处理过程进入了循环而导致驱动光盘4的失败。而且,即使在该区重读已经进了三遍之后仍有误差出现,则光盘驱动可以供给主机3信息数据以表示这样的信息"由于可能是无法校正的误差脉冲串或者是光盘驱动失败,故光盘将被抛弃",随即将光盘退出。
图14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平检测器,通过检测RF电平而不是用在前一实施例中的作为第二ECC信号的寄偶数据的电平,它有必要误差脉冲串的长度和位置。
示于图2中的驱动控制器可包括接到选择/箝位电路33的一个电平检测电路200、数据系统时钟产生器35、和控制器44。电平检测电路200可具有如图14所示的内部结构。
在图14中,电平检测电路200有输入端201,从选择器/箝位电路33获得箝位前的RF信号;还有一输入端202从数据系统时钟产生器35获得该数据系统时钟信号;以及连接到控制器44的输出端207。电平检测电路200还有一个均值电路203,对于经输入端201来的RF信号相关于经输入端202来的数据系统时钟信号而进行定时平均,产生出DC电压信号。由均值电路203产生的DC电压信号送到比较器204,该比较器将该DC电压信号与来自接到该比较器的基准供电电源205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在取样伺服系统中,根据由于约每20数据字节的一字节的摆动位的失落能引起的寻迹误差,很容易事先获得表征电平。因此在无导迹误差的条件下,出自基准供电电源205的基准电源的基准电压应当是低于RF电平的一个电平。
当出自平均电路203的DC电压信号小于出自基准供电电源205的基准电压时,比较器204输出一个误差信号"1"。该误差信号被送到延时电路206,它将该误差信号延时对应于主信号处理时间的一个时间周期,并当在再生数据中检测误差信号时,就将已被适时的信号送到控制器44。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器,利用对RF电平的检测而不是对作为第二ECC奇偶数据的检测来检测误差脉冲串的长度和位置。图15中所示的控制器可以结合使用在一个驱动控制器中,其除去电平检测器电路200之外,它不同于图2所示的驱动控制器。图15的控制器类似于图3所示的控制器,而在图15中的那些与图13中所示的完全相同部件在下将不予讨论。
如图15所示,该控制器具有接到示于图2中的读/写电路38的输入/输出端65以及一个转换器66的可动接端"c"。转换器66有一固定接端"a",接到解码器300的输入端,而另一接端"b"接到编码器301的一个输出端。
解码器300具有数据输出端接到转换器69的固定端"a",编码器301具有一输入端接到转换器69的另一固定端。转换器69的可移动触点"c"与缓冲器70的输入/输出端相接而另一个输入/输出端与接口71的输入/输出端相接。接口71具有另一输入/输出端,经输入/输出端io1与图1所示主机3的输入/输出端相接。
解码器300对于经转换器66所提供的再生数据实现误差检测及误差校正,而且如果有经输入/输出端来自CPU 60的请求的话则根据由脉冲串检测电路302的检测结果来实现误差校正。解码器300具有包含两个区的存储能力的RAM300a和用于控制存储在RAM300a中的再生数据的RAM300b,以利用LDC实施误差校正、利用CRC进行误差核查以及根据由脉冲串检测电路302的检测结果并根据误差脉冲串的出现率而利用LDC的奇偶数据进行误差校正。
编码器301包括RAM301a,具有两区的存储容量,和用于对存储在RAM301a中的输入数据进行控制的一个RAM控制器301b,以产生作为第一ECC的奇偶数据、作为CRC的奇偶数据并将这些奇偶数据相加。
编码器301把用于误差检测的奇偶数据、用于误差检测的作为CRC的奇偶数据以及作为第一ECC的奇偶数据加到从主机3传来、通过接口71存入缓冲器70、又从缓冲器读出,并经转换器69提供以被记录的数据上。
在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器中,用于误差核查的奇偶数据以及用于误差校正的奇偶可被写入在磁光盘、一次写盘局部盘上的可写区内,并因此同时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以在这些盘上记录这些数据对于从只读光盘或局部盘上的只读区读取数据,并不采用编码器而仅用解码,因为制作该盘时已经记录奇偶数据和其它的数据。
当有误差脉冲串出现时,脉冲检测电路302则根据图14中所示电平检测电路200的检测结果检测其位置的幅度,并经过输入/输出端口64将指示被测幅度和位置的信号送到解码器300。
现在解释图15中控制器操作的主要方面。
为从光管上再生已经记录的数据,CPU60经输入输出端口64把一个开关控制信号送到开关66、69,以将它们的可动接触点"c"接到固定接触点"a"。来自光盘大的再生数据经过读/写电路38、输入/输出端65和转换器66送到解码器300。在由解码器300对再生的数据检测及校正之后,则经过转换器69、缓冲器70、接口71和输入/输出端io1而送到主计算机3。
此时,解码器300利用作为第一ECC的奇偶数据对存储在RAM67a的两区之一数据进行误差校正,并利用作为CRC的奇偶数据对该数据进行核查。如果出现误差脉冲串,使之可能实现这样的误差校正和误差查验,然后解码器300根据脉冲串检测电路302的检测结果识别误差脉冲串的位置和幅度,并随后利用作为第一ECC的奇偶数据对该区的数据执行误差校正,并利用作为CRC的奇偶数据查验该区的数据。在对已再生的数据处理完成之后,解码器300输出该区的数据,并通过输入/输出端口64和总线61把指示该数据输出的信号送到CPU60。随后CPU60指令图2的读/写电路38再生下一个区。上述区中的全部数据都被送到缓冲器70,然后将从光盘读出4的下一个区的再生数据送到RAM300a。
图15中的控制器利用检测RF信号电平而不是第二个ECC所执行的对再生数据误差脉冲串的检测的操作过程在图16中示出。图16中所示的流程图对应于图10所示出的流程图并包括与图11至13所示完全相同的子程序。因而对这些子程序的说明被略去。图16中与图10所示完全一样的那些步骤由相同的步骤符号所指示,并在下描述。
如果误差不能象步骤S4所确定的那样被校正,则控制进入S200,从控制的RF电平确定误差脉冲串的长度和位置。随后控制进到S201。在S200中,示于图15中的脉冲串检测电路302根据由图14中所示电平检测电路200的检测结果来确定误差脉冲串的数目、长度、和位置。
在S201中要确定误差校正是否完成。如果"是",则控制进入S8,左右"否"则到S202、在S202中,如果在一区中的误差脉冲串的数目至少为"4",则误差被确定为属于不可校正的。
在S202中要确定误差脉冲串数目是否为"3"。若"是",则控制进入S203,若"否",则进入为子程序SUB2的步骤S100。在S202中用作判断的数目"3"实质上与在前面实施例中的误差标志数相同。
在S203中要确定是否这些误差脉冲串为3个连续的误差脉冲串。若"是",则控制进入属于子程序SUB3的S150,若"否",控制进入属于子程序SUB1的步骤S50。
在子程序SUB1、SUB2和SUB3中的处理与前面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可以通过不使用第二ECC而使误差校正的速率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以事先前实施相同的方式将作为第二ECC的奇偶数据P1~P40记录。当它们被用于数据再生时,利用LDC而被检测和被校正的字节数目最大可达到16。
根据本发明,那些包含利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的符号间最小距离而不能被校正的连续误差的数据可被恢复。从而使通过简单处理而使含不可校正误差脉冲串的那些数据约以恢复,对于数据再生而言,增加了误差校正的能力。
而且,本发明使之有可能在误差出现在多个数据块上的情况下增加其误差校正的能力。
如果误差出现在多具数据块上,实质作为若干数据之中心的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数据以及与该数据块相邻的那些数据块的数据就被认为将被擦除,且利用第一误差处理的数据校正误差。结果是,使在误差出现在多个数据块上的情况下误差校正能力增加。因此,误差可被高效地校正以完好地再生记录的数据,并防止了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的降低。
尽管前面详细示出及介绍了本发明的某些最佳实施例,但当明白,在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进及修正。

Claims (24)

1.用于记录和再生数据的一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产生关于一数据预定量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并产生关于由通过对所说预定数据量进行划分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
(b)从所说的数据预定量、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以及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记录单元的数据;
(c)记录所说记录单元的数据在一个记录介质上;
(d)再生在所说记录介质上的所说记录单元的数据;
(e)利用所说关于所说记录单元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记录单元的再生数据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f)如果在步骤(e)中不能校正误差,则至少利用所说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的误差进行检测;
(g)如果被检测的误差是在N(N是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中,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从而产生再生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说的步骤(a)中所产生的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于所说的预定数据量来说,包括多个在方向上与来自所说记录介质的再生数据的次序相对应的奇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步骤(g)包括认为不是处在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以及与说至少一个数据块相邻的数据块中的部分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的步骤,从而利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所说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步骤(g)中,如果在两个连续数据块中被检测有误差,则包括有把对应于一个数据块及扩展到所说两个连续数据块上的数据作为正被擦除数据的步骤,从而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记录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而且当误差不被校正时,包括对该视为正被擦除的数据块的数据进行位置移动并再次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时误差进行校正的步骤。
5.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产生关于一数据预定量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并产生关于由通过对所说预定数据量进行划分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
(b)从所说的数据预定量、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及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传送单元数据;
(c)传送所说的传送单元数据;
(d)利用所说的关于传送单元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已经传送器所说传送单元数据进行误差校正;
(e)如果在步骤(d)中不能校正误差,则至少利用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传送数据进行误差检测;
(f)如果被检测的误差是在N个(N是正整数)连续数据块中,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人被传送单元中的预定的数据量中的误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以说步骤(a)中能产生的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于所说的预定数据量来说,包括多个正方向上与被传送的数据的次序相对应的奇偶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步骤(f)包括认为不是处在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以及与所说至少一个数据块相邻的数据块中的部分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的步骤,从而利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所说被传送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所说的步骤(f)中,如果在两个连续数据块中被检有误差,则包括有把对应于一个数据块及扩展到所说两个连续数据块上的数据作为正被擦除数据的步骤,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传送单元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而且当误差不能被校正时,包括对被视为正被擦除的数据块的数据进行位置移动并再次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误差进行校正的步骤。
9.一种用于数据记录和再生的装置,包括:
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产生关于一数据预定量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并产生关于由通过对所说预定量数据进行划分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
记录单元产生装置,用于从所说的数据预定量、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以及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记录单元数据;
记录和再生装置,用于在一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说记录单元数据并从所说记录介质上再生所说记录单元的所说数据;以及
误差校正装置,利用关于时说记录单元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记录单元的再生数据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如果误差不能被校正则至少利用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进行误检测;且如果被检测的误差是在N(N是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中,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是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装置包括产生用作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装置,对于所说的预定数据量来说,包括多个正方向上与来自所说记录介质的再生数据的次序相对应的奇偶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误差校正装置包括有用于确认不是处在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以及与所说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以及与所说的至少一个数据块相邻的数据块中的部分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的装置,从而利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所说记录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误差校正装置包括这样的装置,即如果被检测误差出现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中,则该装置用于把对应于一个数据块及扩展到所说两个连续数据块上的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修正在记录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以及装置,当误差不能被校正时,用于对被视为正被擦除的数据块的数据进行位置移动,并再次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误差进行校正。
13.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包括:
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产生关于一数据预定量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并产生关于由通过对所说预定量数据进行划分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
传送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从所说的数据预定量、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和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传送单元数据;
传送装置,用于传送所说的传送单元数据;和
误差校正装置,用于校正已经利用关于传送单元的每一个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传送的所说传送单元数据中的误差;如果误差不能被校正,则至少利用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传送数据中进行误差检测,且如果被检测的误差量是在N(N是至少是300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中,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是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传送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装置包括产生用作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装置,对于所说的预定数据量来说,包括多个在方向上与被传的数据次序相对应的奇偶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误差校正装置包括有用于确认不是处在N个连续数据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以及在所说的至少一个数据块相邻的数据块中的部分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的装置,从而利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所说发送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误差校正装置包括这样的装置,即如果被检测误差出现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中则该装置用于把对应于一个数据块及扩展到所说两个连续数据块上的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发送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以及装置,当误差不能被校正时,用于对被视为正被擦除的数据块的数据进行位置移动,并再次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误差进行校正。
17.一种再生数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从一记录介质再生记录单元数据,在该介质上记录有一预定的数据量、与所说预定数据量相关而产生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以及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该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产生与通过对所说预定数据量进行划分而组成所说数据记录单元而构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相关;
(b)利用关于所说记录单元的每一个相关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记录单元再生数据中所说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c)如果在步骤(b)中不能样校正误差,则至少利用所说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进行误差检测;
(d)如果被测的误差是在N(N是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中,则认为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从而产生出再生的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在所说的步骤(a)中所产生的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于所说的预定数据量来说,包括多个在方向上与来自所说记录介质的再生数据的次序相对应的奇偶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在其中所说的步骤(d)中包括认为不是在N个连续的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以及与所说至少一个数据块相邻的数据块中的部分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的步骤,从而利用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所说记录单元中的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在其中所说的步骤(d)中,如果在两个连续数据块中被检测有误差,例包括有把对应于一个数据块及扩展到所说两个连续数据块上的数据作为正被擦除数据的步骤,从而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校正在记录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且当误差不能被校正时,包括对被视为正被擦除数据块的数据进行位置移动并再次利用所说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误差进行校正的步骤。
21.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单元传送数据进行传送,该数据单元包括一个数据预定量、涉及所说数据预定量而生成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以及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该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产生与通过对所说预定数据量进行划分而组成所说数据记录单元而构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相关;
(b)对在各单元中的所说传送数据中的误差进行校正,这些传送数据是针对被传送单元的每一个而被传送的;
(c)如果在步骤(b)中不能校正误差,则至少利用所说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所说数据块的每一个中的所说传送的数据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d)如果被检测误差是在N(N是至少为3的正整数)个连续的数据块中,则信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是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传送单元中预定数据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22.一种对数据进行再生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记录介质上再生记录单元数据的装置,该介质上记录有一预定的数据量、与所说预定数据量相关而产生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以及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该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产生与通过对所说预定数据量进行划分而组成所说数据记录单元而构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相关;
误差校正装置,利用与所说记录单元的每一个相关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由所说再生装置所再生的记录单元的数据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误差进行校正;如果误差不能被校正,则至少利用所说第二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进行误差检测;且若被测误差是在N(N是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中,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作为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该数据预置中的进行校正。
23.一种用于记录和再生数据的装置,它包括:
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产生关于一数据预定量的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并产生关于由通过对所说预定量数据进行划分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的第二误差处理数据;
记录单元数据产生装置,用于从所说的数据预定量、第一误差处理数据以及第二误差处理数据产生记录单元数据;
记录和再生装置,用于在一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说记录单元数据并从所说记录介质上再生所说记录单元的所说数据;以及
误差校正装置,利用关于所说记录单元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记录单元的再生数据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如果误差不能用关于所说记录单元的每一个的所说误差处理数据来校正,则根据由所说误差检测装置所检测的误差状态来确定作为误差的数据块;并且当N(N是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被作为误差而确定时,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的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是正被擦除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24.一种用于再生数据的装置,它包括:
再生装置,用于从一记录介质再生记录单元数据,在该介质上记录有一预定的数据量、与所说预定数据量相关而产生的第一处理数据、以及第二误差处理数据,该第二误差处理数据的产生与通过将所说预定数据量进行划分而组成所说数据记录单元而构成的多个数据块的每一个相关;
误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每一所说数据块中的误差状态、根据再生信号的视频电平检测指示由所说再生装置再生的记录单元的数据该再生信号的误差状态;
误差校正装置,利用关于所说记录单元的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记录单元的再生数据中的所说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如果误差不能被校正,则根据由所说误差检测装置所检测的误差状态来确定作为误差的数据块;并且当N(N是正整数)个连续数据块被作为误差而确定时,则认为不是处在该N个连续数据块末端的至少一个数据块中的全部数据是正被擦掉的数据,从而利用所说第一误差处理数据对在数据预定量中的误差进行校正。
CN95120572A 1994-10-24 1995-10-24 记录和重现数据以及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773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8522/1994 1994-10-24
JP25852294 1994-10-24
JP258522/94 1994-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0A true CN1131320A (zh) 1996-09-18
CN1077319C CN1077319C (zh) 2002-01-02

Family

ID=17321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2057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77319C (zh) 1994-10-24 1995-10-24 记录和重现数据以及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835509A (zh)
EP (1) EP0709846B1 (zh)
KR (1) KR100378249B1 (zh)
CN (1) CN1077319C (zh)
AU (1) AU688122B2 (zh)
DE (1) DE69522891T2 (zh)
MY (1) MY116833A (zh)
SG (1) SG549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554C (zh) * 2001-10-11 2007-01-03 索尼公司 盘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06452396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佳能株式会社 Pwm信号产生装置、马达控制装置和光扫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0123B2 (ja) * 1993-11-29 2001-05-28 日本放送協会 誤り訂正回路
MX9504156A (es) * 1994-03-01 1997-04-30 Sony Corp Metodo y aparato de codificacion de señales digitales, medio de registro de señales digitales y metodo y aparato de descodificacion de señales digitales.
US6118754A (en) * 1995-05-16 2000-09-12 Sony Corporation Data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rresponding to a plurality of data formats, and data recording medium
JPH08315515A (ja) * 1995-05-18 1996-11-29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媒体
KR100229015B1 (ko) * 1996-08-06 1999-11-01 윤종용 디지탈 처리시스템의 에러정정장치 및 방법
JP3968875B2 (ja) 1998-06-24 2007-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ダウンロード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US6189118B1 (en) * 1998-10-22 2001-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thereof
US6282250B1 (en) * 1999-05-05 2001-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delay decoding
JP2001291344A (ja) * 2000-04-04 2001-10-19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再生方法
US20030120858A1 (en) 2000-09-15 2003-06-26 Matrix Semiconductor, Inc.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6591394B2 (en) 2000-12-22 2003-07-08 Matrix Semiconductor, In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array and method for storing data bits and ECC bits therein
JP4407095B2 (ja) * 2001-12-14 2010-0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US6928590B2 (en) * 2001-12-14 2005-08-09 Matrix Semiconductor, In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oring bits in non-adjacent storage locations in a memory array
US7219271B2 (en) * 2001-12-14 2007-05-15 Sandisk 3D Ll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ndancy/self-repair
US6901549B2 (en) * 2001-12-14 2005-05-31 Matrix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altering a word stored in a write-once memory device
JP3760899B2 (ja) * 2002-07-23 2006-03-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4020888A2 (en) * 2002-08-28 2004-03-11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Inc. Cable guide sleeving structure
KR20040021039A (ko) * 2002-09-02 2004-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에러정정 방법
US6868022B2 (en) * 2003-03-28 2005-03-15 Matrix Semiconductor, Inc. Redundant memory structure using bad bit pointers
JP2005222597A (ja) * 2004-02-05 2005-08-18 Sony Corp 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JP5020807B2 (ja) * 2004-03-23 2012-09-05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ネットワーク上で収集されるセンサデータの信頼性を高める装置と方法
US7277336B2 (en) * 2004-12-28 2007-10-02 Sandisk 3D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yield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guaranteeing health of redundancy information
US7212454B2 (en) * 2005-06-22 2007-05-01 Sandisk 3D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gramming a memory array
US7958390B2 (en) * 2007-05-15 2011-06-07 Sandisk Corporation Memory device for repairing a neighborhood of rows in a memory array using a patch table
US7966518B2 (en) * 2007-05-15 2011-06-21 Sandis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airing a neighborhood of rows in a memory array using a patch table
US8261124B2 (en) * 2007-12-21 2012-09-04 Spansio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error correction in flash memory arrays
GB2506658B (en) * 2012-10-05 2015-01-21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9326A (en) * 1986-12-10 1990-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using optical disks having an error correction function
JPS6050669A (ja) * 1983-08-29 1985-03-20 Hitachi Ltd デ−タ復調方式
KR930003997B1 (ko) * 1983-12-20 1993-05-19 소니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에러 정정부호의 복호방법 및 복호장치
DE3575646D1 (de) * 1984-03-24 1990-03-01 Philips Nv Verfahren zur informationsuebertragung mit fehlerkorrektur fuer datenworte, ein fehlerkorrektur-dekodierverfahren fuer solche datenworte, eine anordnung zur informationsuebertragung zur verwendung mit dem verfahren, ein geraet fuer informationsdekodierung zur verwendung mit dem verfahren und eine anordnung zur verwendung mit solchem geraet.
JPH07101543B2 (ja) * 1984-03-24 1995-11-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エラー訂正符号化方法
JPS6146624A (ja) * 1984-08-10 1986-03-06 Sony Corp エラ−訂正装置
JPS6151253A (ja) * 1984-08-20 1986-03-13 Nec Corp 誤り訂正回路
US4781451A (en) * 1985-10-07 1988-11-01 Mcallen Terry Eye protectors such as spectacles, visors and the like
JPH07114371B2 (ja) * 1986-01-10 1995-1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復号装置
JP2569478B2 (ja) * 1986-02-19 1997-0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タ記録装置
DE3704898A1 (de) * 1986-02-20 1987-08-27 Sharp Kk Diskettenaufzeichnungs-pruefverfahren
NL192151C (nl) * 1986-02-24 1997-02-04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opslaan en uitlezen van digitaal gekodeerde informatie naar keuze al dan niet beschermd door een foutenkorrigerende kode.
JPS62234426A (ja) * 1986-04-04 1987-10-14 Sony Corp エラ−訂正方法
JPH0724148B2 (ja) * 1986-04-07 1995-03-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エラ−訂正方法
JPH07112160B2 (ja) * 1986-04-21 1995-1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誤り訂正符号の復号方法
JPH0823991B2 (ja) * 1986-05-31 1996-03-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ドレス信号再生方法
JPS6320921A (ja) * 1986-07-15 1988-01-28 Sony Corp エラ−訂正方法
JP2605271B2 (ja) * 1987-02-10 1997-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エラー訂正及びチエツク装置
US5287468A (en) * 1987-06-03 1994-02-1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data
US5257271A (en) * 1989-07-29 1993-10-26 Sony Corporation Sample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5272692A (en) * 1989-12-11 1993-1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member having areas in which intensity-modulated signals are overlaid with magneto-optically recorded signals
JP3109087B2 (ja) * 1990-08-24 2000-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及び復号化装置
JPH0581774A (ja) * 1991-09-20 1993-04-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132184B2 (ja) * 1992-09-04 2001-02-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KR950014671B1 (ko) * 1992-12-31 1995-12-13 현대전자산업주식회사 광 정보기록재생장치, 매체 및 기록재생방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554C (zh) * 2001-10-11 2007-01-03 索尼公司 盘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06452396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佳能株式会社 Pwm信号产生装置、马达控制装置和光扫描装置
CN106452396B (zh) * 2015-08-07 2020-11-17 佳能株式会社 Pwm信号产生装置、马达控制装置和光扫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688122B2 (en) 1998-03-05
CN1077319C (zh) 2002-01-02
MY116833A (en) 2004-04-30
EP0709846A3 (en) 1998-03-11
EP0709846B1 (en) 2001-09-26
SG54978A1 (en) 1998-12-21
DE69522891D1 (de) 2001-10-31
AU3441095A (en) 1996-05-02
DE69522891T2 (de) 2002-03-28
US5835509A (en) 1998-11-10
KR960015426A (ko) 1996-05-22
KR100378249B1 (ko) 2003-12-01
EP0709846A2 (en) 199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19C (zh) 记录和重现数据以及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839C (zh)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54819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110799C (zh) 光盘,光盘设备和在光盘上再生信息的方法
CN1260714C (zh) 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再现信息的方法
CN1975904A (zh) 替换处理方法
CN1313588A (zh) 光盘、记录和读取盘上信息的方法及其所用装置
CN1956083A (zh) 制作信息记录介质的设备、信息记录设备及方法
CN1129119C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时序信号产生器及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380652A (zh) 扰频数据的方法,记录信息的方法及代码记录和再现设备
CN1232965C (zh) 状态检测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189872C (zh) 盘驱动装置
CN1604203A (zh) 可视图像形成方法、程序和可视图像形成系统
CN1150534C (zh) 多光束光盘读出方法和装置
CN1841503A (zh) 记录伺服帧的方法和设备、存储盘和获取伺服帧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629965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669300A (zh) 同步信号检测装置、同步信号检测方法
CN100351936C (zh)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519840A (zh) 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643581A (zh) 记录介质、再现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设备、记录固有标识信息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的记录设备
CN1617251A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