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5473A -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5473A
CN1345473A CN 00805491 CN00805491A CN1345473A CN 1345473 A CN1345473 A CN 1345473A CN 00805491 CN00805491 CN 00805491 CN 00805491 A CN00805491 A CN 00805491A CN 1345473 A CN1345473 A CN 1345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uilt
mentioned
dipol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8054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英雄
江川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6828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024421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5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5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01Q1/24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extendable from a housing along a given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1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a shorting wall or a shorting pin at one end of th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偶极天线12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上述做成所述矩形波状的天线元被安装得使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偶极天线12接收到的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机及便携终端等所用的天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正在促进其小型化。随之也要求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小型化。作为用于满足该要求的现有的内置天线,使用板状逆F型天线。以下,说明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
图1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各要素被搭载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内,但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图。如该图所示,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一般设有接地板1和板状逆F型天线2。X、Y及Z表示各个坐标轴。
此外,上述现有的内置天线还被用作对付电波多径所引起的接收电场强度变动的分集天线。图2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除了上述板状逆F型天线2外,还设有单极天线3作为外部天线。通过作为内部天线的板状逆F型天线2和作为外部天线的单极天线3这2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能够实现稳定的通信。
然而,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中,与其说板状逆F型天线2本身起天线的作用,不如说起激励接地板1的激励器的作用。因此,接地板1中流过天线电流,作为天线,接地板起决定性作用。结果存在下列问题: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由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的使用者的人体的影响,而使增益降低。
这里,参照图3A及图3B来说明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的接收特性的具体例。图3A及图3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假设接地板1的大小为120×36mm,频率为2180MHz。
首先,图3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X-Y面)的接收特性图。如图3A所示,接地板1起天线的作用,所以板状逆F型天线2大体无方向性。
另一方面,图3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在通话状态时的水平面(X-Y面)的接收特性图。这里,假设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即,如图5所示,设有板状逆F型天线2及单极天线3的无线通信终端4由使用者5用于通话。
从图3B可知,板状逆F型天线2的增益在通话时降低。比较图3A和图3B可知,板状逆F型天线2的增益降低的原因在于人体的影响,例如使用者的头或手遮蔽电波等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4A及图4B来说明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的辐射特性的具体例。图4A及图4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4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X-Y面)的辐射特性图。如图4A所示,接地板1起天线的作用,所以板状逆F型天线2大体无方向性。
另一方面,图4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在通话状态时的水平面(X-Y面)的辐射特性图。这里,假设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从图4B可知,板状逆F型天线2的增益在通话时降低。比较图4A和图4B可知,板状逆F型天线2的增益降低的原因在于人体的影响,例如使用者的头或手遮蔽电波等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2中有下述问题:由于人体的影响,而使增益降低。
再者,对于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分集天线,在板状逆F型天线2动作的情况下也发生下述问题:由于人体的影响,而使增益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而且人体影响小的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该目的是如下实现的:无线通信终端设有偶极天线,经具有阻抗变换功能的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对上述偶极天线进行馈电,使天线在通话时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与构成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设置无源元件,适当调整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轴向长度、上述无源元件的轴向长度、及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和上述无源元件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天线在通话时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包括做成棒状的无源元件,上述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轴向与构成偶极天线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大致平行,而且包含本元件和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所形成的基准面被设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正面大致正交,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将环形天线的环面设置得与人体大致成直角,而且使上述环形天线的周长在1个波长以下,并且经具有阻抗变换功能的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对上述环形天线进行馈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接收特性图;
图3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在通话状态时的接收特性图;
图4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图;
图4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型天线在通话状态时的辐射特性图;
图5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在通话状态时的状况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状态时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2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3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14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15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16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电路板181上配置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壳体191上配置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3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3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3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3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3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发明实施例4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4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4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实施例43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44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实施例45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例46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3是本发明实施例47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4是本发明实施例48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5是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6是内置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外观主视图;
图57是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从图55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剖面图;
图58是内置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无线通信终端在通话状态时的状况示意图;
图59是本发明实施例5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0是本发明实施例5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63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64是本发明实施例5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5是本发明实施例5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6是本发明实施例5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7是本发明实施例5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8是本发明实施例5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9是本发明实施例5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0是本发明实施例5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1是本发明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2是本发明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状态时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73是本发明实施例6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4是本发明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5A是本发明实施例63的第1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5B是本发明实施例63的第2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6是本发明实施例6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7是本发明实施例65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8是本发明实施例66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9是本发明实施例67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0是本发明实施例6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1是本发明实施例6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2是本发明实施例7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各要素被搭载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内。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图。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以下,说明各构成要素。
接地板11是板状的接地导体,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中设有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显示器及扬声器等的面(垂直面)大致平行。
偶极天线12由做成矩形波状(梳刀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由此,使偶极天线小型化。构成偶极天线12的2个天线元的各个长度方向被配置得大致成一直线状。
偶极天线12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其结果是,偶极天线12被设置得使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大致垂直。由此,偶极天线12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12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是具有阻抗变换比1∶1或n∶1(n是整数)的变换电路,被安装在偶极天线12的馈电端14上。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的一个端子被连接到未图示的发送接收电路,而另一个端子被安装在接地板11上。由此,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在偶极天线12和上述发送接收电路之间进行阻抗变换,所以能够最佳地进行两者间的阻抗匹配。再者,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将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变换为平衡信号并提供给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由此,能防止接地板11作为天线的作用,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偶极天线12的增益降低。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12。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2主要发送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偶极天线12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里,参照图8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接收特性。图8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状态时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假设接地板11的大小为120×36mm,偶极天线12的大小为63×5mm,偶极天线12与人体面的距离为5mm,频率为2180MHz。在图8中从原点来看为27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6的偶极天线12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8可知,偶极天线12受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影响,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而由于上述理由,能防止方向性的分裂,与图3B所示的现有例相比,具有能抑制增益恶化的高增益特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适当调整阻抗,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偶极天线12的增益恶化。再者,偶极天线12由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偶极天线1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2除了偶极天线12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
偶极天线12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12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由此,偶极天线12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水平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天线的长度方向与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偶极天线12被安装得使上述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大致平行,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水平极化波。因此,能够提供可防止极化面与来自通信对方的信号不一致所引起的增益恶化、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偶极天线1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3除了偶极天线1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是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4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构成偶极天线4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垂直。
偶极天线4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4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同样馈电的、构成偶极天线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波。
由此,偶极天线12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接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能够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41由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再者,偶极天线41由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12的天线元的形状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除了天线元的形状及偶极天线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1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0是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5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构成偶极天线51的天线元在中央附近弯曲,其弯曲面相互大致垂直。在此情况下,在天线元的相互大致垂直的面中,将具有馈电端14的面称为第1矩形波面,而将不具有馈电端14的面称为第2矩形波面。
上述结构的构成偶极天线51的天线被安装得使第1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并且,天线元被安装得使第2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安装得使偶极天线51的第1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大致平行,而第2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大致垂直。其结果是,与实施例1同样,偶极天线51被设置得使得在通话状态时,上述第1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而上述第2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这样,本实施例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
实施例5至实施例11是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形态。
实施例5是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1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1是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中,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单极天线6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单极天线6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单极天线6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5中变更单极天线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1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图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2是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71。单极天线71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7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单极天线7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单极天线7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外部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5中变更单极天线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1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3是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81。单极天线81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8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单极天线8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本实施例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6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形态。以下,用图1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4是实施例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在接地板11的侧面上设有偶极天线91。偶极天线91具有与偶极天线12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偶极天线9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9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偶极天线9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偶极天线9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偶极天线9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9)
实施例9是在实施例8中变更偶极天线91的安装方法的形态。实施例9除了偶极天线91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8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1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8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5是实施例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91被安装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12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其结果是,偶极天线91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在通话状态时与人体大致成直角,同时与水平面大致平行。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9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偶极天线9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偶极天线12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偶极天线9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偶极天线9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偶极天线9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10)
如图16所示,实施例10是在实施例8中将发送接收都使用的偶极天线变更为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的形态。实施例10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8相同。在图16中对与实施例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6是实施例1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4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4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及偶极天线4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4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12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偶极天线4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偶极天线4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11)
如图17所示,实施例11是在实施例10中将接收所用的偶极天线变为与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121。实施例11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8相同。在图17中对与实施例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7是实施例1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41及偶极天线12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4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1及偶极天线4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4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1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1及偶极天线4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偶极天线4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是变更实施例1~实施例11、后述的实施例17~实施例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实施例59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
图18是实施例12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13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2的折叠偶极天线131是平行配置2组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端部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3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通过在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中将折叠偶极天线131用作偶极天线,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13)
实施例13是变更实施例12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13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
图19是实施例13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14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3的折叠偶极天线141是平行配置2组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端部装设阻抗元件14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4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通过在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中将折叠偶极天线141用作偶极天线,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41,能够实现宽带化,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14)
实施例14是变更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14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
图20是实施例14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15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4的偶极天线151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5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通过使偶极天线由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15)
实施例15是变更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
图21是实施例15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16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5的折叠偶极天线161是平行配置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2组螺旋状的偶极天线元、将该2组天线元的端部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6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通过在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中将折叠偶极天线161用作偶极天线,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61,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16)
实施例16是变更实施例15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16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
图22是实施例16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17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6的折叠偶极天线171是平行配置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2组螺旋状的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端部装设阻抗元件14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7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71用作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此外,还能够实现宽带化、小型化。
上述各偶极天线131、141、161、及171有自我平衡作用,所以在实施例12~实施例16中,也可以省略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
(实施例17)
实施例17是将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图案化并配置到电路板181上的形态。
图23是实施例17的电路板181上配置的偶极天线12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12被图案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81上。
这样,由于本实施例使用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将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图案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81上,所以能得到稳定的特性。
本实施例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偶极天线图案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81上。
(实施例18)
实施例18是将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偶极天线12图案化并配置在壳体191上的形态。
图24是实施例18的壳体191上配置的偶极天线12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12被图案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91上。
这样,由于本实施例使用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将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图案化并配置在壳体191上,所以能得到稳定的特性,并且能够省略天线的设置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偶极天线图案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81上。
(实施例19)
实施例19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偶极天线12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19除了偶极天线12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2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5是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01。构成偶极天线201的2个天线元中的一个被做成矩形波状,而另一个被做成棒状。这2个天线元的各个长度方向被大致配置在一直线上。棒状的天线元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外部。
偶极天线20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也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如上所述,偶极天线201被安装得使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及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由此,偶极天线20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棒状天线元的轴向及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0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0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01主要发送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这样,偶极天线20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垂直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此外,偶极天线20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适当调整阻抗,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201因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再者,偶极天线201的一个天线元由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0)
实施例20是在实施例19中变更偶极天线20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20除了偶极天线20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2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6是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11。构成偶极天线21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
偶极天线21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12的长度方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1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1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棒状天线元主要发送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1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矩形波状天线元主要发送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波。
由此,偶极天线21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接收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即,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20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1)
实施例21是在实施例19中变更偶极天线20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21除了偶极天线20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2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7是实施例2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21。构成偶极天线211的2个天线元在中央附近弯曲,在弯曲的天线元中,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矩形波状,而不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棒状。偶极天线221的各个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大致被配置成一直线状。此外,天线元的棒状部分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外部。
构成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221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被安装得使上述弯曲的各边分别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在此情况下,天线元的棒状部分被设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偶极天线221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通过这样安装,使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2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2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主要发送与其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对,接收与上述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1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天线元的矩形波状部分主要发送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2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矩形波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及与棒状部分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20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2)
实施例22是在实施例19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201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2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8是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231。偶极天线231采用下述结构:在构成偶极天线201的天线元中,将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做成矩形波状。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3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31由于被配置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所以主要发送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这样,偶极天线23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垂直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19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外部天线更加小型化。
(实施例23)
实施例23是在实施例20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211的天线元中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2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对与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9是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241。偶极天线241采用下述结构:将构成偶极天线211的天线元中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变更为矩形波状。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4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41的一个长度方向被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另一个长度方向被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所以发送与该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这样,偶极天线24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接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即,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20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外部天线更加小型化。
(实施例24)
实施例24是在实施例21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221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对与实施例2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0是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0所示,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51。偶极天线251采用下述结构:将构成偶极天线221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变更为矩形波状。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5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51的天线元中、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51的天线元中、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波。
这样,偶极天线25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各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2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外部天线更加小型化。
(实施例25)
实施例25至实施例38是用实施例19~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25是用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1是实施例2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在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包括偶极天线261。偶极天线261具有与偶极天线20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偶极天线26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6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26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及偶极天线261,所以与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26)
实施例26是用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2是实施例2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在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偶极天线271。偶极天线271具有与偶极天线21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21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偶极天线27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7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11和偶极天线27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211及偶极天线271,所以与实施例20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27)
实施例27是用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3是实施例2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3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偶极天线281。偶极天线281具有与偶极天线23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偶极天线28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8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31和偶极天线28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及偶极天线281,所以与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28)
实施例28是用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4是实施例2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偶极天线291。偶极天线291具有与偶极天线24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4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偶极天线29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9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41和偶极天线29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41及偶极天线291,所以与实施例23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29)
实施例29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5是实施例2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0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12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所以与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0)
实施例30是用实施例2及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6是实施例3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6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2所示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0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12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所以与实施例12及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1)
实施例31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7是实施例3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3所示的偶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0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4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及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20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2)
实施例32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8是实施例3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21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1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11和偶极天线12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211,所以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0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3)
实施例33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9是实施例3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3所示的偶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21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1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11和偶极天线4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及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21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0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4)
实施例34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0是实施例3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0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3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31和偶极天线12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所以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5)
实施例35是用实施例2及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1是实施例3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1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2所示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3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31和偶极天线12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所以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6)
实施例34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2是实施例3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3所示的偶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3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31和偶极天线4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及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3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7)
实施例37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3是实施例3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3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1所示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4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4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41和偶极天线12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41,所以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3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8)
实施例38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4是实施例3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4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集天线采用下述结构:在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实施例3所示的偶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4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4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41和偶极天线4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41及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4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3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分集天线。
(实施例39)
实施例39是在实施例3中变更偶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39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3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5是实施例3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3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401。构成偶极天线401的2个天线元中的一个被做成矩形波状,而另一个被做成棒状。这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和棒状天线元的轴向大致正交。
偶极天线40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如上所述,偶极天线40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由此,偶极天线40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0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40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401的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401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主要发送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偶极天线40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401因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再者,将偶极天线401的一个天线元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再者,主要用矩形波状天线元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棒状天线元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0)
实施例40是在实施例39中变更偶极天线40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0除了偶极天线401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39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3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3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6是实施例4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411。构成偶极天线41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和棒状天线元的轴向大致正交。
偶极天线41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由此,偶极天线41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及与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41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39同样的效果。再者,主要用棒状天线元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矩形波状天线元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1)
实施例41是在实施例4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5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1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7是实施例4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421。构成偶极天线421的2个天线元在中央附近弯曲,在弯曲的天线元中,具有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棒状,而不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矩形波状。然后,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棒状部分大致在一直线上。
偶极天线42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由此,偶极天线42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与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42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42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421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401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该部分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偶极天线42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39同样的效果。再者,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2)
实施例42是在实施例41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42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2除了偶极天线421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4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1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8是实施例4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431。构成偶极天线431的2个天线元在中央附近弯曲,在弯曲的天线元中,具有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矩形波状,而不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棒状。然后,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大致在一直线上。
偶极天线431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而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
由此,偶极天线43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与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43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39同样的效果。再者,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3)
实施例43是变更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
图49是实施例43所用的偶极天线44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3的折叠偶极天线441是在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端部和馈电端14之间装设阻抗元件44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4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通过在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中将折叠偶极天线441用作偶极天线,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4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4)
实施例44是变更实施例12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4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
图50是实施例44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45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4的折叠偶极天线451是平行配置2组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在中央附近用电容元件451连接、再将端部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5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结构。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4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5)
实施例45是变更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5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在图51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1是实施例45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46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5的折叠偶极天线461是在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端部和馈电端14之间装设电感元件46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6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4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6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6)
实施例46是变更实施例15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6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在图52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2是实施例46所用的折叠偶极天线47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6的折叠偶极天线471是平行配置2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过的偶极天线的螺旋状的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在中央附近用电容472连接、再将端部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7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5同样的结构。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7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7)
实施例47是变更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7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图53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3是实施例47所用的偶极天线48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7的偶极天线481是平行配置2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过的矩形波状的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馈电端14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8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8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8)
实施例48是变更实施例12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8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在图54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4是实施例48所用的偶极天线49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8的偶极天线491是平行配置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2组螺旋状的天线元、将该2组天线元的馈电端14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491可以用作构成实施例1~11、后述的实施例17~42及后述的实施例49~5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分集天线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4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变为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9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上述各偶极天线441、451、461、471、481、及491有自我平衡作用,所以在实施例43~实施例48中,也可以省略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
在实施例1~实施例48中,说明了天线元被做成矩形波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发送接收的频率及内置天线的无线机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天线元也可以被做成棒状。
(实施例49)
实施例49是变更实施例1中所用的偶极天线的结构、设有无源元件的形态。实施例49除了偶极天线及无源元件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在图55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5是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该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被内置在通信终端装置中。
图56是内置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外观主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壳体510的正面,其上部设有扬声器511。在扬声器511的下方,设有显示呼叫的电话号码或操作菜单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器512。在壳体510的正面的下端,设有用于取入使用者声音的话筒513。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514被搭载在壳体510的内部。该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514被设置得使接地板11与正面大致平行。
以下,参照图5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要素。
偶极天线501由做成棒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构成偶极天线50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轴向大致为一直线。偶极天线501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由于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8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所以偶极天线501被设置得使在通话时天线元的轴向与水平面大致垂直。由此,偶极天线50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0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无源元件502被做成棒状。无源元件502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501的天线元的轴向大致平行,包含构成偶极天线501的天线元和无源元件502所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形成的面大致正交。接地板11被设置得与壳体510的正面大致平行,所以基准面也与壳体510的正面大致正交。图57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从图55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剖面图。从该图可知,无源元件502被配置得使包含构成偶极天线501的天线元和无源元件502所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形成的面大致正交。通过这样配置,构成偶极天线501的天线元和无源元件502形成的面与图56所示的壳体510的正面也大致正交。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50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501主要发送与其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
通过适当变更偶极天线501的长度、无源元件50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01和无源元件502之间的间隔,使偶极天线501发送的发送波沿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51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8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51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相对,所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01的长度、无源元件50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01和无源元件502之间的间隔,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在通话时,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01的长度、无源元件50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01和无源元件502之间的间隔,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偶极天线50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01的长度、无源元件50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01和无源元件502之间的间隔,使偶极天线50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通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来适当匹配阻抗,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501的增益恶化。
(实施例50)
实施例50是在实施例49中变更偶极天线501及无源元件50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0除了偶极天线501及无源元件502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4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5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9是实施例5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501、以及无源元件502。
偶极天线501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501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水平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天线的轴向与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51)
实施例51是在实施例49中变更偶极天线501及无源元件50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1除了偶极天线501及无源元件50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4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6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0是实施例5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551、以及无源元件552。构成偶极天线55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相互大致垂直。无源元件552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弯曲的边相互正交。
偶极天线55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另一个天线元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无源元件552被安装得使弯曲的一个边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另一个边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55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55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天线元发送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55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天线元发送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
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51的长度、无源元件55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51和无源元件552之间的间隔,使偶极天线551发送的发送波沿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51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8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51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相对,所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51的长度、无源元件55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51和无源元件552之间的间隔,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构成偶极天线55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天线元主要接收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55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天线元主要接收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01的长度、无源元件50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51和无源元件552之间的间隔,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接收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电磁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接收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电磁波。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52)
实施例52是在实施例49中变更偶极天线501及无源元件50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2除了偶极天线501及无源元件50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4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6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1是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561、以及无源元件562。构成偶极天线561的2个天线元都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弯曲的边互相正交。无源元件562被做成在离一端规定距离的点处弯曲,弯曲的边相互正交。此外,无源元件562还被做成在离另一端规定距离的点处弯曲,弯曲的边相互正交。此外,做成使包含无源元件562的两端的边相互平行,而不包含两端的边比接地板11的宽度方向要长。
构成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561的各天线元被安装得使包含馈电端14的边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不包含馈电端14的边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无源元件562被安装得使包含端部的边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不包含端部14的边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56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56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壳体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部分发送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56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部分发送水平极化波。
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61的长度、无源元件56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61和无源元件562之间的间隔,使偶极天线561沿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51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8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51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相对,所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61的长度、无源元件56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61和无源元件562之间的间隔,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这里,参照图62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图62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假设接地板11的大小为27×114mm,构成偶极天线56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壳体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的边的长度为33mm,构成偶极天线56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壳体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的部分的长度为17mm,偶极天线561与人体面的距离为4mm。在图62中,从原点来看为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61的偶极天线561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62可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61的长度、无源元件56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61和无源元件562之间的间隔,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
接着,参照图63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图63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与测定图62所示的辐射特性时相同。在图63中,从原点来看为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63的偶极天线561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63可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561的长度、无源元件56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561和无源元件562之间的间隔,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由此,能够抑制发送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所以能够得到比图3B所示的现有例高的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53至实施例59是用实施例49至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53)
实施例53是用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4是实施例5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4中,在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设有单极天线6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50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单极天线6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01和单极天线6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50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4)
实施例54是在实施例53中变更单极天线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5是实施例5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偶极天线50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71。单极天线71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7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01和单极天线7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50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5)
实施例55是在实施例53中变更单极天线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6是实施例5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偶极天线50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81。单极天线81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8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01和单极天线8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本实施例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54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6)
实施例56是用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7是实施例5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上,还在接地板11的侧面上设有偶极天线621及无源元件622。偶极天线621具有与偶极天线50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50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偶极天线62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62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01和偶极天线62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501及偶极天线62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7)
实施例57是在实施例56中变更偶极天线621及无源元件62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7除了偶极天线621及无源元件622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56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6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56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56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8是实施例5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621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而无源元件622也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6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621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并且无源元件622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其结果是,偶极天线621的轴向在通话状态时被设置得与水平面大致平行。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62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01及偶极天线62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偶极天线50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偶极天线6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501及偶极天线621,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8)
如图69所示,实施例58是在实施例56中将发送接收都使用的偶极天线变更为实施例51所示的偶极天线551、将无源元件变更为实施例51所示的无源元件552的形态。实施例58除了偶极天线及无源元件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56相同。在图69中对与实施例56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9是实施例5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55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55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01及偶极天线55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55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50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所示的偶极天线501及实施例51所示的偶极天线55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9)
如图70所示,实施例59是在实施例58中将只用于接收的偶极天线501变为与实施例51所示的偶极天线55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651,将无源元件502变为实施例51所示的无源元件652。实施例59除了偶极天线及无源元件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59相同。在图70中对与实施例5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0是实施例5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551及偶极天线651都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551动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551及偶极天线65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55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65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51的偶极天线651及偶极天线55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在上述实施例49~实施例59中,说明了偶极天线的各天线元被做成棒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元中的一个或两者也可以被做成矩形波状。
在上述实施例49~实施例59中,说明了无源元件被做成棒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被做成矩形波状或螺旋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天线元和馈电部件之间适当进行阻抗匹配,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的、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此外,通过将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做成矩形波状,能够提供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此外,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的长度、无源元件的长度、及偶极天线和无源元件之间的间隔,使得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
此外,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的长度、无源元件的长度、及偶极天线和无源元件之间的间隔,使得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因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
(实施例60)
图71是本发明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各要素被搭载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内,而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图。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环形天线601、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X、Y及Z表示各个坐标轴。以下,说明各构成要素。
接地板11是板状的接地导体,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中设有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显示器及扬声器等的面(垂直面)大致平行。
环形天线601被安装得使其环面与上述设有显示器及扬声器等的面大致垂直,而且使上述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其结果是,环形天线601被设置得使其环面在通话状态时与人体大致垂直。由此,环面中的虚拟及实际磁场的强度同相,所以提高了环形天线601的增益。
此外,环形天线601被安装得使上述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其结果是,环形天线601被设置得使环面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由此,环形天线60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环面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再者,在通话状态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环形天线601具有与人体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向性、即图71的纸面上指向自己这边方向的方向性。
再者,环形天线601被设置得使其周长为接收波的大致1个波长以下。环形天线有下述性质:在周长大于接收波的1个波长的情况下,环形天线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反转,导致方向性分裂。因此,本实施例的环形天线601被设置得使周长为接收波的大致1个波长以下,所以能防止方向性分裂。
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是具有阻抗变换比1∶1或n∶1(n是整数)的变换电路,被安装在环形天线的馈电端上。更详细地说,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的一个端子被连接到未图示的发送接收电路,而另一个端子被安装在接地板11上。由此,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在环形天线601和上述发送电路之间进行阻抗变换,所以能够最佳地保持两者间的阻抗匹配。再者,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将上述发送电路的不平衡信号变换为平衡信号并提供给环形天线601,所以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由此,能防止接地板11作为天线的作用,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话音通信601的增益降低。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动作。来自上述发送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环形天线601。这样馈电的环形天线601主要接收与其环面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在自由空间中,以环形天线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状态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水平极化波。
环形天线60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里,参照图72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接收特性。图72是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状态时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假设接地板11的大小为120×36mm,环形天线601的大小为63×5mm,环形天线601与人体面的距离为5mm,频率为2180MHz。在图72中从原点来看为27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71的环形天线601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72可知,环形天线601受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影响,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并且由于上述理由,能防止方向性的分裂,与图3B所示的现有例相比,具有能抑制增益恶化的高增益特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环形天线601的环面设置得与人体大致垂直,能提高环形天线601的增益,而通过将环形天线601的周长设置为大致1个波长以下,能防止环形天线601的方向性分裂,再者,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环形天线601因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因此,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1)
实施例61是在实施例60中变更环形天线601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61除了环形天线601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7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3是实施例6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环形天线611被安装得使其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中设有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显示器及扬声器等的面大致垂直,而且使上述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的侧面(垂直面)大致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在于:环形天线的环面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侧面(垂直面)大致平行。其结果是,环形天线611被设置得在通话状态时与人体大致成直角,同时与垂直面大致平行。
由此,由于上述理由,环形天线61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环面平行的垂直极化波。然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垂直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环形天线611被安装得使其环面与人体大致垂直,而且上述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的侧面大致平行,所以不仅能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而且能够主要接收垂直极化波。因此,能够提供可防止极化面与来自通信对方的信号不一致所引起的增益恶化、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2)
实施例62是在实施例60中变更环形天线601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62除了环形天线601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7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4是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环形天线621具有下述结构:在实施例60的环形天线601中,在形成环面的4个边中,与馈电端相对的边在中间点处弯曲,而且弯曲的各边相互形成大致90度的角度。
上述结构的环形天线621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中设有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显示器及扬声器等的面(垂直面)大致垂直,而且上述弯曲的各边分别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及侧面(垂直面)大致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在于:环形天线621的环面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及侧面大致平行。其结果是,与实施例60同样,环形天线621被设置得在通话状态时使其环面与人体大致成直角,同时上述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及侧面(垂直面)大致平行。
由此,由于上述理由,环形天线6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环面平行的水平极化波以及垂直极化波。然而,如上所述,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与实施例60和实施例61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环形天线621被安装得使其环面与人体大致垂直,而且上述环面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及侧面大致平行,所以不仅能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而且能够接收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这两种极化波,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增益。因此,能够提供可可靠地防止与来自通信对方的信号的极化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增益恶化、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3)
实施例63至实施例67是为了实现实施例60至实施例62的环形天线的小型化或宽带化而在所述环形天线上装设用于变更阻抗的各种部件的形态。
实施例63是为了实现环形天线的小型化或宽带化而将电抗元件用作一个阻抗变更部件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75A及75B来说明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图75A是实施例63的第1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5A中,在环形天线元631中与馈电端相对的边的中间点上装设有电抗元件632 。
图75B是实施例63的第2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5B中,在环形天线元631中处于与馈电端垂直的位置关系的2个边的中间点上装设有电抗元件632。
这样,通过在环形天线631的形成环面的各边的中间点上装设电抗元件632,使环形天线元631的电流分布变化,所以能够改变环形天线元631的馈电端的阻抗。由此,即使在缩小环形天线元631的情况下,通过电抗元件632来改变阻抗,能够得到与大环形天线同样的阻抗特性。因此,通过装设电抗元件632,能够实现环形天线的小型化。
再者,通过在环形天线631中改变装设电抗元件632的位置,改变电抗元件632的电抗的大小,能够改变馈电端的阻抗、辐射图案及谐振条件。由此,通过改变电抗元件632的装设条件,能够实现环形天线的宽带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环形天线元上装设电抗元件,所以能够改变环形天线元的阻抗特性。因此,能够提供小型而且宽带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4)
实施例64是为了实现环形天线的小型化及宽带化而将可变电容元件用作1个阻抗变更部件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76来说明实施例6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图76是实施例6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6中,在环形天线元641的馈电端上装设有可变电容元件642。
然而,在将环形天线元小型化、使周长变为大致半个波长以下的情况下的环形天线的阻抗的电抗部分成为感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环形天线元641的馈电端上装设容性的可变电容元件642,改变可变电容元件642的电容,能够匹配上述环形天线的阻抗。即,在将环形天线元641小型化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可变电容元件642的电容,能够对宽范围的频率进行阻抗匹配。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环形天线元641的馈电端装设有可变电容元件642,所以通过改变可变电容元件642的电容,能够进行灵活的阻抗匹配。因此,能够提供小型而且宽带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5)
实施例65是为了实现环形天线的小型化及宽带化而将调谐元件及开关元件用作阻抗变更部件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77来说明实施例65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图77是实施例65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7中,在环形天线元651的馈电端上,相互并联插入1组或多组将调谐元件652和开关元件653串联连接的电路。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断开所有开关元件653的情况下,能够以环形天线本来的调谐频率来使用。而在闭合1个开关元件653的情况下,由于并联插入了连接到该开关元件653上的调谐元件652,所以调谐到与本来的调谐频率不同的频率。同样,在闭合多个开关元件653的情况下,由于并联插入连接到这些开关元件653上的调谐元件652,所以调谐到与连接的调谐元件652的总数对应的频率。
如上所述,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能够通过各开关元件653的开关动作来关闭频带,所以能够进行与各种频带对应的调谐。由此,即使在将环形天线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宽带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插入到环形天线元651的多个开关元件进行开关动作,能够切换频带,所以能够提供小型而且宽带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6)
实施例66是为了实现环形天线的小型化而改变环形天线元的形状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78来说明实施例66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图78是实施例66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8中,环形天线元661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做成锯齿状。由此,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可灵活改变频带,所以等价于小型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构成环形天线的天线元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做成锯齿状,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天线。
(实施例67)
实施例67是为了实现环形天线的宽带化而改变环形天线元的形状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79来说明本实施例67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图79是实施例67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9中,环形天线元671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做成板状。将线状的天线元做成板状所得的天线的阻抗的频率变化减小,所以变为宽带的天线元。因此,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能够实现宽带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构成环形天线的天线元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做成板状,所以能够实现宽带的天线。
(实施例68)
实施例68至实施例70是用实施例60至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68是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0是实施例6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80中,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上设有单极天线68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60的环形天线60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单极天线68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81动作,而在接收时,环形天线601和单极天线68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0的环形天线601,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69)
实施例69是用实施例6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实施例68的单极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1及实施例68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1是实施例6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81中,在实施例6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上设有单极天线68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61的环形天线61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68的单极天线68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81动作,而在接收时,环形天线611和单极天线68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1的环形天线611,所以能够提供可防止极化面与来自通信对方的信号不一致所引起的增益恶化、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70)
实施例70是用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实施例68的单极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2及实施例68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2是实施例7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82中,在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上设有单极天线68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是实施例62的环形天线621,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是实施例68的单极天线681,为发送接收共用。
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81动作,而在接收时,环形天线621和单极天线681都动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2的环形天线621,所以能够提供可更可靠地防止与来自通信对方的信号的极化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增益恶化、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如前所述设定接地板、环形天线、环形天线与人体面的距离及频率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将天线元的环面设置得与人体大致垂直,而且将天线元的周长设置为接收波的大致1个波长以下,并且在天线元和馈电部件之间适当进行阻抗匹配,所以能够提供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本申请基于(日本)1998年12月25日申请的平成10年特许愿第370318号专利申请、1999年12月24日申请的平成11年特许愿第368284号专利申请、2000年3月1日申请的特愿2000-056476专利申请、及2000年4月19日申请的特愿2000-118692专利申请。这些申请的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机及便携终端等所用的天线的领域,特别是内置天线的领域。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内置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包括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2、一种由2个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的分集天线,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内置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包括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做成棒状的无源元件,上述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轴向与构成偶极天线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大致平行,而且包含本元件和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所形成的基准面被设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正面大致正交,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4、一种分集天线,包括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棒状的单极天线,通过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上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内置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包括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以及无源元件,做成棒状;上述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轴向与构成偶极天线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大致平行,而且包含本元件和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所形成的基准面被设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正面大致正交,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5、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形成板状的面;天线元,被设置得使一端被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另一端被连接到馈电部件,而且形成的环面与上述接地导体的板状面大致成直角,具有接收波的大致1个波长以下的周长;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天线元的另一端和上述馈电部件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天线元包含阻抗变更部件,该阻抗变更部件改变该天线元的阻抗。
7、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及馈电部件;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馈电部件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偶极天线是下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通过平行配置2个梳刀状的偶极天线元来构成,在2个天线元的端部装设阻抗。
9、一种分集天线,包括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不同的天线,通过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上述不同的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形成板状的面;天线元,被设置得使一端被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另一端被连接到馈电部件,而且形成的环面与上述接地导体的板状面大致成直角,具有接收波的大致1个波长以下的周长;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天线元的另一端和上述馈电部件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10、一种分集天线,包括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不同的天线,通过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上述不同的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及馈电部件;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馈电部件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11、一种包括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内置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包括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12、一种包括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基站装置,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内置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形成板状的面;偶极天线,包括连接到上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上述偶极天线和上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CN 00805491 1999-12-24 2000-06-21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Pending CN1345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828499A JP2000244219A (ja) 1998-12-25 1999-12-24 無線通信端末用内蔵アンテナ
JP368284/99 1999-12-24
JP56476/00 2000-03-01
JP2000056476 2000-03-01
JP2000118692 2000-04-19
JP118692/00 2000-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5473A true CN1345473A (zh) 2002-04-17

Family

ID=27341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805491 Pending CN1345473A (zh) 1999-12-24 2000-06-21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154513A4 (zh)
CN (1) CN1345473A (zh)
AU (1) AU5428200A (zh)
WO (1) WO200104886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281A (zh) * 2009-11-17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分集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1051705B (zh) * 2006-04-04 2011-06-29 黄启芳 碎形化天线
CN102544761A (zh) * 2010-12-22 2012-07-04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155277A (zh) * 2010-10-15 2013-06-12 微软公司 用于lte/gsm频带中的mimo/分集性操作的lte天线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02473T1 (de) 2000-01-19 2005-09-15 Fractus Sa Raumfüllende miniaturantenne
AU2001282546A1 (en) 2000-08-31 2002-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uilt-in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03110329A (ja) 2001-07-25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内蔵アンテナ装置
JP3608735B2 (ja) * 2002-02-15 2005-0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装置
JP2003258523A (ja) * 2002-02-27 2003-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機用アンテナ装置
JP2003332825A (ja) 2002-05-13 2003-11-2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EP1432068A3 (en) * 2002-12-19 2014-03-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ntenna
ITRE20030073A1 (it) * 2003-07-18 2005-01-19 Ask Ind Spa Antenna planare monostrato.
GB0501938D0 (en) * 2005-02-01 2005-03-09 Antenova Ltd Balanced-unbalanced antennas for cellular radio handsets, PDAs etc
US7199760B2 (en) * 2005-02-03 2007-04-03 Via Telecom Co., Ltd. Mobile phone having a directed beam antenna
US8738103B2 (en) 2006-07-18 2014-05-27 Fractus, S.A. Multiple-body-configuration multimedia and smartphone multifunction wireless devices
JP5149232B2 (ja) 2009-03-31 2013-02-2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40062812A1 (en) * 2012-08-30 2014-03-0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Multi-antenna isolation
GB2529884B (en) 2014-09-05 2017-09-13 Smart Antenna Tech Ltd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
GB2529885B (en) * 2014-09-05 2017-10-04 Smart Antenna Tech Ltd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arranged in the periphery of a device casing
EP3189560B1 (en) 2014-09-05 2019-07-03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with four to ten ports
JP6271480B2 (ja) * 2015-08-26 2018-01-31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スマートメータ
CN205564972U (zh) * 2016-02-25 2016-09-07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直立式通信装置
US11251532B2 (en) 2018-05-11 2022-02-15 Iview Co., Ltd. Small dipole antenna
KR102431624B1 (ko) * 2018-05-11 2022-08-12 주식회사 아이뷰 소형 다이폴 안테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0201A (ja) * 1984-05-15 1985-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携帯用無線器
DE3536826A1 (de) * 1985-10-16 1987-04-16 Bosch Gmbh Robert Diversity-antenne fuer mobile funkgeraete
JP3255518B2 (ja) * 1993-11-15 2002-0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ロホン内蔵アンテナ
JPH1075192A (ja) * 1996-08-30 1998-03-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EP0933832A3 (en) * 1998-01-30 2001-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uilt-in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6147653A (en) * 1998-12-07 2000-11-14 Wallace; Raymond C. Balanced dipole antenna for mobile phone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705B (zh) * 2006-04-04 2011-06-29 黄启芳 碎形化天线
CN101707281A (zh) * 2009-11-17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分集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3155277A (zh) * 2010-10-15 2013-06-12 微软公司 用于lte/gsm频带中的mimo/分集性操作的lte天线对
US9461365B2 (en) 2010-10-15 2016-10-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TE antenna pair for MIMO/diversity operation in the LTE/GSM bands
CN102544761A (zh) * 2010-12-22 2012-07-04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5428200A (en) 2001-07-09
EP1154513A1 (en) 2001-11-14
EP1154513A4 (en) 2002-07-24
WO2001048860A1 (fr) 2001-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45473A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248360C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278495C (zh) 3频率分波电路、分波电路及无线通信机
CN1926720A (zh)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机器
CN1218589C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收发装置
CN1419720A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284827A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832072A (zh) 叠层电容器和叠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CN1160772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78448C (zh) 便携式无线电终端
CN1171395C (zh) 无线装置及其天线方向性的校准方法
CN1254009C (zh) 表面声波滤波器、平衡型滤波器和通信器件
CN1547815A (zh)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284304C (zh) 可变增益放大装置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195429A (zh) 小型电动机和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503462A (zh) 混频电路和使用它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CN101030764A (zh) 弹性边界波器件、谐振器以及滤波器
CN101036263A (zh) 天线装置以及使用该天线装置的无线终端
CN1243294A (zh) 集成电路卡和数据读写装置和无线标记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0341081C (zh) 多联扼流圈及使用多联扼流圈的电子设备
CN1860565A (zh) 固态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310387C (zh) 真空开关单元及开关装置
CN1778016A (zh) 宽带平板天线
CN1716811A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收发装置
CN1898938A (zh) 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