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1200A - 片材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1200A
CN112381200A CN202011169569.2A CN202011169569A CN112381200A CN 112381200 A CN112381200 A CN 112381200A CN 202011169569 A CN202011169569 A CN 202011169569A CN 112381200 A CN112381200 A CN 112381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unit
web
mark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95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上利昭
宫阪洋一
高桥宣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81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1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5/00Other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cellulose, e.g. cooking cotton linters ;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cellulose-containing starting materials
    • D21C5/02Working-up waste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Other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09Paper-making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Pape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掌握作为原料的片材是否是回收的片材的片材制造装置。所述片材制造装置具备:供给部,其供给原料;解纤部,其对所述原料进行解纤;堆积部,其供通过所述解纤部而实施解纤处理所得到的解纤物进行堆积;成形部,其由在所述堆积部堆积的料片来成形片材;标注部,其在所述料片以及所述片材中的至少一方上标注标记;读取部,其在标注有所述标记的所述片材作为所述原料而被供给时,对标注在所述原料上的标记进行读取。

Description

片材制造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580016477.1、申请日为2015年3月18日、发明名称为“片材制造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纸再生装置,所述纸再生装置具有:干式解纤部,其对纸进行粉碎并解纤;第一输送部,其对通过干式解纤部而被解纤后的解纤物进行输送;分级部,其对通过第一输送部而被输送来的解纤物进行气流分级从而进行脱墨;第二输送部,其对通过分级部而被脱墨后的解纤物进行输送;纸成形部,其利用由第二输送部输送来的解纤物而形成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对作为原料的纸进行解纤时纤维长度会变短。并且,当对再生的纸再次进行解纤时纤维长度会进一步变短。在较多地包含纤维长度较短的纤维的纸中存在有强度降低的趋势,但在上述装置中,存在有无法确定被供给到装置中的作为原料的纸是否是已经再生的纸这样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部,其供给原料;解纤部,其对所述原料进行解纤;堆积部,其供通过所述解纤部而实施解纤处理所得到的解纤物进行堆积;成形部,其利用在所述堆积部堆积的料片来成形片材;标注部,其在所述料片以及所述片材中的至少一方上标注标记;读取部,其在标注有所述标记的所述片材作为所述原料而被供给时,对标注在所述原料上的标记进行读取。
根据该结构,能够制造对在堆积部堆积的料片或通过成形部所成形的片材等标注有标记的片材。并且,当标注有该标记的片材再次作为原料而被供给至片材制造装置时,能够通过读取部来读取标注在片材上的标记。由此,能够掌握被供给的片材为已经被解纤后的片材(再生的片材)的情况。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积部以及所述成形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所述标注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堆积部和/或成形部上设置标注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对标注标记。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为,相对于所述片材的表面而具有凸或凹的压纹,所述读取部对所述压纹进行读取。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标注在片材上的凸或凹进行读取从而能够容易地辨别是否是已经被解纤过的片材。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为,与所述片材的其他部分密度不同的部分,所述读取部对所述密度不同的部分进行读取。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片材中的密度不同的部分进行读取从而能够容易地辨别是否是已经被解纤过的片材。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通过所述标注部而在所述片材上标注的所述标记不同于标注在所述原料上的所述标记。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在被供给的原料的片材上标注的标记与在该被供给的片材被解纤而重新形成的片材上标注的标记不同,从而能够确定被解纤(再生)的次数。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注部在所述片材的表背两个面上标注所述标记。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片材的两个面上标注有标记,因此,在将片材作为原料进行供给时,无论哪个面位于读取部侧都有标记,因而读取部能够读取到标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注部以及读取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注部以及读取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由于将各部件等设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以与实际不同的方式图示了各部件等的尺度。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片材制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片材制造装置是基于例如以将纯纸浆片材或废纸等原料(被解纤物)Pu形成为新的片材Pr的技术的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具备:供给部,其对供给原料;解纤部,其对原料进行解纤;堆积部,其供通过解纤部而实施解纤处理所得到的解纤物进行堆积;成形部,其利用在堆积部堆积的料片来成形片材;标注部,其对片材以及料片中的至少一方标注标记;读取部,其在标注了标记的片材作为原料而被供给时对标注在原料上的标记进行读取。以下,对片材制造装置的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制造装置1具备:供给部10、粗碎部20、解纤部30、分级部40、挑选部50、添加物投入部60、堆积部70、成形部200、标注部以及读取部300等。并且,具备对上述部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供给部10向粗碎部20供给作为原料的废纸Pu等。供给部10例如具备以重叠的方式预先贮存多张废纸Pu的托盘11和能够将托盘11中的废纸Pu连续地向粗碎部20投入的自动输送机构12等。作为被供给至片材制造装置1的废纸Pu,例如是办公室中成为当前主流的A4尺寸的纸张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对被供给至粗碎部20的废纸Pu所标注的标记进行读取的读取部300。另外,对于读取部300的详细的结构,会在下文中叙述。
粗碎部20将被供给的废纸Pu裁切成几厘米方形的纸片。在粗碎部20中具备粗碎刀21,并构成将通常的粉碎机的刀的切断宽度扩宽这样的装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被供给的废纸Pu裁切成纸片。并且,被裁断的粗碎纸经由输送路201而被供给至解纤部30。
解纤部30具备旋转的旋转刀(未图示),并实施将从粗碎部20被供给的粗碎纸分解为纤维状的解纤。在本申请中,将通过解纤部30而被解纤的物质称为被解纤物,将通过了解纤部30后的物质称为解纤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解纤部30在空气中以干式的方式实施解纤。通过解纤部30的解纤处理,而使被印刷的油墨或调色剂、防渗材料等向纸涂布的涂布材料等成为几十μm以下的粒(以下,称为“油墨粒”)从而被分离为纤维。因此,从解纤部30出来的解纤物为,通过纸片的解纤而得到的纤维和油墨粒。并且,解纤部30成为通过旋转刀的旋转而产生气流的机构,从而经由输送路202而使被解纤成的纤维乘着该气流而在空气中被输送至分级部40。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在解纤部30中另行设置产生用于将经由输送路202而被解纤成的纤维输送至分级部40的气流的气流发生装置。
分级部40通过气流而对被导入的导入物进行分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导入物的解纤物分级为油墨粒和纤维。分级部40例如通过应用旋风分离器,从而能够将被输送的纤维气流分级为油墨粒和脱墨纤维(脱墨解纤物)。另外,也可以利用其他种类的气流式分级器来替代旋风分离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旋风分离器以外的气流式分级器,例如能够使用弯管喷射器、漩涡分级器等。由于气流式分级器产生回旋气流,并通过因解纤物的尺寸和密度不同而受到的离心力之差来进行分离、分级,因此,能够通过气流的速度、离心力的调节而对分级点进行调节。由此,被分为比较小且密度较低的油墨粒和比油墨粒大且密度较高的纤维。将从纤维去除油墨粒的动作称为脱墨。
本实施方式的分级部40为切线输入方式的旋风分离器,并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导入口40a,其供导入物从解纤部30导入;筒部41,导入口40a位于其切线方向上;圆锥部42,其与筒部41的下部连续;下部取出口40b,其被设置在圆锥部42下部;上部排气口40c,其被设置在筒部41的上部中央处且用于微粉排出。圆锥部42朝向铅直方向下方而直径变小。
在分级处理中,承载了从分级部40的导入口40a被导入的解纤物的气流在筒部41、圆锥部42处变为圆周运动,并通过被施加离心力而被分级。并且,比油墨粒大且密度较高的纤维向下部取出口40b移动,比较小且密度较低的油墨粒与空气一起作为微粉而被向上部排气口40c导出,从而进行脱墨。并且,大量地含有油墨粒的短纤维混合物从分级部40的上部排气口40c被排出。并且,被排出的含有大量油墨粒的短纤维混合物经由与旋风分离器40的上部排气口40c连接的输送路206而被回收到接受部80中。另一方面,被分级后的含有纤维的分级物在空气中被从分级部40的下部取出口40b经由输送路203而朝向挑选部50输送。从分级部40到挑选部50也可以通过被分级时的气流来进行输送,或者也可以通过重力而从位于上方的分级部40被输送至位于下方的挑选部50。另外,也可以在分级部40的上部排气口40c或输送路206等中,配置用于有效地从上部排气口40c抽吸短纤维混合物的抽吸部等。
挑选部50使由分级部40分级后的含有纤维的分级物从多个开口通过并进行挑选。而且,具体而言,将由分级部40分级后的含有纤维的分级物挑选为通过开口的通过物和未通过开口的残留物。在本实施方式的挑选部50中,具有通过旋转运动而使分级物在空气中分散的机构。并且,经挑选部50的挑选而使通过了开口的通过物在被料斗部56接受之后经由输送路204而被输送至堆积部70。另一方面,经挑选部50的挑选而未通过开口的残留物经由作为输送通道的输送路205而再次作为被解纤物返回至解纤部30。由此,残留物不被废弃而被再使用(再利用)。
经挑选部50的挑选而通过了开口的通过物经由输送路204而在空气中被输送至堆积部70。从挑选部50到堆积部70也可以由产生气流的未图示的鼓风机来进行输送,也可以通过重力而从位于上方的挑选部50被输送至位于下方的堆积部70。在输送路204中的挑选部50与堆积部70之间设置有对被输送的通过物添加树脂(例如,熔融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等添加物的添加物投入部60。另外,作为添加物,除了熔融树脂以外,例如,也能够投入阻燃剂、漂白剂、片材力增强剂或施胶剂等。上述添加物被贮留在添加物贮留部61内,并通过未图示的投入机构而从投入口62被投入。
堆积部70使用包含通过物和树脂的材料来进行堆积而形成料片W,所述通过物为从输送路204被投入的包含纤维的通过物。堆积部70具有使纤维在空气中均匀地分散的机构和使分散的纤维堆积在网带73上的机构。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片W是指包含纤维和树脂的物体的结构形态。因此,即使在料片的加热时、加压时、切断时、输送时等,尺寸等的形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图示为料片。
首先,作为使纤维在空气中均匀地分散的机构,在堆积部70中配置有供纤维以及树脂被投入到内部的成形鼓71。并且,通过使成形鼓71旋转驱动而能够使树脂(添加剂)在通过物(纤维)中均匀地混合。在成形鼓71中设置有具有多个小孔的丝网。并且,通过使成形鼓71旋转驱动而使树脂(添加剂)在通过物(纤维)中均匀地混合,并且,能够使通过了小孔的纤维、纤维和树脂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均匀地分散。
在成形鼓71的下方配置有环形的网带73,所述环形的网带73形成有通过张设辊72而被张设的网。并且,通过张设辊7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自转,而使该网带73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此外,在成形鼓71的铅直下方设置有作为抽吸部的抽吸装置75,所述抽吸装置75隔着网带73而产生朝向铅直下方的气流。能够通过抽吸装置75而在网带73上对分散在空气中的纤维进行抽吸。
并且,通过了成形鼓71的小孔丝网的纤维等在由抽吸装置75产生的抽吸力的作用下被堆积在网带73上。此时,通过使网带73在一个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形成包含纤维和树脂并堆积成长条状的料片W。通过连续地实施来自成形鼓71的分散和网带73的移动,从而带状的连续的料片W被成形。另外,网带73无论是金属制、树脂制、还是无纺布,只要能够供纤维堆积并使气流通过,则可以是任何材质。抽吸装置75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构成,即,在网带73的下方形成开设有所需的尺寸的窗的密封箱,并从窗以外的部位对空气进行抽吸而使箱内与外气相比成为负压。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片W是指包含纤维和树脂的物体的结构形态。因此,即使在料片W的加热时、加压时、切断时、输送时等厚度等尺寸等的形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图示为料片W。因此,即使图示为料片W,也存在有后述的片材Pr的情况。
成形在网带73上的料片W通过输送部100而被输送。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100为,表示从网带73到最终作为片材Pr(料片W)而被投入至堆叠器160中为止的期间的料片W的输送过程。因此,除了网带73以外,各种辊等作为输送部100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作为输送部,只要是输送带或输送辊等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具体而言,首先,在作为输送部100的一部分的网带73上成形的料片W通过网带73的旋转移动而沿着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被输送。接着,料片W从网带73沿着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被输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堆积部70的下游侧,由通过堆积部70而被堆积的料片W来形成片材Pr的范围属于成形部200。
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堆积部70的下游侧配置有加压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压部为,具有对料片W进行加压的辊141的加压部140。通过使料片W在辊141与张设辊72之间通过,从而能够对料片W进行加压。由此,能提高料片W的强度。
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加压部14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前辊120。切断部前辊120具有一对辊121。一对辊121中的一个为驱动控制辊,另一个为从动辊。
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切断部前辊120的下游侧配置有沿着与被输送的料片W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料片W进行切断的切断部110。切断部110具备切割器,并根据被设定为预定的长度的切断位置而将连续状的料片W切成单张状(片材状)。切断部110例如能够应用旋转切割器。根据上述内容,能够在对料片W进行输送的同时实施切断。因此,由于在切断时不使料片W的输送停止,因此,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另外,切断部110除了旋转切割器以外还可以应用各种切割器。
在比切断部110靠料片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后辊125。
在比切断部后辊125靠料片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构成加热加压部150的一对加热加压辊151。该加热加压部150利用树脂而使料片W所包含的纤维彼此粘合(固着)。在加热加压辊151的旋转轴中心部处设置有加热器等加热部件,通过使料片W在该一对加热加压辊151间通过,从而能够对被输送的料片W进行加热加压。并且,料片W通过被一对加热加压辊151进行加热加压,从而树脂熔化而易于与纤维缠绕并且纤维间隔变短且纤维间的接触点增加。由此,密度提高而使作为料片W的强度提高。在加热加压部150中,以相对于加热加压处理前的料片W的厚度而变为大约1/5到1/10的厚度的料片W的方式进行加热加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加压部150中设置有对料片W标注标记的标注部。该标注部的详细的结构,会在下文中叙述。
在比加热加压部150靠料片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配置有沿着料片W的输送方向对料片W进行切断的后切断部130。后切断部130具备切割器,并根据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预定的切断位置对料片W进行切断。由此,形成所需的尺寸的片材Pr(料片W)。并且,被切断后的片材Pr(料片W)被装载在堆叠器160等上。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主要是指以包含废纸或纯纸浆等纤维为原料,并形成为片材状。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板状或料片状(或具有凸凹的形状)。此外,作为原料也可以是纤维素等植物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等化学纤维、羊毛、丝绸等动物纤维。本说明书中的片材被分为纸和无纺布。纸包括成形为较薄的片材状的形态等,还包括以笔记或印刷为目的的记录纸、壁纸、包装纸、彩纸、制图纸等。无纺布与纸相比较厚且强度较低,包括无纺布、纤维板、手巾纸、厨房用纸、清洁纸、滤纸、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等。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废纸主要是指被印刷的纸,但是,只要以作为纸而成形的物质为原料,无论是否使用过都被视为废纸。
接下来,对标注部以及读取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注部以及读取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a)表示标注部的结构,图2(b)表示标注有标记的料片的外观,图2(c)表示读取部的结构。标注部被装备于堆积部以及成形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标注部被装备于成形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标注部而被标注的标记为,相对于片材的表面具有凸或凹的压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成形部200的一部分的加热加压部150上设置有标注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标注部为,在片材的表背两侧的面上标注标记(压纹)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在构成加热加压部150的一对加热加压辊151的表面部152处设置有作为标注部的突部。详细而言,在一个加热加压辊151a的表面部152设置有突部155a。此外,在另一个加热加压辊151b的表面部152也同样设置有突部155b。并且,突部155a和突部155b以不接触的位置关系被配置,一对加热加压辊151被构成为以相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并且,料片W被夹持在一对加热加压辊151之间并被按压(加热加压)。通过这样设置,料片W所包含的树脂熔化从而纤维彼此通过树脂而被粘合在一起,并且,料片W被压缩。此时,根据突部155a、155b的形状而在料片W的表面400上形成有凹形状,如图2(b)所示,形成有在表面400上具有凹部400a、400b的实施了压纹加工的料片W。在本实施方式的料片W中,在料片W的一个面Wa上形成有由凹部400a构成的标记Ma,并且,在料片W的另一个面Wb上也同样形成有由凹部400b构成的标记Ma。并且,一个面Wa上的凹部400a和另一个面Wb上的凹部400b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交替形成。
另外,标记Ma只要是在料片W的表面上具有凹或凸的压纹即可,凹凸的大小、深度、数量等能够适当进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以与所需的标记Ma相对应的方式适当对加热加压辊151a、151b的突部155a、155b的形态进行设定即可。例如,如果相对于一对加热加压辊151的表面部152设置凹部,则能够使料片W形成具有凸的压纹。此外,如果相对一个加热加压辊151设置突部155a,相对于另一个加热加压辊151而在与突部155a对置的位置处设置凹部,则能够在料片W的一个面Wa上具有凹,在另一个面Wb上具有凸。此外,料片W(片材Pr)中的标记Ma的形成位置也能够适当进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与所需的标记Ma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对加热加压辊151的突部155a、155b的位置等的形态适当进行设定。在成为片材Pr的状态时,优选为标记Ma的位置设置在不对使用条件产生影响的范围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片材Pr的端部较好。另外,虽然在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而将突部155a、155b描绘得较大,但是,优选为在能由后述的读取部300读取的范围内尽可能小。最优选的是人类的眼睛无法识别那样的凹或凸。
此外,加热加压辊151可以使用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由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等形成的弹性材料。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一对加热加压辊151中的一个加热加压辊151为金属材料,另一个加热加压辊151为弹性材料。
标注有压纹的标记Ma的料片W通过后切断部130而被切断。由此,可以形成标注有压纹的标记Ma的片材Pr。
接下来,对读取部的结构进行说明。读取部在将标注有标记的片材作为原料而供给时,对原料所标注的标记进行读取。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300在标注有压纹的标记Ma的片材Pr作为废纸Pu(原料)而被供给时对标注在该片材Pr(废纸Pu)上的压纹进行读取。通过读取到压纹,从而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原料为已经被解纤过的(再生的)原料。另一方面,在不能读取到压纹的情况下,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原料为还未被解纤过的(未被再生的)原料。由此,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原料是否是被解纤过的,是否是再生的。读取部300被配置在能够对废纸Pu所标注的压纹的标记Ma的区域进行读取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向粗碎部20供给废纸Pu的供给部10附近(参照图1)。
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300为光学式传感器。读取部300与控制部连接,并基于预定的程序而被驱动控制。读取部300所取得的数据被发送至控制部,在控制部中基于发送过来的数据而实施运算处理,并能够对标记Ma的有无等进行判断。
如图2(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300具有照射光的光源部300a和受光部300b。读取部300的光源部300a以及受光部300b以与被供给的废纸Pu的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当从光源部300a朝向废纸Pu照射光时,被照射的光在废纸Pu的表面进行反射。并且,反射的光通过受光部300b接收。并且,控制部被构成为,基于从光源部300a相对于废纸Pu而发出的光在废纸Pu上进行反射而直到通过受光部300b被接收为止的时间数据来进行各种运算。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被构成为,基于所取得的多个时间数据对时间差进行运算,在产生规定以上的时间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凹凸,即,判断为有压纹。例如,在对具有废纸Pu的压纹的标记Ma进行读取的情况下,向控制部发送从光源部300a对废纸Pu(片材Pr)照射光而在凹部400a处进行反射并直到通过受光部300b被接收为止的时间数据和从光源部300a对废纸Pu(片材Pr)照射光而在表面400处进行反射并直到通过受光部300b而被接收为止的时间数据。在控制部中,在基于被发送过来的各时间数据来对时间差进行运算,且在具有规定以上的时间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所读取的废纸Pu上标注有具有压纹的标记Ma。另一方面,在基于从读取部300发送过来的时间数据来对时间差进行运算,且在不具有规定以上的时间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所读取的废纸Pu上未标注具有压纹的标记Ma。如果对于一张废纸而在包含存在有标注有标记的可能性的部位和未标注有标记的部位在内的多个部位处实施读取,并判断为标注有一个以上标记Ma,则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废纸Pu是已经被再生(解纤)过的纸。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一个标记Ma也没有标注,则判断为被供给的废纸Pu为一次都没被再生过的未解纤废纸。在此,对于无法确定是被片材制造装置1解纤的或被再生的废纸,即使是再循环纸也被视作未被再生的纸。例如,在通过与片材制造装置1不同的装置而被再生的废纸上没有标记,即使是被再生过的废纸,也不知晓其性状。因此,将通过片材制造装置1而被再生的片材、通过与片材制造装置1相同的种类的片材制造装置而被再生的片材、通过片材制造装置1能够对性状进行理解的片材制造装置而被再生的且能够确定在预定的位置标注有预定的标记的片材,视作再生过的片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料片W(片材Pr)的两面Wa、Wb标注有压纹的标记Ma,因此,作为废纸Pu而能够在表背的任意一个面上进行读取。例如,在于废纸Pu的一个面上标注标记Ma的结构的废纸的情况下,如果标注有标记Ma的面不位于读取部300侧则无法进行读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将标注有废纸Pu的标记Ma的面统一,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供给。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具有作为标注部的突部155a、155b的一对加热加压辊151而对料片W进行加热加压,从而料片W所包含的纤维彼此利用树脂被粘合,并且,形成有具有压纹的标记Ma。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在标注有标记Ma的废纸Pu被供给至片材制造装置1的情况下,通过读取部300而使标记Ma的压纹被读取。由此,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废纸Pu是已经被解纤的(再生的)废纸。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制造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片材制造装置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图1)。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即,标注部以及读取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堆积部具备标注部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注部以及读取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a)表示标注部的结构,图3(b)以及图3(c)表示标记的形成过程,图3(d)表示标注有标记的料片的外观,图3(e)表示读取部的结构。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标注部而被标注的标记为,密度与片材的其他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注部被设置在构成堆积部70的一部分的网带73上。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在网带73的与成形鼓71(参照图1)对置的面的一部分处设置有凹部73a(另外,也可以在网带73的上述面的一部分处设置凸部)。
并且,在堆积部70中经由成形鼓71而使包含纤维或树脂的材料堆积在网带73上从而形成料片W。此时,如图3(b)所示,以与网带73的凹部73a的形状一致的方式在料片W上形成有凸部Wc。即,如图3(c)所示,形成有在料片W的一个面上具有包含凸部Wc的凹凸形状的料片W。并且,通过加热加压部150的一对加热加压辊151而对具有包含凸部Wc的凹凸形状的料片W进行加热加压。
由此,如图3(d)所示,形成有标注有标记Mb的料片W,所述标记Mb具有密度不同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料片W中,形成有具有密度相互不同的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的标记Mb。第一密度部401a为与在网带73上使纤维等堆积时的凹部73a相对应的料片W的凸部Wc的部分,第二密度部401b为与料片W的凸部Wc以外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因此,料片W的凸部Wc与料片W的凸部Wc以外的部分相比,通过加热加压辊151而被加压的纤维等的堆积量较多,因此,第一密度部401a与第二密度部401b相比密度变高。在这种情况下,堆积部70成为对标记Mb进行标注的标注部。
另外,标记Mb只要在料片W上具有密度不同的部分即可,网带73的凹部73a的大小、深度、数量等能够适当进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以与所需的标记Mb相对应的方式对网带73的凹部73a的形态适当进行设定即可。此外,料片W(片材Pr)中的标记Mb的形成位置也能够适当进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与所需的标记Mb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对网带73的凹部73a的位置等的形态适当进行设定。优选为标记Mb的位置在成为片材Pr的状态时,被设置在对使用条件不产生影响的范围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片材Pr的端部较好。
标注有具有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的标记Mb的料片W通过后切断部130而被切断。由此,能够成形标注有标记Mb的片材Pr。
接下来,对读取部的结构进行说明。读取部在将标注有标记的片材作为原料进行供给时对原料所标注的标记进行读取。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300在将标注有标记Mb的片材Pr作为废纸Pu(原料)进行供给时对在该片材Pr(废纸Pu)所标注的密度不同的部分进行读取。通过读取到密度不同的部分,从而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原料为已经被解纤的(再生的)原料。读取部300被配置于能够对在废纸Pu所标注的标记Mb的区域进行读取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部被配置在向粗碎部20供给废纸Pu的供给部10附近(参照图1)。
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300为光学式传感器。读取部300与控制部连接,并基于预定的程序而被驱动控制。并且,读取部300所取得的数据被发送至控制部,在控制部中基于发送过来的数据而实施运算处理,并能够对标记Mb的有无等进行判断。
如图3(e)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300具备照射光的光源部300c和受光部300d。并且,光源部300c和受光部300d中的光轴相对于被读取的废纸Pu而成为大致垂直方向,光源部300c和受光部300d以隔着废纸Pu的方式配置。另外,也可以将光源部300c和受光部300d的配置位置配置为相反。并且,当从光源部300c朝向废纸Pu照射光时,发出的光透过废纸Pu,并且透过了废纸Pu的光通过受光部300d而被接收。
并且,控制部被构成为,基于所取得的多个受光量数据而对受光量差进行运算,在产生规定以上的受光量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具有密度差的部分。例如,在对废纸Pu的具有密度不同的部分(第一密度部401a以及第二密度部401b)的标记Mb进行读取的情况下,向控制部发送从光源部300c对标记Mb照射光而通过受光部300d接收到透过了第一密度部401a的光的受光量数据和从光源部300c对标记Mb照射光而通过受光部300d接收到透过了第二密度部401b的光的受光量数据。在控制部中,在基于被发送过来的受光量数据来对受光量差进行运算,并在存在具有规定以上的受光量差的情况和不具有规定以上的受光量差的情况时,判断为在所读取的废纸Pu上标注有具有密度不同的部分(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的标记Mb。另一方面,在基于从读取部300发送过来的受光量数据来对受光量差进行运算,并且不存在具有规定以上的受光量差的部位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所读取的废纸Pu上未标注有具有密度差的标记Mb。即,判断为被供给的废纸Pu为未解纤废纸。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在废纸Pu的表背都能够读取到标记Mb。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相对于具有标注部即凹部73a的网带73而使纤维以及树脂堆积,而形成具有凸部Wc的料片W,并通过加热加压部150对该料片W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料片W所包含的纤维彼此通过树脂而被粘合在一起,并且,形成有具有相互密度不同的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的标记Mb。并且,在标注有标记Mb的废纸Pu被供给至片材制造装置1的情况下,通过读取部300而读取标记Mb的密度不同的部分(第一密度部401a以及第二密度部401b)。由此,能够确定被供给的废纸Pu为已经被解纤的(再生的)废纸。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等。改变例将在下文中叙述。
(改变例1)
在形成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标记Ma以及标记Mb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对于在原料上标注的标记而使标注部对片材进行标注的标记不同。即,根据读取到作为原料而被供给的废纸Pu的标记Ma、Mb的结果,对解纤后的料片W标注与读取到的标记Ma、Mb不同的标记。不同的标记是指,改变标记的形状、或改变大小、或改变标记与标记的间隔。为此,优选为标注部能够对形状等进行变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替换突部155a、155b的形状或大小,能够改变凹部400a、400b的深度。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对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的密度差进行变更。由此,由于被供给的废纸Pu的标记Ma、Mb和在新成形的片材Pr上所标注的标记不同,因此能够确定被解纤的次数。并且,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读取部300而确定被供给的废纸Pu的被解纤的次数,例如,根据被解纤的次数而对向纤维添加的树脂量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读取部300读取的被供给的废纸Pu的被解纤的次数越多,则越增多添加的树脂量。虽然存在被供给至片材制造装置1的废纸Pu的被解纤的次数越多,则被解纤的纤维的长度越短、作为片材Pr的强度越低的情况,但是,根据本改变例,由于根据被供给的废纸Pu的被解纤的次数来控制树脂量,因此,能够制造具有稳定的强度的片材Pr。此外,由于对应于被解纤的次数而纤维的长度较短的纤维变多,因此,也可以通过添加纤维的长度较长的纤维,而对作为片材Pr的强度的降低进行抑制。
(改变例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读取部300使用了非接触型的光学式传感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接触式的粗糙度测量仪。通过如此设置,也能够对凹部400a和凹部400b进行读取。而且,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用拍摄装置对标记Ma进行拍摄,并对该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对标记Ma进行读取。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改变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了被统一成一样的形状的凹部400a以及凹部400b,但并不限定于此。凹部400a以及凹部400b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尺寸。此外,作为标记Ma,也可以形成各种文字、图形、符号等。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容易地判断出已经被解纤的废纸Pu(片材Pr)。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以具有一样的区域的方式形成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密度部401a以及第二密度部401b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区域。通过如此设置,也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改变例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加压辊151上具备作为标注部的突部155a、155b,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独立于加热加压辊151而在成形部200的任意的部位处设置标注部。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加热加压辊而进行了加热加压之后(在料片W冷却的状态之前),配置对料片W标注具有压纹的标记Ma的标注部。通过如此设置,不在加热加压辊151上设置突部,便能够容易地实施加热加压辊151的制作。此外,为了标注改变例1所示的不同的标记,而能够对形状不同的多个标注部进行替换。
(改变例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加热加压辊151的双方上设置了作为标注部的突部155a、155b,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仅在一对加热加压辊151中的一方上设置突部155a(155b)。在这种情况下,仅在料片W的一个面上形成标记。因此,优选的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透过型的读取部300,而不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反射型的读取部300。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400a的部分与其他的部分相比而被压缩,因此密度变高。即,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标记Ma为具有凹的压纹,并且具有密度不同的部分。
(改变例6)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标记Ma由凹部400a和凹部400b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贯穿孔的标记。例如,通过针等的形状的部件刺穿片材从而形成贯穿孔。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在片材的一侧和另一侧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并通过接收穿过了贯穿孔的光而确定存在有标记Ma的情况。通过如此设置,与上述同样,也能够确定被供给的片材为已经被解纤的(再生的)片材。另外,也可以印刷文字或标识来作为标记Ma。
(改变例7)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标记Mb由第一密度部401a和第二密度部401b这两个密度不同的部分的结构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标记Mb的密度不同的部分也可以是三个以上。通过如此设置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改变例8)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加压部150上具备标注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成形部200的其他的一部分处设置在已成形的料片W的表面上附加纸片的标注部。通过如此设置,也能够形成标注有纸片的部分的片材Pr的厚度与其他的部分相比较厚的标记。此外,也可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在成形部200或堆积部70上不具备标注部。例如,也可以在通过后切断部130进行切断而成为片材Pr之后标注标记。
(改变例9)
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为干式的片材制造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湿式的片材制造中通过重复分解,也会产生与本申请相同的课题。因此,本申请也包括湿式的片材制造,通过解纤部来进行解纤也包括通过湿式中的分解部进行分解的情况。
(改变例10)
另外,也可以使用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各改变例的结构适当进行了组合的结构。
符号说明
1…片材制造装置;10…供给部;20…粗碎部;30…解纤部;40…分级部;50…挑选部;60…添加物投入部;70…堆积部;71…成形鼓;73…网带;73a…作为标注部的凹部;80…接受部;100…输送部;110…切断部;120…切断部前辊;130…后切断部;140…加压部;150…加热加压部;151(151a、151b)…加热加压辊;155a…作为标注部的突部;155b…作为标注部的突部;160…堆叠器;200…成形部;300…读取部;300a…光源部;300b…受光部;300c…光源部;300d…受光部;400a…凹部;400b…凹部;401a…第一密度部;401b…第二密度部。

Claims (5)

1.一种片材,其包括纤维和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为熔融树脂,所述片材利用熔化的所述树脂而使所述纤维彼此粘合,
在所述片材上,标注有表示所述片材已经被解纤的情况的标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为,所述片材表面的凹或凸的压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为,通过构成所述片材的所述纤维的密度的部分不同而被形成的标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为,被形成在所述片材上的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为,被标注在所述片材上的不可见油墨的标记。
CN202011169569.2A 2014-03-25 2015-03-18 片材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23812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1391 2014-03-25
JP2014-061391 2014-03-25
JP2014-247689 2014-12-08
JP2014247689A JP6172128B2 (ja) 2014-03-25 2014-12-08 シート製造装置
CN201580016477.1A CN106164937A (zh) 2014-03-25 2015-03-18 片材制造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477.1A Division CN106164937A (zh) 2014-03-25 2015-03-18 片材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1200A true CN112381200A (zh) 2021-02-19

Family

ID=5419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477.1A Pending CN106164937A (zh) 2014-03-25 2015-03-18 片材制造装置
CN202011169569.2A Pending CN112381200A (zh) 2014-03-25 2015-03-18 片材制造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477.1A Pending CN106164937A (zh) 2014-03-25 2015-03-18 片材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738996B2 (zh)
EP (1) EP3125160B1 (zh)
JP (1) JP6172128B2 (zh)
CN (2) CN106164937A (zh)
TW (1) TWI625444B (zh)
WO (1) WO2015146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1209B2 (ja) *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JP6172128B2 (ja) 2014-03-25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7005926B2 (ja) * 2017-04-06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879106B2 (ja) * 2017-07-31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解繊物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972857B2 (ja) * 2017-09-29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9024025B (zh) * 2018-09-12 2020-10-16 王晨宇 一种废纸再生工艺方法
JP2021183740A (ja) 2020-05-22 2021-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繊維構造体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構造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26408A1 (en) * 1996-01-17 1997-07-24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Method for marking paper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ed marked paper
US20070017860A1 (en) * 2003-09-17 2007-01-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eal ring holder for membrane element and membrane element
US2007017826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Avery Levy Paper having discrete regions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00146921A1 (en) * 2005-10-04 2010-06-17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woven fabric for filters
JP2011236361A (ja) * 2010-05-12 2011-11-24 Toyota Motor Corp 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57264A (zh) * 2011-09-19 2013-04-24 株式会社东芝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US20140027075A1 (en) * 2011-01-12 2014-01-30 Seiki Epson Corporation Paper recycling system and paper recycl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493B2 (ja) 1975-02-19 1983-02-2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カミ オヨビ フシヨクフヨウセンイノ セイゾウホウ
JPH0768677B2 (ja) 1990-03-15 1995-07-26 岐阜県 再生シート
JP3454956B2 (ja) * 1994-02-16 2003-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保持支持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再生装置
JPH10222028A (ja) * 1997-01-31 1998-08-21 Ricoh Co Ltd 像保持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094781A (ja) 2001-09-25 2003-04-03 Canon Inc 印刷装置、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FI119063B (fi) * 2006-04-21 2008-07-15 Metso Automation Oy Menetelmä ohjata kierrätyskuitulinjaa ja kierrätyskuitulinja
JP5720255B2 (ja) * 2011-01-12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JP5848139B2 (ja) * 2011-08-30 2016-01-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およびはんだバンプ付き配線基板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JP2014208924A (ja) * 2013-03-27 2014-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5808363B2 (ja) * 2013-04-22 2015-11-1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
JP6172128B2 (ja) 2014-03-25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361209B2 (ja) *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26408A1 (en) * 1996-01-17 1997-07-24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Method for marking paper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ed marked paper
US20070017860A1 (en) * 2003-09-17 2007-01-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eal ring holder for membrane element and membrane element
US20100146921A1 (en) * 2005-10-04 2010-06-17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woven fabric for filters
US2007017826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Avery Levy Paper having discrete regions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1236361A (ja) * 2010-05-12 2011-11-24 Toyota Motor Corp 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027075A1 (en) * 2011-01-12 2014-01-30 Seiki Epson Corporation Paper recycling system and paper recycling method
CN103057264A (zh) * 2011-09-19 2013-04-24 株式会社东芝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20347B2 (en) 2021-02-16
US20170081794A1 (en) 2017-03-23
EP3125160B1 (en) 2019-01-09
WO2015146080A1 (ja) 2015-10-01
EP3125160A1 (en) 2017-02-01
JP6172128B2 (ja) 2017-08-02
US10041199B2 (en) 2018-08-07
TWI625444B (zh) 2018-06-01
US9738996B2 (en) 2017-08-22
TW201536983A (zh) 2015-10-01
CN106164937A (zh) 2016-11-23
EP3125160A4 (en) 2017-09-20
JP2015193965A (ja) 2015-11-05
US20170314173A1 (en) 2017-11-02
US20180334765A1 (en)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1200A (zh) 片材制造装置
EP3026174B1 (en) Fibrous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8866823B (zh) 薄片制造装置
US10407828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531381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50761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252171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627824B2 (ja) シート
WO2016072063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58530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古紙処理装置
JP2016129998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5120318A (ja) 材料解繊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材料解繊方法
JP654398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5121001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96930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1030351A (ja) スリット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6113735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6168678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6049662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164080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5161048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6112828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5183297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