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97A -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97A
CN1129997A CN95190589A CN95190589A CN1129997A CN 1129997 A CN1129997 A CN 1129997A CN 95190589 A CN95190589 A CN 95190589A CN 95190589 A CN95190589 A CN 95190589A CN 1129997 A CN1129997 A CN 1129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entioned
assembly
flagpole
pulled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28C (zh
Inventor
金山佳贵
津田信一郎
黑田慎一
乌山一郎
伊藤博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01Q1/24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extendable from a housing along a given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1/00Electrically-long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more than twice the shortest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11/02Non-resonant antennas, e.g. travelling-wave antenna
    • H01Q11/08Helic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32Vertical arrangement of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天线装置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在该第1天线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杆状的第2天线。天线收纳时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上端通过上述第1天线退避到下端之下,天线拉出时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下端部与上述第1天线的上端部电气连接。这样,便可使第2天线的长度比根据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确定的长度短。结果,可以获得能进一步缩小收纳空间的天线装置。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用于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的天线装置。
技术背景
近年来,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的小型、轻量化已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求天线装置更加小型化。现在,作为满足这一要求的天线装置,已开发除了通话时以外将天线收纳在主机内的鞭状天线。在初期的阶段,作为这种鞭状天线,使用的是比较简单的结构。
但是,这种鞭状天线存在如下缺点。
即,在将天线从主机内拉出的状态下使用时,是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的。而将天线收纳到主机内时,则不能获得足够的增益。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收纳在主机内的天线配置在地线附近,输入阻抗上升,从而几乎不能获得匹配的缘故。
因此,为了提高收纳时的增益,便使用将螺旋形天线与杆状天线的上端部分连接的鞭状天线,即所谓的最大负载式的鞭状天线。
这种形式的鞭状天线,在将天线从主机内拉出使用时,可以从螺旋形天线和杆状天线两方面辐射电波,将天线收纳到主机内时,可以从螺旋形天线辐射电波。
但是,这种方式的鞭状天线,在收纳时存在对电波辐射没有贡献的杆状天线。该部分作为开路短线而工作。
该开路短线对天线的输入阻抗有影响,根据在收纳空间内与基板的距离等成为微妙地扰乱匹配状态的原因。
因此,不能说这种形式的鞭状天线的设计很好。另外,当屏蔽不严密时,就存在成为所谓信号从收纳的杆状天线部分输入和信号串入屏蔽盒内的现象的原因等问题。
因此,下面参照图1~图6说明直到开发出收纳时杆状天线成为分离状态的天线时为止的这种天线的先有技术例子。
图1~图6示出了将在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内设置的天线拉出时和收纳时的两种状态。但是,省略了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的总体图,只说明天线附近的部分。另外,各图中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
首先,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的结构。该天线装置1由杆状天线1A和螺旋形天线1B这两个天线部分构成。其中,杆状天线1A主要是在天线装置1拉出时工作,螺旋形天线1B是在天线装置1收纳到主机2内时工作。
该天线装置1按如下方式安装到主机2上。即,是通过将天线一侧的接合零件即天线接合零件1C拧进设在非金属性的主机2上的天线安装零件2A内而安装上的。
在主机2内,除了向天线装置1供电的供电电路3A外,还内装着集成了各种电路的电路基板3。这里,供电电路3A通过供电弹簧3B起着向天线装置1供电的作用,同时还起着使收发电路的特性阻抗与天线装置1的输入阻抗匹配的作用。
如图1所示的那样,当天线从主机2拉出后设在杆状天线1A上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D与天线接合零件1C机械地结合时,该供电电路3A和天线装置1实现电气连接。即,供电电路3A和杆状天线1A顺序通过供电弹簧3B、天线安装零件2A、天线接合零件1C、拉出时锁紧零件1D和锁挡1E实现电气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A便成为可以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的状态。
锁挡1E是用于防止天线1拔出的零件。另外,拉出时锁紧零件1D和锁挡1E由一个金属部件构成,杆状天线1A通过锁挡1E部分的锁紧而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另外,在杆状天线1A的周围由天线罩1F等罩住,以使杆状天线1A不会与人体直接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的那样,将天线装置1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时,收纳时锁紧零件1G便与天线接合零件1C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从而,螺旋形天线1B成为从供电电路3A供电的状态。这时,螺旋形天线1B就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螺旋形天线1B的周围也由天线罩1H罩住,以使其不会与人体直接接触。该天线罩1H在拉出天线时起旋钮的功能,另外,在收纳天线时起防止天线下落到无线电收发机内的锁挡的功能。
如上所述的那样,由于天线装置1在拉出时和收纳时各个天线部分单独地工作,所以,只要使各个天线部分的阻抗最佳,便可使用同一匹配电路来获得良好的特性。
另外,作为可以获得这种良好的特性的天线装置,已知的是图3和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4。该天线装置4也是由杆状天线4A和螺旋形天线4B组合而构成的,但是,向各天线供电的方式不同。即,供电电路3A平时向螺旋形天线4B供电,只在拉出天线时才向杆状天线4A供电。
首先,当拉出天线时,如图3所示的那样,杆状天线4A成为贯通螺旋形天线4B的内部的状态。这样,杆状天线4A便成为与螺旋形天线4B进行电磁耦合而供电的状态。这时,杆状天线4A就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
这时,杆状天线4A由根部附近的拉出时锁紧挡块4E与天线接合零件4C固定。严格地说,拉出时锁紧挡块4E成为与设在天线接合零件4C上的非金属的拉出时固定槽4D机械地嵌合的状态。
另外,为了使本例的杆状天线4A和螺旋形天线4B也不会与人体直接接触,其周围利用天线罩4G和4H罩住。非金属锁挡4F是为了防止天线4被拔出而设置的。
另外,天线收纳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示于图4。将天线收纳到主机2内时,设在被压入主机内的天线的前端附近的收纳时锁紧挡块4J便与天线罩4G的收纳时固定槽4I机械地嵌合固定。这时,由于从旋钮4K到杆状天线4A的上端的距离G比螺旋形天线4B部分的长度HL长,所以,杆状天线4A的上端便处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位置之下,于是,杆状天线4A便成为与螺旋形天线4B电气分离的状态。因此,只有螺旋形天线4B工作。
该螺旋形天线4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螺旋天线而工作。另外,旋钮4K起防止收纳的天线装置4下落到主机2的内部的锁挡的作用。这一结构的天线装置4在拉出时和收纳时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特性。
另外,作为可以和上述天线装置一样获得良好的特性的天线装置,已知的还有图5和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5是具有与图3和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4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5的特征在于,天线拉出时向工作的杆状天线4A的供电方法不是电磁耦合,而是利用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即,从主机2拉出天线时,设在根部附近的拉出时锁紧零件5B除了与天线接合零件5A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固定外,具有相同的结构。锁挡5C用于防止天线装置5被拔出。
拉出天线后,杆状天线4A主要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天线而工作。这时,虽然也向螺旋形天线4B供电,但是,这时螺旋形天线4B只是作为杆状天线4A的附加物而动作。
另一方面,将杆状天线4A收纳到主机内时,由于从旋钮4K到杆状天线4A的上端的距离G比螺旋形天线4B的长度HL长,所以,杆状天线4A成为与螺旋形天线4B电气分离的状态。结果,只有螺旋形天线4B在工作。这样,天线装置5不论拉出时还是收纳时都可以良好地工作。
但是,这三种天线装置1、4、5在使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实现小型化方面存在如下问题。这就是,为了将杆状天线1B(4A)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必须使天线长度L小于主机2的长度。但是,天线长度L是由本来使用的频率的波长决定的,不能因为要缩小主机2就可以缩短。通常,天线长度L必须是波长的约1/4~1/2的长度。
因此,要想使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实现比现在的更小型化时,使用先有方式的天线装置,便不能收纳到主机2的收纳空间内。例如,将先有技术例子所示的天线装置使用到800MHz频带的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中时,即使使用1/4波长系列,天线长度L也需要约90mm的长度,在要求主机2的尺寸小于90mm的长度的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中是不能使用的。
另外,对于图5和图6所示结构的天线装置5的情况,由于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4A和螺旋形天线4B平时同时与天线接合零件5A连接,所以,杆状天线4A不是作为单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从而,成为增加设计难度的主要原因。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涉及解决上述问题的天线装置和使用该天线装置的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在本发明中,天线装置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在该第1天线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杆状的第2天线,收纳第2天线时,该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上端通过第1天线退避到下端以下,拉出第2天线时,该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下端部与第1天线的上端部电气连接。
这样,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当拉出第2天线时,通过第2天线的下端部和第1天线的上端部实现电气连接,表观上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从而,可以使第2天线的长度小于根据无线电通信频率确定的长度。这样,便可缩小收纳天线的空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天线装置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与该第1天线同轴的杆状的第2天线,在构成第2天线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中,拉出在固定部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部时,第2天线的可动部的下端部便与固定部的上端部电气连接。
这样,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当拉出可动部时,通过该可动部的下端部与固定部的上端部实现电气连接,表观上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从而可以使可动部的长度小于根据无线电通信频率确定的长度。这样,便可进一步缩小收纳天线的空间。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在先有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是在先有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在先有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在先有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在先有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在先有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在图7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0是在图9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在图11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4是在图13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5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6是在图15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在图17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19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0是在图19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1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2是在图21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4是在图23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5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6是在图25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8是在图27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29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0是在图29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1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2是在图31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4是在图33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5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拉出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图36是在图35的天线装置中收纳天线使用时各部分的接续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4、5、11~25……天线装置、1A、4A、11A、16A、17A、22A……杆状天线、1B、4B、11B、12A、22B……螺旋天线、2......主机、2A......天线安装零件、3A......供电电路、3B......供电弹簧、5A......天线接合零件、13A、14A......筒状固定天线、19A......筒状导体。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1)第1实施例
在对与图5和图6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7和图8中,11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1由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两个天线部分构成。其中,杆状天线11A主要在天线拉出时工作,相反,螺旋形天线11B平时在工作。
但是,该天线装置11的情况与先有例不同的地方是天线拉出时向杆状天线11A供电的供电位置不是在天线接合零件5A和拉出时锁紧零件5B,而是在与螺旋形天线11B的上端部连接的天线固定零件11C和拉出时锁紧零件11D。即,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1A与螺旋形天线11B合为一体作为1个合成天线而工作。这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缩短天线11A的天线长度L的理由。
该天线装置11利用接合零件向主机2上安装。
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将天线一侧的接合零件即天线接合零件5A拧进设在非金属主机2上的天线安装零件2A内,将天线装置11安装到主机2上的。
在主机2内,除了供电电路3A外,还内装着集成了各种电路的电路基板3。这里,供电电路3A起着通过供电弹簧3B向天线装置11供电的作用,同时,起着使收发电路的特性阻抗与天线2的输入阻抗匹配的作用。
天线装置11的2个天线即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分别利用天线罩4H和4G罩住表面,这样,天线就不会直接与人体接触。
另外,在杆状天线11A的根部设有防止拔出的锁挡11E。
下面,说明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两种情况的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图7),在供电电路3A和天线装置11之间,由设在杆状天线11A的根部部分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1D和天线接合零件11C的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而形成供电通路。
即,供电电路3A和杆状天线11A顺序通过供电弹簧3B、天线安装零件2A、天线接合零件5A和螺旋形天线11B实现电气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便成为串联连接状态,从而两个天线11A和11B便作为合成天线而工作。该合成天线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
另一方面,将天线收纳到主机2内使用时(图8),收纳时锁紧挡块4J成为与在天线固定零件11C上形成的槽嵌合的状态。这时,只要设定使从旋钮4K到杆状天线11A的上端的距离G大于螺旋形天线11B的长度HL,收纳后杆状天线11A的上端便位于天线接合零件5A的下方。
这样,杆状天线11A便成为与螺旋形天线11B电气分离的状态。因此,只有一直供电的螺旋形天线11B在工作。这时,螺旋状天线11B就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地线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作为一个天线工作,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11B在工作。结果,可以提高天线的设计自由度,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收纳时在所希望的无线电通信频率之内都可以实现没有不需要的模式的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将通过把固定在主机2上的螺旋形天线11B和杆状天线11A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合成天线作为天线拉出时收发用的天线使用,从而可使杆状天线11A的天线长度L小于1/4波长。这样,便可实现天线长度比先有的天线装置短的、即缩小了收纳天线的空间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另外,由于杆状天线11A连接成从螺旋形天线11B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所以,可以去掉先有技术例子那样的杆状天线4A与螺旋形天线4B的重复。因此,使用和先有例相同长度的杆状天线11A时,可以进一步伸长拉出时的天线长度,从而可以获得灵敏度比先有例高、通话质量好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2)第2实施例
在对与图7和图8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9和图10中,12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12除了将第2螺旋形天线12A设置在旋钮部分外,具有和前项说明的天线装置11相同的结构。
即,除了将天线收纳到主机2内时,设在旋钮部分的螺旋形天线12A与固定在主机2上的螺旋形天线11B通过收纳时锁紧零件12B和天线固定零件11C实现电气串联连接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该旋钮部分的螺旋形天线12A也利用天线罩12C罩住,以使天线不会与人体直接接触。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9),杆状天线11A利用设在根部部分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1D和天线固定零件11C的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而成为从供电电路3A供电的状态。
即,供电电路3A和杆状天线11A顺序通过供电弹簧3B、天线安装零件2A、天线接合零件5A和螺旋形天线11B实现电气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就成为串联连接的状态,从而2个天线11A和11B便作为合成天线而工作。该合成天线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进行工作。
另一方面,将杆状天线11A收纳到主机2内使用时(图10),收纳时锁紧零件12B成为与在天线固定零件11C上形成的槽嵌合的状态,并且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这时,旋钮一侧的第2螺旋形天线12A和主机一侧的螺旋形天线11B成为串联连接的状态,从而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
这时,只要设定使从天线罩4G的上端到杆状天线11A的上端的距离G大于螺旋形天线11B的长度HL1,则收纳后杆状天线11A的上端就位于天线接合零件5A的下方。
这样,在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之间就不存在电磁耦合,从而,两个天线11A和11B便成为电气分离的状态。因此,只有通过天线固定零件11C和收纳时锁紧零件12B相互连接的螺旋形天线11B和12A在工作。这时,两个螺旋形天线11B和12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罩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1A和螺旋形天线11B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两个螺旋形天线11B和12A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除了在前项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效果外,还可以得到如下效果。即,通过设定使杆状天线11A和旋钮部分的螺旋形天线12A的电气特性相同的参量,便可使天线拉出时和收纳时的输入阻抗特性基本上相同。这样,便可使用同一匹配电路在这两种状态下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3)第3实施例
在对与图9和图10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11和图12中,13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3与天线装置12的基本结构的不同点,就是筒状固定天线13A固定在主机2上,一直在供电,并且螺旋形天线可以动。
即,其特征在于杆状天线11A从主机2内拉出时杆状天线11A与筒状固定天线13A的上部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
但是,设在天线前端的螺旋形天线12A的内径设定为比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外径大的值。因此,收纳天线时螺旋形天线12A的内周与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外周不会互相干涉,从而可以保持指定的间隙上下移动。天线完全收纳到主机2.内时,螺旋形天线12A便与安装在主机2上的天线接合零件5A实现电气连接而进行供电。即,杆状天线11A收纳到主机2内时,螺旋形天线12A通过天线收纳时固定零件13D和供电电路3A供电时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
因此,螺旋形天线12A的下端与天线收纳时固定零件13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另外,筒状固定天线13A的下端也和天线接合零件5A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固定连接。这样,筒状固定天线13A便可从供电电路3A供电。
另外,螺旋形天线12A的表面由天线罩12C罩住。该天线罩12C在拉出天线时作为旋钮使用,在收纳天线时又起锁挡的功能,以使天线不会下落到主机2的内部。上述天线收纳时固定零件13D机械地固定在该天线罩12C上。
另一方面,固定在主机2上的筒状固定天线13A的表面由天线罩4G罩住。天线收纳时用于固定螺旋形天线12A的天线收纳时锁紧零件13E设置在该天线罩4G的根部部分。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工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11),拉出时锁紧零件13B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3A的端部的天线固定零件13C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在供电电路3A和杆状天线11A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这样,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就成为串联连接的直杆状天线。即,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便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11A的下部的锁挡13F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将天线收纳到主机2内使用时(图12),固定在天线罩12C的下部的天线收纳时固定零件13D与天线收纳时锁紧零件13E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螺旋形天线12A作为与供电电路3A电气连接的天线而工作。这时,杆状天线11A收纳在主机2的内部。而且,这时杆状天线11A的上端位于天线接合零件5A的下方。
这样,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就不存在电的耦合,只有螺旋形天线12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螺旋形天线12A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的长度缩短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3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4)第4实施例
在对与图7和图8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13和图14中,14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4与天线装置11的基本结构的不同点,就是在螺旋形天线11B的内部设置筒状固定天线14A和拉出天线时杆状天线11A与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部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固定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天线接合座14B由非金属材料构成,固定该天线接合座14B的天线接合零件5A与筒状固定天线14A处于电气分离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向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供电是通过与螺旋形天线11B的电磁耦合进行的。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13),安装在杆状天线11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4C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端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4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就成为电气连接的状态。这时,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通过贯通总是与供电电路3A连接的螺旋形天线11B的内侧,便作为由电磁耦合激励的直杆状天线而工作。
即,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11A的下端的锁挡14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14),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安装在天线罩4G的前端部分的天线固定零件14F机械地嵌合固定。这时,杆状天线11A与筒状固定天线14A分离,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但是,杆状天线11A的上端位于天线接合零件5A的下方。
这样,杆状天线11A与筒状固定天线14A就成为电气分离的状态。因此,螺旋形天线11B便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11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的长度缩短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4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5)第5实施例
在对与图13和图14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15和图16中,15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5除了筒状固定天线14A成为平时能够接受供电电路3A的供电的结构外,具有和图13的天线装置14相同的结构。即,其特征在于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下部与天线接合零件5A处于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天线收纳到主机内时主要是螺旋形天线11B工作,在天线拉出时则作为杆状天线11A的附加物而工作。另外杆状天线11A只在天线拉出时才工作。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15),安装在杆状天线11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4C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端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4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便在电气方面连接为一体,从而成为可以作为直杆状天线而工作的状态。即,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成为可以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的状态。设在杆状天线11A的下端的锁挡14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将天线收纳进去使用时(图16),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安装在天线罩4G的前端部分的天线固定零件14F机械地嵌合固定。这时,杆状天线11A与筒状固定天线14A分离,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但是,杆状天线11A的上端位于天线接合零件5A的下方。
这样,杆状天线11A与筒状固定天线14A就成为电气分离的状态。因此,只有螺旋形天线11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通过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1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11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便可获得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的天线装置。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的长度缩短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4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6)第6实施例
在对与图11和图12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17和图18中,16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6除了杆状天线16A的上端贯通到螺旋形天线12A的上部外,具有和图11的天线装置13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情况,杆状天线16A的上端与螺旋形天线12A的上端位置基本上一致。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17),这时也和上述第3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安装在杆状天线16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3B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3A的上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3C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6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便在电气方面连接为一体,从而成为可以作为直杆状天线而工作的状态。即,杆状天线16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成为可以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的状态。设在杆状天线16A的下端的锁挡13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将天线收纳进去使用时(图18),天线收纳时锁紧零件13E与安装在天线罩12C的天线收纳时固定零件13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螺旋形天线12A成为与供电电路3A电气连接的状态。这样,螺旋形天线12A便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6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则只有螺旋形天线12A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的长度缩短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3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在天线收纳时通过将杆状天线16A收纳到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内部(螺旋形天线12A的内部)和主机2的内部,与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缩小收纳空间。即,可以进一步使收纳空间缩小一个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上端(主机2的上端)突出到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内部的杆状天线16A的长度。
(7)第7实施例
在对与图13和图14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19和图20中,17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7除了杆状天线17A的上端延伸到收纳时锁紧挡块4J的附近外,具有和图13的天线装置14相同的结构。即,将天线收纳到主机2内时,杆状天线17A的上端部分便通过螺旋形天线11B的内部到达其上端附近。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19),安装在杆状天线17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4C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端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4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便在电气方面连接为一体,从而成为可以作为一个天线而工作的状态。这时,由于筒状固定天线14A的根部部分通过非金属的天线接合座14B与天线接合零件5A固定,所以,不是可以直接供电的状态,但是,贯通螺旋形天线11B的内侧的筒状固定天线14A通过利用与螺旋形天线11B的电磁耦合激励而供电,便作为直杆状天线而工作。
即,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17A的下端的锁挡14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20),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安装在天线罩4G的前端部分的天线固定零件14F机械地嵌合固定。这样,螺旋形天线11B便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相反,在天线收纳时则可只有螺旋形天线11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天线装置17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缩小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4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在天线收纳时通过杆状天线17A不仅是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而且也收纳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螺旋形天线11B的内部),和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能将收纳空间进一步缩小一个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上端(主机2的上端)突出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的杆状天线17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8)第8实施例
在对与图19和图20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21和图22中,18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8除了筒状固定天线14A采用平时从供电电路3A的供电的结构外,具有和图19的天线装置17相同的结构。即,其特征在于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下部与天线接合零件5A处于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状态。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21),安装在杆状天线17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4C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4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便实现电气的连接。这时,由于筒状固定天线14A总是与供电电路3A连接,所以,在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的同时作为直杆状天线而工作。
即,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这时,螺旋形天线作为附加物而工作。另外,设在杆状天线17A的下端的锁挡14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22),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安装在天线罩4G的前端部分的天线固定零件14F机械地嵌合固定。这样,便切断筒状固定天线14A和杆状天线17A的电气连接。结果,螺旋形天线11B主要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则主要是螺旋形天线11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天线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缩小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4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在天线收纳时通过杆状天线17A不仅是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而且也收纳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螺旋形天线11B的内部),和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能将收纳空间进一步缩小一个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上端(主机2的上端)突出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的杆状天线17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9)第9实施例
在对与图17和图18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23和图24中,19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19除了在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内侧再设置一个筒状的筒状导体19A外,具有和图17的天线装置16相同的结构。这里,筒状固定天线13A和筒状导体19A利用非金属的衬垫部件19B实现电气分离,筒状导体19A的一端和与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连接的地线19c连接。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23),安装在杆状天线17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3B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3A的上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3C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便在电气方面作为一个直杆状天线而工作。即,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17A的下端的锁挡13F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24),天线罩12C的天线收纳时固定零件13D与天线收纳时锁紧零件13E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螺旋形天线12A与供电电路3A实现电气连接。
这时,杆状天线17A便成为收纳到螺旋形天线12A的内部和主机2的内部的状态。但是,由于在螺旋形天线12A与杆状天线17A之间存在接地的筒状导体19A,所以,不产生电磁耦合。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便可只使螺旋形天线12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3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螺旋形天线12A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天线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收纳空间缩小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3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在天线收纳时通过杆状天线17A不仅是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而且也收纳到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内部(螺旋形天线12A的内部),和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可以其现能将收纳空间进一步缩小一个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上端(主机2的上端)突出到筒状固定天线13A的内部的杆状天线17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筒状导体19A可以使螺旋形天线12A与杆状天线17A实现电气分离,从而可以去掉天线收纳时在主机内部的不需要的辐射。
(10)第10实施例
在对与图19和图20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25和图26中,20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20除了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侧再设置一个筒状的筒状导体20A外,具有相同的结构。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筒状固定天线14A和筒状导体20A通过非金属衬垫部件20B实现电气分离,并且筒状导体20A的一端与延伸到电路基板3的地线20C连接。
另外,筒状固定天线14A与非金属天线接合座20D固定,不从供电电路2A直接供电。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25),安装在杆状天线17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4C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4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便实现电气连接,从而成为可以作为一体的天线而工作的状态。这时,由于筒状固定天线14A的根部部分通过非金属天线接合座20D与天线接合零件5A固定,所以,不是可以直接供电的状态,但是,贯通螺旋形天线11B的内侧的筒状固定天线14A通过利用与螺旋形天线11B的电磁耦合激励而供电,便作为直杆状天线而工作。
即,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17A的下端的锁挡14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26),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安装在天线罩4G的天线固定零件14F机械地嵌合固定,确定天线的收纳位置。
这时,杆状天线17A和螺旋形天线11B便成为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的状态。但是,由于在螺旋形天线11B与杆状天线17A之间存在筒状导体20A,所以,不产生电磁耦合。
因此,螺旋形天线11B不受电磁耦合的影响,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螺旋形天线11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天线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的长度缩小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4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在天线收纳时通过杆状天线17A不仅是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而且也收纳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螺旋形天线11B的内部),和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能将收纳空间进一步缩小一个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上端(主机2的上端)突出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的杆状天线17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另外,通过利用筒状导体20A可以使螺旋形天线11B与杆状天线17A实现电气分离,从而可以去掉天线收纳时在主机内部的不需要的辐射。
(11)第11实施例
在对与图25和图26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27和图28中,21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21除了构成为将筒状固定天线14A与天线接合零件5A直接固定、一直进行供电外,具有和图25的天线装置20相同的结构。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27),安装在杆状天线17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14C与设在筒状固定天线14A的上端部的拉出时固定零件14D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
这样,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便实现电气连接,从而成为可以作为一体的天线而工作的状态。这时,由于筒状固定天线14A的根部部分与天线接合零件5A固定为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状态,所以,作为直接供电的直杆状天线而工作。
即,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作为地线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17A的下端的锁挡14E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28),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安装在天线罩4G的天线固定零件14F机械地嵌合固定,确定天线的收纳位置。
这时,杆状天线17A和螺旋形天线11B便成为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的状态。但是,由于在螺旋形天线11B与杆状天线17A之间存在与接地端20C电连接的的筒状导体20A,所以,不产生电磁耦合。
这样,便只有螺旋形天线11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杆状天线17A和筒状固定天线14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螺旋形天线11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还是天线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能将主机内的天线长度缩小一个突出到主机2的上部的筒状固定天线14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在天线收纳时通过杆状天线17A收纳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螺旋形天线11B的内部)和主机2的内部,和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能将收纳空间进一步缩小一个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上端(主机2的上端)突出到筒状固定天线14A的内部的杆状天线17A的长度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另外,通过利用筒状导体20A可以使螺旋形天线11B与杆状天线17A实现电气分离,从而可以去掉天线收纳时在主机内部的不需要的辐射。(12)第12实施例
在对与图15和图16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29和图30中,22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22具有杆状天线22A和螺旋形天线22B这两种天线,其特征在于设有与各天线对应的2个系统的供电路径。
下面,先说明各天线相对于主机2的安装状态和相互的安装关系。杆状天线22A是延伸到上方以便在天线拉出时贯通螺旋形天线22B的内部的天线。使用拉出时锁紧零件5B将该杆状天线22A安装到主机2上,但是,该拉出时锁紧零件5B和天线安装零件2A的接合部分的结构与先有例的不同。
即,拉出时锁紧零件5B利用与天线安装零件2A之间设置的衬垫22C与天线支持零件22D的机械接触而固定。其中,与天线安装零件2A唯一接合的部件即衬垫22C由非金属材料形成,这样,在天线安装零件2A和杆状天线22A之间就不能形成供电通路。
这样,与天线安装零件2A电气连接的便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从而可以通过天线安装零件2A只向螺旋形天线22B供电。
另一方面,与天线支持零件22D电气连接的只是杆状天线22A,只要向该天线支持零件22D供电,便可只向杆状天线22A供电。
这里,从收发电路22E顺序通过开关SW1、匹配电路22F1和供电弹簧3B向天线安装零件2A供电。
另外,从收发电路22E顺序通过开关SW1、匹配电路22F2和供电弹簧3B向天线支持零件22D供电。
即,通过开关SW1切换到某一供电通路一侧,便可互补地切换供电状态。
该开关SW1根据判别电路22G进行切换。判别电路22G输入具有机械的或电气的机构的传感器22H的检测信号,判断开关SW1的切换。即,当天线完全拉出时,将开关SW1切换至可以向天线支持零件22D供电的一侧,相反,当天线收纳在主机2的内部时或未完全从主机2内拉出时,将开关SW1切换至可以向天线接合零件5B供电的一侧。
各匹配电路22F1和22F2可以单独调整,以使输入阻抗不会随切换而不同。
另外,为了能够可靠地检测杆状天线22A的锁挡5C的位置,传感器22H设置在天线完全拉出时锁挡5C应存在的位置附近。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29),传感器22H在确认天线已完全拉出的时刻向判别电路22G输出检测信号,从而将开关SW1切换至匹配电路22F2一侧。
这样,收发电路22E的RF信号就从匹配电路22F2通过供电弹簧3B向天线支持零件22D供电。这时,杆状天线22A便通过与天线支持零件22D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的拉出时锁紧零件5B被激励。
螺旋形天线22B在电气方面与杆状天线22A完全分离,所以,不作为天线而工作。
这样,杆状天线22A就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22A的下端的锁挡5C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30),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设在天线罩4G上的天线固定零件4I机械地嵌合连接,确定天线的收纳位置。
这样,当天线被压入主机2内收纳时,判别电路22G根据传感器22H的检测信号对其进行检测,并切换开关SW1。于是,这次RF信号便向螺旋形天线22B供电。这时,由于杆状天线22A收纳到主机的最里面使其前端部分位于天线支持零件22D的下方位置,所以,与螺旋形天线22B之间不会发生电磁耦合。
因此,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只有杆状天线22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使杆状天线22A和螺旋形天线22B基本上分别独立地起作用,可以实现能够自由地设定各天线的参量的设计自由度大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另外,由于可以分别独立地调整对各天线22A和22B准备的匹配电路22F1和22F2,所以,可以使各天线的匹配状态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可以自由地采用1/4波长系列和1/2波长系列等输入阻抗完全不同的天线系列。
(13)第13实施例
在对与图29和图30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31和图32中,23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23的特征在于:具有杆状天线22A和螺旋形天线22B可以共用同一匹配电路22F1的结构。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在非金属衬垫23A的上下叠合了金属天线支持零件23B和23C的圆管状的支持部件安装在天线安装零件2A的内侧。这时,与天线安装零件2A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的只是天线支持零件23C,而天线支持零件23B在电气方面则完全分离。
并且,本实施例使用的螺旋形天线22B在下端与上侧的天线支持零件23B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在天线拉出时不从供电电路22F1直接供电。
然而,由于将天线收纳到主机2的内部时不能在该状态下使螺旋形天线22B工作,所以,支持部连接零件23D与杆状天线22A同轴地设置。
该支持部连接零件23D安装在杆状天线22A和旋钮4K之间。该支持部连接零件23D的外径尺寸设定为与天线支持零件23B和23C的内径尺寸基本上相同,另外,其安装位置设定在将天线压入主机2内时天线支持零件23B和23C可以相互接触的位置。这样,当收纳进天线时支持部连接零件23D的外周与天线支持零件23B和23的内周便可实现滑动地电气连接的状态。即,支持部连接零件23D起开关机构的作用。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31),设在杆状天线22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5B与天线支持零件23C嵌合。这样,RF信号便向与拉出时锁紧零件5B和锁挡5C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的杆状天线22A供电。
螺旋形天线22B由于利用衬垫23A与天线支持零件23C处于完全电气分离的状态,所以,不作为天线而工作。
这样,杆状天线22A便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22A的下端的锁挡5C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32),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设在天线罩4G上的天线固定零件4I机械地嵌合连接,确定天线的收纳位置。
这样,当天线被压入主机2内收纳时,支持部连接零件23D便与两个天线支持零件23B和23C之间接合,从而与两个支持零件23B和23C实现电气连接。
这样,螺旋形天线22B便通过天线支持零件23C、支持部连接零件23D和天线支持零件23B供电,从而开始作为天线而工作。
这时,由于杆状天线22A收纳到主机的最里面使其前端部分位于天线支持零件23C的下方位置,所以,与螺旋形天线22B之间不会发生电磁耦合,不作为天线而工作。
因此,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只有杆状天线22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结果,不论在天线拉出时或天线收纳时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由于杆状天线22A和螺旋形天线22B可以共用匹配电路22F1,所以,可以实现开关机构简单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14)第14实施例
在对与图31和图32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33和图34中,24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24除了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内设置匹配电路24A1外,具有和图31的天线装置23相同的结构。即,其特征在于将支持部连接零件2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作为上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2和下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3,在其中间设置支持部连接零件内匹配电路24A1。这里,支持部连接零件内匹配电路24A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将上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2和下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3电气连接。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33),设在杆状天线22A的根部的拉出时锁紧零件5B与天线支持零件23C嵌合。这样,RF信号便向与拉出时锁紧零件5B和锁挡5C实现机械的和电气的连接的杆状天线22A供电。
螺旋形天线22B由于利用衬垫23A与天线支持零件23C处于完全电气分离的状态,所以,不作为天线而工作。
这样,杆状天线22A便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设在杆状天线22A的下端的锁挡5C用于防止天线拔出。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34),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设在天线罩4G上的天线固定零件4I机械地嵌合连接,确定天线的收纳位置。
这样,当天线被压入主机2内收纳时,天线支持零件23B和23C通过支持部连接零件24A的上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2和下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3相互电气连接。
这样,螺旋形天线22B便通过天线支持零件23C、支持部连接零件24A和天线支持零件23B供电,从而开始作为天线而工作。
然而,通过在上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2和下部支持部连接零件24A3之间设置支持部连接零件内匹配电路24A1,从供电弹簧3B看去的输入阻抗在天线拉出时和收纳时就不会不同。
另外,由于杆状天线22A收纳到主机的最里面使其前端部分位于天线支持零件23C的下方位置,所以,与螺旋形天线22B之间不会发生电磁耦合,从而不作为天线而工作。
因此,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在天线拉出时只有杆状天线22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而且由于天线拉出时的输入阻抗和收纳时的输入阻抗都能实现匹配,所以,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由于杆状天线22A和螺旋形天线22B可以共用匹配电路22F1,所以,可以实现开关机构简单的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另外,通过在与天线同轴安装的、可以与天线一起出入的支持部连接零件24内内装匹配电路24A1,可以切换使用输入阻抗完全不同的天线系列。
(15)第15实施例
在对与图31和图32的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所示的图35和图36中,25是作为总体的天线装置。
该天线装置25除了将与图31的支持部连接零件23D相当的部件设置在杆状天线的下部外,具有相同的结构。
这里,螺旋形天线22B的下端与天线接合零件5A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接合,一直进行供电。另外,螺旋形天线22B的上端与天线支持零件23B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
另一方面,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具有与设在天线支持零件23B和天线接合零件5A上的贯通孔的内径基本上相同直径,该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安装在天线拉出时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的杆状天线22A的根部部分,实现电气的和机械的连接。该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是在天线拉出时固定天线的零件,是与图31的支持部连接零件23D相当的零件。
通常,该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和天线拉出时锁挡25B是用金属一体成形的,固定成杆状天线22A贯通其内部。这里,杆状天线22A是使用铆接等方法机械地固定在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的下端部的。
下面,对在上述结构中将天线从主机2内拉出使用时和收纳在主机2内直接使用时的两种情况说明动作状态。
首先,将天线拉出使用时(图35),杆状天线22A成为通过锁挡25B、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和天线接合零件5A进行供电的状态,从而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单极天线而工作。
这时,由于螺旋形天线22B的上端和下端被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短路,所以,螺旋形天线22B这时不作为天线而工作。因此,设计时只考虑单极天线就可以了,所以,设计容易。
另外,这时,由于设定与螺旋形天线22B的上端接触的天线支持零件23B的内径与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的外径基本上相等,所以,雨水等不会侵入到主机内。
另一方面,收纳天线使用时(图36),收纳时锁紧挡块4J与设在天线罩4G上的天线固定零件4I机械地嵌合连接,确定天线的收纳位置。
这样,当天线被压入主机2内收纳时,螺旋形天线22B成为通过天线接合零件5A和天线安装零件2A进行供电的状态,从而开始作为天线而工作。由于杆状天线22A位于天线安装零件2A的下方,所以,没有电磁耦合,从而不工作。
因此,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以电路基板3的接地端和屏蔽盒为接地端的螺旋天线而工作。
这样,由于在天线拉出时只有杆状天线22A作为单极天线而工作,在天线收纳时只有螺旋形天线22B作为螺旋天线而工作,所以,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辐射特性。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在天线收纳时只使螺旋形天线22B工作,在天线拉出时利用与杆状天线22A连动地滑动的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将螺旋形天线22B的上端和下端短路,从而只使杆状天线22A工作,便可获得设计容易、在所希望的无线电通信频率内能够实现没有不需要的模式的良好特性的天线装置。
另外,通过使收纳时锁紧挡块4J和天线拉出时锁紧零件25A的外径与设在天线支持零件23B上的贯通孔的内径一致,便可实现不论在拉出时还是收纳时都可以防止雨水等流入的天线装置。
因此,可以获得携带时通过收纳天线便可方便地携带、通话时能将天线拉出到难于接受人体效应的位置的良好的天线特性,从而可以获得通话质量高的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16)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主机2采用非金属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金属的。但是,那时必须预先插入衬垫等,以使天线安装零件2A不会与金属主机直接导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杆状天线11A、16A、17A和22A,说明了应用最简单的结构的天线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2段收纳式或2段以上的多段收纳式的天线。如果使用多段收纳式的天线,则可进一步缩小收纳空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杆状天线11A、16A、17A和22A,说明了使用直线状的杆材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将缠绕直径小的螺旋形的杆材形成棒状的天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收发电路与供电电路3A及匹配电路22F1、22F2连接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只连接发射电路或只连接接收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供电弹簧3B的前段和后段设置匹配电路22F1、22F2、24A1使切换的两种天线的输入阻抗匹配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切换的天线,也有不需要匹配电路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天线收纳时使安装在可动部的螺旋形天线与固定在主机一侧的螺旋形天线实现电气连接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与固定在主机一侧的螺旋形天线连接的天线也可以不是螺旋形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旋钮和收纳时锁紧挡块一体形成的例子以及与其相反的将旋钮和收纳锁紧挡块分别形成的例子,但是,旋钮部分的结构不论是什么样的都可以。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将收纳时支持螺旋天线的支持零件23C与支持杆状天线的支持零件23B电气连接的连接零件24A中设置匹配电路24A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匹配电路设置在拉出时起作用的零件即锁紧杆状天线22A的拉出时锁紧零件5B与天线支持零件23C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天线的可动轴上设置开关机构时在支持螺旋形天线的天线支持零件与支持杆状天线的天线支持零件之间插入非金属衬垫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天线罩的内部设置槽,通过分别将它们与槽嵌合固定,实现将2个金属支持零件电气分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天线的可动轴上设置开关机构时为设定使构成该开关机构的支持部连接零件24的外径尺寸与贯通支持部连接零件24的贯通孔径基本上相同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当在固定杆状天线22A的一侧(即,主机一侧)的贯通孔内部设置弹簧结构等时也可以使贯通孔的孔径小于支持部连接零件24的外径尺寸。这样,便可使支持部连接零件24和支持零件23C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并接触,机械地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天线的可动轴上设置开关机构时使构成该开关机构的支持部连接零件24A的粗细保持一定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固定螺旋形天线22B的一侧(即,拉出用的旋钮一侧)的贯通孔和与该部分的内部区域接触的支持部连接零件24A2的粗细大于固定杆状天线22A的一侧(即,主机一侧)的贯通孔。这样,支持部连接零件的剖面形状便成为下凸的形状,从而在收纳时可以附加锁挡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使用天线装置的无线电收发机,说明了携带式电话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机器。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可以适用于携带式电话机及汽车电话机等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和携带式信息终端装置那样的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Claims (21)

1.一种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在该第1天线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杆状的第2天线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收纳时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上端通过上述第1天线退避到下端之下,天线拉出时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下端部与上述第1天线的上端部电气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长度等于或大于第1天线的非金属制的棒状部件与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接合,该棒状部件在天线收纳时位于上述第1天线的内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形的第3天线固定在上述棒状部件的前端部,在天线收纳时上述第1天线的上端与该第3天线的下端电气连接,成为可以作为单一的螺旋形天线而工作的状态。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持上述第1天线的第1零件与天线拉出时支持上述第2天线的第2零件相互电气分离,具有根据上述第2天线的状态切换向上述第1零件或上述第2零件的供电状态的切换机构。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机构是电子电路。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机构是与上述第2天线同轴安装的连接零件,该连接零件在天线收纳时将上述第1零件与上述第2零件电气连接。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阻抗的匹配装置安装在上述连接零件上。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天线拉出时与上述第2零件接触、使该第2零件与上述第2天线之间的阻抗匹配的匹配装置。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拉出时由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将上述第1天线的上端和下端短路。
10.一种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位于与该第1天线同轴的位置上的杆状的第2天线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天线由固定部和在该固定部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部构成,该可动部在天线拉出时在下端部与上述固定部的上端部电气连接。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收纳时上述可动部的导体部分的上端位于上述第1天线的内部。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收纳时上述可动部的导体部分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1天线的内部。
13.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可动部之间设置接地导体。
14.一种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天线装置、框体和供电电路,天线装置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在该第1天线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杆状的第2天线,天线收纳时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上端通过上述第1天线退避到下端之下,天线拉出时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下端部与上述第1天线的上端部电气连接;框体用于固定上述天线装置,在天线拉出时将上述第2天线收纳到内部;供电电路用于向上述天线装置供电。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长度等于或大于第1天线的非金属制的棒状部件与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的上端接合,该棒状部件在天线收纳时位于上述第1天线的内部。
16.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上述第2天线的状态切换到上述第1零件或上述第2零件的供电状态、支持上述第1天线的第1零件与在天线拉出时支持上述第2天线的第2零件相互电气隔离的切换机构。
17.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拉出时由上述第2天线的导体部分将上述第1天线的上端和下端短路。
18.一种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天线装置、框体和供电电路,天线装置具有螺旋形的第1天线和位于与该第1天线同轴位置上的杆状的第2天线,上述第2天线由固定部和在该固定部的内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部构成,该可动部在天线拉出时在下端部与上述固定部的上端部电气连接;框体用于固定上述天线装置,在天线拉出时将上述第2天线收纳到内部;供电电路用于向上述天线装置供电。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收纳时上述可动部的导体部分的上端位于上述第1天线的内部。
20.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收纳时上述可动部的导体部分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1天线的内部。
21.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可动部之间设置接地导体。
CN95190589A 1994-06-28 1995-06-27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0190/94 1994-06-28
JP17019094 1994-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97A true CN1129997A (zh) 1996-08-28
CN1047028C CN1047028C (zh) 1999-12-01

Family

ID=15900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28C (zh) 1994-06-28 1995-06-27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5861859A (zh)
EP (3) EP1069643A3 (zh)
JP (1) JP3341897B2 (zh)
KR (1) KR960704370A (zh)
CN (1) CN1047028C (zh)
AT (1) ATE225084T1 (zh)
DE (1) DE69528340T2 (zh)
FI (1) FI960905A0 (zh)
MY (1) MY113389A (zh)
TW (1) TW301106B (zh)
WO (1) WO199600099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8356C (zh) * 2003-04-18 2008-11-26 株式会社友华 可变调谐式天线及采用此天线的携带无线电设备
CN100439132C (zh) * 2003-03-31 2008-12-0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用传感器装置
CN101079519B (zh) * 2007-05-31 2011-05-04 西安理工大学 能够接收超短波信号与卫星信号的组合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500456D0 (sv) 1995-02-08 1995-02-08 Allgon Ab High-efficient compact antenna means for a personal telephone with a small receiving depth
FI98165C (fi) * 1995-06-05 1997-04-25 Lk Products Oy Kaksitoiminen antenni
EP0864187A1 (en) * 1995-11-28 1998-09-16 Moteco Ab Antenna device
US6147651A (en) 1996-09-11 2000-1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ystem
US5764191A (en) * 1996-10-07 1998-06-09 Sony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antenna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radio device
DE19700356A1 (de) * 1997-01-08 1998-07-16 Siemens Ag Funkgerät
JPH10233608A (ja) * 1997-02-19 1998-09-02 Sony Corp 携帯無線機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US5945953A (en) * 1997-04-30 1999-08-31 Sony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antenna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radio apparatus
JP3328159B2 (ja) * 1997-05-07 2002-09-2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のアンテナ構造
US6052089A (en) * 1997-12-23 2000-04-18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Half-wave retractable antenna with matching helix
KR20010034471A (ko) 1998-01-29 2001-04-25 칼 하인쯔 호르닝어 무선 장치
KR100306274B1 (ko) 1998-02-20 2001-09-26 윤종용 무선 송수신기를 위한 이중 대역 안테나
JP2000049519A (ja) * 1998-05-27 2000-02-18 Ace Technol Co Ltd 携帯通信端末器用アンテナ装置
KR100291554B1 (ko) * 1998-09-25 2001-07-12 김춘호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이중대역안테나
KR100270709B1 (ko) * 1998-10-23 2000-11-01 윤종용 메탈 튜브를 이용한 연장수납가능한 안테나 장치
KR100296189B1 (ko) * 1998-12-24 2001-10-26 장응순 휴대용무선기기안테나및그의제조방법
KR20000053667A (ko) * 1999-02-01 2000-09-05 남상임 신축 가능형 무선기기 안테나
GB9902685D0 (en) * 1999-02-08 1999-03-3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ntenna
US6198443B1 (en) 1999-07-30 2001-03-06 Centurion Intl., Inc. Dual band antenna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US6281851B1 (en) 2000-01-21 2001-08-28 Motorola, Inc. Antenna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tilizing such antenna assembly
US6417808B1 (en) * 2000-03-07 2002-07-09 Nec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including antenna apparatus which is compactly accommodated in body of transceiver
KR100374752B1 (ko) * 2001-02-26 2003-03-03 (주)이.엠.더블유 안테나 임피던스 변성기의 제조방법
JP3515559B2 (ja) * 2002-01-09 2004-04-05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多周波用アンテナ
CN1630961B (zh) * 2002-06-25 2010-05-26 株式会社Emw天线 多频段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245228A1 (en) * 2004-04-29 2005-11-03 Alejandro Candal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modes over a common changeable antenna structure
KR20060129773A (ko) * 2005-06-13 2006-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CN1913227B (zh) * 2005-08-10 2013-07-0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极天线
KR100800745B1 (ko) * 2005-09-23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CN106207390A (zh) * 2016-07-29 2016-12-07 芜湖辉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辐射式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1218A (en) * 1977-08-03 1978-10-17 Motorola, Inc. Adjustabl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US4760401A (en) * 1986-01-28 1988-07-26 General Research Of Electronics, Inc. Removable rod antenna
JPS63173934U (zh) * 1987-04-30 1988-11-11
JPH01160101A (ja) * 1987-12-16 1989-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中線装置
US4868576A (en) * 1988-11-02 1989-09-19 Motorola, Inc. Extendable antenna for portable cellular telephones with ground radiator
JPH02130112U (zh) * 1989-04-03 1990-10-26
JP2554762B2 (ja) * 1990-02-23 1996-11-13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と無線機
JP2510035B2 (ja) * 1990-06-28 1996-06-26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非接地型極超短波アンテナ
US5204687A (en) * 1990-07-19 1993-04-20 Galtronics Ltd. Electrical device and electrical transmitter-receiver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 ct2 cordless telephone
GB9105586D0 (en) * 1991-03-16 1991-05-01 Antenna Products Ltd Radio antennas
EP0511577B1 (de) * 1991-04-30 1998-06-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mpaktes Funkgerät, insbesondere Handfunkgerät, mit versenkbarer oder umklappbarer Stabantenne
GB2257835B (en) * 1991-07-13 1995-10-11 Technophone Ltd Retractable antenna
US5343213A (en) * 1991-10-22 1994-08-30 Motorola, Inc. Snap-in antenna assembly
JP3230841B2 (ja) * 1992-06-11 2001-11-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可変長ホイップアンテナ
JPH0621710A (ja) * 1992-07-06 1994-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装置
JPH06112857A (ja) * 1992-09-29 1994-04-22 Fujitsu Ltd 携帯無線機のアンテナ装置
JP2520557B2 (ja) * 1993-02-26 1996-07-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機用アンテナ
KR960010858B1 (ko) * 1993-05-21 1996-08-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무선기기 안테나
JP2974895B2 (ja) * 1993-09-16 1999-1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用無線装置
GB2285180B (en) * 1993-12-22 1998-07-0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etractable antenna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9132C (zh) * 2003-03-31 2008-12-0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用传感器装置
CN100438356C (zh) * 2003-04-18 2008-11-26 株式会社友华 可变调谐式天线及采用此天线的携带无线电设备
CN101079519B (zh) * 2007-05-31 2011-05-04 西安理工大学 能够接收超短波信号与卫星信号的组合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6000990A1 (fr) 1996-01-11
EP1069643A2 (en) 2001-01-17
KR960704370A (ko) 1996-08-31
DE69528340D1 (de) 2002-10-31
EP0716469A4 (en) 1997-03-19
CN1047028C (zh) 1999-12-01
MY113389A (en) 2002-02-28
FI960905A (fi) 1996-02-27
EP0716469B1 (en) 2002-09-25
FI960905A0 (fi) 1996-02-27
JP3341897B2 (ja) 2002-11-05
TW301106B (zh) 1997-03-21
EP1069642A3 (en) 2001-12-12
EP1069642A2 (en) 2001-01-17
EP0716469A1 (en) 1996-06-12
DE69528340T2 (de) 2003-07-31
US5861859A (en) 1999-01-19
ATE225084T1 (de) 2002-10-15
EP1069643A3 (en) 2001-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28C (zh)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CN1926720A (zh)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机器
CN1278448C (zh) 便携式无线电终端
CN1336774A (zh) 天线、天线设备以及无线电设备
CN1053297C (zh) 玻璃天线
CN101060193A (zh) 汽车用高频玻璃天线及汽车用后窗玻璃板
CN1284763A (zh) 天线设备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286057C (zh) 非接触通信介质
CN1702911A (zh) 安装在车辆车体上的移动式天线
CN1171395C (zh) 无线装置及其天线方向性的校准方法
CN1853309A (zh) 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设备和用于接收广播波的无线电单元
CN1434539A (zh) 带定向耦合器的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1508982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天线设备以及第一双工器
CN1244180C (zh) 天线
CN1212691C (zh) 天线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419720A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495964A (zh) 高频滤波器
CN1284827A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345473A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449601A (zh) 3频率分波电路、分波电路及无线通信机
CN1419338A (zh) 双工器和采用它构成的高频开关和天线共用器
CN1599966A (zh) 天线以及具有该天线的装置
CN1249847C (zh) 极化波分离结构、无线电波接收转换器和天线装置
CN1472843A (zh) 单极天线装置、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685562A (zh) 宽带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