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2321B - 顶棚悬吊搁板 - Google Patents

顶棚悬吊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2321B
CN112912321B CN201980070544.6A CN201980070544A CN112912321B CN 112912321 B CN112912321 B CN 112912321B CN 201980070544 A CN201980070544 A CN 201980070544A CN 112912321 B CN112912321 B CN 112912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helf
ceiling
suspended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05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2321A (zh
Inventor
虎泽政佳
林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12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2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61B3/02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with self-propell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5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suspended loa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6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the wafers being stored in a carrier, involv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 H01L21/67769Stor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6Mechanical details, e.g. roller, bel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2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y means of a cart or a vehic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Conveying cassettes, containers or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97Wafer casset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3Overhead conve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棚悬吊搁板。顶棚悬吊搁板(6)是沿着设于建筑物的顶棚的轨道(2)行进而输送FOUP(80)的桥式输送车(3)临时放置将被输送到目标位置(装载口)的FOUP(80)的搁板,并且从顶棚悬吊。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包含支承FOUP(80)的上层支承面的上层搁板。上层支承面的高度与轨道(2)的高度大致相同。

Description

顶棚悬吊搁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桥式输送车临时放置物品的顶棚悬吊搁板。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在制造半导体产品的工厂等中,使用沿着设于顶棚的轨道来输送物品的桥式输送车。另外,在这样的工厂中,有时设置用于临时保管桥式输送车输送的物品的搁板。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含这种桥式输送车以及搁板的输送系统。
专利文献1的桥式输送车具备使物品下降的升降装置以及使物品横向移动的横向移载装置。另外,专利文献1的搁板由支柱支承,并且上下地排列配置有多个。桥式输送车在利用升降装置使物品下降而与规定的搁板的高度一致后,使该物品横向移动,从而能够将物品放置在搁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09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在制造专利文献1那样的半导体产品的工厂中,随着处理装置的处理速度的提高,存在要求能够进一步保管更多物品的构成的可能性。另外,不仅限于制造半导体产品的工厂,在配置有桥式输送车的各种建筑物中也同样存在要求能够进一步保管更多物品的构成的可能性。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以往无法放置物品的位置处放置物品的顶棚悬吊搁板。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以及效果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构成的顶棚悬吊搁板。即,顶棚悬吊搁板为沿着设于建筑物的顶棚的轨道以悬吊状态行进而输送物品的桥式输送车临时放置将被输送到目标位置的所述物品的搁板,并且从顶棚悬吊,在该顶棚悬吊搁板中,具备上层搁板,该上层搁板包含支承所述物品的上层支承面,所述上层支承面的高度与所述轨道的高度大致相同。
由此,能够在以往不是放置物品的空间的较高的位置处放置物品。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层搁板具备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对该上层搁板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物品能够通过的开口状态、和能够支承所述物品且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物品无法通过的关闭状态进行切换。
由此,能够从下方将物品放置在处于较高的位置处的上层搁板上,因此能够使放置物品的动作简单。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换机构通过传递来自外部的驱动力,来切换所述开口状态与所述关闭状态。
由此,与按每个顶棚悬吊搁板具备驱动源的构成相比,能够降低顶棚悬吊搁板的成本。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上层搁板具备第一轴、第一支承部、第二轴以及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一轴能够旋转。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所述第二轴能够旋转、且轴中心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轴的轴中心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所述切换机构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轴,并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作为与所述第一轴相反方向的旋转力而传递到所述第二轴,由此切换所述开口状态与所述关闭状态。
由此,无需单独地驱动第一轴与第二轴,因此能够使驱动系统简单。另外,假设在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一支承部向上方旋转,第二支承部向下方旋转,其结果,切换状态时的上层搁板62的上下方向的占用空间变大。与此相对,通过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使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在上下沿相同的方向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占用空间。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切换机构具有连结连杆机构,该连结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连结,所述连结连杆机构具备:第一连结连杆以及第二连结连杆,所述第一连结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轴侧;所述第二连结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轴侧,与所述第一连结连杆连结,并向与所述第一连结连杆相反方向旋转。
由此,能够使用连杆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切换机构具备第一轴连杆、第二轴连杆以及连结连杆。所述第一轴连杆与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所述第二轴连杆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所述连结连杆连结所述第一轴连杆与所述第二轴连杆,以使所述第一轴连杆与所述第二轴连杆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由此,能够主要使用一个连结连杆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使机构简化。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切换机构具备第一带轮、第一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带轮以及第二带。所述第一带卷挂于所述第一带轮,并且使所述第一轴旋转。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直接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或者经由偶数个齿轮与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从而向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反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带卷挂于所述第二带轮,并且使所述第二轴旋转。
由此,能够使用带与带轮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切换机构具备连结带、第一卷轴以及第二卷轴。所述第一卷轴与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卷绕所述连结带。所述第二卷轴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向与所述第一卷轴相同的方向卷绕所述连结带。在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使所述第一卷轴旋转而将所述连结带卷绕于该第一卷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卷轴向与所述第一卷轴相反方向旋转。在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使所述第二卷轴旋转而将所述连结带卷绕于该第二卷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卷轴向与所述第二卷轴相反方向旋转。
由此,无需将带配置为环状,因此能够使用较短的带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该顶棚悬吊搁板除了所述上层搁板之外,还具备下层搁板,该下层搁板在俯视时与所述上层搁板重叠,所述下层搁板配置于比所述上层搁板靠下方的位置,所述下层搁板构成为所述物品无法上下地通过。
由此,能够上下地配置搁板,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能够在一个区间的所述上层搁板放置所述物品的数量,比能够在一个区间的所述下层搁板放置所述物品的数量少。
由此,能够基于物品的输送方法的差异等来高效地配置物品。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物品是输送晶圆的晶圆输送容器,所述上层搁板具备插入销,该插入销形成于所述上层支承面,并插入到所述晶圆输送容器的底面的凹部。
由此,通过上层搁板具备插入销,能够使晶圆输送容器的姿势稳定。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目标位置为用于对处理所述晶圆的处理装置放置所述晶圆输送容器的地方,所述上层搁板配置于比所述目标位置高的位置。
由此,能够有效利用存在于比装载口高的位置处的空间。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层搁板以隔着所述轨道的方式配置于两侧。
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的构成。即,该顶棚悬吊搁板具备上层侧面引导件,该上层侧面引导件以与支承于所述上层搁板的所述物品的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比所述轨道的下端高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上层侧面引导件。
由此,能够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处配置上层搁板。
在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中,优选的是,在将朝向所述轨道的面设为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配置有防掉落部,该防掉落部防止所述物品的落下。
由此,例如在将物品向顶棚悬吊搁板移载的情况下等,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物品的落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的输送系统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桥式输送车以及顶棚悬吊搁板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桥式输送车以及顶棚悬吊搁板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主要表示设于桥式输送车的驱动部等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桥式输送车的下层搁板用移载部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设于FOUP的底面侧的退避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上层搁板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上层搁板用移载部的横向滑动机构以及向上滑动机构动作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上层搁板放置FOUP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设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桥式输送车的驱动部等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用移载部动作的情形的主视图。
图12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桥式输送车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的流程的概略主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的流程的概略主视图。
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的流程的概略主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的流程的概略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输送系统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1的构成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1设置于制造半导体产品的工厂(建筑物、设施),是用于输送各种物品的系统。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1输送的物品为收容晶圆(半导体晶圆)的FOUP(Front-Opening Unified Pod,前开式晶圆传送盒)。另外,物品也可以是收容中间掩模的中间掩模盒(Reticle Pod)。如图1所示,输送系统1具备轨道2、桥式输送车3以及顶棚悬吊搁板6。
轨道2设于工厂的顶棚7。桥式输送车3构成为,能够沿着轨道2以悬吊状态行进。另外,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台桥式输送车3,但也可以是具备多台桥式输送车3的构成。
另外,在该工厂中配置有处理装置4以及装载口5。处理装置4是对收容于FOUP的晶圆进行各种处理的装置。装载口5与处理装置4进行处理的空间连接。由桥式输送车3输送的FOUP被放置在装载口5。之后,FOUP内的晶圆在被取出后由处理装置4进行处理。处理完毕的晶圆收容于FOUP,FOUP被相同或不同的桥式输送车3输送至进行其他工序的位置。如图1所示,可以在顶棚悬吊搁板6的下方配置有装载口5,也可以在轨道2的下方配置有装载口5、未图示的临时保管搁板。
顶棚悬吊搁板6设于工厂的顶棚7。顶棚悬吊搁板6是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处理装置4以及装载口5被占用(为使用中)的情况下等,临时放置FOUP等直到它们被解除占用(能够使用)为止的搁板。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棚悬吊搁板6以沿着轨道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与该轨道2平行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配置于轨道2的两侧,但也可以仅配置于一侧。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6,对轨道2、桥式输送车3以及顶棚悬吊搁板6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图3等立体图中,省略了配置于轨道2的一侧的顶棚悬吊搁板6以及后述的防掉落部67的图示。
如图2所示,在工厂的顶棚7处连接有支柱8。通过该支柱8,轨道2以及顶棚悬吊搁板6被悬吊于顶棚7。另外,桥式输送车3经由支柱8以及轨道2而悬吊于顶棚7。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侧板61、上层搁板(第一搁板)62以及下层搁板(第二搁板)65。侧板61通过上述的支柱8而悬吊于顶棚7。侧板61支承上层搁板62以及下层搁板65。另外,侧板61以一定的间隔配置,由两张侧板61夹着的空间相当于一个区间。顶棚悬吊搁板6以相同构成的多个区间连续的方式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62能够在一个区间放置两个FOUP80。上层搁板62配置于比下层搁板65高的位置。详细地说,上层搁板62中的支承FOUP80的上层支承面62a(第一支承面)(参照图2)的高度与轨道2的高度大致相同。具体而言,上层支承面62a的高度在从轨道2的下端附近到上端附近的高度之间。另外,由于为“大致相同”,因此也包含上层支承面62a的高度比轨道2的下端稍低的情况以及比轨道2的上端稍高的情况。另外,上层支承面62a支承FOUP80的高度比移动中的桥式输送车3支承FOUP80的高度高、且比装载口5支承FOUP80的高度高。而且,上层支承面62a的高度比后述的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的上端高。另外,上层支承面62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与桥式输送车3不同,并且配置于比该桥式输送车3高的位置处。
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以与FOUP80的侧面83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上层侧面引导件63。通过具备上层侧面引导件63,能够防止配置于上层搁板62的FOUP80的落下以及位置偏移等。另外,上层侧面引导件63配置于比轨道2的下端高的位置。另外,上层侧面引导件63只要设定在比上层支承面62a高的位置即可,并不一定需要配置于比轨道2的下端高的位置。
如图5所示,上层搁板62构成为,能够通过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而开闭。具体而言,上层搁板62能够实现使上层搁板62位于外侧并能够使FOUP80从下方通过的开口状态(图5的点划线)以及使上层搁板62位于内侧并使开口的一部分或全部关闭从而支承FOUP80的关闭状态。
另外,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用于切换上层搁板62的开口状态与关闭状态的切换机构64(图3以及图4)。切换机构64由对从外部传递的动力进行传递的齿轮以及连杆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棚悬吊搁板6不具有用于切换上层搁板62的状态的驱动部,通过从桥式输送车3传递来的动力来切换上层搁板62的开闭状态。
具体而言,桥式输送车3具备对切换机构64进行操作的滑动操作部57。如图4所示,滑动操作部(操作部)57由开闭马达(驱动部)58驱动。滑动操作部57构成为能够在通常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变更位置。在滑动操作部57处于通常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操作部57不与切换机构64接触,上层搁板62成为关闭状态。在滑动操作部57处于按压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操作部57使切换机构64动作,从而使上层搁板62切换为开口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通过使上层搁板62旋转来切换开口状态与关闭状态的构成,但也可以是通过使上层搁板62滑动来切换开口状态与关闭状态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用于切换上层搁板62的状态的驱动部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下层搁板65能够在一个区间放置三个FOUP80。换言之,下层搁板65与上层搁板62相比,能够在一个区间(换言之为每单位长度)放置更多数量的FOUP80。之后对详细情况进行叙述,在上层搁板62与下层搁板65中,用于放置FOUP80的机构不同,因此产生这样的差异。下层搁板65配置于比上层搁板62低的位置。详细地说,下层搁板65的下层支承面65a(第二支承面)支承FOUP80的高度比移动中的桥式输送车3支承FOUP80的高度低、且比装载口5支承FOUP80的高度高。另外,下层支承面65a支承的FOUP80的上端位于比后述的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的下端(详细而言,为横向移动之后的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下层搁板65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与上层搁板62不同,无法切换状态。换言之,下层搁板65构成为无法使FOUP80上下地通过。作为具体的构造,下层搁板65为连接邻接的侧板61的搁板。
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以与FOUP80的侧面83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下层侧面引导件66。通过具备下层侧面引导件66,能够防止配置于下层搁板65的FOUP80的落下以及位置偏移等。
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防掉落部67。防掉落部67为网、栅栏、或者平板等。防掉落部67设于顶棚悬吊搁板6中将朝向轨道2(桥式输送车3)的面设为正面时的相反侧的面(背面)。换言之,防掉落部67在俯视时与轨道2正交的方向上,设于远离轨道2的一侧的部分。防掉落部67在放置在上层搁板62或下层搁板65的FOUP80向远离轨道2的一侧移动或倾倒时,与该FOUP80接触,从而防止FOUP80的落下。
本实施方式的防掉落部67为了可靠地防止FOUP80的落下,以覆盖从放置于上层搁板62或下层搁板65的FOUP80的下端到上端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在从与防掉落部67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FOUP80的整体与防掉落部67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掉落部67覆盖从上层搁板62的下端到放置于下层搁板65的FOUP80的上端,但也可以分割为上层搁板62侧与下层搁板65侧。
另外,防掉落部67隔着放置于上层搁板62或下层搁板65的FOUP80而配置于桥式输送车3的相反侧。因而,即使在从桥式输送车3向上层搁板62或下层搁板65载置的中途的FOUP80与已载置完毕的FOUP80接触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载置完毕的FOUP80的落下。
轨道2具备行进轨道2a和供电轨道2b。在行进轨道2a上形成有用于支承桥式输送车3(详细而言,为后述的车轮22)并且使该桥式输送车3行进的行进支承面。供电轨道2b配置于行进轨道2a的下侧。在供电轨道2b中配置有省略图示的供电线,向桥式输送车3供给电力。
桥式输送车3作为用于沿着轨道2行进的构成,具备行进马达21、车轮22以及受电部23。行进马达21配置于行进轨道2a内。行进马达21产生用于使桥式输送车3行进的动力。车轮22配置为与上述的行进轨道2a的行进支承面相接。车轮22由行进马达21旋转驱动。受电部23配置于供电轨道2b内。受电部23是从供电轨道2b的供电线取得电力的拾波线圈等,将从供电线取得的电力向行进马达21等电气设备供给。
如图4所示,行进马达21等各种驱动源以及电气设备由控制装置100控制。控制装置100构成为设于桥式输送车3的适当的位置的计算机。控制装置100具备CPU等运算装置、闪存或硬盘等存储装置以及用于与外部进行通信的输入输出部。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有各种程序、设定值。运算装置从存储装置读出各种程序等,控制桥式输送车3的各部分的动作。
如图3所示,桥式输送车3具备在行进方向的前后排列配置的一对罩3a。用于保持或移载FOUP80的构成配置于该一对罩3a之间。
如图2等所示,桥式输送车3作为用于保持FOUP80的构成,具备卡盘(第二保持部)51和保持台(第一保持部)52。卡盘51抓住并保持FOUP80的上表面的凸缘部82。卡盘51能够切换对凸缘部82有无保持。
保持台52保持FOUP80的底面81。具体而言,如图5、6、9等所示,在保持台52的保持面52a(与底面81接触的面)上,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插入销52b。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FOUP80的底面81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凹部81a。形成多个插入销52b的位置与凹部81a的形状相对应。根据该构成,通过将插入销52b插入到凹部81a,能够稳定地保持FOUP80。另外,在保持台52的附近设有防止FOUP80的位置偏移等的引导部件53。
在桥式输送车3的行进中,由保持台52保持FOUP8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行进中的桥式输送车3保持FOUP80的位置称作保持位置。通过利用保持台52保持FOUP80,能够使FOUP80稳定。另外,也可以是在桥式输送车3的行进中,由卡盘51以及保持台52这两方或者仅由卡盘51保持FOUP80的构成。
桥式输送车3具备为了将处于保持位置的FOUP80放置在下层搁板65(向下移载位置)上而移动的下层搁板用移载部(第二移载部)30以及为了将处于保持位置的FOUP80放置在上层搁板62(向上移载位置)而移动的上层搁板用移载部(第一移载部)40。另外,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也用于将FOUP80放置在装载口5。
首先,对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进行说明。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能够使卡盘51在横向(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三移动),并且能够使卡盘51向下方向移动(第四移动)。如图2以及图5等所示,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具备横向移载机构31和向下移载机构33。另外,如图4所示,横向移载机构31由横向移载马达32驱动,向下移载机构33由向下移载马达34驱动。
横向移载机构31构成为,能够使卡盘51在横向(具体而言,为俯视时与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横向移载机构31具备能够在横向上移动的多个可动板。另外,卡盘51构成为与最下方的可动板一体地移动。横向移载机构31通过横向移载马达32的动力,使多个可动板如图5所示那样在横向上分别滑动,从而使支承于横向移载机构31的卡盘51在横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FOUP80在横向上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层支承面62a位于比横向移载机构31的上端高的位置,因此在基于横向移载机构31的向横向移动时,该横向移载机构31不与上层搁板62以及支承于上层搁板62的FOUP80等接触。
向下移载机构33构成为能够使卡盘51向下方向移动。向下移载机构33例如为提升器,能够通过向下移载马达34的动力如图5所示那样,使钢丝绳等悬吊部件下降或者卷取。由此,能够使FOUP8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另外,向下移载机构33构成为与横向移载机构31的最下方的可动板一体地移动。因此,能够兼顾基于横向移载机构31的横向的移动以及基于向下移载机构33的下方向的移动。因而,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的移载位置不仅是正下方以及正侧面,即使是斜下方,也能够移载FOUP80。
这里,在使FOUP80保持于保持台52的状态下,产生部件彼此的干涉,因此无法使用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特别是向下移载机构33)来使FOUP80移动。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基于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的FOUP80的移动之前,将保持台52从FOUP80卸下,并且使保持台52从FOUP80的下方(详细而言,从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使卡盘51向下方移动的轨迹)退避。作为用于进行该退避的构成,如图6所示,桥式输送车3具备退避机构55以及退避马达56。
退避机构55包含通过退避马达56的动力而动作的连杆。另外,该连杆能够旋转地连结于引导部件53。另外,保持台52构成为,与引导部件53一体地以规定的轨迹移动。根据以上,通过利用退避马达56的动力使退避机构55的连杆动作来使保持台52以及引导部件53向FOUP80的后方移动,从而能够从FOUP80的下方退避。另外,也可以在轨道2的下方追加从顶棚7悬吊设置的临时放置搁板(UTB、Under Track Buffer)。临时放置搁板处于俯视时与轨道2重叠的位置,在轨道2的延伸的方向上与装载口5错开相位而设置。第二移载部能够对该临时放置搁板移载FOUP80。
如上述那样,在桥式输送车3的行进中,FOUP80保持于保持台52,而未保持于卡盘51。因而,在桥式输送车3停止而将FOUP80移载到下层搁板65或装载口5的情况下,在用卡盘51保持FOUP80之后,驱动退避马达56,从FOUP80卸下保持台52。之后,进行基于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的移载。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7以及图8,对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进行说明。
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在行进方向上设于罩3a与FOUP80之间的空间。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能够使保持台52在横向上移动(第一移动),并且能够使保持台52向上方向移动(第二移动)。另外,第一移动只要在移动方向中包含横向即可,也包含正侧面方向以外的方向。对于第二移动之后也相同。如图8所示,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具备横向滑动机构41和向上滑动机构43。另外,如图4所示,横向滑动机构41由横向滑动马达42驱动,向上滑动机构43由向上滑动马达44驱动。
横向滑动机构41构成为,能够使保持台52在横向(具体而言,为俯视时与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横向滑动机构41具备能够在横向上移动的多个可动板。详细地说,横向滑动机构41是相互用带或链条连结的三张可动板。另外,保持台52构成为与最内侧的可动板一体地移动。横向滑动机构41通过横向滑动马达42的动力而使多个可动板如图8所示那样分别在横向上滑动,从而使支承于横向滑动机构41的保持台52在横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FOUP80在横向上移动。
向上滑动机构43构成为,能够使保持台52向上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向上滑动机构43具备能够向上方向移动的多个可动板。另外,保持台52构成为与最内侧的可动板一体地移动。向上滑动机构43通过向上滑动马达44的动力使多个可动板如图8所示那样分别向上方向滑动,从而使支承于向上滑动机构43的保持台52向上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FOUP80向上方向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上滑动机构43位于FOUP80的侧面的状态下将FOUP80向上层搁板62移载。因而,为了避免向上滑动机构43与其他FOUP80的干涉,需要加宽上层搁板62彼此的间隔。因此,在上层搁板62与下层搁板65中,在一个区间能够配置的FOUP80的数量不同。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9,对将位于保持位置的FOUP80向上层搁板62移载时的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桥式输送车3在移载目的地的上层搁板62的旁边停止(图7的上侧)。接下来,桥式输送车3使滑动操作部57移动到按压位置而将上层搁板62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图7的下侧)。另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行进中的桥式输送车3仅用卡盘51保持FOUP80的情况下,卸下卡盘51,而使用保持台52来保持FOUP80。
接下来,桥式输送车3使横向滑动机构41动作而使FOUP80在横向上移动(图8的上侧)。此时,FOUP80位于上层搁板62的正下方。接下来,桥式输送车3使向上滑动机构43动作而使FOUP80向上方向移动(图8的下侧)。此时,FOUP80为了使上层搁板62适当地旋转而位于比向上移载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横向滑动机构41的横向的移动完成之后,进行基于向上滑动机构43的上方向的移动,但也可以在横向的移动完成之前就开始上方向的移动。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横向上移动了之后的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横向滑动机构41)的下端位于比支承于下层搁板65的FOUP80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进一步而言,处于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因而,防止了横向滑动机构41与载置于下层搁板65的FOUP80干涉。
接下来,桥式输送车3使滑动操作部57移动到通常位置而将上层搁板62从开口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图9的上侧)。接下来,桥式输送车3开始将向上滑动机构43以及横向滑动机构41收纳于桥式输送车3的动作(图9的下侧)。
这样,通过使桥式输送车3具备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并且使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上层搁板62,能够在较高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轨道2相同的高度)处放置FOUP80。因而,有效地利用工厂内的空间、具体而言为至今为止未被有效利用的轨道2的正侧面的空间。特别是,在用于制造半导体产品的工厂中,需要提高工厂内的清洁度,因此随着工厂内的空间变大设备成本增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1在用于制造半导体产品的工厂中是特别有效的。
另外,构成输送系统1的多个桥式输送车3可以是全部具备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的构成,也可以是仅一部分的桥式输送车3具备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的构成。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两种桥式输送车3均具备相同构成的下层搁板用移载部30。由此,利用两种桥式输送车3能够共同使用下层搁板65。
接下来,参照图10以及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具备横向滑动机构41以及横向滑动马达42。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上层搁板用移载部90是包含能够旋转地连结的多个臂的臂机构。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上层搁板用移载部90从靠近桥式输送车3的一侧起依次具备第一臂91、第二臂93以及第三臂95。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臂91由第一臂马达92驱动,第二臂93由第二臂马达94驱动,第三臂95由第三臂马达96驱动。这样,各个臂能够独立地动作。
第一臂91的基端连结于桥式输送车3,第一臂91的前端能够旋转地连结于第二臂93的基端。另外,第二臂93的前端能够旋转地连结于第三臂95的基端。另外,在第三臂95的前端连结有第一保持部97。
另外,在进行基于上层搁板用移载部90的FOUP80的移载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第一臂91、第二臂93以及第三臂95通过调整各自的旋转角度,能够将第一保持部97维持为水平,并且能够使第一保持部97移动至上层搁板62。具体地进行说明为:首先,从FOUP80被保持于桥式输送车3的状态起,通过使第一臂91旋转,第一保持部97主要在横向上移动(第一移动,图11的上侧)。之后,随着第一臂91的旋转角度变大,第一保持部97主要向上方向移动(第二移动,图11的下侧)。另外,通过使第一臂91旋转,第二臂93以及第三臂95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因此以第一保持部97成为水平的方式,使第二臂93以及第三臂95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在将保持台52的插入销52b插入FOUP80的凹部81a中的状态下,使FOUP80移动。也可以代替该构成而在上层搁板62的上层支承面62a上形成插入销62b(图12)。通过将该插入销62b插入FOUP80的凹部81a,能够使放置于上层搁板62的FOUP80的姿势稳定。另外,也可以代替上层搁板62、或者在上层搁板62的基础上,针对下层搁板65也同样地在下层支承面65a上形成插入销65b,并将该插入销65b插入FOUP80的凹部81a。
另外,也可以在FOUP80的凹部81a,分别形成供保持台52的插入销52b插入的第一凹部以及供上层搁板62的插入销62b(或下层搁板65的插入销65b)插入的第二凹部。由此,在FOUP80的上移载的中途以及上移载之后这两方,都能够使FOUP80的姿势稳定。另外,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能够适当组合。例如,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掉落部67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至图18,对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是代替滑动操作部57而使用旋转操作部(操作部)59来向上层搁板62供给驱动力的构成。首先,参照图13以及图14,对与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这些实施方式的桥式输送车3除了上述的开闭马达58以及旋转操作部59之外,还具备马达安装部45。马达安装部45安装于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详细地说,安装于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中的、使保持台52(FOUP80)在横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时移动的部分、且使保持台52向上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时未移动的部分。根据该构成,旋转操作部59在第一移动时在横向上移动。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马达安装部45仅安装于行进方向的一侧,但也可以安装于两侧。
在马达安装部45中安装有开闭马达58和旋转操作部59。开闭马达58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产生用于切换上层搁板62的开口状态与关闭状态的驱动力。开闭马达58构成为能够控制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旋转操作部59是通过开闭马达58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的部件。旋转操作部59与滑动操作部57相同,将该驱动力传递到上层搁板62侧。另外,马达安装部45、开闭马达58以及旋转操作部59配置于在向上滑动机构43的第二移动时不干涉的位置(例如,向上滑动机构43的外侧)。
另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开闭马达58以及旋转操作部59在与行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这两方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各排列配置有两个。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开闭马达58以及旋转操作部59在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上层搁板62移载FOUP80时使用,左右方向的另一方的开闭马达58以及旋转操作部59在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上层搁板62移载FOUP80时使用。另外,也可以是代替该构成而在向左右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的任一上层搁板62移载FOUP80的情况下均使用共同的开闭马达58以及旋转操作部59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上层搁板62具备第一轴71、第一臂72、第一支承部73、第二轴75、第二臂76以及第二支承部77。
第一轴71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上层搁板62的固定部(不可动的部分,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侧板61等)。第一臂72构成为,与第一轴71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在第一臂72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一轴71,在第一臂72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一支承部73。另外,第一轴71与第一臂72均成对设置。上层搁板62具备连接一对第一臂72的第一支承部73。第一支承部73是支承FOUP80的部分。第一支承部73可以是棒状,也可以是平板状。
第二轴75、第二臂76、第二支承部77是与第一轴71、第一臂72、第一支承部73相同或对称的构成。因而,FOUP80由第一支承部73与第二支承部77支承。
根据以上的构成,通过使第一轴71旋转,第一臂72以及第一支承部73也一体地旋转。另外,通过使第二轴75旋转,第二臂76以及第二支承部77也一体地旋转。由此,能够将上层搁板62在关闭状态(实线)与开口状态(点划线)之间切换。
因而,从桥式输送车3传递的驱动力(来自上层搁板62的外部的驱动力)被用于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旋转。另外,为了切换关闭状态与开口状态,优选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不同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在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例如第一支承部73向上方旋转、第二支承部77向下方旋转,因此会较大地占用上下方向的空间。当然,出于使切换机构64简化等目的,也可以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从桥式输送车3传递的驱动力经由构成切换机构64的部件、承受部101、承受轴102、第一锥齿轮103、以及第二锥齿轮104而传递到第一轴71。承受部101构成为,能够以承受轴102为旋转轴旋转。承受部101配置于与第一移动后的旋转操作部59对应的位置。根据该构成,通过在第一移动后使旋转操作部59旋转,承受部101以及承受轴102根据旋转操作部59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而旋转。
在承受轴102上还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03。另一方面,在第一轴71上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04。第一锥齿轮103与第二锥齿轮104相啮合。根据该构成,能够经由第一锥齿轮103以及第二锥齿轮104等从旋转操作部59向第一轴71传递驱动力。另外,通过变更开闭马达58的旋转方向,能够变更第一轴71的旋转方向。另外,使用了承受部101、承受轴102、第一锥齿轮103以及第二锥齿轮104的驱动力的传递为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使第一轴71旋转的驱动力通过切换机构64进一步传递到第二轴75,使第二轴75向与第一轴71相反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使用一个驱动部驱动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将上层搁板62从开口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另外,具体的切换机构64的构成根据实施方式而不同。
另外,在第四至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开闭马达58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得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与从开口状态向关闭状态切换时相反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但是,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代替使开闭马达58向相反方向旋转的处理而进行使用另一方的旋转操作部59使第二轴75旋转的处理。即,仅第七实施方式,相当于承受部101、承受轴102、第一锥齿轮103以及第二锥齿轮104的构成不仅对第一轴71设置,也对第二轴75设置。
接下来,参照图15,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具备连杆支承部111和连结连杆机构110。连杆支承部111支承第一轴71、第二轴75以及连结连杆机构110等,连杆支承部111不从动于第一轴71、第二轴75以及连结连杆机构110等。
连结连杆机构110是连结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的机构。连结连杆机构110具备第一连结连杆112、第一轴连杆113、辅助连杆114、共用连杆115、第二连结连杆116、第二轴连杆117以及辅助连杆118。
第一连结连杆112与第一轴连杆113、辅助连杆114以及共用连杆115连结。第一轴连杆113经由形成于连杆支承部111的贯通孔而固定于第一轴71,并与第一轴71一体地旋转。因而,通过驱动第一轴71,第一连结连杆112也运动。辅助连杆114安装于连杆支承部111。共用连杆115进入形成于第一连结连杆112的长孔状的开口部112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连杆113、辅助连杆114以及共用连杆115的旋转半径均相同。因此,第一连结连杆112不改变方向地(以平行移动的方式)运动。
第二连结连杆116与第二轴连杆117、辅助连杆118以及共用连杆115连结。第二连结连杆116、第二轴连杆117以及辅助连杆118为与第一连结连杆112、第一轴连杆113以及辅助连杆114线对称的构成。详细地说,通过连接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的线段的中点、与该线段正交的线为线对称的基准线。另外,共用连杆115进入第二连结连杆116的开口部116a。第二连结连杆116通过经由共用连杆115传递驱动力而动作。伴随于此,辅助连杆118以及第二轴连杆117旋转。第二连结连杆116、第二轴连杆117以及辅助连杆118的动作以上述的基准线为基准,与第一连结连杆112、第一轴连杆113以及辅助连杆114线对称。因此,第一轴7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轴75的旋转方向不同。
下面对在从第一轴71向第二轴75传递驱动力时,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的旋转方向变化的情况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15的上侧的图中,第一连结连杆112与第一轴连杆113的连结部位为比第一轴71低的位置、且比第一轴71靠内侧的位置。当然,第二连结连杆116与第二轴连杆117的连结部位也为比第二轴75低的位置、且比第二轴75靠内侧的位置。因而,通过对第一轴连杆113与第二轴连杆117这两方施加向上的力,第一轴连杆113与第二轴连杆117以通过内侧的方式朝向上方向旋转(即,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根据以上,通过使用连结连杆机构110,仅使第一轴71向一侧旋转,就能够使第二轴75向另一侧旋转。由此,如图15所示,能够使第一支承部73以及第二支承部77向外侧旋转,因此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同样,通过使第一轴71另一方向旋转,也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开口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另外,第一连结连杆112为大致L字状的部件,包含从与第一轴连杆113的连结部位向上方退避的部分(向上方延伸的部分)。第二连结连杆116也相同。因而,连结连杆机构110在连接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的线段的周围形成空间。由此,防止了上层搁板62与桥式输送车3的干涉。另外,根据桥式输送车3的构成,不需要使第一连结连杆112以及第二连结连杆116向上方退避的构成。
另外,旋转操作部59在切换了上层搁板62的状态后从上层搁板62离开。因此,上层搁板62也可以设有维持当前的状态(在施加一定以上的力之前维持状态)的止挡件等。
接下来,参照图16,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连杆113与第二轴连杆117经由两个连杆(第一连结连杆112、第二连结连杆116)而连结。与此相对,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轴连杆122与第二轴连杆123通过一个连杆(连结连杆124)而连结。另外,第一轴连杆122与第二轴连杆123是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连结连杆124的第一轴71侧能够旋转地连结于第一轴连杆122,第二轴75侧能够旋转地连结于第二轴连杆123。另外,连结连杆124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是向上方退避的构成。另外,连结连杆124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经由第一轴连杆122或者第二轴连杆123支承于连杆支承部121。另外,在连杆支承部121固定有用于防止连结连杆124在第一轴71等轴向上振动的防振板125。防振板125在通常时不约束连结连杆124,仅在连结连杆124沿第一轴71等的轴向大幅移动的情况下,与连结连杆124接触而防止进一步的移动。
通过使第一轴71旋转,第一轴连杆122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通过使第一轴连杆122旋转,连结连杆124也动作,由此第二轴连杆123旋转。其结果,第二轴75向与第一轴71相反方向旋转。
另外,根据连结连杆124的形状以及连结部位,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有时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75通过传递来自第一轴71的驱动力而向与第一轴71相反方向旋转。例如,在图16的上侧的图中,通过第一轴71的旋转,第一轴连杆122与连结连杆124的连结部位以比第一轴71靠下方朝向内侧的方式旋转。该驱动力经由连结连杆124传递到第二轴连杆123。第二轴连杆123与连结连杆124的连结部位处于比第二轴75靠上侧的位置,因此以比第二轴75靠上方朝向外侧的方式旋转。其结果,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根据以上,通过使用连结连杆124等,仅使第一轴71向一侧旋转,就能够使第二轴75向另一侧旋转。由此,如图16所示,能够使第一支承部73以及第二支承部77向外侧旋转,因此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同样,通过使第一轴71向另一方向旋转,也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开口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17,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进行说明。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包含带与带轮的构成将驱动力从第一轴71传递到第二轴75。具体而言,第六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具备第一带131和第二带135。
第一带131卷挂于驱动带轮132和第一带轮133。驱动带轮132固定于第一轴71,并与第一轴71一体地旋转。第一带131以第一轴71的旋转为驱动力而进行动作。第一带轮133配置于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之间、且比第一轴71以及第二轴75高的位置。即,与第四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是切换机构64的一部分向上方退避的构成。另外,切换机构64具备与第一带轮133一体地旋转的第一齿轮134。即,通过使第一轴71旋转,能够使第一齿轮134旋转。
第一齿轮134与配置于其附近的第二齿轮136啮合。因此,第二齿轮136向与第一齿轮134相反方向旋转。另外,切换机构64具备与第二齿轮136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带轮137。第二带135卷挂于第二带轮137和从动带轮138。从动带轮138固定于第二轴75,并与第二轴75一体地旋转。
这样,通过使第一轴71旋转,能够使第二轴75旋转。另外,通过中途经由第一齿轮134与第二齿轮136,第二轴75向与第一轴71相反方向旋转。由此,如图17所示,能够使第一支承部73以及第二支承部77向外侧旋转,因此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同样,通过使第一轴71向另一方向旋转,也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开口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134与第二齿轮136直接啮合,但也可以经由偶数个齿轮而啮合。
接下来,参照图18,对第七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进行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64利用在卷取带时卷轴旋转来传递驱动力。具体而言,切换机构64具备连结带141、第一卷轴142以及第二卷轴143。
第一卷轴142构成为能够卷绕连结带141。第一卷轴142固定于第一轴71,并与第一轴71一体地旋转。因而,通过使用旋转操作部59使第一轴71向第一方向旋转,能够卷取连结带141。
连结带141在从第一卷轴142向上方退避之后卷绕于第二卷轴143。即,与第四至第六实施方式相同,是切换机构64的一部分向上方退避的构成。
第二卷轴143构成为能够卷绕连结带141。第二卷轴143固定于第二轴75,并与第二轴75一体地旋转。如图18所示,第一卷轴142与第二卷轴143卷绕连结带141的方向相同。因而,用于卷绕连结带141的第一卷轴142的旋转方向和用于拉出连结带141的第二卷轴143的旋转方向不同。
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第一轴71向第一方向旋转而在第一卷轴142上卷取连结带141,第二卷轴143向拉出连结带141的方向旋转。即,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即使第一轴71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连结带141也不一定卷绕于第二卷轴143。因而,第一轴71的驱动力不向第二轴75传递。因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除了用于驱动第一轴71的旋转操作部59之外,还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轴75的旋转操作部59。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旋转操作部59与第二轴75之间设有承受部101、承受轴102、第一锥齿轮103以及第二锥齿轮104等。
由此,除了第一轴71之外,还能够旋转驱动第二轴75。另外,如图18所示,旋转操作部59使第二轴75旋转而第二卷轴143向卷取连结带141的方向旋转,从而从第一卷轴142拉出连结带141,因此能够使连结带141旋转。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的旋转方向也不同。其结果,能够使第一支承部73以及第二支承部77向外侧旋转,因此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另一方面,旋转操作部59使第一轴71旋转而第一卷轴142向卷取连结带141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上层搁板62从开口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顶棚悬吊搁板6是沿着设于建筑物的顶棚7的轨道2以悬吊状态行进而输送FOUP80的桥式输送车3临时放置将被输送到目标位置(装载口5)的FOUP80的搁板,并且从顶棚7悬吊。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包含支承FOUP80的上层支承面62a的上层搁板62。上层支承面62a的高度与轨道2的高度大致相同。
由此,能够在以往不是放置FOUP80的空间的较高的位置处放置FOUP80。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上层搁板62具备切换机构64,该切换机构64对该上层搁板62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FOUP80能够通过的开口状态和能够支承FOUP80且从下方朝向上方的FOUP80无法通过的关闭状态进行切换。
由此,能够从下方将FOUP80放置在处于较高的位置处的上层搁板62,因此能够使放置FOUP80的动作简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切换机构64通过传递来自外部(桥式输送车3)的驱动力,来切换开口状态与关闭状态。
另外,在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上层搁板62具备第一轴71、第一支承部73、第二轴75以及第二支承部77。第一轴71能够旋转。第一支承部73与第一轴71一体地旋转。第二轴75能够旋转、且轴中心的位置与第一轴71不同。第二支承部77与第二轴75一体地旋转。切换机构64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旋转力传递到第一轴71,并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作为与第一轴71相反方向的旋转力传递到第二轴75,由此切换开口状态与关闭状态。
由此,无需单独地驱动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因此能够使驱动系统简化。另外,假设在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相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一支承部73向上方旋转,第二支承部77向下方旋转,其结果,上下方向的占用空间变大。与此相对,通过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不同的方向旋转,第一支承部73与第二支承部77在上下的相同方向上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占用空间。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切换机构64具有连结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的连结连杆机构110。连结连杆机构110具备第一连结连杆112和第二连结连杆116。第一连结连杆112位于第一轴71侧。第二连结连杆116位于第二轴75侧,与第一连结连杆112连结,并向与第一连结连杆112相反方向旋转。
由此,能够使用连杆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切换机构64具备第一轴连杆122、第二轴连杆123以及连结连杆124。第一轴连杆122与第一轴71一体地旋转。第二轴连杆123与第二轴75一体地旋转。连结连杆124连结第一轴连杆122与第二轴连杆123,以使第一轴连杆122与第二轴连杆123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由此,能够主要使用一个连结连杆124使第一轴连杆122与第二轴连杆123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使机构简化。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切换机构64具备第一带轮133、第一带131、第一齿轮134、第二齿轮136、第二带轮137以及第二带135。第一带131卷挂于第一带轮133,并且使第一轴71旋转。第一齿轮134与第一带轮133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第二齿轮136与第一齿轮134啮合,从而向与第一齿轮134相反方向旋转。第二带轮137与第二齿轮136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第二带135卷挂于第二带轮137,并且使第二轴75旋转。
由此,能够使用带与带轮使第一轴71与第二轴75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切换机构64具备连结带141、第一卷轴142以及第二卷轴143。第一卷轴142与第一轴71一体地旋转,卷绕连结带141。第二卷轴143与第二轴75一体地旋转,向与第一卷轴142相同的方向卷绕连结带141。在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使第一卷轴142旋转而将连结带141卷挂于该第一卷轴的情况下,第二卷轴143向与第一卷轴142相反方向旋转。在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使第二卷轴143旋转而将连结带141卷挂于该第二卷轴143的情况下,第一卷轴142向与第二卷轴143相反方向旋转。
由此,无需将带配置为环状,因此能够使用较短的带使第一轴与第二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由此,与按每个顶棚悬吊搁板6装备驱动源的构成相比,能够降低顶棚悬吊搁板6的成本。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除了上层搁板62之外,还具备俯视时与上层搁板62重叠的下层搁板65。下层搁板65配置于比上层搁板62靠下方的位置。下层搁板65构成为FOUP80无法上下地通过。
由此,能够上下地配置搁板,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能够在一个区间的上层搁板62放置FOUP80的数量比能够在一个区间的下层搁板65放置FOUP80的数量少。
由此,能够基于FOUP80的输送方法的差异等高效地配置FOUP8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FOUP80是输送晶圆的晶圆输送容器。上层搁板62具备形成于上层支承面62a并插入到FOUP80的底面81的凹部81a的插入销62b。
由此,通过上层搁板62具备插入销62b,能够使FOUP80的姿势稳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目标位置为用于对处理晶圆的处理装置4放置FOUP80的地方(装载口5)。上层搁板62配置于比目标位置高的位置处。
由此,能够有效利用存在于比装载口5高的位置处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上层搁板62以隔着轨道2的方式配置于该轨道2的两侧。
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以与支承于上层搁板62的FOUP80的侧面83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上层侧面引导件63。在比轨道2的下端高的位置处配置有上层侧面引导件63。
由此,能够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处配置上层搁板62。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顶棚悬吊搁板6中,在将朝向轨道2的面设为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配置有防止FOUP80的落下的防掉落部67。
由此,例如在将FOUP80向顶棚悬吊搁板6移载的情况下等,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FOUP80的落下。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构成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顶棚悬吊搁板6具备上层搁板62与下层搁板65,但也可以是仅具备上层搁板62的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区间的上层搁板62能够配置两个FOUP80,在一个区间的下层搁板65能够配置三个FOUP80,但也可以是能够配置与它们不同的数量的FOUP80。另外,能够在上层搁板62与下层搁板65配置的FOUP8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上层搁板62更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层搁板用移载部40执行进行横向移动的第一移动与进行上方向的移动的第二移动,将FOUP80移载到上层搁板62。使FOUP80移动的方法也可以与上述不同。例如,也可以在第一移动之前,稍微向下方向移动,使FOUP80与桥式输送车3分离。
卡盘51以及保持台52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为保持FOUP80的侧面(包含形成于侧面的突出部等)的构成。
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操作部57将基于直线运动的驱动力施加给切换机构64,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旋转操作部59将基于旋转运动的驱动力施加给切换机构64。这些是基于接触的驱动力的供给,但操作部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磁齿轮等而进行基于非接触的驱动力的供给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制造半导体产品的工厂的输送系统1进行了说明,但该输送系统1也能够设置于制造其他产品的工厂。另外,该输送系统1也能够设置于制造工厂以外的建筑物(例如仓库)中。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系统
3桥式输送车
6顶棚悬吊搁板
30下层搁板用移载部
40上层搁板用移载部
51卡盘
52保持台
62上层搁板
62a上层支承面
63上层侧面引导件
65下层搁板
65a下层支承面
66下层侧面引导件
80FOUP(晶圆输送容器)
90上层搁板用移载部
97第一保持部

Claims (14)

1.一种顶棚悬吊搁板,该顶棚悬吊搁板为沿着设于建筑物的顶棚的轨道以悬吊状态行进而输送物品的桥式输送车临时放置将被输送到目标位置的所述物品的搁板,并且从顶棚悬吊,其特征在于,在该顶棚悬吊搁板中,
具备上层搁板,该上层搁板包含支承所述物品的上层支承面,
所述上层支承面的高度与所述轨道的高度大致相同;
所述上层搁板具备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对该上层搁板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物品能够通过的开口状态、和能够支承所述物品且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物品无法通过的关闭状态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通过传递来自外部的驱动力,来切换所述开口状态与所述关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搁板具备:
第一轴,能够旋转;
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
第二轴,能够旋转,且轴中心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轴的轴中心的位置不同;以及
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
所述切换机构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轴,并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作为与所述第一轴相反方向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轴,由此切换所述开口状态与所述关闭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具有连结连杆机构,该连结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连结,
所述连结连杆机构具备:
第一连结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轴侧;以及
第二连结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轴侧,与所述第一连结连杆连结,并向与所述第一连结连杆相反方向旋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具备:
第一轴连杆,与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
第二轴连杆,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以及
连结连杆,连结所述第一轴连杆与所述第二轴连杆,以使所述第一轴连杆与所述第二轴连杆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具备:
第一带轮;
第一带,卷挂于所述第一带轮,并且使所述第一轴旋转;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
第二齿轮,通过与所述第一齿轮直接啮合、或者经由偶数个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向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反方向旋转;
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以及
第二带,卷挂于所述第二带轮,并且使所述第二轴旋转。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具备:
连结带;
第一卷轴,与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卷绕所述连结带;以及
第二卷轴,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向与所述第一卷轴相同的方向卷绕所述连结带,
在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使所述第一卷轴旋转而将所述连结带卷绕于该第一卷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卷轴向与所述第一卷轴相反方向旋转,
在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使所述第二卷轴旋转而将所述连结带卷绕于该第二卷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卷轴向与所述第二卷轴相反方向旋转。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悬吊搁板除了所述上层搁板之外,还具备下层搁板,该下层搁板在俯视时与所述上层搁板重叠,
所述下层搁板配置于比所述上层搁板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下层搁板构成为所述物品无法上下地通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一个区间的所述上层搁板放置所述物品的数量,比能够在一个区间的所述下层搁板放置所述物品的数量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是输送晶圆的晶圆输送容器,
所述上层搁板具备插入销,该插入销形成于所述上层支承面,并插入到所述晶圆输送容器的底面的凹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位置为用于对处理所述晶圆的处理装置放置所述晶圆输送容器的位置,
所述上层搁板配置于比所述目标位置高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搁板以隔着所述轨道的方式配置于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悬吊搁板具备上层侧面引导件,该上层侧面引导件以与支承于所述上层搁板的所述物品的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比所述轨道的下端高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上层侧面引导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悬吊搁板,其特征在于,
在将朝向所述轨道的面设为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配置有防掉落部,该防掉落部防止所述物品的落下。
CN201980070544.6A 2018-11-06 2019-09-30 顶棚悬吊搁板 Active CN112912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8652 2018-11-06
JP2018-208652 2018-11-06
PCT/JP2019/038475 WO2020095571A1 (ja) 2018-11-06 2019-09-30 天井吊下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2321A CN112912321A (zh) 2021-06-04
CN112912321B true CN112912321B (zh) 2022-11-11

Family

ID=7061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0544.6A Active CN112912321B (zh) 2018-11-06 2019-09-30 顶棚悬吊搁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2213B2 (zh)
EP (1) EP3858763B1 (zh)
JP (2) JP7095750B2 (zh)
KR (1) KR102480674B1 (zh)
CN (1) CN112912321B (zh)
WO (1) WO20200955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7821B (zh) * 2016-12-27 2023-08-29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应用于山地果园的运输装置
KR102361173B1 (ko) * 2021-01-22 2022-02-14 주식회사 에이치씨씨 반도체 제조에 사용되는 풉 저장장치
KR102360920B1 (ko) * 2021-02-22 2022-02-14 주식회사 에이치씨씨 반도체 생산라인에서 사용되는 풉 저장 장치
KR20230023301A (ko) * 2021-08-10 2023-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선반 이동 모듈을 갖는 스토리지 시스템
KR102388037B1 (ko) * 2021-10-19 2022-04-20 크린팩토메이션 주식회사 웨이퍼 캐리어 보관용 다단 천장 버퍼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천장 버퍼 시스템
JP7464065B2 (ja) 2022-02-16 2024-04-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搬送車システム
CN114649250B (zh) * 2022-05-20 2022-08-05 弥费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供存储库与oht交换晶圆盒的运输装置、天车窗口及存储库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0944A (ja) * 2015-08-04 2017-02-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39043A5 (fr) * 1980-10-21 1983-10-31 Inventio Ag Installation pour l'enlevement et la reception automatiques de charges par l'intermediaire de vehicules de transport.
JP2001031213A (ja) * 1999-07-26 2001-02-06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とそれを用いた搬送システム
JP3827568B2 (ja) * 2001-12-06 2006-09-27 株式会社イシダ 商品仕分け指示装置、商品仕分け指示方法および商品仕分け指示プログラム
US20070092359A1 (en) * 2002-10-11 2007-04-26 Brooks Automation, Inc. Access to one or more levels of material storage shelves by an overhead hoist transport vehicle from a single track position
JP3981885B2 (ja) * 2003-05-20 2007-09-2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US7578650B2 (en) * 2004-07-29 2009-08-25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Quick swap load port
US7661919B2 (en) * 2005-09-28 2010-02-16 Muratec Automation Co., Ltd. Discontinuous conveyor system
JP2007096140A (ja) * 2005-09-30 2007-04-12 Asyst Shinko Inc 懸垂式昇降搬送台車における物品の授受方法並びに装置
JP2007331906A (ja) 2006-06-16 2007-12-27 Murata Mach Ltd 天井走行車システム
US20080240892A1 (en) * 2007-03-28 2008-10-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orage buffer device for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JP5256810B2 (ja) * 2008-03-24 2013-08-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保管庫装置及び保管庫付き搬送システム
JP4807424B2 (ja) * 2009-03-17 2011-11-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搬送システムと物品の移載方法
CN102460675B (zh) * 2009-05-18 2015-04-29 布鲁克斯自动化公司 与基片容器存储系统交接的集成系统
US8977387B2 (en) * 2009-10-29 2015-03-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head cross-system transportation
JP2011148613A (ja) 2010-01-22 2011-08-04 Murata Machinery Ltd 棚設備及び自動倉庫
KR101359682B1 (ko) * 2010-04-02 2014-02-06 무라다기카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천장을 주행하는 반송차의 사이드 버퍼 및 반송차 시스템
JP5590420B2 (ja) * 2011-12-21 2014-09-1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WO2013183376A1 (ja) * 2012-06-08 2013-12-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システムでの物品の一時保管方法
US9991144B2 (en) * 2013-09-30 2018-06-05 Murata Machinery, Ltd. Storage warehouse
US9875921B2 (en) * 2015-05-07 2018-01-23 Fabmatics Gmbh Flexible purge management system
WO2016189975A1 (ja) * 2015-05-26 2016-1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多段棚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天井走行車システム
US20170194181A1 (en) * 2016-01-04 2017-07-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Overhead traveling vehic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7054379B2 (ja) * 2016-03-03 2022-04-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
JP6769336B2 (ja) * 2017-02-23 2020-10-1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車
KR102431540B1 (ko) * 2018-03-22 2022-08-11 무라다기카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스토커 시스템
KR102441814B1 (ko) * 2018-11-06 2022-09-08 무라다기카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천장 반송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0944A (ja) * 2015-08-04 2017-02-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8763B1 (en) 2023-06-07
JP7095750B2 (ja) 2022-07-05
US20210347567A1 (en) 2021-11-11
JPWO2020095571A1 (ja) 2021-09-24
JP7324422B2 (ja) 2023-08-10
KR102480674B1 (ko) 2022-12-23
EP3858763A4 (en) 2022-06-15
WO2020095571A1 (ja) 2020-05-14
CN112912321A (zh) 2021-06-04
JP2020075819A (ja) 2020-05-21
US11952213B2 (en) 2024-04-09
KR20210042379A (ko) 2021-04-19
EP3858763A1 (en) 202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2321B (zh) 顶棚悬吊搁板
US10593583B2 (en) Integrated systems for interfacing with substrate container storage systems
KR101755047B1 (ko) 기판 컨테이너 보관 시스템과 연결하기 위한 일체형 시스템
KR101716524B1 (ko) 기판 컨테이너 보관 시스템
JPWO2009141976A1 (ja) 天井搬送車
JP4615015B2 (ja) コンテナ搬送システム
EP3476772B1 (en) Conveyance system
CN108290687B (zh) 保管装置以及输送系统
JP5401842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5228504B2 (ja) 保管庫及び入出庫方法
CN112930312B (zh) 桥式输送车
JP2020066499A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13573991B (zh) 搬送车系统
CN113716252A (zh) 物品输送设备
JP2010137961A (ja) 保管庫及び入出庫方法
CN113666037A (zh) 物品搬运装置
JP2009272335A (ja) 加工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