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53A - 数据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53A
CN1130953A CN95190678A CN95190678A CN1130953A CN 1130953 A CN1130953 A CN 1130953A CN 95190678 A CN95190678 A CN 95190678A CN 95190678 A CN95190678 A CN 95190678A CN 1130953 A CN1130953 A CN 1130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ta
examination
write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65C (zh
Inventor
宇田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11B27/3036Time code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11B27/3063Sub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光盘上的试写区内的配置被分割成多个子配置以通过不同的多记录激光驱动功率相应的子码帧内记录测试写数据而构成子配置,从而确定最佳激光驱动功率,用以记录通过借助多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相应的再生数据获得的非对称值的平均值,从而使超过100个的OPC操作的完成成为可能,100个是现有技术OPC操作的最大值。因而,亦在超过常规数据记录操作数目,即执行100次操作的数据记录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多个记录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数据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数据记录装置有通过将激光照射在盘状的记录媒体上、依次形成槽从而能记录信息的光磁盘装置,作为这种光磁盘装置,例如有以高密度盘即所谓的CD(Compact Disc)的规格为基准的CD-R(CD-Recordable:可记录高密度光磁盘)驱动装置。
这种CD-R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磁盘是通过用强激光照射,使预先形成的导向槽即前置槽间的记录层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只能记录一次信息的所谓的追记型光磁盘。
这种CD-R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磁盘的记录格式示于图1及图2。在该光磁盘上设有记录声音数据等的程序区PG,在该程序区PG的内周一侧设有包含TOC(Table of Contents)(目录)的读入区LI,而在程序区PG的外周一侧设有读出区LO。另外,在该读入区LI的内周一侧设有记录程序区PG的记录状态的程序存储区PMA、以及调节激光驱动功率用的功率控制区PCA。从该功率控制区PCA至读出区LO称为信息区IA。
设该光磁盘中心为C,分别规定该光磁盘的直径R5为120mm、至读出区LO的最外周的直径R4为118mm、至读出区LO的最内周的直径R3为116mm。分别规定至程序区PG的最内周的直径R2约为50mm,至读入区LI的最内周的直径R1约为46mm。因此,读入区LI的距离L1约为4mm。至功率控制区PCA的最内周的直径R6约为44.87mm。
图2所示的光磁盘的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t3及读出区LO的开始时间t5称为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至前置槽的绝对时间),是根据光磁盘上预先记录的绝对地址信息信号得到的时间。以该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t3为基准,分别确定读入区LI的结束时间t4、程序存储区PMA的开始时间t2、以及功率控制区PCA的开始时间t1。设定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t3为0分0秒0帧,且用00:00:00表示,则功率控制区PCA的开始时间t1可用时间序列表示为(t3-00:35:65)、程序存储区PMA的开始时间t2可表示为(t3-00:13:65)。读入区LI的结束时间t4是从程序区PG的开始时间减1子码帧的时间后的时间,该读入区LI的结束时间t4可用99:59:74表示。
如图3所示,功率控制区PCA由试写区TA和计数区CA构成。该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是在数据记录之前先进行的OPC(Optimum Power Control:最佳功率调节)动作即激光驱动功率的校准动作使用的区域。试写区TA相当于1500个子码帧的大小,计数区CA相当于100个子码帧的大小。上述子码帧是由同步信号、子编码、声频数据及奇偶校验构成的基准线速度为1/75秒的帧。
该试写区TA被分割成100个区,各分割区称为分区。即试写区TA的1个分区由15个子码帧构成。计数区CA也和试写区TA一起被分割成100个区,各分割区称为分区。该计数区CA的1个分区就是1个子码帧大小的区域。进行OPC动作时,以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的各分区为单位进行。
其次,说明OPC动作。在该OPC动作中,首先检测计数区CA内的分区中记录的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即检测由前次的OPC动作记录识别数据的分区。然后,通过检测与该被检测的计数区CA的分区对应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检测此次OPC动作中记录试写数据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然后,如图4所示,在该分区内的每一帧,一边依次切换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的输出,一边记录从存储器读出的试写数据。
进而,分别将用不同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试写数据再生,并根据所获得的各RF信号分别检测不对称值。从该检测的多个不对称值中选择最佳不对称值,将记录成为该最佳不对称值的试写数据时的激光驱动功率确定为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此后,将随机数据作为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了上述试写数据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CA内的分区中。在对上述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内的各分区进行数据记录时,从光磁盘的内周侧向外周侧记录数据。
如图3所示,例如通过该OPC动作,当识别数据一直被记录到计数区CA内的第3分区时,便一直检测到试写区TA内的第3分区,检测试验数据即试写数据是否被记录使用完。
这时,设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为TS1用(TS1-00:00:00)表示时,则计数区CA表示为(TS1-00:13:25)~(TS1-00:15:05)、试写区TA表示为(TS1-00:15:05)~(TS1-00:35:65)、计数区CA的第1分区表示为(TS1-00:13:55)、计数区CA的第3分区表示为(TS1-00:13:58)、试写区TA的第1分区表示为(TS1-00:15:35)、试写区TA的第3分区表示为(TS1-00:16:05)。程序存储区PMA表示为(TS1-00:00:00)~(TS1-00:13:25),在该程序存储区PMA中,表示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处于上述记录状态时的程序区内的数据记录完的区域为(TS1-00:12:50)~(TS1-00:13:25)。
这样,计数区内的各分区与试写区TA内的各分区一一对应,通过一次OPC动作,使用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内的一个分区,如果在计数区CA内的某个分区中数据已记录完,就表示与该分区对应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也已使用完。
下面说明数据记录时及再生时具体的信号生成方法。
在进行数据记录时,通过对记录数据进行EFM(Eight toFourteen Modulation:8至14个调制),如图5A所示,生成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的调制信号B1。以该调制信号B1为基准,从激光二极管射出激光,对应于该调制信号B1的逻辑电平,激光间歇地照射在光磁盘上。从而在前置槽之间的记录层上形成反射率低的区域,即形成槽。这时用高输出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
该调制信号B1以基准周期T为基准,在周期3T~11T的范围内连续生成高电平及低电平。因此,如图5B所示,依次形成槽P,记录数据。未形成槽P的反射率高的区域称为槽脊。
另外,在进行数据再生时用低输出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将射出的激光照射在光磁盘上。用光电探测器接收来自被激光照射的光磁盘的反射光。如图5C所示,获得信号电平随该反射光的光量变化的再生信号、即RF信号。然后,以限幅电平SL为基准,通过检测RF信号电平,检测图5D所示的再生数据D1。
这时,利用EFM生成调制信号B1,由于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所以在再生数据D1中也选择使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的限幅电平SL。
与此不同,在进行数据记录时,以一定的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射出激光后,槽的大小也能随周围温度的变化及激光波长的变化等而变化。
因此,在进行数据记录时,如上所述,在OPC动作中,依次切换激光二极管的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光磁盘的试写区TA中,再生该试写数据,检测各激光驱动功率时的不对称值ASy。该不对称值ASy使用不对称检测电路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检测。然后,从这些检测到的不对称值ASy中选择与预先确定的不对称值ASy最接近的不对称值ASy。由此确定获得所选择的不对称值ASy时的驱动功率作为激光二极管的驱动功率的最佳值。
这里所说的不对称值,表示槽与槽脊的时间平均比。具体地说,从光磁盘再生的RF信号变成图6所示的波形,用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的限幅电平SL与再生信号的峰值电平及最低电平之间的关系表示图5D所示的再生数据D1。即,不对称值ASy可利用周期11T的脉宽信号的峰值电平x1及最低电平x4、以及周期3T的脉宽信号的峰值电平x2及最低电平x3,由下式(1)表示。 Asy = X 3 + X 3 2 - X 1 + X 4 2 X 1 - X 4 · · · ( 1 )
在光磁盘上记录数据时,以一曲音乐数据即以一条磁道的数据为单位,对一枚光磁盘进行一次记录多条磁道数据的动作(Discat once)、或对每条磁道数据进行记录的磁道跟踪记录动作、或记录将一条磁道数据分割成若干个分割数据即包数据的所谓包记录,进行记录一曲数据的磁道内跟踪记录动作。
如上所述,进行数据记录时,进行一次OPC动作。在该一次OPC动作中使用试写区TA内的一个分区。由于试写区TA内的分区数为100,所以在一枚光磁盘上能进行的OPC动作最多达100次。这里,在一枚光磁盘上能记录的最大磁道数为99条磁道。因此,在进行一次记录动作或磁道跟踪动作时,由于数据记录动作次数达不到100次以上,所以OPC动作的次数最高也只能为100次,对于数据记录动作,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在磁道内跟踪记录动作中,由于一枚光磁盘的最大磁道数为99条磁道,所以用磁道内跟踪记录动作进行数据记录时,数据记录动作的次数往往达到100次以上。可是,在采用以往的OPC动作时,由于不能进行100次以上的OPC动作,所以在100次以上的数据记录动作中不进行OPC动作而进行数据记录,从而该记录的数据品质低于进行OPC动作记录的数据的品质。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枚光磁盘上能进行100次以上的OPC动作的数据记录装置。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驱动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和移动装置,以便在光记录媒体内的由多个子码帧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码帧内用激光照射装置以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记录试写数据的控制装置。
另一特征是上述试写区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由多个子码帧构成,上述光记录媒体还备有与试写区的多个分区分别对应的由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区内记录了即使是少量试写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也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使将表示分区已使用光的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上述试写数据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构成上述计数区的各子区是上述1个子码帧区。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光接收装置的输出检测计数区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将试写数据记录在试写区中未记录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在将试写数据记录到试写区内的某一子码帧之前,由检测装置检测与含有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已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未记录识别数据时,控制装置便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含有记录试写数据的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试写区的分区由多个子分区构成,另外备有记录装置,它检测计数区内的子区中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根据该检测的记录状态,检测上述试写区的分区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态,并记录该检测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
另一特征是控制装置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在某一子码帧中记录了试写数据后,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含有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脱离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使光记录媒体上每规定单位内记录的同步信号及上述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再生装置的输出,控制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大小呈台阶式地变化。
另一特征是从再生装置获得的同步信号包含在光记录媒体中预先记录的绝对地址信息信号内。
另一特征是控制装置根据从再生装置获得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使激光驱动功率的可变定时复位。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上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记录在试写区中的试写数据的输出,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测装置,当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时,控制装置根据不对称值检测装置的输出,控制送给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
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上述光记录媒体有由多个分区构成的试写区,而上述分区由多个子码帧构成;驱动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1的控制装置,以便利用激光照射装置分别以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试写区内的由多个子分区构成的1个分区的各子分区内。
另一特征是光记录媒体还备有与试写区的多个分区分别对应的由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控制装置也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使将表示分区已用完的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上述试写数据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装置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检测计数区中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将试写数据记录在试写区中未记录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在将试写数据记录到试写区内的某个子码帧中之前,由检测装置检测与包含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已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中未记录识别数据时,控制装置便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记录试写数据的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备有存储装置,它检测计数区内的子区中的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根据所检测的记录状态,检测试写区的分区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并记录该检测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使光记录媒体中每一规定单位中记录的同步信号及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再生装置的输出,控制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大小呈台阶式地变化。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从光接收装置输出的记录在试写区中的试写数据,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测装置,当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时,控制装置根据不对称值检测装置的输出,控制送给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
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驱动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由激光照射装置以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由光记录媒体内的多个子区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区中的控制装置。
另一特征是上述试写区有多个分割区,每个分割区由多个子区构成,光记录媒体还备有分别与试写区的多个分割区对应的由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割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控制装置也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将表示分割区已使用完的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上述试写数据的分割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构成计数区的各子区是上述试写区的一个子区。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检测计数区中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在将试写数据记录到试写区内的某个子区之前,由检测装置检测与包含上述子区的分割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已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中未记录识别数据时,控制装置控制激光驱动装置及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记录试写数据的子区的分割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使光记录媒体中每一规定单位记录的同步信号及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再生装置的输出,控制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大小呈台阶式地变化。
另一特征是还有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从光接收装置输出的记录在试写区中的试写数据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测装置,当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时,控制装置根据不对称值检测装置的输出,控制送给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光磁盘记录格式的示意图。
图2是光磁盘记录格式的具体示图。
图3是功率控制区的具体说明图。
图4是原有的OPC动作时对各子码帧输出的激光驱动功率的示图。
图5是进行数据记录时及再生时各信号波形等的示图。
图6是RF信号的不对称值的示图。
图7是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的简略结构图。
图8是ATIP帧的格式示图。
图9是RF检测电路的简略结构示图。
图10是说明RF检测电路动作用的时间图。
图11是数据记录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包数据格式示图。
图13是准备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OPC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5是OPC写入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OPC动作时对各子码帧输出的激光驱动功率示图。
图17是OPC测定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7表示数据记录装置的简略结构图。该数据记录装置是将数据信号记录在光记录媒体即光磁盘7上的数据记录装置,它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磁盘7上的激光照射装置即激光二极管1;驱动激光二极管1的激光驱动装置即激光调制电路29;使激光二极管1相对于光磁盘7移动的移动装置即螺纹机构44;接收从光磁盘7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即光电探测器9;根据光电探测器9的输出检测计数区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即RF检测电路46;根据光电探测器9的输出使光磁盘7上每一规定单位记录的同步信号及光磁盘7上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根据光电探测器9的记录在试写区中的试写数据的输出,检测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测装置即不对称值检测电路46;以及控制激光调制电路29及螺纹机构44、以便由激光二极管1以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光磁盘7内的由多个子码帧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码帧内的CPU24。
在图7中,从激光二极管1射出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2变成平行光,再通过光栅3及光束分离器4后被导入物镜6,由该物镜6将光聚焦在光磁盘7上。
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的光束的一部分由该光束分离器4分离后入射到激光监视器5中。入射到该激光监视器5的光束经光电变换后获得与光量对应的电流值。该电流值被送给监视器前置放大器30后变换成电压值,再送给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31。
该APC电路31利用监视器前置放大器30的信号,控制从激光二极管1射出的激光的光量,使其不受温度等外因影响而保持一定的值。该APC电路31输出的控制信号被送给激光调制电路29。该激光调制电路29使用与APC电路31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应的激光驱动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1。
照射在光磁盘7上的激光束的反射光通过物镜6射入光束分离器4。由该光束分离器4将上述反射光导入组合透镜8。该组合透镜8由圆筒透镜及聚焦透镜等构成,将上述反射光聚焦在光电探测器9上。
光电探测器9的输出由前置放大器10变换成电压值,并输出给矩阵电路11。在该矩阵电路11中通过对前置放大器10的输出进行加减运算,分别生成跟踪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推挽信号PP。上述跟踪误差信号TE及聚焦误差信号FE分别送给相位补偿电路12、13。
由相位补偿电路12进行过相位调整的跟踪误差信号TE被送给驱动电路14。该驱动电路14根据相位补偿电路12的跟踪误差信号TE,使跟踪执行机构16动作。从而进行物镜6对光磁盘7的跟踪控制。
由相位补偿电路13进行过相位调整的聚焦误差信号被送给驱动电路15。该驱动电路15根据相位补偿电路13的聚焦误差信号FE,聚焦执行机构17动作。从而进行物镜6对光磁盘7的聚焦控制。
跟踪误差信号TE的低频成分被送给螺纹相位补偿电路32进行相位补偿,然后送给驱动电路33。在该驱动电路33中利用螺纹相位补偿电路32的信号驱动螺纹电动机34,控制螺纹机构44的位置移动。
从矩阵电路11输出的推挽信号PP被输出给颤动检测电路21。在该颤动检测电路21中检测沿光磁盘7的物理磁道预先形成的颤动信号,并输给ATIP调制器22。在该ATIP调制器22中,根据颤动信号检测ATIP信息及ATIP读出时钟脉冲信号。
如上所述,该ATIP信息是从预先记录在光磁盘7上的绝对地址信息信号得到的时间,由与基准线速度1/75秒的子码帧等长的帧单位构成。该帧称为ATIP帧,具有图8所示的格式。具体地说,该ATIP帧由4位同步信号即所谓同步SYNC、8位分MIN、秒SEC、帧编号、以及14位误检测符号CRC构成。上述分MIN、秒SEC及帧编码FM用二进制数表示,通过各自的最高位(MSB),即位5、位13、位21的组合表示各种信息。
上述ATIP信息及ATIP读出时钟脉冲信号被送给ATIP译码器23。在该ATIP译码器23中利用ATIP信息及ATIP读出脉冲信号使地址信息再生。该地址信息被供给CPU24。
由颤动检测电路21检测的颤动信号和由ATIP调制器22检测的ATIP读出时钟脉冲信号还输出给主轴伺服电路25。该主轴伺服电路25利用上述颤动信号和ATIP读出时钟脉冲信号,通过电动机驱动器26驱动主轴电动机27。这时,主轴伺服电路25进行如下控制,即,使由颤动检测电路21检测的颤动信号频率一定即为22.05KHz,或者使从ATIP调制器22输出的ATIP读出时钟脉冲信号频率一定即为6.35KHz。
从矩阵电路11输出的RF信号被送给双值电路18,进行双值处理后作为双值信号被送给PLL电路19。在该PLL电路19中根据上述双值信号生成时钟脉冲信号,该时钟脉冲信号与双值信号一起被送给译码电路20。在该译码电路20中,根据上述时钟脉冲信号,对该双值信号进行译码。从而使数据信号及子码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数据信号从输出端42输出。上述子码被送给CPU24。
在PLL电路19中再生的时钟脉冲信号输入主轴伺服电路25,与基准时钟脉冲信号进行比较。然后,该比较结果的输出作为旋转误差信号被送给电机驱动器26。在该电机驱动器26中根据上述旋转误差信号控制主轴电机27的驱动。
当从光磁盘7进行数据再生时及对光磁盘7进行数据记录时都进行上述动作。
对光磁盘7进行数据记录时,由RF检测电路45根据通过再生光磁盘7上规定区域的数据而从矩阵电路11输出的RF信号,检测数据是否被记录在光磁盘7上,并将该检测信号供给CPU24。
RF检测电路45的简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示于图9,该RF检测电路45中的各信号时间图示于图10,下面说明RF检测电路45的动作。
如图10A所示,从记录着数据的记录区再生的RF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但从来记录区再生的RF信号电平几乎一定。该RF信号通过图9所示的高通滤波器(HPF)55,变成以0电平为中心的图10B所示的信号。该HPF的输出信号被输入比较电路56。
在该比较电路56中用规定的限幅电平对上述输出信号进行限幅。因此,如图10C所示,在记录区变成与周期为3T~11T的脉宽信号对应的“0”及“1”的双值信号,在未记录区可以获得脉宽比周期11T长、总是为“1”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被输入脉宽检测电路57。
当上述双值信号的脉宽比周期11T短时,就从该脉宽检测电路57输出表示是记录区的再生信号的“1”的检测信号,当上述双值信号的脉宽比周期11T长时,则输出表示是未记录区的再生信号的“0”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示于图10D。
在该数据记录装置中的数据记录动作中,一次OPC动作使用将试写区TA内的1个分区分割成多个而成的1个子分区。
下面,利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具体说明该数据记录动作的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1次OPC动作使用由5个子码帧构成的子分区,而上述5个子码帧是将由试写区的15个子码帧构成的1个分区分割成3份而成的。因此最多能进行300次OPC动作。
在根据主计算机(图中未示出)的命令或与该数据记录装置连接的输入装置等的命令等将数据记录在光磁盘7上之前,首先在步S1中进行后面所述的准备动作。然后在步S2中进行后面详述的OPC动作,在步S3中判断是否求出了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在该步S3中如果判定求出了最佳激光驱动功率,则在步S4中,CPU24控制APC电路31,以便以最佳激光驱动功率进行数据的记录。
在进行该数据记录时,开关35被切换到端子a一侧,与信号输入端子43连接,从该信号输入端子43输入记录用的数据。该输入的记录用的数据通过开关35,由数据编码器28进行编码后被送给激光调制电路29。在激光调制电路29中,使用与APC电路31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应的激光驱动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1,进行数据记录。
在该数据记录装置中,通过磁道内跟踪记录动作即包记录而记录的包数据的格式示于图12。图12所示的1个数据包中的数据由下述部分构成:表示数据的中断及开始的1子码帧的连接信号块LB、补偿数据读出用的4子码帧的插入(Run-in)信息块RIB1、RIB2、RIB3、RIB4、记录音乐数据等的用户数据块UDB、以及补偿迟于用户数据块UDB的区域记录的数据用的2子码帧的结束(Run-out)块ROB1、ROB2
在图11所示的步S3中,如果判定未求出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则返回步S2,再次进行OPC动作,在步S3中判断是否求出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步S2及步S3的动作一直”进行到求出最佳激光驱动功率为止。
其次,准备动作的具体顺序的流程图示于图13。
首先,在图13所示的步S11中,CPU24读出存储在光磁盘7中的推荐的激光驱动功率值,并存入存储器47。即,CPU24将控制信号送给驱动电路33,控制螺纹电机34,驱动螺纹机构44,将光读写头40沿光磁盘7的半径方向移动。于是,光读写头40被移到读入区LI。CPU24再将控制信号送给APC电路31,以再生用的激光驱动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由光读写头使ATIP帧中的数据再生。数据记录时推荐的激光驱动功率值是用ATIP帧的分MIN、秒SEC及帧编号FM的MSB的组合为“1、0、1”时的分MIN内的6~8位的值,读出该值并存入存储器47内。
然后,在步S12中利用CPU24的控制,将光读写头40移动到计数区CA,通过检测计数区CA内的各子区即各分区的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而检测与计数区CA中的各分区对应的试写区TA内的各分区的使用状态。具体地说,检测试写区TA内的前一次使用试写数据记录的分区。
再在步S13中,CPU24检测上述检测的试写区TA的分区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当此次的数据记录动作是开始时的数据记录动作时,由于计数区CA中未记录识别数据,所以不进行试写区TA内的分区的使用状态及子分区的使用状态的控制。
然后在步S14中,CPU24将上述检测到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存入存储器47,同时将试写区TA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初始化。
在这样进行准备动作后,进行OPC动作。
OPC动作的具体动作顺序的流程图示于图14。
首先,在图14所示的步S21中,CPU24读出存储器47中存储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确定OPC动作用的子分区。
其次,在步S22中利用存储在存储器47中的推荐激光驱动功率和前一次数据记录时OPC动作的结果,确定OPC动作用的各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如果是最初的数据记录动作,则只用上述推荐激光驱动功率确定各台阶式激光驱动功率。
在以往的OPC动作中,对1个分区内的每一子码帧进行试写数据的试写时,改变激光驱动功率,能测定15台阶式记录信号的不对称值。可是在利用子分区的OPC动作中,由于1个子分区是由5个子码帧构成的,所以对每1子码帧改变激光驱动功率时,只能测定5台阶式记录信号的不对称值。因此在1个子码帧内也要改变激光驱动功率,用5阶段以上的激光驱动功率进行试写数据的记录。即,例如对于1子码帧使激光驱动功率进行2台阶式变化,那么进行试写数据的记录时,就要确定10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
这样,例如在确定了10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后,在步S23中利用CPU 24的控制,将光读写头40移动到进行试写用的目标子分区之前的子码帧。然后在步S24中进行目标子分区的OPC写入动作。
该OPC写入动作的具体顺序的流程图示于图15。
在该图15所示的OPC写入动作中,首先在步S31将1代入变数n。然后在步S32中,CPU24等待ATIP帧的同步即所谓ATIP同步输入。如果检测到ATIP同步输入,就在步S33中将计时器起动。然后在步34中,利用CPU24的控制,将开关35切换到端子b一侧,与存储器36连接,读出存储器36中存储的试写数据。该试写数据通过数据编码器28被送给激光调制电路29。另外,利用CPU24的控制,控制APC电路31进行驱动,以便从激光二极管1射出第1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从而将随机数据即试写数据记录在第1子码帧的开头的1/2子码帧的区域。
此后,在步S35中将变数n加1后取2,在步S36中等待到计时器表示出1/2子码帧的时间。然后,如果CPU24检测到计时器表示已经过1/2子码帧的时间,就在步S37中读出存储器36中存储的试写数据并送给激光调制电路29,控制APC电路31进行驱动,以便从激光二极管1射出第2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从而在用第1台阶式激光驱动功率在1/2子码帧的区域记录的试写数据之后,接着用第2台阶式激光驱动功率在剩余的1/2子码帧的区域记录试写数据。
此后在步S39中,判断变数n是否在10以上。在用第2台阶式激光驱动功率进行试写数据的记录台阶中,由于判定变数n小于10,所以返回步S32,等待下一个ATIP帧的ATIP同步信号的输入。由于ATIP同步信号每隔与子码帧的长度相同的时间即1/75秒输出一次,所以通过检测下一个ATIP帧的ATIP同步信号,就能检测子码帧的结束。CPU24如果检测到ATIP同步信号已输入,则停止射出第2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将计算器清零。
此后,在步S33再次起动计算器,在步S34中,通过CPU24的控制,射出下一次第3阶段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第2子码帧的开头的1/2子码帧的区域。
这样,在步S39中在判定变数n为10以上之前,一直进行步S32~步S37的处理,进行依次改变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的试写数据的记录。从而如图16所示,对于5个子码帧,每1/2子码帧改变一次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能进行由10台阶式激光驱动功率进行的试写数据的记录。
此后,在步S40中,CPU24进行控制,以便从激光二极管1射出再生用的激光驱动功率。
然后在图14所示的步S25中,CPU24使光读写头40移动到目标子分区前的子码帧,在步S26进行目标子分区的OPC测定动作。
该OPC测定动作的具体顺序的流程图示于图17。
在图17所示的OPC测定动作中,首先在步S41将1代入变数n。其次在步S42,CPU24等待ATIP同步信号的输入。如果检测到ATIP同步信号的输入,就在步S43使计数器起动。然后在步S44中,在用第1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了试写数据的区域,在光读写头40移动到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在稳定状态下记录试写数据的区域之前进行等待。在本实施例中,在光读写头移动到1/6子码帧的位置所经过的时间之前进行等待。
然后,CPU24如果检测到表示计时器经过了1/6子码帧的时间,就在步S45中进行控制,以便在连续6次读出用第1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试写数据。例如进行1次数据读出花费150μsec时,进行6次数据读出需花费900μsec的时间。
通过该读出动作,从矩阵电路11输出6次读出数据的RF信号。这些RF信号被输出给不对称检测电路46。在该不对称检测电路46中检测各RF信号的不对称值,并送给CPU24。在CPU24中取6次读出数据的不对称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设定为第1台阶式不对称值。
不对称检测电路46必须是能依次对5个子码帧中的每1/2子码帧检测6次读出的数据的不对称值的高速检测电路。
然后在步S46中将变数加1后取2,在步S47中等待到表示计时器经过了1/2+1/6子码帧的时间。CPU24如果检测到表示计时器经过了1/2+1/6子码帧的时间,便将光读写头40移动到用第2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了试写数据的1/2子码帧的区域内的1/6子码帧的位置。此后在步S48中,通过CPU24的控制,与步S45同样进行6次试写数据的读出,检测各自的不对称值并取其平均,将该平均值设定为第2台阶式不对称值。
然后在步S49中将变数n加1,在步S50中判断变数n是否为10以上。在设定了第2台阶式不对称值的台阶中,由于判定变数n未达到10以上,所以返回步S42,等待下一个ATIP帧的ATIP同步信号。由于ATIP同步信号每隔与子码帧的长度相同即1/75秒输出一次,所以通过检测下一个ATIP帧的ATIP同步信号,就能检测子码帧的结束。CPU24如果检测到ATIP同步信号已输入,便将计时器清零。
此后,在步S43中再次起动计时器,进行步S44~步S48的处理,设定第2台阶式对不称值。
这样,在步S50中判定变数n为10以上之前,一直进行步S42~步S48的处理,设定10台阶式不对称值。
此后,在图14所示的步S27中,CPU24根据10台阶式不对称值和记录试写数据时用的记录用激光驱动功率,确定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具体地说,例如用10台阶式不对称值求+10~-10%以内的不对称值和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的回归直线,将根据该回归直线获得取佳不对称值例如成为0%的不对称值用的记录用激光驱动功率确定为最佳激光驱动功率。这样,通过对各阶段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进行内插,能提高OPC动作的精度。
然后在步S28中判断OPC动作中使用的子分区是否是包含该子分区的分区内从内周一侧算起的第1个子分区。
如果判定上述子分区不是第1个子分区,由于在与包含上述OPC动作中使用的子分区的度写区TA内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CA内的分区即1个子码帧内已经记录了表示试写区TA内对应的分区已使用完的识别数据,所以进入步S30,更新存储器47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结束OPC动作。
在步S28的判断中,如果判定OPC动作中使用的子分区不是第1子分区,则进入步29,通过CPU24的控制,将光读写头40移动到与包含上述OPC动作中使用的子分区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CA内的分区,控制APC电路31,通过用记录用的最佳驱动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1,记录随机数据作为识别数据。
这样,在试写区TA内的1个分区中,即使一个子分区也未使用时,也将识别数据记录在包含该使用过的子分区的与试写区TA内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CA内的分区中,表示试写区TA内的分区已使用完。从而能保持按以往的OPC动作记录数据的光磁盘和按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进行的OPC动作记录数据的光磁盘之间的互换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试写区TA的一个分区分割成3个子分区,并使用由5个子码帧构成的一个子分区的情况,但一个分区并不限定分割成3个子分区。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在1个子码帧内变化的激光驱动功率的台阶数取为2个台阶,但该台阶数也不限定为2个台阶。
因此,作为另一实施例也可考虑例如将试写区TA的1个分区分割成5个子分区,由3个子码帧构成1个子分区,另外,将1个子码帧内变化的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的台阶数取为3个台阶的情况。
在该另一个实施例的OPC动作中,对于1个子码帧变成用3个不同台阶式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分别对每1/3子码帧记录试写数据,所以要等待到由计时器表示出1/3子码帧的时间,另外,判断变数n是否为9以上。在OPC测定动作中,在每个1/3子码帧的区域内从1/6子码帧的位置读出数据。即在1个子分区内,从1/18子码帧的位置,用第1个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进行试写数据的读出,从1/3+1/18子码帧的位置,用第2个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进行试写数据的读出,从2/3+1/18子码帧的位置,用第3个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进行试写数据的读出。
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最多能进行500次OPC动作。在1次OPC动作中,用9个阶段不同的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试写数据,所以能获得为了得到最佳不对称值所需要的不对称值的个数。
按照上述结构,将光磁盘上的试写区内的分区分割成多个子分区,用不同的多个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构成该子分区的各子码帧内,将用该多个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各数据再生,根据该再生后获得的不对称值的平均值求出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从而能进行以往的OPC动作的最大次数即100次以上次数的OPC动作,所以在进行以往的数据记录动作的最大次数即100次以上的数据记录动作时,也能保证记录数据的质量。特别是在进行包记录时,数据记录动作的次数往往可达到100次以上,所以能保证这时的记录数据的质量。另外,能求出准确的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

Claims (24)

1.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驱动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上述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由上述激光照射装置在上述光记录媒体内的由多个子码帧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码帧内,用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记录试写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试写区有多个分区,每一分区由多个子码帧构成,上述光记录媒体还备有分别与上述试写区的多个分区对应的由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也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表示上述分区已使用完的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上述试写数据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计数区的各子区是上述1个子码帧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测上述计数区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试写数据记录在上述试写区的未记录的子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一子码帧记录试写数据之前,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在与包含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内未记录识别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记录试写数据的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试写区的分区由多个子分区构成,另外还备有存储装置,用来检测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并根据上述检测的记录状态检测上述试写区的分区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且存储上述检测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试写数据被记录在某个子码帧之后,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和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上述光记录媒体中每规定单位记录的同步信号及上述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再生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间隔呈台阶式的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再生装置获得的同步信号包含在预先记录在上述光记录媒体上的绝对地址信号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从上述再生装置获得的同步信号的标记时间,使激光驱动功率的可变标记时间清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记录在试写区的试写数据的输出,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检测装置,在将数据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时,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不对称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送给上述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
12.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该光记录媒体有由多个分区构成的试写区,上述各分区则分别由多个子分区构成;驱动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由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用互不相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由试写区内的多个子分区构成的1个分区的各子分区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记录媒体还备有由分别与上述试写区的多个分区对应的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也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表示上述分区已使用完的识别数据记录在与上述记录试写数据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测上述计数区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试写数据记录在上述试写区的未记录的子区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试写数据记录到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子码帧之前,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与包含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中未记录识别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便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记录试写数据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备有存储装置,它用来检测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的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并根据上述检测的记录状态而检测上述试写区的分区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同时存储所检测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上述光记录媒体中每规定单位记录的同步信号及上述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再生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间隔呈台阶式的变化。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记录在试写区的试写数据的输出,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检测装置,当将数据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上时,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不对称值检测装置,控制送给上述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
19.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驱动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上述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由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用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在由上述光记录媒体内的多个子区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区内记录试写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试写区有由多个子区构成的多个分割区,上述光记录媒体还备有由分别与上述试写区的多个分割区对应的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到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割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也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表示上述分割区已使用完的识别数据记录到与上述记录试写数据的分割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计数区的各子区是上述试写区的一个子区。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测上述计数区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在将试写数据记录到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子区之前,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与包含上述子区的分割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中未记录识别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到与包含记录试写数据的子区的分割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上述光记录媒体上每个规定的单位中记录的同步信号及上述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再生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间隔呈台阶式的变化。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记录在上述试写区中的试写数据的输出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检测装置,在将数据记录到上述光记录媒体上时,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不对称值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送给上述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
CN95190678A 1994-05-31 1995-05-31 数据记录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996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110994 1994-05-31
JP141109/94 1994-05-31
JP141109/1994 1994-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53A true CN1130953A (zh) 1996-09-11
CN1099665C CN1099665C (zh) 2003-01-22

Family

ID=15284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67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9665C (zh) 1994-05-31 1995-05-31 数据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737289A (zh)
EP (2) EP1158500B1 (zh)
JP (1) JP3581368B2 (zh)
KR (1) KR100337245B1 (zh)
CN (1) CN1099665C (zh)
DE (2) DE69536089D1 (zh)
WO (1) WO199503326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676C (zh) * 2005-06-01 2008-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重学习光源驱动特性的最优功率控制执行方法及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00426388C (zh) * 2003-11-04 2008-10-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记录器中执行最佳记录功率校准的方法以及装置
USRE40639E1 (en) 2000-01-14 2009-02-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address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0514453C (zh) * 2001-11-29 2009-07-15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US7889610B2 (en) 2002-01-22 2011-02-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6924A (en) * 1996-06-07 1999-08-10 Nikon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device
JPH09330519A (ja) 1996-06-10 1997-12-22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874211B2 (ja) * 1996-10-31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7123563B2 (en) * 1996-12-06 2006-10-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is method
JP3916675B2 (ja) * 1996-12-24 2007-05-1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学的記録方法及び該方法を使用する装置
JP3708668B2 (ja) * 1997-04-09 2005-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Efm出力タイミング制御回路及び記録タイミング制御回路
JPH11120687A (ja) * 1997-10-15 1999-04-3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292448B1 (en) * 1998-07-27 2001-09-18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076033B1 (ja) * 1998-09-14 2000-08-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の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2000215453A (ja) * 1999-01-20 2000-08-04 Fujitsu Ltd 記録媒体への照射光のパワ―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情報記録装置
US6744909B1 (en) 1999-08-19 2004-06-01 Physical Optics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3697962B2 (ja) 1999-08-20 2005-09-21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6411574B1 (en) * 1999-09-14 2002-06-25 Ritek Corporation Coding method for high-capacity storage medium and the decoding means for the same
KR100339478B1 (ko) * 1999-09-18 2002-05-31 구자홍 광 기록매체의 최적 기록장치 및 기록방법
TW468162B (en) * 1999-10-13 2001-12-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hiding areas on a disc like recording of the optically rewritable type
JP4374698B2 (ja) * 2000-02-25 2009-1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EP1128373A3 (en) * 2000-02-28 2003-05-21 Plasmon LMS, Inc. Write power calibration in write-once optical disk drives
JP2001266508A (ja) * 2000-03-24 2001-09-28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
JP2002032922A (ja) 2000-05-12 2002-01-3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65223B2 (ja) * 2000-05-23 2006-04-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2042339A (ja) * 2000-07-19 2002-02-08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7120097B1 (en) 2000-09-15 2006-10-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stem for making a photoresist master for a hybrid optical recording disc
JP4114767B2 (ja) * 2000-10-13 2008-07-0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US6664526B2 (en) * 2000-11-15 2003-12-16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employing improved recording power control scheme
US7023773B2 (en) * 2000-11-17 2006-04-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 for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833890B2 (ja) * 2000-11-30 2006-10-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装置、その記録動作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197653A (ja) 2000-12-22 2002-07-12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レーザパワー調整方法
TW522376B (en) * 2001-01-29 2003-03-01 Acer Labs Inc Control system for using stepping motor to control sled of optical disc driv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0423092C (zh) * 2001-02-05 2008-10-01 雅马哈株式会社 调节记录速度和激光功率的光盘装置
JP3632617B2 (ja) * 2001-05-24 2005-03-23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203341A (ja) * 2001-11-02 2003-07-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JP4209694B2 (ja) 2002-03-08 2009-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テストデータ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3858772B2 (ja) * 2002-06-27 2006-12-20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4103208A (ja) * 2002-07-18 2004-04-02 Ne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指標生成方法、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条件調整方法、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KR20060063801A (ko) * 2003-06-25 2006-06-12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적 정보기록 재생장치 및 기록 광 강도 학습방법
KR100667837B1 (ko) * 2005-11-21 200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의 최적 기록 파워 결정 방법 및 광디스크 구동장치
DE602007013449D1 (de) * 2006-09-07 2011-05-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einer schreibleistungskalibration
CN109104424B (zh) * 2018-08-13 2021-03-23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pc通讯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46325B1 (fr) * 1983-05-20 1988-07-08 Thomson Csf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alibration de la puissance optique appliquee a un disque optique pour l'enregistrement de donnees
NL9000328A (nl) * 1989-06-23 1991-01-16 Philips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aanbrengen van informatiepatronen op een registratiedrager.
EP0404251B1 (en) * 1989-06-23 1994-11-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an optically detectable information pattern on a record carrier
NL9000327A (nl) * 1990-02-12 1991-09-02 Philips Nv Informatieoptekeninrichting.
JPH0411325A (ja) * 1990-04-27 1992-01-1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050336B2 (ja) * 1991-07-05 2000-06-1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へ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H05166190A (ja) * 1991-12-13 1993-07-02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176145B2 (ja) * 1992-09-08 2001-06-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773471A (ja) * 1993-09-03 1995-03-17 Pioneer Electron Corp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の情報記録装置
US5563862A (en) * 1994-05-31 1996-10-08 Sony Corporation Write once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reduced data error rate because the value of asymmetry is equalized as additional data is recorded thereo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40639E1 (en) 2000-01-14 2009-02-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address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956066B (zh) * 2000-01-14 2010-05-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光盘的地址读取装置以及方法
CN100514453C (zh) * 2001-11-29 2009-07-15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US7889610B2 (en) 2002-01-22 2011-02-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8121002B2 (en) 2002-01-22 2012-02-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00426388C (zh) * 2003-11-04 2008-10-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记录器中执行最佳记录功率校准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0416676C (zh) * 2005-06-01 2008-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重学习光源驱动特性的最优功率控制执行方法及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12120A4 (en) 1997-11-12
EP1158500B1 (en) 2010-07-14
KR960704309A (ko) 1996-08-31
DE69526029D1 (de) 2002-05-02
CN1099665C (zh) 2003-01-22
EP0712120B1 (en) 2002-03-27
EP0712120A1 (en) 1996-05-15
WO1995033261A1 (fr) 1995-12-07
DE69526029T2 (de) 2002-07-18
US5737289A (en) 1998-04-07
DE69536089D1 (de) 2010-08-26
JP3581368B2 (ja) 2004-10-27
EP1158500A1 (en) 2001-11-28
KR100337245B1 (ko) 200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65C (zh) 数据记录装置
CN100346400C (zh) 记录和再现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269113C (zh) 光记录/再现方法及其装置
US7088667B2 (en)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EP0407573B1 (en)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CN1354462A (zh) 用于以可变密度写入数据的光盘记录器
US681310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optimal writing power
CN1178224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再现设备
CN1335617A (zh) 光盘驱动器和记录/回放的方法
CN1547209A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方法及其设备
JP200229837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249684C (zh)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JPH08329469A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
CN1277254C (zh) 用于控制光盘的写入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JP3246271B2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2002279626A (ja)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271499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461481A (zh) 记录与再现装置
JP3754338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の光学ヘッド発光出力制御方法
CN1601617A (zh) 光信息记录方法,光信息记录设备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KR100606675B1 (ko) 광 기록재생기의 기록신호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0351915C (zh) 光盘及光盘装置
JP2002216350A (ja) 記録装置
JP2002269926A (ja) 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KR20010094038A (ko) 광 기록재생기의 광출력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5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