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7264A -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7264A
CN103057264A CN2012103378253A CN201210337825A CN103057264A CN 103057264 A CN103057264 A CN 103057264A CN 2012103378253 A CN2012103378253 A CN 2012103378253A CN 201210337825 A CN201210337825 A CN 201210337825A CN 103057264 A CN103057264 A CN 103057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thin slice
image
regulation
look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78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7264B (zh
Inventor
女川俊一
萩原隆裕
平林和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5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7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7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72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标记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获取部、运算部、检测部以及形成部。图像获取部扫描并获取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运算部根据通过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算出图像的色材附着量。检测部检测已形成在薄片上的规定标记。形成部将与通过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追加到通过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并形成在薄片上。

Description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9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536205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让使用者能确认因重新使用(reuse)引起的薄片(sheet)的劣化的标记(mark)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通过加热至固定温度以上而消色的色材,并存在将该色材用作消色色调剂,以在薄片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还存在如下的消色装置:关于使用完毕的薄片,通过将薄片加热至上述固定温度以上而实现薄片的重新使用。利用这些装置,能够降低因薄片使用引起的环境负荷。
虽然薄片由于重复使用而劣化,但也存在管理该积累的薄片劣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如不使用指定的设备,则使用者不能够判断薄片的劣化程度。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标记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获取部、运算部、检测部以及形成部。图像获取部扫描并获取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运算部根据通过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算出图像的色材附着量。检测部检测已形成在薄片上的规定标记。形成部将与通过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追加到通过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并形成在薄片上。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获取部、运算部以及形成部。图像获取部获取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运算部根据通过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算出图像的色材附着量。形成部将表示通过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的信息形成在薄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示出将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形成的劣化标记(规定标记)的形状设为箭头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1)。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2)。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3)。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1)。
图8A是示出各单元的配置例的图(串联配置)。
图8B是示出各单元的配置例的图(挪用传感器)。
图9是示出标记的投影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将劣化标记(规定标记)的形状设为圆标记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将正面、背面的劣化标记形成于一面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对劣化标记进行打孔的情况下的框图的图。
图13是示出对劣化标记进行打孔的情况下的标记形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1)。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2)。
图17A是示出箭头(arrowhead)的图案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向上箭头)。
图17B是示出箭头的图案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向下箭头)。
图18是示出劣化标记的投影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1)。
图2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2)。
图2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3)。
图2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4)。
图23是示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分割成多个区域进行处理时的分割例与劣化标记的形成例的图。
图24A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例的图(转换排出目的地)。
图24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例的图(翻转薄片面)。
图25A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劣化标记形成例的图(×印)。
图25B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劣化标记形成例的图(字符串)。
图26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劣化标记形成例的图(一部不形成)。
图27是示出显示部显示的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8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9A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原图像)。
图29B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一个例子的图(数字叠加)。
图29C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一个例子的图(QR码叠加)。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装置,使用者即使不使用特别的设备也能够确认薄片的劣化程度,能够根据薄片的劣化程度得知重新使用的限度。另外,在以下的各方式中,主要针对以消色装置进行动作的实现例进行说明,但带有消色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进行。
作为一个方式,装置在消去前扫描薄片,基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算出当前形成的图像的色调剂附着量(色材附着量)。装置扫描薄片,检测表示薄片劣化程度的标记,计算到前次的印刷/消去为止所积累的薄片劣化程度(色材附着的累积量)。
能够将色调剂附着量设为由于在当前薄片上形成某图像而产生的薄片劣化量。
装置在消去图像后,将与算出的色调剂附着量(即薄片劣化量)对应的形状的标记形成于薄片。在已经形成有标记的情况下,能够以将新标记添加到该已有标记的方式来形成。
作为另一个方式,装置在消去前进行图像的扫描,但在消去后进行用于检测标记的扫描。由于消去了除标记以外的内容,因此易于进行标记的检测。此外,作为其他的方式,装置通过消去前用扫描获取到的图像进行色调剂附着量的计算以及标记检测这二者。即,通过一个扫描单元进行图像的扫描与标记的检测。利用该方式,不再需要消去后的扫描。在该情况下,为了判断印刷内容与标记,而利用可消去色调剂与薄片劣化标记的颜色不同。另外,为了判断印刷内容与标记,而限定表示薄片劣化的标记的印刷位置。
作为一个方式,对于表示薄片劣化的标记的形状,以目视可知积累印刷次数和每一次的薄片劣化程度的薄片劣化程度。例如标记的形状为箭头形状,本装置在每一次进行消去时,将与算出的色调剂附着量对应的长度的箭头追加到已有标记而形成。如下地形成箭头标记:新设的箭头标记的始端(箭的箭头)开始于已有箭头标记的终端位置,且已有箭头标记的方向与新设的箭头标记为相同朝向。由此,能够用箭的个数(标记形状成为累积地连续的形状,但个数通过使形成的箭头成为分段印记来求出)表示重新使用次数,可用箭头的长度(总长度)表示色调剂附着的累积量。另外,作为其他的例子,本装置以同心圆表达标记,按照算出的色调剂附着量增大圆的半径。装置以如下方式形成新的圆标记:将新的圆标记的半径设为对已有圆标记的最外轮的半径长增加与色调剂附着量对应的长度而得的长度,且成为同心圆(中心与已有圆标记一致)。由此,能够以圆周的数量表示重新使用次数,可以通过圆的大小表示薄片劣化的累积量。作为进一步的例子,也可以是代替标记而对薄片进行打孔,并根据色调剂附着量扩大孔彼此的间隔这一形式。通过孔的数量能够表示重新使用次数,通过孔的位置可表示色调剂附着量。
作为一个方式,装置在薄片的两面上印刷表示薄片劣化的标记。另一方面,在使用者识别出薄片的正反两面并进行薄片供给的运用的情况下,将表示薄片两面的薄片劣化程度的标记仅印刷于单面。
作为一个方式,装置根据累积的薄片劣化程度转换薄片的排出目的地。另外,装置比较薄片的正反两面的劣化度量的大小,以使劣化度量小的面成为下一次印刷面的方式向上翻转薄片并排出。
此外,作为一个方式,装置在达到重新使用的极限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意思的标记印刷于薄片上。由此,使用者能够确认本薄片至此以后不适合再利用。作为另一个方式,装置提供调整劣化度检测的用户界面。
这里,说明各实施方式的概要。
第一实施方式:对在消去前进行扫描以掌握色调剂附着量、用消去后的扫描检测箭头的实现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在薄片的右端追记与色调剂附着量对应的长度的箭头,并将正反两面的色调剂附着量记录于各个面的实现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印刷同心圆而不是箭头作为检测对象的标记的例子、以及将正反两面的色调剂附着量印刷于单面的例子、对打孔的例子也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对也在消去前执行箭头的检测的实现例进行说明。由此,能够将扫描次数减少到一次。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利用消色色调剂与箭头的颜色的不同的实现例、以及通过将标记打在预先决定的位置从而在消去前也能检测箭头的实现例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对将薄片整体划分为任意的区域并按每一个区域记录色调剂附着量的实现例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对根据色调剂附着的积累量来转换排出目的地托盘、检测正反两面的劣化度之差并以使上正面为劣化度较少的面的方式翻转薄片后排出的实现例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对向利用者显示薄片达到重新使用极限这一情况的实现例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在超过极限时印刷“×印”、“不能利用”的实现例、在超过极限时露出薄片而印刷次数标记(例:箭头)的实现例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提供调整劣化度检测的用户界面。作为一个例子,对能进行仅次数/劣化度的转换设定、劣化度的阈值调整的用户界面进行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对在图像形成装置侧以消色色调剂印刷劣化标记的实现例进行说明。在印刷时记录劣化程度,因而劣化程度变得准确。
(装置结构)
图1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消色装置)的硬件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消去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薄片)上的图像而使其成为可重新使用的状态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中,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包括:设置想要进行图像消去的薄片的重新使用薄片供给盒10、检测供给的薄片的厚度、异物等的消去可否判断部5、加热到固定温度以上以进行消去处理的消去部(加热辊)6、以及判断消去后的薄片是否为可重新使用的状态的重新使用判断部7。
另外,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包括:堆积在消去后判断为可重新使用的薄片的重新使用薄片堆积盒11;以及堆积通过消去可否判断部5判断为不可消去的薄片、通过重新使用判断部7判断为不可重新使用的薄片的废弃薄片堆积盒12。此外,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包括:显示用于从使用者获取使用者可选择的作业模式、设定值等的画面的显示部4;接受显示的作业模式等、来自使用者的输入的触摸面板式操作部2;能进行按钮操作的按钮式操作部3;以及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的IC读卡器1。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具有在图像消去前、消去后扫描薄片的一个或多个扫描仪传感器9。重新使用判断部7基于从扫描仪传感器9获取的扫描数据,进行重新使用的判断。另外,扫描仪传感器9具备以在消色部6中不能消去的色材进行印刷的标记印刷部9A。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内的各设备由控制部14控制。控制部14具备记录部13(存储器、硬盘驱动等),该记录部13能够按用户单位、部门单位、星期单位、周单位、月单位等各种单位记录作业履历、消去张数、废弃张数等的数据。另外,控制部14具备运算执行预先导入存储部13的程序的处理器8。存储部13、处理器8设置于控制部14的操作板(盤)上。另外,控制部14能够通过例如LAN电路等进行与网络服务器、图像形成装置等的外部装置20的信息接收发送。
在上述装置结构的基础上,以下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上述装置结构以外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薄片劣化的程度,算出积累于薄片的色调剂附着量,通过印刷于薄片,从而使用者即使不使用特别的设备等也能知道薄片劣化。此外,如果色调剂附着量变多,则当再次印刷该重新使用薄片时,存在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产生堵塞(jam)的情况,也有在印刷时产生转印不良、定影不良的情况。这样的起因于重新使用薄片的不良情况能够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式得到缓解。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用箭头的长度表达每一次的色调剂附着量,并印刷于薄片。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以箭头向上的方向为顺向,在该页的右端,在每次重复印刷、消去时在上方追加箭头来进行印刷。
图2示出具体的印刷例。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在薄片右端的空白部印刷箭头。根据各次的色调剂附着量决定各箭头的长度。如图2所示,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的标记印刷部9A也可印刷明示薄片的重新使用极限的线、表示薄片劣化程度的进展的基准的刻度。示出重新使用极限的线例如由预先决定的值、计算式来决定位置。
使用图3的框图及图4~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例子。
首先,在从薄片消去图像前,为了保存该内容,第一图像读取部31读取薄片的两面。作为第一图像读取部31的具体的例子,在薄片输送路径内以夹着薄片的方式配置CIS传感器(或者CCD传感器)。首先,在动作001,第一图像读取部31读取正面页并输入第一图像信号,在动作002,第一图像读取部31将第一图像信号转送给存储部13。
接着,在动作003,第一图像读取部31读取背面页的图像并输入第二图像信号,在动作004,将第二图像信号转送给存储部13。
接着,在动作005,图像劣化检测部33根据第一图像信号算出正面页的色调剂附着量。此外,图像劣化检测部33通过处理器运算执行程序来实现。
首先,图像劣化检测部33比较第一图像信号的各像素的RGB信号和亮度阈值thR、thG、thB,提取适用下式的像素作为非白像素。
(R<thR)或(G<thG)或(B<thB)
这里R、G、B是各像素的RGB信号值,thR、thG、thB是预先决定的RGB的亮度阈值。
接着,图像劣化检测部33对提取出的非白像素数Nb进行计数,将与总像素数Nt之比(Rate1)算出作为色调剂附着量。
Rate1=Nb÷Nt×100[%]
在动作006,图像劣化检测部33对第二图像信号进行同样的处理,算出背面页的色调剂附着量Rate2。
接着,在动作007,消去部6对薄片上的色调剂进行消色。消去部6例如由两个加热辊构成,配置该两个辊,通过使薄片通过该辊间,从而能使薄片两面的色调剂消色。
接着,第二图像读取部32读取消去后的薄片介质的两面。第二图像读取部32与第一图像读取部31同样,构成为以在薄片输送路径内夹着薄片的方式配置CIS传感器(或者CCD传感器)。与第一图像读取部31同样,在动作008、动作009,第二图像读取部32读取消去后的薄片的正面页,输入第三图像信号,传送给存储部13。此外,在动作010、动作011,第二图像读取部32读取消去后的薄片的背面页,输入第四图像信号,传送给存储部13。此外,第二图像读取部32和第一图像读取部31可以使用相同传感器,也可以使用不同传感器。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可以为这样的结构:直线地配置第一图像读取部31、消去部6和第二图像读取部32,设第一图像读取部31和第二图像读取部32为各不相同的传感器。或者,如图8B所示,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将薄片向第一图像读取部31和消去部6输出后,返回第一图像读取部31的输入侧的薄片输送路径,设第一图像读取部31与第二图像读取部32为相同的传感器。
接着,在动作012,劣化标记检测部34(处理器8通过运算执行程序来实现)根据第三图像信号检测已有薄片劣化标记。具体的检测方法记为如下。
首先,比较第三图像信号的左右的薄片端区域的各像素的RGB信号与亮度阈值thR、thG、thB,提取适合下式的像素作为非白像素。
(R<thR)或(G<thG)或(B<thB)
这里,R、G、B是各像素的RGB信号值,thR、thG、thB是预先决定的RGB的亮度阈值。
这里,从薄片端区域仅提取非白像素的理由是因为在本例子中箭头印刷于薄片右端,从左右两端提取非白像素的理由是因为可能存在较多薄片上下颠倒地插入的情况,因而要考虑这一情况。
接着,在左右两端的区域中,在主扫描方向取非白像素的投影(具体而言,在各副扫描线,在主扫描方向对非白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印刷的箭头与投影的关系如图9所示。如图9所示,投影的值在X方向0的地方仅存在白像素。另外,在X方向取小的正值的地方表示存在箭头。另外,峰值表示箭头,因而通过求得峰值的数与位置,从而能指定箭头的数与位置。另外,若峰值的位置位于箭头的上端部分,则表示薄片沿顺向插入且箭头向上,相反,若峰值的位置在箭头的下端部分,则表示薄片沿反方向插入且箭头向下。另外,在投影的X方向的值全部为0的情况下,表示没有箭头,在左右双方的区域未检测到箭头的情况下,能够将该薄片视为新的薄片。
利用以上的方法,劣化标记检测部34在动作013进行有无劣化标记的判断,在存在劣化标记的情况(动作013,是)下,为了下一工序的劣化标记印刷,在动作014检测作为已有劣化标记的箭头的朝向、以及已有劣化标记的终端坐标(x0,y0)。同样,也根据第四图像信号检测劣化标记,检测已有劣化标记的箭头的朝向与终端坐标(动作015~动作017)。
最后,在劣化标记记录部35追加记录薄片劣化标记。作为劣化标记记录部35的具体的实现例,能够使用作为文档扫描仪(图1的扫描仪传感器9)的选项而一般广泛使用的热喷墨器(thermal inkjet)(图1的标记印刷部9A)等。如图8A、图8B所示,通过以从薄片输送路径的两面夹着该热喷墨器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在薄片两面进行印刷。首先,对于正面页,根据利用图像劣化检测部33得到的色调剂附着量Rate[%]计算箭头的长度。这里,简单地根据与预先决定的1%左右的像素数len的乘法来计算箭头的长度(像素数)L。
L=Rate1×len[像素]
在动作018,在正面页存在劣化标记的情况下,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动作019,根据在劣化标记检测部34得到的已有的劣化标记的位置信息决定追记的位置并印刷。例如,劣化标记的终端是(x0,y0),在是上方向的箭头的情况下,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x0,y0)与(x0,y0-L)之间印刷线段,进而通过涂抹以(x0,y0-L)、(x0-α,y0-L+α)及(x0+α,y0-L+α)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内侧,从而印刷箭头部分(这里α为预先决定的长度)。相反地,在为下方向的箭头的情况下,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x0,y0)与(x0,y0+L)之间印刷线段,通过涂抹以(x0,y0+L)、(x0-α,y0+L-α)及(x0+α,y0+L-α)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内侧,从而印刷追加的箭头。此外,这里的印刷是用不可消去的色调剂进行的印刷。通过对背面页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从而能追加劣化标记而进行印刷(动作021为是,动作022)。
另外,在动作018通过劣化标记检测部34未检测到箭头的情况(即,没有在该页进行印刷的履历的情况)下,在动作020印刷以预先决定的位置(这里为(x0,y0))为始点的长度L的向上的箭头。此外,预先求得重新使用所能承受的累积色调剂附着量的最大值Rmax[%],例如通过在(x0-β,y0-Rmax×len)与(x0+β,y0-Rmax×len)之间作出线段,从而能进行让使用者易于知晓地显示薄片重新使用的限度(参照图2)。
通过对薄片背面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从而能表示正反两面的薄片劣化程度(动作021为否,动作023)。
另外,示出如下的例子:使用箭头作为表示到目前为止的薄片的劣化程度的标记,以箭头的个数和长度表示薄片的劣化程度。作为其他例子,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考虑使用同心圆作为标记。即,通过以薄片的劣化程度的累积量为半径,从而圆周的数量表示印刷次数,最外轮的圆周的半径表示劣化程度的累积量。
劣化标记记录部35以如下方式形成圆标记:本次记录的圆标记的半径是向已有圆标记的最外轮的半径长加上与色调剂附着量对应的长度而得的长度。另外,劣化标记记录部35以成为同心圆(中心与已有圆标记一致)的方式形成新的圆标记。
至此,对在正反两面记录表示到目前为止的薄片的劣化程度的标记的例子、即在正面标记正面的劣化程度、在背面标记背面的劣化程度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如图11所示,仅在一面进行劣化标记的印刷,以记录劣化标记的面朝向使用者为确定好的朝向(例如向上),并配置于重新使用薄片供给盒10,若能实现上述这点,则仅对薄片单面进行处理就能管理薄片两面的劣化程度。
具体而言,劣化标记记录部35以薄片的下端作为劣化标记的始点,追加向上的箭头以进行记录。设薄片的右端为表示正面的薄片劣化的区域,设左端为表示背面的薄片劣化的区域。在劣化标记检测部34检测到向上的箭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薄片被顺向地设置,因而在薄片右端区域检测箭头,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已有标记的上方向追加表示正面的薄片劣化度的长度的向上箭头来进行记录。另外,劣化标记检测部34在薄片左端区域检测箭头,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已有标记的上方向追加表示背面的薄片劣化度的长度的向上箭头来进行记录。相反地,在劣化标记检测部34检测到向下的箭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薄片被上下颠倒地设置,因而劣化标记检测部34在薄片左端区域检测箭头,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已有标记的下方向追加表示正面的薄片劣化度的长度的向下箭头来进行记录。另外,劣化标记检测部34在薄片右端区域检测箭头,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已有标记的下方向追加表示背面的薄片劣化度的长度的向下箭头。通过这样,如图12所示,第二图像读取部32能使劣化标记记录部35(标记印刷部9A)仅配置于薄片的单面而不是配置于薄片两面,就能管理正反两面的薄片劣化程度。
此外,作为劣化标记,可以考虑打孔而不是印刷于薄片。例如如图13所示,以薄片的下端为始点,在薄片的右侧打出表示该面的薄片劣化的穿孔(打孔),在薄片的左侧打出表示相反面的薄片劣化的穿孔。也可以将上述箭头的长度取而代之地利用穿孔彼此的间隔来表示薄片劣化程度。这里,在利用劣化标记检测部34检测到的穿孔以薄片上端为始点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上下颠倒地供给薄片,因此能够将左侧的穿孔视为表示薄片正面的劣化的标记,将右侧的穿孔视为表示薄片背面的劣化的标记。此外,当决定这样开孔的区域时,在注意薄片的任一面的情况下,通常表示注意面的薄片劣化的穿孔是薄片右端,表示背面的薄片劣化的穿孔是薄片左端。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穿孔,从而使用者在将薄片设置于重新使用薄片供给盒10时,不需要注意薄片的正反面,且第二图像读取部32通过将劣化标记记录部35仅设置于薄片单面,从而能管理正反两面的薄片劣化程度(配置例与图12相同)。此外,在该情况下的劣化标记记录部35成为打孔单元。
另外,优选沿薄片的输送方向进行表示薄片劣化的标记的印刷、穿孔。通过这样,能够将劣化标记记录部35、打孔单元固定并安装于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未图示),且不需要使劣化标记记录部35、打孔单元移动的机构。
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在薄片上记录表示薄片的劣化程度的标记,使用者不用使用特别的设备就能判断薄片的劣化程度。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实现例来说明图14的框图和图15~图16的流程图。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较大的不同点是:使用用于检测薄片劣化程度的第一图像信号进行劣化标记的检测这点。由于该不同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不具有用于读取劣化标记的第二图像读取部32的情况下,劣化标记检测部34成为与消去部6并列(也可在消去部6之前)的结构。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对可消去色调剂与劣化标记的颜色不同的实现例进行说明。具体而言,设可消去色调剂是蓝色,劣化标记是黑色来进行印刷。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动作101~动作104,第一图像读取部31读取薄片两面,输入第一图像信号、第二图像信号,传送给存储部13。
接着,在动作105,图像劣化检测部33根据第一图像信号算出正面的色调剂附着量。这里,可消去色调剂是蓝色,因而将例如适合下式的全部条件的像素提取作为蓝色像素。
B-R>thBR
B-G>thBG
R<thR
G<thG
这里,R、G、B是像素的RGB值,thBR、thBG是预先决定的充分大的值。另外,thR、thG是预先决定的接近0的正值。
接着,对提取出的蓝色像素数Nb进行计数,将与总像素数Nt之比(Rate1)计算作为色调剂附着量。
Rate1=Nb÷Nt×100[%]
同样,在动作106,图像劣化检测部33根据第二图像信号算出背面的色调剂附着量Rate2[%]。
接着,在动作107,劣化标记检测部34根据第一图像信号检测记录于正面的劣化标记。这里,劣化标记是以黑色记录的,因而将例如适合下式全部的像素提取作为黑色像素。
R+G+B<thRGB
|R-G|<thRG
|G-B|<thGB
|B-R|<thBR
这里,R、G、B是像素的RGB值。“|”是表示绝对值的符号。另外thRGB、thRG、thGB、thBR设为预先决定的充分小的正值。
在动作108,判断有无劣化标记,在存在劣化标记的情况下,在动作109,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劣化标记检测部34同样地检测正面的已有劣化标记的朝向与终端坐标。另外,对于薄片的背面,也通过对第二图像信号进行上述劣化标记检测处理,从而能够检测已有劣化标记的朝向与终端坐标(动作110~动作112)。
在动作111为否、或动作112以后,是消去部6及劣化标记记录部35的动作,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018~动作023是同样的动作,因而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参照图7)。
如上所述,能在薄片消去后不进行图像读取地将表示积累的薄片劣化的标记记录于薄片。
接着,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说明设印刷有原稿的区域的外侧(薄片的一端)为指定区域,并在该位置上记录劣化标记的例子。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利用第一图像读取部31读取薄片两面,输入第一图像信号、第二图像信号。
接着,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图像劣化检测部33根据第一图像信号算出正面的色调剂附着量Rate1[%],根据第二图像信号算出背面的色调剂附着量Rate2[%]。
接着,劣化标记检测部34检测已有的劣化标记的朝向与终端坐标。劣化标记检测部34首先比较第一图像信号的各像素的RGB信号与亮度阈值thR、thG、thB,提取设适合下式的像素为黑像素、不适合的像素为白像素的二值图像。
(R<thR)或(G<thG)或(B<thB)
这里,R、G、B是各像素的RGB信号值,thR、thG、thB是预先决定的RGB的亮度阈值。
接着,劣化标记检测部34对预先决定记录劣化标记的区域(上述指定区域)进行劣化标记的检测。在该第二方式中,事先准备图17A所示的箭头的模板(template)图像,存储于存储部13。劣化标记检测部34在记录提取的二值图像的劣化标记的指定区域,逐个像素地偏移模板图像以进行匹配。具体而言,在设二值图像的像素为Pb、模板图像的像素为Pt时,劣化标记检测部34计算下式。
∑!EXOR(Pb,Pt)
这里,设白像素为0,黑像素为1。另外,设“!”为表示否定、EXOR为表示异或(Exclusive OR)的逻辑式。
劣化标记检测部34通过获得按每个模板的位置的上述匹配的值的分布,从而能够将其峰值的位置指定为箭头的位置。另外,通过获取在图17A的例子中示出的向上的箭头的匹配结果,从而在峰值存在的情况被视为存在向上的箭头,由此能够指定箭头的朝向。另外,能够将配置于能够事先能指定的箭头的位置中的、最上侧的箭头的坐标指定为已有劣化标记的终端坐标。当然,在薄片上下颠倒地设置于盒的情况下,未检测到向上箭头。此时,准备图17B所示的向下的箭头的模板图像,按同样的顺序指定箭头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终端坐标位于配置于最下侧的箭头的位置。
此外,因为不能够直接获知劣化标记的始点的坐标,所以在本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指定区域中,在沿箭头的朝向的方向取投影。这里投影的峰值的值与箭头的长度总和一致,因而能够根据终点坐标与该箭头的长度的总和算出始点坐标。
下面,消去部6及劣化标记记录部35的动作由于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为同样的动作,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第二方式的劣化标记检测部34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计算成本较高的模板匹配(template matching)。这是因为考虑到虽然将难以印刷原稿的薄片的端部决定为劣化标记的记录区域,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可消去色调剂尚未消色,所以在该端部区域混入原稿的印刷部分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仅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单纯地取投影不能够检测劣化标记,因而以模板匹配进行检测。当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进行模板匹配,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中也可进行模板匹配。
通过采用以上那样的结构,不进行消去完毕的薄片的扫描,就能将表示薄片的劣化程度的标记记录于薄片上,使用者不使用特别的设备就能够判断薄片的劣化程度。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19~图22的流程图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例。此外,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参照图3)。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薄片劣化标记不表示薄片整体的薄片劣化,而将薄片分割成区域来对各区域表达薄片劣化。这是因为例如在复印(或者印刷)一部分为高浓度且其他区域为白纸的原稿的情况下,虽然在薄片整体中色调剂附着量少,但在某一指定部位色调剂附着量较多。存在在色调剂附着量较多的部位中产生薄片卷曲等的情况。第三实施方式是用于缓和该状況的实现例。
图23示出区域分割的一个例子。图23的例子是将薄片整体区分为四个区域R1~R4的图。记录于左右两端的箭头成为与各个区域对应的箭头。
示出具体的动作的顺序。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动作201~动作204,第一图像读取部31将薄片的正面作为第一图像信号输入,将背面作为第二图像信号输入。
接着,在动作205,图像劣化检测部33基于第一图像信号算出各区域的色调剂附着量。
首先,图像劣化检测部33对于第一图像信号的整个区域,比较像素的RGB信号与亮度阈值thR、thG、thB,将适合下式的像素提取作为非白像素。
(R<thR)或(G<thG)或(B<thB)
这里,R、G、B是各像素的RGB信号值,thR、thG、thB是预先决定的RGB的亮度阈值。
接着,图像劣化检测部33从区域R1对非白像素数Nb1进行计数,根据区域R1的总像素数Nt1,利用下式算出区域R1的色调剂附着量Rate11。
Rate11=Nb1÷Nt1×100[%]
对其他区域也同样地,图像劣化检测部33求得色调剂附着量Rate12、Rate13、Rate14,进一步在动作206,关于薄片背面也同样地求得Rate21、Rate22、Rate23、Rate24。
接着,在动作207,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消去部6对薄片上的色调剂进行消色。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动作208~动作211,第二图像读取部32将薄片的正面图像作为第三图像信号输入、将背面作为第四图像信号输入。
接着,在动作212,劣化标记检测部34按区域检测记录的劣化标记,并判断其有无。首先,对第三图像信号的整个区域,比较像素的RGB信号与亮度阈值thR、thG、thB,将适合下式的像素提取作为非白像素。
(R<thR)或(G<thG)或(B<thB)
这里,R、G、B是各像素的RGB信号值,thR、thG、thB是预先决定的RGB的亮度阈值。接着,劣化标记检测部34在有劣化标记的情况下,在动作214,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取针对决定于各区域的地方的投影,从而检测劣化标记的朝向和终端坐标。所谓决定的地方例如是沿着该区域的薄片端的地方,具体而言,在第一区域的左上与右下的顶点坐标分别为(0,0)和(X0,Y0)的情况下,决定的地方被设为分别以(X1,Y1)和(X2,Y2)为左上和右下的顶点的坐标的长方形的地方(在设区域内的左上端为原点坐标的情况下,X1、Y1为充分小的正值,X2为满足X1<X2<X0的小的正值,Y2为满足Y1<Y2<Y0的充分大的正值)。
同样,劣化标记检测部34对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也同样检测劣化标记、以及检测朝向与终端坐标(动作215为否,动作220、动作212的循环处理)。另外,与正面的薄片同样,劣化标记检测部34使用第四图像信号,从薄片背面的各区域检测劣化标记,在有劣化标记的情况下检测劣化标记的朝向与终端坐标(动作216~动作219,动作221)。
接着,劣化标记记录部35在各区域记录与各个色调剂附着量Rate11[%]、Rate12[%]、Rate13[%]、Rate14[%]对应的长度的箭头。除区域被分割以及对各区域记录箭头以外,由于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即,动作222~动作224是以区域单位进行图7的动作018~动作020的处理的处理,动作226~动作228是以区域单位进行图7的动作021~动作023的处理的处理。作为按每个区域进行处理的控制,对正面页存在动作225、动作230的动作,对背面页存在动作229、动作231的动作。
如上所述,通过分割区域而不是以薄片整体来记录表示薄片劣化程度的标记,从而能进一步准确地表示薄片的劣化程度。
另外,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在薄片整体使用一样的阈值来检测非白像素的动作。然而,注意薄片弯曲时,与整体一样地卷曲相比,仅在薄片端极端弯曲的卷曲更容易引起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故障(trouble)(薄片裂开、损坏、薄片堵塞(卡纸)等)。因此,例如,可考虑对于离薄片端的距离在预先决定的长度L以内的像素,通过使用作为比薄片的内侧所使用的阈值更大的值的thR’(>thR)、thG’(>thG)、thB’(>thB),从而使得更容易将薄片端提取作为非白像素。另外,在计算色调剂附着量时,在上述例子中仅简单地对非白像素数进行计数。然而,也可考虑对例如离薄片端的距离为L以内的像素,对每一个非白像素加上权重系数w(>1)。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从而能示出与印刷于薄片内部的情况相比,印刷于薄片端更促进薄片劣化这一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是与检测表示薄片劣化的标记后的薄片排出有关的实现例。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劣化标记后,按照标记的累积劣化程度转换薄片的排出托盘。这是因为:接下来在再利用薄片并进行印刷时,使用者能根据用途区分使用薄片。例如,如果印刷文本中心的图像,则色调剂附着量的增加较少,因而从减轻环境负荷的观点来看,可考虑积极地使用劣化明显的薄片。相反地,如果是印刷提案(presentation)资料、照片等的色调剂附着量较多的图像,则使用者为了防止堵塞、转印不良、定影不良,可考虑使用劣化较少的薄片。
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利用劣化标记检测部34,例如能够从记录的箭头的长度的总和(已有标记与新设标记的合计)得知积累的薄片的劣化程度。因此,例如可以考虑根据箭头的总和长度L(已有标记与本次形成的标记的合计长度)、与预先决定的长度的基准值thL1、thL2(thL1<thL2)的比较结果,如以下的三种情况所述,转换排出托盘。此外,在正反两面箭头的长度当然是不同的,因而在该情况下使用较长的总和L。另外,在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将薄片分割为区域的情况下,使用整个区域之中最长的箭头的总和为L。
L<thL1的情况:向收集劣化比较轻微的重新使用薄片的盒排出。
thL1<L<thL2的情况:向收集虽可重新使用但劣化明显的薄片的盒排出。
thL2<L的情况:向不能够重新使用(不适合重新使用)的盒排出。
具体而言,如图24A所示,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记载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的薄片输送路径的最后尾部,作为排出目的地而配置有三种盒。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收集劣化比较轻微的薄片的重新使用薄片堆积盒11A、收集劣化明显的薄片的重新使用薄片堆积盒11B、以及收集不可使用的薄片的废弃薄片堆积盒12。
另外,在薄片输送路径配置有控制板(gate)爪,以螺线管的通电(接通(ON))、不通电(断开(OFF))控制控制板爪的角度。如上述那样,利用箭头的长度的总和L与基准值thL1、thL2的关系来控制对螺线管的通电/不通电。在图24A中,设螺线管断开时的控制板爪是虚线的角度,接通时是实线的角度。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为了选择排出目的地盒,基于箭头的长度如下所述地控制螺线管的通电。
L<thL1的情况:螺线管1、螺线管2一起设为接通(实线)。
thL1<L<thL2的情况:设螺线管1为断开(虚线),螺线管2为接通(实线)。
thL2<L的情况:一起断开螺线管1、螺线管2(虚线)。
另外,作为该实现例的其他方式,可以有如下的实现:比较薄片的正面与背面的薄片劣化度(已有标记与新设标记的合计值),始终使薄片劣化轻微的一方朝向上侧(使薄片劣化轻微的面成为相同朝向)后向托盘排出。这是为了使下一次印刷容易印刷于薄片劣化轻微的面,是为了将薄片弯曲抑制为较小。由于薄片过热后冷却,色调剂收缩而薄片受该色调剂拉伸,这是薄片弯曲的产生因素之一。另外,如果薄片的两面的色调剂附着量是相同程度,则薄片被相同的力从两面拉伸,因而薄片弯曲减轻。因此,通过在累积色调剂附着量较少的面进行下一次印刷,从而通过尽可能地减少薄片两面的色调剂附着量之差,能够抑制薄片弯曲。
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例如能够根据记录的箭头的长度的总和得知在正反的任一面薄片劣化是否明显。因此,如图24B所示,在正面的薄片劣化轻微的情况下,直接向托盘排出薄片。在背面的薄片劣化轻微的情况下,设置翻转薄片的机构,翻倒正反面后向托盘排出。在图24B的例子中,设控制板爪在仅记有一个的螺线管断开时为虚线的角度、接通时为实线的角度。另外,在图24B仅记有一个的薄片输送辊能够控制旋转方向朝向与顺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在正面的薄片劣化轻微的情况下,接通螺线管(实线),直线地向托盘排出。另一方面,在背面的薄片劣化轻微的情况下,首先,断开螺线管(虚线),将薄片向上方向输送。此时,根据来自控制部14的信号,以使默认逆时针旋转的薄片输送辊在薄片的后端通过控制板爪时顺时针旋转的方式反转旋转方向。由此,能翻转薄片的正反面后向托盘排出。
如上所述,能用在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方法转换排出目的地托盘、或者根据薄片劣化度整理薄片正反面并排出。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以使用者容易视觉辨认到达劣化程度的极限的方式印刷标记的实现例。此外,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参照图3)。
首先,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检测薄片的劣化度。在劣化程度超过预先决定的劣化阈值的情况下,劣化标记记录部35印刷用户可直观地得知不可利用的标记。具体而言,如图25A、图25B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在印刷下一个箭头标记的位置,印刷“×”标记或“不可再利用”这样的字符,表示以后不能够再利用。
对第二方式进行说明。在该方式中,如图26所示,在累积的劣化程度超过再利用的极限的情况下,使表示劣化程度的箭头标记突出薄片外。在图26也示出了突出的部分,但对该突出部位,当然不印刷于薄片上。由此,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该薄片超过再利用的极限。为此利用下式算出表示劣化程度的箭头标记的长度La。由控制部14(处理器8)进行该运算。
La=Pt×Lp/Thr
这里,Pt是检测出的色调剂附着率,Lp是薄片长度,Thr表示累积色调剂附着率的不可再利用基准值。
示出具体例子。若设薄片为A4尺寸(薄片长度=297mm),累积色调剂附着率的不可再利用基准值为100%,本次检测的色调剂附着率为20%,则本次应印刷的箭头的长度La求出为
La=20[%]×297[mm]/100[%]=59.4[mm]。
例如,在各个印刷时,在以色调剂附着率20%、25%、20%、25%、15%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26所示,第五次的箭头突出薄片,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不能再利用。
如上所述,依据第五实施方式,使用者不使用特别的设备,也能直观地判断薄片能否再利用。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利用薄片劣化度转换薄片的排出目的地的实现例。然而,根据用户,可考虑能够容许的劣化程度不同。另外,根据用户,也可能希望简单地仅以利用次数进行判断。
因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提供用户能够调整不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的用户界面。在图27示出在显示部4的显示例(判断基准调整画面)。在判断基准调整画面存在判断基准转换按钮D1,在本例中,能利用该单选框在以下两者间转换:简单地仅靠重复次数判断是否能再利用、或者利用考虑累积色调剂附着量等的薄片劣化度,判断是否能再利用。
在利用判断基准转换按钮D1设重复次数为判断基准的情况下,用户进一步能利用调整部D2调整多少次印刷、是否设重复消去的薄片为不能再利用。在这里调整的值显示于显示区域D3。控制部14比较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求得的、印刷于薄片的劣化标记的个数、以及输入的不能再利用的重复次数,判断该薄片能否再利用。
在利用判断基准转换按钮D1设薄片劣化度为判断基准的情况下,用户能进一步利用调整部D4调整使用了薄片劣化度的能再利用还是不能再利用的判断基准。根据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求得的、印刷于薄片的箭头的长度的总和导出的薄片劣化度,控制部13比较该薄片劣化度与输入的判断为不能再利用的基准薄片劣化度,能判断该薄片是否能再利用。
(第七实施方式)
在从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扫描仪传感器9读入印刷于薄片的状态,并用控制部14(处理器8)计算薄片劣化度而求出。即,记录介质再生装置100基于印刷于薄片上的信息计算薄片劣化度。然而,由于薄片种类、印刷时的温度、湿度、扫描仪的颜色不均、个体差等各种因素,也存在求得的薄片劣化度中产生误差的情况。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印刷前的电子数据算出色调剂附着量,以该附着量作为薄片劣化度,使用消色色调剂进行印刷。作为附着量的表示方式,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条形码、QR码等的机械能读取的码标记。
图28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图像形成装置500具有:读取原稿薄片的原稿读取部R;以及将由原稿读取部R读取的原稿图像、利用其他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形成于薄片的图像形成部P。另外,图像形成装置500具有统一地控制装置内的各硬件的控制操纵台(board)110,控制操纵台110具备: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处理器111、以及作为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易失性存储装置的存储器112。
这里,无论进行复印动作还是印刷动作,在控制操纵台110对输入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后,生成进行了以误差扩散等为代表的灰度处理的图像信号,并发送至图像形成部P。控制操纵台110对该灰度处理后的图像,通过适用下式以算出色调剂附着量R。
R=∑(αC+βM+γY+δK)
这里,C、M、Y、K分别是灰度处理后的图像的各像素的CMYK值,α、β、γ、δ是预先决定的加权常数。利用∑求出图像整个面像素的总和。
控制操纵台110将这里求出的色调剂附着量作为薄片劣化度叠加于灰度处理后的图像并发送至图像形成部P。叠加的具体例如图29A~图29C所示。图29A是原图像。图29B是直接埋入数值的例子,控制操纵台110在预先涂白记载数字的地方后叠加数值。图29C是将数值码化后埋入的例子,控制操纵台110在涂白印刷码图像的地方后描绘码图像。
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直接写入数值的情况下,在写入码图像的情况下,都不考虑原图像的内容而写入到固定位置。然而,也可使用公知的技术,探索原图像内的空白区域,印刷于该空白区域。
如在图29B、图29C所示,在印刷有图像劣化度的薄片输入到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情况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不是根据利用第一图像读取部31、第二图像读取部32读取到的图像信号,利用控制部14(处理器8)算出薄片劣化度,而是根据直接写入薄片的数值、QR码获取薄片劣化度,以不可消去的色调剂重新印刷表示该薄片劣化度的标记。此外,通过如图29B所示,在以数值直接记载图像劣化度的情况下使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另外,如图29C所示,在以码图像记载图像劣化度的情况下使用码图像的解码技术,从而能准确地读取图像劣化度。OCR技术与码图像的解码技术都是公知的技术,因而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上述例子中,对以数值、QR码将薄片劣化的程度印刷于该薄片上的实现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500以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箭头、同心圆进行印刷的方式。在该情况下,用未消色的色调剂印刷标记。
如上所述,依据第七实施方式,不是通过处理器根据用扫描仪读取到的图像计算并求得薄片劣化度,而是通过预先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准确地算出并读取记录的薄片劣化度,从而能更高精度地将薄片劣化度记录于再利用薄片。
依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指定的设备就能够判断薄片的劣化程度。另外,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不用实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需要的消去后的图像读取部,使用者不使用指定的设备就能够判断薄片的劣化程度。另外,依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按区域分割薄片并能够按每个区域表示薄片劣化程度,因而使用者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薄片的劣化程度。
依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利用薄片的劣化程度转换排出目的地托盘、或者通常能使薄片劣化轻微的一面朝向相同方向并向托盘排出。因此,使用者在下一次印刷时,能根据用途简单地选择再利用薄片或者再利用面。
另外,利用第五实施方式,使用者不使用任何的设备,就能更直观地理解重复印刷、消去的薄片能否再利用。利用第六实施方式,用户能调整能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利用第七实施方式,通过在薄片的印刷时埋入图像形成时的信息,从而能更准确地记录劣化程度。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实现于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消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但也可提供作为具有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的标记形成装置。作为硬件,这样的标记形成装置至少具有控制部14(处理器8、记录部13)、控制操纵台110(处理器111、存储器112)等的控制单元;标记印刷部9A、图像形成部P等的打印机单元;扫描仪传感器9、原稿读取部R那样的扫描单元,实现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功能模块。
也可互相地组合多个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式,提供作为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消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标记形成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式等,仅仅是一个例子,可能有各种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形成与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的例子,作为形状的一个例子,示出箭头、圆的标记。另外,作为与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示出箭头的长度(长度根据色材附着量而不同)、圆的半径长度(半径长根据色材附着量而不同)。
如上详述,依据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能将多次使用的薄片的劣化程度印刷于使用者使用的薄片上,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关于薄片劣化的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者也能容易地确认。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实现,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代或变形。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的发明范围包含在本发明的主旨中,同时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中。

Claims (20)

1.一种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部,扫描并获取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
运算部,根据通过所述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算出所述图像的色材附着量;
检测部,检测已形成在所述薄片上的规定标记;以及
形成部,将与通过所述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追加到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并形成在所述薄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上的图像用通过消色器能消色的色材形成,所述规定标记用通过所述消色器不能消色的色材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获取部在使用所述消色器进行消色前获取所述图像,
所述检测部在使用所述消色器进行消色后,检测在所述薄片上形成的已有的规定标记,
所述形成部在使用所述消色器消色后的薄片上形成所述规定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获取部在使用所述消色器进行消色前获取所述图像,
所述检测部在使用所述消色器进行消色前,检测形成于所述薄片的已有的规定标记,
所述形成部在使用所述消色器消色后的薄片上形成所述规定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标记是作为箭头标记的箭头形状的标记,
所述形成部在所述薄片形成有已有箭头标记的情况下,以所述已有箭头标记的终端位置为箭头的始端并与所述已有箭头标记相同朝向的方式形成与所述色材附着量对应的长度的箭头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标记是作为圆标记的圆形状的标记,
所述形成部在所述薄片形成有已有圆标记的情况下,形成以所述已有圆标记的半径长度上加上与利用所述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对应的长度所得的长度为半径、且中心与所述已有圆标记的中心一致的圆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获取部获取形成于所述薄片的正面、背面的图像,
所述运算部算出所述正面、所述背面的图像各自的色材附着量,
所述检测部对所述正面、所述背面各自检测已有的规定标记,
所述形成部在所述正面、所述背面各自的薄片面上形成与该面对应的规定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获取部获取在所述薄片的正面、背面上形成的图像,
所述运算部算出所述正面、所述背面的图像各自的薄片劣化量,
所述检测部检测在所述正面、所述背面中的一个面上形成的所述正面、所述背面的规定标记,
所述形成部向利用所述检测部检测的所述正面的规定标记追加与所述正面的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并形成于所述一个面,向所述背面的规定标记追加与所述背面的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并形成于所述一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还基于利用所述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的形状,求得色材附着的累积量,并比较所述色材附着的累积量与阈值,
所述形成部在所述色材附着的累积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薄片上显示不适合再利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将利用所述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并根据每个所述区域的图像计算每个区域的色材附着量,
所述检测部按每个所述区域检测已有的所述规定标记,
所述形成部按每个所述区域,将与所述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追加形成到利用所述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还基于利用所述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的形状,求得色材附着的累积量,通过对所述色材附着的累积量与利用所述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的合计值、以及一个或多个规定值进行比较,从而控制向多个排出托盘中的哪个托盘排出所述薄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获取部获取在所述薄片的正面、背面上形成的图像,
所述检测部对所述正面、所述背面各自检测已有的规定标记,
所述运算部还基于利用所述检测部检测的规定标记的形状,求得所述正面、所述背面各自的色材附着的累积量,以色材附着的累积量更小的一面朝向相同的方式翻转控制薄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还基于利用所述检测部检测的已有的规定标记的形状,求出色材附着的累积量,比较所述色材附着的累积量与阈值,
所述形成部在所述色材附着的累积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规定标记的一部分超过所述薄片的范围的方式形成所述规定标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部在形成有所述规定标记的薄片区域内显示所述薄片的重新使用的极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部在形成所述规定标记时,在所述规定标记的终端位置形成印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部在形成有所述规定标记的薄片区域内形成作为所述规定标记的累积形状的大小的基准的刻度。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部,获取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
运算部,根据通过所述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算出所述图像的色材附着量;以及
形成部,将表示通过所述运算部算出的色材附着量的信息形成在所述薄片上。
18.一种标记形成方法,所述标记形成方法是在薄片上印刷标记的装置的标记形成方法,所述标记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并获取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
根据获取的图像,算出所述图像的色材附着量;
检测已形成在所述薄片上的规定标记;以及
将与算出的所述色材附着量对应的形状的规定标记追加到检测的已有的所述规定标记,并形成在所述薄片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标记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上的图像用通过消色器能消色的色材形成,所述规定标记用通过所述消色器不能消色的色材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标记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标记是作为箭头标记的箭头形状的标记,
在所述薄片形成有已有箭头标记的情况下,以所述已有箭头标记的终端位置为箭头的始端并与所述已有箭头标记相同朝向的方式形成与所述色材附着量对应的长度的箭头标记。
CN201210337825.3A 2011-09-19 2012-09-12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7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36205P 2011-09-19 2011-09-19
US61/536,205 2011-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7264A true CN103057264A (zh) 2013-04-24
CN103057264B CN103057264B (zh) 2015-05-13

Family

ID=4788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782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7264B (zh) 2011-09-19 2012-09-12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01384B2 (zh)
JP (1) JP5580859B2 (zh)
CN (1) CN10305726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048A (zh) * 2013-09-18 2015-03-2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6559600A (zh) * 2015-09-28 2017-04-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015464A (zh) * 2015-12-29 2017-08-04 株式会社东芝 标记装置以及消色装置
CN112381200A (zh) * 2014-03-25 2021-0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8231B2 (en) * 2011-06-21 2014-12-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at selectively emphasize a specific color when converting a multicolored image to monochrome
JP5808363B2 (ja) * 2013-04-22 2015-11-1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
US9124818B2 (en) * 2013-11-01 2015-09-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on sheet
US9272559B2 (en) 2014-05-27 2016-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lor erasing apparatus
US9921521B2 (en) 2014-05-27 2018-03-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likelihood of sheets to stick after stacking
US9465340B2 (en) 2014-08-08 2016-10-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to perform a decoloring process, and decoloring device
JP2016057327A (ja) 2014-09-05 2016-04-21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再利用システム、消色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
JP6425470B2 (ja) * 2014-09-05 2018-11-2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876941B2 (en) * 2014-09-22 2018-01-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colo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310833B2 (ja) * 2014-09-30 2018-04-11 株式会社東芝 累積印字率判断装置および累積印字率判断プログラム
US10093120B2 (en) * 2014-11-26 2018-10-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for printing an image with a decolorable toner
JP5927281B2 (ja) * 2014-12-08 2016-06-0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消去装置
JP6637261B2 (ja) 2015-07-14 2020-01-2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消去装置、画像消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32328B2 (en) * 2015-11-30 2017-11-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haracter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character recognition method
JP6951156B2 (ja) * 2017-09-01 2021-10-2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消色装置
JP2018159944A (ja) * 2018-06-14 2018-10-1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20200209214A1 (en) * 2019-01-02 2020-07-02 Healthy.Io Ltd. Urinalysis testing kit with encoded data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164A (en) * 1993-09-22 2000-08-0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mage forming substance from image holding member
US20050185220A1 (en) * 2004-02-19 2005-08-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parator p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01456280A (zh) * 2007-12-13 2009-06-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纸张处理方法、图像消除装置
CN101670714A (zh) * 2009-09-18 2010-03-17 陈东 具有特定打印介质可多次反复使用功能的打印机
WO2010083535A2 (en) * 2009-01-19 2010-07-2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usable print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employ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7967B2 (ja) * 1993-10-16 2002-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保持体からの像形成物質除去装置
JP3318102B2 (ja) * 1993-11-10 2002-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保持体からの像形成物質除去装置
JP3279798B2 (ja) * 1994-02-21 2002-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消色性トナー画像処理装置
JPH07239630A (ja) 1994-02-26 1995-09-12 Ricoh Co Ltd 画像保持シート再使用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574538A (en) * 1994-09-26 1996-11-12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mage forming substance from image holding member forming processing situation mark
JPH10222028A (ja) * 1997-01-31 1998-08-21 Ricoh Co Ltd 像保持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0190569A (ja) * 1998-12-28 2000-07-11 Sharp Corp 印刷装置
US6801723B2 (en) * 2002-12-02 2004-10-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a patterned roller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traceability of printed documents
JP2008238754A (ja) 2007-03-28 2008-10-09 Nec Fielding Ltd プリンタ装置
US20090154970A1 (en) 2007-12-13 2009-06-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CN101870198B (zh) 2009-04-27 2012-09-2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164A (en) * 1993-09-22 2000-08-0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mage forming substance from image holding member
US20050185220A1 (en) * 2004-02-19 2005-08-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parator p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01456280A (zh) * 2007-12-13 2009-06-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纸张处理方法、图像消除装置
WO2010083535A2 (en) * 2009-01-19 2010-07-2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usable print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employing the same
CN101670714A (zh) * 2009-09-18 2010-03-17 陈东 具有特定打印介质可多次反复使用功能的打印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048A (zh) * 2013-09-18 2015-03-2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2381200A (zh) * 2014-03-25 2021-0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制造装置
CN106559600A (zh) * 2015-09-28 2017-04-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6559600B (zh) * 2015-09-28 2020-08-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015464A (zh) * 2015-12-29 2017-08-04 株式会社东芝 标记装置以及消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80859B2 (ja) 2014-08-27
CN103057264B (zh) 2015-05-13
US20130070265A1 (en) 2013-03-21
JP2013065014A (ja) 2013-04-11
US9001384B2 (en) 201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7264B (zh)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US8169657B2 (en) Registration method using sensed image marks and digital realignment
US10250768B2 (en) Print media size/color detection using scanner
EP2693732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P203733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backside printing
CN101491075A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US20100033742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8026746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ed with program thereof
JP48030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61277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02438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921521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likelihood of sheets to stick after stacking
US20150124270A1 (en)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on sheet
US10063727B2 (en) Marking apparatus and decoloring apparatus
US80047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44748A (zh) 具有复印防止功能的复印装置及其复印防止方法
US11645016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spection device, and inspection method
US2009012234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0592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ynthesizes fiber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pages of a paper medium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ges,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 program, and a storage medium relating thereto
US20210109686A1 (en) Digital representation
US9302526B1 (en)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turn over a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heet
US120430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975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4917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06877A (ja) 帳票読取装置および帳票読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