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54A -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54A
CN1130954A CN95190651A CN95190651A CN1130954A CN 1130954 A CN1130954 A CN 1130954A CN 95190651 A CN95190651 A CN 95190651A CN 95190651 A CN95190651 A CN 95190651A CN 1130954 A CN1130954 A CN 1130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
tape drum
box
re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068C (zh
Inventor
半泽寿
山口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0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0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7581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pivoting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holder
    • G11B15/67584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pivoting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holder outside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10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Solenoid-operated control
    • G11B15/103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Solenoid-operated control electrically oper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6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web-form record carriers, e.g. tape
    • G11B25/06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web-form record carriers, e.g. tape using tape inside contain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它使用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带盒作为记录媒体,该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包括平面为矩形的本体;设有本体内的、对带盒内的磁带实现信息信号记录和/或再生的磁头;带盒保持机构,它包含一个以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带盒的相对一对短边之一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而插入的盒架,带盒保持机构以本体的短边为支承端配置,并能在所插入的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与插入带盒保持机构中的带盒从记录和/或再生部离开或取出位置之间可转动地支承。带盒安装机构被安装成在记录和/或再生部为记录和/或再生模式时禁止带盒推顶操作。进而,在带盒保持机构中还设有推出装入带盒保持机构带盒的带盒运动操作机构,当带盒保持机构因带盒插入操作而进行运动操作时,使其离开该记录和/或再生部。

Description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盒式磁带作记录媒体的记录及/或再生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这样的磁带录音机等记录和/或再生装置,该装置在设置了记录和/或再生电路的本体上配置能够转动的盒支承机构,使带盒支承在该盒支承机构上,并把该带盒装入到记录和/或再生电路,而该记录和/或再生电路对收纳在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中的磁带等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背景技术
以往,应用收纳了磁带等带状的信息信号记录媒体的带盒的磁带录音机已被广泛地使用。这种磁带录音机在设置了对收纳在带盒中的磁带进行信息信号录放的录放部的录音机本体上,配置插入支承带盒的盒架并使其能够转动。而且,把带盒插入支承在盒架上,通过该盒架向配置在录音机本体一侧的录放部一侧转动,安装到构成在该记录再生部上方的盒安装部上。
该盒安装部中,配设着与一对绕着能转动地收纳在带盒内的磁带的带盘对应配合的一对带盘驱动轴、由使磁带定速行走的输带辊轴和夹送轮构成的走带机构、以及相对于借助该走带机构匀速行走的磁带能录放音乐信号等信息信号的磁头。
在该磁带录音机中,当把带盒装入记录再生部的盒安装部后,则带卷驱动轴就与带盒一侧的带盘接合,在转动操作带盘的同时,夹送轮压在输带辊轴上,使收纳在带盒中的磁带匀速走带,进而由磁头在磁带上滑动接触实现信息信号的录放。
而且,在磁带录音机方面,提供了小型化到大致与安装在盒安装部的带盒外形形状相同尺寸程度的产品。
在以往使用的这种磁带录音机中,使带盒装入盒安装部的盒架构成为以带盒相对的长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端而插入。即,带盒沿把长度方向作为插入端横向地插入或拔出盒架。
这是因为带盒在沿相对的长边中的一边的侧面形成了使磁带的一部分面对外部的开口,还因为磁带录音机的录放部是在把该开口面向磁头地配置的状态下,使该磁头相对于开口作进退而构成的。
而且,在这样对盒架横向拔出或插入带盒的磁带录音机,是把持着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而对盒架进行插入或拔出的。另外,因为带盒横向地对盒架进行插入或拔出,所以,把持着带盒对盒架进行插入或拔出量较小。由于这种情况而使操作较为困难,有时难于切实地使带盒装入盒安装部。
发明的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消除把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沿以长边为插入端的插入或拔出磁带录音机等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所产生的问题,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盒插入或拔出的新型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把带盒装入装置本体内的安装位置的录和/或放装置。
再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与带盒的插拔操作相关的,通过使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磁头可相对于带盒接近、离开而实现了磁头保护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动作中不会发生错误地进行带盒插拔能够可靠地保护带盒及构成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方面的记录和/或再生部件的磁头和其它机械部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在带盒装入盒安装部后或带盒脱离盒安装部后无磁头的移动操作从而实现保护收纳在带盒中的磁带等带状记录媒体以及构成记录和/或再生部件的磁头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备有平面形成长方形的本体、包含设在该本体上对带盒内的磁带等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磁头等记录头的记录和/或再生部、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而插入的带盒的盒架之类的盒支承机构。而且,盒支承机构把本体的短边设置为支承端,在把插入到该盒支承机构中的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和使插入到盒支承机构中的带盒从记录和/或再生部脱离的位置之间可转动地支承在本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部设有能进行带盒的带状记录媒体上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可在插入盒支承机构的位置和从盒支承机构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记录/再生头。然而,还设有当在盒支承机构从使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时使记录和/或再生头从带盒的安装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的移动机构。
进而,盒支承机构还设置保持带盒相对的一对长边中一方的长边的第1支承部和把另一方长边保持在带盒插入结束的位置的第2支承部,备有保持插入到该盒支承机构中的带盒的盒架,装在设置了本体的盒支承机构的短边一侧并能在打开记录和/再生部的打开位置和闭塞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闭塞位置之间和盒架一起转动的盖体。
再有,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把盖体移动操作到打开记录和/或再生部的操作机构,操作该操作机构时,移动记录/再生头的移动机构把记录/再生头从带盒的安装位置一侧移动到脱离位置。
此外,盖体在位于闭塞记录和/或再生部时,由闭锁机构闭锁。而且,在解除了由闭锁机构进行的盖体的闭锁时,磁头在磁头移动机构作用下从带盒安装位置脱离。
还有,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在记录和/或再生部处于能对带盒内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状态时,阻止闭锁机构的解除盖体闭锁动作。
再者,还具有盒移动操作机构,该机构根据带盒的插入动作移动操作盒支承机构并在该盒支承机构移动到从记录和/或再生部脱离的位置时,把保持在盒支承机构的带盒向从该盒支承机构排出方向移动操作。
该盒移动操作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盒支承机构上,具有通过插入到盒支承机构的带盒而进行移动操作的移动部、把该移动部压向排出插入到盒支承机构的带盒的方向的偏压部件、把移动部闭锁到带盒完成插入盒支承机构动作的位置的闭锁部。而且,闭锁部在盒支承机构把带盒移动到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时解除移动部的闭锁。
再有,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备有把主面形成为和收纳带状记录媒体并有一对缠绕带状记录媒体的卷盘的带盒平面形状大致相等形状的主体,设有与带盒内一对卷盘配合的一对卷盘驱动轴,使一对卷盘驱动轴从本体的一侧主面突出地而设置在主体上的对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部以及以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而插入带盒的盒架。盒架以本体短边一侧作为支承端可以转动地支承着在插入到该盒架的带盒的一对卷轴分别与一对卷盘驱动轴配合的第1位置和解除一对卷盘对一对卷盘驱动轴的配合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
该记录和/或再生装置还在配置了本体的盒架的短边侧有盖体。该盖体在盒架处在使带盒的一对卷盘分别与一对卷盘驱动轴相配合的第1位置时,覆盖本体的配置上述记录及/或再生部的主面,同时和盒架一起转动。
还有,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上设置着开闭自由地安上盖体的开闭机构。而且,盖体安装在开闭机构和盒架的铰接部上。
再有,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上具有把由盒架支承着的带盒压向记录和/或再生部一侧的偏压部件。该偏压装置设置在上盖体的里面一侧,借助形成在盒架上的开口把由盒架支承着的带盒推向记录和/或再生部一侧。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是收纳带状记录媒体、有缠绕带状记录媒体的一对卷盘的,并使用把缠绕在上述一对卷轴之间的带状记录媒体的一部分面对外部的开口部形成在侧面的、矩形的带盒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该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具有与主面与带盒平面形状大致相等地形成的本体、配设在本体上并分别与从本体一方主面侧突出的与带盒内的一对卷盘相配合的一对卷盘驱动轴、配设在本体的长边侧并通过带盒的开口而插入到带盒内的磁头的记录和/或再生部、以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插入带盒的盒。该盒配设在本体短边一侧,在使插入的带盒上一对卷盘与上述一对卷盘驱动轴分别配合的同时能把磁头经带盒上的开口插入带盒的第1位置和解除插入盒架中的带盒中一对卷盘对于一对卷轴驱动轴配合的第2位置之间能够转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
平面形成为长方形的本体;
安装在本体上的对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部;
装配在本体短边一侧,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插入带盒的同时,能够在把插入的带盒装入上述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和把插入的带盒脱离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之间转动的盒支承机构;
根据带盒的插入动作移动操作,在盒支承机构从把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移动到把带盒从记录和/或再生部脱离的位置时,把由盒支承机构支承的带盒向从该盒支承机构排出方向移动操作的盒移动操作机构。该移动操作机构设在盒支承机构内。
另外,盒移动操作机构具有可移动地设在盒支承机构内并通过插入到该盒支承机构中的带盒进行移动操作的移动部、把该移动部推向把插入到带盒中的带盒排出方向的偏压部件、把移动部闭锁在带盒插入盒支承机构结束位置的闭锁部。该闭锁部在盒支承机构把带盒移动到装入记录及/或再生部的位置时解除移动部的闭锁。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
平面形成为长方形的本体;
设在该本体内对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部;
安装在本体的短边侧,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插入带盒,并能够在把被插入的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和把被插入的带盒脱离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之间转动的盒支承机构;
安装在本体的设置在盒支承机构的短边一侧,和盒支承机构一起在打开记录和/或再生部的打开位置和闭塞记录和/或再生部的闭塞位置之间转动的盖体;
设有按压操作机构、安装在本体另一短边侧,把盖体闭锁在闭锁位置,同时,通过按压操作按压操作机构解除盖体闭锁的闭锁机构。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磁带录音机记录媒体而使用的带盒的斜视图。
图2是从配设盖体一侧看涉及本发明的磁带录音机的斜视图。
图3是显示打开图2所示的磁带录音机的盖体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从配设了操作钮一侧看本发明的磁带录音机的斜视图。
图5是显示把被盖板复盖的操作钮露出在外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磁带录音机的分解斜视图。
图7是显示在录音机本体内构成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8是显示盖板另一方主面的平面图。
图9是显示磁带录音机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平面图。
图10是显示模式切换机构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11是显示选择在前进状态中记录和/或再生模式状态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平面图。
图12是显示选择在倒退状态中的记录和/或再生模式状态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平面图。
图13是停止状态中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平面图。
图14是显示构成模式切换机构的齿轮移动杆周围部分的平面图。
图15是显示移动操作齿轮移动杆的电磁阀动作状态的平面图。
图16是显示选择了记录和/或再生模式时齿轮移动杆的移动位置的平面图。
图17是显示切换走带方向的切换齿轮的平面图。
图18是显示构成模式切换机构的凸轮装置的一个主面的平面图。
图19是显示图18所示的凸轮装置另一个主面的平面图。
图20是显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的盒架平面图。
图21是显示盖体及盒架的安装状态的侧面图。
图22是显示打开盒安装部状态的侧面图。
图23是显示盖体闭锁机构主要部件的平面图。
图24是显示表示打开盖体的推顶钮正面的正面图。
图25是显示盖体闭锁机构的正面图。
图26是显示解除盖体闭锁状态的平面图。
图27是显示把带盒安装到盒安装部状态的侧面图。
图28是显示闭锁盒排出杆的闭锁机构的侧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这里示出的实施例适用于作为记录再生装置的磁带录音机,该录音机使用收纳了作为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的、为带状形磁带的带盒。
(1)带盒
现说明用于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的带盒。该带盒201是标准尺寸的带盒,即所谓菲利普型。
该带盒201如图1所示,具有形成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薄箱体的盒外壳209。在该盒外壳209内支承着能转动的一对带卷盘202、203,在这些带卷盘202、203之间缠绕磁带206。沿着盒外壳209相对的一对长边209a、209b中的一个长边209a的正面开设磁头插入孔207及夹送滚轮插入孔208等。而且,收纳在盒外壳209内的磁带206在一对带卷盘202、203之间的部分由于磁头插入孔207及夹送滚轮插入孔208等而面向盒外壳209的外部。
另外,在盒外壳209的平面部分上,开设着使一对带卷盘202、203中心部位形成的卷盘内腔202a、203a面向外部的一对卷盘插通孔210、211。
(2)磁带录音机
使用图1所示的带盒201为记录媒体的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与被装入录音机中的带盒201的平面形状相对应,如图2至图5所示,构成为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薄长方体。该磁带录音机具有录音机本体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录音机本体上的盖体5。其中,本体1构成装入带盒201的盒安装部4,同时,操作装入该盒安装部4的带盒201内的磁带206走带,配设对该磁带206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生的磁头而构成记录再生部。
录音机本体1由配设着操作磁带206行走的走带机构等的机构部的罩壳2和嵌合在该罩壳2的外周沿那样配设的呈“U”字形的外框3组成。构成录音机本体1的罩壳2系冲压弯曲薄金属板而形成的,形成为与装入该磁带录音机的带盒201的平面形状大致对应的有长方形平面形状的箱体形。另外,外框3系合成树脂成形,如图6所示,形成U字形,嵌合在从长方形的罩壳2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到相对的一对长边的外周沿上。
盖体5在录音机本体1的一部分上可转动地支承安装,用以开闭构成录音机本体1的罩壳2打开的主面一侧。即,盖体5被形成为足以复盖构成于罩壳2打开的主面一侧的盒安装部4的大小,形成为与装入该盒安装部4的带盒201的平面形状大致对应的长方形。另外,盖体5借助由设在录音机本体1相对的一对短边中一个短边上的后述的转动轴45构成的铰链部支承,以该铰链部为中心,沿图3中箭头A1方向及箭头A2方向转动操作而开闭盒安装部4。
而且,如图6所示,在构成录音机本体1的罩壳2内配设着由收纳在装入盒安装部4的带盒201中的磁带206定速行走的行走机构和与行走的磁带206滑接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生的磁头等的记录再生部构成机构部的机座6。该机座6通过冲裁薄金属板并弯曲其一部分而形成。
配设在罩壳2内的机座6一个主面侧上构成装入带盒201的盒安装部4。盒安装部4上配设着一对用于使带盒定位装入的定位销15、16,与收纳在装入该安装部4的带盒201中的磁带206滑接对该磁带信息信号进行记录再生的磁头9、夹持并使收纳在带盒206中的磁带206定速行走的一对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及一对第1及第2夹送轮11、12,与带盒201内的磁带卷盘202、203的卷轴腔202a、203a相配合转动操作这些磁带卷盘202、203的一对卷盘驱动轴19、20。
而且,一对定位销15、16突出直立在机座6一个主面侧并通过分别与设在盒壳209上的一对定位孔214、214相配合而确定装入盒安装部4中的带盒201的安装位置。另外,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座6上,由配设在机座6另一个主面侧的驱动电机以一定速度转动操作。还有,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的转动方向互为反方向。这些输带辊轴17、18通过设在盒壳209上的一对输带辊轴插通孔213、213,进入到在盒壳209内走行的磁带206的背面一侧。还有,各夹送滚轮11、12被支承为能自由转动并能沿对于各输带辊轴17、18接近及离开方向移动地配设在机座6上。这些夹送滚轮11、12经由形成在盒壳209正面上的各夹送滚轮插入孔208、208进入盒壳209内,和各输带辊轴17、18一起夹持磁带206,使磁带206以一定的速度定速行走。此外,磁头9通过形成在盒壳209正面上的磁头插入孔207进入盒壳209内并与磁带206滑动相接,对该磁带206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
与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录音机本体1上的盖体5的盒安装部4相对的内侧面上重迭地配设着有大致与带盒201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长方形主面部分8a的盒架8。该盒架8上,在盖体5如图3所示那样处于转动到打开盒安装部4的位置的状态时,从离开盒安装部4的短边一侧插入带盒201。即,带盒201以相对的一对短边209c、209d中一个短边209c作为插入端插入到盒架8中。插入了带盒201的盒架8一旦转动使盒安装部4闭塞,则使定位销15、16与定位孔214、214相配合,把带盒201定位安装在盒安装部4中。
还有,在机座6的周沿上,如图6所示,安装着略呈U字形的侧板7以包围机座6的主面,在该侧面的外周面重迭地安装着外框3。而且,罩壳2配设成使在周沿形成的立周壁2a与外框3的一部分嵌合状态,用固定螺钉等把立周壁2a固定安装在侧板7上。
在机座6的相对于构成盒安装部4的主面的另一个主面的位于罩壳2一侧的面上,配设着构成控制设定该磁带录音机各动作模式等磁带206行走状态的控制电路部的电子电路底板10。
(3)操作钮
在构成罩壳2的盒安装部4一侧相对的外侧面上,配设成为操作部的操作钮74,构成选择该磁带录音机操作模式的操作部,经由开口90面对罩壳2的外部。该操作钮74如图5所示,具有分别对应于使磁带206方向(前进方向)或反方向(倒退方向)定速走行的定速行走模式(Play)、停止模式(Stop)、快速进带模式(FF)、倒带模式(Rew)的4个按钮。这些按压钮如图6所示,与配设在机座6上的电子电路底板10上所设置的板型开关相对。而且,通过按压操作钮74的与各操作模式对应的按钮,按压操作板型开关,而选择对应于按钮的操作模式。
另外,操作钮74如图4及图5所示,用能够滑动地安装在罩壳2上的档板92所复盖。该档板92用金属板形成,能够滑动地设在罩壳2的外侧面一侧。还有,档板92配设在和罩壳2的外侧面同一平面的罩壳2外侧面上所说的凹部106内,在该凹部106内进行滑动,以开闭操作钮74。
而在档板92上,安装着与一对连接销96、96及一对安装销97、97形成为一体的连接部件95。该连接部件95通过使各安装销97、97插入设在档板92上的一对安装孔94、94,铆接这些安装销97、97的前端而安装在档板92上。还有,连接部件95分别使各连接销96、96插通开在档板92上的一对透孔93、93。各连接销96、96经过形成在罩盖2上的开口89而突出到罩盖2内。在该罩盖2的内侧面一侧上对应于开口孔89设置着滑动导板76。该滑动导板76上,在对应于开口孔89的位置开一对长槽80、80和滑动导槽81。各连接销96、96插入各长槽80、80,从滑动导板76更进一步地突出到罩盖2的内侧。
而且,在滑动导板76的一端,设置着操作钮74。该操作钮74借助安装在面对罩盖内侧的背面上的板簧75,安装在滑动导板76的一端。该板簧75安装在滑动导板76与罩壳2的内侧面相对的面上,通过滑动导板76被按压支承在罩壳2的内侧面上。另外,板簧75上开着对应于操作钮74的各按钮的多个透孔99。这些透孔99用于把操作钮74的各按钮突出到罩壳2的内部。进而,在滑动导板76的一端上,形成透孔77、77、79及切口78。这些透孔77、77、79及切78用于把面对穿设了板簧75的透孔99的操作钮74的各按钮突出到罩盖2的内部。
进而,在操作钮74各按钮的背面形成突起。这些突起用于在按压操作钮74的各按压钮时按压操作配设在电子电路底板10侧的板型开关。
而且,在连接部件95的各连接销96、96的前端上安装着冲压金属板并穿设了安装孔87、87的平板状的支承板105。该支承板105通过分别把连接销96、96插入安装孔87、87,并铆接这些连接销96、96的前端而安装在连接部件95上。
还有,支承板105上,位于各安装孔87、87之间,突设着朝向罩壳2内部的导销88。该导销88从罩壳2的内侧插入滑动导槽81。
此外,在支承板105上,穿设和滑动导槽81平行的导槽86。在滑动导板76另一侧上朝罩壳2的内侧突设的导销82与该导槽86上插接配合。
档板92沿滑动导槽81及导槽86滑动,被支承为对于罩壳能够滑动。该档板92在图4所示复盖操作钮74的位置和图5所示使操作钮74面对外部的位置之间滑动。
而且,在突设于滑动导板76另一端的悬挂销83和突设在支承板105的另一端的悬挂销85之间分别悬挂着肘节弹簧84的各臂。该肘节弹簧84给支承板105施加力使其趋向于脱离可滑动范围的中央位置。即,档板92受到肘节弹簧84的弹性力,被推向复盖操作钮74位置的方向和使操作钮74面对外部位置的方向中的某个方向。
还有,连接部件95的档板92表面上的突起部分起到在用手指移动操作档板92时的触手突起的作用。
(4)操作模式切换机构
在机座6的与构成盒安装部4一侧的主面相反的、面向罩壳2内侧的另一个主面上,如图7至图9如示,安装着驱动电机119,同时,配设着把对应所选定的操作模式有选择地把该驱动电机119的驱动力向各卷盘驱动轴19、20以及第1及第2输带辊轴传递的操作模式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具有在选择各操作模式时动作的电磁阀301及凸轮轴齿轮320。该凸轮轴齿轮320在由驱动电机119的驱动力转动操作的同时,根据电磁阀301的动作,停止在对应各操作模式的转动角度位置。另外,该切换机构构成在机座和电子电路底板10之间。
驱动电机119的驱动轴上安装着皮带轮147。该皮带轮147上缠绕着循环驱动皮带120。该驱动皮带120缠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机座6另一侧的传动皮带轮148及前进侧的惯性轮152上。另外,驱动皮带120上接触着与前进侧的惯性轮152成为一对的倒退侧的惯性轮151。而且,传动皮带轮148借助直立在机座6另一侧主面上的支轴149可转动地支承。
而且,在各惯性轮152、151的中心部位上,分别竖立着输带辊轴17、18,通过安装在机座6上的轴承154、153的支承,这些输带辊轴17、18的底端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机座6上。分别竖立在各惯性轮152、151上的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通过各轴承153、154,突出到构成在机座6一侧主面上的盒安装部4。各惯性轮152、151以及一体地竖立在这些惯性轮152、151上的输带辊轴17、18,在驱动电机119转动时,各惯性轮152、151就相互反向转动。
前进侧的惯性轮152与机座6相对的面上一体地设有驱动齿轮319。该驱动齿轮319与通过竖立在机座6另一主面侧的支轴159而被支承为可以转动的第1传动齿轮158啮合。在该第1传动齿轮158的中心部分上,一体地设有直径小于该第1传动齿轮158的凸轮驱动齿轮379。该凸轮驱动齿轮379面对由竖立在机座6另一主面侧的支轴190可以转动支承的凸轮轴齿轮320的外周部分,与形成在该凸轮轴齿轮320的外周沿上的齿轮323相互啮合。
该磁带录音机中各操作模式的选择根据凸轮轴齿轮320的转角位置进行。即,在机座6的另一主面上,配设着由凸轮轴齿轮320移动操作的操作模式切换杆118。该操作模式切换杆118通过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90、189插通支承在杆118上以长度方向为长径穿设的长孔191、188,被配设在机座6上能够在长孔191、188的范围内移动。
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在一端侧竖立起弹簧接合片187,在该弹簧接合片187的两侧分别压接着被支承在机座6上的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各臂。该扭转螺旋弹簧186通过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315支承螺旋部分,一对臂以相互反向的弹力从两侧按压支承弹簧接合片187,把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保持在中立位置。该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在选择停止模式、快进模式及倒带模式时,保持为中立位置。而且,在选择了再生模式或记录模式时,若选择为磁带206方向走行的前进模式,则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力,沿图8中箭头下的方向移动,若选择为磁带206反方向走行的倒退模式,则沿图8中箭头T2的方向移动。
还有,凸轮轴齿轮320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外周面上形成齿轮323。同时,在该齿轮323中形成第1至第3无齿部分325、324、326。该凸轮轴齿轮320在各无齿部分325、324、326中的任一个与凸轮轴驱动齿轮379相对时,即使该凸轮轴驱动齿轮379转动。则因设有传递驱动力也处于不动作状态。而且,该凸轮轴齿轮320在使齿轮部分323与凸轮轴驱动齿轮379相对时,使该齿轮部分323与凸轮轴驱动齿轮379啮合,则一旦该凸轮轴齿轮379转动,就被传递驱动力转动。
而且,在凸轮轴齿轮320的与机座6另一个主面相对一侧的主面上,如图18所示,相对地形成着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力而移动的模式切换杆118的第1凸轮部321及第2凸轮部322。第1凸轮部321把与可以转动地支承凸轮轴320的支轴190相对的内周一侧的面作为设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上的凸轮轴从动件192滑接的第1凸轮面321a,第2凸轮322把面对凸轮轴齿轮320外周沿的外周一侧的面作为设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上的凸轮部从动件192滑接的第2凸轮面322a。
另外,滑接在第1及第2凸轮部321、322上的凸轮从动件192突设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延伸在凸轮轴齿轮320和机座6之间的另一端部。
凸轮轴齿轮320处于转动到图10所示的初始位置时,使凸轮从动件192位于构成在第1及第2凸轮321、322的一端之间形成的凸轮从动件进入部320a,使操作模式切换连杆118位于中立位置。凸轮轴齿轮320位于初始位置时,凸轮驱动齿轮379与第1无齿部分325相对。
若凸轮轴齿轮320从图10所示初始位置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凸轮从动件192就从凸轮从动件进入部320a进入到第1及第2凸轮部321、322间,滑接在第1凸轮面321a上凸轮轴齿轮320若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则凸轮从动件192被第1凸轮面321a导引,向接近支轴190的方向移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力,沿图11中箭头B1方向移动。若凸轮轴齿轮320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转动130°,则使凸轮从动件192滑接在第1凸轮面321a的最大突出部分338上,把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移动到图11中箭头B1方向的最大移动位置。而且,若凸轮轴齿轮320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再移动5°,即从初始位置移动135°,则凸轮从动件192越过最大突出部338,接合到与最大突出部338接续的斜面部分339上。一旦凸轮从动件192接触斜面部分339,则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力而稍稍沿图11中箭头B2方向反向移动,把该磁带录音机的操作模式切换成磁带206沿正方向(前进方向)定速行走进行记录或再生的前进方向的记录再生模式。这时,凸轮驱动齿轮379与该凸轮轴齿轮320的第2无齿部分324相对。
若凸轮轴齿轮320使操作模式切换杆118沿图11中箭头B1方向移动,并从转动到选择了前进方向的记录再生模式的位置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则凸轮从动件192就到达构成在第1及第2凸轮321、322的另一端之间的凸轮从动件退出部320b,成为与第1及第2凸轮面321a、322a的任一个都不接触的状态,一旦解除凸轮轴齿轮320对于凸轮从动件192的按压,则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就受到受扭螺旋弹簧186的弹性力恢复到中立位置。若凸轮轴齿轮从该状态开始进一步地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则凸轮从动件192跨上第2凸轮面322a。于是,若凸轮轴齿轮320从初始位置再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则凸轮从动件192被第2凸轮面322a引导,沿脱离支轴190方向移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力,沿图12中箭头B1方向移动。若凸轮轴齿轮320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移动130°,则使凸轮从动件192滑接在第2凸轮面322a的最大突出部分340上,把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移动到图12中箭头B2方向的最大移动位置。而且,若凸轮轴齿轮320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移动5°,即从初始位置转动270°,则凸轮从动件192越过最大突出部分340,接合在与最大突出部分340接续的倾斜面341上。倾斜面341上一旦与凸轮从动件192接触,则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性力沿图12中箭头B1方向稍稍返回移动,把该磁带录音机的操作模式切换为磁带206反方向(倒退方向)定速行走而进行记录或再生的倒退方向记录再生模式。这时,凸轮驱动齿轮379相对于该凸轮轴齿轮320的第3无齿部分326。
凸轮轴齿轮320使操作模式切换杆118沿图11中箭头B2方向移动而转动到选择倒退方向的记录再生模式的位置后若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R1方向转动,从初始位置转动360°,则凸轮从动件192到达构成在第1及第2凸轮部321、322的一端部之间的凸轮从动件进入部320a附近的初始位置。而且,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性力返回到中立位置。进而,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位于初始位置时,该磁带录音机选择停止模式或快进模式及倒带模式。
为把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移动到凸轮轴齿轮320另一个主面上,如图19所示,形成转动杆199的一端连接电磁阀301的柱塞杆377,与在由电磁阀301的驱动而转动的转动杆199另一端上设置的凸轮从动件380相配合的凸轮槽327a。该凸轮槽327a以支轴190为中心形成环状,以外周面作为第3凸轮面327,内周面作为第4凸轮面328。
使凸轮从动件380与凸轮槽327a相互配合的转动杆199转动的电磁阀301如图7、图8及图14至图16所示,设置在机座6的另一个主面上,该电磁阀301处于不动作状态的OFF状态时,把柱塞杆377向拉入阀内方向偏置,而一旦通电成为ON状态,则使柱塞杆377突出。由该电磁阀301转动操作的转动杆199的一端与形成在柱塞杆377前端的结合部373相结合,另一端突设的凸轮从动件380与凸轮轴齿轮320的凸轮槽327a相配合,中间部分由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200支承,安装成能够以支轴200为中心转动。
此外,在机座另一个主面上,配设着用于移动操作后述的带行走方向切换齿轮184的齿轮移动杆175。该齿轮移动杆175的一端借助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76可转动地支承,并使在中间所形成的接合片376与设在转动杆199的中间部分的按压片374相对,还有,齿轮移动杆175还通过使弯折另一端形成的接合片180与穿设在机座6上的转动限制槽181相配合,来限制其转动范围。
齿轮移动杆175和转动杆199上与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各个臂接合,该扭转螺旋弹簧368把螺旋部分卷装在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375上并以该支轴375为中心被支承为可以转动。转动杆199通过把扭转螺旋弹簧368一个臂配合到设在其另一端的接合部370上而使另一端向脱离电磁阀301的方向转动偏置。还有,齿轮移动杆17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另一个臂与设在支轴176附近的接合片369接合而使接触片376向接近转动杆199的按压片374的方向转动地偏置。
扭转螺旋弹簧368上从齿轮移动杆的支轴176到接触片376的距离比从支轴176到接合片369的距离长,另外,从转动杆199的支轴200到按压片374的距离比从支轴200到接合部370的距离短,所以,对于转动杆199产生比产生在齿轮移动杆175上的转矩更大的转矩。
从而,扭转螺旋弹簧368如图15所示,一旦电磁阀成为通电的ON状态柱塞杆377突出到转动杆199侧时,则使转动杆199的另一侧沿脱离电磁阀301的图15中箭头C1方向转动,该转动杆199的按压片374与齿轮移动杆175的接触片376接触,使齿轮移动杆175反抗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弹性力而转动。这时,设在转动杆199一端的凸轮从动杆380成为与凸轮轴齿轮320的外周侧上的第4凸轮面328滑接的状态。
另外,若成为断开向电磁阀301通电的状态,柱塞杆377处于拉入的状态时,则转动杆199的另一端沿接近电磁阀301的图15中箭头C1方向转动,设在一端上的凸轮从动杆380成为与凸轮轴齿轮320的第3凸轮面327滑接的状态。
而且,凸轮轴320位于初始位置时,如图19所示,使设在转动杆190的凸轮从动杆380接合到形成在第3凸轮面327上的第1止动部329,限制向图19中箭头R1方向的转动。凸轮轴齿轮320位于初始位置时,驱动齿轮379与第1无齿部分325相对。
而且,一旦成为给电磁阀301通电的ON状态则柱塞杆377突出,转动杆199沿图15中箭头C1方向转动,则凸轮从动杆380移向凸轮轴齿轮320的外周侧,解除对第1止动部329的接合,与在凸轮槽327a外周上的第4凸轮面328上形成的第1斜面332接触,按压该第1斜面332。一旦凸轮从动杆380按压第1斜面332,使凸轮轴齿轮320只向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则齿轮323与凸轮驱动齿轮379啮合。而且,凸轮轴齿轮320传递凸轮驱动齿轮379的驱动力,成为能够用该凸轮驱动齿轮379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的状态。从该状态出发,受凸轮驱动齿轮379驱动,凸轮轴齿轮320进一步地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一旦转动到使凸轮从动杆380接触第4凸轮部分328的第2斜面333的位置,则成为断开向电磁阀301通电的OFF状态,柱塞杆377向被拉入方向移动,使转动杆199沿图15中箭头C2方向转动,使凸轮从动杆380移向凸轮槽327a内周侧的第3凸轮面327侧。
而且,若凸轮轴齿轮320从初始位置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135°,则凸轮推杆380与第3凸轮面327的第2止动部330接合,限制该凸轮轴齿轮320的转动。这时,经由凸轮从动件192及第1凸轮面321a的斜面339对凸轮轴齿轮320传递扭转螺旋弹簧186偏置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弹性力,它使凸轮从动件192接触到一个主面侧形成的第1及第2凸轮部分321、322上的该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偏置。而且,凸轮轴齿轮320被置于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的状态。这时,凸轮驱动齿轮379与该凸轮轴齿轮320的第2无齿部分324相对。
若再次成为向电磁阀301通电的ON状态,则转动杆199沿图15中箭头C1方向转动,设在该转动杆199的凸轮从动件380移动到凸轮轴齿轮320的外周一侧,解除对于第2止动部330的接合。于是,凸轮从动件380成为按压形成在凸轮槽327a外周侧的第4凸轮面328上的第3斜面334。一旦凸轮从动件380按压第3斜面334,则受到来自凸轮从动件380的按压力,凸轮轴齿轮320稍稍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移动,该凸轮轴齿轮320的齿轮部分323啮合在凸轮驱动齿轮379上,受凸轮驱动齿轮379的驱动力成为能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的状态。从该状态出发,受凸轮驱动齿轮379驱动,凸轮轴齿轮320进一步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操作,一旦转动到使凸轮从动件380接触到第4凸轮部分328的第4斜面335位置,则成为断开向电磁阀301通电的OFF状态,柱塞杆377移向拉入方向,使转动杆199沿图15中箭头C2方向转动,使凸轮380移向凸轮槽327a内周侧的第3凸轮面327一侧。这样,若凸轮轴齿轮320从初始位置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270°,则凸轮从动件380与第3凸轮面327的第3止动部331接合,限制该凸轮轴齿轮320的转动。这时,经由凸轮从动件192及第2凸轮面322a的斜面341对凸轮轴齿轮320传递扭转螺旋弹簧186偏置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弹性力。而且,凸轮轴齿轮320置于被推向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的状态。这时,凸轮驱动齿轮379与该凸轮轴齿轮320的第3无齿部分326相对。
若再次成为向电磁阀301通电的ON状态,则转动杆199沿图15中箭头C1方向转动,凸轮从动件380移向凸轮轴齿轮320的外周侧,解除与第3止动部分331的接合。而且,凸轮从动件380成为按压形成在凸轮槽327a外周侧的第4凸轮面328上的第5斜面336的状态。一旦凸轮从动件380按压第5斜面336,则受到来自凸轮从动杆380的按压力,凸轮轴齿轮320稍稍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该凸轮轴齿轮320的齿轮部分323啮合在凸轮驱动齿轮379上,受到凸轮驱动齿轮379的驱动力成为能够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的状态。
从该状态出发,受凸轮驱动齿轮379驱动,凸轮轴齿轮320进一步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动,一旦转动到使凸轮从动件380接触第4凸轮部分328的第6斜面337的位置,则成为断开向电磁阀301通电的OFF状态,柱塞杆377移向被拉入的方向,使转动杆199沿图15中箭头C2方向转动,使凸轮从动件380移向凸轮槽377a内周侧的第3凸轮面327一侧。
而且,若凸轮轴齿轮320从初始位置沿图19中箭头R1方向转360°,即转动到返回初始位置,则凸轮从动件380与第3凸轮面327的第1止动部分329接合,限制该凸轮轴齿轮320的转动。这时,凸轮驱动齿轮379与该凸轮轴齿轮320的第1无齿部分325相对。
而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上,如图10至图13所示,借助竖立在机座6的支轴126,连接着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座6上的磁头移动杆313。该磁头移动杆313随着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移动而转动。即,磁头移动杆313配设在位于操作模式切换杆118附近、使突设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一侧的大致呈圆形的嵌合突片354嵌合在嵌合凹部355中而连接到与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一侧相对侧。该磁头移动杆313通过移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以嵌合突片354为中心转动。而且,一旦磁头移动杆313以嵌合突片354为中心转动,就使安装了磁头9的磁头支承底板13移动,使磁头9移向盒安装部4的方向。移动到盒安装部4一侧的磁头9进入装入盒安装部4的带盒201的磁头插入孔207中,与行走于带盒201内部的磁带206滑动接触。
另外,磁头支承底板13由拉簧312常时拉向使磁头9从上述盒209中退出的方向。
另外,在磁头支承底板13上,对着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侧延伸一对臂13a、13b,把磁头移动杆313夹在中间。在这些臂13a、13b的前端形成着与磁头移动杆313相对的第1及第2压片362、363。磁头支承底板13在磁头移动杆313以支轴126为中心转动操作时,通过形成在磁头移动杆313两侧形成的第1或第2按压操作片357、359按压操作第1及第2压片362、363,移向盒安装部4的方向。即,在前进模式中的记录再生模式时,磁头移动杆313以支轴126为中心沿图11中反时钟方向转动。形成在图11中右侧的第1按压操作片357按压磁头支承底板13的第1压片362。此外,在反方向再生模式时,磁头移动杆313以支轴126为中心沿图12中顺时钟方向转动,形成在图12中左侧的按压操作片359按压磁头支承板13的第2压片363。
此外,在机座6的另一侧主面上,配设着能滑动的磁头定位杆117。用来把在盒安装部4侧移动的磁头9支承在其移动位置。该磁头定位杆117使其前端面对磁头支承底板13及磁头移动杆313。被支承在机座6上,能够沿对于磁头支承底板13接近或离开方向的图10中箭头Q,及Q2方向移动。另外,磁头定位杆117如图9所示那样,由配设在机座6上的扭转螺旋弹簧195把其前端推向接近磁头支承底板13的图10中箭头Q1的方向。还有,磁头定位杆117如图11所示那样,通过使前端部上形成的接触片365与竖立在磁头移动杆313上的接触销364接触而限制了基于扭转螺旋弹簧9的偏置位置。
另外,在磁头定位杆117的前端部分上,阶梯状地形成着第1及第2止动段115、116,用来选择性地止动形成在磁头支承底板13上的止动片366。
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中,在该录音机处于停止模式,磁头9位于从盒安装部4退出位置时,如图10所示,磁头支承底板13处于设有由磁头定位杆117进行定位的状态。即,止动片366如图10所示那样,位于从第1及第2止动段115、116脱离的位置。
而且,若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选择前进方向或反方向的记录及/或再生模式,磁头9进入盒安装部4侧,移动到进入装入该盒安装部4上的带盒201的磁头插入孔207的位置,则如图11及图12所示,形成在磁头支承底板13上的止动片366停止在第1止动段115上,把磁头9定位保持在进出盒安装部4的记录再生位置。基于该磁头定位杆117的磁头支承底板13的定位保持状态通过用扭转螺旋弹簧195向图11中箭头Q1方向偏置磁头定位杆117而得以维持。另外,磁头支承底板13的定位保持状态的解除是通过磁头移动杆313转动。使磁头定位杆117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95的弹性力沿图11中箭头Q1方向移动而实现的。
另外,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一旦设定使磁带206定速行走的记录再生模式后,选择了停止模式、快进模式、倒带模式或使磁带206高速行走检出记录在该磁带206上的作为音乐信号的乐曲的选曲模式时,由于磁头移动杆313返回到初始位置,磁头定位杆117也返回到初始位置,而形成在磁头支承底板13上的止动片366如图13所示,停在第2止动片116上。从而,这时,磁头9从记录及/或再生位置后退但定位并保持比停止位置更进入盒安装部4侧的位置即待机位置。
还有,磁头移动臂313有选择地转动操作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座6上的第1及第2夹送轮转动操作杆304、305。这些夹送轮转动操作杆304、305配设成位于安装在磁头支承底板13上的磁头9的两侧,由竖立在磁头支承底板13上的支轴306、307支承其中央部分。安装成能够以这些支轴306、307为中心转动。
第1及第2夹送轮转动操作杆304、305位于磁头支承底板13的一侧形成接触片310、311,在另一侧形成按压操作片308、309。这些按压操作片308、309通过开设在机座6上的开口314、314,突出到形成在该机座1一个侧面上的盒安装部4一侧。
另外,可选择地接近或离开第1及第2输带辊17、18的第1及第2夹送轮11、12被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借助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55、155而能转动的安装在夹送轮支承臂157的一端。这些第1及第2夹送轮11、12可转动地安装在借助竖立在机座6的支轴155、155可转动支承的夹送轮支承157、157的一端。这些夹送轮支承臂157、157,通过卷在支轴155、155上的扭转螺旋弹簧156、156,把在其一端所支承的第1及第2夹送轮11、12分别向压接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的方向转动偏置。
而且,磁头移动杆313通过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移动,使第1及第2按压操作片357、359按压接触片310、311,以支轴306、307为中心,转动操作第1及第2夹送轮转动操作杆304、305。第1及第2夹送轮移动杆304、305一旦转动,按压操作片308、309就把扭转螺旋弹簧156、156一个臂按压到第1或第2输带辊17、18一侧上。
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若设定为前进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则如图11所示,磁头移动杆313的第2按压操作片359按压前进一侧的第1夹送轮转动操作杆305的接触片311。另外,若设定为倒退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则如图12所示,磁头移动杆313的第1按压操作片357按压倒退侧的第2夹送轮转动操作杆304的接触片310。
还有,磁头移动杆313上,设置着配合未图示的操作模式检出开关的接合销361、364。该操作模式检出开关可检测出磁头移动杆313任何方向转动,检测出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所选择的前进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倒退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以及停止模式的任何一种操作模式。
而且,与设在前进侧的惯性轮152的驱动齿轮319相啮合、传递驱动电机119的驱动力的第1传动齿轮158与由竖立在机座6另一个主面侧的支轴163支承为可以转动的第2传动齿轮160啮合。该第2传动齿轮160上如图7所示借助摩擦件161同轴地安装着离合器齿轮162。该离合器齿轮162在第2传动齿轮160转动时,借助介于它与该第2传动齿轮160之间的摩擦件161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而转动。
离合器齿轮162上啮合着摇动齿轮164,该摇动齿轮164被竖立在以支承第2传动齿轮160的支轴163为中心摇动的摇动杆198的前端的支轴165可自由转动地支承。该摇动齿轮164在摇动杆198以支轴165为中心转动时,则在离合器齿轮162的周围转动。
摇动杆198如图11所示,在两侧突设一对臂,这些臂的前端,形成分别与形成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另一侧的第1及第2按压操作片352、353接合的第1及第2接触片350、351。而且,若选择前进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操作模式切换杆118沿图11中箭头B1方向滑动,则第2按压操作片353按压第2接触片351,使摇动杆198以支轴163为中心沿图11中箭头D1方向转动。另外,若选择倒退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操作模式切换杆118沿图11中箭头B2方向滑动,则第1按压操作片352按压第1接触片350,使摇动杆198以支轴163为中心沿图12中箭头D2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若设定为前进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则摇动齿轮164与借助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72被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第3传动齿轮171相啮合。该第3传动齿轮171与由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74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第4传动齿轮173相啮合。该第4传动齿轮173与卷带一侧的反向驱动轴19安装在突出于机座6另一个主面的根部的作为第1卷盘齿轮的卷带一侧的卷盘齿轮302相啮合。即,在前进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中,驱动电机119的驱动力通过离合器齿轮162传递给卷带侧的卷盘驱动轴19,该卷盘驱动轴19在以离合器齿轮162所传递的转矩为上限的转矩内转动。
还有,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若设定为倒退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则摇动齿轮164与借助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67被支承为可以转动的第5传动齿轮166相啮合。该第5传动齿轮166与供带一侧的卷盘驱动轴20安装在突出于机座6另一个主面的根部的作为第2卷盘齿轮的供带一侧的卷盘齿轮169相啮合。即,在倒退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中,驱动电机119的驱动力借助离合器齿轮162传递给供带侧的卷盘驱动轴20,该卷盘驱动轴20在以离合器齿轮162所传递的转矩为上限的转矩内转动。
另外,在第5传动齿轮166上安装着用于以光学传感器检测该第5传动齿轮166转动速度的速度检测板168。
而且,在齿轮移动杆175另一端侧的附近配设着把切换磁带行走方向的切换齿轮184支承为可以转动的齿轮支承杆183。该齿轮支承杆183在根部具有长孔,在该长孔上,穿通竖立在上述机座6上的支轴182,并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及滑动。该齿轮支承杆183的前端借助支轴185把切换齿轮184支承得可以转动。另外,齿轮移动杆175的另一端侧,形成着圆弧状槽178用以插入支承切换齿轮184的支轴185。
另外,切换齿轮184通过齿轮移动杆175的转动,对于第2传动齿轮160靠近或脱离。
还有,该齿轮移动杆175上如图8及图9所示,设置着与第2传动齿轮160的外周缘相对的齿条179,使其面临槽178的一个侧缘。该齿条179设在比槽178短的范围内。从而,在支承切换齿轮184的支轴185被槽178导行滑动时,切换齿轮184与齿条179啮合。在支轴185位于槽178的两端部时,切换齿轮184从齿条179脱离。
而且,在齿轮移动杆175和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之间,如图10所示,配设着限制齿轮移动杆175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杆197。该移动限制杆197具有一对长孔344、346,通过使竖立在机座上的支轴343、345插入这些长孔344、346,被支承为能够沿齿轮移动杆175和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之间移动。该移动限制杆197的面临齿轮移动杆175一侧的端部如图14所示,形成着按压操作片372,该片与在齿轮移动杆175上形成的第1接触片347接合。另外,移动限制杆197的面临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一侧的端部设置着中央部分为凹形的第2接触片348。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与接触片348相对的部分上设置着与该接触片348的凹形部分接合的接合突片349。
而且,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处于作为初始状态的停止模式时,如图14及图17所示,由于电磁阀301的柱塞杆377位于拉入位置,所以,齿轮移动杆175在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弹性力作用下而趋于转动,使磁带行走方向的切换齿轮184移向第2传动齿轮160一侧并且相互啮合。在该停止模式中,切换齿轮184在支轴185位于槽178的任一个端部时,与第5传动齿轮166及第4传动齿轮173的某一个啮合。
在停止模式中,若第2传动齿轮160沿图17中箭头E1方向或E2方向转动,则切换齿轮184根据第2传动齿轮160的转动方向,维持与该第2传动齿轮160啮合的状态。沿图17中箭头F1方向或F2方向移动操作该第2传动齿轮160的转动。即,在切换齿轮184与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的任一个啮合时,在使第2传动齿轮160与切换齿轮184的啮合部分向某一方的传动齿轮173或166转动时,由于切换齿轮184向与某一方传动齿轮173或166的咬合的方向转动,故维持对于一方齿轮的啮合状态,并使该方的齿轮转动。若切换齿轮184与第4传动齿轮173啮合并使该第4传动齿轮173转动,则设定使卷带侧的卷盘齿轮302转动操作的快进模式。若切换齿轮184啮合在第5传动齿轮166上并使第5传动齿轮166转动,则设定使供带侧的卷盘齿轮169转动的倒带模式。
而且,在切换齿轮184与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中的一方啮合时,在使第2传动齿轮160与切换齿轮184的啮合部分向这些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中另一方的齿轮转动时,由于切换齿轮184沿从一方的传动齿轮173、166脱离的方向转动,故依靠一方的传动齿轮173、166有负荷,不能保持与该一方的传动齿轮的啮合。从而,切换齿轮184使齿轮支承杆183沿脱离一方齿轮的方向转动。若齿轮支承杆183沿脱离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中的一方的方向即使稍许移动,则切换齿轮184就与齿条179相啮合。从而,切换齿轮184成为与第2传动齿轮160和齿条179均啮合的状态,按照第2传动齿轮160的转动方向而移动到与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中另一方齿轮啮合的位置上。
而且,在切换齿轮184与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的任一个都没有啮合时,该切换齿轮184成为与齿条179啮合的状态,使第2传动齿轮160转动,则按照该第2传动齿轮160的转动方向移动到与第4及第5传动齿轮173、166的中某一个齿轮啮合的位置上。
即,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在设定停止模式的状态,通过正转或反转驱动电机119,实行快进模式或倒带模式。
而且,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在前进或倒退模式中若选择记录再生模式,则接通电磁阀301,柱塞杆377向图15中箭头K1方向突出,转动杆199受到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弹性力沿图15中箭头C1方向转动,使齿轮移动杆175反抗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弹性力沿图15中箭头L1方向转动。通过该齿轮移动杆175的转动,切换齿轮184从第2传动齿轮160脱离。
即,在该磁带录音机中,在电磁阀301为ON状态时,切换齿轮184在凸轮轴齿轮320转动操作之前从第2传动齿轮160离开。
而且,在转动操作凸轮轴齿轮320,设定前进模式或倒退模式的记录再生模式时,通过凸轮轴齿轮320的转动,转动杆119沿图16中C2方向转动返回到初始位置,电磁阀301成为0FF状态,柱塞杆377沿图16中箭头R2方向移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沿图16中箭头N1方向移动操作。
通过设定记录再生模式,转动杆199退回到初始位置,齿轮移动杆175在扭转螺旋弹簧368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使切换齿轮184与第2传动齿轮160啮合的图16中箭头L2方向的初始位置方向转动,并通过移动限制杆197限制向初始位置方向的转动。即,若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从位于用扭转螺旋弹簧186支承的中立位置状态向图14中箭头N1方向或N2方向移动操作,则移动限制杆197如图16所示,使接合突片349接合在从第2接触片348的凹形部分348a脱离的位置上,沿图16中箭头M1方向移动。通过使第1接触片347与齿轮移动杆175的按压操作片372接合。该移动限制杆197保持齿轮移动杆175的位置,使切换齿轮184位于从第2传动齿轮160脱离的位置。
即,在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中,若在前进模式或倒退模式中设定记录再生模式,则切换齿轮184从第2传动齿轮160离开。该切换齿轮184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位于中立位置而转动杆199位于初始位置时,通过对于第2传动齿轮160的按压再次与该第2传动齿轮啮合。
(5)盖闭锁机构
其次,说明把开闭盒安装部4的盖体5闭锁在闭塞位置的盖闭锁机构。
该盖闭锁机构配设在录音机本体1的配设着支承盖体5的合叶的短边相对的另一侧短边上,即,配设在与盖体5的开放端相对的位置上。该盖闭锁机构如图7至图9、图23、图25及图26所示,由推顶操作杆108和与盖体配合的闭锁杆23构成。推顶操作杆108通过在以移动方向为长径的一对长孔132、133中插入竖立在机座6上的滑动导销124、123,配设在机座6上,能够沿图23中箭头F1方向及F2方向在长孔132、133的范围内移动。该推顶操作杆108从录音机本体1的短边面对外部的一端上,弯折形成按压操作片22。
还有,推顶操作杆108如图8及图9所示,由扭转螺旋弹簧109推动向图23中箭头F2方向即从录音机本体1突出的方向移动,该扭转螺旋弹簧109由形成在推顶操作杆108上的弹簧支承部145支承其螺旋部分,其一个臂109a被固定在形成于机座6上的弹簧固位片146上,另一个臂109b被固接在形成于推顶操作杆108上的弹簧固位片108a上。而且,推顶操作杆108通过按压操作片22的按压操作,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09的弹性力向图23中箭头F1方向的录音机本体1的内部移动。
另外,借助安装在外框3上的推顶钮73而按压,推顶操作杆108的按压操作片22。
推动推顶操作杆108的扭转螺旋弹簧109的一侧臂109b从形成于推顶操作杆108上的弹簧固位片108a进一步延长,与借助竖立在机座6上的支轴111而被安装成可以转动的推顶杆110的一端上形成的接合片342相接。于是,当借助推顶钮73按压按压操作片22,而使推顶操作杆108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09的弹性力沿图8中箭头F1方向移动时,则推顶杆110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09另一侧的臂109b的按压,以支轴110为中心沿图9中箭头G1方向转动。
还有,闭锁杆23如图6、图25及图26所示,被安装成能够在沿着机座6短边的侧板2上滑动。该闭锁杆23如图25及图26所示,使竖立在侧板7上的一对支承销101、102插入第1及第2长孔103、104,而被支承为在上述侧板7上能够沿图25及图26的箭头H1方向及H2方向移动。该闭锁杆23通过介于它本身和侧板7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137,被推向沿使闭锁片24与接合部100接合的方向即图25及图26中箭头H1方向移动。另外,闭锁杆23上形成与设置在盖体5开放端一侧的接合部100相对接合的闭锁片24。于是,该闭锁杆23通过闭锁片24与接合部100相接而把盖体5闭锁在闭塞位置。
而由于形成在闭锁杆23上的第1长孔103如图25及图26所示形成为对机座6的主面倾斜的状态,所以,闭锁杆23在使闭锁片24沿对于接合部100脱离方向滑动时,沿图25及图26中箭头H1方向及箭头H2方向移动,使得以插入第2长孔104的支承销102为中心移动。从而,能够减少使闭锁片24和接合部100脱离时闭锁杆23的移动量,实现盖闭锁机构的小型化。
还有,设置在盖体5的接合部100与安装在盖体5前端部的合成树脂和由金属板形成的装饰板5a的一部分形成为一体。
还有,在闭锁杆23的一个端部上,突设着与形成在推顶杆110上的按压操作片144相对的按压片143。而且,使闭锁片24与接合部100相接合。在闭塞构成于机座6一个主面侧的盒安装部4的位置上把盖体5闭锁的闭锁杆23,若推顶操作杆108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09的弹性力沿图8中箭头F1方向移动操作,推顶杆110沿图9中箭头G1方向转动,则借助形成在推顶杆110的按压操作片144按压操作按压片143。通过按压操作按压片143,闭锁杆23反抗压缩螺旋弹簧137的弹性力沿图25中箭头H2方向移动,解除闭锁片24对于接合部100的接合,使盖体5成为能打开的状态。
然而,在闭锁杆23处于选择了记录及/或再生模式的状态时,即使移动推顶操作杆108,也由于构成操作模式切换机构的操作模式切换杆118限制移动而维持闭锁片24和接合部100的接合状态,限制盖体5的打开操作。即,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另一端部上如图7及图8所示,面临推顶杆110的一侧形成转动限制片122,限制以支轴111为中心的该推顶杆110沿图8及图9中箭头G1方向的推顶方向的转动。
而且,若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设定为记录再生模式,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性力处于沿图11及图12中箭头B1或B2方向移动状态,则转动限制片122与推顶杆110的一侧相对,限制该推顶杆110沿图11及图12中箭头G1方向的转动而禁止推顶操作。通过限制推顶杆110的转动,也限制了闭锁杆23的移动,限制盖体5的打开操作。
还有,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在设定为停止模式、快进模式、倒带模式或选曲模式的任一种模式时,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如前所述,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性力而位于中立位置。这时,形成在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转动限制片122与形成在推顶杆110一侧端上的切口部分121相对,允许推顶杆110沿图11及图12中箭头G1方向的转动,使推顶操作成为可能。
还有,在限制推顶杆110的转动的状态下按压操作推顶操作杆108时,扭转螺旋弹簧109弹性位移并吸收按压力,限制向推顶杆110上加上过大负荷。
而且,在为进行位于闭塞了盒安装部4的闭塞位置的盖体5的打开操作而按压操作推顶操作杆108,进行推顶杆110沿图11及图12中箭头G1方向的转动操作时,磁头9在盖体5沿打开方向转动之前,移动到与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不接触的、从盒安装部4退出的位置。即,如图8及图9所示,在推顶杆110上设置与设在磁头定位杆117的后端部分的接合孔113相接的接合销112。而且,推顶杆110若借助扭转螺旋弹簧109随推顶操作杆108转动,则通过接合销112使磁头定位杆117后退,解除该磁头定位杆117对于磁头支承底板13的接合。
盖体5的打开操作,如图22所示,在解除了由闭锁杆23进行的闭锁时,借助拉簧64及弹簧138的弹力完成。而且,盖体5打开操作的开始和磁头9向从盒安装部4退出位置后退的时刻,由推顶杆110的形状和该推顶杆110、闭锁杆23及操作模式切换杆118的位置关系确定。
另外,操作盖闭锁机构进行盖体5开闭操作的推顶钮73如图2至图5及图24所示,配设在录音机本体1上面对支承盖体5能转动的一个短边相对的另一个短边的正面上。此外,在配设了推顶钮73的录音机本体1的正面一侧上,如图24所示,配设着切换磁带206走行方向的前进及倒退切换开关135、记录再生方式切换开关136及再生音量调整电位器134。
(6)盒架
下面,说明构成在把带盒201装入盒安装部4的同时,把该带盒201保持在盒安装部4中的盒保持机构的盒架8。
构成该盒保持机构的盒架8如图6、图20、图21及图23所示,通过使设在底端两侧的左右一对支轴34插入穿设于形成在侧板7一个短边两端的左右一对支承片26上的插入孔27,被一对支承片26支承为能够以支轴34为转动中心转动。支承片26上,如图28所示,突设着限制盒架8以支轴34为中心的转动范围限制片30。该限制片30在盒架8的底端与形成为以支轴34为中心的圆弧状转动范围限制槽32相配合,限制着盒架8的转动范围。
该盒架8与插入到其中的带盒201的平面形状相对应,形成为长方形,在相对的一对长边上,分别形成着弯曲为断面呈L形的第1及第2盒保持部60、61。而且,盒架8在其相对的一对短边的一方,即在底端部一侧突设支轴34,并使该支轴34支承在支承片26上而安装成能在录音机外壳上1转动。该盒架8另一个短边,即前端部上构成盒插入拔出口。
而且,带盒201以相对的一对短边的一方为插入端,经盒插拔口插入或拔出盒架8。插入到盒架8中的带盒201被保持在第1及第2盒保持部60、61之间。该盒架8的第2盒保持部61的插入带盒201的内侧上配设着盒保持体58。第2带盒201的相对的一对长边中另一方支持着与形成磁头插入口206等的前面侧相对的背面侧。盒保持体58形成为把薄金属板弯折而成的断面呈“U”字形,形成为具有在带盒201对于盒架8的插拔范围的大致全长内保持带盒201的长度。另外,盒保持体58如图22所示,中部通过支轴59支承在第2盒保持部61上,故能够以支轴59为中心相对于第2盒保持部61摇动。该盒保持体58因为有遍及带盒201对于盒架8插拔范围的长度,因而能够实现带盒201对于盒架8的可靠的插拔操作。进而,盒保持体58在把保持在盒架58中的带盒201装入盒安装部4时,通过以支轴59为中心摇动,控制被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的位置,使得定位销15、16及输带辊轴17、18等可靠地插入带盒201。
而且,盖体5通过把底端的两侧铰支到突设在盒架8底端两侧的左右一对支轴35上,被安装成能够对于盒架8转动。还有,支轴35的前端上拧入止动螺钉72,可防止盖体5从支轴35的脱落。还有,在把盒安装部4沿开放方向转动操作时,为了跟随该转动操作使盒架8也能够转动,在盖体5相对的一对长边侧上,设置与盒架8接合的接合爪。另外,该接合爪限制着盖体5对于盒架8的转动范围。该盖体5对于盒架8能够转动的范围是几度到10度以下。
另外,在盒架8的上面一侧,安装着第1及第2板簧51、52。第1板簧51上,设置着借助安装在盒架8的底端部并穿设了盒架8的透孔130而突出到盒架8内部的盒按压片51a。还有,第2板簧52上,设置着借助安装在盒架8的前端部并穿设了盒架8的透孔128而突出到盒架8内部的盒按压片54。这些第1及第2板簧51、52的各盒按压片51a、54在被插入并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和盒架8一起转向盒安装部4一侧并装入该盒安装部4时,按压并支承着带盒201的平面。带盒201通过由盒按压片51a、54按压支承,维持实现可定位地装入盒安装部4的状态。
还有,在第2板簧52上,除盒按压片54外,还设置着向与盒架相重迭配设的向盖体5侧突出的盖按压片53。该盖按压片53通过把盖体5对盒架8弹性偏置力,在盖体5沿开放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时,使盒架8脱离盖体5。
另外,盖体5向开放盒安装部4的方向偏置转动地安装在录音机本体1上。盖体5一个长边的内侧面上,如图22所示,安装着使其底端部铰支在把盖体5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设在盒架8上的一个支轴35的固定臂66。连接臂65的底端借助支轴67,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该固定臂66的前端部分上。该连结臂65的前端上,借助支轴68支承转动臂62的一端并能够转动。该转动臂62借助支轴69把其中央部分可转动地支承到侧板7上,另一端上形成着弹簧固位部63。在该弹簧固位部63和形成在侧板7的固位爪127之间,张设着拉簧64。该拉簧64沿图22中箭头P1方向牵引转动臂62即作为该转动臂62对连接臂65进行支承的一端离开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使盖体5被推向沿图22中箭头J1方向的开放方向转动。还有,固定臂66用螺钉70固定在盖体5上。
此外,盖体5上,如图2所示,开设用于在外部可透视装入盒安装部4中的带盒的一部分的窗71。
另外,在机座6上,安装着压住盖体5的底端的侧面,使该盖体5沿图22中箭头J1方向的开放方向偏转的板簧138。若盖体5对于机座6转动到大于预定角度的开放侧,由于该板簧138已从该盖体5脱离,所以,仅在盖体5开放操作初始阶段为转动偏置。
盒架8上,安装着能够滑动的盒排出杆44,该盒排出杆44如图6及图20所示,形成平板状、开设以滑动方向为长径的滑动导槽48、49,并使竖立在盒架8的支承销42、43插入并支承这些滑动导槽48、49,被安装在盒架8上,能够在滑动导槽48、49的范围内沿图22中箭头S1方向及S2方向滑动。在盒排出杆44的底端,由于受插入盒架8中的带盒201按压,而成为移动操作该盒排出杆201的移动部,并形成对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的上述对于盒架8的插入端的端面进行按压的按压操作片57。该按压操作片57面对盒架8的底部,弯向盒安装部4一侧。而且,盒排出杆44借助在其中部弯曲形成的弹簧固位片45和设于盒架8的弹簧固位片47之间张设的拉簧46而拉向图20中箭头S1方向,即把保持在盒架中的带盒201从盒架8中排出的方向。
盒排出杆44在把带盒201插入盒架8中时,通过用带盒201插入侧的端面按压操作按压片57,反抗拉簧46的拉力沿图20中箭头S2方向移动。
另外,若打开盖体5,盒架8向离开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则盒排出连杆44受拉簧46的拉力沿图20中箭头S1方向移动,用按压操作片57按压盒201插入侧的端面,使该带盒201突向从盒架8排出的方向。
而且,在把盖体5支承为可以转动的支轴35的近旁,如图28所示,设有在把带盒201插入盒架8时,把盒排出杆44闭锁在从盒架8退出的位置的闭锁机构。即,闭锁机构是反抗拉簧46的拉力把盒排出杆44保持在不按压插入并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的位置。该闭锁机构设有使盖体5被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轴35插入形成在其底部的插入孔37而被安装成能以该支轴35为中心转动的闭锁杆36。该闭锁杆36位于盖体5及盒架8的内面一侧,并向盒安装部4的内部延伸。闭锁杆36形成着在盖体5内面一侧相对面上形成的第1止动部38和形成为对于机座6向上方突出的第2止动部39。
闭锁杆36由卷在支轴35上的扭转螺旋弹簧41偏置,使其沿盖体5打开方向即图28中箭头J2方向转动。即,把第1止动部38偏置为向接近于配设在盒架8上的盒排出杆44的方向移动。还有,闭锁杆36使设在盒架8底端的盒保持面60的侧面上形成的转动限制片33与一端侧的接触片40相接,以限制由扭转螺旋弹簧41形成的转动偏置位置。
而且,闭锁杆36受到扭转螺旋弹簧41的弹力,位于使接触部40接触到转动限制片33上的图28所示初始位置时,使设在盒排出杆44上的止动片50保持在第1止动部38,并反抗拉簧46的拉力把该盒排出杆44锁在沿图20中箭头S2方向移动的位置。还有,止动片50如图6所示,形成在盒排出杆44底端一侧延长出的延长片的前端。在盒排出杆44处于被闭锁杆36闭锁的状态时,设在该盒排出杆44的按压操作片57位于从盒架8退出的位置。另外,若解除止动片50对第1止动部38的接合,则盒排出杆44受拉簧46的拉力沿着使按压操作片57向盒架8内移动的图20中箭头S1方向移动。
而闭锁杆36在盖体5位于开放盒安装部4的图28所示开放位置时,位于使接触部40抵在转动限制片33的初始位置。
若盖体5位于开盖位置,把带盒201插入已转动到使盒插拔口面向录音机本体1的外部位置的盒架8中,并用该带盒201插入侧的端面按压操作按压操作片57,则盒排出杆44反抗拉簧46的拉力,沿图20中箭头S2方向移动,止动片50按压闭锁杆36的第1止动部38的前端部38a,反抗扭转螺旋弹簧41的弹力,以支轴35为中心沿图28中箭头X1方向转动闭锁杆36。由此,若进一步把带盒201插向盒架8的内部,反抗拉簧46的拉力使盒排出杆44进一步沿图20中箭头S2方向移动,则止动片50就越过第1止动部38的前端部38a。而且,闭锁杆36受到扭转螺旋弹簧41的弹力,沿图28中反向箭头X2方向转动返回,使止动片50与第1止动部38相接。若止动片50接合在第1止动部38上,则盒排出杆44被闭锁在从盒架8退出的位置,而此时的盒架8使按压操作片57从插入并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的插入侧端面脱离。
还有,设置着限制闭锁杆36转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簧形成的转动限制板29,使其在闭锁杆36以支轴35为中心转动时,处在形成于该闭锁杆36的前端形成的第2止动部39的转动轨迹内。该转动限制板29使转动限制部29b从垂直部分29a的前端向侧方突出形成“L”形。而且,转动限制板29把其垂直部分29a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弯曲的机座6一部分而形成的立片28上,使得转动限制部29b处在第2止动部39的转动轨迹内。即,转动限制板29能够以固定在立片28上的垂直部分29a的底端为中心沿图28中箭头V1方向弹性变形。
如上所述,在把带盒201插入并保持在盒架8之后,若沿闭塞盒安装部4的图28中箭头J2方向转动盖体5,则闭锁杆36的第2止动部39的前端部分与设在转动限制板29的转动限制部29b接触。进而,若使盖体5沿图28中箭头J2方向转下去,则转动限制板29边按压闭锁杆36边沿图28中箭头V1方向弹性变形。若盖体5和盒架8一起转动到闭塞盒安装部4的位置,则解除闭锁杆36对转动限制板29的接触,第2止动部39突出到转动限制部29b的下面。若解除闭锁杆36对转动限制板29的接触则转动限制板29沿图28中箭头V2方向弹性复位,第2止动部39与转动限制部29b接合。
还有,闭锁杆36在盖体5沿着开放盒安装部4的图28中箭头J1方向转动过程中反抗扭转螺旋弹簧41的弹力,沿图28中箭头X1方向转动,解除盒排出杆44的闭锁。即,闭锁杆36在盖体5位于闭塞盒安装部4的位置时,处于使第2止动部39保持在转动限制板29上的状态。这样,若盖体5沿开放盒安装部4的图28中箭头J1方向转下去,则闭锁杆36反抗扭转螺旋弹簧41的弹力沿图28中箭头X1方向转向。若盖体5进一步转动,保持在和盖体5一起转动的盒架8中的带盒201转动到从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脱离的位置,则由第1止动部38形成的对于盒排出杆44的止动片50的限位解除。而且,若解除了盒排出杆44由闭锁杆36构成的闭锁,则盒排出杆44受拉簧46的拉力沿图20中箭头S1方向移动,由按压操作片57把带盒201向从盒架8排出的方向按压。
而且,若盖体5进一步沿开放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则解除第2止动部39对转动限制部29b的限位,闭锁杆36受到扭转弹簧41的弹力沿图28中箭头X2方向转动,返回到初始位置。即,闭锁杆36通过盖体5进一步朝开盖方向的转动而沿图28中箭头X1方向进一步转动,解除第2止动部39对转动限制部29b的限位。
(7)磁带录音机的动作。
现在,说明把带盒201装入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中,对收纳在该带盒201中的磁带206进行音乐信号等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动作。
为把带盒201装入构成在录音机本体1的盒安装部4中,如图2、图4、图5及图21所示,进行处于闭塞盒安装部4位置的盖体5的开放操作。为开放盖体5,按压操作推顶钮73。按压操作推顶钮73后,则推顶操作杆118沿图8中箭头F1方向移动,推顶杆110沿图9中箭头G1方向转动。随着该推顶杆110向图9中箭头G1方向的转动,闭锁杆23随推顶杆110沿图25中箭头H1方向移动,闭锁片24从盖体5的接合部100脱离,解除盖体5的闭锁。一旦解除了闭锁杆23对盖体5的闭锁,板簧138就按压盖体5底端的侧面,盖体5以支轴35为中心沿图22中箭头J1方向即开放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在用该板簧138进行的按压操作的同时,转动臂62受拉簧63的拉力沿图22中箭头P1方向转动。一旦转动臂62转动,则如图21所示,以支轴68为中心相对于转动臂62折迭地转动的连结臂64对于转动臂62呈展开状地以支轴68为中心转动。这样,通过原处于折迭状态的转动臂62及连结臂64相互展开地转动,盖体5就以支轴35为中心,如图22所示,转动到开放盒安装部4的位置。
在盖体5沿图22中箭头J1方向即开放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时,通过接合爪而与该盖体5连接的盒架8也同方向转动。即,若盖体5沿图22中箭头J1方向转动,则盒架8也以支轴35为中心和盖体5一起沿离开盒安装部4的方向转动,如图22所示,把进行带盒201插拔的前端部的盒插拔口朝向录音机本体1的外部。
如上所述,在打开盖体5,使盒架8的盒插拔口面对外部的状态下,进行带盒201的装入操作。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201以相对的一对短边之一作为插入端,通过盒插脱口插入到盒架8中。这时,带盒201把形成磁头插入孔207并使磁带206的一部分面对外部的面与配设在录音机本体1内的磁头9相对地插入盒架8中。
若带盒201插入到盒架8中,则安装在盒架8中的盒排出杆44被带盒201按压,反抗拉簧46的拉力向盒架8内部的图20中箭头S2方向移动。而且,一旦带盒201插入到盒架8的正规插入位置,盒排出杆44在使止动片50由闭锁杆36的第1止动部38限位、使拉簧46拉长的状态下,把带盒201闭锁在移动到盒架8内部的位置。
把带盒201插入盒架8并保持在该盒架8之后,若使盖体5和盒架8同时向闭塞盒安装部4的图22中箭头J2方向转动,则设在被保持于盒架8中的带盒201上的各输带辊插通孔213、213的分别插入第1输带辊轴17、18,经过倒转轴插入孔210、211,把各卷盘驱动轴19、20接合到磁带卷盘202、203的卷盘轮毂202a、203a上,进而,在定位孔214、214上插入定位销15、16。而且,若盖体5转动到闭塞盒安装部4的位置,则插入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通过设在盒安装部4一侧的定位销15、16及高度定位销的支承,对其向盒安装部4的装入位置予以定位。
另外,若盖体5转动到闭塞盒安装部4的位置,则通过接合部100与闭锁杆23的闭锁片24接合,盖体5被闭锁在闭塞了盒安装部4的位置。这时,插入保持在盒架8中的带盒201通过用设在盒架8的第1及第2板簧51、52的盒按压片51a、52a按压支承在机座6一侧,通过压在定位销15、16及高度定位销上,可实现正确的定位并维持装入盒安装部4的状态。
如上所述那样在把带盒201装入盒安装部4之后,应按压由设在录音机本体1的操作钮74之上构成的、选择该磁带录音机具有的各种操作模式的按压部。通过按压操作该按压部,使该录音机选择与被按压操作的按压部对应的操作模式。即,磁带录音机根据按压操作的按压部,设定使磁带206前进方向或倒退方向行走并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前进模式或倒退模式下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模式,进行对磁带206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或者,磁带录音机使磁带206高速行走,设定为检索出作为该磁带206上所记录信息信号的乐曲的选曲模式、把磁带206高速送往卷绕侧磁带卷盘的快进模式、或者把磁带206向供带侧的磁带卷盘的倒带模式,而实现各相应操作模式的动作。
而且,该磁带录音机一旦处于使磁带206定速行走,选择了对该磁带206能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模式的状态,则操作模式切换杆118处于反抗扭转螺旋弹簧186的弹力从中立位置沿图11中箭头B1方向或B2方向移动的状态,设在该切换杆118的转动限制片122与推顶杆110的一侧相对,处于禁止推顶杆110操作的状态。从而,在处于选择了记录及/或再生模式时,即使按压操作推顶钮73,也限制推顶杆110的移动操作,禁止盖体5的开盖操作。而且,由于限制盖体5的开盖操作,故维持盒架8转向盒安装部4侧的状态,维持了使带盒201装在盒安装部4中的状态。
这样,因为处于磁头9进入盒安装部4一侧,进入带盒201内进行磁带206定速行走状态的记录和/或再生模式下的推顶操作被禁止,所以,能够实现对于磁头9和夹送轮11、12等构成该磁带录音机的记录再生部的机械部分进行可靠的保护。
而且,在对于装入盒安装部4的带盒201中的磁带206进行了所希望乐曲等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之后,按压操作钮74对应停止模式的按压部,使该磁带录音机停止,接着,若按压操作推顶钮73,则如上所述,进行盖体5的开盖操作及盒架8离开盒安装部4的操作。
而若按压操作推顶钮7使盒架8和盖体5一起沿从盒安装部4离开的方向以支轴34为中心转动,第1及第2输带辊轴17、18及定位销15、16从保持在该盒架8中的带盒201退出,前端侧的盒插拔口达到面对录音机本体1的外部,则闭锁杆36克服扭转螺旋弹簧36a的弹力,以盖体5的支轴35为中心,沿与盖体5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的图28中箭头X2方向转动。闭锁杆36一旦沿与盖体5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则盒排出杆44上设置的止动片50与设在闭锁杆36的第1止动部38的接合被解除,盒排出杆4的闭锁被解除。而且,一旦由闭锁杆36对盒排出杆44的闭锁解除,则盒排出杆44受拉簧46的拉力沿图20中箭头S1方向移动,用按压操作片57按压带盒201插入侧的端面,使该带盒201向从盒架8排出的方向突出。这时,带盒201处于使其相对于插入侧的短边209c的另一侧短边209d从盒架8突出的状态。从而,通过把持这些从盒架8突出的部分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盒201的取出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是以把所谓菲利浦型带盒用作记录媒体的磁带录音机为例进行说明的,而本发明也能够用于把收纳磁带和其它带状记录媒体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用作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带式录音机,不仅可以具有信号记录再生的双向功能,也可以是专门对带状记录媒体上所录的情报信号进行再生的。进而,其结构还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在其内装有无线电收音机的带式录音机中。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有关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而插入的盒架这样的盒保持机构,该盒保持机构以本体的短边为支承端地配设,能够在把所插入的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部的位置和把插入了盒保持机构的带盒从记录和/或再生部离开的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承在本体上,所以,能够消除以长度方向为插入端横向地进行带盒插拔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盒的插拔。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在盒保持机构从把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时,由于使磁头从带盒的安装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所以能够实现对于磁头等装置侧的机械部分及带盒的可靠保护。
还有,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在带盒装入带盒安装部后或在带盒离开了带盒安装部之后,进行磁头的移动操作,实现对于构成收纳在带盒中的磁带等带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磁头的保护。
再有,在记录和/或再生部处于能对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状态时,由于用闭锁机构维持盖体的闭锁状态,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因误动作在记录和/或再生过程中带盒被推顶,能够切实地保护磁头和磁带走行机构等机械部分。

Claims (34)

1.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平面形成为长方形的本体;
设在上述本体内的,对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个边作为插入方向前端而插入的盒保持装置;
上述盒保持装置配设在上述本体的短边,能够在把插入上述盒保持装置中的带盒装入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位置和把插入上述盒保持装置中的带盒从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位置之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
对带盒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并被设有能够在插入上述盒保持装置的位置和离开上述盒保持装置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磁头;同时,上述装置进而还具有
在上述盒保持装置从上述安装位置向上述离开位置移动时,把上述磁头移动到上述离开位置的移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保持装置,具有:
支承带盒相对的一对长边中的一个长边的第1支承部;
设置把另一个长边支承在带盒插入完毕位置的第2支承部的、支承插入上述盒支承装置中的带盒的支架;
配设在上述本体上的设于上述盒支承装置的短边一侧、和上述支架一起在开放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开放位置和闭塞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闭塞位置之间转动的盖体。
4.如权利要求3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对带盒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被安装成能在插入上述支架的位置和脱离上述支架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磁头,同时,上述装置还进而具有借助上述支架和上述盖体从上述安装位置向上述脱离位置的移动使上述磁头移动到上述脱离位置的移动装置。
5.如权利要求4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把上述盖体移动到上述开放位置的操作装置,上述移动装置通过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把上述磁头从上述插入位置移动到上述脱离位置。
6.如权利要求3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把上述盖体闭锁在上述闭塞位置的闭锁装置。
7.如权利要求6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对带盒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被安装成能够在插入上述支架的位置和脱离上述支架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磁头。同时,上述装置还具有通过解除上述闭锁装置对上述盖体的闭锁,使上述磁头移动到上述脱离位置的移动装置。
8.如权利要求6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进而还具有在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处在记录或再生动作中时,阻止解除上述闭锁装置对上述盖体闭锁的动作的阻止装置。
9.如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支承装置具有随带盒的插入动作移动操作的、在上述盒支承装置移动到上述脱离位置时把支承在上述盒支承装置的带盒向从上述盒支承装置排出方向移动的盒移动操作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移动操作装置具有:
设置在上述盒支承装置中能够移动的、用插入到上述盒支承装置中的带盒移动操作的移动部;
把上述移动部向插入到上述盒支承装置中的带盒排出方向偏置的偏置装置;
把上述移动部闭锁在带盒插入上述盒支承装置完毕位置的闭锁部,上述闭锁部在上述盒支承装置移向上述安装位置时,解除上述移动部的闭锁。
11.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收纳带状记录媒体、具有一对缠绕上述带状记录媒体的卷盘、把主面形成为和带盒平面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主体;
备有和带盒内的一对卷盘相接的一对卷盘驱动轴、把上述一对卷盘驱动轴配设在上述本体上并从上述主体的一个主面突出、对上述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以及
以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个短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的盒架,
上述盒架配设在上述本体的短边侧,能够在使插入上述盒架中的带盒的一对卷盘分别与上述一对卷盘驱动轴接合的第1位置和使插入上述盒架中的带盒的一对卷盘与上述一对卷盘驱动轴之间的接合解除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配置在上述本体的设有上述盒架的短边一侧的盖体,上述盖体在上述盒架位于上述第1位置时,复盖上述主体的配设于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主面,同时,和上述盒架一起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具有安装在本体上的并被安装为自如地开闭上述盖体的开闭机构,上述盖体被安装在上述开闭机构和上述盒架的合叶部。
14.如权利要求12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把由上述盒架支承的带盒向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一侧偏置的偏置装置,该偏置装置设在上述盖体的背面一侧,通过形成在上述盒架上的开口,把由上述盒架所支承着的带盒向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一侧偏置。
15.如权利要求12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把上述盖体闭锁在上述闭塞位置的闭锁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对带盒中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并被安装成能够在插入到上述盒架中的位置和离开上述盒架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磁头,同时,上述装置还具有通过解除上述闭锁装置对上述盖体的闭锁使上述磁头移向上述离开位置的移动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5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在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处于记录或再生动作中时,阻止解除上述闭锁装置对上述盖体闭锁的动作的阻止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架具有由带盒的插入动作移动操作的、在上述盒架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时,把支承在上述盒架中的带盒向从上述盒架排出方向移动的盒移动操作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8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移动机构具有
设置在上述盒支承装置并能够移动的、由被插入到上述盒架中的带盒移动操作的移动部;
把上述移动部向排出被插入到上述盒架中的带盒的方向偏置的偏置装置;
把上述移动部闭锁在盒带向上述盒架插入完毕位置的闭锁部,
上述闭锁部在上述盒架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时,解除上述移动部的闭锁。
20.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有收纳带状记录媒体并卷绕上述带状记录媒体的一对卷盘的同时,在侧面形成开口使卷绕在上述一对卷环间的上述带状记录媒体的一部分面对外部、呈矩形的带盒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具有:
使主面形成为与上述带盒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主体;
备有从上述本体的一个主面突出地配置在上述本体上并分别与带盒内一对卷盘相接合的一对卷盘驱动轴、配设在上述本体的长边侧并经带盒的开口插入上述带盒内中的磁头的记录和/或再生机构;以及
以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个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而插入带盒的盒架,
上述盒架配设在上述本体的短边一侧,在使被插入到上述盒架中的带盒的一对卷盘与上述一对卷盘驱动轴分别接合的同时,能够在通过带盒的开口可以把上述磁头插入上述带盒内的第1位置和解除被插入到上述盒架中的带盒的一对卷盘对上述一对卷盘驱动轴接合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
21.如权利要求20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具有配设在上述支架的所设上述盒架的短边侧、和上述盒架一起在开放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位置及闭塞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闭塞位置之间转动的盖体。
22.如权利要求2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在把上述盒架和上述盖体从上述第2位置移向上述第1位置时,使上述磁头从进入带盒开口的位置移动到退出上述开口的位置的移动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把上述盖体移动操作到上述开放位置的操作装置,上述移动装置通过操作上述操作装置,使上述磁头从进入上述开口的位置移动到退出上述开口的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1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把上述盖体闭锁在上述闭塞位置的闭锁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4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还具有通过解除上述闭锁装置对上述盖体的闭锁状态,使上述磁头移动到从带盒开口退出的位置的移动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4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在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机构处于记录或再生动作中时,阻止解除上述闭锁装置对上述盖体闭锁的动作的阻止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0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架设置着支承带盒相对的一对长边中的1个边的第1支承部和把另一个长边支承在带盒插入完毕位置的第2支承部。
28.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平面形成为长方形的本体;
设置在上述本体上,对带盒内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机构;
配设在上述本体短边的、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一个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被插入带盒,同时,能够在把被插入的带盒装入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位置和使被插入上述盒支承装置中的带盒从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离开的位置之间转动的盒支承装置;以及
盒移动操作装置,它用带盒的插入动作移动操作,在上述盒支承装置从把上述带盒装入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位置移动到把上述带盒从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离开的位置时,把被支承在上述盒支承装置中的带盒向从上述盒支承机构排出方向移动。
29.如权利要求28中记述的记述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移动操作装置设置在上述盒支承装置中。
30.如权利要求29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移动操作装置具有:
设在上述盒支承装置并能够移动的、用插入到上述盒支承装置的带盒进行移动操作的移动部;
把上述移动部向把被插入到上述盒支承装置中的带盒排出的方向偏置的偏置装置;及
把上述移动部闭锁在带盒向上述盒支承装置插入完毕位置的闭锁部,上述闭锁部在上述盒支承装置移动到上述安装位置时解除上述移动部的闭锁。
31.如权利要求28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具有:
配设在上述本体的设有盒支承装置的短边侧的盖体,该盖体和上述盒支承装置一起在开放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开放位置和闭塞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闭塞位置之间移动;
把上述盖体闭锁在上述闭塞位置的闭锁装置。
32.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安装在上述本体的,对带盒中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配设在上述本体短边的盒支承装置,以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带盒相对的一对短边中的1个边作为插入方向的前端被插入带盒,能够在把被插入的带盒装入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位置和使上述被插入的带盒从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离开的位置之间转动;
配设在上述本体的设有上述盒支承装置的短边一侧的盖体,和上述盒支承装置一起在开放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开放位置和闭塞上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闭塞位置之间转动;
具有按压操作部的闭锁装置,它配设在上述本体的另一个短边一侧,把上述盖体闭锁在上述闭塞位置,并通过上述按压部的按压操作解除上述盖体的闭锁。
33.如权利要求32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设有:
对带盒的带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磁头,被安装成能够在插入到上述盒支承装置的位置和从上述盒支承装置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并设有通过解除由上述闭锁装置闭锁的上述盖体的闭锁状态,把上述磁头移向上述脱离位置的移动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3中记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具有阻止装置,用于在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处于记录或再生动作中时,阻止上述闭锁装置的上述按压操作部的按压操作。
CN95190651A 1994-05-20 1995-05-22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0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9087/94 1994-05-20
JP18908794 1994-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54A true CN1130954A (zh) 1996-09-11
CN1096068C CN1096068C (zh) 2002-12-11

Family

ID=16235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068C (zh) 1994-05-20 1995-05-22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64433A (zh)
EP (1) EP0710954B1 (zh)
KR (1) KR100384425B1 (zh)
CN (1) CN1096068C (zh)
DE (1) DE69525220T2 (zh)
WO (1) WO19950325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3877A (en) * 1996-08-27 1999-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Inc. Portable audio logic deck mechanism and pinch roll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ejecting apparatus adopted in the same
TW368646B (en) * 1996-10-09 1999-09-01 Sony Corp Magnetic recording and/or playback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tape cassette which can memorize the 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head
JPH10222975A (ja) * 1997-02-07 1998-08-21 Sony Corp ラジオ受信機付き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978847B2 (ja) * 1998-02-26 2007-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記録再生装置
US6128265A (en) * 1998-07-13 2000-10-03 Alco Electronics Limited Portable disc player
EP1312834A1 (en) * 2001-11-15 2003-05-21 Thomson Licensing S.A. Step movement mechanism
CN2757290Y (zh) * 2004-08-19 2006-0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播放器光盘盖开启装置
TW201432490A (zh) * 2013-02-04 2014-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和用於電子裝置中的解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03321C3 (de) * 1973-01-24 1980-08-28 Kienzle Apparate Gmbh, 7730 Villingen-Schwenningen Registriergerät
JPS5093123U (zh) * 1973-12-27 1975-08-05
JPS5255614A (en) * 1975-11-01 1977-05-07 Sony Corp Stand mechanism
JPS53147516A (en) * 1977-05-27 1978-12-22 Tanashin Denki Co Cassette tape recorder
GB1570857A (en) * 1977-12-23 1980-07-09 Ibm Disc cartridge record/playback apparatus
JPS5517824A (en) * 1978-07-19 1980-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Injection device of cassette tape
AU533112B2 (en) * 1978-10-20 1983-11-03 Clarion Co. Ltd. Tape player
JPS55113162A (en) * 1979-02-26 1980-09-01 Clarion Co Ltd Pack spring-out unit of tape player
FR2490391B1 (fr) * 1980-09-12 1985-12-13 Sony Corp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 et/ou de reproduction de signaux sur une cassette a bande magnetique
CA1217560A (en) * 1983-02-08 1987-02-03 Susumu Iwasawa Cassette tape players
JPS6028057A (ja) * 1983-07-27 1985-02-13 Sony Corp テ−プレコ−ダ
JPS60175247A (ja) * 1984-02-20 1985-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セツトテ−プレコ−ダ
JPS61280067A (ja) * 1985-06-04 1986-1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セット式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5983Y2 (zh) * 1986-09-11 1993-01-12
JP2596118B2 (ja) * 1989-03-10 1997-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テープレコーダ
JPH01300462A (ja) * 1988-05-30 1989-12-04 Hitachi Ltd カセットテープレコーダのカセット挿脱着装置
JPH0265246U (zh) * 1988-10-31 1990-05-16
JPH02148447A (ja) * 1988-11-30 1990-06-07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カセット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625541B2 (ja) * 1989-02-28 1997-07-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カセツト移送機構
JPH04146557A (ja) * 1990-10-05 1992-05-20 Tanashin Denki Co テープレコーダのカセット挿脱装置
JPH0540924A (ja) * 1991-08-07 1993-02-19 Sony Corp テープレコーダ
JPH05182313A (ja) * 1991-12-27 1993-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ープレコーダ
JP2910387B2 (ja) * 1992-03-25 1999-06-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蓋体開閉装置
JP2914822B2 (ja) * 1992-06-18 1999-07-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蓋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525220T2 (de) 2002-08-29
US5764433A (en) 1998-06-09
DE69525220D1 (de) 2002-03-14
EP0710954A4 (en) 1997-09-17
EP0710954A1 (en) 1996-05-08
WO1995032501A1 (fr) 1995-11-30
KR100384425B1 (ko) 2003-08-25
EP0710954B1 (en) 2002-01-30
KR960704315A (ko) 1996-08-31
CN1096068C (zh) 200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80046A1 (en) Recording medium driving device
CN1096068C (zh)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16674C (zh) 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以及光盘读取装置
CN100346417C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287664A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280809C (zh) 磁带的记录和/或播放装置
EP1598821A2 (en) Disk drive
CN1054455C (zh) 盒式磁带装带机构
CN101354901A (zh) 盘装置
EP1058252B1 (en) Disc player
CN1122992C (zh) 光盘驱动设备
CN1750167A (zh) 存储介质安装装置
CN1174406C (zh) 盘装置
CN101590957B (zh) 记录装置
CN1188851C (zh) 磁带记录与/或放送装置
CN1095161C (zh) 双卡磁记录再生装置
CN1702753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JP4232736B2 (ja)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WO2013005504A1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594473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装置
JPH05128688A (ja) デイスク再生装置
JPS5987647A (ja) カセツトの装填装置
WO2005050635A1 (ja) 記録媒体保管装置
JPS60191485A (ja) 記録円盤収納容器
US20050201216A1 (en) Recording medium driv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