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9522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9522B
CN112829522B CN202011170562.2A CN202011170562A CN112829522B CN 112829522 B CN112829522 B CN 112829522B CN 202011170562 A CN202011170562 A CN 202011170562A CN 112829522 B CN112829522 B CN 112829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
pattern
tire
ridges
tire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05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9522A (zh
Inventor
野口贵史
兼松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29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9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9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9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轮胎能够提高外观性能。轮胎(1)在侧壁部(3)的表面(3a)设置有花纹部(5)。花纹部(5)包括外侧花纹(6)和内侧花纹(7)。外侧花纹(6)包括多个外侧凸脊(8),所述多个外侧凸脊(8)以轮胎周向线Y上的第一点(A)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与第一点(A)不同的轮胎周向线Y上的第二点(B)侧以同心状配设。内侧花纹(7)包括多个内侧凸脊(9),所述多个内侧凸脊(9)以第二点(B)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内侧朝向第一点(A)侧以同心状配设。外侧凸脊(8)分别与内侧凸脊(9)的任一个在轮胎周向线Y上相连。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有在侧壁部的表面形成有带状的装饰花纹的充气轮胎。上述装饰花纹将单位花纹反复排列而形成。上述单位花纹同心地配置有成为相似形的多个大致多边形花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6487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装饰花纹具有以下效果,例如利用光的对比度使容易在侧壁部的表面产生的隆起、凹陷之类的凹凸亦即成形不良不显著(以下,有时称为“隐蔽效果”),从而提高上述侧壁部的外观性能。
近年来,通过使这种装饰花纹显著来谋求进一步提高侧壁部的外观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外观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的轮胎具有侧壁部,在所述侧壁部的表面设置有花纹部,所述花纹部包括:外侧花纹,其形成于比经过所述花纹部内的轮胎周向线靠外侧的位置;和内侧花纹,其形成于比所述轮胎周向线靠内侧的位置,所述外侧花纹包括多个外侧凸脊,所述多个外侧凸脊以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的第一点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与所述第一点不同的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的第二点侧以同心状配设,所述内侧花纹包括多个内侧凸脊,所述多个内侧凸脊以所述第二点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内侧朝向所述第一点侧以同心状配设,所述外侧凸脊分别与所述内侧凸脊的任一个在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相连。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分别为相似形状。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进行屈曲。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以圆弧状延伸。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轮胎周向线从所述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向轮胎径向的内外经过所述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长度的10%以内的位置。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轮胎周向线经过所述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内侧凸脊以相等的间隔配设。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花纹部沿轮胎周向排列多个。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各所述花纹部隔着没有凸脊的间隙而排列。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间隙的宽度为所述外侧凸脊的间隔的0.5倍~3倍。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花纹部沿轮胎周向以相等的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花纹部沿轮胎周向以不同的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外侧凸脊包括最大长度的外侧最大凸脊,当在所述外侧花纹设置有比所述外侧最大凸脊从所述第一点分离且与所述外侧凸脊为相似形状的假想外侧线时,在所述假想外侧线侧与所述外侧花纹相邻的外侧花纹的所述外侧凸脊向所述假想外侧线延伸并形成终端。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凸脊包括最大长度的内侧最大凸脊,当在所述内侧花纹设置比所述内侧最大凸脊从所述第二点分离且与所述内侧凸脊成为相似状的假想内侧线时,在所述假想内侧线侧与所述内侧花纹相邻的内侧花纹的所述内侧凸脊向所述假想内侧线延伸并形成终端。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凸脊和与所述内侧凸脊相连的所述外侧凸脊的合计长度La为:与所述内侧凸脊相邻的内侧凸脊和与所述相邻的内侧凸脊相连的所述外侧凸脊的合计长度Lb的0.9倍~1.1倍。
本发明的轮胎在侧壁部的表面设置有包括外侧花纹和内侧花纹的花纹部。所述外侧花纹包括多个外侧凸脊,所述多个外侧凸脊以轮胎周向线上的第一点为中心,朝向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的第二点侧以同心状配设。所述内侧花纹包括多个内侧凸脊,所述多个内侧凸脊以所述第二点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内侧朝向所述第一点侧以同心状配设。这样,所述外侧凸脊和所述内侧凸脊以同心状配设,能够提高立体的视觉效果,因此所述花纹部容易变显著。另外,所述外侧凸脊和所述内侧凸脊相互成为相反方向,因此除了对所述花纹部带来变化之外,还提高对比度。由此,所述外侧花纹或者所述内侧花纹不会使凹凸的成形不良变显著。
另外,所述外侧凸脊分别与所述内侧凸脊的任一个在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相连。由此,形成于所述外侧花纹与所述内侧花纹之间的成形不良不会进一步变显著。另外,所述花纹部显著,可视性提高。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具有优异的外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外侧凸脊以及内侧凸脊的主视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的主视图。
图7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的主视图。
图8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的主视图。
图9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的主视图。
图10是比较例1的侧壁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3...侧壁部;3a...表面;5...花纹部;6...外侧花纹;7...内侧花纹;8...外侧凸脊;9...内侧凸脊;A...第一点;B...第二点;Y...轮胎周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局部侧视图。在图1中作为优选的方式而示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1。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两轮摩托车用、重载荷用等的充气轮胎1、其他类型的轮胎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侧壁部3的表面3a设置有花纹部5。花纹部5例如也可以设置于未图示的另一侧的侧壁部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部5包括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省略图示)而形成。在本说明书中,“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根据在正规状态下除了设置于侧壁部3的文字、花纹部5以及轮辋保护部等之外的轮胎截面轮廓形状(省略图示)来规定。花纹部5例如也可以设置于未图示的另一侧的侧壁部的表面。另外,图1的上侧表示轮胎径向的外侧,图1的下侧表示轮胎径向的内侧。
上述“正规状态”是指轮胎1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并且填充有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各部的尺寸是在正规状态下的值。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种轮胎由该规格规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 Rim",若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种轮胎由各规格规定的空气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
花纹部5包括:形成于比经过花纹部5内的轮胎周向线Y靠外侧的外侧花纹6、和形成于比轮胎周向线Y靠内侧的内侧花纹7。在本说明书中,轮胎周向线Y是在侧壁部3的表面3a上经过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假想的线。
外侧花纹6包括多个外侧凸脊8,上述多个外侧凸脊8以轮胎周向线Y上的第一点A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与第一点A不同的轮胎周向线Y上的第二点B(图1中左侧)侧以同心状配设。内侧花纹7包括多个内侧凸脊9,上述多个内侧凸脊9以第二点B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内侧朝向第一点A(图1中右侧)侧以同心状配设。这样,外侧凸脊8和内侧凸脊9以同心状配设,提高立体的视觉效果,因此花纹部5容易变显著。另外,外侧凸脊8和内侧凸脊9相互成为相反方向,因此除了对花纹部5带来变化之外,还提高对比度。由此,外侧花纹6或者内侧花纹7使凹凸的成形不良不显著。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同心状”包括严格的中心一致的方式,但也包括在从外部用肉眼观察轮胎1时一看感觉是同心的方式。另外,第一点A以及第二点B是轮胎周向线Y上的假想的点。
外侧凸脊8分别与内侧凸脊9的任一个在轮胎周向线Y上相连。由此,形成于外侧花纹6与内侧花纹7之间的成形不良变得不显著。另外,花纹部5的可视性、外观得到增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具有优异的外观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形成有:在比花纹部5靠轮胎径向外侧设置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凸条10、和在比花纹部5靠轮胎径向内侧设置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侧凸条11。在本说明书中,各凸条10、11是指从侧壁部3的表面3a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并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以一周的量延伸的凸条体。
花纹部5例如是通过硫化成形或者切削加工等形成的花纹。从耐久性以及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花纹部5通过硫化成形而形成。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如图2中代表地示出外侧凸脊8那样,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例如分别作为从侧壁部3的表面3a向轮胎轴向的外侧突出的凸条体而形成。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角形状。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例如以相同的截面形状形成。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的截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矩形状、半圆弧状。在图1等轮胎1的侧视图(侧壁部3的主视图)中示出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的顶点K。
这样的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相对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w1优选为0.4~2.0mm。另外,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距表面3a的隆起高度h1优选为0.4~2.0mm。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分别为相似形状。由此,外侧花纹6以及内侧花纹7的可视性提高,因此外观性能提高。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似形状是指通过使由一个外侧凸脊8或者内侧凸脊9的顶点K形成的线段以各点A、B为中心放大或者缩小,从而与由其他外侧凸脊8或者内侧凸脊9的顶点K形成的线段完全重叠。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似形状还包括在放大或者缩小后的上述一个线段与上述其他线段重叠时,任一个上述线段被其他上述线段覆盖的方式。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相似形状包括在从外部由肉眼观察轮胎1时一看感觉是相似的形式。典型的侧壁部3的表面3a是三维的平滑的凸曲面,因此形成严格的相似花纹较为困难。
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例如以圆弧状延伸。由此,通过外侧凸脊8和与该外侧凸脊相连的内侧凸脊9,形成在轮胎径向上为反向的两个凸出的圆弧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花纹6以及内侧花纹7分别以扇状形成。这样的外侧花纹6以及内侧花纹7具有较高的可视性且显著,因此提高外观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分别形成为具有单一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周向线Y从花纹部5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5c向轮胎径向的内外,经过花纹部5的轮胎径向的长度L1的10%以内的位置。由此,外侧花纹6以及内侧花纹7的大小(面积)几乎相同,花纹部5的外观的平衡性提高,因此外观性能提高。根据这样的观点,优选轮胎周向线Y经过花纹部5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5c。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外侧凸脊8以及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内侧凸脊9以相等的间隔P1配设。由此,因花纹部5的光的反射产生的明暗以相同比率连续,因此隐蔽效果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点A侧至第二点B侧,所有外侧凸脊8的间隔P1以及所有内侧凸脊9的间隔P1相同。
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例如分别在轮胎周向线Y上且在轮胎径向上平滑地相连。由此,能够确保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的刚性,抑制裂缝、缺口等的产生,因此维持较高的外观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分别以在轮胎周向线Y上具有拐点的方式相连。
图3是侧壁部3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多个花纹部5例如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花纹部5例如也可以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以一周的量形成,也可以以在轮胎周向上具有两端的方式中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部5在轮胎周向上以相等的间隔P2排列。这样的花纹部5给予观看者整齐的感觉,因此提高外观性能。间隔P2是第一点A间的距离。
各花纹部5隔着没有凸脊的间隙13而排列。这样的间隙13提高花纹部5的可视性且容易变显著。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13包括: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花纹6之间的外侧间隙部13A以及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内侧花纹7之间的内侧间隙部13B。
图4是图3的花纹部5的放大图。为了方便在图4中示出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两个花纹部5。如图4所示,外侧凸脊8例如包括成为最大长度的外侧最大凸脊8x。内侧凸脊9例如包括成为最大长度的内侧最大凸脊9x。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最大凸脊8x不与外侧凸条10接触地配设。外侧最大凸脊8x例如不与内侧凸脊9相连而在轮胎周向线Y上形成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最大凸脊8x在比第二点B靠第一点A侧的位置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最大凸脊9x不与内侧凸条11接触地配设。内侧最大凸脊9x例如不与外侧凸脊8相连地在轮胎周向线Y上形成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最大凸脊9x在比第一点A靠第二点B侧的位置配设。
在外侧花纹6设置有比外侧最大凸脊8x从第一点A分离且与外侧凸脊8成为相似形状的假想外侧线8s。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想外侧线8s侧与该外侧花纹6相邻的外侧花纹6的外侧凸脊8,向假想外侧线8s延伸并形成终端。这样的外侧花纹6提高侧壁部3的外观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花纹6的外侧凸脊8全部向假想外侧线8s延伸并形成终端。
在内侧花纹7设置有比内侧最大凸脊9x从第二点B分离并与内侧凸脊9成为相似形状的假想内侧线9s。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想内侧线9s侧与该内侧花纹7相邻的内侧花纹7的内侧凸脊9,向假想内侧线9s延伸并形成终端。这样的内侧花纹7提高侧壁部3的外观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花纹7的内侧凸脊9全部向假想内侧线9s延伸并形成终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外侧花纹6的中心的第一点A形成成为隔着第一点A而与该外侧花纹6相向的内侧花纹7的中心的第二点B。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内侧花纹7的中心的第二点B形成成为隔着第二点B与该内侧花纹7相向的外侧花纹6的中心的第一点A。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点A在轮胎周向上以相等的间隔P2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点B配设在第一点A上。
这样的花纹部5如图3所示,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外侧花纹6由于多个半圆在轮胎周向的一侧重叠(图中,右侧的半圆重叠在左侧的半圆上)而看起来浮起,因此发挥立体的视觉效果。同样,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内侧花纹7由于多个半圆在轮胎周向的另一侧重叠(图中,左侧的半圆重叠在右侧的半圆上)而看起来浮起,因此发挥立体的视觉效果。另外,通过外侧花纹6和以该外侧花纹6的第一点A为中心的内侧花纹7,形成圆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形状。由此花纹部5的外观性能提高。
如图4所示,在外侧最大凸脊8x与配设于外侧最大凸脊8x侧的外侧花纹6之间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间隙部13A。换言之,外侧间隙部13A形成于外侧最大凸脊8x与假想外侧线8s之间。在内侧最大凸脊9x与配设于内侧最大凸脊9x侧的内侧花纹7之间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内侧间隙部13B。同样,内侧间隙部13B形成于内侧最大凸脊9x与假想内侧线9s之间。
间隙13的宽度Ls优选为外侧凸脊8的间隔P1的0.5倍~3倍。间隙13的宽度Ls为外侧凸脊8的间隔P1的0.5倍以上,因此能够充分地识别间隙13的存在,使花纹部5显著。间隙13的宽度Ls为外侧凸脊8的间隔P1的3倍以下,因此可抑制间隙13的大小,较好地维持成形不良的隐蔽效果。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间隙13的宽度Ls优选为外侧凸脊8的间隔P1的0.8倍以上,另外优选为外侧凸脊8的间隔P1的2倍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13的宽度Ls与外侧凸脊8的间隔P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凸脊8包括:与轮胎周向线Y相连的外侧主凸脊14和与外侧凸条10相连的外侧副凸脊15。外侧主凸脊14以及外侧副凸脊15的一端14i、15i位于假想外侧线8s。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凸脊9包括:与轮胎周向线Y相连的内侧主凸脊16和与内侧凸条11相连的内侧副凸脊17。内侧主凸脊16以及内侧副凸脊17的一端16i、17i位于假想内侧线9s。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副凸脊15比外侧最大凸脊8x从第一点A分离地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副凸脊17比内侧最大凸脊9x从第二点B分离地配设。这样的外侧花纹6以及内侧花纹7提高花纹部5的可视性,容易变显著。
图5是图4的外侧凸脊8和内侧凸脊9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内侧凸脊9a和与该内侧凸脊9a相连的外侧凸脊8a的合计长度La优选为:与内侧凸脊9a相邻的内侧凸脊9b和与该内侧凸脊9b相连的外侧凸脊8b的合计长度Lb的0.9倍~1.1倍。这样形成的花纹部5可一致性好地被视认,因此外观性能提高。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的主视图。对与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的花纹部5在轮胎周向上以不同的间隔P2a、P2b设置。该实施方式的花纹部5例如以第一点A和第二点B在轮胎周向线Y上不重复的方式配设。由此,产生基于间隙13的对比度的变化,提高花纹部5的可视性。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点A与第二点B之间的距离L2在各个花纹部5中相同。
图7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的主视图。对与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的花纹部5的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进行屈曲。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分别包括:从轮胎周向线Y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20、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21以及将第一部分20和第二部分21以屈曲状相连的屈曲部22。第一部分20以及第二部分21例如以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0以及第二部分21以相同长度形成。
图8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的主视图。对与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如图8所示,对于该实施方式的花纹部5而言,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分别包括:屈曲的屈曲凸脊8A、9A和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凸脊8B、9B。该实施方式的屈曲凸脊8A、9A包括:第一部分20、第二部分21、第三部分23、第一屈曲部24、第二屈曲部25。第三部分23例如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地以直线状延伸。第一屈曲部24例如将第一部分20与第三部分23以屈曲状相连。第二屈曲部25例如将第二部分21与第三部分23以屈曲状相连。
在该实施方式中,直线状凸脊8B、9B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直线状凸脊8B、9B例如与第三部分23平行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状凸脊8B比屈曲凸脊8A从第一点A分离地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状凸脊9B比屈曲凸脊9A从第二点B分离地配设。
图9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的主视图。对与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9所示,该实施方式的花纹部5的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以圆弧状延伸。各外侧凸脊8以及各内侧凸脊9例如分别形成为用长轴以及短轴切断椭圆的1/4的椭圆的圆弧状。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在侧壁部的表面具备图2所示的花纹部的充气轮胎。而且,测试了各测试轮胎的外观性能。另外,比较例1的花纹部5形成为外侧凸脊8以及内侧凸脊9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以直线状延伸。比较例1的外侧凸脊8和内侧凸脊9在轮胎周向线Y上相连。
轮胎尺寸:185/60R15
宽度w1:0.5mm
隆起高度h1:0.3mm
间隔P1:1.0mm
L1:33mm
轮胎周向线Y: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
<外观性能>
由检查员10人,从离开试制轮胎1m的侧方进行目视观察,测试了花纹部的显著程度(可视性)以及成形不良的凹部、凸部的隐蔽效果。可视性通过以3分为合格的5分法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表示越优异。隐蔽效果通过以下的5分法进行了评价。结果示于表1。
5分:无论观察或者触摸,难以辨别有无凹部或者凸部。
4分:通过目视观察,难以辨别有无凹部或者凸部。
3分:通过目视观察,虽能够辨别有无凹部或者凸部,但不太显著。
2分:通过目视观察,容易辨别有无凹部或者凸部。
1分:凹部或者凸部非常显著,需要改善。
凹部:深度0.5mm,直径3mm左右的大小。
凸部:隆起高度0.5mm,直径3mm左右的大小。
凹部以及凸部在任一个测试轮胎中均以相同数目配设。
表1的“外侧凸脊以及内侧凸脊的轮胎周向线上的连接”处的“有”是指:除了外侧最大凸脊以及内侧最大凸脊之外的其他外侧凸脊以及内侧凸脊分别相连。
表1
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外观性能更优异。

Claims (15)

1.一种轮胎,具有侧壁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部的表面设置有花纹部,
所述花纹部包括:外侧花纹,其形成于比经过所述花纹部内的轮胎周向线靠外侧的位置;和内侧花纹,其形成于比所述轮胎周向线靠内侧的位置,
所述外侧花纹包括多个外侧凸脊,所述多个外侧凸脊以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的第一点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与所述第一点不同的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的第二点侧以同心状配设,
所述内侧花纹包括多个内侧凸脊,所述多个内侧凸脊以所述第二点为中心,在轮胎径向的内侧朝向所述第一点侧以同心状配设,
所述外侧凸脊分别与所述内侧凸脊的任一个在所述轮胎周向线上相连,
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分别以在所述轮胎周向线上具有拐点的方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分别为相似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进行屈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各所述内侧凸脊以圆弧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周向线从所述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向轮胎径向的内外经过所述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长度的10%以内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周向线经过所述花纹部的轮胎径向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外侧凸脊以及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内侧凸脊以相等的间隔配设,
所有所述外侧凸脊的间隔以及所有所述内侧凸脊的间隔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花纹部沿轮胎周向排列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花纹部隔着没有凸脊的间隙而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的宽度为所述外侧凸脊的间隔的0.5倍~3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花纹部沿轮胎周向以相等的间隔设置,该间隔是所述第一点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花纹部沿轮胎周向以不同的间隔设置,该间隔是所述第一点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凸脊包括最大长度的外侧最大凸脊,
当在所述外侧花纹设置有比所述外侧最大凸脊从所述第一点分离且与所述外侧凸脊为相似形状的假想外侧线时,
在所述假想外侧线侧与所述外侧花纹相邻的外侧花纹的所述外侧凸脊向所述假想外侧线延伸并形成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凸脊包括最大长度的内侧最大凸脊,
当在所述内侧花纹设置比所述内侧最大凸脊从所述第二点分离且与所述内侧凸脊成为相似状的假想内侧线时,
在所述假想内侧线侧与所述内侧花纹相邻的内侧花纹的所述内侧凸脊向所述假想内侧线延伸并形成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凸脊和与所述内侧凸脊相连的所述外侧凸脊的合计长度La为:与所述内侧凸脊相邻的内侧凸脊和与所述相邻的内侧凸脊相连的所述外侧凸脊的合计长度Lb的0.9倍~1.1倍。
CN202011170562.2A 2019-11-25 2020-10-28 轮胎 Active CN112829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2400 2019-11-25
JP2019212400A JP7342652B2 (ja) 2019-11-25 2019-11-25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9522A CN112829522A (zh) 2021-05-25
CN112829522B true CN112829522B (zh) 2024-05-10

Family

ID=7303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0562.2A Active CN112829522B (zh) 2019-11-25 2020-10-28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8691B2 (zh)
EP (1) EP3825153B1 (zh)
JP (2) JP7342652B2 (zh)
CN (1) CN1128295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32835A (ja) * 2021-08-27 2023-03-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4140781B1 (en) * 2021-08-27 2024-04-03 Toyo Tir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JP2023032840A (ja) * 2021-08-27 2023-03-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74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0946A (ja) * 2013-03-19 2014-09-2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087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97464A (zh) * 2013-04-11 2014-10-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5013605A (ja) * 2013-07-05 2015-01-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339988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9150797A1 (ja) * 2018-01-30 2019-08-0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2824B2 (ja) * 1996-11-15 2005-05-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4038141A1 (de) * 2004-08-06 2006-03-16 Continental Ag Fahrzeugluftreifen
JP2006282077A (ja) * 2005-04-01 2006-10-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02994B2 (ja) * 2011-06-15 2014-01-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52376B2 (ja) * 2011-11-15 2015-01-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89274B2 (ja) 2013-01-16 2015-10-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24467B2 (ja) * 2013-03-19 2015-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17040B2 (ja) * 2016-01-25 2019-12-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74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0946A (ja) * 2013-03-19 2014-09-2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087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97464A (zh) * 2013-04-11 2014-10-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5013605A (ja) * 2013-07-05 2015-01-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339988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9150797A1 (ja) * 2018-01-30 2019-08-0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84449A (ja) 2021-06-03
EP3825153B1 (en) 2022-07-27
US20210155056A1 (en) 2021-05-27
JP7342652B2 (ja) 2023-09-12
EP3825153A1 (en) 2021-05-26
CN112829522A (zh) 2021-05-25
US11628691B2 (en) 2023-04-18
JP2023156529A (ja)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9522B (zh) 轮胎
JP686711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931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1138867A1 (en) Pneumatic tire
JP4947225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0223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564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594024B1 (en) Tire
WO201502992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423999B (zh) 充气轮胎
EP3747674B1 (en) Pneumatic tire
JP688078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835089B1 (en) Pneumatic tire
EP3842264B1 (en) Pneumatic tire
CN115230402A (zh) 充气轮胎
CN112805159A (zh) 充气轮胎
CN111372794A (zh) 重载轮胎
EP3822097B1 (en) Tire
JP734849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5214268A (zh) 充气轮胎
JP202000166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601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312461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